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卷(共8篇)
中兴公司为生产汽车配件的国有企业。该公司原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经公司管理层决定,自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在执行新制度前,应当进行财产清查。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财产损失及按照新制度规定预计的损失,在“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中分别“按照原制度核查的损失”及“按照新制度预计的损失”进行归集。其中按照原制度核查的损失是指按照原制度已确认但尚未处理的损失及有确凿证据表明已经发生的损失(或收益),按照原制度规定应予确认而未确认的部分,“按照新制度预计的损失”是指按照新制度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预计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应当执行新制度申请及财产清查的结果等资料报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批准,经批准核销的损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企业在执行新制度时,应以核销损失后的资产、负债金额作为起点。
按上述规定,中兴公司于月对财产进行了清查。清查过程中,发现以下事项:
(1)公司的存货中包括按定单生产的某特定型号汽车专用齿轮,因在生产过程中对图纸参数输入有误,导致所生产的齿轮全部报废,公司已按设计要求重新生产,并以交付客户,该批报废齿轮的成本为1800万元,残料价值为600万元,相关损失应按原制度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该公司年年报中将该批报废产品仍以其成本1800万元计入存货项目列示。
公司的存货中另有一批原材料,账面价值为2200万元。因汽车市场更新换代,以该原材料生产的配件组装的汽车整车价格下降,导致该原材料及运用其生产的产成品市场价格下跌。如果将该批原材料加工成产成品,相关产成品的市场价格为3800万元,产成品的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200万元,将该批原材料加工为产成品需投入的成本为1600万元。公司2003年年报中将该批原材料的账面价值2200万元计入存货项目列示。
(2)公司的应收款项共计10300万元,其中应收账款10000万元(已根据原制度规定按5%计提了50万元坏账准备);应向其他方面收取的其他应收款项300万元(未计提坏账准备)。公司2003年年报中以应收账款10000万元和其他应收款300万元列示,同时列示了对应收账款已计提的50万元坏账准备。
公司对10300万元的应收款项按新制度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200万元的应收账款预计无法收回;其他应收款项预计有80%无法收回。
(3)公司的短期投资包括一项账面价值为640万元的股票投资(40万股,每股取得成本为16元)及一项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的债券投资,公司2003年年报中列示短期投资940万元。
按新制度规定,对短期投资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进行期末计量,并按单项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公司的固定资产中包括一项于2003年12月停用的机器设备,设备原价为400万元,已计提折旧140万元。因技术进步的影响,以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市场价格急剧下降。如果将该机器设备出售,出售价款为130万元,另需支付10万元税费;如果用于生产产品,估计可能生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00万元。公司2003年年报中,对该固定资产分别以其原价400万元及折扣140万元计入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项目中列示。
(5)公司的负债中包括一项2012月购入商品产生的应付账款400万元,因债权单位已于注销,该部分应付账款已证实确实无法支付,按照原制度规定,企业对于确实无法支付的债务应计入发生当期的营业外收入、但公司对该事项一直未进行会计处理,其中2003年年报的应付帐款项目中仍包括该400万元。
某市卫生局所属的甲医院是大型医院,为独立核算的国有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2008年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的工作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
(1) 2007年3月,甲医院财务处副处长李某因虚开业务招待费发票、多报销费用(金额不大)遭到举报,被调离会计岗位。甲医院为填补空缺,将蒋某提拔为财务处副处长。此前,蒋某为甲医院基建科科长,具有工程师职称,业务能力强,在筹建新门诊大楼中表现出色,受到甲医院的表彰。在随后办理的李某和蒋某工作交接中,甲医院履行程序,指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进行监交。
(2)蒋某接任财务处副处长后,向院务会提出建议,利用医院地下室的人防工程开设内部招待所,为外地住院病人家属提供住宿服务,并收取住宿费。这样做一举两得:为病人家属提供服务,使患者放心、舒心,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利用地下室人防工程开设内部招待所,物尽其用,还为医院创了收。院务会一致同意了该建议。该内部招待所均采用现金方式收取住宿费,一个月后共收取了10万元住宿费。对于该住宿费如何处理,蒋某认为,该招待所属于内部招待所,是为病人家属服务,未向社会开放,而且是利用闲置的地下室创收,因此,不必纳入医院统一核算,应进行单独管理,作为职工福利资金进行使用。医院院长认为,蒋某说得有理,同意按照蒋某意见办理。
2007年5月,医院利用内部招待所住宿费收入,在“五一节”之际为全院职工发放了200元食用油作为福利;在十一长假期间,为甲医院科研骨干和各科主任到厦门度假提供资金;在年终,由财务处制定奖金分配计划,经院务会批准后,将本年内部招待所结余资金全部发放完毕。
(3) 2007年8月,甲医院新门诊楼接近完工,由于下半年物价上涨较快,导致建材、设备以及其他费用超过预算100万元。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医院院长专门召开院务会,研究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后勤处长发言说,不久前,一家餐饮私营企业老板看中了本院的临街职工食堂,由于地处闹市,客流量大,提出愿意支付100万元年租金租赁职工食堂开设快餐店;如果将职工食堂移到院内办公区,就可将其出租。医院院长说,应动员广大职工艰苦奋斗,克服一切困难,将门诊大楼建下来,院务会同意将房屋出租。会后,后勤处长根据授权与某餐饮企业签订了出租房屋的合同,鉴于医院不便开具发票,合同约定,将租金收入100万元由餐饮企业直接支付给材料物资供应商,由材料物资供应商直接向餐饮企业开具发票。会计人员请示负责基建的财务处副处长蒋某,对该业务如何进行处理,蒋某认为,本院没有开具发票,也没有资金收付,做账缺乏相关依据,对该笔租金收入和建造成本没有必要入账。
(4)随着门诊大楼竣工,需要动用大笔财政资金采购大批医疗设备,为了提高效率,甲医院专门成立了采购小组,分工负责,一竿子插到底。比如,张三负责采购内科设备,从询价、签订购销合同到验收,均由一人负责完成,这样熟悉情况,可以大大提高采购效率。为了节约费用,采购人员不辞辛苦,直接深入生产厂家。采取责任到人,分工负责后,在短时期内完成了采购任务。但在采购设备时,由于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不能按时采购设备,很可能造成延期启用新门诊大楼。医院院长要求财务处想办法筹集资金,保证设备及时到位。财务处长说,上级卫生部门为了进行糖尿病防治的研究,专门拨入了15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目前尚未支付,可以临时垫付。医院院长表示同意,但强调不能影响科研进展,同时应抓紧落实资金,尽快归还垫款。
(5) 2008年5月,市财政局对在工作检查中发现的甲医院在税收、会计和预算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行为,对甲医院和医院院长进行行政处罚,对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此,医院院长表示,对内部控制缺陷,将马上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进行改正;但对个人受到的行政处罚表示冤屈,因为所有重大的事项都是由院务会集体决定的,不应处罚个人。
要求:
1.依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并指出甲医院上述(1)情形中的不符合规定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2.依据会计、预算、税收等法律制度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并指出甲医院上述(2)至(4)情形中的不符合规定之处,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3.依据会计法律制度有关规定和上述(5)情形,分析、判断医院院长认为自己不应对医院违规行为负责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情形(1)不符合规定之处: (1) 甲医院任命蒋某为财务处副处长的做法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是,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2) 甲医院办理交接手续中由普通会计人员监交的做法不符合规定。理由:依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监交。 (3) 原财务处副处长李某虚开发票、多报销费用(金额较小),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应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在处理业务中做到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情形(2)的不符合规定之处: (1) 内部招待所的住宿费收入不纳入医院统一核算,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将内部招待所住宿费收入单独管理,用于职工福利实际就是私设小金库,违反了《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不得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的规定。 (2) 内部招待所住宿费收入没有进行纳税申报、未缴纳税费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该住宿费收入应该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用于发放奖金等还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情形(3)的不符合规定之处: (1) 租金收入和门诊大楼建造成本未入账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如实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收入、费用。 (2) 租金收入未进行纳税申报、未缴纳税费不符合规定。理由:依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租金收入应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
情形(4)不符合规定之处: (1) 采购设备的做法不符合规定。理由:动用财政资金购买设备属于政府采购行为,根据有关规定,政府采购一般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进行采购。 (2) 采购设备中一人负责从询价、签订合同到验收不符合规定。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3) 甲医院将科研专项资金垫付购买设备的做法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预算法律制度的规定,科研专项资金应该专款专用,单位不得挪用挤占专项资金。
3.医院院长认为自己不应对医院违规行为负责的观点不正确。理由: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案例分析题二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为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于2006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内部控制高层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决议。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我先讲两点意见: (1)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部控制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 (1) 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的董事会负责。 (2) 注重加强内部控制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部控制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部控制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 (1) 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 (2) 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 (3) 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要求: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总经理刘某、常务副总经理张某、总会计师李某、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以及董事长吴某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总经理刘某:
(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2.常务副总经理张某:
(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
(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
3.总会计师李某:
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
理由: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4.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
(1)由集团任命的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
(2)只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是由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5.董事长吴某:
(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
(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
(3)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案例分析题三
2007年某省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选定A、B、C三个试点城市开展了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当年,三个试点城市均成功地完成了对本市所有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并向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了有关本年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情况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A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8 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聘请了高级专业技师授课,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40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市企业联合会所属的会员企业也为培训的所有学员免费提供了实习场所,并选派优秀技工进行现场指导。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 500人。
B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6 8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以聘请相关高校教师授课与岗前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训中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27.2万元,发生岗前技能训练成本10.2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 200人。
C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7 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以聘请相关高校教师授课与岗前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训中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20万元,发生岗前技能训练成本7.5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劳动服务公司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并收取了17.5万元的场地使用费。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 000人。
要求:假定你是该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聘请的评估专家,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计算A、B、C三个试点城市的人均培训成本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的再就业率。
2.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A、B、C三个试点城市中哪个为最佳再就业培训城市?
