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的教学教案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赠汪伦》的教学教案(精选8篇)

《赠汪伦》的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

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 感,写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讲完故事师顺势范读、齐读古诗。

2、品读第一行。

(1)指导看书本上的插图,问:船上的是谁?岸上的是谁?你是从哪行诗看出来的?指名答。(课件显示:李白乘舟将欲行)(2)指名读。齐读。(3)指导写字。(乘、舟、汪)A、了解词语“乘舟”,并给“乘、舟”另外口头组词。

B、师让学生观察了解“乘”是“禾”与“北”的巧妙组合,再写“乘”字学生说“舟”字的笔顺。

C、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写字。D、评价。

(4)学习“欲”字,说一说记住“欲”字的方法。说说李白乘舟将要干什么?

(5)李白将要走了,他与汪伦相见恨晚,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要面临分离,你说他的心情会怎样?用上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行。(指名读,小组读。)(6)这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品读第二行。

(1)汪伦是用什么方式为李白送别?指名答。(2)(课件出示:忽闻岸上踏歌声)指名读,齐读。

(3)学习“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4)练习。理解“闻”的意思。从这行诗看,应该选哪个?(课件显示)闻:()A用鼻子闻

B有名望的C听见

(5)汪伦用这种隆重的方式为李白送行,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汪伦对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男女读,齐读。)

4、品读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伦让李白有什么感慨??指名读三、四行。(课件出示)

(2)学习“潭”字,说一说记“潭”字的方法。桃花潭有多深?试着把桃花潭的深度读出来。(指名读,齐读。)(3)练习。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板书:水深??情更深(4)指名读;齐读。

(5)分别是伤感的。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同桌练习说一说。

(6)再读、引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如果你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叹??齐读三、四行。

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水,诵道??齐读三、四句。

五、背诵。

1、自由背3分钟。

2、指名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3、配乐齐背。『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背诵的学习任务。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拓展小结。《赠汪伦》这首诗让我们感受了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你有好朋友吗?你是怎么对待朋友的?

八、作业:找一些离别诗读一读,背一背。

赠汪伦

李白

水深?

赠汪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赠、汪、伦、舟、欲、踏、潭”7个生字,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诗氛围的营造,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友情的可贵,并乐于与

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出示李白像)请你仔细观察他的衣着神情,猜猜看他是谁?

2、你知道李白的哪些事情呢?

(指名说,并补充李白简介: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一千多篇。)

3、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呢?(《静夜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1、过渡:李白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有个叫汪伦的人很想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开始李白一生只喜欢游山玩水、喝酒作诗,怎么邀请他才回来呢?

2、老师要把这个《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送给最认真地同学。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这个“汪”字是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请大家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三点水的第二点要压横中线,右边的“王”字稍稍向左靠。请大家在自己的书本上描一个写两个。

2、谁能给“汪”字找找朋友?(相机出示词卡“泪汪汪、汪洋大海”,生齐读)

3、想读一读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吗?请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借助古诗下面的拼音把诗读通、读顺。

4、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得怎么样。(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一人一句读)

5、(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A、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B、请注意这几个字的意思:行:离开;舟:小船;闻:听到 C、指导书写“乘舟”两字。

D、这句诗写的是李白将要离开,汪伦唱踏歌送他的事情。

6、李白有没有想到汪伦会来送他?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A、引导发现“忽”,突出惊喜,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的。

B、汪伦在人来人往的路边这样唱着、舞着,表达着他对李白的深厚友谊。

7、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这一切深深打动了李白,所以他忍不住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请在这句诗中找出一个表示数量的词语。这里的千尺并不是真正的指一千尺,而是一种虚指,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B、即使桃花潭的潭水有千尺深,可是它比得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吗?哪个词语告诉你是比不上的?

C、你能选择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诗联一起吗?

D、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1、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回想着这几天好友的盛情款待,你忍不住吟道——

2、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看着好友以如此特别的方式为你送行,你忍不住吟道——

3、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不知这种与好友一起喝酒作诗的快乐日子何时才有,你忍不住吟道——

4、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闭着眼默默体会好友的深情,你忍不住吟道——

五、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古时候这种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有很多,我们来看一首唐朝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赠汪伦》教案 篇3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3、通过预习、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谁送给谁?指导书写“汪”

4、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这是一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

1、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

3、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欲”什么意思?

