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换届选举思路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会换届选举思路

学生会换届选举思路 篇1

就这么办吧。我刚要脱口说出两人的名字,又马上打住。我改变主意了,我想改变由老师说了算的办法,听听同学们的意见。何不组织团员同学投票选举,让他们自己选出优秀团员呢?班级事情,同学们有权参与呀。况且,我想知道同学们是否能客观公正对待班里的事情。

放学后,我将班上40多名团员留下来开会。大家一致同意民主投票选举优秀团员。他们的参与意识很强,不一会儿就将选票收上来了。结果也很快揭晓,是团支书和阳阳。与我的决定不谋而合!看来同学们还是心明眼亮的。

一样的结果,殊途同归,但由于产生的方式不同,意义也就不可同日而语。大家会觉得李老师很民主,处理班级事务很公正,无形中就增加了我的威信。大家还会觉得老师尊敬自己,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被选上的学生更会觉得光荣,因为他们是大家选出来的。得到大家的肯定,以后他们会更热心班级工作。

学生会换届选举思路 篇2

一、被试的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问卷的对象全部21岁至27岁之间的研究生, 至少应当经历过一次选举, 调研的内容是他们在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行使选举权的一些情况。由于研究生们本科所就读的学校各不相同, 这样调研可以反映高校选举权行使的普遍情况, 而非仅仅反映某一所高校的选举情况。

二、问卷结构

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调查高校学生的选举意识。主观方面为调查被试者对选举权的理解与态度;客观方面则调查现行选举制度的运行效果。笔者设计了一个高校学生选举意识的评估体系。该体系共有五个模块: (1) 选举的重要性认知; (2) 选举权的认知; (3) 参与程序认知; (4) 实际参与; (5) 选举制度认同性调查。每一个模块下设两个问题, 主要以单选为主、多选和排序为补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选举的重要性认知这一模块主要是为了测试选举制度在被试者心中的重要程度。被试者中有83%的人认为选举制度具有积极意义。民主共和与其他几种政治运行模式的排序比较中, 有68.75%的被试者将民主共和列为最优选项。显示出被试者对基于选举制的民主共和体制的高度认同。

选举权的认知这一模块主要是为了调查被试者对于选举权理解与熟悉程度。由于两道题均属于十分基础的问题, 但被试者的正确率出现了较大差异。两道题的正确率分别为77.08%和43.75%。由此可以推断被试者对于选举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处于一个十分基础十分有

限的阶段。也与我国教育重政治思想教育, 轻政治权利教育有一定关系。参与程序认知这一模块是为了测试被试者对于选举制度运行程序的认知。这一模块的问题对于被试者而言十分陌生。两个问题分别有20%和27%的人直接选择不知道。答错率均超过半数。正确率不及四分之一。显示出被试者对于选举制度的运行程序非常不了解。这与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十分不符。人大选举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被试者对于选举程序的陌生值得所有人反思。

实际参与的规范性模块是为了测试参与选举的被试者的参与质量与程序合规性。两道问题既可以调查被试者参与过选举的人数比例, 又可以测试被试者的对待选举的严肃心态和选举程序的合规性。39.4%的被试者表示从来没有参与过人大代表选举。这个结果虽然与被试者群体普遍年轻, 缺少社会经验有关。但被试者的年龄分布在21到27岁之间, 按照年龄推断至少应该有一次参与人大选举的机会。参与过选举的被试者有45.8%的人表示不认识候选人, 也不了解候选人的基本情况。39.59%的被试者表示非自主的选择了候选人。其中35.42%的候选人表示被要求选择特定候选人, 4.17%的被试者表示拿到选票时选票即被填写好。根据调差结果, 不论是基层选举的参与率还是选举过程的合规性, 都很不理想。

选举制度认同性模块是为了测试被试者对于我国选举制度的认同度。52.08%的被试者认为我国选举制度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89.58%的被试者认为我国目前的选举制度运行质量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该测试表明被试者对于我国选举制度的积极意义持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被试者并不满意当前的选举制度。

