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复习资料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管理复习资料(推荐8篇)

项目管理复习资料 篇1

具有一定的目标;受制于有限的资源(时间,费用,质量),需要计划、实施和控制

2、项目的特征

一次性,具有明确的目标,具有特定的生命期,整体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

3、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取得成功所进行的全过程、全面的策划、组织、控制、协调与监督。

4、工程项目定义:工程项目是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投入一定的资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经过决策与实施的必要程序从而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事业。

5、比一般项目:产品固定,生产的流动性,生产的露天性,建设周期长,耐用期限长,整体功能强、协作性强。

6、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由筹划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投产,收回投资,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

7、现代工程项目的特征:建设规模日趋庞大,组成结构日趋复杂化、多样化,技术密集性,资金密集性,商务纠纷纷繁,与环境相关性日趋密切,工程风险日趋增大

8、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从策划、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建设程序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由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的,是工程建设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9、: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建设准备,建设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的初步分析,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项目的进度安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市场研究,以解决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问题。进行工艺技术方案的研究,以解决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能性问题。进行财务和经济分析,以解决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问题。凡经可行性研究未通过的项目,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

10、工程项目管理定义: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观点、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的完成,通过项目策划(PP)和项目控制(PC)以达到项目的费用目标,(投资、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

11、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同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管理对象不同,管理目标不同,运行规律不同,管理内容不同,实施的主体不同。

12、有三个最主要的方面:进度、质量、费用

13、:提出问题,规划,决策,实施,检查

14、工程建设监理定义: 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建设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15、: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组织协调,信息管理

16、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组织职能而进行的组织系统的设计、建立、运行和调整。

17、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作用:从组织与项目目标关系的角度看,项目管理组织的根本作用是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

①合理的管理组织可以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

②管理组织的合理确定,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分解与完成;

③合理的项目组织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④有利于项目工作的管理;

⑤有利于项目内外关系的协调。

18、组织与目标的关系:项目管理最为重要的是如何最佳地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个合理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即项目管理规划。项目管理规划为项目组织设定了目标和为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19、管理组织结构确定的原则⑴工作整体效率原则 ⑵用户至上原则 ⑶权职一致原则 ⑷协作与分工统一的原则 ⑸跨度与层次合理的原则 ⑹具体灵活的原则

20、工程质量监督(1)核查受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单位和建筑构件厂的资质的等级和营业范围。(2)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建筑构件厂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检查其工程(产品)质量。(3)核验工程的质量等级和建筑构件质量,参与评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优质工程。参与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4)总结质量监督工作经验,掌握工程质量状况,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

18、组织结构由哪些形式?列出其中两个,并简述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组织结构有4种形式:1.直线型2.职能型3.矩阵型4.事业部型

职能型:现代企业用得比较多的是公司总经理管几个直属部门,工厂有几个分厂,还有各个职能部门,有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生产部、技术部等等,既有直线又有职能。特点:权力集中,命令统一,信息交流多,控制严密。

适用范围:劳动密集,重复劳动的大中型企业。

矩阵型:矩阵型通常用于从事项目管理的企业。例如研发型企业、软件公司、工程企业。矩阵型就是一方面服从项目的管理,一方面服从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形成一种矩阵。特点:加强了横向联系,组织的机动性加强,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能培养各种人才。

适用范围:集权、分权优化组合,员工素质较高,技术复杂的企业。

19、主要的技术组织措施包括哪五个措施?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缩短工艺技术间歇时间;采取更先进的施工方法,以减少施工过程的数量;采用更先进的施工机械等。

20、招投标的实质: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是国际通用、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商的优选方式,是按商品经济规律及价值规律来组织建设工程的经营管理制度。它通过投标招标、报价竞争,项目发包单位选择承包单位,签订合同,建立承发包关系,按双方约定的工期、质量和中标价格,按期交付产品的一种交易方式。招标投标是双方互相选择的过程,是各参建单位之间互相竞争的过程,也是合同的形成过程。

21、招标代理:可为业主提供工程招标的专业咨询服务和各类标的招标工作

1)获得业主合法授权 2)为业主编制招标文件 3)严格按程序组织评标4)做好业主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协调工作包括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招标代理等。

22、施工组织准备工作涉及项目建设的三方,即业主单位、施工承包单位及监理单位,其准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及进行项目管理规划两部分。

23、施工技术准备——技术交底:施工企业应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按施工技术管理程序,应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24、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应在满足国家或业主对拟建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依据设计文件与图纸、现场的施工条件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编制。

25、工程项目计划管理是对项目预期目标进行筹划安排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包括对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进行规划,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各项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综合进度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等。

26、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是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管理的文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依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可能达到的管理水平确定工程预期达到的质量等级(如合格、优良或省、市、部优质工程等);

(2)明确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质量管理的要求,对企业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的内容,如材料检验、文件和资料控制、工序控制等做出具体规定;

(3)施工全过程应形成的施工技术资料等。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经批准发布后,工程项目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贯彻实施,以规范各项质量活动,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27、建设工程进度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按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动用或提前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

28、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目标:1)目标的设置是很严肃的,而且要有科学的依据。

2)不可能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就设置一个科学的,一成不变的投资控制目标,只能设置一个大致的投资控制目标,随着工程项目工作的不断深入,投资控制目标一步步清晰、准确,如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等。

3)投资控制目标的设置应随着工程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而分阶段设置。

4)投资控制目标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

29、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①工料单价法;②综合单价法。

30、设计概算分为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工程项目总概算三级。

31、施工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把计划投资额作为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地进行投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并找出实际支出额与投资控制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32、工程项目质量特点:1.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多2.工程项目质量变异大 3.工程项目质量波动大4.工程项目质量具有隐蔽性5.工程项目质量的终检具有局限性

33、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1)创造正常施工条件(2)确保建筑物安全(3)满足使用要求

(4)保证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耐久性(5)防止事故恶化,减小损失(6)有利于工程交工验收

34、质量事故处理的特点:复杂性、危险性、连锁性、选择性、技术难度大、高度的责任性

35、工程项目合同类型

1)按工程建设阶段分类:勘查、设计、施工。

2)按承发包方式分类:总承包合同、单位工程施工承包合同、BOT合同等。

3)按承包工程计价方式分类: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

36、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人与承包人(施工人)为完成特定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建造任务确立(变更、终止)双方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属于工作性合同。

37、索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合法性原则(3)合理性原则

38、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对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和建筑职业的人身安全。

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检查、工伤事故报告处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等措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

39、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的一项安全制度。它是根据“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原则,以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操作制度,对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40、安全检查:施工现场应建立各级安全检查制度,工程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教育培训、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的作用、查伤亡事故处理等。

41、风险的特性:客观性,不确定性,不利性,可变性,相对性,对称性

42、风险的三要素:风险要素的存在性,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后果的不确定性。

43、风险管理是对在组织的公众利益、人员安全、环境因素、法律方面的目标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进行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包括为提供有效的损失预防方案而进行的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及控制活动,目的就是将风险引起的对组织资源、收益及现金流出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44、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

45、风险应对计划内容:回避风险计划,转移风险计划,损失控制计划,自留风险计划

46、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相对于国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承包具有独特的特点:

1、竞争激烈。

2、工程项目的投资比较大,任务重。

3、投标报价要按各国的招标文件、国际的通用条款、规范标准、市场价格、利润等多项资料来实行估价预算。

4、可变因素多,风险性大。

5、以法律为合同的保证。

47、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PDCA。

P——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D——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48、目标管理主要由目标制定、目标实施和目标成果评价三个阶段组成49、系统工程思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体现在:全方位的管理,工程项目周期内的所有工作,系统的观念、理论和方法

50、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立在现代管理学理论、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它吸收并使用了各种最新成果。具体体现在:

1、管理学相关理论:管理学原理、质量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战略决策、企业文化等;

2、现代管理方法: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数学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模糊数学、线性规划、网络技术、图论、排队论等;

项目管理复习资料 篇2

1. 监理资料缺乏管理的教训

2004年3月份,公司监理了湖南省有色金属研究院住宅楼项目。该项目11层,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在进行外墙装饰施工时,施工人员为了图方便,将外架上的连墙杆件大部分拆除,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监理人员虽多次口头指出,但在施工单位未整改的情况下,未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总监也未下达工程暂停令。省质监站检查时,发现监理方无任何对此种情况进行制止的监理资料,结果给公司和该项目的总监记一次一般不良行为,并在全省通报。半年内公司不能承接新的监理业务,此事给公司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理人员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上述事件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监理资料是监理人员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减轻监理人员责任的重要依据,是处理工程质量问题和索赔的重要依据。

2. 监理资料的管理

监理资料内容多,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参与的单位和人员多,怎样管理监理资料呢?