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交流。

③感情朗读。

④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⑤踏步读诗或唱诗。

4、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朗读古诗:

1、课件以下两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无论以什么送别、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这些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五、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以歌声

酒送别

《赠汪伦》公开课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示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身的学习效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青丝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同学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同学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气,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疑惑。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同学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同学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身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身的见解,训练同学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同学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需强化,协助同学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扮演,协助同学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 在同学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同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协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保守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同学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篇5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一、导入、释题。识记生字“赠、伦”,书写生字“汪”。

师:(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注意认真听,听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古代有个人叫汪伦,很有才学,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李白这个人一生最喜欢游山玩水,喝酒写诗。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中,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请您光临,饮酒赏花。”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过了。”李白有些摸不着头脑。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去喝酒的那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并没有责怪汪伦,反而被他的风趣和智慧所打动。

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两人饮酒作诗,脾气相投,成了好朋友。转眼李白要离开桃花潭了,继续他的行程,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情动之下,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赠汪伦》。

师: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生:这个故事讲了汪伦请李白到他家做客,告诉李白他家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可是去了却没有,李白没有恼怒,反而跟汪伦成了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伦特地踏歌给李白送行。李白就写了一首诗送给王伦。

师:故事只听了一遍你就能够说出它的意思来,听得仔细,说得详细。好!

谁还能再用一两句话简单说一说?

生:汪伦请李白来桃花潭做客,李白来了之后虽然没有看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是他们俩仍然成了好朋友,李白要告辞了,汪伦特地踏歌送行,李白很感动,就写下了《赠汪伦》这首古诗。

师:告辞、踏歌送行这两个词用得好!

师:同学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么?

生:李白是著名的诗人,和杜甫共同称为“李杜”。

生:李白是唐朝诗人,喜欢喝酒和游山玩水。

师:看来你很了解李白,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

生:上网查资料。

师:这是学习的好办法。

生:李白字太白,是浪漫什么……

师:浪漫主义诗人。

(课件出示,认识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存世诗文千余篇。

师:了解汪伦吗?

生: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

生:汪伦是泾县县令,卸任后隐居在桃花潭边。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刚才老师讲的古诗里面说到了。

师:你非常善于听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李白送给汪伦的古诗《赠汪伦》。齐读课题。

师:赠可以怎么记?

生:我在超市里看见奶袋子上面写着“买一赠一”就是这个赠字。

师:善于在生活中识记生字,你是个有心人。

生:我买玩具的时候还赠给我一个小礼物,上面写着“赠品”。

生:赠左边是个宝贝的贝,右边是曾经的曾。

师:说得好,我们赠给别人东西的时候一般都把什么样的东西送给他?

生:自己的宝贝。

师:所以要记住它是个贝字旁。

师:看这个“汪”字怎么记?

生:熟字加偏旁。王加上三点水。

师:能组词么?

生:泪汪汪。

师: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旁。

生:水汪汪,汪汪叫。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跟我一起书空。请大家打开本子在本上写两个。

师:伦怎么记呢?

生:熟字换偏旁。轮子的轮车子旁换成单人旁就是汪伦的伦了。

生:老师,这个字师语无伦次的伦。

师:你积累的词真多,好!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上课之前听有的同学说这首诗大家很熟悉了,好,先读一遍我听听吧,注意把自此读准了。

生:齐读。

师:同学们能把古诗读通,但是古诗要读出韵味。怎么才能读出韵味呢?你得了解这首古诗写得是什么,作者写得时候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同学们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了吗?好,考考大家。

师:(课件出示问题,生填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生:时间是李白乘舟的时候。

师:李白乘舟要怎样的时候?

生:李白乘舟将要走的时候

师:用诗中原句来说就是~

生:李白乘舟将欲行时。

师:非常正确。

生:地点是桃花潭边。

生:人物是李白和汪伦。

师:事件呢?

生:李白坐船要走,汪伦来送。

师:汪伦是以什么方式来送他的呢?

