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推荐9篇)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 篇1

时下,“简单语文”似乎成了语文界尤其是小学语文界的流行词。“简单”是相对于“复杂”而言的。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 教学目标要简明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虚化”的现象:目标高而多,在课堂上却得不到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训练,却忽视了识字、词句积累及运用等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杂乱无章。

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知识和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上层的建筑。只有基座稳固了,上层的建筑才能建得高。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二 教学内容要简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 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课文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反之,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

三 教学过程要简化

语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教学“艺术”和堆砌滥用教学手段等现象,已造成课堂教学层次的混乱。大量的事实证明: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约,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对教学流程的构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四 教学方法要简便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方法: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五 教学用语要简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承认差异、激励为主、着眼长远”等新的发展性评价观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课堂评价语言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令人感到迷惘甚至担心。比如:“你个性的发言是水,清澈迷人。”“领新标异二月花,你的发言有了诗意。”“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你的答案。”猛然一看,这些评价语言非常富有诗意,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却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简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笔者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新课堂应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改善学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地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机械,多些感性和灵动。3)激发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出现“偏差”,因而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 篇2

一、教学目标简单化———导向明确实在

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导向, 当下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多得不可胜数, 要进行生字词认读、书写, 朗读训练, 语言点训练以及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目标多得连我们自己也木然了, 即使在进课堂前也没理清楚今天要达到的目标, 于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糊里糊涂地这里扯一点, 那里讲一段。

教学目标既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点。为此, 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有导向性, 要明确, 更要实在。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选择适合学生的, 跳一跳能完成的。对于那些模棱两可的、可有可无的, 就干脆利落地省去, 以免影响主要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 中低段第一课时, 可以简单地选择为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及熟读课文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分为几个板块:一是设置单元目标;二是设置课文目标;三是设置环节目标。这样目标明确就更有导向性, 便于我们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可以预期了。

二、教学过程简洁化———环节扎实有效

我们的教学过程要简洁, 不提倡热热闹闹、风风火火。一堂课下来, 教师累, 学生更累。为此, 我们教师语言要精练化, 教学内容要重点化, 学习方法要突出化。我们的课堂才能简洁、扎实、高效。

教师语言精练化, 是构建简约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 无论是在文本的解读、知识的传递、信息的反馈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都要依赖于我们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如此重要, 我们是否就可滔滔不绝了呢?显然是错误的。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 我们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只要做好组织、引领即可。我觉得数学教师在处理重点、难点上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榜样。他们的课往往“单刀直入”, 直奔重点、难点, 简洁明了。而我们的语文课时常旁敲侧击, 绕着弯子走, 把孩子弄得糊里糊涂, 以至于有的学生形成了无意识地揣测教师到底需要怎样的问题或答案的心理……

数学教师上课时要逻辑清晰, 点拨暗藏“玄机”。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应修炼自己的语言, 抓住要点, 以尽可能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有效的信息, 这样的语言才更是学生喜欢的, 乐于接受的语言。

教学内容重点化, 是构建简约高效课堂的关键。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客观地说, 它与其他各个学科都能沾上边, 都有联系, 但不能把“非语文”的东西无意识地往里装, 因为语文毕竟不是一个“大麻袋”, 这样只能是拣了芝麻, 丢了西瓜。可见, 我们应主观地看待语文教学, 并以语文教学为重点。

删繁就简, 去粗求精。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前钻研教材, 并结合学情合理地选择教材的重点, 课堂教学时可直奔重点, 绝不拖泥带水。

【案例】《孔子拜师》目标设计

1. 课堂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等词语。会写闷、授、境、止四个生字。

(2) 熟读课文, 学会根据语境联系生活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的方法。

2. 环节目标

(1) 导入环节目标:了解孔子。

(2) 检查预习环节目标:掌握生字词。

(3) 初读课文环节目标:熟读课文。

(4) 研读感悟环节目标:学习根据语境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方法。

(5) 回顾生字词环节目标:巩固生字词。

(6) 书写环节目标:掌握闷、授、境、止四个字的书写。

本堂课教学目标简洁导向性强, 环节目标明确、实在。教学过程直奔重点, 简约有效。强化了基础和突出方法的指导,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习方法突出化, 是构建简约高效课堂的归宿。方法掌握后还要有意识地运用, 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于渔。”学习方法的掌握才是最终目的, 语文教学也应该像数学一样, 将学习方法直接点明,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作业练习精简化———巩固简洁高效

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现今除沿袭传统的“题海战术”类外, 又衍生了现代“百花争艳”式作业, 其目的更是“花样百出”, 学生被冠以美名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因此, 我们要为学生选择有效的、精练的作业, 这样, 学生也乐于做练习。正如《论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何不为学生节约一些时间以投身于乐于探知的课外知识和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呢?

