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
一、研究的操作措施和做法
1 、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为不是什么学习的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就成了画蛇添足。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如当学生对探究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但仅凭个人操作无法完成的时候;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思考,探索有困难的时候;解决一个问题,方法多样的时候;完成一件事答案多样性的时候;回答一个问题,回答不全面或者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些都是值得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教师如果正确地把握住了这些时机,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有效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行为。
良好的合作行为既是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合作学习所追求的一种教学目标。合作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生都是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每个学生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论自己的见解,敢于向别人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时也要乐于回答别人不懂你懂的问题。这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敢于求助,乐于帮助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集体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专心地听别人发言,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但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建议和接纳行为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养成良好的建议和接纳习惯。以上这些良好的合作行为需要教师对学生悉心的培养。
3、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生生间、师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学生层面上,良好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合作技能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健康的情感态度,掌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均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学会了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呈现出一道“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学生,也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人人自主互动的亮丽风景线。
三、研究中的困惑和思考
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实验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
2、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笔者采用 了以六人 为一个学 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有十三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团队。六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 自己 , 发表自己 观点的机会。 在六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 ,操练所学的 知识技能 ,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 ,每个成员 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 出的让每 一个学生 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 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所教班学生的 学习水平、个 体差异、班 级座位格局等因素,组建5人或7人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 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高低之分,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 , 学生与学 生之间是 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就每个合作小组来说 ,它们之间在 人员数目 、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小组之间不存 在优劣之 分 ,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 领导 ,按照“组内异 质 ,组间同质”的分 组原则构成 的合作小 组 ,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比如 ,根据学生 的知识基 础、兴趣爱好、学 习能力、心理 素质等进 行综合评定,然后笔者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 平力求使 其具有一 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每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 ,也就是陶 行知先生 所创导的“小先生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 轮换(开始时担 任同一角 色 ,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时间)。建组做到相对平衡 、自愿与调 整结合、保 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 相互友爱、坦 诚相见、民 主平等。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进行,如“绿色教室布置评比”“植 物园环保游 ”“小组经典诵 读对抗赛”等 ,使学生在 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小 组合作成 功的喜悦 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 , 应精心巧 妙地编排 学生座位。根据我班学生的人数情况、教室设计、学生学科特点等排列座位。 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 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 )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 组之间在 同等条件 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 作适当调 整参加各 自小组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笔者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两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 技巧是顺 利进行合 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 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 等候 ; 求助—提供帮 助 ; 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 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 礼貌地接 受被打断 ; 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 ;寻求反馈—提 供反馈 ;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 回活动 ;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 习活动相 互调整、 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 