生:踏歌。

师:好,把这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生:事件是李白坐船要走,汪伦踏歌送行。

师:(板书:踏歌送行。)对,这样说话才完整。

师: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让我们再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千古不衰的名作。生:齐读全诗。

三、进入情境,体会感情。

师:古诗大概描述的意思我们明白了,想写好一首诗,还要写出意境。这首诗里要注意几个意境。

师:(课件出示意境一:“舟”),舟是指什么?

生:小船。

师:回答问题要完整。

生:舟指的是小船。

师:古代的交通工具有什么?

生:古代用的最多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小船或者是步行。

师:对。舟字在古诗里出现很多,一方面,古代交通工具还不够发达,没有飞机、公交车、地铁、动车等,人们一般靠马车、步行来活动,舟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快捷的交通工具了;另一方面,它轻快敏捷,常常用于表现诗人洒脱的胸怀,想象一下,古人穿着长袍,手持一卷书或者背一把古剑,那多么英姿飒爽。

师:下面我们看看古人是怎样把舟用在诗句中的。

(课件出示句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李白;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 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删除了其它三句难度较大的诗句。)

生:读。

师:给“舟”组词。

生:小舟。

生:乘舟。

师:乘怎么记?在哪里见过它?这个字这么深刻的含义,我们定要写会它。拿出本子跟老师写乘舟二字。师示范。

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师:(课件出示第一句),怎么理解这句?

生:李白坐着船就要走的时候。

师:将欲行,是什么意思?

生:就要走。

师:那就把时候去掉。

生:李白乘舟就要走。

师:说得好,理解诗句的时候,就可以这样,用组词连句的方法。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课件出示踏歌)踏歌。认读踏字,跟什么有关?

生:足字旁跟脚有关。

师:看几幅图片,结合课文谈谈你所理解的“踏歌”。

(课件出示图片)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同时此图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生:踏歌就是用脚踩地打拍子唱歌。

师:还有补充么?

生:踏歌就是用脚踩地打拍子然后手也摇摆唱歌。

师:摇摆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摇摆可以换成舞动。

师:舞动是手的动作,手脚都用的话哪个词更恰当?

生:手舞足蹈。

师:是啊,踏歌手脚都要用,那我们用这一个词就能概括了。谁能再说一说踏歌如何理解?

生:踏歌就是手舞足蹈唱歌。

师:是的,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手舞足蹈动作自由、活泼。《武进旧事·元夕》中有李笃房吟描写踏歌场面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

生:读“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

师:是啊,人渐稀少,到了深夜,踏歌声还穿透云霄。再读这句。

师:忽闻在这里怎么理解?

生:忽然听到。

师:你太厉害了,知道闻就是听到的意思。

生:以前学过《春晓》里面有句处处闻啼鸟,老师就说闻是听到的意思。

师:能够把以前学的知识用到学习中去,这是一样重要的能力。你是个善于总结和思考的孩子。

师:李白忽然听到什么了?

生:李白忽然听到李白踏歌送行的声音。

师: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时候才来送呢?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请同学们开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有可能汪伦因为有事耽误了所以来晚了。

师:想一想汪伦有可能有什么事能够耽误来送李白呢?

生:有可能他回家去给李白拿自己酿的酒去了。

师:你如何知道他会酿酒?

生:老师开始讲的小故事里说了汪伦用自己酿的酒招待李白。

师:故事听得认真,想象合理。

生:有可能汪伦故意来迟了想让李白先失望后惊喜。

师:对呀,有这个可能。汪伦有可能事先设计好,故意这个时候出现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有可能李白怕汪伦伤心,就没告诉他,后来汪伦知道了才急忙赶来送他。

师:有道理。他们俩一起饮酒作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李白要走了,舍不得汪伦也怕汪伦伤心就没有告诉他。汪伦听别人说的,才匆匆赶来送李白。

生:有可能汪伦叫朋友们一起来送李白所以晚来一会。

师:有这个可能。汪伦自己踏歌怕李白听不到,叫朋友们一起来踏歌送李白。

生:老师,汪伦有没有可能想让李白永远记住他,所以想了一个特别的方式来送他?

