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供养对象寄养协议书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保供养对象寄养协议书(精选8篇)

五保供养对象寄养协议书 篇1

甲方:人民政府

乙方:村民委员会

丙方:扶养人

丁方:五保对象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妥善解决五保对象的衣、食、住、医、葬等问题,经甲、乙、丙、丁四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丙方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愿意对丁方衣、食、住、医、葬(未成年人的教育)等方面进行照料和扶养,丁方也愿意由丙方照料和扶养,丙方尽其所能保证其基本生活。

二、甲方每季度按规定标准发放丁方生活经费,对丁方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

三、丁方的承包地由丙方耕种,丁方逝世后,乙方不得收回另行承包他人,仍由丙方耕种受益,待土地承包期满统一调整土地时方可调整。乙方要对丁方生活进行探访,及时处理丙方和丁方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并协调甲方解决丁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

四、丁方住房出现破漏损毁时,由丙方负责修缮,所需费用五保对象无力承担的,由甲方负责协调解决;房屋损毁

严重无法居住的,由乙方负责进行重新安置。丁方逝世后,房屋及其它财产归丙方所有。

五、丁方逝世后,本着厚养薄葬的原则,甲、乙方要配

合丙方处理好丧葬等事宜,甲方筹措必要的丧葬费用,乙方

也要给予必要的资助,帮助丙方埋葬。

六、如出现特殊情况和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丁四

方协商解决。

七、丙方对丁方尽心尽力扶养,表现突出的甲、乙方可

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八、甲、乙、丙、丁四方必须遵守以上各项条款。

九、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丙、丁各一份,报县民

政局一份备案。

十、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人民政府签字:

乙方:村民委员会签字:

丙方:扶养人签字:

丁方:五保对象签字:

农村五保供养协议 篇2

甲方:XXX乡镇人民政府 乙方:XXX村民委员会 丙方:XXX五保户

享受五保对象的条件: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赡(抚扶)养能力的,可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为规范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管理,明确甲、乙、丙三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特签订如下协议:

1、甲方权利、义务:(1)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2)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丙方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3)丙方虽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4)丙方有了法定赡(抚扶)养义务人,且法定义务人有赡(抚扶)养能力的;或年满16周岁已结束义务教育的;或已死亡的,甲方要及时报县民政局,停止其五保待遇。(5)监督检查乙方履行协议。

2、乙方权利、义务:(1)协助甲方开展五保供养工作,妥善安排丙方日常照料。(2)有集体经营收入的,可安排相应资金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3)丙方生活自理确有困难的,要委托专人扶养;在主汛期和严寒酷暑等季节,要明确分包人员责任,确保丙方生命和财产安全。(4)督促丙方按时在本村参加新农合(应由本人交费部分,由县民政局直接打入五保户存折)。(5)乙方要与丙方共同到县公证处,对丙方主要财产进行公证,主要包括丙方宅基地证书(用地面积,东西、南北长度,四周相邻),房屋建筑时间、结构(并附外貌图片),责任田面积及四

邻情况等。丙方去世后,上述财产(遗产)由乙方处理,主要用于丙方丧葬费用和公益事业(如兴建学校、农村幸福院等)。(6)丙方房屋破旧的,在住建部门危旧房屋改造时,要优先安排。

3、丙方权利、义务:(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服从乙方管理,遵守村规民约。(2)丙方无力耕种的责任田,由乙方代为耕种,所得收益由乙方建帐管理,要全部用于丙方生活和应急开支。(3)丙方可凭五保册按季到指定的金融网点领取由县民政部门发放的生活费(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4)丙方因病需要就医的,原则上在本乡镇卫生院或县医院等定点医院就医,特殊情况需要出县的,要经县民政部门批准同意,否则,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按低保户比例救助。

4、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签名、盖章,县民政局批准后生效,到丙方供养形式变更之日或丙方死亡时终止。

5、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县民政局留一份,并对本协议拥有监督、检查和指导权。

6、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负责人(签章):

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章):

丙方 签字(手印):

签订日期:

五保供养对象寄养协议书 篇3

鞍政办发[2010]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辽政办发[2010]61号)要求和我市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的总体情况,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11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增幅度

(一)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292元调整为330元;海城市城市低保标准由244元调整为272元;台安县、岫岩县城市低保标准由194元调整为222元。

