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游戏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小游戏(共12篇)

数学小游戏 篇1

《10以内数的组成》:教师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可以设计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教师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教师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教师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教师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有余数的除法》: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教师们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学生分完后发现: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3个……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样,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问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

《加、减混算》:在学习加、减混算时,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问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同学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2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生活中的数学题,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乘法口诀》:复习乘法口诀时,教师设计算12的游戏,让学生任意选择四个数字来比赛算得数12。游戏前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谁第一个算出来就是优胜者,大家为他鼓掌。”这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了一道又一道,结果下课铃响了,学生一个也不愿意下课,还一个劲地说:“老师还有一种……”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心向,培养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平时,教师还经常带领学生做一些竞赛游戏,如投篮比赛、接龙比赛、指得数比赛等等。

《可能性》: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一开始就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几个盒子{盒子上设计了一个拳头大的口},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学生感到新奇,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不知不觉地展开了。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

《图形的初步认识》: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小棒搭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再用钉板围一围这些基本图形,并没有一味的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在头脑里建立起这些基本图形的表象,为今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打下基础。这时,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淘气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图形。他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的认识》:在教“角的认识”中,通过“找角”、“做角”、“剪角”、“摸角”等供学生选择“活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内化并巩固所学角的知识,利用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另外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教师请小朋友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角,通过这一“玩”折纸的游戏,自然地引出角的特征,启发思维引新知。由折纸又进一步导出拼摆,这也是学生喜欢的“节目”,学生在各种拼法中探索和体验结合学具怎样拼成角,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理解。通过折图形、拼图形以及练习中的剪一剪、拼一拼,用小棒搭一搭,激励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试验和探索等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开发学生的智力。

《千克的认识》:在学习“千克的认识”一课时,一上课,教师便出示一块铁和一包棉花。让学生进行“猜一猜”的数学游戏。教师提问:“请你猜一猜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同样重吗?”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立刻为这一问题争论起来。学生甲说:“教师认为1千克的铁肯定比1千克的棉花重。因为棉花抓在手里轻飘飘的,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学生乙说:“老师认为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轻。因为棉花是一大包,而铁块可比棉花小多了。”学生丙说:“老师认为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同样重,因为它们都是1千克。”学生们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不约而同地把渴求的目光投向教师,希望老师进行最终的评判。这时,教师说:“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千克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了。由“猜一猜”的数学游戏引入新课,不仅使学生对探索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数学小游戏 篇2

一、数学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在课堂上玩一些数学游戏,可以把枯燥的复习课转变成刺激而激烈的抢答比赛。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时,把要整理与复习的内容设计成抢答题,让学生通过抢答来回答。抢答比赛可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带动新知学习;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能有一个比较活跃的氛围,使学生对信息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理与复习的学习过程中。枯燥的“整理与复习”课在这样的抢答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在游戏中学数学。

二、数学游戏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教学游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在讲清概念后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让学号是质数的学生站在教室前面,让学号是合数的学生站在教室的后面,然后同学们对照概念评论对错。我问了一位站在自己座位边的学生:“你为什么站着呀?”他说:“因为我的学号是1号,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中形象地领悟到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其区别。

又如在复习“倍数和约数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黑猫警长大家都比较熟悉,现在黑猫警长在破案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请同学们帮帮它。它在破案的过程中遇到了下面一组密码:A B C D E F G H。

提示:

A既是8的倍数又是8的因数;

B是最小的质数;

C是最小的自然数;

D是5的最大因数;

E它只有一个因数;

F 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G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H它所有的因数是1,2,3,6。

看看我们班哪位同学能给黑猫警长当小助手,帮它破解这个密码。这样一来,对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学生在游戏中就理解得比较透彻。

三、数学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基本目标。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许多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数学游戏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摸几何图形”游戏,可以让学生通过触觉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跳棋游戏”,穿插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小游戏。庄重威严的站立虎表示陷阱,驾驭火箭的飞行虎表示下一步走向,先由学生根据教师所说路线走棋,再由学生之间合作参与游戏,渗透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运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四、数学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统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教材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游戏,如通过“抛硬币”、“摸有色小球”、“转转盘”等游戏来加深对概率的认识,通过“抛硬币”来感受事件的可能或是确定,通过“转转盘”来体验机会的均等或是不均等。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几章中更是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收集、处理数据,体会数据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是可以通过玩游戏学数学的,促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发展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成为今后继续学习的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

总之,游戏对数学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郭凯声.数学游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陈建金.让数学游戏走进数学课堂[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3).

