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的文章(精选9篇)
“ 如果你渴求一滴水,就请你关上水龙头;如果你渴望美好家园,就请你减少开车。勤俭节约,这是我们的信念,低碳生活,这是我们快乐的世界……”环保是什么,环保是一次水龙头的关闭;环保是什么,环保是一次捡拾垃圾的举动;一滴水看似没有什么,可是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地球没有水会怎样?一粒米,掉了又怎样?可是它是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假如我们一味地只知浪费,忘记节约;只知享受,不懂低碳,那世界将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语花香。人们将因没有食物而死亡,在水下生活的动物将会灭绝,太阳将会晒的大地寸草不生,那是多么可怕啊!
想一想那次的一件事,我就禁不住惭愧。一天晚上,我习惯性的打开水龙头“哗啦啦,哗啦啦”洗个热水澡,好舒服呀,我情不自禁的哼起小曲,我完全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不断飞舞的沐浴泡我追逐着嬉戏着。不知不觉中一直打开的水悄无声息地流走了。突然我身后一双怒目圆睁的大眼睛盯着我,随后一声河东狮吼,将陶醉的我惊醒,“你怎么这么浪费水呀?水资源是有限的……”妈妈的一顿教育使我深深懂得了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做为一名小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每年的春游,我的小书包里多出的几样东西那就是必带的垃圾袋。绿油油的草坪,茂盛的树木,春风吹拂着孩子们的笑脸,当我们尽情的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同学们快乐的野餐,嬉戏声调皮声组成了快乐的大自然交响曲。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都会主动将垃
圾分门别类的装入袋中随身带走,赢来老师和校领导的赞赏。还大自然一片宁静祥和,小草在向我们招手再见。
前些时候我在新闻里看到一条消息,一个村子里生产三无产品,冒出的浓烟,排出的污水使村子里很多孩子留鼻血生了病。我看后感到惊讶,一味的追求利益,不懂得科学的开发利用,破坏生态带给人类自己的惩罚还少吗?肆虐的沙尘暴呼啸而来,昏暗的雾霾天气带给人们疾病,全球气候变暖,凶猛的海啸吞噬人们的生命……
觉醒吧,人类!环境的好坏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当然更要去践行低碳生活,做一名不折不扣的低碳人。少开一次车,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少砍一棵树…..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真诚,返璞归真,让“低碳”在我们的生活中舞动,尊重地球,尊重人类,尊重自己。
秦皇岛市文化里小学
五(1)班张婧仪
近来,媒体纷纷报道餐桌浪费行为,例举民众在酒店、餐馆、居家生活中的种种浪费食物的行为,以及大量食物垃圾可能会造成病菌传播、环境污染的担忧,提倡大众理智消费、节约粮食。由此想到,在我们建筑行业也同样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奢侈浪费行为。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建设、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在这场造城过程中,大量的建筑被拆除或将被拆除,又有更大量的建筑被重建,而由此产生的难以估量的建筑浪费行为不能不引起政府、建设行业的引领者、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综合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行业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建筑浪费行为
由于持续的经济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乡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继续进行着一波又一波的建设大潮,而由此产生的浪费行为比比皆是,综合起来,现存在的建筑浪费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生工程,拆除重建。以太原市为例:a.建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使用功能、建筑外形等原因,不能满足当今生活要求和城市发展要求而拆除重建的旧城改造工程。典型如迎新街地区、龙潭湖周边地区、湖滨会堂等大型建筑。b.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进行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典型如尖草坪车市场,太钢宿舍区,五龙口太铁宿舍区等。2)城中村或被划定为重点工程建设范围的地域,各种高楼、危建比比皆是,而其主要的功能是待到拆除时能待价而沽。3)数量大的惊人空置住宅;气派豪华的办公楼、写字楼租客稀少;农村宅基地上的住房高度也向多层挺进,但大多数并未使用。4)在国内很多地区出现过的烂尾楼现象。5)城市,被老百姓戏称为“拉链马路”。6)一些建设项目的业主方片面追求“新、奇、特”,不把建筑的使用功能、内在品质、节能环保和经济使用性作为建筑追求的目标,而把“新、奇、特”的“视觉冲击”作为追求目标。牺牲功能,奇异造型直接增加施工难度,间接增大建筑成本,大肆消耗材料和能源,造成极大浪费。
2 建筑浪费行为形成原因
在我国城市政府是最大的建设经营者、管理者、市场监督者和经营者,建筑浪费的形成城市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中长期规划,法律、法规滞后,宏观调控失衡,政策导向不明,出现一窝蜂盲目建设和人为重复建设行为,造成不可逆建筑浪费。
另一方面,建设理念落后,人为缩短建筑寿命。由于建设设计理念落后,盲目、快速建设已经逐步显现出弊端,一些大型社区将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间变成现在的旧城区或棚户区。比如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军营小区、漪汾苑小区、兴华小区、金刚里小区、金刚堰小区等。存在的问题:
1)住宅结构安全不能符合当前抗震等,现已划入改造加固行列。2)无任何节能措施,属高碳排放建筑。3)小区建设时未能考虑建筑安全防火性能,防火措施仅靠被动防火来实现,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4)在使用功能方面,如果水、电、气、暖都可以后期改造,唯独改不了的是小区居民的出行艰难,接近户均一辆的汽车停在几乎没有停车位的小区道路上,这可能是建设者当初始料未及的。
重建这些小区又将是一场大的拆除,而这些建筑的拆除重建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行为,而且由此产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又是不可估量的。
3 建筑浪费行为对策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由于过去的欠账太多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导致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走上迅猛发展的道路。但是,建筑业作为资源消耗大户、污染环境的大户,频繁的拆除、建设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更会引发不可估量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对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我国来说,可谓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挑战,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摒弃过去的建设浪费行为,并深刻吸取教训,决不能重蹈覆辙。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奠定了发展的基调。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更需要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强有力的部署和实施。因为现代的建筑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挡雨,它必须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所以,作为建设行业的引领者,更应该高瞻远瞩,从法律、规范、政策引领城市乡村建设向节约型转变,变为赢利而建房,为住房而建房,变短命住房为百年经典社区。具体措施有:
1)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头,尽可能延长远期规划时间,远期规划不仅要顾虑远期城市发展,还要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后人的需求。
2)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学习推广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有机结合。在满足人们居住、生活舒适合理的同时且能可持续发展。
