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推荐8篇)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篇1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保护我国水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

现状

问题

保护

对策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很低,约为242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用水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以及严重的水污染等问题都使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制约因素。我国水资源现状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 个流域耕地面积占35%,人口占35%,GDP 占32%,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m3。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我国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到洪水威胁,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因为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 100 多亿元,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1333.33 万hm2。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春旱发生。

二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人口的相对集中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水利部统计,我国669 个城市中有逾400 个城市供水不足,约200 个城市严重缺水;在32 个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约有30 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 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 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 亿m3,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 倍。而“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2 566。67 万hm2,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 500万t。全国农村有3.2 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 余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 个。因此,今天的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用水浪费

我国一方面供水量不足,另一方面用水浪费。尤其是在公共用水部门, 如宾馆、学校和商业等部门,居民生活也同样存在浪费用水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不足,节水观念淡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水价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造成用水过程中大量浪费。据统计发达国家水价与电价的比例是6:1,水比电贵,而在我国则是1:1,甚至更低。全国各地水费标准只达到测算成本的62%,农业水价还不到成本的1/3,水费仅占居民日常开支的0.3%左右。

2.2 用水效率低

用水效率低下, 使我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显突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 产值的用水量高于其数倍。

(1)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在我国的用水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采用的方式大多为漫灌, 使灌溉定额居高不下,缺水与浪费水的现象并存。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在0.4, 与先进国家的0.7~0.8 相比, 中国灌区的用水落后了30~50年。北方是非常缺水的地区, 但其灌溉定额达7500~12 000 m3/ hm2, 高出农作物实际需求2~5 倍, 据估计,农业浪费水每年就超过1 000 亿立方米。

(2)工业用水: 我国工业用水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是工艺、设备比较落后, 单位产品耗水量大。以钢铁工业为例, 国外发达国家早在20 世纪70 年代至末80 年代初, 1t 钢耗水量先进指标为6m3; 而在我国钢铁工业1t 钢耗水量全行业平均为30m3 左右。二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据统计, 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30%~40%, 实际可能更低, 而发达国家为75%~85%。我国工业1 万元产值水量是发达国家5~10 倍。

2.3 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

以海河流域为例,海河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近些年来, 这里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 世纪50 年代比, 人口增加了一倍, 灌溉面积增加了6倍, GDP 增加了30 多倍, 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 大大超过了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 开采率达到98%, 远远超出40% 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 年代的56个, 扩展到目前的164个, 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 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 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

由于对地表水的过度开发,已经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一是河道断流。2000年北方地区调查的514 条主要河流中,有60 条河流发生断流,断流河段总长度7996公里,占断流河流总长度的36%。二是湖泊萎缩。与50 年代的105 479平方公里相比,现有湖泊面积减少了14 767平方公里,约占50 年代湖泊面积的14%。三是湿地退化。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全国湿地面积共减少了1 350平方公里,减少了26%。

而过量开采地下水,除了引起水位下降,地表坍塌外,还会加速地表水体中污染物的下渗,污染地下水。地下水一旦受污染, 便难以恢复治理。目前, 城市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据统计, 全国已有130多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源均为工业和生活污水。局部农业区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的污灌区, 目前用污水灌溉农田133多万hm2, 直接污染了地下水, 也有的还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2.4 水体污染

总体来看,我国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江、河、湖泊水污染负荷早已超过其水环境容量。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 亿t,而且仍在以每年18 亿吨的速度在增加,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约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

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 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 结果是近1/ 2 的河段受到污染, 1/ 10 的河段被严重污染, 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七大江河水质继续在恶化,Ⅴ 类和劣于Ⅴ类水所占比例仍很高。水污染严重河流,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其中海河劣于Ⅴ类水质河段高达56。7%,辽河达37%,黄河达36。1%。长江干流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除西藏、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除了地表水污染外,地下水污染也日趋严重。污染组分主要有三氮(NO-3、NO-

2、NH+4)、酚、氰、重金属、总硬度及COD等。地下水污染不仅检出组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污染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地区深层水中已有污染物检出。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水污染已逐渐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彼此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形成复合污染的态势。

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有:(1)我国许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物料消耗高,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过高;(2)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工业集中,而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发展速度极为缓慢,欠账太多,与整个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3)防治水污染投资少,加之管理体制和政策上、技术上的原因,仅有的投资亦未发挥应有的效果;(4)有些地方对工业废水处理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耗资很大,而设施建成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投资效益差。

