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献综述基本要求(共9篇)

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篇1

1.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别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2.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3.文献综述范例(以下范例实际为一综述性论文,故仅供参照)

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

高 奋,崔新燕

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学术界对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视与关注也持续升温,福克纳研究成为英美文学研究园地中关注度、集中度最高的显学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在三个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1)福克纳的作品及其研究作品的译介出版日趋全面;(2)福克纳创作思想与生平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3)福克纳作品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然而,全面而客观地审视和反思近二十年来福克纳研究的得失,我们发现其中也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与其国际“显学”的应有水准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以下分三个方面加以评述。

一、福克纳作品及其研究著作的译介出版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对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艺术的翻译引进与研究利用,波澜起伏,绵延不绝,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未曾有过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像福克纳这样具有历史定评和丰厚底蕴的作家自然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象。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赵家璧,凌昌言等已经开始介绍福克纳,但对其作品的系统翻译和研究则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我国已经出版的福克纳主要作品的中译本有:《喧哗与骚动》(李文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斯通贝克选,世界文学编辑部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我弥留之际》(李文俊译,漓江出版社,1990;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熊》(李文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福克纳作品精粹》(陶洁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去吧,摩西》(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圣殿》(陶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八月之光》(蓝仁哲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掠夺者》(王颖,2 杨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押沙龙!押沙龙!》(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坟墓的闯入者》(陶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村子》(张月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福克纳短篇小说集》(陶洁编,译林出版社,2001)。与福克纳作品目录相对照,可以说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福克纳的二十部长篇小说,八十多部短篇小说中最主要的一半作品已经译成中文。

在以翻译出版为手段向国内读者与学人“普及”福克纳作品的同时,国内图书报刊等媒体也做了许多国际福克纳研究成果的介绍引进工作,以广学界视野,以增学术利器。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文俊先生选编的《福克纳评论集》,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向国内读者介绍了这位在美国被评论,研究得最多的作家。该评论集收入了美国著名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罗伯特•潘•沃伦等撰写的关于福克纳创作研究的重要论文,也收入了对福克纳几部重要作品的分析性论文,介绍福克纳评论情况的论文以及福克纳本人谈生活,艺术和创作的第一手资料。毫无疑问,该论文集为外国文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福克纳研究资料。

„„

二、福克纳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总体研究

学术界对福克纳的生平、创作、思想的总体研究主要围绕着福克纳其人其作,福克纳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福克纳与宗教!神话和哲学,福克纳的妇女观,福克纳的创作技巧等几个方面展开。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对福克纳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作简要介绍,主要论文有:„„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开始比较深入地研究福克纳的思想与创作,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福克纳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的关系上。主要的论文有:„„

国内学者还深入探讨了福克纳在人物塑造、创作技巧上取得的成就。„„ 此外,学术界认真探讨了福克纳作品与宗教、神话和哲学的关系。„„

国内学者对福克纳生平、思想、创作的系统研究专著大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些著作大致可分为传记、评传和专题研究几种:„„

三、福克纳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

对福克纳的主要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一个领域,二十年来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

《喧哗与骚动》研究。„„ 关于其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它揭示了南方大家族和南方社会秩序的崩溃。„„ 关于其创作,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是它的意识流技巧,叙事策略和结构模式。„„ „„

《押沙龙!押沙龙!》研究。„„ 《圣殿》研究。„„ 《中短篇小说研究》。„„ „„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在福克纳研究上所作的不懈努力有目共睹。迄今为止,福克纳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在国内都得到翻译和出版,对福克纳的总体研究和主要作品研究也日趋全面和系统,使其无论在成果数量上还是研究力度上都不愧为国内英美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之一。

但是,与国外福克纳研究成果相比较,我们发现国内研究也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认为,今后我国的福克纳研究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首先,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范围。综观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视野比较多地集中在主题分析、创作技巧与结构分析、人物塑造、历史和社会道德研究等方面,受形式主义批评和新批评的影响较深,在大胆将语言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和思想史等等跨学科视野引入福克纳研究方面我们做得不多;我们也较少尝试着从我们自己的文化视角或者从翻译的视角理解和阐释福克纳的作品,较少探讨福克纳对国内文学创作的影响。另外,我们的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从已有的成果来看,我们对福克纳的研究相对集中在福克纳几部主要作品上,而对其他重要作品的研究尚待开拓,而这些作品在欧美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了。