我们的衣食住行经过几次翻天覆地的华丽变身后, 现如今依然“回归”自然。可见“自然”才是我们的追求, 才是我们的目标。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约是教育的真谛, 简约高效的课堂是我们的追求。

摘要: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初期学习苏联, 突出语言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动乱期间, 在极左思想指导下, 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语文课程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 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分注重形式主义、自由主义, 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呼唤“回归”自然, 追求简约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证明, 语文教学的简约美首先在于教学目标简单化;其次, 在于教学过程简洁化;最后, 在于作业精简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约,回归

参考文献

[1]李可东.课堂教学的要点与教学研究:中小学教学, 2008 (5) .

[2]吕赟.简单是智慧.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1 (9) .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 篇3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打造高效、简约的课堂,成为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简约化 教学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趋势之一。而简约化教学要求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学的简约化实质上是要求语文教学尽可能的简化一些形式,进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教育改革时期提出要简化小学语文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学生要有全面的教育,特别是在拼音的学习上,要求学生可以准确写出来,不需要默写和听写,这样学生在识字方面就显得更加轻松,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认字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笔画,在课文的教学方面开展更深的讨论,采取简约化的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的实行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多样化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阅读内容,就需要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这时就需要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让内容更加简明扼要,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阶段,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多从他人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学会给学生分析、分类、比较甚至简化,这样就会让教学中繁冗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减少更多的干扰因素,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策略

(一)内容上的简约化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语文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时显得很是吃力,无法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更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使得学习效率特别低下,学习兴趣也下降很多。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控制语文课堂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约化,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地解读教材,对文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将文章内容变得更加精简。通过教师的精简处理,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圈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当然,课本知识是有限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教师就可以简化文章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将文章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开展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乌鸦喝水的方式,这时学生可以发挥任何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说出文章中的乌鸦喝水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二)过程上的简约化

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有规律有顺序的引导学生去有条不紊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然而,现阶段很多教师过于急功近利,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幅下跌,由此可见,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阻碍学生的学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多花精力,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变成一个有层次性的目标,突出语文教学重点,为学生节约更多时间去朗读课本、感悟人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热爱语文教学,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卧薪尝胆》时,教师需要将整个教学过程加以简化,先让阅读文章内容,之后结合材料书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中心内容,最后再熟读材料,领略文章特殊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思路,进而在今后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借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这篇文章告诉学生在人生低谷时一定要激励自己,为伟大的抱负奉献自己的一生。

(三)目标上的简约化

目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教学目标虚化的严重现象,设定的目标特别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落实,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开展拓展训练,却忽视学生最基础的课程,练字和识字工作,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这时,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的难度和指标仔细斟酌。语文素养的中心是语文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才能将教学目标变得更加直观,让教学的目的性更强。

例如,在学习《郑成功》时,教师先给学生明确好这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内容,更好地体会郑成功当时下西洋时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真正可以体会当时主人翁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精神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多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展现郑成功是一位爱国主义勇士,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教学方法的改善,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让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文章内容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更减轻学生不少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兰婷. 让小学课堂回归简约之美——以《年、月、日》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16(13)

【2】刘敏. 从提倡简约课堂角度谈如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J】. 智富时代,2015(03)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 篇4

长葛市八七小学张海凤

一、研究背景(为什么要进行语文简约教学研究?)

2009年以来,课例研究活动一直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在不断地研究中,我不断地发现,能真正达到有效课堂教学,困难重重:

1、理解的片面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带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冲撞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跟风似的全部接纳,看似轰轰烈烈的课堂后面,学生学会得太少;

2、繁琐的讲解

有很多教师以为,只有深挖教材,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才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完全不顾学生是否愿意听,是否听得懂。一篇浅显的文章,一道易懂的题型,经过老师面面俱到的深讲、透讲、细讲、全讲,小学生们反而越来越糊涂了。这样的课堂效率太低,教师辛苦,学生更痛苦。

这样的课堂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课堂能否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中简约而又深邃,解放师生?我们能否创建出清晰、明快的教学节律,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让孩子们喜欢上课、爱上学习?

带着这样的思考于2012、9月,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在简约课堂的基础上确立了“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个课例研究主题,并积极投入到课例研究中来。

二、理论依据(理论意义)

经过不断地翻阅资料及网上查询,我找到了我们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保护伞):

1、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中指出: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把简约化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来指导教学。

2、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3、现代传播学理论提出:在所有能够达到相同传播效果的媒体中,应该选择最简单实用的那种。

4、老子也说:“少则得,多则惑。”

三、研究目标

有了理论支撑,那我们最终要达到:

1、通过研究,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既精又简得有高度,达到“低耗高效”的境界;

2、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式:

一人同课

五、研究历程

第一阶段:集思广益定文本

课例研究主题确立后,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积极行动,中心、学校领导也大力支持,学校专门成立集体备课小组,并由胡晓华老师担任组长,备课小组确立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作为课例研究课题,很荣幸,我被纳选为授课老师。经过反复阅读、研究、商议、最终确定本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我能深入思考周恩来立志原因。

