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通用8篇)

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篇1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篇2

四合院是北方传统的民居形式, 辽代时已初成规模, 经金、元, 至明、清, 逐渐完善, 最终成为北方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 四指东、西、南、北四面, 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口”字形。从古代居住理论来讲, 它最符合“阴阳之枢纽, 人伦之轨模”的模式。汉代刘熙论“宅”:“宅, 择也, 择吉处而营之也。”人因宅而立, 宅因人得存, 人宅相扶, 感通天地, 是中国古代建筑精神的最高境界。

2 四合院的平面布局

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进入四合院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大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大门两扇, 黑漆油饰, 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 两侧贴有对联。而后是影壁 (影壁是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 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 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 美化大门的出入口, 人们进出宅门时, 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嵌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随之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 (正房) ;南房 (倒座房) 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 东、西房各3间, 南屋不算大门4间, 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 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 院落宽敞, 庭院中植树栽花, 备缸饲养金鱼, 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 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 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 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 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 东西厢房各两间, 南房三间。卧砖到顶, 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 祖辈居正房, 晚辈居厢房, 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 连接各处房门, 各屋前均有台阶。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 一般是北房5间, 3正2耳, 东、西厢房各3间, 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 (外院) 、后院 (内院) , 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 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 后院为居住房, 建筑讲究, 层内方砖崐墁地, 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 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 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 一般是复式四合院, 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 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 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 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 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 不建南房。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 相互联系。但四合院建筑不是群体, 而只是“一座”建筑。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 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3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特点

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 房架子檩、柱、梁 (柁) 、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 具有代表性的房架木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抬梁式, 就是在屋基上立柱, 柱上架梁, 梁上放短柱, 其上再放梁, 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 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 室内少柱或无柱, 空间较大, 在我国应用很广, 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2) 穿斗式,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 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 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 但室内柱密, 空间不够开阔, 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

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 柱承重, 墙不承重, 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 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 (大四合院) 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 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 使得建筑出檐深远, 保护木结构的屋身。在这里, 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 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 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 形式反映了功能, 结构真实, 功能合理, 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但不论是何种建筑, 结构上的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 形状上也加工成装饰构件, 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 不施钉子。

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 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 但也是色彩缤纷。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屋瓦大多用青板瓦, 正反互扣, 檐前装滴水, 或者不铺瓦, 全用青灰抹顶, 称灰棚。

4“以人为本”的传统建筑

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住场所, 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 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例如, 在建筑材料上, 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 不追求其永久性, 是非永恒的思想, 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在建筑体量上, 中国传统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 要求“大壮”, 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 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 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 平稳, 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条, 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以上仅仅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空间、结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它已涉及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装修、装饰、文化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以人为本的特点。

5 中国传统建筑的用色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 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 一般用暖色, 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 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 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 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 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 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 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 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 红色的门窗, 蓝绿色的房檐, 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 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 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 秋冬之际, 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 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 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 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 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 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 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 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 皇宫寺院采用黄、红色调, 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 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 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 屋项则呈现绿色, 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琉璃瓦的使用极为普遍, 黄色最尊, 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 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象天, 用于天坛;其它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官别馆。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论其复杂华丽程度, 都会基于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 那就是宫廷建筑以红、黄的暖色调为主, 天坛以蓝、白色调为主, 园林则以灰、绿、棕色作主色调;三是对比寓于和谐。由于建筑装饰色彩基调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建筑不论色彩多么的大胆、明快、强烈, 尽管许多的互补色、对比色会在同一座建筑中同时出现, 而且对比十分强烈, 但这种丰富的建筑施色法不仅没有使中国建筑显得杂乱无章, 反而使其和谐的基调更加赏心悦目, 耐人寻味。

6 对四合院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⑴保护:保护四合院成为迫在眉睫、责无旁贷的义务。大多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 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 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 而且, 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城区的四合院区域扩展, 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也影响着城市面貌。⑵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的四合院危房维修、改造、保护和利用方案。在城区内, 对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建筑应有不同的保护要求, 如:处于中心区的四合院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与一般传统平房的四合院建筑, 因在城区的不同地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 因此在保护上要求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7 结语

