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馆发展阶段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档案馆发展阶段(精选8篇)

数字档案馆发展阶段 篇1

目录

一、数字档案馆的概论...............................1

1.数字档案馆的含义.........................1

2.数字档案馆的特点.........................1

3.数字档案馆的功能.........................1

二、数字档案馆的现状...............................1

1.国际现状...........................1

2.国内现状...........................1

3.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1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2

1.档案基础理论问题.........................2

2.档案工作实践问题.........................2

四、数字档案馆建设对策研究..........................3

五、数字档案馆发展趋势...........................3

六、结束语..............................3

参考文献..................................4I

数字档案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营,档案馆正在逐步迈入数字档案馆的发展阶段。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方式互相联结,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 现状 对策 发展

一、数字档案馆的概论

1.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数字档案馆应是基于网络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各基层企事业单位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传输平台、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制定一系列标准和操作规程,实现资源数字化、结构合理化、形式多样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信息社会化、业务网络化的目标。

2.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a)数字资源的多样性:一是依托于实体档案的数字化;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组织、加工相关数字信息形成的数字信息。b)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依托于网络,一方面能够在线采集网上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能够针对利用者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c)技术的多变性:由于数字档案馆依靠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基础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等,其存储技术、载体、格式、阅览方式等,都呈现出不断进步、变化的动态。

3.数字档案馆的功能

a)信息集成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建立,使我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对特定区域内的所有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档案实体的保管形式。通过信息集成,使中心档案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管理档案及相关信息的中心,所以,信息集成将成为数字档案的首要功能。b)资源共享功能。由于在网络上实现开放式的档案数字传输、利用,集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以被网络上的全体终端所获取,基层档案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网络内其它档案网站的相关信息,这样,无论利用者位于何地,档案保管于何处,利用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随时随地方便地查询、下载档案目录、数据乃至全文,数字档案馆这一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实现档案利用的理想化目的。c)社会记忆功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将应用国家相应的档案政策使档案馆改变以往以党政信息档案为主体的实体保管模式,代之以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和部分个人档案的数字化集成管理,使人类各方面、各阶层实践活动的记录得到妥善的保管、利用,档案是社会记忆的主要工具。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档案馆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

二、数字档案馆的现状

1.国际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持续高涨,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不仅加速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且日益深刻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及思维方式。信息化成了当代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2.国内现状

虽然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刚刚起步,但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为大力发展数字档案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2004年深圳市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数字档案馆,而青岛数字档案馆也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文件资料著录、数字档案内容管理、档案借阅与全文查询、档案的内容关联管理及图文声像一体化等应用功能,这些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3.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

数字档案馆对于县级档案馆作为国家基层档案馆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档案馆只是停留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行文件级以及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建设,虽然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但是内容不够丰富,离要求还相差甚远。全文数据库以及信息网站建设还相对滞后。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1.档案基础理论问题

传统的档案基础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上已经完善。

数字档案馆的出现使得传统档案基础理论调到了挑战。a)现阶段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不一致。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数字档案馆的认识并不统—,其定义就有数十种之多,势必会造成在把握数字档案馆建设方向上的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馆的实践。

b)数下档案馆的理论研究问题。数字档案馆不仅仅是将传统档案馆业务的计算机化,而是要对原有档案馆业务的优化、流程的重组。尽管还要遵循档案的基本原理,但细节上旨定会有所变化,甚至是重大变革。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现在少之又少。

c)数字信息资源的织织、管理与利用问题

数字档案馆主要的管理对象是电子文件:关于电子文件的诸多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人们对新类型档案和载体档案的存档意识还很薄弱,对如何有效地收集、保存并提供利用还缺乏相应的理论作指导,2005年9月l日实施的行业标准《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DA/T 32—2005)对于公务电子邮件做出了规范,但还有大量其他类型的电子文件仍处在混乱的管职当中,如对数据库电于文件的收集、归档、管理、提供利用等。

d)服务理念与方式

数字档案馆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尤其是主动性、针对性的服务。这对档案人员传统的服务观念是—个极大的挑战,促使档案人员对传统的服务机制、服务理念和模式进行改变。目前主动性、针对性的服务的方式与实现尚未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e)档案法律法规与标准

面对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产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档案法》等

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电子公文归档、电子档案管理、档案公开和上网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规章与标准也迫切需要研究制定。