此外,由于我国的水污染处罚及执法力度不够,使得工矿企业不积极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3.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水“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 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具体的宣传活动, 提高全民对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让全民有惜水意识, 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创建节水型社会。

此外,政府还应转变传统的以需定供的水资源管理,树立以供定需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水价改革,供水按全成本核算,减少过去用水的计划分配和福利供水,促进生产单位节约用水。

3.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农业节水体系主要包括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和高效利用技术、农艺技术等。政府推广先进节水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建设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田间节水工程, 进一步研究推广更先进、经济、适用的节水栽培技术。目前我国农业约1 /2灌溉水耗损于渠系和农田蒸发, 改传统灌溉方式为旋转喷灌, 提高灌溉效率, 利于灌溉面积扩大,能够节水70%。远离河流又无冰川雪山给源的雨养农区, 欠缺灌溉水源的半干旱农区, 农业目标应主要转向于实施节水型农业结构和高效利用降水的保护耕作技术等。

另外在工业用水方面,应大力改革生产用水工艺, 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则很低,200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平均只有65%左右。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

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 /3由于水资源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通过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创建节水型城市。3.3 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开发其他非常规水资源

中水是指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回用既补充了水资源的短缺,减少了自来水的消耗量,省却了水资源费。又减少了排向水域的污水量,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创造了可观的环境效益,做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城市污水回用技术起步较晚,但近10 年发展得比较快,且起点较高。北京、天津、太原、青岛、西安等缺水城市已经先后建立一系列污水回用工程。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水回用率偏低。因此我国应加大对中水利用的资金及政策支持,提高我国回用水在用水总量中的比例。

另外要加大对雨水的集蓄利用,开发咸水淡化技术,逐步减少我国淡水资源的使用量。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水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海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包括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D)和反渗透(R 0)等,并且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

3.4 加强对水污染的检测及治理

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水环境监测体系。重点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长期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的企业,一律限期整改,停产整治;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关闭淘汰。逐步提高污水处理的收费标准,以减少污水排放、促进节约用水及加快水污染的治理。

尤其是要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以获知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变化, 遏制地下水超采, 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全国应统一分级(流域级、地方级)进行地下水监测网规划和地下水质预警规划。通过地下水监测结果, 评估地下水质和水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助于分析地下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运动过程及人为影响的程度, 在识别因地下水超采、地表水污染引起的地下水质变化方面起到预警作用。地下水监测结果是编制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和制定保护政策的依据。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并根据城镇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扩建;同时要完善配套管网运转体系,逐步提高污染集中治理水平。开发运用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纳米技术、光催化氧化法、利用超导净化污水、电催化氧化法、光电催化氧化法、生物方法等,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如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治理水污染,不仅投资少,而且治理效果好。大型水生植物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其中一些种类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或吸收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可以使水中大部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D)降解,通过抑制低等藻类的生长,控制富营养化的表现形式等。下图为水生植物的生长特点及污染物去除功能:

3.5 提高突发水污染应急能力

由于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装备不齐全等原因,目前我国供水系统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明显不足,供水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水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水资源检测、监控能力,调动有关水环境调查研究部门的力量,发挥各学科技术特长,分工合作,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开展全国重点水污染的综合调查。此外由于我国水资源管理在地域上“城乡分割”、在职能上“部门分割”、在制度上“政出多门”的局面仍然存在,部门间职能交叉多,相互间纠纷也多,各自为政,集中统一管理不足,必须在流域水资源管理方式上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把供水、污水处理、节水、污水保护等归属同一水务机构进行管理。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规划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严格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才能真正使我国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参考文献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篇2

1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资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上升, 水资源的污染却愈发严重。据监测, 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污染面积正在不断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 非农业灌溉水急剧的增加, 工业排除的污水不仅影响了周围居民饮水的健康, 更是造成了整个城市地下水的污染, 给城市居民的饮水健康带来了隐患。水是人类生命的开始, 是工业的血液, 是农业的命脉,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自觉的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 20世纪末, 我国的600座城市中已经出现400座城市供水紧张的问题, 其中, 严重缺水的城市多达110个, 全国缺水总量高达60亿平方米。目前,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 已经导致了我国大量的土地出现恶化, 生态极具不平衡性, 加剧了黄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水资源开发及其困难。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上农药的大面积使用更是加重了整个水资源的污染。很多有着水乡之称的城市已多次面临着无水可吃的尴尬局面。

