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命题作文(精选12篇)
我被挤在同类中间,是那么平凡;没有花的芬芳,没有树的高大,也没有其他植物的出众。是那么平凡,因而失去了属于我的生命的色彩。
我没有抱怨,没有诅咒,也没有因此而放弃了自己。再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再怎么平凡,再怎么不出众,别人再怎么瞧不起你,都不要忘记,这个世界并不曾抛弃了自己,命运也没有怨恨自己。不管怎么样,决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这是最大的堕落。
我告诉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世界让我活着,就一定要我干出一番事业来。也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生我养我的大地,才对得起与我不弃不离的信念,才对得起我自己!
我大声地把这句话喊了出来。花儿听了,娇滴滴地对我说:“别费力气了,你不过是一棵小草而已。哪像我,长得娇媚动人,天生就是给富贵人家的料。哪像你,一点也不美!”一旁的树听见了,说:“小草啊,花儿妹妹说的对,你就别费力气了。你的职责是做好你份内的事,别想了。”其他植物也附和道:“是的,别想了。”只有我的同伴们说:“好样的,有志气!”
我笑了。
一天,我看见几个人在我身旁说什么。好像是在说什么“世界杯”,还冲我指指点点,好像很满意。不一会儿,来了一辆挖土机,把我连同同伴们一起挖走了。经过很长时间的颠簸,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两个人把我们抬了下来,安置在许多陌生同伴的中间。
我们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我醒了。看见许多人在我的四周。人们欢呼雀跃。不久,几个球员踩到了我们身上。
一、强化意识, 全面着眼
在作文题目中往往隐含了这篇作文的选材、结构、主题, 甚至写作技法方面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写作时的审题意识, 要求学生必须对一个作文题中的信息把握准确, 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一是选材。如作文题《这也是课堂》在选材上就有明确的要求, 所选材料就不是传统意义上课堂。老师上课讲授知识, 教育学生, 而应该把眼光放到大自然、平时生活中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材料上去, 才符合题意, 写出新意。
二是结构。2006年江苏无锡卷, 文题为《门其实开着》。“其实”这一副词, 就要求文章前后两部分有着明确的转折, 通过事件的叙述, 对于某个领域“门”的开启有一个自我发现有所领悟的过程。看清这一点, 才能使行文的结构符合要求, 胜人一筹。
三是主题。2006年无锡市中学生当堂作文竞赛题《聆听秋声》, 对于选材非常明确。着眼于秋天的声音, 然而如果仅仅不惜笔墨地描摹秋日的风景, 立意就浅了, 要想脱颖而出是很难的。其实这篇文章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宕开一笔, 除了写秋景之外, 对于人文也要有所关照, 做到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才能别开生面, 赢得比赛。2010年作文竞赛题《落叶上的血色》就暗含了利用象征手法, 深化主题, 提升立意的要求。
四是写作技法。有些作文对于写作技法也有明确要求, 如《门里门外》就要求行文过程中要有鲜明的对比。一个同学在写这篇作文时, 以父亲为原型, 塑造了一位到城市创业的农村青年, 前后生活条件的变化, 以及这位青年前后品质的变化, 这样的鲜明的对比, 确实发人深思。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于题目的认真审视。
二、审好题目, 有的放矢
除了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让学生学会审题时应该关照的领域之外, 教师还应该讲授他们审题的方法。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下面笔者就结合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审清题意第一步是教师引领学生对于历届作文试题进行收集、归类、总结, 把握一些规律性和趋势性的要素。笔者罗列了一些最近几年中考的作文题和竞赛题目, 进行了归纳总结, 大体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其一, 利用状语、定语命题的, 如《门其实开 着》、《我终于 理解了他》、《在 的引领下》 (哪位古人) 、《久违的感 动》、《这里也 有春天》等。其二, 利用修辞命题的, 如《宛在春天》、《文学如灯》等。其三, 利用特定含义词语命题的, 如《姿态》、《礼物》、《风景》 等, 《一张白纸》这题就明显带有象征的色彩。
不同的命题方式所透露出的写作信息往往是不一样, 有着明显的区别, 如《宛在春天》和《这里也有春天》, 一个是利用副词命题, 一个是利用修辞命题, 虽然都围绕春天, 但所体现的写作要求是明显不一样的。《宛在春天》要求的是像春天的特征或者是拥有春天的感觉, 《这里也有春天》要求的是在本没有春天的地方发现了“春天”的存在。
所以, 针对不同的命题方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审题。
利用副词命题的类型, 就该抓住副词的限定的概念, 如《门其实开着》就应该明确本以为“门”没有开, 后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发现这“门”是开着的, 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利用修辞命题的类型, 就该抓住喻体特征, 如《文学如灯》抓住喻体“灯”的在黑夜给人光明和方向的特征, 那么自然就能写出文学对于我们人生的启迪和指引作用。利用特定含义词语命题, 就应该把握这个词语意义的深度和广度, 如《礼物》一题仅仅局限在一些生日礼物就太一般了, 可以挖掘到给人教益, 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事物, 自然在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上胜人一筹, 比如有位学生写在自己骄傲时父亲用半杯水教育自己, 使自己受益匪浅, 也有位学生写双胞胎姐姐陪伴自己长大, 姐姐是父母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这样的题材处理正是出于对“礼物”一词更深层次的把握。
运用象征手法来命题的类型, 如果能从象征的事物入手, 自然会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摸清了这些规律性的信息, 采取有针对性的审题方法, 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抓住作文题的关键信息, 明确命题意图, 有的放矢地写作。
三、扣紧题意, 谋篇布局
审清题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 我们许多老师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清楚题意的情况下写作仍然是信马由缰, 并不能按照题意进行写作, 所以我们也有必要指导学生扣紧题意进行写作。如何才能让学生扣紧题意?笔者认为可以将文章分成开头、重点段落、结尾三部分, 并以此为抓手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
例如, 一个同学在《姿态》这篇文章当中, 写了两个开头, 抄录如下:
开头1:河水经过沙漠, 绕过悬崖, 终于到达海洋, 靠的是毅力;大雁穿越寒流, 经受风雨, 最终飞到南方, 靠的也是毅力;我们人生何尝不要靠这种姿态呢?