其次,我们需要确立批评的主体意识。综观二十年来的研究,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存在于外国文学研究背后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批评模式,比如将作品研究分解为主题研究、人物塑造、技巧探讨、语言特色等几部分,或者运用某种理论对作品进行解剖,却忽略了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忽视了蕴藏在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这种固定的批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批评者的思维模式,使我们的批评出现了某种单

一、趋同的倾向,致使一些学者不自觉地在阅读了有限的研究文章之后,就匆匆地在前人的大房子下面盖出自己的小房子。另外,我们的研究对研究对象基本持认同和赞赏的态度,缺乏批判和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仅仅发挥了被动介绍外国文化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明确地意识到文学作品的开放性,批判地吸收前人 的成果;如果我们不再束缚于固定的方法论,给研究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用丰富的观念支撑自己的批评,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主体意识。

最后,我们需要更多地翻译和引进国外福克纳研究成果。这一点可能是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瓶颈。综观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一些学者的参考资料仅局限于国内翻译的仅有的几本福克纳评论集、传记、中译本前言等资料,他们的研究的局限性可想而知。而能够对福克纳作深入研究的学者大都有过出国学习的经历,而狭窄的资料途径对我们推进外国文学研究是极为不利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近年出版的“剑桥文学指南丛书”在引进英文版外国文学研究资料方面开了先河,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资料和作品的翻译和引进,以推动我们的研究,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刘建华,北京福克纳国际研讨会综述,国外文学,1998,(3):126-128。[3]潘小松,福克纳:南方文学巨匠,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4]李文俊,福克纳评传,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5]刘荐波,南方失落的世界:福克纳小说研究,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篇2

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求具有活跃的、充分的交易市场, 交易双方本着自愿的态度, 双方交易的价格必须公平和交易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即交易价格必须公开、透明。因此, 公允价值的有效运用要求必须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无疑与公允价值有效应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无法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提供完善的平台。

公允价值要体现“公允”, 双方的交易价格必须公平, 这样就要求交易双方首先都必须了解交易市场情况, 在理性消费者的假设下自愿地进行买卖。但事实上,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很多的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的应用首先必须有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处在发展中, 处于初级阶段, 各类要素市场的运作环境还不够健全, 目前还有许多地方不能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 交易市场仍然并不活跃, 市场交易中尚存在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 甚至有些行业的买卖仍然存在并非完全自愿的情况。对企业而言, 找到一个较真实、公允的市场价格很困难, 即便能找到这样的价格, 但是它也未能完全反映商品的公允价值。

除此之外, 田瑶等认为公允价值的有效运用还要求具备成熟的资本市场、完善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等外部条件的支撑, 而这些在中国的现阶段还没有完全得以实现。通过以上学者的观点, 我们可以得出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状况无法满足应用公允价值的要求。

二、会计准则体系及相关法律不够健全

公允价值使用的关键因素首先是充分的理论依据, 同时又要求有系统操作规则的会计准则体系。缺乏明确的指导规范和约束标准, 企业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很容易出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滥用现象。而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对不同的交易项目, 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不同,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滥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现象, 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李端生, 2010) 。

会计准则的正确运用, 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但是我国过去制定的一些涉及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已过时, 而现阶段实施会计准则又不能脱离这些法律条款的约束, 这样使得新会计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执行 (赵俊平, 2008) 。

正是会计准则体系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才给企业提供了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三、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明显, 由此导致操作利润现象的出现

良好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效推行公允价值, 防范人为操纵利润现象, 减少企业日常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基础。而我国现阶段的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明显缺陷。就上市公司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在部分人手中, 企业中国有股的所有者长期不存在, 导致企业由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十分严重。而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价工具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往往被决策者扭曲, 扮演着很不光彩的角色。二是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在公司中的利益和地位不同, 他们对公司发展的预期有所差异, 这样“同床异梦”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内控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不能很好的实施。

由此可见, 在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背景下, 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 可能更容易成为人为操纵利润和妄图谋取私利的手段, 甚至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推手。

