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雷锋的写人作文

2025-03-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身边的雷锋的写人作文(推荐11篇)

身边的雷锋的写人作文 篇1

警官虽然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职业,但在人民群众心中确实伟大的。他总是在人民有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有些警官甚至为了救人牺牲了自己的性命,真可谓可歌可敬。

有一天,我出去买盐,出门时还没有下雨,当我准备回去的时候却下了倾盆大雨。我心想:这下完了!回去肯定会被淋成“落汤鸡”了。正当我焦急地在超市门前等待雨停的时候,走来了一位穿着警服的叔叔,他问我:“小朋友,你怎么了?下这么大雨怎么不回家啊?”我告诉叔叔,我来的时候没有下雨,所以没有带伞。警官叔叔二话不说就把伞让给了我,说道:“小朋友,你的家在哪啊?我把你送回去吧!”我点了点头,警官叔叔一路上为了照顾我,他的衣服都被淋湿了。

虽然这件事过了很久,我依然记得,很感谢这位叔叔!

身边的雷锋的写人作文 篇2

关键词:《汉书》写人 叙事 艺术手法

就史籍记载而言,自古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章学诚论叙事与记言的区别时称:“叙事之文,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惟其所欲,期如其事而已矣。记言之文,则非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期于适如其人之言,非作者所能自主也。”追求实录,尽量接近历史真实,是史家的职责。然而,历史是不可能还原的,而史官又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历史人事,所以叙事之文为作者之创造自不待言。杰出的作家更能够在总体统一的风格中追求多样的变化,《史记》导其先路,写人叙事篇篇具有个性,《汉书》紧随其后,也能于篇章中运用多种手法凸显个性,令人物风神毕见,事迹详赡清晰。

一、虚实相间与增删史事

历史的纪实是相对而言的,在必要之时也需要艺术创造,当然一切的创造必须要符合历史事件的基本发展过程,并且要合乎人物的性格特征。钱钟书曾言:“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史传文学不同于小说,但是《左传》、《国语》、《战国策》在叙事写人方面均有虚构的内容,多言鬼神而传奇色彩非常浓厚,与绝对的史实相区别,但是却增强了作品的合理性,生动性和文学性,如《左传·宣公十五年》讲述的“结草衔环”的故事,就涉及到记梦与因果报应的思想。虚实相生,增强了写人叙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史记》中的以文运事、以情驭史的成分随处可见,如《刺客列传》中聂政之姐死烈那样富于传奇色彩的描写,入骨三分,不仅对真实的历史事件有所补充,而且本身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汉书》的作者班固虽然是一副经学家的古板面孔,但是从他的写人叙事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作者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使得篇章文采奕奕,情感表达更为充沛的一面。

如《汉书·王章传》在如实地叙述历史的同时,虚构或者想象的情节,尤为引人入胜: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任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邪?”章曰:“非女子所知也。”

这两个情节叙写了很小的生活故事,“牛衣涕泣”旁人难以得见,夫妻之间的对话也不是外人能够听见的,可见这些都是出于作者合乎生活实际的想象。从一“呵怒”,一“止之”可以看出王章妻是一个有见识的女子,而王章的个性形象也由此得以多方面的展现。

虽然史传作品不允许虚构或者任意改动历史人物的行事和风格,但是作为精神生产物,作家一定会带着自己的个性、局限以及时代特征去完成创作。因此,经过创作主体再现的历史人物形象必然受到了主体的“审美观照”。那么由一些创作者“观照”下描述的细节更是妙笔生花了,比如《汉书·陈万年传》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节“陈万年病榻教子”: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陈万年作为汉朝的高官,处世秘诀居然是左右逢源,谄媚事人。几句对话,先“欲仗之”后“乃不复言”,如此传神的刻画,对于陈万年父子的个性形象都有典型意义。试想,这种半夜教育儿子的事,外人几乎不可能亲眼所见、亲耳听见,而班固描写的如此细致,真实,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思与妙想了。

还有《外戚传》中出身倡优而以“妙丽善舞”得幸君王的李夫人,于病笃之时冒着极大的风险,再三拒绝来探望的武帝提出见面的要求。在当时李夫人的行为令人惊诧,但其深刻用心为作者通过李夫人姊妹间的对话巧妙传出:“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受宠美人与君王之爱仅止于此,读之令人嘘唏,但读者一望而知,这等姊妹间的私语不可能为外人所知,相信应是作者揣摩情境的合理想象,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又显得真实感人。