开头2:河水要汇于大海, 要经过沙漠, 绕过悬崖, 我们看到的是它不懈流淌的姿态;大雁要到达南方, 要穿越寒流, 经受风雨, 我们看到的是它“一”字飞行的姿态。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姿态面对?
两个开头相比较, 在语言表达的形式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然而在扣题方面很明显是第二条扣题更紧。所以, 在真正的作文实战中, 有些学生并不缺乏语言功底, 而往往是在行文过程中缺乏扣题的意识, 开头便留下离题的嫌疑, 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开头是行文之始, 扣紧题目, 就给全文的写作定下了比较好的基调。
写好重点段落是行文的基础, 扣紧题意也是相当必要的。而有些同学在写作过程中不着重点, 离题较远。一个同学为了表现坚忍的姿态, 选择了年老的鹰为了继续生存而“磨喙拔甲”这一独到的题材。他是这样写的:
它要趁自己没有被饿死前, 对着巨石打磨自己的喙, 直至它变得尖锐, 到这, 它并不能放松, 他必须忍受痛苦, 将自己的爪子一颗一颗用新磨的喙拔除, 等到长出新的爪子时, 它便又能称霸天空。
这个本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可是这个同学在写作过程中没能扣紧题目“姿态”, 只是叙述了“磨喙拔甲”的过程, 而没有着眼于鹰如何磨喙如何拔甲的整个姿态。若能扣紧题意写, 文章的“猪肚”部分自然能够更加充实、生动, 收到更好的效果。
扣紧题意写好开头和重点段落很必要, 结尾更不能草草收笔, 也要努力在点明中心的同时兼顾题意, 例如一个同学抓住荆轲、孙权、范仲淹三个著名历史人物, 写了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只是结尾过于草率, 让人倍感惋惜。经过修改, 他给自己的文章添上了一个结尾:
荆轲通过刺秦的姿态展示了慷慨名义的侠士风范;孙权通过统领江东的姿态展示了气吞山河的帝王豪情;范仲淹通过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的姿态透露的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士人的内心, 而他们的姿态, 让我膜拜, 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这样修改以后, 就使文章首尾相合, 大放异彩。
[关键词]命题作文 作文训练 作文命题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刚过去的2015年南宁市中考语文科的作文题《日成一事》,命题组又回到传统的全命题方式,看到此我有感而发,命题作文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审题、选材、立意等能力,命题作文没过时。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这种作文方式有助于落实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训练目标,但容易出现为作文而作文的现象,不容易写出具体的内容,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有时因为文题的陌生感会令学生无从下笔,产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等。如何充分发挥命题作文的优势,避免其弊端?首先就应该改变要学生写“传统文”,诸如《暑假生活》、《我的老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熟悉的一个人》之类的题目的习惯,其次是在“新”意上做文章,选材力求新颖,不落俗套,才能把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让学生广泛地参与作文教学的活动,才能不断地开发他们的作文潜能,也才能相应的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学生是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就要想千方、设百计地去调动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心灵的力量,唤醒创造意识。命他们想说,喜欢说,有东西可说的题目,把题目命在他们的心坎上,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之中,实现“我手写我心”,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有个性,有灵性,有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在命题作文训练上有以下几个体会:
一、命题要有生活价值
有实用价值的命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命题,会让学生觉得对自己有用,与生活接近,从而引起他们去思考,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学生仅仅是为作文而作文,为老师而作文的问题。因此,在作文训练的开端——命题的时候,教师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拟题目,让学生一看到题目便能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写作心境,觉得有话要说,对自己有用,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写作由“苦事”变为“乐事”了。如《开学啦》、《一个格言的启示》、《生活告诉我》、《成长的足迹》等,这些题目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014年9月,我带了一批七年级学生,开学第一个星期学校就组织军训。9月份,骄阳似火,学生顶着烈日进行操练,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有些娇生惯养的学生打起退堂鼓,一度想偷着跑回家,当时我给他们讲道理,结果学生都留了下来,并顺利地完成了为期六天的军训任务。军训结束后,我想到,这次军训虽然苦却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磨炼他们的意志,不妨拟一文题,给他们写作文,思想上也可以提高认识。于是,我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我享受到了克服困难的乐趣》,很快,作文都交上来了,效果很好。很多学生都领悟到“以苦为乐”的真谛,有学生这样写道:“顽强的毅力是在克服困难中磨炼出来的……”由于军训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大家感慨颇多,所以这一命题很快就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使学生从人为的套子中解放出来,将写作从“做”文章位移到自我感受、自我意识上来,真正实现了我笔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境地。
二、命题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同样,作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我们必须将作文和生活衔接起来。在《语文教学与生活》中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很明白:“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不联系自己的思想,既难以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又难以写出真实感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著名语文教师于漪也曾说:“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因此,命题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才能触动学生的感情的琴弦,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情动而辞发,有话可说,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作文讲假话、空话的毛病。如,对刚入学的新生,可出《开学第一天》这样的文题,让他们写自己开学第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对将近毕业的学生,可出《跟老师说句心里话》等。又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集体过生日现象,我拟文题《谈谈中学生集体过生日》,针对这一现象,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意见有三,一种意见为“不好”,第二种意见表示“下不为例”,第三种意见则为“非常好”。在作文评讲时,我提出这三种不同意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集体过生日,不好。理由是:集体过生日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学校秩序,更重要的还有:学生本身是消费者,不能滥用父母的血汗钱。像这样针对学生生活和思想的文题,不仅可以训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还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真正把育人与端正思想连在一起,这不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吗?