3)滞缓建设速度。过去几十年我们的住宅建设轰轰烈烈,但基本没有脱离一窝蜂模式。目前为止,我国的建筑结构形式还以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由于土地供应紧张,特别是国家墙改政策强制出台后,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事实上,单一的建筑形式会在若干年后形成许多弊端,不说当其终结设计寿命时的拆除污染,更无解的恐怕是其锲入地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森林对地下空间的破坏。滞缓建设速度有利于我们及时纠错,能及时纠错,就意味着避免了风险和损失,就不会在若干年后产生二代旧城区或棚户区。
4)更新设计理念、加大首次建设投入、延长建筑寿命。
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由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决定的,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普通房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事实上,一个设计合理、选材讲究、使用得当、维护到位、无特殊情况(地震、火灾、不均匀沉降)发生的建筑,其寿命肯定是大于设计使用年限的。一些发达国家规定建筑物的结构使用年限达70年~100年,甚至更长。从节约型建筑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追求更大的耐久性。在注重节能、绿色、生态的基础上,更新设计理念,超前设计、超前建设,加大首次投入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达到节约目的。另外,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老百姓倾其全部财力投资购房,他们也希望建筑可以长寿,可以子子孙孙传下去。作为政府和建设行业的引领者也应该对民众负起这个责任。
5)可以从政策上延长建筑占地的使用年限,在技术允许的前提下重新界定建筑使用年限,为长寿建筑的设计奠定法律基础。
6)对城中村建筑浪费现象,体现了政府对村镇集体土地上建筑的法律滞后和监管缺失,急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引导和强力监管,避免村民为多拿拆迁费而突击建房。
7)对空置房、写字楼等建筑浪费现象,我们建设引领者是否可以参照物联网行业设立房联网,以求最大限度的避免空置房率,并出台相关政策改变当下的开发商为赢利而建房、老百姓为财富增值而买房。既可节约资源、财富,还可避免因过度建设形成的“鬼城”现象。
4 结语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和城镇建设的今天,关注和重视建筑节约理念,摒弃过去的建设浪费行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摘要:论述了现阶段建设行业建筑浪费的表现,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建筑浪费行为的对策,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我国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资源的紧缺,园林绿化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推进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健康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获取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是我党在对园林绿化系统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和理论创新。
1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
1.1 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园林建设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当今世界面临着食物、能源、资源、环境和人口五大问题。大气污染因其普遍性和广泛性,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目前已被确认能产生危害的大气污染物约100种。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发挥众多生态功能,如降低风速、控制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增加资源和改善环境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建设节约型园林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来改善和调节生态平衡。
1.2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素有倡导节约的传统,早在孔子时期就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建设节约型园林,更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联系我们园林绿化的工作实践,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对这种传统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制约节约型园林建设的主要因素
如今,园林绿化建设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在某些追新求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各种奇花异草漂洋过海,大树移栽,反季节栽种和逆境栽培及追求视觉形象的挖湖堆山,甚至填湖造园等屡见不鲜。不科学的园林绿地建设,不仅造成宝贵的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造成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
3 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思路与对策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一项长期而涉及面广的工作,为确保节约型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3.1 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节约与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一原则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因此,要求决策者在思想观念上树立节俭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奢华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是减少园林绿化投入,也不是简单的降低绿化档次和水平,而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从资源节约利用、技术进步、规划设计和改善管理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3.2 园林绿化设计科学化,构建节约型绿化体系
3.2.1 在绿化设计中,树立节约型绿化设计理念,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倡导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转型,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原则。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
3.2.2 设计中合理规划乔灌、藤、宿根花卉、草坪的使用比例,充分发挥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以大量乔灌木为主的绿化设计大多数是以自然生态林带效果出现的。以大规模的草坪建植搭配少量的大规格乔木或者点缀少量花灌木以及景石的绿化效果大多是城市里主要地区的集中绿地。两种绿化设计显然有着从设计理念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别。前者目的在于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后者多用于提高和搭配都市景观和城市形象。在城市里高架桥的绿化配套工程多以花灌木的模纹绿篱、模纹色带等特色为主,而省际的主干道及铁路两侧绿化大多数是以多色彩的多层次搭配乔木栽植为主。也就是说铁路、桥梁周边、以及道路绿化的设计理念要结合道路性质以及道路的设计时速。
3.2.3 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作为天然的水资源,污染少,可直接作为景观用水和花草浇灌,对其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绿化用水成本。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合理规划设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尤其在大型的绿地内,利用渗水井、储水井、自然渗水沟等多种雨水回收形式。
3.2.4 大力推广中水灌溉。所谓中水即经处理过后的介于供水和污水之间的水。随着再生水市政管网的铺设,具备条件的均将再生水管接入绿地。为进一步推进节约用水,可充分利用喷灌、微灌等灌溉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实行科学供水、按需供水,加强取水设施管理,杜绝跑冒漏现象。
3.2.5 提倡使用节能照明,在一些绿地中根据投资情况,安排使用光能等节能照明设备,并提倡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
