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审计论文
计情况
根据宪法和审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审计署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国18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了审计,其中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重点审计,现将审计情况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制度建设情况。
1992年1月,民政部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建立了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适当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老农保)。2002年起,各地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2009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农保试点。新农保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基础养老金由财政承担。2011年6月,为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居保)试点。城居保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基础养老金由财政承担。部分地区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居保)。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2273个县实施了新农保,2101个县实施了城居保,其中683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居保,新农保参保人数达21 100.28万人,城居保参保人数达625.01万人,城乡居保参保人数达14 390.60万人。
(二)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
2011年,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城乡居保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504.39亿元,比2005年增长71.64倍;支出合计797.20亿元,比2005年增长65.94倍;截至2011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635.53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36.67倍(2005年至2011年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和累计结余变化趋势见图1)。
2011年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中,集体补助、个人缴费、财政投入和其他收入分别为18.30亿元、554.47亿元、879.40亿元和52.22亿元,分别占1.22%、36.86%、58.45%和3.47%(见图2)。财政投入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投入399.79亿元和479.61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36.15倍和8.84倍。
2011年底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1635.53亿元结余中,省本级、市本级和县级结存分别为75.68亿元、292.53亿元和1267.32亿元,分别占4.63%、17.89%和77.48%;东部、中部、西部结存分别为1016.11亿元、295.79亿元和323.63亿元,分别占62.12%、18.09%和19.79%。从基金结余形态分布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形式分别为903.30亿元、686.98亿元和45.25亿元,分别占55.23%、42.00%和2.77%。
二、主要成效
2009年以来,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惠及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中央财政对新农保的补助金额由2009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52.06亿元,增长31.72倍。截至2011年底,新农保、城居保和城乡居保覆盖人群已达3.61亿人,是2005年的114.54倍(2005年至2011年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变化情况见图3)。社会保障向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不断推进。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违纪违规问题。
——部分地区扩大范围支出或违规运营养老保险基金23 737.86万元。其中:用于基层经办机构等单位工作经费629.31万元;委托理财23 108.55万元。
——2个省本级、34个市本级和400个县的经办机构审核不够严格,向30.21万名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6179.60万元。
(二)制度执行和业务管理还不够严格。
——部分地区资金管理不够规范。2个省本级、17个市本级和287个县的经办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468个、违规开户478个;3个市本级和117个县新农保基金预算编制不规范;1个省本级、9个市本级和86个县40.26亿元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16个县社保等部门延压养老保险费收入6038.94万元;13.35亿元三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会计记账和核算错误等问题。
——部分地区业务管理不够规范。2个省本级、14个市本级和209个县17.22亿元财政补助资金未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个省本级、1个市本级和59个县将17.56亿元新农保、城居保个人账户基金用于发放基础养老金;49个县未及时发放134.25万人养老保险待遇4.16亿元;部分地区存在将养老保险费收入存储在社保经办人员个人存折等其他业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涉及金额5733.71万元;个别地方还存在未按规定及时为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现象。
——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强了新农保信息化建设,但截至2011年底,全国仍有472个县的新农保未实行信息化管理。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
——部分险种间尚未完全实现有效衔接。新农保、城居保和城乡居保三项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不同,相互间缺乏明确的转换办法,参保人身份发生变化,只能重新参加新的险
种,造成重复参保问题。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2.24万人重复参加新农保、城居保和城乡居保三项社会养老保险,造成财政多补贴289.57万元。
——新农保和老农保衔接工作不够顺畅。部分地区由于老农保问题复杂,新农保推进工作量大,老农保基金尚未转入新农保。
据统计, 单纯审计我国每月养老保险参保个人的缴费记录和支付信息, 全国社保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记录已超过24亿条。因此, 开展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现实选择。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可以实现财务审计, 还可以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审计。构建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 首先需分析我国现行社保资金业务经办流程及审计流程, 明确具体构建目标。
1. 社保资金业务经办流程。
我国社保资金业务经办的基本流程 (如图1所示) 包括社保资金的征收、管理和发放等主要环节, 具体涉及社保资金的登记管理、缴费核定、资金征缴、资金核算、账户记录、待遇核准、资金测算与资金支付等流程。
其中, 养老保险资金、医疗保险资金和失业保险资金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同时缴费,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涉及个人账户;工伤保险资金和生育保险资金由用人单位缴费, 劳动者个人无须缴费。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各省市各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社会保险业务政策、文件或管理办法, 规定了各地区社保资金业务的经办管理细节, 导致不同省市不同地区社保资金业务的具体经办流程不完全一致。
2. 社保资金业务审计流程。
我国现行社保资金业务的基本审计流程 (如图2所示) 主要分为社保资金的审计准备阶段、社保资金的审计实施阶段和社保资金的审计终结阶段。
在社保资金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机关要做好制定资金审计计划、明确资金审计流程、建立资金审计监督小组、开展资金审计核查和公布资金审计通知等方面工作。在社保资金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机关要做好收集资金审计数据与资料等相关的审计证据、被审计单位填写资金审计承诺书、编写资金审计工作底稿等方面工作。在社保资金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机关要做好提出资金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资金审计报告、提出资金审计结论、整理资金审计资料等方面工作。
3.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构建目标。
结合我国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发展现状, 为加快解决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在制度、人才、安全与技术等各方面的现实困境, 本文拟构建以下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目标:
(1) 满足现实需求。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构建必须满足被审计单位的现实需求, 具备社保资金业务数据采集、动态预警与实时核查的基本功能。本文将结合审计署“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对计算机联网审计发展方向的基本要求, 构建一个能实现定期审计预警、分析审计数据及锁定审计疑点等比常规审计更具优越性的联网审计系统, 充分保证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数据系统的安全。
(2) 实现技术转变。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能推动审计方式实现三大技术转变:一是实现了从事后审计向事后审计和事中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审计数据的采集达到了随需随取, 审计数据涵盖的周期大幅度缩短。二是实现了从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实时动态的审计数据成为审计机关最原始的被审计对象, 使审计预警成为现实。三是实现了从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经过计算机联网审计相关的应用软件处理后的原始审计数据能被重新整合, 并能将原始审计数据自动转换成能为审计机关信息系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从而提高审计机关现场取证的审计效率。
(3) 具备多种功能。首先,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必须具有快捷的运作速度、较大的数据与信息容量, 在网络畅通情况下操作简便。其次,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建立需考虑采用多层架构的体系结构, 确保系统易于管理, 方便日常维护与保养。最后, 构建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还要考虑采用加密技术, 科学合理地设置系统访问权限, 确保审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结构设计
笔者认为,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 (如图3所示) 应包括多层子系统, 其基本结构主要由互相联系的四层子系统所组成, 依次为基础设施子系统、安全技术子系统、数据规划子系统和应用软件子系统。
1.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基础设施子系统。
基础设施子系统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基础层, 主要由IP网络协议、VPN网络、Windows操作系统和DB2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提供基础性服务, 为其他各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IP网络协议和VPN网络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必备设施。DB2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数据容纳能力, 适合管理大型数据, 能够满足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发展需要。
2.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安全技术子系统。
安全技术子系统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保障层, 主要由基础管理层、网络服务层、安全认证层和加密技术层等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 为其他各个子系统提供安全的运作环境。基础管理层包括安全制度管理、内部安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三方面内容。网络服务层采用物理隔离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 确保整个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网络安全。认证与加密是安全技术子系统必备的安全机制。安全认证层通过访问控制、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措施, 提高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安全, 防止内部信息流失或泄露。加密技术层采用的加密技术有私钥加密、公钥加密和IP加密, 用来保护绝密数据与信息安全。
3.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规划子系统。
数据规划子系统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核心层, 主要解决数据汇集与数据共享问题, 具有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转换和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数据规划子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现了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基本运作流程, 即审计机关借助相关的数据采集方式, 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采集原始审计数据, 并通过数据加密技术, 提高原始审计数据在传输至审计单位数据库过程中的安全性。然后审计机关需将原始审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转换成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类型。最后通过整理、分类、汇总及分析审计数据, 得出审计结论。
4.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的应用软件子系统。
应用软件子系统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关键层, 主要由数据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审计预警软件和客户端软件组成。数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将数据规划子系统中的审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和筛选, 把需要审计的原始数据及标准化数据进行备份和储存。系统管理软件对基础设施子系统、安全技术子系统和数据规划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也能为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提供基础性管理。审计预警软件主要是在审计机关实施审计过程中发挥适时动态监控和定期审计预警作用, 体现了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具有动态预警功能。
三、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运作流程
1.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采集。
主要作用是为审计工作提供原始审计数据。审计机关必须选择合理的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确保能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中心采集到完整的、高质量的原始数据。数据采集是运用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首先是从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输出原始审计数据, 然后采用审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解密和转换 (即标准化处理) , 最后是数据导出, 供审计单位使用。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
常用的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采集方式有直接采集方式和设前置机方式两种。
(1) 直接采集方式是指利用相关设备直接访问被审计单位数据库, 审计人员通过用户授权方式, 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上采集所需的审计数据, 并存储至审计机关专用数据库服务器内 (见图5) 。这种采集方式结构简单, 易于操作, 不需单独进行数据传输与数据存储, 审计人员可直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采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但这种方式风险较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易造成数据损坏、丢失或泄露, 因而常被审计机关用于采集局域网内的审计数据。
(2) 设前置机方式是指审计机关不直接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连接, 而通过设置审计数据采集机方式, 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采集审计数据, 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传输至审计机关专用数据库服务器内 (见图6) 。相比于直接采集方式, 该种方式风险更小, 提高了数据传输中的安全性, 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持续性, 更适用于采集广域网内的审计数据。
2.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存储。
主要作用是管理原始审计数据, 为计算机联网审计提供数据存储方案。由于从被审计单位采集到的原始审计数据大小不一, 有的是大型数据, 有的是微型数据, 因此审计机关应考虑采用不同的方式存储原始审计数据。对于大型数据, 转换与分析的难度更大, 应采用集中存储方式;而微型数据适于采用分散存储方式。
集中存储方式: (1) 数据存储容量较大, 适于处理大规模数据; (2) 采用统一的格式存储审计数据, 方便审计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3) 审计数据集中存储且格式一致, 便于在不同的审计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有助于实现数据共享。
分散存储方式: (1) 投资成本比较低, 耗费较少, 适于审计规模小、业务量和数据量不多的被审计单位; (2) 由于数据规模小, 数据存储方便灵活; (3) 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重点不同, 采用这种存储方式有助于审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
