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活动民情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潘口乡鱼岭村,东、西、南分别与城关镇、上庸镇、深河乡接壤,北与悬鼓洲村相连。通村公路贯穿全境,东西分别与315省道相连,村委会与乡政府相距 20公里,与县城相距 15公里,交通相对便利。通讯网络全面覆盖,户户通电话和绝大多数通有线电视。
人口状况:下辖5个村民小组,580户村民,总人口 2142人。其中男性 1247 人,女性895人;劳动力 1354人,其中外出务工828人,本地务工126人,务农400人;致富能人18人;全村党员39人。
土地资源: 全村总土地面积2080亩,其中,农业用地 2080亩,人均面积0.97 亩,水田 0.17亩。土地资源不足,并且以坡地为主,以种植水稻、小麦、苞谷、油菜为主
经济状况: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以种植水稻、小麦、苞谷、油菜为主,2010年农村总产值 14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 610 万元,工商企业产值 130万元;农村集体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9元;粮食产量 1227吨。
二、调查走访情况
1、大力宣传“三万”活动。我们先后两次分片召开了“三万”活动动员会,先后五次召开党员、村民中心户等村民群体的座谈会,会上学习了县乡“三万”活动有关文件,宣传了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就如何开展好“三万”活动广搜意见和建议,还在村委会张贴“三万”活动具体内容的墙报,使村民对“三万”活动有了足够的、具体的了解,同时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首先宣传“三万”活动的精神,达到增加走访的针对性,保证村民如实反映问题,合理表达意愿。
2、扎实开展访社情、访民意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针对上班时间与村民上工时间冲突的实际,以及鱼岭村部分村民早出晚归进城务工的情况,在走访方式上采取上门走访、田间地头走访相结合;在走访时间上采取工作时间走访、休息时间走访相结合。在走访过程中,通过交流谈心、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听民声、知民情、问民计,从而准确掌握村民所思、所忧、所盼,了解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务工就业等情况,征求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部门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特困户进行了重点走访,摸排了困难户名单及困难原因。
3、认真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在抽查范围选定上,我们根据等距离抽查18的要求,在全村580户村民中,每隔32户选定一户进行抽查,遇到家中无人等特殊情况,则在周围挨户顺延抽查,以此类推保证每32户中抽查一户;在抽查对象选定上,力求做到老中青兼备,确保全面反映村民的意见和愿望。在填写表格过程中,认真听取村民的叙述,真实准确记录家庭基本情况、生活状况、政策落实情况、村民的要求和愿望等等,完成了18份调查问卷
4、突出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利用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走访调查的时机,充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富民政策,让村民了解形势、知晓政策,增添建设好新农村的信心,特别是依据《农村实用政策法规100问》,解答了村民的很多疑问,受到村民的欢迎。在春耕生产中,配合乡村干部讲解花生种植问题,如间作、培土、覆盖等技术,提供市场行情,消除村民顾虑。
5、以开展“三万”活动促进产业调整。“三万”活动初始,正值潘口乡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际,而村民对统一播种花生抵触情绪较大。一是受传统农业思想影响,对毁苗改播认识不足;二是部人家庭劳力缺乏,无人耕种;三部分青苗长势较好,认为补偿标准偏低;四是对将来的销售渠道、价格产生疑虑。为此,鱼岭村工作组围绕当前这一重点工作,开展“三万”活动。一是把产业结构调整、“三万”活动的开展贯穿一起,分组召开动员大会,造成声势。二是县乡工作组陪同村干部一起,召开重点户座谈会,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算收入对比帐。三是工作组利用查访民情的时机,进一步解惑答疑,消除村民顾虑。四是与村干部共同出谋划策想法子,如村上统一请工翻地、覆盖地膜、根据青苗的不同长势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等。通过反复工作,村民强烈反对播种花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识到了产业调整的必要性,使得示范组的花生播种工作全面落实。
三、调查取得的效果
(一)、总体印象
经过走访入户开展村情民意的调查和田间地头的查看,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鱼岭村两委班子干部精诚团结,为民服务意识较强,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在这里基本落实。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村容焕然一新,村貌变化很大。农民安居乐业,对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春耕备耕工作积极,感恩党的惠农政策在全体村民中形成共识。
(二)、村民反映的主要问题
1、土地贫瘠,耕地少,农业成本大,收入底,靠农业很难脱贫致富。人均土地不足1亩,且以坡地、溥地为主。
2、部分组饮水困难。1组部分村民靠大集体建的公共水窖作为自来水源,由于年代久远,水管早已破裂,导致水源不足,经常供不上水;另一部分村民靠个人建的小水窖作为自来水源,由于窖小,水源不足,也经常供不上水;特别是这里移民至今没有用上自来水,每天到各家找水吃。
3、4组部分村民的自来水管被修路挖坏多次,一直没有恢复,村民挑水吃。
3、交通状况有待改善。一是2组路窄,仅小车车身宽,行车很危险。
3、4组路面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2组村委会附近公路被大车扎坏,凸凹不平,尘土飞扬。二是整个鱼岭村公路没有到院到户,出行不便。
4、大病、慢性病治疗困难。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民得大病如各种肿瘤,住院费用得5、6万元以上,农合最高仅能报销3万元,还有一些村民患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年医疗费需万元以上,一点也得不到解决。导致一些家庭因病至困,因病至穷,甚至有病不能医治。
5、养老问题突出。少数老年人,因子女对其重视不够,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子女条件有限,无力供养,生活非常拮据,特别是有的老年人都七八十岁了,还以种地或拣破烂为生。
6、失地农民社保问题。4组部分村民的土地被电站建设征用,1、2组部分村民的土地出让给移民建房,目前有的仅人平四分的贫瘠土地,失去了祖辈赖以谋生的基本条件。
7、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难。由于无村办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因各种原因如照顾老人、小孩等,留守家庭的劳动力无事可做,无钱可挣。
8、小孩上学不便。由于村上只有一至三年级,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需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潘口乡上学,双休日还得接送,十分不便。
9、存在一定数量的危房。有十多户村民住房相当危险,有的裂了2、3寸的缝,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10、移民对安置不尽如意。主要表现在,住房建筑瑕疵:屋顶不平、渗水,墙体裂缝。卫生环境差:通道未硬化,管道破裂,没有修建垃圾池。土地质量差:石块多、地贫瘠。住房地基垮方等。
11、邻里纠纷尚需进一步调处。有的村民将路改地;有的村民土地卡在他人土地中间,且四周无路;有的村民土地被侵占。影响了邻里关系和耕作。
12、政策宣传尚需加强。有的民反映双女户奖励、养殖奖励、受灾款不能兑现;有的村民反映享受不了低保;有的村民反映征用土地、荒山、用木林赔偿不到位;还有的村民反映加工用电收费高等。根本原因就是对政策了解不够。
13、建房审批问题。由于统一规划,建房暂停审批,而居住山里和居住危房的村民建房愿望非常强烈。
四、几点想法
1、加强政策宣传。采取办橱窗、发宣传册、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充分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富民、惠农政策,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村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政策落实情况,消除疑虑和误会,促进社会和谒,同时增添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勇气,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
2、大力组织劳务输出。一是在春节前,召集打工能人开座谈会,鼓励他们吸收当地村民共同创业和务工。二是有组织地引导和介绍留守劳动力就近务工。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企业安置村民就业。
3、有组织的解决饮水难的问题。对1组可通过集资加扶持的模式建水窖,由个人辅水管的途径解决饮水问题,对3、4组应加强协调处理,及时接通被挖的水管,恢复供水。