2.档案工作实践问题

传统档案理论的实践已经几十年了,形成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操作、制度等。电子文件管理的实践刚刚开始,还处在摸索阶段。作为以电子文件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数字档案馆方面的实践少之又少。

a)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中真实性的保障问题

电子文件的核心问题是其真实性、原始性、可靠性的确认。只是真实性、原始性的不确定性,影响了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影响了电子文件处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可分离的特性,不再具有物理意义上的固定实体状态,也不再具有固定的物理位置,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上相互转换,这位电子文件具有易更改性,即在流转过程中存在被修改的可能,这种修改很可能不留痕迹。电子文件对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同格式的文件转换时可能造成信息失真.计算机软硬件升级速度加快,升级后的软硬件在读取电子文件时也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另外电子文件载体寿命相对较短,在进行电子文件迁移过程中也可能造成信息失真,这些都会影响到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目前主要利用技术保障措施,如数宁签名、利用元数据技术进行著录、用户权限分配和身份识别等,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但这些技术有一定的缺陷,像元数据技术本身就是档案界正在讨论尚未确定的热点问题,数字签名则涉及到CA等问题。

b)电子文件管理原则实现的问题

如何将令程管理原则与前端控制原则在现实中实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发运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一个理想的方法。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如何与电子政务融合、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如何与原有的业务系统无缝连接.这方面的实践也很少。

c)传统档案的数字化问题

2005年9月1日国家档案局颁市的《纸质档案数宁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成为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图片、声音与影像档案的数字化规范尚未颁布。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代价高。对现有档案的数字化,目前有原件扫描或者缩微后扫描胶片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投入相应的设备,而这些设备在价格上比较昂贵。另外在耗材上也是—笔很大的支出。其次档案信息数字化效率低:采取原件扫描的方式数字化,人工干预的程度高,效率很低。

四、数字档案馆建设对策研究

1.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一支电子技术与档案业务精通的人才队伍,各档案馆的业务骨干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

2.更新观念,以长远眼光看待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长期以来,多数档案馆重保管轻利用,一部分领导更是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不如经济工作那么重要,见效快,但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档案馆的大量信息资源给领导决策、工作查考提供了较大的利用价值,为方便快捷利用档案,数字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

3.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的硬件设施没有保障,该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数字档案馆发展趋势

如何才能建设高效、有序的数字化档案馆,使之形成科学的系统结构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发展趋势既要考虑信息时代的要求,又要考虑充分利用现有档案馆的信息基础和物质基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传统档案馆的数字化和文书处理部门、档案馆(室)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两条脚走路的方针来构建数字化档案馆,是切实可行的。

六、结束语

尽管数字档案馆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实践方面却是处于试点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关键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许多规范性标准化的制度体系需要制定。数字档案馆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拓宽服务领域及内容,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数字档案馆---21世纪的新发展】【兰台世界】2000年第3期

[2] 王宇辉【21世纪数字档案馆发展之我见】【档案与建设】2000年第3期

数字档案馆发展阶段 篇2

一、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的相同点

1. 服务模式相同。

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都是一种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数字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 其服务模式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提供智能的、主动的、个性化的终极信息服务, 支持信息用户灵活、自助、自主地处理信息、提炼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最终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 进而增进用户利益, 超越用户期望。

2. 工作原理相同。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都是应用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档案和图书信息进行数字化, 或采集数字化的档案、图书信息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通过网络传播, 实现信息共享, 形成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 以求加强资源共享, 扩大资源总量, 形成规模效益, 最大限度利用档案、图书信息资源。

3. 建设目标具有相似性。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都是在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 以便将分散于不同载体、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相互连接, 充分发挥数字信息资源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 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

4. 应用技术具有相关性。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在许多关键技术上是可以通用的, 如大量并发查询、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存储、图像分类、网络安全、智能检索、人工语言向自然语言转换、视频点播、虚拟现实技术等。可见,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许多技术研究成果是可以相互借鉴参照的。

二、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差距

1. 数字档案馆发展现状。

我国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发展缓慢。2003年8月21日, 国内第一个数字档案馆在青岛启用。其后, 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开始实施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其他地区的档案馆也纷纷提出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目标。但事实上大部分档案馆仍处于档案馆的业务自动化管理建设阶段以及本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阶段, 还没有实现档案馆馆际间的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平台中的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我国数字档案馆发展缓慢, 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 也有管理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原因。2011年,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 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提出建立和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利用系统, 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 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 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2. 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在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 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1997年7月, “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 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 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 其后, 各种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陆续展开。2011年, 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搭建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 建设优秀中华文化集中展示平台、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功能, 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启示

