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他律性(精选8篇)
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要通过自律机制逐步培养,又要高度重视他律机制的强化。笔者认为,恪守检察职业道德需从三个方面强化他律机制。
一、建立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机制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机制是检察机关按照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检察人员开展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的经常性、固定性、系统性的制度安排。
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之所以需要构建教育培训这一他律机制,这是因为:虽然“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①],但是检察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检察人员在司法实践和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从伦理上调整检察官行使检察权、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以及业余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通常是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高检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即为明证),明显具有纪律的规范性。因此可以说检察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他律性特征,单纯依靠检察人员的自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构建符合检察实际需要的检察职 业道德教育培训机制,对检察人员实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教育,使其如沐春风,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构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机制: 第一,突出关键节点,将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培训必修课。在检察职业生涯中,有几个关键节点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从检之初。在检察人员考入检察机关之后,一般会由省级检察院统一举办岗前业务培训。笔者建议,应当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该项检察培训内容,成为必修课,而且是第一堂课。这是慎初。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生的每一个第一次体验对人的一生都影响最大,往往会终生铭记。所以对刚刚踏入检察机关大门的从检人员进行以检察职业道德为第一堂课内容的检察培训,相信他们会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二是初任检察官。笔者建议将检察官职业道德准则纳入初任检察官培训内容,而且作为第一堂课慎重对待。同时举办初任检察官任命仪式,让其面对国旗、国徽、检徽,奏国歌进行检察官宣誓,以培育检察官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三是检察官等级晋升。从低一级检察官晋升到高一级检察官,既是对检察官工作业绩的肯定,也是对其责任的加大。晋升间隔时间一般要二到三年,对检察官等级晋升进行检察培训,也应当让其重温检察官誓词、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强化其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的自觉性。第二,注重平时点滴教育,把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日常教育重要内容。检察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时时刻刻都处在各种利益诱惑之中。因此,应当建立日常教育机制,将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日常教育重要内容,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将“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四个基本要求挂在墙上、写在书上、摆在案头上,让检察人员时刻处于浓郁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入心入脑。
第三,科学建设配置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需要载体。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同样需要载体。笔者建议,建设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基地,以提供教育载体。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各地分院现有教育设施资源。对检察人员从检之初、初任检察官及一般检察官等级晋升实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由各省级分院承担;高级检察官晋升实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由国家检察官学院承担。二是建设部分发挥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功能的培训基地。在这些基地可以将一些检察英烈、先辈、全国模范检察官的先进事迹等等陈列于此,供人瞻仰、学习,接受教育。当前的井冈山检察博物馆即可以利用。
二、建立检察职业道德奖惩机制
所谓检察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就是指检察机关按照规章制度对检察人员模范遵守检察职业道德的给予褒奖、违背检 察职业道德的作出惩罚的一种工作制度。它具体是由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负责。
恪守检察职业道德,自律是基础,他律是保障。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树立榜样和反面典型,可以起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作用,从而启发、诱导、强化检察人员以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为荣、违背检察职业道德为耻的自觉性,见贤思齐、见不贤而不肖。
我认为,建立检察职业道德奖惩机制需从三个方面构建:
首先,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自律是每个人心灵运行轨迹折射出来的外在表现,更是检察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不断修正自我、造就典范的源头活水。”形成自律机制一要学习道德榜样。2007年9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全党全国都要以道德模范为学习榜样,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检察人员学习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模范榜样,是一种心理道德倾向的牵引,引导其知荣辱、明是非,见贤而思齐。二要启发道德认同。检察人员认同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牢固树立与党的事业同在、与人民群众同心、与宪法法律同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检察职业道德价值、道德准则源源不断地活化为检察人员内心永远的坚持,内融入血脉,外践于言行。三要 提倡自省。古人云:每日三省吾身。检察人员应当经常反思执法办案是否实现了司法公正、做到了清廉文明。
