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13篇)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1

赫章县妈姑中学 田长福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好!是的,我们都是活泼好动的少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在玩笑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伤害了别人,也不能因为一时大意让别人伤害到自己,这样的后果是既触犯了法律,又造成了双方一辈子的痛苦。那将是多么惨痛的事啊!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注意与同学和睦相处,玩笑时注意分寸,课间注意文明休息,别让那冲动的一瞬间成为悲剧的开始。另外,我们要多学法,时刻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课后反思与小结】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2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课文,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在教学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文时, 大家看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 致使土地裸露,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 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如:在教学 《小壁虎借尾巴》、 《珍珠鸟》 等课文时, 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 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 (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影响人民生活等) 进行对比, 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 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 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 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

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 找出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教育的渗透点。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生活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生命, 他们都有生活的价值, 我们人类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谐相处, 我们的生命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样通过引申拓展, 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 什么情况下不能怎样做, 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纪守法的教育。

只要深入挖掘、正确引导, 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 《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 组织学生依照 《野生动物保护法》 进行全班讨论, 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 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 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就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 生活即学校”。因此,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 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老师因势利导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 孩子们纷纷表示, 对于这样的行为, 应当及时制止, 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 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 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 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形成学生的法制道德

生活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主动拓展教学空间, 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 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也大大增强了法制意识。

此外, 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讲故事”等活动。开展“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学生收集了大量材料, 结合自己的实际, 阐述了诚实守信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并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在讲故事比赛中, 一个 《小红帽的故事》, 机警的、有强烈自我保护意识的“小红帽”勇敢的形象, 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小学语文的习作中, 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 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 搜集相关资料, 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 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整理自己的思想, 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习作中深化认识, 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 规范自己的行为。

语文与法制, 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 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 积极想办法, 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 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语文与法制, 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 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 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 积极想办法, 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 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3

小学各学科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最能体现出法制教育的优越条件。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握时机,适时渗透,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法制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深刻挖掘适用于法制教育的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把法制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法制教育,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奏响法制教育的旋律。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依山而伴的小村庄,后来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持续近一周的大暴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淹没了。学生们都为之叹息、惋惜,他们都认为是村民只顾眼前利益,过度砍伐,才导致了村庄的毁灭,如果他们平时爱惜环境,保护树木,就不至于自食恶果了。是呀,这么一个鲜活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了破坏大自然、毁坏山林其实就是在毁灭自己,也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笔者还不失时机地讲到了毁坏森林就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也自然地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又如在教学《翠鸟》《浅水洼里的小鱼》《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的一面。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情感激发和熏陶后,教师再适时地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频虐城市、酸雨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会让学生从心底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明白生活中因为有了小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共处,所以大自然才如此美丽。另外,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强调捕获、诱杀野生动物就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使他们接受了一场法制教育的洗礼,净化了心灵。

此外,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情境图、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等内容时,教师都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认识》例1时,教师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时,教师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在教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当灾害将临的时候·灾害预报与预防》时,教师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其实,加强对小学生法制教育这个课题的内容很宽、很广,也很复杂,而学科教学的法律渗透所涉及的面虽然很宽,但较为肤浅,因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可能深入地渗透法制教育内容,这就造成了法律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局限性,致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甚少。因此,学校为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应定期邀请相关学校的法制校长进行法律法规讲座,以弥补学科教学中法律教育的不足。当然,要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共同配合,才能使学生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小公民。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4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从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来看,数学教学中有其他学科无法达到的优势。比如数学在各学科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学习时间长,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本人认为纯粹的法制教育太枯燥,学生未必喜欢听,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让适量的法制知识渗透到数学课堂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犯罪呈现学生化,现浅谈一些如何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透于教学之中。这在教育理论上称之为“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的规律”,“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数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学内容的辩证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就意味着数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例如,在讲授数轴、函数等概念时,对它们的本质进行透彻的理解并能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再如,从讨论整数运算产生了分数,而分数又包括全部整数作其特殊情况,以及运算、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都是以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另一个概念,让学生从概念的进程中掌握概念,大大有利于学生辩证观点的形成。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想到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教育。

