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忆读书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忆读书(精选11篇)

1.忆读书 篇1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批改人________评价________【导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品读、讨论。

3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导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导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使用说明】本案是课前发放,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对课文的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要求ABC层学生都自主完成。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合作讨论—品读感悟

注意:①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③锻炼孩子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导入:

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自主学习案】

一朗读指导 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二 朗读课文

三 知识链接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l951年秋回国。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自1954年以来,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现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四 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舅()宴()诸()葛()箩()岳()

觅()绪()榜()填()泛()辈()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强卷

3、解释词语。:

无聊 :悬念 :

消遣:若有所失 :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自作多情:无病呻吟:

兴亡盛衰:一知半解:

风花雪月:不能自已:

心动神移 :朦朦胧胧:

4、词句解释: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课堂探究案】

【合作研究 文本探究】

【使用说明】本篇导学案适用于课堂学习环节,结合课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按照探究学习顺序,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要求AB层学生完成全部探究和拓展的内容,C层学生完成探究内容,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完成拓展内容。

【学法指导】反复品读,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课堂导学】

导语激趣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探究点一:(学法指导:自读课文一遍,一对一探究,组内交流)

1、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这些内容体现了“————”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

引语启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3、结合教材助读信息,交流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4、启示语: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交流小结:———————————————————————————

探究点二:(学法指导:诵读品析,合作探究,组内交流)

1.活动与要求:请小组内轮流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辅助策略: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3、小组交流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和————————————————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

以上内容体现了“——————”这一中心。

2.请将本文结合自己上一节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活动与要求:请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交流归纳:

【拓展提升】:

1.小结全文。

活动要求: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3、迁移活动: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

【课堂检测案】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篇()翩()愤()填()绪()泛()榜()遍()骗()奋()添()续()眨()傍()

二、“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从课文中找依据)

A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B在意思上————————————————————————。

1.忆读书 篇2

如果说冰心的经典语句“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成为了人们指导儿童阅读的一条重要法则的话, 那么, 《忆读书》则是冰心一生的阅读经验的梳理与总结, 其中涵盖了儿童阅读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从听到读:儿童的文学接受途径

冰心回忆其读书时, 提到舅父每晚给他们读一段《三国演义》, 成为她自己后来啃读《三国演义》的缘由, 并由此走上了阅读的探索与发现之路。日本童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在一所大学演讲时, 被问及“怎样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呢, 还是靠画”时, 他回答:靠耳朵。当然, 需要指出的是, 听读的内容与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听者阅读的兴趣, 它本身也是文学接受的一种方式。

儿童时期的文学接受, 不仅要“看”或者“读”, 还要“听”。儿童的阅读通常是从“听”开始的, 譬如儿歌, 就是适合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幼童不认字或识字不多, 当他们无法独立阅读的时候, 成人的吟唱、阅读或讲述, 就是他们最好的文学启蒙。很多国家都有家庭阅读时间或者睡前讲故事的传统, 这是儿童最初感受到的, 伴随有浓浓亲子关系的阅读氛围与阅读习惯。

童年听读往往可以开启一个人一生的阅读之路或者文学之路。童年听读不仅可以发生在家庭环境中, 还需存在于幼儿园、小学校园中, 特别是对于家庭阅读环境薄弱的儿童, 以及正在学习阅读还不能自主阅读的低幼儿童, 学校或班级的听读活动, 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补充。

二、从动机到动力:兴趣激发是最重要的

阅读兴趣是最重要的。阅读兴趣的激发可能是有意的, 也可能是无意的。但是, 通常要从儿童可能感兴趣的某本书开始, 或者说这本书需带有某些儿童感兴趣的文学特质。譬如冰心提到的《三国演义》, 其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 具备讲述的适合要件。当然, 讲述人的语气、神情、动作等等, 都会影响到讲述的效果。冰心的舅父大概是个常常给孩子讲故事, 又擅长给孩子讲故事的人。