2.1 建立监理机构内部责任制和工作制度

监理机构内部必须明确分工,划分监理工作范围,贯彻“谁监理、谁验收、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为了保证监理记录工作有序进行,项目监理机构还应建立内部工作制度,确定工作程序、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检查、汇报制度及监理人员轮休工作代替制度,保证岗位不缺人,工作有人做,资料有人管,监理日记有人记,确保监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2 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监理资料管理工作与其他监理工作一样需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监理资料中的施工合同文件、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工程定位及标高资料、地下障碍物资料等等,都由业主提供。平时工作的来往信函、会议纪要、监理工作联系单等也和业主有关。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工期的延期、费用索赔等工作也要与业主沟通。对施工资料的严格要求也需要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工作很难开展,监理资料的管理工作就难以落实。

2.3 及时收集整理

监理资料从建设方开始项目的运作就产生了,直至将监理资料提交业主移交城建档案馆才结束。只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中标后,组建项目监理部,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后才开始进行监理资料的管理工作。因此,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都有监理资料的产生。如果不及时整理,事后突击,根据回忆做资料,既不能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也不真实,而且有些资料也没办法补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就遇到过此种情况,如我们监理的长沙高开区软件中心大楼工程,该工程为湖南省重点工程,工程竣工后其工程资料需要湖南省档案馆的专家来验收,在预验收时发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中都缺少从工程开工至竣工后各阶段的工程照片,这种特殊情况是无法补做的,但是我们监理方事先有准备,拍下和保存了整个阶段的照片,最后将这些照片无偿提供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正是这一举措使整个工程的竣工资料(包括监理资料)一次性顺利通过省档案馆的专家验收并得到建设方的高度赞扬。

2.4 监理资料必须真实完整

建筑工程在未实行工程监理前,由于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或偷工减料。导致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实行工程监理后,由于监理人员严格把关,杜绝虚假现象的出现,工程质量普遍提高,如果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各类试验报告不真实,工程计量数据不真实,工程的质量、投资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发生质量事故。在我们监理的长沙高开区软件中心大楼工程中,当时所用的砼是采用现场搅拌,砼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是根据“麓山牌”525号水泥设计的,有一天晚上监理人员在检查运至工地的一车散装水泥的质量证明文件时发现运来的是“麓山牌”425号,可施工单位是按“麓山牌”525号报验的,结果这车水泥被运出施工现场,同时对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进行了严厉批评,因监理人员的认真负责,确保了原材料质量。至于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如果不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根本无法指导监理工作的开展。如果监理月报的内容不真实,将可能使建设方做出错误的决策,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2.5 监理资料必须分类有序

所有监理资料一定要分类,否则会管理混乱,不便查找。由于监理资料种类多,我们根据多年来的管理经验,把其分为八大类:

(1)合同类

包括委托监理合同、监理招标书、建设方和承包方签订的各类承包合同及相关的招投标文件等。

(2)设计文件类

包括项目工程地质勘测资料、项目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和设计修改文件等。

(3)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类

(4)项目监理部文函类

包括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日志、监理工作总结及监理方发给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各种文件等。

(5)建设方文函类

包括本项目的各种批文及建设方对施工方和监理方发出的各种文函等。

(6)施工方文函类

包括施工方的各种资质证书,施工方案及向建设方和监理方发出的各种文函等。

(7)工程质量类

包括各种与质量有关的证明文件及试验报告、验收资料等。

(8)登记本

包括收到文件资料登记本和发出文件资料登记本。

2.6 监理资料的整理归档

监理资料应在各阶段监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根据《档案法》和国务院279号令、建设部90号令及省市有关规定,为了确保工程档案资料收集归档齐全、真实可靠,保证工程竣工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要求监理单位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3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提交下列资料:

(1)委托监理合同或监理委托书

(2)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

(3)监理月报

(4)各种抽检数据汇编

(5)监理工作联系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会议纪要、现场指令

(6)施工监理总结报告

本人担任总监的高开区软件中心大楼项目和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陈家湖基地建设项目就是根据上述要求来管理监理资料的,在工程质量奖项的评定中,监理资料也起到重要作用,结果高开区软件中心大楼项目获得了2004年度湖南省工程质量最高奖“芙蓉奖”。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陈家湖基地建设项目也获得了2005年度的“芙蓉奖”,该项目监理部还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监理项目部”。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问题

目前公司每年有二十几个在监项目和十几个项目竣工,从本公司工程项目监理资料的管理情况来看,总体水平不错,逐年上升,但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和问题:

(1)施工单位上报的资料入口把关不严。

(2)监理资料不完整,缺项漏项多,如有的项目没有或很少有监理工作联系单和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等。更为严重的是广空长沙干休所职工住宅项目,无任何监理资料。

(3)监理资料不规范。如有的项目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没有针对性,与实际情况不符,完全是为了应付,抄袭别的项目的。

(4)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特别是外地项目,如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九江分公司项目、南岳国际大酒店项目,监理工作结束几年了,至今未将监理资料交公司和院档案馆存档。

3.2 对策

(1)对施工单位上报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如附件、编号、签字等是否齐全,以确保基础资料的完整、规范。

(2)加强管理,制定奖惩制度。奖罚分明并将个人业绩与监理资料的管理与调资晋职挂钩。

(3)加强检查与督促。实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管理不到位的限期整改。

(4)加强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各公司对人员进行互调取长补短。

(5)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公司网站,实行网上办公,随时查看项目部的监理资料管理情况,及时发出整改指令。

4. 结语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的资料管理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资料;途径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81-0179-01

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料全面体现了工程实体质量状况、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情况,是工程永久性需要保存的技术文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维修、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随着建设项目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进,建设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计算、统计等工作将逐步应用计算机进行,这就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体现着企业安全和质量的整体管理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建筑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料的时效性较差,遗漏现象严重。施工单位专职资料员的数量较少,会出现同一资料员同时兼顾多个工地资料的现象。由于资料员无法固定在一个工地上,平时的资料暂由现场施工人员保存,容易造成资料时效性差和资料遗漏给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原材料试验取样缺乏代表性,公正性。在我国现行的标准与试验规程中,对原材料试验的取样方法、取样代表数量、取样频率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因为试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或施工单位为了经济利益的考虑,或施工单位为了整理资料方便,使得试验中取样缺乏代表性,取样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不确切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试验结果不能较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使某些本不合格的材料因漏检而应用于工程中,给工程种下质量隐患。

3)施工资料与施工现场进度不一致。施工资料是施工活动中过程控制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别于传统的检验型质量管理体系与统计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所以,施工资料应该和现场施工进度同步。可是,当前一些项目的情况往往是:某种材料早已使用,但相应的产品合格证、质保单及材料复试结果还没有送达现场;有些项目不能在一个分项分部工程结束后及时整理与收集有关资料,而是集中在一起用“回忆录”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导致施工资料和现场施工进度脱节。

4)施工资料不完整。不完整的技术资料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全面的反映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比如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地下防水工程,不仅要做防水卷材的试验与隐检,还要做基层隐检;与此同时,隐检的内容也要全面。对于防水混凝土,不但要做普通混凝土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而且还要做防水混凝土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5)施工资料不真实。真实性是施工资料最基本的要求,是施工资料的灵魂。失去了真实性,施工资料便失去了本来意义。但事实是,一些工程资料完美得不切实际。比如某单位工程的所有分项工程都验收合格且没有任何缺陷,出现了真正的“零缺陷工程”。又如土方工程质量评定中的基槽开挖后的长度、宽度误差实测值都为几毫米,明显不切实际。

2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主要问题的存在最终将导致施工资料无法全面、翔实地反映工程实体质量状况,也不能有效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并给工程竣工档案编制、工程使用和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施工单位资料管理及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具备资料管理水平或操作能力。

2)施工单位对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健全的工程资料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3)监理人员对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任其自然,没有及时核查和督促。

3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管理部门,全面提升素质。首先,施工企业要健全施工资料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其次,定期组织资料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者参加建设主管部门举办的资料员上岗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为做好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打好基础。第三,结合工程实际,每个项目部配备一至二名具备资料员上岗资格的技术人员负责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第四,监理人员对施工资料要及时核查、签认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资料的编制与管理工作。

2)注重收集资料。由于施工资料形成的周期较长、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因此建设工程施工资料要从建设初期的原始资料开始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状况,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和系统。施工资料收集的要求:首先,施工单位应按项目管理的要求指派专人(一般为项目资料员)负责施工资料的收集、报审、保管工作;其次,注意施工资料收集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第三,资料收集整理时要尽可能采用原件,原则是进入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和器具应按品种、规格、批次和规定数量提供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的原件。

3)认真贯彻执行新规范新标准。新规范、新标准的颁布是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也做了较大的修改与补充。为了增强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规范化的管理,使之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与技术管理水平,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内容与要求,建立准确、真实、完整的工程档案。

4)及时整理归档,建立健全资料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使用、管理、维修和改扩建的原始依据,如果缺少了这项重要依据,就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首先应对本单位形成的施工资料进行竣工前检查,然后报监理单位审查,经监理审查后,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城建档案管理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对汇总的工程资料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5)保证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当前我国许多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均是后整理而成。不但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况,而且极易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失去其作为工程档案的意义。所以,工程检测单位要对试验负责,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出具试验报。与此同时,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要增强对施工项目的监督检查,不仅要查质量、安全,同时也要检查技术资料。

4结语

邓小平同志曾说:“所谓工作做得好,主要是人对工作的管理好”,“好多事故都是因为不会管理、不会做工作、不会做人的管理工作、不会做思想工作,使矛盾激化而发生的。”建设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依法建设、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原始记录。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进而给出了一些强化、改进的建议。总之,工程技术资料工作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只有建设工程的各方主体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系统的全面操作,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工程建设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德星.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管理[J].福建建设科,2000(4):6257.

