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节为话题的作文初中(推荐14篇)
一、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学生的兴趣中去,与学生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灵,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他们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能给学生带来安全、轻松的环境,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增强记忆,提高智力发展。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用“你认为怎样呢?”“这件事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做呢?”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避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学生更能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都要真心实意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继续发奋向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外主动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难题,常常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利用一切机会了解学生。
学生看到的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必然导致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民主的课堂气氛,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念、疑问,并减少不必要的清规戒律。要允许学生说“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在教师眼中有点“离经叛道”的观点。例如:在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我会说:你还想说点什么吗?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想听听老师的不同意见吗?现在社会上所认可的是这样……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参与者,合作者”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既能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在教授“不乱花零用钱”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录像:第一个画面是:几名学生在大街上卖报,每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卖光了50份晚报;第二个画面:街上一名学生怡然自得地坐在凳子上,花了一元钱让人擦皮鞋。画面播放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两幅画面进行评述,总结出怎么使用零花钱是乱花行为,怎么使用零花钱才是合理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接纳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多元思维的对话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澄清模糊认识,解开疑团,坚定信念,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
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而目前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这一目标却是被淡化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对喜欢的事情会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对感兴趣的科目会有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引课、幽默授课、角色扮演、讲故事、才艺展示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提高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兴趣,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打下一剂强心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格局被打破,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情景性强等特点,促使学生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师讲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同时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主导性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起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在信息化时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给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在讲授“科技改变生活”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技带来的魅力,教师可以寻找和制作动画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又如在讲授法律常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今日说法》等法律节目,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基本的法律常识。在观看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懵懂的法律思维对节目中的案例进行评述、辩论,达到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的效果。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法律常识的问题,在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并不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以及寻访的方式自己解决,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情景教学
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学习之中,并学有所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让学生掌握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掌握方法,持续发展,终身受益。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师创设丰富的教育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辩论”、“表演”、“游戏”甚至走出教室的“活动”课渗透在每堂课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不仅能使学习内容深刻印在学生脑袋里,还能培养学生的反应力、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走进青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歌曲《小小少年》来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以音乐那青春欢快的节拍,唱出成长的烦恼,同时点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小小少年”随着年龄增加,烦恼也增加了呢?“小小少年有哪些烦恼呢?”“小小少年面对烦恼又该怎么做呢?”……以歌曲做引,目的在于创设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内容,达到让学生“主动学”的目的。表演小品也是一个不错的情景教学法,小品因其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引人思考而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在思想品课中偶尔插入小品,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教授“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题时教师就可使用小品教学法。请自愿上台的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充当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另一方面能够引发思考,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分享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突破应试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大力着手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而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的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时代性极强,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如在讲授《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时,在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我鼓励学生提出有层次的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什么是自强?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自强精神的表现有哪些?我们为什么都应该自强?自强品质对于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又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教师可以以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为引子,引导学生探究这一丧权辱国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再举例说明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两相对比,让学生自觉地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对价值性问题的发现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问题的思维倾向。如在教授“关爱自然,从我做起”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认识,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可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进行比较,为学生辩证思想的启蒙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在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恰当地引出《游子吟》的诗句,并引导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孝敬父母的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你们应当怎样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不要说说而已,要有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将对父母的感恩转化为实践,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帮助爸爸干活,等等。又如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由每组的学生自己确立一个话题和若干问题,如城市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网络的迅速崛起有哪些利弊等,然后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社会生活,扮演记者或调查者,向社会大众提问,了解当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面貌,在调查后,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调查报告,就调查报告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在与调查对象的沟通中,学生能培养社会交往和适应的能力,在出具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会不自觉地得到提高。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宗旨就是要从学生的感受、经验出发,巧妙设疑,善于引导,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大胆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敢于“放手”,剪除对学生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感悟生活中的道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新课标在批判地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仅以学生为中心还不够, 还需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学策略,师生关系,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漪.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东北师大学出版社, 2003.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育的老师,我深深知道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和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下,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抑制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即便我们大力呼吁推进素质教育,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依然在主观上忽视作文教学,在客观上没有一套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针对作文教学水平的长期低下,我总结了如下原因。
