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心得体会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心得体会(共10篇)

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心得体会 篇1

社区工作人员思想教育、纪律整顿学习心得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运用科学方法、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动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社区建设目前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变过程,从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以社区事业建设为重点的阶段,转向以社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龙头,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是做好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前题。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城市社会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委员会,它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下,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想要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工作者,从我开始社区工作的那一天起就首先明确了“社区居委会”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它不

同于以往的“居委会”,不能再用旧眼光来解读或片面地定义居委会工作,只有增加了这种认识,才能不会对社区工作存有狭隘的轻视,才能充分地肯定自我,因此对于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人明确今后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以及业务能力素质,是做好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保障。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党和政府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社区工作的纲领,提高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社区工作者应树立牢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为人民群众甘做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创新求实的发展观。社区工作者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服务居民、努力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其说明和处理社区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程度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备一定程度社会工作专业基本能力,包括社会调查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社区工作相关知识,如法律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社区工作者应具有相应的组织协调

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社区服务与管理能力以及应用现代化手段办公能力等。我在几年的社区居委会工作当中,最明显的体会就是加强政治理论是指导社区工作的准绳,一些曾经只是在新闻报纸等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会议精神及政治名词均要作为我们学习并要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的内容,因此,我始终不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上做到爱岗敬业,努力向身边的前辈学习他们的丰富工作经验和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珍惜每年的学习培训机会,学习相关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加强日常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总之,学习将是我一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终生坚持的原则、责无旁贷的义务,同时,我还要继续努力、严于律己,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力求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三、掌握社区现状,是做好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基石。

想要做好社区居委会工作,必须对社区的基本情况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几年来、我在社区工作,每到一处首要的工作就是竭尽所能地将所有相关于社区概况的信息进行“堆砌式”积累,尽快掌握社区地理位置特点、楼宇构成与分布、居民构成与分布、驻社区单位的构成与分布、弱势群体及其它被服务人群的具体情况及具体数据等。然后就是珍惜每一项领导交给或同事协助的任务,因为这些都是让我进一步认识社区居委会工作实质的机会,最后,我还在前辈的热情帮助和悉心指导下努力从多种渠道了解社区的居民构成其迁入来源、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生活方式、性别分布、年龄分布、户籍类别等因素,因为以上种种差异均是导致社区特色、居民整体素质和参与社区意识不同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一些“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做好社区居委会主题。

我是从二00八年进社区工作至今,亲身经历了社区建设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也经历 “手足口病”、“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洗礼。几年来自己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帮助下和社区居民的支持下,使自己从一个社会无业人员锻炼成长为一名坚定信念社区工作者,我倍感珍惜和自豪,同时社区工作也十分辛苦。闲时我静下心来对我以往的工作、学习、思想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回头望,具体心得如下:

1、服从指挥、团结同志、严格要求、珍惜机缘

2、月初计划、月末总结、及时调整、提高技能

3、及时请示、协调关系、加强沟通、搞好服务

4、巩固成果、寻找规律、总结问题、再接再厉

除此之外,我想、要做好社区居委会工作,一是在脚踏实地做好每项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善于不断总结工作方法,规范档案管理,既要做得好、又要写得好,宣传得好,这对于创优评先进提供了有效地材料基础。二是要广结良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我切确地认识到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之间并不是领导与被

领导的关系,而是协同、启发、帮助、支持的关系,社区居民才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居民不参与、不支持,居委会就形同虚设、毫无作用。所以日常工作中向领导学习组织协调能力、向同事学工作经验,向居民学习生活和社会经验。三是明确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职责,四是明确做好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唯一准则就是群众满意度,工作干得好不好?各种主题活动开展效果如何?居民的参与率就可以给出明确答案,因此,我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严格要求日常的言行举止,注意在居民中的形象,时刻把为居民服务作为己任。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居民代表选出的,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更不能辜负领导的关心和信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直努力,不断完善,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赵家巷社区居委会 王秀莹

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心得体会 篇2

一、注重社区特点, 扩大文化建设覆盖面

当前, 社区文化工作刚刚开展, 存在薄弱环节与空白点, 对于各个群体的特点, 开展工作:一是外来人口。新州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 社区人口结构较为多元化, 原来的新立村农民占一部分, 外来人口的数量为常住人口的一倍以上, 虽然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多喜爱收看娱乐性节目, 新闻类、普法类节目少人问津, 群众接触到的文化建设方式较单一。二是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全街有工商业户50余个大、小企业, 真正能发挥文化教育功能的企业几乎没有。三是社区老年人。到底该通过什么渠道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该怎样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 并不是很明确。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如果延伸不到这三个社会最基层的群体, 就难以实现“三贴近”。

二、创新文化建设方式, 让群众主动参与

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 现有的文化建设方式、载体与群众的接受力之间有差距。尽管社区成立了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及开展各类文艺活动, 但参加活动群众只有新立村的老年人们, 其它的人参加很少。这虽然与群众的文化素质有关, 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文化建设没有搭准群众的脉络, 手段保守, 形式单调。群众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不同, 客观上要求建设方式、载体更加灵活多样。这样, 才会提高文化活动工作影响力。

1. 培养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

我们建立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社区制度, 与社区群众直接交流, 改变以往单一的辅导讲座式的文化宣讲, 让宣讲人员与群众坐在一起, 面对面交流, 组织讨论, 一定程度上, 使群众能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体会, 直接得以解疑释惑, 更具说服力。

