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体操比赛报道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播体操比赛报道(推荐11篇)

广播体操比赛报道 篇1

活动报道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展示学生的风采风貌,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2015年5月7日下午,东胜区第六小学的各班学生们在学校操场举行了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

这次广播操比赛引起了我校师生的极大重视,各班班主任老师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根据比赛要求和比赛的内容,积极投入,组织训练。比赛时,各个班级列队入场、做广播操时都能做到步伐整齐、动作有力,他们的举手、抬脚、弯腰、转身、跳跃整齐统一,动作中充满着自信。

广播体操比赛报道 篇2

“新闻媒介的一切传播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流动, 只有通过有效的信息流动, 并且使媒介发出的信息能够为受众所接受, 媒介的各种功能如宣传教育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信息服务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等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媒介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才能够在交换中实现价值补偿。因此, 媒介新闻传播规律本身决定了传播者要追求传播的有效性。”[1]当今社会,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新闻信息需求量大, 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 当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 哪一个媒体更迅速地进行报道, 就更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广播主要是靠声音传播信息的一种现代舆论工具, 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多样化的手段相比, 它的传播手段比较单一, 因此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 广播原有的播报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听众最新最快的信息需求。而连线报道正成为广播媒体扬长避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有效手段, 逐渐被各级广播电台重视并应用, 连线报道发挥广播这一传统媒介独特的优势, 具有创新发展的巨大空间。“所谓连线采访报道, 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 电话为媒介, 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 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室直接播报出去。”[2]

连线报道中, 记者口述、现场音响、采访对象的同期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连线的形式主要有:以主持人作简单、客观的引入, 记者以口述或与支持人互动对话的形式将现场情况描述给听众, 或者通过记者在现场向相关人员提问采访展现新闻事件。

二、连线报道的应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手机的普及, 电话连线报道作为一种快捷、方便、高效的报道形式, 越来越多地被广播广泛应用。在电话连线报道的运用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更是走在了前列:2008年的汶川紧急救援、奥运会直播, 2009年的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 2010年的玉树救援, 每一次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中国之声现场连线报道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09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改版后, 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新闻比例由以前的40%提高到75%以上, 中国之声自清晨6:30直至凌晨2:00长达19小时全部保持直播形态, 节目涵盖《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直播中国》、《新鲜解读》等板块, 采取半小时为一轮盘的形式播出。充分体现了新闻及时性的理念, 满足了听众源源不断的信息需求, 真正向听众报道了正在发生的事件。

在对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报道中, 连线报道能够充分满足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 成为广播把正在发生的新闻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给听众的最好方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通过与各媒体开展广泛合作, 构建了事件性报道的信息网。现在, 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事件一发生, 中国之声就利用直播间与新闻现场记者连线进行即时报道, 大大增加了广播新闻的现场感。中央台的连线方式迅速被各地方台模仿和借用, 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着各具特色的改革和创新, 并充分利用连线这一形式来为自己服务。福建新闻综合广播在2009年7月6日全面改版后, 有《新闻早高峰》、《资讯大不同》、《直播福建》和贯穿全天的《新闻现场》等服务海西建设的新闻栏目。依托中国广播联盟、中国广播直播网和连通了9个设区市台和全省各个县级台合力打造的福建广播新闻协作网等广阔平台, 为听众提供最快捷、鲜活的新闻资讯。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加大节目的信息量, 《直播福建》和贯穿全天的《新闻现场》主要以记者连线播报作为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 通过主持人与全省各地记者电话连线, 采取即时提问、现场播报等方式, 及时传播新闻, 增强现场感、亲切感。福建新闻广播改版后连线报道的常态化也让地方台的记者更有作为了, 为了让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来自当地新闻现场最真实、最鲜活的信息, 县级台的广播记者也经常通过连线报道, 及时向听众传递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 增强了地方台广播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比如2010年6月份福建省因连续强降雨发生汛情,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救灾斗争, 同时也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新闻宣传战役。全省各级广播电台迅速行动, 面向基层, 聚焦一线, 全面反映各地灾情, 直击抗灾行动。来自抗洪一线的最新、及时报道大都通过连线报道完成的。福建新闻广播还为此还特别调整时间, 开播了抗洪抢险专题节目, 其中有些县市由于受灾严重, 电力设施受损严重, 根本无法通过网络传送节目, 在防汛抗洪一线的记者正是通过电话连线报道才能够及时播报当地的灾情和抗灾自救的情况, 其中6月27日上午的抗洪抢险专题节目仅仅半天福建新闻广播就播出3000多条的抗洪救灾的新闻, 其中大部分是通过连线完成的现场直播。电话连线在福建新闻广播对这次抗洪抢险救灾报道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通过它把灾区最真实的声音传递给了广大听众, 同时还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通, 及时向全国各地发出报道, 做到了最快地报告灾情、最细致地报告了灾区的真实情况。不仅让全国和全省百姓第一时间了解到前方灾情和救援情况, 而且增强了全省防灾减灾的防范意识, 彰显了广播的社会服务性与人文关怀。

三、连线报道的优势

连线报道是通过通信网络的直接传输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与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相比, 在制作程序上更简便些, 由于记者从采访到成稿再到录音制作,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在现场采访的记者更是无法成稿播出, 而记者的连线报道则能抢时间差, 只要能通上电话, 广播记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连线”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同步报道。电话连线报道的技术难度小, 成本低、反应快, 这一点使广播在对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中具有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 所以新闻连线报道有别于广播其他节目而受到普遍关注。“连线报道这种强化时间概念的报道方式, 尤其是现场直播的连线报道, 使新闻报道更符合广播的规律, 更具有新闻的魅力。”[3]