二、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我国魏晋数学家刘徽建立了计算圆周率π的两个近似值 和 ,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出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π的两个分数近似值约率 和密率 ;再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周髀算经》(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应用“ ”,在东汉初发展为《九章算术》的第九章内容的讲述,学生们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通过介绍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课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储蓄利息的计算、市场经济中交易、股票的交易、天气预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通过讲授计算器的作用及统计的知识让学生动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再顺便介绍统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同时简介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四、通过数学推理、论证的严密、计算的精确,培养学生刻苦、求实的个性品质

在讲授综合的证明题时,让学生不畏困难,寻找突破口,在讲授复杂计算题时,要告诫学生耐下心来仔细计算。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诚实正直、知难而上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五、通过数学的奇异美、和谐美、对称美来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在讲授黄金分***点时,通过讲授其与绘画,造型的结合提示数学中的和谐美;在讲授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时,通过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在建筑物与工艺品上的的应用来揭示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既可以描绘篮球运动的轨迹,又可以刻划天体运动后轨迹的教学,提示数学中的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

六、通过数学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科学探索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讲授负数发展经历的漫长历程时,让学生知道真理发展曲折性,从而使学生坚定正确的世界观。再如在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发展时,告诉学生陈景润证明了“1+2”,激励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真理。

七、通过教师讲授的严谨,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例如,老师讲授知识时,力求准确无误。可一旦出现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篇5

初中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内涵,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其必然使命。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的物理教师,我深深地感到物理知识的探究实质是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物理的相关知识和生命教育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所以,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本学科在生命教育中的特长,利用本学科的长处,充分挖掘物理学科对生命教育的价值,在相关物理规律的探究中渗透“生

命教育”。

例如在讲到声现象中的次声波时,除了讲解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以外。我还和学生共同讨论发生地震时如何处理和自我营救。使学生了解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公共场所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等等。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困在废墟的下面,也可以利用固体能传声的知识,敲打水管等固体物求救。对于台风和海啸发生时的自救也可以同学生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课后到网上查询,利用课下时间的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

到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安全自救的方法。

在讲《电磁波的海洋》这节课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电磁波产生的原因,还进一步拓展电磁辐射这种物理现象,让学生明白电磁辐射源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的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二是人工型电磁辐射源,如人工制造的系统或装置与设备等。而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电脑,手机就会产生电磁辐射。并进一步提醒学生电脑屏幕产生的辐射量虽然很小,但是日积月累后轻则会损伤皮肤,容易产生脸部色斑,眼睛周围肌肤出现松弛、鱼尾纹、眼袋和黑眼圈等。重则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所以,日常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收视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在操作电脑时,要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离屏幕越近,人体所受的电磁辐射越大,因此较好的是距屏幕0.5m以外。此外,在操作电脑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

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

又如在讲解电学内容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使学生知道对人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平时不接触低压带电物体,不靠近高压带电物体 ;不用湿手触碰开关;使用试电笔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千万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杆;功率大的和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用三线插头和插座接地线 ;不能用身体连通火线和大地造成单线触电 ;不能用身体连通火线和零线造成双线触电;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过高,否则引起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对于触电急救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在学习《光的传播》、《透镜》、《光的折射》等知识时,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潭清疑水浅”的物理道理,到野外玩耍时,切不可贸然下水中嬉戏,知道在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将干燥的柴草点燃,从而进行自救;并且教育学生不可以随处丢弃透明饮料瓶,防止透明饮料瓶进水后具

有了凸透镜的功能,引发森林火灾等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和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是大量的,它只是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做个有心人。而如果每位物理教师都能长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在将生命教育在物理学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6