3 水资源保护的对策

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使我国的土地资源不断恶化, 沙漠化逐渐加重。不仅给居民生活上带来了不便, 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我国部分流域的生态平衡。因此, 综合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和水资源大面积的污染是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具体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防治工作。

3.1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体系

水资源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建立在一整套健全的水资源保护体系上, 以法律保障为基础, 全面开展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就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现状来看, 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第一, 建立明确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水资源相关政策, 做到全民参与水资源的保护中来。第二, 保护水资源, 人人有责。水是生命之泉, 没有了水一切东西都会失去生命, 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第三, 划分单独的水资源保护区, 重点保护淡水资源和地下水的防治。第四, 实施废水排放控制政策。水资源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的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地下水中, 从而导致地下水大面积受到污染。在废水进行排放时应注意有毒金属物质是否存在超标等问题从而进行处理后再与排放。第五, 加大废水排放处罚力度。在确立了一系列的处罚政策后, 对那些未经处理就排放的污水废水的企业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3.2 制定并推行一系列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

一个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实施和推行是尤为重要的。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水资源污染和浪费这一社会现状, 并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制定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引起各级部门充分的重视并投入到水资源的保护过程中。目前, 我国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以及《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实践证明, 这些政策的颁布对我国水资源的治理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在此基础上, 政府相关部门对《水法》进行了完善和修改, 加大了执法的力度。根据我国的各个流域的水资源情况制定了《流域法》, 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水资源在各个区域政府部门中的义务。除此之外, 国务院加快了对《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制定, 让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尽快得以解决。

3.3 落实保护政策和法规

水资源保护政策制定和颁发, 为我国各部门综合治理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应注意将政策落实到实处并充分引起水资源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提高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 划分好河道流域的范围, 将管理权授予各个区域的管理人员。另外一方面, 实行管理工作和监察工作同时开展。明确管理人员的主要管理区域的同时, 积极开展实时监察河道水域污水排放的工作, 从根源上杜绝水资源的污染。

4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可以感觉到水的质量已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很多例子已经告诉我们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水资源匮乏的大国,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水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争取做到不浪费不污染水, 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 配合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使水资源保护工作积极有效的开展。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地球的总面积大约5.1亿km2, 其中海洋占到总面积的70%, 陆地不到30%。但是在这70%中, 适合人类饮用的淡水含量仅占到2.53%。作为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大国,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 平均下来每个人可使用的水资源仅有2200平方米。面对有限的水资源, 我国的水资源仍然面临着浪费和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水污染,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郑一.中国水资源报告[J].上海经济, 2010 (06) .

我国专利技术现状及保护 篇3

关键词:专利技术;现状;建议

专利权简称为专利,主要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即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经过依法审查达标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特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可以分为三类: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综合来看,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侧重于产品的技术、制造及实用等方面提出的技术方案;而外观设计专利的技术水平低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强调对产品的外观进行设计,富有美的创造,并且具备某些实用性,对中国来言,申请最多的就是外观设计,因为它的门槛比较低,这也就带来了一些专利技术的不良后果。

一、我国专利技术现状

1.我国专利技术申请量大却水平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逐渐走上了国际大舞台,我国的商标注册申请位居世界第一,但却多为外观设计、实用新型。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专利申请量在27年的时间内,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和第二名远远地拉开了距离。在这多年的科技发展中,我国的专利技术涉及各个领域,同时也是在各个领域内有了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总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多,人均量极少,我国的专利人均数量更是少的可怜。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专利技术的总体质量并不像专利申请和批准数量那样让人乐观,在一些国家政策引导下,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某些国家优惠政策而申请专利,并不是为了市场竞争,还有很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了个人私利而去发明专利,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大,但却质量不高。同时,我国专利总量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较小,因为产品的创造性和新型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申请门槛较高,故而那些为了享有专利的人往往不去申请发明专利。此外,我国专利的授权率不仅低,而且专利申请环境恶劣。

2.我国专利运用水平低

首先是我国专利权流转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环境存在的各种不诚信或者其他问题,影响了专利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其流转效率,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次是国家专利技术扶持力度小。对于专利权人而言,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资金,由于我国关于专利技术的财税政策匮乏,一些典型示范企业未能享受到优惠政策,故而选择放弃或停滞一些专利技术,造成了流转不动的局面;还有就是我国的专利技术收益低,由于收益水平主要集中于较低的区间内,越来越多的专利申请者选择了低成本的实施创造,放弃了发明专利,也就造成了我国高质量、高水平,高核心的专利技术少之甚少的局面。综合来说,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专利技术运用水平不高。

