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精选8篇)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篇1

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提高,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建筑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于是,在这一背景下,与之相关的专业也逐步成了各个高校争相建立的热门专业,例如土木工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尤其是独立院校,在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同时,也为了提高本校的招生率,越来越倾向于设立工程类的专业,众多的独立学院也开始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院校。在众多高校中,独立学院属于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类院校。然而,在过快的发展过程中,此类院校暴露出过于追求热门专业建设、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较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对比其他高校的学生就业情况,独立院校相对其他高校,就业率普遍偏低,然而其招生情况却较好。如何解决招生火热而就业率低下的矛盾,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众多独立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专业定位

独立院校在建校之初,其专业建设大多依附于母体学校,然而,相比于母体学校,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够齐全,学生总体成绩相对较差。往往会导致专业定位没有切合学生实际,定位较高的现象。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独立学院在进行专业定位的时候应该有自己学院的侧重点,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而不应该理论应用同时抓。由于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独立学院可以考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类型由复合型向应用型转变。同时,专业定位要切合学生实际,定位明确,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例如明晰“工程管理”的工程对象,究竟是偏向于哪一类的工程管理。或者是倾向于工程管理主体中的.哪一方的管理,明确业主方或者是施工方的管理。

三、课程设置

上文提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专业设置重在“应用”。如何体现专业的应用性,除了专业定位,还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原来的理论教学居多的课程结构上,减少理论课所占的比例,加大实践课、技术类的课程设置。尤其是跟本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公共课程,可以进行大力删减,专业性较强的、跟实践课结合紧密的课程予以保留或者增加学分及课时比例。工程管理方向的取证较多,课程设置上可以结合社会对执业资格证的需求,开设一些跟建造师、工程监理师、造价师等考试相关的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考证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顺应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改进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及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多方式结合的教学手段,例如课件、影视资料、图片、网络等。重视实践课的教学,将工程现场及工程企业常用的仪器、工具、软件等带入课堂,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另外,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走进工地,增强学生对专业工作有更直观的认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专业课的讲解。

五、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薄弱是广大独立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在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比重较老教师高。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不足就是工程实践经验少,教学经验较缺乏,理论多过实践。独立学院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应加大投入,增强青年教师去企业实训的机会,增加其实践经验;多开展一些青年教师与外界、与老教师们的交流活动,增长其见识;鼓励青年教师深造,在就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加青年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可以考虑实行“一带一”的模式,即一名老教师带一名青年教师,从教学、实践等方面利用老教师的优势对青年教师予以指导。

六、实验室及实验基地建设

实践课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室及实验基地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实验课类别较多,例如测量、造价、招投标、项目管理等实践课程。针对实践课程的设置,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比如建设工程测量实验室,购置较先进的测量仪器;建设工程造价实验室,增加造价软件的配置,尤其是建筑市场上应用较多的造价软件;建设建设项目管理和招投标沙盘实验室,让学生通过模拟建设项目管理流程,模拟招投标的过程来认知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及工作内容。在加大实验室的投入的同时,加强与建设企业的合作,尤其是独立学院所在区域的房地产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增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平台建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学生在课余或者节假日可以去这些合作企业参加实习、实训,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增加对专业的认知。

七、结束语

独立学院现在正处于成长期,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有逐渐脱离对母体学校的依附,大力发掘本校的专业特色,结合社会需求,结合本区域行业发展,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办学、建专业,才能将专业建设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符合学生需求的学校,才能在社会的发展潮流中取得本校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蕾.我国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

[2]陈建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篇2

一、市场对管理类人才的素质需求

企业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对管理人才的规格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 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可分为素质能力和技能。其中素质能力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与特征;技能指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所需技术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素质能力在决定人们工作表现中实际起着更大的作用, 对管理人员通用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际交往能力, 包括团队精神、以服务为导向、人际意识、对组织的认识、解决冲突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敏感意识、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个人素质能力, 包括正直诚信、自我发展能力、决断能力、决策素质、应对压力、分析思维能力、概念思维能力等方面;完成任务能力, 包括以业绩为导向、绩效管理、影响力、主动性、灵活性、创新能力、质量关注意识、不断改进、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管理行为能力, 包括团队建设能力、激励他人能力、授权他人、培养他人的能力等方面;领导艺术能力, 包括远见卓识、战略思维能力、开拓进取能力、建立对组织的忠诚、确立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原则与价值观等方面。