三、命题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
命题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有利于指导学生从模仿到创新的能力发展。湖北省教研室雷秋山先生著文说:教学与课外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不只是一般的联系,而且要求“衔接”得贴切、自然,还要求相机行事,相互渗透,相互为用,融为一体,切忌牵强附会。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先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是如何绘春,如何颂春的,进而带领学生去南宁青秀山公园看桃花,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最后要求学生也写一篇题为《春》的作文。这一次作文,学生学会了由“春”联想到春风、春雨、春花,由春花联想到春花一般美的人。有学生这样写道:“桃花在春天里红艳艳地开放,装点了春天;花落了,也只为留给人们果实。花开花落,这便是桃树生命的全部。”这样,学生通过边读边观察边思考边体验,挖掘了自己对知识,对生活的积累,最终写出了有血有肉的文章。
四、命题要切合热点时事
如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感悟则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时事是社会的焦点,每天各种新闻媒体报道频频,学生可以从各渠道了解这些社会焦点问题,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拟文题时,把这些备受大家关注的问题提到学生面前,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去思考,从而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淋漓尽致地抒写下来。例如,近来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了不少观众,针对这档电视节目,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题《我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写出了许多见解深刻、观点鲜明的佳作。实践表明:经常结合时事命题作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爱思考的习惯,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开掘写作之源。
总之,提高命题作文训练的成效,关键在于作文的命题要有新意,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如何联系学生实际,如何出新意?做法有以下几点:1.教师平时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想法,可通过直接交流了解,也可以从家长处了解,还可以从学生日记中发现。2.平时多看一些书报,关注一些青少年共同存在的社会现象,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懂得学生争论的热点等。3.结合实际命题,如《中学生该不该打扮?》《如果我当班主任》,《检查团要来,我们很——》(忙碌、快乐、烦恼)等等。这些问题即使老师不让他们谈,他们也会在下面说,让他们写文章公开谈,自然是一吐为快,写得就有兴趣了。由此可见,要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命题作文训练仍有价值。在作文训练中,讲究命题方式可帮助学生们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写出言之有物,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习作,作文训练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刘国正.刘征文集(第一卷:语文教育论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
[3]余蕾主编.语文教学与生活(——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清洁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啊!每当天蒙蒙亮时,他们就出来在宁静的小巷里来回打扫,穿梭着,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人生作文
。垃圾车里的垃圾逐渐增多,我们的城市也干净了,微多的尘土在一片炙热的心间被驱散,垃圾也在美丽的身影消失了。人们渐渐出来了,清洁工阿姨带着她的一身疲倦和恶臭离开了。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又出现了,一身朴素的衣裳,又是一个
这样,清洁工阿姨每天早出晚归,从不间断,不管是赤日炎炎的夏天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 ,还是刮风下雨的小学生作文大全她的手,她的人,她的每一处都是令人深思而又平凡的。
一个双休日的早晨,天还没亮,一切都在沉睡中,生意人的几声叫唤就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起床走出家门,马上感觉到炎热的气息!而清洁工阿姨呢?看着她汗流满面的样子,在我眼中,显得平凡而高尚,只见她举起扫把,认真、一丝不苟的扫起来,一把,二把……地上的垃圾越来越少了,阿姨头上的汗珠却越来越多了。一双劳累的手,一把汗,一个整洁的城市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见证,他们是最美的,是最平凡而最高尚的人。沸沸扬扬的灰尘,难忘的恶臭向着清洁工阿姨们来了,路过的人们看到这样,便立即捂鼻而去,还念叨着“臭死了,臭死了!”他们只是这样侧身一过,就被刺鼻的恶臭所驱赶了,而清洁工阿姨呢?她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承受更多的恶臭,这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他们是在为我们的城市整洁而付出这样的代价啊!他们不怕被嘲笑,勇敢地接受人们给他们的讥讽,多么高尚的品质啊!看到如此情景,我的心底,一股敬佩之情在燃烧。
可我的偶像却是处于最平凡的岗位但散发着天使般的光芒的人!