修正 , 同时每个 组员也要 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 善如流、主动 配合、和谐 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 一盏灯 , 能点亮学 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笔者在实验 中对学生 采取正面 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验,我深切地感受到 ,教师适时、多 维的期待与 评价对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小组 合作学习 模式有效 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 与小组评 价、自我评价与 同伴评价 、学生评 价与教师 评价 ,这几组评价以 前者为主 ,但又可多重 结合;从评价内 容看 ,有过程评 价与结果评 价,其中以过 程评价为 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 功能(通过评价 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 更大创造 潜能和合 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 集体荣誉 感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 时间进行 科学有效 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 学生因不 清楚要干 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 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 ,每次展开小 组合作学 习时 ,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 给予鼓励 和表扬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每月评出 :最佳小组、学 习达人并 及时给予表彰。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值周制;组长培训;小组评比;小组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83-01
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我发现团体意识的建立非常重要,团体的力量也非常大。学生在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学生需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的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这些对学生获益良多。
军训结束后我积极的将新课改理念运用于班级管理,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如何实施,制定符合我校及我班的管理制度。
我班是高一年级最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生自我管理的。以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11个合作学习小组。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与管理,一学年下来,我班学习成绩一致在进步,考到了年级第二的好成绩,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均有得奖,获得了11面锦旗,为本年级获奖最多的班级。
我班管理措施具体包括:
一、以小组值周制为形式实行班级岗位责任制
1、采用小组值周制,每小组负责当周班级事务(主要是纪律和卫生方面),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把班集体当成自己的家般爱护,增强学生班级荣誉感。
2、采用值周班长制。值周班长有每组组长担任,任务重点是管理值周小组负责当周班级各项工作,写《班级日志》。这样班长、值周班长和值周小组三者捆绑负责班级日常工作。
3、值周小组根据值周发现的班级问题,找寻解决方案,并针对班级问题召开相应的主题班会达到教育目的,形式须多元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班在大家共同参与下,开展过“感恩母爱班会”,“励志演讲会”“我的精彩—才艺展示”。效果都非常好,增加了班级凝聚力,丰富了课余生活。
二、对组长进行培训上岗制——组长职责培训
参与班级管理的人必须进行先培训后上岗,并且进行职责教育与培训,这样才不至于学习小组流于形式。一个好的负责任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能够真正帮班主任分忧。
1、对学习小组长进行责任感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用心工作,创造性的去工作。
2、对学习小组长进行制度约束,制定“学习小组长公约”,要求学习小组长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制定本组集体学习计划与制度,并监督小组成员完成,每周组内开会一次,自我检查与改进。每两周组长开会一次,交流经验教训。在组内形成互助小组(由优秀学生集中对本学科疑难问题在本组内进行讲解)。
三、设定评比栏,11个小组每两周在考勤、卫生、自主、合作及其它六个方面进行星级评比。
每两周评选一次,两周平均分第一、第二、第三为优秀学习小组,组长为优秀组长。对优秀组长与优秀小组提出表彰和奖励。得分最低小组进行通报批评,并进行整顿。
每一个月,全班评选优秀学习小组3组。优秀学生若干,分别授予下列光荣称号:“团队之星”,“进步之星”。发现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并有很好的带动性。其他学生想这些明星学生看齐,形成了学风浓,学风正的班集体。
四、以小组形式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学校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分工以及相互竞争,活动效果更佳,反过来小组在各种活动中历练也更加团结,增强了班级荣誉感。
如上学期曾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背课文大赛,我班以每小组集中考察,鼓励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你追我赶。我班也因此获得了背课文大赛一等奖,以及本学期篮球比赛中,论实力我班不是很强,但是全班同学团结在一起,小组分工辅助,有的小组负责后勤,有的小组负责啦啦队,有的小组负责请人进行技术指导。最后我们获得年级第三的好成绩。这都是通过小组将同学们联系在一起,班集体再把小组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班级。
小组自主、合作与探究是课堂改革的方向。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日常各种常规要求,这是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如果发挥利用的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相互协作而提高,而且在学习之外的各个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我对此很有信心。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分组方法:
按照月考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5到6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
本,课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
三、分组好处: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打,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
临沧市一中赵珍
1.分组是前提
在班级行政分组的基础上进行地理学科的分组,依据地理期初考和第一次月考平均分的高低进行编号依次从A1、A2、B3、B4、C5、C6,A1号是地理学科小组长。
2.制定完整严格的评价制度
因为在推进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都是新手,我没有组织的经验,学生对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评价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制定一套完整严格的评价制度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具体的评价方案是: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细则》
1.评价原则
1.1课前准备(10分):
①上课之前小组长提醒并检查组员把本节课所需的地理资料(上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告诉学生下一节课需要准好的资料)准备好摆在课桌上;
②组员每不带齐一人,组内成员各扣1分,以此类推;
③如果小组长忘记或不检查,扣除本小组课前准备总分2分。
1.2预习(10分):