四、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差

众所周知, 公允价值的准确合理确定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会影响它的确定。公允价值在应用的过程中, 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从业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或者制约。因此,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及职业道德水平便成为能否正确认定公允价值并合理计量的重要因素。然而, 就我国目前会计队伍的情况来看,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还比较差, 因此公允价值的准确鉴定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会计从业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偏低, 公允价值的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二是会计从业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整体都不高, 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道德基础不够牢固。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 主要原因是我国延续国外的研究, 没有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我认为除了以上各方面的基本问题外,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时还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操作。主要原因是:一方面, 现代企业中存在多种资产, 由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因此很难辨认市场信息的真实性。而且在非活跃市场经济情况下, 资产的交易价格很难取得, 因此公允价值的判断难度会加大。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只能采用估值技术或找相似资产近期的交易价格取近似值的办法来解决, 而这样就会导致得到的公允价值不准确。另一方面, 在现值技术的运用过程中, 由于交易双方期望报酬率的不同, 从而导致双方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存在不同, 因此公允价值在具体技术操作层面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二是公允价值可靠性存在问题。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计量因市场环境的变化,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变动性, 因此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另外, 企业中关联方交易情况的存在也会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 公允价值可靠性问题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M].财政出版社, 2006.

[2]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陈敏.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探[J].财会月刊, 2005 (22) .

[4]李端生.我国运用公允价值面临的五大困难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0 (08) .

[5]郭凤林.公允价值会计探讨[J].科技资讯, 2006年 (02) .

[6]田瑶.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年 (09) .

巨额冲销文献综述 篇3

[关键词]巨额冲销;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45-02

巨额冲销是盈余管理的一种类型,目前对于巨额冲销的研究比较活跃,国内外专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下面就学者们对于巨额冲销的定义、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巨额冲销的定义

关于巨额冲销的定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著作尚未达成共识。黄世忠(2002)定义为:将本应在未来期间确认的成本和费用提前进行确认。吴水澎、刘斌、刘星(2004)提出凡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前或变更后的本年净利润为负,并采取了降低当期利润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且下一年净利润为正的公司,将其界定为巨额冲销公司。费振刚(2006)把巨额冲销又称为亏损最大化策略,即公司最大限度地多计损失、少计收入,以求在后续年度内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

二、巨额冲销的影响因素

对巨额冲销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

1国外的研究

西方国家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1)高级管理人员的更换

在企业主要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的时期,企业的盈利往往也会产生大幅波动。Leop-old Bemstein(1970)提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会采取为未来的损失和可能发生的费用提取储备金的行为。Michael L.Moore(1973)在收集1966-1970年间发生了高管层变动的36家美国上市公司数据基础上,运用卡方检验方法,得出了减少当期收入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与当期高管层变动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基本结论。再如Linda Elizabeth(1987)通过随机游走模型和选择模型方法研究了两者的相关性,他搜集了1970-1983年间发生了高管层变动的22家美国上市公司数据,并从中发现发生高管层变动的公司有在变更当年采取巨额冲销的趋势。此外,SusanPoureian(1992)提出了高管层变动的两种类型即正常与非正常的变动,并在收集1985-1988年间发生高管层变动的家美国上市公司数据基础上,运用符号等级检验方法,得出了高管层变动与巨额冲销有显著相关的结论。

(2)公司治理结构

盈余管理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1996年Deehow、Beasely研究发现,易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查处的公司其治理结构往往很薄弱,很少设立审计委员会,通常只设立一个由总经理兼任的内部控制委员会。可见,一个治理结构比较薄弱的公司很有可能积极从事盈余管理。因此,如何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有效约束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企业的财务困境

上市公司因经济周期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或遭遇自然灾害而陷入经营困境时,通常会选择巨额冲销行为。一般认为,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会做出调增盈余的会计选择,但DeAngelo、斯基诺研究的结论是:管理人员的会计选择基本上反映了公司的财务困境,既没有试图粉饰公司业绩,也没有试图避免或推延违约事件和违约成本的发生。巴哥泰勒和迪切夫的研究发现,公司中存在避免报告盈余下降或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主要通过管理经营现金流量和营运资金的变动额来达到增加会计盈余的目的。

2国内的研究

如今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契约可以简化为政权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契约,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巨额冲销的空间更大。我国关于巨额冲销影响因索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公司财务困境

陆建桥认为,亏损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年份及其前后年份存在巨额冲销行为。他收集了上交所上市的22家亏损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首先,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年份,采用非正常调减盈余的手段,使该年度的应计利润总额、应计利润变动额小于零和上年数。其次,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度,应计利润总额为正,应计利润变动额大于上一年,且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为正值。另外,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为盈年度,其应计利润变动额大于零,其应计利润总额、应计利润变动额大于亏损年度。

