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篇1

随着城市社区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推进社区建设,创建文明社区,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哪些主要内容抓好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社区,应主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1.深化社区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素质。要坚持不懈地广泛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贯彻到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进一步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大力做好本市、本社区订立的文明行为规范和社区自治公约教育,形成团结和睦、友爱互助、共同向上的新型人际关系;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科学、抵制歪理邪说、杜绝邪教的良好氛围。

2.拓展社区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要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创建文明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配置社区各类资源,努力提高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当前,全省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要在以

下四个层面上提高服务水平:为烈军属、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有特殊困难的居民提供福利性服务;加强社区物业管理,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全面、方便、优质、价廉的经营性服务;发动社区居民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热心参与互助性的社区志愿者服务;为失业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特殊服务。同时,加快方便群众的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建设的步伐,为居民提供政务公开、社区教育、文化旅游、远程医疗、网上教育、就业培训、电子商务等服务,并逐步使综合信息网络形成规模,提高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3.活跃社区文化,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社区资源和人才优势,逐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牵动性强的社区文化活动网络,提高社区文化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场文化、楼道文化、家庭文化水准,形成区、街道、社区不同风格的特色社区文化。热情支持、积极倡导专业文化团体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文化品位。精心设计社区文化服务项目,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使社区的整体服务由单纯物质型向物质与精神全面结合型发展。

4.优化社区环境,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生活、强化管理的原则,使社区进一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居民创造舒适、安静、祥和、美观的人居环境。搞好市容市貌整治工作,要一条一条道路、一个一个角落地拉网式整治,彻底消灭“脏、乱、差”死角。有计划地实施社区“环境达标工程”,使社区内环境设施、交通设施、照明设施等装置配套完好;单位、居民楼院整洁卫生,生活垃圾全部实行袋装化、分装化,密封中转,日产日清;居民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无乱扔乱贴、乱堆乱放、随地吐痰,无噪音污染,无违章饲养宠物等现象;基本做到无蚊、无蝇、无鼠、无蟑螂;坚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社区内应大力植树播绿,杜绝侵绿占绿现象,要按照“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园林引向街头”的办法,大力搞好社区绿化建设。目前,尤其要做好消灭社区道路绿化空白点状况。应组织居民开展好护绿、养绿和“义务植树日”活动。

5.维护社区秩序,使居民安居乐业。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主动维护社区秩序,并积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群防群治体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努力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失足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建立健全民事调解组织网络,社区无因民事纠纷激化而酿成的违法犯罪案件。认真做好对外来人口的教育和规范管理,做到底数清、不失控,并杜绝其计划外生育。发动群众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吸毒贩毒、无重大灾害事故的“文明安全小区”活动。保持社区秩序井然,使居民增强安全感,安居乐业。创建文明社区需

要建立健全哪些配套设施。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依托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广开渠道,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逐步实施,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五个阵地网络:以业余党校、文明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少年军校、人口学校、党员联系户、计生协会、党委之家等为主体的教育阵地网络;以图书馆(室)、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广场等为主体的文体活动阵地网络;以楼道文化长廊、黑板报、宣传栏、阅报栏、公益广告栏等为主体的宣传阵地网络;以道德评议会、公德榜、曝光台、老年活动中心、文娱活动角等为主体的社会舆论阵地网络;以城市电脑宽带网为载体的综合信息教育阵地网络。同时,要加强对社区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阵地,营造浓厚的思想教育氛围。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篇2

一、社区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组织建设薄弱

很多社区虽然都建立起了党组织工作指导委员会、党建工作联席会、党建工作协调小组等协调沟通机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 社区党组织发挥的作用并不到位, 有些机构有其名而无其实。一些社区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认为, 现在社区任务重, 没有过多精力抓社区党组织建设。另外, 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意识淡薄, 担心参与多了会增加负担, 影响单位工作的开展。于是在行动上表现出了较为消极的态度, 或碍于情面只与社区党组织保持一定的交流联系和感情基础, 或者考虑到将来在哪一方面可能会用到社区, 因而采取功利的参与态度。同时, 缺乏党员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激励机制。由于很多党员的社区参与意识淡薄, 即使到社区报到了, 也很少甚至根本不参与社区党建活动。