及时性是广播这一传统媒介的最大的特点, 它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各种信息传递给每一个人,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只要有电波存在就有广播的声音。而在通讯发达的今天, 现场连线报道是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雨雪冰冻等突发性灾害中, 其他媒体因灾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连线报道的广泛应用充分体现出广播及时、迅速、便捷传递信息的优势。广播记者在现场进行的直播式的报道, 听众听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现场的声音和记者的声音, 时效之快不言而喻。因此连线报道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来自不同地点的新闻现场信息。连线报道的特色和优势为广播新闻报道赢得第一时间, 能满足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发生事件的期待心理。

连线报道主要通过广播记者运用不同形式描述新闻第一现场, 避免了多层次的“转述”, 不仅使广播新闻传递更加快捷, 也更具有现场感。连线报道时, 记者在现场即时采访, 在现场即时播报。真实的现场音效, 富有动态的现场气氛, 都赋予连线报道强烈的现场感。听众听到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声音, 而采访对象又是与事件有关的人, 真实的现场感大大提高了报道的可信度。整个采访过程和事件进展都体现了现场的效果, 使听众有参与报道之中和亲临其境之感。连线拉近了新闻传播传者与受者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连线的优势使得现场连线报道的方式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改版后时效性更强新闻报道更现场客观。从2009年节目改版起, 中国之声就不断加快了新闻报道速度和加大了新闻报道量, 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也经常出现“连线报道”, 据说“现在, 央广新闻频道的记者基本不用写稿子了。口播, 即时连线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工作状态。无需等到新闻完成, 无需获得全部信息, 在采访的路上就可以向电台传回第一条报道。”[4]连线报道通过记者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采访、描述, 为听众提供最鲜活信息感受, 最直观地反映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 拉近新闻和听众的距离, 增强广播新闻的贴近性。这样的“连线”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时间的时间差, 提升了报道的速度, 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

四、连线报道的要求

连线报道实现了新闻播报的提速, 使得连线报道在各类节目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也随之出现了连线泛滥、记者连线技巧生疏等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没有增强广播宣传效果, 反倒减弱了媒体的影响力, 甚至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广播记者在做连线报道时还需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 连线报道要精心选材

“连线”题材的选择对新闻连线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线报道的衡量标准首先是新闻报道的价值标准。虽然我们提倡要通过多做连线报道发挥广播的优势,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新闻题材都适用于连线报道。像一般性的会议新闻, 一些工作部门的日常动态消息以及诸如“某小区垃圾无人清扫”、“某城区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 城管部门定期发布的调查结果等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等, 就不需要采用连线报道。否则有事没事都“连线”, 就会扭曲了连线报道的功能, 播出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而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 尤其是突发事件、重大新闻活动或群众关注的民生新闻等新闻题材, 群众需要时时刻刻了解它的最新发展和变化, 这个时候, 运用连线报道才更能发挥优势, 使其成为广播新闻的一大亮点, 增强宣传效果。

(二) 连线报道要讲究策划

要做好连线报道, 也需要我们前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策划。对于重大新闻活动, 社会热点新闻, 群众关注的民生新闻, 在连线报道之前, 记者应提前策划, 做好报道方案和预案, 甚至与事件当事人提前交流和沟通, 尽可能了解事件的全貌, 尽可能从中提炼最精华、最具有时效性、听众最关心的部分来做。这样连线报道会更加顺畅, 更有可听性。在采写新闻连线报道时, 记者要提前介入重大事件, 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 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有时事件的发展过程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 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现场纷繁复杂, 各种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这时事前充分准备是成功调控现场的关键,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准备工作甚至可以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充分。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多设计几种方案,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介绍准确, 评述得当;才能做到临场报道沉着冷静, 不慌乱, 表达清楚而有条理。

(三) 连线报道要把握报道节奏

提前策划, 只是在我们已知的范围内, 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但从新闻发生到现场报道, 留给现场记者准备的时间很短,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 作为一名广播记者, 熟练掌握现场连线的技巧也成为一项最基本的采访技能。在迅速深入到新闻现场后, 广播记者要有驾驭全局的气魄, 牢牢把握报道节奏, 不因个别环节患得患失, 以免造成被动。及时性、贴近新闻事实和现场的特质构成了新闻连线的生命线。“对突发新闻而言, 抢占时间上的制高点非常重要。广播记者必须时刻牢记的就是连线意识, 当记者到达一个突发现场时, 在对事件进行采访、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后, 就应该立即理清思路、组织语言, 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后方编辑联系, 第一时间发回连线报道”。[5]中间穿插的背景材料要简洁, 选择对表现新闻事件最必要的进行简短地介绍, 切勿面面俱到显得冗长杂乱。因为如果介绍过长往往可能会脱离现场, 失去节奏感, 现场报道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

(四) 连线报道要恰当取舍信息

连线报道并不是记者到了现场随便讲几句以证明自己到过现场或者不加思考地见什么说什么, 事实上精彩生动的连线报道要求记者在短暂的时间内要言之有物, 且有深度。在现场的广播记者是听众的眼睛, 所以记者进入现场后, 细致观察尤为重要,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记者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受周围七嘴八舌的干扰, 根据现场观察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的时候, 记者通过细致观察新闻现场并不断捕捉新闻信息, 准确快速地抓住新闻的亮点, 同时要做到能够站在听众的角度上过滤和获取他们最关心的信息。这样才能更快地去选取听众最感兴趣的信息, 选取对所要表现的主题有意义的信息。新闻点选准了, 就为整个广播连线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连线报道中群众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特别是一些批评报道或舆论监督性的报道, 记者在采访报道中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和把握好度, 要坚持帮忙不添乱的原则, 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听众听到有用的信息, 才能使连线报道贴近听众, 贴近生活。

此外, 连线报道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播报, 它就更需要记者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新闻组织能力。做到眼快心快嘴快, 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现场记者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 增强新闻的可听性, 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 才能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大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映速度与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基本成正比, 传播速度可以塑造某一媒介的声誉, 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通讯发达的今天, 电话连线报道是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 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 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 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 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与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相比实现了新闻播报提速, 让广大听众有一种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欣喜和满足。随着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对广播记者在选材、策划、报道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 选取新闻亮点, 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 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关键词:连线报道,广播新闻,时效性,新闻现场,广播记者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14.[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14.

