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劳动 C。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埃及开罗最吸引人们参观的古代遗迹是 A B C D
4、《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这部法典诞生于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5、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6、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③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④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8、右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C.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9、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下面属于上古文明内容的是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种姓制度 ④雅典民主政治 ⑤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10、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11、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12、为了防止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在伦敦重演,英国副首相克莱格表示,政府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伦敦马拉松赛安全举行、马拉松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最早源自于
A.伯罗奔尼撒战争B.布匿战争C.亚历山大东征 D.希波战争
13、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之
一、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14、唐明同学在学习拜占廷帝国灭亡一节时,作了以下笔记,期中正确的是、①东罗马帝国也教拜占廷帝国 ②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④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一个存在了千年的帝国终被攻陷,这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民族的长处,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②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实际上就是自取灭亡 ③保留祖先的遗产不利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1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17、欧洲城市的重要特征就是自治权、下列城市中,通过武力方式了取得最终的自治权 A.伦敦 B。琅城 C。热那亚 D。巴黎
18、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9、下列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有
20、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游纪》 D.《大唐西域记》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法典共282条,最初刻在泥版上,后来又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例如,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一声“你不是我的主人”,就要受到割耳的刑罚。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⑴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2分)
⑵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他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2分)⑶材料二是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1分)
⑷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存在着哪几个等级?此等级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⑸根据材料判断最高的是哪个等级?最低的是哪个等级?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3分)
22、(本题14分)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二: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⑴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两次改革的内容?(4分)材料一: 材料二:
⑵请分别说出与材料中改革有关的人物各一位、(4分)材料一: 材料二: ⑶这两次改革都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⑷请你结合中国的改革谈一谈改革给你带来的启示?(2分)
23、(本题12分)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廷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拜占廷保持了帝国的稳定与繁荣、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廷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 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材料三:“古代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它的许多城市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但到了明清时期,天朝自居,闭关锁国,明显地落后了。”
(1)拜占庭帝国文化曾经有过辉煌,其艺术和建筑结晶的代表是什么?(2分)(2)请结合材料和课文想一想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它与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有什么共同点?(2分)这段材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24、活动与探究题(本题12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二 一般说来,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交往与暴力冲撞、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1)材料一中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这些古代战争的?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为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古代文明交往的两种类型是和平交往与暴力冲撞,请各举一例并阐述它们的影响、(4分)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往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往中我们应持有的态度。(4分)25、10分(1)你知道“阿弥陀佛”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哪一宗教的常用语?除此之外,还有哪两大宗教?分别说说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4分)。
(2)你认为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有哪些相同点?它们的教义中又有哪些共同的内容?(4分)
(3)你认为三大宗教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2分)月考试题答案
21、(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
(2)汉谟拉比,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3)古印度
(4)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5)最高等级婆罗门,根据:处罚最高,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最低等级首陀罗,根据:处罚最轻,杀一个首陀罗,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 母牛和1头公牛。
22、(1)材料一:日本大化改新,材料二: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2)材料一:孝德天皇,材料二:查理·马特
(3)材料一: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材料二: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4)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 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证明,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23、(1)圣索菲亚大教堂(2)长期战争;一方面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内讧不断;外敌入侵;拜占庭沉醉于过去的荣耀,故步自封,也是其逐渐落后的原因。(3)故步自封,保守;开放包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24、(1)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同意;因为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加强。(2)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虽然暴力冲突客观上可促进文化的传播,但在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史主题,我们应该支持国际间的和平友好交往,反对战争。
25、(1)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创始人分别是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基督教:1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地区,7世纪、穆罕 默德、麦加。
(2)都是在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都变成统治阶级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忍耐、顺从,放弃斗争。
一、对细节的理解不到位
1. 不关注词汇在语境中语意的变化以及受母语的影响
一般来说, 细节理解题往往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带着问题回归原文相关的句子或段落中去查找答案, 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但是, 有些学生在理解过程中, 却忽略了词在选项中所表达的意思和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在含义方面的区别, 将其混为一谈, 结果导致选择错误。请看A篇文章及第42、43题 (以下例题均保留原题号) :
42. From the above posts we learn that ______.
A. Vallery has been begging in streets over the summer
B. Jack gets paid for cutting and moving the lawn for his own family
C. Erica is quite experienced in finding part-time jobs
D. Ashley is willing to do any part-time job during his trip to Hawaii
4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racy from her post?