3.2.6 控制人工修剪植物造型的使用,不提倡在绿地中过多使用需要经常进行人工修剪的绿篱,色块和植物造型等;提倡自然化的植物配置;提倡使用耐粗放管理的地被植物,减少修剪机械的耗能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3.2.7 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水土。在绿地建设中,对于拆迁腾退的土地上原有的树木加大保护力度,提倡“树木无贵贱之分”的理念,除特殊工程以外,提倡依山就势建设绿地,反对大量人工堆造地形,动土挖方,以节约投资。
3.3 树立科学的健康的消费观念,以节约促进发展,以发展促节约
3.3.1 加强学习,倡导健康消费,树立节约成本,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平衡发展。
3.3.2 树立成本与效率意识。节约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十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的建设费用。站在施工单位的角度看,做好优质高效的施工和优良的养护管理可以为以后的创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总之,建设节约型园林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园林氛围来,不仅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又可以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收益,促进园林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岭编著.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
[2]张庆费,郑思俊,夏檑主编.环境修复绿化植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
五、大力节约原材料,加强对各种原材料的消耗管理。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个人节约一点不算什么,但全公司一千多名员工每个人节约一点就能产生很大的效益。公司的可待续发展也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我们有必要发扬恒通人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恒通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创建节约文化 打造节约型企业
节约型企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细胞,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结合企业实际,我认为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创建企业节约文化,打造节约型企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导入理念 创建节约新文化
精细管理 创造效益最大化
古代军事家孙子说得好:上兵伐谋。用现代管理的语言解释,这就是在战争实践中谋略和战术是“悟”出来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谋略,也是企业决策者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庞庄矿决策者在这方面,除了强化经营管理外,还根据自身的环境和条件,科学分析形势,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是向生产管理要效益,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庞庄矿始终坚持少投入、多生产的效益原则,加强井上下生产管理,合理生产布局,实行集中生产,并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采掘施工管理,努力为煤炭生产的高产高效创条件。矿先后撤消了采煤八区、掘进四区、庞庄井灌云外联等成建制单位,将皮带
二、运搬二合并为运输工区,减掉了8个掘进头。张小楼井在74106工作面上马了高档机械化采煤,一次试采成功,实现机械化生产“零”的突破。庞庄井年年保持高产高效矿井的荣誉称号。
三是向技术管理要效益,提高科技“含金量”。矿推广应用了综采工作面转载点喷雾装置、孤岛煤柱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技术等,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来促进企业增产增收。2004年全矿有《综采工作面拆除新工艺研究与应用》等5项成果,获省公司科研进步奖,效益颇丰。
四是向安全管理要效益,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以落实《本质安全宣传教育大纲》为主线,变革安全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促进职工逐步向“想安全、能安全、会安全”的本质安全型职工转变。同时推行一线讲评法,对质量标准化建设进行动态考评,促进质量标准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矿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970多天的好成绩。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增效益
为解决煤矿井下开采塌陷用地和地面生产、生活用地紧张及矸石的堆积污染问题,庞庄矿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先后搬掉了4座矸石山,利用矸石230余万吨,回填塌陷区38.67公顷,平均每公顷节约填矸石和压实费为15万元,另外还解放出矸石山占地13.33公顷,节省土地52公顷,节省征地费用3627万元。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流行观点
城市土地是指城市边界范围以内的土地。由于“城市”一词在我国有不同的涵义, 有时指的是行政区, 有时指的是城市规划控制区, 有时指的是城市建成区。因此, 城市土地也存在着不同的涵义。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农业用地的利用研究, 由大卫·里卡多 (David Ricardo, 1772-1823) 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 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 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土地集约度指的是每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城市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日益显现, 而城市土地的蔓延式扩张、圈占与闲置、低效与粗放利用现象却也普遍存在。于是, 在对农业土地集约经营概念的借鉴和拓展下,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被提出, 并日益成为了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目前学术界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已经展开了一些研究。在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和内涵的理解方面, 尚未有统一的意见, 其主要观点可分为四类。
一是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现有的土地上追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 并以单位城市土地上的生产要素投入度———“集约度”进行衡量。
二是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追求在现有的土地上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 (经济效益) , 并以单位城市土地上的经济产出进行衡量, 属于经济范畴。
三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质上是土地投入产出的关系, 即以在土地上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产出。
四是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整个城市土地的最佳利用。以城市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 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 并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二、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由于理论上缺乏共识, 导致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出现了明显不足。
第一,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片面强调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产出, 例如, 直接用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等作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标准, 把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当成为土地投入的经济产出, 忽略了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