风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海华

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既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又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定责任,本文就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进行了论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也多种多样,随时随地都能在各种媒体上听到、看到我们所关注的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方式、一个过程,也能将许多自己身边的信息随时随地的传送出去。信息的传播和便捷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竞争,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法律问题、道德问题、诚信问题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让即将融入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正确的去获取和处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积极面对,正确引导,科学管理。在教学中善于去寻找、去发现、去利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点,不让学生感到是在接受生硬的法制教育,从而做到自然而然地渗透,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下面,试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

一、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一组数据的对比,知道我国和其它国家的差距,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对软件着作权的保护,未经着作权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和反对盗版软件的法律意识。而在其它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office、图片处理photoshop等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必须要保证适当的上机训练时间,因此这一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在公共电脑上,不可以随便修改,删除他人的东西,也不要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去抄袭。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

比如:在《平面图像设计——photoshop》第一节课上,我举了个例子:电视剧《丑女无敌》中的林无敌,因为比较抱歉的长相,多次应聘工作不成,好友劝她用photoshop(简称PS)对应聘的照片进行处理并在网上应聘,思量再三,林无敌还是放弃了这样的做法,最终以自己的学识和工作能力,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让学生通过例子认识到PS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要用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诚实地融入社会,不能去做有悖于道德甚至违法的事。在讲授《平面图像设计》中“图层蒙版”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网络版的“武松打虎”事件: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陕西省镇坪县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在整个事件中,雷人的就是这张猎人PS过的有明显造假的照片,为了经济利益,居然有N多官员力挺,人品、官品、道德全抛在一边!通过这个事件,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认真踏实的工作,面对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民族的诚信和良知,不能“忽悠”别人,更不能“忽悠”自己。

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7

一、用游戏渗透法律观念

玩是幼儿的天性, 在玩中学、在玩中探究进步是幼儿阶段幼儿接受知识的主要模式之一, 通过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于知识的渗透, 而且幼儿也比较乐意学、喜欢学。如在教学认识交通标志中要求幼儿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 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首先让幼儿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 然后让幼儿做角色扮演的小游戏, 让其中一名幼儿扮演警察, 一名幼儿扮演行人, 另一名幼儿扮演指示灯, 来演练如何正确地过马路的情境;同时, 为了加强幼儿对于交通规则的认知, 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交通指示标志、标识做成图片贴放在教室中向学生展示, 来增强学生对于交通规则的认识, 进而增强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学习儿歌时, 根据不同的儿歌, 教师可以让幼儿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通过游戏活动把看似枯燥的法制观念有趣地融入到启蒙教育中, 教师再适时地给幼儿讲解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 幼儿遵守各种行为规则的意识和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比如, 在《我不上你的当》《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些儿歌里, 幼儿边听边做游戏, 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还学会了自我保护, 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二、在安全活动课中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

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 以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灾、防踩踏、防中毒、防校园暴力、防自然灾害、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为内容, 利用故事、儿歌、图片、多媒体课件、游戏等形式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安全教育, 加大力度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

在安全活动中教育幼儿从小就要养成遵规守纪的的良好习惯, 在自己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多想方法和手段, 要冷静地面对问题, 切勿惊慌, 同时要从小养成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负责的意识, 规范和约束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同时结合幼儿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教育和引导幼儿学会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如何求助、求救, 如何更好地来规避危险。例如, 要教育幼儿学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打110, 遇到火灾危险拨打119;当遇到人身威胁和安全时, 要学会求救, 牢记家长电话寻找和家人的联系等;在日常行为中, 要提醒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注意防火, 严禁幼儿玩火和把火源带入幼儿园;要注意防水, 告知幼儿不能够自己去河湖地区, 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更要注意防盗, 注意保管好个人财务, 在家要注意安全使用防盗门。

三、在主题活动中, 渗透法制教育

幼儿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挖掘有效的法制教育形式, 不断提高幼儿的法制意识, 让学生学做“学法、懂法、守法的”文明小公民。

(一) 每班每月结合主题开展一次法制安全教育

主要是交通安全、环境卫生、自我保护, 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方面的教育。

(二) 进行宣传教育

挖掘幼儿园现有资源, 开展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如充分利用小广播、校讯通、宣传栏以及舞台剧。如:《我是小小执法员》等文艺宣传形式, 寓教于乐,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同时, 通过小手拉大手, 进一步增强了家长的安全意识。