2. 抓载体创新文化建设方式。

把文化建设溶入到思想道德建设中, 在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社区开展文化工作要考虑受众群体, 在形式上要具有亲合力, 发挥多种载体作用。一是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社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场所, 也是对居民进行思想教育、参加文体活动的主要阵地。在创建文明社区上, 主要抓的工作是:一是抓德育、抓教育。以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团结、养成文明风尚为目的, 针对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新变化, 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此我们开展了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户、文明楼”和“五好党员、五好婆媳、五好居民、五好干部”的“三文明四五好”评选活动。在这次活动中, 我们利用广播, 大型宣传栏横幅标语和各种会议, 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教育, 达到了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去年年底我们评出十星文明户100户, 文明屯1个, 文明村组3个。评造出五好党员25名, 五好婆媳30对, 五好村民40名, 五好干部5名并进行了公开的表彰。二是抓共建、抓共享。社区工作具有突出的社会化特征, 需要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驻共享, 实现文化、体育、科技、法律“四进社区”。要通过为社区添设施、为居民办实事等多种办法, 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实惠。三是抓重点、抓难点。就是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 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集中力量, 突破重点、难点, 解决主要矛盾, 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 从而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二是利用原有的农民夜校, 对居民进行政治思想教和科技培训。几年来, 我们充分发挥了农民夜校的作用。目前, 农民夜校已投资4万多元, 购置了农业技术书籍2500册, 购置了电脑、打字机、复印机、传真机、VCD影碟机和29英寸彩色电视机, 新购置了60多套桌椅。每年, 我们对农民都行进三次以上的集中培训, 开展学文化, 学技术, 学法律等基础知识, 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全面促进了居民素质的提高。三是开展了文体活动, 陶冶了村民情操。我们充分发挥了新立村老年协会的作用, 建设了9个门球场地, 门球队员达120多人。同时, 我们还组建了60余人的文艺演出队, 配备了道具、音响、服装等设备, 组织老年人将各时期的宣传内容编成文艺节目, 茶余饭后在社区内演出, 成为文化建设工作的一支“主力军”。每到节假日演出队和居民同欢乐, 还经常参加省市、各乡镇举办的文艺演出, 多次受到表彰奖励。近四年来连续举办了“台湾大学生联谊”活动, 通过文艺演出的机会宣传祖国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广大农民素质的变化, 演出的形式吸引了社区男女老少的参加, 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门球队除了在本村开展活动外, 还经常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比赛, 多次获奖。四是加强了环境整治工作。随着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 我们加大了整治社区周围的“脏乱差”现象。加强新住宅区的管理, 我们成立了30人的保洁队伍, 购置了保洁车。实行了卫生统一打扫, 垃圾集中处理, 达到了村民住宅区, 绿化美化和亮化, 保护了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从未发生污染纠纷和污染事故。

三、注重针对性, 提高时效性

新州社区内出现许多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行业、不同人群, 他们的关注点、接受点不尽相同。因此,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要提高针对性与有效性, 亟须改变“大水漫灌”式的宣传, 学会分层次, 针对不同领域, 不同对象, 侧重不同的宣传内容,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当前不仅要加大正面宣传的份量, 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现在的正面宣传之所以没有起到预期的社会效果, 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典型。传统的典型, 离百姓太远, 群众认为学不来;而“高大全”式的典型, 又没有生命力, 群众认为不太真实。为此我们发现、总结自己身边的典型故事、典型人物, 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会更让人信服。为此在宣传典型上我们选取了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如吴家店村的刘鹏军、聂家村的郭守恩等, 此外, 我们的社区就在新立村内。新立村是朝鲜族民俗村, 人多地少, 他们不甘贫穷, 敢闯敢干, 由初期的探亲访友方式, 凭着语言相通的优势, 走出国门, 去韩国打工, 发展到现在的有组织、有合同、有法律保护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务输出产业。截止到目前, 全村在国外打工的就有1100多人, 每年劳务收入可达600万美元, 仅此一项该村人均增收3000元, 提前进入了小康。通过宣传这些鼓励居民积极创业, 劳动致富。

四、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素质

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心得体会 篇3

关键字:新时期 社区 信访 问题 对策

一、充分认识企业社区信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中专毕业生有序安置、棚户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企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好时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特殊时期,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信访工作也出现了诸多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住房分配问题;家庭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婆媳关系、赡养纠纷、生活实际困难要求救助等等,以及经济纠纷、涉法涉诉等。导致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给信访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二、解决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的途径

1、理清新的思路,统筹安排信访工作。

作为一名信访工作者,要坚持以新思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企业基层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积极与企业社区的司法、综治、便民服务站、维稳等力量整合,充分发挥各单位领导的核心作用,引导企业建立“社区代表制度”,公开推选社区代表,了解群众心声,通过讨论解决社区的重大决策及事务,开展社区自治工作,提高社区工作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2、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强化管理机制。

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这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做好信访工作,就要严格落实各项责任机制,确保各项决定和措施正常实施。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的网络管理模式,形成信访工作合力;坚持做到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接访群众,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健全问题排查机制,重点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焦点问题,并限期妥善解决。提高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3、要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

对信访工作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焦点问题,要及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改进信访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工作要坚持“六要”:一要文明热情、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法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二要坚持原则、把握尺度,注意方式方法;三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四要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五要层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六要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营造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外部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信访问题。

4、对群众上访要坚持做到“三心”。

信访工作本身是做“人”的工作,要抱着浓厚的感情对待群众,坚持做到“三心”。一要有耐心。在接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群众情绪激动,言辞尖锐情况,但我们信访工作者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做好劝导工作,二要有恒心。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只要实事求是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符合政策,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多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解决;三要有真心。只有真心才能打动群众,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充分考虑群众的难处,并从解决他们实际问题出发,在生活上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四要有爱心。我们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想着群众,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真正把群众的实际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呼声当作自己的责任,把群众的合理愿望当作自己的愿望,从思想上、行动上,千方百计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总之,要坚持带着感情做好工作,真正做到把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

5. 坚持疏通信访渠道,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

信访工作要宜疏不宜堵。要创造条件疏通信访渠道,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联系。一是创造一个良好的信访接待条件。充分发挥社区信访接待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对群众反映问题,做到细心听、真心办、快反馈,对问题有比较满意的答复。二是畅通信访渠道。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网络系统,让群众通过手机、电话、电子信箱、网上留言等方式,方便、快捷地反映问题,使群众的问题及时受理、交办,并将办理进展情况和结果答复信访人。三是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作用,使人民信访成为群众向政府献计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窗口。

6.加强学习,提高信访工作者自身素质。

目前,信访工作正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也为我们信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期,信访工作人员既肩负着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使命,又担负着宣传政策、教育职工、引导职工的责任。要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敏锐性,必须强化学习意识,自觉为自己“充电”。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识别前进的路标,开阔思想境界,成为善于进取的人。学习业务知识,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使自己成为时刻关注民生并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言行规范,勤政敬业,克己奉公。

