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制度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内民主制度(共9篇)

党内民主制度 篇1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明

确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党内民主是党内生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是党的活力之源泉。党内民主是否充分,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的发展,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近年来,××县供电公司党委在不断强化党内民主意识,进一步规范党内民主生活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党内民主制度,大胆拓宽党内民主渠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和理论思考。

一、扩大差额选举制度。选举权是党员的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在党内普遍建立差额选举制度,实际上是尊重和体现党员的选举权,从程序上、制度上保证党内民主的实现。目前,党内差额选举制度已普遍建立,差额比例也已确定。发展党内民主,需要对差额比例由目前的20扩大到20以上,并可逐步扩大党内直接选举,这应成为发展党内民主首先选择的途径。

××县供电公司党委近年来对各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要求尽可能扩大差额选举比例,至少达到20以上,同时对条件较成熟的党支部,提倡直接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或直接补选新支委。在目前正在筹备召开的公司第二次党代会中,公司党委对党代表和新一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候选人差额比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均在20以上。特别是对党代表的选举,改变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时各党支部按照下达指标直接等额提名选举的做法,这在保障和扩大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为了做好扩大差额后的选举工作或直接选举工作,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还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一是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候选人的提名权,着力在程序性、公正性上下功夫;二是进行适度竞争,举行竞选演讲,便于党员群众从中择优;三是允许党员群众对候选人进行询问和质询,以保证选举质量;四是采取切实措施,防止选举过程中的“拉票”、“贿选”等现象的发生;五是防止“惟票取人”的简单做法,妥善协调好组织意图与选举人意志之间的关系。

二、党代会常任制。目前,在企业中党代会总是在换届中召开一次,党代会代表不是常任制,他们在三至五年中行使一次职权后就没有事可做了。虽然中央还没有正式在企业中推行党代会常任制,但我们认为,同样可以在企业中借鉴地方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成功经验,试点推行企业党代会常任制。

县级供电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位也日益凸显。加上县级供电企业也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自然垄断行业,对其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探索,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和价值。

在县级供电企业中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第一,要成立党代会常任制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要建立规章制度,启动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党代会常任实施方案和细则,出台党代表调研制度、提案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定期督查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使其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第三,要加强对党代表进行权利和职责的培训教育,以保证党代表正确行使各种权力。

在试点工作中,一是要着力抓好党代会年会的召开。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全体党代表参加的党代表会议,重点听取审议党委和纪委工作报告,组织和动员全体党员带领广大员工全面完成党委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二是要着力抓好党代表的巡视活动,倾听基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检查、督促公司党委和公司基层各支部的工作。同时,也可就有关问题进行质询和听证。党代表的巡视要与职代会员工代表的巡视相结合,巡视内容要突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三是要在党代表中广泛开展献“金点子”活动,激励党代表建言献策。借鉴“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一些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建立党内“民主恳谈会”制度,实施“党情畅通工程”。

三、党务公开制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党务公开是落实党员知情权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渠道,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条件。

党内民主制度 篇2

一、目前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落实条例和规定不到位、流于表面形式、简化操作步骤、具体措施不到位等实际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层党组织垄断提名权, 组织意图过分强调。

选举人的意愿还不能够充分体现, 选举获得者就是提名人并无悬念。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制定上存在量身定做的问题, 常常习惯于以组织提名人选为参照;二是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单一、个别人垄断提名权的问题还大有存在;三是在保障党员提名权上, 还存在党员或党员代表联合提名较少的问题;四是在差额比例确定上, 还存在差额比例偏小的问题。

(二) 选举运作方式比较封闭, 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时不能深入发动宣传选举工作, 选举信息不能被党员群众全面掌握;二是酝酿环节缺乏透明, 酝酿过程不能让党员或党员代表深入知晓;三是候选人与选举人缺乏相互交流和了解, 候选人与候选人之间也往往缺乏竞争;四是选举结果公布存在不及时现象, 选举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往往受到影响。