A. She operates a law firm.
B. She helped her daughter become a lawyer.
C. She’s proud that she has got her daughter a job.
D. She hopes to know more people to help kids get jobs.
对于42题, 很多学生选A, 而正确的选项是B, 因为A 选项Vallery has been begging in streets over the summer中的beg意思是 ask for food, money, etc;而在阅读理解短文中的意思是ask in a serious way, 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少学生见到相同的词就选, 为此我们教师要提醒学生必须关注词汇在语境中语意的变化。
43题正确选项是C, 而很多学生选D, 因为原文中有“What about kids whose parents do not know someone?”其实这两者根本不构成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What about kids whose parents do not know someone?”并不能说明“She hopes to know more people to help kids get jobs.”而学生不选C的原因是对proud一词没有正确的理解, 他们说proud中文意思是“骄傲的, 自以为了不起的”, 是个贬义词, 而其实proud英文意思是“feel pleased and satisfied about sth. that you have done or own”。可见学生可能因受到母语的影响, 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我们英语教师授课时要尽量用英语解释英语。记得特级教师何小怡也曾经说过, 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用英语来解释单词词义的能力。
2.不能识别出替换了的句式结构
在阅读理解中, 命题者利用一些近义词、句等来替换原文中的语言表述, 从而考查学生的语言功底和领悟上下文的能力。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很容易就能确定答案。问题是, 一些学生往往不能识别出这种替换了的句式结构, 从而导致理解不畅。请看B篇中的47题:
47. By saying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 (Paragraph 4) , Jerry Bingham intends to express ______.
A. his anger B. his doubt
C. his agreement D. his criticism
第47小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B, 因为doubt 的英文释义是 feeling of uncertainty, 而“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也是表达疑虑的一种方式。为此,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练习用不同的句型句式来表达相同的意义, 比如:It is not satisfactory. 可以替换为 I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也可以训练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功能意念项目。
3.不善于甄别貌似正确的选项
为数不少的学生在解答细节理解题时, 有时觉得简单, 就凭着印象和暂时的记忆作选择, 不回归原文进行对照区别, 或者即使回归原文也不仔细对比差别, 就急于作选择, 殊不知出题人恰恰利用了学生这一心理, 专门设置一个与原文相近的选项, 干扰学生解题, 例如C篇文章及第52题:
“Young Japanese and Koreans can be good friends, but there are limits in some areas. We avoid political or historical topics, ” said Hiroaki Ohmura, 24, a grad-student in computer science at Tsukuba University. He was at Korea University in Seoul as an exchange student last year.
Before going to ROK in 2007, some students warned him that Korean society could exclude (排除, 拒绝) him and it could be difficult to enter. “I took that advice with a grain of salt, since Koreans looked friendly on TV dramas and movies, ” said Ohmura.
The undergraduates in his major were all polite to him. They helped him move into the dormitory, invited him to parties and taught him Korean.
But he did feel a distance between himself and other students. “Their society is very tight and so close that, as a foreigner, I couldn’t break into it. For instance, they invited me to computer games, but not to join the school’s football team. They like going shopping with me, but not to buy Japanese products. It was more or less embarrassing.”
But he soon found the proper balance. “Japanese fashions always seem the most trendy in Asia. In my opinion, Korean fashions come from ours, or at least they borrowed some elements (元素) , but I never expressed that opinion, ” Ohmura said. “Instead, I liked to share the trendiest Japanese items with them, which made our talk easier.”
Even though he was only in ROK for a year, he wanted to change something.
“In my opinion, Chinese students got along better than us with Koreans. It might be because ROK and China have tighter relations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 he said. “I know some Koreans don’t have a good impression about the Japanese, but as a young man, we should not let the past disagreement affect us too much.”
52.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A. some tips for exchange students
B. the worry of an exchange student
C. what Korean society is like for foreigners
D. Hiroaki’s experi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52题正确选项是D, 但是不少学生选C, 因为在这篇文章中, 多次出现Korean, society, foreigner等词, 所以学生做题时, 看到选项C 中有那么多刚才读过的词, 就毫不犹豫地选中了这个答案。另外, 部分学生对D选项中的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不太理解而不敢选, 这说明学生没有对选项进行逐一甄别。
4.不能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
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式, 导致在这次考试中出现理解错误, 对此教师在讲解时, 要引导学生回归原文, 关注细节, 加以注意。请看D篇文章及第54题:
Astronauts aboard the space station celebrated a space first on Wednesday by drinking water that had been recycled from their urine (尿) , sweat and water got from air. They said “cheers” to NASA workers on the ground.
The urine recycling system is needed for astronaut stations on the moon and Mars. It also will save NASA money because it won’t have to ship up as much water to the station by space shuttle or cargo rocket. Besides, it’s important as the space station is about to expand from three people living on board to six.
The recycling system had been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last November, but it couldn’t be used until samples (样品) were tested back on earth. So when it came time to actually drink up, NASA made a big deal of it. The three-man crew stood holding their drinks and congratulated engineers in two NASA centers that worked on the system.
“This is something that had been the stuff of science fiction, ” American astronaut Michael Barratt said before taking a small mouthful. “The taste is worth trying.”
The new system takes the combined urine of the crew from the toilet and moves it to a big tank, where the water is boiled off, and the vapor is collected. The rest of the urine is thrown away. Then the water vapor is mixed with water from air, and then it goes through filters (过滤器) . When six crew members are aboard, it can make about six gallons from urine in about six hours.
“Some people may find the idea of drinking recycled urine distasteful, but it is also done on earth, but with a lot longer time between urine and the tap, ” said Marybeth Edeen, the space station’s national lab manager.
The technology NASA developed for this system has already been used for quick water purification after the 2004 Asian tsunami.
