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通用8篇)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篇1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控、质量管理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作 者:万鲁长 常广杰 张现涛 肖炳连 徐树兵 黄春燕 单洪涛  作者单位:万鲁长,黄春燕,单洪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常广杰(邹城市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山东,邹城,273500)

张现涛,肖炳连(邹城市科学技术局,山东,邹城,273500)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篇2

关键词:金针菇,栽培季节,培养料配制,栽培管理

金针菇又名毛柄金钱菌、冬菇、朴菇、构菌等。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100 g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 g, 碳水化合物60.2 g, 粗纤维7.4 g, 赖氨酸含量高达1.2~1.6 g, 所以金针菇又称为“增智菇”。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栽培季节

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2℃, 最适温度为22~25℃, 菌丝较耐低温, 对高温抵抗力较弱, 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2 品种选择

按子实体发生多少、子实体色泽、出菇快慢迟早、发生的温度分, 生产上主要的栽培品种有三明1号、白色品系FV21、杂交19、FV088。

3 培养料配制

用来栽培金针菇的原料广泛, 许多农副产品和工业下脚料都可以利用。由于金针菇对木屑的营养利用率较低, 对米糠的需求量较高, 所以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时要求木屑比例低、米糠比例要高。栽培配方有:一是棉籽壳88%, 细米糠 (或麸皮) 10%, 糖1%, 碳酸钙1%;二是阔叶树木屑73%, 蔗糖1%, 细米糠 (或麸皮) 25%, 碳酸钙1%;三是麦粒 (或玉米粒) 99%, 碳酸钙1%;四是甘蔗渣73%, 蔗糖1%, 细米糠 (或麸皮) 25%, 碳酸钙1%。按配方准确称量后最好将料放在水泥地面上, 先干拌3遍, 再加水拌3遍, 使料吸水充足[1,2]。

4 栽培管理

4.1 瓶栽

栽培容器采用750 m L、800 m L或1 000 m L的无色玻璃瓶或塑料瓶, 瓶口径约7 cm为宜。多采用瓶径3.5 cm的菌种瓶或罐头瓶代替。根据金针菇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标准, 菇房可分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生育室等。瓶子装料前要洗净擦干, 装料时上部要尽量装紧。料装到瓶颈与瓶肩交界处用捣木圆顶将表面压紧, 用捣木尖中央向下打一孔直至瓶底, 孔直径为1.5 cm, 装好后用牛皮纸封口。料袋装好后放入常压灭菌锅中, 猛火烧, 使料温在6 h内达到100℃, 然后文火保持20 h, 停火后2 h取出袋子冷却, 当袋温降到30℃以下时即可接种。选用优良健壮的适龄菌种, 严格无菌操作, 一般每瓶栽培种可接40~50瓶。菌丝生长初期温度控制在23~25℃, 让菌种尽快萌发定植, 8~10 d温度降到20~22℃, 当瓶内菌丝发至料深的2/3时, 室温降到20℃左右, 减慢菌丝生长速度, 使菌丝生长健壮旺盛。第1潮菇如料面整齐、黄水分布均匀、菌皮不厚, 可以不搔菌, 但每潮菇采收后必须搔菌[3,4]。把搔菌后的栽培瓶及时移入催蕾室, 降低温度, 增加供氧, 进行弱光培养, 瓶口用报纸或其他东西覆盖。室内温度控制在13~15℃, 经常向瓶口的报纸上洒水, 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

4.2 袋栽

选用 (15~18) cm×0.04 cm的塑料折角袋, 每袋装干料305~500 g。装袋后上部要留16~18 cm长, 以便出菇时撑起代替套筒。常压100℃灭菌以后维持10~12 h, 0.137 MPa高压灭菌2 h, 取出冷却至30℃开始接种。门窗要遮光, 菌丝满袋后在袋口覆盖无纺布或薄膜,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约85%, 早上通风30 min, 7~10 d可相继出菇。当柄长到3~5 cm降湿降温。抑制完成后, 温度控制在6~8℃,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 保持弱光, 以促进菌柄伸长。

4.3 生料栽培

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播种, 温度以10~20℃为宜。栽培配方有:一是棉籽壳100 kg, 麦麸20 kg, 石膏2kg, 过磷酸钙1 kg, 白糖1 kg。二是玉米芯粉100 kg, 麦麸20kg, 黄豆面2 kg, 石膏2 kg, 过磷酸钙1 kg, 白糖1 kg。培养室门窗要遮光, 气温控制在20℃以下, 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及时补种新菌种。解开袋口, 将菌袋平摆地面或立体多层摆放, 保持空气湿度在80%~90%, 环境温度控制在8~22℃, 适当增加光照, 保证菇房通风。金针菇的菇柄长至3 cm左右时停止喷水, 加大通风量, 一般保持2 d, 此后必须温度控制在6~8℃, 湿度85%~90%, 光照只需极微弱光, 光源位置不能改变,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1%~0.15%可促进菌柄伸长, 超过1%抑制菌丝发育。

5 采收及采后管理

当金针菇柄长12~15 cm、菌盖直径2 cm以内、尚为半球状时, 应立即采收。采收前2~3 d停止洒水, 适当降低室内相对湿度, 自然除去菇体上的凝结水, 以获得优质的商品菇。采收后及时进行加工保鲜。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 清除死菇及残基, 然后补水。补水后不能马上盖薄膜, 要加强通风, 待菌体表面稍干时, 再盖膜催蕾, 进行第2批出菇管理。经15~20 d可采收第2批菇, 一般可收3~4茬。

参考文献

[1]王旭, 闫丽娜, 齐力, 等.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9) :192, 197.

[2]韩亚东.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10 (9) :79.

[3]马晓霞.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 2010 (7) :8-9.

