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精选9篇)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篇1

浦河中学殷宏伟

一、问题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力求巧而精。教师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的巨大动力。如在教授JuniorEnglish Book III,A m an w ho nevergave up一课时引入了爱迪生的经典名言“G enius(天才)is one percentinspiration andninety-ninepercentperspiration.”学生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就根据实际情况提问:D o you know any proverbin yourdaily life?Ifyou know,you m ay say in ChineseorEnglish,O k?于是学生一人一句,进行Brain-storm ing

训练。很快学生就说出了几十条名人名言,英汉兼有。随后教师可接着说:“Ifyou w antto know m ore Englishproverbs,please pay m ore attention to the things in your daily life。”接着教师又问:“D o you know the ad Justdo it?Where can you find it?”结果学生们在一位同学的N IKE T-Shirt上找到了Justdo it!这极大激发了学生收集名言的兴趣。从此,在每堂英语课前总可以

看到在黑板的最上方写着一句English proverb。学生主动轮流提供,乐于积累,称之为EVERYD AY PRO VERB这样的提问简洁明快、自然贴切,以巧妙的设疑来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疑问到思考,尽快“入戏”,学生参与面大,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还使得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二、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艺术的发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多提一些能深化主题,涉及解释、分析、综合、推理等复杂的认知过程的高水平问题,而不仅仅记住有关的细节、事实或简单的描述性归纳性的问题。例如:(1)H ow m any house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2)W hich house w illyou

choose to live?W hy?后一种问题的设计更能启发学生的心智,更有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师可提一些发散性问题,使学生的思路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合己有知识经验,找出新的答案。

这种问题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方向和范围,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例如:请学生就“I’m notsure”的回答设置问题,那么他们将会给你想出几十种的情景。想象是创造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为一切创新都来自想象。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创新思维得到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跳出对教师的依赖,多说敢言,主动质疑,其目的就在于此。

三、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

提出高水平问题固然重要,但高水平问题和基础水平问题是相辅相成的,提出一定数量有关事实的基础水平问题,正是为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事实材料,从而为学生回答和提出高水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发问不仅要有通过学生回忆、背诵的知识性问题(如:W hen w as he born?W here did he live?)、由学生进行描述、归纳的理解性问题(如:W hat’s the m ain idea ofthis passage?)、让学生自身解决的运用性问题(如:H ow to protectthe environm ent.);还要有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性问题(如:D o you like traveling?W hy orw hy not?)、学生凭借创造、预见的综合性问题(如:G ive the passage a title.)、学生进行选择、判断的评价性问题(如:W hatkind ofinvention do you most like?W hy

do you think it is the m ost important invention in the w orld?)。知识、理解、运用性问题属于低层次问题,学生回答这一类问题可以强化、巩固运用已学知识,并且可以作为高水平思维的基础。分析、综合、评价性问题属于高层次性思考问题,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学生整合大量已学知识,想象和设计自己的解答方案,因而可为学生提供锻炼较高水平思维形式的机会。

四、问题陈述要完善,有效反馈要及时教师在发问中问题的陈述应该严密、清楚,为学生思考指出明确的焦点和方向,避免模棱两可、范围过大的发问。清楚的发问会提高准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教师向学生发问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回答中的错误,教师应及

时提出,并给予引导。发问时教师对姿态、面部表情、声音频率及音调予以适当调整,将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明确、有效的评价。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教师理所应当给予肯定、赞扬,这样对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学生对问题作出错误的回答,教师应立即纠正。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完善的回答时,教师可用亲近、微笑、点头等鼓励性的方式启发初提问的学生答题,回答出可以给其适当的鼓励,若答不出,可以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在教师的反馈中应当毫不吝啬地给予这样一些评价:“You

did a very good job.”“W elldone!”“Very good.”