其次,打造“不敢为”的惩戒机制。惩戒的存在是必须的。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普遍心理、共同认知。在战争中,只奖不罚,或者赏罚不明,只会败坏军心,降低战斗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就需要打造“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将违背检察职业道德行为按照性质轻重程度不同制定出 不同的惩戒方式比如警告、记过、记大过等等,纳入到《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当中,作为一种处罚情形规定。对于严重背离道德准则要求、触犯刑律的,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惩罚之剑高举,检察人员定当畏惧而不敢为。
第三,编织“不能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受监督制约的行为,必然造成信马由缰、各行其是的局面。所以应当编织检察人员“不能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借助于现有的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资源,充分发挥其监督主力作用。二是重视检务督察作用。近年来兴起的检务督察也是一种不错的监督方式,尤其是上级院对下级院的督察更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将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公布于众,列入检务公开内容,作为阳光检察的一部分。从而把检察人员置 5 于人民群众的监督视野中,其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有力的制约。
三、建立健全检察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
检察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是检察机关对检察人员践行检察职业道德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执法考评的重要内容和选人用人的参考依据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检察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需要,也是通过制度建设实现检察职业道德养成的必然路径。笔者建议从二个方面构建检察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纳入年度考核,量化考核评价指标。检察机关在对检察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时,除了对其工作业绩考核以外,应当将其践行检察职业道德情况纳入进去,作为评价其优秀、称职与不称职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检察职业道德本身的抽象性,造成评价检察人员践行检察职业道德情况优劣也就很难有统一标准。这就需要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以尽可能地确定践行检察职业道德的具体衡量标尺。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对践行检察职业道德情况考核尽可能量化一些指标,以作为考核参考依据,否则对其考核就有可能流于形式。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或者即将出台的《检察机关文明用语规 范》、《检察职业行为规范》、《检察人员廉洁从检若干规定》等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运用考核结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考核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运用考核结果,将其作为组织上选拔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是考核富有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党中央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应当率先、坚决贯彻中央干部路线政策,在检察系统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之风。作为衡量检察机关是否坚持了党中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将检察人员践行检察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选拔干部工作方面就是一个鲜明表征。我们不妨畅想,如果检察人员践行检察职业道德情况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政治命运前途,那么检察机关必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也必然会弘扬正气,形成人才辈出的良性循环局面。
从广义上说, 图像叙事已经成为一种等同于视觉文化的现代表征, 它是当前文化的一种基本语言和表述方式;而就狭义的图像叙事而言, 指存在于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以多种传播媒介为载体, 尤其是以影视、绘画、摄影、广告等图像符号为基本表意系统的叙事表达。对图像叙事伦理做出恰切的分析研究, 自有其积极意义。图像的叙事功能, 会受到艺术的他律性的制约, 其中伦理道德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介入其叙事过程。与此同时, 图像叙事又在某种程度与道德伦理相辅相成, 图文时代下的图像叙事在叙事技巧和过程中总会呈现出道德规则的一面。
1 伦理道德秩序和图像叙事
图像具有多种的叙事功能, 它在叙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姿态是多样性的统一。图像叙事一方面继承传统的叙事手法, 发扬传统叙事的优势, 使得图像叙事保有积淀;另一方面, 图像叙事又会调动新的元素, 把传统和新生的手法按照叙事需要融合起来, 并使之有条不紊的提升到一定高度。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图文时代,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多元的道德伦理观都会抓住一切机会, 使自己凌驾于道德的最高峰。图像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媒介, 是艺术创作者寄托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图像艺术创作者总是借助图像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 是自己的情感通过图像叙事外化并且尽可能的追求接受者共鸣。
宫崎骏导演时隔5年推出的新动画电影《起风了》正在日本上映。本片以零式战机的设计者、飞机设计技师堀越二郎为原型, 又汲取了文学家堀辰雄的精华, 描绘了在灾害、萧条、战争并存的困难时期, 一心追求梦想的人们。电影虽然以历史为题材, 但宫崎骏表示“其实描绘的是当今时代”。在拍《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时候, 他觉得自己还领先于时代, 但现在时代已经追了上来。就在画完日本关东大地震场景的漫画脚本的第二天, 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 这让宫崎骏切身感受到了自己已经被追上。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大量消费文明走向灭亡的第一步, 但他觉得当今的时代充满了紧迫感。而堀越二郎与堀辰雄在面对无法确定的未来的时候, 一定也是惴惴不安。宫崎骏感受到了相同的时代特性。当制片人 (铃木敏夫) 叫宫崎骏把在模型杂志上连载的漫画拍成电影的时候, 宫崎骏曾经认为这想法不可思议, 觉得没法拍成电影。因为, 画这部漫画只是出于他的个人爱好。然而, 工作人员认为“孩子们也需要接触理解不了的事物”, 这一句话促成了《起风了》这部电影。
与《起风了》这种纯图像艺术不一样, 在利益的驱使下, 当今的图像艺术带有一定程度的商业性质。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 蓄谋已久的“艺术家”和商家会根据市场的需求, 创作出迎合图像艺术消费者的各种口味。而这种带有功利性质的华而不实的“图像艺术”实际上就演变成了产品甚至是商品, 它只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快感和利欲。“为了凸显商品, 人的身体也遭到了肆意的切割, 可以不要脸作为身体的脸, 但不可以没有包, 作为商品的背包, 因为包是中心, 人在边缘。”[1]打开电视不间断的广告, 街道马路上各种海报, 似乎眼睛能够到达的地方都充斥着图像。虚拟的在场欺骗了图文时代下的人们, 超现实的图像总是笼罩, 这或许就是图像艺术发展无规则的表现。