巧用数学小游戏,开辟课堂新天地 篇3

一、 在游戏中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不仅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欢乐的数学世界,还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教师课前设计了“变魔术找规律”的游戏。只见教师先从盒中变出一个桃子、一个苹果、一个梨,连成一串,接着,又变出一个桃子、一个苹果、一个梨,问:“下面会变出什么水果?请小朋友猜一猜。”问题提出后,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 “大家想知道答案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齐刷刷地盯向这个魔术盒。当教师将一个苹果从盒中拽出来时,猜对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通过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游戏中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探究新知时,如果能引进游戏教学,既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降低难度,还能唤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增进其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学生对抽象的概率知识很难理解,于是,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小游戏。游戏一:在写有“白球,红球”标签的方盒中放入五个白球、五个红球让学生边猜边摸:“为什么有的同学摸出的是红球,有的同学摸出的是白球?”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探索出:“盒子里装有白球和红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红球。”游戏二:在盒中放入5个红球,让学生边猜边摸:“为什么大家摸出的都是红球?”学生得出结论:“盒子里全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在游戏中学生的手、眼、脑一起参与活动,自然能很好地理解“可能性”这一初步的概率知识。由此可见,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在游戏中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在练习反馈时开展数学游戏,能把原本枯燥无趣的练习变得引人入胜。

例如,在学完“认识图形”后,为了让学生对这种图形有更深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信封里分别装着四种平面图形,露出其中一种图形的一部分,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种平面图形。学生一个个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三角形。”“那是圆形。” 当露出的是长方形的一小部分时,学生有可能会猜是正方形,也可能猜是长方形。我反问学生:“你确定是正方形吗?”经过学生的再次观察、思考,发现只露出一部分,是不能肯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这个游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体验,也教育了学生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或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既能玩,又能学,自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游戏中结束新课,余味无穷

在将要下课时把游戏引进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强和巩固当堂课的所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在课堂结束时获得愉悦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教师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从容地对全班40多名学生一边出示写有2的卡片,一边说“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走。”学生走了一些。接着又出示卡片5,让学号是5的倍数的学生走,再让3的倍数的学生走。最后还剩下学号是1、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此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老师出示哪一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于是剩下的学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新颖有趣的游戏设计,巩固了知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数学课课前谈话和小游戏 篇4

1、方程”一课,采用数学游戏“猜你心中想的数”师: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把运算过程和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是什么数,看哪个先想好。生:一个数乘以3,加上7,减9,再减去所想的数结果是10.师:你想的数是6.2、传话游戏。课前:把同学分成几组,然后你告诉每组第一个同学一句话,小声说,不能让别的同学听见。然后同样让那些同学去转告第二个同学。传到最后看看那组完成的最好!之后把第一组到最后一组的话连到一起说。(当然,那几组的话连一起是一首大家不熟悉的诗或短文)看看到最后变化成了什么样。规则: 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告诉下一个人他说的是什么(根据难易程度可以改变)。不可做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前面的同学说的时候后面的都闭上眼睛,直到前面的同学招呼的时候才可睁开。以免互相看口型!

3、听指令,快速反应。指令由慢到快,难度逐渐加强,最后则是听指令,做相反动作,做错的同学淘汰,很快就能决出第一名,稍加奖励。这个游戏的优点是身心结合,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和迅速应变能力,又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身体。

4、反口令。教师说“大西瓜”学生说“大西瓜”,手时却做出小西瓜的动作。教师说“站”,说生坐下,反之,教师说“坐”,学生站起来。

5、.一边说一边示范做师)请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耳,(师)请你摸摸左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跺跺脚,(我就跟你跺跺脚);请你跟我弯弯腰,(就跟你弯弯腰);请你跟我点点头,(我就跟你点点头);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6、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3)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7、指指点点”的游戏。以人的五官为指点对象,教师报到其中一个器官的名称,学生就快速指向哪里。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你的注意力也得高度集中。这个游戏我也曾经试用,学生非常喜欢,有时候会来不及往往把眉毛指向了眼睛,闹出笑话。在不经意的欢声笑语中间,消除了多少心理上的障碍,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放松警惕,很自然得让我们引进了课堂里来了。

