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活化(精选8篇)
一
何谓“生活化作文”?所谓“生活化作文”指的是学生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的具
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请看下面的一篇学生作文:
想当王海
黑龙江
郑岩松
山东曾出了个王海,专门打假。我和好友赵光觉得很有意思,决定去商店冒个险,也当一回
“打假英雄”。
现在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平时买东西总是上当。可是真的想挑假的买,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正经需要别具慧眼呢。
我们出门后,专挑大商店走,看了食品又看服装,可这双慧眼却始终没有用上。后来走到一家卖皮鞋的商店,门口立着一块大牌子,上写:为配合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本店售出的商
品如果发现有假,本店愿承担双倍赔偿!
好,就这家了。
我们进屋,开始在一排排的鞋中巡视。走了一圈,一双乌黑发亮的鞋映入眼帘。服务员很热
情:“买鞋吗?这是新来的货,意大利进口皮的,卖得很快!”
我拿过一双,用手指在上面按了按——鞋面光光的,并没有出现真皮制品有的小皱纹。很显然,这是假货。我和赵光交换了一下眼神,“好,就买这双了,请给我们开发票和信誉卡!” 服务员接过钱,开始给我们开发票。我心里不禁有些激动,哼,一会儿就有好戏瞧了。发票开好了,我接过一看,上面只写了一个“鞋”字,并没有写“进口牛皮鞋”。“你这发票不行,商品名称不全,请重开一张好吗?至少要写上‘牛皮鞋’字样。”
服务员看了看我俩:“是鞋就行了呗,写不写还不一样?”
“那不行,你这鞋要不是真皮的呢,我们找谁去?”
服务员立时变了脸,气冲冲道:“小孩伢子,不好好念书出来扰搅什么?买不起就别买!” “哼,你以为我们真想买?这鞋根本就不是皮的,你这是卖假货,得双倍赔我们!” 这时周围已围了很多人,服务员自知理亏,收起鞋和发票,恶狠狠地瞪我们一眼:“赔你们?想得美!我还不卖了呢!小兔崽子,赶快滚蛋!”他一把把钱扔到地上,转身走了。我和赵光互相望望,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明明卖了假货还这么霸道。再看看周围的人,没
一人吭气的,仍保持着先前的那种姿势,像看戏一样看着我们。
我弯腰去拣那一张张散落在人们脚下的钱,然后拉起赵光,转身狂奔出门。出门的一刹那,我的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唉,怪不得王海打假一下子能闻名全国呢,这个“打假英雄”真是不好当啊。可是有些事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个商店明明在卖假货,却敢在门口立一个“信誉牌”?为什么服务员卖假货还敢强词夺理?为什么周围那么多人却只顾看热闹,而没有人说句公道话?如果这个社会没有那些只顾赚昧心钱的人,如果在多些王海,如果人们遇到麻烦时都能伸出手互相帮
助一下,我们的社会是否会好一些呢?
这就是一篇生活化的作文。
生活化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体验生活化。既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所表达的是学生对真人真事的真情实感。如上面所举的这篇题为《想当王海》的学生作文,叙述的就是一次自己亲身经历的“打假”的经过,抒发的是“打假”难,做“打假英雄”更难的感慨。其对
生活的体验是十分真实的。
二是事件生活化。既作文所叙述的事件有生活的基础,让人看了以后会认为“确有其事”。像这篇题为《想当王海》的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某些商店打着“打假”的幌子公开销售假货,被揭穿后有关人员还十分霸道,周围的人对此却十分冷漠的现象,在社会上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因此,其叙述的事件是“生活化”的。这里附带谈一谈“虚构”的作文的问题。学生作文允许“虚构”,这是不是“非生活化”了呢?不是的。你的作文可以“虚构”事件,但你“虚构”的事件必须有现实生活的基础,既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你所写的人和事是“假”的,却让人看了以后不觉得它是“假”的,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反映,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假定《想当王海》所叙述的事件是“虚构”的,我们也
丝毫不觉得它“假”,这是因为它已经“生活化”了的缘故。
三是人物行为生活化。既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动作行为,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会有的,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有其人”。如这篇《想当王海》中写到的“我”和好友赵光原先信心十足想当一回“打假英雄”,碰了钉子后却一脸的无奈的描写,就是“生活化”了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大人,更不是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再看商店里的那位服务员,开始时对“我们”非常热情,开发票时在文字上耍手段,被揭穿后的“变脸”,以及赶“我们”出门时的凶狠,活画出一副“奸商”的嘴脸。像这种“奸商”在现实生活中也
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也是“生活化”了的。
四是细节描写生活化。既作文中的某些细节,是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反映,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实是这样的”。如《想当王海》中有一个辨别皮鞋真假的动作细节:用手指在上面按了按——鞋面光光的,并没有真皮制品有的小皱纹。很显然,这是假货。这确实是辨别皮鞋真假的办法之一,而且是不必借助任何工具的简便易行的辨别方法,许多人买皮鞋时就是这
样去做的。因此,这个细节是“生活化”了的细节。
综观当今的学生作文,像这种“生活化”了的作文不是很多,而是很少。充斥在学生作文中的,大多是概念化的胡编乱造的“非生活化”或“反生活化”的作文。某县组织统考后的语文阅卷,结果在作文阅卷中,竟发现有二十几位教师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有三十几把折断了的尺子(为了表现同桌的友谊,同桌在“我”考试时忘了带尺子的情况下,毅然将自己的尺子一折为二)。至于“脸谱化”的人物描写,“千人一辞”的人物语言等,更是比比皆是。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非生活化”或“反生活化”作文泛滥的局面,最根本的就是要倡导“作文生活化”,既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紧密