商业操作下的图像叙事, 经过生产商的加工改造, 使得图像叙事原本特性被强加的资产阶级的道德伦理原则, 这种原则在资产阶级强烈意志的规定下, 也变得具有普遍的效应。人区别动物在于人具有主观意识, 在于人具有伦理道德法则, 这也是的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现。微电影中的暴力形象、电视剧中的尔虞我诈, 仿佛人区别于动物还在于人会不择手段的追逐利益。商业家和所谓的“艺术家”完全不考虑消费者的构成成分以及接受者的接受能力, 而只是一味的为了博得更大的市场, 吸引更多的眼球, 进而谋取最大的利益。从而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比如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行为。由此可见, “电视暴力能强化有暴力倾向的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信念和行为”。[2]
图像叙事作为当代审美艺术在市场任由其发展, 势必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伦理道德作为人的行为的规劝原则, 西方哲学家早就有了标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3], 他在《高尔吉亚篇》中说, 善是人们的一切行为目的, 其他诸如快乐、理性、自制等都是为了善而进行的。柏拉图认为理性人的道德准则, 他否定外在感性事物的作用, 提倡“善”的观念。康德看来在道德规劝范围内的人是自由的, 人人都应该遵循道德权威, 他甚至把道德树立神的高度。康德认为“绝对律令必须遵守, 即便牺牲所有天性的愿望, 所有社会法则也在所不惜。”[4]由此出来, 图像艺术创造首先应该遵循它原本的规定的性质, 创造者不应当强加自己的意图谋取私利, “善”才是图像艺术创造者追求的最高标准。
“价值系统的背离人性可以有两种表现:它们把人置于依赖的境地, 或者让人处于自身的专制之下。”[5]“一个规则就是人类的事情的一个校准器, 人类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遵循它。”[6]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是图像叙事的评判标准, 假使某种图像叙事能够给社会生活传递正能量, 为社会群众提供正面的效仿榜样, 那么我们会站在伦理道德的高度确认这种图像叙事是具有正面价值的。图像艺术生产者作为责任主体在道德准则的规定下, 应当对他者负责。这种责任制也可以视为一种伦理道德机制, 图像艺术生产者作为责任主体对图像接受者的责任是伦理道德秩序的要求, 是图像叙事的自由前提。
2 自由的悖论:囚禁与解放
日常的社会生活给人的自由都是在圈定范围之内的, 作为接受者总是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限制, 比如社会政治。因此, 我们的生活空间并不是完全开放的, 我们处在一个相当封闭的活动范围之内。图像叙事借助新媒体技术, 利用各种表现手法, 比如时光穿梭、时间倒流等, 将许多我们无法想象的画面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和时间节奏串联起来。这种自由的表现手法, 将图与文以及声音碎片自由融合, 为接受者提供各种感官上的冲击, 并凝造一种真实存在的假象, 给接受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图文叙事是接受者视野拓展延伸的有力翅膀, 它不仅在视觉上给人逼真感, 扩大了接受者的视觉空间, 而且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 使得接受者的思想在图像叙事的虚拟世界里得到自由的解放。
在绘本图书中, 图像叙事把单纯的文字叙事转向了图文叙事。图文叙事满足了人们审美需求的自由性, 也给接受者提供了视觉上的冲击。图像叙事为接受者提供不可知一面的信息, 重塑接受者经验和情感判断。在光影交错的自由世界中, 图像叙事给接受者提供身临其境的自由感和真实感。接受者的视觉和好奇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是真正的自由吗?什么是我的自由?直观世界中有没有真正的我?我究竟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图像给予我们视觉体验的自由, 但是我们能否从中真正的体验到内在性的真正的自由?
康德认为自由的本质是理性, 自由是理性的存在方式。康德意义上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而是去做正确的事情;自由不是追随欲望, 而是追随理性;自由在于能够遵从规律而自决, 即必须对自己成为规律。[7]所以说作为图像叙事的接受者, 可以在理性的遵照下去做自己想做的正确事情, 自由地塑造成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等信息媒介充斥这整个现代生活, 一些外在的力量总是会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 它采取利用规则手段控制着人。畅销图书夹杂着图书生产者的思想, 这种思想价值观会无形的影响着读者;商业广告不分接受阶层肆无忌惮的大肆宣扬, 给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心灵冲击。这些都不是我们接受者能够操控的。
图像商品存在的实质是人类与自己所具有事物性, 具有一种外在客观的虚幻性质。马克思也认为, 商品可以通过劳动产品物化人的劳动, 人类之间的社会关系转化成物物之间的关系, 商品才从劳动产品中演化过来。图像叙事商品人与物的关系, 与传统图像叙事不同的是现代图像不具备原本的自然可感性质, 现代图像一般都是在虚拟的空间构造出来满足接受者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包括我们常见的商业广告、商业电影、畅销图书等等, 接受者在享受的同时也被动的被灌输着图像生产家和所谓的“艺术家”注入的价值观。接受者的个人要求越发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满足, 并逐渐沦为了图像的奴隶。接受者处于被动地位, 现代商业图像也没有处于完全的主导地位, 归根到底, 任何图像叙事必须以国家利益和国家意志为前提。“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它不仅帮助统治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 并且使统治阶级把它对世界所体验的依附关系作为真实的和合理的关系而接受, 从而构成统治阶级本身”。[8]这种被操控的状态表现为:在图像叙事的过程中以及传播过程中, 统治阶级会通过法律法规等国家力量去约束, 被法定的伦理道德规则规劝着其他领域的伦理道德秩序, 最高统治阶级的意志规范着图像叙事中的伦理道德。
完全实现图像叙事的自由是不可能的, 但是图像叙事的自由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到释放。艺术消费者的自由也不是完全自由的, 他们总是受到外在力量的拘束。作为存在物存在这个世界上, 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展现人的所有本质。在自然条件的约束下、在社会生活的干扰下, 人的选择并不能做到完全自主。久而久之, 作为社会的主体就会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并在这种意识下形成独有的甄别能力。艺术接受者的思想和行动, 要想在这种集体意识中逃脱出来的前提就是要发扬自己的独立能力。自由不是说完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 而是拥有意志自律的利剑。图像叙事的自由必须在社会制度化或集体性的道德伦理规定下拓展发展纬度。
3 结语
图像的叙事功能是会受到艺术的他律性的制约, 完全实现图像叙事的自由是不可能的, 但是图像叙事的自由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释放, 伦理道德会作为外部因素介入其叙事过程, 图像叙事在某种程度与伦理道德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107.
[2]孟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2.
[3]汪子嵩, 范明生.希腊哲学史[M].人民出版社.1997:441.
[4][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 蔡文美等译.媒体伦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15.