3.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主要解决原始审计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系统各式各样, 导致审计机关获取的原始审计数据格式差异较大。因此, 需要运用计算机联网审计数据转换系统中的数据识别功能, 为审计分析提供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 即将数据存储环节中的原始审计数据转换成标准化数据, 将不同的源数据经过整理和转换后集成到一起, 形成审计分析所需的统一数据集合。另一方面, 由于有些被审计单位的社会保险业务数据与信息存在不完整、不真实等各方面的质量问题, 而审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审计数据的分析。因此, 需要通过审计数据转换系统来解决数据的质量问题。
审计数据转换规则集是否健全直接决定了审计数据转换系统功能是否强大。在通常情况下, 被审计单位数据都是采用关系数据库来存放的。因此, 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数据库来制定审计数据的转换规则。另外, 转换规则集通常采用开放的方式进行管理, 也就是说审计机关可根据实际需求增设转换规则和转换算法。
如果审计机关需要对一批复杂的审计数据进行转换, 可采用以下四个转换操作组合: (1) 检查数据的合规性。由于原始审计数据来自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 这些数据可能是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 因而数据往往会以不同的格式存放于不同的数据库中。因此, 在审计数据转换的过程中, 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合规性检查, 将那些语义相同但格式不同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标准化格式, 这实质上就是数据的格式化过程。 (2) 数据清理操作。数据清理主要涉及数据的匹配与合并。通过匹配, 发现重复的记录与信息;通过合并, 生成一个完整的对象。比如, 两条记录在某些字段上的值相等或足够相似, 则认为这两条记录属于近似重复, 需要进行合并操作。 (3) 数据变换操作。比如, 变换原始审计数据中某些字段的类型与长度;变换原始审计数据的日期与时间格式;将原始审计数据中的多个字段值合并成一个字段值等均属于数据变换操作。 (4) 处理丢失的数据。面对丢失或空缺的数据, 我们可以用一个全局常量或属性平均值填充空缺值。
4.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分析。
审计数据分析包括以下五个关键步骤:
(1)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系统特征, 详细掌握原始审计数据的经济内涵及数据格式。掌握了数据内涵才能够清晰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每个数据表的作用, 里面记载了哪些信息及内容。掌握审计数据的格式有助于审计机关提前备好数据转换接口。
(2) 明确数据分析主题, 根据审计计划确定原始审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和审计范围。为快速缩小审计范围, 明确疑点数据, 在开展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分析之前, 需要明确分析主题与重点。
(3) 根据相关的计算机联网审计政策, 结合审计数据分析主题, 运用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应用软件, 建立审计数据分析模型。这是数据分析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审计数据分析模型, 即将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和审计决策, 以指令的方式输入计算机内, 然后通过执行各种计算机指令, 锁定审计疑点, 检索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审计机关提供重点审计范围。
(4) 对原始审计数据进行转换, 并建立审计数据中间表, 对转换后的审计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与整合, 提高审计数据分析效率。审计数据中间表主要是指基础性审计数据中间表, 即通过对原始审计数据进行转换和验证的基础上, 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而成的完整规范的基础性数据表, 是专门面向审计数据分析的一种数据存储模式, 也是审计机关开展数据分析的数据资源平台。
(5) 通过审计数据分析模型, 运用合理的数据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 重点处理审计数据中间表中的审计数据。由于通过审计数据分析模型检索到的疑点数据未必全是问题数据。因此, 必须对疑点数据进行人工经验分析和进一步审核, 带着问题进行专项现场审计, 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最终通过人机审计结合方式完成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的数据分析过程。
综上所述,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基本运作流程分为四个主要步骤。首先, 审计单位采用合理的数据采集方式,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中采集所需要的原始审计数据, 并借助计算机联网审计系统传输到审计单位的数据中心库中, 即数据采集步骤。其次, 审计单位根据被审计单位数据规模的大小, 采用适当的数据存储方式, 将采集到的原始审计数据进行存储及备份处理, 即数据存储步骤。再次, 通过计算机联网审计数据转换软件, 将原始审计数据转换成标准化的数据格式, 并将标准化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汇总, 即数据转换步骤。最后, 构建审计数据分析模型, 明确审计数据分析主题, 并采用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重点分析, 即数据分析步骤。
摘要:面对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挑战与新任务, 审计机关必须创新审计方式, 构建与我国社保资金审计特征相适应的计算机联网审计系统。本文基于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研究, 主要从系统构建概述、结构设计及其基本运作流程几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永杰.信息化环境下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的应用研究.审计研究, 2012;5
一、以审前调研为先导,认真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关系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非常重要。编制《审计工作方案》要以深入细致的审前调研和试审为基础。审前调研务必做到行业专项管理体制机制及底子基本摸清、行业专项制度政策基本吃透、审计目标及内容重点要求明确。最好由牵头组织者先行试审(如农村低保),采取解剖“麻雀”和以点带面的方法,从宏观面深入调查研究和把握专项资金管理运行特点、问题类型和选择恰当的审计组织形式及方法。这样编制出的《审计工作方案》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起到行动指南和操作指引之作用,节约实施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中,要特别注重审计报表的设计,因为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要通过审计报表反映出来,近几年来我处组织开展的专项资金审计一般要设计5—7张报表,通过这些报表充分反映审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审计目标所要获取的宏观数据。报表设计要本着科学、严谨、便于填报和汇总的原则。必要时要制定旨在解释《审计工作方案》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具体操作方法的《操作指引》,实现市计方案精细化。
二、以审计实施为核心。加强面上指导和重点抽查
(一)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一是社保审计重点要紧紧围绕资金的流向,突出资金的专用性、政策性、程序化等关键环节展开;二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兼顾一般审计。如在2008年抗震救灾款物审计中重点突出汉中、宝鸡重灾区审计;在2010年抗洪救灾款物审计中,省厅重点抽查占全省救灾资金总量80%的陕南11个重灾县区。兼顾其他市县审计,就能总体把握全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面上协调和指导,掌控项目进度和质量。自2008年抗震救灾审计以来,我处与各市审计局都建立了社保审计专用电子邮箱,以审计简报或审计动态的形式,及时传达省厅工作要求、传输有关审计数据,交流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通报各地审计动态。解答各地在实施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力促进了整体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
(三)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审计疑难问题。主要是各地审计发现需要省厅协查的重大案件线索和带有全局性的突出问题。
三、以审计成果为依据,认真撰写有价值的审计综合报告
审计综合报告是审计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审计成果的提炼和升华。因此。要在认真组织实施好全省性专项审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专项审计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站在政府宏观管理的高度,对审计掌握的情况和查出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着力解决整个“链条”上突出问题为重点,撰写具有宏观性、针对性、建设性和时效性较强的审计综合报告,为政府宏观决策和部门加强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审计依据,使审计报告“源于审计,高于审计”,提升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宏观决策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程艳华
摘 要: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应当占据核心地位。从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到结余基金的营运,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都应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管,必须注重对这些过程的审计监管。关键词:社保基金,审计监管