结合起来。
在“作文生活化”方面,我们的革命导师、教育家和语文教学的权威人士都曾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学生作文也是这样,都是学生的各种生活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离开了生活这个源头活水,学生的作文就成了“无米之炊”,只能靠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来打发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直接:“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既然作文与生活是这样的密不可分,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走生活化的路子,而不是走闭门造车、画地为牢的邪路。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则主张:“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而这种“诚实的、自己的话”,只有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
才可以产生。凡此种种,都为“作文生活化”的主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
如何使“作文生活化”?有各种途径,也有各种方法。关键在于我们语文老师的心目中要有“作文生活化”的地位,真正把“作文生活化”当作一回事来对待。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去
想方设法。
在“作文生活化”方面,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学校和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反映生活,去“找米下锅”。而不是把学生关
在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双休日、寒暑假的时间,是让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大好时机。有的学校的老师要求学生在假期深入社会实践,在此基础上写出社会调查报告。这是将“作文生活化”的一种极好的方法。遗憾的是现在的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升学率”,将学生的“双休日”变成了“单休日”。假期的大半时间也让所谓的“补课”占了去。“作文生活化”在时间的安排上大打
了折扣。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组织春游或秋游,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游记类文章,也是“作文生活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现在的学校,为了所谓的“安全”,将学生的春游或秋游全部取消了。从“作文生活
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在“作文生活化”方面,有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记得前几年在丽水市第三中学(现括苍中学)听过沈希和老师的一堂作文指导课。在此作文指导课之前,沈老师曾经让他的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每人替家里买一回菜,做一回菜,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在买菜和做菜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抛开这堂写作指导课的效果不说,光是沈老师设计这个“买菜、做菜”系列作文的指导思想,就是值得大力肯定的。它对于扭转作文教学“闭门造车”的坏风气,对于倡导“作文生活化”,都是极为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像这种“生活化”的作文指导课,在作文教学中并不多见。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沈老
师的探索的可贵之处。
愿“作文生活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愿我们的学生写出更多的“生活化”的作文。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臵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
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一到班上要写作文,不少学生就愁眉苦脸的,有些还咬着笔头子,写不出两三行字。看到这里,我着急学生也难受,真是没办法。后来,一次假期,县里让我们学校派一名教师同其他学校教师一起到省里接受语文新课改培训。我有幸前往。在培训会上,我接触了一些中语会和省里的语文教学中的专家,聆听了他们新课改的讲座。其中一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说得太好了。他说,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在几天的培训中,我深刻领会了这位专家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我决定要改变我的作文教学思路,我满怀希望地做着新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
新学期一开学,我将假期写好的作文课教案重新梳理一遍后,开始了我的开学作文第一课:《在生活中学会作文》。同学们听得非常感兴趣。我说,作文时我们要学会观察,要在生活中,要在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对我们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鲜花小鸟都要近距离地观察,然后才能写出最真实、最美丽的景色。
在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细节描写的技能训练后,我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带到了山上,让他们带上本子,只要看到觉得很美的景色就既可以画出来,也可以记下来,然后回学校或者回家后进行归纳整理,用文学的语言将这些景色加以渲染处理。
同学们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像过节一样兴奋,在玩玩耍耍的同时,将他们认为好看的、美丽的景色画下来、记下来。既亲近了大自然,又学到了作文知识,他们都非常高兴。后来,我发现同学们的作文变了,不再是空话、假话、口号式的话了。从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我看出了他们都在对大自然进行由衷的赞美。后来,只要有机会,我就带同学们上山观察景物、描写景物。一年下来,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我还时不时地将班上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在班上念给大家听,让大家共享,有些特别好的我还向学校和县上推荐参赛,不少同学的作文都获奖了。