但是, 舅父每天晚饭后只讲半个钟头, 冰心听得津津有味, 又欲罢不能, “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在母亲的催促下, 含泪上床”。几番下来, 冰心“咬了牙”, “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

在家庭阅读和学校阅读中, 我们有时也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激发。譬如教师选择一个或几个有趣的片段在班级内讲述, 或者把讲述戛然停止在人物命运的某个关节点上, 从而引发学生在好奇心与探索欲下进行后续的自行阅读, 往往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关于阅读兴趣与趣味, 周作人早在1920年《儿童的文学》的演讲中就强调, “小学校里正当的文学教育, 有这三种作用: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多年后的今天看来, 这依然适用。在指导儿童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先是顺应和满足, 然后培养并指导, 最后唤醒新的兴趣与趣味, 即兴趣贯穿始终。

三、从一本到一类:阅读兴趣的横向迁移

在《忆读书》中, 冰心提到: 因为看了《三国演义》, 引发了她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于是又看了《水浒传》;因为看了《茶花女遗事》, 于是产生了对于林译小说的兴趣。儿童阅读通常是这样的, 譬如看了某个作家的某部作品, 而对其创作的其他作品产生兴趣;因为看了某主题或某题材的作品, 而对这一类作品可能产生兴趣。

在今天的儿童阅读指导中, 我们有时会提及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的问题。在语文课上, 一些教师也会考虑拓展阅读的问题。譬如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后, 教师会推荐学生去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学习《盘古开天地》后, 教师会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神话故事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源, 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从模糊阅读到阅读品鉴: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冰心在初读《三国演义》时, 很多字不认识, 读得比较困难, 甚至出现把“凯”读成“岂”的情况, 但是, 渐渐地, 她发现自己“居然越看越懂”。这其实不仅是冰心一个人的阅读经验。也是我们很多读者的阅读体验, 有时一些字词不认识不明白, 并不妨碍我们对整体或者主要内容的理解。随着阅读的推进, 无论是读者通过联系上下文也好, 前后勾连也好, 原来不太明白的、有疑问的, 后来就可能渐渐明白、甚至有恍然大悟之感。而且, 我们也不建议在不妨碍大意理解的情况下, 逢生字就查字典的做法, 因为这样会干扰阅读的情绪状态与心理状态。阅读中, 读者会不知不觉地习得某些方法策略, 并且运用这些方法策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内容。

在阅读能力提升中懂得了品鉴。冰心说:“书看多了, 我也会挑选, 比较。”譬如, 看了《三国演义》、看了《水浒传》, 被关羽、诸葛亮、鲁智深等人物打动的时候, 便感觉这些作品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操千曲而后晓声”, 阅读也是如此, 书读得多了, 便有了语感的习得、有了文学素养的提升, 慢慢也就懂得了品鉴。

人生经验帮助我们深化阅读。阅读, 不仅仅需要阅读者本身的阅读经验, 还要受阅读者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的影响。譬如, 同一本书, 我们在不同年龄阶段, 阅读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冰心十二三岁看《红楼梦》, 更多关注到的是其中人物的情绪状态、性格气质, 但是到了中年以后, 冰心才发现自己终于尝到“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主张儿童模糊阅读。面对一篇作品或者一部书, 刚开始有些不懂, 没关系, 随着年龄、知识、阅历的增长, 慢慢地就会理解的。

五、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孩子的阅读环境, 包括社会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环境。具体来说, 孩子的阅读环境又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情境等。从《忆读书》透露的家庭环境来看, 至少在冰心7岁前后的那段时间, 舅父每晚给孩子们讲故事, 而母亲的笸箩里也常常放着几本《聊斋志异》。11岁搬去和祖父同住后, 祖父的桌上则摆放着林琴南老师送的《茶花女遗事》。冰心的母亲在思想上开明自立, 常常订阅《妇女杂志》《小说月报》等;舅舅是同盟会会员, 时常收到朋友寄来的新书。冰心不仅能读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还可以看到上海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 还有一些外国小说等。可见, 冰心的家里时常有随手可取、随时可拿的阅读资料。

