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炭产业竞争态势分析(共6篇)
(乌鲁木齐谐正矿山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通过迈克尔·波特的五因素模型对新疆“十五”规划过渡期后煤炭产业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未来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煤炭产业内部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来自煤炭用户的竞争。
关键词:煤炭;竞争;态势
中图分类号:F27文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25(2006)10—0003—0
2AnalysisofXingjiangCoalIndustryMarketCompetitivePosture
YINDe——sheng
(MineTechnicalAdvisoryCo.Ltd,ofUrumqiHunter,Urumqi830000,China)
Abstract:TheXingjiangcoalindustrymarketcompetitiveposturebythefivefactormodelofdrisanalyed.
MichaelPorter’sandthinkthemostimportantfactorsisthecompetitivewhichbetweencoalenterprises,and
Occurbetweencustomerswhousethecoa1.
Keywords:coal;competitive;posture
0引言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除石河子市和博州外,区内地州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分布,预澳4储量达1.82—2.19万亿t,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2%,位居全国首位。在新疆一次能源
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6o%左右,但与全国相比,发展较慢,2OO4年煤炭工业产值仅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9%左右。2005年起新疆煤炭市场价格曾一度恢复性上扬,但这并不是新疆煤炭市场的未来走势。本文就“十五”规划过渡期完成后,新疆煤炭市场的趋势进行预测性分析。
l新疆煤炭产业结构特征
(1)煤矿企业空间分布分散。全疆85个县(市)中76个县(市)办有煤矿,煤炭年产量在30万t以上的有36个县(市),其中9个县(市)煤炭年产量在100万t以上。众多的产量较小的煤炭企业分布在广阔的新疆地域之中。“十五”规划新疆煤炭企业的地区分布结构见表1。
(2)新疆的地域特征制约着煤炭产品的大流通。受运力及运输成本的影响,伊犁地区的煤炭相对饱和但不可能大流通到缺煤的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
(3)矿井数量以9万a矿井为主,生产能力以9万a矿井和6o万t以上矿井并重。“十五”过渡期后,不含原保留矿井,全疆311处规划矿井中,年生产能力9万t及以下矿井274处,1530万a矿井29处,45万a矿井1处,6o万t以上矿井7处。年生产能力9万t占多数。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分布情况如下:
表1“十五”规划新疆煤炭企业的地区分布结构
1伊犁州45441456
2塔城地区4432912657
3阿勒泰地区221
54乌鲁木齐市35341336
5昌吉州968961101
16吐鲁番地区2522327
37哈密地区5545
8巴州171412252
9阿克苏地区332571435
10喀什地区54136
ll和田地区1130
12克州3323
13石河子市
合计31127429173569
表2“十五”规划矿井生产能力分布表
(4)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煤炭产品的深加工不够。煤炭产量的45%用于一次性能源消费,煤电转换、煤油转换、煤化工等发展落后。从煤炭行业的技术含量来看,在不同所有制煤矿中,产品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差别很大,国有重点煤矿远远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矿。
2新疆煤炭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2.1现有煤炭企业间过度竞争
迈克尔·波特教授经过大量实证调查后得出结论: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中,如果生产相同产品的前4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集中度)的总和低于40%,则该行业内极可能会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十五”过渡期后,不含原保留矿井,新疆共有规划矿井311处,其中30万a及以下规模的矿井个数占全疆煤矿个数的97%以上,煤矿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四大煤炭企业神华新疆能源公司、新疆哈密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艾维尔沟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塔城铁煤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量之和占新疆煤炭总产量的比例cR4(集中度)为25.1%,最大煤炭公司神华新疆能源公司产量占新疆煤炭总产量的比例CR1为14.35%,虽然较2001年的(CR4)19.4%、(CR1)11.29%有所增加,但产业集中度仍极低,新疆煤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处于过渡竞争
状态。以新疆最大煤炭企业一神华新疆能源公司为例,2001年其销量326万t,市场占有率为10.96%,平均价格为104元/t,2OO4年销售量为601万t,市场占有率为14.35%,平均价格仅为77.89元/t,企业效益严重下滑,亏损严重。
2.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产业的进入障碍很低,由于新疆煤炭赋存条件较好,仅需要少
量专门的生产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及少量的资金即可见效。同时煤炭生产的技术含量相对不高,技术和工艺要求不高,产品的销售问题不突出。煤炭开采固定资产投资专用性很高,煤炭企业的退出会形成大量的沉淀成本,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退出行为。另外,煤矿多处于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退出,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因此,当地政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不愿意让煤炭企业退出煤炭行业。据目前全国煤炭工业发展趋势,东部地区资源消耗加快,煤炭资源逐步枯竭,有1,3的国有煤矿存在接续问题,到2O2O年东部将有4o%的国有重点煤矿和印%的国有地方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2010年以后我国的煤炭工业将逐步转移到西部,新疆将成为我国能源重要的战略接替区。
2.3和其它替代品能源产业间的竞争
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风能等,由于大量消耗煤炭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优化新疆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势在必行。石油及天然气的增加、电力、风能开发进程的加快对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造成了直接影响,也将进一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中消费中的比重。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分别下降为69.4%和64.1%。
2.4来自煤炭用户的竞争
煤炭竞争的加剧,使煤炭用户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价格、质量、供货时间、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对煤炭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煤炭价格出现下滑,另一方面用户大量拖欠煤矿货款,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煤炭产业的最大用户是以电网为单位形成的几大发电公司和地区性热力公司,它们是大批量的购买者。新疆现有电力发电企业52户,电力发电企业市场集中度高,几大电力发电企业如新疆天山电力股份公司、国电红雁池发电厂、华电红雁池第二发电厂、苇湖梁发电厂等需求量约占发电企业煤炭需求量的40%以上,对电厂而言,煤炭购置费用又占电力成本相当大的比重,新疆煤炭产品基本上属无差别产品,选择余地大,转换成本低,电厂可以掌握充分的煤炭市场信息有选择地进行采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煤炭产业企业多、市场集中度低,电力、热力行业的企业数量少、市场集中度高,煤炭企业在与电力企业、热力企业的竞价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其结果只能是煤炭产业中的企业互相竞争削价以争取电力产业、热力企业中的定单。以神华新疆能源公司为例,2001年煤炭平均价格为104元/t,2004年平均价格仅为77.89元/t,下降了25.11%。
2.5来自煤炭企业供方的竞争
煤炭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矿山机电设备、电力等生产资料,而这些生产资料的供应者往往通过提价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服务向煤炭产业施加
压力,使煤炭企业因无法使产品的销售价格跟上成本的增长而失去利润。特别是电力等产品,在新疆现行条件下,煤炭产业难以对其价格的上涨施加影响。
3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十五”规划过渡期完成后,在煤炭产业的竞争环境中,最重要的、对煤炭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煤炭产业内部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来自煤炭用
户的竞争。而提高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发展大型煤矿,实施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产业组合,是解决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军伟.中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智通,对我区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内蒙煤炭科技,2004,(2).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加工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 具有一大批国家级的工业企业, 并且分工相对明确, 产业布局也较为合理。但改革开放之后, 东北重工业体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企业与企业之间“聚而不集”的现象日趋显现, 产业内部变得松散及联系不够紧密。随着振兴东北战略的提出, 国家也向东北三省投入巨资和较多巨型项目, 可以说东北并不缺大项目、大企业, 但是, 由于市场机制的缺失, 东北老工业基地没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且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还有待提升。就目前来看,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化, 既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 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障碍。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分析
1、重工业基地优势。
重工业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 并且大多数重工业行业都具有产业关联性强、产业内分工程度高、价值链条长以及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等特征。所以, 实现集群化发展是重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具体的重工业行业看, 东北地区集中了一大批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 比如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大连造船厂、鞍山钢铁、大庆油田等。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有些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更为重要的是其发挥着带动整个东北经济的重要作用。根据东北产业分布的特征, 若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 发展垂直型产业集群模式, 则可以充分发挥其产业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产业内分工, 发展与之配套的小企业, 不仅有利于核心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善, 降底成本, 而且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此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全球产业分布的调整, 重工业将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种国际环境将为东北重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因此, 东北地区依据重工业基地的优势发展重工业产业集群势在必行。
2、基础设施及地理优势。