54. Which is the RIGHT time order of the following events?
a. The samples of the recycled water were tested on earth.
b. Astronauts celebrated the space’s first making water from urine.
c. The recycling system was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d. The technology for the system was used to quickly purify water.
A. a, d, c, b B. a, c, b, d
C. d, a, c, b D. d, c, a, b
对第54题, 有的学生回忆说, 他们在解题时根据常识是这样理解这道题的:首先是水回收净化技术的发明, 接着是试验水的样品, 试验后再安装在空间站上, 最后饮用, 所以他们选择C。 而正确选项是D, 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去仔细阅读原文中“The recycling system had been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last November, but it couldn’t be used until samples (样品) were tested back on earth. So when it came time to actually drink up, NASA made a big deal of it.”这一细节。这种由于思维定式导致的理解错误, 在学生的阅读理解中屡见不鲜, 但只要我们稍加点拨, 学生就能明白。
综上所述, 教师和学生对细节题或多或少都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 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分严重, 所以我们师生都不能只关注文章笼统的意思而忽视对语言细节的理解。另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分清文章的事实和观点”, “了解重点细节”和“理解指代关系”。因为事实细节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进一步说明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是作者表达中心思想的具体途径。
二、对解题技巧的掌握不娴熟
至于获取阅读理解高分的另一把宝剑, 那便是解题时采用的排除法。如果在某些情况下学生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 就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 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 那么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来排除干扰项: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 即为“误”, 可以直接排除;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 但在文中没有依据, 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 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 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 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 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 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应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 (误) —是否有依据 (虚) —是否以偏概全 (偏) ”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 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 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以学生出错最多的D篇来说, 先看第53题:
53.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recycling system is important because ______.
A. it makes traveling to the moon for the average person possible
B. with it NASA won’t need to ship any water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C. it can help meet the need for more water after the crew is expanded
D. it protects the environment in space 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waste
选项A属于“虚”, 选项B属于“误”, 选项D属于“偏”, 所以正确选项是C。
54题正确选项是D, 上文已经解释过。
55. From paragraph 5 we can know ______.
A. an opinion on recycling urine
B. the process of recycling urine
C. the effect of the recycling system
D. the theory behind the recycling system
选项A属于“误”, 选项C属于“偏”, 选项D属于“误”, 所以正确选项是B。
56.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New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Space Station
B. Drink up: Space Station Recycles Urine to Water
C. The Research of NAS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 Good News: Water Recycled from Urine Tastes Good
选项A属于“偏”, 选项C属于“误”, 选项D属于“虚”, 所以正确选项是B。
A.没有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5.庄子认为,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B.庄子是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客观唯心主义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造自然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命令自然
6.庄子和惠施一起外出散步,庄子看见一群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则回答说:“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是()①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 ③属于不可知论 ④承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于五行(金、木、水、火、土),并以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关系解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平衡。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下列观点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相一致的是()①原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存在即被感知 ③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它物 ④“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我看见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下列观点与此相对立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无动无静,无静无动 D.飞矢不动
10.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程度上,正确指出了()
①哲学与科学、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哲学对科学、艺术 具有指导作用
③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 ④有了哲学思想,就能做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绝对精神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这一观点()
A.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否认了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12.2011年是反腐败的重要一年,有人认为,实行干部轮岗和交流制度,对于遏制腐败滋生大有裨益,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只有依赖运动才能存在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根据中央气象台2013年4月13日报道,14日至16日,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和东部等地气温将下降6-8度,局部降温可达10-12度以上。据此回答13-14题。
13.从哲学角度讲,降温、冷空气属于物质现象。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是(c)①声音和色彩
②磁场 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决定 ④生产力 ⑤生产关系 ⑥影子 ⑦光学 ⑧紫外线 ⑨“十二五”规划 ⑩法律
A.①②③④⑦⑨⑩ B.①②④⑤⑧⑩ C.①②④⑤⑥⑧ D.②④⑤⑧⑩ 14.人类只能通过观察、了解、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来预测天气,趋利避害,却无法控制天气。人类无法控制天气是因为(b)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自然界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 D.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5.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顺序分别是(a)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16.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共在北京21个作业点持续发射了1104枚火箭弹,实现了奥运会史上首次成功人工消雨。实施人工消雨作业表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安徽日报》报道,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智能胶囊”用于检查治疗肠胃等腹腔内的疾病,“智能胶囊”是一种数字信号肠胃检查微型机器人,外表与普通医药胶囊无异。据此回答17-18题。
17.数字信号肠胃检查微型机器人的研制成功表明()
A.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部依赖于人的意识
D.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8.有人认为,用于检查治疗肠胃等腹腔内的疾病的“智能胶囊”是有意识的。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技能
