企业能效对标管理(精选6篇)
公司为了实现“十二五”国家节能目标,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公司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中不断提高水平、争取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公司制定一个目标并确定了一个同行业的能效标杆企业,以此为标杆目标,加强能耗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能效对标管理制度。
一、能效对标的概念和意义
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是指企业为提高能效水平,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标杆,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达到标杆或更高能效水平的节能实践活动。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效对标活动,是引导重点耗能企业节能、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中上水平、上台阶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深入实施,明显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和环境约束,确保实现1亿tce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目标和“十二五”国家节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内容介绍
企业能效对标工作的实施内容总体可概括为:确定一个目标、建立两个数据库、建设三个体系。
a.确定一个目标,即企业能效对标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企业节能目标,全面开展能效对标工作,将企业“十二五”节能目标落实到企业各项能源管理工作中。
b.建立两个数据库,即建立指标数据库和最佳节能实践库。c.建设三个体系,一是建设能效对标指标体系、二是建立能效对标评价体系、三是建立能效对标管理控制体系。
三、实施步骤
企业能效对标工作的实施分为六个步骤或阶段:现状分析阶段、选定标杆阶段、对标比较阶段、最佳实践阶段、指标评价阶段、持续改进阶段。企业应按照能效对标工作的实施内容,分阶段开展能效对标工作,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和有关要求,确保对标工作循序渐进的进行;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力求实效。
(一)现状分析。企业首先要对自身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掌握本企业各类能效指标客观、详实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能审计报告、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确定需要通过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提高的产品单耗或工序能耗。
(二)选定标杆。企业根据确定的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内容,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与帮助下,初步选取若干个潜在标杆企业;组织人员对潜在标杆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选定标杆企业,制定对标指标目标值。企业选择标杆要坚持国内外一流为导向,最终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三)制定方案。通过与标杆企业展开交流,或通过行业协会、互联网等收集有关资料,总结标杆企业在指标管理上先进的管理方法、措施手段及最佳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比较分析,真正认清标杆企业产生优秀绩效的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标指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
(四)对标实践。企业根据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将改进指标的措施和对标指标目标值分解落实到相关车间、班组和个人,把提高能效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企业中每一层级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身上,体现对标活动的全过程性和全面性。在对标实践过程中,企业要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人力资源,强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加强用能设备监测和管理,落实节能技术改造措施。
(五)指标评估。企业就某一阶段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对指标改进措施和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撰写对标指标评估分析报告。
(六)改进提高。企业将对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手段和制定等进行总结,制定下一阶段能效水平对标活动计划,调整对标标杆,进行更高层面的对标,将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四、能效对标管理制度
(一)能效对标过程控制制度
1.为使公司能效对标工作全过程科学、规范、有序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2.公司能效对标活动应在效对标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安排下进行,能效对标推进办公室负责向能效对标领导小组定期汇报能效对标进展情况。
3、应按照能效对标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科学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能效对标综合评价体系,并确保能效对标目标的实现。
3.能效对标推进办公室负责能效对标活动过程控制管理,制定能效对标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及对标管理规章制度。
4.能效对标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能效对标工作会议,研究落实能效对标进展情况。
5.能效对标促进办公室负责监督能效对标改进措施的落实。
(二)能效对标经验交流制度
1.公司能效对标领导小组负责能效对标学习交流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领导小组根据能效对标活动的进展情况,适时安排小组成员和相关部门到标杆先进企业参观考察,学习标杆单位的能效管理典型经验。
3.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能效对标工作交流会议,交流各部门能效对标进展情况和指标完成情况。
(三)能效对标评价制度
1.领导小组根据本行业生产特点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效对标综合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系数。
2.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三个部分的内容,以公司自我总结性评价为主。
3、公司能效对标推进办公室负责能效对标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内部评价,并及时完善和改进。
4、能效评估要坚持科学公正、规范、统一的原则。
5、评估方式坚持总体评估与单项评估相结合、定期评估与不定期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确保能效对标评估收到实效。
(四)能效对标信息发布制度
1、为提高能效对标活动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增强对标激励作用,保证能效对标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2、能效对标领导小组根据能效对标活动进展情况,定期发布能效对标信息。
3、对标信息发布内容为,各类能效指标对比与分析结果,标杆单位源管理经验、最佳节能实践,对标工作简报、及其它对标工作信息。
4、公司建立对标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对公司能效对标数据进行采集、汇总、报道和发布。
5、公司能效对标信息的发布方式为简报和黑板报等。
6、未经能效对标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并经能效对标推进办公室确认,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或发布公司能效对标文件资料、指标数据及相关信息。
(五)能效对标信息报送制度
1、各对标项目实施小组应于每月底向能效对标促进办公室报送能效对标数据及进展情况。
2、能效对标促进办公室负责向上级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效指标数据机能效对标综合分析报告。