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探索 篇3

【关键词】金针菇;智能化生产;增收

食用菌是平湖市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产业。近年来,平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了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2012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305hm2,年创产值超亿元,对种植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已成为平湖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平湖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地带,毗邻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实施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是进一步提升平湖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平湖市食用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农的有效保障,符合平湖市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1 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实施意义

金针菇为低温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深受大众的喜爱。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按照规模化、设施化、集约化的要求,实施金针菇智能化生产,实现周年化、反季节生产,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产量和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填补嘉兴地区金针菇智能工厂化生产的空白。

2 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实施要点

要实现金针菇智能化周年化生产须掌握以下技术。

2.1 注重流程

拌料→打包→灭菌→接菌→菌丝培养(17℃~19℃)→催蕾(13℃~15℃)→出菇(冷库)→采收→包装→运输销售(注:1.拌料:原材料为棉子壳、麸皮各占30%,其它辅料、玉米粉、过磷酸钙、磷酸氢钙总占10%,栽培料含水量调节60%~65%。2.灭菌:常压灭菌100℃保持10h以上。3.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17℃~19℃。4.催蕾温度控制在13℃~15℃。)

2.2 温度管理

智能化冷库栽培一般需65d左右,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菌丝生长阶段15℃~19℃,出菇催蕾阶段13℃~15℃,再生阶段9℃~12℃,抑制阶段3℃~5℃,长菇阶段6℃~9℃。通过制冷风机满足其不同温度要求,如果整个生育过程仅仅保持恒温(6℃~9℃),即使其它条件控制很理想,也不能长出高产优质金针菇。出菇阶段温度管理(开袋后)可分为3个阶段:

2.2.1 再生阶段

再生阶段是指将已出菇开袋后的栽培袋放置冷库,使原来的金针菇死亡,新的子实体重新长出阶段。温度应控制在9℃~12℃,时间8d。

2.2.2 抑制阶段

抑制阶段是指在低温、强光、强风综合作用下,使新长的子实体生长较缓,达到菌盖生长整齐目的,时间为5d,温度控制在3℃~5℃。风速太强或吹风作用时间过久,会造成子实体萎蔫;风速过小或吹风时间短,则达不到理想的抑制菇的作用,出菇不整齐。

2.2.3 长菇阶段

抑制后整齐的子实体经拉袋后充分长高,达到13cm~5cm即可采收,温度为6℃~9℃,时间为7d。

2.3 湿度管理

栽培房内湿度决定白金针菇的品质。湿度小品质好,耐贮藏;湿度大,容易形成水菇,产量较高,但不耐贮藏。生育过程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5%~80%。由于金针菇是好氧性菌类,需不断补充新鲜空气,主要采取热空气先预冷后再进行换气,以减少栽培室内相对湿度,提高湿度调节的效果。

2.4 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也是金针菇产量和质量的决定性条件,库房内O2 含量越高,菌盖越大,产量越高。CO2的高低则决定金针菇菌柄长短,金针菇菌柄的长短决定其品质优劣。因此,控制好栽培室内O2和CO2比例是决定金针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冷库内最佳CO2值应是2.5%~3.5%。

2.5 光照管理

光照主要起抑制作用。强光照,金针菇生长缓慢,整齐度好,密度大,产量相对高。强光照时期应在抑制阶段,生长期不宜强光,否则菌盖变大,影响品质。光照时间长短也应考虑,最好的抑制作用是强光、低温、强风等因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光照16 h/d ~18h/d,金针菇单位产量高,品质达到标准要求;光照时间短,产量低,光照时间大于18h/d,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菌盖大,光照超过20h,则菌盖大且带有部分黄斑,影响品质。

3 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实施效益

3.1 经济效益

为开展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搭建温控出菇房、辅助房、接种房满足生产需求,并添置制冷设备。自9月份投入试生产以来,共生产金针菇15万袋,产值45.184万元,利润16.4万元,预计2013年投入正式生产,年产值将达到100万袋,根据今年的行情预计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可实现利润100万元。

3.2 生态效益

开展金针菇智能化生产进一步推进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设施和资源的利用率,对提高农业设施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社会效益

开展金针菇智能化生產开创了嘉兴地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先河,使平湖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层次和作用地位不断提升,提高了设施装备水平,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4 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实施前景

实施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不仅实现了金针菇反季节生产和全年化生产,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在非常规生产季节生产出的金针菇比通过冷库冷藏后的金针菇有更好的品质和更大的市场需求。通过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探索和实施,可以让金针菇生产克服气候环境的限制,实现周年性生产,增加了农户收入,提升了产业优势。同时,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更具市场效益,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杨彦秋,蔡正勇,柳继三.食用菌的制种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07)

[2]李继伟,李建国,肖宏儒,姜建新.金针菇智能化生产与工艺技术的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9(05)

[3]黄良水,蔡为明.金针菇栽培技术讲座(三)——金针菇的菌种生产[J].浙江食用菌,2009(03)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篇4

台湾新品种金针花栽培技术推广。

二、推广目的开发推广反季节蔬菜新品种,实现农村致富之路。

三、公司状况分析

该项目由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与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同开发,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负责引种、技术,公司负责种植及加工销售,同时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融生产、收购、加工、冷储调运、进出口贸易、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经营花菇、茶叶、蔬菜等寿宁地产农副产品。公司组建以来,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方式,先后与产区乡村签订了产销合同,确定不同品种的最低保护价,并建立专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千家万户的生产,公司有能力在全县发展该项目并形成产业化。

四、项目的背景分析和市场前景预测

金针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耐旱力强,在山坡地生长良好;对光照适应性广,无论在砂土、黏土、平川、山地均可种植。寿宁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高海拔、多山,属于海洋性气候、气温垂直差异大,日照温差大,晴天气候干燥,又是典型的山地气候,年降雨量1600毫米,无霜期236天,土壤为红黄壤、黄土壤、PH值4.5~6.5、有机质1.3%~2.9%,适合金针花的种植。

台湾新品种金针花特点:①容易管理。繁殖能力强盛,种植一次可永久生长、发展及收成。②种植容易。低肥、少病虫害。③加工后的成品呈金黄色、特别鲜艳,且清脆可口,列于餐桌上之配色也非常美观,“色、香、味”本品都具备。④商业价值比大陆金针花售价高。⑤高品质、耐贮存。加工后的成品可长久保存,不易变色、变质。⑥种植收益大。基本上每亩可收成鲜货1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最低价(保护价)1元人民币,每亩可收成1500元以上。⑦市场销路极大。因此产品目前只提供外销,且供不应求,在台湾市场年-1-

需求量约3000吨左右干货,国内年需求量约30000吨左右干货,目前货源短缺尚未推广国内市场,若有货源必定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预期目标、具体考核指标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农民效益为中心,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预期目标到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金针花干货10000吨,产值1.5亿元。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近几年的气象特征,植株成长率95%以上,产品优质率:一级占70%,二级占25%,次品占5%,实行无公害栽培,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加工,达到绿色食品的品质要求。

六、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规范、关健技术和工艺特征

金针花5年内种植面积3~5万亩,并将金针花项目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与菇茶两大产业形成三足鼎力的趋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关健技术:公司采用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的栽培技术及加工工艺,生产的产品将优于目前国内生产的金针花,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将有较强的竟争力。并切实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增产增收。

栽培技术要点:

⑴繁殖栽培:金针花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时间在花蕾采毕后到冬苗萌发前,也可在冬苗枯萎后春苗抽生前的一段时间,但以前者为好。把每2个~3个蘖作为一丛,由株丛上掰下,将根茎下部的病、老根去除,只留下1~2层新根,再把过长的根留10厘米剪短,即可栽植:行距70~90厘米,株距33~50厘米,每亩栽6000棵左右,一般采用三角形栽植,每穴3丛。

⑵田间管理:栽植2年~3年后,每年应做好培土护根,水土流失严重的更应该注意勤培。一般在萌芽前4月中旬、6月中旬及8月中旬各追施1次萌芽肥、催苔肥、催蕾肥和秋季展叶肥。催苔肥宜重施,每亩可用尿素10公斤~15公斤、钾肥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以促进抽莛和花蕾形成。采后枯叶期拔去苔秆,留6厘米

~7厘米割去老叶。休眠期烧毁残叶,深翻30厘米以上,施足基肥。

⑶病虫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枯病、叶斑病,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700倍喷雾,出现病害后7天~10天喷一次,共喷2次~3次,其次为锈病,可用0.2~0.4波美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较好。主要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可用石硫合剂、克螨特、杀灭菊酯等来防治。

工艺特征:①干品加工 鲜金针花—机械化洗泡—日晒脱水—机械化设备烘干—分选等级—精美包装(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深加工)—成品—国外市场。②保鲜加工鲜金针花—冷冻保鲜—按标准化操作规程分检产品—小托盘包装—纸箱包装—成品—国外市场。

七、项目实施计划安排及产值估算

第一年即2003年秋冬季种植3000亩,2004年种植10000亩,实现产值1500万元,并建厂房一个面积30~50亩,2005年种植20000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2006~2008年推广30000~50000亩,产值达到1.5亿元,并再建一个厂房与其加工规模相配套,并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深加工,开拓国内市场。

八、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竟争力分析

项目实施启动后,金针花每季(年)成本每亩200元,每亩可收成1500公斤,最低保护价1.0元/公斤,种植户每亩至少可收入1300元,国外售价2.0元/公斤,海/陆运费、加工包装费、工资等费用0.8元/公斤,公司可获利0.2元/公斤(即每亩可获利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可带动广大农村农民参加种植行业,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并可开垦荒山、荒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引进的金针花为台湾改良后的最新品种,与国内目前种植的金针花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抗病、抗旱性更强,产品外观更鲜艳,口味清脆可口,并采用台湾新工艺生产加工,品质更上层。该

项目保持较强竟争力的保障措施有:①技术保障,聘请台湾种植金针花有丰富经验的张世泽先生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使广大种植户掌握金针花栽培的专业知识,了解各地动态,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②该项目生产方式采用最低保护价收购方式,由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产销合同,暂定保护价1.0元/公斤,由公司负责向种植户提供种苗,每亩6000株,价格0.2元/株,总值1200元,农户每亩先交100元,其余苗款由公司暂垫,从第二年起分三年从农户送交的产品收购款中扣回。公司将与台湾霖泽企业有限公司设立加工生产线加工产品,并到产地公路沿线进行现场收购。③建立风险基金,以备市场激烈竟争时产生的风险。

九、投资预算

① 前期流动资金300万元人民币。

② 建立栽培技术实验室,实行公司+科研相结合,预计投资100万元人民币。

③ 公司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投资100万元人民币。

④ 公司第一条加工生产线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含厂房建设及机械设备的引进)。

⑤ 在5年内投资规模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十、项目带动能力

① 前二年内种植规模达到20000亩,可带动农户1.5万户。② 第三年种植规模达到30000亩,可带动农户2.5万户。

③ 2006~2008年种植规模达到50000亩,可带动全县3.5万户农户发展生产。

福建梦龙食品有限公司

绿色山药生产技术规程 篇5

一、产地选择

1、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GB-3065-96或省级标准。

灌溉用水(地下水)符合国家地面水质量一类标准GB3838-88。

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无污染,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

2、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没有污染源的沙壤土。

二、选种

1、选用无病、无冻害、无烧堆的山药嘴子和段子。

2、山药截种后,横断面用石灰粉或代森锰锌溶液沾面,把山药嘴子和段子分类晾晒,不要被雨淋,做好防霜冻和晚露水的措施。

三、肥料

1、基肥。

山药需肥量大,尤其喜有机肥。每亩施用鸡粪(或人粪便)3-5方,豆饼50-75公斤(做好堆肥,进行高温发酵,杀死各种寄生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达到卫生标准后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100公斤。

2、追肥。

于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追施有机无机复混肥,每次20-25公斤。

3、叶面肥可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允许使用的叶面肥。严禁施硝态氮肥和生活垃圾。

四、病虫害防治

1、山药病害分为上部和下部。

2、上部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褐斑病等,是有真菌引起的,危害山药叶片及藤茎。防治可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农抗120等生物源农药。

害虫主要有盲蝽蟓类、蓟马类、叶蝉等刺吸式类害虫,吸食山药的嫩叶、嫩茎,造成茎叶弯曲或落叶,生长受阻。防治可用联苯菊酯、毒死蜱、辛硫磷、啶虫脒等防治。

2、下部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褐斑病、黑斑病、红斑病、根结线虫病、危害山药根系和地下块茎。黑斑病、红斑病是茎结线虫引起的,枯萎病、褐斑病是真菌引起的。

防治真菌病害,可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灌根,用适乐时浸种。线虫防治:在山药种植沟内撒施福气多或苦参碱。

在山药定苗后,用苦参碱灌根,兼防治地老虎。

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防治措施:

1、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用辛硫磷拌麦麸、豆饼等撒于种植沟内。发现田间有杂草时,要及时人工拔除。

绿色果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篇6

本标准适用于东港区绿色苹果的生产。

二、园地选择

1、产地选择

产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不(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并远离城市、公路、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要道,以避免有害物质的污染。

基地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土壤PH值在6.0-7.5,总盐量在0.3%以下的轻壤或沙壤地,地力中等以上,不内涝、不高燥,并且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2、产地环境空气质量要求

绿色食品苹果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82要求。产地周围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

3、产地农田灌溉水质量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GB3838-2002要求,生产用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要求。PH值在5.5-8.5之间,灌溉用水或上游水没有对产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

4、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要求。土壤背景值正常,产地无重金属矿山,土壤中无超标农药残留。

5、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8-14℃,绝对低温不低于-25℃。1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0℃。年降雨量300-800mm。