第二,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按照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来衡量不同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忽视了不同区域土地质量不同, 其自然生产力对于土地经济产出贡献的不同。在城市土地评价过程中, 区位条件对于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产出的影响显著。
第三, 评价途径以区域比较为主, 评价结果往往不具可比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由于对于土地投入和产出的客观计量和数据来源存在限制, 往往是通过区域比较, 以不同区域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投入产出效果的相对差异来评价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但是, 由于不同城市的区域功能定位、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规划和政策等宏观和整体因素存在不同, 使得同样的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投入有不同的经济产出, 同样的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代表着不同的土地利用水平。用同样的指标和标准评价不同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往往很不公平。
第四, 评价方法数量化相对较好, 机制和机理分析比较薄弱, 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选择的人为因素偏大。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非常重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量方法的应用, 评价指标、权重和因素得分等的计算根据严密的数学计算公式选择和确定。但是, 由于实证研究的不足, 没有深入地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形成机制和土地效益的形成机理, 使得评价过程中作为评价参考系的标准值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 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 我国城市用地标准按照人均100平方米确定, 关于城市用地人均面积究竟应该是多少, 实际上存在着许多争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建筑容积率是重要指标, 建筑容积率高, 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相应提高。但是, 随着建筑物楼层的升高, 建筑造价和物业管理成本也在增加。在城市土地利用实践中, 最佳经济楼层或容积率非常值得研究。
第五, 集约利用潜力较大, 可操作性差。我国各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虽然不主张以理论计算的潜力作为评价标准, 而提倡用现实的土地集约利用先进典型案例作为潜力计算依据, 相信榜样的力量, 但是, 由于各个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的不同, 往往使得某些典型的成功经验具有偶然性, 具有不可复制性, 简单地进行类比是不妥当的。例如, 某个城市存在45%的闲置土地, 这些土地单个地块的面积不超过20公顷, 如果这时有一个理想的投资项目的用地规模必须达到25公顷, 虽然这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巨大, 但却不符合要求, 仍然需要投入规模超过25公顷的新增建设用地。如果这个项目建成投产, 整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 而闲置土地的集约利用潜力却丝毫没有得到发挥。
三、对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再认识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促进土地合理利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手段。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突出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城市土地利用是由农用土地或者自然土地转变而来。城市土地的形成需要进行土地开发,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形成建设用地条件。城市土地的边界是城市土地开发成本等于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的边界。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以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的。在追求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经济产出最大化的过程中, 努力使得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够替代土地生产要素, 使土地投入对于总的经济产出贡献最小。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合理的投资过程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单位面积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过程, 但是, 单位面积投入增加不是目的, 增加投入是为了获得更加多的经济产出。由于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在技术不变、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 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投入所带来报酬的增量 (边际报酬) 迟早会出现下降。按照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 单位面积土地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的报酬变化存在三个阶段 (见图1) 。
第一阶段, 当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时, 平均报酬具有上升趋势;当两者相等时, 平均报酬最高。在第一阶段, 平均报酬处于递增状态, 从而增加劳动或资本投入能带来总报酬更大比例的增长, 因此在这个阶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
第二阶段, 平均报酬等于边际报酬之后到边际报酬等于零之前。当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时, 平均报酬开始下降;当边际报酬为零, 此时总报酬最大。在通常情况下, 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是合理的, 但具体选择多少变动要素 (比如劳动) , 还要取决于土地经济产出的产品价格和投入要素价格。
第三阶段, 边际报酬为零, 总报酬达到最大之后为第三阶段。在此阶段, 投入劳动的边际报酬和生产弹性均为负数, 而且平均报酬继续递减, 总报酬也趋于下降。因此在这一阶段继续投入是不合理的。
因此,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理论上, 当对土地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达到经济上的报酬递减点, 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时, 经营者将不会追加投入, 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的集约边界。达到了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集约利用, 反之, 未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粗放利用。
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充分考虑级差地租的影响
城市土地由于存在着明显的级差地租现象, 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区位因素的影响, 通过级差地租“归公”, 而使得优地高价, 通过地价 (土地成本) 的合理扣除, 来促进土地使用者努力增加土地投入, 合理获得土地报酬, 达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公平和合理化。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就是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是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它和土地合理利用有着明显的差别。它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为目标, 而不是像土地合理利用那样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土地合理利用并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许多研究者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看成为是和农用地集约利用相对应的概念。科学地讲, 这应该是错误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才是和农用地集约利用相对应的。