1、主观上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长久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作文教学时间少,作文训练量严重不足,大纲规定的篇数,也常常不能完成,作文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
2、作文教学思想的落后。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文体中心”论,这种作文教学仅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和文章的质量,却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的道路,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
3、学生严重缺乏生活实践。作文灵感来源是生活,但是当下的学生升学的压力下,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生活范围仅限于寝室、教室、厕所和食堂,课外生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几条技巧怎么能提高作文水平。
4、教师自身水平不够。作文教学是一门实践课,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但是现实却是许多教师自己本来就不会写作,却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写作文。教师没有写作经验,单靠教学参考书上的那几条怎么去评价、指导学生作文呢?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二、关于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作文教学的几要素大致如下:阅读、观察、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内容、语言文字、结构布局、分析归纳总结。由于作文教学缺乏统一的布局和安排,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显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缺少明确的目的,学生把写作变成了一项机械的重复活动,原本生动有趣的写作课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趣味。下面根据作文教学的几个要素,具体谈谈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思想及训练构想。
1、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积累材料厚积薄发的源头。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基础,感悟是关键,运用是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哪怕是童话、故事、漫画书等,也能对学生积累词汇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学阶段的阅读就可以适当扩大,中外名著、《美文(青春文学)》、《少年文艺》、《萌芽》都可以拿来阅读,一味地看作文训练反而拘囿了视野,固化了思维。
2、观察。观察是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之一,小学一般练习定点观察,比如观察某棵树,某个建筑物,某个人。中学就可以练习某时间段内的连续性观察,比如一个人的一天,某棵树的四季等。 没有仔细的观察就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只有直观的观察也不够,因此中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这才是观察的意义。
3、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叙述能力,小学阶段偏重单一的叙事能力,例如针对某物某事某人的片段性叙述。中学可以训练对有内在关联的多件事的叙述,可以叙述不同的人不同的神态和反应。抒情能力,小学多是直接抒情,中学需要练习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依托人物动作、神态等的抒情,这是一种有目的的抒情。
4、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作文的立意高低,作文离不开思维。小学一般同类思维,很少发散、对比思维,这是由小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中学生就可以训练对比思维、因果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等。
5、内容与语言。关于文章内容,小学以记叙为主,可以指导夹叙夹议以叙述为主。初中除了写人记事之外,要侧重于内心情感和个人见解的表达,表达的方式上侧重叙述抒情描写的结合。在语言文字上,小学生要求流畅。中学生则在其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形象生动,用词准确等等,清晰明了是基本的要求,文字精准,有一定的感染力才是对初中生的要求。
6、结构布局。谋篇布局是文章的骨架,小学的时候对这方面不太重视,着重训练片段式写作。初中生应该开始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写东西不会愁怎么串接灵感,也不会把文章写的七零八落。
7、分析归纳总结。分析归纳总结是一种高层次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一般不做过多要求,但是初中生需要加强这方面训练了,这种能力的提高可对高考作文有直接的好处,也对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对其他学科有所帮助。
从写作能力方面来看,初中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具体设想。
初一侧重要求学生重视阅读和摘记训练。教导学生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
初二侧重于积累生活,拓展随笔练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学生通过大量的随笔练习,学会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初三侧重于要训练思维,文章结构与布局安排的能力。写作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主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为此,初三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对策、观点,惶惶不可胜数,此类论文也比比皆是,当然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这里重点谈论的是中学作文中的系统性教学,严格来说,这不是我的首创,只是我的一个设想,供广大同业参考。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来的时候,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祖国,你是一份荣誉,给炎黄子孙一个荣誉,使得他们有名头。祖国,你真是我们的骄傲。
多年来的战争,给了我们一个严厉的教训。当年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因为清政府,没有还手之力。1937年9月18日,日本人向中国开了第一枪,又一次多么残忍的“南京大屠杀”事件,30万人就这样被送了命。血流成了河,尸体堆积成了山,简直不敢想,真是国耻啊!不过,有些人热爱祖国,在战争中牺牲了:像抗日英雄赵一曼,抗美援朝的黄继光和毛岸英等战斗英雄,这是爱国的精神。
还有一些人给了炎黄子孙榜样:像詹天佑修筑了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神舟九号的三名宇航员顺利完成了任务,中国游泳健将—孙杨得到了奖牌。这些都是为祖国争光的人,也是热爱祖国。
听!淅沥的秋雨落下来了,雨很细,朦朦胧胧地笼罩世界,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似被蒙上了一层轻纱,又似点彩派的大作。
“淅沥沥,淅沥沥”,雨珠连成了线,珠帘般细密垂挂下来,树叶宛若跳起了舞,一片片被雨滴打中,轻轻摇曳,显得更加油光闪亮,光彩照人。我想,此时的雨,定是仙女轻轻抖落的花瓣。
“呼—”幽久而绵长的秋风吹来,秋雨也跟着来了。雨点又大又密,透过厚重的雨帘,我看见—平时看似娇嫩的花骨朵在此时悄悄绽放,在寒风中显得格外顽强。雨似被感动了,轻轻拂过它的脸庞,为它清洗去尘埃,使他粉得更加鲜艳明亮。
一只浑身湿透的鸟在雨中疾飞,嘴里还叼着一只虫子。此时雨这么大,别的鸟都躲在巢里,而它为了儿女,义无反顾地在雨中穿梭。此时,我真想为它撑一把伞,为母爱致敬。
雨中,调皮的孩子握着雨伞,一蹦一跳地踩着水洼,毫不在意裤脚已半湿;一对祖孙依偎在伞下,脚步不紧不慢,背影逐渐消失在街头拐角处;一辆汽车疾驰而过,溅起一片片水花……他们是不是都在朝着那亮着橙黄灯火温暖的家而去呢!
潇潇秋雨中,每一个生命都为了爱的希翼默默奉献着。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
夏日的阳光令人心浮气躁,两个月漫长的暑假,一直待在冷气房也不是办法。接到朋友邀约的电话,我还在踌躇着。海啊……不正是现在的我最想去、也最需要去的地 方?但是,我该怎么跟家人说?愈是犹豫,心情就愈烦闷。这迫使我作了决定—我要去!反正就这么一次,让我叛逆一次!
是海。海姑娘裹着一袭湛蓝的礼服,披上一层闪耀的薄纱,兴奋的跳着舞。偶尔淘气的风弟弟恶作剧,掀起她的裙襬,她便又害羞的恢复平息。
好舒服。风儿轻拂肌肤,沁凉的海水一波波袭来,渗入体内,带走我的焦虑。闭上眼,展开双臂,我拥抱着海!陶醉的我,不自觉的开始往前走……
忽然,海水的清香、朋友的笑声全都消失了。海水灌入我的呼吸道,呛的我倏地睁开眼,又一波海浪朝我袭来!下方彷彿有一只饿过了头的野兽,张牙舞爪的想将我拖进海底!我一急,身体失去平衡,踉跄的被某种尖物割伤了小腿。一阵痛楚电流般窜遍全身,此刻的海水冷得刺骨,我想游回岸边,但脚上的伤让我使不上力, 我只能在海中载浮载沉,努力挣扎着得到氧气!难道,这是惩罚?因为我跟家人撒了谎,跑来海边戏水?想到这里,我连撑住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一口气道出:“对不起。”后,便失去了意识。
教师的教学生态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进行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 它具有宽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审视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生态状况, 不由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担心不已———除了极个别颇具进取心的教师在“孤军奋斗”以外, 绝大部分教师深陷低落、消极、被动的教学生态之中, 属于基本生存型, 距离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发展型和创新型的教学生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下是笔者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生态长期处于低迷期的原因进行的剖析。
1.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生态的层次。江苏苏南地区发达的社会经济为当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对教育的支持不仅仅表现在物质资助和经济援助方面, 更体现在文化对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和熏陶上。而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以及文化的落后不仅不能为教育的发展服务,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的发展人为地设置了羁绊和枷锁。
2. 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历经十余载, 但是农村初中的教师是否已经对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与领会?是否能自觉地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是否真的做到了与时俱进?事实上, “穿新鞋走老路”和“新瓶装旧酒”等现象在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大部分教师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新课程标准上, 尚未进入实施和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层面。