【分析提示】
1.(1)计算人均培训成本。
A市:400 000÷8 000=50(元/人)。
B市:(272 000+102 000)÷6 800=55(元/人)。
C市:(200 000+75 000+175 000)÷7 500=60(元/人)。
(2)计算再就业率。
A市: (4 500÷8 000) ×100%=56.25%。
B市: (4 200÷6 800) ×100%=61.76%。
C市: (4 000÷7 500) ×100%=53.33%。
2.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如下:
A市单位效益所需的平均成本=400 000÷4 500=88.89(元/人)。
B市单位效益所需的平均成本=374 000÷4 200=89.05(元/人)。
C市单位效益所需的平均成本=450 000÷4 000=112.5(元/人)。
案例分析题四
某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主业之一是汽车销售,并与国内多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签有战略合作协议。集团提出要加大实业投资以提升竞争力。2007年上半年,集团投资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投资1.3亿元兼并控股乙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简称“乙公司”),以汽车销售为核心控制零部件生产业务。
集团总经理主持召开兼并乙公司项目评定会。请相关部门发表意见。
———投资部提出,应当尽快签署兼并协议,主要理由是:
(1)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成熟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9%左右,投资零部件行业可获得较大的收益。
(2)乙公司2006年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年末净资产1.8亿元,经营状况较好。
(3)乙公司有员工500人,其中5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可采用补偿方式将乙公司员工身份置换为合同制,有利于经营机制和人才制度的改革,引进优秀人才,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进行员工身份置换,每人平均补偿金额为8万元。
(4)收购乙公司可以充分发挥集团与国内多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优势,通过产销联动,将汽车生产企业生产车辆所需的零部件采购大部分集中在乙公司。按年产80万辆汽车计算,预计每年可增加零部件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7 000万元。
———法律部提出,同意投资部所提兼并乙公司的建议,主要理由是:
(1)兼并乙公司不存在法律障碍。
(2)若兼并乙公司,需要关注可能存在尚未披露的担保等所引起的诉讼风险。
———财务部提出,此项兼并应当慎重,主要理由是:
(1)采用国内分行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6%对乙公司2006年经济增加值(EVA)进行测算,乙公司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只有60万元。
(2)经咨询有关汽车专家,汽车零部件市场60%为外资控股,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零部件供应商,国内中小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可持续发展状况普遍不理想。
(3)经过调查发现,乙公司在全国有10家子公司,乙公司对所属子公司的控制力很弱,销售业务集中在少数客户经理手中。抽查的子公司存在或有事项没有披露的情况,且相关金额较大,仅对外担保涉及的金额就高达1亿元以上。
要求:假定你是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兼并乙公司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风险,并简要说明理由。
2.提出是否兼并乙公司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 兼并风险分析:
(1)存在营运风险。
理由: (1) 判定集团收购乙公司将产生巨大协同效应的最重要的依据,是公司与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有战略合作协议,但上述战略合作协议并不具有法定约束力。 (2) 汽车零部件采购市场已是买方市场。
(2)存在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
理由: (1) 在实施并购时,需安置乙公司的员工或者支付相关成本。 (2) 目前中小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及高管人员流动性过强,乙公司销售业务集中在少数客户经理手中,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和业务流失。
(3)存在资产或负债不实风险。
理由: (1) 可能存在资产被高估。 (2) 可能存在没有披露的巨额担保,相关的诉讼将形成集团的负债。
(4)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理由:采用行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计算,乙公司2006年只创造了60万元的经济增加值。
2.建议放弃兼并。
理由:虽然汽车零部件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但兼并乙公司存在很大风险。
案例分析题五
甲企业于1995年成立,专门生产经营畜禽饲料。由于产品质量好、服务周到,逐步形成品牌,已发展成为国内一家著名饲料加工企业。2003年,该企业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资产总额25 000万元,净资产12 500万元,应收账款5 000万元。短期借款5 000万元,应付账款2 5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00 000万元,净利润3 000万元。
2004年初,因爆发禽流感疫情,畜禽养殖业遭受严重打击,甲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尽快走出困境。2004~2006年,甲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分析,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1) 2004年2月,在其原材料采购地投资成立一家全资粮食购销企业(乙企业)。注册资本3 000万元,除供应甲企业原料外,还开展购销业务。甲企业委派1名董事副总经理和1名财务总监常驻乙企业,并由董事副总经理全面主持工作。乙企业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 000万元,净利润100万元。
(2) 2005年1月,在乙企业所在地低价收购一家已停产1年的面粉生产销售企业,继续聘任该面粉企业原总经理全面主持工作,并注入流动资金2 000万元。由于产品质量原因,该面粉生产销售企业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 000万元,亏损300万元。
(3) 2005年6月,鉴于国内有色金属材料价格趋涨,投资成立了一家全资有色金属贸易公司,注册资本5 000万元,以传统的低进高出做法获取价差。该有色金属贸易公司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 000万元,净利润200万元。
(4) 2006年11月,由于房地产市场升温,投资成立了一家全资房地产公司,注册资本10 000万元;12月,在城郊收购了某地块用于商品房开发。
甲企业2006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资产总额80 000万元,净资产10 000万元,应收账款15 000万元,短期借款30 000万元,应付账款10 000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00 000万元(其中,饲料销售收入70 000万元,粮食销售收入60 000万元,面粉销售收入10 000万元,有色金属贸易收入60 000万元),净利润1 000万元(其中,饲料业务实现净利润600万元,粮食业务实现净利润100万元,面粉业务发生亏损300万元,有色金属贸易实现净利润600万元)。
除上述资料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简要评价甲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后的财务变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甲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该企业在资本结构、人员配备、风险控制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改进和提高之处?
【分析提示】
1.(1)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进行分析: (1) 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主营业务利润率从3%下降到0.5%。 (2) 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从50%提高到87.5%。 (3) 资产运营效率下降。总资产周转率从4次下降到2.5次。 (4) 发展能力不强。营业收入增加了1倍,资本增长率为-20%。
(2)评价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后的财务变动状况: (1) 粮食购销规模有所扩大,但盈利能力没有改善。 (2) 面粉生产销售企业没能实现预期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目标。 (3) 传统主业饲料经营逐年出现萎缩,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4) 房地产还处于开发投入阶段,未来财务结果仍难断定。
2.(1)资本结构方面:公司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趋势明显,资本结构失衡,管理层需要增强风险意识,改善资本结构,提高应对偿债风险的能力。
(2)人员配备方面:公司经营的产业跨度大,需要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风险控制方面:有色金属贸易和房地产等与公司传统业务无关,且价格波动风险很大,公司为此应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案例分析题六
甲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自2006年以来,由于市场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丁产品销量大幅度减少。该公司在编制2007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前,对生产丁产品的生产线及相关设备进行减值测试。
(1)丁产品生产线由专用设备A、B和辅助设备C组成。生产出丁产品后,经包装车间设备D进行整体包装对外出售。
(1) 减值测试当日,设备A、B的账面价值分别为900万元、600万元。除生产丁产品外,设备A、B无其他用途,其公允价值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无法单独确定。 (2) 减值测试当日,设备C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如以现行状态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340万元(即公允价值),另将发生处置费用40万元。设备C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无法单独确定。 (3) 设备D除用于丁产品的包装外,还对甲公司生产的其他产品进行包装。甲公司规定,包装车间在提供包装服务时,按市场价格收取包装费用。减值测试当日,设备D的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如以现行状态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1 160万元(即公允价值),另将发生处置费用60万元;如按收取的包装费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180万元。
(2)丁产品生产线预计尚可使用3年,无法可靠取得其整体公允价值。根据甲公司管理层制定的相关预算,丁产品生产线未来3年的现金流量预计如下:
(1)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有关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2) 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现金流量将在 (1) 的基础上增长5%。
(3)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现金流量将在 (1) 的基础上增长3%。
除上述情况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3)甲公司在取得丁产品生产线时预计其必要报酬率为5%,故以5%作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
(4)根据上述(1)至(3)的情况,甲公司进行了生产线及包装设备的减值测试,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 丁产品销量大幅度减少表明丁产品生产线及包装设备均存在明显减值迹象,因此对设备A、B、C、D均进行减值测试。
(2) 将设备A、B、C作为一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1 500-500-400-80-20)×0.952 4+(1 500-500-400-80-20)×105%×0.907+(1 500-500-400-80-20)×103%×0.863 8=476.2+476.175+444.857≈1 397.23(万元)。该资产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 000-1 397.23=602.77(万元)。其中:设备C应计提的减值准备=500―(340―40)=200(万元);设备A应计提的减值准备=(602.77―200)×900÷1 500=241.66(万元);设备B应计提的减值准备=402.77―241.66=161.11(万元)。
(3) 对设备D单独进行减值测试。设备D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 200-(1 160―60)=100(万元)。
要求:
1.分析、判断甲公司将设备A、B、C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认定结果。
2. 分析、判断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A、B、C、D各单项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计算确定正确的金额。
【分析提示】
1.将设备A、B、C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正确。
理由:该三项资产组合在一起产生的现金流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2. 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A、B、C的减值准备金额不正确。
理由: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应当在设备A、B、C之间进行分配。
正确的金额:设备A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900/2 000≈271.25(万元);设备B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600/2 000≈180.83(万元);设备C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500/2 000≈150.69(万元)。
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D的减值准备金额不正确。
理由:设备D的可收回金额为1 180万元。
正确的金额:对设备D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1 200-1 180=20(万元)。
案例分析题七
A上市公司根据2007年3月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由33%改为25%。2007年上半年,A公司发生的与所得税核算相关的事项及其结果处理如下:
(1)首次执行日,A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 600万元。2007年6月30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 500万元。公司管理层计划在2007年下半年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假定税法规定,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出售时一并计入。2007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持有的该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297万元。
(2) 2007年6月21日,A公司与部分职工签订了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该协议签订后,A公司不能单方面解除。根据该协议,A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起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将向辞退的职工一次性支付补偿款5 0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与该项辞退福利有关的补偿款于实际支付时可税前抵扣。2007年6月30日,A公司未确认该辞退福利形成的预计负债以及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决定于当年末确认。
(3) 2007年6月下旬,A公司在对存货进行清查时,发现库存某产品因储存不当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预计只能降价出售,故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400万元。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表明,该批产品拟于2008年2月对外出售。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可税前扣除。2007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该批商品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32万元。
(4) 2007年6月30日,A公司应收B公司账款余额为2 000万元。因B公司当期发生严重亏损,A公司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4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计算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抵扣。根据与B公司达成的偿债协议,该笔债权将于2008年1月清偿。2007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400万元,相应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32万元。
根据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分析、判断A公司对事项(1)至(4)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分别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包括应采用的所得税税率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分析提示】
