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共8篇)

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篇1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切实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修订本实施细则。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

凡妊娠期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高危妊娠,高危妊娠的孕妇称高危孕妇。

二、高危因素及范围

为了便于高危孕妇的管理和追踪,将高危因素及范围分为固定因素、环境与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

1、固定因素和环境、社会因素

(1)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18周岁或≥35周岁;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身高≤145厘米;骨盆狭小或畸形;胸廓、脊柱畸形;既往严重疾病史等。(2)异常孕产史:流产≥2次、早产史、围产儿死亡史、先天异常儿史、阴道难产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不孕史等。

(3)妇产科手术史:附件手术史、子宫肌瘤剜除术史、子宫破裂史等。(4)母子血型不合史和特殊血型。(5)精神病;智力低下。

(6)珍贵儿:婚后2年以上不孕或输卵管吻合术后怀孕者、辅助生育怀孕者。(7)致畸因素:孕妇本人及一级亲属有遗传病史,接触可疑致畸药物、物理化学因素,孕早期病毒感染或接受大量射线。(8)文盲、家庭中受歧视等。

2、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1)妊娠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肝炎、肺结核、哮喘、血液病(贫血、血小板减少)、卵巢子宫肿瘤、恶性肿瘤等。

(2)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胆汁淤积症(ICP)、胎位异常(臀位、横位、斜位)、先兆早产、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延期或过期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宫内窘迫(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胎动<20次/12小时或<以往胎动的50%)、胎儿生长受限、多胎妊娠(双胎、三胎等)、巨大儿(≥4000克)、胎膜早破等。

(3)其他:急性阑尾炎、性传播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癫痫、严重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等。

三、高危孕妇的筛选与评定方法

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围产保健建册服务工作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有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高危妊娠因素的初筛选,以后每次产前检查时均要进行高危的评定。其他承担围产保健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进行产前检查服务时,也应对每例孕妇进行高危评定,对基层上转的高危孕妇进行复评。各围产保健服务单位均应建立高危孕妇登记本,对筛选出的高危孕妇进行登记,在《孕产妇保健册》封面上记录高危评定等级及评分,并加盖高危印章。对所有高危孕妇均应做好追踪、随访和结案工作。

孕产妇妊娠风险预警评估体系,用5种相应颜色作为预警标识,对每位孕妇在孕早、中、晚期产前检查时发现的情况进行相应保健指导,并做好安全分娩的分类管理。例如绿色标识者(正常孕妇),提供孕中、晚期和分娩前3次随访;黄色标识者(低风险孕妇),每月随访一次,随访主要内容为追踪重点孕妇转诊单或重点孕妇报告单确诊结果、了解孕妇孕期动态变化并督促其定期产检及住院分娩等。绿色和黄色标识孕妇孕期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随访管理。而对橙色标识的孕妇(为妊娠合并症病情较重),原则上应在二级或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进行产前监护,直至分娩;若为疾病严重、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的红色标识者,原则上应在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诊治,病情危重者需及时转自治区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救治;紫色标识者(为妊娠合并严重传染病)则需转诊至指定卫生保健部门。橙色、红色、紫色标识孕妇为高风险孕妇,除由医疗机构管理外,辖区妇幼保健所每月进行随访。

高危孕妇的评定是衡量高危妊娠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评分标准对孕妇的高危因素及高危程度进行评价,依照评分结果将高危情况分为5分(A级)、10分(B)、20分(C)等三个级别,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按各自的职责进行相应管理。

四、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职责

成立孕产妇急救中心,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成立孕产妇急救小组。各级急救组织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抢救的全面协调工作,具有丰富临床抢救经验的妇产科、内科、ICU室和检验科等科室成员组成抢救小组,承担辖区内重症高危孕产妇的会诊、救治任务。抢救小组必须做到通讯通畅,人员、设备、药品(血源)、车辆等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责任地段的区、县(市)级医疗保健机构 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的孕妇动态情况,督促在怀孕13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册》,进行规定时期内的产前检查(主城区孕24周内、农村孕30周内)、高危筛选评分及登记,并做好追踪、随访和结案工作。橙色、红色、紫色标识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至规定孕周转出;橙色、红色、紫色标识或高危因素不能确定者及时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治,并在高危登记本上详细记录。高危孕妇转诊时必须填写“高危孕妇转诊三联单”,其中第一联作为存根保存,二、三联由高危孕妇带到转诊医院,对转出的所有高危孕妇必须进行追踪随访,并记录追踪结果。