2、我要积累背诵立志名言。

在确定学习目标后,又深入钻研教材,大量查阅资料,集思广益,我们在备课组长带领下进行第一次备课,虽然我们在备课中有争议,可是还是最终定下设 1

计流程,我们分成七个板块进行设计:

1、导入新课:分两步,(1)交流搜集的周恩来资料引出课题,(2)回顾检测

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深入思考周恩来立志原因。(2)、我要积累背诵

立志名言。

3、出示自学提示

4、围绕目标,依照自学提示展开自主学习。

5、汇报展示交流中,预设租界一幕是重点品读感悟指导的部分。要指导学

生读出愤怒之情,为此,我们穿插了时代背景介绍。

6、因为这是一篇立志故事,所以我们拓展了有关立志名言,并小组合作背

诵,体现了小组合作和积累。

7、作业设计也是一番揣摩:(1)、背诵积累立志名言。(2)推荐阅读《立志

争光》。

确定出教案,接着进行了第一次授课。

【课后研讨】

在议课环节上,胡晓华老师再次宣读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大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课。许多教师都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低年级语文老师侯丽君说:学生虽然已上四年级,但是环节设计太多,流于

形式,看似简单,实则简单问题复杂化。

中年级段王素娈老师说在交流汇报环节,教师一味地问答式交流,让学生失

去了自主表达的机会。

高年级许艳敏老师也有所想法,她说:我们这节课课文内容其实就解决了一

个问题——周恩来立志原因,所以在文中多处描写中,应该有所侧重,在对教材的把握上,一定要做到精而简。

胡晓华老师给我们做了再次引领:这次我们课例研究的目标在多元导学模式

引导下进行简约而深邃的教学。简约的是形式,深邃的是内涵,那么针对这节课,到底哪些地方该简约,哪些地方该深邃?这是我们下次集体备课时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教学反思】

课后,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自认为比较流畅的课堂,其实问题还真不少:

1、默读批注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学生在进行批注阅读感受时,很多学生

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批注方法,所以,自主学习的效果很难达成。

2、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多,想教这想教那,考虑太多,什么也没完成,别

说高效,有效也没达到。

第二阶段:采得百花酿成蜜

课例研究就是要暴露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了第一次经验,根据这

堂课上暴露的问题,学校领导小组及各位同事,放弃了休息时间,再次深入理解

文本,采取措施,从每一句语言的斟酌,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再次进行了改

进。这次我们将教学流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1、开始交流立志名言,然后通过复习检测课文主要内容而转向本节课学习。

2、背景材料穿插在租借一幕部分,用以指导读和体会情感,最终背诵文本。

3、最后合作背诵开始交流的立志名言和补充的《中华经典诵读》立志篇。

在准备充分后,又请教研室的田主任、孔老师、代老师来校指导,进行了第二

次授课。

【课后研讨】

有了第一次研讨和第二次授课,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为了

使我对教材与学生的把握既精又简的高度,在专家引领下,我们的研讨更有真实

性、针对性。

胡会琴老师感觉这节课环节减少了,可是深度不到。

李娜老师感到学生课堂中学会了很多,但是学生情感激发需要老师的激情感

染,特别是时代背景的讲解,音乐的渲染中,老师的语言会让学生在情感上同样

也上升到一个高度。

教研室孔老师和代超鹏老师也一致认为简约教学提倡简单,指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简单,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要丰富,所以并不简单。少讲不代表不讲,比

如时代背景离学生太远,不能不讲,不仅要讲,而且要讲清讲透,深化学生的情

感。

教研室田主任亲临现场,语意悠远:这节课上得扎实有效,按随堂课的标准

已经绰绰有余,但是一定要简约高效的话,还有许多需要思考,在提供模式之余,我们需要在课的内涵上下工夫:

1、继承:传统的品词酌句的方法要继承,比如这堂课,在学生体会为什么

而读书时,找到重点句段“他们急忙奔了过去——”这一幕即可,引导学生从“得

意洋洋”和“衣衫褴褛”两个词中对比体会。

2、引导:对于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所以

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虽然学生年龄小,可能想法有些偏颇,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

定要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整合:学生的语言积累很重要,除了文本积累,与之相关的课外积累也

很重要,课前加一背,课后再设一背,你看钱学森,洪战辉等这么多感动中国的人,不都是为中华崛起而做出了很多吗?这也是课内和课外的有机整合。

【教学反思】

针对评课议课,我也记录下我此时的反思。

11月25日,从上午9点到12点,我们整整讨论了四个钟头,但从大家离

开时的面容却看不到一丝疲惫,有的只是欣喜和期待,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根据

这堂课上暴露的问题,大家讨论的情绪更为高涨,针对性更强。在田主任的理论

引导下,我也对简约的真实含义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想法,田老师、孔老师、代

老师及所有老师的话犹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第三阶段:梅花香自苦寒来

针对发现的问题,为使我们的课堂上得更加简约而有内涵,大家不厌其烦地

又开始对文本的研究, 我从网上搜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在课余,我又开始着

手制作课件,力求实用而又做到完美。

这次,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做了以下调整与改动。

1、目标变为:(1)、我能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2)、积累背诵租借一幕。(3)我要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课堂开始背名言,中间背文本,结尾拓展背诵201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4、在交流汇报立志原因时,重点交流感情朗读租借一幕。中间借助时代背

景感受中华不振语言要更深刻:在音乐声中,老师解说着当时的背景:从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1910折十年之中中国之变,在座的老师想必都非常清楚。

5、正确引导学生“读书是为什么?”

