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一、现状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四、五两个班的政治历史老师。这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但从总的来看,我发觉二个班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再加上二个班的参评人数较其它班少,尤其是八五班少了两个人对政治历史的评估来说更处于劣势,幸二个班的学生活跃,态度相对还算扎实。

二、工作业绩

作为科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注重学生学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加综合性、淡化学科的界限。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新教材的生疏,同时要兼顾进修本科,无暇顾及二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三、经验介绍

作为教初二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兴趣。也经常看见历史书籍传递交换看。学生也经常问一些生活中与历史有关的问题。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改进方向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五、今后打算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学生有从要他学到我要学的趋势;从并不合作走向乐于参与讨论、勤于动手;从只顾自己背、抄走愿意交流合作;从只听老师权威转向敢于向老师提出假设的问题。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授课时间:2016年10月22日;40分钟

指导专家:丁薇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吴晓威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一、教学分析与整体设计思路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课授课内容为Lao She Teahouse, 课型为阅读引领下的写作课。文章主要介绍了作家老舍的生平、作品、作品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他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介绍作家或作品的词汇和表达。

(二) 学情分析

内蒙古第一中学八年级学生英语基础比较扎实, 英语水平较高。因此, 笔者在课堂上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 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构思如何介绍一部电影或话剧。

(三) 设计思路

第一步, 课堂以Free Talk开始, 通过师生之间的Free Talk自然地引入本课话题———北京和老舍茶馆。对老舍茶馆进行介绍, 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老舍茶馆的魅力。

第二步, 笔者提问:“为什么不叫其他名字而偏偏叫‘老舍’?”从而引出作家———老舍, 进而介绍老舍及其生平。

第三步, 介绍老舍最著名的话剧作品——《茶馆》。

第四步, 带领学生分析《茶馆》的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介绍电影或作品简介的写作。

本堂课笔者计划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辅助工具为互联网与多媒体。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进行描述电影、话剧的写作, 同时, 将英文与中国经典话剧相结合, 带给学生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整体发展基础上的,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及认知特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 语言知识目标

立足语言实践活动,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谈论作者及作品的词汇和语言结构。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的词法与句法, 从而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词汇和句式结构介绍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其作者生平。

(二) 语言技能目标

1. 通过适当的听力、阅读及写作活动获得谈论作者及其作品的词汇和相关表达。

2. 开展各种任务活动, 使学生具备较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谈论作者及其作品的能力。

3. 通过提炼文章结构, 层层递进式地引导学生对一部文学作品或一部电影进行基本要素的介绍和深层次意义的剖析与表达。

(三) 情感目标

老舍的《茶馆》是我国话剧剧本的代表作之一, 本堂课意在让学生了解该部作品背后的深意, 让学生明白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把握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人性中的美好品格。同时利用写作结构过渡到美国电影《功夫熊猫》 (Kung Fu Panda) 的介绍, 从而通过中西方文化特点的结合引导学生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教学过程

1.Pre-reading:Free talk

利用老舍茶馆门口的节目公告牌导入文章的第三段, 通过问答的形式, 促使学生找到当今茶馆里的活动和饮食文化。学生通过选择小标题确定本段的中心思想。

2.While-reading

A.Listen to the life of Laoshe and match his experience with year.

听录音, 使学生了解老舍生平, 将其生平重大事件按照时间轴进行排序。通过复述文章, 了解作者的教育背景及其人生经历。导出老舍最著名作品——《茶馆》, 并设置问题:Who is Lao She?What kind of works did he write?What are his works about?What is he named for?将文本信息补充完整, 进一步为后文关于《茶馆》的教学做好铺垫。

B.Read the paragraph and play kahoo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学生精读第一段, 利用i Pad和互联网的kahoot软件设置问题。学生通过软件即时回答问题, 屏幕即时显示出正确答案和各组排名。

C.Read the paragraph about Teahous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underlined information.

根据文章中重点信息的画线标注, 回顾问题的设置, 罗列how many, whose, when, who, where, why等要点。

3.Post-reading (writing)

A.Presenting the three-paragraph structure of introducing a movie or play.

给出介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的文章结构:

第一段———定义Defination—what

第二段———细节Details—who, when, where, what, how

第三段———评论Comments—why

播放电影《功夫熊猫》片段, 引导学生利用给出的作文结构介绍《功夫熊猫》。同时拓展语料:

Kung Fu Panda is an American action movie which takes Kung fu as the theme/with the subject/topic of Kung fu.