4、分步改善交通状况。
3、4组公路继续积极争取早日硬化路面,1组公路过窄问题,继续列入议事日程,村委会附公路近扎坏问题,向村民作好解释。
5、进一步争取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如交通问题、饮水问题、危房问题,非本村力量所能解决,需要争取相关部门给予相关资金扶持。
6、继续协调解决移民安置的后续问题。如房屋瑕疵补偿,改善卫生条件等。
7、加大邻里纠纷调处力度。特别是涉及土地侵占、影响耕作等方面的纠纷,不仅要调解,还要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8、积极参与呼吁相关政策出台。如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失地农民保障机制,以及大病和慢性病补助制度。
9、做好向上争取和向下解释工作。如建房统一规划问题,小孩上学不便的问题。
1 挖改扩建, 夯实塘堰养殖基础
2011年冬至2012年春, 荆门市全力推进“三万”活动, 对碟子堰、筛子堰、锅底堰、弓背堰、丁字堰实行全面改造, 使小塘变大塘、浅塘变深塘、漏水塘变保水塘、杂形塘变方形塘, 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塘堰蓄水保水、防汛抗旱能力, 也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空间, 为塘堰养殖创高产、夺丰收夯实了基础, 为农渔互利双赢、助推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全市通过塘堰改造, 新增水产养殖面积53.333km2。如东宝区子陵镇荆钟村王昌元, 投资3万多元, 将平均水深不足1m的2000m2小塘堰改造扩大为水深4m的5333m2大塘堰, 投放名优鱼种1250kg, 预计产量5000kg以上, 纯收入可达2万元。而且在2012年干旱最严重的季节, 引水入塘, 保障了周边40000余m2农田灌溉, 实现了粮渔双丰收。据统计, 全市2012年塘堰养殖面积达到183.333km2, 比2011年增长41%。经市统计局、国家调查队、市水产局跟踪监测, 平均亩产可达200kg, 比2011年增长77%;总产量可达5.5万t, 比2011年增加3.3万t。
2 科学分类, 优化塘堰养殖模式
按照市委、市政府“巩固和扩大三万活动成果、完善塘堰建管机制”的总体要求, 市水产局组织专家对塘堰养殖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提出了多种备选方案和健康高效养殖模式, 并以荆渔9号文印发了《关于利用改造塘堰发展水产养殖的意见》, 对塘堰养殖进行了科学分类和全面部署。以人畜饮水为主的塘堰, 采取人放天养的原生态养殖, 养殖滤食性鱼类为主, 每667m2控制在50kg左右;以灌溉为主的塘堰, 采取半集约化养殖模式或以养殖名特优苗种为主, 每667m2控制在200kg左右;水源条件较好的塘堰采取集约化养殖, 推广“80∶20”高产高效养殖模式, 主养黄颡鱼、鲌鱼等名优鱼, 每667m2规划500kg以上。各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分类推进、彰显特色, 掀起了塘堰养殖的热潮。如钟祥市洋梓镇洋梓村, 依托丘陵地形地貌和塘堰积水不深的特点, 结合甲鱼对水深要求不高的习性, 规模化发展塘堰生态甲鱼养殖模式2km2, 每667m2 300kg, 每667m2平均纯收入5000元。成为该村特色农业的又一新兴富民支柱产业。掇刀区麻城镇蔡院村将“三万”活动扩挖的3口当家堰提档升级, 打造成面积0.067km2的集养殖、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 成为“荆三角”农业示范区的一个亮点。
3 示范带动, 树立塘堰养殖样板
为全面推进塘堰养殖夺高产、创高效, 2012年2月, 全市“办好塘堰养殖示范点, 夺取渔业生产开门红”活动启动仪式在市水产良种场举办, 副市长郑中华出席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向7个塘堰养殖示范户免费赠送了5000kg名优水产苗种和150套塘堰养殖技术资料。此后各县市区水产局相继实施了塘堰养殖样板示范工程, 并在资金、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等方面给予扶持。全市共建不同养殖类型的示范塘1780口, 面积16km2。沙洋县水产局联合有关部门, 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在拾回桥镇王桥村13组办示范塘, 村民吴学力, 投资8万元将村里的当家堰扩面挖深, 面积达到0.02km2。2012年共投放鱼种4000kg, 预计产量15000kg, 每667m2平均纯收入3000元, 同时承担了周边0.133km2水田和0.2km2旱田的灌溉任务。京山县水产局专门成立了塘堰养殖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 投入扶持资金28万元, 兴建塘堰养殖示范点35处, 面积6.667km2, 投入苗种2000t, 预计示范点2012年将完成渔业产量0.8万t, 产值2亿元。
4 强化服务, 支撑塘堰养殖创高产
为巩固和扩大塘堰改造成果, 提高塘堰利用率, 全市以科技服务为切入点、以“三新”推广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 强化对塘堰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强力推动塘堰养殖快速发展。一是塘堰养殖技术培训到户。2012年4月中旬, 市水产局在沙洋县举办了塘堰养殖培训班, 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武汉市水科所等院所的知名专家授课, 有120个塘堰养殖大户参加了培训。全市共举办塘堰养殖培训班300期, 培训2.8万户。二是塘堰养殖技术指导到位。全市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 组织8个技术服务小分队、96名水产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 对塘堰养殖户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指导, 传授养殖技术, 解决养殖难题。如钟祥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丁国新与洋梓镇肖山村陈光进结对共建, 利用5333m2塘堰开展淡水白鲳养殖试验, 亩产淡水白鲳1250kg, 预计年产10000kg, 纯收入4万元。三是塘堰养殖模式创新到片。各县 (市、区) 因地制宜推广热带鱼稀养速成、80∶20、鱼虾莲 (藕) 立体养殖、名优鱼种培育等养殖模式, 效果明显。沙洋县在五洋公路沿线主推虾莲共生模式6.667km2, 平均每667m2塘堰的莲子、藕带可增加收入1000元, 小龙虾可增加收入1200元, 形成了一道“莲藕飘香、龙虾共舞”的风景线。
5 抗旱减灾, 确保塘堰养殖夺丰收
2012年荆州市市降雨量总体偏少, 且降水量不匀, 部分地区干旱较重, 给塘堰养殖带来了严峻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坚定塘堰养殖抗大旱、夺丰收的目标不动摇, 精心组织, 积极应对, 为抗灾夺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及早预判, 调水保塘。“三万”活动结束后, 持续的干旱使小部分塘堰处于低水位, 有的甚至干涸。各级政府通过气象部门对2012年的偏干旱天气进行预判, 采取从大型水库调水、湖泊河沟提水等方法确保塘堰养殖最低水位。漳河新区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全力抗旱, 为漳河镇抽水3000h, 解决了3.333km2塘堰养殖用水的问题。二是科学抗旱, 减小灾情。在干旱严重的4-6月, 各级水产部门积极进村入户, 指导养殖户及时引水抗旱。同时, 采取机械增氧、生物制剂增氧、定期消毒, 防范鱼病等措施将旱情对塘堰养殖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三是抢抓季节, 誓夺丰收。旱情缓解后, 针对鱼类“4-6月长长, 7-9月长横”的生长规律, 市水产局召开了“大战七八九, 抗灾夺丰收”的动员大会, 提出了抢抓生产旺季、强化饲养管理等具体措施。各地按照全市统一部署, 抢抓塘堰引水蓄水, 重抓投饲精料喂养, 常抓鱼病预防治疗。目前塘鱼生长形势喜人, 正朝着预定目标前行。
通过与镇、村干部座谈和走访塘堰养殖大户, 荆州市们深深体会到:
(1) “三万”活动拓展了水产养殖的新空间。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政策的深入实施, 水产业发展靠量的扩张, 空间越来越小, 传统的老办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水产业的步伐, “三万”活动发展塘堰养殖, “一塘变两塘, 产量翻一番”, 为全市水产业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2) “三万”活动创新了农渔双赢的新模式。一直以来, 渔业发展与农田灌溉似乎是一个矛盾体。各地通过“三万”活动以自建自管、共建共管、公建承包等模式发展塘堰养殖, 既服务农田灌溉, 又为渔业增产添砖加瓦, 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双赢效果。
4月18日,阳光灿烂,春风浮面。早上八点,我办一行五人驱车前往夷陵区分乡镇天鹅池村农户家中进行走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分乡镇天鹅池村村委会,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天鹅池村共有7个组,此次共要走访507户,因为农户家与家之间间隔太远,我们共分成三天走访,10点钟我们在村支书和小组长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走访工作。
4月正是耕种的时节,有很多农民已早早下田耕地,所以很多走访就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在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地,一位满脸风霜,不到50岁的妇女正在田前除草,当村支书记介绍我们一行的来意后,她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面带农村妇女特有的腼腆,一个劲地说不会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说现在生活比以前可好多了,也很感谢政府来看大家。