8、“对号入座”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效果却很好。就是教师在课前根据要求做各种卡片,发给学生,供上课使用。例如,在正、负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课上,课前,我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发了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一个数字,包括0,(-1)到(-20),1到20,当我叫到某一个数字的时候,就请学生举起这个数字,如“+1的相反数”“-3的相反数”“比-10小的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学生们都很积极,也很投入,课堂气氛更是活跃,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正负数有关的基本概念。

9、“永攀高峰”这个游戏比较适合用于枯燥的计算教学中。在高入云霄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就可以获得奖励。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避免了计算学习的枯燥。其实这种游戏还可以有很多变化,如“步步为零”,就是让学生通过计算,使最后的结果尽可能接近零。学生计算兴趣陡然倍增,学习效果也就水到渠成。

10、“扑克妙用”扑克牌是学生经常使用的游戏工具,用它作为数学学习的道具,学生会更加乐于接受。在正、负数加减法时,我利用扑克牌,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进行正负数运算能力的训练。红色为正,黑色为负,任意出示两张牌,构成两个正负数计算。课堂上,学生们都很活跃,纷纷举手回答。没想到一副小小的扑克牌竟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也是数学游戏的魔力,看到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扎实,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扑克牌的用途还有很多,如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设计“二十四点”游戏等。这样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

11、每一个人都要站在杜泊远的位子旁边,然后向着讲台桌上有一张纸挡住了“学无止境”的几个字的地方看,看看你看见了什么。付建华先看,他只看到了“学无”和“止”字的一半。下一个是张瑞子,她只看到了“学无止”3个字。最后一个是李硕,他把“学无止境”4个字都看到了。这个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明白观测的特征:什么越高,看到的物体就越多。

12、刚开始,老师念的是3至5个数,生背下来,举手背一下。老师再念到6至9个数的时候,学生背下来,站起来背下来。

13、【情境】一名借班上课的老师站在一个陌生的班级面前。没有留给他更多的时间去熟悉班级,留给他的只有短短的5分钟。【话题】如何第一时间走进学生,缩短因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 我们无数次地追问,千百次地尝试,但总觉得与学生之间有距离。“山穷水尽”之时,我们不妨暂时从这个问题的深思中走出来,去听听名师们是怎样进行开场白的?也许会受到一点启发,找到一些答案,也许会迎来“柳暗花明”。人物:于永正 风格:简约而不简单 经典片段: 师: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师: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师板书:于永正)你们应该怎么叫我? 生:于老师。生:于爷爷。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师指着名字)谁敢叫我的名字? 生:于永正。师:(立正)到。还有谁愿意叫的? 生:(大声)于永正。师:(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场笑声)师小结:名字是给人叫的。你们可以叫我于老师、于爷爷,也可以对我直叫其名。这不是没礼貌,因为我是你们的大朋友。总之,你们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评析: “简约是一种境界。”听于永正老师的课,给人的第一感觉:这种开场白方式真简便,不就是让学生“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自己的名字吗?再一听语言也十分简朴,似乎每个老师平时都在这样说。细一想,又不是这样的,我们老师平时这样说的,多半是在课下,一到课上,“师道尊严”,立马扮演起“法官”、“传道士”的角色。于永正老师真正地把新课程倡导的“你——我”式的平等关系落实在了课堂上。开场白时间很简短,但目标很贴心:真心诚意地做学生的朋友;设计很简洁,但功能不一般,一个“立正到”一个“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包蕴着尊重、信任、激励、关爱与温暖;自我介绍很简要,但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语文很快乐,做于老师的学生很幸福!简约雕刻出的是一片美丽。