基础设施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交通便利程度高、通讯方式便捷、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将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就目前东北地区基础设施情况看, 东北公路、铁路、水路等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公路交通可谓四通八达, 总营运里程达到158997公里, 占全国的比重约为8.79%。此外, 围绕长春、沈阳、哈尔滨三大省会城市均有环城高速公路, 且省内主要中心城市间也都拥有高速公路。东北铁路运输总量程为13219公里, 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量程的比重约为18.11%, 并且从密度上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是全国的2.17倍。东北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 数字化及程控化的传输及交换设备以及各地市间的传输网已基本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 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也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东北地处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 与诸多国家相邻, 边境线及大陆海岸线分别长达4637公里和2178公里, 拥有5大出口海港以及32个边境县 (市、区) , 具有开放开发的独特优势。
3、资源条件优势。
东北地区经过重工业的长期发展, 目前局部地区出现了自然资源枯竭的困境, 但从总体上看, 东北依旧是重要的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地。在已探明的主要矿藏储量中, 原煤储量占全国的10%, 石油储量占全国的45%, 铁矿石储量占全国的22%。目前, 铁矿保有总量居全国第一, 其中, 金、钼、镍及铝土矿都位居全国前列。从森林自然资源看, 总森林面积达8.67亿亩,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生态资源及环境的优越条件为发展特色产业创造了条件。从人力资源条件看, 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背景打造出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 人力资源优势突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及科技力量都更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达48%,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0个百分点。大专院校数量、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中心众多, 高等院校数量占全国的10.6%, 科研机构多达700多个, 特别是集中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理工科大学和重点研究所、实验室。东北地区在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技术上都处在全国领先的水平。优越的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条件为东北产业集群化发展及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阻力
1、计划体制残余力量未完全消失。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当时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已形成的产业集群的原材料供给、资金投入以及销售渠道都由国家计划来完成。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东北重工业产业集群对国家行政指令的依赖。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经济的转轨, 市场逐步代替行政指令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对长期依赖计划指令的产业价值链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实践表明, 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虽然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但却始终不知道怎么用, 再加上国有企业自身规模巨大, 资本存量多, 其实现经营转型的成本也更高, 这导致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东北的产业集群发展缓慢。
2、政府的服务职能欠缺。
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上看, 政府政策支持是重要的推动力。因此, 政府应转变职能,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通过制定市场规则, 出台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条件。然而, 目前东北地区某些政府依然习惯使用行政干预的手段,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政府没有从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或大局出发, 而仅仅只关注于某些重点企业, 忽视了对区域经济的全面服务职能。
3、僵化的企业经营体制。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 市场经济中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配给的力量明显弱化。同时, 市场中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企业的运行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 企业为了促进经济效益, 必须对投入、生产及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打造自身竞争优势,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看,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多大型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依赖行政指令, 缺乏自身成本与收益核算意识, 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方式必然会限制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及产业集群的发展。
4、地方保护现象突出。
目前, 东北地区地方保护现象仍较为突出, 有些行业过度竞争的同时区域内又存在大量垄断势力, 这导致了各个区域以及单一区域内的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战、各自为政。地方保护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大大提高了企业间的协调及重组成本, 企业之间的合力无法形成, 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实现;另一方面, 导致了市场的分隔, 限制了产业的外部增长机遇。不仅如此, 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存在不仅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成本, 还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打破地方保护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经之路。
三、全力打造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对策分析
1、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强化市场经济观念。
从我国各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来看, 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必须要优化市场环境, 强化市场经济观念。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 其产业集群的发展都离不开较为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 甚至可以说市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 再配合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合理引导, 才能促进集群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 东北地区的市场观念不强, 竞争意识及危机意识不高, 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因此, 目前, 完成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战略最为欠缺的就是充满活力的市场。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才能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优化市场结构。
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是整个价值链上存在多个有活力的企业微观主体。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诱因, 通过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展开充分竞争与合作, 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然而, 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大而全”, 低程度分工的大型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所以,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众多大型国有企业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阻碍集群发展的因素。基于产业集群振兴的战略, 必须要在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上加大力度, 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扶持和鼓励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重组分离优化市场结构, 形成包括少数龙头企业及与之配套的众多专业化分工企业在内的产业集群格局, 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培育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微观企业主体。
3、培育主干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改善区域创新环境。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改造意味着产业集群的升级, 其必然要依靠特别是主干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产业集群的升级是基于新知识的创造与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 提升产业集群的生产率以及资源利用效率。要实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 不仅需要通过技术引进及加强对外合作, 更需要提升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首先要制定与研发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集群内企业及各种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其次加强政府对集群内部分重点企业科技研发的直接投入;最后要建立人才管理的协调机制, 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只有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才能真正从整体上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升级和优化。
4、建设一流工业园区, 发挥外部经济效应。
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设一流的工业园区, 发挥其辐射作用及外部经济效应, 视其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必须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 通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财税政策, 搞好工业园区建设。首先应该明确产业集群的发展机制, 并构建园区内企业及新建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 组成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产业链系统;其次要根据合理的产业发展配套原则, 优化配套环境;最后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并引导各类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投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总之, 办好工业园区的标准就是推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同时, 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与工业园区建设的协调。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 A.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2]林木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性思考与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 2003 (10) .