7.创新方法,务求实效,提高工作效率。

方法对头事办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信访工作要重在创新方法,务求实效,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始终把《信访条例》的宣传贯彻摆在首位,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对上访人员“四个一”服务,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让,一杯热茶相递,一声问候相暖”,热心服务;二是认真处理每一起信访案件,做到事事有结果,不留隐患。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详尽说明情况,稳定他们的情绪,防止情绪激化,等条件成熟后予以解决。对没有政策依据、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坚持作好说服教育工作,防止矛盾扩大。

如何做好新时期社区工作 篇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目前,XX党委、政府已经把社区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区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事关社会治安稳定、文化繁荣、环境卫生、劳动就业等多层次的、系统的、全面的工作,尤其是在XXX的新时期、新形式下,怎样做好社区工作也是一个新的话题。从事社区工作三年来,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从当初的迷茫,到现在的理解,社区工作很平凡,但正是因为这平凡,才更体现了工作的价值,用“平凡之中见伟大”来形容也不过分。对这份工作,我曾经失望、提不起劲,但渐渐地我明白了,只有端正态度,明确方向,就可以放下包袱,体会到社区工作的乐趣。从事社区工作至今,对如何做好当前的这份工作,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协调好内部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社区,我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社区应从我做起。社区是一个整体,仅靠一己之力办不成事,需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密切合作,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为了迎接省计生委对我镇计生工作的验收,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一道加班加点准备资料,在检查组到来之前圆满的完善各类迎检台帐。因此,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必须和同事们多沟通、理解,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营造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实现社区这个大家“家和万事兴”。

二、作好表率,树立班子成员良好形象

领导班子团结与否,直接影响社区整体工作。我们两委班子成员提出:“与时俱进站排头,团结协调作表率”。即“勤奋工作,作社区工作人员的表率;发挥作用,作党员的表率;创先争优,作同行的表率”的工作原则。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作为社区党总支委员,在工作中要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来创先争优。为人表率,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感召大家、影响大家,凝聚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高社区的凝聚力。

三、要努力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工作综合性强,涉及到党务、行政、财务、统计、双拥、老年工作等方方面面,工作效率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优劣,从某种程度上将对社区的形象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工作者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掌握专业知识,以便向居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同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疾苦,把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及时向上反馈,并作为社区制定工作预案的依据。

三、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区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阔,因此,对社区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近几年的社区干部录用制度可以看出,每个社区干部都是经过党委、政府的深思熟虑、层层选拔,都具有不低的学历,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工作者,要想做好社区工作仅凭学历是不够的,而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看问题,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规范。

其次,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树立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工作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实际工作中,居民不仅是我的服务对象,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应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以民为师,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的工作作风;同时,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重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再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多自我批评,学会“回头看”。现实工作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足,有了问题就要勇于面对,不能应噎废食,要时刻剖析自己、勉励自己、充实自己。

如何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工作 篇5

近期,突然觉得社区社会组织的话题变得十分的火热。不仅是政府在讨论这个问题,甚至居民都开始关心北京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这与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准日益提高密切相关。

社区社会组织与一般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地域性更强而且规模相对更小。本次的研讨会,听取了很多前辈和专家的发言,学习了很多。在这里,提出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以求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政府经费逐年投入有一定差距。目前,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而且社区工作自筹经费十分有限,也抑制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范围,影响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更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2、社区发展不平衡,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区办公条件虽有改善,但社区活动用房严重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开展较大的活动往往受到限制。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3、社区社会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社区的社区组织大多数为社区内的中老年人,年轻人较少,因此根据我国教育水平,大多数社会组织成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二是社区服务项目较少,难以对居民群众形成吸引力。

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建设社区社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医疗环境的改善,居民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因此,社区内老年人群逐渐增多。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社会组织年轻化是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2、加强领导,逐步建立良好的社区社会组织机制。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要切实加强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社会组织改制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整合社区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赋予社区社会组织一定的自主权、协管权、监督权,为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一是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人员素质,鼓励有特长的居民加入行列当中,改善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的结构。二是要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每年至少一次的集中培训,适当地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讲课等。

4、理清社区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搞好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关系,实行资源共享,是双赢的项目。这样也能减轻社区的行政负担,为和谐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篇6

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其工作有五个基本点:一是依靠本社区的人力资源;二是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保健和民政工作网点;三是使用简化的、适宜的技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社区和家庭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四是以康复为中心后盾,帮助解决复杂的康复医疗、咨询、培训等问题;五是在社区对残疾人进行身体的、精神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使残疾人就近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社区康复是初级位上保健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照陕西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社区康复是符合我省省情的康复事业发展模式,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所有康复重点工程的落脚点,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充分参与、消除贫困、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基本手段,县(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调查,掌握残疾人数量、分布、生活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等情况。根据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规划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未央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区内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进展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有些情况还令人堪忧,部分残疾人很少或没有享受到康复服务,有些对社区康复的概念不甚清楚。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工作的差距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需要我们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倾注更多的心力,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明确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未央区共有49个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尚有2个正在建设中。区残联2009年为3家已建成的“中心”配备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已初步具备了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服务能力,今后几年区残联将陆续为其它几个“中心”配备康复训练器材,逐步完善康复服务项目,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发展比较迟缓。当前区内已建成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残联已将其纳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发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还有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建设;已建成的指导站建设项目参差不齐,服务内容比较简单。

(二)残疾人康复意识不强。不少残疾人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送药,把康复服务理解为医疗服务,在农村地区,有的残疾人甚至把它当作一项待遇来享受,一些社区的康复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残疾人主动要求康复服务的比较少。

(三)社区康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数都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站等建设,在场地、器材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都由卫生服务机构内的医生兼职,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社区卫生工作叠加在一起,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服务手段单一,服务理念滞后。当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形式比较单一,康复医生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与指导;有医生以完成任务为主,传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社区康复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医生服务记录过于简单,内容基本相同,有的让人代签字,还有的只签字不服务。服务手段的单一和服务理念的滞后,使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愿望远未达到。

三、对策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残疾人在康复服务需求方面的愿望也逐步提高,社区康复作为对基层残疾人最直接的服务形式,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越来越多地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关注。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调研后,我们针对不同区县的具体情况分别做好工作,未央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同步联动,统筹安排