1.A公司对事项(1)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正确。
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以所得税税率33%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 A公司对事项(2)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因辞退福利义务应确认的预计负债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以所得税税率2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 250万元(5 000×25%)。
3. A公司对事项(3)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以所得税税率2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万元(400×25%)。
4.A公司对事项(4)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应收账款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以所得税税率2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7.5万元(390×25%)。
案例分析题八
实华集团公司拥有甲上市公司75%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化工生产的公司,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
(1)甲公司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资本运作和机构调整,以期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甲公司2007年发生的相关事项如下:
(1) 2007年5月18日,为拓展境外销售渠道,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以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乙公司的全资子公司F公司的全部股权,使F公司成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F公司主要从事香港地区的26个加油(气)站和2个油库的经营业务。2007年4月30日,F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为26亿港元。
2007年5月28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了收购价款45亿港元。2007年7月1日办理完毕F公司股权转让手续。
收购前,甲公司与乙公司、F公司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 2007年7月3日,甲公司以现金收购了实华集团公司所属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G公司为实华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7年6月30日,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6亿元;国内资产评估机构以2007年6月30日为基准日,对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资产进行评估所确认的净资产为30亿元。
甲公司与G公司签订的收购合同规定,收购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的价款为35亿元。2007年8月28日,甲公司向G公司支付了全部价款,并于2007年10月1日办理完毕G公司股权转让手续。
(2) 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下列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如下:
(1) A公司。A公司系实华集团财务公司,主要负责实华集团所属单位和甲公司及其子公司内部资金结算、资金筹措和运用等业务,注册资本60亿元。甲公司拥有A公司49%的有表决权股份,实华集团公司直接拥有A公司51%的有表决权股份。
(2) B公司。B公司是化纤类境内、外上市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B公司尚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甲公司拥有B公司42%的有表决权股份,为B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拥有B公司18%的有表决权股份,其余为H股及A股的流通股股东。B公司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5名由甲公司委派,其余2名由其他股东委派。B公司章程规定,该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应由董事会成员5人以上(含5人)同意方可实施。
(3) C公司。C公司系境内上市的油品销售类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甲公司拥有C公司28%的有表决权股份,是C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拥有C公司22%、11%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与C公司的其他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C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与第三大股东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
(4) D公司。D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8亿元。甲公司对D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D公司所在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D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D公司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4名由甲公司委派(含董事长),其余3名由其他股东委派。D公司所在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委托甲公司全权负责D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仅按出资比例分享D公司的利润或承担相应的亏损。
(5) E公司。E公司系中外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80亿元。甲公司对E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E公司董事会由8人组成,甲公司与外方投资者各委派4名。E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应由董事会2/3以上的董事同意方可实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甲公司负责。
除资料(1)、(2)所述的甲公司与其他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之外,2007年度未发生其他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分析、判断甲公司收购F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1),确定甲公司收购F公司的购买日或合并日,并说明甲公司在编制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F公司2007年度哪个期间的利润和现金流量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
3.根据资料(1),分析、判断甲公司收购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是否属于业务合并,并说明该项合并应当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4. 根据资料(1),确定甲公司收购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
采业务的合并日(或购买日),并说明甲公司在合并日(或购买日)如何确定所取得G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以及甲公司所取得该油田开采业务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收购价款之间差额的处理方法。
5.根据资料(2),分析、判断甲公司在编制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将A、B、C、D、E公司中的哪些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分析提示】
1.甲公司收购F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甲公司和F公司在合并前后均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2.甲公司的购买日为2007年7月1日。F公司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利润和现金流量应纳入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
3.甲公司收购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属于业务合并。该合并应比照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理由:甲公司和G公司在合并前后同受实华集团公司控制。
4.甲公司的企业合并日为2007年10月1日。甲公司对于合并日所取得的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应当按照该业务的原账面价值确认。甲公司对于合并日取得的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其支付的收购价款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5. 应纳入甲公司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公司有:B公司、D公司。
案例分析题九
A单位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设备购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2007年3月,该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及其会计处理进行全面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A单位2006年12月的下列事项可能存在问题:
(1) 2006年12月1日,A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与甲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根据合同规定,A单位向甲企业采购价值为900万元的大型设备,其中40%的合同款项由A单位在合同签订后3日内支付,余款在收到设备后的30日内付清;A单位在合同签订后15日内收到所购设备。
(1) 2006年12月1日,A单位在签订合同后,即向财政部门提交《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申请向甲企业支付360万元货款。会计处理为,增加事业支出360万元,同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360万元。12月3日,A单位收到代理银行开具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代理银行已经将首付款360万元支付给甲企业,会计处理为,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360万元。
(2) 2006年12月15日,设备运抵A单位,购货发票上注明价款900万元。A单位验货无误。截至2006年12月31日,A单位尚未就剩余的合同款项向财政部门提交《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也未进行会计处理。
(2) 2006年12月5日,A单位准备以自有资金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成套设备一套,价值1 000万元。A单位将融资租赁事项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批准了该事项,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A单位收到主管部门的批复后,于12月20日与租赁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合同规定:A单位从当年开始,每年12月20日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200万元,5年付清,期满后,该成套设备的产权归属A单位。A单位于合同签订当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了首笔租金200万元,会计处理为,增加固定资产1 000万元,增加固定基金800万元,减少银行存款200万元。
(3) 2006年12月10日,A单位管理层研究决定,拟将一栋闲置的旧办公楼对外出租,年租金收入为80万元。该出租事项已报主管部门备案。该办公楼于1990年购置,资金来源为相关机构与个人的捐赠,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2006年12月20日,A单位收取当年办公楼租金80万元,款项存入银行。会计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80万元,同时增加事业收入80万元。
(4) 2006年12月15日,A单位管理层研究决定,拟以闲置设备作价出资,与乙公司共同设立一个独立经营运作的出国人员培训公司。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85万元,评估确认的价值为200万元。A单位报主管部门审批后,与乙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办理了注册手续。会计处理为,增加对外投资185万元,减少固定资产185万元;同时减少固定基金185万元,增加事业基金(投资基金)185万元。
(5) 2006年12月18日,A单位管理层研究决定,将一台旧设备出售。该设备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售价为300万元。A单位将出售设备事项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批准了该事项,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A单位收到主管部门的批复后将该设备出售,收取价款300万元,存入银行。会计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300万元,同时增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300万元;减少固定基金1 500万元,同时减少固定资产1 500万元。
假定本案例中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的规定限额为8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因素。
要求:请根据上述资料逐项进行判断:
1.A单位的相应做法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如不符合,请说明原因,并指出正确的做法。
2.A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处理方法。
【分析提示】
1.(1) A单位采购设备的做法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事项 (1) 中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12月1日,提交《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时不进行会计处理。12月3日,尚未收到设备,应增加预付账款和财政补助收入360万元。
事项 (2) 中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12月15日,增加事业支出360万元,减少预付账款360万元;同时增加固定资产900万元,增加应付账款900万元;再增加固定基金360万元,减少应付账款360万元。
(2) A单位融资租入设备的做法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A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A单位应增加固定资产1 000万元,增加其他应付款1 000万元;再增加固定基金200万元,减少其他应付款200万元;同时还应增加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200万元,减少银行存款200万元。
(3) A单位出租办公楼的做法不正确。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将自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时,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A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80万元,同时增加其他收入80万元。
(4) A单位对外投资的做法不正确。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将自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A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增加对外投资200万元,同时增加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00万元;减少固定基金185万元,同时减少固定资产185万元。
(5) A单位出售设备的做法不正确。事业单位处置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A单位处置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已超过规定限额,应在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再进行处置。
一、关于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基本常识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是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当中层次最高的考试,从2003年试点开始,以后逐步成为全国统一考试。一般在当年7月初报名,9月初考试,考生备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定在上午的8:30-12:00,共210分钟,考点一般定在省会城市的大中专院校及高考定点学校。对参加考试达到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发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此证3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各省市可根据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合格标准,达到此标准的人员可在本年度本地区评聘中使用有效。