根据调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主观方面, 高校学生认为选举权是十分重要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优的政权组织形式, 认为选举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具有积极意义。客观方面, 高校学生对于选举权的理解浅薄, 缺乏对于选举权和选举程序的一些基础性常识。同时, 目前高校的基层选举存在各种不合规现象, 难以摆脱走过场的嫌疑。这些问题影响着高校学生对我国选举制度运行质量的评价, 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满意现在这种状况。进一步规范高校基层选举, 使高校学生的选举权严肃的落到实处应该是当前高校基层选举应该抓的主要问题。

摘要: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选举制度的运行质量决定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质量。大学生的选举权意识对我国民主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笔者通过实地调研, 收集相关数据, 进而分析大学生群体的选举意识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具有基础的选举权意识, 但是基层选举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民主,选举权意识,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焦洪昌.选举权的法律保障——宪政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卓明.选举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引导学生转换思路 篇3

一、转变思路,化难为易

数学就像是城市中心的一座城堡,通往城堡的路有很多,如何引导学生找到捷径,快速抵达数学圣地,是每个小学数学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应用题的解法主要分为两种,算术法和列方程法。算术法是“逆向思维”,列方程法是“顺向思维”。因为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从算术法讲起,所以学生习惯性地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快速准确地解决应用问题,因此引导学生转变思路,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不贰法宝。

例如经典的年龄问题:“爸爸今年40岁,女儿今年12岁,问: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可以看出,两年后爸爸42岁,女儿14岁,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解决年龄问题,可以利用算数法中的倍差法“(40-12)÷(3-1)=14”,即当女儿14岁的时候,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也就是两年之后。倍差法可以用来解决年龄问题,但是可以看出,需要求出两人年龄之差,还需要用倍数减一,这样复杂的思路,较难想到。如果用列方程法,就简单得多了。设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列方程得“3×(12+x)=40+x”,接下来只需要解出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这样的顺向思维,很容易想到,并且操作简单,让很多看起来较难的应用题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算术法和列方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四年级之前,课程设计多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但是在四年级之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顺向思维了。由于思维惯性,很多学生在用列方程法解应用问题的时候,也用逆向思维,然后再转换成顺向思维,这样的过程耗时耗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转换能力,变逆向思维为顺向思维,积极引导学生用顺向的列方程方法进行解题。

二、拓展思路,培养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拓宽解题思路,鼓励用多种方法解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例如,“妈妈每分钟比小红多包3个饺子,妈妈4分钟包了24个饺子,问:小红一分钟包多少个饺子?”这道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妈妈每分钟比小红多包3个饺子”,可根据这句话,建立等量关系。

方法一:设小红每分钟包x个饺子,则妈妈每分钟包(x+3)个饺子,列出方程为4×(x+3)=24,x+3=6,x=3。

方法二:设小红每分钟包x个饺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x+3=24÷4,x+3=6,x=3。

方法三:设小红每分钟包x个饺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4-4x=3×4,4x=12,x=3。

这样利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应用题,能使学生的思路拓宽,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正确找关系,方便解题

列方程的关键就在于寻找等量关系。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建立相应的等式,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一开始,教师在训练学生寻找等量关系时,可以用简单的未知数代数式,在学生掌握之后,再加入实际问题。

例如,可用“甲为x,乙是甲的3倍还多6,求乙。”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寻找简单的等量关系,因为准确地找出题中“是”的这种判断句式,就寻找到了等量关系的法宝。

在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再引导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问题。例如“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五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少15个人”。在看到这样的题目之后,教师要训练学生找到以五年级为标准量1,也就是设为未知数x的量,因为“是”后面的量是五年级。因此,六年级的人数为(2x-15)人。列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之后,就可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等式。

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教师在思路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上多多练习,双边配合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

总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开拓思路。但是,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并不是放弃算术法解应用题,而是应该试着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责编金铃)

学生会换届选举方案 篇4

换届选举竞聘通知

生科院学生会是学院领导、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纽带,是学院学生工作的骨干队伍和得力助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历届学生会为学院的学生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培养出了一批批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为使院学生会保持先进性,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经研究决定,团总支学生会将于近期开展换届选举工作。此次换届选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请有意竞聘的同学根据以下要求做好准备。

一、竞聘要求:

1、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团结同学,踏实进取;

2、对学生工作富有热情,勤恳敬业,服务意识强;

3、具有较强的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学习成绩良好,无严重违纪行为。

二、竞聘职务:

现向全院学生招聘职位有: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副主席、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劳卫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女生部部长、生活部部长、体育部部长、文艺部部长、纪检部部长、网络信息部部长、外联实践部部长、考研、就业服务部部长,各部所需人数待定。

三、竞聘程序:

1、报名,符合报名条件并有意参加竞聘的人员在6月12日(周五)之前到各班班长处填写《学生会换届选举竞聘统计表》;

2、递交申请书,竞聘者需准备一份800字左右的职位申请书(包括个人简介,拟聘职位,工作设想),在竞聘选举大会前交到工作人员手中;

3、竞聘演讲,竞聘者需准备三分钟的竞聘演讲,6月14日晚上7点在生物楼413举办换届选举大会,届时将安排老师和学生投票选举;

4、确定名单,6月15-16日由院领导老师组织学生代表开会,根据选票结果讨论,最后确定各部门职位名单;

5、系内公示,各部门名单确定后将以海报、通知的形式在系内公示三天。

四、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五、本方案解释权属生科院团总支。

生命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学生会换届选举安排 篇5

一、座位布置:

评委老师、学生代表:第1、2排中间;

竞选者:坐主席台左边和中间(2排以后)

其余人:坐主席台右边

二、安排:

本次活动由学生会负责,分工如下:

现场主持:李玥芸;

现场计时:邓胜洁;

学生评分代表:黄冰雪、刘利、代超、严敏、邓代琴、李泳春

现场计分:刘鑫、李艳君、张晶

三、竞选流程:

劳生部长、纪检部长、宣传部长、文艺部长、体育部长、秘书处、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四、主持词:

(1)开场词:各位领导、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下面进行南溪二中学生会换届竞选会,首先先感谢出席的评委老师,他们是,还有各位候选人的积极参与。在本次换届竞选会中,将选举产生学生会主席1名、学生会副主席3名及劳生部长、纪检部长、宣传部长、文艺部长、体育部长、秘书处部长各1名,副部长各1名,干事若干。本次选举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此次选举采取现场打分,现场宣布得分,现场宣布结果。

(2)劳生部长选举:首先要进行是劳生部长竞选。候选人得分由精神面貌(2分)演讲内容(4分)语言表达(2分)综合印象(2分)组成,得分最高者为本届学生会宣传部长。

(3)纪检部长选举:下面进行体育部长竞选,候选人得分由精神面貌(2分)演讲内容(4分)语言表达(2分)综合印象(2分)组成,得分最高者为本届学生会体育部长。

(4)宣传部长选举:下面进行宣传部长竞选,候选人得分由精神面貌(2分)演讲内容(4分)语言表达(2分)综合印象(2分)组成,得分最高者为本届学生会宣传部长。

(5)文艺部长选举:下面进行文艺部长竞选,候选人得分由精神面貌(1分)演讲内容(3分)语言表达(2分)文艺特长(3分)综合印象(1分组成),得分最高者为本届学生会文艺部长。

(6)体育部长选举:下面进行体育部长竞选,候选人得分由精神面貌(2分)演讲内容(4分)语言表达(2分)综合印象(2分组成),最终最高分者为本届学生会体育部长。

(7)秘书处部长选举:下面进行秘书处部长竞选,候选人得分由精神面貌(2分)演讲内容(4分)语言表达(2分)综合印象(2分组成),最终最高分者为本届学生会秘书处部长。

(8)主席、副主席选举:下面进行学生会主席、学生会副主席竞选,竞选者要求首先进行竞选演讲,之后进行问题答辩。候选人得分将有精神面貌(1分)演讲内容(3分)语言表达(2)问题答辩(2分)综合能力(1分)综合印象(1分)组成,得分最高者为本届学生会主席,第二三名为学生会副主席。

学生会换届选举大会简报 篇6

简报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第二次学生会换

届选举大会于2013年03月20日在本院办公楼五楼515教室如期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持人是原外语系主席黄

雅霜,到场领导有,马书记,颖老师,及各位部长,副部长

大会主持黄雅霜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词,并强调本次这次学生会换届选举大会的重要性。大会上,现任学生会主席黄雅霜做了工作报告,汇报了外语系上届学生会的工作情况,坦诚的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下一届学生会委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们继续努力,踏实工作,延续外语系学生会的辉煌。