14、人物:窦桂梅 风格:顶着阳光,一路走来 经典片段: 师:第一次见面,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说)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生练说,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师:咱们把这句话也送给听课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生齐说,听课老师鼓掌。)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光荣!生:很温暖!师:找到感觉没有?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让我们就带着这个感觉一同走进课文。评析: “礼物”,我们见多了老师给学生送礼物了——“大苹果”、“小红花”、“大拇指”……花儿会“凋谢”,苹果会“腐烂”,拇指会“遗忘”。而窦桂梅老师送给学生的,相信学生会永远珍藏在心底。因为这是他们学习上最需要的,是人的一生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自信。“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阳光心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也滋润了听课老师的心田。这份珍贵的礼物使学生感受到分享快乐,分享鼓励,就是分享生活,分享幸福,窦桂梅老师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结语】我们选取了四位名师,阅读他们的开场白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样一个词:爱!爱得透明,才会透出幽默,透出智慧,透出大气,透出阳光。我们明白的同时,就要懂得付出。在那短暂的5分钟上千锤百炼自己!

15|、特级教师:孙双金 开场白: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

孙老师在上课伊始向学生作的开场白:“ 同学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说,三个人当中,肯定会有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超过我,那么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今天在这节课上,孙老师希望你们能勇于做孙老师的老师,你们答不答应?答应的请举手!” 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学生个个举起了手。可这时孙老师话锋一转,说:“ 要想做孙老师的老师可不容易呀!” 坐在下面的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孙双金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陆续把手放了下去。紧接着孙老师又说:“ 因为孙老师年龄毕竟比你们大,在知识和生活经验上也比你们丰富,所以你们要想做孙老师的老师就必须做到什么呢?特别在这节课上。” 有学生老老实实地答道:“ 上课必须认真听孙老师讲课。” 孙老师笑答:“这样说来,你还是不能做孙老师的老师呀!” 这时另一个学生出其不意地回答:“ 我们在这节课上一定专心听讲,如果能指出孙老师讲课的错误,提出孙老师不能解答的问题,那我们就是孙老师的老师。”(注:下面全体听课老师齐鼓掌)孙老师及时表扬说:“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只要你们在这节课能提出孙老师不能解答的问题,你们就是孙老师的老师。”

理论对接:孙老师的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场白,通过暗示、鼓励等手段,一下子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将传统意义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置于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之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把老师当作“自己人” 了,或者说已把老师当作朋友了。在这样的新关系下,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就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师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准确把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这样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大有裨益。

小班数学游戏《修路》 篇5

天宁实验幼儿园黄初蓉李梦芸

一、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能正确区分图形的大

和小。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3、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二、游戏准备:

1、游戏前已经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有过按大

小分类的经验。

2、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路的尽头是兔妈妈的家,路的四分之一在活动前

已经铺好(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成)。由另一老师扮兔妈妈,准备一盒糖果。

3、用硬纸板剪成的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板路面挖空若干大小

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坑。

三、游戏环节:

1、引发游戏兴趣,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在大路的连接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2、帮兔妈妈修路,引导幼儿观察路面,复习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3、提出铺路的要求

4、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

5、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6、去兔妈妈家做客,体验成功的喜悦。

7、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四、指导要点: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图形的特征,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方形的认识。

2、提供不同大小的图形,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区别图形的大小。

数学游戏教案 篇6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9 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重点难点:

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

教具学具:

生:每人准备至少三张长方形作业纸或A4纸,一把剪刀。师:课件及演示纸张、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你能利用手中的一张作业纸在2 分钟内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吗? 学生利用手中的作业纸,动手剪一剪。教师巡视,注意组织学生,保证安全。

2.学生展示刚才的剪纸成果。教师评价,引入新课。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1.学生初探。自学教材第39 页图示,自己尝试动手操作,在纸上剪一个大洞。完成后,请成功解决该问题的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演示剪的过程。

2.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剪大洞的过程,并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剪不出洞,把纸剪破了。

3.教师演示解惑,强调每一步应该主要的问题。4.学生再探。

(1)小组内讨论交流,比一比,看谁剪的洞最大?为什么?(2)学生动手再一次剪纸,展示成果。

三、课堂小结

1.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即剪得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

2.数学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者:王富贵

数学小游戏 篇7

小学低段儿童活泼好玩, 课间10分钟尽情玩耍, 往往上课了很多孩子还沉浸在课下的愉悦中, 孩子注意力根本不在课堂, 严重影响课堂效率.面对实际情况, 教师往往缺少应对的方法和策略, 照旧按预设展开教学, 教学形式单一无趣, 自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效率不高.

