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流心得(精选8篇)
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有以下三点感触,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我们学校对多媒体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办公电脑的及时更换,让我校教师拥有了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更多的教学资源。当我们老师在编考练题、查阅资料的时候,这三所学校教师办公室里却没有一台办公电脑;当我们学校教师能娴熟地使用多媒体上课、开班会时,而有些学校的学生虽坐在装有几个投影仪的教室里,却从来没有使用过。
2、我们学校的教研观念比较开放。在高效课堂,学生要面对面分组坐,我们学校一直是两种形式并存,没有一味的抵制,也没有一味的注重形式,让这两种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斗芳争艳。有一次去岐中,他们学生平时没有分组,所以教师采用分组讨论变成了上自习,课堂高效应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是否围圈没有必然联系,这也是市教研巨老师强调的。另一方面,我校教研室开展的`评课活动,让大家说缺点不说优点等特色要求,让老师间更有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3、三天时间紧张,但自己收获很多。
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听课,第二节课自己上课,第三、四节课研讨,下午听报告,听完报告去下一所学校,晚上见学生,回来修改调整课件和教案设计。虽然辛苦,课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自己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首先,自己对学生分组围圈教学没有经验,在讲课前,自己也做了个预案,还好没有学校给我安排面对面围圈坐。如果安排了,我能恰当的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来积极展示吗?
其次,自己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好的课堂要有好的设计理念,要激发全体学生的智慧火花,必须是学生“能动思维”的课。好课也是要有教师主导和示范,还有对学生的提问和检测进行及时评价,注重课堂语言的研究。比如我在讲椭圆时,对椭圆的切入、定义归纳、方程推导及其应用,采用创设问题、层层引入。在讲完课研讨时,岐山中学杨校长统计我提问次数32次,他们老师提问18次,巨老师却指出我的提问还可以更恰当简洁。
新的教学观倡导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高度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交流应成为师生共同创建、共同生成、共同认识、共同分享的基本形式。教的关键是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在这种教学观点下, 教学方式应服从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 重在沟通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新的学习观重点提倡学生要自觉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意识。数学教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 从而发展智力。
一交流欠缺的原因
通过深入高中数学课堂听课发现, 数学交流存在着严重的欠缺现象。主要原因有:
1. 班级授课制制约着交流的开展
我国目前大部分课堂采取班级授课制, 教师统一教授全体学生, 交流的形式也主要是教师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很少。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表面上在倾听学生的回答, 但内心并未细心倾听详细内容, 只是选取一部分正确解决问题的内容。现在班级的人数有的城区学校能达到90人, 学生座次一般是固定的, 这也妨碍了学生间的交流, 老师为了保持课堂秩序的安静, 也会让学生只听不说话。
2. 传统观念制约着交流的开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客体观、知识本体观”。在学生客体观下, 知识是老师传授给学生, 学生被动接受, 给学生塞得越满越多, 学生便觉得是好教师, 学生喜欢满堂灌, 学生的知识越多, 老师就认为是好学生。在知识本体观下, 教学则注重“效率、客观、精确”, “注重的是手段的合理性, 而不是目的本身的合理性”, 造成了教学脱离生活, 教学也没有了实际的意义。
3. 学生缺乏质疑探索精神制约着交流的开展
学生普遍存在有疑问也不提出来。学生对“当你学习数学时, 遇到难题如何解决呢?”这一问题的回答, 回答问老师的有22%。很多学生遇难则退, 将问题束之高阁。在答请教老师问题时喜欢老师直接给出答案的占27%;调查发现, 影响学生数学交流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根本不敢问或者不愿意问, 差生更是这样。在答“你在数学课上是否经常提问问题?”选不知如何问的占41%;在答“你认为什么原因影响数学交流的进行?”选择“老师很严厉, 不愿问的”占22%。很多学生关注老师的讲解, 观点不一时也不提出;对老师的说法有疑问只是留在心里, 不敢与老师争辩;学生存在怕同学笑话的心理, 在课堂上不敢在同学面前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时其实也不知道该怎样与别人交流。在答“当你怀疑老师的结论可能不正确时, 会不会说出来?”从未怀疑过老师的学生占21%, 有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生占50%。