6、作业改搜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针对我们的再次议课备课,初步形成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堂基本流程是自学——交流——反馈,可以概括为三步十二字教学法(读读想想——议议讲讲——背背写写)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教学设计:

开课伊始,我先是对上节内容进行针对性检测——背诵立志名言,这是一背。读读想想环节中,先出示读-画-批的自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学习。

第二个环节:——议议讲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抓住核心段租借一幕,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要做到两讲:一个是中国当时国弱民贫现状的大篇幅的讲解;一个是“为什么而读书”两种不同见解的分析讲解。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背诵。设计了背诵至今仍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课后研讨】

在我市简约课堂观摩课活动中,田主任指出这堂课给全市小学语文教学简约课堂一个很好的引领,对这堂阅读课务实的设计及课堂的简约高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的反思】

读读想想这一环节中,课堂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快速地旋转,潜心地思考。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看着我是清闲地转来转去,其实是在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为下面的议和讲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议议讲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时,我大胆精简内容,只抓住了核心段——周恩来看到的租界的一幕进行引导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进行情感积淀,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进行文本语言材料的积淀。学生读了、思考了、重点难点甚至是还不懂的问题,我站出来大大方方地讲了。我在解读文本、了解学情之后,两处讲解拨开了学生心中的疑云,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节课,我做到了三背两讲,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积蓄了写法。这就是简约课堂,它朴素而深刻,简约而丰富,它真正还原了语文教学积累语言,提高素养的本质。

经过了三次备课三次讲课三次议课,我真正领悟了简约教学的真实含义。最后的这堂展示课的成功,也代表着我校教研的迅速成长,我感谢教研室的所有人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学校集体备课的所有同事,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成长。

六、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活动,在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精心组织和领导下,我们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写出了总结性研究报告,有研究观摩课,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探索出了语文教学简约教学课堂基本思路。

对学生来说:

1、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

2、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会学习了。

3、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了。

4、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认识加深了。这些变化,相信大家在去年12月26日,在我校举行的简约课堂观摩会上都会有所感触。

对于教师来说:

1、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相关的先进

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师培训、专家培训、讲座等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还要大练基本功,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人文修养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提高。

2、参与实践的各个学科的老师,教学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学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我在许昌市赛课中荣获一等奖,李娜老师、胡会琴老师分别获省市一二等奖,数学上杨静、韩丽萍获许昌市赛课一等奖,科学王会香老师、美术赵志芳老师均获赛课一等奖。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课例研究一路走来,有付出,更多的是收获。它不仅帮我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还让我认识到了教学团队的巨大力量,更让我知道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可以扎扎实实地搞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三次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感受爱

国情怀。

2、积累背诵文本。

3、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感受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背立志名言。

2、教师:搜集当时时代背景材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检测法、自主学习法、谈话交流、情景教学法等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

1、检查背诵立志名言。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3、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课件出示)

1、我能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2、积累背诵文本。

3、我要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三、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1、画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3、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给对方听。

四、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交流

(一)生汇报

(二)班级交流、师点拨。

1、抓住“得意扬扬”等词语表达感受。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及背景引入指导朗读,感悟文本,真正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3、熟读成诵。

4、抽读立志部分,从而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

(三)总结点题

1、文章在最后点出了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点明题目,那开头又写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

3、读题。

六、拓展积累背诵

1、师介绍钱学森、孟佩杰并引入颁奖词。

2、生组内背诵颁奖词。

3、展示背诵。

七、作业设计

1、搜集背诵积累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推荐阅读《立志争光》。

八、板书设计

中国妇女 \中振

↑\华而兴

欺∣凌中华不振 →之读→中

∣/崛书华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在高中化学中实现简约化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具有高效性,学生会自觉地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在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首先从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的教学原则为出发点,并对简约化教学流程、教学的实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简约化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希望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 简约化教学 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64-02

目前,化学教学中学校以及教师为学生考虑过多,对化学教学精细化较为严重,这会让学生渐渐失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使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在制定化学教案时,教师对方案制定的非常完美,甚至连课堂上衔接阶段也被设计在内,这便会造成一系列课堂问题。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高中化学新课程也进行了改革,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慢慢引入新型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同学合作、共同谈论等良好现象。高中化学的简约化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的教学原则

在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简约的言语描述教材上复杂的知识,让学生有效学习化学,教师还要明确教学目标,进行简约化的教学原则。遵循简约化教学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激发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潜能。同时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思维习惯等进行整合后,再进行对学生的简约化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教学原则:

(一)遵循“删繁就简”和“同类合并”原则

在对化学教材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要对化学教材仔细研究,以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并考虑学生思想、思维,选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化学内容,摘选出重点知识,删除没必要的知识,并将教材内容重复的部分删掉,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合并整合,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上下连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简单而又轻松的进行对化学的学习,实现教师在化学中对学生实行高效教学[1]。

(二)“适当留白”原则

在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适当留白”,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与自我探索。在传统课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偏重于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把课程内容不间断的进行讲述,并不会考虑为学生留些时间进行学生的自我想象和自我发挥,对学生个人情感也存在疏忽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运用简约化教学,不仅能够明确教学重点,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结构。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识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看法。在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认知结合起来,加以整合,从而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结合自身认知会自觉地对化学知识进行转化,从而变成自己的知识,有效提高化学的学习能力[2]。

二、简约化教学流程

(一)在简约化教学中进行点拨启发

在合适的时机下进行点拨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铺垫来完成[3]。想要在化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就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引导,使学生们对此产生兴趣,也就是我们提到的点拨启发。

1.在学生对化学认知冲突时进行点拨

当学生对原有的陈旧观念与新现象之间出现冲突时,会感到疑惑不解,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简单的点拨。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点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达到对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2.在学生对化学思维定势时进行点拨

学生在对化学的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对化学知识的思维定势现象,很难理解新知识,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在这时进行对学生的点拨,让学生重新正确认识新知识。例如,在对高中化学进行强酸的稀释时,其中有这样的问题:当一个容器中,PH=5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后,容器中的溶液PH是多少?由于思维的定势的原因学生会认为PH=8,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进行点拨“若是厨房中的食醋稀释1000倍后会变成碱性溶液吗?”学生便会对知识了悟,然后教师就可以扩展化学知识补充说:“HCL溶液也是如此,不管稀释多少倍,PH只能接近7,不能大于7。”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化学学习印象,实现学生对化学思维定势时教师及时的进行点拨的目的。

(二)简明的情境创设

教师在设计情景时可以用开门见山的形式把知识渗透到学生思维中,也可以进行引入式的提问,但不能过于浮夸,否则会弄巧成拙。简明的情景创设都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达到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优质的化学课要有自然、简明的教学情景,并且在情景过程中,目的明确,不造作。

三、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的实践

高中化学简约化教学中,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目的性,对教师的知识功底有一定的要求。简约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下再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简约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重难点

在化学教学中,实践简约化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简约化的总结,大多数重难点在考试中出现的几率较高。因此,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重复的知识删除掉,重新整合,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化学教材中的重难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化学成绩。

(二)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对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上订立教学目标,根据订立的教学目标再实行学生的有效化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备案水平,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对学生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保证,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具有明确性,从而有效地进行对化学的学习,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简单的导入知识点。例如,在高中化学中学到C3H8O时,可以让学生写出它的同分异构体简式,然后继续询问学生这些同分异构体中的哪个结构和乙醇相似,当学生得出它们都含-OH结构时,教师就可以对官能团进行讲述,还有碳碳双键与碳碳三键也是官能团的一种,他们代表烯烃和炔烃,而有机化合物分类的方法就是对官能团来进行区分,并对学生讲解官能团所属类别,以及讲解同系物概念,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4]。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实现高中化学的简约化教学,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具有高效性。

四、简约化教学具体实施

(一)课堂教学简约化

在传统教学中,比较重视教案设计是否精准以及教学内容层层推进,学生在老师安排好的思想价值上进行启发思维,束缚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演示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大多数教师会使用教材中引用的手帕作为化学工具,这种做法学生不仅看不到手帕变干了一些的变化,还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简约化学教学的提出,使教师可以运用简约化教学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把手帕换成滤纸,并且人手一张,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手帕的变化,从而经过亲身实践得出:酒精着火点较低,使滤纸中酒精先燃烧,然后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滤纸中水分蒸发,因此,实验中才会出现滤纸无损却干了许多。这个课堂实验的成功让学生对实验记忆深刻,对课堂重点掌握较为熟练,有效培养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必要的,但在改革中也会出现追求情景、只追求外在感觉等将课堂复杂化的现象,对实行简单化教学有了一定的影响。将课堂教学简约化,使化学回归本质,教师必须要进行重视。

(二)实验教学简约化

目前,大多数学校出现实验室不够用的现象,而化学课中有很多需要试验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活用课本,以学生为主体,不拘泥于教材,将要去实验室才能完成的试验内容简约成室内的探究性试验,有效的解决实验室不够用的问题[5]。教材上多为已经设计好实验方案,实验室也有实验中需要的化学仪器与药品,学生只要按照教材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对实验报告进行填写,整个过程就结束了,但这却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有效探究过程,即使做完实验,学生对实验课内容印象也不是很深。

