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通知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通知(精选5篇)

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通知 篇1

关于做好我院2011年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通知

各处、室、系、部、图书馆、后勤服务公司:

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纲要》(粤人发[2006]32号)和云浮市人事局《关于推广使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通知》云人社函【2011】148号的文件精神,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公修课活动,同时也是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评聘的必要条件。拒不参加单位安排学习和不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人员,考核不能评委优秀,不能申报评审职称资格,不能晋升和续聘岗位职务,不能再注册职业资格。为加强云浮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从今年开始统一使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现将我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学院全体专业技术人员

二、培训内容

2011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内容,围绕 “低碳知识与低碳广东”,“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等专题,专技人员可以在上述专题中任意选择。公需科目学时任务按照6科目共计18学时计算,广东学习网网上学习所学学时直接进入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三、报名方法

专业技术人员按照部门报名,由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统计报名表,请各部门认真对待。报名表以电子和纸质为准,电子版的请发至邮箱ldzy2539@126.com,统计表最迟在29日下午下班前递交人事处职改办,因时间紧急,请各部门予以配合!

1)首先,专业技术人员自行登录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网址:http://)学习,并在网上通过考试考核。

四、培训经费安培

根据云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科安排,此次公需课网上培训的费用由培训科协助解决,我校专技人员免费学习。因培训是免费进行,请我校专技人员先行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和“广东学习网”注册,学习卡等候市培训科通知发放。

五、网上操作

因网上操作说明较多,不便以纸质形式发文。若有需要,请各部门具体负责人联系职改办拷贝或专技人员直接与职改办联系。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通知 篇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信息与日俱增, 知识老化加速, 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 就必须持续的学习, 把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 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即终身学习。中共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全民参与的学习型社会中, 非正式学习日益被看作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 据调查, 人们在工作中习得的知识有80%来自于非正式学习, 而人在其一生中习得的知识也有80%甚至更大的比重来自于非正式学习。[1]

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非正式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 宽松的学习环境、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培养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非正式学习能力提供了便利,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面对缤纷的社会、网络环境, 如何利用先进的理念及技术进行非正式学习则是大学生面临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是培养师范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 它既包括新的思想、理念, 又包括媒体技术类的操作能力培养, 是培养高师学生非正式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非正式学习的内涵

从学习者获取知识方式的角度来看, 学习可以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类。正式学习主要是指通过学校组织、课堂授课等形式实现的学习形态, 它通常是有计划性的, 有明确目标和课程知识体系, 学习的目的是获取成绩、证书, 并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2]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 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 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 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1]实质上, 非正式学习可以被定义为个人不在正规教室和没有教师出现的情况下, 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因此非正式学习广泛的存在着, 其具体实施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典型形式有行动学习、网络学习、指导、伙伴、协作等。

非正式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 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它打破了学校的禁锢, 使人们可以在更辽阔的世界中进行学习, 在更广域的情境中得到涵化。各种非正式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

三、《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在培养学生非正式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主要是培养师范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其能够熟练进行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同时具备一定的在新技术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创新的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学习, 学生可以更新原有旧的“教师——学生”单向知识传递的学习理念, 掌握多种学习方法, 为非正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场所。但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开设在培养学生非正式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繁杂, 无暇顾及非正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各种专业的师范生,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传授给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促使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3]但是当前全国大范围的《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教材并非针对广大的师范生量身定做的, 而是把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浓缩而成, 它涉及的范围从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到媒体技术原理, 从常规媒体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 从学校教育到现代远距离教育, 从课堂教学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开设时间一般是18周36学时, 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就不得不赶进度, 在追求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的同时降低讲解的深度, 从而忽略了挖掘学生课外时间进行补充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单一, 不能从课堂中传递非正式学习的理念

《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教学由于学生众多大多数采用集体授课的模式,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完全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重要讲授内容, 但是多数教师仍然一方面空谈应该如何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而另一方面仍然满堂单一媒体教学, 课堂上满口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理论而实际却仍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因此学生在学《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课程时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不能从课堂当中接触并体会到诸如小组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建立学习伙伴、参加虚拟学习社区等学习方式, 从而更加难以把这些典型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迁移到课外时间。