[3]李善同: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 2004 (11) .
[4]王清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关键词】新疆石油产业;竞争;储量;优势
石油产业是关乎到国家的经济国家和人民的生产活动的重要产业,更是一种战略资源,而石油在生产生活中更是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的石油产业在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新疆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省份之一,石油天然气的储量非常巨大,还有着四个大型的石油产业公司,不断的为中国的生产和发展做着贡献。
在中国的已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排行中,新疆名列前茅。石油产业成为新疆的经济支柱之一,让其更加健康的发展,对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疆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自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地区的丰富能源就一直被国家重视。从2000年开始新疆的每年平均石油探明储量在2.2亿吨,天然气储量也在1200亿立方米,并且石油的探明地质储量在以每年2.5亿吨的趋势增长。到了2012年的,石油的产量已经增长到了2700万吨。相比之下增长了6倍。到2030年,预计新疆的石油累计探明量能达到45亿吨。2015年石油预计产量为3000万吨,天然气350亿立方米,石油到2030年时产量可以达到4000万吨占到全国的17%,天然气到2030年的产量可以达到700亿立方米占到全国的23%。新疆的石化产业的大发展,包括五百万吨级的炼油企业大量涌现,独山子石化公司千万吨级的炼油厂等的开工建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新疆石油产业的竞争力解析
影响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等,下面我们将从新疆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策优势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新疆石油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本文将提出一些关于新疆石油产业的发展意见作为参考。
(一)竞争优势和缺陷
1.优势。
(1)作为中国向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新疆面积广大,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油气资源储量占全国陆上资源储备量的近三分之一。
(2)新疆的石油生产能力在全国前列,是中国石油产业的生力军。其中形成的四大石油勘探公司,使得新疆石油产业具有巨大的产量优势。
2.缺陷。
(1)新疆的面积广大,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是人口相对较少,而对技术人员的培养条件也相对缺乏,使得新疆的石油工作者中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技术人员的紧缺使得一些新的技术无法的到应用,最终对新疆石油的生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人才的缺乏也导致了另一个缺陷,那就是技术相对落后。新疆的石油炼化的能力不够,现有技术大多是来自国外,由于没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开发不出来附加值高的石油产品,使得其石油竞争能力相比其他地区比较低下。
(3)开采条件相对恶劣,新疆地区地质复杂导致开采难度的加大。首相是地表条件,新疆含石油区一般处于沙漠区、山前、黄土塬、盆地等地区,这些地区勘探和开采环境恶劣,使得勘探的时间被不断的延长,这也间接增加了开采的成本。
(二)外部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国家的发展战略不断的向西移动,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将影响着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同时在能源战略方面,新疆在未来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种对新疆有利的开发政策的出台,新疆石油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已经势不可挡。但随着市场的开放,挑战随之而来,随着市场的开放,国外众多石油企业涌入国内市场,这对新疆的石油产业也带来了一些冲击。
(1)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石油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地扩大,石油产业有着广阔市场和巨大的上升空间,但是国内石油产尚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对国外市场依赖很大,但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能源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在近年的石油消费中我国的石油进口额度还在继续增长。
(2)随着市场的开放,挑战也随之而来,随着跨国公司壳牌、BP等对中国石油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的加大,中国石油产业面临着巨大冲击,国际石油巨头的加入使得石油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国外石油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向我国输入大量质优价廉的石油产品,新疆石油产业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3)没有国际知名商标,产品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不够,没有具有特色的高附加价值的石油产品,缺乏先进的销售系统,同时特有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发展展望
新疆石油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与位处中亚资源富集区的地利优势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加快新疆地区石油产业的产业升级,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形成高效、绿色的石油产业链,争取在未来10年把新疆建设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特色化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石油战略输送通道。具体提出以下几点。
对石油进行综合利用
新疆石油产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展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的污染大的生产工艺,展开节能活动,推进先进的生产工艺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围绕节水、节电、节气等方面做文章,实现环境友好的产业技术,同时还应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注意加强对落地油、放空天然气、渣油的回收和利用,更高效效石油资源。
(一)优化产能结构,提高炼化效率
在产业发展上应优化布局结构,从而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石油产业中存在不少炼化装置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这样造成了产能上的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到生产产品的质量,通过对装置的优化,可以降低石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增加石油产品的竞争力。
(二)通过各个口岸,与其他国家合作,构建多层次战略联盟,降低进入壁垒
新疆边境线绵长,与多个国家额接壤,这是我国其他产油区都不具备的地缘优势,凭借开放的口岸,新疆有更多的机会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通过技术、进口、合作开发等方式进行石油合作,通过与这些接壤国家的能源合作,来为新疆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保障。
(三)制定鼓励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和攻克难关
出台先进创新企业评选鼓励政策,对于勘探开采技术难度大、条件恶劣,地区的石油项目进行税务减免政策,鼓励企业对新疆地区石油资源的勘探工作,对石油产业建设项目给予用地,税务等优惠政策,对进行产业升级,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对贡献巨大的新疆地区企业进行表扬,以此进行激励。
四、结语
新疆的石油产业现在还处于油气的发现和增加储备阶段,新疆石油产业油气独有的竞争优势,包括地缘、储量、政策等。虽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由于新疆的地理条件复杂,勘探的投入不够,现在的探明度有些偏低。产业仍有一些不合理,产业的发展依旧不平衡。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了WTO,中国石油经济已融入到国际石油经济的大循环之中。面对严峻的石油资源形势和国际石油竞争愈演愈烈的巨大压力,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取得国际石油竞争胜利的必要保证。但是不论是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还是从竞争环境来看,新疆石油产业与国内外相比均具有较大差距。因此,实施大石油公司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以及构建多层次的战略联盟是我们在市场国际化条件下提高新疆石油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艳、宋岭:新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
[2]任浩宁, 宋智晨, 周修杰, 宛学智:2015-2019年新疆石油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2015年3月.