[2][5]吕春璐.新闻记者:连线报道:广播新闻新亮点[J].2010 (7) .[2][5]吕春璐.新闻记者:连线报道:广播新闻新亮点[J].2010 (7) .

[3]冉涛.楚天新闻人:广播新闻连线报道的优势与误区初探[J].2006 (5) .[3]冉涛.楚天新闻人:广播新闻连线报道的优势与误区初探[J].2006 (5) .

广播操比赛 篇3

“瞧!他们昂首挺胸,精神饱满,齐刷刷地行进着,多么有气势呀!”

“哎!他们在干什么?”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这可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广播操比赛。

操场周围坐满了全校的学生,他们有的挥舞着彩色旗,有的摇晃着拳头,还有的打出胜利的手势,正在为比赛的班级加油呢。按照从低到高的年级顺序比赛,先是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看!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听着音乐节拍认真做操呢。你看他们在做扩胸运动的时候,小手抬得不高也不低,平平稳稳的,十分到位;在做踢腿运动时,没有一个同学把脚踢得高高的,看上去整齐极了……我心里想:他们才进校两个月,就已经把操做得这么有板有眼了,而我们做了四年多,却比不上他们,真是丢人!等到轮到我们比赛时,千万要认真,不要输给……

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声音嘹亮地走到比赛场地中间。刚刚站好,广播里就传出了做操的音乐,只见伸手一条线,踢腿一扇面,嚯!那操做得真是没话说,平时不认真的赵同学今天也格外争气,一边听着音乐节拍,一边比划着手脚,丝毫看不出他平时吊儿郎当的样子。四分钟不到,做操结束,场外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广播体操比赛 篇4

广播体操比赛在下午第一节课开始,每一位学生都精神饱满,昂首挺胸。首先出场的是三.四年级组,他们踏着欢乐的节奏,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比赛场地。他们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整理好队伍,开始做操了。只见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动作划一。特别是在做腹背动作时,同时弯下,又同时立起,在他们的身边好像有根无形的绳子在帮他们规划动作,你看,第二排第三个小弟弟,个儿不高,动作却做的那么刚劲有力,伸展运动,双手笔直;侧身运动,努力弯腰;再看那个漂亮的妹妹,跳跃运动时,跳的那么高,脑后的马尾辫也跟着一左一右的跳动,很神气。

轮到我们了,我的心紧张的缰碧,对每一个细节我都不敢疏忽怠慢。当进行曲响起来时,每位同学都没有了往日的嬉皮笑脸,都一脸的严肃。踏步时,我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走到了比赛场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又赶忙立刻调整队形。头发被风吹乱遮入了双眼,但我也不敢碰它,只好忍着,因为我怕这个小小的举动会给我们班扣分。开始做操了,同学们做操时不是回头,就有说话,整天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可今天她却做的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广播操结束了,我的肩膀又累又酸,但想到下面还有运动操,也只能默默忍着,运动操也做得非常顺利。当公布成绩时,我屏住呼吸,绷紧了每一根神经,当报到广播操五年级二班第二名,运韵操第一名时,我才松了口气。

广播体操比赛总结 篇5

2011年 校区春季运动会终于圆满的落下帷幕。在本次运动会上,广播操比赛作为新加的比赛项目受到了全校各院系的重视与好评。3月底,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在接到要进行广播体操比赛的通知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负责的老师有张素风和易洺瑶两位辅导员,而学生会的副主席和体育部部长则辅助两位老师进行训练。

在训练计划中,2010级全体同学参加了这次大型的广播体操比赛,每周进行两次训练,分别是周四下午6点和周六上午10点,每次训练时长1到2小时。体育部老师作为我们的训练指导。

一开始,大家的动作和整齐度都令大家担忧,只能从头教起。彭老师和刘老师便分别对男生和女生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动作讲解,并让同学们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最困难的是体侧运动和全身运动,同学们弯腰的程度参差不齐,下蹲起身的动作也都不整齐。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配合,在这样一点一点的纠正后,大家在4月份的训练中已经能比较整齐的完成全部广播操的动作。

5月份,广播体操比赛开始抽签,我们抽到第四组,与外语系一同比赛。此时,广播体操的动作同学们都已很熟练,而进场与退场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几位老师和负责的同学一起讨论了进场退场的形式,也和广播体操比赛负责人沟通后决定,进场退场以及散开都以跑步的形式,既简单又快速。在训练时,由于2010级的同学都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军训,跑步的排面和踩点的精准度都有些问题。不过同学们积极配合,在彩排不如意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加训,也让我们很感

动。彭老师见此情况建议大家以慢速度,小碎步的跑步方式入场,这样大家不会有太大的进退出现,也就标齐了排面。采纳这个小窍门后,我们的队伍果然起了很大的变化,排面标齐了,踩点时的波动幅度也小了很多,完全弥补了彩排时的不足。在正式比赛的那天,大家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迎接了最后的一场战役,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全校二等奖的荣誉。