What:a movie about a panda who wants to be a Kung fu master/protect the valley/achieve his dream

Who:Po, a gaint panda

When:in the past, long time ago, once upon a time

Where:in Peace Valley in China

How:by keeping learning/practicing a lot/holding on to his dream

布置任务, 学生现场写作。

B.Giving students useful expressions

重点拓展对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评论。影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 如人物、情节、对白、画面和含义等给出充分的语料, 让学生现场写作。重点突出作品的意义在于表达和传承中国传统美德——勇敢、善良、坚持和付出。

Characters:easygoing, playful, active

Plots:exciting, attractive, full of ups and downs

Dialogues:funny, classic, interesting

Pictures:fantastic, amazing, fascinating

Meaning:It shows/spreads/carries forward bravery/kindness/perseverance/contribution

by comb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Practice writing

将三段内容进行整合, 并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改正。

D.Homework

学生自选一部电影或根据教师提供的电影, 对其进行简要的文字介绍。同时教师给出作文的评价标准:结构、内容、语法和书写。

四、教学反思

笔者的这堂课跳出了传统教学模式, 结合具体的学情, 大胆创新。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整篇课文采用倒叙的形式层层递进, 重点突出。

第二, 由“教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通过任务链的设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层次分明, 氛围活跃, 学生参与度高。

第三, 紧跟时代步伐, 运用互联网技术, 丰富课堂形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kahoot这一软件的应用既让阅读教学变得高效, 又将学生快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四, 将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 成功地将由读到写的过渡做得自然流畅。学生在内化已学知识后进行输出展示, 其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时, 本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 作文拓展梯度高, 以至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不能当堂消化, 需课后进一步梳理加工。改进措施:将作文结构清晰地印在作文纸上, 帮助部分学生完成写作。

专家点评

王鲁豫

孟中华老师以《茶馆》这篇课文为依托, 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形象的读写课, 可谓是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孟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思路, 重新规划教材顺序, 采用倒叙的授课模式, 先讲在茶馆能做的事情, 再以为什么茶馆以“老舍”命名, 引出老舍及其生平, 运用音频进行引导与分析。最后以老舍的《茶馆》简介为范文, 运用“互联网+技术”Kahoot带领学生分析出课文结构, 总结写作框架, 并在每部分框架下给出基础以及进阶表达。以电影《功夫熊猫》为素材,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框架, 完成《功夫熊猫》影评并及时进行写作评价。

总体来说, 孟老师的课环节紧凑, 由浅入深, 把听力、阅读和写作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兼顾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之上又有所拔高, 有所深化, 有所创新!值得一提的是, 孟老师作为青年教师, 紧跟时代步伐, 把互联网技术巧妙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不仅丰富了教学形态,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管此次教学大赛中孟老师第一次与学生配合, 但师生之间十分默契, 让我误以为学生和老师之前就认识或之前有所准备!作为年轻教师, 孟老师能够如此深入地剖析教材, 根据自己的见解巧妙地重置教材顺序, 在课堂上循序渐进, 一步步递进式引导学生, 最终完成影评的写作并给出中肯的评价, 实属难得!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3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通过分析国民党覆灭的史实,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识图和运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反映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和中国大地由此发生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全国人民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心声那么,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课《战略大决战》首先,请看第一篇章“决战江北”——三大战役

【合作学习】

小组分工:、2组为辽沈战役组,3、4组为淮海战役组,5、6组为平津战役组,各组组长担任“总指挥”,根据课本P93《三大战役示意图》完成三大战役情况表要求:()“总指挥”带领组员认真阅读课本P92—P95,对照要求,认真圈画(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声音洪亮(时间:3 分钟)

分组讨论后学生呈现答案

【教师过渡】

辽沈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群策群力】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提示:()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教师概括】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二篇章“江山易主”——渡江战役

【教师铺垫】

949年4月国民党同共产党进行停战谈判,但当时国民党想通过谈判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东山再起”,共产党识破他的阴谋北平谈判破裂后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发起了渡江战役

【播放视频】《渡江战役》

【教师总结】

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合作探究】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

要求:()组长带领组员,集体参与;(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声音洪亮(时间: 2 分钟)

四、课堂小结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地方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以往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八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方课程是介绍贵州省省情;贵州省自然资源优势;余庆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等内容,八年级学生对地方课程既熟悉又充满新奇,且有许多疑问,带着疑问学习地方课程,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也会有兴趣。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通过感知自己家乡的省情,家乡的民族特点,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全面认识我省经济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能全面具体的认识,树立学生爱家乡、建家乡的意识。在地方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要让学生去读,去思,去欣赏,去探究,去合作,去实践。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方课程所选择的内容与我省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我省地方性特色和区域特证。充分反应贵州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挖掘贵州课程资源,设计体现出地域特色的课程,能对学生很好的实行德育教育。

