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案

2024-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有感情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新课

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生:李白

师: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质疑:“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结合正音,认读诗中生字。× 20 = 400

古诗(shī)

白帝(dì)城

两岸(àn)(2)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再读古诗,认识诗中的多音字及其表示的意思。朝(zhāo):早晨。

还(huán):回到原来的地方。重(chóng):座,一座座山连绵不断。(4)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古诗。

3、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出示古诗内容。(2)指名读前两行。

(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

板书:白帝城——江陵

师: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船

师: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6)指导朗读前两行诗。(试着用高兴的心情)(7)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8)指名读后两行诗

(9)你们对后两行是怎么题解的?

(10)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 × 20 = 400

(11)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诗人又听可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在这一行诗里,诗人间接地用“啼不住”突出船快。同学们能体会到这一点,真不简单!船真的像诗中描述的那么快吗?

(是诗人的感受,诗人觉得船走得很快。)

(12)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13)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14)小结: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乘坐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着祖国美丽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4、作业

语文教案-古诗绝句 早发白帝城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    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āo)     还(huán)     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③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 篇3

“语文的着眼点不在于理解课文内容,而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这首诗的教学,就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和传承经典文化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为此,我在备课时,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自始自终,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位“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悟、自得。

在具体操作中,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

1、以读为主,讲读结合;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李白其人其诗的相关资料。

教师:生字卡片、挂图和轻快的配乐磁带。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谈话、看图引入、释题

1?孩子们,你知道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知道他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李白的信息,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老师可以相机简介李白小传及诗歌背景。)

2?你愿意再学习李白的诗吗?好,今天我们就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

3?出示挂图。提问: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上有哪些景物?

(层层叠叠的高山、深深的大峡谷、奔腾汹涌的长江、秀丽壮美的两岸景色、轻快自如的小船)对,这就是重庆东去长江三峡一段的沿江景色,多么壮丽的山河,多么轻快的小舟,如此的美景,真令人喜悦欢畅。

4?想想,如果是你,站在船头,面对如此景色,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

5?你们听,李白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描写这壮丽的景色的?(配乐朗诵)

6?出示课题,释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二、自读自悟,初知大意

1?孩子们,李白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先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

要求:边读边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城”、“舟”是翘舌音,“辞”是平舌音,“城”是后鼻韵。

2?同学们,生字你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认读一下生字卡片吧。

(整体读、抽生读、开火车读。)

3?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读准了字音,现在可以把诗文读正确了。来,试试吧。

(抽读诗歌、评价、正音。)

4?同学们都能把诗歌读正确了,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诗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先弄懂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词义提示,试着理解句义,并猜猜每句说什么。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全诗大意。

(3)在小组中说说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5?下面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提出难理解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筛选问题。容易理解的,学生相互解决;难理解的留到探究诗文时解决。)

三、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刚才,同学们进行了自学,合作学习,理解了诗句,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读了诗句谁能说一说诗人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看见了些什么呢?想到了什么?哪些词你认为不好理解?

2?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同学们跟着老师边读诗歌边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好吗?(边想象边读课文)

(全诗大意:早晨离开了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达到。在沿江两岸猿猴不停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重重高山。)

孩子们说得真不错,你能不能根据诗的意思想象一下,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想到些什么,再进行整理。)

3?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些词?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读到那一句使你想到什么?

(让学生充分品味诗文的美。)

现在,你能根据你的欣赏和想象,把当时的情景或诗人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吗?

(学生画画,老师放轻音乐烘托气氛。)

4?孩子们画得真不错。能够把李白看到的画下来。看着你们的图画,再听老师读读诗歌,你觉得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畅快、轻松)那么你们想知道李白为什么这么兴奋吗?

因为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遵义县附近),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你说,他写这首诗时会怎么样呢?对,那么你再试着读读,体会一下诗人愉快的心情,看看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节奏读。

(学生自由读,试着体会节奏与语气。)

5?孩子们,现在我们听听配乐朗诵,来体会诗人的愉悦心情,好吗?

6?好,孩子们,假如你就是李白,你现在就站在船头,在这曙光灿烂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顺水轻舟,眼望两岸壮美的景色,听着不绝于耳的猿猴叫声,想到很快就要回到家乡,你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呢?

7?读得真不错。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来朗读一下。

(配乐表演朗诵。)

8?孩子们,刚才我们读得很有感情,下面我们练习背诵。

(分层次练习背诵。正确背诵;有感情地背诵;表演背诵。)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孩子们,我们不仅会读这首诗,还要会写,下面我们就练习写字。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把你最得意的识字方法说给大家听。如果你还能给这个字多组几个词,并用其中的一个说句话就更好了。

3?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漂亮,你想给大家提个什么醒儿。

4?书写生字,老师个别指导。

5?评价:同桌互评,集体赏评。

五、扩展活动

《早发白帝城 李白》阅读答案 篇5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篇6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

说说诗句的意思

(7)

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

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E、寓情于景美:

〈三〉、朗读古诗,背诵。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绝句.早发白帝城》读写练习题 篇7

姓名:

一.默写两首古诗。

二.写出《绝句》中与下列词语“对仗”的词语。

翠柳

西岭

千秋

三.解释带点的词,再写出诗句意思。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四.填空。

《绝句》

一、二句写了动景,三、四句写了

景;、句写了远景,、句写了近景。全诗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早发白帝城》

一、二句写了作者从

乘船一日到达

,三、四句回忆了

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其中的句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五.总结一下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六.认真观察秋天景色,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描写秋景。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2.西岭:指岷山。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思考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上一篇:信用村镇建设挂牌仪式发言稿下一篇:对于脱贫攻坚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