(二)区、县(市)级医疗保健机构

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的综合抢救能力,确定一家县(区)级医疗机构或妇幼保健院为县级孕产妇急救分中心,承担辖区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1)设立高危门诊及高危病房,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接诊,实施高危妊娠首诊负责制。对基层转入的高危孕妇应认真检查,有妊娠合并症或其他不明原因的疾病时,应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明确诊断,合理治疗,并做好催诊、追踪、登记、结案工作,定期进行分析。填写三联单(第三联)返回转诊单位。对经治疗高危因素减轻或分娩后高危因素尚未完全解除的孕产妇,应通知基层继续监护,做好追踪随访工作,并详细记录。对评分为带特殊标记的高危孕妇及时转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并填写转诊三联单,同时区(县)妇幼保健院的临床部报告医院保健部,其他医疗机构报告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做好追踪及登记工作。(2)建立健全医院内孕产妇急救小组,负责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及抢救工作。对本院抢救困难需要转同级综合性医院或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的,由医院的孕产妇急救小组讨论决定,电话先与转诊目的地医院联系,并陪同转诊。对病情危重无法转诊的孕产妇,及时向辖区内孕产妇急救中心呼救,并配合做好抢救工作。(3)建立危重孕产妇、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的讨论制度,定期参加辖区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协助辖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对基层的业务培训及指导。做好地段内的县级水平筛查。

(4)服从辖区妇幼保健院的管理,成立有妇产科、内科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县级水平筛查小组,负责责任区域和地段内的孕24W-30W孕妇的县级水平高危孕妇筛查。

(5)专人负责本地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制定高危管理及县级水平高危妊娠筛查计划,及时掌握本辖区内的高危孕产妇情况,定期进行分析,针对高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发现毗邻区、县(市)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与所属辖区妇幼保健机构联系,落实监护措施。(6)督促基层人员对高危孕产妇进行追踪、随访。协助基层处理重症高危孕妇的转诊,负责对下级医疗保健单位的围产保健、产科质量等技术的调研、监督、指导,有目的地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7)组织辖区每年二次的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主城区由市级统一组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三)省市级医疗保健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为宁夏自治区孕产妇急救中心机构,承担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产科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

(1)设立高危门诊及高危病房。高危门诊每日开放,落实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诊治,接受基层的高危孕产妇转、会诊。对基层上转的高危孕产妇核实高危评定,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相关科室或人员会诊,确保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安全。认真填写“高危孕妇转诊三联单”回单,将高危孕产妇的诊治情况反馈给基层转诊单位。危重孕产妇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市妇幼保健院的临床部及时报告医院保健部,其他医疗机构报告辖区妇幼保健机构。(2)成立医院孕产妇急救小组,负责院内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健全落实急救工作制度。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部除负责院内救治工作外,承担全区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及抢救工作。

(3)服从辖区保健机构管理,规范开展门诊产前检查服务,接受孕24周后的孕妇产检,设立高危孕妇登记本,落实高危催诊、随访和结案。

(4)协助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开展对基层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参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个案调查及评审,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全地区的围产保健工作质量。

(5)负责全市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指导实施,建立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充分发挥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作用,定期召开地区工作会议,总结高危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6)掌握全市高危妊娠的动态,对严重影响和威胁孕产妇健康的重点问题,组织专题调查和研究,提出干预措施。加强医疗保健机构的协作与沟通,承担重危孕产妇抢救的联系及协调工作。

(7)组织对每例死亡孕产妇进行个案调查,并协同市围产保健协作组,定期开展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制定全市围产保健工作有关业务操作常规和制度,负责本地区医疗保健单位围产保健技术指导及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培训。

(8)服从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落实孕产妇保健工作。设立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的高危门诊和高危病房,落实首诊负责制。健全院内孕产妇急救小组,负责院内外重度高危孕产妇的会诊、救治工作,开辟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发现危重孕产妇时,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告。(9)接受重度高危孕产妇的转、会诊,详细填写转诊回单返还转诊单位;对经治疗后的高危症状减轻或分娩后高危因素尚未完全解除的孕产妇,做好继续追踪,并详细记录追踪结果。如追踪有困难,应报告高危病人所属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继续监护。

五、高危孕妇管理及转诊程序

A级(除外特殊标记★)高危孕妇:石嘴山市孕妇孕24周前、农村孕30周前可在建卡单位产前检查及管理,达到规定孕周后转上级分娩单位复查、监护、住院分娩;带有特殊标记★A级、B、C级(除外特殊标记★)高危孕妇由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监护、治疗。带有特殊标记★C级由市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监护、治疗。

乡级助产技术服务单位仅允许接受普通产妇分娩;有剖宫产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允许接受普通产妇和A级(除外特殊标志★)高危产妇分娩;B、C级(除外特殊标志★)高危孕妇一律转至县级及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待产、分娩。带有特殊标记★C级转市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

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篇2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8-2013年丽水市各医疗保健助产机构按市妇幼保健院统一标准上报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表、重度高危报告个案表和危重孕产妇抢救报告个案表。其中:从2011年开始上报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报告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危重孕产妇判定标准。 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42天内,在住院期间发生任何一种按WHO定义威胁其生命的孕产妇病例。