考试内容包括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财税法规等相关知识。题型全部为客观分析案例分析题。题量一般为9—10道题(含选作题一道),题量以及分值大致为会计占40%左右,财务管理占20-30%左右,内部控制占15-20%左右,财税法规占10-15%左右。根据题型设计,大家备考时一定要注意分析题型的答题方式,注意答题的语言表达。
二、考前准备
(一)考试用书的选用
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只是编制印发了《高级会计师实务科目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没有统一指定用书,市场上的辅导用书众多。笔者建议,《大纲》是必备的,大家在近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内,要首先熟学大纲。因为大纲简明扼要,因此对大纲逐字逐句去咀嚼至关重要。在学懂、学熟《大纲》的基础上,选择一本辅导书,最好是和《大纲》同步辅导的,对每一章节都有针对性的题型,大家一定要多抓这方面的练习,并注意答案的叙述方式。应着重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沉迷于分录、计算上的练习,因为高级会计师考试只考你的业务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是要练习的方面。另外,要注意大纲中的新增内容。
(二)考前资料的准备
1.要带上《大纲》,最好是把各章节用口曲纸分页,以便查找。2.要准备好财务管理方面的公式。如经济利润、企业并购、财务分析、筹资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公式。能背熟更好,若不能背熟,也一定要把有关财务管理的公式打印在一张或几张纸上备查备用,一些难记而重要的题型不妨也打出来一张备用。3.要备好财经法规。把税法、会计法、预算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方面的法规条文,按一定顺序装订好。也可采用账本方式,用口曲纸把其区分开,以便快速查找。在这方面一定注意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虽然其在《大纲》中仅有短短的几条,但灵活的出题会从各个方面切入这些内容。还应注意的是,不要携带太多资料,因为考试时间内题量大、时间紧,考生没有多少时间去翻阅资料,携带资料要注意做到少而精。在复习时尽可能多记一些重要知识点,不要一味靠在考场内查阅资料,这在时间上是极大的浪费。
(三)要细读历年试题
细读历年试题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要摸清题量,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安排应考准备,并可测试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调整。2.摸清题型安排和答题的要求。根据题型的顺序安排和答题的要求,初步认识这类题的答题路子,并加以练习,使自己能够适应这种判断分析和业务处理的综合能力运用的要求,为从容应对考试打好基础。3.根据题型做出自己应考时的答题安排。大家在一般考试做题时往往不分主次、从头做到尾,但这在高会考试中未必是最好的选择。笔者认为,应在认真研读试题类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好自己的答题顺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只有合理分配时间才是最好的选择。另外,由于考试的文字信息量很大,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也是必要的。
(四)合理安排好学习、复习时间
在不足两个月的准备期间内,如何把知识学好、掌握住呢?首先要充满信心,可以说这种考试的难度并不是太大。特别是通过中级考试的考生,是有一定基础的,如能积极投入学习,两个月的时间通过合理安排是够用的。熟读《大纲》是关键,还要针对每一章节内容做一定案例题的训练,不要贪多,训练题把知识点涵盖就可以了,为了克服遗忘的规律,最好是认真学习完之后,再复习一到两遍。要根据《大纲》要求(《大纲》序言当中对每一章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到这一点很重要。
(五)考前吃住的安排
由于考试分别在各省市的省会城市进行,外市的考生和本市较远的考生一定要提前安排好住宿,尽可能安排在考点附近。不要因为住宿和饮食问题影响到考试的心情和考前的精神状态,这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细节。
三、应对考试的技巧
进入考场前,大家要检查自己的准考证、身份证、文具、计算器以及相应的资料是否带齐。在做好考前各项准备的基础上,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考试中去。笔者总结了一些答题心得:
(一)审题及答题顺序
在拿到考题之后,1.先看共有多少道题,属于什么类型,考的是什么知识点,自己熟悉的题和不熟悉的要分清,自己携带的资料是否包括这些内容。应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熟练程度,就四个方面进行审题判断:一是熟练程度;二是分值高低;三是简易程度;四是耗时多少。经过审题与分析后,较快地梳理出顺序。也就是说,首先安排熟悉的、分值高的、计算简单的、需要时间少的开始答题。2.要正确、准确地安排答题顺序,安排熟悉的、分值低的、计算简单的、需要时间少的答题,依次类推,真正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功”。不能上来就答,不进行审题与分析,那样很盲目。这两年都有部分考生在文字题上和计算题上走了弯路,耽误了很长时间,没有考出真正水平。
(二)答题不求完美,但求做完全部试题1.案例题即使做得最完美,得满分的可能性也不高。因此,唯有做得快,力争做完全部试题,才能得高分。2.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而要根据题量,对210分钟的考试时间作出合理的安排,一般每题20分钟,做完八道题用时160到180分钟之间,留30分钟检查补充。3.做题时查资料要快、准。不要为求一题十全十美而用时超长,得不偿失。掌握进度是考试的成败所在。
(三)读题从问题开始,审题要弄清主体、答题要讲究策略
1.先要根据试题提出的问题,弄清问题的会计主体是谁?然后,再针对问题去审题。2.审题要标明要点,以会计主体区分内容与问题是否相关,对要点进行适当的标注,为解题、检查及补充节省读题时间。3.答题要分三步走,首先要判断正误;其次要指明错误所在及原因;最后指出正确的是应该如何做。针对多道小题要一题一题解答,以避免因一小题错而误全部。为了节省答题时间,可以只阐明要点,不作具体陈述。如会计披露,结合具体案例时要书写的内容很多,但如果只是阐明要点,则只要几句话即可。
(四)时间不足时的应急方案
在做了上述所有的努力之后,时间还是不够用,在剩下不足半个小时的情况下,还有相当的题量没有答完,这时应采取应急方案。即立即停下正在答的、需要时间长的题,按照上面的审题情况,抓紧时间,把各题的题点和各步骤的题点答上,这样可以拿到题点应得分数。有可能就是这几分,就能帮助考生通过考试。
总之,考试时间为三个半小时,比较紧张,按标准90—100分的要求,时间不足;如果按70分的标准来考虑,时间也许是充足的。因此,合理调整应试策略,对考生来说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1.请在答题纸中指定位置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2.请使用黑色、蓝色墨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红色墨水笔或红色圆珠笔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3.字迹工整、清楚;
4.计算出现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0分)
甲企业的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率为33%,假设每年的税前会计利润均为1200万元,12月购买并投入使用的一台管理用设备,原价8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按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按8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末该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30万元;末该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80万元;末该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50万元;6月甲企业将该固定资产出售,获得变价收入400万元,发生清理费用10万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要求:
1.计算20至20每年应计提或应冲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
2.计算年至年每年应计提折旧的金额;
3.计算2001年至2004年每年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和累计折旧的余额;
4.计算2001年至2004年每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一、[参考答案]:
1.
2001年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800-800÷8)-630=70万元;
2002年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630-630÷7)-480=60万元;
2003年应冲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450-(480-480÷6)+(10+20)=80万元。
2004年末应计提或应冲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0
2.
2001年应计提折旧的金额=800÷8=100万元;
2002年应计提折旧的金额=630÷7=90万元;
2003年应计提折旧的金额=480÷6=80万元;
2004年应计提折旧的金额=450÷5÷2=45万元;
3.
2001年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70万元;
2002年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70+60=130万元;
2003年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130-80=50万元;
2004年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0
2001年末累计折旧的余额=100万元;
2002年末累计折旧的余额=100+90=190万元;
2003年末累计折旧的余额=100+90+80+30=300万元;
2004年末累计折旧的余额=0
4.
2001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1200+(800÷8-800÷10)+70]×33%=425.7万元;
2002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1200+(90-80)+60]×33%=419.1万元;
2003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1200-(80-30)]×33%=379.5万元;
2004年按会计方法计算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400-10)-(450-45)=-15万元;
2004年按税收方法计算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400-10)-(800-800÷10×3.5)=-130万元;
2004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1200+(45-40)-(130-15)]×33%=359.7万元。
5.
2001年至2004年每年所得税费用的金额=1200×33%=396万元。
二、[参考答案]:
(1)甲公司与a公司是关联方。甲公司应按受托经营协议收益、受托经营实现净利润、10%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三个数字中,采用孰低原则确认收入。
受托经营协议收益=1000×70%=700(万元)
受托经营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1000÷(12000+1000)<10%
所以,2002年甲公司与a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1000×70%=700(万元)
(2)甲公司与d公司是关联方,非关联交易小于20%。2002年甲公司与d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750×120%-750=150(万元)
(3)需要注意,虽然甲公司转让了e公司的股份,不再形成关联方关系,但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此前签订的协议仍属关联方交易。2002年甲公司与e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14000×120%-14000=2800(万元)
这是专门为e公司的定制产品,所以按照账面价值的120%确认收入。
(4)甲公司与h公司是关联方。2002年甲公司与h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2000×6.5×120%-2000×6.5=2600(万元)
(5)甲公司与m公司不是关联方。2002年甲公司与m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20000-[(10000-2000)+(8000-3000-1000)-800]=8800(万元)
(6)甲公司的收入不应确认,根据配比原则,相关的成本也不应确认,要到w公司付款时才能确认相关收入。2002年甲公司与w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0(万元)
三、参考答案:
(1)甲机床
①
第一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400×50000×(0.01+0.015)÷2=250000元
第二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600×50000×(0.01+0.015)÷2=375000元
第三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800×50000×(0.01+0.015)÷2=500000元
第四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700×50000×(0.01+0.015)÷2=437500元
②
第一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担保”科目余额=248000+250000-40000=450000元。
第二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担保”科目余额=450000+375000-400000=425000元。
第三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担保”科目余额=425000+500000-360000=565000元。
第四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担保”科目余额=565000+437500-700000=302500元。
(2)乙机床
①
第一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5×400000×(2%+4%)÷2=60000元
第二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2×400000×(2%+4%)÷2=24000元
第三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0
第四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0
②
第一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担保”科目余额=50000+60000-20000=90000元。
第二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担保”科目余额=90000+24000-40000=74000元。
第三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担保”科目余额=74000-20000=54000元。
甲为某事业单位,乙研究所为甲的下属基层事业单位。2005年,在年终决算工作中,甲采取以下做法:
1.对乙研究所的拨款截止至12月25日,逾期不再下拨款。
2.为争取当年决算工作及时、主动,在实际工作中,年终决算以12月25日为结账日。
3.甲单位考虑到时间急迫,决定先办理年度结账,编报决算。决算之后再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年终清理结算。
4.对于本年的各项收入都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在年终前全部上缴。
5.年度单位支出决算,以基层用款单位截至12月25日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年的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6.事业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批后,不再调整决算数字。
要求:
2008年4月,市财税部门对红星家具公司进行例行检查中发现,红星家具公司3月份发生以下事项:
(1)会计王某休产假,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决定由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
(2)处理生产家具剩余的边角余料,取得收入(含增值税)1 170元。公司授意出纳李某将该笔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
(3)发生一笔销售退回业务,扣减当月销项税额1 700万元。据查,该销售退回的家具系2月7日销售的,当日向购买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金为1 700万元;3月5日,因该批家具质量问题,对方全部退货;4月6日,收到购买方退还的该笔销售退回家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4)将生产的电脑桌200张作为职工福利发给职工,没有进行相关缴纳增值税的账务处理。该电脑桌销售单价(含增值税)为117元。
(5)从库房领出外购木材一批用于新建公司办公楼,价款(不含增值税)为1 500万元,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255万元,该进项税额已在3月份计算应缴纳增值税时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已知,红星家具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红星家具公司让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是否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红星家具公司对处理边角余料的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的做法是否符合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如不符合,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红星家具公司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红星家具公司3月份扣减销项税额1 700万元是否符合我国税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4)红星家具公司将生产的200张电脑桌作为职工福利发给职工是否应当缴纳增值税?简要说明理由。
(5)红星家具公司将外购木材用于新建公司办公楼,其进项税额在3月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做法是否符合我国税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6)红星家具公司是否要补缴3月份的增值税?如果需要补缴,应补缴多少?