五、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提供思考时间

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设计提问要有梯度,有层次,而且要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在集中提问时,平均1分钟提出一至两个问题,而给学生思考问题时间仅有1秒钟左右,学生尚未想好该问题如何做答,教师就重复该问题,或请别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不仅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损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高层次的交流。有研究表明,当教师改变这种狂轰滥炸的发问习惯,发问以后等3-5秒的时间,可以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学生会得出更为详细的答案,并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英语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并“能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适中、要求不同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智能强项,使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和增强自信心,亲自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感和针对性,兼顾好、中、差生,对于一些不愿开口或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或基础较差的学

生,可多用Yes orN o问句、选择疑问句、True orFalse判断题形式,并适当给予一点提示;面对中等生,多选择when,w hat,how,w here,w ho等特殊疑问句,以此鼓励中等生经过独立思考和仔细观察,作出回答,同时锻炼他

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对于反应敏捷并具有丰富知识的学生,可侧重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归纳、推理型问题,不寻求唯一答案,以帮助他们开发思维,发展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六、引导学生自我发问

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学生要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主体,就必须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引导注意力和促进思维活动。因此,自我提问对学生积极加工学习信息起到关键作用。而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刺激学生高水平的思维,会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保持更持久。但研究也表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水平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训练学生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首先,创设良好发问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使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

索的精神。其次,传授提出高水平问题的方法。例如:运用己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预测某一方面的发展前景;改结论性内容为探索性问题等。

七、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

教师对自身发问效果详细客观的评估是提高教师发问技巧的有效手段。教师对发问效果的评估,主要是教师对自己呈现问题的方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展示序列、层次的清晰性、时机的选择的自我评价。这有利于提高教师发问技巧,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反思的习惯,经常问问自己提出何类问题能启发学生的心智、是否还有别的好的问题、叫谁回答问题,等等。通过这些反思,不断提高教师发问水平,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的学生能考出高分,但在课堂上叫她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往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即使能说出点什么,也只是套用常人的浅表的话,或者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当人们评论起孩子时,总是说为什么很多国家的孩子实践能力那么强,而我国的学生总是满腹经伦却用不到点上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了,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获得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当然是必要的,但过于的注重,那能力的培养、智慧的启发就淡化了。

世界本身是综合的,但人们把它进行了复杂的社会分科,但世界却不会因此而变,有很多人他们对相当精深的专门知识都能掌握,但当实际中遇到问题时却不会综合运用自已所拥有的知识去处理,这不是很可惜吗?这就是高分低能的本质——知识的割裂。在如今知识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选择、更新知识的能力,所以从小学起我们就要在教学中把结果变成过程,把知识变成智慧,让学生多实践,使学生能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在教育中就要以综合为导向。

所谓“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和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以专题的形式统整起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呢?

第一、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里所说的“综合能力”是指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把学科内或学科间有关知识组合在一起,并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他们的知识组合(迁移)能力。就是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或现象、事物等出发,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内容比较,把相关知识构建成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书本知识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把生动活泼的现实材料引进课堂,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在了解、认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时,要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社会理论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室(案)”为“学室(案)”,培养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策略的迁

移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篇2

一、提问联系实际, 更显生活化

问题生活化策略是指将问题置于生活中, 让学生更加积极进行探索, 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不仅能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也能加速学生们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提问不注重艺术性, 提问过于简单和生硬, 还是停留在“好不好”、“是不是”的形式中, 提问显得更加形式化, 华而不实, 而且大而空的问题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 目瞪口呆, 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 关系到一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提问生活化能让学生们获得更加鲜活的知识, 也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效率, 还能引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如在物理教学中, 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 在10min内通过了30km。该车速度是多少?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沪宁高速公路限速120km/h。一辆汽车的电脑收费卡上显示, 该车9∶00从苏州进入高速公路, 9∶40到达上海, 驶出高速公路, 苏州到上海的路程为84km。如果你是值勤交警, 你是否要对该车司机做出超速处罚?依据是什么?通过联系实际的提问, 能让学生们感觉得到物理更加贴近生活, 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加高, 学习的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学习时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和了解。

二、提问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提问环环紧扣,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 学习前事先要让学生们理解整个教学体系, 让学生能先在心中构建出物理教学体系, 再由简单的问题进行了解, 复杂的提问进行知识的巩固, 这样能有效的加深知识在学生们脑海里的停留时间, 使同学们逐渐深入和提高。提问的渐进性、层次性讲究设计问题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们思维的深刻性。由简入深, 提出大问题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 增加学生们的课外拓展能力, 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

如在物理教学中, 学习到“大气压强”课程时, 教师先展示了平静水面和上方为真空管的水面的视频, 然后提出一系列提问, “水面为什么稳定?”“上方出现真空水面会发生什么现象?”“水会一直往上走吗?”“到什么时候水可以停?”“我们能利用刻度尺量出水柱的高度来计算大气压强吗?”“如果换一种密度大的水溶液会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系列问题环环深入, 非常精彩, 通过科学想象和推理的过程, 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了解由浅入深, 加深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效率, 发展学生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有效的加快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问讲究趣味性, 引人入胜