(3) 实践观念狭隘, 无法有效利用非正式学习的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中处于基础与归宿的地位, 不论对学生掌握课程内涉及的各种技术、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体还是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后接受、使用新技术、新媒体从而提高非正式学习的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实践教学却存在着非常狭隘的观念, 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实践教学实施的场所就应该是学校的实验用房, 进行实践教学自然也局限于课内。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缺乏专门的实验课教材、校内实验课课时安排少、教学仪器缺乏、教师实验辅导效率低等原因[4], 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的实践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且缺乏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学生掌握各种媒体与技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因此它的实践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可以突破学校课程的场地和时间安排, 随时随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网上已有的虚拟实验室体验虚拟仿真实验、建立虚拟学习社区、利用Mblog进行知识的整理和收集等等。

(4) 评价方法不恰当, 忽视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考核

教学评价具有教与学的导向功能, 它不仅是对已学内容的考核, 更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自主发起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涉及的知识范围广, 应用性强, 目前主要采取的书面考察和平时考勤成绩相结合的形式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更忽视了课程学习过程中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协作小组中参与情况、作品、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动态形成性评价。因此在课程的评价方面要想考察学生真实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就需要摒弃单一的考核模式, 在评价内容、参与评价人员两个维度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首先, 评价内容要多元化。《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涉及到的教育理论、各种媒体技术、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不同模块都是评价的对象, 要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评价可以包括态度性评价、知识性评价、实践操作性评价、应用性评价, 也可以是创新性评价。其次, 参与评价的人员应广泛, 可以是教师, 也可以是学生、协作小组成员, 甚至可以来源于网上评价。由于教学方法的丰富, 评价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指定。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可以通过小组其他成员评价, 任务驱动型学习成果的评价就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和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竞赛类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观众、自我评价综合参考的方式, 而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的学习总结、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则可以参考网上留言、网上评价等各类因素综合评价。

总之, 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利用一切适合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 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 是实现个人终身学习的关键, 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非正式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为非正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实践机会, 为毕业后实现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非正式学习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为学生非正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土壤。结合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及实施形式,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在培养学生非正式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高校教育技术公修课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问题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0) :18-22.

[2]祝智庭, 张浩, 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2) :10-13.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15.

[4]曹熙斌, 杨方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9) :65-67.

[5]杨九民, 王继新, 李文昊.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1) :103-107.

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通知 篇3

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推动各地变革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送教下乡培训指南》《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等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国培计划”和乡村教师全员培训组织实施工作中参照执行。

送教下乡培训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5〕10号)相关要求,推进各地做好送教下乡培训,切实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一、目标任务

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地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主要任务如下:

1.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

2.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

3.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

4.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5.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

6.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二、实施流程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送教下乡培训纳入乡村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制订送教下乡培训周期计划与年度计划。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确保送教下乡培训实效。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研机构)会同高等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确定培训主题,研制实施方案,按照以下主要环节实施送培:

1.诊断示范

培训团队深入乡村学校现场,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测评等方式进行诊断,找准乡村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契合主题的课例,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方式提供示范教学,提出教师研修任务。

2.研课磨课

学校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按照研修任务,结合校本研修,开展研课磨课。研课环节着力开展课例研讨,进行对照反思,突出经验学习。磨课环节突出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送培团队针对学校研课磨课的难题,通过示范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生成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

3.成果展示

送培团队会同乡村学校或研修片区开展阶段性研修成果展示,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方式展示教学改进成效,通过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展示研修成果。

4.总结提升

送培团队指导乡村学校和教师对年度送教下乡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梳理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生成代表性成果,制订下一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研机构)对各个送培团队课程及学校研修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加工,形成本土化培训资源包,支持学校校本研修和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三、职责分工

1.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大力推动区县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2)有效利用国培、省培、市培经费对区县进行支持。