接着我系现任学生会主席黄雅霜通过

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美术才能 篇7

一、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就更加要求我们立足课堂教学, 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创造条件, 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感悟优秀美术作品, 并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例如, 在上手工制作课时, 我会提前让学生回家收集各种生活废弃物, 类似旧挂历、易拉罐等, 之后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手工操作使之变废为宝。这本身就是集审美、创新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过程。由于农村学校的美术工具有限, 我便选择了胶水和剪刀等简单的工具, 把事先收集的旧挂历纸制作成纸老鼠、纸狗、纸马等动物, 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开动思维,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 由学生介绍此动物的主要特点, 然后, 我指导学生进行分类, 并动手做了动物的头、脖、身子、脚等主要部分, 利用胶水拼装后, 学生便学会了动物的基础作法。接下来, 我便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大胆尝试和创新, 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交流、相互启发。于是, 在第二节课上, 学生便拿出了许多创新的作品, 例如对纸老鼠的制作, 就不单单只停留在上节课的制作上, 而是有着自己的创造, 出现了一大一小的“母子鼠”、两大一小的“一家鼠”、抱着心型的“情侣鼠”、夹着蝴蝶结的“绅士鼠”、长出翅膀的“天使鼠”等, 甚至还有学生联想到动画片做出的“超人鼠”、灰太狼造型的“灰太鼠”等, 不仅造型多样, 而且在纸的颜色选择上也丰富多彩!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对于美的认识, 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课堂文化情境, 涵养学生人文精神

美术教学并不单纯只是一种技能的训练, 而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的教学与传承。美育并不是简单教学生学会绘画, 其更重要的意义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创造力和锻炼其动手能力。而把美术教学提升到文化层次, 可以更加深刻地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意义, 全面融入与感受美术带给我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从而更重视美术学习。农村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也没有什么社区文化活动, 因此, 教师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培养学生关于美术文化生活的学习, 拓展农村学生的知识面, 使其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首先, 要赋予美术教学一定的文化情景, 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 培养审美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国画课及中外美术欣赏课时, 文化情景的创设不但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融入到作品的文化氛围中, 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美的多样性。例如在欣赏古代山水名家的作品时, 可让学生闭上眼, 在古筝与古琴的配乐下, 使学生融入到一种唯美的情境中去, 接着带着情景氛围演示精品绘画。同时, 根据风格迥异的作品播放与之相配的音乐或诗朗诵, 如在欣赏《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时, 配以气势磅礴的音乐, 同时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不仅能感受到诗词中山河雄伟的气势, 而且可以体会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

其次, 要指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含义。学生在欣赏了解作品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山水画的墨色、意境、透视法、色彩学, 人物画的主要人物造型、服饰、性格特征描绘, 人文画发生的历史背景及相关人物的经历等。如古希腊的雕塑、近代的油画作品中的故事等。通过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指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含义, 从而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

三、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研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这就使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 理解美术对生活用品的独特贡献, 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应当发掘并进行综合性内容的教授。例如教授“图表设计”一课时, 在学习图表绘制原理的基础上, 应当挖掘更为深刻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习如何将事物和内容分类排列, 并用简明准确的文字与图相配的方法来表示, 如何在形式上变平面为立体, 变静态为动态, 使图表具有明确、概括、易读、形象、生动的特点等。

研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是在农村中学教学中更应注意的事项。如在上手工制作动物造型时, 我就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 解决头部与身子的联接问题, 学生通过实践研究后, 做出了三角体、圆柱体等脖子造型, 有效地解决了脖子承重问题。

学生兴趣的培养思路 篇8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

英语教学因为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的培养,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是不可能脱离情感来进行的。对此教师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富含情感的内容和因素,将这些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同学生们的情感培养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能够进行积极的、真切的情感体验,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淡化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情感,坚决摒弃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情感可有可无的观点。