据随行的村支书的介绍,她叫李开梅,丈夫叫吴先军,一家五口人,两个女儿正在学校读大学,丈夫在宜昌市一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所以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还有一个婆老妈70几岁了,一身的病,每个月还要花钱买药吃。她家里种有三亩地,由于都是不平整的田,现在主要种的就是菜子、水稻和玉米,田埂边上是种的桑树,每年还可以养一季蚕,收入在五千左右。粮食基本是自给自足。当问及对国家种粮补贴的政策感觉如何时,她说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三亩地去年补了400多元,钱都打在卡上了,很明
民情调研报告
自1月份全县召开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动员大会以来,桥市镇教管组“三万“工作队根据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专班,由于本轮三万活动驻村做了调整,桥市镇教管组驻黄杨村、北岸村开展“三万”工作。桥市镇教管组第一时间深入农户开展民情调查,走访农村不同类型的群体,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桥市镇“三万”工作组包点黄杨村位桥市镇的西部,8个村民小组,432户,人口1732人,耕地面积1800亩,沟渠5000米,养殖面积1000多亩,有低保人员53人。另外还带有北岸村,这两村依次毗邻。北岸村有8个村民小组,1428人,耕地面积1500亩。
两村社会风气和治安较好,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群众都安心家庭建设,一心致富奔小康,靠自己的勤劳实干过好日子。村基层干部爱岗敬业,对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团结共事意识好,有奉献精神,为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尽心尽力,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驻点村农户对国家现行的强农惠农政策都十分满意,粮食直补资金、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每年都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位,可以说,强农惠农政策
受到农户的普遍欢迎。
两村的基层选举、帐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岗位承诺活动,注重发挥无职党员作用,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四个村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主要以水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
二、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两个村的村级公路都已建成,他们积极向市、县及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及村民自筹等形式,组织群众投劳投工,新修村组公路共计11.4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90%,组内公路都得到了硬化,结束了进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民从此走上了平坦路。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建设和发展农村,产业是基础。村委班子带领群众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户搞特种养殖、特色养殖,在低洼地进行水产养殖,高地种植棉花、林木等作物。鼓励农户进行机械化耕作,让多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使农民的收入逐步得到提高。
3、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为引导农民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形象,村组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村组环境整治,两个村共建垃圾20个,洁了环境,又节约了能源。黄杨村新建农民文化小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方便村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和获得科学知识。
4、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两村参加新农合2286人,实现了全民参保,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在全市推行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农户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中央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
三、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的来看,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村委会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水利设施基础差,生产灌溉用水困难。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灌溉用水还是十几年前的水渠,由于年久失修,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在加上干渠地和长江水位下降,干旱时基本上无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和无水源灌溉。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水渠修缮和电力架设费用。
2、村民生活饮水困难。四个村由于不同原因,村里至今未通自来水,村民饮水和生活用水都是自家打井取地下水或用池塘的水源,条件好些的村民饮水就买桶装水。
3、还有村的村级公路未完全修通。黄杨还有少段泥巴路,村民出行和生产不便。由于过了村村通项目的时间,而现在要修建,村集体又无资金来修建,完全靠村民自筹资金也比较困难。已修村级路过窄,错车非常困难,4、各村的电力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由于农村家电的用电及生产用电量的增加,原有的变压器已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5、土地平整及土地重新分配的问题。在走访中,多数村民向我们反映家里的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在生产中存在诸多不便。如无法灌溉,大型农用机械无法下地进行耕作和使用,要求土地进行平整和大块划分。还有的村组反映家里人多地少,有的是从单干开始就未进行土地分配,由于家里增加了人口,现有的地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全县要求耕牛完全消除,给小块耕地、播种和收割带来极大不便,百姓也有些怨言。
6、留守老人和儿童亟待关注。村里大多数农户的家庭状况都是壮年夫妻或壮年男子到外地打工赚钱,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种田守家,一年只有一两次不长的相聚时间。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范围多样化,农村人参与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化、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状况值得关注;二是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和交流,很多儿童不愿与人打交道,性格孤僻。儿童的心理成长问题值得社会关注。
四、几点建议
1、落实责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将在增加对“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为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三农”工作,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基层,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多与群众交流,从实际出发,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村级党组织要站在村级科学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村情,加强立项工作,积极对上争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2、严格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目前,国家有许多好的政策,如何很好的落实到位,要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能搞少数人说了算,力争让困难群众既得到帮助和实惠,又能让大部群众内心里服气和满意。