让作文走进生活,我并不满足于让同学们在本乡本土这一狭小的范围内进行观察和写作,我们黄渚乡比成县其他乡镇要繁华一些,我们黄渚的铅锌矿蕴藏量位居世界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里的人们好多都因为开矿、做矿产生意赚了钱,而这里的街道和社区环境也改变了许多,因此我们这里比起其他山大沟深的乡镇要繁华得多。但是,这儿毕竟是乡下,其文化氛围和环境毕竟比不上改革开放多年的成县县城。基于这个问题,我开始鼓励在成县县城里有亲戚的同学利用节假日进城去亲戚家玩耍,并在县城内和城郊像成县杜甫草堂、新大桥、三桥、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地进行参观,去成县八大名景的地方旅游参观,这样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一位同学在《街头中》是这样写的:走出小巷,来到县城中心,那里很热闹。我在一个平台上坐下了。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蹦跳的儿子的手走过我的前面。突然,儿子挣脱妈妈的手,捡起一个易拉罐,把它扔进垃圾箱。儿子调头冲向了妈妈,妈妈兴奋地张开双臂抱住了儿子,他们都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样一张“社会新风尚”。
一位同学在《朋友家》中这样写道:坐够了,我又来到朋友家。一位疲倦的母亲从外地工作回来,女儿立刻迎上去接过母亲手中东西,并端来一杯温开水。“妈,您辛苦了,先喝杯水。来,我帮您揉揉肩。”说完便帮母亲揉起肩来。母亲满意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
还有一位同学在《归途中》这样写道:暮色渐临,但太阳的余晖还洒在大地上。在途中,我观察到有下班归来的父母满足的笑,有放学回来莘莘学子放松的笑,还有温馨的笑,友好的笑,开朗的笑……一张又一张生活中的笑脸彰显出一份又一份生活中的美。那天,我发现了不少生活中的美,坐在窗前细细回味。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在每一个角落中都会有美好的存在。它们带给你的不是一瞬间的存在,而是永久的回忆……
一位同学的亲戚在武都,他假期去武都看望亲戚,回来时就写了《武都小吃》:武都人特别重视吃和穿,所以小吃的花样特多,比较有名的小吃有以下几种。洋芋饺团:用特制的杏树、桦树、梨树、核桃树做的木槽,将煮熟去皮的洋芋砸成泥糊糊,相当于南方的糯米糍粑,必须是甘肃武都特有的淀粉含量高的洋芋。汤汁是武都特制的醋加武都安化辣椒、武都大红宝花椒粉做成。玉米面面鱼:将玉米面在大铁锅中搅成糊糊,并煮熟。用特制的勺子做出醋辣汤汁或武都酸菜汤。米皮:武都两水汉王大米,先泡一下,再打浆,在特制的木板笼床上蒸熟,汤汁与饺团同吃,可以加蒜汤。面皮:小麦粉洗成面汁,用铁皮蒸盘。酸菜面片:武都酸菜解热消暑的效果很好,手擀面片。豆花子酸菜面:刚刚点出的清香豆花。面条可以多样化,但一般要求是手擀面、荞面、玉米面、小麦面、杂面。荞粉:武都特产山荞,用荞麦贞子洗面汁,煮熟,汤汁和洋芋饺团同吃。鸡蛋面茶:武都茶叶炒熟,泡成茶水,加熟面粉,在特制的陶罐中煮熟,加入炒好的土鸡蛋。炕包(子):包子在平底锅中炕熟。荞面叶子:荞面摊成荷叶一样的薄饼,加洋芋丝、青椒丝炒吃。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多看一看
从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所写内容空洞,就算用到了修辞手法,也有些牵强,尤其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更显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较少,而教学中教师又将作文和生活孤立起来,从而让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该怎么写。其实,写作的第一步是观察,无论是写景或是写人,观察是写作的基礎。而小学生在观察时缺乏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一定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去观察。
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从声音、特点等角度来观察事物,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小区、森林中的各种声音、人物进行观察,从不同角度来体现小区或森林的特点。同样,在景物描写中发现,一些学生写树干的时候写叶子,写枝干的时候又加入生长环境的描写,凌乱而没有层次。因此,在写景类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如观察松树,从可生长环境开始,然后是树干、枝干、松针,有了观察顺序再来写作,文章就有了层次。在对人物的观察中,则要紧扣外貌、动作、语言等进行,同时要抓住人物最重要的特点进行观察。
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多听一听
在学生作文中还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甚至很的是记流水账,从早写到晚。而当问及学生原因时,很多学生都说“找不到写的”。通过这一现象分析发现,学生找不到写的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尤其是在低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听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听什么?如何听?听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在家中教师可取得家中的配合,给学生经常讲一些成语故事、典故之类,尤其是低段学生,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故事书来引导其多听。而高段的学生则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倾听别人的说话。如在广场上,听不同人说出的不同的话。同时要做到“五心”,即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教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细心,当别人发言有错时,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用,相互促进。