1. 以服务用户为中心, 改善服务工作。

以服务用户为中心, 编制多层次、多类型利于查找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目录检索工具;对于开放的档案, 尽量取消查阅利用的身份认证, 使任何人不管有无需求, 都可以随时查阅利用;加大开放档案的力度, 正确认识处理开放与保密的关系, 及时审查调整直至解除期满档案的密级, 开放一切应开放的档案。

2. 丰富数字档案信息, 改善档案信息结构。

加大丰富档案馆藏的力度, 把触角伸到反映社会整体层面, 把利用率较高的公证、婚姻、学历、奖惩等内容的档案, 反映社会变迁的城区改造、城市风貌、社会风情的档案, 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人物的档案接收进馆, 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拉近档案与社会、档案与公众的距离。

3. 改变档案信息利用的“弱势”地位。

建成数字档案馆, 改变以政务档案为主要馆藏的局面, 实现档案信息共享, 改变牢固的档案保密传统,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 我们需要思考档案在信息中处于什么位置, 如何给数字档案馆定位, 如何给数字档案馆的工作定位。能够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就能够转变档案信息利用的“弱势”地位, 通过数字档案馆的平台使档案信息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蔡娜.袁田.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及启示.档案学通讯, 2010.2

论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档案馆;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了大众人群生活的一部分,且现在全社会都在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只要掌握了大数据,可以了解过去,发展过程,通过集中这些数据并分析,来预知末来,就像是电影中可以预测未来的情节,不同的是电影是虚幻的,而现实中我们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而且我们存储的档案文件 ,不在是单一的纸质文件,而是有图像、多媒体、声音等多样化的档案,使档案更加完整。

我们的档案也是如此,历史上档案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大大的屋子做为库房,里面一排排的架子,按一定顺序或索引方式排列着各代各年各类的档案,而查询也是需要依靠厚厚的目录,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查询到所需要档案所在库屋里的位置,当然前提是要有人去周而复始的详细记录,保存完好并完整的目录台账,否则你什么都无未能查询到。

当前社会,科技发展,信息发展,我们的档案事业也融入了档案数字化的队伍中,档案从收集到最后归档上架都可以通过电子数字化完成,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及时实现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号、装盒、上架进库等工作,也同样方便日后查询及调取。

档案的收集工作:通过与合同相关电子系统对接按一定条件读取数据进入档案系统,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与齐全,完全避免了合同丢失的问题。对与读入档案系统的合同可以设置自动筛选条件,可以大大降低无用工作,如一些没有生效履行的合同等按电子的筛选条件不会被读入数字档案馆的记录中,不会对后面的一系统归档工作产生影响。

档案的整理工作,目前因为档案数字化刚刚开如,大家还心存疑虑,故而纸质合同无法完全放弃,会双向存储,既保留纸质也保存电子,即使这样,纸质合同也可以做到有证可查,可以归档一份完整的内容,档案没实现数字化前我们是无法确定归档时纸质合同是否与审批时完全完整。当然,随着科技及电子的成熟及发展,及人们对档案数字化信任度的改变,档案的整理过程可以完全实现数字化、自动化。

档案编号工作,过去的档案都是通过档案人员手写编号,会造成很多客观错误,比如重号、漏号等,但实现档案数字化后就不出会现这种问题,因为电子系统会按档案管理人员预设的条件将档案分类进行编号,也就是大家常数的二维数,每份档案的二维码都是单一不重复的,二维码会自动显示在相关电子档案的首面相关位置中,一切的操作均由电子自动完成,用时几分钟而已。由于是上述操作都是系统自动完成,大大减少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为档案的查询工作做好基础保证。当然目前有些单位是纸质与电子双路保存,那么电子的编号已经完成,纸质可以按照电子系统中的顺序进行整理排序,最后在每份经质档案上打印系统显示的编号,或打印出二维码粘在纸质档案上,方便查询纸质文档。

档案的装盒工作,传统档案工作时期,装盒工作量十分巨大,需要估算盒的可装容量,手动录入打印盒内目录、备考表、盒脊内容,需要将档案按顺序放入,并放入相关目录备考,再盒面上盖上相关年份等印章,并粘贴盒脊。但档案数字化以后,这些问题都十分轻松的解决,我们通过电子管理界面只需要设定一盒的电子容量,将电子系统已经排好顺序的档案按预设盒的容量选中放入电子盒中,完成装盒工作,在点击相应报表选项,自动生成所有盒的盒内目录及备考,这些工作最多一个多小时,而传统时期这项工作的完成少说需要一个月或更久,而且还是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去了买实物档案盒的成本,为企业的运营成本节省了一大批开支。针对目前双路保管过渡的单位,则需要将纸质合同与电子记录相对应并装入与电子相对应的盒号的盒中,盒内目录及备考表都是系统自动生成,需要打印出来后,分别装入相应盒中。