3、大力扶持,壮大村民私有经济。要积极建立健全农民回乡创业机制,鼓励农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该村打工经商的人多,应充分利用年节亲友团聚的有利时机,吸引有能力、有项目、有资金的村民回村创业。积极主动与信合、邮储等银行联系,在为发展生产获得贷款支持打好基础。积极主动与各职能部门联系,为私营经济发展争取政策、技术、财物扶持。在土地、水电等方面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4、多措并举,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生产,扩大就业,使青壮年无赋闲者;依托骨干,建立组织,传授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添臵设施,举办活动,掀起时尚现代积极向上的文化热潮;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5、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利设施产权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公平公正定对象。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以村务公开的形式对受益农户和受灌农田进行
公示,确保不漏户、不漏田。二是签订合同确定权责。通过签订相关权限合同,确保农户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是民主商议定发展。一方面,由村集体、受益农户自行推举塘堰管理员,建立制度,明确职责,保障日常管护工作不受影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当地干群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入股、承包、拍卖、转让、租赁、冠名等方式,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四是完善用水制度和管护标准,力争在工程完工的同时落实管护措施,确保塘堰整治后能管得好、长受益。
桥市镇教管组三万工作组
根据县委、县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洁万家”活动安排,杏花中心校到杏花社区走基层、访民情、办实事。中心校王剑平校长带领五名工作队员深入杏花社区4个组的村民家里,了解情况,宣传 政策,听取意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现状:杏花村社区位于县城东城乡结合部,体制改革前隶属杏花村,后确立为杏花村社区。该社区地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8亩。该社区有4个自然村分为四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98户,总人口928人,其中劳动力580人。该村历史悠久,史有接官亭、诛仙山庙闻名遐迩。该村民风淳朴、村办企业较多,主要有:红安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杏花村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杏花村山庄、将军岭山庄、大集体饭庄,这些村办企业质量好远近闻名。
近年来,杏花村社区按照上级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目标,在基础设施、农民增产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及关注民生办实事等方面持续发展。该村在抓好村办企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打工经济。2010年后十分重视蔬菜种植,在继续保持水稻、棉花、小麦等种植外,还鼓励村民以家禽养殖为辅,兼以打零工应付农闲。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手机普及率达79%,50%以上的农户沿经红两公路两侧居民点修建小洋楼,约60%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程控电话225部,改厕改厨率达64%,新增农业机械十余台套。该村自筹资金新建村级卫生室1所,村民自主经营农贸超市十一家,其他经营门店六十余家。2013年自筹资金建设通村公路1500米,新修建当家塘两口,植树造林七亩,使全村人基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杏花村社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有党员45名,其中有活动能力党员33人,流动党员12人,困难党员6人。按照居住地域和产区特点,建立党员联户责任区6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级后备干部4名,并在党员联户责任区实行“一帮一、一扶一”的帮扶留守妇女儿童和孤寡老人贫困户制度。2008年在上级政府扶持下,杏花村社区建设占地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约20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村委会办公楼,并配备广播、图书室、电视、视频投影仪等宣传设施,自筹资金,自聘教师开办了杏花村社区幼儿园。2010年自筹资金3.5万元对村委会办公楼场地、围墙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巩固了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并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深入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的文化活动,营造更加和谐的生活氛围。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决策议事、便民服务的综合性功能。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全村饮用水质量差,由于杏花村社区所处地势比较高,城区饮用水管网不易到达。二是,由于杏花村社区位于城区结合部,原有的大部分耕地已经被收为国有储备土地,村民没有就业机会。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对社区开展工作造成了不利因素。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县“三万”活动动员培训会后,中心校高度重视,及时赴村传达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三万”活动“三个全覆盖”的要求研究工作方案。一是召开社区“两委”会,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三万”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开展“三万”活动;二是制定了“三万”活动工作方案,建立了档案,经过党员、村民代表讨论,明确“三万”活动的目标任务;三是召开好两个会,即召开社区“两委”会,把“三万”活动纳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召开全体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共60人座谈会,广泛听取对开展“三万”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梳理问题、研究措施加以解决;四是进村入户调研,上门摸情况、发放问卷100份,共收集问题和建议96个,记录民情日志10篇;五是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六是积极制定措施,用项目支撑“三万”活动,我校先后为杏花村社区“三万”活动及“洁万家”提供支持2万余元,捐款慰问困难党员10名计币3000元。
三、调研结果
在逐户走访和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党的惠农政策在下面基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村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政策、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分析归纳,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主要有:一是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耕地面积缩小,农民就业机会很少。二是村民饮用水水质差,村里没有水厂。三是群众需要发展种、养、加工等产业的小额贷款很难贷到。针对民情民意反映的问题和要求,我和驻村工作组与杏花村社区村委会班子进行了沟通协调,要求尽快落实解决。
四、工作安排
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我们将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与驻点村组一起,针对村民当前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加以解决;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着力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村民就业问题,使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会议之后,按照领导小组安排和**镇党委的部署,以“进农家、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镇党委组建四个工作组分别驻***村、***村、***村、***村开展入户调查走访活动。以镇党委副书记***同志和副镇长***任正副组长、镇人大办、党政办的10名同志为成员组建了第二工作组,驻建新村开展入户调查。20天的进村入户,全体队员的足迹走遍了全村17个村民小组,653户。所到之处,工作队员向村民认真宣传党对农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同时通过民情走访、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比较准确地掌握了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了解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以及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召开了村组干部碰头会,工作队员将所访、所问民情与村组干部交流,致使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日益升温,从而形成初步共识。