师:是呀,汪伦是李白邀请来的,请李白的时候还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引诱李白,送行的时候方式也一定很特别了。

生:老师,可能汪伦在家里已经请李白喝酒吃饭了,李白说不要送了汪伦就答应了,但是汪伦还是没忍住,又来送了。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想到这么多可能,简直就是一个个的汪伦和李白呀。我没有想到你们送别的方式这么特别,洋溢着热情。多么感人!多么意外!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意外和感激的心情来读,谁来读这两句?

生:读。

师:我听出惊喜来了。

生:读。

师: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读。

师:李白与汪伦在桃花潭边喝酒吟诗,对酒当歌,汪伦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李白,他们在一起相处了一段美好时光,转眼间,到了分别的日子了,李白登上小船,汪伦前来送行,他们依依不舍地分别。李白对汪伦说_____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不及”什么意思?

师:这两句诗怎么理解?(大屏出示)

生:读。1米=3尺,千尺相当于333。3米。如果一层楼高4米,比83层楼还高。

师:是呀,桃花潭水有这么深,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还是桃花潭水深?

生:情深。

师:板书:情比水深。

师:(大屏出示此两句)给这两句诗选择一个正确的关联词。体会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与汪伦的友谊之深。

生:读。(课件出示句子:选择哪句最合适。因为桃花潭有千尺深,所以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如果桃花潭有千尺深,就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

师:哪一句解释合理?

生: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

师:那我们读一读,体会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之深。

生:读。

师:我们在读这两句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谁能用一个词概括?

生:有感情。

师:有感情还不够深。

生:深情。

师:对,“饱含深情”,这就是抒情。想不想再读读这两句?

生:练读。

师:整首诗我们读过了,理解了诗人诗中包含的感情。整首诗的意思会解释吗?

生:李白乘舟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及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看来你们是真正理解这首诗和作者表达的感情了。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生:听录音,跟读。

师:这首诗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那么他就像井底之蛙,永远不能享受阳光。如果你周围有好朋友,那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你也会感到温暖。同学们,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带着诗人李白那份深深的情谊,随着音乐一齐来诵读《赠汪伦》。

生:(课件出示整首诗配乐),摇头晃脑地读。

师:周星冉同学读得非常好,好在哪里呢?他边读边加上自己的手势、动作,摇头晃脑,古人就是这样读诗的。我们也像他一样动起来。

生:读。指名读。

师:古人读诗用的方法是吟唱。下面听一听这首诗的吟诵。大家可以一起跟着吟。(课件出示整首诗的吟唱)

生:吟唱。

师:看,古人能用28个字就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能吟诵、吟唱,方式多种多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搜集古诗吟诵吟唱的视频和音频,学着诵一诵、吟一吟、唱一唱。

四、读李白《将进酒》,感受吟唱,进一步了解李白。

师:李白的这首诗表达了友情之深,李白一生留下的千余首诗中,有六分之一是送别诗,可见李白朋友遍天下,重感情,下面看到大家意犹未尽,再给大家放一首著名吟唱家徐健顺老师吟唱的《将进酒》,我们再领略一下经典吟唱,并且感受李白的另一面,这首诗既表达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是李白的代表作。

生:听,唱。

五、拓展。

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之外,老师还找了几首感人肺腑的送别诗,我们来读一读。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生:读题目。

师:这么长的题目同学们读得这么流畅,很好。从题目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李白是送孟浩然。

师:你知道了这首诗的人物是李白和孟浩然。

生: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是在黄鹤楼送的。

师:这是送别的~

生:地点。

师:人物、地点都有了,那时间呢?我们去读读诗句,找一找时间。

生:读。

生:找到了。时间是烟花三月。

师:善于思考。烟花三月,李白约孟浩然来到黄鹤楼,两个人久别重逢各诉思念之情,之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送他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多美的季节!这首诗表现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我们一起到充满诗意的黄鹤楼,读一读李白留下的这首诗吧。

生:读。

师:(课件出示第二首《别董大》高适)这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董庭兰也在困顿不达的处境之中,所以这首诗前两句非常悲戚。一起读。

生:读前两句。

师:但是后两句去不一样了,诗人以什么来赠别好友?