我校使用的八年级地方课程由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编写组编写,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认识省情爱我家园主要让学生了解贵州省名族特点,政治政策特点;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第二单元凝心聚力促进发展让学生了解本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本省经济发展的特色。第三单元齐心协力再创辉煌介绍我省新农村的各项举措;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特点。本省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及采取的有效举措。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让学生了解我省今后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增强学生“爱家乡,建家乡,富家乡”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2、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教材中设计的学习活动栏目是教材内在的组成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因此,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

3、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本课程的设计是综合性的。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有关课程加强联系,整合相关内容,以提高综合教育效果。

4、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程

5、严格执行学校教务处的课程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

教学进度安排:(隔周)

周次内容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一节 贵州省名的由来

第二节 我们的家庭成员

第四周第二单元:第一节贵州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二节从余庆到贵阳

第六周第三节 行省时代的贵州

第四节 古代经济

第八周第五节 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三单元:第一节 反抗外来侵略

第十周第二节 贵州近代化的开始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5

语法:一般将来时

1、 概念: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也表示将来经常发生或反复发生的动作,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omorrow, next week, in the future等。

I’ll go to New York next month.下个月我将去纽约。

We will come to see you on Saturday.周日我们会来看你。

2、 构成:助动词will+动词原形,will用于各种人称,will在名词或代词后常缩略为’ll。

Lily will go to the zoo tomorrow.莉莉明天将去动物园。

3、 否定形式:will not=(won’t)

I won’t give tickets to you.我不会把票给你。

4、疑问形式:Will sb do sh?

肯定答语:Yes, sh will.

否定答语:No, sb won’t..

4、 there be 结构的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存在某事或某物。

(1) 肯定形式:There will be……

(2) 否定形式:There won’t be……

(3) 疑问形式:Will there be……?

注意:“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也可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和安排,意为“将要发生……”打算、计划、决定要……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语法:情态动词should、could的用法

1、 词性

情态动词,没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

2、 用法

表示提出或征询建议、劝告

Should 表示推测“可能,该”

表示义务“应该”

委婉客气地提出问题或陈述看法

Could 表请示(回答用can)

表推测,强调“客观可能性”

What should I do now? (表征询建议) 我现在该怎么办?

You could take a rest.(表委婉地陈述看法)你可以先休息一下。

Could I use your eraser?(表请示)我可以用一下你的橡皮吗?

Yes, you can.是的,你可以。

Uin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语法:while & when ,过去进行时

while & when

词汇 含义 表时间点、段 从句中动词 例句

while 当……

的时候 时间段 延续性动词 While I was reading,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when 时间点 时间段 延续性动词

非延续性动词 I was reading when 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

延续性动词:learn, work, stand, lie, know, walk, keep, have, wait, watch, sing, read, sleep, live, stay等。

非延续性动词:open, die, close, begin, finish, come, go, move, borrow, lend, buy等。

过去进行时

含义: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构成:was/were+v.ing(注:v为延续性动词)

常用时间状语:this morning, the whole afternoon, all day, from nine to ten, when, while, at that time, etc.

肯定句:主+was/were+v.-ing

否定句:主+was/were+ v.-ing

句型结构 一般疑问句Was/Were+主+ v.-ing?

特殊疑问句 特殊疑问词+Was/Were+主+ v.-ing?

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语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1、 概念

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一般前后要加引号。

间接引语(Rported/Indirct Speech),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多为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

2、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变

变化原则 例句

直接引语 间接引语

称 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无需变化。

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则从句主语随主句变化。 He said,”I like it very much”.

他说:“我非常喜欢它。” He said he liked it very much.

他说他非常喜欢它。

时态

(主句为一般过去时) 从句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He said,”I can draw pictures”.

他说:“我会画画。” He said that he could draw pictures. 他说他会画画。

从句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He said,“I’m using the knife.”

他说:“我正在用那把小刀。” He said that he was using the knife. 他说他正在用那把小刀。

从句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 She said,”I will do it after class.”她说:“下课后我就做”。 She said she that she would do it after class. 她说她下课后我就做。

时间状语 tomorrow明天→the next/following day 第二天 She said,”I will do it tomorrow.”她说:“明天我就做”。 She said she that she would do it the next/following day. 她说她第二天会做。

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语法: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1、 概念:表示假设的情况可能发生

2、 构成:①if 从句+主句

②主句+if从句

3、用法:当主句为一般将来时或主语中含有must,may,can等情态动词或主语为祈使句时,if从句都用一般现在时。

We will go to the zoo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明天如果不下雨我们就去动物园。

He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if he gets good grades.

如果他取得好成绩,就会举办生日聚会。

You must stop if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如果红灯亮了,你必须停下来。

You can buy a new dress if yours is old.

如果你的裙子旧了,你可以买一条新的。

If he comes, please let me know.