档案的上架进库工作,传统时期的上架工作可是就考验档案人员体力的工作,需要档案人员将档案按顺序依次移到库房,中途要保证档案安全完整,到库房后需定位库架,粘贴相关标签后,人工将每盒档案按层依次摆放。档案数字化,这些工作完全不用体力,因为在电子系统中,可以建立电子库房,用时几分钟将电子库房的库架进行设定,一层电子层可以放多少盒,一个架的层数等,然后将已经装盒的档案依次点击装电子架,档案的一个完整归档工作结束,整个上架工作用时不会超过20分钟,如果档案量少几许几分钟就完成了,传统时期的这项工作最少用时也要几天。当然传统时期存放档案还需要实物库房,需要投入很多人力及物力,但档案数字化后,库房完成电子化,所以完成可以不再设立实物库房,而且也节省的配置档案管理人员的投入。双路保存过渡的单位则还需要将已经装好档案的盒按顺序般运到库房,按电子库的架号顺序将文档盒上架,以后查询档案就十分方便了。

前面分别介绍了档案归档工作的各环节的操作,但最终是为方便查询而做的前期工作,档案数字化后可以通过近期及远程调用查询档案,可以开发软件直接连接到档案管理人员处,提出查询需求,或如果有保存电子档案的二维码,可以直接发送二维码给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人员在电子台账中可以直接搜索,查到相应电子架号后可以能过电脑调出电子内容提供阅览,这样不管查询的人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只要通过网络与企业内部的电子档案馆联接,就可以即时的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双路保管的企业,可以实现上述的电子查找,也可以通过档案人员查询到电子库架号后前往实物库房,调取纸质档案,提供给查阅者实场阅读。但是随着档案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查询电子化、阅览电子化。

当然档案数字化的优缺点。首先,我们总结一下数案数字化的优点:(1)于部门及公司立卷归档制度的落实,档案不会出现缺失。(2)档案管理、调用不再受时间及工作环境及地点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时期,我们查询档案可能需要在工作时间,而且需要前往在档案馆所在地方查询,实现档案数字化后,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手机终端等都可以连接到公司的数字档案馆,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授权或批准后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进行查阅,这样就可以快速的得到你所需要的资料。(3)档案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档案利用率及档案内容的信息开发。传统时期我们查询档案,可能只能查询到一份档案,实现档案数字化后,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档案馆中的检索条件或工具,找到所有符合或相关的文件,这样可以不仅可以实现单份文件的查询,也可以查询到同一事件的若干历史性的电子文件。

各阶段档案所需材料 篇4

1、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总支发展党员送审人员情况及材料目录(送审表)

2、拟发展党员基本情况一览表(西科大党委组织部制)

3、入党申请书

4、入党综合考察材料

5、群众意见总结

6、政审材料

7、推优入党表

8、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

9、群众意见(6份)

10、党校结业证

11、入党自传

12、思想汇报(4份)

13、成绩单

正式党员材料

1、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总支发展党员送审人员情况及材料目录(送审表)2拟发展党员基本情况一览表(西科大党委组织部制)

3入党申请书

4入党综合考察材料

5群众意见总结

6政审材料

7推优入党表

8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

9群众意见(6份)

10党校结业证

11入党自传

12思想汇报(6份)

13成绩单

14转正申请

15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

18、入党志愿书

本次推为积极分子的同学需要准备的材料

1、自传(手写稿 3000字)

2、入党申请书(手写稿)

3、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

4、党校结业证复印件

档案局优化环境集中整治阶段总结 篇5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

为加强对我局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的领导,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了**区档案局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于局机关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根据《**区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实施意见》(*发〔2010〕22号)和《中共**市**区委办公室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集中整治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发〔2010〕105号)要求,结合我局实施制定了《**区档案局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集中整治阶段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活动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

(二)广泛宣传动员,夯实学习基础

7月30日,我局召开了有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动员大会,组织学习了区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传达了市、区两级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及相关的文件规定,宣读了成立区档案局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工作机构的文件,以及开展集中整治阶段活动的工作方案,并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

在动员会上,全体干部还围绕档案部门软环境建设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围绕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和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档案部门服务水平,围绕“档案工作如何为科学发展服务、档案工作自身如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开展讨论,努力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转化为推进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思路、有力举措和实际行动,努力破除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认为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不仅是上级的要求,同时也是自身建设的需要,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档案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学习交流