(三) 播放安全教育专题片

组织幼儿观看主题教育片《防火知识》《交通与安全》《安全自护自救》的录像片, 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幼儿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了解了预防摔伤、烫伤、食物中毒、触电、踩踏等安全自护知识, 让幼儿初步懂得了体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防止意外伤害等安全常识。

(四) 进行防火、防震演练

我们通过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让幼儿动起来参加实际的演练, 使幼儿更加清楚地知道当发生火灾、地震时必须要做到的逃生方法。逃生时不要蜂拥而出用浸湿的衣物、毛巾捂住口鼻, 贴近不安全的事件发生时, 应采取哪些措施。例如, 发生火灾时:拨打电话119报警, 说地面逃离。地震时:逃生不要蜂拥而出, 不要慌乱地跑到室外, 要有一定的秩序。在室外时应保护头部, 躲开危险地物体。在室外遇到地震时, 要到空旷的地点等。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园师生、家长的法制意识, 让幼儿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 篇8

学校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创造条件,开设安全教育活动课程,使安全教育德育化、常规化。尤其是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深化对生命认识。

一、让学生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小小安全检查员”。我们发动学生去校园里寻找不安全因素,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学生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学校的活动场所,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对个别同学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二、常规教育中安全自护意识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要让学生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学生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三、游戏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讲清游戏规则,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

四、主题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教育

1班队活动课中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的教育。根据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两个单元主题活动。其中第一单元是生活环境中的自护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法制知识、校园生活活动安全、家庭生活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第二单元是意外中的自护教育。包括消防安全、雷雨天的安全、防烫伤、防烧伤、防溺水等。

2知识讲座。(1)邀请交警大队的警察叔叔给我们作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讲座。(2)邀请派出所的警察叔叔给我们作有关法制安全方面的讲座。(3)邀请消防大队的叔叔给我们作有关的消防演习。(4)邀请学校卫生员作卫生讲座。

3知识竞赛。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竞赛,通过实际操作、抢答问题等形式巩固自我保护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4参观活动。抓住时机带领学生去交警队参观图片,去消防大队参观等,通过实地参观,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明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5随机教育。日常生活活动可对学生进行随机有针对性的教育,如下课时追逐打闹,活动时大喊大叫的等。老师就随时提醒,帮助改正。另外,日常生活中的突发、偶发事件也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生动素材。

五、家、校对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

在培养学生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些安全自护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9

引言:历史学科是一个教育功能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就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然而,要实现这个教育任务和目标,我认为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可行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上,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

初中世界史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许许多多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震撼的历史事件,耐人寻味的历史现象和发人深省的历史哲理。二十世纪既是人类高速发展的时代,令人欢呼雀跃备受鼓舞,同时又是人类一个大破坏大恐怖的世纪,其中两次世界大战就爆发在这个时候,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民族矛盾,种族屠杀更是层出不穷。我们应当怎样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历史事件,如何正确认识人类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以及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是我们历史课堂当中值得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以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课为例,就德育教育在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过程:

一、体验历史真实,抨击反动统治

1.历史图片再现历史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本节课在导入时用到“勃兰特惊世一跪”和“东史郎鞠躬道歉”两幅图片,学生由观察生兴趣,由兴趣生疑问:前西德总理为何要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馆前?日本老兵又为何要对中国人忏悔谢罪呢?他们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由此导入课题“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既顺理成章,又牢牢吸引住学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正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勃兰特和东史郎这种勇于改过的作风还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同学们以后的为人处事起到良性影响。