=Please let me know if he comes.如果他来了,请告诉我一声。

Close the window if you feel cold.如果感觉冷了就关上窗户。

注意:条件状语从句引导词有:if, unless(除非), as/so long as(只要),on condition that(条件是……)等。

Unit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

语法:现在完成进行时

1、 含义: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这一动作可能刚刚开始,也可能仍在继续,并可能延续到将来。

2、 结构:have/has been +v.-ing。

3、 有时也用来表示经常反复的动作。

4、 强调动作延续时间长久或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5、 常和延续性动词连用,并常附带有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

I have been working for five hours.我工作5个小时了。(肯定句)

He hasn’t been doing housework for a week.他都一周没做家务了。(否定句)

Has she been working?她一直在工作吗?(一般疑问句)

Yes, she has./No, she hasn’t.是的,她是。/不,她不是。

Unit7 Would you mind terning down the music?

语法:Would you mind……?

Would you mind……?句型多用来表达委婉、客气地请求、建议、劝说对方做某事或询问对方是否可以做某事。

接续 doing “请做某事好、介意吗?”

one’s doing “某人做某事好、介意吗?”

否定形式 Would you mind not+v.-ing/one’s v.-ing……?“不要做某事好吗?”

答语 介意用肯定回答:Yes./I’m sorry,but I do.

不介意用肯定回答:Not at all./Certainly not./Of course not.

Would可换成 Do Do you mind+ doing/one’s doing?

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语法:表示建议

1、 提建议的表达方式

⑴“Why don’t you/Why not+动词原形……?”表示建议对方做某事,意为:“为什么不……呢?”语气比较委婉。例如:

Why don’t you/Why not go with her?你为什么不跟她一起去呢?

⑵“How/What about +名词/代词/动名词……?”多为建议对方一起做某事,有征询对方意见的含义,意为:“……怎么样?”例如:

How about buying a new washing machine?买一台新洗衣机怎么样?

2、 回答建议的表达方式

⑴同意对方的建议时:

①OK./All right.好的。

②I’d love/like to.我愿意。

③It’s great./Good idea./That’s a good idea.棒极了。/好主意。/那是个好主意。

What about buying her a bag?给她买个书包怎么样?

That’s a good idea.那是个好主意。

⑵委婉拒绝对方的建议时:

①I’d love/like to,but……/I’m afraid……我愿意,但是……/我恐怕……

②Sorry, I can’t../Sorry, but……对不起,我不能。对不起,但是……

---Why not join us in the game, Tom?汤姆,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呢?

---I’d love to,but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first.我愿意,但是我得先做我的家庭作业。

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语法:现在完成时

现在完成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强调对现在的影响或结果。

构成:助动词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

肯定句:主语+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

否定句:主语+have/has not+动词的过去分词

疑问式:Have/Has+主语+动词的过去分词?

简略答语:肯定:Yes,主语+have/has.

否定:No,主语+haven’t/hasn’t.

Have you cleaned your bedroom? 你已经打扫了你的卧室吗?

---Yes, I have. It’s very clean now. 是的,我扫过了。卧室现在很干净。

注意: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与过去式相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要特殊记忆。

用法:

1、表示过去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常与already(已经),recently(近来),ever(曾经),never(从未),just(刚刚),before(以前),yet(还未)等时间状语连用。

I haven’t finished my homework yet. 我还没有完成家庭作业。

Have you ever been to Hangzhou? 你曾经去过杭州吗?

I have never eaten this kind of food before. 我以前从没吃过这种食物。

注意:短暂性动词不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

2、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可以和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hese days, all this year, recently, for+时间段,since+时间点,等。

I have known him for ten years. 我认识他十年了。

We have lived here since my childhood. 自从我童年时期,我们就住在这里了。

注意:句中的动词多为延续性动词。

Unit 10 It’s a nice day,isn’t?

语法:附加疑问句

定义:附加疑问句又称反义疑问句,是在陈述句后面附加一个简单问句。其中的简短附加问句是对陈述句所说的事实或观点提出疑问,起证实作用,一般用于证实说话者所说的事实与观点。

构成:陈述句+简短附加问句

简短问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要与陈述句中的保持一致,且两部分时态也要一致。

Mr Brown has flown to Qingdao for holiday, hasn’t he?

动词+陈述句部分主语的相应代词

布朗先生承飞机去青岛度假了,不是吗?

The clock isn’t slow, is it? 这种不慢,是吗?

指代 the clock

注意:若陈述句中的动词为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简短附加问句中的动词就用这些词的适当形式;若陈述句中的动词为实义动词,则简短附加问句中的动词需借助助动词do的相应形式。

原则:简短附加句要遵循“前肯后否,前否后肯”的原则,即:

① 肯定陈述句+否定疑问句。

He is a good doctor, isn’t he? 他是一名好医生,不是吗?