枯燥、乏味、单一, 呆板的提问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 调动不起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熟悉的日常现象, 生活经验中所探索出来的问题更加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使学生们能愉快的获取知识, 吸收知识, 是教学策略研究的重点。现代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只有学生在学习前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才会乐于学习, 主动去学习, 学习效率才会有所提高。说到提问的趣味性, 设计问题要考虑到如何激起学生们的兴趣, 可以从学生们喜欢的日常生活兴趣下手, 这样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也能调动学习气氛。

如当我们学习到电流知识的时候, 探究灯泡亮度与电流的关系时, 大部分老师会从“大家看到灯泡亮度变化想到什么?”入手, 这类提问一般过于广泛且无聊, 提问的目的不够集中也会导致学生们的回答比较松散, 所以老师们应该将小灯泡由暗到亮调节, 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实验, 让同学们发现除了灯泡亮度改变以外还有什么实验现象, 让学生们集中到电流表的指针有发生偏转现象。学生们便会猜想“是什么因素引起了灯泡亮度的改变?”这样一步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引发他们的兴趣, 有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同时, 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也应该注重冲击性, 可以提出相关与学生们意识中相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注意力, 当提问与其所想的不同时, 便会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能力, 让学生们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 提问具有冲击性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应变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有效帮助学生们的学习。

总之, 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中, 教学便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 不断实践, 不断摸索, 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其实际性, 趣味性, 层次性等因素, 做到环环相扣, 引人入胜, 积极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们知识的认识和巩固,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中, 教学便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 不断实践, 不断摸索, 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其实际性, 趣味性, 层次性等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招茂, 沈炎.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J].物理通报.2011 (03)

[2]陈建华.中学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组织[J].新课程 (教育学术) .2010 (03)

[3]聂丽英.中学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林振祥.谈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与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06 (17)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精准有效的提问将会极大限度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的有效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默契方便老师了解学生特征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理解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及作用

课堂提问是近几年才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最大程度上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模式情况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们非常枯燥的听讲,会有溜号、做小动作等现象发生,但是课堂提问教学的出现将之前死板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写,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身份之分,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促进了师生感情和默契,还能使课堂气氛不再死气沉沉而是真正的活跃起来,最大限度上的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

我国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有效提问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不清楚怎样进行提问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效果,并且很多老师都是凭借着自身经验进行提问,完全不管学生真正好奇真正有疑问的问题在哪,这也就导致了提问效果没有达到,相反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对于语文完全失去兴趣,导致“偏科”情况发生[1]。

三、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分关注技巧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从传统模式的“一股脑”往学生脑子里灌变成了老师满堂课都在提问,完全不关注提问的效果,由于过于重视提问的技巧故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特征和心理。虽然进行有技巧的提问是正确做法,但是技巧过多就会忽略了问题本身和学生的解答,这就好像很多歌手想要更加专业唱歌的时候都会选择把技巧踩在脚下运用自身对于歌曲的感悟来处理歌曲,这与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虽然看似毫无关系,但是其根本意义是相同的。

(二)对有效提问概念不够深入了解

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有效提问的意义还是不够深入的了解,大多数老师认为有效提问就是将提问的问题复杂化,将问题难度加大,其实并不然,有效的提问是指根据老师对于学生整体水平的了解进行提问,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最佳效果。

(三)思维方式不够灵活

对于部分老师来说课堂提问更像是一个新鲜领域,所以大多数教师并不能更好的进行提问,有时提问的问题不够准确,或者是将自身的思维套用在小学生当中,学生回答不了的时候有一些老师还可能会将其罚站或进行责骂,老师虽然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思维心态但是这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有着极大的伤害。

(四)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由于语文教学需要非常深的语文底蕴,对于课堂提问的要求更加高,需要有着精准的语文文化把握性。但是现如今一些老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散漫教学,甚至出现不备课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部分教师语言表达不够准确[2]。

四、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

(一)教师素质

现如今一些小学老师都是从一些专科师范专业毕业,甚至有一些还是靠着“走后门”等方式进入小学当老师,并且小学老师的要求标准不是很高,一些招聘标准也没有相关政策的严格规定,这就导致了小学语文老师的素质整体不高。