[5][德]罗伯特·施佩曼著.沈国琴, 杜辛之, 励洁单等译.道德的基本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5.
[6]徐向东.美德伦理与道德要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36.
[7]赵彦芳.诗与德:论审美与伦理的互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5.
【关键词】网络道德;自律;他律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传播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沟通渠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互联网带来便捷、时效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有关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必须要面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精神
1.大学生网络行为上的道德自律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中,介于其独有的虚拟性特点,要求大学生在行使网络权力时,理性的面对在网络行为中衍生的道德行为,相对于传统的社会道德主要以外部力量制约、依靠道德他律而言,则需要更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及道德自律。在网络行为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自我要求、正确的把握、及时检验和校正自己网络行为的同时,体现了其网络道德自律的形成。绝大部分的网络社区仅仅靠执行行政命令是很难建立、维持下午的,它需要建立在互联网使用者自觉的遵守一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
在督促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培养他们充分意识到一种潜在的网络道德规范、网络道德行为是出自于自身的需要、处事的根本,认识他人利益、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培养遵守网络公共秩序、保障网络道德规范的品质,做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摒除网络上的互相欺骗、肆意破坏、甚至抵御网络犯罪的各种诱惑,无论是否有人看见或听见,都将网络社会道德作为一种责任来自觉自愿坚守。
2.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是其网络行为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一切的言谈举止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的限制。而在个体自主性、虚拟性极强的网络社会中,在缺少他人干预、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环境下,必须通过大学生自律这种新型的道德行为模式,才能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对于其网络行为来说,是不具有强制性的,只有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内在道德标准和外在行为自我约束,将规范化的网络道德行为作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模式。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自身网络行为是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在其认知上是充满理性的,但行为上却又缺少相对等的自控能力,会出现例如沉溺于网络以致影响学业、影响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正常交流等情况,由此,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必然要求。
3.大学生网络自律是其在校自我管理的充分体现
互联网在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同时,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一部分人认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罔顾所有规章制度、道德观念而为所欲为,有些人在网络上以虚拟ID身份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观点、不讲网络道德辱骂他人、利用网络知识和技术攻击他人网站成为“黑客”、甚至出现利用网络违法犯罪,一些大学生因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困难而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找心理安慰。面对校园网络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加大学校常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明确在自身网络信息化社会中必须要履行的道德权力、义务;克服上网陋习,把握健康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指导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服务,强化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维护校园网络秩序。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他律的监督机制
1.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机制
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相对狭窄、封闭,家庭、亲人、朋友、社会以一种简单的相处方式维系之间的联系。大学校园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距离较近的熟人社会的缩影,在现实校园文化、环境中,由于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较为明确,大学生彼此的道德意识也都非常强烈,培养、教育他们将现实校园中存在的道德意识运用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同时,学会利用网络特性、掌握网络文化,以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老师利用课堂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以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讨论、邮件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所关注的话题,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学会讲求方式方法并有针对性的展开沟通与引导。
2.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内容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缩影,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在当今社会中,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规范也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产生的一些网络行为已经无法用现有的社会道德去规范、衡量,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时,必然造成网络道德的缺失。因此,随着网络时代及其技术的发展,作为网络世界的使用者之一,要尽可能的规范、丰富大学生网络道德内容,逐步形成统一的道德规范。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在校园网络的使用上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
3.提高网络技术的监管力度
在进行网络道德自我约束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从技术层面上进行网络监控,及时纠正网络道德失范,限制并制止任何网络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通过设置防火墙阻截一些不良信息的发布与侵入,过滤不安全因素,保障网络信息的正确性、安全性;还可以设置上网用户的网络访问权限,屏蔽一些未经授权的上网人员和不具备信任度的网站;设置进入口令和对数据加密当方式,对一些重要文件加以保护,防止一些重要信息被篡改、复制、污染,增强网络社会在技术使用上的安全性。目前逐步普及的网络实名制对于防止利用网络虚拟身份欺诈、约束网络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要加大校园网络技术监管力度,将不良上网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净化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程敬华,龚春明.校园网络道德建设的实施路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2]冯亮.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1.
[3]孙跃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
[4]刘娜.论道德自律对网络文化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
[5]谭晓玲.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理性回归:从他律到自律[J].中国科教新导刊,2010,16.