[3]裴韩聪.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一些体会[J].广东科技,2009(12):300.

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篇4

1.班主任的历史

班主任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我国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20世纪初,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2.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 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3.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具体任务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班级管理功能:

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5、班级管理的内容

①班级组织建设;②班级制度管理;③班级教学管理;④班级活动管理。

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①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7、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2)个别教育工作

①先进生工作

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先进生的教育应做到:

Ⅰ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Ⅱ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Ⅲ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Ⅳ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②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班主任应注意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班会活动的组织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班会有三个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4)班集体的培养

① 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是由班级学生共同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

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②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③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

集体的发展阶段:组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班级组织机构已经组建起来了,当担当班级主角的仍然是班主任,由他来指定班级应开展的活动,明确纪律。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应该严格管理,这时形成什么风气会直接影响到班集体以后的发展水平。核心基本形成的阶段:学生积极分自子开始涌现在班主任周围,和班主任一起开展班级工作。自主开展活动的阶段

Ⅰ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Ⅱ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Ⅲ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Ⅳ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V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舆论是班级中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风是班级的风气或作用,它是一个班级具有特色的内容,舆论是班风的基础,正确的言论和意见长期坚持下来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传承下来就是一种传统,这种传统就是我们所说的班风。

正确舆论的形成:(1)正面教育,提高思想认识。(2)讨论和评议,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3)表扬和批评,树立班级正气。(4)利用班级舆论阵地,进行宣传。

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8、Δ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答案】:

①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③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9、了解研究学生

要分为了解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个体是集体的基础,了解个体包括了解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还包括兴趣、社会关系、家庭等各个方面;

班主任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班主任只有和学生心心相印,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计划得到落实,收到实效,否则就将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学生的一般情况和家庭情况;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力、能力发

展的情况;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还要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其内容包括骨干力量和积极分子的情况;优秀生、后进生人数多少;团、队组织在班级中的作用,班级的集体舆论和班风情况;当前学生的各科成绩和体质的总情况及当前班集体中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0、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同集体教育是相辅而行的。班主任要关心每个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除了通过集体来进行教育外,还应当经常地、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只有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班集体才能健康地发展。

如何做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班主任一定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教育他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热爱。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情感的火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

(2)、摸清情况,分析原因,有的放矢

只有摸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才能针对其问题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后进生往往是“双差生”,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差。因此,在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当用文化科学知识来哺育他们,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简答题

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1)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获得关于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了解小学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2)进行日常观察。通过参与学生活动,建立学生档案。

(3)重点访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和访谈。

2、品德不良学生有哪些特点?

答:品德不良学生有其心理及行为表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认识特征。品德不良学生道德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道德与法制方面的基本知识,智力水平整体偏低,道德认识与人生观不正确,追求物质享受。

(2)情感特征。品德不良学生缺乏正义感、荣辱感、道德感.情绪不稳定,极具冲动性,有结帮成伙的欲望,缺乏同情心,追求低级情趣,不易自我控制。

(3)意志特征。品德不良学生意志脆弱,为强烈的个人私欲所驱使,具有犯罪动机。

(4)个性特征。品德不良学生的不良个性品质表现突出,言行不一,撤谎;待人粗鲁,不礼貌,对老师、对家长等没有礼貌,对同学评头论足、讽刺挖苦,对违纪同学却表示同情与支持;对学习、劳动逐步厌恶,组织纪律性差,打骂弱小同学等。

(5)行为特征.品德不良学生喜欢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东游西逛;经常迟到、旷课、早退,与坏朋友交往频繁,打群架,小团体活动明显,行为不端,逃避家长的监督等。

3、班主任应从哪些方面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

答:班主任除了应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应该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综合教育能力,诸如:良好的观察能力,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教学、科研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教育机智,以及较强的交往能力。

4、一份完整的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班级活动方案的内容,应至少包括:

(1)活动名称或活动内容

(2)活动采取的形式

(3)活动的具体要求

(4)指导教师或主持人

(5)参加对象(年级、班级、人数)

(6)时间、地点

(7)活动所需设备

(8)活动程序及具体分工

(9)注意事项(活动纪律、要求和操作规程)

(l0)检查、总结

5、班主任应该如何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答:第一,加强对班干部的思想教育。首先要教育班干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其次要对班干部进行团结友爱教育,班干部之间要互相支持,共同协作,彼此信任,齐心协力搞好工作。

第二,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当班干部的热情。

第三,帮助班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教育班干部做抓紧时间的有心人。使他们既善于工作,又善于学习,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和积极帮助有学习困难的班干部。

第四,要特别重视保护班干部的积极性。要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的问题和错误,并在必要的时候主动出面予以解决,并为其承担责任。

总之,对班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小心扶植;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

6、简述学习指导的方法和途径。

答:学习指导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能否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根本前提在于培养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可供借鉴的学习指导方法和途径有:

(1)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学习指导

(2)在班队活动和兴趣活动中进行学习指导

(3)在学生行为评价和自我评价中进行学习指导

(4)指导学生养成规范化、习惯化的学习行为

(5)运用奖励、竞赛和榜样示范等方法强化学习指导的成果,巩固儿童的学习习惯。

7、简述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方法。

答: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主要有:班主任定夺法和师生共商法。

班主任定夺法是指在确定班级奋斗目标时,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独自作出决断,向全班提出要求并以此作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只有在一年级新建班或差、乱班中才使用。

师生共商法是在发展状况良好的班级,一般宜采用师生共商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集思广益,使目标的确立更切合于班级和小学生实际;其二,它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增强激励性;其三,可以使学生和班主任沟通情感,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其四,共商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从中可以培养小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能力。

8、班主任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答:(1)自我评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引导他们分析和评价自己。

(3)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定计划,自己提出要求,自己监督,自己总结,从而提高学

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9、谈谈你对后进生内涵的理解。

答:(1)后进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儿童的学生。

(2)班主任要避免以人身的知识水平或个人爱好作为标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3)不能单纯以是否听话来衡量,应着眼于思想本质和主流。

(4)不能单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而应以品德和学业两方面来划分。

论述题

1、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主题班会?

答:主题班会是指围绕一个教育主题,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小学生自己组织和主持、全班同学积极参加的自我教育型集体活动,这也是班主任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小学生的通用教育形式。

主题班会涉及多种类型,主要有:指导学习类、思想教育类、生活指导类、审美娱乐类。主题班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漫谈、座谈、讨论的形式,演唱、朗诵、讲故事的形式,参观、访问、瞻仰的形式,报告会的形式,等等。

开主题班会应注意一些基本问题。一是主题要“小”而“明”,不要“大”而“空”;二是依据要充分,注重规律性;三是内容要“新、近、实”,注重实效性;四是形式要生动活泼,有可接受性;五是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注重群体性;六是组织过程要严谨和系统,既保证每一环节的教育质量,又要使各个环节环环相连,逐步展开、深化和升华班会主题。

2、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班主任职责的理解。

答题要点: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指导者。

(2)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

(3)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教育影响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教育最全面和影响最深刻的教育者。

3、家访工作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才能使家访取得良好效果?