一、基本情况
建新村位于**镇东南方向、距建南集镇约6公里,全村沿建南河和德建公路而下,呈现出一狭长形状。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653户,2601人,2746亩耕地,其中水田1300余亩,旱地1200余亩。农田大宗作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村里村内无任何企业,集体经济空白,是一个典型的农
业村。
二、调查走访反映出来的主要情况
(一)农民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增收难度大
从调查走访情况来看,该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外出务工,也就是常说的打工经济。从走访的数据统计来看,本村的超过四成的农民在外面打工,很多组像一组、二组、七组、十组、十三组等超过大半的村民在东南沿海省份打工,村里面留下的往往都是老幼妇残。在家的村民只有靠种地卖粮食喂猪等作为经济收入的来源。根据走访情况反馈,前五年的时候的市种子公司在这里曾设有育种稻田,曾给种水稻的村民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种子公司从这里撤出,种植效益顿时大为缩水。现在据村民陈述,种植水稻也就是免得自己掏钱来买粮食,至于经济效益几乎没有。此外,沿公路主干道一线和靠近江汉气矿的村民,由于交通相对较好,人流量大一些而开设了小卖部,经济收入相对宽裕。但总起来说,全村的村民经济收入单一,加之村里无任何企业和集体经济,村民增收的难度较大。
(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
德建公路穿过村里2、4、5、6、7、8、9组,交通比较方便,但是近一年来,由于杨东河电站的建设,许多大货车超载行驶路面,造成公路路面损毁严重,到处坑坑洼洼,车子行驶在上面就像人喝醉了酒,是高一下,低一下,群众
对此反应强烈,迫切希望能尽快再次维修此条穿村而过的主干道。此外,其他的小组修建有通组公路,但通组公路路面窄、基础差。比如十四组居住20多家农户,贯穿该组的一条全长1.2公里的通组公路,路面宽3.5米,路面还没有硬化,群众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冰凌天你就等着去啃泥”,调侃着透露出心酸。由于交通条件差,导致该组村农产品外销运输难,同一品种同一时段的农产品卖价比别人低。十七组的村民反应他们种植的包菜以为无法赶场卖出去,季节一过只好剁掉做猪食。
(三)饮水间歇性困难
该村所有村组都有自来水管,但是自来水是时来时不来,经协调镇水利水产服务中心才知道该村是和气矿公用一个蓄水池,该蓄水池由于修建年限较长,出现了渗水的问题,又由于要保障气矿的生产用水,所以就会出现间歇性断水的情况。
(四)农村养老保险要求迫切
由于我国人口进入老年化,该村也不例外。走访看到,村里很多都是老年人,子女很少在身边,和他们的拉家常中,很多老人会自觉不自觉提到自己的儿女。也有许多老年人跟我们反应,重庆那边的年满60岁的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到一定数额的“工资”,经我们解释后,知道那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就一脸的神往,问我们:“我们湖北什么时候
也能铺开这个政策?”我们也只能尽量安慰他们就快了。
(五)低保落实政策不透明
走访中,为数不少的村民反应本村的低保落实不公平、不透明。少数村民小组在落实低保过程中不召开村民大会,就由小组长说了算,个别小组长在操作过程中会佑亲护友,导致该享受低保的没有享受,不该享受的却吃低保。
(六)新农合报销手续复杂
走访中,所有受访村民都认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好,很大程度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现在在治疗费用的报销上却手续繁琐,农民难以承受。为数不少的村民认为:农村老百姓识字不多,不懂报销各个环节,许多人报销一次费用往往要跑几次,实在不方便。所以恳请政府主管部门简化流程,方便群众办事。
同时,在民情走访中,还有少数的村民要求公布村级财务账目,更多地了解本村的经济状况;有极个别的村民要求我们落实低保、解决危房等。
三、解决方法及措施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修好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一条公路,致富一方百姓。一是争取计划、争取资金,硬化好组级公路。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争取计划;发动所有本村在外工作的能人志士,为共建家乡出谋献策、慷慨解囊;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筹集资金,力争在两年内完成通组公路的硬化。二是养护好现有公路及其设施。要选派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养护工,要用一定的经费确保公路的畅通。三是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协调、组织好入户公路的建设,确保农用物资运得进,农产品运得出。
2、兴修水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是万物之源,也是制约该村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在兴修水利上大做文章。一是要尽快恢复农业灌溉水系。走访时发现,原本有农业灌溉渠道,但由于近年疏于管理,大部分渠道被毁,有的甚至改作他用。要确保农业用水,就必须恢复水系。二是要尽快落实堰塘管理责任制。走访交谈中了解到,该村堰塘的数量还是不少,但多数没有落实责任制,形成“公堰”。所谓“公堰”实际上是“三不管”,形成“蓄水时无人管,用水时各自抢”的局面,这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主要的是不能确保农田用水。因此建议,凡是责权不明的堰塘,要面向村民公开招标,以便尽快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三是整修堰塘,兴建“当家堰”。对于堰塘,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进行整修,以便最大限度的蓄积水源;对有条件的地方,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兴建“当家堰”,确保农业灌溉用水。
3、培植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结合建新的独特地形和气候条件,依据全镇产业格局,我们建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培植主导产业。一是尝试在建新开辟无公害绿色水稻种植,组织好镇农技服务中心和特产中心开展技术指导,重点抓好农民的无公害绿色意识,从选种、育种、移栽到田间管理做好各个关节的监管,保证无公害绿色的特色,做好水稻的收获,推广并逐步注册自己的品牌。从而增加现有种植水稻的附加效益。二是结合水田连片的特色,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该村发展连片油菜,探索观光农业模式,进而带动旅游和农家乐的发展。
4、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取信于民
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能保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能疏通和拓宽群众的反映渠道,能创造和丰富同广大村民联系的形式,能够更加充分、更加广泛、更加及时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和要求,能够使各级政府和部门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能够更好地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低保政策、新农合政策在保证百姓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的情况下,就能够获得跟多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开展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
**镇党委第二工作组
西门中学驻龙山村工作组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三万”活动的号召,西门中学不仅派出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而且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也来到了到驻点村,和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一起开展了访民情、送政策活动。
我们西门中学走访的是川店镇龙山村,走访过程中我们将一个个农户的名字、家庭情况、务工务农情况、年收入情况、对农村政策的满意度、对政府工作的建议等等都记入了“三万”活动问卷调查表中。
一个月下来,我们一共访了100多家农户,将入户调查表略作整理,归纳统计起来,他们的情况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大部分农户身兼两业。这些农户一方面在家里种田,可以基本实现吃饭问题上的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在附近城镇打零工或者干个体,年收入普遍在2-3万元。