清晨,我哼着小曲去上我的提高班。哎呀!一大早的,车站竟然还聚集了这么多的人!“车来了!”不知谁大喊一声,大家伙们都像急着回家的蜜蜂似得涌向前门。一大群人就堵塞在那仅仅只能通过一人的前门。我叹了口气,默默地为那扇小门可怜。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陆陆续续的坐好。
我倚着窗,心里愤愤不平:现在都是什么世道啊!文明排队!小时候,老师没有教过吗?时间就这样静静的流逝。我顿时回神:我牢骚都发完了,车子怎么还没有发动啊!同时车厢里的人也开始粉粉不平:有的冲着司机大喊:“你还开不开车的!”有的则开始议论起来,有的则开始急切的跺脚。我探头望了望司机:咦?他怎么还不开车呀?他可已经引起了众怒诶!而司机却依旧淡定的坐在驾驶座上,眼睛在盯着什么,看的很出神。
突然,他站起身,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聚集在司机身上。他打开车门小碎步地跑向车尾,我的目光页尾随着司机来到车尾。只见一名大约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左手牵着一名六七岁的小男孩,右手拎着一个看似沉甸甸的包裹。
司机微笑着向老奶奶问好,接着司机又将身子屈得与老人一般高,将嘴巴贴在老人耳边说些什么。人后四姐接过老奶奶沉甸甸的包裹,双手搀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向车门走来。那动作像极了一位孝顺的儿子搀扶着自己的老母亲上车。此时,车厢里又炸开了锅:有的羞红了脸,有的依旧出神的看着这一切,有的则在自我反省:原来我们错怪他了……
“请问,哪位乘客愿意让出自己的位子,让老人家坐会儿?“司机沉稳的声音让吵杂声瞬间戛然而止。”我“”我的“乘客们纷纷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最后司机将老奶奶安置在靠下车门的位置,以便老人家好下车。
随后他走到车厢中间,向乘客行了个队礼,说:”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司机憨厚的笑了笑。说完,他走回驾驶座用娴熟的车技发动车子。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仿佛刚刚我久久地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是梦也好,不是也罢,你那最美的的身影定形与我心中!
你,在平凡的岗位散发天使般的光芒!我的偶像就是每天坐在那公交车上的司机叔叔,阿姨。平凡的你们,用自己的爱,包围了世界。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而且越敲声音越大,仿佛是从隔壁传来的。我连忙跑出去一看,原来是张阿姨在敲邻居刘奶奶的门,一边敲一边喊:“有人在家吗?”喊了半天屋里没人应答,张阿姨使劲拧了拧门把手,还好门是虚掩着的,随着房门打开,我被屋里的一幕惊呆了……
在我们这个小区每个电梯都有一个“电梯司机”,他们不仅要控制电梯,还相当于我们的“门卫”,我们楼的电梯司机就是张阿姨。张阿姨不善言辞,但很热心,她对全楼的人都很熟悉,哪家几点送孩子呀,哪家人几点下班呀,她都耳熟能详。
今天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五楼的刘奶奶到了该买菜的时间还没出来。刘奶奶上午这个时间去买菜是雷打不动的,张阿姨十分奇怪,决定上楼去看看。刘奶奶是独居老人,儿女都在国外,因此张阿姨特别担心,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当房门打开时,看到刘奶奶捂着胸口,痛苦歪靠在沙发上,脸色惨白,额头满是汗水。只见张阿姨一个箭步冲到刘奶奶身旁,单膝跪地,握住了刘奶奶的手,小声问道:“您怎么了?是不是心脏病犯了?”刘奶奶轻轻点了点头。“药,有药吗?”张阿姨焦急地问道,刘奶奶指了指床头柜,张阿姨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拉开抽屉,拿出药瓶,倒出了两三粒药,迅速塞到了刘奶奶的嘴里。看着刘奶奶吃下药,症状有所缓解,张阿姨随即又拿起电话拨打了120,一切快速而又敏捷。
我不禁抬头看了一眼张阿姨,只见她齐耳的短发有些凌乱,身体有些发福,由于刚才的紧张,她站在那里微微有些喘,眼睛小小的但目光镇定而又充满了关切,一直关注刘奶奶的身体变化。看到刘奶奶的状态平稳多了,她渐渐地松了一口气。
公平性是高考的核心价值观。高考作文试题命题应该遵循公平的原则。衡量作文试题的好与不好, 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高考作文试题的公平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内容的公平性。作文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 对每一个考生应该都是公平的。检验作文试题是否公平, 不是由语文专家说了算, 也不是由知名作家说了算, 得由考生说了算。考生有话可说, 并且能够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才华的试题, 就是好的作文命题。越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试题就越好;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 就是最好的作文试题。反过来, 只有一部分考生有话可说的, 就不是好的试题。所有考生都无话可说的, 就是质量最差的作文试题。
高考作文试题应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适应城市考生, 也适应乡村考生;既适应男生, 也适应女生;既适应汉族考生, 也适应少数民族考生。如果说高考作文试题是一道菜, 那么这道菜应该适应所有就餐者的胃口, 不能偏辣, 不能偏咸, 不能偏甜, 也不能偏苦。只适应少数人口味的菜是不应该端上高考这个餐桌的。如2008年浙江卷“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 照顾了城乡考生, 体现了公平性。而20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 则对生活在乡村的考生是不公平的。
检验一道作文试题是否公平, 还要看这个试题是否在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 是否有同样或相近试题的文章在考试之前见诸报刊, 要尽力避开宿构。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要避开那些流行的复习资料和各种书籍经常引用的材料。
第二, 文体的公平性。只要有利于考生施展才能, 有利于主题表达, 有利于考场发挥, 不管什么体裁都可以展现考生的写作水平。高考作文试题如果指定体裁, 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因为有的学生擅长写记叙文, 有的学生擅长写议论文, 有的学生擅长写抒情散文, 还有的学生喜欢写诗歌。如果只要求写某一种体裁, 则对擅长这种体裁的学生有利, 但是对于不擅长这种体裁的学生就造成了写作的不公平。