三、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多说一说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说,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口头表达都能做到思路清晰、通顺流畅,那么将其付诸于书面形式也就易如反掌。由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多说一说,以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作文水平。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比如在每堂语文课前开展课前三分钟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借助这个机会来畅所欲言,可以做个演讲,可以讲个故事,可以就某个事情谈谈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说自己的新发现等等,不要拘泥于形式,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幅提高,这样,也就为其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学会写作,多写一写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而形式上是以“规定”或“命令”进行,结果学生只能以“完成任务”心态来完成效果不是很好。要引导学生多写,除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外,还要在方法上予以引导,让学生爱写、想写、多写。
首先,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师中是“光说不做”,学生也就“懒”了起来。其实,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是较强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的同时也可自己写作,甚至要有写日记的习惯,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和学生分享,让学生能感受到作文的魅力,激发其写作兴趣。
其次,要立足生活引导学生多写。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被教师批评,和同学间闹矛盾,在家中和父母争吵,参加学校的活动,帮助父母完成家务,阅读文章后有一定的感悟等,教师都可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写作。在写作中,要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然后再从结构安排、词语选择、修辞应用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想写的基础上会写,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河南濮阳油田一小学习心得
阚桂楠
2012年5月19日,我们一行30人走进了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小,感受“五段三线”生活化作文的魅力。从报告演讲到毛虫实验班的毕业汇报演,到作文课堂现场,一幕幕的精彩,一幕幕的感动。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谋篇”的程序:“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将它理出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了故事情节,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根据中心,我们派生出一个个段落、合起来也就是提纲。根据提纲确定重点,重点详写,其余略写。”这一写作程序当然是合理的,是学生应当掌握的。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这些真知灼见,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我们势必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应该以生活为起点,倡导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中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废话,没有自己的创造。写好人好事,必定是公共汽车上让坐,或是拾金不昧;写我的妈妈,必定是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生病的时候守在我床前等。生活中那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指导。
1、指导观察,选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天天呆在四角的天空,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能找出一点令人心动的东西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
2、开展活动,丰富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但学校生活毕竟有限,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园,进入社会,尽可能接触各种人和事。有意识组织活动,可以让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春天来了,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去感受春风的温煦,春光的明媚,春雨的滋润,春雷的震响„„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苦,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可以深入市场,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名景圣地,开
展摄影等活动。也可以在教室里开展各种活动,激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为作文积累素材。例如,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赛、辩论赛、专题讨论会等。通过讨论交流,相互激励,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
3、组织阅读,充实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营养,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也不可能旁征博引,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喜欢阅读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比较高,当然,这里讲的阅读是指阅读一些好的书籍,譬如古典名著、现当代名家名作、科技读物、历史读物、文学期刊等等。