3、报送的能效对标数据应确保准确、完整和唯一性。
企业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企业绩效管理方法,是指企业持续不断地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与最强的竞争对手、或那些被公认为是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进行对比分析的绩效管理活动。
企业能效对标管理是企业对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指企业为提高能效水平,与国际或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能效标杆指标,通过节能管理和技术措施,达到能效标杆指标或更高能效指标水平的能源管理活动。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生产率与质量中心统计,美国的绝大多数大公司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对标管理活动。研究表明,标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节省30%~40%的开支,或者产生5倍以上的投资收益。近几年,我国企业界也掀起了实施对标管理的热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重点介绍水泥企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包括熟料综合能耗、熟料综合煤耗、熟料综合电耗、水泥综合能耗、水泥综合煤耗和水泥综合电耗等六大指标体系和十七个分步指标,并对各自的指标给出了具体定义和统计范围。对于水泥企业开展对标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标实施流程也进行了说明。
1 水泥企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框架
水泥生产工艺不同,其能源消耗是不可比的,但基本上都有原料破碎与预均化、生料制备、燃料制备、熟料烧成、水泥粉磨、水泥包装和(或)散装与输送等工序。这些工序在明确的界定范围内,其单位产品能耗是相对可比的,能直观反映企业各工序能源消耗情况。国内外水泥生产企业各工序能耗的定义和计算范围基本上相同。在确定水泥企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比性及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必须适应不同的对标类型、反映当前水泥行业节能的特点,最终确定的水泥企业能效对标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ㄢ
1.2 综合性能耗指标定义与计算
1.2.1 综合性能耗指标
1)熟料综合能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煤所得的综合能耗。
(2) 统计范围
熟料综合能耗由熟料综合煤耗和熟料综合电耗组成。其统计范围为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熟料出熟料库的整个水泥熟料生产过程消耗的能量。包括原燃材料烘干煤耗及熟料煅烧消耗的煤耗、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原料破碎与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燃料制备、熟料烧成及熟料储存与输送等工序电耗,以及压缩空气系统与循环水系统、生产办公系统、机修、化验室、厂区线损等其他生产用电。熟料综合能耗统计边界见图2ㄢ
(3) 计算方法
熟料综合能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Ecl———熟料综合能耗,kgce/t熟料;
ecl———熟料综合煤耗,kgce/t熟料;
Qcl———熟料综合电耗,kWh/t熟料;
0.122 9———电力折标准煤系数,tce/kWh;
esc———熟料烧成煤耗,kgce/t熟料;
eyhg———原料烘干煤耗,kgce/t原料;
a———生产1t熟料原料消耗量(干基),t,包括生产损失;
erhg———燃料烘干煤耗,kgce/t燃料;
b———生产1t熟料燃料消耗量(干基),t,包括生产损失;
Qsc———熟料烧成电耗,k Wh/t熟料;
Qfq———废气处理电耗,k Wh/t熟料;
Qps———原料破碎电耗,kWh/t生料;
Qyjh———原料预均化电耗,kWh/t生料;
Qyfm———生料制备电耗,kWh/t生料;
Qjh———生料均化电耗,kWh/t生料;
Qrfm———燃料制备电耗,kWh/t燃料;
Qcs———熟料储存与输送电耗,kWh/t熟料;
Qfz———辅助生产电耗,kWh/t熟料;
Qqt———其他应计电耗,kWh/t熟料。
对于部分利用窑头和窑尾废气进行余热发电或采暖等余热利用的生产线,其发电量和余热利用量不折算成标准煤从熟料综合能耗中扣除。
2)熟料综合煤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的燃料消耗,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
(2) 统计范围
熟料综合煤耗的范围为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熟料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消耗的燃料量,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应包括烧成系统点火烘窑期间的油耗以及生料制备系统和燃料制备系统热风炉烘干消耗的油耗折算的标准煤量。
(3) 计算方法
熟料综合煤耗按下式计算:
3)熟料综合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的综合电耗,包括熟料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熟料辅助过程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熟料综合电耗统计范围为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熟料出厂的整个熟料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原料破碎、原料预均化、生料制备、燃料制备、熟料烧成、熟料储存与输送等工序电耗及压缩空气系统与循环水系统、生产办公系统、机修、化验室、厂区线损等其他生产用电。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量。
注:外购的原料破碎和输送电耗按国内相同工段的平均指标计入到总电耗中。
(3) 计算方法
熟料综合电耗按下式计算:
4)水泥综合能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煤所得的综合能耗。
(2) 统计范围
水泥综合能耗由水泥综合电耗和水泥综合煤耗组成。其统计范围为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出厂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能量。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消耗的能源由熟料综合能耗、水泥粉磨所消耗的电能(电耗)和混合材烘干消耗的热量(混合材烘干煤耗)组成。包括原燃材料烘干煤耗及熟料煅烧消耗的煤耗、混合材烘干煤耗、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原料破碎与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燃料制备、熟料烧成及熟料储存与输送、水泥粉磨、水泥袋装和(或)散装与输送等工序电耗及压缩空气系统与循环水系统、生产办公系统、机修、化验室、厂区线损等其他生产用电。水泥综合能耗统计边界见图3ㄢ
(3) 计算方法
水泥综合能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Ec———水泥综合能耗,kgce/t水泥;
c———统计期内水泥中熟料平均配比;
ehhg———统计期内混合材烘干煤耗,kgce/t混合材;
d———统计期内水泥中混合材平均掺量;
Qs———水泥粉磨电耗,k Wh/t水泥;
Qhhg———混合材制备电耗,kWh/t混合材;
Qbz———水泥袋装和(或)散装及输送电耗,kWh/t水泥。
Q'fz和Q'qt———水泥生产过程中减去Qfz和Qqt后的辅助生产电耗和其他应计电耗, k Wh/t水泥。
5)水泥综合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的综合电耗,包括水泥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水泥的辅助过程电耗。
(2) 统计范围
水泥综合电耗统计范围为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出厂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原料破碎、原料预均化、生料制备、燃料制备、熟料烧成、混合材烘干、水泥粉磨、水泥袋、散装与输送及压缩空气系统与循环水系统、生产办公系统、机修、化验室、厂区线损等其他生产用电。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量。
(3) 计算方法
水泥综合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c———水泥综合电耗,kWh/t水泥。
6)水泥综合煤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的燃料消耗,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以及混合材烘干消耗的燃料。