3. 教学评价体制不健全或畸形走向
在农村各乡镇初中学校, 介于当地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失当管理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被行政”的原因, 他们对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效果的评价标准出现了偏差甚至是畸形。学校的中考成绩被硬化为上一级政府部门考核下一级政府部门的主要指标, 而置素质教育于不顾。介于此, 农村初中学校只能把中考成绩作为学校发展的唯一方向和目标。与之相应的是, 教师工作的唯一目标只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满堂灌”和“题海战术”, 甚至牺牲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完成形式上的“教育教学任务”。这种评价体制的不健全或畸形也是造成农村初中学校教师教学生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学校文化层次比较肤浅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化目标的达成, 农村初中的硬件建设基本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这只是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效, 与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 即精神文化关系不大。学校硬件建设规模上档次只能成为学校发展的物质条件, 而学校精神文化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离开了学校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教师的发展就失去了具体的方向和支撑, 教师的教学生态只能是虚无缥缈的, 是华而不实的, 是流于形式的。
5. 教育信仰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里, 教师职业相对而言是清贫的, 横流的物欲几乎淹没了教师的理想和心灵。教师首先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 他们无法摆脱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这并非是最重要的问题, 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师看不到生活和工作的前途, 缺少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追求, 不能自觉感知教育职业的幸福和愉悦, 只是简单地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成自己谋生的一种职业和手段而已。教育信仰的严重缺失直接导致教师发展的滞后甚至倒退。
二、改善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生态状况的调整策略
目前, 江苏的基础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车道”, 农村初中的教育也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 而时下的教师教学生态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 一定会给整个初中教育的发展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苏北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改善的过程十分缓慢———农村初中教师不良的教学生态已经成为苏北地区教育发展的桎梏。
1. 调整心态, 重新定位职业, 育常态心理
引导教师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是改变目前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生态进一步恶化的首要举措。我们要帮助教师进行必要的内省, 对教师职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识, 重新反省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使命, 给教师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 感受职业的幸福和愉悦。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生活和工作心理的特殊性, 但是受时下社会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教师也身不由己地加入到片面追求纯粹物质利益的潮流中, 部分教师甚至迷失了自己工作的方向。因此, 我们有必要帮助教师进行一次心理革命, 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使命, 让教师明白幸福就在自己身边。
2. 加强师资培训, 提升综合素养, 树教师形象
在一些大型的教育教学比赛中, 农村初中教师获奖的人数很少且奖次较低。其实, 这也是教师教学生态状况的重要表现之一。农村初中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多年来, 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诸如中小学教师出国进修再充电项目、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省市合作农村校长提高培训、名师送培、英语教师雏雁培育、送培到市等系列培训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由于参培教师人数的限制、培训质量的质疑以及培训内容的脱节等因素, 让培训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继续研究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生态实际状况, 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做到培训内容适时实用、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训评价务实有效。农村初中学校也要积极开展相应的适合本校教师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活动, 想方设法激发教师教学生态内在动力, 为之提供有利于自我改善教学生态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此外, 还要适度拓展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 涵盖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各个方面, 避免纯粹的教育教学业务的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使之多样化、生活化;尤其要注重教师完美人格的塑造、精神世界的建构和思想层面的引导, 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农村学校还要引导教师主动完成教学生态的良性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即从基于物质的、情感的教学生态发展为基于思考的、生命的、道德的和责任的教学生态。
3. 建构学校文化, 沉淀发展底蕴, 办生机学校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没有了文化的支撑, 教育就一定会失去生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教师的教学生态直接受到学校文化的感染和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为教师的教学生态的调整和提升提供“正能量”。首先, 物质文化走在前面。近年,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建设, 农村初中的物质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学校硬件建设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 与苏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相比, 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 网络虽然已经覆盖校园, 但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尚未完全装备到位;经济条件还没有得到改善, 部分学校背负着相当数量的经济债务, 没有能力提高学校物质文化的品位。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为教育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和保证。其次, 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 为教师教学生态的调整提供依据。虽然依靠制度来约束教师的教学生态是一种低层次的管理方法,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必要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起到教学生态微调的作用。再次, 建设好学校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是调整教师教学生态的关键。学校文化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 丰富的学校文化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 深厚的学校文化能为教师教学生态的自我调整提供“场”效应。所以, 学校应立足本校实际, 着力挖掘本校的文化元素, 打造之、丰富之、提升之、张扬之, 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 并用这种文化的本质浸透师生的心灵和思想, 让无限生机时刻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4. 丰富精神世界, 提高生活品位, 做阳光教师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天真烂漫、朝气蓬勃、正在生长的幼小生命,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它脱离了与物质利益的关联, 是一种纯粹的生命呵护;它远离了世俗眼光的审视, 是一种洁白无瑕的心灵撞击。可是, 部分教师感受不到这种愉悦和幸福, 陷入了无穷无尽的低落、抱怨和牢骚之中。
培养教师感知生活美的意识和能力。缺少对生活美的因素的感知能力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也是导致农村初中部分教师教学生态“灰化”的内在原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打造人文课堂、书香校园以及文化校园等引导教师去感知校园里的美, 感知师生交往的愉悦, 感知教育事业的神圣;可以借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 走出偏执, 主动感受生活的真滋味;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职业论坛、教师培训等方式调整教师的异常心理, 让美的感觉“占领”教师的心灵, 让美的执着“感染”教师的情绪, 让美的创造“引领”教师健康精神世界的自我建构。
做幸福教师, 过阳光生活。李镇西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报告中提到, 做教师不一定优秀, 但可以幸福。教育的幸福来自学生、实践、阅读、写作、反思、难题和心态等。教师的每一天都是平凡的, 但应是充满意义和价值的;教师的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平静的, 但应是充满奇迹和惊喜的。真正的教育是在为师生的幸福生活做准备, 缺乏幸福感的教师又怎么能够培养出拥有幸福生活的学生呢?学校应注重引导教师学会感知和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 并把这种幸福迁移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去, 孝敬老人, 关爱子女, 友善邻里, 奉献社会。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工具”, 他们首先是人, 具有一切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作为人的正常的、积极的生存状态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基石。没有其作为人的良好生存状态, 缺乏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撑, 任何人都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或优秀的教师。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然而,我期盼的是长大可以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和一般同学的期盼不一样,从小学3年级我就期盼着自己的梦想成真,但这种期盼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我记的匡老师说过一句话对我 的印象很深刻,没有苦上苦,那有甜上甜,现在真是时间不饶人啊!只要一天不付出代价,就等于白白浪费一天美好的时光,让我后悔我以前浪费的时间,现在我想找回来都找不回来了,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即使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也不能挽回以前那中童年的时光拉。现在想起同的时光,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啊!