作者简介:余佩媛(1983—),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依赖于主体自觉自愿的践行,也依赖于外在条件的约束,通过制度、法律、舆论等手段,建立健全对检察干警职业活动的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尽可能避免或及时发现并纠正检察干警失范的现象,保证检察职业道德的落实,即“他律”。具体而言,就是要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1、重构《检察职业道德规范》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检察机关的最高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有效推动检察工作的全面开展,于2003年初制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于检察机关规范和完善检察官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检察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检察官和人民检察院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不但内容体系不完整,而且,就每种具体规范而言还有不严谨、不科学的方面。一是有些各国检察官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没有相应规定。如国际上通用的“保证公共利益,适当考虑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立场以及保守职业秘密问题都未在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体系中显示。二是每个道德规范都缺乏细化。按照常规,道德规范应当便于执行,但是,现行的道德规范非常抽象和概括,使人不易理解把握,也不利于执行。同时,每个道德规范中都缺乏广度和深度。例如,国外司法行为准则中大都规定了行为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同时对行为人亲属及助手等应该做和不应当做的行为也有相应规定,而我国对此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重构科学合理的《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这也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他律”的前提。
2、建立和完善检察职业道德考核和惩戒机制
加强检察职业道德“他律”建设,还要建立和完善检察职业道德考核和惩戒机制。将检察官职业道德评价纳入考核制度,采用个人自评、同事互评、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列入个人档案,与奖励挂钩,并作为职务聘任、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检察机关人员对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效果如何,要列入述职报告和群众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建立检察官职业道德先进表彰制度。严格实行职业道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对职业道德考核不合格的检察官,要及时谈心,深挖原因,限期整改对严重违犯职业道德规范的检察官要严肃查处,该调离的调离,该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决不姑息养奸。建立检察官职业道德惩罚制度。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是社会正义最后一层防线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检察官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决定了检察官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检察官采用行政化管理模式,检察官处罚方式与公务员雷同,没有把道德上的失职行为纳入应受惩罚的范围,缺乏针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惩罚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检察官行为没有最终影响案件处理结果,一般不会受到严厉惩罚。但实际上,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反映了一个人对法律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检察官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是否正确行使检察权起到决定性作用。可考虑制定专门惩戒检察官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方式,设立资格处分,对违反职业道德但尚未产生严重后果,没有触犯其他法律的检察官给予停职、撤销检察官职务、终身禁止从事检察官职业的处罚,及时铲除检察官队伍中的潜在的腐败。
3、形成有效的检察官职业道德监督制度
网课不比上课好,老师的监督弱了许多,在学校老师能无死角监督。但现在,老师为了省时,大多用的抽查,抽查得到的一些数据不够全面、准确,总会有漏网之鱼。现在班主任为了模仿学校的学习,给我们加了一个早读,早读比学校早读早,但没有老师监督了,有些同学就无视早读了,七点多,等早读结束了才从床上爬起来,准备上第一节课了。这样的同学看似休息时间长了些,但损失了许多,为什么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背东西最快的时候,其它一定不如早晨背东西快。
有人起不来,这是因为不自律,闹钟定的再多,还不如有一颗自律的心,有时,一些人心中想:反正没老师,不学习也不知道。于是,早读就被略过了。再一些早读的人也有些不是自律的人,是他律,被动着学习,效果一定不好。
生活中,自律的事往往都是一些小事,不闯红灯,不横过马路,不在开车时看手机……这些小事都反应出了自律,若是这些小事有人不遵守,就会酿成生死离别。
第一条
为了维护xx大学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xx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xx大学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品德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xx大学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人才。
第三条
研究生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应当具有开拓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应当具有勇于实践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研究生的学籍、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第六条 研究生在学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权利与义务)权利—自律 义务—他律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学校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十二条
学校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第四十三条
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四十四条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xx大学校园公共秩序安全管理规定》,共同创造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参与有损研究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第四十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四十六条
研究生可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研究生成立团体,须提出包括团体宗旨、章程、活动内容、形式和负责人等内容的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学生团体应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第四十七条
学校提倡并支持研究生及研究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课外活动须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下进行。第四十八条
学校鼓励、支持和指导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研究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须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
第四十九条
研究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活动,须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获得批准。严禁研究生参加、举行未获批准的游行、示威、大型集会等活动。
第五十条
研究生使用计算机网络,须遵循国家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和《xx大学学生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
第五十一条
图书馆、阅览室、教室、画室、实验室、体育娱乐场馆、食堂、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其设备是国家财产,研究生有责任爱惜和保护,损坏应予赔偿。第五十二条
出入校门和在校内会客要遵守《xx大学校门管理规定》,主动接受门卫管理。第五十三条
研究生应当遵守《xx大学学生社区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社区管理人员维持学生社区秩序。
第五十四条 对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锻炼身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给予或报请xx市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五十五条 对研究生的表彰和奖励可采取授予“优秀学生”称号或其他荣誉称号、颁发奖学金等多种形式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第五十六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详见《xx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规定》、《xx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界定及处分规定》)。
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可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1.苏格拉底说,“人啊,要认识你自己”。当对方辩友满怀浪漫主义情怀看待个体的自律能力,为我们尽情演绎最终幻想时,希望各位能和我方一起客观的审视自己,直面问题。
2.所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案例,如请勿乱扔垃圾,不可为而为,正是自律的巨大缺陷,是自身本身需要反思的问题,而非他律约束效力的问题。3.马加爵案件。
4.思宾诺沙说:"本能是最好的动力,但却是最危险的向导。
5.孔庆东博士说:以往教育强调自律,强调我们的苗子,天生就是高大全,使得协作与融合精神没有了,3个中国人,就变成了一条虫了。
6.大学生犯罪 自杀 吸毒 甚至为了一点小事...杀人 令人深省 由此可见 健康的心态应该靠外界条件培养约束
单靠自率是行不通的
7.为什么我们每晚都要定时限电熄灯,每个教学楼都有门卫大爷或大妈,每场考试都需要监考老师呢?