(二)城区农村低保标准由1720调整为1900元;海城市农村低保标准由1610元调整为1800元;台安县、岫岩县农村低保标准由1510元调整为1700元。

(三)城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4000元调整为43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2600元调整为2820元;海城市、台安县集中供养标准由2800元调整为31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

1800元调整为2020元;岫岩县集中供养标准由2500元调整为28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1300元调整为1520元。

二、资金保障

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所需新增资金,由省、市、县(市、区)共同承担。

三、切实做好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工作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鞍山市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的通知》(鞍政办发[2008]108号)精神,适时加强对城乡低保边缘对象的管理,认真做好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工作。

四、工作要求

此次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是省、市党委和政府在综合分析经济形势基础上作出的决策。各级民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落实保障资金,其他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完成调标任务。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经验材料 篇4

近年来,××通过加强基础建设、落实供养经费、规范制度管理等措施,使五保供养工作走上了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集中供养率达70%,超过了省厅供养率不低于60%的标准,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五保对象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区镇(街道)敬老院基本上都创办于80年代,为提高五保供养的水平,各镇(街道)对敬老院都进行了新建和改建,××街道征地20余亩,投入资金150万元,建成住房别墅式、设施宾馆式、庭院花园式的敬老院;××街道办事处积极拓展福利事业社会办的渠道,划拨土地20亩,吸引民间资本1500万元新建了园林式的夕阳红敬老院。完善内部设施建设,给老人配备了彩电、图书、健身器材等生活、娱乐设施,为五保老人营造了安度晚年的理想家园。

二是落实五保供养经费,为五保对象保证稳定的生活费用。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将五保供养经费按标准纳入区、镇(街道)负担,人均供养标准达3000元以上,供养标准在全市处于领先,接近苏南地区水平。五保老人逢人便说:“我们也吃上了皇粮”。

三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为五保老人提供丰实的物质基础。各镇(街道)敬老院积极发展院办经济,充分利用多余土地开展种植业、养殖业,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利用政策优势创办福利企业,解决了敬老院发展资金问题,闯出一条“以院养院”的发展之路,老人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为五保对象奉献优质的亲情服务。建立五保对象个人档案、吸收五保老人参与院内管理、鼓励老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作、建设娱乐设施,为五保对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完善敬老院规章制度建设,建立人员岗位职责,实行百分考核责任制;创新管理方式,实行“人定岗、岗定位、现定分、分定奖”的管理模式,将有孝心、有热心的人选上敬老院的工作岗位;提高敬老队伍素质,定期对职工进行“五爱”(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单位、爱岗位)、“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帮助职工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为五保老人提供优质、舒适的亲情服务。

最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全文 篇5

第 456 号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已经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第四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第五条 国家对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供养对象

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第七条 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

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不再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第三章 供养内容

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五)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国务院民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应当专门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四章 供养形式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第十三条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

第十六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业生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

第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村民委员会可以委托村民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照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实施。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二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或者对不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批准其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

(二)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

(三)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贪污、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私分、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予以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的供养服务不符合要求的,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有权终止供养服务协议;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

第二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规定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监制。

县农村五保供养改革工作会讲话 篇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改革工作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新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安排部署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改革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五保户的供养水平和质量,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刚才,我们参观了乾佑镇马房子村的五保供养改革模式,这种对散居五保户实行亲戚领养、邻居代养、社会帮养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为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创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路子,符合县情实际,值得全县学习推广。下面,我就全县农村五保供养改革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农村五保供养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行五保供养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风文明的具体体现。从整体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乡风文明和家家户户的和谐,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融入构建和谐社会之中,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从我县目前农村五保供养的现状看,改革由政府包揽、村组干部直接管理的传统供养模式势在必行。全县现有五保户1405户1632人,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94岁,80%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现有敬老院9所,建成“五保敬老示范村”5个,集中供养98人,仅占五保户总数的6%,分散供养1534人占94%。农村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由原来的村组筹集,变为由政府大包大揽,每人每年享受300元低保金和360元生活补贴(转移支付资金),口粮、衣被由民政部门按期供给,尽管能够保障基本生活,但是这种由村组干部一杆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已很不适应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特别是五保户的生活差距也越拉越大,与正常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形成很大的反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存居住环境差。除少数五保户居住在人口较集中的川道,70%均居住在山沟的单庄独户,居住分散而偏远,村组干部照管难,而且五保户住房条件普遍较差,70%居住的是危房,甚至个别五保户根本无房住。逢上汛期和冬季,村组干部分头照看,费时费力,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二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五保户人员既无子女,又无直系亲属,无依无靠,大部分年龄都在60岁以上,而且多数为低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以来的生活全部依赖于村组照顾和国家救济,形成有钱不会花,有粮做不熟,事事处处需要干部操心,生活质量更谈不上,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三是集中供养入院率低。由于现有敬老院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报酬难落实,使一些五保户不能进入敬老院,这样以来,他们的生活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影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大局服务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农村五保供养的重要性,将此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倾注亲民之情,办实惜民之事的思想境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改善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现状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更加适合我县实际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机制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县实行以散养为主、乡镇敬老院和“五保示范村”集中供养为辅的五保供养形式,已渐渐不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五保供养新机制。