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安排,做到规划同步、投入增长同步、组织运行同步,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上下联动。区委、区政府统一各部门、街道和社区的思想认识,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社区康复工作思想认识、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的到位,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二是部门联动。在社区康复工作实践中,以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相关部门为主体,区级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卫生局充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和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并落实专(兼)职残疾人康复责任医生进家庭;区民政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和谐社区、星级社区考评标准,积极支持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深入

开展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区财政局为确保创建工作任务的完成,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提供有力保障;区残联更应倾心竭力,在康复需求调查、康复员培训、康复站建设、深化康复服务等基础工作方面做好工作。在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部门联动,使社区康复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社会联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此,区委、区政府着力营造社会各界联动的工作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助残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康复活动,尤其是在当前社区康复医生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期,助残志愿者要在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意识的宣传

社区康复的最大功能是弥补机构康复不足,更好地就近、就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效利用康复资源。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不仅具有投入少、成本低、服务广、收效大的特点,更是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合理定位“送康复服务上门”的功能,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避免出现政府出了钱、医生送了服务、残疾人还不满意的情况。

(三)狠抓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服务有场地”

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新辟场地等措施,在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区残联将逐步为每个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备2万余元的康复训练器材,为社区康复站配备1万余元不等的康复训练器材。为了使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站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以制度提高康复站的利用率。在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注重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处处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四)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在实践中创新、完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社区康复要从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出发,按照目前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康复的工作模式,使康复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带来一系列工作的变化和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入户;把最能够普及的康复技术传授给残疾人及其家属或亲友,使残疾人康复真正能够紧紧贴近残疾人本人。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社区康复工作方向,让“就近”更近,让“就便”更便,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向康复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五)强化社区医生和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方式,提高社区康复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在为街道和社区配备53名街道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基础上,下一步要通过培训使这些人员都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知识,兼任基层残疾人康复员或社区康复指导员,充实社区康复工作力量;通过业务培训,统一考试,做到康复员持证上岗,促进社区康复工作人员专业化;通过考核工作实绩和残疾人评议,建立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

(六)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个性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康复需求调查,形成按需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康复需求方面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在康复的形式、内容、质量上下功夫,体现个性化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服务、转介服务等,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性,以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保持工作的生命力。

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面我市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正在完善,服务意识正在增强,服务能力正在提高,服务领域也在拓宽,残疾人对政府实施的康复服务的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加大改进力度,制定改进措施,努力把我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如何做好剪辑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7

节目的剪辑风格, 就是编辑对于节目后期剪辑进行的一个整体上的构思。要求编辑对节目的内容、整体结构以及对编导的创作思想和意图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电视节目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每个编导的思维风格又不近相似, 所以要求编辑要对所做的剪辑工作列出一个具体的提纲, 根据不同类型的节目运用不同的剪辑方法。后期编辑在对一个节目进行剪辑之前, 首先要熟悉节目、掌握脚本、了解编导的创作思想和意图目标, 再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要求运用相应的剪辑方法, 构建节目的剪辑风格。确定剪辑风格之后, 要保持节目前后的一致性, 并与整个剪辑的过程相结合。但要强调的是, 建立剪辑风格虽然对于后期编辑来讲非常重要, 但最终还是要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要与节目的内容、形式、结构和主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编导的的创作思想和目标意图。并且符合一定的事情发展顺序和人们的思维逻辑习惯。

二、控制剪辑节奏, 把握整体布局

电视节目的节奏体现出节目中人物和故事情节情绪的变化和发展的速度, 与画面的主体、摄像机镜头的长短、运动、景别组接时的变换、切换速度等有密切关系, 对节目制作的好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剪辑阶段, 编辑要根据脚本的内容将应该保留的内容整合到一块, 并把一些现场中出现的精彩情节保留, 做到控制节目的节奏, 保持节目的连贯顺畅。在剪辑过程中, 如果只采用一种固定的节奏模式进行剪辑, 会使观众产生厌烦失去继续看下去的兴趣。所以要合理调整剪辑的节奏变化, 运用间接加速度的方法, 从而使组接的镜头不断减短, 再运用镜头的积累效果, 使节目情节达到高潮。在控制节奏时, 要做到张弛有度, 在每一个高潮点出现的后面, 要留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和释放的空间, 能够给观众留有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时间。剪辑经常根据不同的镜头的动作、任务的造型以及节奏快慢相同的部分为一个剪辑点, 从而使得整体的转换和谐。剪辑时, 要做到“动接动”和“静接静”, 使节目具有紧凑性。电视节目的结构, 包括段落的构造和整体的布局。电视节目的结构要能够做到衔接恰当、过渡自然、顺理成章。节目要做到严谨和新颖, 要分清条理和主次且注重节目的活泼、不断创作和创新, 满足于观众的兴趣, 取得很好的传播成果。

三、电视节目剪辑的技巧

在电视节目后期剪辑中, 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 从而使整个节目富有生机和活力。其中包括一些叠化、场景的加速、抠像、画面的合成、制作场景的形式等方面的技巧。叠化是一种经常会用到的转换技巧, 在叠化的过程中, 要注意不要使纯人物画面之间进行叠化, 这样会造成画面生硬、人头之间画面混乱和错综复杂。对于部分画面的加速, 要注意调节画面的速度, 对于画面节奏比较慢的, 要使加速与场景相协调。为了更好地利用抠像, 首先要调整好色彩, 采用蓝色作为背景, 能够使抠像和背景之间的物体色彩出现区别, 或者利用黑白通道, 使边缘柔化。在进行画面合成时, 要注意光线的协调, 对于相同一个镜头的素材, 要使之在相同的光线环境下, 进行调色校色, 还要注意画面的整体色调, 调整好光线的对比度、方向和强度以及色温的感觉。综合考虑各个素材的光线条件。在制作一些大的场景时, 可以把一些用到的素材从画面上截取下来, 接着再复制N次, 最后把它们全部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这样可以减少一个手工方式的制作, 还可以把实际的拍摄当做容易穿帮的镜头, 远景的选择可以和抠像结合起来, 通过扣像使跟踪和合理扭曲模型以及绘景很好地结合运用。现在很多节目制作认为:只有3D的制作效果才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必须将一些实际拍摄的镜头和3D制作的镜头有效地结合起来, 互相调配、相互促进, 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四、电视专题片的剪辑