以上各种素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包括价值观、工作技能、经验、个性特征、工作态度、情感因素、智力因素。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生源特征和学院办学特点明确管理类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管理类人才培养状况

1.独立学院生源特征

独立学院学生大都在本科第三批录取。调查分析表明: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兴趣爱好广泛, 具备一定文体特长, 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 动手能力较强, 综合素质较全面;但通常学习基础不扎实, 文化成绩较差, 学习自主性不够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文体活动、才艺比赛、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方面往往能取得优于校本部学生的成绩, 人际交往与沟通、组织与协调、实践与创新等能力甚至强于一本、二本的学生。所以, 我们应确立重视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素质结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同时注重入学后学生个性化发展, 即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 尊重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 因势利导、因人制宜, 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2.中山学院经济与管理类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最近做的调查显示, 理工类大学生择业时注重专业对口的仅占16%, 专业性很强的财经类、外语类毕业生注重专业对口的也只有30%和42%。这表明在择业时, 专业对口意识正逐步淡化。然而针对用人单位的一项调查却表明, 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 专业对口是挑选人才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 专业对口的矛盾非常突出。2009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济管理系针对毕业的六个专业的学生就业专业对口做了详细的分析, 见图1。

调查显示, 在各管理类专业中, 毕业生就业时完全与专业对口的比例非常低, 大部分不超过20%, 有三个专业甚至低于10%。图1的调查结果与2008年的调查基本相符合, 说明该问题并不是偶然的。反映出学生在就业时与就业单位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的期望存在差距。

3. 独立学院管理专业办学问题分析

独立学院管理专业培养体系已暴露出种种不适应。首先, 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为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 表现为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但知识面相对较窄, 动手能力较差, 缺乏创新精神。其次, 理论知识脱离工作实际, 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再次, 理论课程缺少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践环节, 致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较低。最后, 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跟踪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

2009年中山学院经济管理系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的问卷调查, 也印证了以上的观点。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在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等方面较满意, 但普遍认为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外语水平、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较弱。这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相吻合, 在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 学生也普遍反映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欠佳。

基于前面的分析, 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完全局限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培养上, 应在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所作为。

三、独立学院管理类学生素质结构塑造

独立学院要加强对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素质的培养, 并要注重在相关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1.构建重点突出、紧贴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

独立学院为应用型本科, 其理论教学体系应依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各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应突出以能力为中心, 以“应用”为特征基础。理论课必须为学习专业技术课服务, 根据专业技术课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来设定, 而不是为理论与学术本身拓展的深度、广度服务。

在专业知识上不能过度强调全面, 而应紧贴现实需求, 突出应用价值高的理论教导。这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体系上进行全盘考虑,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也要体现同样的要求。这样可以做到课程间的环环紧扣, 有效避免当今教学中常见的内容重叠、重点不突出、重点过多而无法把握联系实践的缺点, 对应用价值高的重点理论缺少深入理解的现象。

采用“大平台+小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大平台包括公共课 (即通识教育) 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 以管理领域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 研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校级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技术基础教育平台, 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系列, 其中公共课按学科大类形成统一的校级平台, 专业基础课按专业类形成系级平台;小模块即专业方向模块, 这是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的一个弹性模块, 以拓宽就业渠道, 适应市场多变的需要。课程建设中, 组建团队对各个教学模块系统考虑, 而非当前对教学大纲编写中的各自为政。要突出大纲编写过程中的课程衔接、专业整体教学理论重点在各个课程中的合理分布。

2.培育创新思维, 形成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目前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开始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 都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 还缺乏对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逻辑联系的理解。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运用所学理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理论要知其然, 尤其要知其所以然。这点可学习澳洲高校的做法, 在筛选专业知识重点之后, 不论是理论教学过程中, 还是在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都不断应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在对重要理论的应用过程中, 讲清来龙去脉, 逐渐培养学生理解理论的来由, 以及应用的价值。在学生明确理论的所以然后, 激发他们的创新乐趣, 自然能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教学中通过课堂内外各个实践环节, 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四个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 即:实践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独立学院学生沟通能力较强、兴趣爱好广泛, 综合素质较全面。80后, 包括90后的年轻人生活中有一个特点, 就是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 思路较为开阔, 但是这两代独生子女居多, 生活中得到太多的宠爱, 因此受挫折能力、吃苦耐劳能力明显不够, 有些学生甚至缺少基本的道德素养。 独立院校要利用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擅长的能力加以培养加强:提升学生捕捉信息的敏锐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课程设计等, 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 逐步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另外要逐步提升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毅力、自信心等。

参考文献

[1]胡为中, 石瑛.澳大利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 2006, 12 (4) :92-95.