(三)解题教学简约化

在解题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不重视命题机制,在告诉学生答案时,忽视学生对解题的思考角度,这种教学方法是低效的。因此,解题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思考问题方法,从而对解题内容有时效性以及简洁可行。高明的教师可以将复杂的解题思路变成简单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习的更轻松,简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简约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流出了辛勤的汗水,保持着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智慧,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组织者、领导者,应当适当的进行简约化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简约化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简约化教学模式,并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 篇6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追求有效课堂,从关注学生开始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不仅要把学生看成认知体,也是‘生命体’,更要唤起这些生命体进入状态,而不能还在‘沉睡’或者‘昏迷’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用眼睛多看看他们,走到他们身边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学不会?多提问提问他们,即使没有举手。任何学生每个细微的进步,你都能给他微笑或赞赏的眼神„„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关键词】

关注 发展 个体差异 课堂成长 生命状态

记得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说过:“课堂教学不仅要把学生看成认知体,也是‘生命体’,更要唤起这些生命体进入状态,而不能还在‘沉睡’或者‘昏迷’之中„„”那么,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呢?我个人认为: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我们农村的大班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看看他们在做什么,问问还有什么问题,想想他们为什么学不会?学生每个细微的进步,你都能给他微笑或赞赏的眼神„„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邀请羞于举手的同学第一个发言,不管发言是否正确,我都会赞赏他。因为他思考了,表达了,对他来说,这就是勇气。然后,我再叫敢于举手的学生来发言,之后,我再叫那些积极思考又善于表达的学生来回答。最后,我再次请第一类学生来回答,谈一谈自己新的感受。这样,一堂课下来,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正如多元智慧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1、允许“独树一帜”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是啊,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2、允许学生“出错”

有人说:犯错误是儿童的天赋权利。有人说:学校就是允许儿童犯错误的地方。还有人说: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也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错误也是一份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着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位老师教学《林海》一课时,学生把课文中说大兴安岭与秦岭的“大不一样”错读成“不大一样”。这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没有被老师的倾听疏忽。于是,课堂生成了一个教学新环节。

师:“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大一样”是只有一点儿不一样。“大不一样”是非常不一样。这里区别可大了。师:说得好。“大不一样”是十分不一样。那么大兴安岭“岭”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根据,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多美的一个错误,多好的一份资源!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这正是一种别样的教育境界!

3、允许自主选择

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讲、学生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命题,学生作业„„一句话,学生必须亦步亦趋,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无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具体表现。试想,学生的一切课堂学习行为都得听命于教师,又哪里会有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的能力,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价值。在检查学生是否读通课文时,可让他们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来读,有时让学生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或者找出自己的阅读难点,请同学读给自己听,找出好词佳句反复品读等;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只要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一部分或文章所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行理解,有独到的见解,教师都要充分肯定,让他们有选择学习的权利;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所以,我们应以变化、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观点来关注,从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充分预设,生成课堂

我以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悉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的,有利于促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资源,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课堂必将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一位教师在教学《养花》时,初读课文后有学生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疼,还说‘真有意思’!要是我,讨厌还来不及呢!”教师放弃了预设,紧紧抓住“为何说有意思?这样真实吗?”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地投身于朗读、探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有乐趣!

这堂课中虽然教师的教案搁浅了,但学生的思绪却已远航,他们学着并快乐着,在感悟出老舍养花的乐趣后,又进一步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不只是预设,更是动态的生成。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成为一门艺术,才有了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气息。

2、平等对话,“互动”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二年级古诗《草》一文时,精彩生成,鼓动生本对话,课堂上流淌着生命的灵性。于老师让小朋友通过朗读,基于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图画来描述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交流互补中领会了诗句的正确意思,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实现了课堂的互动。

文本是一种交流的平台,是一种载体,当中蕴涵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包容着作者的思想境界,囊括了作者的情感历练。在于老师的教学片段中,学生感受到的己不再是“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本身,而是诗句中所蕴涵着的生命的涌动。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 只有引领学生潜心体会文本,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语文课堂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着有文化馨香的意境,语文课堂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3、适度拓展,“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有位老师在让学生自学《万里长城》后,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鸭绿江”在哪里?“结晶”是什么意思?“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一问一答逐个解决的话,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同时造成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又挤掉了一部分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于是老师就选择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结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结晶”这个原本较难解释的物理名词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心句的字面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四、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它充满着灵性,充斥着智慧、灵感的碰撞。所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创造。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

不久前,我有幸聆听的《丑小鸭》一课的教学就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儿童的生命世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教学中,教师始终体现一份浓郁的人文关怀,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文中的写道:“这是一只又大又丑的丑小鸭,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因为长得丑,丑小鸭在生活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遭受了各种痛苦的折磨与煎熬,这是对生命的漠视与摧残!一开始学生并不明白长得丑不是丑小鸭的错,长得丑更不该遭到鄙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教师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因为长得丑,大家都不喜欢丑小鸭,你喜欢它吗?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错误的观念得到了正确的引导,情感得到了升华。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再次朗读。在学生用心的诵读中,体会到情真意切的怜惜和关爱。在教学丑小鸭来到森林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在充分感受丑小鸭的悲惨命运之后,引导学生讨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论:在家里,在森林里,大家都不喜欢丑小鸭,谁都欺负它,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有的说:“丑小鸭也是一个弱小的生命,它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有的说:“丑小鸭你要坚强活下来。”„„