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②上课之前或课内预习后,小组长对预习内容进行检查,要求批上日期; ③组内成员每完不成1人,组内成员预习得分各扣1分;
④小组长如不履行职责,扣除本组预习总分2分。
1.3合作探究(10分):
该环节起始成绩为0分,每符合以下要求加2分,最高上限为10分。①上课讨论积极,认真作批注加2分;
②回答问题时,说出出题者想要考察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那个学习模块第几单元第几节加2分;
③组织答案时方向正确,条理清晰加2分;
④多方法解题,加2分;
⑤答题时有闪光点,加2分。
1.4课堂纪律(10分):
①上课打瞌睡组内成员各扣1分;
②讲与本节课无关的闲话成员各扣1分;
③上课带违禁物品扣除本组课堂纪律所有分,即10分;
1.5信任度(10分或10度):
上课之前由课代表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出各组组数并画出带有10格的一条红线代表各小组的信任度。起始信用度为10度,凡出现以上各项扣分环节信任度擦出1度。
1.6当堂检测(无固定分值,视具体的检测试题来定):组员的平均得分即为本组的最终得分。
1.7总分:以上各环节的总分即为本节课本小组的最终得分,无固定分值,具有随机性。
1.8周评和月评:
每小组1周内的各节的平均分为本小组的周成绩,月内各周的平均分为月成绩得分。
1.9奖惩原则:
①连续3次总分为第一的小组,每个组员的德育评分加2分; ②连续3次总分在最后的小组,没班级做一件好事; ③该评价分为节评、周评和月评。该评价细则本着全员合作参与的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每位同学的最终得分即为本小组的得分。2.小组合作评价表 2.1节评价表
小组课堂评价表
2.2周、月评表
为推进和落实合作学习的落实,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这些方面: 3.1注重小组长的培养;
3.2课堂指令要明确、具体;
3.2小组合作学习的节评价和周评价要及时。节评价表由课代表根据评价细则来给各小组打分,周评价每个星期天晚自习之前上班级小组评价表。4.合作学习中一些教学环节的突破 4.1预习
主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组织形式。4.1.1课前预习
教师指定预习内容,下一节上课之前由小组长对预习内容进行检查,要求批上日期,并统计出那些同学没有完成。具体的评价斯则是:组内成员每完不成1人,组内成员预习得分各扣1分;小组长如不履行职责,扣除本组预习总分2分。
4.1.2课内预习
教师指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内容,时间到后组内A1、A2互查、B3、B4互查、C5、C6互查,组员的平均得分即为小组预习得分。4.2合作学习
4.2.1合作: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的探究题,并记录和修改讨论后的学习成果;
4.2.2展示:分为指定编号到黑板上展示、口头展示和接力一条龙展示三种,形势不定,视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
4.2.3纠错:其他小组同学可对对展示成果进行修正,每修正对一次加1分; 4.2.4合作学习得分:组员的平均得分即为本组的合作学习得分,由小组长进行记录并交课代表,方便统分记录。5.学科方面的成绩
5.1养成了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5.2团队合作的意识大大提高,组内成员相互督促效果较好;
5.3上课睡觉、讲笑话、做与课堂无光的事等课堂纪律得到改善; 5.4月考成绩和期中考成绩在期初考的基础上每次进步一点。6结束语
在合作中,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活动,而是在学生互动中,使他们成为主角,而教师由主角转为配角。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从中发现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同时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且使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把班级六十四名同学组成八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人,其中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搭配,分为四个层次,使各组总分基本相同,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下设成绩较好的两个学生为小组长,组内设置记录员,其余学生由组长分配任务,如:分管本组的纪律和卫生等,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八人前后坐,便于讨论问题,展开活动。
(二)组名的创建,每个小组创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组名和组规,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竟争的氛围,同时让他们自己制定组规来要求规范本组成员的行为,对于本组成员表现不好的学生小组长进行处罚,如:上周和本周我们班一共要求五个学生请家长,向家长汇报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这都是小组集体决定的,班主任不参与。
(三)小组活动,课堂上小组讨论,前面向后一转就可进行,很方便,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讨论,还可以下位置讨论,背诵可以互相提问,互相检查,还可以开展守纪比赛。
(四)组长职责
1、小组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为本组的学习委员,是小组学习带头人,分管本组的学习任务,带领小组成员开展一切学习活动。如:每天检查本小组成员的作业;检查本小组成员背书情况;等等,同时每天向老师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
2、其他两位组长一位分管本组的纪律,时时提醒本组成员的一切情况;另一个组长专门记录其他小组的违纪情况。
(五)个人学习评价 分三项:
1、课堂学习,按照发言情况,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奖分
2、平时作业,按等级给分,不按时交作业一次扣1分,抄袭作业一次扣1分
一、 小组制的意义
小组制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把个人自学质疑、小组交流展示、全班互动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组学习、讨论中,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小组之间合作、竞争,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 使学生共同提高。
二、 小组制的实践
(一) 小组的建立
1.人数和成员的确立
在小组建设时首先要考虑小组的人数, 一般6人一组, 因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并且小组人数一定为偶数, 可以实现 “一帮一”, 结成“学习对子”。当然也可以是“一帮二”, 但是效果不如“一帮一”理想。
人数确定后要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中把每个小组建设成两个A类生, 两个B类生, 2个C类生。A生教B生, B生教C生。而大部分同学都有偏科现象, 没有几个A类生, 因此笔者在小组组合时要求各小组都要有单科优等生, 虽然每个组的6位同学都有偏科现象, 但是可以保证每门学科在该组都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另外分组时要尽量使每一个小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有同等的竞争力, 否则难以评价。
2.组长的选定
小组确立后, 每个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 还要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组长由学生自荐后小组同学选举产生。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 工作不出色的, 应及时更换。组长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人缘好, 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 三是责任心强, 四是成绩中上。
3.座位的编排
在座位编排时, 我们最初的选择是图一的模式, 起初设想是让小组6位同学能够以围坐的形式进行讨论, 畅所欲言。4、5两位学生讨论时背对讲台, 听课时再转回来。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坐在4、5号位的同学上课时都喜欢背对讲台, 有的甚至开小差, 使得老师组织课堂时出现难度。平时6位同学面向黑板学习, 需要讨论时4、5、6号位的同学再回头。这样既照顾小组的讨论环节, 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 但是这种模式只能是“一帮二”, 做不到“一帮一”。
(二) 小组的学分评价