1.2方法

1.2.1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

2008年制订并下发《丽水市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一是成立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协调小组,组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库,负责全市孕产妇抢救工作组织协调和技术支持。二是确定2家三甲综合医院为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落实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分片联系制度。三是明确危重孕产妇应急抢救响应标准,为危重孕产妇抢救制订路线图,明确医护人员抢救报告流程。各医疗机构分别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畅通“绿色通道”,凡是危重孕产妇,不论户籍实行先抢救,各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停药。

1.2.2建立并完善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2011年完善丽水市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建立临床与保健重度高危孕产妇信息交换制度,要求市内各医疗保健机构各相关医务人员发现重度高危孕产妇均应填写“重度高危孕产妇报告卡”,由妇幼保健机构会同医疗机构进行重点管理,包括及时发现孕情、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等,及时实现数据全市共享。

1.2.3完善会诊抢救相关制度

2011年对会诊转诊工 作进行完 善,一是建立 危重孕产妇抢救实行“先动专家,后动病人”会诊制度, 发挥市级专家现场参与抢救和技术指导作用。二是落实市级危重孕 产妇抢救 转诊联系 制度,规定县级 危重孕产妇转院必须经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协调小组同意落实接诊 医院后方 能转院,以避免盲 目转诊而延误最佳抢救时机和转诊途中的风险。三是建立贫困孕产妇抢救 经费补助 机制,多渠道筹 措贫困孕 产妇抢救资金,通过“母婴健康工程”项目、红十字会贫困孕产妇生育 救助、贫困孕产 妇救助基 金等途径 筹措救助资经,妥善解决 贫困危重 孕产妇抢 救欠费问题。四是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报告分析制度开展 《危重孕产妇抢救 个案》上报分析 制度,对全市上 报的危重孕产妇抢 救案例进 行分析,查找抢救 个案在围产期保健、产科处理等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为采取干预措施提出建议。

1.3统计方法

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用χ2检验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危重孕产妇发生率

2008?2010年丽水市危重孕产妇生率为5.49‰。 2011-2013年加强临床与保健配合对重度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后,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经χ2检验,两组之间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χ2=81.627,P< 0.01)。见表1。

2.2危重孕产妇转诊及抢救情况

2011-2013年危重孕产妇抢救个案182例,由县级转送市级医院的有50例,占27.47%。近3年抢救成功178例,抢救成功率为97.80%,比2008-2010年的3年抢救成功率(97.56%)略有提高,但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05)。而近3年平均死亡率为5.42/10万,比2008-2010年的平均死亡率(13.33/10万)明显下降,但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2.398,P>0.05),见表2。近3年最终转归死亡4人,3例发生在县级人民医院,为足月顺产,因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和部分植入、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发生在市级医院,为产后合并肺炎死亡。经市级评审可避免死亡3例。

2.3危重孕产妇主要疾病

危重孕产妇抢救的首要病因是产科出血(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病和一些内科疾病。自从危重孕产妇管理措施实施以来,2011-2013年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2008-2010年的发病率有明显的 下降,两组之间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χ2= 13.072,P<0.01)。而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管理前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围产儿结局

2011-2013年抢救危重孕产妇182例,围产儿死亡10例 (5.5%),2008-2010年抢救危 重孕妇369例,围产儿死亡35例(9.5%),经χ2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围产儿7天内新生儿死亡率有明显下降,经χ2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3.1危重孕妇抢救发生率

实施重度高危孕妇重点管理以来,近3年的的危重产妇发生率明显下降,首先,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重度高危的报告、重点管理、监护治疗、跟踪随访等,同时实现信息数据的全市共享,并与全市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我市从2011年开始采用WHO危重孕产妇判断标准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发生率0.25%,较2009-2010年0.5% 和0.78% 为低,明显低于何洁英报导的急危重孕产妇抢救发生率3.01%[1]。认为一是WHO危重孕产妇判断标准较高有关;二是与我市临床与保健紧密结合,加强重症高危孕产妇管理,做到关口前移[2],减少危重症的发生有关。

3.2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情况

《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的实施,相关抢救制度的建立并落实到位,成效显著。一是各家助产机构均成立孕产妇抢救小组,从领导到专家都形成孕产妇不能死的共识,非常重视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成功提供了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市级专家对县级抢救的技术指导作用,规范了抢救呼叫、转诊的流程,危重孕产妇抢救有序进行,使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2011-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5.42/10万,比2008-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的13.33/10万明显下降,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挽救多名活生生的生命来说,意义是非凡的;围产儿结局较好,其中围产儿7天内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