[2]郎春婷, 于仰南, 李伟娜.独立学院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J].经济师, 2007 (10) :136-137.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73-02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3月,广西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同意河池学院等5所新建本科高校开展整体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试点方式由“专业集群转型方式”变更为“学校整体转型方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结合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个转型院校需面临解决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展开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对于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完备,现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本国学习3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1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目前与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八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的肯定。

(一)不出国学生毕业实习稳步开展,效果显著。2013年,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始与南宁朗悦酒店、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进行校企合作;同年11月,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含酒管)不出国班25名学生前往该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毕业实习。为扩大学生的实习选择面,系部教师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单位,目前校外合作单位从最初2家增加到8家,如表1所示。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系部逐步出台了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安全承诺书》《管理系关于加强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补充决定》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

(二)企业类型偏向酒店管理方向,结构不够合理。目前,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掌握英语或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能在各级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接待、管理、翻译、教学等工作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规划公司、旅游院校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因此,结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掌握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至少应该包含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三大类。但是,由于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酒店对于基层员工的需求量大,能够一次性接收的实习生多,导致目前学校管理系校企合作单位主要集中于酒店方面,企业类型结构不够合理。

(三)学校与实训基地合作层次低,深入度不足。由于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与实训基地的合作正处于单纯向旅游企业输送实习生这一低层次的合作水平上,还很难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低层次的合作,尽管解决了学生实习安排的问题,增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弥补了企业“用工荒”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营业成本,但从长远的合作来看,校企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太少,并不利于双方稳定地长效合作。

目前,除了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其他省外的实习基地主要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观澜湖每年会到相思湖学院来进行实习生的选拔,可顺便开展校企合作文化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此外,由于观澜湖集团与全国各大院校建立了较为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更愿意与相思湖学院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与景区、旅行社之间的校企合作较难开展。首先,由于酒店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劳动力,因此这些专业企业一次性可提供的岗位多,每次能够大规模地接收10-30人的实习生;但是景区和旅行社企业表示,每个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岗位仅为3-5人。景区、旅行社一次性能接收实习生较少。其次,相思湖学院酒店实习基地福利待遇远远高于景区及旅行社,学生去景区、旅行社实习积极性不高。酒店实习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免费住宿、餐饮,每月能够提供1000-1800元不等的实习工资。景区方面,以伊岭岩、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伊岭岩讲解岗位能够提供包吃包住,但实习工资仅为600-800元;而广西民族博物馆只提供一顿午餐,不包住,实习工资500元;而旅行社更是不包吃不包住,第一个月基本没有实习工资,后期每月只有500-800元左右的实习补贴。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建议

(一)以“档次高、类型多、结构合理、满意度高”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需要从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情况、所处地区的概况、旅游企业需求、工作环境及待遇、学生发展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力争以“档次高、类型多、结构合理、满意度高”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根据相思湖学院的实际情况,目前每年大概有60人左右的学生需要安排统一实习。按照每个实习基地平均10人左右的配置,建立5-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点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为解决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企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研室教师开展了大力的调研及认证工作,目前系部初步已拟定在广西区内建立11家实训基地(商务型酒店4家——金紫荆酒店、万达文华酒店、南宁迪拜七星酒店、朗悦酒店;旅行社4家——康辉旅行社、南国旅行社、桃源旅行社、中青旅遨游旅行社;景区3家——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伊岭岩),区外经济发达地区建立2家集景区、娱乐休闲、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基地(深圳观澜湖、厦门日月谷),区外景区1家(万达电影乐园),共计14家校企合作单位。

(二)建立及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制度。在校友调查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有36.84%的学生认为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38.01%认为本专业应在师资力量上加强和改进。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仅只限于学生实习实训这个方面,应该聘用更多的企业中高层领导担任相关课程的老师。

