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精选6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篇1

张娅玲

《李凭箜篌引》是一篇与《琵琶行》有着同等音乐造诣的唐诗,对于我们90后的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由于时代、年龄的限制,他们更多的喜欢流行乐,古典乐曲距离他们已经越来越远,更不要说学习描写古典箜篌曲的诗歌了。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说了基本的箜篌的弹奏技法,并附着一幅美轮美奂的与他们同时代的神仙姐姐刘亦菲弹奏箜篌的图片,充分的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在于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也比较抽象,难以捉摸。现而今的90后们都已经或多或少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偶像,成为了某一些影视歌等明星的超级粉丝。那么我就从此入手,一瞬间就调动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欲望,来了两点假设。

假设一:你是现而今箜篌演奏大师李凭团队的宣传部长,那么结合诗歌你该如何为他设计一幅足够引人入目的海报,使得演奏会现场座无虚席?

假设二:你是李凭的超级粉丝李贺,正坐在后台调控全场,那么你给了场下的哪些粉丝特写镜头?

本诗的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而学生在找寻“粉丝”的过程中也更好的理解了诗歌中的意象,给了他们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兴趣,并从此诗中明白何谓侧面烘托与正面描摹。

最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又给他们播放了视频《孔雀泪》加深了他们对于箜篌乐器及其乐音的理解,并从中明白导演是如何运用侧面烘托,把诗歌与我们学生所喜欢的电视电影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我们在平常精神放松的同时未尝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只要我们善于思考,那么“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篇2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 对音乐的描写足见其手法之高妙, 可以看出他既不为前辈诗人的框框所束缚, 又不与同时代的诗人雷同。在诗中, 诗人用了多种手法写音乐, 如用比喻联想、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自成特色。

诗中, 诗人运用形象思维, 通过各种非常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极力摹写琴声的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如开始的“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把弹琴者初弹时的情景形容得真切而有情味, 琴声的轻柔细碎仿佛也飘进读者的耳中。接着, 琴声突然发生了变化“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那昂扬杂沓的声音骤然使听者紧张起来, 这两句不仅传神地写出了琴声的激昂, 而且融进了听者的神态, 真可谓一语胜千言。接着琴声忽然变得悠扬, 像柳絮在漫天飞扬, 像浮云在长空飘荡, 纵横变化, 使人捉摸不定, 听者的感情也随之悠忽飘荡。正当听者沉醉于悠扬的琴声时,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忽然间, 琴声又随之变化, 使人觉得在百鸟和鸣中, 分明有一只凤凰在引吭高唱, 声音无比嘹亮。接下来琴声越来越高, 就像爬山人在一分一寸地艰难向着顶峰攀登。正在这琴声越尖越细、难以为继的时刻:“失势一落千丈强”, 仿佛有人从顶巅失足跌下万丈深渊 , 使听者的心情也随之猛然一振, 琴声越来越低, 直至悠然而止。这些描写, 作者用了贴切比喻, 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 把琴声的变幻莫测展现在读者眼前, 并且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量, 使人产生了无穷联想, 同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琴师高超的技艺。在描写中, 作者极尽抑扬顿挫、腾挪变化之能事, 为我们再现了美妙的琴声。

诗最后通过作者听了音乐的感受及产生的效果极力赞扬颖师技艺之高,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作者表示自己感动得受不了, 而泪下沾衣。作者听他的演奏, 好像一会儿寒冰入肠, 一会儿火炭入肚, 一会儿浑身冰凉, 一会儿热血沸腾, 实在受不了。“无以冰炭置我肠”的比喻简直异想天开, 闻所未闻。在这里, 却显得形象而又贴切, 使人不免叹服作者表达上的技巧。这是作者通过深刻感受和强烈反应赞扬颖师的高超技艺, 比正面赞扬的效果好得多。

可以说, 这是一篇描写音乐的杰出诗篇。作者运用生动精练的语言及贴切生动的比喻为我们再现了美妙的音乐, 又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赞扬了琴师技艺的高超, 同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 使人无不叹服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对音乐的描写主要是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摹原声, 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作者用以作为比喻和联想的材料, 如儿女私语、勇士赴敌等, 都还属于生活中的习见现象, 所以给人的感觉是精妙而非神奇。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纯然以意境的奇瑰取胜, 对这一点不容置疑。