3.3疾病分类顺位

产后出血是分娩 期严重并 发症,居我国产 妇死亡原因的首 位[3]205,前置胎盘 是妊娠期 的严重并 发症,也是妊娠晚 期出血最 常见的原 因[3]116。 本组资料,显示我市近3年危重孕 产妇抢救 首位病因 是产后出血,其次产前 出血,其中前置 胎盘占较 高的比例,产科出血抢救占65.39%。为此,采取综合 措施预防和控制产科出血的发生是临床与保健工作者首要的目标[4]。需进一步分析引起产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 展预防。持续加强 对助产机 构医务人员的业务 知识和抢 救能力的 培训,正确处理 产程,加强产后观察。

妊娠期高血压疾 病是妊娠 期特有的 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母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3],本资料显示,抢救个案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5.38%,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分别占了11.35%、4.03%,占抢救的第 三位。且通过加强孕期重 度高危的 重点管理,妊娠高血 压发生危重抢救的比例从2008-2010年的29.54%下降到2011-2013年15.38%(P<0.01)。为此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选择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 和方式[5]。做好预防 工作,对降低妊 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加强健康教育,使孕妇及其家属掌握孕期卫生的基础知识,自觉进行产前检查[3]116。在孕期及早筛查高危因素,加强产前检查与咨 询、心理辅导、营养指导、监测与治 疗、健康教育[6]等预防性 和干预措 施。 针对无并 发症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提出了延迟分娩的保守治疗,旨在延长孕龄,减少因胎儿不成熟所致的围产儿死亡,尽量延长胎儿在宫内的生存时间至34周[7]。

3.4完善危重孕产抢救的管理体系

危重病人输液安全管理 篇3

1输液安全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液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病人无不良反应。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也是治疗重症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ICU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的治疗单位,也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部分,而输液安全则是护理安全的重中之重。

2如何保证输液安全

在输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查对、配药、换药、输液泵、管道维护、转运病人、相关性感染等。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如不加以防范,则有可能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怎样才能保证危重病人的输液安全呢?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2.1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输液安全的执行者和保障者是医护人员,因此,首先须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输液安全的教育,培训安全输液的相关知识,如药物、各种仪器的使用、穿刺技术、病情观察等,使人人重视,人人参与执行;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是防范于未然的重要举措。

2.2确保输液用具的安全性:

静脉输液时常用的输液用具有: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这些用具的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等,发现已过期或外包装有裂缝等应即更换。

3药物的使用安全

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 溶液查对:

ICU病房的补液一般为今天摆明天的药,打印输液瓶签、输液卡、输液执行单前,必须二人核对好医嘱,确保医嘱的正确性后才能打印。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液体的质量,软包装液体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如有异常马上更换并上报护理部处理;瓶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一拧:用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二摇:摇动瓶身,三照:对光照看: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四倒转: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漂浮物或絮状物, 最后准确张贴补液瓶签。

3.2配药:

补液摆好后,配药者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药物配置后放置时间越长,药效下降越明显,达不到原有的治疗效果。有文献报道:氨苄青霉素钠盐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3 h后葡萄糖中药物浓度降至原来的88.66%,4h后仅为原来的80.12%。

3.3 更换药液:

更换补液时必须检查将要接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接换后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已知的二种有配伍禁忌的药液不要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药液输入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上所提的即我们所说的“输液三对签名制”。

4 输液泵的安全应用

ICU危重病人输液时多采用恒速泵持续输注或滴注液体,主要用于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根据病情保证液体能按需输入。输液泵可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以及输液完毕的报警等,但如果过分依赖输液泵监测,也会导致不安全情况的发生。因此,在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和维护:输液管正确安装,软管要确保彻底地卡在检测器中;每输注一瓶补液都应设置总量,设置的总量不能超过输入液量(最好减去排气量);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或出现反复报警时暂停用该输液泵;输液泵应定期检修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5 输液管道的安全维护

危重病人很少应用外周静脉输液,多采用中心静脉如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股静脉等进行穿刺置管,PICC目前也广泛用于危重病人的输液。

5.1 输液管道妥善固定:

管道固定的目的:防脱管、堵管等意外事故发生,保证输液顺利进行。

敷贴固定方法:穿刺外周静脉者,穿刺成功后直接予敷贴覆盖穿刺部位固定即可;中心静脉置管者,穿刺成功后再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必须大于敷贴表面积),外予无菌敷贴覆盖固定,敷贴应为透明薄膜,可随时观察穿刺局部的情况,敷贴边上应标识使用或更换的时间。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常有几条静脉通路,而每一条静脉通路进入人体前几乎都要汇入到中心静脉导管,而汇入中心静脉导管多采用头皮针插在中心静脉导管的肝素帽上才能输液,头皮针妥善固定才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头皮针固定方法:一是将头皮针软管反折,胶布固定于肝素帽上;二是先固定头皮针针翼,再将软管固定于病人的皮肤上;三是用胶布先固定针翼后交叉再固定于肝素帽上。如固定不牢固,头皮针容易脱出,一方面浪费药液,另一方面容易造成锐器伤:刺伤病人和工作人员。头皮针与中心导管接口处的无菌处理:予无菌治疗巾包裹,形成相对无菌区域;治疗巾更换:一般24 h,如潮湿、污染等立即换。