(二)教学内容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依据就是学校的教材书籍,可以说教材是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非常丰富,也是老师上课教学的依据,老师必须对于书籍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学。但是现如今教师对于教材并没有有过多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而且很多老师都没有接受过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导致了老师对于教材理解不到位,不能够更加通透的将教材里的所有知识系统化的交给学生。

(三)学生特点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承受主体,所有的策略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为学生“服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清楚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进行更好的提问。小学生的知识积累非常少,认识面小并且生活经验不足,导致了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理解有限,这时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有效提问,并且提问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有想深入探究的心态才能将有效提问的效果发挥到最大[3]。

(四)师生关系

学生在学生时代,百分之八十的时候都是在学校度过,都是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度过学生时代,这也说明了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小学生没有分辨对错的能力,并不知道学习是对自身有利的,但是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就会不由自主的去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如果不喜欢某一科的老师那么就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教学课堂过程中若想有效的进行提问,那么必须要建立好师生关系。

(五)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图书馆进行学习或阅读,其根本原因就是图书馆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人在其中更好的学习,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也是同理,若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没有紧张的教学气氛,而是在一个班级学习热情高涨,所有人都认真读书的环境里那么将会最大限度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

五、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老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有着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将能够更好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并且定期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使整体师资力量提升[4]。

(二)把握课堂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不仅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学科,还是整个生活基础,所以小学语文的是否优秀将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学业。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利用课堂提问的优势,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根本思路,才能使提问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最大作用。

(三)了解学生自身情况

因为班级里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每个人的文化差异和家庭教育等都大不相同,这也就导致了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都不一样,老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各自的自身情况和性格特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共同进步。

(四)创建和谐教学课堂

有效的提问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更加重要,小学生都是容易被身边人或事影响的,如果可以将这个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提高,将课堂气氛变成师生打成一片,积极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会使学习气氛高涨,进而使有效提问发挥最大作用[5]。

六、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时期学业的基础,虽然有着教师过分关注技巧,教师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清楚的了解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因素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只要将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并且老师能够把握教学重点、了解没有学生的具体情况就能够创建和谐教学课堂,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发挥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

[2]资艳.城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状况的调查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0,05(14):90-91.

[4]魏志宏.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新课程,2015,01(21):101-103.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篇4

摘 要 课堂提问对小学语文课堂教?W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要严格把握提问的问题的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高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推进语文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实施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205-0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项不能缺少的环节,既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作为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手段,能够有效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是整个学生学业的基础,是其他课程的学习必要条件,所以我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并进行了改革创新,提问的出现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迎来了革命性创新。本文通过对课堂提问的功能及作用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归纳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老师的提问偏离学生的学习起点,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在走形式,老师只考虑到自己的计划,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思考习惯,只是一味的将课堂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不考虑是否适合学生,这会限制学生的思路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课堂提问的内容太过于形式化,有些老师在问题的选择上,选择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学生去动脑思考,学生只需要配合老师做出回应即可,虽然有一定的课堂氛围,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一点益处;在课堂提问环节老师会积极的进行提问,一部分学生会跟着老师走,配合老师的提问,通常这一部分学生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就会很少进行反馈,对课堂提问环节的参与度不够,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最终使得语文成绩不好。老师应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环节中,通过老师的教学成果。

二、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方式

1.提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一切的教学活动也是为了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老师要保证问题的有效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提问,不要提过于简单或者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的问题,太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失去动脑思考的能力,长期如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降低,而问题如果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答不上来,会出现学生参与不进课堂,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老师要慎重选择问题,要接近学生最近的发展区,保证问题的有效性,让每个问题都能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小狐狸卖空气》时,老师在提问问题的环节,如果提问“狐狸把空气卖给了谁?”这样的问题,就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答出来,而如果提问“从小狐狸生病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这样的问题,具有思考价值,难度适中,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的图画,想象下狐狸的心理活动,再结合课文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以及思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不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2.丰富课堂的提问形式,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通过多样的形式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充满兴趣,学生也会渐渐爱上这一环节。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上,只是简单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多都是基础层面的,考察学生对这一方面的掌握程度。当下的语文课堂提问要进行改革,语文老师应该抛开以往的提问形式,通过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参与度与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例如在复习拼音时,老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比赛,通过“给拼音宝宝找家”这样的游戏,一组先出题,另一组回答,两组交替进行,老师在一旁计分,最后给获胜的哪一组一点小奖励,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出题时肯定会想出难得题目让对方不得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将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对比传统的复习方式,更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熟练掌握。