诗中作者用了大量比喻、丰富联想和大胆夸张, 都超出于常情, 真正体现出了他的浪漫主义、想若天外的艺术风格。诗的前四句点明弹箜篌的事实, 而先用凝云不流、神女愁啼的特异景象作烘托, 然后引出“李凭中国弹箜篌”, 一句话就显得有千钧之力, 中国六句, 正面描写乐声, 同样运用比喻和联想, 却超出于常情之外, 玉碎凤叫, 谁曾听到?蓉泣兰笑, 谁曾见过?作者所用这些, 使音乐的清脆激越、曲调的幽咽与欢快自然呈现于读者面前, 而乐声融化了寒气, 感动了天地, 甚至震裂天空, 洒下淅淅沥沥的秋雨, 想象的飞跃让人有所思, 但诗人还不以此为满足, 最后四句将读者进一步带入幻觉的境界, 把“化凡为奇”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联想夸张使之带有神奇不凡的意味诗中作者取材于神话传说, 如“女娲补天”、“吴质倚桂”, 以大胆、丰富的想象力, 构造出诡谲宏伟、迷离恍惚的艺术境界。

从意境上说, 作者的构思是曲折离奇的, 不仅反映于篇章结构, 而且体现在一词一句的锤炼和某些片段材料的加工上诗中诗人有一些创造性的诗句,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读时只觉得霍然破空而来, 令人目眩心惊而又神往构思上说, 诗人一是从乐声联想到秋雨洒落的声音;二是进一步想象为乐声把秋雨从天空逗引下来; 三是联想秋雨降落是由于天空为乐声所震裂;四是天空既然会震裂, 于是有了“石破天惊”的设想;五是联想到女娲补过而不太牢固之处。经过一层层的转折、构思, 终于提炼上面一联构思新颖、意境奇崛叫人惊叹不已的诗句。

其外, 该诗十四句中运用形象比拟竟有十六处之多, 基本上是前半写箜篌的声调, 后半写声调传神之妙, 在于生出一个新的境界, 比拟中, 江娥、素女、昆山、凤凰、女娲、神山等, 均非现实中的事物, 其他如芙蓉、香兰、十二门、二十三弦, 虽是现实事物, 但诗人予以拟人化, 或让其同超现实事物结合, 成为另外一种理想中的事物, 用暗示和象征手法, 集中反映所要描写的现实事物, 从而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诗中, 诗人还把自己的精神意志微妙地贯注在诗行诗句的每一个形象化的比拟中, 近乎神秘的形态, 令人不可捉摸, 却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玩味与补充, 留下广阔的回旋余地。