(2)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首先,由于国有股权“一股独大”,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严重。其次。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有的企业甚至一人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造成了二者之间的监控关系失衡。再次,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过多的关联交易,便于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另外,监事会成员大多来自企业内部,迫于高层的压力,有时无法对经理人的不当行为采取有效措施,监督效果值得怀疑。吴雅辉(2007)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内部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外部董事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大,则盈余管理程度低。

(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巨额冲销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被认为存在巨额冲销现象,注册会计师就不应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张永奎、刘峰(2008)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越厉害,越有可能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但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出现关系到上市公司切身利益的事项时,面对比较突出的盈余管理问题,仍然倾向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之外的审计报告。

三、巨额冲销的影响

张翠萍(2007)认为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为使自己获得的报酬总额达到最大,经理往往通过“巨额冲销”的方式来操纵利润。这是因为,一方面,可以掩盖公司的不佳经营业绩,维持公司良好形象,增加投资者信心;一方面,经理得不到报酬的年份也比较少,当年的“巨额冲销”在减少当年收益的同时,增加了以后年度的收益,可使经理获得的报酬总额达到最大。

但是“巨额冲销”有时还会产生相反的影响:经理经常把“收益平滑”与“巨额冲销”联合使用,试图使企业当年收益接近上一年或过去几年的平均值,无形中增大了其与下一年收益的距离,这会造成企业未来收益易变性的增加。另外,经理拉平收益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能改变企业当年的收益数额,并不能根除已报告的收益缺陷,只能对企业未来的收益造成影响。

四、研究评述

对于巨额冲销的定义,每位学者的定义虽有可取之处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黄世忠从定性的角度定义,缺乏进行实证研究的可操做性;而吴水澎、刘斌、刘星是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条件下进行界定的,不具有普遍意义,相较而言,费振刚的定义比较合理。

国外对巨额冲销的研究多数采用实证研究,而我国的规范研究较多,赈灾逐渐想实证研究发展。国内外对不同时期的研究所考虑的因素比较一致,例如,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中一般都考虑了控股股东以及高管层变动对巨额冲销的影响,同时期的研究结论也有共同点。

但是该类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因素时,关注较多的是高管人员变更等,缺乏实证研究上市公司规模、控股股东等因素。另外,我国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巨额冲销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可从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来研究其对巨额冲销的影响

文献综述内容及格式要求 篇4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目 录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

二、查阅资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撰写论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小 结 ………………………………………………………

文献综述编写说明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我的毕业设计开题题目是,指导教师是,该课题属于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为:(1);(2);(3)。。。目前研究现状是,研究意义,课题拟定完成计划为:。

(字数100~150字)

二、参阅资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按照课题拟定计划,我于至(时间)进行前期查阅资料,主要查阅途径包括、

,共获取资料有:(1)作者,文章名,出处。。。。;(2)作者,文章名,出处。。。。;

(3)作者,文章名,出处。。。。。。目前获取的资料价值:,还需进一步搜集的资料:。

在参阅资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查阅资料途径较少。。。。。;解决方法:

比如指导教师提供部分资料、利用同学在其他学校查阅资料。。。。

(字数200字左右)

三、撰写论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总结前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课题拟定计划进行撰写论文工作,论文拟定撰写提纲:。初稿于完成,指导教师的意见为,预审稿于完成,指导教师的意见为,定稿于完成。英文翻译材料包括和,分别摘自和,已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翻译工作。

在撰写论文工作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包括:比如科技语言的运用、论文逻辑思路的梳理等等。。。。,解决措施:比如指导教师的帮助等。。。。

(字数200字左右)

四、实习总结

(可以是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的提高、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本次实习的认识等)

(字数100左右)

格式说明:

1、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其它默认;

2、正文:宋体,小四;

3、章次标题:宋体,三号,加粗,居中,与上下正文间均空一行;

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篇5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要围绕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2.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 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2000字。2.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等几方面内容。3.文献综述一般应在完成开题报告之前完成。

4.文献综述撰写格式参照《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要求执行,使用学校统一规定的封面格式。

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篇6

具体地说,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综述是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某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对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对有关问题提出中肯意见或建议的论文。