(3)依据培训质量标准,做好区县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工作的指导、监管评估。

(4)发掘区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根据省市要求,制订区县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2)积极引进高等学校资源,有效整合本地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建立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和乡村学校四位一体的送教下乡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3)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分学科(领域)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制订相关激励政策,支持县级培训团队开展送培工作。

(4)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落实培训经费。

(5)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各环节工作落实到位。

(6)有效加工送教下乡培训生成性资源,并纳入本地培训资源库,进行推广利用。

(7)依据培训质量标准,做好对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研机构)、送培团队和乡村学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8)发掘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宣传推广。

3.送培团队职责

(1)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切实提升送教下乡培训能力。

(2)按照培训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送教下乡培训任务。

(3)梳理、研究乡村教师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策略。

(4)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升送教下乡培训实效。

(5)及时总结送培经验,有效推广送培成果。

4.乡村学校职责

(1)将送教下乡培训纳入校本研修规划,制订本校实施方案,实现送教下乡培训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

(2)会同送培团队做好诊断示范、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等环节的实施工作。

(3)负责研课磨课环节的实施工作。

(4)做好培训生成性资源的汇聚整理工作,向区县推荐代表性成果。将区县培训资源包和本校资源纳入校本研修课程。

(5)做好本校学科组和教师研修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

(6)做好本校实施工作总结,督促指导乡村教师做好总结提升。

5.教师职责

(1)认真参加诊断示范,找准自身课堂教学突出问题,明确研修目标任务,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认真参加研课磨课,借鉴示范课例,优化教学设计,及时将培训所学用于课堂实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3)积极参与“说课、上课、评课”和“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展示活动,提炼生成个人代表性成果。

(4)认真进行个人总结,梳理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制订下一步个人发展计划。

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 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5〕10号)相关要求,推进各地开展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形成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切实提升乡村学校校本研修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针对当前乡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校本研修质量不高,网络研修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持续支持等问题,大力推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乡村学校持续提供专家指导和优质课程,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推进乡村教师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实施流程

1.做好规划设计。省市统筹指导,区县与学校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纳入乡村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和校本研修规划,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分别制定区县实施方案和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细化措施,明晰责任,操作性强,体现区域和学校特色。

2.建立研修支持体系。省市统筹协调,区县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建立“个人空间—工作坊—学校社区—区域社区”一体化的县域网络研修社区。建立“县域—片区—学校”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各方责任。加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推进本地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完善县域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遴选专职培训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乡村学校校长培训,重点提升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组织管理能力。学校要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好学校网络研修社区,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乡镇中心学校要将所辐射的村小和教学点纳入本校研修体系。

3.开发建设优质资源。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做好预设性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建设、购买引进等方式,提供覆盖全学科(领域)、满足乡村教师跨年度、长周期研修需要的培训课程资源,为每个乡村教师提供充足的选学课程。重点建设乡村教师急需的师德修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资源。着力开发、提供网络协同研修工具和学科教学工具,做好通用教育教学数字资源的整理与推荐。区县和学校要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重点围绕培训生成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采取定向征集、择优遴选、加工升级等方式,建立本土化的区域和学校资源库,有针对性地推送给每个乡村教师,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为后续研修提供支持。区县要明确培训生成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的质量标准,将成果质量与培训评价挂钩,为开发高质量课程资源奠定基础,提升培训综合效益。

4.组织实施研修。区县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落实区县实施方案,组织乡村学校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乡村学校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区县与学校要切实做好以下两项研修:

一是常规研修。结合备课、上课、评课和班级管理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采取技能训练、课例研究、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同行评价、专家与培训者指导等方式,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网络研修要为常规研修提供工具支持、资源支持、专家指导和大数据分析支持等。工具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学情诊断工具、教学设计工具、协同备课工具、观课评课工具、音视频互动工具和网络社交工具等。资源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备课资源库、学科案例库、通识和学科教学课程库等。专家与培训者指导主要通过网上诊断、课例点评、组织研讨、解答问题等,引领带动常规研修。大数据分析主要通过记录并反馈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和学习研修的行为轨迹、关键内容及学习成效,支持教师日常反思改进,有效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激励教师自主发展。