由此可见李贺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诗中, 他把曲调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染力之强、构思之独特, 独树一帜。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提高诵读能力。2、赏析诗歌中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导入:有人说,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只是一个错误,有人说如果没有音乐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音乐它如同松间的明月,如石上的清泉,如梦中的驼铃,又如奔腾的骏马,音乐让每一段孤单的旅程都不再孤单,让每一个醉酒的灵魂都找到归家的路,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凭为我们打造的那个箜篌的世界,一起来感悟一场视听的盛宴。这里给出我们这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提高诵读能力。2、赏析诗歌中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一、初读感知老师范读,听完老师的朗读之后,同学们也跃跃欲试想要展示一番了,请一位同学带着你最深挚的感情尝试着把这段文字演绎出来。请一位生朗读。老师点评。二、读品探究听过两遍诗歌之后,同学们各自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句给大家点评点评,点评完之后,请大家再用朗诵的语气把这一句带着你丰富的情感读出来。(请若干位同学展示,老师对其点评和朗读进行恰当的点评。)小结: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中不同的语句对文本做了独特的体验分析,大家想一想刚才许多同学都讲到听众对乐曲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反应。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听众的反应?他归根到底的目的就是要突出什么?(提示师生共同明确: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出李凭的演技高超,以及乐曲本身很动听,很有震撼力和感染力,)但是他没有直接描摹乐曲它到底怎么好、怎么动听,那么我们说这种描写方式里面的哪一种呢?(提示:师生共同明确:侧面描写)三、合作探究刚才大家分析了许多文本中的侧面描写,也就是听众的反应,那么这首诗有没有正面描写呢?有没有直接的去写音乐自身,它的音色,它的节奏,它的音调等等?如果有的话请大家找一找,是哪一句呢?(提示:师生共同找出,请大家读出音乐的节奏、韵律变化。)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乐曲到底是怎么样变化的呢?“昆山玉碎”——说明乐曲的声音清脆。“凤凰叫”——声音格外的谐美。“芙蓉泣露”——突出乐曲声音变得惨淡。“香兰笑”——声音又变的格外清丽欢快了。以上直接描写的特点写出了音乐的变化之美。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来讨论讨论文章中使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什么好处呢?四、合作展示现在各小组都有了合作探究的结果,请各小组的代表上来展示探究结果:小组展示示例:A组展示结果:正面描写:“芙蓉泣露”一句以形写声,突出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出音乐的起伏变化,增加音乐的感染力。B组展示结果:侧面描写:“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运用想象去联想、感悟。作者在音乐的描写过程中隐约渗透有悲凉的意味。这种手法和我们所学过的《琵琶行》对琵琶女的音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写特别相似。化抽象为具体,连续的侧面的描写将凄凉的感受渲染的更加深刻,使文章所描写的音乐更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五、拓展延伸1、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读《琵琶行》片段,对照《李凭箜篌引》看看这一个片段里面哪些部分是正面描写?哪些部分是侧面描写?《琵琶行》片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提示:师生明确,侧面描写:最后一句。正面描写:前七句。)2、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结果展示:本片段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描写为辅,正面描写出琵琶乐音的美妙,最后一句从侧面烘云托月,凸显出乐音的旋律变化,曲终人寂,人们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仿佛不能自以,“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环境的描写,让人感觉到乐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样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小结:白居易的诗歌在正面描写中同样表现了音乐在节奏、音色等方面的变化,而最后两句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有力渲染,烘托出琵琶曲独特的魅力:虽是曲终人寂,人们却久久沉浸其中;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琵琶行》也是运用了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音乐的震撼力、感染力,不论是《琵琶行》还是《李凭箜篌引》他们在运用这个手法的时候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六、总结提升恰到好处的侧面描写,往往能出奇制胜。就描写对象来说,以“美的效果来写美”,能够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就读者而言,侧面烘托手法常用来表现复杂的心情或深沉的感受,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起情感的共鸣。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篇4

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赏析该诗的内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

一、导入:

在语文必修三中,我们曾享受过一次听觉盛宴,因为我们听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的琵琶。今天我们随同李贺去参加一场唐朝的箜篌演奏会。

二、海报设计:

1、编剧兼导演:李贺

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样就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心情抑郁,再加上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去世了。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他被人称为“诗鬼”。

2、主演:李凭

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3、乐器:箜篌

“引”乐府诗题的一种,与“歌”“行”相近。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4、时间:晚唐的某个“高秋”

“高秋”一语,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达的一种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境界。

5、地点:长安(唐朝的都城)

三、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同学们依次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1、云:

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2、江娥:

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3、素女:

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善鼓瑟。素女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4、长安的百姓:

唐代的都城长安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所以称长安为十二门。长安的百姓沉浸在凄冷的音乐中,沉默不语。

5、紫皇: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天帝和皇帝都被音乐打动。

6、女娲:

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色石补天。女娲听李凭的箜篌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7、神妪:

就是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在听众的幻觉中仿佛成夫人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8、老鱼、瘦蛟: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9、吴质:

吴刚,他因学仙有过,被罚在月宫中砍桂树,树创随砍随合。听了李凭的箜篌声,吴刚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倚着桂树静听,彻夜不眠。

10、寒兔:

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小结:我们的确能体会到李凭的箜篌弹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

四、描写手法的探讨:

1、那么大家想想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侧面烘托――通过箜篌产生的音响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写出箜篌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箜篌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

2、侧面描写的手法,是乐府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我们初中时曾学过一篇成功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的乐府诗,大家说说是哪一篇?

汉乐府《陌上桑》里写罗敷美貌的那一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里不是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而是借助他人对罗敷的欣赏,达到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的目的。

3、这首诗除了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音乐,还有其它方法吗?

昆山玉碎:箜篌声有时像昆仑山的美玉碰击声那样清脆;

凤凰叫:有时又像凤凰鸣叫那样和缓;

这是运用“以声类声”的方法直接描写音乐。

4、这两句诗除了运用“以声类声”的方法来描写音乐,诗人还运用通感手法,

我们怎样理解通感手法?