(2) 统计范围
水泥综合煤耗的范围为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消耗的燃料量,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混合材以及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应包括烧成系统点火烘窑期间的油耗以及生料制备系统、燃料制备系统和混合材烘干系统烘干油耗折算的标准煤量。
(3) 计算方法
水泥综合煤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ec———水泥综合煤耗,kgce/t水泥。
1.2.2 分步能耗指标
1)原料破碎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包括石灰石、砂岩、铁矿石等各种原料破碎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原料破碎系统电耗的统计范围包括破碎机的电耗、输送系统电耗及收尘设备等电耗。
(3) 计算方法
原料破碎系统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ps———统计期内原料破碎系统电耗,kWh;
Gps———统计期内破碎的干基原料量,tㄢ
2)原料预均化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原料预均化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原料预均化电耗的统计范围包括堆取料机的电耗和原料输送皮带的电耗及一些转运点收尘设备的电耗等。
(3) 计算方法
原料预均化系统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yjh———统计期内预均化系统的电耗,kWh;
Gyjh———统计期内堆取的干基物料量,tㄢ
3)原料烘干煤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原料烘干的燃料消耗。
(2) 统计范围
原料烘干煤耗的统计范围包括统计期内用于各种原料烘干的燃料,包括热风炉和其他烘干设备烘干用油折算的标准煤量。
(3) 计算方法
原料烘干煤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Pyr———统计期内烘干原料消耗的燃料量,t;
Qnet, ar———统计期内烘干原料消耗的燃料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kJ/kg;
Py———统计期内原料的干基产量,tㄢ
4)生料粉磨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生料粉磨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生料制备电耗的统计范围为从原料调配库底开始至生料入均化库整个生料制备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入磨原料输送皮带、生料磨主机、选粉机、循环风机和辅机输送设备以及入生料库提升机和生料库库顶输送设备的电耗。生料制备电耗统计范围见图4ㄢ
(3) 计算方法
生料制备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yfm———统计期内生料制备系统电耗,kWh;
Gy———统计期内生料磨系统产量,tㄢ
统计期内生料磨系统产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G0———统计期内生料磨系统的喂料量,t;
W0———统计期内入磨物料平均综合水分,%。
5)生料均化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生料均化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生料均化系统电耗的统计范围主要包括库底充气罗茨风机和库底卸料设备的电耗。
(3) 计算方法
生料均化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jh———统计期内生料均化系统电耗,kWh;
Gjh———统计期内均化的干基生料量,tㄢ
6)燃料烘干煤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燃料烘干的燃料消耗。
(2) 统计范围
燃料烘干煤耗的统计范围包括统计期内用于各种燃料烘干消耗的燃料,包括热风炉和其他烘干设备烘干用油折算的标准煤量。
(3) 计算方法
燃料烘干煤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Prr———统计期内烘干燃料消耗的燃料量,t;
Qnet, ar———统计期内烘干原料消耗的燃料的加权
平均低位发热量,kJ/kg;
Pr———统计期内燃料的干基产量,tㄢ
7)燃料制备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将进厂的块状燃料进行预均化、破碎和粉磨至适当细度,以满足熟料煅烧要求的过程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燃料制备电耗的统计范围为从燃料入煤磨至入存储仓整个燃料制备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燃料原煤均化、破碎、入磨燃料输送皮带、煤磨主机、选粉机、排风机和辅机输送设备等的电耗,不包括送煤罗茨风机电耗。燃料制备电耗统计范围见图5(以煤粉制备为例)。
(3) 计算方法
燃料制备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rfm———统计期内燃料制备系统电耗,kWh;
Gr———统计期内燃料制备系统产量,tㄢ
统计期内燃料制备系统产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G1———统计期内燃料制备系统的喂料量,t;
W1———统计期内入磨燃料平均水分,%。
8)废气处理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对出窑尾和出磨系统的废气进行增湿降温和收尘等处理,使排放的废气能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过程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废气处理电耗的统计范围为出高温风机和出原料磨系统的废气进行增湿降温和收尘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增湿塔水泵、电除尘器或袋除尘器、排风机以及增湿塔和除尘器的物料输送设备的电耗。
(3) 计算方法
废气处理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fq———统计期内废气处理系统电耗,kWh;
Pcl———统计期内的熟料总产量,tㄢ
9)熟料烧成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熟料烧成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熟料烧成电耗的统计范围为从生料出均化库库底小仓到熟料入熟料库整个熟料烧成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回转窑主电动机、窑尾高温风机、窑头排风机、窑头收尘、窑头冷却机传动和冷却风机、窑头和窑尾一次风机、生料喂料设备以及送煤罗茨风机等电耗。熟料烧成电耗统计范围见图6ㄢ
(3) 计算方法
熟料烧成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sc———统计期内熟料烧成系统电耗,kWhㄢ
10)熟料烧成煤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熟料烧成的燃料消耗。
(2) 统计范围
熟料烧成煤耗的范围为回转窑和分解炉消耗的燃料。应包括烧成系统点火烘窑期间的油耗折算的标准煤量。
(3) 计算方法
熟料烧成煤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Pc———统计期内用于熟料烧成的入窑与入分解炉的实物煤总量,kg;
Qnet, ar———统计期内实物煤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 kJ/kg。
统计期内熟料产量可以根据生料喂料量和生熟料折合系数进行折算,前提是生料喂料计量设备必须准确可靠,生熟料折合系数准确。熟料产量也可以由熟料放料过磅直接确定。统计期内的燃料消耗量必须准确计量,燃料的收到基低位热值经过实测确定,每一批燃料用量和燃料热值必须对应。
11)熟料储存与输送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熟料储存与输送出厂或输送至水泥磨调配库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对于熟料生产线,熟料储存与输送电耗的统计范围为熟料库卸料设备及相关收尘设备和散装设备等消耗的电量。对于水泥生产线,熟料储存与输送电耗的统计范围为熟料库底卸料与将熟料输送至水泥调配库的输送设备及库顶收尘设备的电耗。
(3) 计算方法
熟料储存与输送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cs———统计期内熟料储存与输送系统电耗,kWh。
12)辅助生产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空压机、循环水泵等辅助生产设备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辅助生产电耗的统计范围为空压机和循环水泵等辅助生产设备的电耗。
(3) 计算方法
辅助生产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fz———统计期内辅助生产系统电耗,kWh;
P———统计期内的熟料或水泥产量,t.