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体裁和表达方式, 体现了不同文体的平等。但是, 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试题命题中, 又出现了指定文体的要求, 尤其是不许写诗歌。我国有着几千年的诗歌史, 诗歌写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各种媒体发表了大量情真意切、感染力强的诗歌。湖北省2009年作文试题命题文体不限, 出现了一篇广为流传的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的门口”, 此篇作文就是诗歌。那么, 诗歌还有什么理由在作文试题命题上受冷遇, 遭封杀?作文试题命题应该取消对诗歌的限制。
二、开放和限制相结合原则
高考作文试题的开放主要是指立意范围、题材确定、写作内容、体裁要求、字数要求等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作文试题的限制是与开放相对的一个概念, 主要指在立意范围、题材确定、写作内容、体裁要求、字数要求扩大的同时, 又从范围区域上对这几方面给以恰当的限定。一道好的作文试题, 应该具有适度的开放性, 这样考生才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同时必须有适当的限制, 这样才能体现高考作文的区分度和选拔性。开放性过度, 容易出现宿构和套作;限制性过强, 考生难以表现个性, 不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考场作文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高考作文试题既要考虑向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写作空间, 又要考虑评分的误差控制。限制过死, 如1978年和197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是“缩写”, 评分误差小, 但缺点明显, 作文千篇一律, 创新的空间极小。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加大, 创新的空间也大, 限制性小, 优秀作文大量涌现;缺点是评分误差也自然加大, 而且为宿构和套作大开方便之门。
因此, 恰当地限制和开放相结合是高考作文试题命题应遵循的原则。
三、时代性原则
高考的目的之一是为高校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传统。文以载道, 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时代性原则一直坚持至今。高考作文试题与社会时代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如1998年“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 旨在通过作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时代背景是1998年国企改革, 大量工人下岗, 牵扯到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时代背景是克隆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9年安徽卷“弯道超越”, 时代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
四、关注“自我、自然、人生、社会”原则
高考作文试题命题, 不管花样怎样翻新, 最终要把考生引向关注自我、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
关注自我。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 高考作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自己, 就是要让考生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并发现自我从而造就自我。如2008年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 蕴涵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和道德。试题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行为, 就是在引导考生进行自我反省, 要扣问自己的心灵, 从而造就自己健康的人格。
关注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水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干旱、沙尘暴、洪水等灾害似乎在为人类敲响警钟。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人类只顾一己私利而任意践踏自然, 那么人类遭受大自然的报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关注自然就是关注我们生存的家园, 就是关注人类的生命和未来。高考作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自然, 实际上是激发考生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如2008年江西卷让考生以动物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书信, 引导考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注人生。人生, 是每一个即将走向成年的高中生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人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高考作文试题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如2008年福建卷, 引导考生去对待多变的人生, 人生不可能永远是同一种味道, 充满了人生关怀。
阮真在《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又说:“学生课内所读的书或文章,里边往往有意义可以发挥,有问题可以讨论,有文字可以摹拟或翻改的地方,这也是作文好机会,在这中间出题目,学生容易有话说,有文做,而且在作文的法度上也有准则。在指导阅读的时候,教师就该教学生留意的。这种读作联络的方法,可以作为教学的主干,教作文的经常方法。”这里所说的读作联络,其实就是读写结合,除了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之类,还可写读后感、读书随笔、小评论等。