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应当占据核心地位。从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到结余基金的营运,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都应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管,必须注重对这些过程的审计监管。下面,就说明怎样改善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管。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和支出的审计监管
监督审查社保各部门、各单位资金收入和支出状况。监督社保经办机构是否设立内部审计科室或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科室或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是否依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及下级社保经办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社保基金收支结存情况等进行内部审计监督,防范违规舞弊现象发生。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和要求,是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应收是否落实到人,各项资金使用是否符合专款专用原则。审计核实管理部门的成本、效益。社保部门还需培养一支高专业素质的队伍,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保证征缴质量。另外,对征缴的基数,征缴范围,征缴人数等进行审计监管,这需要企业的配合。只有企业的会计和审计资料正确,才能保证对总量审计的结果的正确性。定期与不定期地审计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查看资金利用效果,并通过审计各期财务报表、监督核查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资金的运行效果。建立健全社保经办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堵塞漏洞,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社保基金的征收、支付、货币资金管理等重要环节严格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会计控制原则,从源头上防范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等不法行为发生。
二、社会保险基金营运和管理的审计监管
第一,管理方面
打破地区和传统限制,由中国政府组建并派出全国性的专业的管理机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对社保进行了统一管理,形成大统筹。在此基础上,应该按国际惯例成立社保基金公司,使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和营运相分离。社保基金公司,便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行业优势与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金融机构的强大实力,来实现社保基金有效,完全增值。当然,社保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应当精挑细选,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社保基金公司还应单独建帐,独立核算,定期接受由行业团体和信息需求者为委托的民间审计。社保管理机构对于社保公司的盈利水平,应有详尽完备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允许公司按盈利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还应行使监督的权利,不仅对基金日常收支管理进行监督,还要对基金营运投资的情况进行监督。而社保管理机构又属于国家财政部门,它受国家审计署审计,受信息需求者组织团体受托的民间审计机构的审计。
第二,投资方面
(一)审计投资方向,投资组合,投资收益和成本等方面。
经济效益或投资收益审计是审计监督活动的重要内容。投资收益问题是社保基金运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进行投资收益审计,一方面,从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中分析,审计投资收益的数量,审计管理费、托管费、其他中介费用等是否不合理地侵蚀了基金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比较,如不同委托基金之间的比较、不同投资管理人之间的比较、不同投资对象以及基金与总体市场走势的比较等,比较基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应得收益,从而审计出在证券投资组合、产品选择、管理人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或缺陷,为今后的投资运作服务。
(二)审计监督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结合上。社保基金是全国老百姓的“养命钱”,审计监督活动的重点应首先放在基金资产的安全性上。从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进行审计,首先要审计基金投资运作过程的规范性,主要有:基金的委托、基金投资管理、基金托管等业务运作是否符合预定的程序和标准;基金的账户开设、基金指令传输、基金清算与会计核算、基金信息披露等是否符合基金投资管理合同和基金托管合同规定的内容;基金的财务管理、定期财务会计报表、基金收益、现金流量等的计算是否真实、合规等。其次,审计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是否合理并落实,投资风险控制、基金投资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是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业务操作环节的风险控制更有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程度,因此,审计活动也必须立足于防范风险。
社保基金审计是政府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频频出现的非法侵占社保基金的违规事件,揭示出社保基金审计中的问题。本文是探讨我国社保基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关键词:
社保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解决建议
这些年来,关于社保基金审计的丑闻真的是层出不穷。前几年即2006年轰动一时的上海社保案,揭露上海社保基金约1/3被拆借挪用给民营企业收购高速公路权益,涉案金额32亿元。同年11月23日,审计署公布了对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基金和失业保障基金的审计结果,发现违规问题余额达71亿元。部分社保机构违规建办公楼,基金无法追回。大量社保基金被非法侵蚀,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使得老百姓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及管理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忧虑。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由参保单位、个人及财政三方共同筹集的、用于保障参保对象基本或者特定需求的一种专项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 对社保基金筹集、使用、结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社会保障资金可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只有把社保基金管理好、利用好才能垫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管理不好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社会震荡的“导火线”了。而社保基金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环节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保障国家安全有序地发展。
一、社保基金审计工作现存的问题
(一)社保基金工作缺乏相应的审计制度,致使审计内容不完善经查阅,到目前为止, 除了《劳动法》外, 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更多的还是依靠行政命令。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不健全, 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为薄弱, 那社保基金审计定性和评价就难,这也会导致审计工作的不完善,致使非法人员有机可乘。社保基金审计没有可以对比参照用以衡量的具体的统一标准, 因而对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的力度就难以准确把握。
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保立法体系不够健全,很多相关的法律都只是程序法层次,而不是实体法,因为惩戒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社保基金腐败行为的出现。正是因为上述的问题存在,才导致我们平常的社保基金审计标准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参照指标难以评价,实施机制发杂且苦难,目标设定也不合理,反馈机制也不完善,审计职责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惩处,这些都是因为审计内容不完善造成的。
因此,健全我国社保资金审计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我国进一步开展社保资金审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监督不力