4. 数学语言使用不当制约着交流的开展
数学语言反映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将数学语言分为“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高中学生因数学语言平日积累少, 常常混淆了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 伴随着语言理解上有困难、语言转化的能力也很差等原因, 导致了数学交流中出现数学语言不能恰当使用。调查发现, 学生常有的语言障碍是: (1) 不能恰当地表述解题思路。 (2) 对题目的理解不清楚, 不知条件和结论是什么。由于这些原因, 数学交流当然会受阻了。
5. 竞争心理制约着交流的开展
学生会有学习上的竞争心理。别人请教问题时, 尤其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就是自己知道解答过程, 也不愿意跟他说, 不愿意与之交流。优生之间形成相互嫉妒的怪圈, 优生与差生之间更是存在鸿沟, 许多优生觉得差生会拖自己的后腿, 因为给差生讲解问题, 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 其实就算优生愿意给差生讲, 差生也不愿求教, 怕笑话。
6. 教学任务重制约着交流的开展
高中学习内容多而授课时间有限。一节课的教学, 讲完基础知识、练习几个例题大半节课就过去了。有时候教师甚至不愿意让学生提问, 怕岔开问题而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在讲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节, 由于公式比较多, 为了腾出时间让学生记住公式, 多练习题, 公式的讲解往往直接给出, 让学生机械记忆, 省去了学生探索的过程。如果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 然后合作探讨来学习这些公式, 可能要耗费两倍的时间来学习解这些公式, 但当学生一旦学会, 公式不易混淆且正确率提高。即使时间长忘记后, 学生推导也费不了多少时间。
二改善高中课堂中数学交流的教学策略
1. 创设交流情景, 激发交流欲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创设和谐民主的问题环境, 营造良好的适合交流的氛围, 为师生提供交流时间和空间。
第一, 课堂气氛应民主、和谐。教师应学会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有亲和力, 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感到任何顾忌, 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讲题,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分享到数学的快乐。在课堂上, 教师要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和情景, 力求学生的思考赶到老师的思维前面, 要激起学生的质疑兴趣, 向教师挑战, 力求换用各种办法让学生敢于反面说法, 大胆讨论交流, 把教师的观点推翻!
第二, 创设问题情境, 增加交流互动机会。有人将问题情景比喻为:让你一次吃下20克盐, 会难以下咽, 但将这些盐散入菜汤, 你会很容易美滋滋地享用这些盐。盐化了, 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将知识放在良好的情境中, 则更易被理解、掌握。
在教学中讲反证法, 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生:什么叫做反证法?
师:直接证法如何证题呢?
生:从已知条件出发, 经过推理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师:对, 按“因为……, 所以……”书写的证法。
生:反证法是怎么样证明的?
师:比如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 发现路上有水, 得出“昨晚下过雨啦。”
生: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这么好的天可能下雨吗?
师:我说那为何这么多水?
生:要是下过雨, 树叶上也应该有水啊, 可是没有。
师:对呀, 你用了反证法。
生:啊, 这就是反证法。
师:你说哪句话最有说服力?
生:要是下雨, ……
师:对, 你先假设要是下雨, 推出了一个矛盾。这就是反证法。
生:其实我已经用过反证法啦!只是不被觉察就用了。
师:如你洗澡时先开哪个水管?
生:当然是冷水管啦。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不先开冷水管, 就被烫死了。
师:这还是用到了反证法。
生:反证法第一步要假设结论不对。
师:总结为:反设、推矛盾和肯定原结论。
生:什么时候我们运用反证法呢?
师:当原题中含“不”“至多”“至少”等就选用反证法.
生:再举些例子来说明一下?
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师:一是在证明时要把假设当成条件用;二是原结论的反面有时有多种情况, 比如“求证a
生:都能推出些什么矛盾?
师:与已知矛盾、与已证的定理矛盾、与公理矛盾、与定义矛盾, 还有与你所认知的矛盾等等, 反正只要有矛盾就行。
2. 培养质疑能力, 提高交流效果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其有疑;有疑者, 须教无疑, 到这里才是长进。”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并交流呢?