5.2 保持输液管道通畅:

在输液的过程中多巡视、观察各种静脉通路情况,发现异常马上处理;各种静脉管道应位于其他所有管道如胃管、呼吸机管、吸痰管、血压袖带等管道的上方,不应低于床的高度,保持相对洁净。理顺各种输液管,不可几条管道交结一起,这样输液管道容易折管、受压、扭曲等。

6 转送病人时的输液安全

危重病人入院时病情危重,医护人员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抢救上,当病情稍稳定,而又未清楚引起病情恶变的原因时,常需做一些相关的检查如CT、MRI等,而这些大型检查不可能在病房完成,因此,需要将病人送到检查部门进行检查。

6.1 做好转送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充足的物品:输液管、头皮针、注射器、抢救用物等;理顺各种静脉管道,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密、固定是否牢固?关闭输液泵,如输液管不够长可在中心静脉导管与输液管之间连接一条延长管,增加活动度,防止脱管。另:应多准备一袋液体,预备检查时间过长时予接瓶。

6.2 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液体滴注通畅情况、管道有无脱出、受压、折管、扭曲等,发现异常马上处理。如为瓶装输液,应注意避免振荡过激引起输液瓶的碰撞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7 预防输液相关性感染

危重病人输液通路多、药物品种多、输液时间长,病人的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发生输液相关性感染:如发热、静脉炎、局部皮肤/血管感染、菌血症、败血症等。为避免出现以上不良情况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严格掌握静脉置管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与类型,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贴,注意导管留置时间等。

8 结语

绍兴县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制度 篇4

第十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绍兴县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达到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的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坚持有救治能力的医疗保健单位首诊负责、就地就近抢救、尊重病人知情选择的原则。

第二条 绍兴县产科急救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名单见绍县卫发〔2008〕79号文件)在县卫生局和县妇保所的组织协调下,负责疑难、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会诊和抢救。

第三条 各医疗保健机构应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救治急危重症孕产妇。

第四条 任何医务人员发现有危重孕产妇时,应立即报告本院领导,院领导应立即组织协调抢救技术力量,同时报告县卫生局及县妇保所。

第五条 抢救工作实施中,由一名到场的最高职称技术人员统一指挥,其他人员按各自职能和技术专长,全力实施抢救工作。抢救工作务必组织有序,措施果断,及时有效。抢救中和抢救结束后由参加人员作好各项抢救记录。

第六条 当事医院要及时对病情情况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转诊。需要转诊的要根据病情和上级医院的诊疗条件确定转诊医院。我县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原则上转诊至绍兴第二医院和第四医院,也可直接转诊至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和绍兴市人民医院。若有特殊专科情况则送其他相应的专科医院。不需要转诊的,由医院继续组织力量抢救。如病情重危,不适宜搬动异地抢救,但所在医院技术力量不够,急需其他医院支援的,可自行或通过县卫生局、县妇保所请求技术援助,特殊情况由县卫生局与县妇保所协调解决。

第七条 各级医疗机构在接到请求会诊或要求转诊的电话时,应立即派出专家会诊或做好接诊准备,在制度上要有明确的保障与支持。

第八条 会诊程序

(一)当事医疗机构可在报告的同时向会诊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联系,简要叙述病情及主要困难所在,以便专家准备抢救物品或再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同去会诊。用电话等形式提出急会诊邀请的,应及时办理书面手续。

(二)应邀会诊医师接到通知后立即乘车出发及时到达现场抢救。

(三)会诊时,应由熟悉病情的科室负责人或主管医师陪同会诊,如实汇报病情及诊治经过。

(四)会诊医师应积极参与和指导病人抢救,并详细书写会诊意见。

第九条 对病情危重,在当地无条件抢救,且病人可以运送时应尽早转院。转诊程序

(一)转诊指向的医院必须是对孕产妇救治最有利的医院。有些特殊病种要考虑接收医院的救治水平,争取转诊一步到位,减少途中延误。

(二)转院前必须与上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电话联系,并简要叙述病情,以便专家确定是否需转院;告之转院前的必要处理;作出最有利于病人的决定。同时要有熟悉病情的医生、护士护送,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转院记录等相关资料,严密观察途中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送到后护送人员应在介绍完病情并办理好相关转诊手续后方可离开。

(三)接诊医院应及时告知转院方拟接收病人的具体地点,并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接诊。

第十一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对下级医院转来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必须优先予以安排、及时救治,并保障人员、车辆、通迅等需求,不得推诿。

第十二条 县妇幼保健所应配合县卫生局协调全县急危重症孕产妇会诊转诊工作,及时掌握全县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情况,做好指导、培训、监测、分析、督导与反馈工作。