在讲述“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 “燃烧中的德国国会大厦”、“德国法西斯焚毁进步书籍”、“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法西斯党徒从毒气室里向外运送尸体”、“巨大的焚尸炉”等图片,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这些真实血腥的历史图片让学生震惊不已,不少同学皱紧眉头,满脸悲愤。不用我过多解释,学生从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很快理解了法西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本质,深切体会到法西斯的惨无人道,其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令人发指!2.历史视频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体验历史、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接着我还用到了视频文件,给学生播出“奥斯威信辛中营犹太人惨遭屠杀”、“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录像片断,让学生更为深切的体验那段历史。德日法西斯对于犹太人和中国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被虐杀者虽然肤色、民族、年龄、性别不尽相同,却有着人类面临死亡和非人折磨所共同的本能的惊恐绝望和惨烈哀号。教室里一片肃静,同学们群情激愤。很多男生攥紧拳头咬牙切齿,不少女生低下头去不忍目睹,甚至有的女生泪眼模糊。这时候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才最具有说服力。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法西斯无与伦比的邪恶残暴和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认识到法西斯的做法是对人类生命权的蔑视,对民主自由和正义真理的践踏,法西斯的统治是极其反动的,从而反对法西斯、追求正义真理的健康情感。

二、给予科学方法,匡正偏差认识

学生中尤其是个别男生,很是崇拜希特勒,喜欢希特勒能呼风唤雨,不可一世,把希特勒巨大的破坏能力认为是骄傲的壮举,将希特勒遗臭万年、千夫所指的形象认为是英雄的榜样。学生的这种认识偏差和盲目崇拜,是因为他们年龄尚幼,还未形成科学客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尚未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观其个别,不看其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告诉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要用客观辨证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历史人物是否值得肯定,关键是看他是促进还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后,请一位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男生扮演希特勒,以演讲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希特勒通过欺骗、谎言和蛊惑人心的宣传,由一个不名一文的流浪汉一跃成为不可一世的国家元首。希特勒这种盗世奸雄的丑恶嘴脸形象被这位同学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之后,“希特勒”又得意洋洋地描述他是如何剿杀共产党人、如何进行文化专制、如何打破国际和约、如何实行种族灭绝以及如何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位同学表演得滑稽可笑却又入木三分,同学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和确切的史实重新评价希特勒,匡正了原先错误的认识。对于希特勒,有的同学说他是不折不扣的疯子和邪恶的魔鬼,有的说他是战争狂人和历史的罪人,有的说他是乱世枭雄„„总之,希特勒带领纳粹党破坏民主和平、践踏人类文明,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不值得肯定的反面人物。最后大家形成统一认识:一个人的本事和能力再大,但如果用于邪道,带来的只能是灾难,而且能力越强,破坏力越大,破坏程度越深。

三、纠正狭隘民族观念,尊重人类普世价值

德日法西斯分子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叫嚣犹太人和中国人是劣等民族,理应消灭,而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才是优等民族,理应统治犹太人和中国人。这种荒谬言论其实反映了德日法西斯分子狭隘的民族观念,他们不懂得尊重人类的普世价值。对于这一点,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大家找出实例去驳斥种族优劣论的荒谬,从而证明不同民族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友好相处。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纷纷举例:有的小组说,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都是犹太人,而他们对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小组说,被德国纳粹关在集中营里、受尽折磨的犹太少女安妮写出了著名的《安妮日记》,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还有许多像莫泰尔、阿莱娜这样的处于战乱时期的犹太少年也都留下了美丽的文章和诗歌,他们非常的优秀顽强,与其他孩子一样追求美好,向往自由与和平;还有的小组说,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向犹太人下跪谢罪,以及东史郎、小山一郎、吉田勇雄等日本侵华老兵向中国人赔礼道歉,都说明他们已经承认了民族之间的平等性,当年法西斯分子的种族优劣论只是他们为侵略扩张寻找的借口而已。通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大家明白了民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大家都是国际大家庭的一分子,应该和平共处,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权利凭借其势力去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