现在人们都期盼着奥运会早日到来,然而,那些为国家争光的运动员们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我知道他们都在拼命的训练,而最终的目地是为国家争光啊!看到他们的身影我的心就像被千万个蚂蚁咬了一样,有一种巨痛的感觉让我后悔以前没有好好的珍惜自己的时光,我现在只有努力训练,努力拼搏,为自己的梦想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父母就是我的天地,当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
妈妈从小时候到现在都一直在关心我的生活,我的学习管的少些。在学习上,她管的最多的就是考试成绩,每次考试她都会问分数。如果考得不好,她会跟我分析我的错误,之后就会有惩罚。一般会不让我看电视、玩电脑一个星期。就是因为不想再受惩罚了,所以惩罚完之后的考试都考的相当好。在受罚的那段时间,我从来不会惹妈妈生气,就怕这个惩罚还没完,又有了新的惩罚。那个时候的妈妈也特别的开心。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不惹妈妈生气就是对她最好的感恩了。
我的爸爸管我管的不是很严,只要我做完了规定的事(比如写作业),他就会随便我怎么玩。可是当我做错了什么事情,他的惩罚跟妈妈对我的惩罚来比,那就严重多了,不过我不经常在爸爸面前犯错误,就不会受太多惩罚。爸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关注我的错误,只看好不好。如果考的很好,就会适当的表扬我。如果考的不好,也只会说说,不会说一大堆教育我的话。爸爸经常会帮我做一些我不会的题目,有些出得特别刁钻的题目就会令他十分头疼。有些题目如果我会做,我就不会拖到给爸爸来做,最好自己先做出来。这或许也是在感恩爸爸。
多为爸爸分担一些,这应该就是对爸爸的感恩了。
学校是感恩老师最好的地方了。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这或许就是我们对老师的感恩了。
关键词:就业;教育改革;财务管理
一、 财务管理专业介绍与就业形势
财务管理专业由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财务管理实务组成专业基本框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与各类资格考试接轨。我校的财务管理根据社会需求,分流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较强的财务管理实务能力、金融管理能力、双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经济调查、预测、管理、分析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财会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基本的财会人员,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职位还是不难的。但是企业却很难挖掘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财会行业“一头冷一头热”的从业现状。财务会计人员的增加主要是初级财会人才增加,而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竞争激烈,而中高级人才却严重缺乏。我校财务管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每年130名左右的财务管理毕业生大部分走向了就业,就业地区集中在省内。他们很多都是从出纳、记账员做起,月薪1000-2000,更重要的是短期内看不到光明的前途。
我校人才培养应充分考虑财务管理职业需求的变化,在遵循教育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本位,通过剖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机制的现状,实施教改创新,使毕业生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性和胜任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拓展能力,能从事复杂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我校财务管理培养教育中的现存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晰,发展观念落后。本专业应该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专业性质上来讲,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的。然后受我校考研风气的严重影响,尽管该专业历年考研率很低,该专业学生对考研趋之若鹜,从低年级就以考研为导向,侧重理论学习和概念记忆,严重缺乏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以后就业造成了严重负面的影响。学院老师又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对自身发展也未有科学的认识,造成了在就业中被动的局面。
2、专业培养缺乏深度,課程设置不合理,配套教材落后。财务管理专业从大二下学期才从工商管理大类分离出来,到大三下学期课程基本就结束了。三个学期的教学培养缺乏深度,课程和会计专业几乎雷同。财务管理、中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资产评估、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等课程只能打下基础的专业基础。我校按大类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相对缺乏培养深度,在课程设置上配套教材变化没有跟上经济形势和国家财经法规的变化。甚至教材版本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师为了教学方便,仍使用老版教材课件,使传授的知识跟不上时代要求。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我院财务管理专业于2009年新设立, 现已有学生140人,而学院并没有引进相适应的优秀教师和人才。我校2012年进行院系调整后,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260名学生主要由一个会计学教研室负责专业培养。会计学教研室只有7名专业老师,其中3人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资格,3人年轻的研究生年轻老师并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引进的年轻老师基本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深入企业的经历,在课堂教学容易以灌输式进行。
4、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密切联系实际的专业,课堂教学也应该结合实际案例传授理论知识。目前除了几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课堂教学能够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年轻老师往往生硬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容易厌倦。财务管理专业上课基本以大班为主,课堂人数近百人,老师难以组织学生深入参与,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5、课外实践严重不足。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却轻视实践;重视书本却轻视实务;重视课堂教学却轻视实验教学的“三重三轻”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财会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校是师范为重点的院校,对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活动部够重视,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很少,学生难把学到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平时兼职和暑假实习也难找到与财务相关岗位。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进行特色教学。财务管理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在地方师范院校中经管类的专业应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突出自己的教学他特色。财务管理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方面,在确定专业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等关键环节上,甚至在毕业要求、管理方式、师资建设、评估体系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参考现在相同或相近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要求,缺乏自己的定位与特色。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聘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优秀充分的师资力量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只有引进财务管理优秀的老师才能提高教学水平。鉴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学院应该多聘用具有实践经验和MBA教育经历的老师,也可以从财会领域的资深人士中聘任兼职老师传授实践经验。