(三) 党员权利受到限制, 制度执行存在随意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选举指导环节流于形式、缺失或定位不准, 指导往往变成直接干预;二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 有的随意裁减选举程序和步骤, 有的甚至以“沟通”、“做工作”为名, 授意党员或党员代表必须选举组织推荐的特定人选;三是在填写选票环节, 不但不能为党员和党员代表提供独立填写选票的方便条件, 反而在选票的设计、采用流动箱进行收票、安排监票人等环节动私心, 做文章, 使选举人真实意愿难以表达。

(四) 党内民主选举的监督力度还不够, 补救和纠错功能有限。

主要表现在:一是与选举工作相匹配的监督力量缺乏, 部分已有专门监督力量也存在力度不够, 甚至形同虚设的问题;二是缺乏刚性约束, 对明显的违纪违法行为教育惩处力度不力;四是当选举过程出现问题和偏差时, 调节或补救的措施缺乏。

二、改革和完善有关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改革和完善有关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立足实际, 大胆实践, 健全机制, 才能不断推进党内民主选举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 通过“三项制度”, 建立健全党内民主选举工作, 使党内民主选举工作迈出崭新步伐。

一是使候选人提名制度不断完善, 在确定提名人选前, 把宣传发动和加强调查研究结合起来, 与广大党员沟通思想, 摸清他们的真实想法, 统一认识。把现实要求与制度规定结合起来, 使组织意图和广大党员群众意愿结合起来。坚持把组织提名与党员或党员代表联合提名有机结合起来, 使候选人提名方式不断完善;二是强化和不断完善党内竞职选举制度, 试行候选人竞职演说制度, 把差额原则贯穿于推荐、考察、票决等选举的全过程, ;三是不断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监督制度, 除设立由上级党的组织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外, 再通过专门选举监督委员会, 对选举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预防和处置干扰、阻挠、破坏选举的行为。要确保党内民主选举工作的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相关的诉讼制、罢免制、补选制、撤换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体系, 同时构建违纪违法行为的惩治机制、党内民主选举权利的保障机制、履职承诺和纠错机制的管理监督机制。

(二) 通过改进“三个环节”, 使选举人意志得到科学合理的程序保证。

一是对候选人介绍方式进行改革完善, 以组织介绍方式和自我介绍方式相互结合, 让党员和党员代表对候选人的个人基本情况、基本信息、参加选举的动机目的、施政的举措设想等有完全充分的了解, 逐步改变“选前不了解、选后不认识”的怪象;二是对投票方式进行规范, 创造条件使选举人的选举过程和正确主张不受任何干扰, 使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要通过改设分会场或投票站, 尽量减少或不设流动票箱, 并规范验票、领票和写票等环节。可以尝试电子投票方式和计票系统等现代电子技术手段保证选举人行驶选举权利;三是改进选举结果的确认方式。通过多轮投票方式确认选举结果, 及时确认和宣布选举结果, 杜绝人为否决选举结果。

(三) 通过切实健全“三项制度”, 为完善和加强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提供强有力的配套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 除非有特殊情况, 同一领导职位任期内, 不能随意调动、调整;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弹劾制度。通过听证制度, 建立党员代表大会听取、收集和反映党员群众意见的合法程序和渠道, 做到有法可依。通过下级机关或者下级纪检部门对上级有弹劾权利,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三是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辞职制度, 使凡是任期内群众反应意见大, 工作实绩很差, 工作中有重大失误表现, 本人综合素质达不到领导岗位要求的领导干部, 通过采取自愿辞职、因公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等多种方式, 辞去现行领导岗位。

参考文献

[1]郭玉亮.十七大以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对策问题研究述评[J].理论与改革, 2010年02期.

[2]刘玉, 季冬晓.当前党内选举制度的实践评析[J].社科纵横, 2011年09期.