(一)改革集中供养,创新供养机制。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现有乡镇敬老院进行一次清理整顿,优化整合敬老院资源,该合并的合并,该撤销的撤销,该改造的改造,加强敬老院管理,提高工作水平,扩大社会效益。今后,要以村、组为单位,采取村组办、跨村联办和社会帮办的形式,大力建设五保供养集中点这种新型供养机制,重点解决散居五保户集中供养问题,一律不再新建乡镇敬老院和“五保示范村”。今年,要完成红岩寺、曹坪、凤凰镇3个集中点建设,再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全县村村建起五保供养集中点,使我县五保供养工作整体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改变村组散养,实行人性化供养。实行五保户领养、代养、帮养是现阶段五保供养的新课题,各乡镇的具体情况不一,应区别两种情况来落实领、代养责任人。一是生活尚能自理的五保户。可暂时不落实直接领、代养人,由村民小组负责五保户的吃、穿、住、医、葬,村民委员会与村民小组签定供养协议书,待五保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重新落实领、代养人。二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户。有亲戚的采取亲戚领养,对无任何亲戚关系的采取邻居代养和社会帮养。领养人、代养人与五保户签订供养协议书,村委会监证。领养人、代养人把五保户融入家庭的一员,建立人性化的和谐亲情关系,使五保户与领、代养人和睦相处,共享家庭的温暖。

(三)严格工作要求,把好九个环节。五保户实施领养、代养、帮养是一项施惠与人的德政工程,涉及面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把握好九个环节:一是领养、代养人的素质要高。要选定思想觉悟较高、不怕苦不怕脏、对五保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领养、代养人。二是要保证五保户的生活水平。领养、代养人必须把被领、代养人视为家庭成员,同住一个家,同吃一锅饭,同享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三是领养、代养人必须自觉自愿。要采取自愿领、代养行为,决不能施加任何外部作用力,防止产生不良效果。四是被领养、代养人必须乐意、同意(智力特别低下的除外)。在实施领养、代养过程中,必须征得被领养、代养人同意,甚至乐意,真正让其内心喜欢,心甘情愿,才能深刻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五是把好被领、代养人医病责任关。被领养、代养人治病由领、代养人负责照管,医疗费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途径解决。六是被领养、代养人的死葬责任要明确。被领养、代养人死后安葬由村组干部搞好协调安排,领养、代养人承担费用。七是对领养、代养实行政策优惠。实行领养、代养五保户每年的生活补助费、低保金由领养、代养人管理支配,用于五保户生活支出。五保户死亡后,其自留地、房屋、林果等财产归领、代养人所有。一旦终止领、代养关系或领、代养人未履行职责,领、代养人就不再享受优惠政策。八是领养、代养协议要具体明晰。签定领养、代养协议时,必须明确领养、代养人的责任和村委会的监管责任,有条件的,可经公证机关予以公证。九是必须加强对领养、代养人的监督。村委会要对资金开支和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积极协调解决领养、代养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农村五保供养体制改革