[3]刘春宇: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
[4]张媛:新疆石油化工业发展的区域经济优势分析[D].新疆大学,2010.
一、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在市场竞争态势中,用市场区隔的方式将快餐行业区分为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两种。其中,中式快餐以WA与CD为代表,西式快餐则以麦当劳、肯德基与比萨最具代表性。西式快餐是由国外引进的经营方式,麦当劳是第一家进入台湾市场的快餐连锁店,比萨成长极为迅速,一年内扩展了七家连锁店,而肯德基由于在炸鸡方面独具特色,占有一定的市场。WA是第一家以中式快餐为诉求的连锁店;CD则是目前数量最多的速食连锁店。
二、市场定位
A.麦当劳的市场优势在于清洁(clean)、快速(fast)、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价值感(value)。
B.肯德基的市场优势为商品的独特口味。
C.比萨的市场优势是,它是全家的快餐伙伴,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D.WA的市场优势为中式传统口味,并加上清洁的就餐环境。
E.CD以颜色管理为市场优势,并搭配小菜与牛肉为主的商品定位。
三、行销定位策略
行销定位策略是行销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由于所有的行销活动,包括销售、广告、促销、订价、商品生命周期、包装、配销及公共关系均以市场定位为依据。由麦当劳引进国际连锁企业的经营,呈现竞争白热化的市场态势,在这多变的市场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惟有建立强而有力的行销定位策略,才能找出一条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空间。
目标市场:根据市场情报显示,以快餐产业的厂家而言,其最常用的市场区隔方式是以“人口统计因素”为主,其他如地区因素、顾客心理因素与顾客消费行为因素等较少使用。而在人口统计变数中,又以“年龄”与“职业”最常被应用;西式快餐业者均以年龄作为市场区隔的考虑变数;中式快餐业则以职业为市场区隔的变数。麦当劳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市场(年龄由4—30岁男、女性),比萨与肯德基则以家庭成员的消费客层为主要诉求对象。WA与CD则定位在学生族与上班族的市场客层。
市场定位:A.麦当劳:以年轻、活泼作诉求,希望提供一个轻快的用餐环境。B.比萨:以高品质、高价位的定位,希望带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产品比竞争者较好,价格比竞争者较贵。
C.肯德基:定位在“家庭成员的消费”,提供一家庭式温馨团圆的用餐气氛。D.CD:定位与强调提供上班族“快速、简便”的用餐环境。E.WA:定位于中式快餐简餐与外带餐盒,并以快速自我选择的环境,透过点心式产品的组合,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各连锁店在市场定位上的做法均倾向于塑造“吸引目标客层的舒适用餐”印象诉求的定位策略。其中,西式业者的策略多秉承授权母公司的原有风格,中式业者则积极在塑造自己的魅力与独特风格。
四、行销组合策略
商品定位:西式快餐业者,推广的重点都在小孩的需求层面,一方面希望培养小孩从小吃快餐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小孩的带动,能吸引整个家庭成员都到店中接受温馨的服务。以下即为行销新趋势:1.快餐业经营者会针对市场的反应来修订行销策略。2.以往快餐市场的主要目标顾客群为学生和上班族,而今天,随着许多妇女与小孩的加入,快餐业更加显得活泼和多元化,使经营者有更多的市场机会来把握,同时也对快餐业的经营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快餐业应专门对新的顾客群进行经营定位,以适应他们新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快餐业有三大主要目标市场:上班族市场、学生市场、家庭组员市场(以家庭为消费单位)。
商品策略:商品策略是根据行销定位策略所选定的区隔市场,提供符合该区隔市场需求的商品。餐饮业属于零售服务业的领域,因此,在进行商品组合与商品企划时,有下列各要
项因素值得考虑:零售服务业的无形性(指服务)、零售服务业的可变性(指市场客层)、零售服务业的不分离性(指连锁店经营与行销策略)、零售服务业的公共性(指形象、知名度与口碑等公关因素)。以上四项所带来的行销瓶颈是极难解决的棘手问题。因此,在拟订商品策略时,应以快餐连锁的商品来加以定位,其中应包含下列各项:实体商品的供应、商店气氛的塑造、动线的规划与pop广告的陈列、提供的服务与特色、商店卖场的整体设计有规划。果真如此,方能在竞争市场上取得优势商品的条件与机会。
订价策略:订价乃行销战略中最敏感而痛苦的决策。一方面,价格决定企业的收入,另一方面,价格又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刺激业绩的主要武器。目前市场快餐连锁店的价格普遍偏高,是众所皆知的事实。然而,根据市场访问资料显示,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可归纳为下列各点:成本因素(包括经营成本与行销成本)、竞争者订价水准、顾客心理价格标准、公司的行销目标、公司的行销利润与市场占有率衡量。以下是中式快餐业与西式快餐业的订价策略。
麦当劳:依消费者对消费价值感的知觉来感受价值,加以订价。
肯德基:参考竞争者所订的价格加以订价,目的在于市场竞争。比萨:参考竞争者所订的价格及顾客反应意见加以订价,以市场渗透与竞争优势为目的。
WA:反应成本加上固定利润加以订价,以成本加利润为标准。
CD:以订价尾数不为零或整数为原则,加以订价,如3.8元、4.5元,其目的在渗透市场与刺激市场占有率。
由上可看出:中式快餐经营者的订价策略多以成本加利润为原则,而西式快餐业则大多以竞争倒向与渗透市场为订价目标。此外,最具突破性的订价行销,最近也被快餐经营者所采用:○大众化的普及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用商品为主要订价目标,如此有利于市场扩大;○先行决定售价,再根据这一价格来企划商品组合;○人事费与材料费为成本的核心,因此追求规划经济与兼差员工(以时薪计算)的大量雇佣为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而雇请时薪兼差人员更是快餐业的市场潮流与经营方针。
通路策略:由于快餐业是定位商圈的连锁经营形态,生产、物流、配销与销售几乎同步发生,同时,商品又多无法保存太久,因此必须利用多点分布的扩散行销,来形成面的市场攻击,以达到攻占市场的目的。所以,走向连锁经营,以多店连锁各商圈向多处市场扩散,即成为经营成功的要件。快餐连锁店环境战略与通路策略分述如下:环境战略:麦当劳:○以地区人口分布决定开店地点与规模;○着重地区分布与物流配销问题;肯得基:○人口结构与密度;○商圈特征(以商业区分布与学校附近及人潮集中地区为主);WA:○人口流量多的地区;○区域市场发展性;○交通快餐性;○消费特性;CD:○了解地段特性;○人潮集中地区;○社区;○商圈附近的消费水准;QZZ:○店面大小与座位设计;○人潮集中区;○市场真空区为未来发展重点。
通路策略:麦当劳:逐步向中南部发展,并发展适合各种商圈与立地条件的店(包括人潮集中区、车站附近、学校、商业区、金融圈)。肯得基:全面性发展。ZHG:以快速开店来占据市场空间拉近与麦当劳的距离,并定位于市场追随者的角色。WA:以复合店的经营形态增加集客战力,以商业区、办公区为主要开店通路。CD追求普及化的消费形态,以取代路边摊。综观所述,快餐连锁店的通路策略可整理并归纳为下列各种形态:(1)以连锁经营与多据点加以攻占目标市场。(2)连锁经营的形态以自由连锁与特许经营为主;特许经营为向国外购买的经营策略与商店品牌,此为西式快餐业的特色,中式快餐经营者则仍以自由连锁为主。(3)以大城市为首先切入的目标市场,站稳脚步后再向中南部推展。(4)物流的配送路线,其通路长短为先期切入市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5)西式快餐经营者有集中开店,以造成更大市场的倾向,向郊区发展更是未来的目标。(6)人潮即钱潮。此为快餐经营者选择开店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人潮的结构更是注意的焦点。人潮的特征分为:○流动人口;
○当地居住人口;○娱乐集合人口;○上班族人口;○逛街购物人口。(7)不同的环境特性有不同的机能与集客能力,因此环境特性是经营者必须注意的焦点。商业环境可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办公商业区;○娱乐区;○学术区(学校附近);○各种功能组合的综合商圈。(8)商圈内人潮的消费水平是影响开店的重要因素。(9)复合店的开发能创造更大营业额与营业利润。
推广策略:在零售服务业的行销策略中,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知名度的炒热相当重要。除了通过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感觉外,广告与促销活动更是经营者在争取消费者认知与印象的重要策略。因此,广告策略与促销战略的实战运用,并发出适当的广告与促销讯息与消费者心连心,建立密切关系,乃是推广策略的主要课题。快餐业的推广策略分述如下,快餐连锁店的推广策略:
电视广告。麦当劳:○带动狂热;○大量投入TV广告;○密集强打。肯得基:○较保守、不敢过分强打TV广告;○着重在企业形象的塑造。CD:○较保守、不敢过分强打TV广告;○着重企业广告。WA:○只做企业形象广告;○打折;ZHG:○尚未运用。