(三)实施“一课一讲座”计划,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聘请企业中高层领导到学院上课,在实际操作方面有时候会因为“上课课酬太低,企业人员无较多空余时间”等原因而无法实施。对此,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专业课“一课一讲座”的教学改革方案,采用“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一次与课程相关内容的讲座”的形式,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给学生做课程讲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对行业的了解。在酒店餐饮管理课程中,曾邀请南宁沃顿酒店采购部经理给学生做讲座;酒店管理则邀请了深圳高尔夫球会人力资源部经理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课一讲座”计划由上专业课的教师自行联系企业人员,自行安排讲座时间,主持讲座、负责企业人员相关接待工作,讲座时间以3个课时为计,课时费按照常规算给专业课教师,由学院来支付相关企业人员的讲座课酬费。这种模式,在一定形式上补贴了专业教师的劳务费,能够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该授课模式,学生也从中受益,对于企业人员而言,偶尔的一两次讲座还是可以办到,操作性强。

(四)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内聘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相思湖学院已经出台了相关“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政策,拟培养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进修学习,超过一个月的,学院给予差旅补助。此外,系部应鼓励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培训、项目开发真正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

(五)调整旅游管理学生实习观念,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如前所述,旅游管理方向的景区、旅行社两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不可能像酒店一样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福利待遇,导致之前与学校合作两年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实习基地都没有学生愿意选择到该实习点实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多跟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沟通解释,让学生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果学生不选择学校校企合作的实习点实习,那么校企合作的关系也无法更好地长远走下去。

(六)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制订、合作科研的校企合作形式。旅游企业对于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有发言权,在未来的校企合作形式上,应更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制定的形式,可以共同开发课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建设。围绕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教学软件开发、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和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内容,校企人员有各自不同的侧重和分工。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核心课程建设内容。其次,在科研方面,进一步加强联合申报、攻关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和产学项目。

【参考文献】

[1]肖华.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

[2]周健伟.关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研究思考[J]高教学刊,2015(17)

[3]屠玉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

[4]李振亭,严艳,吴冰.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中校方管理模式初探——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5]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2)

[6]冯伟林,陈慧.校企合作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内容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6(2)

【作者简介】卢 娜(1984— ),女,广西宾阳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讲师,硕士。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篇4

1.2学生的纪律意识相对弱化。独立学院艺术性学生比较崇尚自由,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其纪律意识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独立院校大学生不喜欢被约束,他们对学校的各项约束制度表现的比较反感,甚至出现了反抗情绪;二是独立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从自我主观感受出发,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集体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三是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期间比较“散漫”,不听从教师以及班级制度的规定。

1.3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这与他们要进行艺术专业学习有关,很多学生在艺术专业学习方面比较重视艺术知识而忽视基础文化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理论普遍不高,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却比普通专业的学生要高。

2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而开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暴露除了许多的问题:

2.1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不同于公办院校,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也要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向区分,但是根据实践调查,很多独立学院的艺术类学生管理模式仍然是照搬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而没有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考勤请假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习特点需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该制度就缺乏了对艺术专业特点的考虑。同时独立学院采取的学生管理制度过于强调对学生的行为管理,这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我特点是不符的,阻碍了艺术类专业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2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也会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近期文艺圈所暴露出的各种道德败坏丑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是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独立院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日益低下。

2.3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采取的模式比较落后。首先学生管理方法相对单一。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独立学院普遍采取强制化的管理模式,即学生管理者以行政强制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学院的各项规定执行;其次学院的教育方式缺乏人性化。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教师普遍采取教育批评的方式,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对学生的强制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学生违反学校的制度时,学校只是简单地按照规则制度上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罚,而不会给学生任何的申辩权;最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过于单调,没有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学校的管理往往重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需要院校要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管理。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导师制论文 篇5

一、我国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独立学院在逐年普及的同时,大学生的整体素养包括专业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等却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就产生了一种尴尬的现象:一边是源源不断的毕业生需要就业,而另一边却是企业在抱怨无可用之人。这样的矛盾对于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尖锐。

因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一直都是较难就业的一个专业学科,这就提示我们要对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对于独立学院法学本科阶段的教育,首先,从学校招生方面看,很多独立学院都设置了法学专业,以致于每年我国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招生数量庞大,但高校教育资源却相对紧缺, 这就使得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日渐突出。其次,在法学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大部分开设法学专业的独立学院对法学本科教育中课程的开设都是要求学生必修14门法学核心课程,选修若干其他部门法课程,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较为粗浅,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学,不能形成一个系统。