三、栽植技术

按NY/T441-2001的5.1-5.6执行,即先整地,按行株距挖深宽0.8-1.0米的栽植穴,沟穴低填厚30cm左右的作物秸秆。挖出的表土与足量有机肥、磷肥、钾肥混匀,回填沟中。待填至低于地面20cm后,灌水浇透,使土沉实,然后覆上一层表土保墒。

栽植时,在栽植穴内按株距挖深宽30cm的栽植穴。将苗木放人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纵横成行,边填土边提苗、踏实。填土完毕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米的树盘,立即灌水,浇透后覆盖地膜保墒。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进行。栽植深度,实生砧苗木的接口略高于地面;营养系矮化、半矮化中间砧苗木约有二分之一长度的中间砧埋于地下;营养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苗木的接口应高出地面l0cm以上,春栽苗栽植后立即定干,定干后,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剪口。

四、土肥水管理技术

(一)土壤管理

1、深翻改土。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季施基肥进行。扩穴深翻为在树干外围挖环状沟或放射状沟,沟宽60-80厘米,深30-40厘米。全园深翻,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度30-40厘米。

2、覆草和埋草。覆草在春夏季施肥灌水后进行。覆盖的材料可以用麦秸、麦糠、玉米秸、稻草等。一般覆草厚度15-20厘米,薄了不利于保湿、保温和消灭杂草,覆草后上面压少量土,以防火灾和大风吹走。每亩可覆盖1500-2000公斤,均匀的覆盖在全部果园的地表上,靠近树干处留出0.5厘米距离,不要局限在树盘内覆草,因为根系大大超过树冠边缘。连覆3-4年后浅翻一次,浅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面积不超过树盘的四分之一。也可结合深翻开大沟埋草,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

3、种植绿肥和行间生草。行间提倡间作绿豆、毛叶曹子、豌豆等绿肥作物,通过翻压、覆盖和沤制等方法将其转变为苹果园有机肥。有灌溉条件的苹果园提倡生草制。

4、中耕。清耕制果园生长季节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或用除草剂除草。中耕深度5-10厘米,以利调温保墒。

(二)果树施肥技术

1、绿色食品苹果树施肥原则:

(1)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2)改土养根与施肥相结合;

(3)配方施肥,限制施用含氯化肥,禁用硝态氮肥;(4)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2、施肥方法和数量

(1)基肥。秋季果实采收后施人,以农家肥为主,年全部的有机肥(必须发酵腐熟后再施用),全年N肥的20%,P肥的20%,K肥的20%,微肥和中量元素肥料可与有机肥一起施人(微量元素肥料一次施用可持续2-3年有效)。

施用量按每生产1公斤苹果施1.5-2.0公斤优质农家肥计算。每生产1000公斤苹果推荐施用N肥7-9公斤,N、P、K肥施用比例为1.0:0.5:1.1。

施用方法以沟施为主,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挖放射状沟(在树冠下距树干80-100厘米开始向外挖至树冠外缘)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60-80厘米,施基肥后灌足水。

(2)追肥。土壤追肥每年三次,第一次在萌芽前后,以N肥为主,P肥次之,全年N肥的50%,P肥的30%;第二次追肥在花芽分化前(5月底),以P,K肥为主,N、P、K混合施用,全年N肥的30%,P肥的30%,K肥的40%。第三次追肥在果实膨大期(7月中),以K肥为主,P肥次之,全年P肥的20%,K肥的40%。

另外,可以叶面喷肥,全年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肥为主,可以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中、微量元素。最后一次叶面肥应距果实采收期20天以前喷施。

(三)水分管理

灌溉水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进行。通常包括展叶期、春稍迅速生长期、果实迅速膨大期、结冻前(封冻水)等四个时期。灌水后及时松土,以利保墒。提倡采用滴灌、渗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当果园出现积水时,要及时排水。

五、花果管理技术

(一)授粉

采用人工授粉、蜜蜂或壁蜂传粉等方法提高坐果率和果实整齐度。

(二)疏花疏果

根据花果间距疏花疏果,中型果品种花果间距15-25厘米,留单果为主,结合留双果为辅;大型果品种花果间距20-30厘米,留单果。在花序伸出期至花蕾分离期,按间距疏除过多、过密的瘦弱花序。所留花序只保留中心花和1-2朵边花,株留花量可比计划留花量多1-2倍。疏果在盛花后26天内完成,每一个果台留一个果。

(三)摘叶、转果

摘叶通常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采前30天左右进行,摘除贴果叶、果台枝基部叶,适当摘除果实周

围5-10厘米范围内枝梢基部遮光叶;第二次间隔10天,剪除树冠外围多余的稍头枝、冠内徒长枝和密生新枝,摘除部分中、长枝下部叶片。转果一般在第一次摘叶后一周进行。待果实向阳面充分着色后,把果实背面转向阳面,每7天将果实转动四分之一周。

(四)果实套袋

1、纸袋的选择

选用抗风吹雨淋、透气性良好的苹果专用纸袋。较难着色的红色品种(如红富士)选用双层袋,黄色品种和较易着色的红色品种可选用单层袋。

2、套袋

套袋适期,早、中熟品种为落花后30天左右,中晚熟、晚熟品种为落花后35-40天。套袋前必须连喷三遍防治果实病害的有机杀菌剂,第三遍杀菌剂用药干后即行套袋。套袋时防止纸袋贴近果皮。

3、除袋

除袋的具体时期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而定。一般红色早熟和中熟品种,以及黄色和绿色品种,宜在适期采收前15天左右进行;红色中晚熟和晚熟品种宜在适期采收前30-35天进行。

(五)铺银色反光膜

铺银色反光膜前适当摘叶,使树冠的地面透光率达到30%以上。果实套袋树在完全除袋和第一次摘叶后进行。

六、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防治原则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有机磷和其他高毒、剧毒农药,有效控制病虫害。

(二)农业防治

一是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减少病虫基数;二是严格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害;三是结合果园各项管理,剪除病虫枝梢,刮除病疤、翘皮,刨树盘,捕捉害虫,冬季清园等,以减轻或消灭病虫害。

(三)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对某些物质或条件的强烈趋向,采取物理措施集中消灭。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如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金纹细蛾等,利用灯光(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多种鳞翅目、鞘翅目成虫,树干束草诱杀多种果树害虫等。