广播体操比赛通知 篇6

一、比赛时间:

二、比赛地点:

三、参赛对象:

四、参赛办法: ㈠.参赛队伍共 5 组: ①.财务部和行政部组成 1 组队伍。②.其他部门自行组成 4 组队伍。㈡.比赛顺序由各队伍抽签决定。㈢.比赛采用百分制评分的办法进行评比,裁判员将分数汇 聚,去掉 1 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所剩分数取平均分决定队伍名次。㈣.每队伍的参赛人数以现有人数为准,每队伍派出一名员 工作为领操员。㈤.队形由各队伍自行设计。

五、评分规则: 总共 100 分,由服装、出入场纪律、队形、做操质量几个部 分构成。㈠.服装(10 分):

①.队伍服装整洁、统一占 100%。(10 分)②.队伍服装整洁、统一占 70%—90%。(7—9 分)③.队伍服装整洁、统一占 40%—60%。(4—6 分)④.队伍服装整洁、统一占 10%—30%。(1—3 分)⑤.队伍服装整洁、统一占 0%(0 分)㈡.出入场纪律(20 分): ①.出入场快、静、齐。(20 分)②.缺勤 1 人,扣 1 分。③.违纪 1 人,扣 1 分。㈢.队形(10 分): ①.队形整齐、美观(10 分)②.队形整体整齐(4—9 分)③.队形杂乱无章,毫无美感(1—3 分)㈣.做操质量(60 分)1.做操质量评分细则包括有:领操员、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 动、整理运动。2.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领操员 ①.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分)(6 ②.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达 80%以上。(4—5 分)6分 ③.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达 50%以上。(2—3 分)④.动作不规范,动作生硬,姿势错误达到 10 人以上。(0—1 分)①.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分)(6 ②.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达 80%以上。(4—5 分)6分 ③.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达 50%以上。(2—3 分)④.动作不规范,动作生硬,姿势错误达到 10 人以上。(0—1 分)

预备节

伸展运动

扩胸运动

踢腿运动

体侧运动

体转运动

全身运动

跳跃运动

整理运动

①.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分)(6 ②.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达 80%以上。(4—5 分)③.动作规范,动作轻松、自然、优美,姿势正确达 50%以上。(2—3 分)④.动作不规范,动作生硬,姿势错误达到 10 人以上

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 篇7

一、现场连线, 实现广播第一时间落地

广播节目从采访制作到最后播出需要一系列程序, 包括录音的采集、剪辑、编辑以及合成, 对于时效性较强的新闻来说, 在实效性略显滞后, 广播节目的现场连线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随着通讯技术的提高, 在新闻现场只需要通过手机就可以“连线”直播间, 把现场情况进行即时播报。例如, 在做连线报道时, 前方记者通过对现场的观察、采访, 及时整理出采访事件, 通过连线把所看所想报道出去, 实现了新闻事件与新闻传播同步。连线具有较高地时效性、现场感, 满足听众获知信息、又获得真切的现场感受。

二、现场连线, 实现广播的“身临其境”

与电视相比, 广播节目缺乏视觉冲击力, 连线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以连线方式, 把所看到的、了解到的事实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听众听, 增加新闻“视觉效果”, 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例如, 《汶川紧急救援》播出的节目中, 记者采访一名9岁小女孩, 结束了采访后, 女孩提出在广播中为在灾区开展救援的父亲唱歌。歌声随着电波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这段音响综合了叙述和情感两种表现手法, 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听众。

三、现场连线, 实现广播“快与深”的完美融合

新闻的“快与深”是一对天然矛盾, 连线报道通过多次连线和多点连线, 实现了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两种深度报道形式, 适当弥补了广播新闻“快字当头”带来的粗糙、肤浅的缺陷。记者不仅可以把所见、所闻真实生动地表述出来还可以把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观点都在连线中进行报道, 使整个节目内容充足饱满。例如, 记者在做各种经贸展会的报道时, 在对展会现场的情况充分报道后, 根据情况融入记者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如今年的展会和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和亮点, 让听众更加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 广播连线报道因具时效性强、画面感强以及补充性强等几大优势, 成为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发挥连线报道的这些优势?笔者认为可以从选择信息点、挖掘细节、选好音响及流畅表达等四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是信息点的选择, “事有轻重缓急”, 新闻报道更是如此。到达新闻事件现场, 准备报道新闻时, 首先要想到的是“究竟要向听众传达什么?”现场诸多信息点一瞬间让人摸不到头绪, 此时需要保持头脑清晰, 迅速的理出事情来龙去脉, 抓住最关键部分。大多数新闻事件的信息点并不难把握, 有规律可循。例如, 比赛竞技中的成绩、灾难性报道中的人员伤亡情况, 在做现场连线时, 只有把握了最重要的信息点, 才能在连线时事半功倍。

其次是细节的选择, “细节决定成败”, 连线报道过程中, 记者关注到了有说服力的细节, 整个报道就显得丰满动听。而有些细节只能通过记者的描述才能让听众感受得到,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特约记者发来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连线报道, 现在我的手里, 有这样一个在台湾被称为古早味的“台湾肉粽”, 我们注意到, 台湾的粽子它有四个角, 而在北方, 粽子一般都是三个角, 我们称为三角粽, 从形状上来看呢, 台湾粽和沈阳本地粽还是有很大差别……这篇报道中, 记者注意到粽子形状和口味的细节, 再加上生动的表述, 让新闻本身“活色生香”了不少。在广播连线报道当中, 充分挖掘细节, 加入简洁、明快而又真实的细节叙述, 就可以使新闻栩栩如生、生动感人。