城市土地和建设用地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是一个整体,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对于一个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建设用地是属于生产性用地, 城市用地则包括了城市的生产性用地和城市开敞性空间 (绿地、水域、自然保留地等) 。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实际上是把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看成为一个投资项目, 它已经实现土地利用外部收益的内部化。实际上, 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 城市开敞性空间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价值。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通常是以邻近地域城市土地保持适度的不利用或低效利用, 维持城市开敞性空间的功能为前提的。因此,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整个城市土地的最佳利用, 它和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只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更加重视土地利用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果的最大化,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则更加强调城市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一致。建设集约利用主要依靠土地使用者对于土地的合理经营, 通过提高建筑容积率等途径, 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益。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个土地使用者对于土地的合理经营, 提高他们各自拥有土地的经济效益, 还需要注意克服他们土地利用外部经济效益的负效应。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以民为本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要充分调动城市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城市政府应该制定科学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并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 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和空间。企业和个人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科学合理使用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经营水平, 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力。最近, 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意见》 (国土资发[2012]47号) 提出各地要按照“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框架体系,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 充分考虑我国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点, 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尊重土地使用者的合法土地权益, 以民为本, 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节约城市用地的重要举措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两个重要方面。土地节约利用是目标, 土地集约利用是手段。土地节约利用必须控制用地规模, 只有通过土地集约利用才能减少土地的必要投入, 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土地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土地节约利用注重土地数量控制, 土地集约利用强调土地投入增加, 力求土地质量提高。土地节约利用强调土地合理投入, 而土地集约利用力求取得最佳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集约利用是过程, 土地节约利用是结果。土地集约利用必然导致土地节约利用。
参考文献
[1].马克伟.土地大辞典.长春出版社.1991
[2].宋春华.房地产大辞典.红旗出版社.1993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 (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郑新奇.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方法、技术、实证.科学出版社.2004
[5].赵民 汪军.重构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控制体系的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07.6
[6].孟媛 张凤荣 姜广辉.集约用地标准须科学确定.中国土地.2006.12
[7].刘书楷.土地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劳动报酬;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选题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的重要目标。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长期对外依赖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亟须改进,亟需提升内需,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对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收入在经过初次分配以后形成劳动者报酬、资本所得和政府对生产环节直接征收的税赋三种形式,它是解决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初次分配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政府再分配和慈善公益第三次分配。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是分配率,即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果劳动者报酬总额在GDP的比重越高,则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表明了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是我党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其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之一,在这里,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认真学习和体会这项举措的重要意义,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对于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考文章
为了解有关提高劳动者报酬相关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五篇文章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张建国的《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信卫平的《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崔学锋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赵学清的《劳动力充裕条件下怎么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李兰芬的《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
三、研究方法的运用