3、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坚持就业导向
传统财会教学,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现代教学理念要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有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4、加强课外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平常的学习中,老师应该严格要求,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标。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扎实地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学习的财务管理知识都是很有用的,所以考试不应该很简单划分考试重点。老师要给学生布置更多有价值的实践作业,把所有变为所用。学院也应该和新乡市企业界加强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增加实践锻炼创造机会。
5、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因为我校是师范院校,考研和当老师的风气对财务管理等非师范专业专业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除了对非师范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学生在入校初,就应该对其进行职业规划和设计,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要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就业中增加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资料:
[1]闫书丽.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0)
[2]丁玉芳.以就业为导向足进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8(23)
一、社政非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
(一)“教非所学”突出
据S镇中学2014年上半年调查,七、八年级现有专兼职社政教师共15人,占全校教师的15%。但全组只有3人专业对口,其他专业的有12人,“教非所学”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还呈现“三多”特点:起始学历不对口多,教师半路出家多,后续提升仍不对口多。以致他们的专业素养底子薄,从而影响到了社政学科的教学效果,对社政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不利。
(二)兼职兼课杂乱
从教师任职任课表看,S镇中学只有1名专任教师周课时15节,其余14人均为非专业兼课:(1)行政领导兼课,有中层及校级领导4人;(2)主科副科混搭,调剂英语、数学、科学主科教师6人兼课;(3)超编学科转岗改任有2人;(4)管理岗位兼课,如图书管理员、实验管理员2人兼课;(5)老年、产病弱教师照顾兼课,减轻工作量。非专业兼课如此之多,看来社政教师专职化成了学校期盼已久的“奢侈品”。
(三)研训弱化脱节
学校社政教研情况不容乐观:因非专业兼课严重,师资素质亟待提高,导致教研任务无法落实到人,“研不了”;因兼课多,教研活动容易与其他学科撞车,“研不起”;教研活动就算勉强开展,也是走走场,无从着手,“不会研”;由于专业素养欠缺,教师没底气,教研常草草收场,“研不精”。如此,教研氛围严重缺失,大多应付了事,各管各的,没有发挥集体智慧。
同时,教师的继续教育也相当糟糕。15人中参加社政专业继续教育的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兼任教师参加非专业继续教育。虽尽兼教的义务,却没尽到受训的义务,原因要么学校没有安排受训机会,要么教师不愿两头都受训,训与教严重脱节,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师资“青黄不接”
从教师职称评定来看,非社政专业职称偏高,15人中持社政类中高级职称不到三分之一,绝大多数均为非社政系列职称。
从现有师资教龄看,社政教师明显“三多”:年轻少经验的较多;“40”“50”“奔六”人员偏多;老弱病孕居多,师资队伍断层严重。因此,建立一支老中青搭配合理、结构互补、专业互促、整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甚至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五)职业倦怠严重
受传统思维影响,社政课被排挤入“副科”行列,不被学校重视,学生也不愿学,学科地位矮化,机会少,教师不愿教,在社政教师团队里弥漫着越来越浓厚的职业倦怠风气。据调查,有的教师认为社政教学远不及英语、数学、科学重要,其自我评价低,缺失工作信心和热情;有的教师年年重复着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局限于“家庭—教室—办公室”三点一线,难免对前途悲观失望;有的教师身兼数课(职),付出的精力、心血与回报不成比例,感觉身心疲惫。这些问题如果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制约教育现代化水平进程。
二、农村社政非专业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层面:给政策,强培训
建议教育部门对山区、偏远农村缺编学校实行倾斜政策,逢缺必补;通过“特岗教师”、超编学校援教、城乡结对支教等创新手段充实农村社政教师力量;对非专业教师、转岗教师带薪脱产或半脱产专业培训,获取双学历,鼓励考取社政教师资格证,实行“一师双证”,在费用上给予奖励,允许他们保留原教师资格证。教研室要加强对非专业社政教师集中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凡教必训”,加强网络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跃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二)学校层面:扶上马,送一程
1.精神关怀
开学初,学校要和教师研究讨论如何上好课,把专业精神培养放在首位。对因身体状况不佳、年龄较大照顾兼课、原任教学科质量欠佳改行、富余学科转岗、跨学科兼课等教师,学校更要格外关怀他们,多为他们打气鼓劲,强调社政教师是德育主力军,引导他们树立“有所作为”的意识,从而在社政领域施展拳脚,开拓出一条新路。
2.措施推动
学校要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编制,配足配强社政教师。学校要求教师转岗或跨学科兼课,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待遇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使他们安心并长期投身于社政教学。学校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促使社政教师脱颖而出。学校还可以推荐社政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以赛带练、以赛促学、以赛推优。
3.领导示范
学校有中层及校级领导兼任社政课的,除了经常推门听课,督促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还要带头上示范课,带头做小课题研究,带头撰写教学论文,并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带动社政教师以事业为重,争取教学、科研更上一层楼。
(三)教研组层面:教研训,结伴行
社政教研组(备课组)要敢于担当,“教研训”结伴而行,树立三个意识。
1.树立集体荣誉意识
人人都树立“组荣我荣、组衰我耻”的风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人人不拖后腿,有利于个人专业成长、集体进步的事争着做;通过扎实奋斗,人人努力成为称职教师,集体尽快成为先进教研组(备课组)。
2.树立伙伴合作意识
开展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开展草根教研活动,做到集思广益,提升素养;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精诚合作,抱团作战;大家在互助中共同成长,在合作中携手并进。
3.树立创优争先意识