(四)生物防治

一是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如草岭、小花蝽、瓢虫是螨类、蚜虫及蚧类的天敌。赤眼蜂可控制苹果卷叶蛾、梨小食心虫等,木虱跳小蜂是梨木虱的天敌,日光蜂以绵蚜为食。二是施用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应用后无污染、无残留,是一种绿色农药。如农抗120、多氧霉素、9281、浏阳霉素、白僵菌、阿维菌素、灭幼脉3号、抗蚜威、烟碱、除虫菊素、苦参碱等(土壤使用白僵菌制剂可有效防治桃小食心虫,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斑点落叶病、霉心病;4%农抗120涂抹50倍液可治疗腐烂病,灭幼脉3号可防治金纹细蛾,10%浏阳霉素乳油800倍可防治叶蟠等等)。

(五)化学防治

1、按照生产绿色果品农药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限制使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积极使用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及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如石硫合剂具有杀菌、杀虫、杀蟠作用,波尔多液•可防治果树上多种叶部病害。

2、严格按照农药间隔期安全使用农药。绝大多数农药品种都有间隔使用期限,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同时在采果前2030天禁止使用化学农药,以保证果品中无农药残留,或有少量残留但不超标。

3、改进喷药技术。要注意适期喷药,严格控制施药面积、次数和浓度。根据当地果树病虫害发生规律,结合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定果园病虫害化学综合防治方案,做到多种病虫害能兼治的不要专治,能挑治的不要普治,防治一次有效的不多次喷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

4、根据天敌发生特性,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六)主要病虫害

1、主要病害:包括果树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白粉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果实轮纹病和炭疽病。

2、主要虫害:包括蚜虫类、叶瞒(山碴叶蜡、苹果全爪蜡、二斑叶蜻)、卷叶虫类、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和苹果棉蚜。

3、果树枝干病害防治方法

主要有腐烂病、干腐病和枝干轮纹病。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按果树的需肥规律配方施肥,合理修剪和疏花疏果,使树体生长、结果大致平衡,是壮树防病的主要措施。

(2)药物治疗:a早春发芽前,全园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1500倍中性洗衣粉;或全园喷一遍福星5000倍+果树渗透剂200倍液。b处理病疤:刮治:将病斑坏死组织彻底刮除,并应刮掉一些好皮,用5-10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伤口消毒。涂治:用500倍福星+200倍果树渗透剂涂抹,每周涂一次共涂三次可治愈,亦可用3倍浓碱水涂3-5遍效果明显。

(3)加强枝干病虫害和早期落叶病的防治,也是预防腐烂病、干腐病和粗皮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4)搞好清园工作。冬季结合果树修剪,清除枯死树、病枝干、枯枝、残桩等,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防火),不能丢弃果园内或果园附近,以减少病菌来源。

4、苹果果实病害综合防治

主要有轮纹病、炭疽病、褐腐病和心腐病。

果实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果实病害的发病规律进行综合防治。

(1)消除病源:剪阶对上僵果、枯枝飞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防火),以减轻越冬菌源。

(2)改造发病条件: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配方施肥,及时除草和雨后排水,减少发病。

(3)药剂防治:

a谢花后至套袋前,可结合防治白粉病、褐斑病、苹小卷叶蛾、绿盲蜷、蚜虫、绵蚜、叶蝉、红蜘蛛、苦痘病等进行综合防治。

第一遍药在谢花后7-10天(5月初):75%蒙特森(猛杀生)1000倍+3%多氧清500倍+阿维高粉2500倍(或90%万灵3000倍)+20%瞒死净2000倍(或阿维菌素原粉5000倍)+1000倍花果保(或钙硼双补1500倍)。

第二遍药在果毛脱除期(5月中旬):70%甲基托布津800倍+50%多菌灵800倍+吡虫啉300倍+阿维菌素原粉5000倍+速硼钙2000倍。

第三遍药套袋前(5月下旬):68.75%易保15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90%万灵3000倍+蛾螨灵2000倍(或阿维菌素粉5000倍)+钙硼双补1500倍(或花果宝1000倍)。

幼果期禁止喷波尔多液。

b摘袋后可喷一遍药:70%甲基托布津800倍+80%新万生800倍+季季红800倍(或速硼钙2000倍)以增色防病。

(4)果实套袋:果实套袋是生产绿色优质果品的关键措施,不但促进了果实着色、提高了果面的光洁度、降低了果肉农药的残留,同时通过套袋隔绝了各种果实病菌与果面的接触,因此减少了果实病害的发生。

(5)对霉心病严重的果园,早春发芽前喷5小美度石硫合剂,花前花后喷布3%多氧清1000倍或扑海因1000倍或宁南霉素1000倍,可起到防病作用。

5、果树的叶部病害综合防治

主要有褐斑病、轮斑病、斑点落叶病、灰斑病、圆斑病。

叶部病害的防治措施:结合果实病害进行综合防治。

(1)清洁果园:冬初清扫枯枝落叶、剪除病稍,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防火)。冬季耕翻也可减少越冬菌源。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以提高抗病能力;土壤粘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同时注意整形修剪,使树通风透光。

(3)及时夏剪(斑点落叶病):7月份及时剪除徒长稍病稍,减少侵染源。

(4)药剂防治:关键要掌握好喷药时间,在发病前半个月开始喷。一般在6月中旬(麦收前一周)、7月中旬、8月中旬喷药3次,多雨年份9月上旬再喷一次药。

1:2-3:200倍波尔多液和其他杀菌保护剂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68.75%易保1500倍、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75%蒙特森(猛杀生)800倍,25%戊哇醇3000倍,80%代森锰锌800倍、90%乙磷铝1000倍、80%新万生800倍,多氧霉素1000倍等交替使用。

以上杀菌剂可混杀虫杀蜡剂进行综合防治虫害和蜡害。(如35%奥得腾水分散粒剂15000倍、猎食1500倍、桃小净2000倍、阿维菌素原粉5000倍、卵蜡力打2500倍、蛾蟠灵2000倍等可兼防食心虫、潜叶蛾、绵蚜、红白蜘蛛等)

(七)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规程

1、休眠期(落叶至萌芽前1月~2月份):此期主要对果树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等越冬病病源和红蜘蛛、蚜虫、绵蚜、康氏粉蚊类、潜叶蛾类越冬虫瞒进行综合防治。

a彻底清园: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梢、清除枯枝落叶、病虫果及杂草,刮除老粗翘皮、病瘤、病斑等,集中烧毁或深埋(注意防火)。

b对腐烂病斑、轮纹病瘤进行刮治和涂治。刮治:将病斑坏死组织彻底刮除,并应刮掉一些好皮,用5-10度石硫合剂进行伤口消毒。涂治:涂抹500倍福星+200倍果树渗透剂(或5一10倍轮腐净或农抗120原液等)每周涂一次共涂三次可治愈。亦可用3倍浓碱水涂3-5遍效果明显。