3.实行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老师要把因材施教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完成课堂提问的设计,老师要抛弃“以成绩论英雄”的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不好的学生当然也是,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每名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尊重学生的不同思想。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老师的教学成果,因此,老师要严格把握提问的问题的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高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推进语文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篇5

柳河县长青小学

付丽春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校于2011年5月承担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十二五”重点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经过多半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这段时间中,我校按照实验方案、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组建研究小组,完善组织管理。

承担课题伊始,我们首先组建并完善了以教导主任为组长,学年组长为副组长,精选数学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细化了研究工作项目,全体成员各负其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根本上认识提问情境,研究提问情境。

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学习形式为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周两次个人学习,做到有学习有笔记;每周一次集体学习,由组长主持,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并由集体评议总结出有较强实效性的知识,以供大家共同参考学习。其具体内容如下:

1、基于理论,认识提问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明确了什么是提问和有效课堂提问情境,有效课堂提问情境即: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2、找准根源,把握提问的准确性。

我们了解到目前我们的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学习策略,指导提问的科学性。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所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次数要少而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科学知识的关键,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出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细小繁琐,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性,以达到 “精问”的目的。

(2)提问难易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难度的控制既要考虑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非字面上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得以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3)提问要切中要害。教师要根据具体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一是课堂铺垫环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二是新授环节的问题。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要求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三是巩固环节的问题。在巩固阶段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本阶段,我们本着运用策略,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有计划的开展了听评课活动,例如:年级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和谐团队赛课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们不仅要提问,而且还要会提问?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提出来,学生的兴趣会不一样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是否真正做到了“精问”。如在六年级冯春涛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多种方法分别量了学具中大圆的周长和直径,提出质疑: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多种方法量出圆纸板和铁环的周长、直径,圆形笔环和杯子底面的周长、直径,然后把量得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投影展示后提问“请大家观察、比较实验和统计的结果,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很快就比较出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结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这样的提问足以涵盖了“计算学生所实验列举出的各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怎样的、比值是多少、圆的周长的公式可以如何表示”这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一提问而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总结的活动,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圆周率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真正体现了提问的策略之一:少而精。

而语文教师,则是从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锤炼语言的描绘情境,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如孙丽杰老师在教学《白杨》一课后,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40年过去了,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正带着他的两个小孙子坐在西行的列车上,这是爷爷领他们去上海探亲回新疆的路上。这时,他们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对两个小孙孙说些什么呢?学生便回答到:40年后的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两旁的白杨树也增多了。爷爷指着当年看到的那几棵迎着风沙成长得茂盛的白杨树,给他的孙子讲着《白杨》的故事„„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正是有了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才会有新疆的越来越繁荣。而无论何时,建设者们建设新疆的决心和美好品质却不会改变。

问题设计要大小适度,因为问题过大、过深,不符合学生的学情,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思维激情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问题“大”和“小”的关系,如在六年级冯春涛老师执教《圆的面积》一课之前,先自己选择听同年级老师的同一节课后自己再进行设计改备案,接下来由研究小组集体听评。他之前设计的是:教师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将圆的模型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接着将圆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紧跟着教师就提问:你能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显然这个问题过大,难度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情。因此在听过同年级的本节课后,他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层次、两个小问题:①圆的面积与拼成后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②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这样一来,他在课堂中的这一环节就进行的非常井然有序而且充分发挥了提问的有效性,做到了提问的难易适度。

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一系列的、前后连贯的并有内在联系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依据对当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启发他们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提问切入点无疑是切中了要害。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篇6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一节课的教学效率高低,往往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通过对目前中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观察,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有效提问的含义入手,对目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三维目标”,提出以下切实有效的提问策略: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问题类型全面,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找准切入点;提问的有效性策略,提问后应有等待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反馈要适时,方式要恰当。

关键词:中学 语文课堂 有效提问 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在中学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进行师生间有效的交往互动、检查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当前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提问只能“吹皱一池春水”。如:提问肤浅,看上去场面非常热闹,老师的问题一出口,学生便异口同声回答,表面上所有的学生都会,但是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学到;或是提问过难,老师所问的问题高深莫测,可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从何答起;或是提问带有惩罚性质,比如,有的教师发现某一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就会借机问? „„这样的提问,显然是与提问的有效性相违背的。那么,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呢?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界定: 1.“有效提问”的界定