促销活动:麦当劳:○合作促销生日餐会;○赞助回馈社会活动。肯得基:○打折;○赠送礼品;○运用DM.CD:○赠送礼品;○举办促销活动;WA:○打折;○赠送小礼品。ZHG:○赠送礼品;○举办抽奖郊游活动。
公共报道:麦当劳:○利用机会制造新闻事件;○各种活动吸引各媒体注意;肯得基:○用机会制造新闻事件;○各种活动吸引各媒体注意;CD:尚未运用;WA:尚未运用;QHG:尚未运用。实战策略:麦当劳:○利用话题性讯息;○传播塑造精神人物或偶像;肯得基:○以地区性市场推广为主;○走市场机会者的定位策略;CD:○以地区性市场推广为主;○走市场机会者的定位策略;WA:○利用口碑宣传;○配合节庆假日促销;QHG:○以地区性市场推广为主。
综观以上所述,快餐业的推广策略可由下列各项重点落实执行:(1)广告策略的应用可分为三阶段执行;A建立企业知名度,告之消费者企业的性质及所提供的产品与提供何种特色服务。B强化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由认知、肯定到指名购买C.针对单项商品(单品)或新上来来加强广告与促销活动。(2)企业形象的塑造是经营快餐业的行销目标。(3)西式快餐业共同的特色,即是企业代表人物为连锁店之POP造型,例如麦当劳为麦当劳叔叔造型,肯得基为肯得基上校造型。其主要目的是藉此增加企业对顾客的亲和力。(4)口碑宣传及耳语运动(WhisperCampaign)是极重要的沟通方式。此外,加强服务、维持良好品质都是必须落实执行的事项。(5)促销活动最常使用的方式是赠品与赠奖,举凡赠送小礼物、集点券、赠奖券等都非常流行与有效。(6)与其他企业合作做联合广告也是很有效果的方式。例如麦当劳与俏丽洗发精的联合广告即很成功。(7)社会爱心回馈活动、写作比赛、亲子活动、快乐家庭等顾客参与性的宣传与促销活动渐渐被快餐经营者所采用。(8)连锁店整体企业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必须藉公益性活动、体育赞助活动以及捐血活动等慈善活动达成。(9)动用新闻性、话题性的讯息来做“议论纷纷”的宣传,可吸引大众传播媒体的注意与免费的宣传报道。(10)由各家分店的小商圈行销策略中,可做定点行销与广告表示的模范。同时,针对各商店附近的商圈特性、人潮特性加强促销与推广的整体活动。
公共关系:麦当劳非常重视公共关系,大力在报纸上寻找刊登消息的机会,这些消息有的是由人力制造出来的微不足道的消息,有的则是精心设计,显示麦当劳威力的资料,如早年的“所使用的面粉已可填平大峡谷”、“所用的番茄酱已相当于密西西比河的水量”以及后来的“将所卖的汉堡包连接起来,可来回月球几次”等。麦当劳另一项着意塑造的则是麦当劳在汉堡包界的权威,如发表全国性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平均一星期吃多少汉堡包——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连美国肉食协会都视这项资料为法典。
麦当劳还主动创造记者采访机会,参加公益活动,获得公众注意。在麦当劳的公关手册
中,还提到在各个不同市场应采取的不同手段,如在以家庭为主的市场可将汉堡包所得捐给当地的学校做乐队制服,手册还指导加盟者如何争取报纸报道各店的活动,如何争取照片上报等。麦当劳每年捐出4%的营业所得,约5000万美元用于各项赞助活动,麦当劳总裁透纳曾说:“使我们的名字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创造一个足以抵消卖汉堡包的企业形象。我们的动机99%是商业性的。
在连锁店的公共关系中,社会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由于连锁店各分号一般以一定区域的居民为目标顾客,它便需要和所在地的政府、社会团体或单位以及全体居民保持和睦的关系,根据各分店附近的商圈特性,人潮特性制定公关策略。如麦当劳就要求各连锁店主参加当地的公益活动,如学校乐队,童子军医院等。坐落在北京王府井的麦当劳分店还组织员工打扫天安门附近的地面。麦当劳还专门设有“麦当劳叔叔之家”,大部分建于儿童医院附近,专门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住宿环境,招待病童的父母。
本文基于SWOT模型的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研究, 分析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找出提升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对新疆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对于保障全疆安定团结和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新疆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现状
1998年国家对石油化工行业进行重大改革重组, 以石油石化生产上下游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的原则组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个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新疆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向西部地区转移, 新疆的石化产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一是现有炼油厂不断扩建。克拉玛依、库车等炼油厂纷纷准备将炼油能力扩建到500万吨。二是新建了部分大型化工项目。2005年, 中国最大的石化项目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炼油和120万吨乙烯开工建设。同时, 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00万吨芳烃建设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另外, 建设总投资28.37亿元的塔里木大化肥项目也已经开工。新疆已建起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吐哈、南疆“四大”石化基地, 最终形成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石油石化产业集群。
二、影响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SWOT分析法:分析企业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会 (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由此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 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图1) 。本文基于4个方面对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1、自身优势和劣势
(1) 资源与地域优势突出。新疆地域辽阔, 是石油与天然气的富集区。新疆石油资源量200余亿吨, 天然气资源量为10余万亿立方米, 占全国陆上资源量的1/3。另一方面, 新疆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 有16个对外开放口岸, 是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的省区, 成为中国向西对外开放的首要据点。这就意味着新疆的石化产业发展还可以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的石油开发, 开拓周边国家的油气市场, 最大化地发挥国内国外两个石油市场的巨大潜能。
(2) 新疆油气田产量优势。新疆现在已经形成了新疆油田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吐哈油田公司、西北石油局西北分公司四大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新疆油田生产能力在全国排在第二位, 新疆油田的生产能力使得新疆成为中国的石油接替区, 新疆石油开采产量为新疆石油开采业、加工业和化工业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3) 装置缺乏、技术落后, 原油深加工不够。无论是从新疆还是从全国来看, 生产装置缺乏规模效应已日渐成为炼化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新疆石化企业都属于单系列且规模小, 导致装置能耗高, 因而加工费用高, 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目前, 国内石化企业的技术水平比国外落后, 大部分炼油、乙烯装置的能耗指标均高于国外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 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主要技术依然需要引进。技术落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成品油将会由于原油品质偏重、加工深度不够而缺乏竞争力。
(4) 新疆地区人才资源缺乏。东部地区的人才政策、优厚待遇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才向东部地区转移, 进一步导致新疆的大学生人才流失。新疆地广人稀, 教育基础薄弱、人才培养环境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造成了新疆人才的短缺和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从而影响到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外部机会和威胁