8月10日,我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举办了题为《两个档案体系与档案工作社会化》的专题讲座,从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两个方面讲述了档案体系与档案社会化的关系。在会上,全体干部职工还就开展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感想感受和做法作了学习交流。交流会结束后,全体干部职工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四)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8月27日,我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撰写发言提纲的基础上,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民主生活会上,局班子和班子成员对照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围绕思想观念、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廉洁自律和严肃执纪六个方面认真查找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通过查找出来的存在问题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了整改措施,民主生活会召开后,按时将报告上报了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抓好公开承诺

根据区优化软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局上制定了服务承诺书,由局主要领导代表档案局在网站上就依法行政、行政审批、优质服务、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服务公开承诺。

(六)认真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

根据局上所制定的服务承诺书要求,我局将开展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与创先争优、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市、区首问首办责任制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区档案局首问首办责任制》,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质量,将首问首办责任制与 AB角岗工作制度相结合。严格按照“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在各项工作中,严格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和AB角岗工作制,杜绝业务断档或拒绝、推诿、扯皮等现象,有力地提高了办事效率;落实承诺。凡公开承诺规定的事项和时限,严格按规定、按时限落实完成,达到了快速办理,高效服务。

(七)抓好服务,推动各项中心工作

在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中,我局以为优化全区经济建设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着力抓好各项中心工作:

一是抓好“三个一百”工作。

根据临发〔2010〕12号和临发〔2010〕13号文件任务分解,我局2010年应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00万元;力争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确保完成800万元。半年以来,我局积极按照区委、政府的要求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完成了档案馆扩建项目申报,局领导分别于1月份、3月份、7月份先后三次到省档案局、多次到市档案局争取该项目的落实,但今年 国家只启动西部档案馆新建项目,我局所报项目为扩建,故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目前尚未完成情况;现经我局多方奔走,向国家档案局争取到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1个,项目资金5万元已到位;在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中,我局与区经济局一起,积极努力,争取到了强力集团在我区忙角社区大滩山建设强力免烧砖厂项目1个,计划投资600万元,实际已投资971万元,该项

目已落实厂房、土地、2条生产线,现已投入生产,区委、政府下达我局1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已完成。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积极争取档案馆扩建项目。

二是做好档案业务指导和查借阅服务工作。

根据档案部门的职能和特点,热心、细致、周到的做好档案业务指导和查阅服务工作。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多次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指导好档案整理归档工作。负责档案查借阅的同志认真坚守岗位做好档案查借阅工作。截止11月共计查阅910人次,调卷2567卷,5668件,复印2012张。查阅现行文件12人,查阅土地档案45人,服务质量得到了查阅者的好评。

三是做好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创建工作。一方面争取区委、政府资金支持20万元,新购置了服务器1台、电子触摸屏1台、计算机1台、扫描仪4台、复印机1台、祛湿机2台、消毒柜2个、安装探头6个、购置桌椅4套,设置了**区信息查阅场所;另一方面狠抓档案馆业务建设,从档案征集、接收进馆、档案目录录入、原文扫描、各类统计台帐的建立完善等方面做好业务工作,确保12月份通过省档案局考评验收。

四是民生档案工作。

1、抓好破产企业档案整理鉴定归档工作。

抽出3名业务人员对原**县乡(镇)供销社、日杂公司、百货公司等16个解散单位的档案整理及接收工作,现已全部整理完成,共整理927卷(件)。

2、抓好林改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在林改档案整理工作中,**区由各乡(镇、街道)分别抽调2-3名工作人员,配合区档案局做好林改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和目录录入工作。全区10个乡(镇、街道)、93个村、9个社区和区林改办建立林改档案39631件,其中综合类1100件、林权工作类37897 件、纠纷调处类433件、电子声像类201件,共完成林改档案文件级目录录入39631条。

3、抓好土地延包换证档案检查验收工作。

在开展土地延包换发证档案整理工作中,局上派出业务人员入到各乡(镇、街道)开展专题调研,结合档案业务规范要求,及时制定了**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材料的收集范围,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并同区农业局联合举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工作培训班,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文件材料收集齐全、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全区10个乡(镇街道)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工作全面完成,区档案馆规范收集整理并接收土地延包换发证档案共1176盒49848件。