二、对学生学习的目的与目标加以明确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当前的局势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科技、经济等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等促进了世界经济往来以及人文交流的国际化进程,英语早已成了世界范围内通用程度最大的语言,掌握好英语能够让我们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能够将我们与世界联系得更为紧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更加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我们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也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和提升,如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这也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其中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要对其英语语言在思维方面的特点进行很好的把握,学习并掌握英语在思维方面的方式,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掌握了一种新型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让他们对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也为更为清楚。同时,学生还可以对英语与汉语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实现更好地融合,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重视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为了让单词的教学、语法的教学以及发音教学更为生动,避免枯燥、呆板,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确立正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更要为他们学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去应用学习的英语知识,并与生活学习的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才能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如单词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调动起人体多个器官,进行对应动作来配合,加以理解,以便深刻地记忆,如尽量让全身器官参与活动,在讲到“jump”时,可以让他们配合跳一跳,说到“happy”、“sad”、“angry“等有关表情、心情的单词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做出相应的表情,在讲到打招呼的内容时,让他们根据平时自己在学校、街上、公园等场所遇到同学打招呼的语言,采用英语表现出来,这样生动、活泼、形象的情景创设必定会更加吸引住学生,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四、重视正面评价方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偏重于知识、方法的传播,对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缺乏重视,其中较为常见的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评价时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没有重视对其自信心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多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来激励他们,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积极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更多地采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评价,让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发自内心地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如对于较为胆小、腼腆的学生,我们可以用”Ibelieveyou”(我相信你)、“Itdoesn'tmatter,justhaveatry.”(没关系,只是试试)等这样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学生做得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采用“Youdidagoodjob.”(你干得非常好)、“Nicegoing!”(干得好)等肯定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表扬。这些方法都是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我们对于学生不足之处或者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指出来,并予以指导,细心地讲解,帮助他们改正。

五、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团委学生会换届选举大会流程 篇9

一、领导、老师、学生、竞选者入场、入座,分发投票卡

二、主持人(秘书长潘婉洁)开场(唱国歌),介绍莅临的各位领导,出席的团学干部

三、1、学生会主席xxx作学生会工作报告

2、团委副书记xxx作团委工作报告 4.社联主席xxx讲话 5青年志愿队队长 讲话

四、秘书长潘婉洁介绍本次换届选举的流程、竞选大会的规则、投票卡的填写方式、团学任职情况

五、竞选演讲开始(按抽签顺序,每人3分钟)

六、领导讲话

拓宽思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关键词:拓宽;思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17-01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建设乃至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反过来又要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应用着数学。而学习习惯又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掌握认真读书的方法,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并能更好地拓展思维,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其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归根结蒂是属于自己内部的活动,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努力地探索,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经常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如学习100以内笔算加法,学生通过观察教师计数器的直观演示,并亲自用学具动手操作,这时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理解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含义。然而有一个学生则提问:“为什么是从低位加起,而不是从高位加起呢?”听他这么一说,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的一会儿摆学具,一会儿皱眉思考,马上进入了个人探索;有的简直拿学具摆给同学们看,讲明白自己的道理。经过大家的讨论、争辩,这位同学终于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独立地获得知识,使自己由学习的客体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即是重点,以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解答方法。我的做法是: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规有矩的表述解题思路,每做好一题,尽可能要求学生讲出解题思路,为什么这样思考,其理由是什么,这样做,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一步计算的加法应用题时,从意义出发表述过程为:第一个条件是( ),第二个条件是( ),问题要求( ),即问题要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 )和( )合起来的运算。然而在“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28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的教学中,如果要求出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则首先要求出梨树有多少棵,为此学生则要拓展思维,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而不是一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为此先由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并解答,然后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则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由因索果。即表述为:知道(梨树比苹果树少280棵)就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数),又知道(苹果树有1420棵),就可以求出(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即列式为:1420+(1420-280)。这样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加强了(问题——条件——算式)之间的联系,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诱思——教会学生思考方法和思路 篇11

“诱思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记忆。这样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诱思探究教学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 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学习体验和快感, 从而体验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品行的成就感。

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发展, 是诱思的最终目标,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且引导要具有启发性, 做的“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 且学习要具有独立性, 并具有思维的独立性, 做到“独立思考”。循循善诱是手段, 是技巧;独立思考是目的, 是内容。循循善诱与独立思考的有机结合, 就会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知识、能力、品行得到和谐发展。

于是, 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学案式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步骤就是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分层检测学习的和谐统一体。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诱思”。

思想上是启发式, 是教师的诱导;过程上是探究式, 学生的独立思考;目标上是发展式, 是教师引导下的练习。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 “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 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 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 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 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基于这种认识, 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 在于教师诱导学生探究。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 自主思考, 大胆探究, 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作用, 更要变教为诱, 变教为导, 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这样, 学生不是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 而是变学为思, 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 寻找答案。这样, 学生不仅获得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 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