计算熟料综合电耗时产量取统计期内熟料产量,计算水泥综合电耗时产量取统计期内水泥产量。
13)其他应计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生产办公系统、化验室、机修和车间照明以及厂区内线路损失电耗等应计入熟料(或)水泥生产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其他应计电耗的统计范围为用于生产办公系统、化验室、机修和车间照明以及厂区内线路损失电耗等其他应计入生产的电耗。
(3) 计算方法
其他应计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qt———统计期内其他应计电耗,kWh。
14)混合材烘干煤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混合材烘干的燃料消耗。
(2) 统计范围
混合材烘干煤耗的统计范围包括统计期内用于各种混合材烘干的燃料,包括烘干炉和其他烘干设备烘干用油折算的标准煤量。
(3) 计算方法
混合材烘干煤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Pr———统计期内烘干混合材消耗的燃料量,t;
Ph———统计期内烘干混合材的干基产量, t。
15)混合材制备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混合材破碎、烘干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混合材制备电耗的统计范围为从混合材破碎、入烘干机开始至烘干的混合材成品入储存仓整个混合材烘干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混合材破碎机、烘干机传动、收尘设备、喂料设备和相关输送设备等的电耗。
(3) 计算方法
统计期内混合材制备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hzb———统计期内混合材制备电耗,kWhㄢ
16)水泥粉磨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水泥粉磨过程的电耗(kWh/t)ㄢ
(2) 统计范围
水泥粉磨电耗的统计范围为从水泥熟料、石膏和各混合材配料库库底开始到水泥入水泥库整个水泥粉磨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水泥磨主机、辊压机、选粉机、收尘设备、排风机和输送设备等电耗。水泥粉磨电耗统计范围见图7ㄢ
(3) 计算方法
水泥粉磨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s———统计期内水泥粉磨系统电耗,kWh;
Gs———统计期内水泥磨系统产量,tㄢ
水泥磨系统产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G2———统计期内水泥磨系统的喂料量,t;
W2———统计期内入磨物料平均综合水分,%。
17)水泥袋装和(或)散装及输送电耗
(1) 定义
在统计期内用于水泥袋装和(或)散装及水泥在厂区内输送过程的电耗。
(2) 统计范围
水泥袋装和(或)散装及输送电耗的统计范围为从水泥成品出水泥库至水泥出厂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包装机或散装机、收尘设备和其他输送设备等电耗。
(3) 计算方法
水泥袋装和(或)散装及输送电耗按下式计算:
式中:
qbz———统计期内水泥袋装和(或)散装及输送系统电耗,kWhㄢ
Ps———统计期内水泥袋装和(或)散装及输送水泥量,t。
1.3 综合性能耗指标对标基线
在确定能效对标基线时,鉴于国内水泥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将能效对标基线分为国际先进、国内先进和国内平均三个等级,以供水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对应的指标作为自身提高能效的基准。不同规模生产线的能效对标基线均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生产线的指标。在计算熟料综合能耗和煤耗时,应按照GB16780—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中的修正方法,将出厂熟料28d抗压强度修正到52.5等级水平, 同时如果水泥企业生产线所处海拔高度超过1 000m还要进行海拔高度修正。
在计算水泥综合能耗指标时,应按照GB16780—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中的修正方法,将出厂水泥28d抗压强度修正到42.5等级水平,同时进行混合材掺量等方面修正。
水泥能效对标基线中的国际先进水平,选取最近几年来国外大的水泥设计公司采用最新技术设计的水泥生产线的年度实际运行能耗水平。该生产线生料粉磨采用立磨或辊压机系统,窑尾系统采用五级或六级带分解炉的预热器系统,回转窑采用两档或三档,冷却机采用第三代或第四代篦冷机,水泥粉磨系统采用辊压机粉磨系统、立磨终粉磨系统或其他电耗较低的系统。
水泥能效对标基线中的国内先进水平,选取国内最近几年投产的、主要设备采用国产设备的水泥生产线的年度实际运行能耗水平。主要根据海螺集团、华新集团和其他国内大的水泥集团中相应规模生产线的较好指标进行比较后确定。
水泥能效对标基线中的国内平均水平,选取国内不同规模生产线年度运行指标平均值,主要根据近几年调研的不同规模生产线和相关资料中水泥企业年度运行指标计算确定。不同规模水泥生产线及水泥粉磨企业能效对标基线见表1ㄢ
注: (1) 水泥综合煤耗=熟料综合煤耗×75%+2.5,其中2.5为混合材单独烘干煤耗; (2) 水泥综合能耗=熟料综合煤耗×75%+水泥综合电耗×0.122 9+2.5。
1.4 生产工序能耗指标对标基线
不同规模水泥生产线分工序指标见表2,水泥粉磨企业分工序的指标参考相应规模水泥生产线水泥粉磨及包装输送等工序的指标。
2 水泥企业能效对标实施方法
2.1 水泥企业开展能效对标主要工作内容
水泥企业能效对标实施内容框架图见图8.