后世有学者批评班固为司马迁立传,几乎全部照搬《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内容,但《汉书》对《报任安书》的增收,对后世研究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与思想显然是极为重要,由此也能够看出班固作为史官的素质和非凡的眼光。还有《汉书·贾谊传》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增补也显示出班固的卓识。司马迁从个人遭遇的角度,将屈原与贾谊二人合传,写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抑郁难遏之气,其中浸透了作者个人的情韵,凸现了传主的风神,因此是大家公认的成功之作。但从史学的角度来说,班固在《贾谊传》中既保存了其辞赋的代表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又极具眼光地收录了《治安策》、《处置淮阳各国疏》和《谏封淮南厉王诸子疏》,这样就更全面地展示了传主不仅有文学才华,也有政治才能,人物事迹始末具全,由此更深刻地写出了贾谊怀才不遇的境地,读之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就这篇传来说,于增删裁剪间,班固写人叙事显得更加详细严谨,不愧为“良史之才”。

司马迁文采卓然,纵横恣肆,而《汉书》素以严谨著称,严肃的史实经过作者的反复斟酌,裁择,显示出详略相宜,整饬谨严的风格。因此《汉书》对《史记》的删减修正之处也比较多。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所载“贯高事”比较详细,而《汉书》则有所删减:

nlc202309010137

汉七年, 汉高祖从平城过赵,对赵王傲慢无礼,赵相贯高等人欲杀高祖,赵王不允。···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车胶致, 与王诣长安。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与客孟舒等十余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

《汉书·张耳陈馀传》记述此事,删“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与客孟舒等十余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一句。因为《史记》前文已经交代“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 贯高) 乃车胶致, 与王诣长安”,所以《汉书》在此删去前后相抵触的句子,从语意等方面来说甚为得当。

二、概叙与详叙相互穿插

历史叙事要求史家以实录的笔法,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入大量丰富复杂的历史信息,这样,史家不但要在人、事材料方面精心选择,更要选用大量简单的白描,将最大的信息量浓缩于最少的文字中。如果史官仅仅是概括性的勾勒,而无铺陈与渲染之处,则会显得呆板无味,失去了历史本身的生动色彩。因此,在历史著作里如何将“史笔”与“文笔”处理好,无疑是非常重要。用现代叙事理论来说,就是把讲述性叙事、纯叙事与对话叙事、模仿叙事相结合,才能完成一篇写人叙事的佳作。司马迁首创了以人物形象解释演绎历史的纪传体,班固完全继承了这种以人写史的传统,在《史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史传文学的艺术技巧和叙事手法,着力塑造了有汉一代的众生相。

大凡历史著作所应有的本体意识,如史鉴与劝惩职能,讲求实录的原则,以至史家所必须的德、才、学、识,在史传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里转引了这样一段话:“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事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他对司马迁的真诚称赞与欣赏,在编写《汉书》时也处处以其为楷模。郭预衡先生认为:“(汉代)保有‘白描’特点的是司马迁。司马迁的文章长处很多,其中主要的一点是不‘太做’。这是扬雄、班固望尘不及的。”实际上,《汉书》虽说写人叙事较为详细,特别注重细节描写,语辞也比较典雅,但是总体风格并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相对简朴凝练,特别是在概叙与详叙相结合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继踵《史记》,而更纯熟。

如《汉书》对霍光早期经历表现和外貌为人有两段简洁的描述,可窥一斑: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这两节交待了霍光的外貌和为人,为后面叙写其它事迹打下了基础。文中写霍光从外貌行事来看其人谨慎文弱,未尝有过,仅是守礼之人罢了。但与后面武帝临危托孤,其处事刚毅果断相对比,前后照应,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真章。后来班固又以时间为序,详细地叙述了霍光匡国安民之举:处置上官桀父子阴谋叛乱之事,稳定政局;昭帝崩后立昌邑王贺,后又废贺立宣帝;辅佐宣帝谨慎忠勤,沉稳执政。作者集中精力刻画了一代政治家的形象,不是单一的塑造历史人物典型,而是注意多方面多手法来描写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叙事严谨详实,目的在于警醒后人,以史为鉴。

然而不得不提到的是《汉书·蔡义传》中对霍光言行的补充叙写,虽然寥寥几笔,但很能反映霍光弄权谋政的一面:

义为丞相时年八十余,短小无须眉,貌似老妪,行步俯偻,常两吏扶夹乃能行。时大将军光秉政,议者或言光置宰相不选贤,苟用可专制者。光闻之,谓侍中左右及官属曰:“以为人主师当为宰相,何谓云云?此语不可使天下闻也。”

另如《萧望之传》、《杨敞传》等均有影射霍光弄权的记载,作者将其一一叙述出来,体现了“实录无隐”的史学精神。而霍光对于昭、宣中兴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所以班固以尽量客观的态度来刻画这位人物,本传与他传相呼应,概叙与详叙相结合,起伏有致,不至于平淡无奇,罗列账单。

其中《汉书·赵广汉传》是班固撰写的较为精彩的一篇传记,叙述了赵广汉作为一个极具个性、政绩累累而又缺点突出的能干官吏,一生行事练达果敢,却最终身败名裂的事迹。全传以时间先后为序,细致地描写了赵广汉在为官期间多获政绩,打击豪强为民伸张,因“治行尤异”迁至京兆尹,然后再次曲尽细笔数列种种事例,描摹其严格执法,吏能优异。但是在全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是这样一节:

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强壮锋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计,莫为持难。广汉终以此败。

此段写得可谓文如其人,将赵广汉敏捷强悍的个性以及后来身陷刑戮的原因,都概叙其中。赵广汉有过人才干,使得威名远播,“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后来又完整地论述了赵广汉的钩距之法,与丞相魏相的较量等事情,传末专门提及因为赵广汉的廉明,百姓追思他,歌颂他。可见作者对这样一位能吏是倾向于同情和部分肯定的。作者有详有略地叙述,不紧不慢地概括出了传主的一生行迹,手法多样,主旨鲜明,章法严谨。

还有《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传》)篇末特别记载麒麟阁图画功臣的事迹,罗列十分详细,也更能突出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言外之意: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

nlc202309010137

麒麟阁内画像有十一个人,班固不惜一一列举众人的职位名字,而且还以黄霸等人相对比,更加突出了苏武在班固心中的地位。归汉后的苏武仅为典属国,职位比较低,却和大将军霍光等同列功臣之属,可见作者对苏武的敬佩和颂扬之情溢于言表。另外,在《苏武传》中对苏武在绝地牧羊,受尽折磨的情状给予了细致的描写,读来令人动容,而对其归国后的几句白描式的叙写更是让人感动至深:“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十九年的生活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短的一段,但是对于苏武来说却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克服煎熬生存下来。作者用苏武出使前后的形貌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而班固作为秉笔直书的史官,于写人叙事之间,冷静之余,也不禁倾注了浓浓的赞誉之情。而因为班固不遗余力地生动描写,苏武这个人物的形象已经具有了典型的意义,成为了坚守民族大义、不辱使命的代表,受到人们世代敬仰。

三、以叙为议与细笔妙补

《汉书》总体风格是内敛严谨的,在行文中更是较少直接议论的语句,与司马迁的鲜明褒贬相比,作者这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后人非议颇多。唯《王莽传》中,作者在洋洋洒洒四万多字的叙事中,多有议论之语,以求多方面展示王莽的形象,这也是出于详述事迹,条分缕析内外因以告诫后世的需要。至于大部分的篇章,除赞语外,多是将感情蕴含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即以叙为议,真是“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总能让人“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然而,汉书的“论赞”部分有的夹叙夹议,或者稍作批判,也是对以叙为议这种艺术手法的补充。有的篇章于细笔巧妙地补出作者写人叙事的真实意图,于冷静地思索外顿感意味深远。

劝惩的精神和实录的原则,使得史传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作者要忠于史实,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善善恶恶,黑白分明。歌颂光明并不难,难的是敢于揭露黑暗,鞭挞丑恶。其实从先秦时代董狐与齐太史身上,我们已经看到正直的史官在记载历史时的批评精神。其后有历史责任感的史官,无不自觉地继承了这种精神。《汉书》揭露汉文帝后期的荒于政事耽于逸乐,武帝的好大喜功连年用兵,诸侯王多凶狠残忍、恣意妄为,外戚之骄纵放恣、残暴不仁等等,都显示出强烈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不但针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体现在作者所生活的当代统治者身上。出于尊汉护国、以史为鉴的需要,历数王莽之乱始末的史官班固,对西汉末期君臣事迹记录的尤其详细。如《汉书·元后传》表现外戚王凤擅权欺主的行径令人震惊:

左右常荐光禄大夫刘向少子歆通达有异材。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说之,欲以为中常侍,召取衣冠。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其见惮如此。

作者只是描述了一件寻常小事,但从皇帝与大臣的对话行事,足以看出当时百官唯王凤之命是从的状态。一句“其见惮如此”,是作者插入的评论之语,饱含着气愤与无奈。被欺压的成帝如此昏庸无能,外戚专权盖主之气焰何等嚣张。作者虽然是在简洁地叙述本事,鲜少大段的评论,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他难以忍耐的愤怒充斥在字里行间。

又如《汉书·元后传》记载大将军王凤临终之时,向成帝荐王音以代己:

及凤且死,上疏谢上,复固荐音自代,言谭等五人必不可用。天子然之。初,谭倨,不肯事凤,而音敬凤,卑恭如子,故荐之。

仅仅几句话就将王音的谄媚无耻,王凤的自私弄权,成帝的昏弱无用,一一展现了出来。作者虽没有评论,但鲜明的批判含义呼之欲出。而这些关于外戚的事迹记录在《元后传》中更显得作者匠心独运。因为元后一生见证了西汉的衰亡,作者遂将其与汉朝的国祚之变紧密相连,对元后的为人写的十分详细。哀帝驾崩之后,平帝初立,王莽辅政,才一步步将西汉王朝推向了覆灭之路。虽说王莽篡汉,处心积虑,非元后一女子所能阻挡,但在元帝、成帝之时,外戚势力已经不容小觑,而元后本欲王氏专擅天下,对王凤、王莽等人的纵宠,实际上对刘氏之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是作者专设单传以写人叙事的本意:防微杜渐,以警当朝统治者。

而作者的细笔妙补,也能篇末见真章,如《汉书·公孙弘传》末曰:

凡为丞相御史六岁,年八十,终丞相位。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馀尽伏诛云。

此段文字,《史记》没有记录,班固特意补叙,以李蔡等人相继被杀与公孙弘的逢迎安世相对比,更突出了其人的狡猾世故,身处相位却只顾迎合主上的丑陋、虚伪行为。

又如《汉书·元后传》起始曰:“孝元皇后,王莽姑也。”而结语提到:“太后崩后十年,汉兵诛莽。”不但使得传记叙事写人,有首有尾,而且两次提到王莽,更发人深省。这些小细节对王莽乱汉的事迹有所补充,更显示出作者对元后的微词,令人物事迹更加清晰,有助于对人物多方面的评价。又如《汉书·东方朔传》写东方朔直斥董偃之罪,间接地揭露了窦太主、武帝之过,作者对他们的批判之意明显。但结尾称“是后,公主贵人多逾礼制,自董偃始”,看似闲笔,实际上批判之意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董偃之事了。

《汉书》还善于用层层推进法来叙写人物事迹,于极为纷繁的人情关系中将历史事描写的有条有理,刻画人物也有声有色,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如《汉书·王嘉传》笔笔聚焦于王嘉的刚直忧国,堪作柱石之臣却终被害致死,《汉书·金日磾传》不过千余字,逐层推进式叙写武帝与金日磾之君臣遇合,都是颇为成功之例。如写武帝宠爱金日磾的长子,但金日磾却因为儿子恃宠而骄,淫乱无状而杀掉他。武帝虽怒却心敬之。另一方面又将金日磾自身严于律己的作为写出,突出武帝对他非同一般的态度。双线交错,将一位谨慎持重的大臣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同时又将霍光与金日磾相互对比而写,起到了互相映衬的效果。印证了传末的赞语,同时也显示了作者的贬褒态度。

当然,《汉书》叙事写人方面有时不免因为过于详细而有繁复之嫌,有些甚至是重复出现的段落,但是就总体而言,班固善于将平叙与逆叙、插叙等多种手法交错运用,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其严密与详赡,实有胜于《史记》,无愧于范晔“赡而不秽,详而有体”的赞誉。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撰.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汉)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 余英时.史家、史学与时代 [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4] 杨树达.汉书窥管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郭丹.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 [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

[6]许结.汉代文学思想史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王洲明.中国文学精神(汉代卷)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8]崔军伟.《汉书》矫正《史记》举隅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有趣的写人作文 篇3

我爸爸喜欢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他还当猫来捉我们呢!如果小朋友到我家来,他一定会跟他们玩的。爸爸经常带我去公园玩,吹泡泡、放风筝。星期六和星期天总是睡懒觉,我怎么拉都拉不动,我和妈妈说他是“大懒猪”。

我爸爸最怕什么呢?你肯定猜不到。我爸爸最怕毛毛虫。爸爸说,他小时候在一棵大榕树下听老人讲故事。突然,一条毛毛虫掉在爸爸的头上,他围着大榕树跑呀跑,直到甩掉为止。吓得他好几天都不敢到大榕树下听故事,一直到现在还害怕毛毛虫。你说好笑不好笑?