生:安慰的话。

师:看来你非常喜欢古诗,是不是经常读古诗?

生:是的,我背了70多首了呢。

师:真厉害!你能读出诗人以安慰的话来赠别好友非常了不得。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让大家看到你写的诗,周大诗人,如何?

生:好。

师:是的,最后两句是高适鼓励董庭兰,告诉他——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把整首诗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再看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师:元二是诗人王维的好朋友。他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王维为他送别。我们读一读,思考王维以什么送元二?

生:读。

生:王维以酒送别元二。

生:王维担心元二。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是呀,王维握着元二的手,说:“元二啊,你这一别万里,前途茫茫,不知何时才能到达,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再相见?读。

生:读。

六、再读古诗,感情升华。

师: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一份美好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回到李白汪伦送别的时刻,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

生:(配乐齐背诵古诗《赠汪伦》)

师:下课了,老师被古人之间深深的友情所打动着,也吟诗一首向大家道别。(课件出示老师自创的诗:老师课罢将欲行,忽闻学生道别声。黄河之水深千尺,不及师生惜别情。)喜欢古诗的同学,可以回去试着写一首。下面布置作业。

作业:(选做一题)

1、把这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选背诵一首送别诗。

《赠汪伦》教学目标 篇6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旧知

1、课前小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吧?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诗歌竞赛。老师说上句,看哪个孩子能对出下句来,好吗?

夜来风雨声,。小荷才露尖尖角,()。

牧童骑黄牛,()。儿童散学归来早,()。

一年好景君须记,()。远上寒山石径斜,()。

2、孩子们表现真棒,古诗一点都难不倒你们。那写这些诗的大诗人你们又知道多少个呢?(生自由说)

3、是呀,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我们最熟悉的了。(课件1:李白肖像,附李白简介)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设计思路: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导入新课,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解题

1、跟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3、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4、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2: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3、师:好,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课件3: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4、(课件4:去拼音的生字词)开火车读

5、(课件5:全诗附带注释。将:马上。欲:就。忽闻:忽然听见。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千尺:很深。不及:比不上。情:情谊。)

6、指名读全诗,及时表扬鼓励(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8、全班带着节奏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6:李白送汪伦情景动画图)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

2、(再出示课件5)师生合作深情吟诵全诗。

3、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课件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理解深千尺:虚指,夸张的写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8:三首诗中的三个夸张写法的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生答:李白和汪伦的情意像桃花潭水一样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再次出示课件7)个别动情朗读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4、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情景对话)“李白,李白,你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变换成李白的角色)

5、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答:不舍或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6、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7、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8、(课件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9、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们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请一生演李白,一生演汪伦,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五、创设情境,配乐三读。(再次出示课件5)

1、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2、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3、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六、扩展延伸,读背感悟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课件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

2、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男女生合作读)

3、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课件11:《送友人》)师范读、请生个别读

4、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再次诵读《送友人》)

5、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12:推荐阅读)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5)(生齐读)

7、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生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一首送别诗,可以延伸学习积累一组送别诗,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七、课外积累,个性飞扬

1、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或文章去读一读,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7

师大附小

宋秀萍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3.随文识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大诗仙李白也有朋友,他还为了他的好朋友写了一首诗,下面就跟随朗读一起来看一看李白是怎么写他和朋友的友情的。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吗? 2.解释题目

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例如某同学转学,宋老师赠给他一本书做纪念。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大家再读课题。出示词语:汪洋大海。师解释 4.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三、细度古诗、理解感悟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舟”板画:舟的字理演变,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车、乘飞机就是坐车、坐飞机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出示词语:“乘风破浪”板贴,大家齐读词语,师解释意思。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出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板贴,大家读词语,师解释意思。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怕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 当李白忽然听到汪伦的歌声时,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再读前两句,用心去体会一下李白当时惊喜的心情。

7.解释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二)后两句理解感悟

1. 欣赏桃花潭图片,理解“千”尺

这就是李白诗中的桃花潭水,课件图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吗?“深千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千”和“百闻不如一见”中的“百”都是虚指词,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在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2.出示词语:“桃李满天下”读词语,师解释 3.重点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出示词语:及格。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较。虽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也不如----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4.这两句,在诵读是一定要读出汪伦对李白的一片深情厚谊。谁想试一试?全班读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6.(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为什么说汪伦对自己的情意如此之深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希望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可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见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呢?于是汪伦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的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桃花是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并没有桃花。万家酒店呢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汪伦是用计策将李白骗来,但是李白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动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游览,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7.看画面想像

课件出示画面:现在李白与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大家想一想,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中会想些什么?正因为感情深厚,所以离别时才觉得留恋,舍不得!