二是专题研修。主要采取诊断示范、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行动研究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递进式系列研修活动,着力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网络研修要为专题研修提供工具支持、资源支持和专家与培训者指导。工具支持主要包括提供问题收集与整理工具、观课评课工具、音视频互动工具和网络社交工具等。资源支持主要包括提供与研修主题直接相关的典型案例、专题课程和方法课程等。专家与培训者指导主要通过网上诊断、课例示范、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课题研究指导、成果总结与推送等,引领带动专题研修。

5.抓好监管评估。省市和区县要做好校本研修实施的过程监管工作,建立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改进监管方法,对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省市要着力做好对区县培训方案落实、县域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县级培训者队伍建设、县域研修活动开展、县级培训资源库建设、校本研修管理评价等方面的过程监管。区县要着力做好对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培训课程落实、培训团队建设、常规研修与专题研修活动支持、学员管理与评价支持等方面的过程监管;做好对学校的校本研修方案落实、校级培训者队伍建设、学校网络研修社区应用、常规研修与专题研修活动开展、学员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过程监管。

省市和区县要依据培训质量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参训教师匿名评估、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校本研修绩效进行评估。要强调应用导向,重点评估教师的学习应用实效和培训成果,网络研修社区建设的成效与特色等。建立培训绩效通报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区县、学校、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职责分工

1.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纳入省市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有效利用国培、省培、市培经费对区县进行支持。

(3)做好对区县的指导和监管评估工作。

(4)发掘区县和学校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根据省市要求,制订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

(2)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参与各方职责,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3)加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协作机制。

(4)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指导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社区。

(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指导与管理能力。

(6)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落实培训经费。

(7)组织学校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组织开展跨校区域研修活动。

(8)做好本土化区域资源库建设与使用工作。

(9)做好对学校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10)及时发掘“好学校、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

3.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职责

(1)根据区县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制订网络研修支持服务计划,协助学校研制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方案。

(2)提供满足培训需要的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

(3)支持区县和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社区。

(4)做好预设性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支持区县和学校做好本土化资源的遴选、加工与应用。

(5)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家团队,做好培训指导工作。支持区县做好县级培训者及校长培训工作。

(6)支持区县和学校组织实施常规研修和专题研修。

(7)做好线上与线下研修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反馈,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持教师反思改进与自主发展。

(8)支持区县做好学校校本研修的监管评估工作,支持学校做好教师研修的监管评估工作。

(9)及时发掘“好学校、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

4.学校职责

(1)校长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根据区县要求,制定校本研修规划与实施方案。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明确校内各方职责,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3)依托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立学校网络研修社区。

(4)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提升培训者组织实施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能力。

(5)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落实培训经费。

(6)组织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参加跨校区域研修活动。

(7)做好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工作。

(8)做好对教师研修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5.教师职责

(1)根据校本研修规划与实施方案,制订个人研修计划。

(2)认真参加常规研修,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3)认真参加专题研修,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

(4)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建好“个人空间”,养成网络学习习惯。

(5)学以致用,完成培训实践任务,提交实践成果。

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5〕10号)相关要求,推动各地组建乡村教师工作坊,开展工作坊研修,建立“用得好、辐射广、共成长”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研修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针对当前乡村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托骨干教师组建工作坊,带动乡村教师开展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研修。主要目标任务如下:

1.遴选骨干教师并培养成为工作坊主持人。

2.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建立一批乡村教师工作坊。

3.工作坊主持人带动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

4.持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5.推动工作坊主持人从优秀迈向卓越。

6.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二、实施流程

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工作坊研修纳入乡村教师全员培训规划,科学制定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遴选网络研修平台功能完善、网络研修成效突出的高等学校或教师培训专业机构作为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依托本地培训教研机构,按照“建坊、用坊、评坊”的流程,组织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

1.建坊

(1)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组建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建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综合考虑学段、学科(领域)覆盖面,择优遴选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坊主持人专项培训。

(2)乡村教师工作坊组建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分学段、学科(领域)组建乡村教师工作坊,将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纳入工作坊。工作坊内可设立若干研修小组,选拔优秀学员担任组长,明确研修分工,建立研修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2.用坊