答:家访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力量最常用的形式,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渠道。家访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

(1)了解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情况。

(2)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里的表现。

(3)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介绍有关的教育理论书刊和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4)班主任在家访中还要征求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为确保家访取得良好效果,班主任应该注意以下要求:

①事先要有充分准备。

②家访态度要诚恳

③介绍情况要全面、客观。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在谈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时,也要以肯定成绩和进步为基础,并给学生指出努力方向。

④把握好谈话进程。

⑥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

管理学复习资料 篇5

一、管理的定义

在社会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实现预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二、管理职能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解决冲突。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计划的完成。

三、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2.管理的二重性3.管理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艺术性

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

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按照组织的目的,指挥他人活动的人。基层管理者: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职能层和执行层的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组织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般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体力、智力与经验;坚强、毅力、责任心和首创精神。

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结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二、管理者的工作范围

人际关系: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

一、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概况

1.在产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和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宗教活动、军队管理和治国施政上。

2.以现代工业生产为特征的工厂的出现,对传统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3.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向人类提出了挑战,人类也为回答现实的问题,开始了对适应新型社会组织工厂管理工作的研究。

4.随着资本义社会的演进和发展,随着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以及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出现种种不同的理论流派。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家

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亚当斯密

三、科学管理思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科学管理(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1.思想:A.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大单凭经验的办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D.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

2.措施:工具改革、动作研究、工资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管理 3.评价:“秒表科学”,对管理科学的巨大贡献及其明显的不足(生产成本高、工人利益受损)

一般管理(法约尔——管理理论框架与基础的设计者和奠基者)1.管理的定义: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可分为六组,它们分别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包括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计划,探索未来、制定计划行动;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链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主义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2.管理的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3.评价:

高度总结和概括了当时人们对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人士,基本上完成了管理理论的构架,明确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从而为管理科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官僚行政组织(韦伯——发现组织)

劳动分工、权力等级、正式选拔、规章制度、非人格化、职业导向 福特的流水线——摩登时代

四、行为管理思想【20世纪30年代迄今】 霍桑实验: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3.组织中实际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组织应发展新的领导方式。

行为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1.关于人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2.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3.关于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研究。4.关于组织中领导方式问题的研究。

五、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迄今】

重要学派:社会系统、管理科学、权变理论、决策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经验主义、经理角色、(经验主义管理、人际关系、组织行为、经营管理理论)第二节对西方管理思想演进的简单评述

1.推动管理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会推动、带动管理科学的前进与发展。3.管理科学和理论是对现实管理工作的概括和抽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结合行业、组织、岗位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第四章计划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

计划的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狭义的计划仅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准确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它是组织中各种活动的行动指南,也是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保证。

计划的重要性:指明方向、减小不确定性、高效地实现目标、提供控制标准。计划的有效性:评价一项计划本身有效性的标准(1.统一性 2.灵活性 3.精确性 4.经济性)第二节计划的分类

期限: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明确性程度: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范围广度:战略计划(全局、知道、长远,三年以上)和作业计划(局部、具体、时期,一年以内)

表现形式: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和规则、规划、预算

重复使用:常备性计划、单一用途计划(方案:指涉及一系列相对范围较广的活动的单一使用计划,它勾画出以下内容:1.达到一个目标需要的重大步骤2.对每一步骤负责的企业单位或成员3.每一步的规程和时间安排)第三节目标和目标管理

目标:是一个组织或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它为组织活动或个体活动提供了方向。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过程: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复审结构、实现目标、评价考核 四要素:确定目标、参与决策、明确期限和绩效反馈。

优点:更符合实际,更科学;发挥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意问题:1.目标的可考核性 2.目标设定的难度 3.强调员工的真正参与 第四节计划前提 组织环境分析:

一般环境(间接环境)【PEST分析】

政治环境:政府政策、国家政局、外贸政策、政府稳定性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经济环境:涉及商业周期、利率、通货膨胀、劳动力的供给、消费者的收入、价格指数的变化和资金供给等方面。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的分布、收入分布、社会习俗、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工作习惯、人们对工作和消遣的态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等。

技术环境:技术变化速度、技术的转换、目前的新技术、技术的发展方向等要素。间接环境从两方面影响组织:外来力量可能促成一个最终变成利益相关的团体的形成;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繁荣或衰退、工作态度的变化

特定环境(直接环境):外部利益相关者——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政府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员工和董事会

预测:就是预言未来结果的一个过程。组织会在分析环境时进行各种不同的预测,其中包括经济预测、技术预测和政府法令预测等。一般认为销售预测、技术预测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预测对象。预测是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走向,确定这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而作为企业计划如经营目标的制定的依据。第五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过程

决策的含义:决策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深刻分析各种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拟定各种方案并加以评估,最终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决策制定的过程:发现问题;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实施和审查方案。西蒙把这四个阶段依次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审查活动,并以决策的过程来定义决策。

决策工作的重要性: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决策不仅是计划工作的内容,而且贯穿于全部管理活动的始终,即贯穿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中。

管理职能中的决策:

计划:组织的长远目标是什么?什么战略能够最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组织的短期目标应该是什么?每个目标的困难程度有多大?

组织:直接向我报告的下属有多少人?组织中的集中程度应多大?职务如何设计?组织何时应实行改组?

领导:我应当如何对待缺乏积极性的雇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哪种领导方式最有效?一个具体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工人的生产力?何时是激发冲突的最恰当时机?

控制:组织中的哪些活动需要控制?如何控制这些活动?绩效偏差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严重?组织应建立哪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节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理论:完全理性和“最大化或最佳原则”。西蒙的行为决策理论:“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决策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决策的主观性是指决策受决策者本身的思想、认识、思维的影响。

决策的客观性指决策是在客观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及与其他关联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去进行的。

决策者不同,主观“满意”方案就不同,而客观的“最优”方案却不会随着决策者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主观“满意”方案也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因为它毕竟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成份。若这种主观“满意”方案反映的是客观事实且适应客观规律的发展变化,那么决策是正确的;否则,决策是失误的。第三节决策类别

确定决策、风险决策与不确定决策(内容)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方式)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参与对象)

个人:效率高且责任明确;会导致一个人说了算。

群体:有利于识别问题、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到的更积极和更正确的执行;决策缓慢。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与结构类型选择 第一节组织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合理分工与有效协作

积极作用:一个人不断地重复做一项相同的工作,可以使他较容易掌握特定的技能,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劳动分工可以为不同员工各自所具备的特殊技能与专长得到更有效的运用创造条件;使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更为合理,节约工资成本和培训费用。

消极作用:过度细化,使工作单调、枯燥,员工缺乏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空间,从而产生厌倦、烦闷、压抑的情绪,以至出现生产率下降、质量降低、旷工和离职流动率提高等现象,抵消甚至超过专业化的经济优势。

解决方法:考虑扩大工作活动的范围或深度来减少上述的负面影响,尝试新的工作组合形式,“轮岗制度”。

专业化与部门化

专业化:将工作细分为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来完成,各个员工都仅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

部门化:就是指将若干职位组合在一起。可以依据不同的方式将若干职位组合在一起。【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区部门化】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一名主管人员直接领导、指挥并监督其工作的下属数量。幅度是一个组织水平(横向)结构扩展的表现。

管理层次:当一名主管人员的下属数量超过了他能够有效管辖的限度时,为了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与协调有序,他就会委托一些人来分担其工作,从而增加一个新的管理层次。层次是一个组织纵向结构扩展的表现。一个组织管理层次的多少受组织规模与管理幅度的影响。当管理幅度已定时,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人们一般将管理幅度宽、管理层次少的组织称为扁平结构,而将管理幅度狭窄、管理层次多的组织称为直高结构。

扁平结构(公司组织变革的趋势):

节约管理成本,促进授权,缩短指挥链和信息链,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工作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可能出现失控。

直高结构:

每个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增大,信息传达困难,高层对基层控制困难。

职权、职责与职权种类

职权是指由组织制度正式确定的,与一定管理职位相连的决策、指挥、分配资源和进行奖惩的权力。

职责是指由组织制度正式确定的,与职权相应的承担与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责任与义务。

职权种类

直线职权:由上向下的垂直指向的质权关系。参谋职权:同级之间平行指向的职权关系。职能职权:直线职权派生。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组织战略

初期扩张和资本积累阶段,业务量不大,多数组织采用简单结构;

资源合理利用阶段,企业产品和经营范围开始扩散,一般采用职能型结构或区域部门化的结构;

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力求开发新的产品和拓展新市场,战略重点放在研究开发只能和内部协调职能上,倾向于采用产品事业不结构或矩阵式结构;

多元化经营阶段,由于不同业务领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和相互协调问题更为突出,公司总部职能机构与事业部经营结合的集团型结构或者由若干战略经营单位组成的联合舰队式结构成为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

(二)外部环境

在变化缓慢、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那些等级关系严格、规章制度详细刻板、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程序固定的“机械式” 组织有很高的运作效率;竞争激烈。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动荡环境中,那些更强调合作与横向沟通、等级关系和权责界限相对模糊、具有更多灵活性的“有机式”组织更有利于快速地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三)技术因素