二、思考:借用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是心理辅导课的第一部分, 也是关键部分它的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节班级气氛, 及打消学生的防卫心理, 其中包括动作类活动和语言类活动.数学课堂采用“暖身活动”一说, 指在课堂前3~5分钟, 开展围绕相关数学知识内容的趣味思维活动.暖身活动可以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 如做游戏、对口令、讲故事、猜谜语等, 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 为后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数学课堂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追求贴近学生生活, 题材具体生动.暖身活动主要有以下作用:首先, 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致和兴趣;其次, 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最后, 学生在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构建数学模式, 培养模式建构的能力, 清晰展现数学化的过程.

三、践行:暖身活动的创设

(一) 创设复习活动, 促使知识迁移

小学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 知识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合理运用知识迁移规律, 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设计复习活动, 为新知内容及方法的迁移奠定基础.

如教学“连加运算”时, 设计了复习暖身活动.第一环节口算抢答, 41+7、24+20、29+4、37+15.第二环节列竖式计算, 32+14、49+26.第三环节算一算、比一比, 7+5+6、9+9+9.第四环节交流反馈, 教师提问:“将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你会怎么分?”从而引入要学习的连加运算.这里主要设计抢答、必答等形式进行复习, 首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动机和兴趣;再者复习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列竖式计算, 10以内的连加运算等知识, 为100以内连加运算奠定基础;最后将算式进行分类, 进一步感受连加运算形式、得数等方面的特征, 促使知识的迁移.

(二) 创设游戏活动, 激活学习愿望

“玩中学, 学中玩”的学习方式特点显著, 效果明显.这种学玩合一的形式利用低段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效果自然好, 也会慢慢喜欢数学.游戏是玩的重要载体, 创设游戏暖身活动, 是利用低段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 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特征, 进而激活学生学习愿望.

如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 设计了计数器的游戏活动.上课一开始, 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计数器, 进行“我说你做”的计数器游戏.第一步, 先拨23.第二步, 再拨3个珠子, 可以在十位或个位拨.第三步, 用算式表示.第四步, 交流为什么都拨3个珠子, 结果不同.简单的游戏活动, 一方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区别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初步感受位值制, 为理解算理奠定基础, 激活学生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愿望.

(三) 创设故事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拥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生动趣味的故事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效果不小, 说到故事时原本叽叽喳喳的教室立即安静下来, 可见故事对孩子的影响.因此, 要充分发挥故事的作用, 根据数学内容整理和编写趣味性、关联性和启发性的故事, 创建故事乐园.引导孩子享受故事的快乐, 交流倾听故事的感受, 思考体会故事的启发, 真正发挥故事的辐射性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小数点搬家”时, 笔者设计了故事暖身活动“蚂蚁快餐店”.一上课, 老师就和孩子们讲起故事, 话说一只小蚂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蚂蚁快餐店, 快餐一份是0.01元.快餐很便宜, 所以有很多小动物来吃.过了几天, 蚂蚁一算账, 客人是很多不仅没赚钱, 还亏了一点.蚂蚁很犯愁, 这个时候小数点说话了:“没关系, 我搬搬家吧!”小数点搬到哪里了?这个时候变成0.1元, 还是有些小动物来吃, 尽管动物少了一些, 但是蚂蚁一算账, 有利润了.蚂蚁很高兴, 小数点也很高兴, 于是它说了一句话:“太好了, 我再搬一次家吧!”它这一次搬到1元, 于是再也没有小动物来吃了.生动趣味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也让孩子体会小数点变化引起小数变化的知识, 为后面重难点知识奠定基础.

(四) 创设生活情境, 提升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 这样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有效接纳知识, 进而提升学习热情.

在教学“我和小树一起长”时, 笔者设计“猜节日”生活情境.第一步, 交流猜一猜节日, 看谁知道得多.第二步, 出示日期, 大声说出.如6月1日儿童节;1月1日元旦;10月1日国庆节;5月1日劳动节;3月12日植树节.第三步, 交流小结, 植树节可以做什么事情, 植树问题里面有很多数学问题等我们去解决.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 唤起学生学习热情, 也为后面关于“植树”实践活动埋下伏笔.