学生的生活十分狭窄,他们成天关在四角的天空里。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广阔的书海中去遨游,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生活,思索人生,感悟生活。我们每周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去阅读报刊杂志,要求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以便积累作文素材与交流阅读成果。也可以把教室设置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让学生时刻闻到书籍的芬芳味,让学生时刻陶醉在书的世界中。由班上每个同学捐赠几本书,放在书架上,由班上的学生管理,每人可以一次借一到两本,还可以拿出一部分班费购买最新的书籍。也可以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去搜集资料,然后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交流。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无须给学生那么多限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用多长时间完成,一定要有深刻意义,结尾一定要升化主题等。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有套用作文模式,仿照优秀作文范例依葫芦画瓢,没有半点自己的感情。一篇文章写出来,全部都是空洞的语言,没有半点内容。所以,在学生写作之前,我们要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再去写作,用说的语言来写作文。很多学生能说会道,但要他们写作文,他们就一个字也写不出。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说话,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
明庭寿
从习作时间上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块说心里话的快乐园。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习作空间上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 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二 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三 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写作文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内容可以写,所以要想尽办法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真心经历了,学生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的作文才能智慧闪烁,才会有奇思妙想。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就有了真实的生活感受,这样的作文才是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的。同时也是学生易于写作作,乐于写作,让写作真正成学生们表的自己情感的真正需要。
— 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例如,学习完第五单元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后,我安排学生也写一写来自父母的关爱,先在课堂上说一说。因为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所以孩子们说起来眉飞色舞,话题较广泛。之后就让学生写出来,他们写出了很多内容真实、情感细腻的好文章。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在这样写的:一个普通的苹果,在别人眼里,不管怎样,它也只是苹果。但我不这么认为,苹果,它就是爱的果实。
那一次,我写作业到很晚。正当我在台灯下奋笔疾书时。妈妈悄悄地走到我的身后,从纸箱中挑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拿到厨房削去皮,递给我,临走时轻轻地掩上了门。虽然当时已经很晚,但是吃 着苹果,我满身的劳累顿时化为乌有。灯光映在苹果上,竟使苹果也发出淡淡的光。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一边啃着苹果,一边写作业。母亲又一次进来了,望着我疲惫的眼神,轻声嘱咐道:“早点睡,别累着。”我“嗯”了一声,心头泛过一丝酸楚,再尝那苹果,竟有些发苦……
终于,写完了。我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门。母亲看着我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我大口咬着剩下的苹果,只觉得苹果甜得要命,一直甜到我的心头……
很多时候,人们都觉得只有在自己受重伤时,母亲的照料;在自己遇到危险时,母亲的保护;在自己走投无路时,母亲的帮助,才算得上是母爱。其实,母爱就是在你沮丧时一句安慰的话;就是在我们耳畔喋喋不休的唠叨;就是在天冷时披在我们身上的外套------
孩子能积累这些实在的生活中的素材,随着年级的升高一定能写出完美的文章来。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地为积累作文材料进行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种植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庭的变化,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设计了“周末我掌勺”作文栏目。要求孩子双休日在家里做一道饭菜。把制作过
程写清楚,谈出自己感受。顾思睿是这样写做菜过程的:我先把蒜苔掐头去尾地择干净,用清水洗好,放在案板上,一刀切下去,感觉有点短,又一刀下去,又有点长了,结果,一把蒜苔被我切的七长八短。磕鸡蛋也很麻烦,第一次磕鸡蛋,竟然不小心将蛋黄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将鸡蛋打在碗里。接着,我往锅里倒油、放葱花,然后把鸡蛋倒进锅里。不一会儿,蛋香扑鼻而来。我赶紧把炒好的鸡蛋出锅,放在盘中备用,然后又按先前的顺序去炒蒜苔。油热了,我发现忘了切姜,赶紧把姜片切好,与蒜苔一起放进锅里去翻炒,加盐、味精,再把刚才炒好的鸡蛋放进去继续翻炒,再加香油。一道美味的蒜苔炒鸡蛋就新鲜出炉了。