组织用于自身管理活动的办公设备和管理手段的技术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组织中的职务设置、结构特点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组织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这在作为经营性组织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与直接。

(四)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的大小是影响其结构设计的基本因素。组织规模除了影响等级层次的多少外,也影响对组织结构类型的选择。第三节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集权型组织结构 1.直线型结构:

不设专业化分工的职能部门,各种管理职能集中由主管人员承担。依据直线职权组成等级层次分明的垂直系统。

优点:简单明确、权责清楚、统一指挥,在主管人员素质高、能力强的条件下有很高的运作效率且节省管理费用,适用于业务单

一、有较稳定服务对象的小型组织或企业基层的现场管理。

缺点:缺乏横向协调的渠道,当组织规模扩大或主管人员的能力不足以有效控制时,则难于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或紧急情况有可能给组织造成较大的损害。2.职能型结构:

按照在组织中所承担的职能建立公司的组织结构,组成以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职能部门分工为特色的结构形式。

优点:职能型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将具有相近专业技能的人和联系紧密的工作活动组合在同一个部门中,有利于相互间的交流沟通、提高技能水平和更深入钻研本领域的工作,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同时各职能部门围绕着组织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有利于高层主管的集中决策、统一指挥。缺点:如果职能经理长期只从事某一专门业务的管理,对其他职能部门缺乏了解,难以具备全局观念,不利于培养进行全面管理的高层次、综合型管理人才。对于具有多种产品的生产型企业来说,不易区分单独一种产品对企业的贡献,也没有一个职能部门对生产经营的最终结果负责。

分权型组织结构 1.事业部结构

在总公司领导下设立的各个事业部相对独立地自主经营,财务上独立核算。各事业部经理对事业部的经营绩效全面负责,拥有充分的运营决策权力,并直接向公司总部汇报工作。

优点:建立了一种绩效导向型的体制;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事业部自成体系,导致营销、财务等职能部门在各事业部的重复配置,增加了总的管理费用;如果事业部独立性过强,有摆脱总公司控制的倾向,也会削弱组织的整体实力,甚至出现“架空”总公司的情况。2.矩阵式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在横向上设置职能部门来获得专业化分工的优势,而在纵向上依照工作任务的不同设置项目组。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及最终结果负责,并有权在与总部协商的基础上,从各职能部门中抽调所需要的有关人员共同工作。

优点:有助于各职能专家发挥其技术专长,促进各种专业资源在组织内不同项目或产品间的共享共用;同时又有助于职能专家、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协调。缺点:有可能造成混乱,尤其是当纵横两条指挥链上的经理们在某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和协调一致时,各自发出不同的指令,会使项目组成员无所适从;对员工考核的分配权 第十章领导 第一节领导与权力

领导的定义:

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指导、沟通、激励与奖惩等手段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体实行影响的行为过程。

领导是指挥、引导、沟通、激励与影响被领导者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努力的各种活动过程。

领导的三层含义:

领导必须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否则就不成其为领导;

领导者拥有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或力量。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品德、才能、知识和感情等非权力的影响力;

领导的目的是依靠一定的手段与方法,通过影响被领导者而达到组织的目标。

领导的作用:

指挥作用。一方面,领导者必须有能力指明企业的战略方向和需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领导者还必须是个行动者,能率领员工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协调作用。思想协调;目标协调;权力协调;利益协调;信息协调。

激励作用。领导者需要创立满足劳动者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励劳动者的动机,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三节领导特质与行为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20世纪20-30年代)

二、领导行为理论(40-60年代)

领导风格理论【独裁型、民主型、放任型】

领导行为理论【结构维度、关怀维度】【员工导向、工作导向】 管理方格论【关心人、关心生产】

贫乏型(1.1式)领导。付出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工作。

乡村俱乐部型(1.9式)领导。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的发展和下属的士气。任务型(9.1式)领导。只注重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下属的士气。团队型(9.9式)领导。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工作士气。

中庸之道型(5.5式)领导。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三、权变理论(60年代末-70年代)

(一)菲德勒权变理论

两种领导风格与8种情境因素匹配

(二)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 四种领导风格与下属成熟度匹配

四、领导理论的新观点(80年代—至今)事务型领导、变革型领导 两种领导类型的比较:

我们不应把事务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作为截然对立的两种类型来看待。变革型领导是站在事务型领导的肩膀上形成的。

变革型领导相比事务型领导可以导致下属更高的努力水平和绩效水平。此外,变革型领导也更具有领袖魅力,因为变革型领导者试图给下属灌输的不仅是运用那些已有观念来解决问题,而是采用新观点、新视角来解决问题。第十一章激励

第一节激励的基本过程

激励用于管理中,是指激发员工的行为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使员工奋发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与目标。

管理关注的激励是通过外界刺激将个体需要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激发员工的行为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与目标。激励的实质:让员工的动机从实现个人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第二节激励理论 内容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ERG理论

【生存需要。通过食物、空气、水、工资报酬和工作条件等因素得到满足需要。】 【关系需要。通过有意义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满足需要。】 【成长需要。通过个体作出创造或高效率的贡献而满足需要。】

“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满意与没有满意)

【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 保健因素(没有不满意与不满意)

【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的关系、工资、同事关系、与下属的关系、地位、保障】 过程理论

期望理论

员工的动机依赖于三个关键变量:努力与绩效的联系、绩效与奖赏的联系、奖赏的吸引力。

要关注员工对成功的期望;努力确定每个员工所看重的结果;确定并清晰地陈述所要求的绩效;为员工制定的绩效水平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应确保结果或奖励的变化要大得足以刺激有意义的行为。

强化理论

正强化指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以促使员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和加强这些行为的激励方式。

指在组织中预先告知某种不提倡或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及不良绩效可能导致的后果,促使员工抑制或改变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尽管从手段和形式上,负强化是从反面抑制不良行为,但其最终目的仍是引导员工行为符合组织目标,其效果与正强化是同样的。公平理论

员工把他们的付出(努力、经验、资历、地位、聪明才智,等等)和获得(赞美、肯定、薪水、福利、升迁、被提升的地位,等等)与哪些在同样工作环境下的员工进行比较,出现任何不公平性都会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激励意义。Q为收入,P为付出;I代表本人,x代表参照对象。Qi/Pi

Qi/Pi>Qx/Px 不公平(报酬偏高)

重视员工公平感;有透明的奖罚分明的分配制度;尽量量化管理;引导员工注重机会均等,而不是结果均等 第十二章管理沟通 第一节管理沟通概述

管理沟通:指一定组织中的人,为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管理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

特点:沟通的目的更为明确;沟通的渠道更加健全;沟通活动更有计划。作用:管理沟通是企业凝聚力增强的“助力器”;管理沟通是领导职能实现的基本途径;管理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的桥梁。

沟通过程:一个发送者把信息通过沟通渠道传递给另一个接收者的过程。发送者-信息-编码-传输-接受-解码-理解-接受者-反馈-发送者 浅层沟通与深层沟通

浅层沟通是指发送者将在管理工作中必要的信息、知识、想法、行为要求等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如管理者把工作安排传达给部属,部属将工作结果报告主管等,其目的是影响和改变接收者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的目标。

深层沟通是指管理者和部属为了有更深的相互了解,在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双向的较深人地相互交流,其作用主要是使管理者对部属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深层沟通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好部属,它一般不在工作时间进行,通常只有两个人或在小群体内部进行,最终改善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它比浅层沟通更难进行,更容易发生沟通的障碍。深层沟通是指管理者和部属为了有更深的相互了解,在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双向的较深人地相互交流,其作用主要是使管理者对部属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深层沟通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好部属,它一般不在工作时间进行,通常只有两个人或在小群体内部进行,最终改善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它比浅层沟通更难进行,更容易发生沟通的障碍。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与电子沟通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垂直沟通与水平沟通

第二节管理沟通的渠道与网络 正式沟通渠道与管理

1.上行沟通渠道与下行沟通渠道 2.横向沟通渠道与对角沟通渠道 非正式沟通渠道与管理

非正式沟通渠道是指非官方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信息通道。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员工(包括管理和非管理人员)所关心和与他们有关的信息,它取决于员工的社会和个人兴趣和利益,与企业正式的要求无关。第三节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 有效沟通的障碍

1.人为障碍:来自发送者的人为障碍【思想障碍、能力障碍、信誉障碍】来自接收者的人为障碍【地位障碍、理解障碍、偏见障碍】

2.语义障碍:词语引起的语义障碍;图像引起的语义障碍;身体语言引起的语义障碍

3.物理障碍:沟通渠道障碍;时间障碍;距离障碍 4.跨文化障碍

第十三章控制的基础 第一节控制的概念

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控制活动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基层的工作人员,还是部门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高层的战略制定人员,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控制的重要性:

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控制的重要性与其他三个职能相关【计划、组织、领导】 管理控制的特点:

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管理控制具有目的性和反馈性;管理控制具有人本性;管理控制具有创新性 管理控制的层次: 价值系统。它决定组织追求的价值、目标、政策,为组织提供计划、评价的标准和控制的方针、政策。

信息系统。它提供各种变量的数据。

预测决策系统。它对备择方案的结果提供预测,并据此作出满意的决策。第二节控制的过程

基本步骤: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与标准做比较,发现可能存在的偏差;采取行动纠正偏差或修改不适当的标准。第三节控制的类型

前馈控制: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及时采取措施预先防止问题的产生,称为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有许多优点。首先,从理论上讲,它是人们最乐于采用的类型,因为它能避免预期问题的出现的,有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其次,前馈控制适用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适用范围很广。再次,前馈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会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但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它的实施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必须对整个系统和计划有透彻的分析,懂得计划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性,从而建立前馈控制的模式,经常注意保持它和现实情况的吻合,并且输入变量数据,估算它们对预期的最终成果的影响,还要采取措施以保证最后结果合乎需要、现场控制:现场控制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在活动进行之中对出现的偏差实施控制,有利于在发生重大过失或造成不可挽回损失之前及时采取措施。现场控制一般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主管人员深人现场检查和指导下属的活动,它包括适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的指导,监督下属工作,发现偏差督促纠正;二是表现为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自我工作控制,控制的对象就是自我的操作工作过程。几点注意:要有具备一定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授权,要多听下属意见。

6091薪酬管理复习资料 篇6

说明:答案为参考答案,请各位同学参照答案对应页码找到出处理解,对应的案例题为案例题考察的范围,需要阅读每个章节后面的案例对应来理解。简答题

1、薪酬的含义 P2

指员工因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新式的经济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这种报酬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全面报酬或360°报酬。

2、工资决定理论的派别 P23~27

企业工资决定理论流派主要有:(1)边际生产力理论(2)集体交涉薪酬理论(3)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4)人力资源理论(5)效率薪酬理论。

3、影响薪酬水平的三大因素 P91~93

(1)外部因素对薪酬的影响(2)企业内部因素对薪酬的影响(3)个人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4、薪酬浮动幅度的步骤 P118~124

(1)划分薪酬等级(2)确定薪酬变动范围(3)确定薪酬区间的叠幅。

5、薪酬预算的目标P206~P207

①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②有效影响员工行为,鼓舞员工士气,增强员工绩效表现,减小员工流失率;③推动企业绩效水平提高;④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薪酬预算最根本的目标是:提高薪酬成本的可控程度,有效地控制薪酬成本支出,从而达到合理控制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

6、薪酬诊断的项目和内容 P219~220

(1)薪酬政策诊断(2)企业薪酬水平诊断(3)企业薪酬结构诊断

7、薪酬的基本构成 P5~7

一、基本薪酬:基本薪酬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

二、可变薪酬:是薪酬系统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部分,优势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

三、间接薪酬:间接薪酬一般指非货币报酬,主要包括员工福利与服务。

8、薪酬管理理论的派别 P20~22

一、工资决定理论;

二、最低薪酬理论;

三、工资基金理论;

四、工资差别理论

9、整体薪酬战略的特征 P52

一、战略性;

二、激励性;

三、灵活性;

四、创新性;

五、沟通性。

10、薪酬水平策略的基本模式 P88~90

一、领先型薪酬政策;

二、跟随型薪酬策略;

三、滞后型薪酬策略;

四、混合型薪酬策略。

11、薪酬结构的模型 P42

要是薪酬体系持久的促进企业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必须要从结构上来思考薪酬体系,从公司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薪酬分配框架来考虑各项分配制度的独特作用和相互关系,再从技术层面上来有效设计各项分配制度,使制度能有效运用的模式。

12、薪酬满意度的含义 P224~226

薪酬满意度的含义:员工获得企业经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比较的程度。

13、基本薪酬的划分标准 P6

(1)总体生活费用的变化或者是通货膨胀的程度(2)其他雇主支付给同类劳动者的基本薪酬的变化(3)员工本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员工绩效的变化。

14、薪酬调查的作用 P96

(1)薪酬水平的调整(2)薪酬组合形式的调整(3)薪酬结构的调整(4)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5)了解薪酬管理时间的发展趋势(6)特殊人才薪酬资料的评估。

15、薪酬结构的设计步骤P125-129

(1)根据职位评价点数对职位进行排序(2)按照职位点数对职位进行初步分组(3)根据职位的评价点数确定职位等级的数量及其点数变动范围(4)将职位等级划分、职位评价点数与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结合起来(5)考察薪酬区间中值与市场水平的比较比率,对问题职位的区间中值进行调整(6)根据确定的各职位等级或薪酬等级的区间中值建立薪酬结构。

16、绩效薪酬的种类P146-147

(1)个体激励薪酬和团队激励薪酬(2)短期激励薪酬和长期激励薪酬

17、员工福利的主要特征P187

(1)报酬性(2)普遍性(3)集体性(4)补充性。

薪酬管理

18、薪酬预算的关键决策 P207~208

(1)什么时候对薪酬水平进行调整(2)对谁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整(3)企业的员工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4)员工的流动状况怎样(5)企业里的工作职位状况会发生哪些变化

1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P30

需求理论依次分五大步骤: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种需求中,最底层是生理需求,最高层是自我实现需求,中间是安全、社会和尊重的需求,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主导地位。20、四维度模式的基本原则 P44~P451、内部一致性:员工会感觉到,相对于同一组织中从事相同工作的其他员工,相对于组织中从事不同工作的其他员工,自己的工作获得了适当的薪酬。

2、外部竞争性:本组织的薪酬水平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其他人员来讲是具有吸引力的。

3、激励性:主要是强调将员工的报酬与业绩挂钩,根据绩效水平的高低来对薪酬进行调整。

4、管理的可行性:主要是指对薪酬体系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保证薪酬体系能够得以有效的运行。

21、职位薪酬体系的优缺点 P55

(1)优点:a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按劳分配体制b有利于按照职位系列进行薪酬管理,操作比较简单,管理成本降低。C晋升和基本薪酬增加之间的连带性加大了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的动力(2)缺点:a由于薪酬与职位直接挂钩,因此员工晋升无望时,也就没有机会豁达较大幅度的加薪,其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受挫,甚至会出现消极怠工或者离职的现象b由于职位相对稳定,同时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员工薪酬也就相对稳定,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对于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也不利于及时地激励员工。

22、平衡积分卡的使用方法 P154

平衡记分卡的使用方法是:(1)准备(2)第一轮访问记录(3)第一轮研讨会(4)第二轮访问记录(5)第二轮研讨会(6)第三轮研讨会(7)完成(8)定期检查和改进。

23、弹性福利计划的设计步骤 P202~203

(1)从需求到供给(2)从供给到需求a购买力的确定b福利物品的定价c配置机制d约束协调机制

24、传统薪酬战略存在的问题 P50

(1)传统薪酬战略不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2)传统薪酬构成不能适应现代工作流程性质(3)传统薪酬战略不能适应现代组织结构的要求(4)传统薪酬战略不能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要求

25、职位评价的主要方法 P60

职位评价有四种主要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方和因素计点法。

26、业绩工资的要素 P164

业绩工资的三大关键要素是加薪的幅度、加薪的时间以及加薪的实施方式.27、员工福利的基本类型 P184~185

(1)按常规划分方法,福利通常可分为强制性福利和资源性福利(2)从员工所享受到的福利形式来看,员工福利可以分解为物质性福利和服务性福利(3)据福利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企业福利与法定福利(4)从福利的享受对象来看,福利可分为全员福利、特征福利与法定福利(5)从福利的表现形式来看,员工福利可以分为经济性福利、设施性福利、工时性福利、娱乐性及辅导性福利(6)从员工所享受到的福利内容来划分,员工福利可以分解员工法定福利、企业物质性福利计划及员工服务企业福利计划。

28、薪酬水平调整的原因 P215

(1)基于市场变化的调整(2)基于工作表现的调整(3)基于能力需求的调整

29、薪酬方案沟通的步骤 P221~224

一、确定目标;

二、获取信息;

三、开发策略;

四、决定媒介;

五、召开会议;

六、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30、绩效与激励工作的异同 P29

所谓绩效是指员工通过努力所达成的对企业有价值的结果,而激励就是指人们朝着某一特定目标行动的倾向,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加强员工在岗位上的动机,提高单位生产率。