[分析与提示]
1.红星家具公司让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不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红星家具公司对处理边角余料的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的做法不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公司违反规定,在法定的会计账册以外另立会计账册的,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红星家具公司3月份扣减销项税额1 700万元不符合我国税法的规定。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并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如发生退货,销售方在未收到购买方退还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前,不得扣减当期销项税额。该公司3月份没收到购买方退还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在3月份扣减销售退回的销项税额。
4.红星公司将生产的200张电脑桌作为职工福利发给职工,应当缴纳增值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应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
5.红星公司将外购木材用于新建公司办公楼,其进项税额从3月份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做法不符合税法的规定。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非应税项目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新建建筑物等。
6.红星公司应补缴3月份增值税。应补缴的增值税税额为5 525元。
[案例分析题二]
Y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基本目标:①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②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③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财务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遵循了以下原则:
1.内部会计控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
2.内部会计控制约束公司财务部的所有入员,部门内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3.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财务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内部会计控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6.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
2008年度,该公司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估,主要执行情况如下:
1.公司已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在具体执行中,公司所属各子公司执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工作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公司已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了较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已作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对于预算内的财务开支,除经财务部审核外,5万元以下的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批,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由分管财务的副总裁审批,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由总裁审批,5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领导集体审批;未列入预算的其他财务开支均由总裁审批。
3.公司在筹资业务方面,能较合理地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较严格地控制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公司财务部负责拟订筹资方案,由总裁进行筹资决策。
4.公司已较合理地设置了负责采购和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明确了存货的请购、审批、采购、验收程序。采购货款的支付需在相关手续齐备后才能办理,大额款项的支付必须经批准同意。实际执行中,部分采购业务未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定单也未能连续编号,以及对部分料到单未到的材料的价格平时未能及时地进行暂估,在年末时才予以暂估。公司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了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以及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采购与付款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对于重要的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由公司总裁作出决策。
5.公司在销售与收款业务方面,按市场营销管理制度要求,制定了可行的销售政策,为了增强销售的灵活性,授予销售业务人员比较大的折扣政策、付款政策等方面的权限。为了提高效率,销售业务人员可以单独与客户进行谈判;重要的特殊销售业务,由总裁作出决策;建立了国外应收款风险控制制度。公司制定了完善业务管理系统的规定,规范了内外销合同、利润分析单及装运单的制作、签订、审批、留存程序,明确了收汇风险小组及财务部的职责。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将年初确定的营销指标进行分解,下达给各相关营销机构和人员,并确定销售利润指标和货款回笼的相关要求,考核营销费用指标。
6.在对外投资方面,公司为严格控制投资风险,按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建立了相应的投资管理制度,并按投资额的大小确定投资决策权的行使,针对投资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工作制定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外投资及其处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包括收集、归档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及相关文件资料,并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台账及跟踪、分析投资效益的制度;公司董事会负责对外重大投资及其处置的决策,公司经理负责一般投资及其处置的决策;公司投资部负责对外投资及其处置的执行。
7.公司制定了担保管理制度,明确公司的财务部为担保合同的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担保合同的评估、审批、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和保管工作,同时对担保业务发生后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资金状况进行事后监督。目前公司除了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外,未对公司外部单位提供担保。
8.公司已建立了预算体系,能够做好预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公司财务部作为预算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含预算调整)和考核,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预算的审批,各业务部门负责预算的执行。
要求:
指出该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缺陷,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该公司规定财务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违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应由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1.该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所遵循的原则存在如下问题:
(1)该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约束公司财务部的所有人员,部门内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的规定不正确,内部会计控制不应当仅约束财务部,而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2)该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财务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规定不正确,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的是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
(3)该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的规定不正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2.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中存在的缺陷如下:
(1)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未列入预算的其他财务开支均由总裁审批”的做法不正确,对于未列入预算的其他财务开支,必须给总裁设定一定的审批权限,超过权限的,必须由董事会集体决策。
(2)在筹资业务方面,“公司财务部负责拟订筹资方案,由总裁进行筹资决策”的做法不正确。公司应当建立筹资方案的集体决策制度。一般筹资方案可由授权的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职责权限范围内批准;重大筹资方案应当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
(3)在材料采购方面,公司应加快原始单据的传递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平时对料到单未到的材料的价格也应予以暂估入账,加强对实物的控制。“对于重要的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由公司总裁作出决策”存在缺陷,对于重要的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
(4)公司在销售与收款业务方面,“为了增强销售的灵活性,授予销售业务人员比较大的折扣政策、付款政策等方面的权限”存在缺陷,容易产生销售环节的舞弊。公司应当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编制价目表,制定折扣政策、付款政策等并予以执行。允许销售业务人员单独与客户进行谈判的做法不够合理。公司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销售谈判的全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要的特殊销售业务由总裁作出决策”不够合理,对于超过单位既定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规定范围的特殊销售业务,公司应当进行集体决策,防止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
(5)在对外投资方面,“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外投资及其处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不合理,对外投资及其处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是两项不相容的职责,应当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
(6)公司制定了担保管理制度,“明确公司的财务部为担保合同的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担保合同的评估、审批、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和保管工作,同时对担保业务发生后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资金状况进行事后监督”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第五条的规定,单位应当对担保业务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担保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①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②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负责担保业务的全过程。
(7)“公司财务部作为预算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含预算调整)和考核,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预算的审批,各业务部门负责预算的执行”存在严重缺陷。公司股东大会(股东会)或类似最高权力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批单位年度预算方案,而不应由综合办公室进行审批。财务部作为预算管理部门,不是负责预算的编制(调整),而是主要负责制定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组织编制、审议、平衡预算草案并报单位最高权力机构审批;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预算的编制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内部生产、投资、筹资、物资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做好公司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
[案例分析题三]
2008年2月,某市财政局派出检查组对国有大型企业甲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在检查中了解到以下情况:
(1)2007年1月,该厂会计人员A脱产学习1个月,会计机构负责人B指定出纳C临时兼管A的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未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
(2)2007年2月,会计人员D调离该厂,在会计机构负责人B的监交下,D将自己负责的会计账簿移交给会计人员E,但E在交接过程中因疏忽未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3)2007年4月,会计机构负责人B调离该厂,该厂厂长张某任命自己的直系亲属F为会计机构负责人,F又任命自己的直系亲属G在该厂的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并由G兼管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4)2007年5月,张某根据职工代表大会的建议,解聘了总会计师H,并任命会计人员I担任该厂的总会计师。
要求:
(1)会计人员A脱产学习1个月,是否需要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并说明理由。
(2)出纳C临时兼管A的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3)会计人员D对于所移交的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否以会计资料已移交为由而推脱责任?并说明理由。
(4)接替人员E因疏忽未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负法律责任?并说明理由。
(5)张某任命自己的直系亲属F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6)F任命自己的直系亲属G在该厂的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并由G兼管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7)张某解聘总会计师H,并任命会计人员I担任该厂总会计师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提示]
1.需要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的,都要办理交接手续。
2.出纳C临时兼管A的会计档案保管工作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会计人员D不能以会计资料已移交为由而推脱责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即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仍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能因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
4.接替人员E不负法律责任。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接替人员不对移交的会计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法律责任。
5.张某任命自己的直系亲属F为会计机构负责人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6.F任命自己的直系亲属G在该厂的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并由G兼管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的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此外,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7.张某解聘总会计师H,并任命会计人员I担任该厂总会计师不符合规定。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提名,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聘任或者解聘。
[案例分析题四]
甲公司为了实施扩张战略拟收购同行业中的一家规模较小的乙公司,双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谈判之后,甲公司决定兼并乙公司。并购预案如下:
甲公司准备收购乙公司的全部股权。甲公司目前估计价值为9 600万元。并购完成后,乙公司将不存在,经过整合,新成立公司的价值将在甲公司价值的基础上翻一番。乙公司要求的股权转让价为2 400万元。甲公司预计除支付收购价款外,还要支付会计师费、评估费、律师费、财务顾问费、职工安置费等费用1 800万元。
20×7年底,乙公司预计可能被收购,处置了一栋长期闲置的厂房,税后净收益为13万元。
假设甲、乙两公司的长期负债利率均为10%,所得税税率均为25%,按照甲公司现行会计政策对乙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后,双方在2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情况如表1所示(单位:万元)。
甲、乙公司20×7年经营业绩与其他指标如表2所示(单位:万元)。
要求:
(1)计算填列甲、乙公司的简易利润表。
(2)选用以下不同指标计算乙公司的价值:①选用乙公司最近一年的税后利润作为估价收益指标进行估价;②选用乙公司三年内税后利润的平均值作为估价收益指标进行估价;③假设乙公司能够获得与甲公司同样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以此计算出的乙公司税后利润作为估价收益指标进行估价。
(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中的最低者,计算并购净收益,分析此次并购的财务可行性(甲公司选择其自身市盈率为标准市盈率)。