(五) 创设问题互动, 引起认知冲突

问题是学生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 问题可帮助学生确定已有知识是否支持新知识或已经掌握新知识.教学时, 教师要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结合知识“生长点”和“延伸点”设计问题,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引起认知冲突.

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 创设了问题互动暖身活动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和数位表, 并提出不同层次、循序渐进的4个问题.第一问, 如果卡片1表示100元, 将卡片摆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写?第二问, 卡片1表示10元, 怎么摆?怎么写?第三问, 卡片1表示1元, 怎么摆?怎么写?第四问, 卡片1表示1角, 摆哪里?为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互动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同时引导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感受从整数到小数的拓展.

(六) 创设实践活动, 培养综合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 要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教学中, 设计实践暖身活动, 提供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如教学“认识图形”时, 设计了实践暖身活动.安排“四个一”的实践活动:赏一赏, 欣赏七巧板拼图;想一想, 它们像什么;找一找,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拼一拼, 用神奇七巧板拼图通过“四个一”实践活动, 为认识七巧板奠定基础, 也为用七巧板拼图埋下伏笔.

总之,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暖身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 都应遵循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数学知识内容, 目的是提升学生进入课堂的效率.

摘要:小学低段儿童活泼好动, 课前准备不充分, 较难进入课堂状态, 直接影响课堂效率.教师应结合心理辅导知识“暖身活动”理论和经验, 创设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暖身活动.设计复习活动促使知识迁移;游戏活动激活学习愿望;故事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生活情境提升学习热情;问题互动引起认知冲突;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进而提升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暖身活动

参考文献

[1]沃建中.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0.

[2]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 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

[3]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李玉龙, 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2) :14.

巧用数学游戏理解数学概念 篇8

关键词:数学概念   数学游戏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54

什么是教学中的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这一界定,明确了数学游戏的知识性和潜在的“育人”功能。在我国古代,人们往往将看起来枯燥的数学问题以娱乐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展现,例如,我们熟知的“孙子问题”“百鸡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九连环”“七巧板”等数学名题,让人们在兴趣中学习数学,可谓其乐无穷。

数学游戏虽源远流长,但数学游戏教学法在漫长的教育史上只能说是个“年轻的事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能把数学游戏运用到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数学好玩”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学数学、乐于学数学,必能使数学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如能在新概念教学中引入教学游戏,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快速解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一、创设游戏,培养学生数学概念的规则观念

案例一:在一次函数的图象这一节课中,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一次函数y=kx+b中,如果k>0,那么y的值随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图象上升;如果k<0,那么y的值随x的值的增大而减小,图象下降。往往学生不能真正理解y的值随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在判断一个递减的一次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时会认为是在递增的,因为他们是从图象的右边向左边看,图象也是上升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安排一个小游戏,挑选几名身高不同的学生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成一字横队,让学生描述这几位学生的身高变化情况,学生会有两种说法: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描述时应该准确地说从左到右是由低到高(或从右到左是由高到低)。教师这时可以提出提出“游戏规则”——从左向右看。

这个小游戏让学生能更清醒地理解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概念,看图象是从左向右看,因为由左向右看时,x的值是逐渐增大。这个小游戏简短有趣,任何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打破了“数学游戏就是奥赛生的专场”神话,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玩数学游戏。

二、分组游戏,培养学生数学概念的空间观念

案例二:在三视图这节课中,三视图的概念本身并不难,但是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却比较困难、抽象。因为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在讲授空间图形时,要想办法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最好学生能摸得到、看得到。这时不妨引入游戏,教师搭建一个小舞台,将全部问题教给学生自己解决。

教师将班级学生按每组3-4人进行分组,然后每组分发一些正方体的儿童积木,让学生自由搭建几何体,各组学生从各自的方向(正向、左面、上面)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画下来进行比较。再重新搭建一个不同的几何体,再画图,引导学生发现,并解释。教师在各组巡视,参与并及时指导学生的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将抽象的三视图知识通俗化。根据班杜拉的动机学习理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又称自我效能感。这个游戏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已有的动手、观察、鉴别、分析能力,根据直觉用自己的笔画出,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表达,通过反复搭建、观察、发现、改正,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习过程成为一种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三、参与游戏,培养学生数学概念的规律观念