“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昆山玉碎”

可以唤起玉石撞击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凄厉婉转;“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明快欢乐。

五、作业:

1、比较鉴赏: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2、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李凭箜篌引》教案 篇5

李贺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教学课时:

1课 时

教学过程:

一. 知人论世

不少学者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的两位诗人,分别是李白和李贺。李白人称诗仙,李贺人称诗鬼,这两个人能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们的诗风相同,都是浪漫主义,运用大量的夸张和想象营造一个神秘莫测,变幻诡谲的艺术境界。李白暂且不提,就是李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梦天》已经领略过他的天马行空般的思维了,还记得其中写世事无常的两句吗: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千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就只能人云亦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

李贺特立独行,追求不落俗套,他的诗句很少用别人已经用过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几句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司马光给了评价:奇绝无对。)多少人望洋兴叹,只有羡慕,嫉妒。后世有一个石曼卿对了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虽然工整,但是缺少新意,再也找不出更好的了。

虽然才学卓著,但是天妒英才,27岁就告别尘世,与世长辞,无论如何不是一种不幸。但是,虽然人生短暂,李贺却用自己最大的激情谱写了艺术领域里的一朵朵奇葩,所以李贺又是幸福的,他除了诗一无所有,他来人间仿佛就是为了完成这几首而来,完成了,就走了。但是李贺,也留下了遗憾,少年天才却与功名无缘,要怪只因怪他的父亲:李晋肃。名字取错了,晋与进谐音,所以要避讳,就不能考取进士,所以韩愈就非常生气,讽刺说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叫仁,那么儿子连人都不能做了吗?但是中国的小人想来很多,想方设法打击你,说如果一个人连父亲都不孝敬,他还会看重皇权吗?最终李贺只做了三年奉礼郎,但是就是这三年,他把握了机遇:和当时乐师李凭结为知音,写出了李贺最得意的一首描写音乐的《李凭箜篌引》,这一首居于李贺诗集第一篇,其分量可想而知。

后人认为有三篇诗歌是“摹写声音至文”,除了李贺外,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二.题解

引:文体,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二.诵读诗歌,进入诗境。齐读 2 指错,再读 3指名读 三.鉴赏诗歌

一篇文章弄清楚写了什么。李凭弹奏技巧高超。请同学分析:

直接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写出了乐声的什么特点: 清脆

和缓 惨淡 轻快

节奏富于变化,说明演奏者驾驭乐曲的水平高超,速度时快时慢,感情要时而高兴时而忧伤。优秀的演员无一不是高手。侧面烘托

吴丝蜀桐张髙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乐器精良,用吴地出产的丝做弦,用蜀地出产的梧桐做琴架。为什么这样写? 李白用什么酒杯喝酒:金樽清酒斗十千

屈原长什么衣服:峨冠博带,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袍子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关羽用兵器:青龙偃月刀 吕布:方天画戟

杨志:流星碎岩刀—吹毛断发 削铁如泥

-----------衬托出演奏者的水平也是出类拔萃的。白云止步—被乐声吸引

湘夫人哭泣,素女愁容—感动

----------烘托出音乐的魅力,技艺高超。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

----------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

孔夫子,有一次一不小心听到了韶地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食物很挑剔,不想弟子颜回,一碗看水泡饭就不亦快哉了,孔子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是一个美食家,并不是肉的滋味都忘记了,而是忘不了这种音乐,这是一种魔力。尼采曾说过: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我们还好没离开音乐,下课有音乐,上课也有,不过总觉得太过雄壮,惊天地泣鬼神效果太明显了,很多时候我们在这样的乐声中学会了嘈杂,吵闹,而远离了安静,所以音乐作用很大,据说在舒缓的乐曲中,母鸡可以提高产量,病人可以康复,小孩可以安静。《二泉映月》多少人潸然泪下,《命运》多少人找到自我

《献给爱丽丝》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得天独厚,比文学更直接,比绘画更形象,直接可以和人的心灵相通。但是喜欢音乐,不一定要沉迷,那就是玩物丧志了,比如mp3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第三段: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生花妙笔,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

三、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参考答案: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四、作业

1、朗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改写 篇6

那湘夫人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那是李贺在京城演奏,出神入化地弹着箜篌,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十二座门前暮色苍茫,乐声流荡柔和着月光,二十三根弦中音响奔放,人间波澜可打动紫皇。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荧荧五彩石闪耀着宝光,灵石迸破震撼了天堂,秋雨洒落知银河摇晃,依稀梦幻看到青山浮浪,仙姑翩跹听琼佩琅当,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浪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李贺《李凭箜篌引》09-16

上一篇:和朋友吵架作文400字下一篇:母亲的蝴蝶美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