频繁出现社保基金违法侵占案件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政府监督力度不足,或者说是没有建立有效地社保基金监督体系。在社会保障监管体系中,各监督形式之间明确的分工和互补关系,会对社保基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保制度的不断推进,各负责监督机构在具体执行中的范围、内容和时间上因为多有交叉之处,多头监督和重复监督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受制于较低的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有限的知情权,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保审计监督上还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体现。这种监督不力很可能导致社保基金审计工作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三)没有体现绩效审计理念
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现代审计是当今世界审计中的主流,经浏览相关文献,发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而我国的社保审计重点放在“保障”上,而对社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关注不够。“重账务审查,轻效益调查”,偏重于对基金收入的真实性、支出的合规性检查,对社保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社保政策运行以及社保基金使用的效益等方面关注较少,这直接削弱了社保资金的运行使用绩效,容易引发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如果社保基金审计能够充分开展绩效审计,对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就能更好地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增值,从而更好地为百姓
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审计方法相对滞后性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社保审计主要还是基于账项基础的差错究弊审计,审计方法滞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涵盖了社会保障业务的流程,显然传统审计是难以胜任社会保险系统的新环境,加之对风险型导向审计的认识不足,导致审计风险控制不理想。
所以,受传统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的限制, 社保基金审计只能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和数据资料进行审计,而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 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 处于滞后状态。据了解,最近几年来, 社保部门建立完善了数据库管理系统, 基本实现了从基金申报到支付的信息化、网络化。所以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 跟上时代的步伐, 社保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五)审计人员素质不足
计算机审计人才的缺乏是制约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大“瓶颈”开展计算机审计在本质上需要既懂审计专业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不太熟悉,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财务数据与巨大业务数据无法对接的尴尬局面,以致造成审计工作效率低、审计风险大。
社保基金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 社保工作开展得好坏,基金使用得好坏, 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虽然在社保基金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但社保基金领域仍然存在着潜在的、尚未发现的问题。虽然审计人员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处理处罚的意见、改进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 但并不能较好地实现审计监督的预期效果, 社保基金审计的实践证明, 这些都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为了确保社保基金审计工作顺利有效进行, 必须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素质。
二、社保基金审计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促进法制建设做到依法审计。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一个社会要获得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做到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否则社会将会陷入无序状态。同样,对于现在的社保基金法制建设,我们一样要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社会保基金法律法规,完善其理论和实践操作中的各个环节,以一种体系的形式为社会所接受;其次,就是在以法庭和监狱作为其强大的后盾,任何人不得违反,各级机关必须加强检查和监督,为社会保障基金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三,对于当前社会的一些违法乱纪,滥用或者盗用社保基金的行为给以严厉的打击,同时规范日常社保审计中的不规范的环节,并且及时的通报,对那些依法进行社保审计的单位给予嘉奖,而对那些违法乱纪的行为予以批评,必要时刻予以惩罚和制裁;同时要做到以审促法,推进社保审计工作稳步上台阶)只有不断地进行社保审计,发现其运行中的不足,然后及时地反馈和修正,然后不断地在政策上进行体现,通过政策的实施,对日常的审计活动继续进行指导,提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才能促进社会保障费改税的调研工作的稳步实施,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的优化配置,把社会保障基金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而不能出现铺张浪费,无的放矢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同时要把好资金支出这个关口,支出的资金一定要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主观的、人为的、暂时的决定都是无效的,也是不科学的。
(二)建立有效地社保基金监督体系
要想建立有效地社保基金审计工作的监督,就要加快社保资金审计法治化建设。抓紧制定社会保障审计指南,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社保资金运营评价标准和指标,保证我国社保资金审计评价科学化;对计算机审计的程序、内容和重点、实施方案的编制、数据采集、分析规则、计算机审计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审计评价的标准、审计证据的标准、联网审计规则等方面要出台明确的规定,制定一套严谨的社保资金计算机审计程序标准。
(三)体现民本审计理念,树立绩效审计目标
民本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体现这一审计理念就要树立起绩效审计目标。
一是要关注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保障公平是发挥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在审计中,应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
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对比实际取得的审计数据,得出某个制度的某个方面是否做到了公平。
二是关注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情况。在审计中要特别关注社保资金如何进行管理,重点审查在基金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存放或投资。通过了解资金的运营情况,评价被审计单位运作社会保障资金的效益,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四)加快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完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开发包容性、适用性强的社会保障审计应用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与传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加大计算机技术应用,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审计数据库,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信息库和审计业务数据库,实现从注重审计账目向注重审计数据的转变。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加大社保审计的力度,扩大审计覆盖面,以充分发挥社保审计的功效。
(五)大规模提高社保基金审计人员的素质
社会保障基金的审查和审计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涉及很多阻力和压力,无形之中对社保基金审计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首先, 社保基金审计人员必须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足够的了解,在动态中能够去把握会计信息,必须具备从多个变量中寻找处理%审查%利用信息能力,同时必须熟悉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进行合理的信息控制,既要从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同时要遵循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具备良好的大局观,能顺利地完成审计的最终目标。
其次,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保基金审查属于国家的打针方针,组织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制度和规定等,了解时局和国内经济动态,可以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
最后,组织审计的人员必须具备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不能假公济私,为自己和他人牟取私利,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明阳天下拓展
首先,社会保险审计怎么审?