从传统建筑—四合院的概念、平面布局、建筑结构特点、“以人为本”、以及建筑色彩几方面出发, 对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即四合院将来的发展前景, 以个人的理解阐述, 四合院建筑作为我国北方主要的传统建筑形式, 它已经是历史和文化交织的产物, 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是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其钧, 中国民居三十讲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四合院:北京城的文化密码 篇3

提到老北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二环路之内大大小小的胡同和四合院。虽然四合院的雏形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但在中国留存至今的古城中,以四合院承载起城市文化底蕴的,却似乎只有北京。

6月中旬,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场名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的展览,向人们揭示了四合院背后蕴藏的北京城的文化密码。

“模块化”的元大都

10年前,英国的“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投入相当于上亿元人民币的庞大资金,邀请15位世界顶尖级的电影大师各拍摄一部10分钟的短片,再组合成电影杂锦集《10分钟,年华老去》。这些影片中的最后一部,中国导演陈凯歌拍摄的《百花深处》,就讲述了一个关于四合院的故事:在平安大街旁早已被拆成平地的老居住区故址上,一位疯疯癫癫的冯先生站在他想象中的四合院里,强迫搬家公司进行一次如同“皇帝的新装”一般的“虚拟搬家”。这位看上去颇不合时宜的中年人头戴黄帽,身着红色衬衣和灰色外衣,一如处在无数现代高层建筑包围之下,似乎早就应该成为历史过客的四合院。

然而,在七百多年前忽必烈统治中国的时代,由大大小小的院落组成的北京城,正是当年最前沿的建筑管理科学的代表。

在元灭金战争之后,位于今天北京城南部的原金中都迅速衰落。当元朝选择在这片土地的北面建设新的都城的时候,快速的施工就成为新都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幸运的是,作为一座几乎是“白纸上画出来”的城市,元大都有着先规划再建设的优势。当年的城市设计者选择了《周礼?考工记》中给出的“棋盘式”的建城方案。设计者先规划贯通城市的主干道,再规划与它们平行或垂直的不同等级的道路。在此基础上,供人居住的土地被划定为一个个8亩的地块。在这些大小相等的区块上,建筑师们可以用院落迅速“填充”它们,建设一座“模块化”的城市。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稍向南移建成北京城。整座北京城被当作四合院来设计。今天,人们习惯于把正阳门叫做“前门”,其实就是这种思路的遗迹:明北京城刚刚竣工之时,从正阳门北行不远,就是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它是北京城里最大的四合院,也相当于北京城这座四合院的内院。而在城市的其他区域,不同等级的四合院成为贵族、各级官员和平民等不同级别的人员的居所。这种以四合院为模块的城市布局,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期。

四合院的宜居之路

相比于元朝的院落,四合院在明代逐渐定型,成为典型的“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居住空间。从明朝建立开始的大约6个世纪里,四合院一直是最为安全和宜居的住宅。

“棋盘式”的建城方案,让人们不易迷路,而这种安全感又被四合院本身的规制所强化。四合院分为内院和外院,只要关闭大门,路人就不可能看到院内的情况,更不用说女眷等最需要保护的人居住的内院了;即使有宾客来访,大多也只能停留在外院。于是,四合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居住者的私密空间。

但对于居住在四合院里的人来说,这样的居所又为他们提供了颇为宜居的环境。今天,我们走进一些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四合院,往往会发现院落中栽植着树木,挂着鸟笼,放着鱼缸,甚至堆砌了假山,这其实恰恰反映出当年的一种流行趋势。在几乎没有公园,只有皇家园林的古代北京,四合院就如同一个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不仅满足了人们居住和饮食的需要,也满足了人们观看绿色植物和鸟、鱼等宠物放松心情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四合院内院的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这就为居住在院内的一家人创造了大量交流的机会,使几代人之间保持着浓厚的感情,也让北京城的氛围变得安详起来。

四合院追求宜居的道路一直走到了近代。直到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合院的“建筑标准”,用现代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剖析并留住四合院的“宜居要素”。

新北京重拾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在20世纪后半叶的衰落,是人口压力和社会变迁的综合作用。在古代和近代的北京,每座四合院里通常只居住一户人家;但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传统的大家族逐渐消失,由于人口压力,四合院成为若干户通常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共享的住所。这种新的变化,让四合院因为“超载”而逐渐变得拥挤不堪。