小组建立后, 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那么小组就流于形式, 徒有其表。笔者的班级小组建立后马上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机制, 对各小组同学的上课展示实行学分制, 当然也可以对每天值日不到位, 出勤不到位和作业完成不到位的同学, 实行的减分处理。小组的学分统计应实行交叉统计, 避免监守自盗。例如由A组组长统计B组的学分, B组组长统计C组学分, 达到循环。这样从早上的出勤情况、作业交纳情况到课堂表现情况都有所评价。
(三) 小组的奖励机制
既然有了学分, 就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 一般的方法都是用班费进行一些物品奖励。笔者在奖励机制上进行了小组学分和个人学分分开考核。
小组考核每周一次。每周末考核小组组长和被考核小组组长进行学分核查, 防止出现错分、漏风现象。核查完毕后, 各组的一周小组积分进行累加, 公布排名, 各小组根据排名进行位置选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 通过组内讨论决定下周小组的座位。
个人考核每月或每学期一次。考核时男女生分开考核, 按照个人积分进行月总分或学期总分排名, 选取表现优越的男女生各前三名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 小组制的成果
通过小组制的实践, 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的 参与度明显好转。
(一) 学生学习情况好转
通过实行小组制, 班级同学实现了自我管理。从每天的出勤到作业的完成, 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的展示, 同学自发的进行相互监督, 相互帮助, 相互促进。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课堂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 教师教学良性循环
在教学中实践小组制, 老师的工作重心进行了有效的转移。作业有班级同学自己检查, 这样九可以将老师们从作业中解脱出来,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展示,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推进教学进程, 而且在讨论中经常性的会生成新的火花, 让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完善课堂内容, 从中找到问题的纠结点。
四、 小组制的核心
要想在班级实行小组合作模式, 必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 教师方面
在小组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明显。首先在备课环节, 教师要对每节课的学案精心编制, 准备好学生的自学质疑问题和讨论环节的问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小组制, 在提问时就要有意识的把“请哪位同学发言”改为“请哪个小组发言”, 引导学生变个人活动为小组集体活动。第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平衡, 不能过度关注某一个小组, 要给所有小组或大部分小组展示的机会, 注意组织和调动课堂, 避免激发矛盾。第四, 小组展示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 学生方面
学生是小组制的实施主体。学生要积极的参与课堂, 要有主动性。课前学生就要对老师所发的学案进行研究、讨论。课堂上要积极参与, 不能出现光看不动现象, 还要注意良性竞争, 避免矛盾。
五、 小组制的遗留问题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夜避免不了问题的出现, 有的老师在上课时拒绝使用小组制, 或者在使用小组制模式时有失公平, 照顾不到大部分学生, 引发学生矛盾。有的同学性格内向, 在小组讨论时从不发言, 很难融入小组内部。还有点同学因出现了组内矛盾, 申请换组现象。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 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施中需要各科老师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大家都有所参与, 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莉
[2]《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关得才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作用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被广大教师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基于此,我简单谈一些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
1、合理分组。我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思路灵敏、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作为固定的组长。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平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由组长全面负责。
2、人员搭配。小组为四人一组,优中差的比例为1:2:1。小组员安排时要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并具有一定差异。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究才有价值。
2、控制时间。每次学习前,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进行无限制的争论。
3、把握学习时机。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会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释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而且时时合作、事事探究,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三、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选择合作学习时,不能多而滥。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
2、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敢于创新、有个性倾向的意志品质。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发扬民主,引起竞争是鼓励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在班中,我试行了“我来评一评”活动。具体做法是:对每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朗读水平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这就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提高。最佳组员、最佳合作奖、最佳新人奖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学生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3)复习课的内容;(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学生会分组
学生要分组合作,首先要设立一个科学的小组,这个组内部得有组长、记录员和组员。在组内有合理的分工,组长负责组内的分配与组织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经过合作学习得到的知识,而组员是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与研究的人,在组内各司其职才能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不过是一盘散沙,合作的效率也不高。记得,刚刚开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为了让生尝试一下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就自然地以课上的座位为基准,让学生四人一组,并没有给学生明确分工,就开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导致了整个课堂上,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去研究,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结果还是我一言堂教下来的,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也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那堂课成了失败的课。所以,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各组员协调合作,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要合作