电视专题片属于纯粹的新闻, 所以不仅要具备时效性, 还要追求一定的价值性和文化性, 要进行对真实的自然、社会和人进行深度的重视与揭示。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中, 剪辑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也是专题艺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就是根据一些合理的技术和方法, 对原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组合的处理过程, 所以每一个拍摄出来的专题片只有通过剪辑才会使整个片子充满感染力和艺术性, 正确合理的剪辑可以很好地促进专题片的进步和发展。根据剪辑的技巧可以合理分为:无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和有附加技巧剪辑特技画面附加技巧。无附加技术的剪辑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场景等方面进行转场, 而有附加技巧的剪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画面的相关处理。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剪辑时, 后期编辑一定做好以下剪辑工作:首先, 要以电视专题片的制作给人以审美感和享受感。处理好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一定要达到声画之间的和谐统一。声音和画面要同时存在和同时消失, 要产生声音依附画面的感觉。还要注意声音和画面的独立性, 利用声画分立的方法达到声音和画面在切换时处于自然的一种状态。声音和画面不仅要具备各自的独立性, 还要考虑到之间的相互性, 通过展现各自的规律并进行统一意义的表达, 加强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其次, 促使电视专题片的时间和空间达到有机结合, 注意把握好节奏。节奏在电视专题片中主要通过时空的变换来展现, 每个镜头的长短和景别的大小都要通过合理和高超的剪辑技术来完成, 这两个方面恰巧也是和节奏紧密相关的。最后, 还要做到增强电视专题片的逼真性和运动灵活性, 并很好地体现出综合性和艺术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也是来源于生活, 在剪辑时要注意把那些虚假的部分剪辑掉, 要实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逼真的真实效果。再好的电视专题片, 不管多么形象真实, 也都是通过人制作出来的, 所以一定要掌握制作专题片的技巧和剪辑技巧。合理掌握和运用蒙太奇的剪辑方法, 并不断学习和掌握蒙太奇的方法经验, 是电视剪辑的一般方法和蒙太奇方法相互结合, 共同利用并发展。因为蒙太奇的方法种类多样,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电视专题片的综合性和艺术感染力。

电视专题片的剪辑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 除了掌握一定的技巧之外, 还要注重画面之间的结合连贯;除了保持视觉上的顺畅之外, 还要考虑人物情绪的发展以及观众心理之间的衔接。要不断掌握剪辑的技巧, 熟悉镜头之间的组接, 还要对剪辑节奏合理地控制, 把握好整体的结构, 认真负责, 综合考虑到受众的心理, 从而达到编导的要求, 制作出具有感染力和富有深度影响的电视节目。

结语:

后期编辑剪辑要注重并正确对待剪辑工作的处理, 要根据节目进行主次分明、合理定位、顺理成章的剪辑。如果只具有很好地剪辑技巧和创意思维, 而没有使用果断的剪辑手段, 剪辑出来的节目也缺乏很好的效果, 甚至会降低档次。编辑不能单单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 还要对节目的成果进行实践性的剪辑。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如果能够掌握蒙太奇手法、熟悉镜头组接技巧, 掌握后期编辑剪辑所要具备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对节目节奏很好地控制和把握, 只有用心体会, 反复实践, 再加上较强的艺术感觉和较高的悟性, 才能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任远.电视制作“动接动”、静接静”是画面剪接规律[J].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任远.电视制作“动接动”、静接静”是画面剪接规律[J].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李停战, 周炜.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战[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2]李停战, 周炜.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战[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霍成宁.音乐赋予电视专题片艺术魅力[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5) .[3]霍成宁.音乐赋予电视专题片艺术魅力[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5) .

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企业;党支部;工作方法;体会

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我国的经济形势略显严峻。企业要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对自身的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职工的思想也会变得复杂起来。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需要有效的思想工作支持。对不良思想观念进行抵制,让更多正确的思想观点融入到企业文化氛围中,有利于促进企业凝聚力的提高。如何做好党支部工作,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取得群众与基层党员的支持

企业要做好党支部工作,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只有党员积极地参与到各类政治学习活动中,才能调动起群众的政治活动参与积极性。但是企业的党支部工作中,一些党员的工作并不是那么顺利。像在对党的先进性进行学习时,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是严格且明确的。但在实践工作中,一些党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为了敷衍领导实施工作。党员的思想、认识不足,会影响党支部的工作质量。解决这一问题,取得群众与基层党员的支持,是做好党支部工作的重点。

(一)党支部应当定期开展包括领导在内的成员之间的谈心,利用有效的交流,说一说对于党支部工作的真实想法。领导者要给予基层党员充分的言论自由,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指出来。资格较老的党员要乐于接受新的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观点。新晋党员要活络地办事,多动手,更要多动脑。对于党支部内部的矛盾与问题,大家要学会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党支部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利用参观或者外出游览的活动,跳出工作环境,促进队伍凝聚力的提高。

(二)党支部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更多地到工作一线中,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工作问题。管理者只有深入发现问题,通过交流帮助党员们解决工作问题,才能提高其亲民性,摆脱权威者的传统形式。群众的实际问题以及党员的工作问题,就是管理者的问题。切实给党员与群众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支部的益处,打好群众基础。

二、加强党支部工作的科学定位

一个科学的工作定位,对于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有着指导性作用,工作定位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企业党支部的工作质量。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党支部的优势,团结企业经济活动,做好企业的行政管理,有利于企业各项活动质量的提高。党支部应当明确我党的发展宗旨,将为企业,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永远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也应当是企业党支部的工作定位之一。作为基层的党组织,应当更多地去了解群众的需求与特点,对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找到正确的方法使党支部的工作服务于企业职工。让企业职工感受到党支部的亲和力,自觉地认可这个基层党组织,号召更多的群众接受党的思想,成为先进分子。工作定位科学了,才能让党支部一步一步地引导群众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三、加强党支部工作思维创新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党支部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期待。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与方法都要不断创新,只有与时俱进的党支部工作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当代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都应当进行有效调整,让更多的人接受党支部工作。在企业中传播科学发展观,加强创新争优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党员接受先进性教育。比如,党支部可以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有关于企业内党风建设的征文比赛活动,结合党的基本性质开展组织问答活动。也可以针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困难与问题,开展辩论活动。与此同时,企业的党支部也说应当在工作制度以及范围上进行创新,针对企业的发展实际,提出一些具有想法的新点子,给党支部工作添加光彩。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经济形势,党支部工作者要对工作目标与要求进行更新,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四、建设学习型的党支部

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今天,加强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是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建立一个学习型的党支部,有助于党员素质的提高,更能够让党支部的整体工作实现得到提高,满足党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习党章内容,认识到党中央思想的重要性与创新性,将其作为企业党支部管理的理论。通过各类学习活动,组织企业内的党员进行学习。不要因为企业内经济活动繁多而忽视了党员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开展,有利于企业风气的规正以及企业文化的有效建立。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会给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已经九十岁,从最初的革命建立到今天的繁荣发展,是每一位党员努力工作的结果。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对于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企业内部基层党支部工作目标的明确以及工作思维的创新,会促进企业员工思想的端正,让企业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中屹立不倒,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乐长.浅谈做好企业党支部工作的认识和体会[J].改革与开放,2011,16:31-32.