(二) 硬件设施不达标

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管理机构, 需要有相应的办公用房来办公、开会、开展活动, 以保证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目前, 大部分社区公共设备配套不足, 许多办公场所是租用其他单位场所临时办公, 设施简陋, 群众活动场所设施不完善, 不能适应当前居民生活要求的问题一直存在, 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三) 社区工作负担较重

目前, 多数部门不是把服务送进社区, 而是简单地安排工作任务给社区, 相应的职权和工作经费却没有给社区, 致使社区负担过重。对社区工作多头检查、多头考核, 消耗了社区很多精力, 使社区干部疲于应付, 造成社区干部超负荷工作。

(四) 经费少待遇低

目前, 大部分城市社区都没有自己的集体经济创收来源, 有的地方拨付办公经费不及时。有些社区仅有一年几万元的办公经费, 其中相当一部分还要用于支付水电暖、办公用品等开支, 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也消耗了一部分财力, “无钱办事”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 街道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 街道社区“一把手”提拔任用的机会比乡镇“一把手”少得多。还有就是街道社区干部由于受身份限制和领导职数的限制, 很难有轮岗交流和职务升迁的机会, 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五) 管控工作难

随着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大量流入社区, 对他们的登记和管理难, 尤其是流动人口居住的出租房屋, 房屋出租户又不及时到公安机关和社区去登记备案, 这些情况都是社区干部通过定期入户排查时才能摸清。随着社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还要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要求抓好“维稳”工作, 还要对“身份复杂人员”和出租房屋进行管控, 就表现出社区人员严重不足, 有的工作想管而没有管好。

二、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措施

(一) 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各级组织部门、民政部门和其他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协调配合,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共同抓好社区党建工作。要明确机构设置, 成立社区党建科 (室) , 专门负责社区党建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 抓好社区阵地建设

一方面协调就近就地企事业单位闲置办公场所, 明确房产归属问题, 经改建、扩建、维修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新建一批适合社区工作、满足居民需求的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要加强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管理, 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集党员活动、居民休闲、便民服务、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员之家、居民之家、流动人口之家。

(三) 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

根据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社区办公经费要按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年递增。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的社区, 办公经费每年应达到5~10万元, 其他社区每年应达到3~5万元。

(四) 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各级政府应根据社区的工作性质, 结合当地财政能力, 着眼于社区的长远发展, 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 这有利于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社区工作成绩突出、工作能力较强、有较高威信、善于创新工作的社区干部,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与乡镇干部同等对待。

(五) 推行统一考核检查验收制度

把社区各项工作的考核验收项目统一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两大项, 由各县 (市) 统一组织考核检查验收, 原则上一年一次, 在年终进行, 减少平时的各类检查考核验收, 切实做到为社区减负。

(六) 加大管控维稳力度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篇3

【关键词】社区经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物质文明;措施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基础组成部分,因为社区是基层的群众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发展和壮大社区,必须向着新型、文明、和谐的方向全面发展,促使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进步。其中,社区经济的发展是前提,经济发展好了,能更好的促进精神、政治文明建设。本文主要论述社区经济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

1.社区经济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发展社区经济,是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1.1社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这是实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当前,随着我国城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和繁重,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各项事业都需要大量资金。只有依靠社区自身的资源,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来提供建设资金,才能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切实的物质保障。

1.2社区经济组织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因此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一般都会就近招工,对社区内待业人员来说,是增加就业的良好机会

社区内的企业和服务行业大多是中小规模,机器设备简单、操作便利、技术和服务水平要求不高,一些社区内的残疾人、下岗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都可通过在社区经济组织就业的方式,获得生活来源,减少了政府压力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社区组织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的一部分,用来解决社区内居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或者部分老弱居民的实际困难,从而创造社区和谐和文明。

1.3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般来说,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建设资金的增多,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等状况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1.4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参与率的有效手段

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心理情感上具有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社区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的基础。由于社区经济大多数是规模小、分布广,主要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的集体经济,因此,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社区内部可以通过合作、合股等形式举办社区经济项目,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大大激发他们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