这些不仅是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是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学生与生命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研读转向人文的关怀,体现了生命的尊重,对弱者的同情与声援。尽管丑小鸭遇到那么多的不幸和困难,但它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依然坚定而执著,从来没有放弃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教学丑小鸭看到美丽的天鹅从空中飞过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设问:丑小鸭望着这群美丽的鸟儿,它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通过充分的想象让学生再一次走进丑小鸭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与美好。让学生体验那种永不放弃、勇于追求的人生态度。语文课堂是人本的课堂,更是人文的课堂。所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也应成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不懈追求!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论文 篇7

一、简化教学情境, 让问题更有挑战性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情境明白要学习的内容, 并以最佳的状态、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最终能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 并且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 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 我们不求热闹、好玩, 不求情境的花俏, 而应该尽可能地用简洁的语言, 简单的情境, 并使教学情境有一定的数学内涵, 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 或产生疑惑, 或激起认知冲突, 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这种情况下提出的问题才会具有挑战性, 才能促进学生深刻的数学思考.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乘法”这一内容时, 在引入乘法算式时, 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熊生日了, 熊妈妈买了很多苹果招待客人, 请小朋友帮小熊算一算, 妈妈一共买来多少个苹果?要求学生用算式表示,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每盘3个) , 3盘、6盘、8盘、100盘.刚开始,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 他们都会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当学生看到100盘的时候, 都“哇”地叫了起来, 很多学生就不愿意去写了, 说是要写100个3相加的算式, 那太麻烦了.教师适时问:谁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表示100盘苹果有多少个呢?经教师这么一问, 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作用下, 乘法算式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正因为这个情境非常简单, 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学习状态中, 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通过这个情境产生了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 蕴含的数学问题具有挑战性,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简化学具准备, 使操作手脑并用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进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不断增长智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前, 在选择、准备学具时, 应该做到简单、操作方便, 并在操作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手脑并用, 在操作的过程中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这样才能使得思维走向深刻、充满理性.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这一内容时, 课堂中, 每名学生的桌子上只有一把剪刀和一张长方形纸, 学生运用这两种学具进行了以下四次操作活动:

第一次:用桌子上的长方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很多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用“折”的方法剪出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第二次:把小长方形剪成不规则图形, 一部分学生在剪的时候就发现了算这个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第三次:把正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学生都能先折好再正确地剪出.

第四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搭组合图形, 学生的方法有: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操作学具的效果非常好, 每次操作都是经过动脑思考后再动手操作的.本课中正是因为学具比较简单, 学生容易操作, 这样学生在操作时能专心地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操作结果, 而不会花心思去研究学具, 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操作时的手脑并用.这样的操作, 使学生真正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简化引导提问, 促思维走向灵活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引导与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课程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不仅仅指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归还学生思维的过程、思考的权利.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提问能够简约一些, 教师的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的问题要少而精, 尽量避免一些细碎、低层次的问题, 提高问题的质, 减少问题的量, 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提出的价值, 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简单的引导和提问, 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还是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这一课中, 教师要求学生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的引导语:“请大家继续看长方形纸, 你能不能从这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看谁剪的正方形最大.”有几名学生急于动手, 教师引导:“别急于动手, 先想一想, 想好了再剪.”经过教师简单的引导, 同学们都能先思考再动手剪, 大部分同学想到了用“沿对角折”的方法.探究剪拼引起的周长的变化时, 学生算出大长方形的周长是64厘米, 分成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周长分别是48厘米、40厘米, 它们相加得88厘米.教师问:“为什么大长方形的周长与分成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和不相等呢?是不是算错了?”这么一问, 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通过对比, 很多同学发现:原来大长方形与分成的两个图形相比, 少了2条长12厘米的边.本课中, 老师在课堂当中引导与提问的语言并不多, 但每个问题和每句引导语都经过教师精心的设计, 简洁有效, 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动脑思考.这样的引导与提问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 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 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发现周长变化的原因, 在后面计算组合图形的练习中, 学生就能根据图形的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这样就调动了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简化教学手段, 令知识趋于整合