然后,我方也认同自律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法律
一、前言
21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便利,以网络为平台,信息的传播无论是从传播速度还是从传播范围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因特网上每天发布成千上万的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超过3亿人,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率达到22.6%,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网民总数2008年比2007年增加8800万人,每天增加24万多人。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随着网民总数持续增加并超过总人口一半,我国信息传播格局以至社会生活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网络信息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导致了网络信息杂乱不堪、难以把关的问题。虚假信息的欺诈、垃圾信息的堆积、网络色情的骚扰、网络病毒的烦扰等等,造成了网络信息污染,已成为网络空间的公害。它使人在信息的浊流中难以识别真实的信息。如何对网络信息传播提供合理的法律保护,如何以法律手段维护网络安全,打击网络犯罪,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他律与自律机制
1、技术控制
网络信息传播是由高技术的互联网来支撑的。网络信息系统遭到攻击和侵入,与其自身的安全技术问题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安全系统不是十分完善,有其脆弱性。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许多伦理道德问题,都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信息系统的设立以高科技为媒介,这使得信息环境的维护和治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采取比网络入侵者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清除这些同样是高科技的产物。因而加强网络技术研究和应用,从技术层面上对网络实行监控,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从而预防网络破坏,这是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对网络信息发布者发布的内容加以审查;在网络站点对不良信息加以堵塞;对需要保密的信息进行加密;对人们的网上行为进行登记,使人们的网上行为有踪迹可寻。防止未授权访问,在许多情况下,口令是保护隐私权不受侵犯的核心,口令应尽可能地不容易被破译;加密软件,也可以防止个人数据信息被截获或非法利用;对于不健康、有害的信息,可以建立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进行堵截和删除,以此来及时清除信息垃圾,清除各种恶意言论和虚假信息的污染。从目前来看,网络技术手段有很多,而且还在迅速发展中。例如,用各种杀毒软件、反黑客程序和其他信息安全产品等来维护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控性。运用防火墙技术,在集团网络与互联网络之间装上一个保护层,防止非法闯入者;安装监控软件,剔除不良信息,限制调用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等。
2、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道德规范是指网络空间中用以规范人们网络行为的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道德行为标准。网络道德规范是网络道德评价的标准,若不按规范去做,就是不道德的。网络道德规范具有普遍性,它要求每个网络行为主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牢记“能够”采取一种行为并不意味着“应该”采取那样的行为。网络道德规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的制定是有其必要性的:一方面,网络出现以后,上网人数激增。为了使网络顺利运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就必须确立一定的网络规范。另一方面,网络出现以后也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出现了诸多网络失范行为,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客观上也要求用规范等形式加以约束。由此可见,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并不是某个人、某个组织的主观意愿,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各国的一些计算机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对人们的网上行为加以规范。网络用户首先应认识到以下几条网络规范:(1)一个用户“能够”采取一种特殊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他“应该”采取那样的行为;(2)在充分发挥网络提升人的个体性和群体性作用的同时,把既有道德的运行机制引入网络领域,利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网络道德的生成和运行机制,在人们网络活动的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3)主权国家和不同网络的所有者有权利有义务审查、控制网络信息的内容;(4)网络运行的各责任主体应该对自己网络行为的社会效果负责;(5)有关机关有权检查入网者的网络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为用户严格保密,但在发现入网中有不道德行为和非法行为时应该对入网者进行警告、批评、通报乃至追究法律责任;(6)在保证信息所有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使用价值;(7)尊重涉及网络的传统,遵守其它网络的规则和程序也是网络用户的责任;(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些规范是一个计算机用户在任何网络系统中都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3、加快网络立法,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用政策法律手段规范信息行为,打击信息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各国已纷纷制定了法律政策。网络破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且手段越来越高明,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周期短,速度快,原有的法律、法规无法与其同步发展,法律上的“空白点”较多,不能满足网络迅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信息安全法规,对网站内容、信息的传播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就有对“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进行法律制裁。这对于维护和规范信息网络运行秩序,保证信息安全起了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立法,尽快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时应注重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对症下药。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使网络行为“有法可依”。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网络监察和执法机构,对网络犯罪行为给予及时有效地打击,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安全有序的网络秩序。
三、结语
技术、法律等对网络信息污染的治理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单靠这些外在约束难以营造一个无懈可击的网络系统,难以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畅通无阻,其保护手段具有局限性;而自律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过程,需要他律的引导,要坚持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概言之,要维持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既要重视他律,又要重视自律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马费成,赖茂生,信息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12-01-08 14:33 一辩陈词:
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用精彩的言辞告诉我们他律在学风建设中的辅助作用,然而,我不得不对对方辩友以偏盖全的论调深表遗憾。首先,我想从对方一辩的发言中做一下总结:
刚才对方辩友的手法真是高明,一手“指鹿为马”用的真是“冠冕堂皇”。刚才对方辩友把内因和外因混为一谈,众所周知,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外因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刚才对方辩友的说辞未免有点太过混乱。那么,下面我将陈述一下我方观点:
第一:自律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把言行控制在制度,法规,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在文明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虽然他律作为外因起到了辅助作用,然而,自律作为内因不断自我约束则更为重要。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而自律的地位无可厚非。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自律而依赖他律的人将怎样步入社会,要知道没有人会因为他律而当上将军,但绝对要相信,最好的将军是最自觉最自律的人。第二:他律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若如对方辩友所说他律是学风建设的关键,那为什么不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规定一个规章制度来使学风建设的更全面呢?很显然他律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制定一些无用的规章制度来促使学风的建设!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我方也多次强调,承认自律并不等于否认他律在学风建设养成中的辅助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同样重视他律对少数自律能力较弱的大学生的规制作用,但这只是一个引领的工具而已。
第三:关键的意思是,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我们不要把他律看做万能的上帝,世上没有救世主,学风建设关键还是在自律。他律可能会促进学风的建设,但若我们本身不接受这种规范与监督,是不可能形成一个永久性学风的,只有我们先控制监督了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接受了他律,之后把他律内化成自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否则那些法律,规范,不过是一纸空文!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靠自我约束,才能更顺利的养成一个文明习惯。
《大学》里的三纲讲的是明明学、新民、止于至善。明明学就是说人要自觉自律,不能自律何以律人啊!刘少奇同志也曾深刻的给自律下过一个定义,那就是即使在个人独立,无人监督的,有做任何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是“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所以说:凡事都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我更加肯定地重申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二辩:
⑴一个人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然后才是融入社会的。所以,人应该具有自主性。其实,人的素质并不是要到紧急关头才表现出来,而是无时不在的。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当你一个人遇到危险,并且又不能求助的时候,你是选择:什么都不做的去等待他人,还是选择自救?