英国作家、阅读研究专家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特别提出:大人要为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书, 且这些书是可以接近的, 可以使用的。譬如体验浏览的乐趣, 在书店、图书馆或自家的书架前, 信手拈来, 随手翻翻, 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然而, 在一些学校, 虽然建有图书馆或阅览室, 但是不对学生开放, 或者图书极其陈旧, 导致图书的储备与陈列形同虚设。

冰心《忆读书》的语言瑕疵刍议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 忆读书 ;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65-01

冰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卓越的语言艺术大师,她的散文以清新优雅、隽永明丽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冰心的散文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选用文言词汇又略含西文句法的白话文;遣词用字,雅而不古,丽而不艳,既清新洗练,又流利自然,华美优雅,含蓄隽秀,极富韵致。

写于1989年9月的《忆读书》是冰心晚年献给她一生所热爱的小读者的最好的礼物,已经被多个版本编者编进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对年轻一代,甚至于整个人类读书都是“宝典”。这篇文章,总的来说,鲜明体现了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其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只是仔细研读,个别词句,从当代语言规范上看,有瑕疵。本文从句子和词语两个方面加以推敲。

一、句子

由于采用西文句法,以下三个句子出现瑕疵。

(一)“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第二句(“倒不是……”)是采用西文句法的句子。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费解的是:在第一个分句中,冰心否认的“读书”内容是什么?是国文教科书第二册及其后几册,还是所有国文教科书?苦于找不到当时的国文教科书,不知道“天、地、日、月、山、水、土、木”是不是第一册的最后一课,如果是最后一课,那就是否认第二册及其后几册。但根据上下文意,她要表达的是真正的“读书”始于读《三国演义》。这样,自然就要否认所有国文教科书。那么这个句子改为“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就没有歧义了。

(二)“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这两个句子作者想表达的是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我”的作文因采用文言写作,得到老师的好评(“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在第二个句子开头有个关联词语“因为”,这就出现了两种可能:要么前后两句内容有因果关联,要么后一句子是因果关系复句。从文意看,前一句是说聊斋故事对“我”有帮助,后一句说的是“帮助”的情况——作文得到好评。后一句就不可能是前一句的“因”。那么后一句是不是因果关系的复句?后一句表达的是“我”的作文被老师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因为“我”用文言写作,可见是前果后因的因果关系复句。分句“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中有关联词语“因”。这样说来,第二个句子句首的“因为”是多余的。

(三)“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这个句子中“虽然”至句末,要表达的是《水浒传》尽管在人物塑造上有凑数的做法,但也比人物没有个性的《荡寇志》好多了。这是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因少了关联词语“但”,句子显得不连贯。补上关联词语“但”,即把“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改成“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流畅多了。

二、词语

词语有两处值得研讨。

(一)“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句中“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似乎是冰心喜欢连用的,她在《山中杂记·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一文有“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句子,同样连用“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总之。该词典未收录“统而言之”,查“统”义项有“总起来;总括;全部。”可见这两个词语,从意义看,是同义词。似乎没有必要连用。

(二)“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文中所得不到的。”句中“都”是多余的。“都”一般是指前面的內容有几个方面或几种情况,即通常是复数。从句子内部结构看,“都”限制“是”,表述的对象是“这”,而“这”指代的是单数。因此此句的“都”是多余的。

由于欧化,加上语言规范的时代性原因,冰心的《忆读书》存在瑕疵,但并不影响作为义务教育第四学段优秀教材的地位。建议在教师参考书中指明瑕疵,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冰心散文选集》刘家鸣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年