外婆的写人作文 篇4

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却不让我上学。因为哥哥上学后,给家里添了许多负担,再给我上幼儿园,那岂不是雪上加霜?我看着同龄的孩子上幼儿园,便又哭又闹。外婆看见了,就说服妈妈让我去读,还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被奶奶带回了老家。不幸的是,我竟染上了肺炎、哮喘,一病就是几个月。紧接着,皮肤病也来了,这儿红一块,那儿紫一块,浑身奇痒,整个人病怏怏的。时间一长,我面黄肌瘦,就像几十年前遇害的“小萝卜头”一般。

我回到外婆家后,外婆心疼极了,又是带我去打针,又是帮我买药,跟着妈妈东奔西走。半夜里,我咳嗽得腰酸背痛,外公外婆顾不着睡觉,一个端水端药,一个拍背抚头;一个嘘寒同暖,一个添加衣裳,跟着我爸我妈一起忙,忙得不可开交。我哭了,外婆便抚摸着我的头,一边喂我吃药一边说:“孩子,人生太苦了!你要经得起病魔的考验呀!”

姐姐的写人作文 篇5

前天,姐姐回来了。我觉得姐姐一来,爸爸妈妈就跟她说话,他们跟姐姐说了一大堆话,连吃饭也说。睡觉了,姐姐和我一起睡觉。第二天,爸妈准备上班了,突然妈妈听见咚一声……看见我。

我打开门说:我们准备起床了。妈妈说:那我也去上班了哦。姐姐起床了,再蒸面包给我吃,下午我要表演钢琴,(那里是钢琴音乐会)我的曲目是:山村舞曲。可是我一点也不紧张。音乐会结束后,姐姐就要走了,我忍不住哭了。我只好让她走,姐姐走了以后,爸爸安慰我说:姐姐以后还会再来我们家的。

作家的写人作文 篇6

不知是哪一天,我在网上知道了她,便开始成套成套订她的书。我已经把她的“阳光姐姐嘉年华”整套书看完了。美美姐,你怎么写得那么好啊?你的作品带我进入一个幽默、神奇的世界,给了我轻松和愉快、光明的气氛。你就像一个伟大的化妆师,我们的世界增添了色彩与活力;你又像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把我们阴暗、忧郁的世界装点得如此美丽........你写的故事就像我钟爱的童话一样,纯洁而真切,让我的心里很舒服、很温馨。

就拿《做好学生有点累》来说吧,故事引子是一个在班上第一名的女孩,她很想当个坏孩子,但她知道,她做不到,因为她总被别人捧在手心里,不喜欢输的感觉。阳光姐姐给她回了信,并在信中讲述做好学生的烦恼,以她为例,写了主角蔡一心,以她的角度来看好学生,读了以后,你会发现,蔡一心是有点叛逆的女孩........

难忘师恩的写人作文 篇7

当我们早上没吃早饭时,是您帮我们买一份回来。当我们不舒服时,是您嘘寒问暖送我们回家。当我们吵吵闹闹是是您口口声声说要惩罚我们但那一次惩罚了,还不是关心我们。当我们对您道歉时,说不会原谅我们,可是看着我们那诚恳的模样在心底也原谅了!相处了六年我们知道你为我们好每一次班会说的话能感动哭一些人但是有是变着法的让我们高兴起来这不都、您善良的表现吗?