2.社区经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改进措施

2.1依托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社区内部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源等,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成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立足于社区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的独特优势,力图形成与大市场、大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模经济”格局,不断创造出规模经济效益,增强社区经济的发展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2.2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社区经济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有建设的经济后盾。就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来说,传统的向群众集资或者等着上级部门拨款都不是长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问题,必须进行自我造血,努力发展本社区的经济建设。社区工作人员要有这种发展经济,自我壮大的使命感,转变思想,提高对社区经济发展必要性的认识,才能积极都脑筋、办实事,将社区经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在理念上对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意义高度重视,主动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引领中国社区经济走向完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2.3适应市场经济,实现社区经济经营机制的大转换

必须转换社区经济的经营机制。一是在发展方向上,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在管理体制上,要从直接抓生产经营转变为政策指导、监督服务等间接管理上来,充分发挥社区经济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扩大社区经营企业的自主权。三是在经营机制上,要灵活多变,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全方位放开,让各经济实体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四是在劳动人事管理上,政府及基层社区只管一个法人、一个合同、一个监督机制、一个服务体系,各经济主体可以自主招聘、调动、使用和解聘人员。

2.4强化社区服务,增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

以服务于社区居民为主旨发展社区经济,并通过社区经济的发展来支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达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这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也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因为,社区服务具有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可以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趋势。它不仅包括满足物质需求方面的服务,而且包括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为此,各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目标,走福利服务与经营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那些直接为广大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学习服务的第三产业,以增强社区经济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主导功能。

2.5加强组织管理,积极推动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发展社区经济应在有利于政企、政事分开,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下,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的主体作用,加强基层社区的政权建设和社区经济的管理作用。

总之,社区经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资基础,社区精神文明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两者要互相促进。当然,一些基层的社区管理者缺乏正确处理社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经验,还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探索出社区经济更好地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科]

【参考文献】

[1]张建利,涂品.社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05).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篇4

一、社区基本情况

街道社区位于市城区东部,辖区面积0.88平方公里,居民3518户、10073人,有居民住宅楼98栋,驻社区单位29个,个体工商户132户,社区党总支下设有7个支部,共有党员160人,在职党员386人,是一个住宅型和生产型相结合的社区。

二、健全组织制度,规范社区管理

加强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是增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社区党工委成立了精神文明领导小组,明确了指导思想,设立了一室(综合办公室)四中心(事务中心、服务中心、党务教育管理中心、文化中心),社区居委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按居民楼栋的分布推选了15个楼栋看护员。根据社区工作的需求,进一步健全了社区下属的社会保障工作委员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及群众性协会(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在社区党建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把辖区160名党员,根据相邻和相近楼栋划分成6个楼栋党支部并健全组织机构,健全了党员代表大会、流动党员联络站,成立基层的社区工会组织、社区妇代会、社区青工委、团支部等群团组织,初步建立健全了社区工作网络和服务网络。

三、建立机制,形成有效的社区党建工作网

(一)以分类管理为依托,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做到管好流动、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管好离退休党员。针对社区老龄党员、在职党员多的新特点,建立分类管理机制,不断改进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突出教育重点,深化社区党员教育,严格实行“三会一课”制,开展了“三评一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使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社区文明建设中。

(二)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主动搞好服务,充分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的积极性。依据其不同特长、兴趣爱好,坚持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和双向认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的方法,把386名在职党员根据其特长和不同的兴趣爱好编成了13支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办了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活动室;通过活动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在职党员应该为社区做什么,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如:为辖区居民写春联、参与社区文艺活动、义务植树。社区党工委根据我辖区地面裸露、硬化面积较少的情况,积极号召党员带头,在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下硬化66栋、67栋、73栋楼前楼后,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在职党员在社区活动经常化。

四、学习型社区建设扎实有效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学习型社区建设夯实了工作基础。一是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着力为社区居民群众创造了一个舒适、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通过社区文化中心的工作,逐步构建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使社区成为政府和居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上为政府稳定和管理社会,下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实实在在的服务;二是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成立了书画协会、音乐戏剧协会、秧歌队,购置了两套家庭音院设备。购置了书籍6000多册,征订杂志21种、报纸13种,建立了社区图书阅览室,为居民全天开放,免费借阅图书。举办了以“爱学习、爱家庭”为主题的小广场群众文艺演出,用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宣传学习的重要性;三是举办学习型家庭创建演讲竞赛,宣讲创建经验文章,推荐创建典型,让居民家庭在创建中学有榜样,做有表率。