要研究“有效提问”,就有必要“有效”的概念做出界定。《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对“有效”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当代建构主义认为:有效互动必然建立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也必然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双方乃至多方获得新知识。钟启泉、崔允漷、张华是这样阐述“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效”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有效提问”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推动学生学习效果达成的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可见,有效提问应达到这样的特点:一是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二是教师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设计安排课程,鼓励学生去查阅与问题的相关的知识,然后解决问题;三是教师创造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问题。

2.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界定

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有更多的主观认识和情感体验,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语文课只要有点文化的人就可以上,甚至语文老师很好当,这是很荒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和激情,要保证整个过程的有效是很难的。在这过程中教师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从表面看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易于操作,而实际上真正运用得当并不简单。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消磨学生的求知热情。

鉴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界定与其他学科又有所区别。在“有效提问”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本文的基本观点,笔者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定义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主体、教学文本和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在自然、轻松、不受拘束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中,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语文知识的问题的情境,历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涵养情感行为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 ①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3.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以及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思考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尽管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但由于教师个体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 并非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效的。因此,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要讲究有效提问的艺术,提问目的明确;问题类型全面,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提问后应有等待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反馈要适时,方式要恰当。只有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艺术性, 才能真正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

一、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语文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重视课前问题设计的准备工作。不仅要清楚课堂上设计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同时还要更加全面细致地考虑,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延伸性问题多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课堂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提问时语言表述不流畅、问题缺乏有效性等,才能很好地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局面。

其次,在问题设计的切入点上,要根据教学内容找准提问的切入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突破口是关键所在。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教师会选择不同突破口,当然不同的“突破口”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选择最佳的突破口,就等于捏紧了蛇的七寸,它能有效地凝聚学生,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

比如: 有一位教师在讲《阿长与〈山海经〉》时,是这样问的: 师: “大家还记得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给他讲美女蛇故事的人是谁吗?”生: “长妈妈„„!”

师: “对,同学们记忆力很好,是‘长妈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回忆她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同学们找找看,文中作者对“长妈妈”有几种称呼?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会有三种不同称呼呢?”

这位教师把作者对文中主人公的不同称呼变化作为一节课的突破口,真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试想学生要解答这个问题,势必要深入文本解读;深入了文本,文本的主题自然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由此看来,一个好的突破口对一节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快速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 基础。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在广大教师中得到了很好地宣传,但也正因为这样,很多语文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过多地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比如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难度等,这样就导致了很多语文教师为迎合学生的需要而忽视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本该有的教学重难点。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入点不宜过多,主要还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出发进行问题的设计。

再次,在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上,其实语文教师缺乏的不是对学生智力水平的评估,而通常缺乏对问题本身的认知水平的评估。那么要做好这一点,语文教师就要特别注意问题间的关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梯度和联系,问题本身的认知水平不能过低,应该让学生处于“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的状态。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不是单从学生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来考虑。

最后,在问题的类型和比例搭配问题上,语文教师不应该把焦点过多地聚集在识记、领会、运用的基础知识层面和低水平问题,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多设计一些综合、分析、评价的高水平问题。这与我们现今提倡的“由‘知识’向‘能力’转变”的教学思路也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适量减少记忆型问题的设计,同时增加开放型问题的占有比例。要做好这一转变,语文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熟悉整体的教学框架,在此基础上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二、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首先,语文教师在提问语言上需要努力锤炼,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用的语言尤其要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这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在提问语言上做到规范、准确、凝练、富有逻辑性,在相关问题情境的设置上,语言的使用还需做到与审美性的结合。同时,在提问的言语形式上,语文教师也需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采用不同的问句形式,比如悬念提问、比较式提问、启发式提问、反答提问、开放式提问等。这样,学生在听觉上就不容易产生疲劳感。

其次,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语文教师首先要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不要急于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学生的思考是有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地达到,所以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在这段时间内,语文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或相关的肢体动作,了解学生的思考状态,让考虑充分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尽量避免学生站起来但回答不了老师提问的尴尬局面。同时,在选择提问对象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参考自己的提问目的来进行选择提问对象,比如:若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旧课的知识,那么我们应尽可能地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水平最能代表一般同学所掌握的水平;如果提问是为了巩固当堂课所讲的新知识,那么我们可以提问学习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回答能起到表率作用,有利于其他学生巩固新知识;如果提问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则要多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因为只要他们理解并掌握了新知识,其他的同学也就不成问题了。