“叮铃铃”门铃响了,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她看到我做的饭,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棒!”看了妈妈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是我第一次做饭,虽然有点手忙脚乱,但是我却在这第一次中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乐趣。
语文习作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结果。言语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应的语言环境。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构成语言环境的重要材料。为此,在作文教学中,不仅在固定的时间内练写,还努力发挥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收到学生发来的短信,(一般都是父母代发)但内容大多都是人们互相转发的流行短信,虽然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与祝福,但远没有来自学生心底的言语更能打动人心,为此,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开展了一个“祝福妈妈节日快乐”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自主创编给自己的妈妈发一
条短信,活动要求是健康,有情有意,祝福的,绝不能下载,每条在三十—七十个字之间,活动时间一周。孩子们的兴趣来了,开始自己创编短信了,他们编写出的短信真实、真情、真话。三八妇女节那天,我收到了许多条短信,都是发自学生肺腑的话。这种习作实践也深受家长的好评,因为在实践中孩子们既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使感恩教育得以体现。
二 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具体抓了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了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三 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一、习作指导要生活化, 让学生愿写
1. 突破时空, 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的课程安排一周两节作文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要求学生在80分钟内完成。似乎学生习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全部储存于大脑之中, 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学写作的小学生。这样看来, 学生在习作时无话可说, 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 责任应在教师。是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 我们首先要打破“一篇习作两课时”的教学模式。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 走进学生生活。在指导时, 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 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放手让其到生活中搜集信息, 精心构思, 充分拟稿。因此, 一篇习作的练习周期不是两课时, 而是根据习作的具体要求, 可以是一周, 也可是两周, 甚至是一个月。这样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 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深化生活积累,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记得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 偶然的交谈发现, 学生对此次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 便举行“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不出所料, 即使平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作文也有“兔尾”变成了“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 且言词中肯, 感情强烈。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 让学生乐写
1. 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
在评阅学生习作时, 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教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看待孩子的表述。例如在给学生读例文《偷喝酒的大象》的时候, 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大象还会喝酒?”我没有对孩子幼稚的语言加以批评, 因为他确实是在此刻才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这难道不可以说吗?所以我借机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这样一来, 学生当然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 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及感受表述出来.
2. 分层而评, 增进习作自信心
面对全体学生, 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 评定等级的标准不同。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 一步步将其引向成功的彼岸。
3. 指导性批阅, 促进学生再发展
批阅这个环节, 应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 采取恰当形式予以指导。然后, 让学生根据知道再改、再练、再提高。如通过批注, 指导学生再修改, 再提高。面对学生, 当面指导, 或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4. 集思广益, 更上一层楼
作文要流光溢彩, 焕发生命活力。必须在打好草稿之后不厌其烦, 反复修改, 精心打磨, 采用自改自评, 学生互评, 家长评价, 教师评议, 循环修改等办法, 可以集思广益,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这样对提高习作水平大有裨益。