2、萌芽至花芽萌动期(3月一4月上旬):主要防治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白粉病、叶瞒、蚜虫、康氏粉蚊、绿盲蜷、绵蚜和卷叶虫等。

树上喷干枝:40%福星5000倍+进口毒死蟀1000倍+200倍渗透剂(或清园宝600倍十绵介净1000倍;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1500倍中性洗衣粉)。

花露红期:树上喷布1度石硫合剂(花前8天)或8000倍福星+绵停1500倍(毗虫琳3000倍)+蜡死净2000倍+花果保1000倍。为提高坐果率,预防花期冻害,花果卫士600~800倍,效果较好。

3、开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落花80%):花期为了提高坐果率严禁喷洒杀虫剂,以利于壁蜂和蜜蜂传粉。此期主要防治霉心病、苦痘病、缩果病等。

在初花和末花期可用扑海因1000倍+花果保1000倍+1%蔗糖液(或速硼钙2000倍或钙硼双补1500倍等)。

4、谢花后至幼果套袋前(5月上旬一6月中旬):主要防治果实轮纹病、炭疽病、苦痘病、斑点落叶病、早期落叶病、潜叶蛾、红白蜘蛛、卷叶虫类和金纹细蛾等。谢花后连喷三遍药。

第一遍药谢花后7-10天:可用75%蒙特森水分散粒剂(猛杀生)1000倍+3%多氧清500倍+阿维高粉2500倍(或90%万灵3000倍)+20%蜻死净2000倍(或阿维菌素原粉5000倍)+1000倍花果保(或钙硼双补1500倍)。

第二遍药在果毛脱除期(5月中旬):70%甲基托布津800倍+50%多菌灵800倍+毗虫琳3000倍+阿维菌素原粉5000倍+速硼钙2000倍。

第三遍药套袋前(5月下旬):68.75%易保1500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90%万灵3000倍+蛾蜡灵2000倍(或阿维菌素粉5000倍)+钙硼双补1500倍(或花果宝1000倍)。

5月中旬地面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桃小食心虫出土盛期用辛硫磷或进口毒死蟀1500倍喷洒树冠下地面。

第三遍药后间隔一天可进行果实套袋,于上午无露水、下午3点后套袋,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套袋结束的果园可喷:68.75%易保1500倍+25%戊哇醇3000倍+钙肥,根据害虫、蟠类发生情况,选混杀虫、杀瞒剂。

5、麦收后(6月下旬春梢停长期):主要防治褐斑病、早期落叶病、食心虫、潜叶蛾等树上喷:1:2.5:200倍波尔多液+阿维灭幼脉2000倍。

6、秋梢迅速生长期(7月上中旬):主要防治斑点落叶病、红蜘蛛、绵蚜、潜叶蛾等树上可喷:40%福星8000倍(或升氏1200倍)+阿维高粉2000倍+阿维菌素原粉5000倍(或25%三哇锡1000倍)+1000倍果树渗透剂。

7、果实膨大期(8月上旬):主要防治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红白蜘蛛、食心虫、潜叶蛾等树上可喷:1:2:200倍波尔多液+2500倍卵蜡力打+1500倍猎食。

8、(8月下旬):主要防治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红白蜘蛛、食心虫、潜叶蛾、苦痘病等树上可喷:易保1500倍+25%戊哇醇3000倍+90%万灵3000倍+哒蜡灵1500倍(或25%三哩锡1000倍)+钙硼双补1500倍(或速硼钙2000倍)+渗透剂1000倍。

交替使用倍量式波尔多液和其他内吸性杀菌剂,每15天左右喷一次,防治各种病害,斑点落叶病较重的果园,结合防治轮纹病,喷布异菌脉1500倍或福星6000倍。

9、脱袋后至采收前(10月中旬):主要防治果实轮纹病、炭疽病、红点病、黑点病、苦痘病及苹小卷叶蛾等树上可喷:爽洁托800倍(或70%甲托800倍或宁南霉素800倍)+4.5%高效氯氰菊醋1000倍+速硼钙2000倍(或季季红800倍)。

七、果树整形修剪技术

绿色果品生产要求整形修剪应达到以下指标:覆盖率(树冠投影面积与植株占地面积之比)维持在75%左右,树冠下的投影面积占巧%左右;适宜枝量(每亩果园一年生短、中、长枝和营养枝的总和)为10万一12万条,冬剪后为7万一9万条;枝条组成(不同类型的一年生枝条所占的比例)要求中、短枝比例占90%左右,其中一类短枝占短枝数量的40%以上,优质花枝率占25%-30%;花芽留量每亩1.2万一1.5万个,冬剪后花芽、叶芽的比为1:3-4为宜。

(一)适宜树形

定植后即根据栽植密度选定适宜树形。

1、小冠疏层型:树高3-3.5米,干高0.5~0.6米,5个主枝(第一层3个,第二次2个),第一层的3个主枝上各有2个侧枝。

2、自由纺锤形:树高2.3~3.0米,干高0.5~0.7米,中央干上螺旋上升着生10~15个主枝。主枝长度1.5~2.0米,分枝角度700~900,同向主枝间距不小于0.5米。

3、细长纺锤形:树高2.0~3.0米,干高0.5~0.7米,冠经1.5~2.0米,在中央领导干上不分层次,均匀分生势力相近,水平、细长侧生分枝15~20个。

4、主干圆柱形:树高2米左右,干高0.3~0.4米,冠经2米左右,无主枝。围绕中心干螺旋式上升分生大、中、小结果枝组30~35个,每个结果枝组由3个以上小结果枝组组成。

(二)修剪

1、幼树期:除竞争枝和近地枝梢外,保留定干后发出的所有枝条,第三年冬剪时疏除整形带一下的全部多余枝条。春季对枝条中后部、背后和两侧不易萌发的芽进行刻伤。冬剪时,一二年生树以中短截发育枝为主,促发长枝;缓放二年生树的个别长枝和三年生树的大部分长枝,促发中短枝。二三年生树于生长季进行拉枝。

2、初果期:以疏除无用枝、徒长枝和纤细枝为主,培养以中小结果枝组为主的健壮结果枝组,调节结果量,合理负载。除冬剪外,还应通过刻芽、拉枝、环剥等措施,加强生长期修剪。

3、盛果期:强旺树、弱树和中庸健壮树分别采取以“控”、“促”和“保”为主的修剪措施,使树体稳定、健壮。枝条分布上稀下密、外稀里密。行间冠经保持在1米以上,行内略有交叉。结果枝、营养枝和预备枝配套,并轮流转换。调整好结果部位,控制结果量,防止“大小年”结果现象。