党内民主制度 篇3

[关键词]民主党派;监督制度;建设研究

前言

根据周平主编的《政治学导论》可知:“政党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特定阶级或者阶层的代表,通过谋取政权和执掌政权等共同行动,实现其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结成的具有明确纲领和章程,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组织。”作为政党,手中必然握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有权力的地方必然会滋生腐败,于是党内监督制度应运而生。对于民主党派而言,党内监督制度的形成,不仅体现了其党派参与公共决策的水平和能力,也促进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健康发展。

1、民主党派现行党内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1.1民主党派组织纪律松散

民主党派作为一个参政党,本身带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因其组织活动一般在业余时间举行,其成员大多把党务工作当成是一种兼职甚至消遣,部分成员不参与组织活动情况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定,只能是避重就轻的处罚一下以示公正。由此可见,民主党派的约束力并没有中共的记录约束有力度,导致成员无组织无纪律。其次,民主党派进行决策时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无据可循令很多事务杂乱无章。如在实际操作中,全委会议被被常委会议取代,常委会议又被主委会议取代等等不良现象,全部都揭示着民主党派内部的弊端和问题。民主党派的选举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最初的民主党派是以追求民族和平,实现国家解放为目的而创建的,实行的是民主推荐制度,然而由于结果不公开,被有心人利用,当作进入政治层面的一个跳板,使群众对民主党派的公平公正性产生了怀疑,从而对民主党派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1.2党内监督体制不完善

因民主党派自身的特性,其内部的监督措施主要以批评和建议为主,并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制度规定,造成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懈怠,违法乱纪现象不可避免。而且由于民主党派一直对本党人员采取以思想教育和预防为主的内部监督措施,缺乏作为一个党派应有的果断决策力和判断力,很有可能会出现奖罚不明的情况,因此造成的人员流失也是该党派的一大损失。其次,我国民主党派的领导体制是双重从属制,其部门管理比较混乱,致使工作人员对国家中大决策反馈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内成员间的的效果。

2、加强民主党派党内监督制度的措施

2.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行差额选举的意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民主党派人士,本身要有着一种舍己为公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就目前情况来说,领导班子成员的神秘化是阻碍党内监督制度实行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民主党派党内监督制度,首先要在选举过程中实现透明化,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党派权力的实行受到广泛的监督。差额选举的实行则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差额选举,就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不等额选举,这一举措的实施为选民实行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意见,保障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权利,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通过对党内领导班子选举的公开化,有效的完善了民主党派党内监督制度,提升了民主党派在群众中的形象。

2.2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形成全面的监督体系

2012年11月通过的十八大党章总纲中要求,“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由此可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完善已刻不容缓。针对民主党派现有的监督体系漏洞,首先要设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监督系统,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的监督体系,从基层到中央对党派成员进行层层管理和监督。其次,民主党派可与检察院和法院联合,组织党派成员进行学习交流,深化成员的思想,以完善民主党派的监督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建立专门巡视机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是党中央借鉴历史经验,结合新时期党的建设实际,从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

3、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为了使民主党派能更好的发挥其职责,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势在必行。民主党派应加强党风建设和党内监督制度的完善,维护党内的公平正义,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公茂虹.加强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01)

[2]干以胜.不断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J].中国监察,2012(12)

[3]莫勇波,张定安.制度执行力:概念辨析及构建要素[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篇4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的民主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民主监督作用,保障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行使职权,帮助党员干部加强自警,防微杜渐,特制定监督制度如下。

一、党内监督的对象是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党的组织和党员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既要履行监督的职责,又要自觉地接受监督。

二、党内监督是对每个党员的政治立场、工作作风、勤政廉政、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监督,同时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学习党纪条例,每年进行党员干部作风整顿,从政治上、思想上和作风上促进党员干部健康成长。

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使党内监督经常化。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管理,切实加强对领导核心人员的监督。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或干部会议,听取本部门党员行政负责人通报主要工作情况,沟通领导干部与党员的联系。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员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党的建议和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工作考核对党员干部进行考察,及时将考评意见反馈党支部并和本人见面。