第一, 创设质疑的氛围。教师应学会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有亲和力, 形成民主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面对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感到任何顾忌。上学期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 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完成《小区绿化情况的调查》的调查报告。学生热情极高, 自己分了任务, 有的积极与分管人员联系做专访, 了解总体绿化的情况;有的拿来米尺、绳子、标杆、量角仪等工具, 对绿地面积进行实际测量;有的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将数学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研究一番等。学生边实践边提出了很多的疑问, 我将这些疑问收集逐一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交流讨论, 由于学生亲身实践了, 所以学生参与度很高, 讨论得很热烈, 畅所欲言。在这次调查活动中, 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学会了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第二, 保证留给学生充足的质疑时间。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 让他们仔细阅读书本, 认真反复地思考, 并尝试尽可能多地去发现问题。即增加质疑时间和质疑的数量。教师也要恰当把握好时间, 以免造成教学时间浪费而收效甚少。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情及眼神, 据此判断学生是否存在疑问。每节课要结束时, 让学生仔细想一想本节课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还有哪些反面的疑问。这样, 每天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提问的时间, 时间一长, 学生思考质疑的好习惯就能慢慢培养成了。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 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第三, 授予质疑问难的方法, 引导学生善问问题。精心阅读书本, 从课本上质疑: (1) 解题过程步骤需要着重阅读。 (2) 数学概念需要精读。 (3) 应用题需要细读。读课本时要求学生做到三方面的动作, 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是审题的关键, 动笔划出题目的关键词语、数据, 读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 这样可以更好地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精心做题, 从习题中发现质疑。认真审题需要做到:一读, 就是在心中阅读题目, 一边读一边想;二划, 用符号将题目中的条件、结论、关键词语等信息划出来;三叙述, 用自己的话表达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为了数据计算正确, 要养成检查题目的习惯, 做到做一个对一个。如在解析几何等运算量大的题中, 要求学生做出一步, 检查一步, 以保证最后的结果正确, 防止错一步而满盘皆输。在解答应用题时, 即使列出算式后, 也不急于计算, 而要再读一遍题意重新看看列式是否正确, 验证结果合不合题意, 要求学生做完题后还要检验题目。解完题后要将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律总结一下, 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有没有别的情况?这个问题的思路我是怎么想到的?用这种解法还能解决哪些问题?寻找此类题的规律, 下次再做类似的题目就省事了。一定要将自己的易错题, 集在一个本子上并经常去温故而知新,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反思与总结的过程。
3. 练习数学写作, 提高交流能力
写数学, 就是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的所想、所思、所悟写出来, 与别人进行交流。
第一, 让学生写作数学知识。 (1) 对概念的个人理解; (2) 对概念的深入探究; (3) 改正练习中的错误; (4) 自编、自解题目以求巩固知识点; (5) 讨论定义、定理的应用。
第二, 写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心情体会。 (1) 给教师写张便条解决疑问; (2) 写出还不掌握的知识点; (3) 学习数学的心情体会; (4) 列出今天所学的内容。通过日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师生感情更近, 学生有问题也愿意找教师询问。
第三, 让学生写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听课、作业、复习、解题过程等。例如教师讲解的方法为什么我自己想不到?以前做过类似问题为何还想不出思路?查找一下哪个环节出了错?今后如何去做, 避免同样的错误?从哪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我通常怎样改正的?解法是否能推广运用?改变某些条件和结论, 问题又该如何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这个题。要求学生写单元小结, 发给学生白纸, 让他们先自己将知识罗列梳理。学生想法自己查阅资料、书籍, 以前自己做过的每一道题, 详细地写出小结, 课代表收起交给教师, 由我批阅, 好的小结试题就签上我的名字, 这份试卷就可以考试用了。然后发给学生进行检测, 做完后交给命题的学生进行批阅, 并写上鼓励性批语和分数, 做完还要给命题的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在小组内互相阅读别人的小结及试题, 充实自己的知识点, 并献计献策, 在此基础上再出一份高质量的检测试卷, 教师审核择优选取一份进行二次过关。让学生亲自出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进而提高复习效率, 全班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也将课后适当的延伸。
第四, 让学生写感受。 (1) 写出学习数学的体验; (2) 记录完成作业后的感受和感想等。
第五, 为培养解题能力而写。 (1) 怎样求解一道题目的规范步骤; (2) 不同解法的比较和分析; (3) 此类题以后怎样做。
上高中后, 学生普遍感到数学太难学, 好好听讲也很难听懂, 一部分学生进入厌恶数学学习期, 出现数学成绩下降现象。开学初, 我让学生写作文与我进行交流沟通。以下是我们师生交流的内容。
学生写道:以前我多么喜欢数学啊!可现在, 数学那么难学!是不是我不努力的事啊!函数简直一窍不通, 为什么学这么难的函数, 好不容易把指数函数搞懂了, 又来了个对数函数把我糊涂了, 我快受不了了啊!想到这心里滴泪, 老师, 请求您给我受伤的心带来一点帮助吧。
我的回复:首先你不能从心里害怕数学, 其次, 要学会学习。先要预习所学, 在此过程中, 将疑问做个记号符号。此外, 还要在预习中练一练课后的练习题, 以便看看自己的预习效果如何。最后, 多与同学沟通,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在沟通时, 通过大家的思想方法、解题方法互相交流, 会让你有更深刻的印象的!