[2]于传博.新形势下基层企业党支部工作探析[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5:58-63.

[3]李建美.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是支部工作的着力点——关于企业党支部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东化工,2014,06:166+172.

[4]张建文.浅淡企业党支部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与目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0:160-162.

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心得体会 篇9

----绿园区林园街道做好街区平安稳定工作经验做法

林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孙海英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保证。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突发期,各种经济利益和矛盾冲突在不断演变、加剧。要稳步推动街道职能转型,正确把握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认真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积极推动辖区经济发展,成了摆在街道社区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年初以来,绿园区林园街道积极开展社会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确保了居民百姓平安、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力推动了辖区经济建设发展。下面结合分管工作实际,针对如何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抓源头、抓预警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基础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从群众最敏感、最关注的问题入手,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做到对涉及各类矛盾纠纷的信息反应灵敏,对涉及稳定的重大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预警,准确把握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各类因素,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了及时有效地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林园街道及时成立了“平安创建”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综治科,负责矛盾排查化解日常工作。各社区建立了排查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责任网络,由社区书记、主任对辖区的社会稳定工作负总责,责任田支部、居委委员对所包片的社会稳定工作负责,层层分解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真正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状责任制。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并做好相关热点、难点问题的调解和疏导工作。由于街道辖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近年来城乡建设逐年加大,部分居民受拆迁补偿利益的驱动,私搭乱建行为屡屡发生,居民纷纷效仿。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今年初城乡建设综合整治,区职能机关下发了310余份拆迁通知,街道配合职能部门组成30余人的执法队伍,对辖区内的违章建筑实施强制拆除,有效遏制了私搭乱建蔓延态势,消除了群众的攀比心理,保证了辖区平安稳定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早发现、早处理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关键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对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梳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掌握群众信访动态,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建立快速有效的工作机制,把群众稳定在属地、矛盾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林园街道各村、各社区都分别从居民小组中选出信息员,始终坚持落实“信息员每天向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报告,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每周向街道综治办公室报告”制度,实行有情况报情况,无情况报平安,确保各种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全街共有6个宗教活动场所,街道党工委同宗教场所所在的村、社

区的党委、党总支书记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宗教活动场所单线联络员,积极做好本区域内宗教事务协调、监督、指导工作;迎宾路社区诚悦小区居民因“高铁噪声影响居民生活”引发集体上访,信息员及时报告情况后,街道派综治科干部主动领访,保证了居民百姓的合法权益,有效的控制了事态影响;针对街道辖区地域宽、人口多、情况复杂、矛盾隐患特殊等实际情况,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研活动,通过一系列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措施,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街集体访和个体访分别下降了46.6%和61%,治安问题和刑事案件下降了15.5%和24.5%。

三、稳民心、解民忧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重点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始终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思想,以排查小矛盾、化解小纠纷为切入点,认真梳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不安定因素,千方百计为群众提供支持和帮助,力争把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落到实处,把问题纠纷解决在辖区属地。林园街道通过走访了解到,居民百姓对日常文化生活需求比较迫切,对居住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非常挠头。近两年,街道先后投入近10万元,积极加强365百姓书房、农家书屋、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共设立3个农家书屋、5个百姓书房、7个文化站图书室,总计藏书39200余册,方便了老百姓日常图书借阅和阅读。今年春季开展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中,先后出动人员2200余人次、各种车辆420多台次,投资32.5万元,清理了农研路、李家屯、火烧里等数十处的残存建筑垃圾、越冬垃圾6560多吨;下大力气集中解决了一汽三厂自管小区二十年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拆除遗弃破旧民宅和棚户房30多处、废弃水泥隔离墙710余延长米,平整居民活动场地2400多平方米;分别组织4个弃管居民小区居民成立了业主委员会,雇佣了卫生保洁和安全巡视员,实现了物业自治;协助车家村自筹资金98.68万元,新修两条道路720延长米,维修3个自然村屯的所有道路1390延长米。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困难,既方便了居民出行和孩子上学,又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更有效地理顺了党群、干群关系,减少了矛盾纠纷。

四、抓宣传、重教育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手段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积极开展安全稳定宣传教育,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推动辖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强化广大居民百姓的安全意识、法纪意识,把加强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端正居民百姓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到“平安创建”活动中来,发挥群治群防的有效作用,努力推动和谐、平安、幸福的社会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人文环境。林园街道在全区开展“平安绿园”创建活动的大背景下,围绕“绿园平安我平安”这个主题,先后投入5万余元用于“平安建设”的教育宣传工作。新建和维修了15处LED电子滚屏,在新竹路、青龙路、青州路等15条主要街道沿线、路口悬挂宣传条幅和刀旗,沿街设置宣传栏

3处,新设置9处楼体宣传牌;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先后发放“平安创建”倡议书15000多份;社区和各村采取多种形式,同民间艺术团体共同开展文娱活动,通过文艺演出宣传“平安绿园”创建,开展主题为“绿园平安我平安”的签名活动、“金牌调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街道主办的《新生活》小报,持续宣传报道“平安创建”工作相关内容,宣传积极化解邻里纠纷矛盾的典型事迹。这些有效手段和做法多次被长春电视台、吉林电视台报道,有利促进和推动了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