四、要认真处理党内外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对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疏通党内和党外监督的渠道,充分保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负责地进行批评、揭发和检举。

五、坚持来信来访工作制度,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健全对党员、党员干部的举报和申诉制度,保护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正当权利。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建立党员思想分析制度,经常地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纪律进行考察分析,每半年党支部向党组汇报思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积极协助组织做好干部的教育、培训、考核、民主评议等工作。要采取聘请监督员、设立监督意见箱、开座谈会、进行民意测评等形式了解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提高监督水平。

七、要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制度、党员行政负责人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指导。

八、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党员领导干部提拔制度,过好“五关”:一是竞争上岗关(或民主推荐关),二是组织考察关,三是公示关,四是试用关,五是考核关。党组织对干部管理选拔任用上有“协助”和“建议”的任务,组织部门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真正做到党管干部。

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 篇5

一、党组和党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自觉接受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二、生活会前,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定生活内容,并发出“安民告示”让大家充分做好准备。

三、生活会上要实事求是的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民主生活会的思想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开展批评讲原则,不回避矛盾,自我批评勇于亮丑,不轻描淡写。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解决党内出现的矛盾,统一思想,增进团结。认真作好生活会记录。

党内民主制度 篇6

子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执政能力,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结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对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总的来讲,我们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从目前的现状和调研的情况看,也有一些同志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不强,如有的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中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有的领导班子在研究重大决策和问题时,少数人说了算,没有充分发扬党的民主;有的党组织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一些本应该让所有党员知道的事情,却总是捂着、盖着,不让党员知道;有的党员缺乏主人翁思想,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致使一些党内领导因为缺乏监督而滥用权力,产生腐败现象,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威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有的领导班子中主要领导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不尊重其他领导成员的民主权利。其二,一些党内领导干部对党员的民主权利缺乏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应有的权利;片面强调党员是被管理的对象,忽视党员是监督的主体;片面强调党员无条件执行党的决议的义务,忽视党员参与决策的权利。其三,最根本的原因是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头脑里的人治思想、特权思想、官本位意识和等级观念等,这些世界观上的问题不解决,不仅严重影响领导班子建设,阻碍党内民主进程,挫伤党员干部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危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

一、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代表大会常任制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是同级党组织中的最高领导机关和监督机关。民主集中制,最终就是要集中到党的代表大会。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是党内最基本的民主制度,党内民主的其他制度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是党内权力的最终来源,必须明确规定并尊重和维护其职权,理顺党代会与全委会、全委会与常委会的关系,明确逐一授权关系,确立代表大会的最高领导地位。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加强代表同选举单位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各级全委会召开会议时,可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认真搞好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后,在党的委员会任期内每年举行一次代表会议,听取和审议党的委员会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对全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评议。为确保党代会的效果,要不断完善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从会议的组织准备到正式进行以及贯彻执行,从代表议案的提出到研究处理,从会议主要文件的起草到审议、修改、通过,从新的领导机构名单酝酿产生到正式选举,从会议领导机构的组成表决程序到表决程序的确定,都应当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会议制度和操作程序,从而保证党的代表大会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从政治学观点来看,党的委员会制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委员会各成员的权利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二是一切重大问题均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作出决定;三是委员会负责人有权召集或主持会议以及主持日常工作,但无权单独决定重大问题;四是委员会所有成员对委员会作出的最后决定都负有共同责任。但是,在实践中这些运行规则常常被违背,导致个人专权、家长制盛行,全委会的职责履行得不充分,作用不明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常委会代替全委会、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全委会形同虚设的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全委会的权威,影响了全委会作用的发挥,而且妨碍了党内民主,也是造成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由少数人说了算,甚至个别主要领导人搞个人专断的重

要原因。因此,要严格遵守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经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应当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保证决策科学、民主。按照议事规则应当由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列入会议议程。委员会各