胡怀琛在《作文研究》中说:“意思在前,文在后,题目在最后。自己先有了意思,要发表了,把它写下来,才成为文。有了一篇文,拿简单的几个字,做个题目,便于称述,使得这一篇文,和那一篇文,有个区别,而不相混。这是天然的次序。”先有意思,再来写文章及拟题目,这是自主写作的次序。但作文不同,是先有命题,再来写作。作文命题是有所规定的,不可过于自作主张。为了降低此种写作的难度,可于命题之时有所提示。胡怀琛在《作文门径》中说:“但是在初学作文的人,大概都是青年,学问不博,阅历不深,那里有多少思想?就是有一点,也不一定是高明,不一定是正确。然而发表思想的文,却是不可不练习的,这有什么办法呢?我的意见,还是出题目,不过出了题目之后,再由教员口授意见,学生整理整理,写成一篇文。这样比较妥当些。
其次,便是作‘读书札记。因为作读书札记,可以把书中的大章摘下来,可以就书中的原意加以说明,也可以评论书中的原意。尽管就读书人的能力高下,随意觅取文材。”这是出了题目之后,对写什么再有所明确。即除了命题,还有命意。再就是仍可与阅读结合,就书中所读的内容有所阐发。胡怀琛在《作文研究》中又说:“口授笔述,是教员口里说一个字,学生笔下照写一个字;现在我所讲的,是由教员说一件事情的大概,教学生记出来;或是一种理论,略讲大意,教学生把他说明白。
总之:学生所做的,和教员所说的,实质是相同,形式不是一样。或者,由教员指点一个范围,教学生往这个范围以内去采集实质;比较由学生自己向茫无际涯的空间时间中去采集实质,要容易得多。”仍是有所命意,可讲说大概。再就是指点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有所采集。此种指导化难为易,较易操作。
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前辈看来,作文命题要有计划,可读写结合,还有就是既命题又命意,大都是为了便于操作,有所提高。而今的作文命题,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及话题作文等。就作文命题方式来说,命题作文是给关键词句,材料作文是给文字及图片材料。话题作文多由材料中引出话题,而话题本身也是关键词句。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及话题作文,看似走过了一个正反合的思维过程,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值得反思了,话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谈话的中心”。就是说,谈话要有一个共同的关注。比如以“脸”为话题,谈的就要与脸有关。原本是指谈话而言的,用来作为作文命题的方式,话题作文跟命题作文有何区别,应当说并没多大区别。因为二者都是针对关键词句来写作,都要弄清关键词句的意思,尤其是一些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和象征义。只不过在操作上显得宽泛些,即只要与话题有关的材料,都可以组合进去。换言之,话题作文的写作较为自由,而不像议论文那样要严格遵循论证的思路,只是针对话题有所言说罢了。
话题作文是从材料作文中引出来的。或许是有感于材料作文的局限,大都是就事论事,便要有意放宽一些。就命题方式来看,话题作文是有材料有关键词句,看似两结合了,但审题及写作时,仍可只看话题本身,而无需顾及背景材料。比如那个“心灵的选择”,不参照背景材料中雪域救助的故事,而只要符合心灵的选择即可。若要参照材料,则只能写救助及自救,题意又狭窄了。话题作文可以不必依据材料,于是有的话题作文干脆不要材料,只标明话题,但这样的话题跟命题的区别,只不过是加了一个话题的强调而已。话题作文若不能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区分开来,就不能形成独立的命题方式。或者说,话题作文的命题性不强。于是没流行几年,就渐渐淡出了。
话题作文的特点就是宽泛,此种宽泛还带来文体上的胡乱嫁接及写法上的放任。有一段时间,话题作文曾有文体淡化与放宽之说。其实,实际的文体都无从淡化,要淡化的也就只有作文的文体。作文的文体本就是练笔文体或基础文体,文体意识并不强,再淡化,就不像样了。文体放宽,是鼓励有写作才能的,可多尝试一些文体。但像弄什么菜谱、诊断书、访谈录、会议纪要、设计方案、产品说明书等,多不是什么文体,而只是写法上的尝试或变化,并不具备文体意识。话题作文的淡出,大可表明作文的命题方式不见得要五花八门,或者说仍就是给命题与给材料之分。命题作文是由关键词句出发,要抓住关键词句来思考。材料作文是由材料出发,虽有多角度之说,但不是什么角度都可以的,不要受了自选角度的误导。角度,无非是材料中涉及的人事或问题,应当就这两方面展开思考。不管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需要审题立意。审题,是审清题目及要求;立意,则可还有一点自主。合而言之,就是针对题意来写作。至于记叙或议论,也可视为两种思维展开的方式,一者侧重于感性,一者侧重于理性。
在这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有多少人有着平凡的职业,却有着一种不平凡的精神——坚守。
正午一点多,某服装店老板娘正忙着整理服装,汗珠似一颗颗晶莹的水晶从她的额头上滚落。
老板娘从开始卖服装,至今已有十一年。对于老板娘来说,“坚守”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将这家店一直开下去。
同样的时间里,一位普通的苏宁易购的员工在柜台前站得笔直,双脚已经开始微微发抖。可他却丝毫不理会身体的不适,因为他已经习惯。午睡时间,他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他的家里有一位年过八十的年迈老人需要他在身边尽孝。对这位员工来说,“坚守”就是不让家人担心,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他们有着最平凡的职业,但却有着不平凡的坚守。
烈日当空,刚离开空调房一会,我们浑身就湿透了。
一位平凡的卖钵仔糕阿姨吸引了我的注意……
四个破旧的小板凳上,放着一块凹凸不平的木板,这样就做好了一个简易的小桌子。小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几十个小碗。小碗里装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砵仔糕。那砵仔糕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块块闪闪发光的水晶。
阿姨抬起那黝黑的双手将额头的汗珠抹去。
阿姨大约五十多岁,在这里卖砵仔糕已经有半年了。即使辛苦,阿姨也十分喜欢这份工作。阿姨低头望着那些晶莹砵仔糕,眼中泛起点点星光。
阿姨笑了笑:“我觉得坚持下去就会有回报。”
她的周围坦荡荡,没有一块阴凉地。我们陪着她,相谈甚欢。
我们望着那闪闪发光的砵仔糕,禁不住诱惑也买了几个。
看着我们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阿姨笑得合不拢嘴,皱纹又深了几分。
我想,支持阿姨一直坚守的动力,也许就是人们吃到阿姨亲手做的钵仔糕时,脸上露出满足、高兴的表情吧!
老师是美的化身。宽容,慈爱,母性,美丽,大气,智慧......