学案式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 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 在实践中才能取得很大的成绩。对此, 笔者列举以下几个例子。

一、引申诱导,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如把“近代化”引申为一个圆柱体的罐子, 让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发展, 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中, 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应用形象的方法理解和展示这一内容?如图一所示。

我通过以上的方法展示了中国近代化的步骤和意义。用圆柱体的罐子表示“近代化”, 用箭头表示近代化的程度和情况。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用图表示如下:用箭头表示“推动”的意思, 圆柱体的罐子表示“近代化”的意思。所以, 推出罐子就意味着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和练兵方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这里的箭头表示“启蒙”的意思, 圆柱体的盖子打开了, 也就是开启罐子的意思, 使中国的近代化更进一步, 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箭头已经深入内部, 说明中国的近代化向纵深发展, 向西方学习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用上挑的箭头表示, 说明中国的近代化深入到思想领域, 向西方学习近代化的思想文化。这种方法对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是非常有好处的,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发展,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转化诱导, 培养创造性思维

诱导学生研究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 寻求转化方法。作为转化诱导, 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从第十三课到第十五课, 可以创造性的转化诱导为“划时代的两个‘新’, 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都有一个“新”字, 用两颗星来表示“新”。“国民革命两强音, 黄埔军校和北伐。”用两个高音符表示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星火燎原三转折,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三点都具有转折意义, 用三个转折线表示。一单元的内容和线索用三句话就很好的概括出来了, 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具体见图二。

“转化诱导”是教学智慧和机智的艺术结晶。它限时、限地、限情境地要求撞击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灵感的火花。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 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又如,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九一八事变以后,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不屈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起抗日义勇军, 抗击日军。嫩江桥抗战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抗击侵略的精神。不朽的民族战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都有一个“不”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又体现了一个“不杀”, 所以教师及时诱导点拨, 概括为“五‘不’一‘和’成关键”。“五不”就是“不抵抗、不屈、不畏、不朽、不杀”, “‘一和’成关键”就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这样的转化和概括即形象生动又对比鲜明,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摘要:“诱思”就是历史教学登堂入室的途径。循循善诱是手段, 是技巧;独立思考是目的, 是内容。学案式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 其步骤就是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分层检测。这样, 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诱思”。诱思就是变教为诱, 变教为导, 变学为思, 变学为悟。

关键词:“诱思”,循循善诱,学案式探究性学习,变教为诱

参考文献

[1]刘永涛.开展诱思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 (4) .

学生会换届选举优秀通讯稿 篇12

3月30日晚,新东方外国语学校于学校礼堂举行了学生会2017届换届选举仪式,我校领导、各年级主任、班主任、班长悉数到场进行投票,四位来自不同年级的候选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生会主席”争夺战。

四位候选人分别是来自高一(1)班的郭子炎,高一(4)班的刘雨润,高二(5)班的袁野,高二(4)班的张可,经历各位老师的层层选拔筛选,他们凭借着优秀的学习成绩和领导才能脱颖而出,最终站到了最终选举的现场。

大会开始由曹红主任致辞,曹主任希望同学们继往开来,不管谁当选了学生会主席,都应该明白这是一个团队,只有团队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并预祝换届选举圆满成功。

袁野同学首先上场,他在演讲的过程中提出了对我校现状与管理措施的诸多建议,问题犀利,一针见血,不禁引起台下众多老师和同学的共鸣。

第二位上场的是张可同学,她在学生会已经有过一年的历练时间,是竞选者中经验最为丰富的一位。她凭借着自己对学生会的熟悉和了解,也提出了自己对于组织的理解和构想。

第三位上场的是郭子炎同学,一上场,他就坦言“自己对于学生会没有丝毫的了解”但他依然凭借着自己在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提出了许多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台上的他极富感染力,使得台下的同学们也不禁为他所打动、一时掌声雷动。

最后压轴的是刘雨润同学,不难看出,她有些许的紧张,但在演讲的过程中她周全细致的准备和踏实沉稳的态度仍为她迎来了不少的赞许之声。

投票环节是整个换届选举中最为紧张也是最扣人心弦的一个环节,分差始终十分微弱,最终郭子炎同学凭着两票微弱的优势赢得了学生会主席的职位,为学生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堪称“后生可畏”,而袁野同学和张可同学则担任我校学生会的副主席一职,刘玉润同学担任学生会秘书处书记。