(1)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

省市组织开展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示范性工作坊研修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培训能力培训和工作坊主持能力培训两个方面,以工作坊主持能力培训为重点。基础培训能力培训应包括培训需求诊断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课堂教学指导和培训绩效评价等。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培训应包括网络研修指导、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诊断与指导、生成性培训资源开发、教师协同研修指导等。

优化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流程,将集中面授、网络研修与工作坊研修实践相结合。先行开展工作坊主持人集中面授,然后采取网络研修对工作坊主持人进行跟进指导,同时工作坊主持人进行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实践。要适时对工作坊主持人进行再次集中面授,重在分享工作坊主持经验与成果,解决主持工作坊的突出问题,优化下一步研修方案。

(2)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

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要将主题研修与常规研修相结合,以主题研修为主,确保研修针对性;将网络研修、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师学用结合,确保研修实效性。

主题研修要针对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预设研修主题,主要采取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微型讲座、课题研究指导和成果总结展示等方式,由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全坊乡村教师进行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要根据研修主题,设置递进式研修内容,持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题研修要将网络研修、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网络研修重在支持主题研修的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研修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等,营造研修氛围,巩固研修成效;现场实践重在推动乡村教师及时将网络研修与集中培训所学应用于实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常规研修要结合乡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源推送等方式,由工作坊主持人对乡村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常规研修主要采取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动教师即学即用。

区县要将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纳入区县日常培训教研工作,建立本地培训教研机构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协同机制,为工作坊研修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有力的条件保障,确保研修的常态化。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为工作坊研修提供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与专家指导等服务,确保研修高效开展。省市要从区县乡村教师工作坊中遴选一批成效突出、受教师欢迎的工作坊,给予重点支持。

3.评坊

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工作坊研修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制度,落实责任,改进方法,对工作坊研修的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实施绩效进行有效管理。要创新评估方式方法,依据培训质量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参训教师匿名评估、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工作坊研修绩效进行有效评估。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做好示范性工作坊和区县工作坊研修工作的监管评估。对示范性工作坊的评估应以参训学员的工作坊主持能力提升程度、工作坊研修创新和引领等为重点。对区县开展工作坊研修工作的评估应以重视程度、经费保障和实施成效等为重点。评估结果应作为省市对区县进行支持的重要依据。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乡村教师工作坊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监管评估工作。对乡村教师工作坊的评估应以工作坊主持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组建、研修活动开展、资源生成和乡村教师学习与实践成效等为重点。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主持人给予奖励支持,对工作不力的主持人及时进行调整。对本地培训教研机构的评估应以工作坊研修与日常培训教研工作的结合成效为重点。对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评估应以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和专家指导成效为重点。

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有效记录并反馈工作坊主持人和乡村教师的研修行为及成效,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管理坊内学习小组与学员提供有力支持。

工作坊主持人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做好本坊学员的监管评估工作,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对参与研修、支持同伴、完成任务和生成成果等进行有效评价。要完善坊内管理评价机制,激励学员认真参与、乐于展示、积极分享。要发掘推荐优秀小组与优秀成员,并对学习不力的学员进行有效督促。

三、职责分工

1.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将工作坊研修纳入省市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有效利用国培、省培、市培经费对区县进行支持。

(3)组建示范性工作坊,做好乡村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养工作。

(4)做好对示范性工作坊、区县开展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评估。

(5)发掘先进做法、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根据省市要求,制定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规划与实施方案。

(2)完善工作坊研修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3)加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区县培训教研机构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协同机制。

(4)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将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纳入工作坊,组建乡村教师工作坊。

(5)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落实培训经费。

(6)组织开展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

(7)做好工作坊研修本地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工作。

(8)做好本地乡村教师工作坊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监管评估工作。

(9)及时发掘“好工作坊、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

3.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职责

(1)根据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制订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方案。