五、建机制、重长效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保障 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就要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扎实有效。林园街道建立了“书记接待日”制度和“机关干部定点走访调研”制度,并借助辖区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的力量,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合服务平台”,实行受理分流、首问责任、挂牌督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在深入排查和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运用好 “矛盾纠纷排解机制”。一是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利用街道、社区(村)、社区网格长(队长)、责任田(村民代表)、楼栋长五级管理服务网络,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矛盾纠纷化解队伍。二是风险评估机制。实施重大项目、重要决策之前,召开议事会、听证会,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预测和评估,力求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从源头上控制矛盾纠纷发生的可能。三是诉求表达机制。确保民情信息员、民情信箱、民情热线、民情QQ群等多种民情反馈渠道畅通,形成

广泛参与、及时上报的民情搜集体系。四是走访调研机制。积极开展走访居民楼栋、帮扶困难群众、下访接访约访话动,保证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能够便捷畅通地反映,群体性事件和群访信息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和处置。五是纠纷排查机制。扩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覆盖面,将辖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个群体都纳入排查范围,努力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频率和针对性。六是定责整改机制。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逐一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解决问题的时限,实施跟踪督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七是全面防控机制。以无业人员、“两劳”释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信教人员、失业人群为重点群体,实施一对一帮扶。由街道综治委统一组织协调,区分重点区域,构建立体防控体系,实施全面防控。八是责任倒查机制。对矛盾纠纷排查不深入、化解不及时、处理不彻底,导致责任事故或造成重大影响的,从网格长到分管领导实行逐级倒查、责任追究,以此强化各级的责任意识,确保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何做好社区工作心得体会 篇10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2

一、向阳西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特点…………………………………………3

二、外来人口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4

(一)给社区治安带来影响……………………………………………………4

(二)给社区治安管理带来巨大压力…………………………………………4

(三)给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难度……………………………………………4

三、流动人口服务于管理的不足………………………………………………5

四、目前向阳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

(一)各部门间的管理配合不当………………………………………………6

(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法制宣传力度不够………………………………6

(三)对出租房屋的管理仍很薄弱……………………………………………6

(四)没有及时转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观念…………………………………6

(五)居住条件差,环境卫生问题严重………………………………………7

五、新时期流动人口的管理对策………………………………………………7

(一)转变观念,增强全局意识………………………………………………7

(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的长效机制……………………………………8

(三)细化目标任务,落实管理责任…………………………………………8

(四)加大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制度……………………………………………8

(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素质…………………………9

(六)转变观念,强化服务……………………………………………………9 参考文献………………………………………………………………………11

[中文摘要] 本文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为背景,向阳西社区为例,分析了流动人口与和谐社区构建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流动人口给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流动人口与社区之间的融合问题以及流动人口自身在社区中遇到的困境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向阳西社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推动和谐社区构建

[关键词] 向阳西;流动人口管理;和谐社区;

浅析向阳西社区如何做好流动人口服务

和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空前活跃,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北京作为首都和快速发展的特大城市,吸引力大量的流动人口。最新的北京市1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 年底,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达到357.3 万人,比2000年增加101.2 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2 万人,年均增长6.9 %,如此庞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给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社区流动人数逐渐增多,外来人员为向阳西的开发建设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如何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严格治安管理,保障合法权益,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也成为新时期党委政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向阳西社区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调查,就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目前,向阳西辖区内有4个建筑工地,流动人口2000多人,配备负责流动人口的流动协管4名,对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方式是以证件管理为基础,对流动人口进行居住、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全方位管理。向阳西辖区内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大多集中在18-45岁之间,流动人口中男性人数远远超于女性,18-25岁、26-35岁、36-45岁年龄组流动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20%、45%、30%,45岁以上年龄组流动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5%。

一、向阳西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特点

1、来源广泛。主要来自河北、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农村。

2、从事职业多样化。主要从事建筑也得居多、保安、个体、废品收购等。

3、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差、居住时间短。大多数流动人口分散居住在居民的简易出租房和建筑工地工棚内,条件简陋,环境差,居住时间短,时间不稳定,一般都在一年以下。

4、文化程度低。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大多从事低技术含量和非专业工作,业余文化生活单调。

二、外来流动人口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涌入,这一特殊群体为城市建设和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向阳西社区建设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大量外来民工为向阳西社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一些险、脏、苦、累的工作岗位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如垃圾清运、建筑工地等大部分由外来人口承担,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城市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外来流动人口的涌入为社区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给社区的治安、计划生育、社区卫生、社区管理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社区治安带来影响

随着外来人口数量的增加,其中不少人文化素质低,法制意识淡薄,经济状况差,少数人把违法犯罪作为生存、致富的手段,导致违法犯罪总量中外来人口作案比例很高。去年一年在我辖区内出现入室偷窃的案子就有4例。

(二)给社区卫生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流动人口居住在的简易出租房内,卫生设施简陋,加上卫生习惯落后,造成环境卫生“脏、乱、差”,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难。

(三)给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有的外来人口生育观念落后,将暂住地作为超计划生育的“避风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计划外怀孕现象时有发生。

三、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不足

当前,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薄弱点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上:一是对流动人员管理多,为流动人员服务少,未能为外来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业和生 4 活环境。二是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多,管理人员队伍相形见绌。三是流动人口情况新,管理工作新举措少。在当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人口大流动日趋加剧,漏登、漏管现象比较突出。近年来,虽然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但总体上来讲还是流于形式,工作没有新思路、新办法,指导和督查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齐抓共管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起色不大。面对规模日益扩大的流动人口,怎么管理、怎么服务?存在的问题确实很多,但追根究底,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政策相对滞后,没有制定确实可行的可持续性的管理策略。政府的公共政策必须跟着群众的需求走,不能要求群众的需求跟着公共政策走。政府觉得流动人口问题棘手,是因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需要提高,而不能将责任归结为流动人口自身。

四、目前向阳西辖区内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繁重而巨大的工程量,是需要很大的物力和人力来保障的,因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基本措施及制度的落实仍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工作也还有落实不扎实的地方,其次,对外来人口租赁的房屋,对其安全设施管理力度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居住的外来人员大都是吃、住在一起,屋内煤炉、液化气随处乱放,私拉乱接电线现象普遍,安全事故隐患较多,因此,对我辖区内的平安创建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是以公安机关管理为主,其他部门协助管理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过分的强调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和整治打击,很少从流动人口的角度出发,对流动人口的需求了解非常少,而能直接为流动人口服务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流动人口的新特点,明显存在着不足。