四、联系现实生活,呼唤世界和平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63周年,法西斯的反动统治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过去。但是,直到现在,日本的右翼组织还矢口否认侵略中国,叫嚣“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他们甚至篡改教科书,抹杀侵华罪行,迷惑日本的中小学生,让他们不能了解历史的真相。另外,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每年都要参拜供奉战争罪犯灵位的靖国神社。历史的悲剧已然发生,不能重新再来,我们现代人须要做的是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思考如何才能防止法西斯势力的东山再起?如果大家都像日本某些领导阶层那样对历史不负责任,甚至否认历史,那么人类就不能获得真正、彻底的和平与安宁。在当今世界,类似法西斯反人类、反和平、反自由的恐怖主义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一块毒瘤。我们如何才能消除恐怖主义呢?这两个问题大同小异,但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我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提醒他们从政治、经济、宗教、思想文化和种族矛盾等多方面思考,给他们两周时间去查阅资料,加以完成。两周后作业返回,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加以归纳有如下五点认识:第一,正视并反省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悲剧,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第二,加强对和平自由与民族平等的倡导宣传,让大家都热爱和平,求同存异,友好相处;第三,缩小贫富差距,加快贫困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第四,发展中国家要自强不息,努力增强综合国力,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真理。第五,大家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地与恐怖主义做斗争。

新课最后,我缓和了一下沉重、压抑的气氛,在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的背景画面下,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优美旋律中,我做了如下小结:同学们,新课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是,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要正视更要反省这段历史,吸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生命、坚持正义,自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美好的人类大家园!

反思:《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是一节比较沉重的历史课,但最终在同学们的若有所悟中比较完满的结束了,由此可见这节课还是较为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德育效果。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我得出一些认识。

在历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新时代,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历史学科的内容却有着明显的“过去时”和“既往性”特征,因此,必须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才能使德育有机渗透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

那么,怎样才能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优化思想教育?我想,除了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之外,还要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历史与时事热点的结合。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历史教学,从本质上讲,体现了唯物史观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时事热点构成了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仅公众关注,青少年也感兴趣。每当教材内容与某个时事热点有某种内在联系时,有些学生总希望能发表自己的“高论”。作为一名教师,这不正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契机吗?例如,1999年5月,“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举国上下,群情激奋。我在上课时讲述了“北约”成立的背景目的、“北约”东扩的过程、“北约”嚣张的原因,又让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教学已经演化为对“北约”罪行的声讨。这样的思想教育效果,一定会使学生铭心刻骨、终生难忘。

第二,历史与生活的结合。学生对什么知识最感兴趣?不是考试要背的死知识,而是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活知识”。因此,要以教材为依托,广泛联系学生的课外生活,并且要使“联系”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环节。例如,在讲授“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我问学生:大家看过香港电视剧《新龙门客栈》吗?其中的“东厂”干了多少坏事呀!学了这一节,大家都知道了,原来所谓的东厂、西厂都不是生产经营的工厂,而是明朝君主专制下用来杀人的“工厂”。学生在学习中使自己在影视剧中得到的历史表象上升为对历史理性的认识,加深了对明朝“厂卫特务机构”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历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历史教学目标的三大块: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人们总是以了解历史知识的多少作为培养的目标。这是对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窄化”。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以史为鉴。“以史为鉴”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鉴史知今”。从学习历史到认识今天,这是一种认知“迁移能力”。要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托教材,联系现实,“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还会不生动活泼吗?历史教学的目标还会不能达到吗?

最后,要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总是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会因其时空的不同、形成条件的不同,导致其发展趋势和结果的不同。因此,在利用三个“结合”的方法建立“联系”时,也要注意其“区别”,不能牵强附会、简单类比。