这五篇文章中,毋庸置疑,文献研究法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所谓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这五篇文章都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他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使文章在“巨人的肩膀上”内容更饱满,论据更充分,多处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真实、有说服力。
提及劳动报酬,必定离不开数据统计,因而文章中也使用了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例如,在信卫平的《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中,开篇就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来引出问题的存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40倍和31倍,但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这五篇文章都对劳动报酬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定义,虽略有不同,但都说出了劳动报酬的实质。狭义的劳动报酬,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收入。吴佩芳,在《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中提出: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者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货币或实物,从社会领取的一定数量的个人消费品,这主要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我国的按劳分配主要是通过劳动报酬的形式来实行的。广义的劳动报酬是指相对于非劳动收入而言的劳动收入,它包括按劳分配收入、直接的劳动收入和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信卫平,在《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中提出: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崔学锋,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提出:劳动报酬即劳动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延长工作时间的工作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即通常所说的工资性收入。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应用于社会学科领域,也应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研究、地理学研究等。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展的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历史研究法。简而言之,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研究,它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在李兰芬的《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这片文章中,作者提到收入分配时,就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采用了历史研究法,通过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总结出建国以来的60多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论和政策从注重公平—打破平均、牺牲公平注重效率–重视公平、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螺旋上升的道路。
案例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张建国的《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中,作者就我国城乡居民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做论据,论述了我国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偏低的事实。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学者们就劳动报酬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我国劳动者报酬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四、研究方法的不足
在诸多研究方法中,笔者认为案例分析法相对于其他方法,非常适合于运用到劳动报酬这类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中,但是,在现有的经济学文章中,这一研究方法的使用略显苍白。案例研究由来已久,在医学、法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最有成效。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相对较少,在国内经济学界则更少。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事实和过程的分析,被科斯讥讽为“黑板经济学”(1991),其所表现的数学化和工程化倾向,使之脱离了经济学的本来含义。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研究方法是,除了一些就事论事的调查报告以外,居统治地位的是概念推理和逻辑演绎,既无假设前提,也不作经验检验,像样的个案研究自然很少,事实的比率太低。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使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现代化必须在方法和方法论上有所前进和突破,其中,开展和重视个案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决策的再现和描述,就是对一个经济过程及其复杂情景的刻画和分析。因此,案例研究是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案例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真实性。一个案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一篇动人的报导,如果出于保密和其他原因,不得不进行掩饰和隐匿,可以使用假名和代号,但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
案例研究提供的真实场景应当是系统的和全面的,有故事背景,有来龙去脉,有发展过程,有人物情节,最好在附录中还要有完整的图示和数据。人们读完案例,起码能够掌握所述事件的基本事实以及充分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从事案例研究和写作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提供的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因而,通过个案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证实和(或)证伪什么,但是却可以有所发现。如果把案例研究搞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就无法对真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作出恰当的描述和中肯的分析,甚至会发生极大的扭曲。
五、结 语
科学研究往往不是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某一角度就得以解决,而是要从多角度、多侧面研究才能完成。单一的方法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取得一部分信息,而大部分信息可能被忽视,使研究难以奏效。在许多情境中,最佳选择可能是各种方法的结合。因此,交叉综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学习文章的内容与研究方法,在内容的选择与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应取其精华,做到全面而深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意义的不同的研究方法要与日后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问题[J].争鸣园地,2010,(46):46-47.
[2] 信卫平.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43-47.
[3] 李兰芬.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10,(3):16-21.
[4] 崔学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党政干部论坛,2009,(4):25-27.
评壹读微博:丹麦发现700年前厕所,仍臭气熏天令科学家激动异常,游客可在指定时间段参观粪便桶的挖掘过程,感受来自700年前的人类气息
11维弦舞:真的是愿闻其翔。
i干吗这么笑话人家,我们引以为傲的山顶洞人遗址也不过是当年一堆厨余垃圾。
评壹读微博:乌克兰妇女抗议俄罗斯:拒绝与俄男性发生关系
刘春:致命的武器!