(1) 国家政策上大力支持。国务院出台了对新疆给予政策倾斜的《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总体部署》把新疆的发展提升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 明确将新疆加快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区、国家能源基地。新疆自治区政府成立石油石化发展领导小组, 集中力量建设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和吐哈等四大石化基地及大型石油炼制、大型乙烯、大型芳烃等十大工程, 把新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2) 高速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广阔空间。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国内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中国石油生产能力相对不足, 中国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出现明显提高。在这种背景下, 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沿边市场广阔、地价低廉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其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潜力是巨大的。而且, 新疆在上下游一体化, 保障原料来源, 向下转移成本上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
(3) 国际石油公司的加入使得竞争加剧。近几年, 国外石油公司大量输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同我国产品展开激烈竞争, 而供应总量的增加必将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另外, 在产品质量方面, 我国石化产业也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许多跨国公司像壳牌、BP等石化巨头加大了在中国化工领域的投资力度, 纷纷在中国建设加油站及大型石化项目, 优先抢占中国市场, 这些都对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
(4) 石化产品档次低, 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新疆乙烷、轻烃和凝析油资源十分丰富, 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资源深加工不够, 特色石化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在产量和品种上很难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竞争, 缺乏高品质的全球知名商标。与国内大型企业相比, 后阶段的销售系统也极其落后, 缺乏如环保汽油等高增值水平的产品。
三、对于新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于新疆石油化工产业SWOT模型分析, 新疆石油化工产业应采取增长型战略手段。现就新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节能降耗, 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为解决新疆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石油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 新疆石油企业要围绕节电、节气、节水、源头控制、环境保护等重点节能目标, 大力开展节能增效活动, 加快治理和淘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工艺,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降耗与环境友好的工艺技术, 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行污水回注, 实现“零排放”。同时, 抓资源综合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石油采收率和综合回收率, 加大落地油、渣油及放空天然气的回收, 减少油田低效原油自用量。
2、实现炼化一体化, 优化装置效率
结合炼化企业生产工艺流程, 石化企业在布局上应实现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 为下游的化工提供原料、降低输送成本, 实现装置效率优化。此外, 在炼化企业中, 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焦化等装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 这样不仅浪费资源, 而且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应进行装置优化, 实现炼油工业发展与乙烯和纤维原料工业发展紧密结合, 降低化工原料成本, 达到炼厂与石化厂整体效益最大化, 提高石化工业整体竞争力。
3、强化技术进步, 延伸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 新疆向内地输出的石化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又由于新疆远离经济发达的内地市场, 运输成本高, 就造成产品竞争力下降。在强化技术进步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研发, 可以建立生产企业、高等院校及研究设计单位一体化研发模式。另一方面, 可以考虑同国外的大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共同出资建设大型石化项目, 利用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换取国外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技术革新同时, 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 延伸四条产业链主线:一是延伸橡塑加工业;二是发展聚酯等合成材料;三是利用天然气资源, 发展甲醇等;四是发展精细化工。
4、利用地缘优势, 通过多种方式展开与周边国家的石油合作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8个中南亚国家接壤, 充分利用这种地缘优势, 采用投资、进口、合作开发、技术合作、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展开同这些国家的石油合作, 应该成为新疆实施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新疆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 以充分利用周边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为目标, 采取贸易、勘探、投资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合作, 积极融入中南亚地区石油资源的再分配中去, 为新疆石油产业长期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5、重视培养和引进石油化工人才
新疆地处祖国边疆, 缺少吸引人才的客观条件, 当前应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 优胜劣汰, 促进竞争, 创造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石油化工类学校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 应该注重新型教学机械设备的引进, 不断更新学习的内容, 培养有用人才。引进人才是第一步, 而后是对人才的再培养, 企业应该拥有一个稳定的培养机构, 可以是企业内部办立或委托给有能力的学校, 这样既稳固了人才的技术水平, 同时培养了有企业归属感的员工。
摘要: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 形成了四大石化产品生产区。本文基于SWOT模型的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研究, 找出提升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 对于保障全疆安定团结和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新疆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SWOT模型
参考文献
[1]李艳、宋岭:新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07 (1) .