公修课 美术鉴赏 期末作业 篇4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教 班级:英教三班: 学号:0906114039 姓名:王云云 将近半年的美术鉴赏课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到的知识。美术在我心目中的定义由简单的画画,扩大到了很多方面。那么,美术是什么呢?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老师讲课的内容和上课的气氛让我觉得很愉悦,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画。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每节课,同学们准备的展示更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我自己对造型艺术比较感兴趣,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造型艺术是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我所喜欢的造型艺术,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对服装造型设计有较大的兴趣,在课堂上的展示也表现出了我的这一点。无论是什么艺术形式,都需要有创意,有新意,既能反映生活,又能体现自己的独特想法。而服装造型就是具有这种特点的艺术形式。举例来说,对于中国婚礼服装历史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历史变化的过程。

婚礼与婚俗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中国的婚姻风俗,自周代形成了六礼,程序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纳吉为占卜;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

大约在汉代,婚礼开始热闹起来。汉宣帝曾下诏,宣布了嫁娶举乐的合法性。当时新郎的下裳镶着黑边,随从一律着黑,迎亲的马车也漆成黑色。而且在黄昏迎亲,无鼓乐,无亲友祝贺。

在雍容华美的唐代,娶妻的人家再也见不到一丝阴暗的色泽,都是彩灯高挂,喜气洋洋。有的婚礼也改在早上进行了。

南宋后,新娘的服饰形成了头戴凤冠霞帔,盖红盖头,上身内穿红娟衫,外套绣花红袍,颈套项圈天宫锁,胸挂镜,肩披霞 ;下身着红裙、红裤、红锻绣花鞋。新郎也是一身的红色,红冠红袍。婚礼的一切都是红色的,红灯红烛,红色花轿,大红喜字,喧天的锣鼓,欢腾的人群,牵着红绸的新郎似乎组成了恒古不变的婚礼场面。

然而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婚礼服装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传统的凤冠霞帔转化成了西式的白色婚纱,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半西化到普遍西化的过程。20年代新娘大红绣袄新郎长袍马褂

20世纪初的结婚庆典仍保持着典型的传统风格。青年女子从小就会缝制结婚的嫁妆,尤其是婚礼服饰和鞋袜,都是以旧时中国的传统手工缝制、刺绣,以便在结婚那天穿上。

20年代,女性争取独立自主,在化妆上也反映了这种转变。眼睛及唇涂深色,头发剪短。当时刚发明了卷睫毛器,故化妆特别强调眼睛。卷睫、娇艳、樱桃唇是20年代的时尚。但是这个时期女子婚礼服装还是以中式风格的大红绣袄、绣裙为主;也有西方引进的白色灯笼袖拖地连衣裙。男子穿的则是长礼服,长袍马褂。

30年代新娘大红对襟绸衣裤新郎十二排扣唐装

那时只有有钱又有点思想的女子才能穿婚纱。穷人家的子女是不讲究什么婚礼仪式的。有些请不起媒人代为说媒的,两家同意了,女方拿了包袱就直接过门。要是有点钱的,新娘还能扯上块绸缎做一件大红对襟开的绸衣绸裤,新郎则是十二排扣的唐装。

40年代新娘白色婚纱新郎长衫

白色婚纱礼服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设计不很复杂,垂直线条的高腰长裙,有褶的袖子和开得较低的领口,仿佛就是当时流行服装款式的翻版。丝和缎是婚纱的主要面料。婚纱款式是长及足踝的,前幅裙用直线剪裁,后幅则缀上另一幅拖地的裙摆,当新娘走在教堂的红地毯上时,拖地的裙摆也在地毯上徐徐而过,令新娘有天仙般的风姿。新郎则西装革履或长衫。农村新郎穿短袄长裤,新娘以带红的色布制成短衫长裤,粉红袜子和红鞋。60、70年代新娘小翻领衬衫新郎绿军装或中山装

新娘穿碎花小翻领上衣,发型是:齐耳短发、额头留些许流海、头顶头发用头绳绑起或用黑色小发夹向后别。新郎是部队或知识分子喜欢穿军装或中山装,不属部队的就借,但没有领章。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80年代新娘自制连衣裙新郎西装革履