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与生俱来的。何况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原来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在教师的主宰下去小组合作活动,他们成为了被动的机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宜学生学习的情境,渲染集体合作的气氛,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要合作的意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的教学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只有在学习对话交流时,学生才会觉得光靠自己的能力可能无法完全掌握,才会有合作学习的意愿,因此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What ’s your name? I’m……”“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等简单句型时,学生就会急于在小组间进行这样的交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学生能合作
【关键词】激发;学习;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创设合作学习小组
6人小组,自由结合,个别搭配,每组一名组长。有小组活动情况表,记录每节课小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情况呈现。学习效果按小组考核,表现突出小组,加量化分,每人1分。全班就分成10个小组。个别学困的学生担心会被各小组排斥,还有个别优秀的学生也不能集中在一个组里,在自由结合的前提下,教师适当地调整,确保每个组学生比较均衡,也便于优秀的学生帮助学困生。
2.引入竞争机制
初中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也较强。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同学们互相约束,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扎实认真,再加上教师适时地鼓励、夸奖以及加分手段,使得课堂生机勃勃,热闹而有序。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为自己的精彩表现而洋洋自得。
3.培养“小组带头人”,提高合作效率
挑选较能干,有组织能力的带头人,这样有助于提高小组竞争力,增强自信心。组长要定期改选,对那些进步大,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给予机会,提高参与意识,培养更多“小能人”。 除此之外,小组长要及时推出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言或展示。这样使小组学习成为人人参与的学习活动,避免学困生混在小组中,没有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文言文短文展示
在文言文单元教学时,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由语文科代表组织语文活动。每节课前抽两个小组展示,由于是抽签形式,因此每个小组均要认真提前准备。文言文短文展示内容,可集朗读可背诵、可表演,可小组集体上台,也可小组推荐一人上台。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另一方面也极大范围保证了参与学生的人数,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文言素养的目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意疏通、重点词语积累整理
课堂上改变以往教师串讲的低效形式,提前布置预习,上课后小组成员在自主预习的前提下,小组内首先疏通文意,并整理出重要文言词语和语法现象。之后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各小组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小组学习时,大家会更加关心学困生,帮助他。因此,小组每一个成员均很认真对待小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落实文言文重点文言词汇的目的。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文言文朗读和背诵比赛
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教师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朗诵和背誦课文竞赛,学生会自觉维护小组荣誉而认真地去准备朗读和背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的目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喜爱。更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文言语感。由于是小组集体展示,各小组不仅朗诵上下工夫,而在朗诵形式上也费尽心思,特别是学困生收益匪浅,同学们会帮助他,指导他,他的朗读能力也提高了。以往背诵对于学困生总是难题,但现在同学们的期待,小组的荣誉,使他不得懈怠,自然该背记的都背过了。通过竞赛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
4.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角色表演
初中生好表现,有极强的表演欲望,语文课堂,尤其的文言文单元的学习,表演无疑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很多故事性很强,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我们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角色表演。如《伤仲永》、《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唐雎不辱使命》、《公输》等,通过角色表演能使学生把已有知识运用到交际中去,在角色表演中,能力弱一点的同学可以扮演语言少的角色,能力强一点的可扮演语言多的角色。同时,各组同学自行设计与对话背景有关的道具和肢体语言。让他们集思广益,打造出最生动形象的表演,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团结协作的能力大大提高。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巩固
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上,更要延伸到课外学习生活当中。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建议学生课外要每天阅读一篇浅显的文言文。尽管教师只要求阅读即可,但每个小组都不甘示弱,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不仅仅是阅读而且还完成了一定篇目的文言文阅读训练。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针对学生不喜欢的文言文学习,也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课堂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一、营造氛围, 让小组合作成为学生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合作探究的氛围,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营造合作的氛围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的观念, 突出“学”为主体的思想, 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实现了“1+1>2”的目的, 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让合作变成学生的第一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互助互动需要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自主探究、讨论, 从而得出平行线判定的定理。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通过利用作业本中的横线再画出一条截线, 构建出三线八角, 再通过度量角的度数来发现不同位置角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合作的氛围, 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交流, 这样学生在比较和讨论中就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 在进行小组活动时, 有的学生善于操作, 有的学生善于总结, 通过从现象中发现本质, 并在展示中体现,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也让学生在教师的整体评价下收获到荣誉感和成就感,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互动合作。