南京沙洲中学 陆斌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篇10

据有关统计,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更可怕的是,目前已经出现了两个迹象:一是自杀率呈上升趋势;二是青少年自杀率较高,且有进一步低龄化态势。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在警醒我们:生命教育对广大学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注重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来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旨趣,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培植,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种和谐丰满、蕴涵人生大智慧的教育。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主要阵地,更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体会,去感受作者笔下那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春天,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界中生命的力量,并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获取生命的力量,认识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他人乃至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在感受生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活教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主要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万籁寂静中听到的、看到的最美丽的声音、最美丽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她来说,能看到光明,便是人生一大乐事了,而宽容豁达的她,不求太多,只要三天,只要有三天能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会体验生命便已知足了,可是残酷的命运,最终给她的还是绵绵的黑暗。但她从不气馁,她的作品中散发着她对生命的强烈的珍爱。海伦凯勒面对残酷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这种珍爱生命的品质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学习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引导学生用爱心关爱生命,学会欣赏他人及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认为,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没有高等和低等、有价值和没有价值的区分,我们应该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并将那些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是形成良善和博爱品质的基础。在《生命 生命》一文中,让学生感悟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即使是一颗小小的瓜子,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地生存下去,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呢?

二、利用写作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能充分抓住这些作文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也就充分发挥了作文教学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较好发展的作用。

(一)、在作文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以生命问题为题材作文,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教师可以通过关注这些问题来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让学生在完成有关生命问题的作文中,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人类生命的意义。这样,我们既实现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题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二)、可以在作文讲评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讲评中也可以渗透声明,根据对学生所写的作文的批阅,提取其中有生命教育意义的语言与材料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要注意在讲评中与学生真诚交流,坦诚相见,要创设随意中流露真情的气氛,就如聊天。应该让作文讲评成为师生间的心灵的对话,成为师生间的互动的舞台,让师生互相汲取清亮的生命汁液,使自己的生命之树也勃发生机。

(三)、坚持写观察日记,关注周围的生命状态。写观察日记是作文训练的常用的手段,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现在的学生每天只是埋头读书,对身边的世界和周围的生命关注太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写有关生命问题的观察日记,可以是对自然植物的观察,也可以是对家中动物的观察,还可以是对一般生物的生命过程的观察,并把观察所得的过程和感受诉诸文字。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较好的生命教育。

三、拓展课外阅读,加强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及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1][2]下一页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11

关键词:学科教学;法制教育;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55-01

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有少先队、团员法制活动的培育,有学校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还有沟通家庭、社区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然而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条,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则是毋庸置疑的。

一、充分认识到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

普法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当然,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适时在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我们还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让学生感受到“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把遵守法律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班里的学生出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一旦问题出现,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和处理,不搞“土政策”,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防微杜渐。

三、形式多样,抓住机会

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开展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有效地开展好包含法制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生物教师更应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环境保护时,结合社会不良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人类号称万物之首,可身边却有很多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不应该是很惭愧的吗?学生在反思中,自然就会对遵纪守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的教育目的。我们在学习《生物圈》这一课时,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看看你们周围的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再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如何让普法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在上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一节时,同学们各尽所能地整合了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有的拍摄了工厂废气、污水排放的照片,有的从网络上搜集了乱砍乱伐、森林破坏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借此呼吁同学们应该保护我们居住的环境,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为了保护环境,若是破坏人类居住的环境,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只有通过知识反馈才能检测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班会课就成了同学们展示自己所学知识的舞台。作为生物教师,我及时和自己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沟通,主动请缨,给同学们上一节班会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针对少数学生上网成瘾,影响学习,不利健康成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远离网吧,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课堂上,教师讲演,结合制作案例或法制漫画幻灯片,观看有代表型的案例短片,同学们畅所欲言,许多同学认为进网吧有一定的益处,如通过玩游戏可以松弛神经,获得乐趣;通过上网可以查询资料,开拓视野等,但沉迷网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弊端更多。最后通过总结,同学们正确地认识了网络的利弊,同时也有了更强的自我保护法制观念。

总之,在教学中方法是多样的,教法是灵活的,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廷魁.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 文学教育(下). 2015(09)

[2]符影.增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J]. 新教育. 2016(01)

在英语教学渗透中法制教育的尝试 篇12

一、挖掘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法制教育素材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 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整个单元, 其话题的主要内容就是rules (规章, 制度) 。教材明确地告诉学生, 无论是school rules (校规) , 还是house rules (家规) , 它们的制定以及青少年必要的遵循, 都是保证他们正常求知以及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青少年, 最基本的规则意识, 正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