It’s very hot today, isn’t it? 今天天气很热,不是吗?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doesn’t he? 他喜欢打篮球,不是吗?

② 否定陈述句+肯定疑问句。

He isn’t a good doctor, is he? 他不是一名好医生,是吗?

His sister didn’t attend the meeting, did she?他妹妹没有参加会议,是吗?

回答:回答附加疑问句时,若事实是肯定的,就要用yes;事实是否定的,就要用no。当简短附加问句是肯定式时,回答时yes要翻译为“不”,no要译为“是的”,和汉语是由区别的,应特别注意。

You aren’t a doctor, are you? 你不是医生,是吗?

Yes, I am.不,我是(医生)。/No, I am not.是的,我不是(医生)。

He doesn’t like playing football, does he?他不喜欢踢球,是吗?

Yes, he does.不是,他喜欢踢球。/ No, he doesn’t.是的,他不喜欢踢球。

注意:当说话者的不在疑问,而是为了加强语气时,问句部分用降调。当说话者得目标是在疑问句时,问句则为声调。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6

课目      观     潮     周密 课型 单一型: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 掌握常用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点 1、 掌握文言词语。

2、 把握文章描写的钱塘江潮、水军演习、吴中健儿的弄潮等三方面的内容,体会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的融合。

教学设想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疏通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方法、学生活动和板书)

一、导入:

介绍钱塘江潮的宏伟壮大,让学生初步感知。以此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周密的《观潮》,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听读时,圈点勾画生字、词语)

2、全班齐读

3、自由朗读,分小组交流生字、词语。思考讨论: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①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

②水军演习奔腾分合的宏大场面。

③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④观潮者之多。

三、研读探究,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自既望(农历十六)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当……时)其远出海门

乘骑(jì,马)弄旗标(树立,举)枪舞刀于水面者

倏尔(一会儿)黄烟四起,人物略(一点儿)不相睹

随波而逝(去,往)

披发文(wén)身

溯迎(逆流迎着)而上,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于鲸波万仞中

2、朗读课文,质疑讨论:

① 朗读课文,深入思考问题,互相质疑解答。

② 全班交流

③ 老师指导以下问题:

历史文化背景简介,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又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极有气势的`自然景观和人的勇敢行为相辉映,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既望”:“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即过了阴历十五,也就是指阴历十六。此类说法还有“晦”(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如何理解“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原题是《浙江观潮》,意思是:

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看,潮水给它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周密在直接描写了潮水之后,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进一步描摹了钱塘江潮的波澜壮阔的气势。】

?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又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3、再读课文,体味壮阔的海潮,动人的水军演习以及“夸能”的弄潮健儿等场面。

写这首诗时,作者同样处境艰难,华南虎不羁的个性引起了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它唤起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激情,使他明白:在困境和厄运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四、小结:这是一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井然有序,主次分明。文中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十分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五、延伸拓展阅读:理解宋人潘阆的《酒泉子》这首词的内容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项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六、作业:

改写这首词(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提示:可选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并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对英语的教学目的、教学本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进行了诠释。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学习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基础。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 以语篇为载体, 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 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 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 建构结构化知识,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发展思维品质, 形成文化理解, 学会学习,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王蔷2015) 。

一、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

众所周知,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 说是语言输出的方式。在核心素养时代, 探讨听说教学离不开核心素养;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 离不开对听说教学的探讨。要开展好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教学, 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 明确听力材料的设计意图, 挖掘听力材料所包含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其次要有分析的意识, 要分析听力材料的目的;再次要采取取舍和调整教材的策略, 程晓堂、孙晓慧 (2011) 鼓励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 对教材的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最后, 听力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要循序渐进, 要重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 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 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案例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 1a-2c听说课, 探讨基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听说教学活动设计。

(一) 教学情况分析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 r Section A 1a-2c是以谈论人的个性特征为话题的。本单元在语言知识上侧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学习及训练。Section A是从对人物特征对比的角度入手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比较级, 但他们对比较级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的理解并不太困难。教师的任务是:设法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英语- (i) er和more相当于汉语“更”的概念。这样的概念一旦确立, 学生就能较准确地表达。

(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用以下这些形容词来描述人的个性特征, 如tall, short, thin, heavy, quietly, loudly, funny, hard-working, outgoing etc.。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i (er) 或more的比较级。

3. 学生能够运用“A is-er than B.”句型来表达比较。

4. 重难点:能听懂, 会说, 会运用以下词汇

Appearance:taller, shorter, thinner, longer, heavier

Personality:funnier, smarter, lazier, friendlier, shyer, more outgoing, more hard-working, more serious.