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19.“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浆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自然,这种写作一旦开笔,听任心灵解脱于呈现;大脑愈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奇迹出现。”作家冯骥才的这段话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可以摆脱客观规律进行想象和创造 20.2013年9月10日,“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挑战乔戈里峰”活动的非专业队员正是踏上挑战世界
23.下列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②哲学内容来源与时代
③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哲学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城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我们从“毛毛虫思路“获得的启示是()
A.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精神解放 B.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C.要坚持一切聪慧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5.尽管社会上对医改有种种议论,但在医改的总体方向上却渐渐打成了一些共识,至少,政府要通过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它投入,切实履行为公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责任,这一点是没有质疑的。之一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与政府投入保障责任其实并不矛盾,在坚决反对“医疗市场化”的专家设计的医疗服务体系中,也包括实行“完全市场化”营利性私立医院为社会提供基本保障之外的增值医疗服务。社会对医改有种种议论,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意义
B.人的意识具有差异性
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6.常吉高速公路地处大湘西山区,穿山越水跨沟壑,隧道和桥梁数量与里程在湖南高速公路中位居
27.《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项羽据此破釜沉舟,打破秦军;马谡屯兵山上,同时街亭。这两个故事共同启示我们()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不同性质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8.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飞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9.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30.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①观念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②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4小题,共40分。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31.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明代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我国宋代思想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 即万事万物产生前“理”就客观存在了。他把最根本的“理”叫做“太极”,认为“太极”是“造物之枢纽”,万事万物都是由它那里产生出来的。
材料三:赫拉克利特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两者有什么共同点?(4分)
(2)材料三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4分)
(3)材料
一、材料
二、材料三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分)
32.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材料二: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分)
3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3年0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 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甘肃天水、兰州、陇南、白银,陕西的宝鸡、汉中、咸阳、西安及四川成都、绵阳等地都有震感。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各个部门立即行动,组成救援大军开赴灾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22日上午9时和下午3时分别启动了国家四级灾害应急救助响应和国家三级灾害应急救助响应,派出的工作组已赶赴灾区,协助地方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中国地震局也已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全力抗震救灾,当前要把抢救人员放在
组开展灾情核查统计工作。各乡镇启动应急预案,查灾救灾工作有序进行,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0分)
34.2009年以来,陇南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本市的实际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努力克服和解决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经济运行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快送平稳发展的态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GDP在2005年74.2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在2007年首次超过百亿大关,达到111.8亿元,2010年达到169.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7%,年均实际增长10.8%,比“十五”时期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高二语文试卷
2017.1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C.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D.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2.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比喻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夸张 C.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赵壹《刺世疾邪赋》)——夸张 D.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比喻
3.在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C.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归被历史唾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从汽车驶过褒城以后,水的颜色就由墨黑变成浅绿了。
。
。
。,真是美人脸上的娥眉吧? ①作为背景的远山是黛色的,扁而弯的一痕 ②深黑浅灰,编成了奇突的笔触,斧削的残迹 ③对面的山层,覆着一行行的嫩绿 ④岸边的水成岩,露着深深浅浅的水痕
⑤一个个小艇在碧色的涟漪上飘着,确是扁舟叶叶 ⑥浅黄色的公路,好像是一条束在山腰间的带子
A.⑤④②③①⑥
B.⑤③⑥④②①
C.①②④③⑤⑥ D.③④②⑤⑥①
5.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B.人是与周围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C.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D.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高石门传 [明]丘云霄
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以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晋安石门子早善属词,不乐进士业,每谓文至牵饰比偶,犹之留须眉以傅脂粉,无足学也。遂洗意爵禄之门,而结霞上之居,自号霞仙。善画,善隶草,善八分书。家贫,性嗜酒,日以饮为事。由是孤洁一世,知名海内。
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及醉,则虽寻常人家投之楮素,欢然挥墨,任意纵横,而结构峻古,意态突兀;醒则虽工意为之,皆所不逮。盖其适在酒而神在醉故邪。
乡有宋子者,与之善,疟岁弗愈。一日造问之,宋强疾移榻就堂相见,因享之酒。酣,宋出素请画,遂染笔写菊数本,倒垂悬崖而掩映于江波之间,香姿隐隐有飘拂流动之状,宋子泠然疏爽。因再请,复写奇石,亭立双竹,凌空箫箫,数叶风韵,若有闻焉,宋跃起视之,毛发俱竦,是日疟不复发而就瘥焉。时为之语曰:“少陵有佳句,不若霞仙笔。醉后扫丹青,往往神鬼泣。”其妙入神态有如此者。
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岁癸卯,行年五十,疾革,梦有画舫载卮酒促其登舟者,遂呼家人进之酒,再饮而卒。.先数月,武夷霞峰子卒,相去千里,不及有闻,垂没之日,曰:“霞峰子先我往矣,此人志.在当时,不酬所欲,惜也!”闻者谓其谵语,而不知其前知如此。既没,闻者惜之。.石门子姓高氏,名濲,字宗吕,居于石门山,贫以自耕,又自号曰庖羲谷老农氏云。
(选自《止山集》,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 负:依仗
B.行年五十,疾革
革:除去 C.垂没之日
垂:接近D.不酬所欲
酬:实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嵇康、阮籍这些醉乡之徒,是不得志而借酒浇愁,他们的快乐不是真乐。B.高石门早年才华卓著,工书善画,因为科场失利,不以功名为意,一世孤洁。C.高石门酒醒之后,无论怎样“工意为之”,都不能达到酒醉后作品的艺术境界。D.宋子观画时泠然疏爽,毛发俱竦,疟疾痊愈,这从侧面表现了高石门画艺的神妙。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5分)(2)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4分)
9.本文围绕“酒”来写高石门一生的事迹和成就,请简要说明。(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磨盾鼻:在质弄上磨蚕。质鼻,质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5分)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2),小楼吹彻玉生寒。(李璟《浣溪沙》)(3),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4)别时容易见时难。,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5),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6)。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7),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8)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题.