最后程凤云校长进行总结

学生会干部换届选举活动通知 篇13

SU主席团[0901]号

亲爱的同学们:

北师大泉州附中2012---2013届学生会干部换届选举活动即将于近期开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校团委、学生会更高效地开展工作,本着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经研究决定,对我校学生会干部进行换届改选,从而逐步建立和完善换届章程,切实选拔出能够有效协助领导老师,真正代表广大同学,德才兼备的学生会干部团队。

按照《北京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学生会章程》《2013年北师大泉州附中学生会干部换选举法》,全校各年段各班级通过班级内部班委班干部组织推优选举若干名学生代表参加选举大会。2012-2013届学生会干部级候选人名单由各领域有关方面推优提名,由学生会主席团初次审批通过,校团委会决定通过并公布候选人名单。学生代表参加选举大会将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学生会主席、常务主席、副主席各一名。

同学们,“附中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在这绿茵的校园里,在这充满青春活力的岁月里,让我们真正成为享受成功的附中主人吧。

北师大泉州附中学生会2012年09月01号

学生代表要求:1、2、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坚决服从学生会干部换届选举筹委会安排

4、认真履行学生会干部选举代表权利

5、当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精神,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学生代表权利:

表决权审议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否决权罢免权

学生代表产生:

初一年段各班级通过班级内部推优选举产生2名初二年段各班级通过班级内部推优选举产生3名初三年段各班级通过班级内部推优选举产生2名高一年段各班级通过班级内部推优选举产生5名高二年段各班级通过班级内部推优选举产生4名高三年段各班级通过班级内部推优选举产生2名共青团员代表、少先队代表若干名

学生会主席团、文体、宣传、编辑、生活部若干名膳食委员会、校记者站、广播站若干名足球社、乒乓球社、魔术社、街舞社若干名各领域优秀嘉宾代表若干名

学生代表参会 :

学生代表名单于9月14日下午前送往德育处团委孔凡寅老师处,逾期将视为主动放弃权利,大会选举主席团将取消该班级表决权、否决权

学生代表缺席大会将视为主动放弃权利,不得代人人参会、行使权利

学生代表名单

注:代表性质选填(ⅩⅩ年段代表、共青团员代表、乒乓球社代表等)各学生代表统一着装校服通过戴校卡参会,共青团员戴团徽、少先队系红领

巾及相关证件,否则无法参会

论高校学生干部特性及培养思路 篇14

高校学生干部具有鲜明的特点, 该群体与普通同学群体最大的不同是拥有和负有协助教育管理者工作的权力和义务, 也正是在这种工作的权力与义务中, 体现了很多特殊的性。

(1) 工作中的独立性:

高校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不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令, 而是更多立足于广大同学的立场, 了解同学们心声, 独立自主地进行各项活动的筹备、策划、组织、宣传工作, 甚至有时还会承担一定的教育普通同学的任务。

(2) 工作的联系性:

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形式具有独立性, 其具体工作却是具有联系性的。在日常工作中, 学生干部的工作往往是在学生中开展, 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他们学习、生活在普通学生中间, 与普通学生有着相近的年龄、知识层次、能力、喜好、观点, 因此彼此易于沟通, 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普通学生的思想动态、愿望要求。对于教育管理者, 他们是有力的助手, 能较快领悟、接受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思路, 及时与管理者达成共识的管理模式。这种特殊性决定他们可以在学校和同学之间发挥媒介作用, 一方面把学校的各项精神传达到学生中去,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广大同学的意见、要求反映给教育管理者, 有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3) 实践性:

在具体工作中, 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具有实践性。从学生干部工作本身来讲, 它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 更是一门艺术, 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客观的规律。比如用人艺术、协调艺术、激励艺术、沟通艺术、表达艺术、运筹时间艺术等等。掌握这些工作艺术, 既需要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理论素养作支撑, 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底蕴。现实中一些学生干部工作做得很出色, 不仅在于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还在于他们掌握了工作的艺术。从学生干部工作的对象来讲, 当代大学生追求创新的欲望十分强烈, 他们思想活跃, 情感丰富, 渴望了解新事物, 愿意接受新事物, 追求新形式、新体验, 排斥陈旧的活动方式, 这无形中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就对他们工作的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表率性:

高校学生干部大多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他们往往思想先进、成绩优秀、道德品质突出、仪表举止文明, 这使他们在同学具有较高的威信, 成为同学们学习、效仿的楷模, 使群体风气向上, 团结而具有战斗力。一旦他们出现思想退步、成绩下滑或是脱离群众, 将导致群体成员观点不统一, 个人主义悄然膨胀, 凝聚力下降, 群体中非正式群体数量增加, 有碍集体的健康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缺乏学习意识

青年人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程, 其实是一个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过程。由于自身素质的差异, 许多青年人在进入大学后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学习上的不适应。一方面是没有把专业学习放在首位。他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而忽视了专业素质特别是专业学习思维素质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不能正确处理专业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 他们想到的首先是专业学习为社会工作让路, 从而拉下了步子。

2.2 缺乏表率意识

在实践中, 许多学生干部特别是非主要干部, 对自己要求不严, 思想上不求上进, 行动上不求先进, 学习上不求优秀。有的学生当了干部, 就觉得高人一等, 在同学面前摆架子、指手划脚;在工作面前, 说得多、做得少, 缺乏脚踏实地干工作的精神;在荣誉面前, 存在“非我莫属”的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搞特殊化, 让广大同学很反感, 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表率作用, 反而成为负面形象的代表。

2.3 服务学生的观念不强

服务于普通学生群体是学生干部最基本的观念。但实际工作中, 很多学生干部主观上有为学生服务的想法, 但客观上围绕上级精神和自己主观想法转得多,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活动少, 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更少。

2.4 缺乏正当的机遇意识

有许多同学当不上干部千方百计想办法争, 一旦当上了却不是把它看作锻炼自己的舞台, 而是出入于各种应景场合, 陶醉于学生干部的头衔, 不再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有一些学生干部不甘心于做“配角”, 只希望能当主要学生干部,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择手段”, 而不是通过正常的竞争途径。

3 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思路

(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当前, 我国正处在进一步改革, 开放的年代, 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给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的进入提供了条件, 使传统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学生干部更要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定不移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俗话说, “其身正, 无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大学学生干部更应以身立教, 为人楷模, 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同时学生干部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事业心, 自觉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托, 增强责任意识, 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兢兢业业, 积极工作。

(2) 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而且求知欲强, 喜欢探索, 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 学习成绩好的干部更容易赢得同学的尊敬和爱戴, 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威信, 对同学实行有效的领导。业务素质不仅只表现在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成绩方面, 还应包括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干部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 从而提高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3) 加强综合能力素质培养。

学生干部的素质体现在成为工作上的能手、管理上的专家, 成为政治上有高度、生活中有情趣、工作中有方法、人格上有魅力、道德上有原则的高校学生干部。这要求培养他们关注和认识政治, 不仅安排工作和任务更要指导他们修身养性, 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 组织大家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 学会用现代的工具、经济的思想、管理的思维来处理工作和个人的问题,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老师和学生干部之间的畅通沟通机制。

(4) 淡化身份、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尽管高校学生干部的数量较多, 但相对于全体学生来讲还具备稀缺性。正是因为这一稀缺性, 使“干部”身份容易滋生该群体同学的骄傲、自大甚至霸道。所以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 要设法淡化他们的身份, 在考核评价时回避干部和学生的不同标准, 在职位设置上体现参与性多而不是主导性多。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的关心支持, 目的是理解他们的甘苦以利于工作的开展, 但决不可以让他们以此为借口, 自恃有功而向组织要这要那, 奉献了就要索取, 表现出动机不纯, 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因此, 应对他们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侧面教育, 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观, 知晓个人与集体的主次关系, 个人利益、得失是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前提的, 不能超越集体。

总之,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品学兼优、能力突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 不光要肯下功夫, 而且要下对功夫, 作为学生干部自身, 也一定要在积极配合学校相关培养工程的基础上, 努力自我培养、自我成才, 提高其综合素质, 发挥学生干部的最大才能。

参考文献

[1]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 2007.

上一篇:东京审判影评下一篇:工作调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