1)建立节能减排量的阶段性目标。企业通过本阶段开展的各项能效对标活动达到的节能减排量总和。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企业的,也可以是企业集团的。
2)建立两个数据库。本企业历年来各条生产线工序和相应产品能耗指标及相关信息(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改等情况)数据库;行业内外、国内外实施节能的技改措施、相应技术装备、配套条件、具体做法和节能效果等相关信息数据库。
3)建立两个指标体系。根据《水泥企业能效对标指南》的指标体系和界定范围,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本企业历年来各条生产线工序和相应产品能耗指标及相关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本企业工序能耗和产品能耗能效对标指标体系。
4)在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建立企业的标准规范(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
5)评价体系包括指标体系评价、工艺设备评价和对标管理评价。
指标体系评价主要对熟料和水泥生产各工序的煤耗和电耗、生产水耗和耐火砖消耗等指标及其对综合能耗和生产成本的影响进行评价。
工艺设备评价主要对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效水平,参考相应的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规范进行评价。对于达不到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能效要求的设备,应给予淘汰或采取改进措施。
管理评价主要对企业制订的能效对标的标准规范、能效对标管理流程、能效对标管理手段和能效对标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2.2 水泥企业开展对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对标管理不只是对数据
实施对标管理,先要对水泥企业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查找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制订合理的节能目标与节能方案,实施整改并持续改进,不断超越先进指标。
2)认清对标内容和对标方向
在对标实践中,深入进行现状分析至关重要,企业只有对自身现实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才能发现自身问题和不足,找出与先进企业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管理标准、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对标内容和对标方向。
3)对标管理不是短期行为
对标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过程,水泥企业在对标管理中应注重管理手段和管理流程的对标比较,将对标与日常基础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保证各项指标的真实性和先进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4)对标管理不只是业务部门的事
对标管理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没有广大员工的参与,对标不可能取得成效。
2.3 试点企业能效对标实施流程见图9
4 结论
实施能效对标管理可以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能效先进企业的能源管理理念和经验,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节能良性循环机制,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能源管理基本方法、工作流程、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推动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能效指标的改进,不断提高企业节能经济效益。
审核:
主管领导:
xxxxxxxxxxxx二一年十月
*******集团有限公司于20xx年1月成立,我公司按照年初制定的节能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20xx年能效对标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进一步理顺了各部门职责,明确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为进一步推进能效对标工作的落实,公司在年初召开的生产经营分析会上,与化肥分公司签订了20xx年业绩合同,明确了能效对标工作目标和责任,确定20xx年全年节能减排指标,将能耗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对标等具体工作目标任务纳入了责任书。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能效对标体系。20xx年公司明确了能效对标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对标活动的活动对象,制定了活动的具体内容。二是按照“严格管理、工艺优化、合理用电、合理用水、合理用煤”五个方面制定能效对标分析表,从设计、管理、运行控制、耗能指标等方面,逐条对照标准,评价基本用能设备与标准的符合性。三是借鉴同行业先进节能经济运行管理经验、工艺优化简化经验,节能技术应用等节能技术措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节能技术挖潜方案和节能经济运行控制措施。
(三)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积极淘汰落后高耗能产品,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根据化肥生产系统的情况,完成生产线高耗能落后设备清理,制定了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计划,尽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落后高耗能设备,并严禁在所有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中采用列入淘汰目录的设备。二是在化肥生产线存在的能效较低的设备进行了整改,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
(四)每季度开展节能降耗分析会。根据每月的用能情况,总结出用能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二、20xx年能效对标改进实施计划实施情况及效果(一)加强基础管理
1、加强节能意识的培养和节能知识的培训。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充分宣传节能理念,使得深入人心,做好节能知识尤其是现场可控因素的培训,使其具备可操作性。
2、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再次清理能耗计量器具配备率,确保100%配备到位。
3、实施基本用能单元和重点能耗设备的能耗定额管理。将设备运转时间、运转状态和能耗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指标的可执行性。
4、建立节能激励机制。建立班组节能考核办法,实行节约奖励,浪费处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做好制度节能。
5、加强节能统计和节能基础资料管理。
(1)绘制完善能源计量网络图。
(2)规范耗能、用原料煤、用电原始记录。
(3)修改完善耗能设备基础台帐。重点记录好新增和更换的用能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信息。
二、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管理
1、积极推行节煤关键点(可控的)管理为强化生产用煤控制,监督管理关键控制点,建立并实施检查、控制机制。
(1)发动作业区全体员工对本岗位和所负责的生产装置精心操作,加强责任心。
(2)针对节能关键点,提出优化操作等控制措施;
(3)对提出的控制措施制定检查、考核的量化标准;
(4)制定监督控制措施,定期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
2、合理用电
(1)推广用电设备经济运行方式:
(2)生产技术部负责各产品用电量的统计工作;负责按规定向有关单位报送相关数据。
(3)企业管理部按“年度考核奖励办法”及公司有关考核奖励办法中的规定,对用电进行定量考核、实施奖励和惩罚。
三、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1)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替代链条锅炉,从而降低烟煤能耗。
(2)改造三台造气炉,降低无烟煤的煤耗。
(3)新增汽轮机两台,节约用电量。空压机和电除尘改造,节约用电量。
(4)新建变压吸附脱碳完工投入运行,减少蒸汽用量节约燃料煤。
目前,在电力行业掀起了对标管理的热潮,作为以电力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为了加强管理,现正在对水电产业实施管理升级,以湖南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为对标单位,进行对标管理,为此,特针对发电企业对标管理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前言