成员在讨论决定事项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各种意见和主要理由应当如实记录,讨论干部任免事项,还应当如实记录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党的各级委员会决定重要事项,应当采用口头、举手、无记名或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记录在案。对于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而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征求其他班子成员意见,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除遇紧急情况外,应当区别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三、完善党的选举制度,扩大领导班子成员直选的范围

党的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根本制度。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党内民主选举,是全体党员意志的体现,是党内民主程度的晴雨表。因此,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一是选举要充分体现党员的意志,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要坚决克服和防止过去那种“领导提名、党员划圈”的形式主义作法,以及长期不进行选举而由上级机关任命的缺陷。领导干部对上级负责和对下级负责、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首先要在选举时统一。要认真履行无记名投票原则,完善选举的民主程序。二是规范差额选举,逐步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引入竞争机制,在基层党支部中,甚至可以借鉴村民自治中的“海选”,让党员自由表达意愿,以体现选举的真实性。近几年各级党组织对选拔任用干部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一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推动了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这些都需要认真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三是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目前,党内主要是间接选举制,党代会是多层次间接选举的。党员行使直接民主选举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基层的支部委员会。这种状况显然落后于党内民主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可以考虑把党员直接选举权扩大到相当于县一级,至少也可以扩展到乡党委一级,党委成员由党员在党员大会上直接选举产生。四是完善选举制度,明确规定党内选举的时间、范围、程序、方式等,建立上下结合的提名候选人制度,选前公示制度,对干扰、操纵和破坏选举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等,使选举充分表达全体党员的意愿,党员的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项权利得到保证。

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障党的民主建设

权力一旦脱离了民主监督,就会走向腐败。反对以权谋私,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依靠有效的民主监督。最近中央印发了《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是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强化民主监督,保证党的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举措。各级都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保障党员权利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一要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实质是发扬党内民主。每个党员都有权对各级党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要切实保障党章以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规定的党员的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等权利,努力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二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不断强化党内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保证党员对党的组织实行监督,党的委员会对常委会实行监督,党的代表大会对党的委员会实行监督;要保障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贯彻执行,更好地发挥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作用。三要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对派出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改革试点。为了强化党内监督权,可以考虑从组织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为各级纪委依照党章充分履行监督检查的权力,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四要加强对党员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行使权力的监督。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准则。要继续坚持廉政谈话制度,上级党委、纪委的领导每年都要同下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针对在廉政勤政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起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全面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以确保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行使职权,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党内民主制度 篇7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及党内民主思想阐述

1.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

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 首先就得了解马克思的民主思想。要弄明白马克思本人的民主思想, 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马克思本人和马克思主义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 没有马克思本人, 也就没有当今所谓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 了解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同时也要弄清楚马克思本人对民主思想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马克思的民主观。马克思认为, 民主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 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产物。此外, 马克思还认为民主是一个国家的一种制度, 是一种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经济基础所对应的上层建筑, 并且这种上层建筑服务于其经济基础。马克思的民主观是最先进的民主思想, 它体现了民主的真正含义和本质要求, 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全人类实现完全民主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前进方向。

2. 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民主思想

同样, 首先是要了解马克思本人的党内民主思想。马克思的党内民主思想是马克思通过对法国的启蒙思想的批判, 开始有了端倪进而逐渐发展的。马克思的党内民主思想有很多特有的性质。比如它的系统性, 他是由一系列规范的原则和制度构成。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马克思的党内民主思想的阐述进一步发展了党内民主思想。其党内民主思想认为党内民主的首要原则是实行民主制, 这里所指的民主制也包含一定的集中, 这里的民主并不完全否定集中, 也不和集中制相矛盾, 是某种程度上的民主集中制。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民主选举、民主策选举和监督等等。马克思主义还指出,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罢免撤换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报告制度等都是党内民主理论制度的范围内的民主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指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根本属性是它的先进性。而发扬党内民主并积极推进发展党内民主即是这种先进性的表现。同时还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属性就是党内民主原则。