所谓的文献综述即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即在对某一方面的专题、资料全面搜集、阅读大量与你所研究的课题有关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你所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学科或者是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它是一种学术论文,也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总之,文献综述就是对文献的综合与评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因为文献综述在科技论文和毕业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的协作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写文献综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更新专业知识、扩大了知识面。

文献综述能够反映当前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演变规律、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发展趋势,它的主题新颖、资料全面、内容丰富、信息浓缩。因此,不论是撰写还是阅读文献综述,都可以了解有关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进一步的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2)有利于选择科研方向。

综述通过对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的综合分析和评述,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能够帮助科技人员发现和选取新的科研课题,避免重复,因此写文献综述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有利于查阅相关资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文献产生,要全部阅读这些文献,时间和经历都是不够的,通过阅读综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有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节省大量的时间。

标记理论文献综述 篇7

【关键词】标记理论 语言学 学派 定义 标准

一、标记理论的提出

标记理论(MarkednessTheory)是由布拉格语言学派首先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标记(markedness)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俄国音位学家特鲁别茨柯依。之后布拉格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雅柯布逊(Jakobson)将其引入词汇和语法领域,用来描写语法和语义现象。

二、不同语言学家对标记理论的定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特鲁别茨柯依提出四种可能的音系对立类型,其中表缺对立被定义为标记性。表缺对立即一对语言特征的两个对立体,如果有某种语言特征,即被认为是有标记的;与之对立的无法确定有无该语言特征的,即被认为是无标记的。例如:voiced/voiceless,nasalized/non-nasalized,rounded/unrounded。相似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观点,音系学家把标记理论定义成两个对比的语言学元素:有特定的显著特征的是有标记的,反之则为无标记。例如,发音/t/和/d/是一个最小配对,t/是/voiced/因此是无标记的,而相反/d/是/+voiced/所以是有标记的。

从语义学者的角度来说,Lyons将标记理论定义成“无标记项是有标记项的上级共词位姊妹单元”例如,在dog/bitch中,dog具有泛指性,包含了“male”和“female”两层含义,是无标记的;而bitch专指“female”语义范围较窄,因而是有标记的。

根据类型学者的研究,那些很普遍的并存在于大多数语言中的特点即为无标记的,反之特定于一种语言或只存在于极少数语言中的则为有标记的。而Fred R.Eckman这样定义标记理论:在某个语言中如果现象A的存在暗示了现象B的存在,但是现象B的存在没有暗示现象A的存在,那么就可以说现象A比现象B更具标记性”换句话说,标记形式的存在暗示着非标记形式的存在。

总之,对标记理论没有统一而规范的定义。标记理论这个概念仍然具有模糊性,有时候很难来判定哪些特征相比较其他的是有标记的。

三、标记理论的不同划分标准

标记理论没有正规的统一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也给出不同的划分标准。

Greenberg,Croft列出13条如何定义标记理论的标准,Croft又将这13条标准分成了四大类。

1.结构标准。在音系学层面上,结构的标记性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t/对于浊音就是无标记的,/d/对于浊音就是有标记的。在词汇层面上,一个名词的单数形式被看作无标记的,但是加- (e) s的复数形式被看作有标记的。在句法层面上,形容词的基本形式被认为是无标记的,比较级是有标记的,标记符号是–er,最高级也是有标记的,标记符号是–es。

2.行为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两个部分,形态方面的曲折标准和句法方面的分布标准。例如,在英语中几乎所有的可及物动词能被用于主动和被动语态(有几个词例外,比如“rumor”只能被用作“be rumored”)。然而有一些及物动词只能用作主动语态,不能用作别的语态。例如,“lack”, “resemble”, “suit”等等。因此,对于英语中的及物动词,主动语态是无标记的,被动语态是有标记的。

3.频率标准。在话语中,无标记比有标记的出现频率更高或者至少等同于。例如,在词汇层面上,一个名词的单数形式比复数形式出现频率更高;在句法层面上,主格比宾格出现频率更高。在音系学层面上,无标记音素比有标记音素使用频率高,比如 /s/ 比 /z/使用频率高。

4.中立值。在大部分中立语境中(指的是没有对立面)只有无标记项,也就是说,无标记成分作为上义语类,表示无标记和有标记成分。例如,单词“man”可以表示“male”和“female”两层含义。