能正确使用这个句型:...has longer hair than...;...plays the drums better than...

A:Is Tom smarter than Sam?

B:No, he isn’t.Sam is smarter than Tom.

(三) 初次教学设计

1. Lead-in

Ask Ss to write down as many adj.about people as possible.

Check the adj.and group them into some pairs, like:[Section A 1a]

tall—short, thin—heavy, long hair—short hair, calm—wild...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为接下来的听力做准备。

2. Set the task

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Use comparatives to compare people.

3. While-task

Step 1:Listen and choose the words you hear.

(1) Sam has_______hair than Tom.

A.longB.longer

(2) Sam plays the drums_______than Tom.

A.well B.better

(3) Tina is_______than Tara.

A.tall B.taller

(4) Tina also sings_______than Tara.

A.loudly B.more loudly

(5) Peter is_______than Paul.

A.heavy B.heavier

(6) Paul is_______than Peter.

A.short B.shorter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比较级的结构, 并能根据语音输入做出选择。

Step 2:Time training games

Sam has longer hair than Tom.

Sam plays the drums better than Tom.

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Tina sings more loudly than Tara.

Peter is heavier than Paul.

Paul is shorter than Peter.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熟悉比较级的结构, 让学生领悟、感知并熟悉比较级的用法。

Step 3:Are the words with- (i) er or more?

funny smart; (run) fast;friendly; (jump) high lazy;outgoing; (work) hard;hard-working; (get up) early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比较级的构成方式, 并总结归纳出它的构成原则, 培养学生观察与探索的能力。

Step 4:Quick Response

T point, Ss say quickly (Change the roles)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反应的游戏让学生记忆比较级的形式。这也是一个学习内化的过程。

Step 5: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How are Tina and Tara different?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知、熟悉比较级的用法, 并学会归纳分类。

Post-task

Guessing Who is she/he?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Try to write at least 3 sentences in your paper to describe one of your classmates.And let us guess who is she/he.Remember do not mention his/her name.

Example:My friend is taller than me.S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me.She runs faster than me.

【课后反思】讲完这堂课, 笔者感觉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学生说有些懵, 特别是比较级,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思其原因, 一是语篇输入量大, 没有分门别类, 学生无法接受, 以致于后面的输出有些“卡壳”;二是本堂课缺乏主线。程晓堂和孙晓慧 (2011) 认为“要以话题为主线, 以语言为暗线设计教学环节, 要让学生在话题和内容的学习之中体验语言的使用, 感知语言结构, 再尝试运用语言”。本堂课的教学活动看似多样, 但都缺乏实效性。主要的问题在于知识讲解和单纯技能训练偏多。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决定改变语言输入的模式, 采取分类控制法输入语言。

(四) 二次教学设计

结合教学反思, 笔者重新设计了教学活动。

1. Lead-in

Play a guessing game:I have a friend...She is short.She has big eyes.She has short brown hair.She is really cute and friendly.She is a Explorer.Who is she?She is Dora.Dora is my idol.

2. Set the task

Find your idol and look up him/her.

【设计意图】猜人物的游戏既调动了课堂气氛, 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完整的示范, 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3. Describe the band by the picture

Let students know the three pairs of twins, Sam and Tom.

【设计意图】站在学生的角度, 充分运用教材的主题图, 先引导学生对Band的成员进行了解, 然后引起学生对双胞胎的关注, 比如, 从名字的特征、外表、服装等方面进行分类, 使学生明确三对双胞胎分别是Sam and Tom, Tara and Tina和Paul and Peter。

4. Listen and answer

Listen to conversation 1, then answer:

Q1:Who is Sam?

Q2:Who can play the drums?

Q3:Who can play the drums better?

Listen to conversation 2, then answer:

Tina VS Tara

________is taller.

________sings more loudly.

Listen to conversation 3, then answer:

Peter VS Paul

________is heavier.

________is shorter.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输入录音的方式, 让学生更明确地感知比较级的用法。经过三次比较后, 学生自然就熟悉了比较级的用法, 从而顺利由原级过渡到比较级。

5. My friend and I

A:Who is taller, you or________?

B:I am taller than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My friend and I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比较级知识来描述我和我的朋友。

6. Summarize

Summarize the words used with- (i) er or more?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级的构成方式, 探索出基本的规律。

7. Tina VS Tara

1st Listening Tina:We look similar but we’re very________.

2nd Listening:

A:Who is more outgoing, Tina or Tara?

B:________is more outgoing than________.

Talk about Tina and Tara according to the chart.

【设计意图】通过Tina与Tara的比较, 让学生说出她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时自然引出as...as。

8. Finnish the task

Find your idol and look up to him/her.