(二)大部分农户对党的农村政策充分认可。在我们走访的100多家农户中,所有的农户都众口一词,认为“党的农村政策非常好,种田有补贴,生病有合作医疗,困难户有特困补贴”。有些农户表示了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的良好愿望。
(三)农户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改善方面。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交通问题。目前农村已经实现“村村通”,但是村组之间的公路建设还不完善,希望政府能够有所补贴,改善交通条件。二是医疗问题。有些农户反映新农合只能解决住院费用报销的问题,并且比例较低,对于不需要住院的病症没有保障。还有些农户反映精神病患者还没有纳入新农合住院的报销范围、城镇医保和新农合之间的政策对接存在问题等。三是养老问题。很多农户,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农户普遍希望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四是就业问题。村里的大部分农户都在镇上打零工,但还有一些年轻人因为缺少技能没有找到事情做。他们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就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五是文化生活问题。有些农户反映村里的文化活动不多。希望进一步加强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六是教育问题。有些农户反映学校里各种名目的收费较多,家长承担的经济压力很大,希望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情恳谈活动的意见》以来,各镇街、各部门根据市委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8月底,17个镇街和大多数部门都印发了实施意见或方案,认真开展了这项活动。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和部门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情恳谈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张庄镇作为民情恳谈的发源地,立足于完善与提高,相继召开书记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全镇动员会,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把民情恳谈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工作;印制了工作配档表,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具体到人。为推动民情恳谈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各镇街和部门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划分了工作组,明确了职责;将民情恳谈工作列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考核两次,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先、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千泉街道办事处民情恳谈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联席会,集中研究恳谈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求等各种信息,下发《督查令》,交有关部门进行落实。
(二)夯实工作基础。从目前全市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做好了基础性工作。在构建民情恳谈网络方面,各镇街都推选出了民意代表、民情联络员、民情信息员。郭里镇将全镇39个村庄划分为420个民情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选出一名中心户长作为民意代表。太平镇在每个机关站所中聘请了1名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镇民情联络员。香城镇从每个村挑选了1-2名民意代表作为民情信息员。峄山镇、太平镇、平阳寺镇、郭里镇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固定的民意代表、民情联络员。多数市直部门也分别从单位内部和社会上聘请了民意代表和民情恳谈员。在畅通民情恳谈通道方面,各镇街和多数部门普遍进行了入户走访,召开了恳谈会,固定了恳谈时间和地点,印制了“民情恳谈联系卡”,设立公布了主要负责人的公开信箱、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石墙镇在第一个民情恳谈日中以“三个一”为重点谈工作、议发展,即:组织包村干部开展一次民情恳谈培训会,组织村级干部做一次全面的村级情况通报,组织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在健全民情恳谈制度方面,各镇街、各部门按照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完善了《恳谈责任人制度》、《民意代表制度》、《民情十日承诺制度》、《首谈责任制度》、《督查考核和奖励制度》。张庄镇、大束镇制发了操作性强、内容较全面的《民情恳谈操作规程》;田黄镇建立了《一线工作法制度》、《民情汇总制度》、《民情落实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中心店镇建立了民情恳谈对话协商机制;千泉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村(居)民意代表联系户制度》;计生局实行了《民情恳谈记录备案制度》。
(三)做好结合文章。各镇街、各部门坚持在结合中求实效,推动民情恳谈向纵深发展。与政务、村务公开相结合。北宿镇、太平镇等对群众在恳谈中提出的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镇村财务等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在政务、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情况,暂时无法公布的注明原因,有效促进了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市地税局将计税依据、纳税定额、税款征收、纳税检查、违章处罚等情况在各分局办税服务厅的政务公开栏全部予以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市民政局、文化局分别就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网吧经营管理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不同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制定落实措施并向社会公布,赢得了群众的称赞,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与镇村规范化建设相结合。北宿镇成功地把民情恳谈纳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两项工作一起抓,互促并进。在该镇的村级操作规范中明确提出,每项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审议,凡是群众不满意的,坚决不办;多数群众不满意的,不勉强办;确需办、群众一时认识不到的,先做工作,工作做通再办,用镇村规范化建设规范干部行为,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依法行政。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市教育局党委先后召开市直学校、老干部、镇街教办、党员群众等不同层次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对好的意见和建议认真采纳。郭里镇、香城镇、唐村镇、千泉街道办事处等镇街也坚持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与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相结合。香城镇、唐村镇、平阳寺镇、钢山街道办事处等通过多种形式给群众宣传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平阳寺镇印制了新《信访条例》、《普法教育读本》等发放给群众,引导群众参政、议政,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减少了行政决策成本和行政阻力。
(四)创新恳谈形式。在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中,镇街和部门注重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形式上,太平镇设立了由36人组成的镇民主议政会,下设政策议政组、经济议政组、科教文卫议政组、社会议政组等4个小组,每名成员都有各自联系的村民代表。议政组成员从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致富能人、群众代表中推荐,由党委批准产生,参与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在内容上,田黄镇结合市委文件精神和本镇实际,延伸“一线工作法”,设定每个田黄集市日为镇访谈日,由镇村村通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坐班接待访谈群众,开展“民情村村通”活动。在落实责任上,凫山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民情责任村(居)制度,每个责任村(居)由一名领导成员带若干名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责任村(居)的民情恳谈工作。在民情通道上,市公安局开展了以“民情大调查、万户大走访”为主要内容的民情调查活动,通过“进民家、拉近距离,听民声、换位思考,解民忧、搞好结合”,架设了警民之间的民情通道。