[2]《冰心散文全编》傅光明 许正林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5年9月

《忆读书》读书笔记 篇4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让人感动,它还让我意识到珍惜每一份回忆的重要意义,更加意识到亲情的珍贵。

记忆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捕鱼,拿着鱼网就往水里伸,突然,我捉了一只大虾!那只大虾再水盆里游来游去,可有趣了。我家附近的大摩广场新开了家蛋糕店,里面的姐姐又热情,又漂亮,我去那做了好几次蛋糕,都是我喜欢吃的。我生日那天,邀请了几个同学来给我过生日,我们吹完蜡烛、吃完蛋糕然后尽情的嬉戏,那一天,让我感到非常难忘。我肚子不舒服的时候妈妈帮我揉一揉肚子,我感觉非常温暖。这些都是我印象深刻的回忆。

忆读书 篇5

授课时间 班级

忆读书

第一课时 讲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4.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重点: 认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教学方法 教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

记叙顺序 多读书

时间顺序 读书好 读好书

所用参考资料: 教参 课后心得:

课内作业: 所需时间: 课外作业: 所需时间: 作业中主要错误: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介绍作者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冰心游记》等。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积累)字音和词义。

3、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

A、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 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这九个字,言简意丰,三句话,三个内容,层层的递进。

读书好: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

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

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B、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在课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读过哪些书?在文中圈画出作者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C、这些书是作者在什么时候读的?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幼时、少年时。时间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幼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

D、冰心介绍自己所读的书分别给作者怎样的切身感受呢?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词语。明确:

1《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2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3《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4回忆读《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

5《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6《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7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教师:同学们,作者这些或喜或悲或愤怒的情感变化是随着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读书的益处,因此“读书好”好在哪?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板书:获得美感(愉悦身心,陶冶情感)

教师:除了这一方面的好处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益处呢?请同学们再找一找。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板书:增长知识(增加阅历、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板书:有助写作(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板书:提高修养

第11段“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四、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班级

忆读书

第二课时 讲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4.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重点: 认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教学方法 教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忆 读 书(冰心)

一、多读书 :自认字后„„晚年(从时间上写)

涉足古今中外,读书万卷(从书的种类、数量上写)

二、读书好:写作 情感 知识 思想品德

三、读好书: 挑选、比较 所用参考资料: 教参 课后心得:

课内作业: 所需时间: 课外作业: 所需时间: 作业中主要错误:

同学们:上节课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明白了“多读书”的好处。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作者是如何“多读书”以及作者心目中的好书是怎么样的。

一、分析“多读书”、“读好书”有关内容

1.提问:谁来找找文中哪些话是写“多读书”的?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是古今中外俱全。

明确: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

2.作者怎样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如何读好书的? 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速读12-13段进行回答

明确: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她是怎样比较的呢?

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爱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

感,十分质朴浅显的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教师归纳: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二、(1)归纳文章结构

根据分析,课文可分为多少个部分?(4)谁能来分分?并说说每个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见教案优化设计)(2)朗读第一部分进行分析(3)朗读14——15段分析

小结:最后一段,分析归纳了本文的要点,深入理解了这句话的丰富内涵,体会了散文作品清晰、凝练而富有哲理的特点,相信会对同学们的读书生活有指导意义。

三、解决思考与练习

四、布置作业

读《忆读书》有感 篇6

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什么时候读的。读后的感受。

二、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的事。(可分多段)

四、总结体会,感受。

(情节丰富人物如生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

读《忆读书》有感

2011年10月15日星期六天气:晴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忆读书》。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这篇课文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冰心奶奶总结的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作者自少时读过的各种各样的书以及读后的感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等。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艺作品;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作品,都能使作者随着故事人物喜怒哀乐,不能自已。最后,作者还提到了她多年来的读书经验,她不仅教会了我们怎样挑选、比较书,还勉励我们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其实,我也喜欢读书。只不过,我倒不像冰心奶奶那样这么小就