五、立足“便民”,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挂牌子、建房子,而是更好地发挥它的服务功能,让老百姓从中受益,这是我们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为此,我们开展了为弱势群体提供“三个服务”:一是提供特殊服务。享受特殊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老年人、烈军属、低保户。党组织每逢节假日进行慰问,为残疾人赠送轮椅、提供康复服务,对低保户实行应保尽保对、享受合作医疗服务,通过开展各项服务基本满足了辖区内特困户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二是提供上门服务。我们时刻关心困难的居民,并设立服务电话,及时上门提供服务。通过社区医疗网点,对体弱多病的居民开展助医康复活动。

坚持送医送药上门,对特殊病人还负责医生上门就诊,对计生对象上门发放药品,坚持把党的温暖送居民的家中。利用妇女病普查等开展计生宣传服务活动,与社区卫生所联系,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准备面向60岁以上老人推行“社区医疗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医疗保健目标;三是提供优势服务。我们对社区的育龄妇女开展了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的生殖保健服务,免

费提供节育的各种用品用具,设立发放点,认真做好了药具的管理发放工作,做了回访记录,多方面为育龄群众提供生殖保健,知情选择服务。

六、立足“安民”创造社区安全环境

我社区采取依靠群众、强化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管理,采取点线面三结合,即点:及防范死角;线:昼夜巡逻路线;面:有紧急情况全体联防队召之即来,全面出击。实现群防群治,即:派出所—低保户—联防队三结合,24小时巡逻制,将治安管理工作落实到地段、落实到户、落实到人。每逢节假日在人口密集的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了辖区社会的稳定。

七、立足“乐民”,丰富社区文体生活

结合社区实际,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发展了社区基础性教育,满足了幼儿,青少年就近入托、上学的需求;二是建立群众性文化教育阵地,完善活动设施,建成社区露天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丰富居民文体活动;三是发展群众性娱乐组织,组建了“夕阳红”舞蹈队、秧歌队、太极拳活动小组、文艺协会、社区书画社等群众性文化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社区秧歌队、老年扇子舞、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活动队伍,每天早晚在小花园活动,秧歌队扭起来,乐器奏起来,星期一、三、五晚的文艺演唱会,星期二、四、六晚的秧歌队和夕阳红舞蹈队,夏天每周五晚有辖区居民、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组成的“激情广场大家唱”,进一步吸引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居民“天天有戏看,日日有节目”,场面活起来了,社区活动的场面已成为我社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利用现有的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场所。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聚众赌博的人少了,经常健身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参加文娱活动的人多了,有生活陋习的人少了,崇尚文明生活的人多了;五是以家庭为重点,楼栋为线,单位为块、社区为面,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户、文明楼栋,文明单位逐步形成了“崇高科学、求实创新,热爱社区,共建文明”的社区文化精神。

八、立足“亲民”,营造社区温馨氛围

社区干部的职责就是服务居民。我社区开展了以“进居民门、知居民情、解居民难、帮居民富、同居民乐”为内容的社区“民情记事”活动。社区干部带着感情、责任和追求,深入居民家中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通过与供水处联系为81和84栋居民解决下水井盖的问题;为马秀英解决家庭纠风,防止恶性事故的进一步发生;帮助残疾人吕兆霖解决轮椅和清洗油烟机等等,进一步密切了社区党群、干群关系。

九、立足“育民”,优化社区生态环境

社区环境是社区的形象,形象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按照“加强协调、责权统一,严格管理”的思路,大力整治社区环境。一是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通过社区清洁工强化了居民区内全天保洁的卫生状况,形成了共同治理环境的合力。社区城管人员落实商业门店“门前四包”,及时清理马路市场;二是加大社区绿化力度,力求社区绿化美化。发动党员、干部、居民1000多人(次)植树种花,绿化平方米,精心装扮社区环境;三是扎实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提高居民得自觉意识。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组织动员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1600多人(次),清理死角垃圾80多吨,小房屋顶杂物40多吨,清理野广告10000多张,彻底改变了社区脏、乱、差的现象。