五是积极做好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月份为全区抗旱救灾捐款800元,5——6月份派出工作组,积极参与博尚镇勐托村烤烟种植工作;参与圈内乡宁安村烤烟种植和核桃管护工作,并给予该村资金支部2500元;10月份开始参与大石房村新家园行动旧村旧房改造工作,支持资金5000万元。

二、取得的实效

通过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局上从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和服务方面为切入点,突出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局机关形象有了明显改变,局机关各项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存在的不足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不足

一是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二是办事效率还有待提高;三是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待加强;四是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

(二)下步工作打算

数字城建档案馆(蒋馆发言稿) 篇6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讲稿

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走城建档案工作自强自立之路。

全国城建档案馆于80年代相继成立,现已经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城建档案工作者不断探索,通过老一辈同志的辛勤劳动,小城市档案馆也有3-4万卷,中城市8-10卷,大城市甚至达到20-30万卷。我们收集了这么多档案资料,究竟有没有为政府提供管理决策的依据?有没有为社会提供综合性服务?带来什么样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们城建档案是社会公益事业,所有资料都是靠社会提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享受。我们有责任向社会提供所需信息。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全国城建档案馆都感到很大压力,因为我们现状只能提供的是实体档案,简单目录检索实体查阅,可以说是利用率极低,不能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特性,更不适城市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政府服务受对严重局限。大量建筑综合信息没有挖掘出来,无法实行多方面利用,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完全体现不出来。政府认为我们是包袱(每年申请大量经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社会不知道城建档案是干什么的?在我们自己都觉得做城档工作没有出息,所以我们很多馆就变成领导干部子女家属安乐窝,人员结构、质素得不到全面提升,工作没有干劲,没有思想,也就不注意开拓创新,结果有的馆就被兼并,或者取代,这条路越走越窄。从现在必须树立信心,开创一条新路。彻底改变我们被动服务,依赖政府的传统观念。

城建档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发展开始,伴随着人类与地不球永恒存在的就是建筑物,留给我们观赏与研究的也是建筑物。中国的万里长城、赵州桥、埃及金字塔、法国铁塔哪一个不是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都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遗憾,因为没有城建档案。今天有了我们这一代档案馆,我相信中央歌剧院、奥运鸟巢不再会成为后人解不开的谜。

我们城建档案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责任,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在坐的各位设计、施工、监理建造者丰功伟绩,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这个行业也是这座城市不可少的。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社会都意识到城建档案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珠海市政府更为重视。(现在很多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就不注意档案,一些经济开发区为吸引投资“采取多快好省”什么都免,没有档案意识。

三、五年后经济上去了,但造成房屋质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问题,就无档可查,政府还必须重新投入资金探测评估)

我们珠海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对管理审批权限下放,唯独就是城建档案不能下放,所有领导都要求全市统一管理。为什么?因为这些经济开发还不是一级政府待经济功能完善后就会解体,解体后档案就没有去向。再一个就是管理规范、环境达不到要求。城建档案是建筑物的长期质量保证,房屋建筑建筑周期一般都是一至三年,超过这个周期就变成烂尾楼,建筑过程的安全靠质检、安监来保障。但今后(一般70年)就靠档案。现在提出设计、施工、监理终身制,凭什么来鉴定,也就是档案,事故质量鉴定、房屋评估都依靠档案。城建档案还具有法律的依据,产权界定,事故责任追究等,涉及面非常广泛,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我们城建档案工作者,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也不要计较单位小团体利益。首先要想到档案产生者,要给予及时指导,规范,做到及时、完整交档案,其次是想到怎样为政府,为社会利用档案,所以我就要不厌其烦采取一切方法收集建筑行业所有档案,再对这些档案深层次挖掘加工。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城市信息,谁就等于掌握城市的命脉,我们城建档案是充满希望,不像综合档案那样纯政治意义,我们永远也不会被社会、政党所淘汰。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行业也不例外,要科学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就必须建造具有城建档案特色档案馆。我们馆从2004年开始着手启动“珠海市数字城建档案馆”开发,2006年被建设部列入全国示范推广项目,2007年6月通过建设部验收。