而绩效是对员工以前工作的认同,激励是使员工对以后工作提高本身能动性,提高生产率。

31、职位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P601、确定评价目的;

2、确定使用单一方案或多种方案;

3、选择职位评价的方法。

32、薪酬调查的目的 P96

(1)薪酬水平的调整(2)薪酬组合形式的调整(3)薪酬结构的调整(4)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5)了解薪酬管理时间的发展趋势(6)特殊人才薪酬资料的评估。

33、工资曲线的含义

34、员工福利发展的阶段P190

统包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初期,员工福利的主要内容几乎囊括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方面,而福利形式是以物质为主,包括福利分房、公费医疗、免费教育等,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或企业承担。

过渡阶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阶段,福利的形式主要是货币给付,其内容包括各种奖金、津贴、补贴和救济金等。在这一阶段,从企业到员工的福利意识明显增强,但传统体制的惯性还在延续,整个福利体系还未建立,因此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主要以货币的形式向员工发放福利

综合服务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更注重生命健康,注重风险保障。

35、选择劳动力市场的原则

36、计件工资制的优缺点 P175

计件工资制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易于为工人所理解,将报酬与工作效率相结合,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可以使员工更加勤奋工作,焦山员工偷懒。它最大的不足在于难于设定一个合理的标准,一个合理的标准。一个不合适的标准会导致劳动纠纷或过高的劳动成本。

37、关键指标的特点 P150~153

一、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二、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

三、关键绩效指标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

38、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 P18

目的是为了留住关键人才和技术,稳定员工队伍。

39、绩效工资制的优缺点 P147~148

绩效薪酬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一,绩效工资薪酬往往有明确的绩效目标,能够把员工的努力集中在组织认为重要的一些目标上,从而有利于组织通过灵活调整员工的工作行为来达成企业的重要目标,从而避免员工行为脱离组织的战略主线而形成本位主义倾向。

其二,减轻了组织在固定成本开支方面的一些压力,有利于组织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支付水平;

其三,绩效薪酬有利于组织总体绩效水平的改善。

缺点:其一,在绩效薪酬中所使用的产出标准很可能无法保持足够的准确和公正,在产出标准不公正的情况下,绩效薪酬很可能会流于形式;

其二,绩效薪酬很可能导致员工群体之间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可能不利于组织的总体利益;

其三,在绩效薪酬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还可能增加管理局和员工之间产生摩擦; 其四,可能会破坏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里默契;

最后,绩效奖励公式有些时候非常复杂,员工可能难以理解。40、几种常见职位评价系统的方法。P60

职位评价有四种主要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方和因素计点法。

41、员工福利需做好的工作。P193~195

一、了解国家立法;

二、开展福利调查;

三、做好企业的福利规划与分析;

四、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五、了解集体谈判对于员工福利的影响。

42、员工福利的作用P186~P1901、对企业的作用。(1)增强薪酬管理的合法性,提高企业形象。(2)增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3)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留住人才。(4)享受优惠税收政策,提高企业成本支出的有效性。

2、对员工的作用。(1)税收的优惠。(2)集体购买的优惠或规模经济效应。(3)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

43、薪酬水平调整的原因。P215

(1)基于市场变化的调整(2)基于工作表现的调整(3)基于能力需求的调整论述

一、薪酬调查含义及作用P95~96

薪酬调查就是指企业通过搜集信息来判断其他企业所支付的薪酬状况这样一个系统过程,这种调查能够向实施调查的企业提供市场上的各种相关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它的作用体现在:(1)薪酬水平的调整(2)薪酬组合形式的调整(3)薪酬结构的调整(4)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5)了解薪酬管理时间的发展趋势(6)特殊人才薪酬资料的评估。

二、弹性福利的优缺点P200~201

(1)优点:a有助于招募并留住员工b可以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c可以降低福利项目上的总成本,可淘汰或削减一些不合实际、浪费钱财的福利项目。(2)缺点:a会增加企业在福利管理方面的难度b会遭遇员工的“逆向选择”问题c限于认识和选择能力,员工也许不能选择代表他们自己最佳利益的那些福利d工会往往会反对弹性计划,因为他们会因此而丧失可能获得提高的福利。

三、技能薪酬体系的优缺点 P68

(1)优点a向员工传递的是关注自身发展和不断提高技能的信息。B技能薪酬体系有助于达到较高技能水平的员工实现对组织更为全面的理解c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鼓励优秀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d在员工配置方面为组织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e有助于高度参与型管理

四、职位薪酬的优缺点 P55

(1)优点:a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因此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按劳分配体制b有利于按照职位系列进行薪酬管理,操作比较简单,管理成本降低。C晋升和基本薪酬增加之间的连带性加大了员工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的动力(2)缺点:a由于薪酬与职位直接挂钩,因此员工晋升无望时,也就没有机会豁达较大幅度的加薪,其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受挫,甚至会出现消极怠工或者离职的现象b由于职位相对稳定,同时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员工薪酬也就相对稳定,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对于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也不利于及时地激励员工。

五、能力薪酬的优缺点P82~84

优点:激发员工持续学习的动力,体现出为能力付薪,为员工潜能付薪,为未来的绩效付薪的理念,这样的薪酬体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水平流动性,能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缺点:但能力薪酬体系存在潜在的官僚主义,能力好未必业绩好,为能力支付的那部分薪酬未必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收益。其周期长,要求有成本控制的能力。

六、计点法的设计步骤 P125~1291、根据职位评价点数对职位进行排序;

2、按照职位点数对职位进行初步分组;

3、根据职位的评价点数确定职位等级的数量及其点数变动范围;

4、将职位等级划分、职位评价点数与市场薪酬调查数据结合起来;

5、考察薪酬区间中值与市场水平的比较比率,对问题职位的区间中值进行调整

6、根据确定的各职位等级或薪酬等级的区间中值建立薪酬结构。

七、员工福利的基本流程 P196

(1)员工福利需求分析(2)确定工福利宗旨(3)制定员工福利计划(4)考虑员工福利成本控制问题(5)员工福利计划实施(6)员工福利效果评价

八、影响薪酬体系的因素 P91~P94

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三类: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因素,一类是企业外部的社会因素,还有一类是企业员工个人因素。在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的市场状况,即劳动力的供求,它为企业规定了能吸纳员工的薪酬水平的最低线;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产品需求,它们决定了企业利润,同时也决定了薪酬水平的最高线。

一、外部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2、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和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水平;

3、地区及

行业因素;

4、地区生活指数;

5、社会经济环境,6、现行工资率;

7、与薪酬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企业内部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1、组织战略;

2、企业的规模;

3、企业经营状况;

4、企业远景;

5、薪酬政策;

6、企业文化;7人才价值观。

三、个人因素对薪酬的影响;

1、工作表现;

2、资历水平;

3、工作技能;

4、工作年限;

5、工作量;

6、岗位及职务差别。

九、福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P189~P191 员工福利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1、企业和员工对福利的认识上存在一些混乱;

2、福利成本居高不下;

3、福利的低回报性;

4、制度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解决方案有

一、实行弹性福利计划,可以增强对员工的激励性,促进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强化了组织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

二、寻求与组织战略目标、组织文化和员工类型相匹配的福利模式。

十、对持股计划的认识

从形式上看,持股可以对员工起到类似目标管理的作用,与员工分享利润,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尊重了员工自我实现、自我需要的价值。

持股有三个优点,一是企业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那部分收入通常可享受税收上的优惠待遇。二是对员工、对公司都有利。如果设计完善的话,利润分享计划可以使员工分享公司的财富。员工从利润分享计划中得到利益之后更愿意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利润,三是持股计划让公司财务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它的不足体现在削弱员工的经济保障,而且可能无法激励员工,因为员工看不到他们努力和公司利润的直接联系。所以要求管理者灵活引用。

案例题出的范围。

一、员工福利的原则,根据原则看故事 191~193

二、职位薪酬体系的优缺点 P55

三、战略薪酬的原则p39~42

四、宽带薪酬原理129~133

五、分享利润原则 P36

六、薪酬结构原则P110

七、薪酬设计方面问题

工程项目资料的质量管理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资料,质量控制,全员参与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 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 不同项目地点不同, 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 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 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资料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 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业组织, 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它可以被称为一项复杂的管理过程。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的目标是完成工程项目任务, 其中包括工程档案的审核与归档。

1 工程项目施工中资料的质量控制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施工图设计文件 (含变更) 、厂家资料、现场施工文件