[2]杜小武、黄希: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J].中国物价, 2010 (1) .
[3]刘春宇: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07.
(一) 总体生产情况
由于2007年煤炭行业全面整合, 计划关闭小煤矿10000家左右, 而上半年实际已经关闭各类煤矿9075家。小煤矿的大量关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供应的过快增长。但是, 受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拉动, 煤炭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07年累计, 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164.48亿元, 同比增长28.06%, 增速比上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 增速达到下半年以来的新高水平。
在煤炭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 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明显好转。2007年, 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3786人, 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1.485。2007年,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预计为0.38, 与波兰、印度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基本相当。
(二) 产品销售情况
2007年以来, 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电力、化工、建材等下游行业用煤需求继续上升, 煤炭价格上扬, 煤炭行业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2007年1~11月, 煤炭行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365.83亿元, 同比增长31.66%, 增速比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出近5个百分点。
(三) 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2007年是煤炭企业盈利快速增长的一年, 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回升阶段,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2007年1~11月累计, 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871.88亿元, 同比增长49.08%, 而上年同期的利润增速只有19.91%, 煤炭行业的投资价值明显提高。与此同时, 煤炭行业的亏损程度明显减轻。2007年1~11月累计, 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6.37亿元, 同比增长9.78%,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33.5个百分点。
(四) 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影响
一是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截止2007年底,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 同比增长14.36%。其中, 火电55442万千瓦, 占总容量77.73%, 同比增长14.59%。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3245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4.42%;全国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4.44%。其中, 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 占全部发电量82.86%, 同比增长13.82%。共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全国供电煤耗为357克/千瓦时, 比2006年降低10克/千瓦时。全国共完成电力基本建设投资5492.9亿元, 新增火电发电装机容量8158.35万千瓦。2007年, 建材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80亿元, 同比增长26.5%。建材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0亿元, 同比增长58%。水泥产量13.6亿吨, 同比增长10%;平板玻璃5.3亿重量箱, 同比增长12%;陶瓷砖、卫生陶瓷分别增长20%。建材商品全年出口153亿美元, 同比增长18.6%。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1.95亿吨, 同比增长11%,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5.1吨标准煤, 同比下降12%。吨水泥综合能耗115千克标准煤, 同比下降4%;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17千克标准煤, 同比下降9.7%。预计2008年水泥产量14.7亿吨, 增长8%;平板玻璃产量6亿重量箱, 增长15%。
二是成本上升趋缓。2006年全行业销售收入7092亿元, 同比增长23%, 利润总额677亿元, 同比增长22.7%, 行业利润总额增速低于销售收入增速。煤炭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在多数时期保持一致, 2006年以来, 煤炭行业的收入增速明显超过利润增速, 表现出了较好的成本消化能力和转移能力。进入2007年, 供需形势变化使国内外煤炭价格步入牛市, 成本向下游渐进转移的顺出机制比较顺畅。2008年, 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 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尽管煤炭政策性成本两金一费在2008年一季度集中体现出来, 但对整个煤炭行业的冲击将不会十分明显。
三是国际煤炭价格和原油价格上涨提供增长动力。2008年1月份, 澳大利亚动力煤现货价格达到了92.5美元/吨。同时由于中国受雨雪天气的影响, 对整个煤炭的出口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预计将会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煤炭价格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 使得煤炭继续具有向上的动力。2007年以来, 原油与煤炭比价关系不断加大, 2007年初国际布伦特原油价格与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格按相同热当量计算, 比价为3.28:1, 到11月中旬, 该比值上涨到4.93:1。与国际能源比价相比, 布伦特原油价格与国内市场交易煤价格比值在2007年初时约为4.93:1, 到11月中旬, 扩大至7.51:1。这表明, 国际上等热值的原油与煤炭之间的价格差距正在扩大, 而国内这一差距增加幅度更大。原油价格的不断攀高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煤价上涨的一股支撑力量。
四是海上煤炭运力的供求已经趋向平衡。2007年12月中旬之后, 国内各条航线的海上煤炭运价逐渐在高位趋于稳定, 其中秦皇岛至上海方向2~3万吨船舶的煤炭运价稳定在110元/吨左右;秦皇岛至宁波方向2~3万吨船舶的煤炭运价稳定在115元/吨左右;秦皇岛至广州方向3~4万吨船舶的煤炭运价稳定在165元/吨左右。这种状况显示, 国内市场海上煤炭运力的供求已经趋向平衡。
(五) 行业景气现状及走势预测
煤炭行业具备采掘类行业的属性, 价格上涨, 是2007年煤炭行业景气与盈利能力的重要先行指标, 也是盈利最直接及最敏感的驱动因素。2007年是煤炭企业盈利快速增长的一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投资增速加快, 其下游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产能快速增长, 煤炭需求转旺, 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回升阶段, 2007年以来, 我国煤价基本保持高位运行, 并稳步上涨。各煤种平均上涨5%以上。
2008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增幅有望回落。但下游行业在未来两年景气度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将继续保持对煤炭的高需求, 煤炭资源的稀缺性使其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同时国际煤炭和石油价格的上涨预期使煤价在2008年高位运行的态势不会改变。2007~2010年煤炭行业仍将保持总体平衡, 预计2008年煤炭行业仍将保持总体平衡, 供给增量为2.34亿吨左右, 电力、钢铁、建材、化工4个主要耗煤行业需求合计增量为2.25亿吨左右。同时, 在运费上涨、产业集中度提高、煤价市场化、国家提高煤炭资源税等成本因素的背景下, 煤炭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二、煤炭行业热点问题
(一) 全国电煤缺口2000万吨
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 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 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 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 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截至1月30日, 全国存煤低于三天特别警戒线的电厂有86座, 涉及发电容量达到8030万千瓦, 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1.3%。其中, 安徽、湖南、江西、四川、京津塘的电煤供应形势已非常突出。而由于“无米下锅”, 目前全国范围内被迫关停的机组总数已上升至4212万千瓦。在国内5大发电集团中, 国电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电投公司均因电煤短缺, 出现100多万至400万千瓦不等的关停情况。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 造成电煤全面告急的情况固然有极端天气、铁路与公路运输瓶颈形成的限制, 但“煤源供应总体吃紧”已成为最大的原因。造成煤炭供给乏力, 除了部分大型煤炭企业减少产量以及恶劣天气给电煤的公路运输带来一定影响外, 一些产煤地区的中小煤矿大量关闭也成为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 由于目前我国电力装机规模和用电量和去年相比均呈现大幅增长, 因此, 即使煤炭产量与去年持平甚至略有增长均无法改变当前发电企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二) 2008国际焦煤价格将大幅上涨