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听学术报告,更新其教育理念;外出听课取经,“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校内同行相互听课观摩,互切互蹉,取长补短;摆擂台赛课,评定星级教师,从中引导社政教师敢于竞争比拼,做一个追梦者。
(四)教师层面:练内功,亮出彩
1.爱学、善学、乐学,做终身学习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是助推成功的武器。“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低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教师要在读书中总结反思,提升素养,积累智慧。
2.懂教、会教、善教,做智慧型教师
(1)借势而为。当一个新分配的教师、刚转岗任课或跨学科兼课的教师,面对陌生的社政教学手足无措时,当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想不出时,教师要爱教、懂教,充分借助浓厚的学校文化、丰厚的教研文化、精湛的同行教学技艺、其他学科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助其成长,再扬帆远航。
(2)顺势而行。当教师在教学路上刚有起色,步入正轨或斩将过关取得不俗成绩时,切不可沾沾自喜,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要继续发扬上下求索的优良作风和旺盛的斗志,要善教、精教,朝着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
(3)逆势而上。当教师在教学路上出师不利,质量滑坡;当面临后起之秀的赶超,提升无门,发展无望;当遭遇职业倦怠,遇到成长的瓶颈,精神疲惫。教师要逆风飞扬,自我觉醒,让自己足够强大,要敢教、会教,才会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
3.立德、立功、立言,做幸福型教师
(1)立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应当“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要坚守三尺讲台,修身养性,以德树人,以自己崇高的师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做学校的模范职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家长的热心参谋。
(2)立功:做一个事业型名师。教师的事业就是教书育人,要扎根教坛,立足课堂,爱岗敬业,传知授业,解疑释惑,春风化雨润泽学业,为学生成人成才而孜孜以求,建功立业。
(3)立言:做一个幸福型教师。教师要勤于学习,敢于科学研究,乐于著书立说,如教育叙事、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文艺创作等,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尽情发挥才艺,既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由教书匠到学者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又对他人、后人提供帮助和启发,何乐而不为?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背影就像一座山,一座高高挺立的山。然而一切都逃不过时间的磨砺,那样的山竟也在时间的流逝中让我有些淡忘了。为了给住在城郊的我们娘俩有一个温馨的家,父亲不得不再次毅然背起行囊,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我对爹的样子也就记到这个地步了,记忆里的他,是一个刚毅坚强的男人,一年几封信,寥寥数语。
爹舍不得为自己买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他说:“只要还能打电话,能清楚听见你们娘俩的声音,我就满足了。倒是你,闺女,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告诉我。”我知道,父亲很爱我,但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家,他自己省吃简用,为的是尽快地积攒出首付款。
多少回,我梦见父亲满载而归,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欣喜,可醒来后我又暗自神伤。“父亲,你快回来吧,我想你!”我时常期盼地对着窗外呼唤,可父亲回家的路依然是那么漫长。
父亲是个极节俭的人,兴许是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原因吧,可我知道,他把我们这个家看得很重。他衣服洗得褪色了也不舍得买件新的换下,辛苦打工挣来的钱,几乎全汇给了我们娘俩。
——亲爱的惠(母亲名字),你还好吗?家里活累吗?我在广东一切都好。不要“千”挂。我们的“乘”女儿好吗?你要好好学习,别让你娘太“草”心。你们都要好好的……
父亲没什么文化,信写很简单,既没有《傅雷家书》的深入浅出,也没有《两地书》的文采斐然,更没有《与妻书》的黯然神伤。就这么几行字,每每看到,我都会潸然泪下。信里夹着一张照片,这还是两年前寄的。一直放在母亲枕头底下。我分明记得,收到那天,母亲偷偷抹了眼泪。
照片上的父亲憨厚笑着,一张脸经历了无数日晒雨淋,无数风吹雨打,龟裂的嘴唇咧得开开的。
放下爹的信,我把目光投向窗外。
——这是一条坑坑洼洼的老街。打从爷爷辈起,我们家就住在城郊的这条老街道。这里啊,有着我满满的回忆。一首童谣,几块蜜饯,便是我整个童年。我的童年里,几乎没有父亲的画面。那时的时光,在知了的鸣叫中,在老婆婆的冰柜里,在我奔跑的小脚丫下。
【画面一】挖掘机“轰轰”聒噪,我眼底写满心烦意乱。看着不远处日益崛起的小高层,再看看自己脚下踩踏的旧地板,岁月在它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爹——”我回过头,迎上父亲尴尬的目光,他穿着脱色的迷彩服,搓着双手,有几分歉意,又有几分焦虑。
【画面二】 “老先生,”父亲仅仅年过四十,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沧桑不少,“我们的XX花园已经是本市相当便宜的价格了,折上折,而且周边……”
“我们再……考虑考虑,啊,考虑考虑。”父亲拉着我和母亲匆匆往门外走,袖子里的手一直颤个不停。对于我们的家庭现状,买一套商品房无疑是“天价”。
【画面三】“我说老张,咱们这街道眼看要改造。你们的房子要拆迁了。当了几十年老街坊,嗨,真有点舍不得!”
“这政府,不也是为了咱们老百姓考虑么!”
在我的笑靥里,在我的泪花里,在我懵懂而憧憬的目光里,从小生长的老街道,慢慢转身走进了历史。比邻XX花园,我们的拆迁“还房”一天天露出了峥嵘。老房子被推掉,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浸透了我的童年我的欢笑我的歌谣。而正是这同一块砖,同一片瓦,生动的记载了我的家乡,在脱掉陈旧的衣衫,在焕发青春的荣光。
春节,我们一家三口搬进了“还房”,55平米,不大,够了。爹娘自己动手粉刷内墙,纷纷扬扬的笑声洒满整间屋子,是那么的整洁,又是那么的和美。比起XX花园的精致华美,我们的“还房”反而更有家的温馨。
一个小家,是家乡时代变迁的缩影。小家的每一步演变,写在我眼里,就是家乡的成长轨迹,那么饱满,那么动情。
家,就在眼前。
“还房”坐落在内江高速公路口子上,窗外清晰可见“内江欢迎你”这五个大字。它们,和我的小家并肩而立,是归途游子回家的唯一坐标,是爹娘与我的天涯守望,是大时代的脉动的最强音!点点滴滴,从我眼里汩汩流出,流溢在整座城市,载满她的梦莹魂牵,她的沧海桑田,她的前世今生。
我遇到过几个例子,也充分证明了宽容的伟大。
一次,公交车上,人很多,一位女士在一个大转弯时不小心踩了一个男士的脚,她赶紧回头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真的很抱歉。”男士笑笑说:“没关系,没关系,其实是我的脚太大了,挡住你了,应该是我跟你说对不起。”只听“轰”的一声,车内笑声一片,也缓解了那位女士的尴尬。最后,两人互谦互让的下了车,这件事也圆满结束了。大家想一想,如果当时男士是一片凶狠,骂骂咧咧,那女士就有可能恼羞成怒,与他吵起来,最后闹得双方都不愉快,整车想的人都会不舒服。
由此看来,宽容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和谐,更美好。记得还有一次,我正在一个商店买东西,一个30岁左右的女士正在选购东西时,脚一滑,手中的蛋糕一下摔在了地板上,弄的满地都是。女士刚准备赔钱,不料那那商店老板说:“没事,是我们的地板调皮,抢您的蛋糕吃,希望您不要在意。”女士闻言,笑了,特灿烂。并且,因为老板宽容的行为打动了她,她决定好好“报恩”于是买了好些东西才离开。你看这就是宽容的力量,使人不得不折服。
宽容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修养,一种品德,一种大度。
因为宽容,当廉颇和蔺相如作对,蔺相如笑而避之,才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这一说。也因为不宽容,卓越的军事家周瑜嫉妒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最后落了个吐血身亡的下场。宽容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有着特别的魅力,当你踩在紫罗兰花上时,它却留给你一路芳香。
宽容它就是一束阳光,可谁又能抗拒阳光呢?