账单
【美】伯纳德〃马拉默德
在威利担任看门人的那座发了黑的公寓对面拐角处,耸立着另一座与之几乎一模一样的公寓楼,不同这处是它有一个小卖店,而且是这条街上惟一的小卖店,是潘内萨夫妇开的。
潘内萨太太告诉看门人的妻子埃塔说,这个店面是他们用最后一笔钱买下来的。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讨论,他们感到这爿小店至少能给他们一碗饭吃。埃塔说她希望他们能如愿。
埃塔把街对面新来的人将小店盘了下来的事告诉了丈夫威利,并说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那里买东西:她这话的意思是他们仍然到自助商场买东西,但如果一时忘了买什么东西,就可以到潘内萨的店里去买。威利的确按她所说的去做的,从来没有从这儿一次买过半美元的东西。
后来有一天,威利从这儿购买了价值三美元的东西,可是他身上只有五角钱。当时,威利就像一只被主人痛打一顿的狗一样。但是潘内萨先生清了清喉咙,啧啧地说,这算什么,剩下的他愿意什么时候还都行。他说什么事都是个信用问题,说到底,信用就是我们都是人,如果你是真正的人,你就应该相信别人,而别人也要信任你。
这让威利吃惊不小,因为他以前还从没有听到一个开小店的讲这样的话。过了一两天他就把那二块五角钱还上了。但当潘内萨说只要他愿意,他赊什么都可以,威利吸了一口烟斗,然后就开始赊购各种各样的东西。
当他抱着满满两袋子东西回到家里时,埃塔直冲他吼叫,说他一定是疯了,并把他常说的一句话搬了出来:“我们是穷人,威利,我们付不起呀。”
威利也明明知道她的话是有道理的,可不管她怎么说,他还是常去街对面赊购东西。账单总数已达到了八十三美元还挂零。一天,潘内萨微笑着问威利什么时候能还账。从那天起,威利不再从潘内萨的让里买东西了,埃塔又拿起她那个用绳编织的购物袋去超级市场了。埃塔每次买东西回来都紧贴着她这一侧的墙根走,尽量离潘内萨那店远一些。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埃塔在街拐角处遇到了潘内萨太太,潘内萨太太脸上看上去不高兴,可对账单的事只字没提。埃塔回答后就提醒威利,要他快点还账。
“别烦我,”他大声地说,“我拿什么来还?用从我骨头上剐下来的肉还?还是用我眼里的灰还?”说完,把门砰地一关。
那天夜里他出去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在街道边上的水沟旁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他回到家时,衣服又脏又臭,两眼布满血丝。埃塔把他们四岁儿子的照片捧到他的面前―儿子已经死了,是死于白喉―这时他老泪纵横。
每天早晨他出去放垃圾箱时,总不把头抬起来看街的对面。“信用,”他嘲讽地模仿着,“信用。”
一天他把四个垃圾箱放在路边,等候垃圾车来运去。他看到了潘内萨夫妇,他刚一看他们的时候,他的眼都有些花了―他们就像两只骨瘦如柴、被拔掉毛的鸟儿一样。
他去找这一个街区另一个公寓看门人借扳钳,回来时他们提醒他有两棵细细而没长叶子的灌木穿过木地板长了出来,他透过灌木可以看到空空的货架。
春天,当草从人行道的缝隙中长出来的时候,他对埃塔说:“我只是在等候能全部还清欠账的一天。”
“我一定要还,以上帝的名义发誓。”
他拼命地干活。每天早晨早早地起床,用肥皂和硬毛刷子擦楼梯,从顶楼一直到地下室。门厅里的信箱也都用金属上光剂和一块软后面擦得光亮亮的,亮得可以当镜子用。
一天早晨,威利在擦信箱,他发现信箱里有一封给他的信。他摘下帽子,把信封打开,拿到亮处去读。那是用战战抖抖的手写的,是潘内萨太太写来的,她说她丈夫病了,就在对面街的家里,可家里分文没有,问他能否先还十美元,其余的钱以后再说。
他把信撕成碎片,一整天躲在地下室里那天夜里,在街上寻找他一天的埃塔在锅炉房的管道中间找到了他。
第二天一早,他披上工作服,跑出公寓大楼,肩上搭着一件大衣,在街的一个拐角,他找到一家当铺,在那儿他把大衣当了,拿到十美元,他十分高兴。
但是当他回来时,待对面有一辆灵车,有两个穿黑衣服的人从楼里抬出一个又窄又小的松木棺柩。
在松木棺柩从门厅的门勉强抬出来之后,潘内萨太太哀痛欲绝地一个人走了出来。威利赶紧转过脸去,尽管他认为他长了胡子,又戴了一顶毡帽,她不会认出他
“他是怎么死的?”他小声地问一个住户。“我也说不好。”
但是走在棺柩后面的潘内萨太太却听到了。“老死的。”她大声答道。
他想说几句宽慰人的话,但他的舌头就像树上的已枯的果子,干吊在嘴里,他的心就像一扇漆了黑漆的窗。
后来,潘内萨太太搬走了,而那份账却始终没有还上。(有删改)12.小说采用了双线索结构,请简要说明。(6分)1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4分)
①“信用,”他嘲讽地模仿着,“信用。”(2分)
②他想说几句宽慰人的话,但他的舌头就像树上的已枯的果子,干吊在嘴里,他的心就像一扇漆了黑漆的窗。(2分)
14.请简要概括潘内萨夫妇的形象特点。(4分)
15.小说以“而那份账却始终没有还上”作为故事的结局,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凌继尧
①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撰写的校歌是一件艺术作品,当年吟唱校歌的西南联大师生是校歌所描述的悲剧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吟唱校歌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情正是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②悲剧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感情,因为它和崇高有密切的联系。悲剧是一种痛苦、灾难和牺牲,但是它又不让人感到沮丧和压抑。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灵魂中崇高庄严的感情。它好像打开我们的心灵,在那里点燃一星隐秘而神圣的火花。悲剧自有一种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韧性精神。在吟唱西南联大校歌时,郁积的痛苦、情绪受阻的挫折感得到自然的宣泄和表现,因此会产生一种快感。