社会保险专项审计一般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专业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主要目标是检查单位的法定社会保险是否依法缴费,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项审计结果要求单位对于欠缴的法定社会保险进行补缴,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相应的处罚。
以北京为例,每年年中,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北京市的缴费单位进行社会保险专项审计。这项审计按照辖区内单位的一定比例抽取,被抽到的单位在社会保险专项审计前10-15天,会收到会计师事务的专项审计通知。社会保险专项审计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及资料的准备情况而确定时间,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1-3名审计人员到单位进行1-3天的现场审计。
其次,社会保险审计审什么?
社会保险专项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单位上一年度法定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社会保险专项审计的思路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检查单位在一年缴纳年度内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核定基数、是否按照法定基数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是否有基数差额造成的社会保险差额、是否有人员漏缴问题等。社会保险专项审计一般审查的资料包括工资资料、劳动关系资料、社会保险缴费资料、财务管理中的相关付款凭证、托收凭证,以及单位的相关资料三个部分。
在社会保险专项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到场后会要求企业提供资料,审核资料时提出相关疑问,并要求企业进行解释或提供补充资料,审计人员最终会根据所有资料进行审核,并出具审计报告,经企业确认后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最后,社会保险审计如何应对?
社会保险专项审计是HR薪酬专员必须学习准备和应对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提前自查
所有的资料都要在审计前逐项进行认真准备,尤其是要注意与财务、企业管理相关部门的配合,要保证资料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对于欠缺的资料要提前与相关内外部的部门沟通,寻找补充资料、证明等。
另一方面是提前要进行自查,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社会保险专项审计的思路进行自查,主要包括基数核定的准确性,是否有基数差;人员是否逐月按照工资表中的人员进行社会保险缴纳,有无人员漏缴,如有,需要查明原因,如确实是漏缴的,提前计算补缴金额。这样,会对社会保险的审计结果有一个提前的预估。需要提醒的是,在基数核定时,员工上一年度内(1月-12月)所有的收入都需要列入基数核定之列,例如:奖金、年底双薪、提成、绩效工资、饭补、交通补贴、房补等等,只要是在这一年度内实际发放的税前工资,均需要列入基数核定之列。
2、特殊情况的深入准备工作
每个企业总会有一些是特殊人员,如退休返聘人员、兼职人员、实习人员、聘用的外包人员(如保洁、保安、厨师等)等。这些特殊人员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缴纳社保,但是需要HR组织进行相关证明深入准备;否则,会因资料准备不足而造成补缴。
除了特殊人员外,还有一些企业会存在社会保险缴纳方式的特殊性,例如集团内下属公司由集团公司统一缴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以外包的方式由第三方公司代缴等。这些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协调缴纳方共同配合进行社会保险的专项审计工作。
3、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的交流
除了资料准备与自查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到达现场后,与现场审计人员保持良好畅通的沟通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每个企业都会有特殊情况,而社会保险专项审计的时间又非常短暂,所以,需要对口的HR要与审计人员保持良好畅通的沟通,不仅要正确理解审计人员提出的各项要求,还要深入与审计人员沟通各项补充证明的内容格式等,如果有资料欠缺或理解不清的,及时与审计人员沟通补充。
4、后续事务的跟进
社会保险专项审计后,会由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资料审查出具审计结果,这一审计结果会经企业确认后提交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HR需要及时沟通审计结果,如果审计结果中确有不公或遗漏之处的,需要及时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如果有需要补缴的(一般分基数差与人数差),需要及时办理补缴,以免逾期引起更多的滞纳金。
总之,针对社会保险专项审计工作,只要明确审计方式、审计思路,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在审计过程中和审计后积极沟通、跟进,就基本能够完成好这项专项工作。
(一) 社保审计需要社保基金预算的支持
2010年1月6日, 国务院发布了《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将社保基金正式纳入政府预算, 社保基金纳入政府预算, 有利于强化基金预算约束, 确保了基金的来源渠道。如何确保预算基金专款专用, 切实有效的堵住对社保基金挪用侵占的漏洞, 除了政府应当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加大力度, 社保审计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而社会保障预算就是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平台。目前, 我国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实行预算内管理和预算外管理两种形式, 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社保预算体系。部分地方、部门在实际运作中, 由于缺乏明确的文件和细则规定, 执行标准及情况不尽一致, 社保预算实际上处于一个缺位的境地, 社会保障审计的工作平台还未完善, 缺乏一定规范, 这使得社会保障审计处于一种零散、无体系框架和时轻时重的状态中, 只有抓住《意见》出台的机遇, 加快建立和完善的社保基金预算体系, 才能推动社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社保基金预算的推进需社保审计作为保障
我国社保审计体制因其审计地位的独立性对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再监督能力和社保监管体制中的协商作用体现了其第三方监督的本质, 社保审计要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抓住社保基金中的主要矛盾, 促进社保制度的完善, 而社保基金预算的缺位就是当前社保基金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社保基金预算的缺位以及我国的社保制度、公共财政预算制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造成了社保保障中若干责任和关系未理清,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1) 政府各部门间社会保障职责尚未理清。社保基金的管理目前是板块状分部管理, 采用政府、企业、个人统筹的方式进行, 征缴分隔在税收和社保两个部门, 全国有17个省 (区) 和两个计划单列市由税务机关代征, 其余省 (区) 是由社保部门征缴。这种制度也给社保基金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乱, 监管出现了一些漏洞; (2) 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划分不清。我国社保基金绝大部份仍实行地市级统筹, 掌控权实际处于地市级政权手中, 这大大影响了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了社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为社保基金的违规使用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也造成了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的困难。 (3) 社保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近年来, 随着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快速增长, 据《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全年5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3696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2884亿元, 增长率为26.7%。基金支出合计9925亿元, 比上年增长2037亿元, 增长率为25.8%。巨额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而目前审计署公布的全国五项基本保险基金年平均收效率不到2%。到2020年, 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保障体系, 其总方针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要实现上述目标只有加强社保审计, 从宏观上和制度上揭露问题, 积极完善社保审计体制, 通过社保审计推动全面完整的社会保障预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从而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以强化基金管理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从制度层面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社保预算审计实施的对策
(一) 准确定位社保审计目标
社保资金审计是社保体系一个重要组成组成部分, 但社会保障审计一定程度上还游离于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之外, 其社保审计目标还未明晰, 如何从预算角度确定社保审计目标是开展预算审计的前提。社保审计目标应当对社保审计工作具有宏观指导性、整体覆盖性, 操作的可行性。只有依托社保预算, 审计人员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 同时通过社保预算也可引导和规范社保审计工作。社保预算和一般财政预算有很大区别, 社保资金要求专款专用, 它的使用具有递延性、滞后性, 对这部分资金不仅要使其保值, 而且还要使其增值。从这一角度出发, 社保审计必须在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快转型, 从重点关注资金安全、查错纠弊向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转变, 以效能审计为总揽, 从宏观上把握问题将检讨社保制度的缺陷、评价现行社保政策运行效果和基金运营绩效当作重要内容, 促进社会保障审计工作走向成熟、规范。从另一个角度说, 社保预算建立完善的过程, 就是促使社保资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过程, 这也是社保审计的目标。
(二) 将社保审计计划和社保预算相结合
根据《意见》要求, 目前只有五项社保基金纳入了预算, 有一半以上的社会保障资金尚未在预算范围内, 然而随着社保外部环境的变化, 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速, 农村社会养老、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制度的新建和重建;社会福利的大社保体系不断健全, 各种贫弱群体的社保援助制度不断丰富, 要求社保审计不仅要继续关注以养老、医疗、失业等为主的社会保险工作, 而且要更加关注最低社会保障、就业援助、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和伤残军人、社会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和福利问题。因此, 社保审计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其计划的制定应与社保预算相结合, 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 实现对社保资金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全过程审计, 在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时, 既要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情况, 又应掌握本级预算执行中对社保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减变化情况、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及资金的支撑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提高基金透明度和使用效率, 为推动建立完整社保预算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促进社会保障资金全面纳入预算。
(三) 创新优化审计方式, 提高审计覆盖面
一是横向联合, 创新优化审计项目组合。横向联合就是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审计、行政事业审计捆绑开展, 将社保基金审计作为公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内容, 把社保基金等民生政策执行的审计纳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评价和审计范畴, 充分利用现有审计力量, 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合力。二是点面结合, 保证覆盖面, 突出审计重点。在审计中, 注重全面审查预算执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同时, 强化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重点预算项目的审计, 查明重点预算项目预算的编制及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现由面到点紧密结合, 互为补充, 才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防范审计风险, 保证审计质量。三是上下联动, 提高审计效果。为提高社保预算执行审计的效果, 审计人员将审上与审下有机结合、上下联动, 分别向一、二级单位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结果的两头延伸, 通过审查项目支出的实际情况, 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 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 由于社保制度管理层次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 审计机关应整合各级审计机关的资源, 开展有选择性、行业性、专题性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可采用“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四是工作重心应根据社保预算的规范相应调整。随着社保制度的外延和内涵的不断丰富, 社保预算的也将不断规范。由于社保统筹层次的不断提高, 资金管理将逐步和上集中, 社保预算审计的重心将上移, 而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保项目逐步推进, 农村社保体系的建立, 财政资金将向农村增大投入, 社保预算审计的工作重心也应随之下沉, 更有利于加强对社保预算收支的资金审计, 提供有价值的审计成果。五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在开展社保预算执行审计时, 始终贯穿绩效审计的理念, 坚持以预算为基础, 以预算支出的结果为导向, 对预算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投入与产出、过程与结果、预算与实效、配置与使用、决策与管理等进行全面、客观地系统分析, 不仅仅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 还注重从机制、体制上找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使其进一步规范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辛旭:《社会保险资金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 2004年第3期。