(一)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把这件关系农村改革的大事办细、办实、办好。此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5月26日至5月30日为宣传动员阶段,制定方案,广泛宣传,赢得广大干部的支持和群众的参与。6月1日至6月30日为组织实施阶段,工作重点是搞好调查摸底,落实领、代养人,签定协议书,建立档案。7月1日至7月30日为总结验收阶段,由县民政局组织验收,并就此项工作进行总结、评比、通报,保证全面完成任务。

(二)全面排查,重新登记。根据国务院新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关于五保户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的规定,要对全县所有五保户进行重新审核、批准、登记、发证,具体操作按民政局下发的文件执行。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审核登记中,必须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条件,不得将不符合五保条件的村民纳入五保,原来已保但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核销,已经死亡的要核销其原发的《农村五保供应证书》,更不能为套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而用假名虚报五保户数字。对符合五保条件原来漏保的村民,在这一次审核登记中要列入五保对象,并上报审批。各乡镇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上报审批材料,绝不能延误审批时间而影响落实领养、代养工作进程。

(三)落实政策,规范管理。实行五保户领养、代养、帮养,是农村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执行农村现阶段的各项政策,不得因此造成不安定因素或引起上访现象,保持社会稳定。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因人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做好领、代养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自觉领养、代养。因为大部分领、代养人是亲戚和邻居,没有血缘关系,因此要本着宜领则领、宜代则代的原则,不能强安硬压。同时,要按照《农村五保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乡镇和村组干部的职责,防止出现撒手不管的现象。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组干部的主导作用,上下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五保户领养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

(四)开展募捐,社会帮养。要建立社会力量帮助供养农村五保户的长效机制,从今年起,每年要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向农村五保户开展献爱心搞募捐活动,向五保户捐资捐物。所捐物资由县民政局收集并根据各乡镇五保户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分发,为五保户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保障。

(五)加强领导,务求实效。为了确保五保户领、代养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督查督办内容。民政部门要抽调干部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搞好协调服务。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安排,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抽调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包村包户,分解任务,夯实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实施,任务按期完成。

同志们,实行农村五保供养改革是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扎实工作,把这件大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努力把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保供养对象寄养协议书 篇7

提升五保供养水平

我县县委、县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献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农村五保供养现状,对原有的乡镇敬老院进行整合,合理布局,新建献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一所,淮镇、商林区域敬老院各一所,总投资3800万元,总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可入住五保供养人员、老荣军和孤儿760名。三所敬老院第一批院民已于2009年11月份开始全部入住。

献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位于城南新区,献王路与富强大街交叉口东北角,南北长190米,东西长166米,占地面积48.91亩,建筑面积9593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200万元,共4栋两层双面楼,庭院式布局。建有居室、餐厅、娱乐室、健身房、医疗室、办公用房等房屋256间,其中院民宿舍226间,可容纳院民452人。四合院中间为绿化园区,做为院民游玩休闲的娱乐场所,院内南面建有264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南面建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观光鱼塘,四号楼南面建有800平方米的院民健身场地,院民宿舍配有卫生间、橱柜、中央空调等,为院民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现有管理和服务人员45人,入住院民180人。

淮镇区域敬老院位于淮镇镇政府东侧1公里处,307国道北侧,南北长144米,东西长139米,占地面积31.92亩,建筑面积3763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50万元,共两栋两层双面楼,庭院式布局。建有居室、餐厅、娱乐室、健身房、卫生间、医疗室、办公用房等房屋128间,其中院民宿舍82间,可入住院民164人。院民宿舍配有卫生间、橱柜、中央空调等,为院民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现有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24人,入住院民75人。

商林区域性敬老院位于商林乡水牛店村,106国道东侧,南北长94米,东西长198米,占地面积27.03亩,建筑面积3538平方米,工程总投资750万元,共两栋两层双面楼,庭院式布局。建有居室、餐厅、娱乐室、卫生间、健身房、医疗室、办公用房等房屋112间,其中院民宿舍72间,可入住院民144人。院民宿舍配有卫生间、橱柜、中央空调等,为院民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居住环境,现有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23人,入住院民60人。

“三院”建设建设工程开始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三院”建设作为全县的大事实事来抓,县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调度会,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克服了建设用地和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难题,严把工程质量关,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建筑施工单位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利