老师评语:本文利用了几个事例,便描绘出了宽容的伟大、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
翻译学代表人物Toury在其《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中说:有些文化人意识到译文文本在社会或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于是就创造出所谓的译文文本, 以之服务于目的语社会或文化。此类文本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原文, 当然也谈不上“语言的转换”即翻译, 因此这些作品即为“伪译”本或假译本, 这种现象就是“伪译” (pseudotranslation) 。据此, 图里认为, “伪译”作品在被揭穿之前是作为译文文本而存在并且得到目的语文化所认可的, 有些“伪译”作品甚至还在本国文化中风靡一时, 并有可能促进了本国文学样式的革新。假若研究者不对这种已存现象加以关注, 那么翻译研究就不能算做是充分的研究。 (2001:40) 在危机管理研究中, “伪译”现象就时有发生。
2 危机管理研究中的”伪译”现象
案例1.旅游危机管理中的著名案例:
在旅游危机危机管理的实证性研究中, 有一个广泛采用的案例, 即“美国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会议与旅游署灾后恢复的公关策划”, 该安全被大量的旅游危机管理的研究者津津乐道。上网查来, 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家网站都有转载, 有八本专著和教材中都曾引用这个案例的部分内容或全文。这么“重要“的一个案例是出自何处呢?根据文章结构及行文习惯, 很明显这是一篇译自国外的翻译稿。出于一个翻译研究者的好奇心, 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线索, 对其原始出处进行了追踪, 结果却让我很失望。
原译文:“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这个旅游与会议目的地一夜之间突然变得面目皆非。1993年夏季的一场特大洪水把这一新型美国城市变成一座四处皆水而无水可喝的城市。七月11日当育空河水漫过得莫瓦尼斯水厂大坝时当地40万人口中有25万人口的供水中断。得莫瓦尼斯因较长时间不能恢复供水而闻名美国。……在8月举办的爱荷华州博览会和新一届得莫瓦尼斯航空博览会时, 休闲旅游已经恢复正常。得莫瓦尼斯大学花园假日酒店的总经理奥讷认为得莫瓦尼斯市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使休闲旅游恢复到近于正常的状态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甚至国际传媒也对这场洪水进行了报道。”
该案例涉及到的时间是1993年, 地点是有着40-50万人口的美国著名旅游城市爱荷华州得莫瓦尼斯市, 事件是大洪水造成的旅游危机。而该市有一所得莫瓦尼斯大学, 有著名的花园假日酒店。洪水的主要祸首是育空河。而当年八月还在该市举办了得莫瓦尼斯航空博览会。
首先确定的是“爱荷华州”, 虽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和《美国地名译名手册》上没有查到, 但港台及海外的有关介绍中多有提及, 即为Iowa State的不同译名。而Iowa的译名在以上两书中均译为:艾奥瓦 (衣阿华) 。在维基百科上译为:艾奥瓦, 又译爱我华州或衣阿华州。该州首府Des Moines, 即得梅因或德梅因。但在该州辖区内没有叫做得莫瓦尼斯的城市。之后, 经查美国1993年的特大洪水发生在密西西比河流域, 与美国西北部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没有关联。在美国40-50万人口的城市有43个, 但没有得莫瓦尼斯市。在美国3600所大学中也没有查到得莫瓦尼斯大学。沿着航空博览会主办城市来寻找同样也没有发现有关线索。那么这篇被普遍传播的案例又是怎样的一篇译作呢?