摘 要:要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一定要加强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建设社保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保体系建设时一项民生工程,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时社会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一定要不断规范与管理社保档案建设工作。本文主要论述了社保档案内容及建立社保档案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社保档案管理方面存有的主要问题、规范社保档案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社保档案;社保工作;社会保障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与农村新农合的推行,各种保险费征缴范围得到扩大,人们参保的种类及参保人们数量逐渐增加。所以,社保业务的档案数量也随着增加。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时社保工作重要基石,目前,我国社保档案管理主要是凭借社保工作人员收工操作,社保档案管理方面存有制度和体制不健全、相关软硬件设备不配套、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素质较差、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社保部门需要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社保工作的总规划中,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的信息化、专业化管理。
一、社保档案内容及建立社保档案的重要性
社保档案通常指记有参保人员基本信息,能够体现参保人社保待遇及缴费义务的各种文件、文书及凭证等。要做好社保工作,必须先做好社保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社保档案既是参保人参保的重要证明,也是社保部门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条件。社保档案管理是一个专业化管理工作,社保档案具有数量庞大、以人为本、动态变化及规范性强的特点。社保档案是参保人员维护其利益的重要保障,社保档案记录者参保单位或参保个人的参保过程中,参保者凭借此档案可以享受对应待遇,所以,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对参保人利益具有直接影响,特别是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社保档案是否完整与安全对参保人正常利益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社保档案是开展社保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社保档案关系着参保人的一生,参保人从开始办理保险到享受社保待遇之间相隔很长时间,由于参保人可能工作变动、失业或变更等,涉及很多复杂内容,社保资料必须完整,后续保险工作才能正常开展。社保档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规范和管理社保档案关系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建设水平。
二、目前我国社保档案管理方面存有的主要问题
(一)社保档案管理的有关软硬件设施不够配套,信息化程度低
因为社会保险业务的工作数量十分庞大,参保环节有很多,所以,社保档案管理业务的设施需要不断改善,有关档案管理设备需要非常先进,而实际社保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软硬件设施多数都不配套,很多管理工作处于利用人工辅助状态,极少数单位运用了有关档案管理软件,档案管理工作未实现信息化管理,社保文件前段和后端不通。
(二)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社保管理机构有很多层次,这些机构层次也比较分散,总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因为社保种类有很多,各类保险归口不统一,每个种类保险又关系很多管理部门,一些归人力资源保障局,一些归劳动保障度等,上面归口部门混乱,后端档案管理更不规范,很多社区或农村社保机构的基层平台建设都十分落后。尽管我国档案局与社会保障局制定了一些社保档案管理方面的规定,但社保办理机构过多的关注怎样方便人们和提高工作效率,因为人员编制、服务场所及经费支持方面限制,许多业务办理都要依靠工作人员手动操作,社保信息和基础数据未实现信息化。
(三)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操作不够规范
我国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的绝大多数经办人员都不是档案专业毕业,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不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方法及有关政策,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档案意识,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有社保人员将档案进行随意处理的现象。如果社保档案资料没有及时归档或随意进行留村而导致档案丢失,社保参保人受到不必要损失。除此之外,因为社保档案的管理人员很多是办理社保业务的工作人员或外来兼职人员,这些人整理社保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与连续性,平时管理容易出现混乱现象,档案查询与更新也会非常慢,给社保档案运用造成一定影响。
三、规范社保档案管理的方法
社保档案管理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工程,它在社保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保档案是参保者维护权益的重要根据,是参保人员和社保机构间的桥梁,社保部门提供民生服务离不开社保档案。所以,社保部门要重视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大档案建设工作投入力度,把档案管理划入社保工作总规划中,实现社保档案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一)树立社保档案意识,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
档案管理部门要利用宣传促使社保经办机构认识社保档案的重要性,意识到开展社保工作离不开社保档案的管理,进而才能加大社保档案管理方面的投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逐步改善档案保管环境。如果投资力度足够大,要将办公区域、档案库存去和查阅区独立划分出来,根据库房验收标准设置硬件设备,把档案管理系统划入电子政务规划中,消除后端管理软件和前台业务软件间屏障,利用信息安全方法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与机制
目前我国社保档案管理的体制十分分散,这有悖于档案管理中的集中管理原则,特别是推行五险合一以后,社保档案材料生成及运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经办机构需要调整其工作机制,成立地方社保档案的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各类社保机构的社保档案和社保资料,这样不仅便于参保人员运用,而且能够解决各经办机构在管理档案方面物力与精力不足问题。
(三)加大档案管理人员技能培训
近几年,社保经办机构开始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及设备人员,这些人很多没有档案管理的有关知识结构,缺乏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社保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让他们参加各种档案专业的技能培训,提高社保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聘请档案管理方面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组织各种微课大赛,促使社保工作人员加强档案方面知识的学习,弥补其档案技能的不足。
四、结束语
社保档案是社保事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保档案管理对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的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在当今时代环境下,社保部门要增强责任感,树立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保工作持续性提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艳平.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黑龙江史志,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