最后,在辅导员设置方面,独立学院中大多数的辅导员是不授课的,只是在生活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员个人的精力有限,很多时候并不能对学生如何合理安排生活与学习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 这让很多刚入学的学生变得无所适从,不清楚大学期间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既造成了日常生活的紊乱,也影响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法学专业学生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在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中全面推行导师制的必要性

1、有利于实现对独立学院法科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传统的高等教育是单向的知识传递,以相对封闭的、静态的和单一的标准要求、评价和衡量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统一规格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创造和创新能力。”但现代社会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应改革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因材施教。设置本科生导师制度,可以打破以往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教学与指导分离的教学模式。

给本科生确定导师后,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利用自身积累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对学生选课、选择专业方向以及学习方法、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与掌握,也有利于对不同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培养与辅导。

2、有利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20xx年底,基于“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不够深入,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的考量,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决定联合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有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出优秀、卓越的法律人才。这样使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具备成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基本素养。

3、有利于实现现代大学教育的目的

现代大学以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著称,因此,高等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更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说,现代大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即通过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够从专业角度去思考问题。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即要求通过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大学本科四年的法学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法学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但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而言,让他们独自去学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法学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较为困难的。再者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大学一开始就要求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也让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在本科阶段推行导师制,有利于实现现代大学教育的目的。

三、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

1. 建立合理的导师遴选与管理机制

在校内导师的遴选上,但笔者认为,校内导师的选择不应有职称的限制。一则是因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高级职称者人数不多,二则本科生导师不同于硕士生导师,其更多地是予以学习方向和方法的指导,而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考研、公务员考试和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甚至比具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更有经验。因此,在校内导师的遴选上应该不问职称,只问德才。

在校外导师的遴选上,更应看重候选导师的品格和修养,候选导师应通过所在单位和学校的双重考察,避免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导师的构成上,应按学生就业方向分组,每组配备具有相应专长的`导师4-5名。在校内外导师的构成比例上,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校内外导师应各占50%为宜。

2、选配导师的时间安排

从导师的配给时间看,各校的做法不尽相同,从大一、大二、大三甚至大四开始的都有。但就独立学院而言,其法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导师制实施的最佳时间为大二上学期。如果配给时间过早,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了解太少,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也难以确定,对导师的选择就比较盲目,自然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导师配给的时间过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已基本形成,老师在短时间内难以施加有效影响。

再加上学生考研、考公务员以及找工作的压力,学生更多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这时导师的介入是起不到实质作用的。而选择在大二上学期配给导师,一方面,法学最核心的课程已经开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显现,对未来的就业也有了初步的想法,以就业为导向的导师制具备了实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这时候也是最需要导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而且导师制实施的期间是三年,这为导师对学生的全面塑造和施加良好影响提供了时间保障。

3、导师制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导师制能够切实实施的制度保障,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多元的导师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的多元化首先表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评价、导师自评和管理者评价,其中应以学生评价为主,学生评价应占总分60%以上,而且必须采用如问卷、座谈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评价能够自由地、真实地反映出导师的工作状况。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篇6

(一)巩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需要试题库建设

一直以来,独立学院生源质量不高,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一般集中在本科分数线的低端,缺乏群体性的优秀生源。同时,这部分学生的特点亦很明显,集中表现在这些学生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独立学院的定位应区别于普通高校,应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实施应用型、创业型本科教育,以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有很好的开拓性思维,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或融合型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成为独立学院的建设根本。而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考试,独立学院历来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考试前进行严格教育,加强考风考纪要求,以确保考试公平,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试题库的建设,会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对所学课程掌握与理解水平的高低,从而促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经受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检验,进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试题库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优良教风与学风的形成,也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更能巩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改革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要求试题库建设

“教考分离”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一贯要求。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本质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教考分离的核心是体现考试的公正性、客观性,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在以往由任课教师出题、打分的考试方式中,虽然我们不能怀疑教师的公正,但印象分、人情分等弊端是很难避免的,这些弊端的负面影响是隐性的。而教学与考试的分离,弱化了教师的主观性因素对考试的影响,从根本上杜绝了以上弊端,充分体现了考试的本质。

因此,试题库的建设有利于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有利于适应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使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三)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需要试题库建设

随着各地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得到了很大的扩充,许多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都是以硕士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以理论见长,有冲劲,有想法,很容易融入学生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但是,很多教师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欠缺的问题,有些任课教师出于现实目的,往往在考试之前通过给学生划重点、点方向,甚至暗示性的泄题。长此以往,这些不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中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直接影响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