案例2:比尔.盖茨 (Bill Gates) 的名言:
“微软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句著名的译文除了作为名人名言被广泛传播外, 在危机管理, 尤其是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的文章与著述中, 简直是必须引用的一句箴言。在百度的搜索中, 引用这句名言的有38, 700条, 在谷歌的搜索中, 引用这句名言的有319, 000条。因为所有的引用者对这句名言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注释, 甚至发挥和创意。所以就使得了解这句名言的原文本意变得非常必要。首先, 这句名言中为什么要提到18个月这个具体的数字呢?是乐观还是悲观?是危机的提醒还是信心的保证?疑惑不解使得本文作者开始追踪这句名言的出处, 以正确理解其原文原意。
虽费尽周折但结果却是无功而返。不过有位网友找来了比尔.盖茨的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 经过认真比对分析后推测:这句经典名言可能是根据比尔.盖茨某次讲话的意思提炼出来的。
比尔.盖茨曾在一次讲话中说过:简而言之, 在未来的十几年, 微软将节省数十亿美元, 因为他们不再需要研发和营销成本。他们只需保留销售团队和技术维护人员即可, 并且这些人员的数量还会逐年裁减直至取消。我们知道微软可能还会再存在十几年, 因为他们没有太大的、真正创新的、为客户制作满意软件的压力。微软正在计划发布2008服务器系统 (距上次的发布时间为5年) , 视窗Vista已经推出 (距视窗XP的发布时间为6年) , 其它的一切都是每隔18个月就会升级一轮。
另外,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摩尔也曾说过:电脑芯片的更新周期为十八个月。这可能也会成为以上名言中“18个月”的创作根据, 故而比尔.盖茨的讲话就这样被“翻译”成了中国危机管理中的经典名言。这种现象也有人认为是编译, 但圣经翻译理论家Nida (1969) 认为, 不能说编译也是忠实翻译, 只能说它是一种“文化翻译”;Rado则更直接地表示:编译并非真正的翻译, 而是一种“伪译” (Shuttleworth1997:3-5) 。
3“伪译”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意义
Robinson (1998:183) 认为, “伪译”是西方文学界的一个通用术语, 始自波波维奇1976年的“伪译”定义, 他在定义中说:为了赢得广大的读者群, 于是便利用人们的阅读期待, 将原创作品伪装成译文作品出版发行, 以借助“翻译”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此类“伪译”的出现一般均具有明显的主观动机。按照图里的解释:就其文化地位来看, “伪译”与真译关系密切。某些作品以翻译的面目显现, 并非缘于某一文化中存在着“翻译”的概念, 而是缘于该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现实在该类文化中被赋予了一定的功能, 更缘于该文化中的人们乐于接受并承认此类功能 (2001:45) 。
西方社会中, “伪译”是用来输入文学新类型或文学新风的捷径, 由于本土文化往往对翻译作品采取宽容的态度, 故而“伪译”在墨守成规的传统文学实践中不会被非议。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文坛的许多创新者都愿意打着翻译的旗号来进行自己的创作 (封一函, 2005:27) 。
在“伪译”的成因及其意义方面, 图里结合一系列的案例提出:伪翻者为了达到其最终目的, 都会在文本中加入某种特质, 使读者把某类文本的翻译或出自某种源语和文本传统的译本联系起来, 并通过突出与真翻译的相似性, 来使“伪译”在目的语文化中通行无阻 (Toury, 2001:45) 。
首先, “伪译”是引入某类新事物的便利途径。因为翻译被认为是次要的文本生成方式之一, 因此即使“伪译”本中带有“离经叛道”的内容, 也可以被容忍, 故而“伪译”可以为传播异类文化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有时, 有些作家为使自己的作品免于审查也会采用“伪译”的方式, 一方面缘于译本的来源是异文化的, 看起来似乎对目的语文化威胁较小, 另一方面是一旦出现问题审核部门也无法找到原作者。
再者, 有些已有名气的作家在试图改变自己的风格时也会采取”伪译”的方式, 即打着翻译的幌子来推出新作, 以此来保持自己在读者中的名声免于受到不良影响。还有一些作者则是利用某种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所特有的优势, 将自己作品伪装成该优势文化的作品的译本, 以达操控读者心理之目的。
另外, “伪译”并非总是一种个人行为, 在某种条件下很多“伪译”会同时问世, 它们源自同一种语言, 并在本土文化中形一种文化传统, 这远比单一文本意义重大。如果是大规模“伪译”本出现, 那就有可能是目的语文化内部整合的体现, 是权力机构利用文化机制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 ( (Toury, 2001:41-43) 。
我国危机管理研究中所出现的这种“伪译”现象虽然与图里所说的“伪译”有一定的区别, 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利用“翻译”即“舶来品或洋货”来提高自己文章的说服力, 从而达到操控读者心理的目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出了社会心理的倾向和外来文化在目的语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使我们看出“翻译”的极其特殊的文化功能。
4“伪译”现象的研究
“伪译”现象在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大量存在, 它不应被当作赝品而排除。对“伪译”的思考, 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的权力政治因素的认识 (曾记, 2007) 。按图里的理论, 随着地球村逐渐形成, 随着著作权法的严格实施, “伪译”终将不再是某一文化体系中的特质, 也不会再居于文化体系的中心。不过, 对某个历史阶段来说, “伪译”研究将仍然会对整个文化和翻译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陆志国, 2003:114) 。如果说翻译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那么“伪译”则是文化交流中的一枚“奇葩”。
“伪译”现象由来已久, 西方译界普遍对“伪译”现象非常重视。“伪译”对于文化研究, 尤其是对于历史上的文化导向翻译研究, 极具启迪作用 (Toury, 1995:41) 。我国译界也有个别学者注意到了“伪译”现象, 但研究中的主要术语还未统一, 研究规模还很小, 研究模式还很单一, 没有超出图里的讨论模式 (童亮, 2002:65) 。
事实上, 当代翻译研究早已超越了如何实现原文-译文等值这一问题, 不仅应关注原文和译文之间通过怎样的文本策略而形成了怎样的对应关系, 而更应注重追问译文和翻译活动在目的语文化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发挥的文化建构作用 (曾记, 2007) 。“伪译”借助翻译的名义参与到了话语的编织与文化的构建当中, 它似一面镜子, 反射出了“翻译”这一概念的诸多未经审视的问题, 也促使我们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中来考察翻译的文化建构功能。
摘要:“伪译”是翻译研究的对象之一, 它是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中所进行的话语实践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弄清“伪译”现象的产生及影响, 说明对“伪译”的思考, 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各类因素的认识。
关键词:伪译,翻译研究,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志国.略谈翻译研究中的”伪译”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6) :112-114.
[2]封一函.再创作的伪翻译属性[J].中国翻译, 2005 (4) :27-30.
[3]曾记.“伪翻译”的再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 2007 (10) :77-78.
[4]Toury 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Douglas R.Pseudotranslation[A].Mona Bake.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London&New York:Rout-ledge, 1998.
[6]Savory T.The Art of Translation[M].London:Jonathan Cape Ltd, 1968.
[7]Nida E A, 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 1969.
【以教师节为话题的作文初中】推荐阅读:
以感恩教师节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10-15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师素质10-20
以教科研为载体 创新教师教育发表于06-08
以教师节为题的六年级作文06-29
以教师节为主题作文二年级10-19
初一教师节话题作文600字左右06-22
乡村教师的守望初中作文12-05
初中生教师节作文400字10-30
以小学教师教研12-07
我为教师添光彩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