再次是背景音的选择:连线报道是一系列声音的集合, 其不仅仅来自记者现场的描述, 更有新闻事件本身所产生的各种音效, 即“背景音”或“现场音”。“背景音”是广播新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可以增加现场感、新鲜感。例如, 海峡之声广播记者汶川地震时亲临现场, 给后方发来第一手连线报道, 很多连线就是通过“背景音”和记者的表述一起完成的, 如灾区民众哭泣的声音、官兵救援的声音、现场直升机盘旋的声音等, 这些声音和记者的表述组合成真实的救援画面, 让听众在收听广播的同时能够清晰感受到受灾现场的情况。

最后是清晰的表述:“如何说, 怎么说”是连线中最重要一环, 在平日里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如专业知识、专业用语以及专业词汇。在报道新闻之前, 也要做一些必要的案头功课, 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 同时对报道的主题、思路以及结构也要充分把握。这样, 在到达新闻现场, 掌握新闻事件之后, 才能心中有数, 口中不慌。

除了基本功要过关之外, 清晰的表达也同样重要, 说好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还要讲究一些语言的抑扬顿挫, 让所表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景性和画面感。

做到上述两点之后, 就是新闻现场的把控了。记者到达新闻现场之后, 将所见情形迅速整理成腹稿, 然后在话筒前把所见内容如实的表达出去, 这是新闻连线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也是新闻尊重事实的必然要求。除此之外, 记者的表述虽然是以事实为依据, 但也同样是一种二度创作。这就意味着记者同样可以融入一些自己客观的感受和见解。在适当的情况下, 记者在现场报道中还应该有一两句抓住事件本质的精辟评论, 从而挖掘出报道的深度,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 广播现场连线, 是做好广播新闻报道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 如何更好地掌握这种报道形式, 就需要前方记者立足现场、找准信息点、挖掘细节, 借力背景音, 报道出“更新、更快、更生动”的新闻, 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摘要:连线报道, 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现场感强等特点正在被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运用。如何更好地运用连线这一报道形式, 展现新闻的实效性和现场感?笔者在本文中将重点研讨这一话题。

关键词: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视觉效果,优势

参考文献

[1]柯惠萍.“连线”使广播新闻节目更精彩[J].

[2]徐国明.广播连线报道待解的困局[Z].

广播新闻:让连线报道唱主角 篇8

【关键词】广播新闻 电话连线 录音报道 连线报道

连线报道是指传播者通过与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室的电话连线,直接报告新闻、发表评论的一种报道形式,可以让远隔万里的报道者、评论者和直播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可以迅捷地在新闻事件发生地向受众发布新闻,实现实时同步的现场报道,让听众和观众更多地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连线报道:广播占尽优势

连线报道并非广播电台的专利,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也时常出现它的踪影。不过,连线报道在电视新闻中是一种非常规的应急之举,而在广播新闻中却是如鱼得水,相得甚欢。如今,连线报道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广播电台的新闻栏目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等少数新闻广播中甚至唱了主角。

1、鲜明的广播特色

声音是广播电台同听众交流的唯一载体,让多姿多彩的声音传播大千世界的信息,无疑是广播这个大众传播媒介的一条传播规律。

有声报纸时代,在广播新闻这个空中大舞台上,一度只有播音员这一个角色,回响着播音员的一种声音,尽管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也难掩剧场的单调和清冷;录音报道时代,广播记者的解说声音、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新闻事件的现场音响开始出现在广播新闻的舞台上,广播剧场活跃了许多;到了现在的连线报道时代,广播电台的直播室才真正成为空中大世界,各色人等、各种声音轮番亮相,南腔北调普通话,你方唱罢我登场。毫无疑问,连线报道使广播新闻节目充满了鲜明的广播特色,为听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大千世界。

2、快捷的新闻报道

与报刊新闻相比,每秒30万公里的无线电波,令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速度上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与电视新闻相比,广播新闻以其采制简便的特点,在传播速度上更胜一筹。作为广播传输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连线报道这一新的报道形式,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

首先,连线报道成本低。电话连线对于资金、设备的要求较低,随时随地连线报道,全部的要求仅为一部移动电话、一位现场记者而已。而同样一个新闻事件,电视台要想实现音画俱备的直播报道,至少需要一台昂贵的卫星新闻采访车,因而难以实现日常化的移动直播。

其次,连线报道环节单一。录音报道在采访环节完成后,记者还要整理和剪辑录音、写作并口播解说词、合成制作、上传文字稿和音频,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到两个小时。而连线报道,集“采、录、播、传、编”于一体,减少了录音报道的诸多环节,能够以与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同步的速度播报新闻,实现让听众直接感受新闻现场的传播效果。

第三,连线报道参与简便。由于成本低、环节单一,连线报道参与简便。只要有需要,电台直播室可以连线与新闻相关的任何人,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新闻官,都可能成为主持人的采访对象。

3、互动的交流形式

在连线报道中,主持人与报道者处于双向互动的交流状态,前方记者的新闻播报是在和主持人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在许多连线报道中,主持人还借助前方记者的手机,直接对新闻现场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与此同时,听众的反馈也是在和主持人、记者乃至嘉宾的谈话中穿插完成的。

在这种互动交流模式中,主持人站在听众的立场,代表听众的愿望,向报道者提出问题,询问那里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记者及其它连线人按照主持人的导引,将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信息报道出来,使听众的新闻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这是连线报道的互动特征带来的最大优势。