四、结语

标记理论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首先要对标记理论的定义和划分标准有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可以将其应用在许多语言学研究的领域,甚至影响到二语习得和教学方面。在二语习得中,外语学习者一般是按照“无标记-有标记”的顺序发展的。一方面因为无标记项结构简单、意义概括、分布广、信息处理时间短,容易习得;另一方面也和人类以“我”为中心的基本认知规律是相一致的:从单数到复数、从一般到特殊、从肯定到否定、从近到远等。因此,在发展第二语言能力的时候要遵循“无标记-有标记”的顺序,先掌握简单的、规则的语言现象、后掌握复杂的、不规则的语言现象。

标记理论的研究对语言学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Lyons, J. Semantics, volume 1.[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2]Croft, 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3]Greenberg, J. Language universals.[M].The Hague: Mouton. 1966.

[4]Croft, W. Explaining Language Change.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M].London: Longman.2000.

有效教学文献综述 篇8

摘 要: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颇丰,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有效教学的概念内涵、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梳理。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论三个角度的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1.从学习论的角度讲,有效教学被界定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教育心理学里,有效学习即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动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2.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即发展性教学)。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宗旨、目的和归宿,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最高标准,因此,发展理论是有效教学的一大理论基础。

3.从知识论的角度讲,知识论是教学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任何教学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知识论,有效教学论以有效知识论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

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经济学观点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2)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出发来界定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3)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4)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这种观点认为,从表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

三、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学环节“链接”。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全方位发展为本。有效教学是对“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的主动调适。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有效教学与有效评价相互依存。

四、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

有效教学是通过相应的教学行为及其过程实现的。从总体上来看,有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宜(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行为,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和效率的过程;而适宜(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行为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观念与能力,对教学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教学的目标、内容、条件、学情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选择和设计的。因此,我们可以提出如下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

从上述分析框架中可以看出影响有效教学的变量众多,对于观察有效教学而言,至少可以区分出以下三种变量:学习结果与效率;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与学情。

五、有效教学策略的综述

国内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含义、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研究者认为教学策略即教学主体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的计策和谋略。有研究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情知互补,培养新人;实施多种教学变量组合;因材施教,适应需求多样化;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有学者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三个阶段的策略:教学的准备策略、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教学的评价策略。也有学者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包含:教学设计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还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一般倾向于将支持学习的外部教学事件(活动)主要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六、结论与反思

关于有效教学研究,国内学者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有效教学的涵义、重点、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克服这些缺陷和不足,是今后相关研究努力的方向。

1.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难以统一,今后相关研究要厘清基本概念。

2.有效教学研究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但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相对匮乏。

3.研究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足。同时,由于量化研究的缺乏,以及研究视角缺乏新意,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显得深度不足,未能体现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利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运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2,(第2期).[2]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第4期).[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第1A期)

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篇9

前言

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中,一直将内功心法列为上乘,视拳脚功夫为皮毛,素有内功杀人于无形、摄敌于千里之说。试观各绝世武功,不论是九阳神功还是九阴真经,不管是葵花宝典还是如来神掌,无不注重提升内力,研习心法,可见这内功的重要性。以上或许是作家们的杜撰,但就现今的各路武术,也都尊崇着一定的理念原理,并将其融入拳脚套路中去,使得功夫拥有灵魂,不至于死板乏力。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推崇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因此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无不带有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等特点。

功夫如此,企业亦如此,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如何庞大,赢利如何丰厚,支配其运转的还是企业的文化。这里我说说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企业、企业的分支或者一个团队内部共有的价值观、标志、信念和行为规范。这是一个非物质的、精神层面、意识层面的范畴,因此并不容易去建立、完善和把握。正是如此,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是难能可贵的,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各国企业文化综述

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很多,大体可以归纳为民族特性、企业家理念、员工认同等方面,而这些因素无不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一个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法律环境不同,那么它的企业文化亦有不同。接下来我将按国家划分描述一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

一、美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创立于1914年的IBM,一直贯彻着他们的“沃森哲学”即:

1、必须尊重个人;

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正是老托马斯·沃森的这几条行为准则,促成了今天IBM年收入逾千亿美元,雇员近40万的庞大商业帝国。

微软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企业文化:

1、汇聚优秀专才,注重才尽其用;

2、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待留住员工;

3、聘用人才方针,须符微软精神;

4、管理方式:长期性的承诺和支持;使命和大方向的启发;自由、真诚、平等;雇用最有才华的人。同时微软还根据自身行业特性形成了独特的理念,例如尊重失败,释放信息,不需要再开一次会,工作任意小时,建立电子邮件系统,无等级的安排。