③悲剧具有英雄气概,然而光凭英雄气概还不能产生悲剧效果。悲剧效果必然含有怜悯和恐惧,英雄气概只是令人鼓舞而不会首先令人恐惧,它产生坚决的心情,而不产生悲愤的心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发生的悲剧事件。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正像联大校歌所描述的那样,“九州遍洒黎元血”。人们吟唱联大校歌,会产生悲剧的怜悯。但这种怜悯不是指向外在客体的道德同情,而是一种审美同情,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感受。
④除怜悯外,悲剧感中还有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日常生活中面临生命危险时的那种恐惧,也不是胆怯、懦弱的畏首畏尾。悲剧中的恐惧是一种哀伤或忧郁的情调,是一种忧患意识。悲剧中的恐惧是面对强大的邪恶力量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感觉。然而,他们在吟唱校歌时,感到压抑和震惊,也感到反抗和振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恐惧成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应付危急情境的非同寻常的大量生命力。它使心灵震惊而又充满蓬勃的生气,所以也包含着一点快乐。”
⑤联大校歌歌词与岳飞《满江红〃写怀》多有比照。冯友兰先生在联大校歌中把《满江红〃写怀》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改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冯先生幸而言中。今天如果再讨论这四句话,杨振宁先生建议改为:“千秋耻,既已雪。中兴来,需人杰。”从“终当雪”到“既已雪”,这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的历程;我们在缅怀浴火重生的血泪史时,一种悲愤而坚决的心情不觉油然而生。
(有删改)
16.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西南联大师生吟唱校歌时,会产生哪些“现实中的悲剧快感”?(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位弟子捧着小盆景来给大家欣赏。养在浅碟里的酪梨种子已长出嫩嫩的枝叶,真是人见人爱。师父却淡淡地说:“这粒种子长错地方了。若是把它拿到外面、种在土里,它就能接受阳光、雨水,长成一棵大树。”
启东中学2017-2018学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 2.C(比喻,有势力的人,他们的唾沫都成了珍珠或像珍珠一样宝贵。)3.B 4.B 5.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6.B(革:危急)
7.B(高石门绝意爵禄之门并不是因为科场失利)
8.(1)当时权贵拜访他,向他求书画却不能(得到),是因为(石门子)不想用自己擅长的书画取媚他们。(轩盖、造、盖、所能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石门子对于酒(的态度)和那些醉乡中以酒来自我宽慰的贤人相比,怎么样呢?(视、广、何如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9.一生嗜酒(离不开酒);(2分)书画成就也离不开酒。(2分)[参考译文] 世上仰慕旷达的人都认为嵇康、阮籍那些贤德之士能得到醉乡之乐,在于能保持本性而以酒成就了他们的名声,丘子说:醉乡之徒,是凭借他们的放荡不羁来应付时势,(他们)不能伸展心志,于是托之于酒来自我宽慰罢了。我认为醉乡之人,不是真的快乐。
晋安的石门子早年善于写作,不喜欢在士子的举业上进取,常常说八股文的在排比对偶上极尽修饰,如同留着胡子而涂脂抹粉,不值得学习。于是无意于求取官爵和俸禄之道,而结庐隐居,自己取号为霞仙。(石门子)善画,善写隶书草书,擅长八分书。家里贫穷,生 性嗜好喝酒,每天以喝酒为事。因此一生孤高清白,在海内闻名。当时权贵拜访他,向他求书画却不能(得到),是因为(石门子)不想用自己擅长的书画取媚他们。等到醉了,那么即使是一般人家把纸给他,(他也)欣然挥毫,任意纵横,而字体结构高雅古朴,神情姿态突兀;酒醒之后即使刻意挥毫,都比不上(醉酒之后写的字)。大概是因为他醉后写的字最能体现酒醉时的精神面貌吧。
乡里有个叫宋子的人,和他交好,患疟疾一年了都没好。某一天(石门子)去他家慰问他,宋子强忍着疾病移榻至厅堂见面,趁此时机待他以酒。喝得畅快时,宋子拿出白绢请他作画,石门子于是拿笔蘸墨画了几株菊花,倒垂在悬崖而若隐若现于江波之间,菊花的清香姿态呈飘拂流动的样子,宋子(顿感)清凉,疏然爽朗。于是再请他作画,(石门子)又画了奇石,亭子边画了两竿竹子,耸立空中(风声)箫箫,几片叶子飒飒作响,好像能听到一样,宋子从榻上跳起来看画,毛发都竖了起来,这一天(他的)疟疾没有再发而病也好了。当时人们评价石门子说:“少陵有佳句,不若霞仙笔。醉后扫丹青,往往神鬼泣。”他的画作有如此神妙。
那寻找快乐而得到所乐的,乐在于外物(本身);享受快乐忘掉了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事物,(他们的快乐)不在于外物而在自己。石门子对于酒(的态度)和那些醉乡中以酒来自我宽慰的贤人相比,怎么样呢?