3.我国专利技术缺乏管理

由于我国专利技术意识普遍薄弱,专利权也就存在着流失风险。当然专利技术的管理不是单方面而言的,当然还有批准专利的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目前的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松懈工作,胡乱非为,没有做到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但是专利批准作为一个精英行业人才稀缺,难免一些不学无术之辈充当南郭先生。

二、关于目前专利技术的建议

1.强化专利战略意识

专利主管部门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和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尤其是高质量、高核心的发明专利。另外还要加强专利利用率的宣传,做的资源的合理利用。

2.国家完善各种政策及法律法规,优化专利环境,提高专利权的利用率

国家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给予专利申请人资金支持。同时要改善专利环境,比如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加强舆论环境、加强专利交易环境等等。为专利交易提供公平公开的平台,完善专利交易的法律法规。

3.扶持科研单位

首先要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依托,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力量,加强创新,攻坚克难,集中力量进行科学创造。其次是完善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体系的建设,推进专利成果的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再次,要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大型科技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扶持。最后是提高品牌意识,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具体产品上。只有真正的做好扶持工作,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做出自己的品牌。

4.加强监督监管

专利的发明和批准是一件利国惠民的好事,不能让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政策漏洞达到私人目的。国家专利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管理监督严禁不法现象的存在,严惩不法人员为谋私利威胁专利技术的发展。同时,国家专利相关部门应该扩大监管范围,将权利下放到某些单位,切实地保护专利技术,其前提应该严格限制,防止不法人员有机可乘,为自己谋私利。

通过分析,我国的专利技术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国民的保护意识不高,成果运用率不高,专利技术人才匮乏,专利技术水平不高等等。但是在国际环境的影响下,需要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产品,才能有一席之地供我们立足。因此,对于专利技术的现状,我们不仅要分析自身原因,还应该考虑国际环境的压力,两者结合,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石佳.中国信息产业专利态势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08

[2]游训策.专利联盟的运作机理与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8

[3]肖斌.虹桥专利事務所发展战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6

[4]曹明璐.如何提升企事业单位专利拥有量.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5]彭波.专利·专利申请.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3期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篇4

前言

调研时间:2014年01月11日-2014年02月20日 调研地点:乌鲁木齐 调研人员:刘帆

调研目的:了解在水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另外,在进行调研活动中,也旨在使广大青年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国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提高党员意识、提高思想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以我所学,回报社会”。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概述

从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并且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当前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水平。在水资源本已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水环境也日益恶化,其主要表现在: 水体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在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其中海河达62.3%。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尤以黄河下游为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区域性降落漏斗56个,漏斗面积87000平方公里,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辽宁、山东、河北等沿海一些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天津、上海、常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

1.灾情严重。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2.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五十年来,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21%。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1978~1998年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2000年发生的旱灾,经济损失严重,充分暴露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和农村抗旱能力的脆弱性,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

3.水已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严重问题。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海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

4.经济快速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将急剧增长。未来50年,这种发展趋势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基于目前废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偏低的现状,如果未来50年工业用水成倍增加、城市化水平成倍上升、小城镇快速发展,废污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5.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更加严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沙化、海平面升高、资源匮乏等将造成一系列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降水、水资源和地区性的分配,以及可利用量势必会带来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6.科技含量和管理素质低,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任务艰巨。从目前来看,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水利基础设施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都取决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水利领域,目前水利科技贡献率只有32%左右,水的有效利用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重建设、轻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7.管理体制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践表明,水利涉及到农业、工业、水运交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健康水平等等;水资源利用涉及到防洪、排涝、灌溉、水电、供水等等;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经济体制上,水利只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没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对待。目前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二)原因探析

1.社会、自然原因。人均水资源少。据对我国30个省当地水资源分析,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上述不利特点,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比其他国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更为艰巨。

2.经济、人为原因。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长,但供水总量增长缓慢。防治水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情况也基本类似。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我国灌区大多是三、四十年前,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一直沿用传统的“上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古老方式,水的浪费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20-4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左右。我国城市生活用水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至少达20%。节水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年节水量偏小,如工业节水,1983年到1995年年平均节水量只有15亿立方米,年最大节水量也不到30亿立方米,而全国工业用水量已达900多亿立方米;生活和农田灌溉节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同时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的节水也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节水工作在总体上对缓解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显得乏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广大大学生关于水资源与环境认识方面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三、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5.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6.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7.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8.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