我跟他做了一次长谈, 学生说数学不那么难了, 如果提醒自己认真听讲, 基本上能听懂了, 作业嘛, 会做就做了, 还有很多题目总也想不出了答案, 问谁呀?不好意思怕别人笑话自己憋着。
我回信:老师看到你的进步很高兴, 不要有任何顾虑, 不懂就可以去请教别人, 不耻下问嘛。我们都会极力帮助你的。近期我发现你学过的内容忘得快, 建议你多复习。同时, 通过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 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建立知识树, 促进自己思维和自学能力的良好发展。
我与学生进行书信交流后,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无拘束, 越来越亲切自然。
4. 锻炼数学语言, 优化数学交流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 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 去认识世界。”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 练习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说数学, 就是让学生说出题目意思、解题方法和思想。例如交纳利息税问题、土地沙漠化问题、产品的销售情况等, 就可以引导学生考虑函数表达式和图象的特点, 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说解题过程, 还可以让学生讲例题, 教会学生说题目已知是什么, 待求的问题是什么, 要先解哪一步, 再解哪一步。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交流, 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理解、考虑问题的角度, 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解题方法, 利于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思路。
进行说题训练须注意: (1) 师生在说题的目的上要形成统一认识, 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向学生示范如何说题, 交给其方法; (3) 说题的方面:说题目已知是什么, 待求的问题是什么, 要先解哪一步, 再解哪一步。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用到的知识点有哪些?从条件能推出什么结论?要证什么问题?沟通条件和结论的桥梁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怎样才能描述这个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有没有更简单的解法与技巧?能否推广运用?等。
第二, 清楚数学语言所含的语义与句法。数学语言也含有语义和句法。“如果只限于语义一种, 那么学生将学不会使用形式的数学工具, 进而用它们解决问题。如果只限于句法一种, 那么学生将不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 不能把非数学问题化成数学问题, 他们的知识将是形式主义的、无用的。”应从以下几点培养: (1) 注重数学符号的教学, 如集合中出现了大量的符号:“∈, ⊆, ⊇”教学时应充分让学生理解每个符号的含义, 切忌符号混用、乱用。 (2) 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含义。
第三, 锻炼翻译数学语言的能力。首先要锻炼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如将应用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解决;其次要能把不同数学语言相互转换, 译数学语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转换的过程体现着对立统一, 有助于不同思路的寻找。例如:概念、定理等一般书上仅用一种语言呈现, 而学生要掌握, 则需要锻炼学生三种数学语言都能译, 以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5. 科学评价学习, 促进数学交流
新课标提倡评价学生数学交流时要有多元化的目标, 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既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既要重视学生交流的状况, 又要重视是否主动交流。
参考文献
[1]方家鸿、胡国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开展“说题”活动的尝试[J].中学教研, 2005 (2)
[2]A.A.斯托利亚尔、丁尔升译.数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用语网络 英语教学
一、英语课堂交流用语网络的基本概念
课堂教学语言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要求,针对特定学生对象,在有限时间内,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为主,书面语(板书、课件)与形体语言等配合运用的特殊语言系統[1]。
课堂上教师语言被分为四类:课堂用语、讲授用语、师生交流用语和教师反馈用语。本文提到的英语课堂交流用语指英语课堂上师生、生生的问答、讨论和各种交谈中采用的语言。
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表示诸对象及相互联系。英语课堂交流用语网络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由与课堂主题、课文话题、教材内容等相关语句组成的、用于英语课堂交流的词句网络。
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构建交流用语网络的意义
1.构建英语课堂交流用语网络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学生英语学习首要条件是语言输入问题,大量语言输入才能促成语言习得。英语课堂交流用语是学生在校学习时语言输入的最主要来源,深刻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实效都有重要意义,从而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
2.构建英语课堂交流用语网络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手段。
英语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媒介[2]。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是学生学习英语和进行实践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互动交流式课堂形成,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3]。课堂上教师使用的交流语言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影响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语言能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言,构建自己的英语知识体系;灵活多变的课堂交流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教学活动更积极有效地开展;新颖丰富的课堂交流语言能拓展学生的词句积累,促进英语思维发展。
三、构建英语课堂交流用语网络方法和策略
教师通过构建课堂英语交流用语网络,将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不断融合,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在构建交流用语网络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教材语句内容为核心,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
英语课堂交流用语首先应与教材中的语言保持同步,使用的语句尽量采用教材语句。这里所说的教材不仅指当册教材,还包含当学年、前期已学习过的教材和将要学习的教材。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内容,更有利于他们理解教师要表达的意思,为积极参与到交流中提供可能。教师这种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和影响,让英语语言更贴近学生生活。
2.以教材外与主题相关语句为补充,扩大学生语言积累。
英语教材中每节课或几节课都围绕一个主题或几个话题开展,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交流中仅采用教材内的语句显然是不充分的,因此适当补充教材外的、与主题相关的语句很有必要。当然,这种补充要与学生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相符合,目的是促进课堂交流更有意义、更顺利、有效地开展。