因此,试题库的建设可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对独立学院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要求,进一步端正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

二、试题库建设对于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科发展的价值

(一)试题库建设有利于法学专业课程改革

我国对于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培养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与普通高校的法学专业相比,独立学院的法学专业首先是本科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文件明文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培养固然更多的要求实践性教学,但却不能失去对于学生法学理论功底的培养。

因此,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分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核心课程应强调理论基础教育,而专业方向课程则应偏重于实践教育。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课程,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基础教学环节。而通过试题库建设,可以优化当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加强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对于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特别是教育部所要求的十四门核心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日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应用”的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试题库建设有助于法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独立学院的设立背景,许多独立学院法学教学模式仍然照搬母校或科研型高校的做法,强调传统的传承性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跳不出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授课,学生被动的接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时间和机会少,使得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不清楚教师的授课意图和导向。教师授课很疲惫,但教学效果不明显。

而作为独立学院的法学专业,在教学方法上要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于职业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不但完成课时量计算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在授课过程中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目标和意识。司法考试是对考生法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践判案能力、临场解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而这些能力必须不间断的、持之以恒的培养。试题库的建设,可以使法学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得学生在不仅仅在课程考试时能提前感受国家司法考试的压力,更能在真正的考前复习时往往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试题库建设有利于促进法学专业学生就业

独立学院开设法学专业将近十个年头了,全国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在读学生有将近10万人,“但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现在仍然是在夹缝中生存”。社会普遍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存有偏见,认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远不如普通高校的`法学学生,这就造成了“法学专业就业难,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就业更难”的局面。

诚然,独立学院相比本科一、二批录取的学生,学生总体入学成绩较低,自律性和学习基础较差。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平时或打工,或玩乐,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平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很少能有时间和精力来对付专业课程,期末考试多是考前突击就能通过了。带着这样的素质,独立学院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自然会毫无优势。

试题库的建设则能可以端正学生的心态,学生将摆脱“投机”、“押宝”等心态,必定会对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复习时也会更加全面。如此这般,将形成良性循环,为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供了保障,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就业。

三、法学专业试题库建设的质量规范

一般而言,试题库建设工作有两种模式,一是试卷型试题库,二是试题型试题库。所谓试卷型试题库是指编写一定数量的成套试题,考试时由命题教师随机抽取一套进行测试。试题型试题库是指教师针对每种测试题型编写一定量的试题,按章节顺序,并标注题目的难易程度,考试时由命题教师根据任课教师的测试要求从中随机抽取考题组成一份试卷。笔者认为,试题型试题库的要求相对较高,难度较大,并不适合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现实情况,因此,在试题库建设上,可以先采取试卷型试题库,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可适当推行试题型试题库建设工作。同时,笔者认为,要提高法学专业试题库的建设质量,必须要对试题库的建设符合以下规范:

1.命题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试题库建设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组织与实施,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另一方面,试题库要与本专业的教学方式相呼应,不得局限在课堂笔记和教科书的范围,更不能划定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

2.题型、题量:法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考试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规定、基本的法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力图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笔者认为,题型一方面应参照国家司法考试的题型进行设计,另一方面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大纲所考核的内容范围确定。

一份试卷原则上要求应有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而出于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将案例分析作为主要的考试方式,以达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国家高职类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试题难度应适中:每份试卷中一般较易的占20%,中等难度的占40%,较难的占30%,难度较大的占10%。试题的题量要少于国家司法考试题量相当,毕竟课程考试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试卷难度要适当,要有一定比例的较难的题目,使学生的成绩符合或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4.试题库中的试题内容要科学,格式要标准,表述要准确,文字通顺,表述清楚,图表绘制规范、标准。试题之间应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相互提示、相互矛盾。不出怪题、偏题、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保证试题不出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

四、法学专业试题库建设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和教学团队多年的经验,笔者认为,法学专业试题库的建设,除了上述的规范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程选择应当严格

严格选择建设试题库的课程,是建设的起点与成功的关键。切忌那种全面铺开、越多越好的思想。法学各部门法繁多,可以说每一部法律都有深入学习的必要,但是并不是每一部法律所对应的课程都可以并需要建试题库。一般而言,在试题库建设时应考虑学科基础课优先,因为这些课程中基础性核心课程居多,知识点相对稳定;多名教师共同任课的课程优先,因为不同任课教师自身的研究方向不同、法律喜好不同、授课习惯不同,即使是针对同一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试题库的建设可以统一教师间的授课内容、重难点和本次考试的考核目的,才不至于劳而无获,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试题库应适时更新