作为世界排名500强第一位的沃尔玛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的企业文化,其框架为:

1、信仰、法则与理念

沃尔玛追求“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个员工”、“每天追求卓越”等理念,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总结了“事业成功的十大法则”:忠诚你的事业;与同仁建立合伙关系;激励你的同仁;凡事与同仁沟通;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成功要大力庆祝,失败亦保持乐观;倾听同仁的意见;超越顾客的期望;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逆流而上,放弃传统观念。

2、原则、规范与行动

沃尔玛有一套十分健全的企业文化制度,保证了“口号与行动一致性”。这其中包括著名的“日落”原则、“比满意更满意”、“十步服务”、“薄利多销”等原则。

3、激励、沟通与氛围。

总的来说,美国的企业文化强调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为员工构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发掘他们的潜力;同时关注客户利益,力求达到双赢。

二、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早在1937年他就提出了“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亲一致、不断进取、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的企业精神,它们至今仍然是指导松下电器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根本价值体系。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哲学是“事业在于人”,“丰田纲领”还提出“潜心研究与创造,不断开拓,时刻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等等。丰田公司正是靠这种企业文化形成比较和谐的劳资关系,吸收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创造出先进的管理方法———丰田工作方式,从而在新产品开发及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成为日本第一大企业。

“人要有创造性,决不摹仿别人;要有世界性,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增强相互的理解。”这是著名的“本田精神”。

从整体上看,日本企业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促进团队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同时日本企业注重家国观念,强调以人为本、以社为家、国家至上,重视创新与借鉴学习。

三、德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德国企业文化的最突出特点是: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务实的员工培训,牢固的质量意识,优质的服务。

西门子公司以“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为理念,使它立于小败之地;凯乐玛公司提出:“我们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戴姆勒克莱斯勒一条很有气魄的广告:“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您一万美金。”这些都从不同层面反应了德国企业的文化。

大众汽车公司在经营当中尤为强调服务:首先,大众汽车公司服务客户的基础是产品质量,以好的质量来体现好的服务;其次,注重在营销中,尽可能为客户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获得顾客的信赖,让顾客放心;第三是服务的快捷。

这些无不与德国文化密切相关,即相互尊重但不亲密、重视私人空间、严谨、创新。

我国企业文化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开展,我国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甚至有些企业已经能够跨入国际大公司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无疑为之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以及残酷的国际竞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将《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中的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带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企业文化:“管理无小事”、“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日事日毕,日清日新”。他倡导的企业精神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并追求“敬业报国”的信念。海尔模式已被写入哈佛大学MBA课程,成为中国型企业文化的典范。

房地产巨头——万科始终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始终将人才引进和培养放在公司发展的首位,不惜成本建设人才培训机制,良好的人才储备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要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

雅戈尔是我国知名的服装企业,他们创造了“将所有员工视作亲人”的亲和文化,这就是增加员工归属感的最好写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要以顾客为本,以服务社会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良好声誉,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海信从十几人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其企业文化是“敬人为先、创新为魂、质量是根、情感管理”。海信集团建立了完整的激励机制、明确的奖惩制度,并要求人人遵守。同时海信的企业文化倡导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关怀,有浓厚的人情味,让很多员工对海信都不忍割舍从而放弃高报酬的其他工作机会。海信将标准化与人性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员工人人争先,在把握创新和质量两个关口后,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这些优秀企业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的文化可大致归纳为:重视人才,以人为本;保证质量,追求创新;尊重员工,赏罚分明。

然后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似乎只是一个口号,每一个企业都在对外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然后这些文化要么只是空乏之谈毫无实施意义,要么就是抄袭一气没有创新。因

此我们会失望地看到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一个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要知道企业竞争分为四个层次:产品竞争、营销竞争、战略竞争和文化竞争。企业产品竞争的成功是一种短期成功,营销竞争的成功是一种中期成功,战略竞争的成功是一种中长期成功,只有文化竞争的成功才是企业长期成功的根本保证。

因此企业若希望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有自己独特而有力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IBM的企业文化》

2、《奔驰的企业文化》

3、《德国企业文化的四大特色》

4、《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

5、《微软的企业文化》

6、《沃尔玛文化对构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启示》

7、《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上一篇:吃拿卡要简报下一篇:三级消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