案例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中,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是点的坐标概念本身很抽象,什么是坐标,看不见也摸不着;二是概念内容较多包括确定点的坐标的方法: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P的横坐标、纵坐标;由坐标确定点的方法:过x轴上表示实数a的点画x轴的垂线,过y轴上表示实数b的点画y轴的垂线,这两条垂线的交点,即为点P。这两个问题都很繁琐,初中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游戏。

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将学生分成如图四大组,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表述方法各有不同),然后教师站在中心点的位置,让学生以中心点为参照描述自己的位置,这时学生会发现同学们的描述方式比较统一(多是左或右边第几,上或下边第几个),比刚开始的描述方法方便交流。这时教师提出更简单的一种方式,规则:以中心为原点,从左至右为x轴的正向,从下至上为y轴的正向,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位置(先说横向为几,再说纵向为几),最终学生发现用两个数字便可描述自己的位置,这个方法更简单、明了。紧接着教师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类似于刚才游戏的规则。然后结合学生确定自己位置的方法,定义坐标的概念,以及确定点的坐标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提出问题四个组的同学的坐标的符号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坐标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

实践表明在这个游戏中,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通过游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坐标——方便描述位置,同时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确定坐标的方法,也便于以后学生掌握点的坐标和距离的基本关系。

当然课堂上的数学游戏不在于“娱”,而在于“乐”——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带着快乐的情绪去研究数学。游戏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也许并不多,但要顺利解答更多需要的是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和手脑结合,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精心准备。

1.游戏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竞赛,不宜有太繁琐的计算和偏僻的知识点。

2.游戏要面对全体学生,分组时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教师既要营造活跃的气氛,又要引导和控制游戏的进展。

3.数学游戏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在游戏中和游戏后,教师要通过提问、假设、辩论、总结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游戏中的数学知识。

4.借助各种资源和科学设备,让游戏有时代感,如果能糅合其他课程,学生的兴趣会更大,如生物、物理、天文,甚至网游等。

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设计游戏需要教师钻研数学概念,深刻把握概念的本质,同时教师也要想学生所想、困学生所困,预见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疑问和错误,做到“对症设计游戏”,必能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小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9

1、训练幼儿数数的能力,强化实物点数的能力;

2、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游戏内容:

1、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家长可据情况引申)

2、家长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桑,让幼儿向后转,等家长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

游戏时,家长多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

小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10

(1、)训练幼儿点数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础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

游戏内容:

1、家长先要准备好小猫钓鱼的玩具一套。

有趣的数学游戏 篇11

游戏的名字叫做“卡片游戏”,将标有1~10的十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次取出前4张按原有顺序放到后面,需要操作多少次1号卡片才能回到第一张的位置?老师刚介绍完游戏规则,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闹哄哄的。

数学老师像个魔术师开始表演,先抽取了前4张放到最后,第一张变成了数字5,再抽取4张,第一张变成了9……经过5次,第一张卡片又变成了数字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串数字:1-5-9-3-7-1。我们想破脑袋也没有找出数列的规律。老师笑眯眯地说:“我们继续玩游戏,假如有11张卡片要抽几次呢?”过程:1-5-9-2-6-10-3-7-11-4-8-1。这次居然抽了11次才将第一张变成数字1。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两次相差这么多呢?老师不紧不慢地将卡片数增加到了12张,这次竟然只抽了3次就出现了数字1,同学们彻底晕乎了。

老师提醒说要在卡片张数和抽取次数的关系上找规律,我只能看出单数张卡片时,抽取次数是等于卡片张数的;双数张卡片的规律是什么呢?这时卡片数增加到13张,总共抽了13次。果然不出我所料,我有些得意。突然,贡学斌高举着手,大叫:“我知道规律了。单数张卡片时,有几张卡就抽取几次;双数张卡片时,要除以4,如果能整除,商就是抽取的次数;如果不能整除,那就除以2,商是多少就表示要抽几次。”老师点点头,表扬了他。我们又尝试了几次发现跟贡学斌说的规律一样,同学们都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刚刚还有些洋洋自得的我到这时才恍然大悟,这个游戏还真是奇妙啊!