多户人家共享四合院还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举例而言,每户人家都需要在自家厨房生火做饭,这就使煤的需求量激增,以至于全院居民所用的煤经常需要用手推车运进院子,而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方便煤车出入,作为内院和外院通道的垂花门常会被拆除,尽管它往往是四合院里艺术价值最高的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出于对余震的恐惧和扩展生活空间的需要,人们开始在四合院里搭建各类窝棚。它们不仅破坏了四合院的美感,并带来安全隐患,也说明四合院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已经不胜重荷。而在中国允许私人购买汽车之后,“停车难”的矛盾最先在胡同里表现出来。

改革开放之后,北京人从国外的画报和影视节目里看到了高楼林立的住宅区。于是,“住进楼房”成为当时的人们普遍的渴望,很多人搬出了四合院,住进了新式的高层住宅。

但当北京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时候,老四合院开始显现出它们独特的价值,成为最受外国游客喜爱的旅游区

。而在建筑学界,四合院宜居的特点和它的院落结构表现出的人文关怀,也在近年来深受关注。

如今,北京正在尝试鼓励人们迁往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居住,以降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这被认为是让四合院式居住区重新在京城兴盛的基础。而对既有四合院应当如何保护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的研究,也正在进行当中。■

莫让民俗成为“无本之木”

作为老北京民俗的孕育之地和载体,四合院和里面的生活却不再鲜活。这或许暗示了一种并不美好的未来:有一天,我们或许只能走进博物馆和专门的剧场,去凭吊已经成为“无本之木”的老北京的民俗。

更何况,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纽约来到北京的游客,早已提醒我们关注老北京独有的风情随着四合院消失的可能性:“我的故乡在20年前就已遍布摩天楼,而很多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却可能比美国历史还要长,它们的风韵令我神往。但为什么我来到北京,却还是经常见到前者,而且越来越难见到后者呢?”

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篇4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已基本形成,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这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新增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从业人数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 万。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的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各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十分重视,纷纷推出各种政策,拿出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像北京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南京市首开江苏知识产权贷款先例,日前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从南京银行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这项贷款在江苏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广受关注,因为这笔商业贷款没有担保,也没有土地、产权等抵押物,贷款获得认可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无形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著作权。广州市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看出很多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纷纷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文化影响。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

三、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根据自己城市的特点,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目标。

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使每一个人的创意都受到鼓励,使每一个好的创意都有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会,使每一个创业者都得到有力的制度保护和良好的政策扶持”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广州市提出了“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深圳市提出了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等等。各个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了发展目标,并建立了各种创意产业的基地和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四、动漫、网游倍受各大城市青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动漫和网游。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都把发展动漫业和网游作为重点,一时间全国各地“群雄纷起”,纷纷建产起动漫网游基地,国内动漫产业和网游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从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在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但在看到这些喜人的成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下一步究竟应该如何走?

第一,从各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逐年提高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就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产业的行业的发展尚不规范,只有在充分的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规范的行业规范。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现在就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使得在以后的发展中和竞争充分后就可以尽快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用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产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现在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快速增长,要从“又快又好”转变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

第二,各大城市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还比较困难。

产业的发展和资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处于起步阶段,而一个创意项目回报周期长、价值难以评估、投资风险较大,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政府应当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像北京市和南京市那样对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

第三,各大城市虽然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以至于出现了规划和园区的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对本地区产业的指导和定位。园区的建设是应该搞,但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一旦某个创意园区或街区取得了成功尝到了甜头后,后面马上就跟风上马,很快就会出现一批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园区。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特点,以及市场的容量和产业的发展规划来指导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第四,从各大城市都对动漫和游戏情有独钟,可以看出动漫和游戏产业的虚热以及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目前很多城市都建有动漫园区,几百所高校开设动漫游戏专业,近五十万在校生学习动漫专业,全国各地都在搞动漫游戏比赛,动漫游戏展。尽管目前国内动漫游戏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但是我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优秀的创意产品之所以能创造上百亿的市场价值,都是依赖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从小说、游戏到电影,再到主题公园、卡通玩具,不断挖掘创意的影响力,然后生成财富。政府应当引导创意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整合度,对产业的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篇5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一)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