帮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
本来,不造假是对学生作文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和创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现实情况是:学生功课压力大,作业挤占了阅读时间;阅读量少导致词汇量少、思维不开阔;受社会商业化、娱乐化、快餐文化的影响,浮躁急躁,难以静下心来观察生活发现素材……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或咬着笔杆抓耳挠腮,或偷偷翻作文书找例文,甚至为了应付考查,背诵各类“满分”作文应急。正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模仿,比较忽视发现(观察),所以改变作文教学模式,就必须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素材,把观察与写作自然有效地衔接。
该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学会发现生活、欣赏生活,也许是让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养成观察习惯,学会发现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起点和源泉。陶行知先生曾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但现实中,学生或热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足不出户,缺少机会去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或忙于学业,每天来往匆匆,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更有部分学生依赖心理强,有一种怕思考的惰性,认为需要什么素材都可以从作文书上或者网络上找到,现成又方便……如此种种,导致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观察的习惯。不会观察生活,进而对生活缺乏感受,直接导致作文材料贫乏,而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和感受,写作时就无话可写,唯有胡编乱造,文章就难免空洞粗糙了。不观察(没感受)——没素材——抄、背、“作”——虚假空,如此恶性循环。炼就一双慧眼,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培养观察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创设情景,设置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 很多时候,学生不观察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观察的习惯。所以创设情景,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对象,引导学生有意识观察在初中阶段,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尤其是笔者所在学校位于城郊,远山隐隐可望,近水潺潺可听,还有堤畔野花芳菲、绿草掩映;河中渔舟唱晚、水鸟轻捷;加之细雨如烟、炊烟若雾……笔者时常会情不自禁地驻足,可学生却熟视无睹。怎么办?一日,笔者特意到野外采了一束野蔷薇,用一个淡青色的古朴花瓶插好,在上课时带到了课室。学生惊讶之余,更多的是赞美花的美丽。笔者借机引导学生说出为何觉得美,美在哪里。从花的形状到情态,从叶的舒展美到花的野性美,从花的清丽简洁到与花瓶古朴自然的融合,从室内的花到室外大自然的美……学生由一个人说到几个人轮着说到抢着说,由一句、两句到一段,课堂上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热闹。一课结束了,师生都意犹未尽,因为我们都惊喜地发现——观察并没有想象中困难。此外,笔者还曾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放了一个金鱼缸,大家商量着买来了金鱼、水草、螺、虾、蟹等小生物,一到课间就围着来看,学生的作文很多都写到了鱼缸带来的乐趣,甚至还有学生仿《醉翁亭记》写出了一篇文言文《金鱼缸记》,不乏精彩之句,妙趣横生。
每天分享多一点,带动学生自觉观察 情景创设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毕竟是有局限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关注,观察仍停留在依赖老师引导的层面上,只有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才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如何能让学生的观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自觉的行为呢?笔者决定先从课堂内容的改变做起。
每天语文课前,笔者都会抽时间和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东西——笔者观察到的人、事、物等,五花八门。如一次,笔者提到了一个事情:“在一年的冬天,我在最繁华的文昌路街头,看到了两个盲人在卖艺,他们两个人共操作四件乐器——一人手上拉着二胡,另一人嘴里吹着笛子,脚上均踩着某种敲击乐器。凄婉的音乐在热闹的街头飘散,盲人的脸沧桑而又平静,人们在附近来来往往,而他们脚边的小桶却只有零碎的角票……”学生听着听着,脸色越来越凝重,个别学生开始有了交流,到后面,有学生问:“老师,你当时给钱了吗?”笔者说:“老师给了一些零钱,后来又到面包店里为他们买了些面包和热饮。”这时,有学生质疑:“老师,万一他们是骗子呢?”还没等笔者回答,别的学生已经抢先了:“那万一他们真的需要帮助呢?”其他学生纷纷加入了议论。看到这个情景,笔者决定把这节课的内容改变,就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从细节处去观察,以善意去理解。在这周的随笔时,部分学生都写到了自己留意到的乞丐现象,内容涉及有对暴力行乞、欺骗性行乞现象的否定,也有对流浪者、无劳动能力而行乞者的同情。笔者坚持每天与学生分享,一段时间后,师生关系变得更为默契了。学生也慢慢地感受到,生活原来如此有趣,值得观察的东西如此多,有了观察的意识,渐渐也就形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了。