3.以新兴词汇、习语、谚语、名言为拓展,引导学生感受英语语言文化。
课堂上的交流语言既不是书面语言,又与生活中的口语不同,常常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语句。这种交流是真实的交际,是让学生体验英语生活化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让学生感受英语新词汇、习语、谚语或简单名言,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东西方文化,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本身的理解,提高综合语用表达能力[4]。内容选择应以课堂学习重点词汇或句型结构为主。
4.以肢体、图片等语言为辅助,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涵。
小学生英语词语量有限,制约课堂交流广度和深度,因此恰当运用肢体语言和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内涵是必要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明确、恰当。
在建构英语交流用语网络过程中,应注意采用语句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对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关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推断,不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课堂语言的设计与实施[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48f24601015fqv.html
[2]荆玉球.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语言的课堂观察研究北京:东北师范大学,2009(6).
[3]陈启春.正确使用课堂教学用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3).
2009年12月9日,我与周志文老师参加了重庆市第三届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活动。
本次赛课活动的上课内容主要是计算课(人教版教材),本次赛课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专题性和针对性,以赛促研究,以赛代训。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新课改六年来的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了全市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竞赛课都能充分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的新理念,展现新课堂背景下常规教学内容的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来自全市各区县的22位选手展开了紧张而激烈的角逐,我县隘口小学的张永新老师参加了本次赛课。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老师不 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而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但在进行了一个阶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学生们的思维虽然活跃起来了,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了,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这显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已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如何把这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并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但在教材这方面,所提供的教学素材较为单调,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计算教学也富有活力。
二、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的尝试
1、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如:第二节傅老师的小数和整数的相乘的教学。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研究中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处理小数点。怎样在积的适当位置点上小数点,也是笔算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让学生在计算情境中体验竖式计算,研究积小数点位置的规律,主动构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从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个已有概念,列出算式0.8×3。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乘法,它的得数是几?搜索相关的知识经验,一般有两条思路: 一是把3个0.8连加;二是把0.8元看成8角,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小数乘整数的认知平台。教材里写出0.8×3的竖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它。初步看到小数乘整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竖式的形式和整数乘法很接近;由于一个因数是小数,积也是小数。
例题继续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2.35×3,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教材要求先用加法算,再用乘法算有两点意图:一是用加法启发乘法。计算加法是从最低位起,一位一位地算的;是向相邻的高位进位的;和里要点上小数点的。这些步骤与方法启发乘法也这样进行,学生算过乘法后,又会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乘法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去乘,只是积里要点上小数点。二是用加法验证乘法,结果是正确的,过程与方法是合理的,增加继续研究小数乘法的信心。
通过例题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小数乘整数可以列竖式笔算,乘的方法和整数乘法基本相同。“试一试”着重教学积里有几位小数,即怎样在积里点小数点。分别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明白“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练一练”第2题,根据一道整数乘法等式,写出四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的积,专门练习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例题里的感知和“试一试”的收获结合起来,通过在小组里说说的方式,整理计算思路,明确计算方法,建构计算法则。
2、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
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教师联系了学生最感兴趣的人——教师——联系了实际生活,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人有所期待。
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课堂中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走向市场。
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1)、组织比赛。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小数四则计算以后,我便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是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
(2)、开火车。