十、立足“助民”,强化社区保障和社会救助

一是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目前,社区享受低保人员达到了211户503人,月发放低保金61455元;二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多种就业信息。就业信息经过搜集整理后,迅速提供给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供其选择,同时提供铺面、门店、摊位出租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有意租铺(店)面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三是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2个,实现108人就业,登记离退休人员880人,签订劳动合同213份,办理小额贷款4万元;三是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开放社区康复中心,制定了工作制度和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

十一、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依法管理、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卡、表、册。本共安排44对夫妇生育,计划生育率为100%。对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市场、商业门点进行集中摸排登记,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生育情况。现登记流动人口202户416人,育龄妇女122人,持证人数186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流动人口发放计划生育服务袋,提供孕情检测、政策咨洵服务。为22户计划生育困难户办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其中的3户特困户结队子帮扶,切实将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5

一、基本方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在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从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事抓起,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出发,让群众参与,请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受益,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主要目标。

1、进一步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高潮,进一步掀起科普宣传教育的新高潮,在社区中形成热爱祖国、讲求实干、诚实守信、崇尚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和互帮互助、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社区发展和稳定的高度,深入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引导广大群众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弘扬社会正气,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2、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社区多重文化的新格局。拓宽群众文化社会办的路子,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搞好重大节庆日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浅谈我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篇6

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不够完善。加强和改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入手,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及总结经验用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来完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问题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策

浅谈我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何管理好一个可以称为“小社会”的社区,已经成为各城市的重要问题。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居民是社区的主人。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已然可以体现一个社区甚至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它是增强社区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推进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对于一座城市其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对其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城市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在目前我区发展进步的关键时刻,把我区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推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自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更好的发展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社区是区域型社会或社会区域共同体的简称,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从其外来意义上讲它主要是指处于同一地理位置的人们共同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团体。“社区”一词最早出现在斐迪·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而真正传入我国并开始进行发展则是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社会发展,现如今城市社区在社会学领域是与农村社区相对应的一种社区类型,所谓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内部的成员拥有一块地域,成员与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密不可分。其且其具有社会性、地域性、自治性、依存性等基本特点。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社区发展是一个极其巨大的系统工程。《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城市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另外,还强调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内容。

社区管理的内容包括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主要有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几项内容。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社区的环境、治安以及卫生服务管理都已初见成效,有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则还有不如其他部分的地方,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做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和改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所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指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具有综合文明特质的社区。在创建文明的新型社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逐步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它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明显的综合性。从内容上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两大类。前者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民主等;后者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从体现这些内容的设施和物质形式来看,有文化书籍、体育活动、游艺室、民事调解小组,等等。不仅如此,精神文明建设还渗透到居委会每项具体工作中去。2.群众性。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群众积极参加。参与这一活动的,不仅有本辖区的居民群众、邻里家庭,还有驻地各单位的干部、职工,甚至有非驻地但与社区有联系的部队、院校。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有了基础。3.复杂性。社区居民成分复杂,有干部、职工、工人、学生,以及各种行业人员、离退休人员;既有常住人口,又有流动人口。这就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困难,要求我们开展这一工作时,一方面要充分注意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特点的形式和方式。4.多样性。上述特点决定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多样性。从命名形式看,有“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从建设力量上看,有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从综合表述看,有“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等;从工作落脚点看,有“遵纪守法文明户”、“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等。这多种多样的形式,为营造文明社区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江总书记曾多次谈到加强社区建设问题,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最主要方面之一。我们要从政治、全局和时代的高度,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新时期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但城市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文明程度,这就必须先大力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生活,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在社区环境、服务、治安方面相对满意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上,所以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新形势下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运用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使之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融合于一体,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项工作,对于促进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精神需求。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也暴露出许多人们的精神问题。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人的生存状况、发展状况与文明状况和现代化程度。也可以克服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精神困扰,如乡情、亲情的淡薄,人际疏离、个人的空虚感、孤独感、无助感等。