益得失,抢时间赶进度,确保整个工程如期交付使用,保证了第一批院民按时入住。在完成“三院”建设工程的同时,县民政局积极协调运作,做好院民入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做好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选调和招聘工作。民政局积极与劳动人事局协调,选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热心老人事业的人员充实到管理岗位,从社会下岗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部分服务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二是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县民政局及时组织管理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为第一批院民入住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严把入住关。经村、乡两级申请,县民政部门审查同意后,经卫生部门体检合格后开始入住。

通过近半年多时间的运行,我县三所敬老院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经过不断完善提高,基本上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运转一切正常,受到了入住院民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院民普遍感到满意。市、县领导多次到敬老院视察,对敬老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划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管院,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管理和服务人员职责、值班制度、院民管理规定、食堂管理制度、财务、安全、卫生等方面制度并在运行中不断健全完善,为规范管理和服务行为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完善服务

设施,为院民提供人性化服务。为满足院民精神文化需求,在完善必要服务设施的同时,院内种植了花草、树木,规划了健身场地,绿地草坪,各种健身器材齐全,活动室、娱乐室准备了乒乓球、扑克、象棋、麻将等,为院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食堂购进了冰柜、消毒柜,院民宿舍配有彩电、衣柜、床头柜,统一配发了床垫、床单、被褥、枕头及冬夏服装。从老人安全考虑,卫生间楼梯还安装了不锈钢扶手。三是全面提高供养待遇,改善院民生活条件。为全面提高五保供养人员待遇,改善院民生活条件,从今年1月份开始,对集中供养人员供养标准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500元调整到2640元。为弥补办院经费不足问题,院领导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利用院内闲臵土地栽种果木树,种植瓜果蔬菜,院民也积极参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增加了院内收入,改善了院民生活,又锻炼了身体,丰富了院民的生活乐趣。在生活安排上,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特点,做到荤素搭配,尽量满足老年人需要,在传统节日,为老人们准备丰盛的饭菜,遇有老人生日还要专门准备一份生日蛋糕,每月按标准发放零花钱和日用品,定期为老人理发,从一些生活细节上对院民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们过的称心、舒心,都能够安度晚年。四是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院民及敬老院生命财产安全。对院民和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人员对安全用电、防火

防盗、食品卫生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制度院民出入请销假制度,严把院民入住关,对患有精神病、传染病的一律不准入院。建立入院人员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准确掌握每一个人的信息,确保不发生意外事件。

五保供养对象寄养协议书 篇8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我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陲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2公里。县域总面积为2369.54平方公里(包括省直华阳河农场和九成劳改局)。全县辖9镇13乡208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湖泊和平原,呈阶梯状下降。境内湖泊辽阔,水系发达。我县农村土地辽阔,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大,按我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到20实现我县耕地保有量65748.2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183.72公顷。省政府与我县签订耕地目标保护责任状要求我县耕地保有量达到75707.4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183.72公顷。

面对皖江示范区建设和省直管县的历史性机遇,“十二五”时期,全县上下在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大力实施三化联动、滨江突破、东进西联、外向带动、基础先行和城乡统筹六大战略,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创新区、城乡统筹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联动发展先行区的同时,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关系,认真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我县变更调查显示:截至月30日,我县耕地保有量为81029.21公顷,达省政府下达的保护任务的107.03%;根据我县20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显示划定后我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507.39公顷,达到保护任务的100.57%,实现了我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宣传,明确保护责任

我县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县长王华同志任组长,分管县长和政办主任任副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保发展保红线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双保行动日常事务性工作,明确了责任,加强了领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也一起把基本农田保护纳入了宣传计划,利用6.25全国土地日和12.4法制宣传日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大力宣传双保工程和基本农田保护取得的新成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积极有效组织了基本农田保护程宣传工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我县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XX县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大规划管控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科学合理的用地需求,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着力建立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条件和发展需要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我县近些年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项制度,进一步加强县、乡、村、户四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重点完善了乡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考核制度。层层分解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签订保护责任状,自省政府到村分级签订保护责任状共231份。在确保耕地数量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保护质数并重。

我县被省政府授予“耕地保护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12年我县又被授予“安徽省双保工程2012年行动成效显著单位”,并奖励我县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亩。

(二)积极做好永久性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18号)精神,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国土资[]4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应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为基础,组织实施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我县于2013年2月28日经由县招标局招标委托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为我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与数据库建设单位,经认真讨论制定了我县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并将我县基本农田划定方案以书面形式分送县发改委、农委、财政局、住建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等单位征求了意见。