当我们没写作业时您的表情是生气的,当我们没站好队、眼操没做好时您的表情也是生气的,当我们没认真听课时您是大发雷庭的。在班会的时候您总是可以说哭班里的同学但总是变着法的来哄我们开心。我们不听课时您可以完全不理我们不知道的就不管了,但是您不会这样,因为您说过我们是您的孩子啊。

光阴如剑一样一晃过去了五年这是最后一个学期了,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娃娃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有一句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今天我把这句话改一日为师终生为母。

八年级的写人作文 篇8

从小我就体弱多病,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而那最着急的,就是我的妈妈。吃药时,妈妈小心翼翼的喂着我,她的眼睛里流露出妈妈的认真与关注。严重时还要打针,小时候的我也懂得妈妈的不易,从不哭,但我从妈妈的眉心中看出,这一针一针,扎进的全是妈妈的心啊!一次次的喂药她都不厌其烦,一次次的用脸颊来试我的脸颊的温度她都一丝不苟。当我恢复了健康,妈妈的脸上又重新现出了笑容,而那头发中却多了银丝,那眼角上却添了皱纹,她依然会用那饱经风霜的手给我幸福,因为岁月逝去,她对我的爱——只增不减。

长大后的我很听妈妈的话,我知道,妈妈会感到知足与幸福。从二年级起,上下学我便自己回家,用这种方法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儿,何乐而不为?我吃饭吃得少,妈妈却精挑细选、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道菜,我知道,我吃下的,是妈妈对我的爱。作业上,我总是认真完成,不用妈妈操心,学习上,我十分努力,因为这样可以给妈妈争光,她以后的生活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幸福!

写舅妈的写人作文 篇9

我的外公相貌并不引人注目:方方的国字脸,头顶只有少许头发,一双眼睛虽然不大,但却炯炯有神,看电视时也总能目不转睛地看上很长时间。我外公的鼻子可不像别人那样细巧挺秀也不鼻子挺直,而是端正阔大。外公能说会道,也许是他有两片厚厚的嘴唇吧!

外公非常疼爱我。上次我切伤了手指,是外公辛辛苦苦把我背去医院,然后挂号等都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最后,包扎好后,外公已经汗如雨下,但他仍然坚持把我背出医院。

每次放学回家,都能见到外公,因为他天天都来接我,他买的摩托车就像我的专用车一样,每次放学,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盛夏酷暑,外公都坚持来接我,下雨,我和外公共用一把伞,也就是我们心连心,夏天,外公不怕炎热,穿着短袖,骑着摩托车来接我,好让学习了一天的我也凉快一下。

每次,我一发烧或者生了什么重病,他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妈妈爸爸带我去挂水,他还不放心,要跟着来,挂着挂着,我突然口渴了,外公就到医院旁边的超市给我买水。发烧后,我食欲又不好,什么都不想吃,就想吃饺子,外公听了,就跑到几十里外的大餐厅给我买饺子,就这样,我生病了几天,外公就跑了几天,我生病好后对外公说:“外公,我生病的这几天,你天天跑,累吗?”外公说:“不累,天天这样跑是在锻炼身体,不会生病,我倒还要感谢你呢!”

写警察的写人作文 篇10

白天他自己认真不让小偷有可乘之机,我们放学时你还帮我们过马路,这些年都是你保护了我们的安全。

晚上你也睡在门门口的警卫室里,不让小偷进学校。

你早早地就在校门口了你拿着那个电棒,身上还穿着帅气的警服,看着很威风。你每次都会把衣服弄脏,但你却每次都不嫌弃,还是在那安静的站着。

记得有一次我们放学,准备过马路了你在前面堵车而有一辆车却飞快地跑了过来试图闯过去,你不顾生命危险跑的跑在那辆车前用手指着那辆车司机看了看把车靠边停了,你把他的车查了查。是酒驾,如果不是你的话我们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描写公公的写人作文 篇11

逗号和顿号瞪着大眼睛说:我们能把句子进行分隔停顿,不然句子就像一条长长的面条吃都吃不完,我们一定是文章里最重要的。句号抢着说:我能分句子,不然人人读书就得一口气读下来非常的费劲,而且一篇文章不可能一句话都没有,我才是最重要的。感叹号大声地嚷嚷着:伙伴们,我的本领最大!文章里我的感情最丰富,也能让一件事情表现得更生动。所以在文章里最重要的非我莫属!不服气的小问号说: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疑问?我在文章里最重要!自认为学问最高的省略号慢慢悠悠地说:我在文章里重要不言而喻了,可以省略好多作者写不完一些事情,不然作者就要写的没完没了

字典公公发表意见说:你们每个人的本领都不一样,每个人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缺了谁都不行。你们都是文章里的好助手,应该尽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是一心想着夸耀自己的本领。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差异教学下一篇:完善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