对标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美国施乐公司开辟了对标管理的先河。近几年,我国企业输送也掀起了实施对标管理的热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电力行业的对标管理中,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于2004年5月率先在电力系统开始实施对标管理工作,建立了华电生产和经营指标体系,分别采集了集团内和行业内标杆数据,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在所属发电厂全面开展了对标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之后,国家电网公司于2005年1月开始在区域、省电网公司和地市供电公司之间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实施对标管理能确保企业持续改善和不断优化,帮助企业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绩效,并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二、对标管理定义
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是指企业持续不断地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与最强的竞争对手或那些被公认为是行业领袖的企业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对标管理实质上是指一种为促进企业真正绩效的改进和提高而寻找、分析并研究优秀的产品、服务、设计、机器设备、流程及管理实践的系统方法和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活动及管理文献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对标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对标管理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
简单地说,对标管理就是企业找到一个或几个学习的榜样作为目标,这些榜样在业务流程、制造流程、设备、产品和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企业学习和赶超的标杆。
对标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以领先企业作为标杆和标准,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跟踪学习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改进绩效,赶上并超过竞争对手,成为强中之强,因此实施对标管理对实现企业竞争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对标的关键在于选择和确定被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和标准,是对产生最佳效果的行业最优经营管理实践的一种探索,要求在经营管理实践方面“优中选优”,达到最优模式和最优标准,也就是盯住最佳水平,把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企业中各层次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对标管理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人员、设备、服务及流程方面能够达到的、客观的、有效的衡量指标,使企业能够打破以往的思维和经营模式,认识到重大的经营改善活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标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及实现的方式方法,增添了企业实现目标的信心。
二、对标管理主要流程
对标管理是一项通过衡量比较来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以卓越的企业作为学习的对象,通过持续改善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对标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首先决定出某些企业功能领域(例如生产、财务、服务……)的绩效衡量标准,然后寻求在这些特定的领域内表现卓有成效的其他企业,比较本身与这些标杆企业之间的绩效差距,并通过分析转换作业流程的做法来达到改善绩效、缩短差距、巩固地位的目的。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方式同行业内或其他行业的领袖企业进行比较和衡量,从而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下,优秀的企业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对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规范且连续的比较分析,帮助企业寻找、确认、跟踪、学习并超越自己的竞争目标,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制定赶超计划并实施执行的过程。
三、对标组织机构
可根据企业特点成立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和对标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标管理工作。对标组织机构可采用非正式机构,对标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有:
1、负责制定本企业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
2、推动对标管理数据库的建设与协调,组织实施信息收集、信息的分析处理。
3、对对标管理的操作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服务。
4、加强对标管理活动及项目在本单位内外部的协调与沟通,帮助实现信息共享。
5、协调与外部的对标对象之间的各种活动安排,包括实地考察和参观、各种形式的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信息与知识的共享。
6、管理内部的对标项目小组,确认成员及其人员调整,确定工作程序,控制对标管理工作质量。
7、确定企业内外部的对标管理对象(即标杆单位)或者是合作伙伴。
8、在内部寻找和确定潜在效率提升空间较大的项目、流程,作为下一个对标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和研究对象。
9、负责对标管理推行所需的教育培训课程内容的拟定、培训的实施以及培训项目和内容的更新。
10、在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对标管理项目或者活动能够实现最佳投入产出比。
11、负责编写本单位的对标管理活动的基础性材料。
四、对标内容
对标内容分为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和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两大部分。
1、火电厂: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发电量、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入炉煤低位发热量、入厂煤和入炉煤热值差等指标。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汽轮机热耗率、锅炉效率、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锅炉排烟温度、汽轮机真空等指标。
2、水电厂: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发电量、综合厂用电率、耗水率等指标。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等效可用系数、机组大修后连续可调天数、水量利用率、水能利用提高率、弃水损失电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畅通率等指标。
五、对标管理方法
根据标杆的不同,可以将对标分为内部对标、竞争性对标、行业对标和一般性对标四种。其中在电力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是内部对标和行业对标。
1、内部对标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开展的对标管理工作,可以是企业内生产经营指标的不断超越,也可以是将企业内部工作更具绩效的某一部门的做法当作其他部门学习标杆的对标方式。对标指标可选择以设计值和历史最好水平作为对标基准。内部对标管理的目标,是找出一个企业的内部绩效标准,通过内部信息分享,找出其最佳内部实践,把信息递给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从而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内部对标的最大优点在于企业内部标杆资料和信息易于取得,不存在资料转换问题,无需考虑涉及商业机密问题,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内,可以促进部门间的沟通。缺点是视野狭隘,不易找到最佳作业典范,并且学习的对象局限在企业内部,很难为企业带来创新性的突破。
2、竞争性对标管理,是指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流程等进行详尽的分析,寻找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产品与服务改进的一种对标方式。发电厂可以将所属集团企业(或区域内发电厂)的平均和先进水平作为对标基准进行对标工作。其优点是企业本身与竞争对手的做法具有可比性,将对手的流程转换到本企业时也比较容易或类似,从标杆对象处获得的信息可以很快地运用于本企业。缺点是相关信息搜集困难。
3、行业对标管理,是指将对管理的项目与全国电力行业中最企业的相应项目进行对比。对标指标以全国电力行业先进水平值为基准。