日本的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由此看出,日本企业在追求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强调通过优良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进而赢得社会好评,使企业生命得于延续。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可见,日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奋斗目标不同,而是将追求效益的企业使命和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加剧,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日本企业文化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明显。在具体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切实做到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遵纪守法,保证经营的公开和透明性;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也正是由于日本企业这种定位,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日本企业提倡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全员团结协作精神

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好地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企业的命运就是员工命运的意识,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人企合一,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推行一种“家”的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他们把这种团队精神也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方面切实做到肯定、认可、关心、支持员工,激发员工的忠效觉悟;同时员工与企业间保持着较为深厚的类似“家人”与“家”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则,同事有着很强的归属感。也正是这种企业“家”文化精神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日本企业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整体。

现代化背景下,日本企业为了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凝聚力,除了传统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的制度保障外,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与西方企业的组织机械化相比,日本企业和员工结成的这种同舟共济关系更具有勃勃的生机和创造力。

(三)日本企业以不断创新为目标,培养激发员工的共同创新能力

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公元7世纪,日本曾全力模仿和学习中国唐代文化。1853年美国舰队轰开当时落后的、尚闭关锁国的日本,使日本人猛然惊醒,转而自觉学习欧美工业化文明文化,为1867年明治维新实行资本主义“文明开发”改革奠定基础。日本人的学习和借鉴总是与本民族的实际结合起来,为我所用。体现在企业上则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创新求求生存。

松下电器成立于1918年,至今已有91年的历史。而其他很多企业从出现到消失只有短短几十年甚或几年,探究这些企业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在不断开发适合当前环境的新产品、占领市场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既使企业发展根基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能紧随时代不断适应其变化。

另外,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创新的主体。对其进行创新精神的熏陶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日本企业通常都开设员工培训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培训机构,并建立资料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同时还营造人性关怀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做到全员创新构建企业文化。由此,日本企业上下最终真正实现了所有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动力。

二、日本企业文化给我国企业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的组织和机构必然面临变革,中国的企业也正处在这一激烈变革之中。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如何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精华,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日本企业文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

(一)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为了使企业切实维护员工的利益,就必须从培养我国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员工的积极参与,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的重要标志;员工的广泛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有力的保证。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培育企业员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之学会利用劳动保障的权利,来为自己和广大劳动者争取合法的权益,学会借助于法律并利用社会舆论来有效约束和正确引导企业行为。

(二)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重视培养团队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因而国内企业从客观上说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企业文化扎根生长的土壤。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企业的领导人却忽略了人的作用,疏忽了团队精神的培养,以为只有靠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企业才能走向辉煌。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管理方法只是搞好企业建设的外壳,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的员工。

日本企业上世纪获得巨大成功,一方面就体现在他们倡导的家族意识和团队精神。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企业精神。我国企业应该不断增强对企业人才的关心与重用,努力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关心每一位员工的成长,使员工意识到企业在关心着他们,使其有归属感,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三)提高员工素质,大力推行创新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把人放在企业组成要素的第一位,人就是财产,培养优秀的人就是增加企业的资产。并且下大力开设培训中心、建立资料馆,努力创造文化氛围,从内部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与活力。这一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充分。企业恶性循环,不讲职业道德,信用水平整体下降;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进,一方面大力提高职工内在素质,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大力提升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通过专门技术培训、资料补充等手段全面提高其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生活文化建设,激励员工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总体创

新。

(四)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多流于表面,未真正渗入每个员工心中。所以无法形成认同感、归属感,无法用企业精神指导人的行动。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渗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并指导其行为。

三、结论

描写四合院的散文 篇6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五间,三正两耳,东、西厢房各三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五南五北、七南七北,甚至还有九间或者十一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身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与后院,有东院与西院,有正院与偏院,有跨院,书房院与围房院,有马号,还有一进,二进,与三进……等等。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北京的四合院很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小姐、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改造 篇7