癸卯年,(石门子)行年五十,病情危急,梦见有画舫装载着酒催他上船,于是叫家人给他拿酒来,喝了两杯后死了。几个月前,武夷山的霞峰子死了,两地相距千里,(石门子)还没有来得及听说,临死的那天,说:“霞峰子先我而死了,这个人有志于当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可惜啊。”听到的人认为他说胡话,却不知他能预先知道。死后,那些人为他感到可惜。
石门子姓高,名濲,字宗吕,居住在石门,家里贫穷,自己耕作(谋生),又自己取号为庖羲谷老农氏。
10.(1)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1分)“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1分)“铁马” “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1分),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1分)刻画了英武非凡,才华横溢,徒 有功劳却难受封赏,只能自怜自伤的主人公形象。(1分)
(2)用典抒情。〔1分)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 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1分)和愤慨(1分)自嘲(1分)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1分)11.答案略 12.一条线索是威利夫妇欠账、赖账和还账的经过;另一条线索是潘内萨夫妇赊账、讨账、破产的过程。
13.①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威利对信用的不屑。
②运用比喻修辞,把舌头比作干枯的果子,把心比作漆黑的窗子,形象地写出了威利当时无比羞愧的心情
14.生计艰难,晚景凄惨 坚守信用 宽容忍耐 善良本分 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15.结构上:与题目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在情节安排上:使情节更为跌宕曲折,出人意料。
在塑造人物上:与潘内萨夫妇形成鲜明对比,使威利的形象更加丰满
在主旨表达上:启示人们这也将成为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良心账,使诚信不可失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6.(6分)悲剧让人在宣泄了郁积的痛苦和挫折感后(2分),唤起灵魂中一丝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崇高庄严的感情,让人产生悲剧快感(2分)。揭示了悲剧的意义(2分)。17.(6分)首先提出“悲剧效果中还有恐惧”的观点;接着阐述悲剧中的恐惧的内涵;最后引用名言揭示悲剧中的恐惧的作用。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宣泄痛苦、挫折感时产生的崇高庄严感;②把个体命运与祖国、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审美同情;⑨感到压抑、震惊(或深感忧患)而反抗、振奋。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9.审题指导
材料字面意义阐释:
角色:弟子 事物:小盆景 环境:养在浅碟里 状态:酪梨种子+浅浅的叶子心情:惹人喜爱;
角色:师父 事物:大树 环境:拿到外面、种在土里+接受阳光、雨水 情感:淡淡。材料关系:
互相对立:原来是小,后来是大;原来是畸形的,后来是自然的;原来是依靠别人,后来是依靠自己的„ 可以转化:A小的移到外面,B可以先在室内,然后再移到外面,C在外面长大后,可以反哺室内。
材料的主要倾向:
师父的判断体现材料的命题取向,但人见人爱也是一种较为强大的平常取向,不能忽视。
材料比喻与引申义:师父教弟子如何养花、种树,其实是教他如何做人,做参天大树一样的人;师父强调人生的大自然格局、大格局、大环境.