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方案 篇5

为了贯彻落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强化全体医务人员对危重症孕产妇高度重视的思想意识,提高全区医疗保健机构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技术水平,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在市、区孕产期保健专家组的指导下,结合各医院的特点,决定于2007年 月 日——2007年 月 日在各产科医院举行全区性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

一、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指导思想理论依据、目的: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北京市《进一步降低本市孕产妇死亡率工作方案》的通知,完成《“十一五”时期宣武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确定的,到2010年宣武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的目标,始终把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及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作为首要任务,消除孕产妇死亡的医源性隐患,杜绝发生医院可避免性的孕产妇死亡,进一步降低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二)目的:

1、通过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实战演习,进一步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的意识和抢救技术能力,防止医院创造条件可避免性孕产妇死亡的发生,杜绝医院可避免性的孕产妇死亡的发生,降低全区孕产妇死亡率。

2、通过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实战演习,启动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工作预案,增强工作主动性。根据实战演习取得的效果和经验,认真总结近年来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各类情况下抢救危重症孕产妇病例的经验、教训,对各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隐患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组织领导:

(一)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主要任务

对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进行领导和指挥工作,负责下达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演习中的各项行动命令。

三、演习实施

(一)二级助产机构考核内容:接诊危重症孕产妇、启动院内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会诊、处理、转诊等流程。

模拟一:1例产前出血的孕妇在晚上8:00钟就诊

1、一线医生接诊处理并请二线、三线医生到现场

2、报告院内总值班

3、启动院内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10分钟内到现场)会诊,查看抢救小组名单是否与到场人员相符,其中包括组长、医务科、内科、外科、急诊科、产科、儿科、麻醉科、ICU、药剂、检验等科室的技术人员。

4、由妇产科专家现场发出病情进展指令,考核接诊、会诊抢救处理流程等内容。

5、与上级医院联系协调转诊事宜,并报告病人的基本情况请上级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6、转诊时有妇产科医生及相关学科医生护送,并携带病人的病史、救治情况、院内会诊及全部检查结果,详细报告给接诊医院。

7、护送危重症孕产妇转诊的医生与接诊医院医生完成病人的交接后,得到接诊医生同意后方可离开。

(二)三级助产机构考核内容:首诊或接受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的危重症孕产妇、启动院内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会诊,处理等流程。

模拟二:院内总值班在晚上9点钟接到下级医疗机构请求转诊一名胎盘早剥大出血,不除外羊水栓塞的危重症孕产妇。

1、询问孕产妇病情

2、启动院内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10分钟内到现场)做好接诊会诊准备,查看抢救小组名单是否与到场人员相符,其中包括组长、医务科、内科、外科、急诊科、产科、儿科、麻醉科、ICU、药剂、检验等科室的技术人员。

3、由妇产科专家现场发出病情进展指令,考核接诊、会诊抢救处理流程等内容。

四、演习总结和评定:

1、各产科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小组领导到岗速度,现场指挥协调情况。

3、各产科医院应急反应速度,现场会诊抢救流程情况。

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篇6

急救演练的评估报告

为提高我县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处置能力,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救治工作,锻炼应急队伍,切实保障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于2017年9月1日在县人民医院举行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演练,参加演练的人员来自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主要是县人民医院各科室人员进行操作演练,各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县民族中医院相关人员现场观摩。下午14:30,参加演练的人员及观摩人员准时就位。16:20-18:00,演练人员根据提供的案例背景资料进行现场演练。

一、演练情况

本次演练以应急预案为依据,以综合演练的形式,真实设置场景,以一妊娠晚期孕妇出现产前出血到新生儿娩出出现呼吸窘迫为背景,按照产妇出现产前出血、急诊120出诊、产科急救、送入手术室急诊手术、胎儿娩出、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新生儿科抢救新生儿等4个场景依次展开。演练内容涵盖了急诊120出诊、产科抢救、B超室床旁B超、检验科交叉配血、手术室紧急手术、新生儿复苏、床旁X线照射等各科室的协调及快速反应。本次演练重点突出各科室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改进了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的应对流程。

二、组织管理

为确保演练成功举行,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局长及县人民医院分管院长为总指挥,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为副指挥,各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急救模拟指挥部;确定了参加本次演练人员的组成;设立了急救模拟演练考核小组并明确相关职责,从组织管理上对本次演练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三、演练结果

经过1个小时40分钟的紧张演练,我县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演练顺利结束,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本次演练体现了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工作中以人为本、科室协同等特点,综合展示了我县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体系建设的成果,显示了较强的卫生应急能力和处置水平。演练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四、存在的问题

演练结束后,立即召集参加本次演练的人员在县人民医院3楼会议室召开总结评估会议。通过考核专家组对演练总结点评,指出本次演练提高了应急救治人员的处置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丰富了应急处置的经验。但通过此次演练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应急车辆配备不全,部分卫生应急人员平时对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经验不足,新生儿科医生在手术室对新生儿的抢救不熟悉,处置熟练度欠佳,科室间衔接不够,缺少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环节。