(4)分析此次并购的利弊,并做出是否并购的决策。
[分析与提示]
1.计算填列甲、乙公司的简易利润表(单位:万元):
2.乙公司价值计算如下:
乙公司价值=75×24=1 800(万元)
乙公司价值=(75-13+75+83)÷3×24=1 760(万元)
乙公司净资产额=800(万元)
乙公司估计净收益=800×15%=120(万元)
乙公司价值=120×24=2 880(万元)
3.计算并购净收益:
并购收益=9 600×2-(9 600+1 760)=7 840(万元)
并购溢价=2 400-1 760=640(万元)
并购净收益=7 840-640-1 800=5 400(万元)
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后,能够产生5 400万元的并购净收益,单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此项并购交易是可行的。
4.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对甲公司而言,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快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确立或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这些优势在横向并购中可以充分显现出来。另外,并购还有助于企业利用过剩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财务结构,提升企业价值,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并购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并购完成后,可能并不会产生协同效应,并购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如果并购是敌意收购,被并购方就会不惜代价地设置障碍,从而增加企业收购成本,甚至有可能导致收购失败。但是从资料来看,乙公司营运状况良好,且此次并购是善意并购,上述弊端不一定会对甲公司造成困扰。
但是甲公司在此次并购活动中也要注意,如果资金不足,则可能产生融资风险;乙公司员工的工资或遣散费应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增加其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另外,甲公司应当注意检查被并购方的资产价值,避免资产被高估,从而给自身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新成立公司的价值要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或者行业平均水平来确定,而不应盲目地确定。
综上所述,该项并购利大于弊,可以进行。
[案例分析题五]
A公司2008年的有关财务资料如下:
A公司拥有普通股40 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2008年12月31日每股市价为10元。
A公司2008年利润表有关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说明:财务费用全部为利息支出。
要求:
(1)计算该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通过比率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可能出现财务危机。
(2)计算该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假设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20和5,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对该公司的市场评价情况进行分析。
(3)假设该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为25%,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该公司经济利润,并与会计利润比较,作出分析说明。
[分析与提示]
1.流动比率=88 500÷79 800=110.90%
速动比率=(88 500-23 600)÷79 800=81.33%
资产负债率=80 400÷185 000=43.46%
已获利息倍数=(37 700+2 100)÷2 100=18.95
应收账款周转率=205 000÷[(32 400+33 800)÷2]=6.19
存货周转率=164 000÷[(23 600+36 200)÷2]=5.48
销售净利率=26 400÷205 000=12.88%
总资产报酬率=(37 700+2 100)÷[(204 100+185 000)÷2]=20.46%
净资产收益率=26 400÷[(102 800+104 600)÷2]=25.46%
财务危机出现的主要征兆之一是一些比率出现异常,如资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盈利能力指标下降、资产负债率大幅度上升、流动比率超过150%等。
根据A公司目前情况,资产负债率去年为49.63%,今年并没有大幅度上升;去年流动比率为98.32%,今年略有增长,但是仍然低于150%,有关资产周转率和盈利能力的指标并没有大幅度下降。这说明,A公司目前不太可能出现财务危机。
2.市盈率=10÷(26 400÷40 000)=15.15,市净率=10÷(104 600÷40 000)=3.82。
市盈率反映了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为获取对企业本年利润的要求权所愿意付出的代价,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市盈率较高,反之,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市盈率较低。市净率通常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质量的评价,反映企业发展的潜在能力。
A公司的市盈率及市净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市场对该公司的预期不高,对未来前景和发展趋势信心不足。
3.A公司经济利润计算如下:
息前税后利润=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26 400+2 100×(1-25%)=27 975(万元)
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有息负债=104 600+600=105 200(万元)
投资资本收益率=息前税后利润÷投资成本=27 975÷105 200=26.59%
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26.59%-25%)×105 200=1 672.68(万元)
会计利润=净利润=26 400(万元)
经济利润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利润,传统的会计利润忽略了资本需求和资金成本。而财务战略是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价值管理要求将管理的重心转向经济利润指标。与会计利润仅仅扣除债务利息相比,经济利润消除了传统会计核算无偿耗用股东资本的弊端,要求扣除全部所耗资源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这样才能正确地核算企业经济状况。因此,通过计算企业的经济利润能够正确地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A公司的经济利润远远不及会计利润高,由此可见,A公司的经济状况不及会计利润所表现的那么好,企业的价值也不是报表中所反映的那么高。
[案例分析题六]
胜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利公司”)是生产日用电器产品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2月31日有关交易和资产状况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库存甲产品有400台,每台单位成本为5万元,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甲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5.8万元。胜利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08年1月20日向该企业销售甲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5.1万元。甲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2万元。胜利公司每年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甲产品没有存货跌价准备余额。
胜利公司按照市场销售价格高于成本的事实,没有对甲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2007年6月,胜利公司购入某公司发行的5年期债券一批,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2007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700万元。
该公司发行债券后,因市场行情不好,上年已发生亏损,2007年12月又发布了预亏公告。2007年12月31日,胜利公司预计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90万元。胜利公司对该债券计提了10万元减值准备,并将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了所有者权益。
3.2007年12月31日,胜利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 000万元,其账龄和预计坏账率如下:
胜利公司在2007年初应收账款已计提坏账准备180万元,2007年度发生坏账15万元,收回以前年度已转销的坏账40万元。2007年末胜利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124万元,并计入当期资产减值损失124万元。
假设胜利公司每年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对应收款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进行折现。
4.2002年4月购入的一台设备,2007年12月31日账面原值900万元,累计折旧750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50万元,该设备生产的产品中有大量的不合格品,准备终止使用。胜利公司对其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并将计提的减值准备10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
5.2007年7月1日胜利公司以59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突进公司90%股权,已知胜利公司与突进公司为两个独立的企业,两者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
在购买日,突进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胜利公司将突进公司所有资产认定为一个资产组。在2007年末,胜利公司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610万元,突进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30万元。
要求:
(1)分析判断胜利公司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计算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
(2)分析判断胜利公司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分析判断胜利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分析判断胜利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5)分析判断胜利公司收购突进公司属于何种合并,是否应确认商誉,并说明理由;如果确认商誉,那么2007年末是否需进行商誉的减值测试?请说明对商誉的减值如何进行处理。
[分析与提示]
1.胜利公司根据市价高于成本的事实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做法不正确。理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如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胜利公司对甲产品有合同部分也以一般市价作为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基础,是不正确的。
(1)签订合同部分:
可变现净值=300×(5.1-0.2)=1 470 (万元),成本=300×5=1 500(万元),则签订合同部分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1 500-1 470)。
(2)未签订合同部分:
可变现净值=100×(5.8-0.2)=560(万元),成本=100×5=500(万元),因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胜利公司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做法正确,但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分析判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发生减值,首先,应当判断是否存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迹象。其次,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最后,比较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账面价值,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发行债券的公司在上年已发生亏损,本年也发布了预亏公告,这些情况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很可能发生减值。2007年末,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700万元,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90万元,因此,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不能冲减所有者权益。
3.胜利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不正确。理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定,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胜利公司2007年末应保留的坏账准备余额=2 200×2%+800×10%=44+80=124(万元),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年初“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发生坏账+收回以前年度已转销的坏账=180-15+40=205(万元),故应冲回坏账准备81万元(205-124),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81万元,因此,胜利公司原计入当期资产减值损失124万元是不正确的。
4.胜利公司对该设备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正确。理由:当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企业应当全额计提减值准备。该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900万元,已提累计折旧75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0万元,在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胜利公司应补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900-750-50),计入当期损益。
5.胜利公司收购突进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理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其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即商誉=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90-600×90%=50(万元)。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因此,2007年末胜利公司应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在减值测试并对商誉减值进行处理时,应经过下面三个步骤:
(1)应确定突进公司这一资产组的账面价值。由于合并商誉是在购买突进公司时发生的,可以将其全部分配给突进公司这一资产组。故突进公司这一资产组的账面价值=630+50-90%=685.56(万元)。
(2)进行减值测试。由于突进公司可收回金额为610万元,突进公司账面价值为685.56万元,故发生了资产减值损失75.56万元。
(3)将资产减值损失冲减商誉55.56万元,其余20万元分配给突进公司可辨认净资产。
[案例分析题七]
华兴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的生产、设计和安装业务。该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注册会计师在对该公司2008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事实:
(1)2008年9月20日,该公司与甲企业签订产品委托代销合同。合同规定,采用视同买断方式进行代销,甲企业代销A电子设备10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50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
至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向甲企业发出80台A电子设备,收到甲企业寄来的代销清单上注明已销售40台A电子设备,该公司在2008年度确认销售80台A电子设备的销售收入,并结转了相应的成本。
(2)2008年10月10日,该公司向其全资子公司乙企业销售B电子设备6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400万元。B电子设备每台的销售成本为250万元。该公司已将60台发送乙企业。乙企业在对该B电子设备进行验收后已如数将货款通过银行汇至该公司。
该公司在2008年度以每台400万元的价格确认销售收入,并相应结转销售成本。B电子设备全部通过乙企业对外销售,不向其他公司销售。
(3)2008年10月15日,该公司与丙企业签订销售安装C设备1台的合同,合同总价款为800万元。合同规定,该公司向丙企业销售C设备1台并承担安装调试任务;丙企业在合同签订的次日预付价款700万元;C设备安装调试并试运行正常,且经丙企业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支付余款100万元。
至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已将C设备运抵丙企业,安装工作尚未开始。C设备的销售成本为每台500万元。
该公司在2008年度按800万元确认销售C设备的销售收入,并按500万元结转销售成本。
(4)2008年10月18日,该公司与丁企业签订一项电子设备的设计合同,合同总价款为240万元。该公司自2008年11月1日起开始该电子设备的设计工作,至2008年12月31日已完成设计工作量的30%,发生设计费用60万元;按当时的进度估计,2009年3月30日将全部完工,预计将再发生费用40万元。丁企业按合同已于2008年12月1日一次性支付全部设计费用240万元。
该公司在2008年将收到的240万元全部确认为收入,并将已发生的设计费用结转为成本。
(5)2008年12月20日,该公司与W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该公司向W企业销售D电子设备5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400万元。
2008年12月22日,该公司又与W企业就该D电子设备签订补充合同。该补充合同规定,该公司应在2009年3月20日前以每台408万元的价格将D电子设备全部购回。
该公司已于2008年12月25日收到D电子设备的销售价款;在2008年度已按每台400万元的销售价格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并相应结转成本。
要求:
分析判断华兴公司上述有关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本案例(1)属于代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对于代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应当以收到的代销清单上注明的销售数量及销售价格确认代销商品的销售收入。本案例(1)中,该公司向甲企业发出A电子设备80台,但收到甲企业寄来的代销清单上注明的销售数量为40台。