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 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活动, 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功感,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科学分组,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将学生科学地分组。在分组时, 一般本着同组异构的原则, 将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划分为一组, 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也有利于组际之间的竞争。同时, 为了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部分课时教学时还可以进行分层分组,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 让他们进行交流与合作, 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现有层次上提升自己。
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图形 (一) 平行四边形》时, 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构的方式进行分组, 这样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从不同角度得出结果。如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只想到了边、角、对角线, 而忽视了对称性, 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则可能通过操作最先发现其对称性, 从而实现互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时, 教师根据预设可以按照成绩进行分组, 在题目的设计时考虑到各层学生的需求, 如优等生组可以探究两个相同正方形绕其中一个中心旋转重合部分面积的问题, 中等生组可以探究矩形和菱形作为特殊平行四边形带来的对角线不同等问题, 成绩比较差的小组则可以探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地方, 从而得出特殊引发出各方面性质的不同。这样的分层探究,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也可以真正体现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科学分组让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根据不同需求安排不同分组, 使学生在现有层次上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 也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活动经验。
三、思维碰撞, 实现小组合作中的共生共赢
小组合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共生共赢, 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交流, 产生了思维的碰撞, 使不同的思想进行融合, 这样就可以生成更多的教学资源, 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思考与发现,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让学生在整合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时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 在思维碰撞中还会有新的生成, 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希望看到的现象, 也最能体现出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时,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的初级结果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继续探究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这样也就生成了根的判别式与顶点坐标中纵坐标的关系, 从而将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结合在一起, 帮助学生站在函数的角度来看方程。这样的探究活动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 让很简单的问题在探究中得到升华, 也就使学生向更深层进行挖掘,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共赢。
1、成员分配为四人一组,成员选择经过三个主课老师商议,一个优等生,一个希望之星,两个中等生。
2、评价内容细化到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学校文明班评价内容(卫生、队列、行为规范)。
3、有个人评价,也有小组评价。每日一记,每周一评,每月一结。
4、注重组长的培养和工作引领。
二、优势
1、组长的重点工作在辅导中下生,主要抓好上课纪律和作业疑难问题,中下生进步明显。
2、精细化的评价手段和期末评优挂钩,效果凸显。
3、小组成员的表现好坏,影响小组全体加扣分,小组凝聚力强。
三、不足
1、各小组长对工作态度和评价尺度不一而足,会出现小组之间分值的不同(因此需要做平衡调节:在评价每月之星时,按每小组进步大小的来评比优秀个人和进步个人)。
松山一中王旭波 新学期开始后,我校进行了有声有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本人有幸也参与其中,体会如下
一、优点:。它能给学生合作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二、不足,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班上学生能集组织能力、责任心、学习好于一体的孩子较少,因为这种组织能力与爱表现自己的人太少,使得小组无法均衡。有的小组长也总是忘记自己的职责,只顾自己,不顾组员,老师提醒了才做,不提醒不做,非常被动。
(二)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茫然,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三)在小组中有的个人总是为小组争光加分,有的个人总是为组扣分,这样经常扣分的人也麻木了,(四)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秀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五)有些小组课堂上显得不积极,有的组员存在普遍不爱表现自己的现象。
(六)在课堂活动中,涉及到小组间竞争的环节,往往会导致学生间相互争执,拖延了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且在评价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会对别的学生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改正措施:
1、对小组长要经常找其谈话,及时了解小组成员的思想动向,从而因材施教
2、对于表现积极的小组长和个人要及时表扬,对于不积极的要找其谈话,鼓励其积极参与。
3、上课提问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找相应水平的组员回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课堂评价语言要艺术,幽默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
四、困惑与建议:小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控制不住讨论的时间,以至于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堂清测验有时无时间进行,因此,小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摸透,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张弛有度,进行小组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追求热闹的形式,形式不重要,其结果才是我们探索的最终目的。
一、合作学习前的必要准备