4、一般性对标管理,是指与不相关的企业就某个工作程序进行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是将非相关行业也纳入对标管理的范围。一般性对标就是寻求在某些领域表现杰出卓越的企业作为学习的模范,而不论其处于何种产业。选择标准是标杆企业在发挥企业功能时的绩效表现,专注于学习优秀的作业流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帮助企业激发具有创意的经营思路和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学习产业外界截然不同的观念和做法。其缺点是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源来进行初级资料的搜集或购买。
六、对标管理步骤
对标管理步骤分为整体规划与项目选定阶段、分析阶段、综合与交流阶段、实施与评估阶段和成熟运用阶段五个阶段十个步骤进行,分别是:
㈠、整体规划与项目选定阶段
1、分析现状,明确对标目标。通过分析现状,梳理企业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对标内容和对标方向。
2、选择标杆对象。主要是收集国内外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标准、指标信息及最佳实践,建立潜在标杆合作伙伴信息数据库,对这些潜在标杆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最终标杆单位和对标范围,制定对标实施方案。在选择标杆单位时各单位应注意遵循两个原则:即一是标杆单位要具有卓越的业绩二是与本单位有相似的特点,具有可比性且管理上可以模仿。
3、收集资料和数据。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收集标杆单位对自己有借鉴意义的资料和数据,重点应放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各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渠道进行收集,如参加指标竞赛、文献资料、行业协会、实地考察等。收集到的标杆资料内容应包括:⑴与最佳实践相关的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等;⑵与最佳实践相关的指标体系及指标统计的方法和指标的最优值;⑶最佳实践项目的工作流程包括工作步骤、实施方法、实施条件、流程控制、流程控制节点、人员技能特点、记录形式、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等。
㈡、分析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与选定的标杆进行对标,收集分析标杆单位的具体做法,研究与标杆企业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技术投入等方面的差距,进行差距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及实施文案。
1、分析差距。就是要对收集的全部数据资料和考察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企业与标杆单位的差距,找到本企业与标杆单位之间存在的绩效差距的根本原因,对绩效差距的关键原因和改进行动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修改,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差距分析有差异性分析、阶段性分析、典型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四种。
2、拟定改进目标。根据差距分析的结果,拟定适度的、可操作性的期望绩效目标,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的目的。
㈢、综合与交流阶段
1、同员工进行交流并获得认同。将对标活动中取得的各项进展向员工交流,征询意见,并将所要达到的目标前景告诉员工,统一员工的思想,实现行动一致。
2、根据员工的建议,修正绩效目标,制定解决方案。㈣、实施与评估阶段
1、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包括计划、实施方法和技术及阶段性评估要求等。
2、绩效激励与控制。各项目实施小组要不断地对项目改进的效果进行审核评估。要建立目标保证措施、过程控制措施、监督评价措施等控制措施。
㈤、成熟运用阶段
在部分或全部达到超越标杆单位后,应动态调整对标标杆,维护和更新对标管理数据库,与更先进、更优秀的企业对标。
对标管理方法的连续进行。在第一轮对标管理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总结,并对新的情况、新的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新的基准目标,以便进行下一轮的对标。包括进行对标评估,全面整合各种活动,将单独进行的对标管理活动融合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整体中,重新调校标杆三部分内容。
七、综合评价
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是发电厂在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观点,通过人为设定能够反映企业综合水平的可量化指标,构建一个由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该综合评价体系对发电厂对标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来反映发电厂对标管理综合水平的一项活动。
在一轮对标管理活动的前后,发电厂可将火(水)电厂对标管理情况制定表格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评分,将对标管理活动进行量化,按评分结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对标管理的成果,及时发现仍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以供下一轮对标管理中实施。
八、体会
要开展好对标管理工作,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
2、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正确、深刻的定义,不是简单的对比和复制、模仿;
3、在操作时必须具有规范、系统的管理流程,每个环节、流程都不能脱节;
4、必须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掘广大员的潜能和智慧,做到全员主动参与,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5、在实施对标管理过程中必须有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东能源2011年“三会”精神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蒙东能源报》2011.03.14一版 时
间:2011-03-15 10:31 点击:2750
强化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对标管理是蒙东能源2011年管理工作重点。要实现今年的利润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对标管理,促进内部挖潜与外部增收,确保效率效益提高。
强化管理首先是细化考核。要抓好深度利润考核。从今年开始,通过分解效益结构,进一步细化利润考核方式,按生产效益、管理效益和资本效益对各单位利润进行细化和考核,着重抓好管理创效益工作,充分体现管理价值。加大对标指标等关键性指标的考核力度和权重,出台环保指标考核评分细则,增加保障性与激励性指标项目。公司将工资总额与综合业绩考核挂钩,各单位要将各项成本、能耗、单耗指标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指标完成情况和个人收入直接挂钩。
强化管理就是要内强管理。要重点是抓好指标对标和管理对标。树立指标领先理念,以指标提升为核心,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分析诊断指标落后的原因,针对供电煤耗、厂用电率等难点及差距较大的指标开展专项评估,制定针对性措施,有效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大煤业对标管理力度,增加柴油、火药、轮胎单耗等对标指标,切实压降生产成本费用,促进生产指标的提高和
好转。继续深入开展电力生产指标对标管理工作,以同类机组先进值为目标,研究节约成本和改善设备状况的途径,推进检修对标及运行对标工作。进一步提升铝业对标水平,根据全国标杆指标制定内部对标指标先进标准,保持铝业能耗指标的先进性。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公司实现基本标准达标率80%以上,争取先进标准达标率60%以上。
强化管理就是要推进管理对标。一是进一步完善标准成本体系。在2010年初步搭建了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平台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生产现场的不断变化,通过历史数据对比分析、现场实测核实等手段,不断修正标准成本指标体系,使标准成本指标趋于科学合理。促进公司标准成本指标的确定原则,由历史数据分析向定额的科学设定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对标管理水平。今年对标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工资总额挂钩。对于优于先进值的指标项目,要确定登高计划,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对于未达到标准值的指标项目,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赶超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达到标准值,确保对标指标基本标准达标率。三是抓好管理对标。就是对照公司内部和外部先进标准和制度,查找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整改,缩短差距,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强化管理就是要外拓市场。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制定蒙东能源统一的市场营销策略,加强对各单位营销工作的指导,发挥公司整体营销优势。煤炭板块要统筹规划霍林河、白音