i据传,西夏妇女拒绝与辽国男性发生关系,辽国皇帝一言不发惊呼西夏不可战胜。
评壹读微博:转发摄影师@张超_摇光的图片—通过显微镜,将空气中细小的霾颗粒放大1000倍,发现它们有的是复合体,有的是生物颗粒,形状各异
多雨泥泥:每天都吸大果粒空气。
i再说,再说就按流量收费了。
评壹读微博:日本专家说,社交网站上传自拍照是幼稚的体现
血泊中的碧浪:不幼稚都是因为长得丑。
i以及懒、穷,或者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评壹读微博:小区住户26万买高音炮还击广场舞大妈
前滚翻后空翻:肉体近身格斗,升级为远程电子对抗,活生生一部战争进化史。
i小区住户和广场舞大妈的矛盾,将取代咸甜豆腐脑矛盾……
以下是对壹读微信提问的回复
小鹿耳朵:为什么基因越复杂人长得漂亮的几率越高?
i混搭风一直很流行。
黄馥雯:请问,“老板娘”是老板他妈妈的意思吗?
i大姨妈是大姨她妈妈的意思吗?
黄伟:你真的是好强大,好幽默,我该怎么向你学习?
i经受生活的历练、风雨的摧残、不靠谱外卖的折磨、领导的责备、同龄人已经走上人生巅峰的打击……
蘑菇AI:为什么叫壹读?不叫贰读,叁读?
i虽然“壹读不仅仅是本杂志”,但我们也不想假装是好多杂志的样子……
一、文章不少于 1500 字,不少于三篇参考文献,文章主题明确,三到五个关键词,文章摘要部分不少于三十字,符合论文的基本格式。
二、文章范围可包括
1、整形美容与医学美容范畴
2、医疗美容人才建设
3、医疗美容发展方向
4、如何规范主诊医师制度
5、医疗美容专科医师培养
6、交叉科学在医疗美容领域的作用
7、抗衰老领域的发展方向
8、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
9、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策略
10、行业培训对于医生的作用
11、会议展览对行业发展影响
12、协会与学会对行业的发展作用
13、其他
来稿一经采用将给予作者每篇文章不少于1000元人民币的奖金,并颁发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医疗美容》杂志社共同盖章的荣誉证书。
联系方式:
电话:010-82755419
投稿邮箱 :ylmr@vip.163.com
一、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人人节约的良好氛围
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 是人民军队的好传统, 做好宣传教育, 让广大官兵认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 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当前,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勤俭节约的思想在许多官兵头脑中开始淡化, 办事讲排场、搞攀比、摆阔气、花钱大手大脚、超前消费, 铺张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费支出, 加剧了经费的供需矛盾。因此,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层层发动, 广泛动员, 教育广大官兵, 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点滴做起, 自觉节约,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其次, 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 在节约上要做到赏罚分明。奖赏节约, 惩罚浪费, 是调动节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各级管理部门要把节约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制度, 在部队上下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分钱”的活动。活动要坚持以点代面, 层层推进, 树立先进典型, 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树立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和奖励, 激发节约的积极性, 对那些故意浪费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处罚, 使节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人人节约, 减少浪费, 就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党委重视, 部门配合,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精打细算, 搞好后勤保障, 是各级后勤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 从现在经费使用和审批管理来看, 涉及到司、政、后、防和基层大、中队, 因此, 仅靠后勤部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必须依靠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一是要靠各级党委的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经费预决算的审批与调整、基本建设投资、大型设备购置、大项经费开支、预算外经费的使用等重要经济活动, 都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在这些重要的决策活动中, 后勤财务部门要给党委当好参谋, 反复论证, 力争发挥经费的最佳使用效益。各级党委也要认真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 从部队长远建设出发,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制定中长期总体建设规划, 决不能因“突出政绩”、“形象工程”而盲目开支。二是要靠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各部门要按照年初本部门预算调度年内工作进度, 力争不搞超预算安排。财务部门应定期向领导汇报经费开支结余情况, 让部门领导明白经费使用情况, 找准各部门事业发展的重点。财务部门应经常与司、政、防部门交流工作, 宣传经费开支标准和使用范围, 取得各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协调好与各部门的关系, 按照先急后缓、保障重点的原则安排经费开支, 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要靠财务部门的积极工作。各级财务部门站在经费管理的第一线, 最明白经费的家底情况, 因此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真履行职责, 严格按标准、按程序、按权限管钱用钱, 以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取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支持,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实现齐抓共管, 把有限的经费用好, 增强部队凝聚力, 提高部队战斗力。
三、严把预算管理关, 抓住经费管理的根本