低年级练习口算的时候,大多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那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甚至在玩的过程中,更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4、在错误中不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却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为响应洗选中心号召,提高韩家村选煤厂各岗位员工的综合技能素质,我很荣幸被分配到洗选中心石圪台选煤厂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虽然一周的学习时间很短暂,但是此次交流学习活动让我获益匪浅。
早就听说石圪台选煤厂是洗选中心的标准化厂,一直想看看石圪台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厂,是什么让它成为洗选中心的样板厂。说实话刚一进厂区大门的时候有点失望,平淡无奇,和其他的厂子的外表没有什么太大的不一样,可是随着我深入各个车间进行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了很多让我深有感触的地方,石圪台选煤厂之所以成为中心的标准化厂确实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努力的地方。
首先是石圪台选煤厂采用的是全钢架结构,站在车间一层可以看到车间顶层,对车间内卫生的管理十分方便。车间内各设备合理布局,预留充分的检修更换空间。为延长钢结构使用寿命,车间内防腐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是整个车间保持整洁干净的环境。
其次是在进车间学习参观时发现,石圪台厂岗位工比较少,一个车间只有一个岗位工。通过与岗位工的交流中得知,石圪台选煤厂为设备安装了各种保护装置,通过保护装置的大量使用减少了岗位工的人数和工作量。其中石圪台厂的浅槽跳链保护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浅槽可以说是石圪台厂洗选系统的核心设备,过去没有安装跳链保护装置的时候通常需要由一名岗位工看岗,经过技术改进在浅槽机头安装跳链保护装置,既保证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又减少了岗位工的工作量。
最后还有一点我觉得是值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在石圪台厂检修车间会议室我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档案夹,打开来一看全是设备的检修、保养维护的档案,无论设备大小,从设备名称到所属系统,从设备检修记录到设备维护记录,每一条每一人都记录的清清楚楚。作为一名检修工我也很佩服石圪台厂的这种管理,每台设备都有自己的备案,设备检修、维护责任到人,工作按标准化进行。
-------参加“小学数学年会”学习心得交流材料
青槐小学:曾庆玲
亮点一:现场拍照导入新课,你想到过吗? 案例:高珊珊老师执教《观察物体——节日礼物》 师:认识同学们很高兴,我们拍照留作纪念吧!(教师从前、后、左、右各个角度为全班同学拍照,然后传入电脑,不一会儿同学们就从屏幕上看到了自己,那种喜悦是可想而知的。)亮点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案例:郭文霞老师执教《比一比》
1、课前交流师生的年龄,通过年龄的的大小感知比一比(做好铺垫)。
2、导入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喜羊羊和美羊羊将男女同学分成两组参与比一比(激发兴趣)。
3、课中活动安排“幸运大抽奖”通过奖品的价格学会三位数与四位数的比较方法和位数相同的数的比较方法(体验过程)。
4、课后创设世园会买门票“谁先进园”的情景对“青青草原”上的6只羊进行排队,渗透序数的意义(综合应用)。亮点三:是植树还是种草?
(如果你想看到绿色,那么你就种草;如果你还想得点木材,那你得种树,种草快,能很快遮挡遍地凌乱,顿时满眼秀色。种树慢,很长时间你看到的还是黄土黑地,不过将来会有绿色,还有木材,也许还有栋梁。)案例:王鹏飞老师执教《图案的设计》
1、通过西安“大唐文化”的脸谱、剪纸及学生感兴趣的宝马、奥迪标志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
2、课中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学具摆摆、画画、移移、转转,好长时间才一步一步按要求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小船”图案,这个过程平淡、漫长、无声无息,只有学生在忙碌的比划、操作,然而当作品呈现的那一刻我们才将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慨叹执教者独到的匠心。
3、课尾让学生们自由设计并向宝马公司推荐自己的设计。我真不敢不相信将来宝马标志就会是这节课上的某个孩子设计的。亮点四:“体验学习”就是“不教而教的艺术” 案例:贺园园老师执教《秒的认识》
1、用新年的钟声倒计时10、9、8、7、6、5„初步感知一秒有多长。
2、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受一秒有多长:
A:一秒钟能干些什么?(眨一下眼睛、跺一下脚、拍一下手„)B:时间如流水,看一看,听一听。(播放秒针走动的节奏)C:跟着秒针的脚步点点头,数一数。D:闭着眼睛想象钟面上秒针走动的画面 E:扮演“十秒小闹钟”“十五秒小闹钟”
3、找生活中需要用秒作单位的现象(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升空、红绿灯)
4、观赏课件子长县的特色,播放一分钟,体验一分钟有60秒„ 亮点五:“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才能学会” 案例:彭银航老师执教《烙饼策略》
做法一:呈现直观形象的学具---纸平底锅和纸饼,并在饼的两面分别写上正反两个字。
做法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烙两张饼可以怎样烙。做法三:出示表格,让学生边烙边填表探究3张饼怎样烙
做法四: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得出烙饼的最优策略。亮点六:为童心留了一间小屋 案例:石晓霞老师执教《平移》
1、课前带了两位老朋友“米老鼠和唐老鸭”陪伴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感知(路线—直线)
3、让文具盒做平移运动、小朋友自己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做平移运动。
4、体验推窗户、拉拉链、拉抽屉升国旗等常见的平移想象。感知(方向不变)
5、米老鼠(船头)、唐老鸭(船尾)、乌贼(船底)、海鸥(旗杆)乘船过河体验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初中英语的“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应当突出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而并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所谓的“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学,而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教师要去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师生共赢的局面。这种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教师和学生知识的共同进步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任何一种形式,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更能提高师生的沟通能力,更能发散思维。”
一、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学生是否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教授知识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平等对话过程,此过程强调的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探讨、相互提高的互补关系。我们怎样才能实现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吸引注意力,就可以和学生有密切的合作。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与学生的互动来有效引发和诱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此氛围中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只需以一种媒介,通过交流互动,就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并参与,从而使互动真正起到作用,学生可以以轻松的态度展示自己,发挥自己。总而言之,师生互动只要有氛围,有交流,有作用,就有效。