开始自己读书,而是整天缠着爸爸讲故事。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听遍所有的故事,我总是认为爸爸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可是我心目中的“故事大王”呀!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故事给我的儿童时代增加了许多美好回忆。例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西游记》里正义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等等。总使我听得心动神移、津津有味。

有一次,我在幼儿园表现好,老师奖了我一枚红花。回家后,妈妈问我想要什么奖励。谁知,我竟脱口而出,说道:“我要听爸爸讲故事!”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但笑过后,大家又表扬我,小小年纪就热爱文学,将来可就要当作家了。

忆读书教案 篇7

高志萍

引一引

导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老人写的《忆读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生活中悟出的读书体会,激发自己读书的兴趣。理解并努力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欣赏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学习冰心的读书方法,懂得读书要自己用心去体会。课文回顾:

说说冰心奶奶在这篇课文中最想告诉我们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过渡语:这句话最能表达文章的主题,也是冰心奶奶最想告诉我们的一句话。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读一读(1)

过渡:读书好吗?说说你的见解。

任务:读课文11——13自然段,思考:

读书有什么好处?(5条)

落实策略:指名回答。

(2分钟)

读书好:

1、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3、我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4、书看得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5、书看得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板书:长知识

助写作

得快乐

学做人

享受美

冰心一生与书相伴,有此心得指导我们多读书,读好书。选择其中的一条好处,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一谈,选择其中的一条好处。

过渡语:同学们真是有感而发,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了对读书的体会。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一读(2)

任务(2):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思考: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喜欢读书?

落实策略:作批注笔记,交流画出的重点词语。说出你读懂了什么。(5分钟)说一说(独立完成)

任务(3):品读课文2——10自然段,思考:作者读过哪些书?觉得怎么样?

策略 : 1.用○圈出作者读过的书,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读书多、读好书

2.个人汇报,交流。

作者喜欢读哪些书,不喜欢读哪些书?为什么?

作者喜欢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茶花女遗事》、《红楼梦》 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

作者不喜欢读《精忠说岳》、《荡寇志》、《封神榜》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烦琐 板书:多读书

读好书

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说一说(小组合作)

过渡语:回顾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你们觉得冰心的读书方法,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任务

(三):小组议论:冰心的读书方法,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猜着读、对比读、反复读)

总结::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奶奶能成为一名作家,与她的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紧密联系的。出示冰心作品集。

学了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养成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书照耀我们的每一天,让书温暖我们的心田。

测一测

阅读

(一)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都是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2、作者从读书中得到哪些收获?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阅读

(二)书看多了

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

物怕比

人怕比

书也怕比

不比不知道

一比吓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在原文空白处加上标点。

2、你怎么理解“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这句话?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4、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练一练(布置综合活动)

“读书是我生命中做大的快乐”我们一起来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让书照耀我们的每一天,让书温暖我们的心田。

1、你知道哪些读书方法?

(1)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边读边想象书中描绘的情景。

(3)读书时动笔:写摘要,作批注„„

2、搜集读书名言,为自己写读书座右铭。

全文总结:同学们,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你的智慧和心灵,用心去读、去感悟吧。

忆读书作文 篇8

上幼儿园时,我读的书绝大部分都是如《老夫子》一类的漫画书、连环画、卡通书。那时候的我认为,读书只是为了让自己笑一笑,娱乐一下而已,并没有意识到读书能增长知识,读书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小学一年级放假,妈妈买了一套《小学生必备读物》,全套十二本,这十二本书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我利用暑假时间,把这十二本书全部看完了,它大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面,使我对读书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从此我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了二年级,我读了人生中第一本长篇小说——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它使我对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进入小学中年段后我开始对那些大部头小说虎视眈眈了。三年级时,我看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白话文版本,通过看这两本书,我对历史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上了四年级,我又看了四本历史小说的原著,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说唐全传》。每册书中我都有一个崇拜的对象,我崇拜《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水浒传》里的李逵,《说岳全传》的岳飞和《说唐全传》里的单雄信。

上学期寒假,我又看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统治中原二百七十七年、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帝国——明朝的一些事儿。

忆读书作文 篇9

这句话出自哪本书?