1 吐哈油田能效对标
1.1 准备阶段
吐哈油田2008年启动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初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组织人员参加集团公司举办的油气田企业能源审计培训班,学习能效对标相关知识、方法和流程;
◇组织对公司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摸底调查,掌握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
◇建立并完善耗能设备能耗统计台账,收集基础数据。
1.2 摸索试验阶段
1.2.1 现状分析
吐哈油田能源消耗主要是天然气、原油、电力、原煤、柴油、汽油。消耗能源按实物形态划分(2008年数据),天然气、原油、电、柴油、原煤及其他分别占总消耗量的56.58%、20.02%、12.14%、6.84%、3.89%、0.50%,天然气、原油、电占总消耗量的88.74%;上市业务能耗占公司总能耗的72.30%,未上市业务能耗占公司总能耗的27.70%。其中原油除生产自用和损耗外,其余均由耗能设备消耗。
吐哈油田重点耗能设备有注水泵、抽油机、输油泵、压缩机、锅炉和加热炉等,在用数量1 871台,装机容量505 066.9 k W,能源消耗总量25.41×104t标准煤,汽柴油主要用于各类车辆消耗。2006—2008年累计监测各类耗能设备1 197台套,股份公司组织节能监督抽测和普测825台,年平均监测率在35%以上。
1.2.2 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建立
在充分考虑吐哈油田生产现状,保证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经充分研究论证后,对标杆体系建立、标杆选树确定以下原则:
◇以“纵向”对标为主线,以基层单位为主体,树立标杆对象和标杆指标;
◇依据相关节能标准和规范,以单机、单系统对标为主;
◇在“纵向”对标的同时,在油田和行业内部探索“横向”对标;
◇以设计、出厂指标为基础,结合2006—2008年节能监测结果及各类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实施能效对标活动。
根据油田目前生产工艺、能源消费结构、重点耗能设备类型、平均监测率等,确定能效对标指标目标值,分系统建立能效对标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见表1~表7。
1.2.3 组织实施
根据建立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各单位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指标体系中未涉及的耗能设备实施定额管理。按照目标值比对,查找差距、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重新进行目标值比对工作,促使能效水平持续改进。
注:电动机功率因数和平衡度符合《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SY/T 6275-2007)标准限定值。
通过对2006—2009年各重点耗能设备分析和对标活动,确立了重点设备主要指标的最优标杆值和平均标杆值,建立的能效对标体系能有效推进吐哈油田能效管理水平。确立最优标杆值的原则是:
◇主要耗能设备年监测率低于20%~25%时,根据近2~3年的监测数据,监测覆盖率要求达到60%~75%以上,依据负荷率85%以上,工况运行正常设备来确定;
◇主要耗能设备普测时,监测覆盖率达85%以上,依据负荷率85%以上、工况运行正常的设备来确定;
◇无监测数据时,设备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时,依据厂家提供的额定指标值确定。
依据2006—2009年普测数据,确定吐哈油田主要耗能设备最佳标杆值。最佳和平均标杆值见表8。
1.3 推进阶段
1.3.1 标杆值修正
为验证公司确定标杆合理性,2010年公司选择定额管理工作基础较好、能源计量系统较完善、能耗历史数据齐全的单位,对公司确定的对标指标值进行修正。主要耗能设备最佳和平均标杆修正值见表9。
1.3.2 抽油井对标示范区建设
抽油机井能效对标难度大,影响因素多,为探索一条理想的对标方法,选择在温米采油厂建设抽油井能效对标示范区。安装一体化变频控制柜96台和Well View机采井远程监控系统以及Eff Star系统效率分析软件各1套。通过单井远程遥测控制系统实现了机采井电能数据、设备运行参数的自动采集,远程调参、启停、监控的数字化管理,实时分析与计算抽油井系统效率,同时可与建立的专家库进行比较,为实时优化工况、开展了能效对标提供了技术支持。
注:公司输油泵机组对标目标值选择表中限定值。
注:D为锅炉额定蒸发量,MW;M为锅炉额定供热量,GJ/h。
注:目标值选择《细则》中指标。
2 吐哈油田能耗定额管理
2.1 能耗定额编制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油田节能节水工作精细化管理,吐哈油田开展了能耗定额编制工作。
2.1.1 非油气生产单位能耗定额编制
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运输、特种车辆服务、供水供电、矿区服务等业务由于能源消耗种类少、设备类型相对单一,依据的相关标准比较齐全,定额编制工作相对容易,建立的定额指标体系可控性强。目前非油气生产单位已经形成完整的能耗定额指标体系,定额覆盖面达95%以上。
2.1.2 油气田业务能耗定额编制
1)建立油田业务指标体系。油田业务实行厂级、生产系统二级能源消耗定额指标体系。主要指标体系见表10。
注:指标计算方法依据标准《节能节水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Q/SY61—2011)。
2)建立气田业务指标体系。气田业务实行厂级、生产系统二级能源消耗定额指标体系。主要指标体系见表11。
2.2 组织实施
根据公司安排,各油气生产单位依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12723—2008)、《油田生产主要能耗定额的分类编制方法》等相关标准及规范,开展能耗定额研究和编制。
注:指标计算方法依据标准《节能节水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Q/SY61—2011)。
1)依据近4年生产数据,通过现状分析,各单位完成主要能耗水耗定额编制。
2)各单位根据能源消耗结构、工艺流程和环节、控制的难易程度,补充完善相应能耗水耗定额指标,指标体系涉及抽油机、集输、注水、污水处理、天然气净化、生活绿化等系统,使定额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 实施效果
1)通过开展定额管理和能效对标活动,有效提高了生产系统的用能水平,有利于实现生产系统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2)通过对厂级定额指标体系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整体能源利用状况能效水平,加强对各单位能源消耗的宏观控制,提高对各单位生产水平、工艺水平、能耗水平的认识。
3)通过实践活动,强化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加强了用能设备监测和管理,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
4)通过开展活动,找出能源消耗、节能节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挖潜节能节水潜力。近几年,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抽油机、注水泵、输油泵、加热炉、锅炉等主要设备及装置运行参数,保证设备、装置高效、经济运行,先后实施高耗低效设备更新淘汰,计量器具完善,新建鄯善至丘陵输气管线,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和锅炉、加热炉节能改造等项目,为吐哈油田节能节水指标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
1)油气生产标杆选树困难。由于油田开发生产的特殊性,受油藏地质条件、流体物性、开采方式、集输工艺、井深结构及地面工艺流程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产品单耗、工序(系统)能耗指标差异大、可比性差,给标杆体系建立、标杆选树带来很大困难。
2)同行业数据的收集难度大,不同油田之间的“横向”对标无法实现。
3)部分设备、系统计量器具配备不到位,影响各类指标数据真实性。
4)基层管理人员对能效水平对标知识欠缺,对标方法、对标工具掌握少,影响对标工作的深入推进。
5)能效对标体系侧重于单机(设备)的对标管理,无法实现系统、用能单位层面的对标管理。能耗定额指标体系侧重于系统、用能单位层面的单耗指标定额,无法实现单机设备能耗管理。
5 应用及前景
能效对标管理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完善的,其最终目标就是找出能源消耗中存在的问题及节能的潜力,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将能效水平对标与定额管理有机结合,能效对标与定额指标互为补充,实现生产系统从点到面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实行厂级、生产系统、重点耗能设备三级能源消耗对标(定额)指标体系,推动节能精细化管理。
依据三级能源消耗对标(定额)指标体系,在吐哈油田范围内建立各级指标标杆库,确立平均和最佳标杆值,推进横向对标工作深入开展。
【企业能效对标管理】推荐阅读:
能效对标报告05-30
能效管理系统技术方案09-07
空调能效等级新标准09-15
浅谈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管理12-0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11-09
企业激励管理09-15
借鉴军队管理管理企业11-1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06-19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07-26
合伙企业税务管理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