二、党内民主的基本阐述

1. 党内民主的实质和原则

我们了解了党内民主的含义是一种国家制度, 一种国家形式, 而且它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的民主, 还有其国体意义和政体意义。而谈到党内民主的实质, 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有的人说, 党内民主也就是允许党的内部成员讲话。也有的人认为, 党内民主就是党员有民主权利。还有人说, 党内民主是通过一些途径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当然, 以上说法与党内民主都是有关系的, 甚至也可能可以作为党内民主的内容, 但却不能准确的阐述党内民主的真正实质。通过对马克思和列宁的早期对党内民主的实质的阐述中, 可以总结出, 党内民主的本质, 应该就是党内生活里, 党的内部成员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其党内各种事务的一种制度。

2. 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中所阐述的党内民主制和党内集中制是相互矛盾呢的。其实不然, 它们并不矛盾, 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共同为党内民主体系所服务。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关系这个问题具有传统性, 这是不言自明的。而它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依据新的历史条件, 不断地对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及它们各自的内涵, 作出合乎现实需要的解释。集中制的原则也就是部分服从整体, 少数服从多数, 地方服从中央。就像党内民主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党内生活的运用, 党内集中也是其基本原则在党内生活中的衍用。

三、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政治文明

1.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更多的国家走上了民主化的发展道路, 因而民主问题将越发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 其地位也尤为突出。在这种形势逼迫的情况下,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任务也势在必行。首先, 要完善党内民主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因为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中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对于党内民主生活的较好发展和党内民主的其他制度的更好完善有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其次, 建立健全的选举制、罢免制和任期制也尤为重要。这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而比较而言, 目前最重要也最现实的是改革完善选举制, 之后再是建立健全的罢免制和任期制。此外, 兼顾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要完备其党内监督制度。其重点在于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完备党内监督制度, 发展党内民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民主制与政治文明

近期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提出了全面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其中也包括了政治体制的改革。由此可见当今的政治文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将对国家的总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 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正逐渐地步入正轨。而民主制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发展则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总之, 眼下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便是积极完善发展健全的民主制度, 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系,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伟大的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雷忠勒张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J].晋阳学刊, 1989 (06) .

[2]林怀艺.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9 (05) .

[3]陈冬升.中国政治的民主抉择[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8.

党内民主制度 篇8

关键词:党内民主和谐社会民主和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1]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2]

我们党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党自身必须是民主的、和谐的。党自身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和谐是社会民主和谐的导向,党内的民主和谐对社会的民主和谐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只有实现了党内民主和谐,才能促进社会民主和谐。为此,我们党需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和党内和谐建设。

1.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实现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就指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3]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指出:“发扬党内民主必然推进人民民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途径。”[4]2001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5]在党的历史上,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把发展党内民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6]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表明,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

“把民主这一国家治理的学说、理念、方式、制度引入政党领域,指民主性质的政党按照民主的原则和规章制度进行党自身的一切组织、活动,核心是尊重和实现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了要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发展党内民主,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直接作用。”[7]可见, 党内民主制约和影响着全社会的民主,党内民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

从历史进程来看,共产党是为争取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而产生的。恩格斯就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8]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表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也就直接关系着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因此,一方面,党内民主是我们党能够健康发展、正确决策的根本保证,直接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社会民主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党内民主的状况必然会产生示范效应,促使全社会学习和效仿,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3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保证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为指导,保持清醒头脑,反对各种特权,反对自由化思潮、党内多派论、无政府主义、极端民主化等,保证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党的建设从来是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的,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开展,制度设定的指导思想、内容和重要目标,都不能脱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三是必须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四是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正确对待发展民主过程中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消除不愿和不敢发展党内民主的顾虑,同时要防止在发展民主过程中出现无政府主义和混乱现象,防止由此而影响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影响我国发展的大局。五是必须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体系,建立起严格、科学、可操作的程序性制度并建设与发展党内民主制度相配套的党内民主文化,使民主制度化、程序化、普遍化。