(我们不可能总活在别人的监督下,我们都在追求一种独立的生存,如果对方辩友还是认为他律重要,那你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当他律消失的时候你也会跟着消失了?)
⑵请对方辩友听我第二个问题:对方辩友你的成绩在你们班是最好的吗?既然是(不是)最好的,那就证明有不好(好)的(很显然你们的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你们有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课程,成绩存在差异,如果不是自律的原因,难道对方辩友是在说老师教学不公平了?现在不少高校都提出要增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的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这不是有利的说明了自律的重要性吗?)
⑶下面请听我下一个问题:对于他律我们有一句经常说的话就是:“如果全民的素质都提高了,那个别人想不提高都难。”不知对方便有是否认同,请回答认同还是不认同。
你们不觉得这句话说的很缺乏理智吗?这句话只适合于个别人想想,假设中国十多亿人都这样想:等大家素质都提高了,我再做也不迟。那领路的人又是谁呢?谁又有这样大的本事,凭一己之力,调动起整个全民去提高个人素质,那他真神了!所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自我严格要求自己。”
三辩:
⑴我们都身在大学,我们都听说过学生会,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学校学生会组织中有
没有“自律会”?
(我们学校是有的)自律会!他的全称是“学生自律委员会”它
目的就是为了能督促和鼓励我们自觉自律。它并不是一个要一批同学来管理其他同学的
组织,而是一个促使大家互相监督,做好自律的一个新的学生团体,只为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保持良好的秩序。
⑵请问对方辩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出自哪本书?
(论语)对方辩友既然知道出处,肯定对论语中的道理深表赞同,不然又怎么会记住,那你 还记不记得有这样几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想必这几句话对方辩友也是知道并且深表赞同吧!
⑶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知道评剧皇后是哪位吗? 白玉霜
白玉霜是著名的评剧演员,当她的演技达到很高境界后,她依然的自知、自律,不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寒冬,只要有时间她就练功,别人对他说:你已经成名了,干嘛还要苦练?她却依旧坚持自律,她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攻辩小结:
乔叟曾说过一句话:“一个将法律施用于他人的人,他自己当然应该服从这一法律。”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言而喻。国家为什么提出以德治国,其原因很明了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了加速公民道德建设,建设我们的学风,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领导干部需要自律,当代大学生要自律,民族素质提高更需要自律。如果每个人有很高的自律能力,那国家的各种法规政策不需每年增加,人人都将和平相处。反之,即使是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有的人还是我行我素。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因此我方认为自律重于他律,自律才是关键。自由辩论:
“慎独”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自律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总依赖于他人是不切实际的。他人的监督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随时随地跟着你。所以,一个人的品质、道德修养究竟如何,关键还是他的自律能力。朋友,你希望整天生活在他人的监督之下吗?那样的人生是真正的人生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如何独立生存?
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一定要具备一种自律能力。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目前,法律是日益在完善,可犯罪的人依然不见减少,其原因是不言自喻。所以说,自律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做到自律,才能去约束他人,实现他律,但是又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自律,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他律也很重要。但只有大家做到严于律己,社会才会有更多力量去进行他律。
社会上的不少犯罪青年,自甘堕落,毫无追求。尽管有家长的管制,法律的管制,国家的管制,但他们屡次犯罪不悔改,这都是由于他们自身没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决定的。再讲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吧。现在,我们都面临着考试,成功与否不取决于考试制度的压力,家长的压力,老师的压力,而是取决于你的自身压力,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和自我的约束能力。学会自我管理,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的去探索,你怎能不成功呢?假如每天连作业都不完成,而依赖于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学习中没有严格的律己精神,那失败将属于你。
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唐 张九龄 《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四辩:
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的小黑点开始溃烂的;铁锅是从一斑锈蚀开始穿洞的;一个人的失足,往往是在“小恶”上不慎而逐渐酿成的。因此,我们需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不要等发展大了再使别人采取他律。自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素质修养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在很多情况下,他律不可能处处约束人的行为。而我们更需要自律。在大街上捡到钱包,是应该放入自己的兜里还是交给警察?在商店被多找了零钱,是假装不知道还是还回去?这些现象反映出:他律和自律哪个更重要。试想,法律规定着人们行为的限度。他制约着你,监督着你,使你不做出犯罪的行为。但如果人缺乏自律能力,他律只能是一纸空文。衡量人品质是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他将做出什么选择,这是自律的表现,这比别人评价我们更有效。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律,使我们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而实现这个素质的基础,必须要以“五爱、四有”为基础。四有中纪律这一项更重要。纪律分为他律和自律。那么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呢?根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观点。他律总是要通过自律来实现的。自律是他律的载体,没有了自律,他律就没有了对象,就推动了原有的意义。就如警察和小偷,有了警察,小偷还是存在呀!而小偷这个主体,不去通过自律去实现,还是无计可施,他律显然没有了意义。社会主义的有些犯罪者,自甘堕落,知法犯法,尽管有法律的严格管理,还是滑向犯罪的深渊。“莲出于淤泥而不染”完全是由于自身的约束力使其不改变高贵的情操。文天祥被敌人抓获,视死如归。没有人给他以外界压力,而凭借的正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就是这种自律精神,才留下了“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综上所述,自律比他律更重要。他律 正 一辩:
主席、评委好,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各位进行辩论,希望我们八个人都能竭尽所能,不让老师失望。首先我想陈述一下我方观点:我们今天的辩题是,学风建设关键在于他律还是自律,我方认为学风建设关键在于他律。他律是指他人的约束与监督,更多的是现实世界种种规则,大自然存在的种种法则,以及人类社会的社会规范,只有以此为基石,自律为辅导,才能更加顺应世界,增加自身对世界的索要。仅仅靠良知自省是否就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人们所希望的良好学风?是否就会出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德奇迹?如果说古人还有这样的观念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是不会再抱有这种天真简单的想法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下,在仅靠自律难以遏止滋生蔓延的种种不道德、坏学风的消极现象面前,就更不会把培养和造就理想道德人格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依靠个人良知和道德自省之上了。新加坡人的素质高吧,那并不能说是人的素质原本就高,而是来源于制度的约束,例如新家坡人都不乱扔垃圾,是因为有高额罚款的制度.所以说学校建设也一样。
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说在学风建设中,自律不需要、不重要,也并不是说个人的自省和约束不起作用;而是说仅仅凭借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认同这一点,恐怕并不难,只要看看生活中的现实就一目了然了。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童叟无欺、诚实经商,可偏偏制假贩假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可偏偏损人利己、坑人害人的事情常常出现?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厉行勤俭节约、朴实无华的道德风尚,可偏偏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奢侈之风时有所见?道理很简单,社会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境界不高、素质较低,不讲良知、不讲觉悟、不讲自律,道德自律在他们那里是无能为力的。面对这样的情景,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无可奈何了?就任由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行为恣意妄为、通行无阻?显然不行,必须要有硬性约束,一旦道德自律和自觉缺失,就要有强制性的他律来管束,从而把那些不讲自觉、不讲自律的言行纳入社会的道德规范之中,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可见,在道德建设中,既要靠自觉自愿的道德自律,同时也要靠强制性的道德他律。在推进道德建设过程中,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强化道德他律的作用,用道德他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和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可以说是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当代社会道德发展的大趋势。二辩:
⑴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各有不同,特别是员工素质的差异,想法不一,标准就不一,所以
需要规范来约束行为。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听过6s管理方案?请回答有还是没有。
6s管理方案本身就是对一个团队的统一要求,每个人按照方案开展工作,才有希望实现既定的目标要求,要做好6S工作,没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是不可能做好的。方案本身就是他律。请问哪一家6S管理做得好的企业是靠员工自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而达到统一的6S规范的?这也就说明了他律的重要性。⑵“法者天下之公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律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极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自律也在完善个人与发展社会中占有的地位,但相对于他律,自律有不忽视的局限性,自律的标准是分散的,不统一的,自律是自私的,有包庇性的,自律是不能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做一生好事真的很难,难道对方便有敢说自己可以自律的一辈子都做好事? ⑶请问对方辩友知不知道的遗产继承法、婚姻法、产权法、经济法、?
这些法律为什么会颁布,就是因为当今世界很多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在当今这个利益为重的社会仅靠自觉自律社会将会黑暗到什么地步,强化道德他律的作用,用道德他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和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可以说是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当代社会道德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想一下所有的人都自律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还要监狱做什么?还要合同做什么?还要法律做什么? 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自律的愿望是美好而又单纯的,然而当今社会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每个人都有可能犯罪.犯罪是什么?犯罪就是不自律,由此说来没有他律就没有自律.现在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过自律,但每个人也都有过不自律, 自律的时候学校、社会可以和谐, 而不自律的时候怎么办? 答案是他律,现在的学校、社会还没有达到和谐,我们想要达到自律和谐这个目的之前的过程,关键靠的还是他律。而学风建设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过程。
所谓他律是指依靠外界事物来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自律则指社会中的个体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虽然,自律他律是协调作用但自律却有诸多缺点:
首先,自律的标准是分散的,不统一的。自律所依据的标准是人的内心准则。在当今社会,社会意识的多元化趋势使得个人的内心准则即价值观多元化。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同一行为会有不同的评判结果,因而仅依靠自律,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其次,自律不能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用。张子善,刘青山等经过革命炮火洗礼的党员干部,在后期也因为自律的不稳定性成为万人唾骂的对象。而他律的约束一般是稳定,长期地对人发挥作用。
再次,自律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力是薄弱的。自律依据的内心准则的权威性必须通过他律的社 会舆论与法律规定在确立,没有他律,就无自律的权威性。权威性消失,又如何使自律得到最大 限度的发挥? 可见,他律相对于自律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自律重于他律 正方
紧紧抓住学风主要寄系于个人精神层面,而自律的主动性正合乎其要求,认为“我要学”比“要我学”对学风的形成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