立意参考:
(1)从人的角度立意:学会放手。
(2)从环境的角度:环境造就人。
(3)从树的角度:学会独立,勇于拼搏。
(4)从心情的角度:要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断超越自己的人生格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算了,不看了,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据此回答1-2题
1.“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属于世界观B.属于方法论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D.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不看了,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从哲学看,这一观点①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决定的②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③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否认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这说明
A.世界观反映了事物共同的根本的属性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C.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进步D.哲学和具体科学可以互相转化
4.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哲理相一致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神存则形存,神谢则形灭 ③气者,理之依也④理在气先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之所以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是因为它
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肯定了鬼神等现象的存在C.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8.王安石在他所著的《字说》中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汉字进行了许多别样的注解,比如他曾经这样解释“波”字:“波者,水之皮也。”苏东坡等不服。有一次苏东坡问他:“你知道水之骨是什么吗?”王安石说:“水哪有骨?”“有皮当有骨,”苏东坡说:“滑者,水之骨也。”王安石无言以对。从哲学上看,王安石的做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9.2013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4周年。64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A.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B.先有物质后有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运动和静止是物质的两个根本属性
10.俗话说,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相同。而看风景的心情不同,看到的风景却又不同。这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13.笑容、优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了它
们,你就拥有了全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真理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人这样揶揄一些 “不会说话”的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种现象虽属个别,但也启示我们,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才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做出形式风格各有针对性的宣传。据此回答14-15题
14.有些干部之所以“不会说话”,是因为他们
A.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平时不注重参加社会实践
C.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D.违背了规律客观性的要求
15.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做出形式风格各有针对性的宣传,这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我们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C.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认识D.尊重事物的普遍联系,立足整体
8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只有政治领导人有正确的历史认识,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和信赖。”日本右翼政客指责其不够“中立”。然而,联合国本身就是世界人民战胜德日意法西斯的产物,《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就是“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因此,在涉及战争历史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求联合国保持“中立”本身就是一种无理要求。据此回答16-17题
16.政治领导人必须有正确的历史认识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意识是人类特有的17.要求联合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中立,在哲学上违背了
A.意识应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要求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根本观点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观点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观点
18.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意思是说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为认识提供新课题
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特征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9月1日前后,中山大学让大一新生阅读《弟子规》并撰写读后感,成了沸沸扬扬的新闻。某种意义上,将《弟子规》列为入学必读的经典,折射出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无奈——现有的思想教育体系已显僵化、老化,难以获得真实的生命触动。中山大学的举动是对旧模式的突破。但教育创新,也要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大学德育不应是训诫式的,而要致力于唤醒道德的自觉;它不仅是一种道德的思考,更要将感知与实践密切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此回答19-121题
22.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23.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联系客观性原理的有
A.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B.心多大,舞台就多大
C.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D.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24.在台风“菲特”10月6日登陆一周之前,中国各大媒体就对这次台风的强度、路线等提前作了预报。人们之所以能够对天气作出准确的预报,是基于
A.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正确把握了大气运动规律
C.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正确处理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5.2013年10月1日,美国政府因为经费申请未获国会通过被迫关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停摆”不仅使奥巴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和东盟峰会未能成行,甚至影响到了利用国庆长假到美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这说明
A.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B.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社会运动的规律受人类意识活动的制约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26.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真理
A.永远不可能变为谬误B.超出其适用范围就会变为谬误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D.和谬误不存在原则的界限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此前,北京、上海曾有过以房养老的探索,但效果欠佳。目前“以房养老”瓶颈的确很多:代理机构信用体系不健全,公众不愿也不敢抵押房屋;房地产市场走向扑朔迷离,让双方心有惴惴。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中,以“卖房典地”的方式来养老,也会遭遇伦理和心理的双重阻力。以房养老要达到预想的政策效果,这些都是要破除的障碍。据此回答27-29题
27.探索、完善、再探索,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有了人脑未必就有意识B.把握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联系主观的客观的唯一桥梁D.发现真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历程
28.“以房养老”的瓶颈很多,说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
A.充分发挥意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B.正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出发
29.以房养老要达到预想的政策效果,必须破除许多障碍,这说明
A.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C.新事物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D.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0.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青少年取得点成绩就心高气傲,目空一切;遇到点挫折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系统既由要素构成又制约要素D.失败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他强调,未来的改革不会“剑走偏锋”,不会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各司其职。据此回答31-32题
31.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从哲学上看,意味着和以前一段时期相比
A.中国经济发展仍处在量变阶段B.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D.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逐渐的不显著的二.简析题(计34分)
34.国庆期间,央视海采了几天“爱国是什么?”曾几何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提起爱国,总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古今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从没有人想到“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天真无邪。其实,这不完全是孩子的童言无忌,实则是,随着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爱国这一常人不可触及的高大抽象主题,逐渐演化为人们的具体行为,使得爱国爱的更“实在”,更诠释了对家国的一个爱字,其实,这更是爱国的真谛。
⑴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试用发展的有关观点谈谈中学生怎样才能将爱国更好地付诸实践。
3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月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在谈到两岸经济合作时,习近平强调,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双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应对挑战。要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并更加重视促进产业合作。
⑴试用唯物辩证法整体和部分的有关知识说明两岸合作的必要性。
⑵请用系统优化原理,说明“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的意义。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学生要把爱国付诸实践,必须注重量的积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每点2分,计4分)
【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推荐阅读: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历史教学质量检测12-06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09-24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作文06-15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作文09-24
2024学年第一学期07-14
工作计划学年第一学期09-15
学年第一学期家教工作总结05-23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反思05-26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研计划10-14
2022学年大班第一学期班级计划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