4、更新复壮期:注意各类多年生枝条和枝组的更新复壮,尽量维持产量。冬季修剪时剪除病虫枝,清除病僵果。加强苹果树生长期修剪,拉开角度,及时疏除树冠内直立旺枝、密生枝和剪据口处的萌蘖枝等,以增加树冠内通风透光度。

5、对骨干枝已交叉的园片,采取隔行该行的办法,逐年去掉被改造树基部三大主枝,干高在1米左右,并进行落头,全树留5-7个主枝。亩留枝量冬剪后为7—9万条。

6、修剪时要注意红富士,红将军采用疏甩修剪法,不要回缩过急;嘎啦采用甩缩结合的修剪法。

八、果实采收技术

葫豆壳栽培金针菇技术 篇7

一、葫豆壳处理在每批葫豆收获后, 将葫豆壳及时收集晒干, 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成小块状备用。

二、配方葫豆壳80%、生石灰3%、麦麸15%、磷肥1%、石膏1%, 料水比例为1∶1.2

三、配料与装袋

原材料按配方配制好后, 加水混合, 含水量达到60%后, 略加堆制, 使其含水量均匀, 不能使培养料有干粒存在, 然后进行装袋。菌袋采用常规的22cm或23cm聚乙烯菌袋, 长约40cm, 先绑好一端, 用另一端装料。装袋要求:松紧适当。

四、灭菌

将装袋完毕的菌袋迅速地绑好袋口, 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料袋装锅时要留一定的空隙, 或者采用“井”字形排垒, 便于空气的流通, 灭菌时不要出现死角。开始加热时升温要快, 火要旺要猛, 否则会把培养料蒸酸蒸臭。等温度达到100℃后, 要用中火保持8~10小时, 中途不能熄火降温。最后再用猛火攻一会, 再停火焖一夜, 以免影响菌袋的成功率。

五、接种

将灭菌后的培养袋移入经过消毒灭菌的接种室, 让其自然冷却。当菌袋温度降到30℃以下后, 才可进行接种。接种前, 关好门窗, 打开消毒器, 消毒40分钟;关机15分钟后, 接种人员才能进入, 接种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时, 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经常用酒精消毒, 除了拿菌种外, 不能触摸任何东西;直接将菌种分成小块的菌块, 迅速填入菌袋一端中, 套上套环等, 送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六、菌丝培养

菌丝培养指从接种完毕到金针菇菌丝长满菌袋并达到生理成熟期间的管理。接种后的菌袋, 不要堆码太高, 要根据气温的高低进行, 气温低, 可以适当堆码高点, 注意通风和换气, 满足菌丝生长对氧气的要求;还要注意培养室的温度和湿度, 培养室的温度以不超过25℃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 还要经常检查培养袋的温度, 注意降温, 以免发生“烧袋”现象。同时注意检查杂菌污染情况, 发现污染要及时拣出进行处理。培养室的光线尽量保持较暗, 以免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过早形成, 影响产量。一般培养30~50天后, 菌丝才能长满菌袋, 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七、子实体生长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 就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 此时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 要严格管理, 控制好环境条件, 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1. 栽培袋的摆放与催菇

菌丝长满菌袋后将栽培袋移到出菇室进行重新摆放, 使栽培袋的一端朝下, 一端朝上即可。为了不影响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 应及时催菇, 促使子实体的形成。金针菇催菇方法如下:

(1) 搔菌皮将菌袋朝上一端的菌袋解开, 将袋口反卷, 用镊子等工具将表面的菌膜和菌种块去掉, 使袋口培养料表面平整。所用的工具应先严格消毒, 以防杂菌污染。

(2) 降温增湿降温增湿是催菇的重要手段之一, 出菇室的温度应降到10~12℃, 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 每天向出菇室空间和地面喷水, 以保证出菇室的湿度。催菇3~5天后培养料表面就会出现淡黄色水珠, 这是子实体原基形成的前兆, 不久就会出现子实体原基, 一般经5~7天就可出菇。

2. 子实体生长管理经过催菇, 子实体原基形成后, 马上进行套袋出菇, 此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 出菇室温

度应控制在8~15℃, 湿度应控制在80%~90%, 室内温度的调节, 要结合通风透气进行。弱光和阴暗条件是提高金针菇品质的重要措施, 出菇室应保持较弱的光线。适当地通风换气, 子实体生长需要较多氧气, 但又必须积累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 有利于菌柄伸长和抑制菌盖开伞。要注意调节好它们的关系, 使子实体迅速生长, 形成色白、质嫩、柄长、产量高的金针菇。

八、金针菇的采收管理

金针菇的适时采收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一般在金针菇菌柄约10cm以上, 菌盖呈半球形时采收为宜。采收时, 一手按住栽培袋口, 一手轻轻抓住子实体拔下处理。采收后的栽培袋又按照菌丝培养阶段进行管理, 菌丝恢复后即可催菇, 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肥。

九、注意事项

1. 栽培材料要严格选择, 做到无菌无虫害, 严格消毒措施, 提高菌袋的成功率。

2. 由于金针菇是一种低温型菌类,

高温高湿对其危害极大, 也是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 在整个栽培中要特别注意, 避免高温高湿。

3. 在原材料的配制时, 可以加入0.1%

的多菌灵, 降低感染;在菌棒补肥时, 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菌类营养液, 特别是在栽培中后期, 以提高产量。

4. 金针菇在配制原材料时, 要切忌进行厌氧发酵, 以免造成玉米瘤的过早产生, 影响产量。

5. 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加入30%的高粱酒糟, 以代替葫豆壳的用量, 还可以提高产量。

在金针菇的栽培中, 一般可以采收3~4潮, 剩下的菌糠可作为鸡腿菇的原材料, 也可以用作有机肥, 以充分利用。

利用苎麻秸秆栽培金针菇技术 篇8

摘 要 介绍一种利用苎麻秸秆栽培金针菇的技术。苎麻秸秆80%、生石灰3%、麦麸15%、磷肥1%、石膏1%,加水比例1∶1.2,保持温度2~18 ℃,菌丝能正常生长并出菇,采收可达3~4潮。