北京四合院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传统建筑,是北京城市文化的代表。但因年代久远普遍面临着维修、改造、保护及住户疏散等诸多问题。十几年来,围绕北京四合院保护与改造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文物管理部门和有些文物专家学者站在保护文物的立场,主张整体全面保护,限制范围过宽。文物管理部门反对使用土地一级开发和危旧房成片改造形式,主张一个院或几个院的进行改造,只进行房屋产权的买卖或置换。前几年市政府主要推行的就是这种“微循环、渐进式”的改造。而居住在文保区危旧平房的居民由于生活质量低下,迫切要求尽快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强烈。对于改造与保护,我有如下看法:

1.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坚决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住户疏解与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问题。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另行研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与保护。按照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措施,不得拆除和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3.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的四合院危房维修、改造、保护和利用方案。在北京旧城内,对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建筑应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如:处于旧城中心区的四合院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与一般传统平房的四合院建筑,因在历史名城的不同地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在保护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因地域上的差异,对全市四合院的保护标准与方式不搞“一刀切”,特别是对旧城内的40片历史传统街区的四合院,要严格按照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拆除、改建原有的传统建筑。对年久失修的危破房屋的修缮,要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按其建筑原状维修并保持和恢复其传统外观。而对于一般平房区内四合院建筑的维修,一般不做纯“复古式”的要求,在其建筑内,除可增建卫生间、厨房及各种市政设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建地下室等。在院落的利用上,可在不影响建筑格局和区域景观的前提下,可以营建“下沉式”院落或增加庭院式罩棚等等,以满足和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

4.以四合院私有化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实现四合院维修、保护的社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城市普遍推行公有制并最终实现了私人住房公有化后,政府部门也从此背负了全市职工住房的沉重“包袱”。几十年来,由于政府及房管部门长期缺乏足够的维修资金,始终无法保证全市居民住房的日常维护,使得很多居民住房特别是旧城内年代久远的四合院平房,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中日见残破,以至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危房。实践证明,政府部门无法继续承担全市居民的住房问题。由于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及北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已经积蓄了较大的资金财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各阶层人士,已经开始介入旧城内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利用领域。如在皇城内的南、北池子、南、北长街、景山东、西街、什刹海地区、南、北锣鼓巷、国子监街等重点四合院街区,已先后有百余处四合院建筑,由港澳企业家及各界人士依有关政策出资收购后,都按院落原有的格局和建筑风格重新修复利用,使原已危破的四合院建筑在经过维修后得以延续。可见,社会人士参与四合院的危房维修及利用,在全市传统四合院的保护利用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今后发展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的各界人士参与我市四合院的维修、利用,还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5.以整治的方式,拆除四合院区域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建造的现已破旧的楼房建筑,重新恢复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街巷。自解放以来的一段时期内,为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旧城特别是在四合院平房区内,先后拆除了原有的四合院、胡同,建设了一些生产性的企业厂房、生产车间、单位办公楼和职工住宅楼以及一批居民简易楼。这些建筑长期处在旧城的传统区域内,始终影响着历史名城中四合院平房区整体的区域风貌。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使用后的今天,这类建筑物中的很大一部分,或建筑结构老化,或建筑物本身已不适应现代使用功能的需要,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危楼,目前,多面临着新一轮的更新建设问题。从当前我市对旧城内传统街区保护的实际出发,这类建筑的更新与改造,应严格按照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规定,不能再对处于传统平房区内的此类危旧楼房重新进行改造或重建。应根据实际可能,或降低其楼房建筑的高度;或削减建筑面积直至拆除其现状厂房、库房、办公楼等建筑,在原地重新恢复历史上原有的四合院建筑及胡同街巷。目前,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企业,在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上述构想正在逐步得到实现。如北京同仁堂医药公司,在50 年代期间,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曾先后在美术馆后街、东四等四合院平房区,拆除了原有的四合院建筑、胡同等,建起了高大的生产车间和库房。在经历了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生产车间及库房早在80年代就已调至城外郊区,原有的生产车间及库房其结构现已老化过时,均无法安排它用。目前,医药公司拟将原厂房、库房拆除后,改建为现代化的办公楼。市文物局考虑到这一地区为即将划定的四合院传统文化街区,应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逐步恢复传统的建筑风貌,特别是要禁止出现新的建设项目。在经过一个时期的整治和建筑调整后,这一地区存在的50年代以来所营造的生产车间、厂房、企业办公楼及职工宿舍楼等现代建筑,将逐步被拆除并恢复原有的四合院建筑及胡同街巷,仍由原有企业单位使用。经过文物部门的努力,同仁堂医药公司最终表示服从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大局,放弃了原拟定的建楼方案,重新调整了建设计划。已初步决定,依历史资料,于原地恢复传统的四合院建筑,用做企业的办公及对外接待场所。可见,随着首都城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及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整个社会对历史名城保护认识的提高,拆除当年在四合院区域内建造的各类厂房、车间、住宅楼等现代建筑,重新恢复历史上这一地区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的设想也将成为现实。我认为,保护是指对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等活动。这种保护概念用于王府、寺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以及几百个挂牌的四合院比较适合,而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民居四合院并不合适。本市的情况是,在文保区内居民所住的四合院多数是解放前建筑的,建筑寿命早就过期了,危旧房的比例超过80%,而且建筑质量普遍比较差,修修补补不是办法。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房子都要拆了按照古都风貌翻建,形成了“保护少,改造多”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对历史街区按照不同的风貌与功能重新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精心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一个院或几个院的四合院改造模式进展缓慢,改扩建后基本都建成了富人居住的豪华四合院,也不符合专家们保持民俗和部分原住民的意见。近两年市政府投资十几亿元进行的危旧平房翻建,只解决了危房问题,没有拆除院内违章建筑,没有疏散人口,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杂院的落后形象。因此,我们主张还是在保护历史文化区胡同肌理和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试点进行成片的四合院开发改造,从建筑质量、格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善提高,建设较高品质的四合院和历史街区。