又如八年级下册Unit 7阅读资料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请您声音低点好吗?) 一文, 更是以生动的图片和翔实的描述, 告诉孩子们, 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规则。规则就是法, 法就是规则。同时也向青少年传达出浅显易懂的法律思想, 规则可以方便人们的行为, 有利于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同时, 教材从七年级起始年级开始, 就循序渐进地渗透着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法制意识的形成过程, 学校, 家庭生活有规则, 社会生活同样也有规则, 人人都离不开规则, 社会也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够正常运转。青少年必须遵守规则, 遵纪守法, 才能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二、在英语教学过程渗透法制教育

1.在单词教学中渗透。根据英语课程标准, 中学生的词汇量学习总计1200-1400个单词, 这就给我们从单词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源素材。如教“endanger”译为“危及、遭危害”这一单词时, 可以让学生想想我们国家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学生举例:tiger、panda、elephant、lion and so on, 这些都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并且有相应的法律对杀害野生动物的人进行法律的严惩。然而杀害野生动物会导致生态的平衡。例如, Many years ago in Inner Mongolia, people used guns to kill a lot of wild wolves.Much of the grassland became desert because it was serious destroyed by the rabbits. So we are in danger, too! If we protect animals, we are protecting ourselves. 从这一单词中让学生明白大家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 从而保护了我们的家园。学生无形中了解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本法律法规。

2.在日常用语中渗透。从日常用语中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如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等打招呼的日常礼貌用语, 又例如“Be quiet! ”看到如此标识时, 要求人们要保持安静。让学生举例在什么场合需要保持安静?学生回答在公共场合、医院、学校等地方。学生就会从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用语中更加学会礼貌待人等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

3.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 并指导我们的行为。亚里士多德说过,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 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比如教学中学到“Don′t waste the water! ”教师要教育学生从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做起。因为我们离不开水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学习了“Don′t throw the rubbish”, 教育学生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Pick them up , please!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4.在练习对话中渗透。如:让学生一个扮演在路上踢足球, 另一个同学劝阻。A :Jim, would you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me? B:I′d love to. But we can′t, because it′s very dangerous to play football on the street.通过这样的对话可以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5.在阅读材料中渗透法制教育。英语教学中要学习很多阅读材料,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思考, 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学到什么、懂得什么道理。这样从现成的英语阅读材料中进行法制教育。如新目标教材Unit 8: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学习后问学生, What will you want to do? answers: I′ll help the homeless children; I′ll visit sick children in the hospital; I want to be a volunteer and so on. 从阅读教学中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如“The Police Catch The Chief”, 讲的是一个人把自行车停下便离开, 回来自行车不见了。他报了警, 不久找回了自行车, 小偷被抓。这样的故事学生明白盗窃是违法行为, 教师同时举例其他的犯罪行为, 从而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让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我们的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篇13

都匀六小红旗校区:罗恒兰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然而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加之缺少法律意识,因此会发生许多意外,也极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糅合到课程的教学之中。把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这是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下面,我通过我的几个教学案例来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们必须懂得依托教材,找准“渗透点”。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然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只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其次,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要巧妙设计渗透方法。那么“渗透渠道”有哪些呢?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例如: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一文,在指导学生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让学生感悟到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懂得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这时可以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国,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式者是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时,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再例如:三年级《翠鸟》一文,引导学生说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提问“但是这种想法可能吗?这样的小鸟你们能伤害它们吗?”从中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破坏。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动物实行重点保护。第十三条: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及时采取拯救措施。第三章 野生动物管理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十条: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间内,禁止猎捕和 其他

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让习作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制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例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等事件材料时,学生了解到黑心的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导致了许多非常严重的后果,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次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求真务实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化法制教育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教学中,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例如,我针对我班有部分男孩子喜欢到网吧上网的事件,举行了“珍爱生命,远离网吧”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上一篇:读《我的名字叫红》有感下一篇:古诗鉴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