祥林嫂死前问了鲁迅一个问题,鲁迅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人死后是有灵魂的。有些人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却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灵魂所在。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书时,你就会发现一个不屈的灵魂;当你读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你会发现一个顽强的灵魂;好的文学作品正如好茶,啜饮一口都会历久弥香……

读《宋词300首》时,特别喜欢苏东坡的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1076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词作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沉郁而浪漫的灵魂。

其实,人活着时就是有灵魂的,你在孤独时,就能发现你的灵魂所在。

因苏东坡,想到他与好友佛印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一个人自己心中不快,所见之人也不快,所见之事也不快,然而所有的不快只因自己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而已。“心中有佛,所见是佛”。心中之佛,大概就是一颗仁义慈爱之心、善良诚恳之心、感恩怜悯之心、大度包容之心,用这样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大概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人间的真情。心中有快乐,所见皆快乐;心中有幸福,所见皆幸福。心中有佛,当受到他人的帮助时,我们会表示感谢。这样,大家不都会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之中吗?这样,咱们的人际关系不是会更温馨、更和谐吗?

忆读书教案 篇10

本文编排在语文版课标教材七(上)第二单元。单元说明中明确地指出这是“叙事文”,指出“阅读这些文章,要理清记叙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揭示的好处”。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训练要求,可思考在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资料,品味语言,表达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一步通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笸箩酷爱消遣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自已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三、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资料要点。(这一步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潜力。)

思想资料要点:⑴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忙;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⑵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⑶读好书。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四、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五、感受读书,总结归纳

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期望同学们多读书。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忆读书初二作文 篇11

今生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幸福。

——题记

喜欢泡一杯清茶,翻一卷书,将茶喝到无色无味,将人生过的素净、淡雅。回望过去,忆起一段与书共度的年华。

我向来爱读清秀婉约的文字,每当读时便像看一枝芙蓉随风摇曳。

大概是8岁时,偶然读到一本书,白色卷面上的楷体字——宋词,吸引我翻开了书卷。

一曲《九张机》让年少无知的我从中看到了旖旎春光,看到了生机蓬勃的自然,看到了一个身着新衣的织女从开朗活泼到愁容满面,从生机勃勃到身心憔悴。

虽然心中不免有些难过,但我当时毕竟只是一个孩子,心中仍是一片空白,只知乐不知愁。

对宋词的喜爱让我对中国悠久的历史产生了兴趣。搬起厚厚的《上下五千年》,展开了一次跌宕起伏的旅途。

时光仍在,是我们在飞逝。推开紫禁城紧闭的重门,让那尘封的记忆,在历史的河道奔涌。掀开那时光的帷幕,我看到了无数英勇帝王,金戈铁马、逐鹿中原的故事;无数折腰英雄,驰骋疆场、赤血黄沙的故事;无数文人墨客,思乡心切、寒窗苦读的.故事……

历史的天空风云浩荡,那些曾经显赫的帝王将相,也不过是闪烁过的流星,稍纵即逝。而那些惊天动地的战争,也只不过是流星相撞时引发的小小硝烟罢了。

时光匆匆流逝,走过了四个年头,现在的我喜欢看人物传记,看他们的人生过往,看他们的悲欢离合。最爱的一个词人,出生在飞雪的腊月。他,叫纳兰容若。他自诩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他希望“人生若只如初见“,却总是与分离重逢。他或许繁华似锦,但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虽然往事早已苍绿,但在浩海的书海里,我们依旧可以遇见一朵含露的花,邂逅一片嫩绿的叶,重温一段过往年华……

上一篇:[暑期征文]我的暑假生活下一篇:情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