把精打细算落实到纸面上就是预算, 把预算做好了, 全年的财务工作就有章可循, 经费就可能发挥最佳效益, 无计划的开支必然造成浪费。一是编制预算要科学准确、切实可行。在编制预算前要充分进行调查, 广泛征求意见。在年初行政经费预算编报上, 要弄清实力, 算准按标准报领的经费和指标, 参考历年行政经费的开支情况, 估计年内实力变动, 准确测算开支;在地方财政经费的预算编报上, 要按照上年的经费决算情况, 结合年内部队装备配备和基本建设计划, 围绕部队中心工作, 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 编制切实可行、量力而行的预算。二是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年度预算一经批准, 就是年内经费开支的法定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更改;但是预算也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 确需调整的, 应根据本单位的财力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 编制调整方案, 经党委集体研究之后, 适时适度的进行调整, 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计划外开支要严格审批手续, 没有特殊需要, 一般不予开支。
四、控制压缩消耗性开支, 堵住经费浪费的源头
把不必要的开支降到最少, 本身就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控制压缩消耗性开支, 并不是说该办的事不办, 该花的钱不花, 而是把钱用在刀刃上。一是要控制业务招待费。现在部队各单位之间相互对口接待、超标准招待已非常普遍, 助长了部队的不正之风, 增加了接待费用, 加大了经费支出。为了降低这部分开支, 各单位应制定接待标准, 严格按标准报销, 超过标准的部分由接待部门和人员自己负责, 逐渐形成自觉节约的意识。二是要大力压减会议费开支。对那些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 杜绝马拉松式的会议, 尽量压缩会议费开支。三是要大力压减专控商品的购买。专控商品要先审批, 后购买, 不准先斩后奏;对弄虚作假者, 一经查实, 严肃处理。四是要控制行政用车燃油费和汽车修理费, 各级应严格车辆使用审批手续, 严禁私人用车, 因私自用车造成车辆事故和车辆维修费用, 一律由本人负责赔偿并进行相应处分, 堵住车辆管理的漏洞。五是要重点管理水电费、卫生事业费、电话费、取暖费等超支较大的经费。对这部分经费实行定额包干制度, 严格落实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的政策, 制定具体奖惩措施。超支严重申请补发的单位, 必须提供经费收支明细表, 经调查核实, 有浪费现象的先罚款;如出现超支有合理理由的, 再由党委会研究审批后, 适当补发部分经费。把经费使用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跑、滴、漏现象。
五、强化监督管理, 确保经费和物资的安全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关键是管钱管物并重, 充分发挥现有经费及物资的作用, 力求经费物资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是要健全经费物资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和保障, 各级单位要严格执行消防部队统一颁发的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 同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并严格贯彻执行, 将部队的规定落到实处, 达到管理的目标。二是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 对重点经费、专项经费和基建经费进行不定期检查和重点审计, 对正常性经费开支进行定期检查, 开展常规审计。审计必有结果, 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并形成制度, 堵塞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三是实施全过程监督。把经费运行的全过程纳入财务监督工作中, 对部队重要经济活动的经费, 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财务人员事先要参与项目论证, 给领导做好参谋;事中要监督经费使用过程, 合理安排经费, 及时汇报经费使用情况和检查结果;事后要会同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 检查经费开支的合理合法性, 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保护经费的安全。四是杜绝重钱轻物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强化对财产物资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大宗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 除政府采购的以外, 要经办公会讨论决定, 防止出现有某个部门或人员拍板, 出现决策失误, 同时也防止在这方面出现腐败。对部队现有的物资和固定资产要加强管理, 健全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理审批程序和相关规定。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和盘点, 对属于正常范围内损耗和不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 要及时作出处理, 以使账实相符;对人为原因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 要进行赔偿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将财产清查的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中, 强化各级领导对部队财产的管理和责任意识, 杜绝部队资产的流失。经费是有限的, 需要各级各部门精打细算, 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佳效益, 才能实现“保障有力”的总目标, 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
摘要:近日, 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印发了《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 明确了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 严格经费分配与审批, 从严管控会议集训和公务接待开支。在这种形势下, 消防部队如何抓住机遇, 采取有力措施, 管好经费物资, 用好现有的资金, 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效益, 是各级部队都在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为消防部队的建设发展服务好、保障好, 不断解决好新形势下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是消防部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认为, 按照四总部要求, 精打细算, 勤俭节约, 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是解决好消防部队经费使用与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关于勤俭节约的文章】推荐阅读:
关于描写勤俭节约的名言07-18
高中关于勤俭的作文06-18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06-11
勤俭节约的奶奶作文06-20
勤俭节约的作文800字07-16
标准勤俭节约倡议书的07-13
勤俭的成语解释07-12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11-01
勤俭节约活动方案06-10
勤俭节约制度规定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