在小组成员的编排方面, 将学生按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及社会家庭背景等因素编排合作小组, 使学生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情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不同且互补。从宏观上看, 组与组之间在这些方面却又是相同的。这样分组是十分具有科学性的:一方面, 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因为大家各怀其才;另一方面, 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因为大家实力相当。同时, 这样分成的小组也具有其现实意义: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出的小组的成员在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 就好似模拟出了一个个“小社会圈子”, 虽然没有现实社会复杂, 但在组员间不断磨合的过程中, 学生们也能初步学习与人合作, 并学会尝试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小组人数方面, 从理论上来讲, 2到8个人都是可以的, 但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 没有规定说到底几个人一组才是最好的。教师的分组原则很简单, 就是别让任何人“闲”着, 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让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所以说, 无论最终确定的小组人数是多少, 都应使学生们体会到他们是一个协同共事、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小团队。
若想使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有两点前提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整个小组需要完成的任务;二是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由于一个人学会具有“可学习”特征的材料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这种合作需求就会被激发, 合作行为的产生也就有了可能。
学生合作的可能性出现了以后, 在教师的组织下, 随即也就开始了小组合作行为。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不应做旁观者, 而应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但同时也应时刻谨记自己扮演的是与组内成员具有同等地位的角色。乍一看, “指导者的角色”和“与小组成员具有同等地位的角色”似乎有些相互矛盾, 实则不然。“指导者的角色”是相对于学生来说的, 教师很清楚小组所探讨的问题的结论, 也很容易看出当前小组所走的道路是否偏离了方向, 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 有义务及时加以引导。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让学生们学会“倾听”
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只有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 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的想法进行比较, 找到分歧点, 分析症结所在, 从而最终做到“以理服人”。因此, 教师应教会学生耐心地把别人的意见听完并且听懂后, 再阐述自己的观点。
2. 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社交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顺利进行, 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合作。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 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 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对事不对人的道理。所以, 教师最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交技能。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必要的社交技能进行了总结, 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组成小组的技能, 包括向他人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第二类是小组活动基本技能, 包括表达感谢与应答感谢、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用幽默的方式帮助小组继续活动等;第三类是交流思想的技能, 包括提建议及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及对不赞同的应答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 同时对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在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3. 让学生学会“竞争”
我们让学生结成的是合作学习小组, 其本质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 若不给各个小组施加一定的“压力”, 合作学习小组的价值便不会真正得以体现。在课堂上, 这种“压力”体现在组间竞争上。
实际上, 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这种举动本身就为竞争埋下了伏笔, 因为这样做在无形中就促进了“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格局的形成。在竞争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引导, 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确竞争是为了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 体会合作的过程与乐趣, 避免学生过分看重结果, 纯粹为了竞争而竞争。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与评价
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学习总结与评价的过程可以成为将这一教学艺术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与评价也是如此。教师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 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小组的荣誉是与组内任何一个人的努力都分不开的, 一旦小组取得了成绩, 教师应强调这是组内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 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强调集体力量并不意味着抹杀个人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若发现谁有突出贡献, 应及时使用肯定性评价语言, 这种评价是要讲求时机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的学生, 当即作出肯定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外, 教师也可组织小组内互评, 让学生学会肯定别人的优点, 也让每个学生看到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和鼓励。一次小小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对于那些自卑、缺少成功体验的学生来说, 积极的评价可以使他们产生被认同感, 树立起自信, 有勇气迈出第二步, 达到“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效果;对于那些原本就比较优秀的学生, 积极的评价可以使他们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 实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当然, 也要防止后者产生过度骄傲的倾向。
总之, 本着“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 能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就很好。教师也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以后的小组合作课堂中, 继续发扬自己总结出来的闪光点, 不断改进自己总结出来的不足之处, 为下一次“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做好准备, 以达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的效果。
摘 要:合作、交流、竞争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面对知识的多元化、竞争的白热化,与他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进而取得竞争的优势,获得成功就成了人们的不二选择。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构建;运用