五、整改措施

针对本次演练存在的问题,县救治中心领导小组会同技术专家组,立马进行专题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完善应急方案。下一步,在加强医务人员应急急救培训的同时,加大实践操作的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应急转诊能力,把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工作作为常规工作,从薄弱环节入手,常抓不懈,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常备无乱,抓紧抓早、抓好抓实。今后,我县将继续加强相关卫生应急演练,不断积累应急处置经验,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卫生应急救治队伍。

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2013年,共向上级医院转运本院产科住院的危重孕产妇86例。危重孕产妇指开始妊娠至产42天内,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孕产妇。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86名危重孕产妇的疾病类型包括重症胰腺炎、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血小板减少症、脑出血、甲亢危象、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肠梗阻、产后溶血性尿毒症、凶险性前置胎盘、失血性休克、急性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型流行性感冒、丙型肝炎。

1.2方法

1.2.1转运前准备医院设立危重症病人转运小组,由转运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和实施危重症病人的转运相关事宜,并联系好接受的医院及科室。由主管医生会同相应科室医生做好转运前评估,并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转院的必要性和危险性,签字为证[2]。转运人员包括妇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和产科护士各1名,参与危重病人转运的医护必须掌握气道管理、心肺复苏技术,并具有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和应用急救药物的能力。 转运中做到心中有数,病情变化应急处置有序[3]。

1.2.2转运仪器设备专用救护车、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负压吸引器、血糖仪、心电图机、喉镜、气管导管、氧气筒、呼吸球嚢、气管切开包、缝合包、胸穿包、静脉切开包、中心静脉穿刺包、产包、多普勒胎心仪、各种药品。

1.2.3转运实施过程尽量保持与ICU同等水平的监测,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血压、指脉氧、 呼吸频率;使用简易呼吸气囊时注意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氧饱和度、心率、意识状态、瞳孔等变化;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阻塞、扭曲、受压等情况,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在转运途中如有病情变化,应随时处理。

2结果

86例转诊的危重 孕产妇中,产前转运52例,占60.47%,产后转运34例,占39.53%。转运前诊断明确83例,占96.51%,诊断不明确3例,占3.49%。另外,本组病例转运途中病情稳定86例,无一病例发生病情恶化或死亡。

3讨论

3.1转运的决策及转运的时机

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地诊治措施,但是转运前的决策至关重要,尤其是危重孕产妇的转诊,如产前转诊需考虑孕妇的病情,同时需要考虑胎儿的因素。对患有内外科疾病的危重孕产妇,更需考虑产科的专科情况,因此转诊前决定转诊的医院极为重要,转诊前同时需考虑转诊途中的交通路线,以免交通因素导致转运时间延长等。

3.2把握转诊的指征与时机

作为妇产科专科医院,综合抢救能力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合并内外科疾病时, 诊断及诊治能力较欠缺,故作为专科医院必须根据自身的抢救能力,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和能力的转诊指征,把握转运时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管是产前还是产后,一旦患者已经出现通气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转运已极困难[4]。本院病例转诊至外院后抢救成功84例,抢救成功率占97.67%,但医疗投诉15例,占17.44%,患者家属不满意的大部分认为转诊时间过晚,延误抢救,尤其是对转诊前诊断不明及医疗费用高的患者纠 纷更严重,尽管在转 诊前已充 分的知情 告知[5],但家属仍不能理解,故正确评估自身的医疗能力与评估患者的病情,把握转院的时机非常重要。

3.3转运的准备

转运决策一旦作出,除了转运的物资及人员、交通工具的准备以外,更重要的是与接受患者的上级医院充分的取得联系和落实床位,产科病人转运的医院较难决策,如急性脂肪肝等内外科疾病的孕妇接受单位可能没有设产科,常被拒绝接受,尤其是孕产妇的死亡均要进行死亡评审,上级医院常担心死亡评审时承担责任,而难以接受患者,故转运常出现困难,易导致纠纷,少数流动人口常因病情重,经济困难,医疗费用支付困难,收治较难,如何为经济困难的孕产妇开通绿色通道也是需要政府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其次病人在转院的途中氧气准备最重要[6],本院转送的病人中有二例途中因氧气准备不足,出现供氧中断,所幸及时发现,未造成病人情况恶化。另外还需要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如呼吸兴奋剂、强心药等[7]。