2.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区发展就是通过社区的全面建设,来改善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设施环境,特别是人际关系、社会风气等状况,以促进社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决定了社区的发展不但强调社区物质环境的改善,更突出了对人文环境(即一定意义上的精神文明)的关注。

3.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城市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社区是整个城市的最基本的管理要素,要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必须首先从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抓起。

4.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转型的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过去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职能向社区转移。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企业、学校、机关的部分职能开始剥离,许多人由原来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企事业单位不再承担大量的社会性工作,这些都需要社区来完成。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对居民的行为调控、思想引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缓解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应当遵守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整体发展的原则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联动发展,整体推进,而不能有所偏废。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安全等众多方面。为此,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注意目标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结合社区实际,应提出社区环境整洁优美、治安秩序安定安全、服务网络便民利民、人际关系团结和睦等几项主要总体要求,并在具体运行中又细分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爱国卫生、文明单位等方面加以操作和考核,以确保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2.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要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为根本任务。人既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执行主体,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所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要以人的发展、素质的提高目标。3.因地制宜的原则

即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但是,因地制宜不是不强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而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下的因地制宜。4.共同参与原则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动员辖区内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下去,使广大群众受益。

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民对参加社区活动缺乏主动性;二是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认识;三是社区委员会对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我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制约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好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居民思想认识,提高驻区单位的参与度

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是衡量一个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是社区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的文化生活,有再好的动机、再新的创意、再大的投入也只能是无用之功。在大部分社区,经常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是老人,尤其以老年妇女居多,相当多的社区成员尤其是中青年居民和驻区单位员工并不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成员的参与状况还不能满足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居民和驻区单位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看法有失偏颇,相当一些居民和单位的社区参与意识比较淡薄,他们虽然生活在社区,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社区建设的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对社区建设尽一份责任和义务。甚至错误地认为,社区建设完全是政府行为,是政府投资建设社区,让自己坐享其成。

为了提高驻区单位的参与度,应该努力做到:首先,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感情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驻区单位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对这一特定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推崇、融合和奉献精神,使它们认识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其次,通过与驻区单位的感情沟通,使它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精心营造社区发展的良好环境,是驻区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单位的发展、形象,而且与单位员工的办公和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必须将思想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社区文化人人办的广泛共识,真正做到驻区单位与社区共发展,既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

2.加强组织沟通,提高管理的水平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完善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社区委员会对该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不完善。从目前各区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性质来看,由于是新生事物,因此社区文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社区文化人才。社区文化人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从广义上说,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以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街道社区文化职能部门及社区文化机构工作人员。就社区文化机构工作人员来说,许多社区已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如有的地方管理者往往由队伍中的活动积极分子组成,管理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难以形成核心,纪律的维持和活动的开展往往靠大家的自觉,随意性较大,缺乏高度集中基础上的规模扩大与创新求变的集体力量。

有鉴于此,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组织应能有效介人,整合运行。因为各单位组织已经长期形成了一整套的组织体系,有着一定的管理经验,他们的加盟,无疑会给社区文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社区文化活动的成功开展与不断创新,对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增强内部凝聚力和提高社会知名度,也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3.开展丰富社区活动,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从各地开展的社区活动形式来看,确实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太极拳、棋类、器械健身,到卡拉OK、戏迷演唱、养生功、秧歌、健身交谊舞等,达数十种之多,真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由于以上活动内容多少缺乏一些现代气息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对青年群体等相对缺乏吸引力。如能在丰富活动内容上多动脑筋,挖掘新的活动内容,拓展新的途径,把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形式融人到其中去,这将会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热情参与。而在这些方面,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合作加盟,联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创新的内容和变换的形式促进其发展。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丰富多彩,广泛活跃,就一定能生产出一些高品位、高质量的社区文化产品,增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效。

五、总结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新课题,也是新世纪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区居民、社区群众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这些社区基本成员的同心协力和共同努力。总之,在社区居民及社区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明天,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也将上一个新台阶。

1. 付春梅,谢守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J].经济师,2004(4).2. 杨柳,李海梅.和谐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6(8)