广播新闻进入连线报道时代

1、以读播为主要形态的有声报纸时代

新中国的广播新闻是从延安时期播送新华社电讯脱胎而成的。到改革开放之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广播依赖报纸和通讯社办新闻节目,电台自采新闻比例较低,播音员播送文字稿的读播形式成为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态,录音报道和实况广播仅仅是新闻节目的点缀,可以说,这是广播的“报纸有声版”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到1980年代末,广播开始“走自己的路”,电台新闻节目以自采为主,录音新闻、现场报道等节目样式比过去有所增加。但是,这一阶段的广播新闻节目中,文字报道仍占主体地位,单调的播音员声音,使广播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有声报纸”的形态。

2、以丰富的声音素材为主要形态的录音报道时代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日益普及的电视使得广播且战且退,广播在竞争中真正重视并普遍使用了“录音报道”这个法宝。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为例,1989年8月,安徽台向录音报道时代迈出第一步,首次为部分记者站配备了磁带录音机和话筒,驻地记者从此可以独立采制录音报道。到2007年1月,安徽台为所有的记者站配齐了数字录音机,记者自录自播的录音报道逐渐成为安徽新闻综合广播的主流报道形式。

“广播是声音的总汇”,广播中的声音主要包括三类:人的声音,这是广播新闻的主体部分;音响,即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动物声、机械声等现场音响;音乐,特别是文艺报道,音乐具有重要地位。①录音报道运用丰富的声音素材,借鉴报纸新闻体裁,创新发展出录音消息、录音通讯、录音评论等多种报道形式,契合了广播媒介的特点和规律,增强了广播新闻的感染力。

3、以连线为主要形态的电话播报时代

连线报道的异军突起,应该说是新世纪我国广播界的一件大事。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和抗击非典战役中,中央电台出现了众多的连线报道;2004年元旦,中央电台“中国之声”频率开播,从周一到周五,每天30分钟的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与广大听众见面了。《第一报告》分为“国内外快讯”、“记者连线”和“特别关注”三个版块,“记者连线”作为一个栏目首次出现在大陆听众面前。2008年3月19日,安徽新闻综合广播《午间新闻》节目也首次出现“记者连线”栏目。

电话连线作为低成本的现场直播,提升了新闻节目的整体时效,为广播新闻占领市场立下汗马功劳,也为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连线报道:待解的困局

1、连线报道栏目化的困局

理想的连线报道应该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为理念,在新闻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核心地点即时播报,这样的连线报道才既具时效性,又有现场感。然而,规定时间在规定节目中播出新闻的传统思维,使一些电台将“记者连线”栏目化,显然扼杀了连线报道的活力。一方面,新闻发生的时候,记者无法在现场连线报道,而连线栏目播出的时候,时过境迁,为连线而连线的连线报道缺乏现场感,丧失时效性,固定的连线栏目与动态的新闻事件、进行时的连线报道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使连线报道陷入困境。

如何突破连线栏目化的束缚,释放连线报道的活力呢?首先,专业化的新闻频率、直播化的播出方式、贯通的节目设置、轮盘式的新闻滚动,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次,要将连线报道从固定的栏目中解放出来,使它作为一种常规的报道方式,运用于所有的新闻节目。

2007年11月26日,《中国之声》的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向听众谢幕,摆脱栏目禁锢的记者连线,频频亮相于2008年的雨雪冻灾、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等全天大直播。2009年1月1日,《中国之声》推出一套全新改版的节目: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实行全天大直播,《央广新闻》节目以半小时为一个单元滚动播出,时时更新。在《中国之声》的舞台上,连线报道唱了当之无愧的主角,有效地实现了“现在的新闻现在播(now news now)”的传播理念,从而破解了连线报道栏目化的困局。

2、广播新闻完美化的陷阱

新闻的快与深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为了调和矛盾,连线报道通过历时态的多次连线和同时态的多点连线,实现了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这两种深度报道形式,适当弥补了广播新闻“快字当头”带来的粗糙、肤浅的缺陷。

“多点连线”就是在同一个节目中与几个点分别连线,从不同的地点、侧面和角度进行系列报道,展示宏观新闻事件的全貌。对那些值得特别关注的重要事件,则尽可能地使用“短时间、高频率”的多次连线,还可以请专家及时解读新闻,做深度点评。有的节目还可以发挥短信平台的互动作用,让听众参与讨论,让记者连线、专家解读和百姓评说三者在节目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是,与录播的新闻、专题的精雕细刻相比,连线报道的粗糙和肤浅在所难免,在新闻单位的内部考评和各级政府新闻奖的评选中,难以满足评委们的审美需求和价值标准。以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奖”和综合“新闻奖”为例,广播新闻的参评有一条硬杠杠——必须是录音报道,这条标准无疑将连线报道拒之门外。

因此,广播新闻的各种考评、评比活动不应该追求完美的新闻形式,而应该适应连线报道时代的广播新闻特点,着眼于报道的新闻性和价值性,以鼓励和扶持方兴未艾的连线报道。

3、记者语言表现力的短板

连线报道的多数报道者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普通话不标准,表达能力欠佳,表述不够生动具体等等,影响了传播效果。实践表明,“现场播报”对广播语言的特殊要求,已成为广播记者的新课题。

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对连线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记者在不写文字稿的情况下“现场播报”的能力;记者则要学习如何用声音来表现现场,使讲述具有画面感和现场感,让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通过声音来实现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①杨伟光,《广播特点和广播优势》[C].《广播新闻学文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65

(作者: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庆记者站记者)