近年来, 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中, 课堂上动辄就运用声、光、电.但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 有些教师只顾及媒体运用视觉上的效果, 忽视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及媒体运用的实效和价值.实际上,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我们应从“实效”的原则出发才是最可行的很多教师用简朴、常规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却把学生引进充满奇趣的数学世界,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思考, 使学生身心愉悦, 那才是我们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像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一把剪刀一张纸条出神入化教学“莫比乌斯带”, 一题三变深入浅出演绎“孙子定理”;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以“俄罗斯方块”“平移接力”两个游戏串就“平移教学”, 这些都是堪称简约的经典例证.他们都用非常简单的教学手段, 有效地串联好每个知识点, 使知识趋于整合, 使学生对知识点作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 课堂中, 他只用了几幅“苹果图”进行了教学, 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始从分1个苹果的旧知开始, 再到分8个苹果、12个苹果, 通过三次“分苹果”, 引导学生在“一变” (总数量) 和“三不变” (平均分的份数“4”, 表示的份数“1”, 使用的分数) 的对比和概括中, 突出了分数的本质, 课堂中, 教师运用简单的教学手段, 演绎了分数的意义丰富的知识内涵, 使分数的相关知识在课中得到有机的整合, 学生学得既深刻又轻松.

“有效教学、效益课堂”已成为目前新课程改革中所有老师们的追求, “简约而又深刻”的课堂一定会让教师的教学更加高效, 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当然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进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 逐步地积淀, 厚积薄发.相信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下, 数学课堂一定会从冗繁走向凝练, 从紧张走向舒缓, 从杂乱走向清晰, 从肤浅走向深邃.

参考文献

[1]数学思考, 让数学课呈现理性之美.中小学数学, 2007 (1-2) .

[2]在简约中追求丰富.中小学数学, 2008 (6) .

追求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导入;主体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谈两点个人体会。

一、进行激趣导入,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文本内容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对这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做到激趣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鱼儿捎来的信》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群鱼儿自由自在生活在水中的画面,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然后,说道:“同学们,这群小鱼们可爱吧,可是,它们不知道,有危险正等着它们呢,你们看。”,接着,出示漫画中的第一幅图,“有一位小朋友想保护小鱼,那你们想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吗?”“想!”学生一起答道,“好,接下来就大家继续跟随老师来欣赏一组著名的漫画——《鱼儿捎来的信》。”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出示课件并与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对接下来文本内容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对文本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要再始终以自身为中心,而是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对文本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跳一跳摘到果实的状态。

比如,在学习《长城》这一课时,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就设置了合作讨论的环节,如提出以下问题:(1)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2)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和长城的建造特点;(3)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4)读课文最后一段,想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對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阐述得出的结论。这样,我就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文本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

总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变小学语文当今的教学现状,使之教学有效性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获得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论小学语文中的游戏化教学 篇9

摘 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学校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中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让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方法策略

游戏化教学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们的学习是比较有效的。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喜欢玩耍,让他们在一个地方固定四五十分钟不动,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游戏化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因素呢?游戏化教学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1.提高教师的游戏化教学能力

由于传统教学的长期实施和发展,教师对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已经产生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新的游戏化教学方式还不能够完全熟悉和掌握。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这更是一个转变,从一个讲基础知识,从讲阅读文章的老师变成一个带着学生们做游戏的老师,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的游戏化教学能力。可以采用开设教学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综合各种游戏化教学的方法。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经验,不断地提高游戏化教学的能力。

2.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游戏

游戏化教学会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不断地表现自我,发挥自我的长处。比如,在进行汉字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猜谜语游戏,也可以进行一个学生表演,一个学生猜字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们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表现力,积极地开动脑筋。这样就会让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觉得紧张约束,也会满足学生们好动贪玩的特点。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所以有性格活泼的学生,也有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能仅仅让性格活泼的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参与不到游戏中来,应该通过教师的安排和调节,让表现力强的学生带动不爱张扬表现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中去,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会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

3.改变对小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们的评价以分数标准基本上都是,小学生们的个人能力和综合表现都很少参与到测评中来。素质教育要求下,这种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小学教育。对小学生们的评价标准可以体现在小学生们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的表现情况,在游戏中学习到的知识,从游戏中获得的心得等等。可以从多个方面考查小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改变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们的评价观念,游戏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可以达到一般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4.加强教师与小学生的协作

在游戏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们做游戏,教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来。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寻宝”游戏,让小学生们寻找教师藏起来的宝物,“宝物”是一张有问题需要回答的卡片,先找到卡片,然后回答出卡片上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卡片上相应的小礼品。教师在游戏中要充当藏宝人和宣布答案人,也是颁发奖品的人。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游戏,也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们不喜欢每天枯燥乏味的内容,自然很难集中精神在课堂上。然而利用游戏化教学是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的,也可以让小学生们更好更快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2.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小学生好动贪玩的性格特点,小学生们在一节课45分

钟的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小学生们觉得自己是在做游戏,对游戏产生好奇心,从而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游戏化教学不再是让学生们一动不动地听课,而是让学生们动起来,不仅是身体动起来,大脑也要动起来。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全面协调自身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素质教育不断地发展和深入,对每个学校、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有很大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进和进步中,游戏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明显的教学方式,应该不断地开发这种教学方式,不断地提高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挖掘小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上一篇: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备课教案下一篇:写我的朋友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