什么是数字城建档案馆?数字城建档案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具有提供城建档案数字资源。城建档案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城建档案数据交换与互操作能力,并通过建立城市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支撑、保障、服务的应用系统。“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城建档案的管理模式。在原来档案管理基础上注重挖掘建筑过程中的深层次内容信息,实现了建筑信息资源综合整合,充分利用系统的强大功能,实行远程访问,自动归档,综合统计一体化,在档案服务利用方面由单一转化为多能,可以说是质的飞跃。建筑信息的数字组合,都能为政府提供决策,为社会投资者提供可靠依据。一个城市一体化的管理,地面与地下是相互依赖。地下管线的埋设就要依据地上建筑面积及片区房屋套数;未来战争防御的人防工程及反恐防爆就可查询全市地下室及坑道工事,隐蔽部位;公共福利投资规划,如医院、学校就可依据原有数据再结合片区住户就能做到有效投资,避免重复浪费;社会投资的餐饮、旅店、商场都可以作调查参考依据;当政府碰到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房屋拆迁改造补偿都有据可依。当前全国房地产热,哪个城市能准确知道全市历史的房屋总面积、性质、每年建筑面积、户型、套数?如果我们从现在起把这信息通过系统采集,把基础工作做好,再通过地上地下建筑物普查不规范的档案。这样历史与现在所有数据都掌握之中,海量档案存储建筑信息库,历史记录真实数据就能满足社会政府的需求,为我们将来“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政府就离不开城建档案。“有为才有位”城建档案馆在城市的地位就会被这座城市人民政府认可。

数字档案馆发展阶段 篇7

a.只有地区性数字信号速率和帧结构标准而没有世界性标准。

b.不存在世界性的标准光接口规范, 致使各个厂家自行开发的专用光接口大量涌出。

c.准同步系统体系的复用结构, 除了几个低等级信号使用同步复用外, 其他多数等级采用异步复用, 即靠插入一些额外的比特使各路信号和复用设备同步并复用成高速信号。

d.复接方式多数采用按位复接, 能节省了复接所需的缓冲存储器容量, 但是非常不利于以按字节为单位的现代信息交换。

e.复用信号的结构中使用网络运行, 管理, 维护 (OAM) 的比特很少, 网络的OAM主要依靠人工的数字交叉连接和停业务检测。上述缺陷都是传统同步系列中所表现出的相关特性, 这直接导致现代电信网以及用户对于传输所表现出的相关需求已经无法得到满足, 那么在这方面的情况下, 就必须要从技术的体制之上, 来针对传统形式下的系统体系加以改革。进而找出一种能够与高速、大容量相结合的光纤传输技术, 并且智能网络本身所表现出的相关系统体制也更加的新颖, 能够有效满足多方面需求。这一发展那要求之下, 美国率先提出了光同步传输网。

1 同步数字体系 (SDH) 的基本概念

1.1 同步数字体系由一些网络单元组成, 这些网络单元包括传输, 复用和交叉链接的网络构成。SDH网的主要方面是:

1.1.1 具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 (NNI) 。

1.1.2 有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级, 称为同步传递模块 (STM-1.STM-4.STM-16) 。

1.1.3 帧结构为页面式, 具有丰富的用于维护管理的比特。

1.1.4 所有网络单元都有标准的光接口。

1.1.5 有一套特殊, 灵活的复用结构和指针调整技术。

1.1.6 采用软件进行网络配置和控制。

1.2 在同步传输网络之中, 极为重要的两个网络单元, 就是分插复用器、终端复用器。

例如STM-1传输的过程中, 其终端复用器在这期间的任务就是要将低速支路信号、155Mb/s信号直接纳入到STM-1的帧结构之中, 之后再通过电光形式, 来转换成为STM-光线路信号, 并且在这一期间所表现出的逆过程是完全相反的。而对于分插复用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 主要是将数字交叉连接功能以及同步复用功能直接综合成为一个整体, 所表现出的分插支路信号的能力极为灵活, 并且在网络设计体系上所呈现出的灵活性也极强。并且在使用了SDH分叉复用器执行ADM之后, 便可以直接通过软件的形式来分插出2Mb/s的信号之路, 操作过程极为便捷。

2 SDH的主要特征

SDH是传输网络新体制, 其主要优势可总结如下:

2.1

该技术直接使得全球多个不同地区之间的准同步数字传输体系, 直接在STM-1之上进行了等级统一, 这也是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针对数字传输体制进行了统一。

2.2

利用同步复用的形式以及极其灵活的映射结构技术加以综合之后, 能够保证净负荷与网络之间是完全同步的。那么在这一基础之上, 就需要通过软件的形式, 来使得高速信号直接一次性的对于支路信号进行分接, 达到一步复用的目的。如此一来, 不仅不会对于其他的支路造成影响, 还能够直接避免高速复用发生信号分解的可能性, 避免了传统的复用设备, 促使整个业务体系的执行极为便利, 极大的简化了数字交叉链接。