试题库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对于法学专业而言尤其如此。法是随着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逐渐更新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出台,而国家司法考试的考核要求也会有新的变化。因此,试题库中的试题应该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因时施考、因材施考,以适应学科发展和考生水平变化,延长试题库的生命周期。

(三)要加强命题教师队伍的建设

试题库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试题放在一起。它首先要求命题教师应精通本课程、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其次,要求命题教师对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有所了解;再次,还要求命题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特别是数据库的运用。

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人才,专业建设

软件产业是近10年来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因软件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显。近年来,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软件设计开发专门人才的培养,在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已由原来的35所院校开设,扩展到目前的将近200所院校开设。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软件人才也就成为了各个院校争相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独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具有软件开发、测试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从事软件开发、测试、初级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软件人才。

2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软件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修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软件工程专业与微软的认证课程合作,以NET方向为主,课程体系由2部分组成,分别是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其中理论课程体系又可以分成3个模块:程序设计基础模块、程序设计模块及工程项目管理模块。程序设计基础模块主要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XML程序设计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程序设计模块主要包括ADO.NET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Windows程序设计、Framework程序设计、WPF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及J2EE应用开发等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软件工程、软件建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及应用安全分析与实践。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及一些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在实践课程体系结构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按照能力结构要求设立实践环节。对于主干课程,在学期末设置了相应的实训、课设环节,主要包括C#实训、数据结构课程设计、Windows程序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等,由于各门课程承前启后,计划在进行实训时,每名学生选用一个题目,在后续的实训中加入相应课程的内容,这样一直完善同一个系统,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需求,又可以将所做系统作为最终毕业设计的内容。

除了原来的主干课程的实训、课设环节外,集中设置两大实训环节,即编程强化及工程强化。这两个实训环节均采用了“企业化实训系统”,配合来源于国内外著名IT厂商、涵盖金融、电信、政府等多个领域的真实案例,使参加实训的学生置身于以真实企业为背景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国际规范的项目开发技术与管理流程。企业化实训系统的嵌入式职业素质培养、智能化规范化的企业绩效考核功能,使受训学生不但能够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既定任务,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编程强化实现快递管理系统,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编码的过程,并掌握编码规范、项目实施的流程以及培养学生的简单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这部分内容中,并不以设计为主,学生根据设计的内容进行实现即可,注重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工程强化设计与实现企业网络办公系统,结合软件工程类的核心课程,通过一个项目完成开发过程,将软件工程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熟悉项目实施、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了解如何进行团队协作,熟悉各种工程方法和技术、工具的使用与开发文档的编写,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保障之一。师资队伍的建设既要保证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也要保证符合培养目标和特色要求的教书育人能力要求,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1)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发挥老教师作用,提高整体水平;

2)尤其要注意科研能力培养;

3)加大人才引进与补充力度;

4)完善教师梯队;

5)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6)提高素质,充实内涵。

4 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1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从事各类课程实验和创新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校内主要实践场所均与计算机其它专业共用,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需求,必须根据本专业特色建设相应的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以满足专业课程的需求。

4.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是与微软(ATA公司)合作办学的专业,微软每年都会选拔出部分优秀的学生到微软美国或中国总部实习,这样可以为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此外,ATA公司还会推荐学生给各个国内比较著名的软件公司,像上海微创等企业。除与微软合作可以提供的实训基地外,本专业还拟定与东软、大连软件园中的部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增加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的比重;

2)调整和修订课程的实验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内容;

3)学位课程与认证培训相结合;

4)构建实践案例库;

5)校企合作的实训项目。

6)企业实践

4.4 毕业设计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项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培训的一个重要过程。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相关管理条例,建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设计的建设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题环节的管理

2)毕业设计教师指导环节的管理

3)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

软件工程专业是个崭新的专业,软件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就一定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熊伟,洪玫.大学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10(1).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师资 素质 建设