本案例(2)属于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对于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首先,要判断该销售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至对方,如果已转移到对方则应确认收入;反之则不能确认收入。其次,要对销售客户进行判断,如果销售客户属于关联方,则应按照关联方交易有关收入确认的规定进行确认。本案例(2)属于关联方交易,应当按照关联方交易有关规定确认收入。在本案例(2)中,该公司生产的B电子设备全部通过乙企业销售,按照关联方交易确认收入的规定,即当实际交易价格超过所销售商品账面价值120%的,按销售商品账面价值的120%确认销售收入。根据本案例(2)的资料,该公司向乙企业的销售价格为其销售商品账面价值的160%(400÷250×100%)>120%,所以应按每台300万元(250×120%)的价格确认B电子设备的销售收入。
本案例(3)属于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收入时,必须考虑该交易需要安装和检验。在本案例(3)中,在本期虽然已经将商品运至对方,但安装工作尚未开始,所以不应确认收入。
本案例(4)属于提供劳务合同收入的确认。对于提供劳务合同收入的确认,首先,应当判断该合同是否属于当期内完成的合同,如果不属于当期内完成的合同,则要考虑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其次,在确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时,还应当确定本年应当确认收入的金额。本案例中该公司只完成合同规定的设计工作量的30%,70%的工作量将在第二年完成,所以应按照已完成的30%的工作量确认劳务合同收入。
本案例(5),首先,要对该交易的性质进行判断。本案例中,对于同一商品在签订销售合同之后,又签订了回购合同。如果仅从签订的销售合同来看,该交易应属于商品销售业务,但该公司又与W企业就D电子设备签订了补充合同,并且规定该公司在今后的一定期间内必须按照规定的价格购回D电子设备。因此在对该交易的性质进行判断时,必须将销售合同与补充合同联系起来进行考虑。
其次,如果将上述交易判断为商品销售业务,则应按照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确认并计量相应的收入。如果判断认为属于融资业务,则应按融资业务相关的规定处理。本案例(5)属于融资业务,不应确认收入。
[案例分析题八]
兴盛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执行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兴盛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兴盛公司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在次年4月30日经董事会批准报出,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均在次年4月1日完成。在对2007年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发现如下会计事项:
(1)兴盛公司所得税的核算在2006年前采用应付税款法,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规定的方法。对于这一变更,兴盛公司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对2007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按照规定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2)2007年1月27日,A公司诉兴盛公司产品质量案判决,法院一审判决兴盛公司赔偿A公司200万元的经济损失。兴盛公司和A公司均表示不再上诉。2008年2月1日,兴盛公司向A公司支付上述赔偿款。该诉讼案系兴盛公司2006年9月销售给A公司的X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财产损失所引起的。A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兴盛公司赔偿部分损失。2006年12月31日,该诉讼案件尚未作出判决。兴盛公司估计很可能赔偿A公司150万元的损失,并据此在2006年12月31日确认150万元的预计负债。
兴盛公司将未确认的损失50万元计入了2007年2月的损益中。
(3)2007年12月3日,兴盛公司向B公司销售X电子产品10台,销售价格为每台100万元,成本为每台80万元。兴盛公司于当日发货10台,同时收到B公司支付的部分货款150万元。2008年2月2日,兴盛公司因X电子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意给予B公司每台2万元的销售折让。兴盛公司于2008年2月28日收到税务部门开具的索取折让证明单,并向B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兴盛公司将销售折让冲减2008年2月的销售收入20万元。
(4)2007年12月3日,兴盛公司与一家境外公司签订合同,向该境外公司销售2台大型电子设备,销售价格为每台60万美元。12月20日,兴盛公司发运该电子设备,并取得铁路发运单和海运单。至2008年12月31日,兴盛公司尚未收到该境外公司汇来的货款。假定该电子设备出口时执行免税但不退税的政策。
兴盛公司该电子设备的成本为每台410万元。兴盛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2007年12月2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12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7元人民币。
兴盛公司对该笔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在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936万元人民币。
(5)兴盛公司为M公司的子公司,M公司总裁张某的儿子创办了甲企业,生产兴盛公司所需的一种主要材料。2007年8月在张总裁的介绍下,兴盛公司所需的该种主要材料全部从甲公司购入,本年度共进货3 000万元,兴盛公司已将货款全部付清。
兴盛公司对于此项交易,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任何披露。
(6)2007年8月1日,兴盛公司支付1 650万元购买了丁公司的全部股权。丁公司与兴盛公司同属一个企业集团,从事与兴盛公司相同的业务。集团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决定由兴盛公司收购其全部股权,收购后作为兴盛公司的一个业务分部。本次收购以合并日经注册会计师审定的丁公司净资产为基础,上浮10%作为收购对价。经审计后的丁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 500万元,兴盛公司支付了1 650万元,并于当日完成了合并有关手续。此外,兴盛公司支付了8万元与本次收购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费用。
兴盛公司将支付的对价1 650万元与丁公司账面净资产1 500万元之间的差额以及审计费用计入了当期损益。
(7)兴盛公司拥有乙公司30%的表决权资本。2007年10月,兴盛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准备支付300万元购买B公司持有的乙公司40%的表决权资本。协议约定,在兴盛公司和B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并办妥相关手续后,兴盛公司获得B公司拥有的乙公司40%的表决权资本。2007年11月5日,兴盛公司和B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批准了股权转让协议,2007年12月10日兴盛公司支付了全部收购对价30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兴盛公司尚未完成股权交接手续。
在编制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兴盛公司未将乙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要求:
(1)分析判断事项(1)中,兴盛公司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2)分析判断事项(2)中,兴盛公司将该诉讼中未确认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3)分析判断事项(3)中,兴盛公司将销售折让冲减当期收入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4)分析判断事项(4)中,兴盛公司将外币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5)分析判断事项(5)中,兴盛公司对此项交易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任何披露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6)分析判断事项(6)中,兴盛公司收购丁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7)分析判断事项(7)中,兴盛公司未将乙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分析与提示]
1.兴盛公司对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正确。
理由: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正确处理方法:兴盛公司应调整2007年年初留存收益,并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2.兴盛公司将该诉讼中未确认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不正确。
理由: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
正确处理方法:兴盛公司应调增2006年营业外支出50万元,其他相关项目应一并调整。
3.兴盛公司将上述销售折让冲减当期收入不正确。
理由: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售出资产的收入,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正确处理方法:兴盛公司应调减2007年度营业收入20万元,不调整成本。
4.兴盛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外币债权的金额不正确。
理由: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应收账款金额936万元人民币,仅是业务发生时应收账款按照当日汇率折算的金额,即2007年12月31日未按照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按照规定,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应该是按照期末汇率折算的金额。
正确处理方法:按照2007年12月31日汇率折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应收账款金额为924万元人民币(120×7.7),同时确认汇兑损失12万元人民币(936-924)。
5.兴盛公司对此项交易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任何披露不正确。
理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由于兴盛公司和甲企业同受张总裁控制或重大影响,据此判断,兴盛公司与甲公司存在关联方关系,同时存在关联方交易,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
正确处理方法: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交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①交易的金额;②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③未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④定价政策。
6.兴盛公司收购丁公司的会计处理不完全正确,其中将支付的对价与丁公司账面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正确;将审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确。
理由:先判断兴盛公司收购丁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因兴盛公司与丁公司同属一家集团公司控制,故本次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取得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同时规定,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处理方法:兴盛公司应将支付的对价1 650万元与丁公司账面净资产1 500万元之间的差额150万元,首先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时,再冲减盈余公积。
7.兴盛公司未将乙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正确。
理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本次收购完成后,兴盛公司将拥有乙公司70%的表决权资本,能够控制乙公司,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但兴盛公司直到2007年12月31日尚未完成股权交接手续,表明兴盛公司并不能控制乙公司,因此,不能将乙公司纳入2007年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案例分析题九]
甲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甲单位),自2008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经财政部门核准,甲单位的工资支出、10万元以上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10万元以下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以及日常零星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2008年,财政部门批准的甲单位年度预算为2 000万元。1~11月份,甲单位累计预算支出数为1 800万元,其中,1 500万元已由财政直接支付,300万元已由财政授权支付;12月份经财政部门核定的用款计划数为2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的用款计划数为15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计划数为50万元。
甲单位12月份对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如下(假定甲单位无纳税和其他事项):
(1)12月2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本月授权额度为50万元。甲单位将授权额度50万元计入银行存款,同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50万元。
(2)12月4日,甲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金额为80万元,代理银行已将80万元划入甲单位职工个人账户。甲单位将80万元的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同时减少银行存款80万元。
(3)12月6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A供货商签订一项购货合同,购买一台设备,合同金额55万元。合同约定,所购设备由A供货商于5天内交付,设备价款在交付验货后由甲单位向财政申请直接支付。甲单位对此事项未做会计处理。
(4)12月9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设备和购货发票,购货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55万元。甲单位在验货后,于当日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向财政申请支付A供货商货款,但当日尚未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甲单位按发票上注明的金额55万元,在确认固定资产的同时确认应付账款55万元。
(5)12月11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用于支付A供货商货款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金额为55万元。甲单位将55万元确认为事业支出,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55万元。对已确认的应付账款55万元未进行冲转。
(6)12月14日,甲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甲单位对此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现金5万元,减少银行存款5万元。
(7)12月15日,甲单位报销差旅费4.8万元,并用现金购买一批办公用品0.1万元。甲单位将上述支出4.9万元计入了事业支出。
(8)12月20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B供货商签订一项购货合同,购买10台办公用计算机,合同金额为9万元。合同约定,所购计算机由B供货商于本月22日交付,货款由甲单位在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甲单位对此事项未做会计处理。
(9)12月22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计算机,但购货发票尚未收到。甲单位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了支付令,通知代理银行支付B供货商货款。甲单位因购货发票未到,未做会计处理。
(10)12月24日,甲单位收到B供货商转来的购货发票,发票中注明的金额为9万元。甲单位确认固定资产9万元,同时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9万元。
(11)12月31日,甲单位计算的2007年度预算结余资金为56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15万元,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41万元。甲单位未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进行账务处理,只是将其在“备查簿”中进行了登记。
要求:
(1)分析、判断事项(1)至(10)中,甲单位对各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2)分析、判断事项(11)中,甲单位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计算及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计算正确的年终预算结余资金,并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分析与提示]
1.事项(1)中: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将授权额度50万元计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补助收入。
或: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0万元;贷:财政补助收入50万元。或:将授权额度50万元计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事项(2)中: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将80万元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和财政补助收入。
或:借:事业支出80万元;贷:财政补助收入80万元。或:同时将80万元工资支出确认为财政补助收入。
事项(3)中:甲单位的做法正确。
事项(4)中:甲单位的会计处理正确。
事项(5)中: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还应当减少应付账款55万元,增加固定基金55万元。
或:借:应付账款55万元;贷:固定基金55万元。
事项(6)中: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增加现金5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万元。
或:借:现金5万元;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万元。或: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万元。