同时,在选择提问对象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呈现问题与选择提问对象的时间顺序上,应先提出问题再进行提问对象的选择,切忌先指定提问对象然后再呈现问题。不然,过早地指定提问对象,其他学生便会感到回答无望不需要自己回答而不去思考,从而影响了思维的积极性。

最后,在提问时机的把握上,语文教师不要单一地按照教案自顾自地讲下去,应该注意一下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还没有完全听明白,老师就应该停下来,抓住时机对学生提问,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弄懂。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关注到自己的教学重难点,整堂课不能偏离这个核心。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提问,有的时候学生还会根据老师的上课内容联想到课外的一些东西,作为语文老师应当照顾到学生的这种需求,满足孩子们对课外世界的好奇心。当然,适量的课外延伸在语文课堂上也是必要的,这样也可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理答评价的有效性策略

首先,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语文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炼出学生回答的要点,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行深入讲解。光一味的表扬可能还会助长学生的骄傲情绪。

其次,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语文教师不应该立即打断学生的讲话或者转移目标叫其他同学来代替回答。这样做从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同时也会影响师生间的关系。当然,老师也不能自己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否则老师提问的目的就演变成了仅仅是寻求一个答案,而不是通过提问启发学生们的思维。

最后,对于学生部分回答正确、部分回答错误的情况,语文教师应当注意一分为二地进行客观评价。我们既要明确指出学生回答的哪些内容是正确的,又要告诉学生哪些内容回答得不够贴切,而不能只顾其一。要经常使用类似的“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但总体还是不错的”话语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当然,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教师理答的方式要多样化,要不断变化评价语言,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篇7

1.把握学生主体作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真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提问后,如果只是期望得到正确的答案,一旦有学生回答出答案,就算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因为还有许多其他的学生可能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生的想法有可能是更好的答案。如果教师对此置之不理,长此以往,肯定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每个有想法的学生都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想法,最终确定问题的正确答案。比如在讲解环境污染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法问学生: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列举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污染源,使学生明白现在环境的恶劣形势,进而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甚至可以继续提问: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应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

2.精心准备提问内容

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有限的。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准备提问的问题。在教学中引入课堂铺垫,并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设计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复习旧知识,又可以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有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在英语时态教学中,各种时态的具体应用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比如在上次课讲了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而本次要讲解一般过去时的用法。那么在这次课的上课中,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提问:一般现在时是表示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及现在的某种状况,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里有一些具有标志性的时间状语,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通过这种提问引导学生对上次课的回忆,让学生在问题中再次复习一般现在时常用的一些时间状语,像:often,usually,sometimes,once a week等。在学生回答完后,在引入本次一般过去时的学习。可以类比提问:大家知道一般现在时有一些常用的时间状语,那么一般过去时有没有呢?有哪些?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这些常用的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如:ago,the day before yesterday,long long ago等。通过精心的设计提问的问题,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3.突出预见性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事先对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进行猜想,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一定的预见,并根据此来设计解答的措施。有一点是需要教师们注意的,就是每节课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提问内容时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构思。在课堂上对于过于发散性的思维问题要慎重,以保证学生学会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依据教材设计一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提问时,可以让学习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回答,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较难知识的提问,可以面向学习程度好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一些重点句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道具对学生进行提问。在学习“I get up at...”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用钟表作为道具,一边调整时间一遍对学生进行提问:I get up at 6:00.What time do you get up?然后请学生回答,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刚刚教师的句型回答:I get up at...从而有效地完成课题的内容。

4.注意反应做好反思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对于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让一个学生回答后,再让多个学生进行补充,也可以进行集体讨论。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提示,直到学生明白。即使学生答得不正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多鼓励学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和发挥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多用“great”“well done”等词增强学生的信心。

总之,英语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总结,多尝试,把课堂提问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巧丽,姚斌.浅析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3(33).

[2]陈诗霏.如何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0).

[3]陈惠敏.新课改模式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和谐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8).