1.1 施工图设计文件 (含变更) 质量的控制

施工图设计文件由设计院编制, 是现场施工的依据, 也是编制竣工图的依据。各设计院有其独特的编制方式。各设计院所出的变更单存在工程名称、单元名称、项目号、图号等与规定的有所差异, 重号、缺号情况较为普遍, 并有大量的传真件、大量的变更内容。同时, 代材单、变更单不注明原图号, 给编制竣工图增加了难度。做好设计文件质量的控制, 首要的一点是资料人员要了解各设计院的特点, 做好验核工作, 验核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单与实物是否相符, 目录与内容是否一致。

(2) 图纸的工程名称、单元名称、项目号、图号等是否与规定的一致。

(3) 本次来图与历次的来图有无矛盾或错误。

1.2 厂家档案质量的控制

厂家档案资料由厂家提供, 经采购方验核后移交, 有合格证、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图纸等多种内容, 包括设备、仪器、仪表和材料等多种类别, 有国产和进口之分, 资料本身复杂繁多, 加之涉及厂家多, 各厂家提交的资料又各有其特点, 情况复杂, 给厂家资料的验核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一般情况下, 商务合同及其技术附件会对厂家应提交的资料有一个要求 (也有未要求提交资料的) 。厂家提交资料时, 采购人员应当直接把关, 核实资料和厂家提供货物是否配套, 是否完整, 是否在有效期内等方面。从第一关头就把握好资料的完整性, 这样就给工程管理部门提供了完备的产品资料。防止了采购人员接收产品、工程管理部门接收资料这样的脱节问题的发生。

厂家档案资料包含了物供中心采购部分 (即甲方采购) 及施工单位自购购的部分。对于甲方采购部分, 基本上能保证主要的资料收集齐全:基本上做到按要求领取及验核, 而对于自购部分厂家资料质量有所失控的情况,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规范合同内容。

(2) 全面了解施工图纸中应采购的设备仪器仪表情况, 并进行汇总。

(3) 要求自购单位及时移交商务合同及其技术附件, 并把资料内容补充到汇总表中。

(4) 要求供使用及专业管理部门的资料提前移交, 以掌握厂家资料提供的进度和初步审核资料情况, 及时做好反馈和自购单位进行完善, 尤其是做好厂家现场安装调试资料的及时收集。

1.3 施工文件质量的控制

做好施工文件的质量控制, 档案、资料人员、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等都各有其责任, 档案人员从档案的角度进行把关, 其他方是从工程内容上负责。项目资料员是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桥梁, 不只是从档案的角度把关, 也要从工程的角度把关。项目资料员从工程角度进行把关, 与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把关, 有一定的互补性——资料员清楚项目共包含哪些的内容 (图纸) , 提交的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实际。

档案资料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 工程的内容体现在项目图纸之中, 若干套图纸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相关的工程施工资料更是工程完工后, 体现工程每一个环节的文件, 是保证项目产品质量的重要记录。因而, 项目资料管理应做好:下达计划要科学;图纸发放要严格按计划;资料的归档应严格根据图纸的发放情况;如此环环相扣, 方可做好资料工作。

进行施工文件的质量控制, 主要分以下几步。

(1) 对照合同、计划及图纸发放情况, 验核竣工图及设计变更单是否齐全。

(2) 验核交工记录是否齐全。

(3) 验核设计变更是否已全部在施工图上体现。

(4) 验核所有资料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 包括:表格的填写、会签、盖章, 综合卷册及专业卷册组卷是否合理, 竣工图的折叠是否符合规范等。

2 档案资料质量控制包含在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遭遇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由于项目复杂, 涉及多套装置或单元同时进行, 工期紧, 在一切为了进度的前提下, 出现了大量的设计变更。一方面, 无论是设计单位编制最终版施工图还是施工单位编制竣工图, 均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最终情况, 遗漏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 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检工程师往往一人负责多个工作, 现场任务重, 未能尽职做好交工资料的审核工作。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的所有参与人员, 自觉的提高工程资料管理意识, 提高工程资料质量管理标准, 严格把关, 一丝不苟。

(2) 制度不健全。资料作为档案的前身没有一个主管单位, 也没有一个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项目资料管理人员及时和业主和监理单位沟通, 掌握资料编制标准、要求、规则。

3 结语

如何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档案资料质量的控制, 是不论项目经理还是普通项目员工都应该思考的重点问题。将资料工作交由单一的项目部门统一管理, 是不明智、也是不合理的。只有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 全员参与才能使资料编制人员更接近工程、了解工程, 减少各方之间的重复工作。

如何做好房建工程的资料管理 篇8

建筑工程资料是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原始过程反映资料,是工程合理使用、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依据。是工程使用过程中维修、扩建、改建或增层等重要的参考资料,更是工程决算、结账的重要根据之一。做好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对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和创优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就搞好工程资料管理谈一些体会。

1.工程资料及时收集与记录

工程资料是对施工项目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要指定专职的资料员负责管理工程质量资料,对工程资料进行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每个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才能保证各分部的顺利验收。现场的技术人员填写的资料要跟进当天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不拖延,否则就会造成资料遗漏、不完整或与实际不对应。项目部资料员定期将各队的资料统一收集,如有漏项缺项的情况或者存在问题的,及时加以补充和纠正。

2.工程资料的真实性

必须坚决杜绝对各种原始记录采用“闭门造车”造假的做法,这样的资料,不仅不能反映工程的真实施工情况,而且会造成工程资料偏离施工事实。更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提高资料内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各项方案按照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编制做到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内容全面,条理分明。各类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检验报告中的详细内容与现场实际相对应,做好每道施工工序的资料交接工作。资料的整理、收集过程必须是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的,保证工程资料的真实性。

3.工程资料的规范性

资料各分项及检验批的要划分准确,质量评定填写应该规范化,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所用的表格应统一,文字说明要使用规范性用语,且不得出现涂改现象。各分部分项验收资料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楚,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资料中文字材料幅面尺寸规格宜为A4幅面。图纸宜采用国家标准图幅。资料使用的纸张应采用能够长期保存的韧力大、耐久性强的纸张。所有竣工图均应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的基本内容应填写完整,施工及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签字齐全。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必须标明变更修改依据;竣工图统一折叠成A4幅面,图标栏向上。确保资料的准确、规范、合理。

4.确保工程资料的完整性

施工资料应按照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目录进行整理。不仅需提交的资料内容要填写完整,所涉及的数据要有据可循,现场原始资料也要完整。除了质量管理资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材料进场检验报验、试块的温度累计、检查部门的整改及回复、质量缺陷处理等资料同样也很重要,虽然有些不需要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但我们也要把这些相关的资料归类存放,使工程资料做到有据可查。

5.资料的整理与保管

现场的各类资料多为分散在各施工人员手中,资料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资料收集回来进行统一的归类、整理。归类时资料要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逐项分类整理。即基础、主体、装饰装修、给排水、电气、屋面作为独立分部各自作为一个组卷。近年增加的节能分部也独立作为一个单独组卷。专业承包工程形成的施工资料应由专业承包单位负责,并单独组卷;电梯按照不同型号每台电梯单独组卷;室外工程按照室外建筑环境、室外安装工程单独组卷。另外逐套验收作为独立的一项内容单独组卷。并对资料建立专门的台帐,台帐不仅能反应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内业资料是否同步,内业资料是否完整,还能方便查阅。建立电子台帐以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台帐应明细到资料各卷内的目录和资料备考表。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整理好的资料就可以形成竣工资料,施工过程资料收集的工作也就基本完成了。

项目部应有专门的资料室对工程资料进行存放,由资料员或专职管理员进行管理,健全资料保管制度和借阅制度。资料室应远离潮湿、高温、粉尘的环境,防止资料在存放过程中损坏。

6.工程资料的移交及归档

资料收集按照合同及相关要求需要有足够的份数,能够满足工程验收后业主在备案、移交、归档时的要求,同时留存一套在公司以备存档。在工程验收备案完成后后应提交当地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归档,并做好移交手续。工程归档的资料必须按照当地档案馆的范围要求,资料应为原件,内容完整、准确、系统。

7.资料管理的新技术、新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多媒体文件也成为了工程资料的一部分,如相片、录像、录音、光盘等以声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载体,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工程资料中。这类媒体资料主要记录各种施工过程、施工效果、质量监督检查、验收活动及事故分析处理等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多媒体资料应用到资料中可作为文字、图表类工程资料的补充,更完整真实的体现工程施工及管理的全过程。

现在对工程施工规范和创优要求的不断提高资料的收集、整理也必须不断跟进。随着工程建设体制变化、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的层出不穷,资料的整理模式、内容也应随之做出相应调整,与时俱进紧跟规范及要求的更新步伐。

工程资料看似一项简单的工作,但如不认真、仔细、严谨的做好将会带来工程无没交付影响各分部验收及竣工验收等问题。要把工程技术资料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资料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关于音乐的名言谚语下一篇:中国消防宣传日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