责编:周蕾

广播体操比赛作文 篇9

难忘的广播体操比赛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广播体操比赛。

上午,空气清新、阳光灿烂。我们下了第二节课后,戴上漂亮的白手套,到指定的位置准备比赛。比赛前,我非常紧张,心怦怦地跳个不停,就怕自己做操做得不好。

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们班上场啦!体育老师带领着我们小跑步到操场上,精神饱满地走到主席台前。开始整队伍了,同学们认真听着,按照体育老师说的口令做着向左、向右、向后转和稍息、立定等等。

开始做操了,同学们的动作做得很一致,但还有一些同学在几处动作失误了。但我知道,他们肯定也尽力去做了,不想做错动作。大多数同学在预备节和第一节都做得很有力。第四节和第八节有几个同学做得不太标准。

从开始到结束,我的心一直跳个不停,直到比完赛之后才慢了下来。老师说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回来时的路队走得整整齐齐的。

今天的广播体操比赛真是令人难忘呀!

广播操比赛

河南省郑州市  铁路第四子弟小学 三、五班  郭玉璞

3月26日我校下午要举行广播操比赛,同学们精神抖擞,都一丝不苟地把每一个动作做得完美无缺,该把手放平的时候就放平,该把腿抬高的时候就抬高,脸上还带着微笑,整个队伍整齐而有力。

下午广播操比赛开始了,我们心里都很紧张。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赛场。等我们排好方阵,广播操的音乐也响起来了,于是,我们就跟着音乐认真地做了起来。开始的时候,我的心跳加快,同学们也有点紧张生怕做不好,一个同学甚至把动作给做错了。后来大家慢慢地就进入状态了,做得越来越熟练,动作更标准,人也更有信心了。我们的表现得到了在场的所有评委的赞赏,我们获得了第一!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因为那是我们花费了心血换来的。

在广播操比赛中我们虽然得了好成绩,但是我们全班同学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各项比赛中永夺第一。

指导教师:张玉玲

广播操比赛

203班  徐陈骋

今天,我们全校举行广播操比赛。

为了今天的比赛,我们最近都在勤奋练习,努力做好准备。今天同学们个个穿着整洁的校服,精神抖擞。轮到我们班了,我们排成四路纵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了比赛场地。同学们个个都像小松树那样站得笔直笔直。虽然平日里我们已经练习得非常熟练,但正式比赛了,我还是感到一点紧张。看看同学们,一个个也都是严肃认真的表情。

音乐响起了,我们认认真真、动作整齐地做起来。一节又一节,我们都没有丝毫的马虎,做出了标准的动作。

全校比赛结束,大家渴望已久的结果终于出来了。我们班光荣地获得了第四名,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下次比赛我们要更努力,向第一名冲刺。通过广播操比赛,使我们锻炼了身体,更懂得了班级的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广播操比赛真有趣

203班  殷h

今天,我们203班参加了学校的`广播操比赛。

吃好中饭,打扫好卫生,我们就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走进了操场, 汤老师把我们交给了体育委员,体育委员就开始整队,她喊:“立正”时,我们马上站得像一棵棵小松树一样。

我们踏着整齐而又轻声的步伐进比赛场地了,首先比的是四面转法,我们做得整齐,喊得响亮。接着,我们做操了,我的心砰砰地跳个不停,生怕做错了,所以我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很认真的。

最后,我们顺利地做完了操,高高兴兴地回了教室。

体操比赛

203班   吴 沛 贤

今天下午我们进行体操比赛,一场激烈的比赛形始了。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辽阔的操场上,排好整齐的队伍,先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进行着体操比赛看到了他们神彩  ,神情自若的优美体操动作,我心里怦怦直跳,更加紧张激动了,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动作,或是节拍跟错了,还有可能是输给别的班的同学,那我一定会被老师批评的,我一定会被评介员批评的,我该怎么办呀!我一定要全神贯注的做操,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们二年级比赛了,我心情更加紧张,我们来到操场中央开始做操。时间过的好快音乐结束了,操也结束了,我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下来了。成绩也出来了,我们班得了第4名特等奖,我又高兴又失落。

从此我的格言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难忘的广播操比赛

203班  林天成

今天是个晴空万里的好日子,我们实小的全体同学欢聚在宽阔的操场上,举行隆重的广播操比赛,令我十分难忘。

我们203班轮到第二批上场。看见前面的班级做得整齐又漂亮,我们既羡慕又紧张。这时,汤老师对我们说:“好好做操,一定行!”我们记着汤老师的话,信心百倍地上场了。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我们调整好队伍开始做操,伸手、弯腰、踢腿、转身,每个动作都尽力做好。随着音乐的结束,我们完整地做好了广播操。当我们退场时,那一颗颗紧张的心还不能放松下来。听到广播里说203班得了96分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汤老师也笑了,还表扬了我们,要我们每天做操都像今天一样好。

广播体操比赛作文 篇10

比赛开始了,我们班最先唱国歌,然后轮到别的班。等同年级4个班都唱了一遍就开始一起作广播操。我们班全体同学都很认真,我以为一定可以得第一了!