3.4护送人员及途中的管理

因孕产妇为特殊的病人,重症病人大部分合并内外科疾病或产科疾病出现多脏器衰竭(如本院的86例重症孕产妇中,并发内外科疾病79例,占91.86%,产科并发症7例,占8.14%,),病情危重,并且孕产妇为特殊病人,既要保证孕妇的安全又要尽可能地保证胎儿的安全,途中均由内科医师、妇产科医师和一名产科护士护送,由内科医师负责管理病人的生命体征,辅助呼吸及生命支持,到达接受医院后由产科医师负责全面交接班,护士途中负责病人管道的管理,因为有时病人比较烦燥,容易出现管道的滑脱,其中气道的管理最为困难,曾有二例病人途中出现气道的滑脱,病人迅速出现低氧血症,经内科医师及时处理后好转。

3.5提高专科医院的综合诊治水平,改善基层医院医疗设备条件[8]

作为妇产科专科医院,除努力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外,还须提高内外科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医院综合抢救能力,对内外科疾病要早诊断、早识别,根据医院的实际能力制定转院规范,准确把握转院时机,确保孕产妇的安全。针对孕产妇及胎儿的需要,除充分准备各种孕产妇抢救设施与监护设备外,还要准备新生儿的抢救设备,包括新生儿暖箱、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新生儿CPAP呼吸机等,平时应加 强新生儿 抢救技术 培训,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深静脉置管术等[9],另外,还要充分保证血源的供应,加强输血的安全管理。

专科医院中的危重孕产妇在院外转运的过程中常遇到较大的困难,因此除上述安全管理措施外,还应加强地区公共卫生事业,规范孕产妇管理,如成立产科急救中心。通过以上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危重孕产妇转运途中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有效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专科医院危重症孕产妇实施院外安全转运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86例危重症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转运途中的生命体征监测,病情变化或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等。结果:86例危重孕产妇安全转运86例,转运成功率100%,转运途中有2例出现意外事件,经相应的积极处理后,病情稳定。结论:专科医院妇产科危重孕产妇在院外转运的过程中常遇到较大的困难,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需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危重孕产妇转运途中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干预;急诊危重患者;效果分析

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critical analysis

Hu Jua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luzhou64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isk manag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emergency care. Methods: our hospital treated 100 cases of emergency recentl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nursing,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fter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team of nursing risk incidence,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nursing risk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research.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alysis of th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08-02

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且病情发展很快,病情复杂,抢救几率高、护理工作量大加上患者死亡率、致残率高等高风险因素使得急诊科成为医院高风险科室。因此,急诊科如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护理过程出现的差错,提高急诊抢救水平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1]。风险管理是一种临床医学管理模式即通过对各类风险事件进行明确和评估后制定出对应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安全的目的[2]。本次研究对我院100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干预旨在探讨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患者年龄在22-85岁之间。平均年龄 44.1±13.5岁。其中心肌梗死36例,重症颅脑伤20例,脑梗死、脑出血各20例,慢阻肺4例。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疾病、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临床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采用风险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护理组经过查阅大量的临床资料以及科研数据,对急诊危重患者各个环节出现的风险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设计危重患者的护理流程图,并按照风险大小、风险发生率来确定护理对策的先后顺序。(2)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监控风险。①合理布局急诊各个区域,按照以往发生的护理风险来决定临床护理指引,区分抢救区、重症区以及普通诊区,坚持危重患者先抢救的护理流程。②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安排专业技能娴熟的老护士对年轻新进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从而进一步规划急诊护理工作。共同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典型的护理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能力,并通过采取患者满意度来考核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从而鞭策护士认真工作,提升质量。 ③规范急救服务流程以及启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重症患者的转运以及交接班等规章制度,重新修訂护理人员各班的工作职责,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等。(3)护理风险的处理,对于护理风险发生时要具有及时处理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对急诊危重患者的资料登记、院内护理交接记录单等进行完善。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认真履行知情义务,详细耐心的向患者讲述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使患者和护士共同承担风险。

1.3 评估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护理差错、缺陷情况;急诊停留时间、 抢救成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组间行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费用、护理差错、缺陷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对医疗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在明确各类医疗分析后制定的一系列的对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将医疗风险管理干预模式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效的规划护理工作程序并提高临床安全性,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抢救几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由于其急诊量大、患者病情危重以及抢救几率高、因此,护理风险比较常见[3]。因此,在急诊科危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由于主观因素也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如漏查、文字记录潦草不清楚等造成误读、对家属缺乏有效的沟通等。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增强护士的法律风险意识,从法律角度规范护士的书写等日常护理行为。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出现问题勇于承担,及时告知责任人并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发生[4-5]。

在急诊科危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费用、护理差错、缺陷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意识到通过急诊护理人员对于急诊风险进行前瞻性的预防控制以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的应对和处置能力能有效的降低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综上所述,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承担了大量的风险,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风险管理模式能使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对于改善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質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文果, 樊国爱, 高海洋,等.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4):2168-2169

[2]宁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11:159-160.

[3]赵雪红, 程丽君.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05, 25:130-131.

[4]张梅清, 吴耀建, 邹佩珍,等.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批量外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308-309.

上一篇: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流程下一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设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