邓小平曾经指出:“在我们党内和国家内必须造成毛泽东提出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9]邓小平进而指出:“我们的国家也要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但是,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10]可见,有了党自身的民主,才能用民主的方式来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才能推进国家民主制度建设,才能真正有力地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首先,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的本质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11]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具有全局性作用。其次,建立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制度建设自身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再次,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然导致对民主的践踏。当前,要进一步疏通民主监督的渠道,加强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以及舆论监督。最后,实施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执政权力。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贯彻党的主张,体现人民的意愿,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2.加强党内和谐建设,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党内和谐建设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与执政党各主体要素紧密联系。因此,要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从党的建设整体上予以推进。同时,要正确把握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把实现党内和谐作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2.1加强思想和谐建设,为社会和谐夯实牢固的思想基础

党内和谐首先是建立在全党理想信念一致基础上的思想和谐。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灵魂,这是由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加强思想和谐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切实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共产党员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既是党内和谐的基本要求,也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推动力。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论的灌输固然重要,但加强理论的创新更为重要。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期。面对发展了的实践和变化了的形势,僵化的思想和落后的理论是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党的思想理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要求,真正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广大党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同时,也可以教育人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认识上的和谐一致。

2.2加强组织和谐建设,为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具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的有机整体,它之所以坚强有力,“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12]加强组织和谐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实现党内和谐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必须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点环节,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根据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找准党的建设与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2.3 加强制度和谐建设,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促进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建设

无论是对党内和谐还是社会和谐来说,制度都是决定性因素。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首先在党内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那么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各项制度就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制度一旦制定,个人、政治家和政府的行为都必须受这些规则的约束,制度界定了个人和政府活动的空间,是一种政治环境。按制度办事,遵守制度也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加强制度和谐就是要通过制度的构建,规范党内、党政、党群和党际的和谐关系。因此,通过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也是党内和谐的根本制度保障。党内其它各项法规制度是党章条文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它们的制定和完善必须以党章为总依据,要有利于党章最高权威性和最大约束力的发挥,而决不能与党章相矛盾和冲突。同时,要加大对违反党内法规制度的查处力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努力实现以法规制度促进党内和谐。

2.4加强风气和谐建设,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腐败问题是破坏党内和谐的消极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如邓小平所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13]实现党内和谐,必须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腐败问题是破坏党内和谐的消极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实现党内和谐,必须抓住党的作风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现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针对腐败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执政党拒腐防变的思想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全党齐心协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局面,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总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4]要做到社会的民主与和谐,就必须发挥党的模范和领导作用。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 http://china.caixin.com/2012—11—08/100458021_all.html.

[3]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061.htm.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3/2002—8—30/65@85777_2.htm.

[5]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9.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7]奚洁人. 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EB/OL]. http://cpc.people.com.cn/ GB/134999/135000/8110592.html.2008—09—2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664页.

[9]邓小平文选(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06页.

[10]邓小平文选(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06—307页.

[11]李铁映.论民主[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50页.

[12]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26页.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54页.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区分 篇9

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生活中,全体党员根据党章规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人民民主是指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必须保障人民权利和意志的实现,全体人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可以看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它们在主体范围、政治功能、组织形式、实施原则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两者不能相互替代。然而,在我国,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人民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党是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的,党员也生活在群众之中,国家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民主政治建设搞得好,就为党内民主生活提供了充满民主氛围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党员和干部的言论和行动就会受到有效的监督;社会成员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选择意识的日益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行使合法权利愿望的不断提高,对党内民主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都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影响和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虽然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人民民主的核心和灵魂。党内民主化的程度对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社会民主的状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也会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重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党内民主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关键,发展好党内民主,就能更好地为发展人民民主提供根本领导保证,创造必要政治条件,打下良好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正常,人民民主就能得到保障和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党内民主不正常,人民民主必然遭到破坏和挫折。

上一篇: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10大还是小教学设计下一篇:大厦电气工程施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