退场后,我们都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等待颁奖。何校长宣布:五(1)班第一名,五(3)班第二名,五(4)班第三名。我听了就想哭。这就这时,有人告诉彭老师,黄杰在入场时用石头丢别人。老师走到黄杰面前,生气地说:“你下学期不要来了!”又有人告诉老师:何雅文在排队的时候叫矮的排前面,才导致我们的入场混乱。老师质问何雅文,何雅文否认。

我们回到教室,五(3)班的同学在我班的门口大声嘲笑:“倒数第一,哈哈!”顿时,教室里有十多个女生哭了。

浅谈广播新闻录音报道的采制技巧 篇11

关键词:选材;灵活掌握;思想性;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TN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99-01

录音报道是由文字稿件和现场实况音响经过复制而成的。

一、文字解说的写作

文字稿是用来说明新闻要素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铺叙事件,引出实况音响,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使听众明确报道现场的地点、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人物的状况。

录音报道包括文字、音响两部分,在构思、布局上要注意把这两个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一篇录音报道的主题确定以后,什么地方用音响来体现,人物讲话如何引出,出音响之后,文字部分又怎样连接等等,都要设想好,使文字和音响互相吻合,结合为一体。文字介绍要简洁、鲜明、生动,不要过长的叙述。凡是能用现场实况音响说明问题的地方,就不要用文字。比如,音响中有鼓乐声,在文字稿上不要再写“鼓乐齐鸣”、“锣鼓喧天”;音响有流水声,在文字中就不必再写“潺潺地流水”;音响中有机器的运转声,文字中也不要再写“马达轰鸣、机声隆隆”等词语来重复叙述了。

文字稿要切合现场的情景和人物谈话的表情,要和人物讲话、音响效果巧妙地穿插,起到互相弥补、互相作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写文字稿时,要认真听取音响实况,回忆现场的情景,特别对人物讲话要逐字逐句地加以琢磨,要注意体会人物谈话的语势、情结,以便于写稿时使文字描述和音响实况相吻合。

录音报道应该有强烈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音响本身所具备的,特别是记者进入现场同被采访人的对话;另一方面是文字部分,采访记者在文字中向听众直抒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听众引入现场。两种形式都可采用,根绝所报道的现场的实际条件灵活掌握。文字稿的“开场白”不宜太长,要尽快地引出现场音响,离开现场的文字回忆部分不要太长。遇到要说明背景的情况,采访者可以引导被采访人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说出来,或者用现场音响作为衬托混播,还可以放一段实况音响,结合起来做一段文字介绍,听起来和谐自然,又有现场感。

二、音响素材的选择

音响是录音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文字所代替不了的作用,它能反映事物的特征,表现人物的感情,说明典型的环境,能生动、形象地展开情节和表现主题。在一个录音报道节目中所运用的音响能不能起到真正地作用,关键在于音响的选择。

在采访活动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音响,有的人的讲话、歌声、笑声等等;有人活动发出的声音,如鼓乐声、鞭炮声、机器轰鸣声等;有自然界的流水声、刮风声、雷电声等;还有动物声音。这种种音响,为采制录音报道,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一个录音报道节目中,不是现场所有的音响都能用得上,这就要求记者善于在复杂的现场中,选录最有特点、最有意义、最能揭示人的精神面貌,最能深刻表现主题的音响素材,不是兼收并蓄,图热闹、无目的录一些杂乱无章,说明不了主题的音响。在选择和运用音像素材时,也要注意和文字稿的配合,哪个音响和这段文字相结合,哪个音响和另一段文字搭配,哪个地方突出,什么地方隐去,哪个地方扬起,哪个地方压低混播等等,都要做全盘考虑,精心安排,需要音响的长短,在录音时就要考虑好。复制时,出音响要自然,隐去时,也不要像刀切似的,突然中断。选择音响时要根据录音报道的主题思想而确定好基调,如欢乐的、颂扬的、沉痛的、轻快的、紧张的等,录音时,根据稿件的基调选择合适的音响。

人物讲话在录音报道的音响中是最富有思想性的一部分,人物讲话选择的好不好,对全篇报道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人物讲话,要紧扣主题,言简意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力求做到典型化、个性化。人物讲话的内容和语气,都要切合讲话人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通过讲话反映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在录音报道中选择某人的简短几句话的录音,能使熟悉的人一听就觉得很像。这就要求采访者除了要满腔热情、扎扎实实的采访作风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采访对象是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的老农民或者老工人,念稿比较吃力,但是口头表达能力好,只要采访者和他认真地谈心,问话直截了当,没有稿子没有提纲,也能谈得很具体、很生动。对于那种一见话筒就紧张的人来说,录音之前,可以做一些解释工作,避免讲话人产生紧张的心理。有的人善于表达,讲话生动,只要稍微提示一下就引出好多话来,而且谈得有条有理,这样的人就可以采取漫谈的形式录音。有的人如果没有稿子,就可能谈得比较松散,可是一旦写出稿子,录音时又要受到稿子的束缚,录得不自然。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和他详细交谈,研究好讲话内容,采访对象自己拟出讲话提纲,根据提纲进行录音,这样既可以使内容集中,又能接受稿子束缚的问题。录音报道中引用的人物讲话不同于单独播出的录音讲话,要简短、精炼,有时只用一两句话,采访者应该根据报道的主题思想,对人物讲话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人物讲话的引出要自然而不落俗套,对于过去常见的办法:“某某深有体会地说”、“某某对记者说”等形式不是不可以用,但是,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情况采取更生动、更自然的引出方法。

结语:

在广播节目中,应该提倡多采制能充分体现广播特点的录音报道。在采录方法上,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掌握,不要被题材形势所限制,过去习惯把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等形式严格区分开,播音员念文字稿,甚至记者采访也不能直接出面,而要让播音员出面讲话,听起来不自然,搞起来很别扭,给采制录音报道带来不少麻烦。记者应该直接出面讲话,把听众很自然地引入报道现场中。这样,形式灵活,现场感强,还能提高稿件的时效性和可听性。

上一篇:6和7的认识下一篇:懂得感恩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