9.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使大家认识到水是宝贵的,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改革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有益,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附录 调查问卷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最为珍贵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展开此次调研。谢谢您的合作。1.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认为当前国内的水资源破坏程度如何?()A.非常严重 B.一般 C.较轻 3.您知道“世界水日”是每年几月几日吗?()A.3月22日 B.3月12日 C.5月31日 4.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名列 位?()A.20 B.21 C.121 D.120 5.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中有中国吗?()A.有 B.没有 6.您觉得校园水质如何?()

A.很好 B.中等 C.很差 7.您觉得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的怎么样?()

A.很差,需要大力加强 B.一般,略微有所加强即可 C.很好了,不需要进一步加强 D.无所谓,好不好与我无关 8.您认为环保是为了什么?()

A.为了生活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B.什么都不为,认为并不需要 C.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 D.其他原因 9.您会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吗?()A.会,不仅自己做到,还会带动周围的人都爱护环境 B.自己本身会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C.如果环保政策不会损害自身利益,我会参与 D.有强制措施时会,不然看自己心情 10.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态度为:()A.经济更重要,要先搞好经济发展再进行环境保护 B.环保更重要,任何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两方面都很重要,二者需要兼顾 D.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获得利益为前提

11.(多选)为了应对水资源被破坏,您是否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A.建立良好的激励及监管机制,以改变公众行为从而积极应对水资源问题 B.采取措施提高公民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 C.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有关知识

D.制定并实施应对水资源污染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12.(多选)家庭节水这些注意事项您能做到哪些? A.及时关进正在滴水的水龙头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篇5

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作 者:李德源 傅珂 袁美训 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国土资源局,山东・即墨,266200期 刊:科协论坛(下半月)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年,卷(期):,“”(11)分类号:X22关键词:土地资源 保护 问题对策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处理技术 篇6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一方面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水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也越来越大。这一对日益严重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环境可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污染较严重。据估算,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美国的1/6,巴西的1/19,加拿大的1/58。.北方河流断流现象日益严重,海河已变成季节性的河流,黄河面临断流和污染双重压力,从1972年到1997年的25年中,黄河断流发生19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愈演愈烈,1995年断流122天,1996年断流136天,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度706km。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1/3,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河川径流量不到全国的6%、而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海河流域耕地亩均水量,低于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沿海地区则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污染增加,局部缺水现象日益突出,水患更是频繁发生。我国七大水系、一些淡水湖泊和近岸海域都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于水处理。很多地方并不是没有水,而是水质不合用。如果能够通过人工和自然的处理,使得水满足用户和环境的各种要求,并循环使用,则缺水问题将不复存在。当然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除了处理途径,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可以选择。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篇7

1. 特点:

(1)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平方米, 居世界第5位, 仅次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630平方米, 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人均水资源量世界排名第121位。据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认为: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平方米的国家为用水紧张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000平方米的为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m的为严重缺水国家。到21世纪中叶,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1700平方米。

(2) 水资源补给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受季风气候影响, 我国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也就是说我国水资源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此外, 我国降水量年际间变化很大,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为3-8倍, 出现过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剧烈变化和年内高度集中, 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我国治理江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3) 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黄河径流的高泥沙含量举世闻名, 其中年平均含沙量为35kg/m, 支流最大实测含沙量1600kg/m, 均列世界大河之首。而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 利用现状:

(1) 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占全国总量的70%多, 但由于灌溉技术的落后, 利用率比较低下。

(2) 工业用水。我国工业单位用水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水循环使用效率低, 还有个别对废水处理不当直接排放, 造成水污染。

二、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基于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水的法律保护, 我国亦不例外, 现有关于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众多, 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有水法律件:《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洪法》;行政法规 (2件) 、地方性法规 (160多件) 和水利部等部门规章 (90件) 、地方政府规章 (170多件) 和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水法规体系, 为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及水利法制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使各项水事活动基本实现有法可依。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危机2008年2月28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再次修订 (已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 , 新法在加大政府责任、明确违法界限, 强化有关制度、关注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做好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及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等方面, 都有一些新的刚性规定, 扩大了处罚对象、提高了处罚标准, 赋予了环保部门更多的处罚手段和权力, 使我国水资源保护立法工作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 从总体看, 这些法律制度与目前水资源面临的严重情况相比显得非常薄弱, 不能满足水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 且从立法角度而言本身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表现在:

1. 还未真正确立水权制度。

水权是以水资源的所有权为基础的一组权利, 从民法的角度看, 水权应包括权利主体对水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水权制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我国水权概念不完整。我国现行的水权在法律上仅规定了所有权和取水权, 对使用权的规定则较为模糊。 (2) 没有建立水权的交易流转制度。目前我国土地、矿产资源的产权流转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但其他自然资源的产权流转制度还是空白。长期用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价格不合理、管理粗放、使用浪费等问题, 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2. 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缺乏有机的联系。

首先, 水资源管理和水体保护法律法规与其他资源生态方面的法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水资源是与其他自然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可以影响到与之相关的资源的利用, 其他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资源连锁式的破坏。因此, 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也应该与其它的法律法规相协调, 既要强调水资源法制对水资源的直接保护作用, 又要注重水资源法制对其它相关资源的间接保护作用。其次, 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管理、保护和水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长期以来, 我国水资源法律法规都不太重视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 只侧重取水许可的发证及征收水资源费, 而在水资源的规划调度及生态保护方面还不够重视。

3. 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权限不清。

虽然新水法的出台, 对于“政出多门, 多龙治水”的现象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行政机关的设立都没有专门的组织法, 各部门的职权都是由各部门先制定方案, 后报经国务院批准, 各部门难免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新水法规定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但在具体实践中, 流域行政管理机构尤其是跨区流域行政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环境部门的职责权限还是时有冲突, 这就容易造成权力设置的重复或空白, 只有分工没有协作, 各部门的权力竞争造成对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损害, 尤其对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十分不利。

三、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1. 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依法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 改革、完善现有水资源保修订《水法》、《水土保持法》等单行法规的部分内容,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 突出“源头治理”节约用水, 同时, 根据建立循环型和节水型社会的要求, 制定水资源再生利用的专门法规, 例如制订《资源再生利用管理条例》《污水再生利用管理办法》等专项立法应对污水处理主体的市场准入制度, 运营机制及相关法律责任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应建立健全各行业节约用水的国家、地方标准体系, 制定高耗水及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依法规范企业与个人节约用水、污水再生利用的法定义务, 明确浪费水的法律责任。

2. 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保护水生态和治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础, 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关键。但是, 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会使保护者缺乏保护的积极性。因此, 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是保护水生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水生态保护的主体、水生态受益的主体及水生态保护的效果均容易量化的情况下, 可以建立“谁受益, 谁付费”和“谁保护, 补偿谁”的市场补偿办法。在水生态的受益者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向保护者提供补偿。

3.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推动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保护。

(1) 首先要完善节完善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制度。污水再生利用应纳入城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制度市总体规划和各类水资源利用规划之中。其次, 城市节即建设项目主约用水要真正落实“三同时、四到位”一体工程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取水用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 节水目标到用位, 节水措施到位和管水制度到位。

(2) 建立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专项资金制度。基金的收入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环境税费及企业和个人捐赠, 对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支持, 对科研单位和企业在水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活动给予资金倾斜, 使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研究开发资金风险社会化, 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推广。

(3) 健全水资源税费制度。目前,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存在收费项目不全和收费标准偏低等问题, 排污费低于治理成本, 使排污者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治理, 低价购买合法排污权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 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较大幅度地提高收费标准, 使排污收费切实起到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的作用。同时, 应将水税作为环境税之一尽快开征, 以缓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缺水问题。总之, 采取国家实行环境税、地方实行排污收费的“双轨制”将水资源的环境价值计入经济成本, 有利于遏制水资源浪费和减缓水环境污染。

摘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之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 水环境保护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我国水资源利用基础上分析水环境保护现状, 为水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水资源,法律保护,法律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鹏.坚持开源和节能并举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N].中国环境报, 2001-3-24 (1) .