I have a friend.In some ways, we are the same.__________________.

We look similar but we’re different in some ways.

He/she is__________________than me.

I am glad to have a friend like him/her.

He/she is my idol.

【设计意图】Find your idol这个任务很巧妙地把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有一段较为完整的语段输出, 与课前的猜人物活动前后呼应, 体现了这堂课的完整性。另外, 这个任务需要找的人物就在身边,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话可说。

9. Homework

Draw a mind-map about people’s appearance, personality and ability.

Write down your idol.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设计应有相关性和连贯性, 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 它可以弥补课堂上的一些不足。例如, 要求学生画mind-map, 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复习旧知, 又可以巩固新知。另外, 学生在写My idol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巩固比较级的语言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 检验课堂教学的情况, 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评析

(一) 功能线清晰, 设计的活动循序渐进

本堂课以Find your idol为主线、以比较级的结构学习为暗线设计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讨论人的异同过程中体验语言的使用, 感知比较级的结构, 并初步尝试运用比较级来比较人物的特征。

(二) 功能点明确, 分段进行语音输入

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材的单元编写结构, 教材有三次听力输入, 前两次在Section A部分, 听力的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第一次听力输入要求学生简单处理信息并进行模仿性的口语输出;第二次听力输入是对第一次听力内容的拓展, 要求学生听后对信息进行多层次处理, 然后进行控制性的口语输出。听说课教学的关键是对听力活动的有效设计。本堂课教师对听力材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读, 明确了每个对话中蕴含的知识点,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给学生搭建了稳固的“脚手架”, 使学生能够顺着教师提供的阶梯一步一步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三) 思维清晰的拓展输出

本堂课教师从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语篇输出, My idol这条线贯穿课堂始终,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的全过程,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提高。基础好的学生能说出一段完整的话, 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说出几个含有比较级的句子。本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是一堂比较有效的听说课。

结束语

本堂课每个阶段的活动设计都能指向语言能力发展的目标。听前的热身活动不仅能直接引入谈论人物特征的话题,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分段进行听力输入不仅降低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扎实。听中的活动设计多样, 有辨别人物、回答问题、填写表格等, 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听后的活动设计重在鼓励学生表达, 每学完一个知识点, 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出一两句话, 这样“低起点, 小步走”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每个学生的提升。

总之,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听说教学的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 任务设计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索机会。这样, 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程晓堂, 孙晓慧.2011.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修订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教学反思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设计描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的过程,以及在构想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第一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是邓小平”,介绍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到党的十三大,邓小平构想和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设计规划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第二目“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认”,介绍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到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

二、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以“我爱记歌词”进行导入,然后由学生唱一唱。对歌词“站起来”、“改革开放”分别涉及的人是谁? 大家知道“领路人”、“新时代”、“旗帜”指的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请翻开书本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讲授新课:

1、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但由此同时也会是外国的糟粕流入中国,这糟粕是指什么?学生作答。多媒体显示资本主义自由化的实质引导学生说说它的危害,从而引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向学生说说“四个现代化”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2、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时候第一次提出?引出十二大,对在学习外国的教训稍微提提。

3、那么怎么建设呢?引出十三大,对基本路线和三步走讲解,并指出现阶段是出于第三步的开始时期。

4、从以上所学,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同志—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什么呢,学生归纳几次会议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5、伟大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遇了到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学生说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而引出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并对怎么判断姓“资”姓“社”的解决办法是“三个有利于”及说说1992年讲话的影响,显示图片及模仿伟人讲话。

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每个集体有每个集体特色,同样邓小平同志在建设中国也有一套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他是如何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引出十四大。

7、学生说说十四大的基本内容,十四大只是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那么什么时候成为指导思想呢---十五大。

8、学生讲解十五大内容,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哪些成就?

9、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9、在时间的的允许范围下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0、布置作业:学生下课后合作探究“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11、以“春天的的故事”作为结尾,并同时说“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和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祖国的发展欣欣向荣,同时也再此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三、反思

觉得讲公开课,大家都会用《春天的故事》作为来头,于是就用“我爱记歌词”这游戏来进行新课,只是没想到学生们说没听过,不知道,开头来了个小冷场,于是自己给学生唱了一遍。

讲解本课的思路是以教材顺序讲解,学生也好接受、理解,可以帮学生理顺学习思路。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本单元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一个好的效果。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讲授课外文言文做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讲授课外文言文做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

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考题探究:

(一)2008年中考案例回放。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二)中考考点:

(1)考查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2)重点语句的断句。(3)重点语句的翻译。

(4)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或中心。能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能对文中人物的品格、思想等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例题演练: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解狙之意 意:(2)充狙之欲 欲:

2、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

3、翻译: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4、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一)第一步:读懂文章大意。阅读方法和思路提点:

1、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3、抓住重点词语。

4、先从读懂的句子入手。

A、学生翻译短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担心那些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B、播放动画解决疑难。

(二)第二步:做题。

1、考查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

(1)套用课内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2)加字、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皆叹(感叹)惋(惋惜)”(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推测。(4)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特殊现象。

师:“意”“欲”曾在哪些课文中遇到过?如何解释? 生:(1)能解狙之意 意:意思

链接课内: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狼》; 宾客意少舒(心情)《口技》(2)充狙之欲 欲:要求

链接课内:夕日欲颓(快)《答谢中书书》 解衣欲睡(想)《记承天寺夜游》 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2、重点语句的断句。(1)断句的口诀: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2)重点讲解利用虚词来断句。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

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练习: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答案: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

3、重点语句的翻译。

(1)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A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B补。即补出原文的省略成分。C删。即删除不需要翻译的虚词。

D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汉语词汇。E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2)抓住关键字词。

(3)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4)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可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链接课内: 恐前后受其敌(担心)答案:但又担心那些猴子不顺从自己。

4、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

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或中心。能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能对文中人物的品格、思想等进行简单的评价。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联系生活中相类似的例子。(3)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

(4)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

答案:(1)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做,不同的手段去处理,往往能获得不一样的效果。(由故事引出)

(2)看事情要看整体,不能只看局部

补充知识:“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和原来有些不同,常用来批评反复无常的行为。

四、巩固练习:

(一)小组合作探究: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②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纲纪:

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

译文:有背盐的和背柴的两个人,他们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经常使用的东西。李惠把他们打发出去,回过头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这才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州纪纲曰 顾:回头看(2)群下咸无答者 咸:都

链接课内:(1)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狼》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 成语:三顾茅庐(拜访)

(2)全、都:咸来问讯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皆叹惋 《桃花源记》

2、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答案: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荫。

答案:有背盐的和背柴的两个人,他们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

下休息。

链接课内: 场主积薪其中《狼》 成语: 卧薪尝胆

4、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语句能体会出来? 答案:李惠是一个仔细、认真、聪明、机智的人,他善于观察、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

(二)学生质疑。

(三)学生、教师答疑。

五、思想升华:

中学生多读文言文大有裨益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中学生多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具体来说:

1、学习古文语言,增强运用能力。

2、学习古文构思,提升作文水平。

3、学习历史文化,增加人文积淀。

4、学习古人操行,提高道德素养。

八年级政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

(二)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写简短的说明文。不要求尽善尽美,只求学生敢于动手动笔就可。

(三)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的说明文。是作者为介绍《苏州园林》写的序文。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在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的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佳作,因此不仅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本册书的重点篇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欣赏中国园林的图画美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如看苏州园林的照片,观看有关苏州园林的电视专题片等,与课文相配合,更方便学生理解和同时教给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和欣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拙政园、沧浪亭、留园、狮子林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2、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领略中国园林的美建筑。

(三)作者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四)背景介绍

苏州园林是我国最著名的园林建筑,共有一百多个,颇负盛名的也有十来个。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苏州园林》。

在这篇课文被删节的开头部分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下面我们就开始本节课的“钥匙之旅”。

(五)检查预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嶙 峋

相 间

镂空

重峦叠嶂

2、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败笔:某件事中做得不完美的部分,或泛指某个物件中不好的部分。: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运用得是否适当。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六)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体会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明确:本文的中心句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七)合作探究

A、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B、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C、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先由学生思考再讨论)

此时出现下一张图片课件(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引导学生分析出结论——七八九三段和三四五六段相比这几段无论是篇幅上,还是说明对象上明显小于前面几段,所以不难看出这些都是苏州园林的小细节、小地方,这也是分说但是这个分说和前面的相比,这几段就是次要的——这里向学生明确:文章结构是从总说到分说,文章所写的事物也就是说明对象的选择上是由主要到次要,所以略写。)D、教师作这个部分的小结: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E、重放刚才两张板书设计,让学生系统的感受全文的结构和布局。

(八)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方法

精读课文3——9段,找出每段的说明对象,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来说明的?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学生先自读,勾画出相关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明确: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思考: 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5、角落:注意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注意门、窗的图案美。色彩:注意色彩的搭配。

(九)口头作文练习

学完本节课的内容,请你给大家当一次小导游,介绍一下苏州园林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深化本文的说明内容及特点)

(十)课堂练习

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作比较)

2、把花纹图案设计在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打比方)

3、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可取的。(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

4、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打比方、作比较)

(十一)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第二大题

上一篇:廉政文化教育下一篇:造林绿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