文保区内的危旧房改造由于它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参照房地产开发的法律规范进行操作,因此,应该在逐步试点摸索中尽快制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全面的、统一的关于文保区内危旧房改造的法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改造实施的主体应当由政府承担,不能交给开发公司。

如果平房区改造后都建成新的四合院,人口需要外迁50%以上进行易地安置或货币补偿,资金很难平衡,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补贴。短期内政府财政无力负担,政府财政的投入不能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政府多年来难以大力推进文保区改造的主要原因。

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篇8

法国作家雨果讲过这样的话:“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政治形态、伦理观念和审美习惯,造就了中国的建筑艺术;中国建筑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形态、观念及习惯。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而“天棚鱼缸石榴树”,也只能是北京四合院中才有的景致。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1.1 空间组合及房间功能

四合院规模有大有小,相差悬殊。但其基本的建筑形式是相同的,都是由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组成的,这个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是由四面房屋围合起的一个庭院。四面的房子中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南房称为倒座房。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之间,一般由抄手游廊联接,抄手游廊既是供人行走的通道,又是供人休憩的场所。依此类推,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王府宅第可多达七进、九进院落。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院落重叠,前廊后厦,院内有院,院外有园,院园相通,正所谓“深宅大院”,例如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恭王府、孚郡王府等。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1.2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

1.3 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

一般来说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之所以它采取这样松散的布置,一是因为东北地区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建宅时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为冬季寒冷,厢房躲开正房可以使正房多纳阳光。相对于北京四合院而言,吉林四合院的缺点是明显的。宅内的房屋互相都不连接,每个房屋都作为一个单体出现,布局松散,每户住宅的用地面积过大,土地利用率较低,特别是住宅的后部空余地过多,有些未能利用的人家早已使之荒废无用了。另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厢房过长、过多,使院子形成很长的长方形,这些房屋光线不足而不适用。

1.4 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

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头砖。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缺面少角的转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会派上用场。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观。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这种软心砌法。这也算是北京地区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之所以碎砖砌墙墙不塌,是因为房屋的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的,墙体并不承重,只起分隔与保温的作用。

1.5 少水多绿化的庭院装饰

老北京的庭院非常重视绿化,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往往还另辟有花园。明代比较有名的私家园林有李园(今清华园的前身)、勺园、定园、梁家园等,这些名噪一时的园林大都以水取胜。到了清代,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北京的水源也越来越不足,由于缺乏活水,老北京四合院中央,常常摆上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一是为了观赏,二是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有防火的功能。在较大的私家花园中,偶尔有人工砌成的水池,一般也都是死水,功能和鱼缸差不多,但观赏性无疑提高了许多。如位于北京东城区帽儿胡同的可园。更多的北京庭院、私园则以建筑