关键词 金针菇;苎麻秸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r)是秋冬及早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菌柄脆、盖滑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特别是火锅和凉拌菜的好材料,深受广大食客喜爱[1-2]。随着金针菇栽培规模的不断加大,主料栽培原料棉籽壳价格大幅上涨。因此,为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寻找一种充分利用新资源,新原料、节约成本的栽培技术和配方。四川省尤其是达州地区,作为苎麻大市,苎麻产业基础雄厚,有大量苎麻栽培。据统计,每667 m2苎麻年产苎麻秸秆500 kg左右,而对苎麻秸秆的处理大都采用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结合达州地区种植产业现状,针对苎麻废弃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结合实际发展苎麻种植和食用菌栽培产业。

1 栽培前的准备

苎麻秸秆处理苎麻收获后,将苎麻秸秆及时收集晒干,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备用[3-5]。

菌种选择采用四川省农科院培养菌种,黄色,菇体大小适中,且生物转化率较高。

场地选择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气温在2~18 ℃时较适合金针菇的生长出菇。若具备降温设施将更利于金针菇生长出菇,保证金针菇的出菇顺利进行。

2 配料与制袋管理

2.1 配料

苎麻秸秆栽培料配方苎麻秸秆80%、麦麸15%、生石灰3%、石膏1%、磷肥1%,加水比例1∶1.2[6-7]。

2.2 制袋

制袋和灭菌该试验选用低压聚乙烯袋,长:宽:厚比为40 cm∶22 cm∶0.03 cm。将菌袋一头扎紧备用,后将栽培料按上述配方配制完好,按比例加入水进一步进行混合,待含水量达到60%以后,进行简单堆制,当其含水量均匀,培养料没有干颗粒存在时进行装袋。菌袋装袋时要求物料松紧适中均匀,待菌袋装好后将菌袋另一头扎紧,并进一步检查菌袋是否有漏料现象,如有需及时修补,可使用胶布进行黏贴,防治物料外漏。检查完毕后迅速将菌袋放入灭菌锅内进行常规灭菌。菌袋装入灭菌锅时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或者采用“井”字形排垒,以便空气的充分流通,可使菌袋充分灭菌不出现死角。灭菌时开始时加热升温要快,做到火旺、猛,防止把培养料蒸酸、蒸臭。待温度达到100 ℃以后,选用中火继续灭菌,保持中火温度8~10 h,灭菌过程中不能熄火、降温。灭菌后期用猛火攻一会儿,然后停火焖灭一整夜,这将大幅提高菌袋灭菌的成功率。

2.3 接种与发菌管理

先将接种室经过提前消毒灭菌,后将灭菌后的培养袋移入接种室内,待培养袋自然冷却。当培养袋降温到约30 ℃以下后,方可进行接种。接种前,需要保证门窗关闭,且消毒器已消毒约40 min。为保证安全,待消毒器关机约15 min后,接种人员方可进入接种室接种,接种全部过程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步骤进行。接种前,先将接种人双手用酒精进行充分消毒。双手消毒后除接触菌种外,不得触摸其他任何物品,以免感染杂菌。接种时,直接将菌种切分成若干小菌块,并迅速将切割小菌块填入菌袋的一端,快速套上套环,整个接种过程需要时刻注意防止外界杂菌感染。接种后迅速将菌袋移入发菌室进行发菌管理。发菌期间,菌袋不能堆码过高过密,需要根据发菌室内气温的高低和空气流通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气温低时,可以适当堆码高些,气温高时,可以适当堆码低些,并时刻注意发菌室内的通风和换气情况,以满足菌丝生长对氧气的要求。培养金针菇期间要随时观察记录发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培养室内温度不得超过25 ℃为宜,并且空气的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为宜,另外期间还需经常检查培养袋的温度,随时注意控制温度,以免发生“烧袋”现象。金针菇培养期间,应随时检查记录杂菌污染情况,严格控制培养室内光照,尽量保持较暗的低光照环境,以免影响菌丝生长或导致子实体的过早形成,造成减产。菌丝生长期间每隔2 d需要开窗进行适当的通风透气,以利于菌丝的快速生长。一般情况下,培养30~50 d菌丝才能完全长满整个菌袋。

2.4 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整个菌袋后,将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金针菇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时期。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管理,特别是控制好培养室内的菌株生长环境条件,为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保证金针菇高质和高产。当菌袋长满菌丝后将菌袋移至出菇室进行重新摆放,摆放时将栽培袋的一端朝下,一端朝上即可。摆放完毕将金针菇菌袋朝上一端解开,并反卷袋口,用镊子将表面的菌膜和菌种块去掉,使其外观表面平整。操作时使用的全部工具应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止杂菌污染。摆放好后调节出菇室内温度,一般温度控制在10~12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管理人员需每天向出菇室内地面和空间喷适量水,保证出菇室内的湿度。当催菇3~5 d后培养料表面将会出现淡黄色的水珠,此时是子实体形成的前兆,不久后将会出现子实体的原基,一般情况下,经5~7 d培养菌袋内就可出菇。因子实体生长需要较多氧气,所以此时出菇室应保持较弱的光线,并适当进行通风换气,但为利于菌柄伸长和抑制菌盖开伞又必须积累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浓度,为使子实体快速生长,形成色白、质嫩、柄长和产量高的金针菇,必须严格控制通风和二氧化碳积累这二者的关系才能达到高产丰收。

2.5 采摘及后处理

金针菇的适时采摘可促进生产上达到优质高产的栽培目的。当金针菇菌柄10 cm以上菌盖呈半球形时应进行适时采收。采收时,采收人员需一手按住栽培袋口,另一只手抓住子实体下端轻轻拔出。金针菇采收后的栽培袋需按照菌丝培养阶段要求继续进行严格管理,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可继续催菇,根据生产实际必要时可进行适当补肥,使用此法栽培的金针菇一般可采收3~4潮。

参考文献

[1]蔡和晖,廖森泰,叶运寿,等.金针菇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J].食品研发与开发,2008,29(11):171-174.

[2]于荣利,秦旭升,宋凤菊,等.金针菇研究概况[J].食用菌学报,2004,11(4):63-68.

[3]陈曙晖,陆忠权.苎麻副产物栽培草菇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5(5):40-43.

[4]张兴,熊杵林,揭雨成.机械剥制苎麻副产物栽培平菇的研究[J].2013(5):457-460.

[5]徐建俊,李彪,马洁.苎麻秸秆栽培秀珍菇技术[J].2012(4):58-60.

[6]夏志兰,姜性坚,熊辉,等.苎麻骨粉在金针菇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麻业,2004(6):290-292.

[7]李彪.苧麻秸秆栽培金针菇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0(1):28-29.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推荐阅读: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06-25

上一篇:膳食委员会及工作制度下一篇:让梦想远航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