事项(7)中:甲单位的会计处理正确。
事项(8)中:甲单位的做法正确。
事项(9)中:甲单位的做法正确。
事项(10)中: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确认事业支出9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9万元;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9万元。
2.事项(11)中:
①甲单位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计算不正确。正确的计算: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为15万元。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为36万元。或:年终预算结余资金应为51万元。
②甲单位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对于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15万元,确认财政补助收入15万元。
或:借:财政应返还额度15万元;贷:财政补助收入15万元。
对于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36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6万元。
[关键词]会计 实践 教学体系
目前高级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为了适应现代会计的发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全面,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就必须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可以支撑整个专业发展的实践平台。本文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探讨了会计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当前劳动部提出推进制度创新,开展教学改革,重视应用性人才培养,加强职业能力养成,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和国内企业管理素质提高的技校教学要求,高级技校更应高瞻远瞩积极探索,加强会计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秉承“加强基础、重视实践、激励创新、讲究综合”的实践教学理念,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钻研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考虑时间、空间、内容三维要素,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创新研究能力。
2.对会计实训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改革
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单纯强调操作性的弊端,结合会计专业各个课程的特点,将实验教学分为课程实训课、综合实训课两种,按培养层次将培养目标分为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层次化实践教学架构,构建能够满足不同课程培养目标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模式上,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将原先单一集中的实训课时,按照课程进度合理分配,形成阶段性实训课程,并及时跟踪和更新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成果。这就能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结合,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技能的即用型应用人才,以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促进会计实训教学的实质性改革。
3.通过实践辅助理论教学
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两者相辅相成,会计实训教学让学生将所学会计知识融会贯通,掌握会计实际工作技能和满足就业需要。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让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感观认知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通过实践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实践教学始终,通过模拟实训,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模拟企业的会计核算、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等内容和方法,将所学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实训中,不论从会计科目的应用、经济业务的处理,还是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会计法规,强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需求应用型复合技术会计人才。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在与理论教学相一致的前提下,可以按三种层次四个阶段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实践层次。借助实践教学这个基础平台,通过三个层次的实践设置使会计理论立体化,与以上三种层次能力培养相对应的是实践教学四个阶段的内容完善。
1.认知实习
第一个阶段是认知实习。这个阶段主要形成学生的初步技能,让学生认识会计行业的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可安排在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特别是新生入学教育时。通过企业参观、专家报告或图片展示安排以下实践教学内容:认识会计工作器具、工作环境,认识会计工作的业务和操作流程,认识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带领学生参观会计实习基地、会计模拟实验室等。还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会计方面专题性的市场调研,如了解会计部门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企业财务核算模式等,收集相关的资料。
2.专业实践教学
第二个阶段是专业实践教学。这个阶段目的是形成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时间的安排可以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及相互间的衔接关系来确定,受会计专业学科特点影响,技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可采用校内建立模拟实训室进行教学和实训。这种方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具有较全面的可推广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制度的发展,电脑科技的发展,在不同阶段进行升级更改,或者是改建扩建,使整个实训条件更加优化。该阶段在以下五个实训室来完成。
(1)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室。根据基础会计学的特点,专门建设会计手工实训室。本实训室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实际操作标榜,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基本书写规范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记帐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记帐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方法的演示及模拟实验,登记账簿和试算平衡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对账和结账的演示及模拟实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的演示及模拟实验,“T”形账户的编制演示及模拟实验,各种会计报表的填制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凭证之间传递的演示及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装订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操能力。
(2)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室。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内容多。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时,需要对有关业务的账证进行剖析,如标本企业的投资是怎样核算的,折旧是怎样计提的等。至少剖析一套账证以后,再让学生做账。做账的基础是原始凭证,既然是仿真,原始凭证就不应该像现有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中的那样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并非如此,这里的会计监督环节不能省略。对原始凭证的账务处理,除考虑国家统一的准则和制度以外,也应该考虑本企业的制度和预算;同时,各部门的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是在费用报销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可大量真实的会计资料让学生学练结合,工学结合,真正理解学习财务会计,并能做真实的账务。
(3)审计模拟实训室。在学习审计等课程时,要让学生有账可查。这里的“账”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假账、偷税、错漏等,当然,这些要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没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出问题,通过找出问题,以便学生写出审计报告。但这时的审计报告要有具体内容,不是纸上谈兵。教师在讲具体审计方法时,就可以让学生拿起原始凭证进行审阅,如讲逆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拿起会计报表来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大致方向。可充分利用会计协会服务部的真实资料,使学生切实地进行审计,巩固理论知识。
(4)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室。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财务管理实训室有可供分析的账、证、表及相关资料,可分析真实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这些都是可操作的。以确定财务目标、弄清理财环境、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筹集、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为主线索,以实际操作示例为主线。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教学、培训、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教学要求,时间长短,灵活掌握,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实验“套餐”,供选择使用,提高了实验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学生或者老师可以通过增加实习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到财务管理中去,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承担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前,学生学习完财务管理课程以后,连财务管理具体要做什么工作都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通过系统实习以后,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财务管理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去做,可以从哪开始入手。
(5)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从会计的技术手段看,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电算化仿真教学是各校近几年建设的重点,各校不惜花费巨资进行硬件的添置和更新以及电算化软件的购置和升级。但是,学校在这个环节不能仅仅只安装了用友、金蝶等一两种电算化软件,仅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设置和数据输入处理而已,而应装多个财务核算软件,正常上课之外,充分利用课余安排较多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巩固学习。每个会计软件都要操作,重点掌握一种软件。软件中每一模块全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会做账,还要会看账,查账,用账。此实训能大大提高会计电算化考证合格率。
3.综合实践教学
第三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建立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主要任务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性实训课程应涵盖若干门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强调会计分岗与轮岗、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要求仿真的财会部门情景,仿真的会计岗位划分与操作,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工作规范,按照内部牵制制度和会计岗位经济责任制,依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限,运用所学的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实训小组为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财会部门一个月的会计工作,并对其工作成果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这样实训,学生就能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知识脉络,了解一个财会部门的会计工作,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职权、关系、应具备的技能和会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有了亲身体会和认识,为其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在该阶段,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内容,比如:企业纳税筹划,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等。针对这些实际会计问题,设计总体解决方案,实施其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等。
4.企业实习
第四个阶段是企业实习。这个阶段是在校外的实习就业基地直接参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企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一课,是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同企业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考虑到学生背景的差异,实习学生的安排采取双向选择和统一调度的原则,即对有能力自己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则鼓励自己选择,对一时没有能力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大纲,加强过程监控,强化实习后的考核,确保实习质量。在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全面考核,考核内容涵盖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纪律、工作方式和技巧、实习报告等各个方面,确保考核的科学性。
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对实训教程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实训教材内容落后,使得学生缺少明确的指向,对实训的目的、要求都不明确,造成实训流于形式。既然把实训课和理论课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从教材的编写开始就应该给予同样的重视。为此,应鼓励教师编写有代表性的、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造就学生特点的系列化实训教材。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既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又需要必要的软件支持,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教师采取理论式的讲解或进行简单操作演示,学生缺少参与机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政策上忽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此,教师在担任实践性课程前,先到企业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1至3个月时间的实践锻炼,不断对实践感悟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把典型个案归纳提炼运用于实训的教学工作。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并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没有实践就没有提高,应当把社会实践当作是教师的一种进修,作为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需要改进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改变以往只看实训报告的传统。采取实训内容开卷、闭卷、笔试、实际操作考试、实际制作、撰写实训报告、实习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松.完善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6(20).
[2]蔡秀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形式——模拟实训[J].会计之友,2007(8).
[3]冯光波.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会计之友,2008(4).
[4]邓红杰.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卷】推荐阅读:
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以及答案10-03
高级会计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案例分析试题三06-18
高级财务会计试卷10-15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06-21
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目录10-14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借款的相关法规09-16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案例模拟题十三09-24
高级会计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