我的生活老师姓徐,她温柔细腻。无论我们在寝室里如何天翻地覆,调皮捣蛋她的脸上总挂有一丝甜甜的微笑。我们寝室臭名远扬,她却甘心在这里,默默受我们的恶作剧,和许多老师的嘲笑。宽容,温柔是她美丽的代名词。
我总是认为,老师都是美的。有的俏丽清新,有的可爱调皮,有的优雅大方,有的动力十足......谁能说美丽不是她们魅力所在。一举手,以投足,都带有浑然天成的味道。
有折服力,是我欣赏尚老师,马老师,王老师,翟老师的一点。她们睿智的谈吐,给人一种舒服的享受,淡淡的话语还和平时一个样,可听起来却那样,大气。
老师带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爱。那种爱,不如爱情轰轰烈烈,不如母爱温暖,也不如父爱严峻。有点只是春蝉到死方灰烬,蜡炬成灰泪始干。此时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的真正内涵是老师对我们 的爱
一、命题要小
小则容易出新。如有一看图写话的画面为:三个小孩在植树。若以《植树》为题,教师只能从写“劳动场面”上指导,学生作文主题就显得单调。为了避免这一状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画面图景展开联想,然后自拟题目,把题目拟小,要求内容和画面有关联即可。再经点拨、讨论,与学生定出如《小树苗“笑了”》、《我与小树一起成长》、《小树有了新家》等文题。这些题目不仅内容上容易把握,而且给人新鲜感,易使学生作文兴趣盎然,写出的文章充满童趣童真。
二、命题要新
老一套的题目,不会给人“新鲜”的感觉,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赞扬一位亲人,如果让学生定《我的××》之类文题,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展不开,所选的材料也有可能趋于陈旧,缺乏新意。针对这个写作范围,教师可首先告诉学生初学写人的文章,只要抓住人物最鲜明的一点写就可以了,然后给学生两个提示:(1)你要赞扬的亲人是谁?(2)他(她)有什么最大的特点值得你赞扬?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提示下,凝固的思维会豁然开朗,拟出《“偷懒”的爸爸》、《“苛刻”的妈妈》等题目。这些题目不仅新颖,而且文章的中心体现在题目上,学生只要抓住题目的中心词去构思,写时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人物的形象就能写活了。
三、命题要实
题目拟得空、泛,会让学生无从下笔,比如:有位老师以《减负》为题,让学生习作,结果大部分学生没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此文题无疑具有新意,而且“减负”确实牵涉到每个人(包括学生本人)。学生身在其中,为什么仍感觉到没有什么可写呢?原因在于,这题目对一个小学生而言,未免空泛了些,写起来难度确实大。但是教师如果先让学生倾吐“减负”后的精彩生活,用童心与他们一起感受、发现,然后再提炼出《小书店的变化》、《快乐的双休日》、《减肥大行动》等等文题,效果就不一样了。由于有了意思具体、内容充实新颖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会感觉顺手许多。
四、命题要活
命题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得心应手的程度。新《大纲》要求学生作文能达到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目的。针对这一目标,教学中,教师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训练。
1.活用教材,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互为渗透。如教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可出个作文题:《寻儿启事》。学生对这类题目有新鲜感,积极性高,也调起写作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使学生创造性复述了小蝌蚪生长过程的特点,又掌握了《启事》应用文体写法。此外,给课文补白也是训练的好方式,如扩写、续写故事等。
2.进行听音想象、观物想象等作文训练。这类文题可以“假如”形式出现,但不一定出现“假如”字样。如《漫游月宫》、《20年后的今天》、《地球就诊记》等,也可完全由学生自定题目(或主题),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3.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采访、辩论等。教师可随时随地定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准确地组织言语,并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一、原题再现
1.2010年题目: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 (150分/50分)
在你成长的历程中, 一定有一个“她”触动过你的心灵, 让你魂牵梦萦。“她”包含“她”“他”“它”。“她”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一本书、一段经历、一处风景、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请以“叫我如何不想她”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 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2009年题目: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 (150分/50分)
生活中的人、事、物, 常常叩击我们的心灵, 由此所产生的情感一定会累积成一种表达的力量, 浓缩成一句话萦绕在心头。请以“心中早想说一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 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2008年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150分/50分)
父亲正在教儿子学骑自行车。儿子不过七八岁, 和自行车一般高。学了半个多小时, 仍旧没有进步。一上车, 车就倒了。即使车当时没倒, 也只是歪歪斜斜走上几米后, 就连车带人一齐摔倒。这时, 父亲郑重其事地对儿子喊道:“学会骑车注意三点:先要身子正, 上了自行车不要斜着身子, 身子歪了是骑不好车的;再是眼晴向前看, 选择好前进的路;还有一点是脚下要用力, 才能使你的自行车走得快, 走得稳……”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任选一个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命题规律
《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 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 写下自己的感受, 表达自己的见解, 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 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憧憬;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观察这三年的中考作文题, 我们不难发现, 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 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的命题走向和基于命题指向的作文阅卷, 使得一批直接取材于现实、写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文章凸显出来。镇江的作文命题有如下规律:
1.不设审题障碍。
三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以生活为核心, 引导考生关注社会, 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问题是, 命题有着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 内涵非常丰富。这样的命题, 一方面给了考生更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 同时也增加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命题内涵的难度。
2.以“我”为视角。
三年中考命题的核心或是从“我”的视角出发, 或以“我”为写作重点, 或以“我的周围”“我所处的群体”为写作对象, 让考生在关注自己、关注周围、关注社会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 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充分体现了“我手写我心”的思想。作文题目的用语含蓄蕴藉, 需要考生经过一番品味和咀嚼, 才能悟透其中的深意和韵味。
3.命题形式灵活多样。