(五)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各镇街(不含村居)和部门已召开各类恳谈会400多次,参与恳谈的群众11000多人次,听取各类意见、建议4200多条,解决各种实际问题60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理顺了群众情绪,促进了社会稳定。通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及时排查、妥善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深入宣传了新《信访条例》,教育、引导群众遵循信访程序,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镇街上访总量有所减少,没有发生越级访、集体访现象,信访形势明显好转。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在深化民情恳谈活动中,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与群众要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推动了工作作风的转变。三是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各镇街、村居和部门认真听取基层干部职工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工作建议
下步工作中,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一个规程。建议组织专门班子、邀请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研究出台全市统一的《民情恳谈操作规范》,认真梳理每个环节,细化工作要求、步骤、方式,便于指导长期开展工作。
二是选好一批典型。从镇街、村(居)、部门、单位分别选出一些试点,加大指导力度,进行重点培植。在层层召开现场会的基础上,及时归纳总结经验做法,集中汇编成书,予以印发,便于镇街和部门借鉴经验做法,推动全市工作。
三是培训一批骨干。依托市、镇街两级党校,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带训等形式对各单位领导小组成员、村(居)主要负责人和民意代表、民情联络员分别进行培训
“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区林业和旅游局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工作目标,坚持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实践载体,把推进党的政策贯彻落实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架设起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对“三万活动”的组织领导
开展“三万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方式。全市动员大会之后,3月10日上午,我局召开了局长办公会,学习传达了相关会议精神,制定了《蔡甸区林业和旅游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田金桥任组长、副局长王佑华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同时明确了工作专班的职责和纪律、工作步骤、工作要求,为“三万活动”扎实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全员参与,推进“三万活动”有序进行
索河村位于索河镇中部,地理位臵突出,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工作队入村之后严格遵守“六不准”规定,突出“四个在一线”,做到“五个进农家”。一是认真做好“三万活动”宣传。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我们重点学习了全省开展“三万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让村干部群众了解了开展“三万活动”的目的,取得了村干部、村民对“三万活动”的支持,创造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二是认真摸清驻村情况。入村后,我们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大会,分层次召开了党员、困难群众等座谈会,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群众,调查了解村、组、户的情况,与农民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感情,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有针对性的办实事解决问题。三是认真做好入户调查、访谈。根据“三万活动”的安排,我们要完成50户的入户问卷调查。为了准确确定调查样本,我们和村委会一班人,根据全村各组户数等距离确定调查户,并根据相关情况仔细作调整,以求数据的真实、有效。
三、真情走访,把“访民情”做为第一工作重点
“访民情”,就是要把农民所思、所盼、所忧摸清、摸准、摸透,为“三农”发展号准脉,开好方,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全覆盖”的要求,克服工作人员少,业务工作任务重,走访户数多、外出务工农民多、春耕生产白天见不到人等困难,不断创新走访方法,确保机关干部的足迹覆盖驻点村所有农户。至5月28日,已走访农户294户,覆盖率达 100%。
一是全面走访,普遍调查。入户走访开始后,工作组在村干部带领下,对全村各个村民小组进行挨户走访。队员们一边访谈,一边做记录;对不在家的农民,详细询问村干部和左邻右舍,了解相关的情况,并对了解的情况逐个进行登记。在走访过程中,工作队还给每户发放省统一编印《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对白天外出打工的,工作队员在晚饭后进行走访。有时工作队还到田间、地头,陪同下田的农民
一边劳动,一边走访。
二是回头查看,拾遗补缺。整个走访工作结束后,工作队员对照花名册核对,对遗漏的在走访过程中短期外出打零工、经商、办事等农户,通过村干部或左邻右舍相互转告,一待回家工作队员就上门走访,把党的政策送到他们手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心里,确保不遗漏一户。
三是创新方法,确保全覆盖。对全家都不在家的农户,采取“发一条短信、打一个电话、寄一份书信、留一张联系卡、送一份宣传单”的“五个一”方法,把三万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传达给农民,把惠农政策送给农民,把工作队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告诉农户,并征求他们对村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借助现代通讯工具确保不遗漏每一个农户,实行走访全覆盖。
四是全员参与,增进了解。局“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分批次分别进村入户,由局班子成员带队,配合工作队员开展走访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使机关干部受教育,干部作风得转变。
四、办好事实,促进发展解民忧
在开展“三万活动”,我们坚持以民为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以民为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民身上,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索河村精养渔池改造项目的资金问题。我局领导多次到索河村调研工作,对精养渔池改造项目的前景比较看好,投入资金12万元,目前精养渔池改造项目已经完工。由村委会发包给业主经营管理,承包费从以前的每年1万元提升到每年3万元,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二是筹集资金帮助建设林果苗木基地。索河村有荒山资源200亩,区林业和旅游局局长李绪林、副局长喻善国、李义刚多次到村与村干部研究、探讨怎样在闲臵资源上做文章,使闲臵荒山资源发挥最大的利润值,最后决定建设林果苗木基地200亩,先期由区林业和旅游局投资建设,后期由索河村管理。在“三万活动”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员、联系群众的信息员、发家致富的指导员、排忧解难的服务员、解决问题的督办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是“三万活动”的最大收获。
五、恪尽职守,严肃工作纪律
工作队入村前,我局对全体队员进行了学习、培训,强调三万活动规定的“六不准”是每个工作队员都必须遵守的纪律,要严格执行到位。入驻以来,工作队力求做到俯下身,深入群众,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做沟通工作,不添乱。每天都会记好民情日志,记好生活开支,没有接受村干部组织的宴请。
开展“入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事”