2.3

在SDH帧结构之中, 实际上进行了极其丰富的开销比特分配, 直接促使网络管理的能力得到强化。促使信道传输期间的分配路由更加完善, 而网络单元本身也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变, 此外, 利用控制通路嵌入SDH的形式, 可以让网络管理的功能直接对网络单元加以分配, 真正实现智能化、分布式管理。

2.4

有了标准的光接口信号, 光接口成为开放型的接口, 它综合各种不同的网络单元, 减少传输和服用分开的需要简化了硬件缓解布线拥挤可在光路上实现横向兼容, 能使各厂家产品都可在光路上互通。

2.5

SDH, PDH网络完全兼容。它兼容PDH的各种速率同时还能方便地容纳各种新业务信号。它具有信息净复合的透明性即网络可以传送各种净复合及其混合体而不管其具体信息结构如何。它通过指针调整技术, 能够容纳不同时钟源的信号, 映射进来传输而保持其定时时钟。

上述特点中最核心的有三条, 即同步复用, 标准光接口和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传统的准同步数字系列 (PDH) 由于其没有世界性的统一标准, 上下业务困难, 缺少供网络运行, 管理维护 (OAM) 用的开销比特等, 渐渐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电信网的要求。新的同步数字系列 (SDH) 是克服了PDH的弱点, 结合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和智能网络技术的新体制。它主要由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 接口, 标准, 灵活的信息结构等级, 丰富的维护管理比特, 标准光接口, 指针调整技术, 软件控制技术等组成或支持。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列如频带利用率, 采用指针调整机理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大规模使用软件控制和将业务量集中在少数几个高速链路和交叉节点上, 这些关键位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网络的重大故障。甚至造成全网瘫痪。SDH与PDH互连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低频抖动和漂移。尽管SDH有这些不足, 但他有这明显的优越性能, 必将最终取代旧的PDH传输体制。

摘要:简要分析了同步数字体系 (SDH) 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数字档案馆发展阶段 篇8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众所周知,医院是服务于广大社会群众的医疗场所,在医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医院每天会收集到大量患者的资料,加上医院本身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信息文件的汇集,那么医院档案管理实际上是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的工作。鉴于医院档案的重要性,对医院档案管理开展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是提升医院档案管理质量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及工作开展现状浅析

从上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开展,是新医改背景条件下,建议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中,可以有效采取检索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等,对档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大大提高对医院档案的开发以及利用效率,同时还能与医院其他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一个积极的配合作用,从而提高所有部门的综合运转效率。但是就现阶段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开展的现状来看,似乎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一)人才资源的稀缺

就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开展来说,是建立在一系列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在传统的医疗专业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既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兼顾到医院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专业少之又少,当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数字化方向迈进时,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才资源供应不足。数字化管理方式是基于计算机基础上对整个医院综合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和重新组合,从而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而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档案管理系统也会面临管理的危机,因此在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中,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硬件设施的完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人才资源的缺乏之外,另外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硬件设施的配备。

(三)重视程度不足

就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来说,不仅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背景下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医院提高自身运转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必然措施,更是医院档案管理应对社会发展潮流面临的必然趋势。但是就现阶段某些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来看,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甚至有的医院在数字化管理进程中只是盲目跟风,没有对管理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推进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到,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中,人才资源、硬件设施配置以及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等多个要素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具体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推进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进度呢?

(一)管理人员专业化培养的有效进行

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开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支撑整个数字系统的有效运转,因此针对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开展进程的现状,医院应加大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对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培训。医院在对人才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兼顾职业素质培训和技能技术培训,并且还应大量吸收一些新进的管理人才和熟知法律法规的综合型人才,争取对传统的人才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发挥出人力资源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管理制度的有效制定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中,除了对人才进行系统专业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出管理制度对于具体管理流程的重要规范作用。就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来说,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流程和步骤,每一环节工作完成的效率和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下一环节,因此,医院在进行管理制度调整的过程中,应结合数字化管理方式的具体特点,以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制度制定的宗旨,以规范化的操作方式来保证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硬件设施建设

出了上文中提到的几点有效措施之外,在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中,还应加大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就数字化管理模式来说,主要的载体是计算机。所有程序的运作,都是由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运行的,因此,在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开展的过程中,医院还应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进,数字化是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程中面臨的必然趋势。要想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的开展,人才资源储备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途径;除此之外,制度建设的跟进也是完善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兰台内外,2012,06:32.

[2]沈燕.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3,09:173+175.

[3]刘少德.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2,02:131.

上一篇:中西文化中的直觉思维下一篇:《品德与社会》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