目前我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已经完成了外业调查、内业检查和数据入库工作,经多次与各乡镇对接,也将可能影响各乡镇近年建设或不利于进行保护的和不符合划定要求的基本农田进行了划出,并对近年来通过开发、复垦和土地整治新增的耕地进行划入。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基本农田面积为57183.72公顷,本次划定后基本农田面积为57507.39公顷,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323.67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图件已经生产完成,各村与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也已签订。现已投入近200万元进行了22个乡镇及华阳河农场、九成监狱管理分局和208个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的制作安装。

(三)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近年来,我县共获批准四个国家级投资或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分别是破凉镇土地整理和河塌乡基本农田整理,竣工验收资料已上报省厅,等待验收;长铺镇整地兴农项目,正在进行报验前工程完工扫尾、造价审核、编制竣工验收资料;20复兴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正在组织实施年内可望完工。

积极组织实施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县“十二五”时期,要完成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1万亩。20完成了9.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其中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项目中各相关部门在建项目7个,建设规模6.2686万亩,稍加改造项目4个,建设规模3.4327万亩。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0.02万亩,涉及项目8个,其中:基本具备条件的项目5个,建设规模5.43万亩,稍加改选的项目3个,涉及复兴、洲头、汇口三个乡镇,并注意做好了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衔接,建设规模4.59万亩,目前正在按步进行。以上项目除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外,共向上级争取了土地整治资金9726.17万元。

今年我县拟完成土地开发复垦项目19个,新增耕地面积约140余公顷,确保完成省厅下达的新增耕地年度目标任务。

(四)科学选址保障用地,严格土地执法监察,确保耕地红线不被侵犯

我县为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续工作,确保重点工程尽快落地,专门出台了《XX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申报、审批、实施、验收和后期管护等程序和要求,并明确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项目的实施和拆旧工作。我们一方面积极推进项目区建设,督促指导拆旧区复垦验收、抓紧城镇建新区土地征收报件等各项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厅沟通协调,建议省厅加大支持力度,给予鼓励政策,在项目区验收后,尽早下达新一年度的周转指标,提前做好增减挂钩项目区申报、方案编制及报批的准备工作。并且按照部、省要求,进行做好项目区资料建档、在线备案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审查、报批程序,促进我县增减挂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为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用地,我们提前介入,提前参与选址,尽快掌握项目用地情况。同时在选址过程中本着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使项目用地尽量做到能占未利用地的不占耕地,能占劣地的不占好地,尽量避开占用基本农田,从而确保项目工程用地顺利进行。

2012年,我县共上报省政府建设用地4916.43亩,获批4916.43亩,其中增减挂钩建新区2754.909亩,批次用地1716.7005亩,独立选址242.718亩,先行复垦202.1025亩。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共115宗,面积2475.0705亩。其中:国有建设用地审批80宗,面积2466.9705亩(公开出让34宗,面积1071.5955亩;划拨用地46宗,面积1395.375亩),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建立了违法用地查处共同责任机制,构建了以乡镇、村为基础的综合防控体系,实行违法用地联合防控;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松发[2013]2号),健全完善多部门相协调的联合执法机制,促进形成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多部门共同责任机制。国土部门认真履职,加强巡查,切实做到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相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违法用地监管,实行违法案件部门联动查处,始终保持“有违必查、查处必严、有查必果”的高压态势。及时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进行查处整改,确保履职到位。

(五)创新节约集约机制,提前做好后备资源储备

近些年,我县严把项目审批关,坚持用地标准和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投资强度要求,严格核定用地规模。大力支持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严把合同履行关,将土地批后监管与执法巡查挂钩,对照出让合同的约定,切实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力度。对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有针对性地采取盘活、处置措施,对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对用地单位自身原因引起的闲置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取闲置费,停止办理相关手续;连续闲置2年以上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暂停其他项目用地申请。把有限的建设用地资源更集中地用到保障新一轮结构调整上来。

【五保供养对象寄养协议书】推荐阅读:

最新农村五保供养政策09-16

特困供养监护协议书06-20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政策07-16

上一篇:大学生基础计算机操作下一篇:难忘的老师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