分析家预测, 由于需求旺盛及供应吃紧, 焦煤供应商寻求2008年度焦煤价格涨一倍多。一供应商期待对亚洲的合同价格为2 1 0美元/吨 (FOB) , 比2 0 0 7年度的96~98美元/吨 (FOB) 上涨逾116%。从现货价格来看, 去年12月份澳大利亚煤公司对印度的现货出口价约200美元/吨, 比11月份涨11%。焦煤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新投产的采矿能力不足, 另外澳大利亚港口运输等其它因素也使供应受到限制。据说有46艘船在澳大利亚港口等候装船, 而且最近的暴风雨又使昆士兰受灾, 一些煤矿被迫暂时关闭。在独联体地区, 因煤矿发生爆炸,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焦煤供应下降, 俄罗斯政府已限制用量以及出口。在亚太地区,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 中国将关闭几家小煤矿, 贸易商称, 当地钢厂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确定的焦煤合同价约190~200美元/吨 (FOB) 。煤价的大幅上涨也将导致2008年焦炭价格上涨, 最新的焦炭现货价格约450美元/吨 (FOB) , 上涨逾120%。反过来, 焦炭价格大幅上涨可能进一步推高2季度钢价涨50~60美元/吨, 即使拥有自己资源的钢厂亦将跟随依赖外购资源的钢厂提价。
(三) 中国将建设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煤炭产业政策》指出, 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 (华亭) 、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 (东北) 、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 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煤炭产业政策》是指导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 对推进煤炭工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产业准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生产力水平、保障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煤炭产业政策》包括10章, 共50条, 分别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安全生产、贸易与运输、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保障措施等方面, 明确了鼓励性、限制性和禁止性政策, 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煤炭产业政策》强调, 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部署, 按照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煤矿安全生产规划、矿区总体规划, 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煤炭产业政策》指出, 稳定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 加强中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加快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和适度开发。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 (华亭) 、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 (东北) 、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 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
此外, 大力推进煤炭、煤层气等资源的协调开发和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在大型煤炭基地内, 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 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按照资源禀赋、运输、水资源等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区域煤炭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 在大型整装煤田和资源富集地区优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煤矿。鼓励建设坑口电站, 优先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 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建大中型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选煤厂, 鼓励在中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在水资源充足、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 限制在煤炭调入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煤化工, 禁止在环境容量不足地区发展煤化工。国家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限制高硫、高灰煤炭资源开发。
(四) 高硫煤制甲醇破解资源和生态困局
我国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 由于燃煤导致的二氧化硫排放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国家出台了限制开采高硫煤政策, 对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 由于高硫煤也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成为高油价下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正在开展的利用高硫煤制造甲醇的产业化探索, 为我国高硫煤的开发利用展现了广阔前景。
一是煤制甲醇是石油替代的现实选择。甲醇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轻纺、国防等领域的基础化工产品。由于甲醇燃料的清洁性和经济性, “煤制甲醇”是目前解决我国车用燃料替代的一个重要选择。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对甲醇的需求连年保持在20%。2007年, 我国甲醇消费量为900多万吨, 其中进口量在136万吨左右。由于世界甲醇需求量不断递增, 甲醇生产的竞争已向原料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近年来, 发达国家加快了将世界甲醇的生产中心向南美、沙特、伊朗和中国转移的步伐。近年来, 我国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并列入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 国家车用甲醇汽油标准即将出台, 甲醇是替代石油的重要清洁燃料。从汽车工业发展来看,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1.5亿辆。有专家认为, 我国应发展高硫煤制造甲醇、二甲醚、甲醇重整富氢气 (简称醇醚氢) 等清洁汽车燃料, 走中国资源特色的汽车发展道路。
二是高硫煤制甲醇具备资源条件和技术保障。以煤为原料建设大型甲醇生产装置,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源和环境保护政策。但是, 用其他常用煤种制甲醇势必在一次能源结构上出现减量态势, 这在能源安全上有拆东墙补西墙之虞。而用高硫煤制甲醇, 则避免了这一问题。目前, 我国高硫煤资源探明储量达620亿吨, 约占煤炭总储量的1/4。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煤炭, 高硫煤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我国高硫煤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较少的南方地区, 在北方煤矿中下部煤层中也有分布, 仅山东兖矿高硫煤储量约10亿吨。山东兖矿集团在国内首家成功开发出以高硫煤为基础原料的水煤浆气化技术、粉煤加压气化、低压羰基醋酸合成、煤炭间接液化、低热值硫化床燃烧发电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成为国际上惟一同时拥有粉煤气化和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企业, 为高硫煤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是实施煤制甲醇必须要有产业化规模。2007年12月28日, 年产50万吨“煤制甲醇”装置在山东兖矿国宏化工公司投产。这是全球首套以高硫煤为原料的50万吨“煤制甲醇”装置, 这一装置投产后年可消化高硫煤100万吨, 减排二氧化硫烟尘四万多吨。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兖矿集团着眼于解决资源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探索出一条资源型企业改变资源枯竭后走向衰败的命运,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路径。在实施高硫煤综合利用的规模化方面, 兖矿集团取得重大进展。在年产24万吨甲醇和80MW燃气发电的煤基多联产系统示范装置获得成功的基础上, 以国宏化工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为新起点, 加快步伐抢占60万吨、100万吨和120万吨“煤制甲醇”单套产能高地。随着国宏化工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的投产, 兖矿甲醇产能规模已达110万吨, 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 占华东市场的40%。
【新疆煤炭产业竞争态势分析】推荐阅读:
我省煤炭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6-25
2018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全景竞争格局预测报告目录12-09
关于加快拜城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05-31
上半年煤炭经济形势分析汇报06-06
基于SWOT分析的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研究07-28
新疆道路运输管理的现状分析06-27
煤炭公司07-07
煤炭销售方案09-14
煤炭买卖合同10-31
煤炭调运流程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