当时市面上没有专门的新娘新服,新娘一般都是到服装店选购时尚的衣裙,男的青一色的西装革履。

90年代新娘单一婚纱新郎单一西装

那时,港台婚纱摄影风行到内陆,新人选择拍婚纱照成了一种流行。当时婚纱摄影的风格基本上是临摩港台风格。造型基本上是新郎穿燕尾服、新娘穿婚纱,一个站或一个坐,造型单一,追求惟美,当时拍结婚照的新人,几乎都是一个版本。

21世纪新娘国际潮流婚纱,新郎上档次的西装

新娘的婚纱质地、款式多样化了,高领、低领、欧款,各种颜色,适合各种脸型、肤色、气质的新娘,丝绸仍为首选面料,但在整个婚纱设计的胸、背、袖子、裙摆、拖尾、花边等处加入一些新兴的面料;新郎仍保持西装革履,但西装款式、质地、颜色紧跟现在流行的款式,一些人更有自己定制的婚纱礼服,把自己意义非凡的礼服珍藏起来。婚礼服装的历史变迁也意味着造型艺术的变化,我们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能体会出美的与时俱进。我希望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够有更加多的了解,在生活中偶尔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造型设计,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

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通知 篇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科学内涵培训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线 号 证 考 准 封 位 单 密 名 姓 2.八荣八耻的内容是:以____________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____________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____________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____________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____________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____________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____________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____________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助人为乐、____________、保护环境、____________。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心态。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历史经验表明,____________是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首要问题。7.四风问题是指:____________、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是在哪一次会议上。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B.D.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当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A.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B.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价值资源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D.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3.对当下道德失范的形成原因的恰当描述有以下哪些。A.社会转型 B.对传统道德尊重不够、认识不足、取舍不当

C.对新兴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应用不够 D.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脱节,道德失范代价过低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除了爱岗敬业外,还包括哪些要求。A.奉献社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5.下列哪个选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C.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下列那个选项不属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原因。A.马克思主义是引领社会潮流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B.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C.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经验 D.马克思主义符合13亿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7.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括的四个方面,下列选项不属于其中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的理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8.下列做法不属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是。A.坚持国家主权和安全 B.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C.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D.发展科技,增强经济实力

()9.下列那个选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A.爱好和平的国际精神 B.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C.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D.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10.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传统文化渊源的是。A.国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B.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C.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 D.变革创新的进取精神()11.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有哪些。A.商务诚信、社会诚信需要政务诚信做表率 B.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执政能力的增强需要政务诚信 C.社会矛盾的缓解需要政务诚信 D.国家对外宣传需要政务诚信

()12.当代中国需要以下哪些的国民心态。

A.自尊自信 B.理性科学 C.务实进取 D.开放宽容()13.群众路线教育的总要求有哪些。A.照镜子 B.正衣冠 C.洗洗澡 D.治治病()14.优质窗口服务的要求有哪些。

A.有服务言行上,对仪表、形象及服务态度、言谈举止提出具体要求 B.在服务技能上,明确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C.在服务程序上,要求先后有序,有条不紊

D.在服务标准上,明确服务言行、服务技能、服务程序的量化标准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除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包括什么。

A.生态建设 B.党的理论建设 C.基础设施建设 D.软件建设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确定了标准和方向。

()2.传统节日具有和睦团结、追求和平、促进和谐的功能。()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社会理想、精神动力、道德准则四个方面。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关系在价值观中得集中反映。

()5.“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反映目前学习雷锋精神有一阵风倾向。

()6.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这推动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活动。

()7.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8.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延续性、阶级性。()9.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新路径。

()10.全国文明评选标准就是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和环境面貌整洁优美。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四大途径。答:。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五、论述题(从1、2小题中选做一题(20分),从3、4、5、6小题中选做一题(10分),共30分)

1、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答:我选择第 小题作答。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党员干部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如何示范带动。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作为。

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倡导家庭美德。

6、结合当前实际,谈谈如何发展志愿服务。

上一篇:民政所工作计划下一篇:捉螃蟹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