[2]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周珂.环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燕.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浅析[J].法学论坛, 2008-09.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篇8

【关键词】国土资源;保护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农民除外打工,已经脱离土地进入其它非农产业,但他们不愿意无偿放弃原来承包的土地,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许多土地荒芜。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主体目前还是以集体为主,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资源配置只能通过法律、政策和条例等手段进行宏观指导。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事实上国家的法律、政策和条例不可能完全对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有效的配置。而农民由于不是土地资源配置的主体,因此没有进行土地资源配置的权限,这种局面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1.2村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目前我国村庄规模小、数量多,建筑用地较多,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浪费严重。由于农民传统观念的影响,宁肯将旧的宅基地闲置,也不愿意返耕,致使农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旧的宅基地闲置,而新的宅基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农村土地复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从而影响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而现有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乏深入地调查研究,也没有考虑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需要。

1.3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外部性

农村土地资源具有外部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土地保护行为的外部性。比如,农村土地由农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发生巨额增值。这种增值并不是人为地追加额外投资而产生的,而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带来的。这种增值中的一部分应该返还给国家或社会,而另一部分应用于补偿地方政府及农民因为失去农耕地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但事实上,农村土地的保护者并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这就导致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很难以耕地的低报酬和高机会成本为代价,来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土地的使用者——农民,也缺乏保护农村土地的动力。比如,由于暂时的农产品价格下跌而使农户的经营出现亏损,他们就会弃耕农田而进入城市寻求出路,即便是留在农村他们也会削减对农田的投入而更关注其它获利的机会。造成了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地流出农业,削弱了农业经营。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完全放弃对农村土地的保护,长此发展将会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基础和社会稳定基础。

1.4土地资源质量的退化及生态破坏

土地质量退化是指沙化、盐碱化、侵蚀、污染等原因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导致土地质量退化有自然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土地资源的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沙漠化。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34.4%,在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中,人为因素远比自然因素的破坏力更大。第二,水土流失。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8%。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第三,土地污染。目前,我国三废排放量居世界之首,三废污染物经水渗入土壤,导致土壤中毒形成污染。

2.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对策

2.1加强政府社会性管制

政府管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具有法律地位的政府管制机构,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政府管制划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两种。社会性管制,是政府针对企业的行为造成的诸如产品质量、执业卫生和安全等负内部性和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的市场失灵而实施的管制。我国现阶段政府过多依赖行政命令手段,管理效率低。农民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其生产经营行为、资金用于何种消费的行为是很少受到政府管理行为控制的。即使是通过法律约束,也至多只能是约束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行为,而无法约束农用地利用上的短期行为,也难以促使农民提高地力和开发土地。

加强政府社会性管制首先要制定土地基本法,使土地资源保护有法可依。《土地法》的立法应该尽快纳入国家的立法规划中。第二,规范职能部门权责,明确土地执法监察职能部门的权限。明确土地执法监察部门强制执行法律程序的前提下,赋予土地执法监察部门强制执行权,包括对违法占地建设的拆除权。实现以土地执法监察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助的办案体系,既保证了土地执法监察部门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也形成土地执法监察大格局。第三,建立用地约束机制。.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保国家对土地的集中管理;树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权威,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宏观管理的整体调控作用;改变原来土地收益全部或绝大部分归地方的分配机制,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合理分配。第四,严格控制非农用地,严把用地审批关。要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耕地浪费;建立完善用地定额标准和集约利用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效率;要严把建设项目审核关,确保重点、重大项目建设,控制非重点工程和一般性工业项目立项。

2.2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各种福利,然而工业生产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日趋恶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对作物的肥料和农药施用。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在农药和化肥方面应该实施科学施用的原则。应该对化学肥料的开发、生产和施用等诸多方面都应予以重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速研究和生产适合多种土质、作物的肥料产品进入市场,还应结合科学施肥,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污染,满足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在化肥的使用过程中,应以使用高效的复合肥、无生态污染的生物肥为主。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将农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加速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应轮换用药,加快灭虫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防治害虫耐药性的发生。

2.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挖掘耕地生产能力

实行农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量,减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就是将容易发生侵蚀的地区的耕地,转化利用方式为林地、草地,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树木、草地的生态价值对于个体农户来说几乎为零,需要用补贴的方式进行,因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在退耕还林等农地保护措施中,应该注意假退耕不换林,退耕地挪作它用的行为,一经发现,应给予严厉的制裁措施。

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保障生态退耕的顺利进行、有效遏制耕地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必须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生产力,以中低产田土改造为中心,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我国中低产田上比例大,投入增产效益明显,改造中低产田较开垦荒地、土地复垦投入少,效益高。因此,挖掘耕地生产能力应该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 [科]

【参考文献】

[1]李德源,傅珂,袁美训.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11.

[2]邓蓉,黄漫红.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现代化农业,2009,10.

上一篇:宾馆营销方案下一篇:爱学生的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