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得到锻炼。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绝非易事。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致使它形同虚设,既耽误上课时间又影响课堂秩序,并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如何构建小组?如何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如何将小组合作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初步探究。
一、小组的合理构建
1.组员的配备
合理构建班级中的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每组46人为佳,教师必须针对班级成员的综合实力、个体差异对每个组量体裁衣。“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句话就能很好地概括分组原则。也就是说,每个组里都要有在学习上、表达上相对而言处于高、中、低层次的学生。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内向与外向搭配;男生与女生的搭配。班级中的各组实力要尽量均衡,有可比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2.职责与分工
小组内设组长一名,记录员、发言人各一名(还可根据班级的情况添设副组长或其他设置)。其中,组长的人选尤为重要。综合能力较强,在班上有一定威信的人方可担当。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组长的性格、行为方式将在无形中影响着他的组员们。一个性格开朗、善于表达的组长与一个内向沉闷、只读死书的组长所带出来的“兵”截然不同。组长全面负责组里的事务,如:人员的调配;作业的上交;纪律的管理;组内矛盾的调解等。组长还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整理与简单总结自己的工作。为落实这一点,在实施过程中,我尝试让组长记录组长日志。老师通过每周定时与不定时地检查组长日志来对其工作进行督导。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的意见整理并记录下来。发言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声音洪亮。各小组人员及岗位确定好后,老师要引导其学会各尽其责,因为这是确保每个小组顺利运作的关键。
二、建立明确的激励与惩罚机制
与小组建设相配套的是出台明确的奖惩机制,以便让学生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比如,我在班上就是实行奖励“星星”。小组成员获取“星星”的途径可以是听写得一百分,也可以是在学校或其他地方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得奖;小组获得“星星”可以是每堂课有优异表现,老师奖励给某个小组,也可以是在老师组织的小组对抗中获胜赢取。这个“星星制”我已进行过几个学期了,效果还不错,本学年我还将“星星制”与“军衔”等级相联起来,当小组积累的“星星”达到我要求的颗数时便晋升到相应等级,如小组“星星”总数达到20颗晋升为少尉,达到30颗晋升为中尉,然后50颗升为上尉、少校、中校……中将、上将。随着军衔等级的提升,相应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战,积极性很高。当然,有奖也得有惩。每周“星星”最少的小组将会接受小小的惩罚——表演两个节目;为班级做一天义务劳动……此外,小组成员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或是严重违反班规校规的,其小组将会遭受扣星甚至降级的惩罚。学期末,老师根据综合表现以及星星的数量评选最佳组长和最佳小组。
三、鼓励小组间的良性竞争
“斗争就是幸福”这是马克思的经典名言。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中,“斗争”“竞争”无疑是激发他们团队意识,增强其集体荣誉感的最好选择。在此过程中,他们皆是勇者,当然也是感受“幸福”的人。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班上的小组成员学会奋斗、勇敢竞争。例如,在这两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先让学生给自己组取一个响亮的战队名称,然后在小组内征集能代表小组的创意徽章。学生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笑声回荡在教室里。一个个响亮的战队名称,一个个有模有样的徽章新鲜出炉:“天狼战队”“猎鹰战队”“开拓者战队”“雪狐战队”“神龙战队”……小组的凝聚力得到了初步提升,在组员们积累星星的过程中,自己战队的军衔等级一步步得到提升,那代表着他们不懈努力的军衔肩章贴上墙时,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竞争意识更进一步得到了升华。此外,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多为各小组搭建“战斗”的平台,提供竞争的机会,可以是课内的,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一次辩论,也可以是一次野炊活动……老师的鼓励与“煽动”更能使他们成为一名强悍的角斗士。不过,在竞争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动向,做到有的放矢、良性竞争、公正公平。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优势明显,但是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小组学习?每堂课都要小组合作学习呢?答案是否定的。实践中,我发现: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老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所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能为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服务。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19课《燃料的家庭》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出示了以下问题:请仔细阅读全文,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找一找每种燃料的特点及作用。
任务下达后,很快便听到了各组组长的分工安排,接着便是自由阅读勾画,三五成群地凑在一群商量,积极上台汇报,每轮的最后我公布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则小组加星一颗。每一轮揭晓答案时,都能看到学生满怀期待的眼神,他们期待正确的答案,期待“星星”降临自家,期待与他人合作的成果得到肯定。当所有的谜底都揭晓时,这一课的重难点就成功地突破了。
除了课文中的知识点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外,积累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也是他们施展才能的地方。如“制作作文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就非常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在组长的安排下,整理稿件、封面设计、摘抄、美化都具体落实到人头,最后经过全组通力合作,一本本精美的作文集完成了,小组合作精神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技能,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与协作,宽容与谦让。其主体地位以及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都能得到最大化体现,优势明显。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或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它将激励我们教育者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奋力前行,我们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參考文献:
王坦.试论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06-27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07-28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09-14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09-18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10-03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06-10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07-14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09-08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