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切实做好基层服务工作,树立工会良好形象,根据中江县教育工会《关于转发<德阳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入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事”服务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安排,结合我校工会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工会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开展调查研究、宣传政策法规,促进企业发展、推动解决困难、推进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五个一”目标(职工队伍状况在一线掌握、工会维权帮扶在一线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一线推进、工会工作任务在一线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在一线开展)。认真建立“民生工程、维稳维权、困难职工”三本台账,进一步培养全体干部职工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四川丘区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中建功立业。
二、活动内容
牢固树立“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找准开展工作的着力重点,要把主题活动与深化“作风转变年”、“挂包帮”、“面心实”等活动紧密结合,整体推进。
通过“三进”、“三问”、“三送”、“三学”,切实做到民生信息心中有数,群众困难心中有数,矛盾纠纷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地推动各类问题有效解决。
(一)访民情,入万家门
1、深入教职工基层。积极组织工会干部深入学校室处组,做到面对面与职工交流,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诉求,增强工作主动性;心贴心地做思想工作,与职工交朋友说实话,了解实情、解疑释惑、增进感情,增强职工思想凝聚力;实打实地维权服务,推动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职工队伍稳定。工会干部要做到“四个必访”(困难职工必访、困难室处组必访、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的室处组必访、工会工作推进有难度的室处组必访)。认真分析教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着力研究改进工会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2、深入“挂包帮”联系村(社区)。工会要配合学校党政切实将各项惠民政策、实用技术、服务项目、帮扶资金等,落实到联系村(社区),帮助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以惠民帮扶、法律援助、培训教育等行为为载体,切实解决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最紧迫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台账,知万家情
充分发挥工会在参与学校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按照“自
下而上收集信息、分层分级办理处置、自上而下反馈结果”的工作模式,建立“民生工程、维稳维权、困难职工”三本台账,把服务职工落到实处。
1、建立“民生工程”台账。把工会送温暖、金秋助学和困难职工帮扶等工作记录在案,抓好生活、医疗救助等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打响“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工会帮扶品牌。
2、建立“维稳维权”台账。把工会开展的法律服务、教职工上访维权、维稳工作等进行规范,不断提高困难帮扶实效抓好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
3、建立“困难职工”台账。将困难职工分类登记,纳入统一的“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全面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化水平。
(三)多举措,解万家事
1、进一步发挥惠民帮扶中心作用,不断提高困难帮扶实效。进一步完善惠民帮扶机制,切实为职工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完善的服务。
2、坚持“发现一个,录入一个、帮扶一个”的原则,不断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档案,确保困难职工应帮尽帮。
3、针对因病、因灾或其他原因致贫的特殊困难职工,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给予生活补助和医疗救助,切实解决特
困职工的问题。
4、坚持认真落实并向上级争取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利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积极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
5、坚持将“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常态化,使之真正成为工会的帮扶品牌和平台。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30日前)
制定实施方案,完善考核检查办法。组织召开“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层层动员部署。加强宣传,营造活动开展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20日前)
加强学习交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对象、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众,广泛开展“三进”、“三问”、“三送”、“三学”,摸清实情,建立“三本台账”,记好民情日记。
(三)迎接检查验收阶段(8月10日前)
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工会开展的活动,建立台账,迎接检查验收。总结工作经验,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巩固提高,实现台账工作法有效运行。
(四)常态推进阶段
针对督导和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工作机
制,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台帐工作法正常有效运用。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把“三万活动”作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会的重点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推进。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保证各个环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干部和教职工全参与、全覆盖。
(二)强化自查自纠。工会将围绕建立台账和用好台账,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及时对工作开展情况和重大问题进行检查,做好迎接县教育工会检查准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总结和提炼先进经验。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形成宣传和舆论高潮,做到群众人人知晓,干部人人参与。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推出一批站得住、叫得响的好典型、好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为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和谐稳定。按照精细管理的工作思路,围绕建立台账和用好台账,在理清工作流程、推进工作落实、综合运用等方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结合实际,在保障改善民生、推
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大胆创新、忠于实践、勇于突破,对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新机制、新方法,及时固化,形成长效机制。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附件:
南山镇中心学校工会“入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事”主题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成 员: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三万活动”阶段调查报告10-05
市人民银行“三万”活动专题调研报告10-11
三万活动驻村日志10-15
三万活动个人工作总结07-13
“三万”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小结05-31
三万调研报告11-21
市住建局“三万”工作汇报06-08
振兴社区工作组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计划07-17
支教活动报告09-09
体育课外活动调查报告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