8. 大家看“情”什么偏旁?树心旁是心的变形,和我们的心情有关。这有几个词语:亲情、友情、真情、深情,齐读,师解释

9. 同学们你们记住这些生字朋友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句子猜词的小游戏,老师说一句和这个词语相关的一句话,你猜一猜是哪个词? 10.配乐真情诵读

如果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到古诗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大家齐读古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四、知识拓展 1.送别诗拓展

《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我们学过了很多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送别诗呢? 2.师朗诵(友情)

孩子们,珍贵的友情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对待朋友,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阳光;只要心中有情,就会有宽广的胸膛。老师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友情 >,师诵读诗歌。

友 情

友情是一朵清香的茉莉花

洁白的外衣是永恒的主题 友情是旅途里的驿站 等候你疲惫时停靠的港湾 友情更是一本好书

教会你获得珍贵的财富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难点:

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意境。进一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掲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课题。

2、唐朝有一位著名诗人,他姓李,人们都称他“诗仙”,知道他是谁吗?(李白)“李”在这里是一个姓。拼读音节,你还在哪里见过它?你读过李白的诗吗?谁能给大家背诵?

李白的诗我们背得很好,那么李白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讲李白与汪伦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李白一生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去。在当时有个叫汪伦的人对李白很是崇拜和敬佩,很想亲眼目睹诗仙的风采,他知道李白有这两个爱好,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此后的几天,汪伦天天陪着李白吟诗作画,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离开时,汪伦到桃花

/ 3

潭边送行,回想起几天来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李白感慨万分,立刻挥笔写下了一首《赠汪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高兴吗?(板书课题:赠汪伦)齐读课题。

3、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给赠组个词吗?在本文“赠”是送给的意思。你明白了什么?(这首诗是李白写来送给汪伦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初读古诗。

(1)认真听老师读古诗,注意老师的语气语调。

(2)你们想读吗?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古诗,要读懂字音,读通诗句,如果你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学生自由读诗。

(4)谁愿意把古诗读给同学们听?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1)带拼音读。(2)去掉拼音读。(3)男女生开火车赛读。

“乘”:坐着小船在古代还可以叫做——乘舟。在本文中,“乘”是什么意思?你能组词吗?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禾+北=乘)

“行”:出示课件,观察“行”的演变,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行”。“闻”:看老师的动作,猜一猜我在做什么?(闻味、听声音)(了解“闻”的两个含义)在下面这些词中,“闻”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词语:闻味 闻鸡起舞 百闻不如一见 新闻)(强调“新闻”的“闻”指的是听到或见到的事情。)再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闻”是指用耳朵听还是用鼻子闻?

指名读前两句诗,其他学生想象画面,并说一说你从诗中读明白了什么? “桃”:观察字形,想一想怎么记住它?

“深”:用“深”说一句话,想一想它是什么偏旁?

“及”:你在哪见过或使用过这个字?“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不及”是什么意思?和老师一起书空。问:第一笔是什么?

/ 3

“送”:它的反义词是什么?你能用什么方法记忆?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谁来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交流讨论体会感情)(2)谁来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交流讨论体会感情)

(3)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朗读。

四、积累古诗。

(1)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做了哪些诗来送别朋友?(出示古诗)

(2)朗读小结。

无论以什么送别,都可以看出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3、多种形式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

1、呈现“千、尺、我、行”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尺”的第二笔在横中线的上面。“我”的第五笔斜钩从竖中线上和横中线上面起笔。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三、分享展示。

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你的朋友是谁?能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的故事吗?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专科实践报告下一篇:金牌班组材料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