回家后,我余兴未了,跟爸爸继续玩,又有了更多的发现,将标有1~10的十张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次取出前3张按原有顺序放到后面,需要操作多少次1号卡片才能回到第一张的位置呢?我发现:如果卡片的张数是3的倍数,商几,就表示要抽几次;如果卡片张数不是3的倍数,有几张卡片,就抽几次。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数学小游戏 篇12

一、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数学领域的重要存在,它是结合了数学知识与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就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在玩的益智游戏,不仅兼具了娱乐趣味还具备了适合各个学习段学生的数学知识. 它应用的原理就是让学生在做游戏当中学习数学知识、散发思维,探索问题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难题. 而每当解决一个问题都会相应地奖励, 虽然奖励只是虚拟存在的,但是征服了一个难题,获得了奖励,又取得了趣味,还让游戏者念念不忘,这就是教师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所以数学游戏就成了初中数学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知识的手段.

二、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学习到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师常说数学课程的语言抽象,所以才显得难以理解. 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增强理解力跟记忆力, 通常会巧妙设计游戏与教授内容挂钩. 例如:初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通常会在这节课前让学生注意准备剪刀、 纸板、 量角器等材料,这时,学生就会对接下来的数学课充满好奇跟期待. 就这样,教师就把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好奇心勾起来了,接着就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师让学生随意将纸板剪成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测量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结论. 或者让学生将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个角剪裁下来,三个角拼接起来组成一个平角, 得出结论. 以这样的数学游戏的方式,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也能深刻记忆. 教师能够上出精彩的一堂课, 不是只需要靠课本上精彩的内容和教师的口才就能完成,另外还需要学生持续听课的热情. 在数学课堂上想要学生一直保持着认真听讲的状态显然非常困难,这时,老师可以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一两个数学游戏,像那种学生经常玩的,并且运用问答互动的方式,以便更容易挑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扫雷游戏”, 老师通常会问:“同学们平时有用计算机玩过扫雷吗?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就会说:“接下来同学们把注意力放到多媒体上,我们来做个游戏.”然后由教师设定游戏规则,学生进行游戏. 利用这种学生极为熟悉的游戏为切入点, 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源于实际生活也用于实际生活,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不难, 让学生自发地去喜欢数学的学习.

另外, 教师为学生选择数学游戏要正确适当. 首先就是题材,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数学游戏,而且只是起引入主体的切入点,不适合设计成特别复杂难解的计算题目或者证明题目. 其次,就是初中数学教学游戏不但要教学目的明确、游戏规则合理、程序简单明了,还要兼具娱乐趣味性,用以区别只是单纯地为做练习题. 接着就是,游戏要注意覆盖面,如果只有一部分同学积极参与,另一部分一样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都会考虑全体同学的参与. 再就是, 做游戏时教师都得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深思数学游戏中的数学知识,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评比,设置合理的奖励制度, 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成就感,并且喜欢上学习数学.最后,在做数学教学游戏时, 教师一般会考虑到将学生学习水平互补的分为一组,将数学游戏教学引入新课改理念.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应用的积极影响

让学生在数学游戏的实践中去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将数学书上抽象的数学语言应用到游戏中去,通过学生去做教师设置的数学教学游戏,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思想中通过做游戏来体会数学知识的抽象,学会独立思考数学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数学游戏教学模式来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想要认真学习是因为认真学习能为学生带来成就感, 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成就感,需要通过一个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游戏具有的趣味性,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所以数学教学游戏成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 游戏还是一种培养相互团结协作精神的方式,游戏中既包含了竞争也包含了合作,所谓合作就是指在群体中取得了成功,才能算是个人也成功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集体荣誉感, 在游戏中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数学游戏是数字与游戏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教师合理利用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意义重大. 数学游戏教学旨在将游戏精神渗透至数学学习,不能华而不实地停留于表面,有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实用, 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既要契合学习内容又要能让学生有兴趣,知识、情感、 能力全都不能落下.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游戏的目的并不是游戏本身,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服务,不管教师所应用的是何种辅助教学的工具,都不能让工具本身的存在掩盖让学生更好学习的实质.

参考文献

[1]税云红.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应用的相关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52-152.

[2]李福财.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解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5):37.

上一篇:关于启迪的作文下一篇:早安正能量的句子说说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