独立学院,作为近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全国已经有313所,其中湖北最多,有28所,江苏有26所,浙江22所,辽宁和河北18所,广东17所等。截止2012年已转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或撤销、更名的“独立学院”有20所。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也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建立“旅游管理”这一分支学科,设立之初主要是以为酒店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开设这一专业的大多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内容以实务操作和服务技能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界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旅游管理开始由单纯应用走向研究层次,进入本科教育阶段。在我国,这门学科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1世纪,中国的旅游业迅猛發展,高等旅游教育不断壮大,独立学院也随之得到极大发展。独立学院也逐步成为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区别于普通研究型的高校,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的高校大多将培养目标不断调整目前定位为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所谓创新性,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要相对于技能性应用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或是技术的二次开发。要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尤为关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前提,是旅游人才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优劣,同时也将影响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一定程度决定着我国旅游业这一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的未来。基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其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德商、智商、情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谓德商即拥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所谓智商即拥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掌握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所谓情商则体现为认识自我、妥善管理情绪、克服困难,时常自我激励,保持高度热忱,同时学会识别他人情绪,并掌握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推动自己走向成功。

提高师资水平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的基础性环节。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全国拥有旅游管理硕士点的75所高等院校为例,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多种专业,大致分为依托历史学的5所,依托地理学的14所,依托管理学的11所,依托经济学的15所,依托地质学的4所,此外还有依托外语、交通运输、园林学、中文、建筑学、农学、财贸等。可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所依托的专业门类众多,导致师资队伍学科背景复杂,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尽管通过各种途径教师在不断强化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理论,对承担的教学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缺少对教学所需的整体知识的掌握和前沿知识的了解,缺少其他学科那种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这样在教学中很难驾驭。更多的专业教师缺乏旅游实际工作的和经验,更缺少对旅游业发展的同步跟踪和深入研究。

为了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完成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议独立院校针对师资现状从人才引进、培训、和考核管理等多方入手进行尝试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

1、录用专职人员时积极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

在新进教师中,除常规以学历、职称为门槛的录用教师外,保证一定比例的从行业、企业引进高级管理或技能人员。他们的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一般人员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特殊人才如行业公认的技术大师或专家、学校专业发展急需人才可放宽到本科或专科,与目前的技能型课程师资一般要求硕士研究生的传统标准相比,可下降一到两个层次。对在各自技术领域的专家、技术大师等高级人才,实行柔性录用政策,学校在政策上细化准则,学历上下降的部分由他们的行业经历来代替,即引进的高层管理者可以是专科。有利于学院自有师资互通有无,相互学习,提高彼此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和教学质量。

2、聘用兼职教师时实行灵活多样的政策

以学生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为指导,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管理多样化,授课形式多样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教师进课堂,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走进企业,把学校实训与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同企业的联系和宣传力度,吸引企业的高管和技能人才来校任教,建立起企业相关人才数据库和兼职教师数据库,注重兼职教师资源的前期调查工作,为兼职教师的聘用做好准备。同时,学院当配套制定出兼职教师聘用管理条例,明确兼职教帅的聘任条件与程序、任期工作职责与考核、聘任的管理与待遇等,避免兼职教师聘任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教学质量的滞留。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稳定兼职教师队伍,使其成为学院发展中“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和优质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3、注重自有在编在职的教师的培养

加强在编在职的教师的培养不仅要从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着手还应当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现任教师继续深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外性和应用性。鼓励教师掌握好一门外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钻研教学方法,学好计算机能较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参加理论和实践进修,巩固和夯实专业理论和技能;有条件还应分期分批派遣教师前往国际、国内比较知名的旅游院校进修,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业务领域,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服务技能同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其次还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教授,以专题讲座、讨论或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再次,还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等项目,提升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通过让专业实践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从而深入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熟悉具体领域岗位的操作能力,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同时为教学提供好的实际案例,这无疑能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丰富课堂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独立学院可制定相关政策使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要辅以一系列的制度从体制、机制、经费、时间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培训或挂职锻炼期间的工作任务、工资待遇等要有明显的鼓励政策,使在职培训进修成为自有教师转型与提升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4、形成适应旅游管理教师特色的考核方法

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考核,基于其专业特色其业绩考核不能仅局限于个人的学术科研成果,而要充分肯定教师在行业、专业上取得的实践实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可以降低学术科研要求,加大实践实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秀成绩、教师个人取得行业荣誉证书等成果也当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出于受国家、地方人事制度的限制,在具体操作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规范,但可以在独立学院实施的校聘制度中进行尝试。

总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实践和创新。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李虹.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素质培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2]孙道远.国外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3-1(4).

[3] 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設:——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08(11): 11.

上一篇:企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下一篇: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