三年的作文命题, 有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 形式灵活多样, “文体不限”似乎成了定势。实际上, 即使文体不限, 多数考生也会写成记叙文。写作过程应该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 表现新时期中学生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这不仅要求考生重视生活与知识的积累, 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还要明白作文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一般道理, 进而跳出“小我”面向“大我”。命题的思路广阔, 可以让考生纵笔驰骋, 而且更能激发考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真切体验以及积极思考的热情。
三、存在问题
1.形式与内容错位。
近年来, 中考作文出现了题记、采访录、日记、书信、网上论坛等较为新颖的写作表现形式。在新鲜的感觉淡化后, 随着对这些写作表现形式认识的深入, 它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愈发明显, 存在着内容为形式的错位现象, 主要表现为内容简单而形式复杂。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遵循写作表现形式应当服务于写作内容的基本原则。作文的高下首先在于立意的高低与选材的优劣, 其次才是表现形式的新旧。作文的表现形式, 首先追求的是与表达内容相妥帖, 即这种表现形式要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其次追求的是这种表达形式对作者的吸引力;再次追求的才是表达形式的新颖, 满足作者的创造欲望与新鲜感。
2.行文过程中情感流失。
中考作文强调要有真情实感, 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感染了评卷老师, 是中考作文是否具有真实情感的重要标志。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说:“艺术的感染的深浅决定于以下三个条件: (1) 所传达的感情有多大的独特性; (2) 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 (3) 艺术家的真挚程度如何。”他的这种见解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作文的真情实感来自于学生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独特的;要想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别人, 感染别人, 最起码的要求是要表达清晰;表达清晰是需要技巧的。
3.语言粗糙, 表达无力。
语言是作文的载体,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无论哪种类型的作文, 都十分重视语言, 而语言又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近年来, 中考作文评价标准中特别重视对考生运用语言的规范性、得体性、准确性和艺术性的评价。然而, 很多应试作文都呈现出语言的干瘪、粗糙, 毫无表现力可言。甚至在一次中考满分作文筛选中选出的十篇满分作文, 在出刊前都需要审稿老师对文章语言进行细致的修改。这既是一种无奈, 也是现实。
4.文体不清导致表意不明。
三年来, 中考命题基本上都是文体不限, 但不限文体不等于没有文体要求。初中生的作文训练, 重在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 了解作文的基本套路、一般规律以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这些写作知识能力的获得, 必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文体功能, 恰当地运用常见文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然而, 中考作文却存在着大量的文体不清导致表意混乱的现象。文体不清、表意混乱主要表现为粗略错乱的叙述、含意混沌的抒情、逻辑颠倒的议论, 杂糅烦琐, 不知所云。这种现象表明, 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既没有正确认识文体功能, 也没有有意识地积累典型的文章样式。因此, 在写作中借鉴使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四、应对策略
1.用好教材, 丰富积累。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高考生的写作水平:从教材每单元提示中的读写要求、各类课文的阅读、相关课文后面的不同形式的作文训练、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教材的文体知识来提高写作能力。有了平时根据教材的循序渐进的学习, 对读写知识的理解和写作训练, 到考场上就能轻松从容地应对。平时用活页本搜集、记载、整理自己的作文材料;可以摘录、剪贴、写心得等;尽可能积累一些新近的材料, 比喻性、象征性的材料;对于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要熟记。作文的工夫主要在于平时积累, 作文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经常诵读经典作品, 不仅能增加我们的语言积累, 而且还可以唤醒我们已有的语言积累, 在反复诵读中得到潜移默化, 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
2.主次结合, 强化训练。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要求全面掌握, 对重点强化练习, 如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应该强化, 要加强审题、立意、表达、布局、文体五个方面的系列训练, 同时培养联想与想象力, 培养创新精神。2010年,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得以重新调整, 一个错别字扣1分, 对考生运用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和艺术性的评价有了更明确的规定。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巧妙使用修辞手法、增加语言色彩, 还可以借用一些前人的经典名句, 模仿一些名家手法, 创造出精彩纷呈的语言色彩来。从语文学科的属性定位看, 作文评价关注考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永远是一条重要的要求, 今后中考作文对语言表达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3.紧密联系社会和生活。
中考作文题目都以关注社会和生活为主题, 我们不能只把视线停留在学校的“三点一线”上, 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把阅读写作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作文应该取材于现实生活, 因而要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点、留心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习惯。考前总结近期的社会热点, 可以在写作中凭借鲜活的材料获得好成绩。作文是智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产物, 它与人的知、情、意、行相统一。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 中考作文的命题内容仍将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自身和周围的一切, 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和感悟, 在写作中充分展现自我风采。
4.认真审题, 从容应对。
审题, 就是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文题的深层内涵, 准确捕捉命题信息。如果是命题作文, 要重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命题的题眼, 命题的提示语, 命题的写作范围和方向等, 这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捕捉。有些题目中的修饰限制语往往就是题眼, 比较明确。有些题目的题眼在题目之外, 比较含蓄而有深意, 有些是比喻意义, 有些是象征意义。一定要认真分析, 才能弄清其中的深刻含义。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作文题目, 考生所能选取的写作角度, 哪一个可以更新一些、更小一些、更有话说, 更能说得深和透、说得与众不同, 就应该从哪里入手。当然, 还要看哪个角度更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独抒心曲, 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5.调动语言的表现力。
【平凡的命题作文】推荐阅读:
平凡的寒假不平凡作文09-23
感恩生活的命题作文06-08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12-08
中考作文的最新命题特点05-29
小升初作文的命题趋势07-08
命题作文:我眼中的美07-20
沉重的半命题作文10-12
我心中的……半命题作文11-02
以温暖的中秋命题的作文10-19
平凡的父爱作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