二、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始讲新课之前,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在讲解重难点知识前,先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为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奠定基础。老师要事先做好引导工作,清除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课提供材料。如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Unit 4 What would you do?时,老师先提问:“Everyone wants to have lots of money. Do you like it? I like it, too. So, more and more people buy lottery.”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求知的欲望。接下来,老师向学生们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明确自学目标后,由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探寻知识,为讨论做好准备。比如,Unit 4 What would you do?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a. Learn important vocabulary: million, medical,research.
b.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how to use the virtu-al mood.
c. Master basic structure of virtual conditional sentence.
(二)相互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自由讨论,各小组之间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都再次明确,并采取组员间相互提问、相互思考、相互回答的方式,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并一起思考解决,最后把不能在组内解决的问题总结出来,等到全员交流时提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不要告诉学生答案,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索答案。比如,有同学在看完课文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on 5 million yuan?”在小组讨论后,进行了全员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对各组最后遗留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控制好全局,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尽量围绕本节课的主题、目标以及要求,突出关键问题;最后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众多问题中,要学会正确使用虚拟语气“If I were you, I’d wear a shirt and tie.”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努力展示自己,交流各自的想法,并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提高其自学能力和探索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当堂检测练习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交流 互动
一、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 ——“ 交流 — 互动 ” 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 SEFC 1A Lesson50 Abraham Lincoln 教学之前 ,先提问如下几个问题: 1. Who was American's first president ? 2. Who's today's A merican president ? 3. There was a very great president in America in the 1860's . Who was he , do you know ?这样,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学 ——“ 交流 — 互动 ” 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 ,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 ——“ 交流 — 互动 ” 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 4 人(优等生 1 人,中等生 2 人,差生 1 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 “ 同 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 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
4.组际交流 ——“ 交流 — 互动 ” 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 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 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的组提出: 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love Abraham Lincoln so much ?通过引导、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练习评定 ——“ 交流 — 互动 ” 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 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 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如,在本课的练习中, 我用课文的一句话: 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 .让学生进行句型转换练习。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思考,很快能把这句转换成如下几个句子:
1 ) She did her best to help him .
2 ) She tried her best to help him .
3 ) She did w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
4 ) She did everything ( that ) she could to help him .
5 ) She tried everything ( that ) she could to help him .
6 ) She thought of all kinds of ways to help him .
二、“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 SEFC 1A Lesson 50 Abrah am Lincoln” 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 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 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并形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交流—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 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课堂交流心得】推荐阅读:
创建高效课堂交流材料07-2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环节教学策略11-23
读书心得交流稿06-08
景区学习交流心得07-19
银行员工交流学习心得09-20
教学心得交流稿12-14
系统交流后心得体会05-29
大学学习交流会心得06-05
古镇旅游交流心得体会07-05
风电场交流学习心得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