[4]张云春.新课改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03).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一、问题要精心设置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置问题, 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浅显的,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不提,这样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都能流利作答,但实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的作用。而难度过大的问题也不应该提,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会沉默, 因为找不到线索, 而不知道该如何解答,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教师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层”设置, 而且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充分享受解决问题的愉悦。

二、提问要设置情境

在对学生探究欲望激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来进行。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来让学生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使所提出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通过交流来把学习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能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对知识获得更深的理解,但是要体现学生作为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增加他们对知识探究语文的同时,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中来完成课文重难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学习中的自学能力。

三、提问要有灵活性

教师提问时面对的是一个个灵活的个体,在课堂上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因此,教师提问要把握好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灵活提问,而且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不能提问后立即要求学生作答,蜻蜓点水一样,这样学生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难以对问题形成印象,对问题的理解也不会透彻。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分层,有的学生把第二句划到了“飞机遇险,情况严重”这一层里。

四、教师的提问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要适当,不能过多,提问过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并且所提的问题不能太过于偏离教材。同时还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又要适时地介入,还要能及时地走出,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当问题难度大,学生一筹莫展而陷入僵局时,教师要个别地给予点拨、诱导,促其茅塞顿开、灵感突现;当学生学习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或出现明显破绽时,教师要给予提示、纠正,以养成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及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

六、课堂要抓住时机,发挥问题的最大作用

由于设计教学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设置疑问的时机,如果教师能在恰当的时间提出问题,可能会事半功倍。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看课文,全面思考,进而突破知识难点,牢牢掌握知识重点。而设置疑问最恰当的时机就是疑点、难点、重点、文章的过渡,抓住了提问的时机,发挥问题的最大作用,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七、教师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熏陶,而不只是满足于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表述准确和精炼,便于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思考的方向也正确,这样就能更好地深入课堂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八、根据学生差异性设置问题

小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认知和思考的过程和方式方面形成明显的差异,给课堂提问增加了难度。教师只有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在设置问题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让问题的深浅度适合学生的能力,符合实际情况。对于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要以提高能力为主,增加他们回答问题的次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不易太难、不易太浅,要在符合这类学生的基础上以提高思维能力为主进行设置。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耐心的与学生进行讲解,注重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设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探索和思考能力,让他们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有助于小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戚本健.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5(09)

[2] 钱昕. 浅谈如何增加小学语文的趣味性[J]. 知识文库. 2015(23)

[3] 王庆伟.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悬念”[J]. 中华少年. 2016(04)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读后感 篇9

方启美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精心设计,紧抓提问点(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容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例如:金老师在教学“烙饼问题”时,她首先把问题呈现给大家:“妈妈给一家三口每人烙一张饼,家里的一只平底锅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三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师:“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是什么意思? 生:烙饼用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师:要使烙的时间尽可能短,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要充分利用“每次最多能烙两张饼”这一条件。尽可能不要让锅空出来。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你看,每个同学都忙着拿出事先准备的圆形纸片开始烙饼了。

又如:王老师在上“比较分数大小”时,刚上课他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唐僧师徒来到火焰山下,他们口渴难耐,孙悟空去找来一个大西瓜,猪八戒自告奋勇来分西瓜,他说:“我少吃点分二分之一,悟空多吃点分三分之一,师傅吃得最多分四分之一。”王老师提问了,“究竟谁吃得多?”我们等一下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探索新知。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着他们的错误认真分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周老师在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对于同一平面图形中两条直线的情况进行分类时,有的学生只看表象,把没有延长,看似不相交的也分在不相交一类,这时老师请学生回忆什么是直线?(可以无限延长)那你还有什么要修改的吗?学生立即把两条直线都延长后再重新分类,得到准确的分类结果。(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三位数减去另外一个三位数等于129,我首先告诉学生这道题有多种答案,要求他们多想几种,有意识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

2、精心设计,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不能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容易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在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如:朱老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在探究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首先想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形状和正方形最接近?它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因为这几个问题带有较强的启发性,所以能够探究出方法的学生很多,并且基本上都能完整地讲述探究的过程。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问题的设计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时,我首先训练学生会找中间问题,使两步计算的问题变成两道一步计算的题。有一道练习题“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要求学生先找到中间问题,并提出问题“全班共有多少人?”这样降低了这类题的难度,学生自然也就会解决它们了。

4、精心研究,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面临几十个人,有时一个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往往有几个。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础,兼顾优生和差生。无论哪个班,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课堂提问时,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因此,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使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即“跳一跳,摘苹果”。为了适合优生、差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向优生提出,将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差生提出。有的老师将一个中等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差生提出,然后中等生总结,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上一篇:人生前二十年范文下一篇:银行风险管理部经理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