定期演讲,迫使学生随时随地观察;及时点评,适时探讨,激发观察热情 一学年过去了,笔者看时机成熟了,就把笔者的课前分享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按学号轮着来讲述自己这段时间看到的人或事,要求有具体的描述,演讲完毕,其他学生可展开讨论或提出疑问,老师适当点评或加以拓展。一开始,很多学生都很不自信,总是想用书上的故事来搪塞。在笔者的一再坚持和鼓励下,学生慢慢能讲得比较流畅了,之前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一段时间后,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听者与演讲者的互动越来越多,各种思想的碰撞,使得学生的展现欲越来越浓——他们渐渐养成了主动去观察、挖掘新的题材的习惯。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大部分学生真正学会了自觉观察,并养成了随时观察的习惯——这就是写作重要的源泉。
传授方法,定点观察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作文教学更是这样,不是单纯把写作的技巧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懂得“炊”固然重要,可如何 “找米”才是关键的第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习惯,还得要告诉他们如何观察才能看得更准确更深入。鉴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作文教学也需分阶段循序渐进,既要紧随学生成长的步伐,又要促进学生更快的成长,做到教学指导有效。endprint
引导学生多“感”齐下,用心观察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的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指引方向,引导学生发现可写的素材。一草一木总关情,老师要善于把目光投向生活,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把目光投放于平日因熟悉而忽略的小事物上,从中挖掘可写的素材。第二步,唤醒身心,调动多个感官来进行观察。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次上,观察必然较为粗糙肤浅,这时老师可遵循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的观察由单纯的视觉逐步过渡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并用。第三步,利用契机,带领学生多角度观察。想观察更细更深入,必须要有一个时间的延续。第四步,对比观察,引情入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情需借物触发,景需由情来表达。情景相融为一,才能写出有吸引力的文章。单纯的观察,印象终究浅薄,所以在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后,必须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回忆与所观察之物有关的往事,或通过与其它事物的对比观察,引发其特定的情绪或记忆,从而使得观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写之物也带上个人的情绪。
生活大于课堂,让作文生活化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在笔者班的窗外有一棵老木棉树,笔者曾让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年,断续观察了两年(即初中3年,其中一年是有任务、有指导的,要求写观察周记,其余两年是在特殊时期提醒观察,如开花或落叶等时候)。学生开始感觉天天看,实在无话可说,笔者择机进行引导,如用眼看和用手“看”的区别,树上有鸟唱歌和没有时的区别,早上看和傍晚看的区别,有月亮的晚上和没有月亮的晚上的区别,有风时和无风时的区别,下雨时和晴天时的区别,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区别……熟悉了大树的每一片叶子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带着个人主观情感来观察:心情好坏时看到的木棉树是否有区别,孤独与寂寞时是否和平常一样,看到大风雨吹折了树枝后的感觉,苦等了一年大树却没有开花的感觉……就这样,笔者在坚持着,学生也在坚持着,这过程很长,但没有给学生太多的压力(没有字数的限制,也没有内容太多的限制,只需有关木棉树的就行),所以这也是一个充满了乐趣和惊喜的过程(笔者定期检查,发现有佳作则即堂朗读表扬,与学生分享)。3年之后,笔者的学生马上要中考了,这年的春天,沉寂了的木棉树又开花了!这无疑给了学生们莫大的鼓舞,有学生马上写到:“3年了,我们等了3年的木棉树终于开花了,积攒多年的力量终于美丽绽放!我们——木棉树的老朋友——不也正准备把3年的心血化作灿烂之极的花朵吗?放马过来吧,六月!”笔者刚把文段分享完毕,全班同学掌声如雷,感慨万千,又深受鼓舞。
把观察的内容写出来
平时自由记录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点滴 笔者学校是寄宿学校,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课外生活较单一,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风花雪月、四季更替、人情冷暖、枯荣进退……把生活的精彩和内心的情愫留下痕迹。
“特殊”日子则布置特别任务 在单调校园生活不单调,重大节日放假、校运会、元旦晚会、卡拉OK大赛、爱心义卖活动、科技节、艺术节……甚至是突然地停电、意外地停水等,都是观察和写作的好机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特殊的“日子”,笔者都会灵活布置观察和写作任务。如校运会,任务是片段写作“枪声响起”。又如,意外停水,笔者给出了写作的开头和结尾:“居然停水了……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再如,突然停电,作文主题是“停电的晚上,月亮特别美”等。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与演讲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观察、畅顺表达了,这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把所观察并演讲的内容,化作周末随笔的题材。有了对生活的观察为依托,学生的作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达也更真实感人了,而学生每周优秀的随笔,经过汇总,会定期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上——这样既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也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作文生活化】推荐阅读:
享受生活创造生活作文06-27
关于生活的作文500字:生活的味道07-04
自由生活作文06-15
中式生活作文07-15
假期生活作文07-23
自然生活作文09-18
留心生活作文09-21
业余生活作文10-27
家里生活作文12-13
小学作文课余生活的快乐:快乐的课余生活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