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篇7

近年来, 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等始终站在“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高度, 将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举措, 与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 一起部署, 一起推进, 做到认识、责任、人员、经费、措施、工作“六到位”, 有效地促进了文化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社区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1. 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文化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设备的逐步完善, 为各类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社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

加快组建文化体育协会, 建立街道文化人才信息库, 不断壮大社区文化队伍。

3. 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强烈的文化渴望和需求, 拉动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创办社区文化节, 进一步增强了市民文明意识, 营造了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 各街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由于社区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经济投入不同,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表现出较大的地域不平衡性。新旧小区的文化设施差异大, 活动难以开展, 一些社区自筹资金建起的文化设施, 由于缺乏后继的经费保障, 也是形同虚设, 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2. 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街道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但调查结果显示, 经费不足仍是影响和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由于尚未把社区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缺乏硬性指标保障, 导致社区的文化经费投入处于空白状态, 造成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经常性、持续性。

3. 社区文化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未建立。

一些社区尽管有图书室和活动室, 但缺乏专人管理, 导致图书破烂残缺、棋牌缺三少四、球台缺网少拍, 影响了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还有很多文化活动的创意很好, 但是“一阵风”就过去了, 未能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4. 社区基层文化工作者匮乏。

基层文化工作者是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但目前, 仍有部分社区文化专干空缺, 技能培训等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加之基层文化工作者老龄化严重, 虽有工作的热情, 但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 文化工作者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5. 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具有娱乐休闲和宣传教化双重功能。除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外, 更有促进居民间交往、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作用。

6. 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比较单一。

目前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 70%以上是老年群体和下岗、失业人员, 他们多数属于文化发展的“弱势群体”, 而社区文化的“强势群体” (在职中青年和学生) 参与的并不多, 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单一, 难以形成强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发展社区文化一定要有新途径、新机制和新载体。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多元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 文化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政府应有计划地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老旧小区的投入力度。统筹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需求, 制定持续发展的社区文化投入机制, 确保社区文化经费的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2. 加强对社区文化的制度化管理。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 要加强政策引领, 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 出台统一的文化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完备的保障。

3. 完善社区文化网络。

以社区基层文化为龙头, 以街道、社区以及驻区企事业单位为阵地, 利用文化大篷车、社区文化节、社区影院、社区廉政文化大讲堂等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开展公益与有偿相结合的文化演出及各类教育培训, 使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修养和不同情趣爱好的群众能各展其长, 各得其乐。

4. 加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离不开一支精干的工作队伍。而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精干团队离不开定期的专业培训。

5. 建立以文补文的运行机制。

关注社区文明建设 篇8

企业与社区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一点不需要过多地证明,只要回顾一下非典时期企业与所在社区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就清楚了。在非典爆发时期,如果一个企业发现了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其所在的社区就难以置身事外;反之,倘若一个社区发现了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该社区所在的企业往往也难以独善其身。这种关系其实在平时就存在,只不过在非典时期(或非常时期)表现得更突出、更紧密、更集中罢了。所以,企业对社区文明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应该是一贯的和连续的关注与重视。

企业关注社区文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关注企业自身的文明建设。有句歌词写道:"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就企业关注社区文明建设而言,这里如改动一个字就更为贴切一些,即"请让我来关心你,就是关心我自己。"其理由有三:一是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厂区与社区往往是重叠交叉的,特大型企业更是合而为一的;二是社区文明搞好了,如企业所在社区风气正、文明水平高,对企业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就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优化熏陶作用,有助于职工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社区是所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小气候"或"小环境",社区文明搞好了,对社区中的企业会产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效果。

积极参与和推进社区文明建设,对企业具有名利双收的意义。就名而言,一个企业的美誉度首先应从身边的社区做起,在社区形成良好的口碑,由近及远,不能搞"灯下黑"。须知"窝边草"茂,其兔也肥。就利而论,要看到社区服务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在这个广阔的市场天地里,企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尤其是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企业改革中的主辅分离,以及企业医院、学校、食堂、房管、运输等等社会职能的剥离,完全可以与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从中找到新的商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分流职工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为盘活企业闲置资源,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出一片新的天地来。这种一举而多得的好事,企业何不乐而为之?

上一篇: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名单下一篇:旅游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