物和叠石为主题,辅以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藤蔓。老北京院中最常见的树种有:石榴,海棠,丁香,葡萄。以上这些树种树型大都比较美观,高矮适度。此外槐树和枣树也是老北京人家常见的树种,不仅因为槐花香、红枣甜,而且还有封侯拜相的美意。更有人在自家庭院中种上三颗槐树,并预言自己的后人将有位列三公者。因此,老北京人家槐树几乎是必种的,俗谚曰:“有老槐,必有老宅。”由于槐树树型过于高大,大都种在外庭或大门之外。至于草花,常见的有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串红等。但是老北京的庭院绿化也有些忌讳,老北京人从不将松树、柏树、桑树、梨树种进四合院,因为松柏是阴宅种的树,桑与“丧”同音,而梨则意味着分离。解放以后,破除迷信,许多宅院也引种了松柏,虽然四季常青,但冬日遮挡室内阳光,实非上佳选择。

1.6 等级分明、色彩鲜艳的油饰彩绘

在北京四合院中,油饰与彩绘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为了烘托出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的壮丽雄伟,北京民居的外表是最朴素无华的,千篇一律的平房灰墙与灰瓦构成了城市的基调。在这呆板单调的环境中,北京四合院的内部却选择了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调的亮丽的装饰色彩。

北京位于天子脚下,建筑形式与装饰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彩绘也不例外。北京四合院中所使用的红色油有紫朱油、朱红油和红土烟子油、红土刷胶罩油,与红色相配的是大面积的绿色,常用的有三绿油和大绿油两种。如此强烈的色彩搭配,非常适合于北方的居住环境。因为北方冬季较长,寒冷的日子里花木凋谢,环境色彩单调,特别是城区。而绿色和红色能较好地调剂单调萧瑟的气氛,赋予宅院勃勃生机。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

2.1 自然环境的因素

各地降水量的大小,是影响传统民居的构筑形态的重要因素。反映最明显的是主要用于排水功能的建筑屋顶形式。北京地区相对比较干旱,因此普遍使用出

檐较浅的硬山顶,屋顶坡度适中。此外前面所述的庭院装饰中少水多绿化的特点也与此相关。

各地气温的差异也是影响传统民居构筑形态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防寒、保温是民居的最主要功能。所以北方民居外墙及屋面要求厚实封紧,外形显得敦实。在东北地区民间建房有这样一个口诀:“宽宽的,窄窄的,高高的,矮矮的。”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民居的代表,这个口诀也适用于北京地区。

2.2 受城市整体规划的制约

元大都曾经是世界上规划最整齐、最完美的城市之一。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城,基本上保留了元大都整齐、对称、中轴分明的布局特点。其规划思想却来自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书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种追求秩序、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在我国很多古都都有表现,而一座座四合院就像这棋盘中的一颗颗棋子,其朝向、纵深、高矮、大小都要受到城市整体规划的制约。

2.3 天子脚下建筑形制不得僭越

北京四合院是明清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必然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特别是北京在天子脚下,任何僭越的举动都逃不过最高统治者的法眼,连王府也不例外。诸多的限制就使得北京四合院难免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2.4 儒教经典的影响

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儒教经典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也影响到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举例来说,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而

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北京四合院的居住形式在儒教经典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今天,我们把四合院作为文物遗产加以保护,不仅要保护它的形,更重要的是要延续与发展四合院文化内涵与建筑理念中值得发扬与继承的精髓。虽然,主宰中国几千年的宗法制度在20世纪中叶以后彻底崩溃了,建筑风水学也已被现代科技融合与替代。但四合院这种建筑中体现的一些优秀的居住理念如“和谐人居”与“健康人居”还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从积极意义上说,四合院所刻意讲究的风水,也恰好暗合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营造健康的居住环境。因此,对于四合院这种文化遗产要保护与创新并重,保护现有的实体建筑,即四合院的形,同时要发展四合院的神,把四合院体现出来的优秀的居住理念加以利用,创造出更多的适应现代生活的中式住宅。

【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推荐阅读:

四合院作文07-04

北京四合院教案09-11

致良知四合院演讲观后感心得体会06-25

上一篇:科技进步与粮食安全下一篇:办理工程款授权委托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