(一)各部门间的管理配合不当,职能管辖分散,管理工作互相制肘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只是公安机关单方面的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如工商、民政、计生、劳动、城管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有管理的业务。但因彼此间缺乏协调,5 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只好各自为政,再加上手续繁琐,使外来人口无所适从,造成大家都管但都没有管好的局面,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流动协管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目前还不够深入,没有真正下大功夫,下大力气,从而出现对外来的流动人口管理不得力的状态。其次,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窄。流动人口因其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一旦遇到侵权行为,多是付诸以各种极端行为,从而产生违法犯罪。流动人口办证意识不强,有的外来的流动人口已经在一个地方暂住了很长时间,竟然不知道要办理暂住证,有的不知道应该到什么部门和机关去办理。流动人口中除了需要暂住证时才前来办理之外,一般均不主动来居委会登记,离开时也未主动去注销或退回暂住证,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目前社区流动人口不低于2000多人,而实际办证的不到65%,办证率较低。

(三)对出租房屋的管理仍很薄弱

向阳西社区内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管控情况难度大,底数不清,近年来,向阳西辖区内建筑业不断提高,来该地区务工谋生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对人员身份、来历等不进行细究,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登记、注销不及时,给管理带来极大的障碍和困难。各类出租房屋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落脚点,目前的出租房屋多且乱,有的甚至是自己搭建的违章房屋、窝棚。违法出租房屋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出租屋房主只顾收取房租,而对租房人的更换、人数的增减和所从事的职业等都不闻不问,还有一些房屋出租者,不主动到公安机关办理租赁房屋治安许可证,使一部分租赁房屋没有纳入公安机关的视线,这就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四)没有及时转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观念

现在有一部分民警总是从自己所从事的治安工作角度出发,“总希望减少流动、限制流动、最好不流动,这实际是一种被动消极的职业心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一味的清退外来的流动人口,也不利于社会治安的好转,犯罪分子只要有犯罪动机,不管他是在这个城市,还是在那个农村,都有犯罪的可能,把犯罪分子从这个城市赶离,只不过是让其异地犯罪罢了。

(五)居住条件差,环境卫生问题严重

目前,在我辖区内以建筑业为主,近千名流动人员都居住在建筑工地搭建起来的活动彩板房,为了采取保温效果,活动彩板房材料主要以泡沫为主,及其易燃,一旦发生火情,极易造成危害。房屋内设施简陋,在加上部分流动人口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使周匝环境严重。

五、新时期流动人口的管理对策

人口的频繁流动对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时,流动人口也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带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而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是可以解决的。要实现既有利于发展,又维护好社会治安,对于人口的流动,既不能禁止,又不能放任自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当前我辖区内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我们应严格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工作方针,完善体系,健全制度,创新方法,加强管理,优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观念,增强全局意识

一要积极与各部门如、卫生、民政、工商、公安部门齐抓共管,互相策应,做到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这样既克服了各自人员不足、重复劳动,保证各部门任务的完成,又方便了广大流动人口;二要加强与外来的流动人口原籍地的联系,争取流动人口的原籍地公安机关的配合,密切联系,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双向管理,做到“流出有组织,流入有管理”;三要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管理,用规章制度约束用工单位把好用人关、教育关、管理关,如果用工单位违反规定使用诸如无居住证、身份证等证件的外来人口,公安机关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四要尊重流动人口,破除轻视流动人口的不良风气,杜绝在管理流动人口中“歧视”的做法,应做到管理与服务并举,增强公安机关的服务意识,让那些有正当职业的外来人口有“入城为安,视城为家”的感觉。

(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常设机构和日常工作机制,联合驻地片警、社区科、7 计划生育等部门一体化管理,形成管理合力。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我镇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分类管理、建档,实行一人一卡,真正做到了“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

(三)细化目标任务,落实管理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联合驻地片警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辖区治安状况,确保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并按照暂住人口职业的不同、暂住时间的长短、流动性的大小、流动人口输入地等四个方面进行建档,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四)加大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

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认真贯彻公安部《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建立了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和规范了出租房屋的档案,并与房主签订了治安责任书和保证书。狠抓对用工单位的管理,对使用流动暂住人口的用工单位,加强监督和指导,促使用工单位重视和抓好暂住人口管理。外来流动人口是在动态状态下进行流动,但在动态下的流动中又有相对稳定的一面,那就是“住”。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流动人口往往选择出租房屋作为自己的落脚点,出租房屋为外来人口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外来人有的流动人口利用租赁来的房屋制假售假,有的进行卖淫嫖娼,有的进行盗窃销赃。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抓获的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中,90%以上的漏网前居住在出租房屋里。因此,管理好出租房屋是管理好流动人口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流动人口犯罪的综合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可以从源头上掌握和控制好流动人口。首先,公安机关要把出租房屋列入工作视线内,实施管理责任制,配齐配强专职协管员,对外来人员可能落脚的出租房屋严格管理。户口协管员应每天都清查出租房屋,社区民警要每个月都对出租房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其次,要抓住出租房屋主,坚持“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同出租房屋主签订治安责任书,明确出租房主的治安责任,要求该办的房屋租赁许可证、房屋出租治安许可证等都要按规定办好;严格奖惩制 8 度,对于遵纪守法的出租房屋主要给与表彰鼓励,对于违法或知情不报,不履行义务的出租房屋主要加大处罚力度。

(五)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素质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要采取主动上门或召集辖区内用工单位的内保人员、流动协管员帮助管理,大力宣传片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宣传和教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素质低,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管理的同时,更要增强服务意识,使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减少治安隐患。针对他们大多数人法制观念淡薄,文化水平低这一客观事实,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典型案例,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地进行宣传教育,使之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高流动人口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 ,针对流动人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重点、有选择的宣传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 ,帮助他们掌握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防止他们认为社会对其不公 ,进而发生报复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服务,管理外来的流动人口 ,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 ,并贯穿于管理工作过程的始终。除此之外,也要对流动人口进行培训,提高其生产技能,并依靠其既能与劳动在城市自食其力,谋到合适的职业,扩大流动人口的就业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发生。

(六)转变观念,强化服务,着眼长效管理

应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综合性、阶段性等原则,以“引导、调控、服务、管理”作为指导方针,要变“防范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应从流动人口的利益出发,尽量提供、创造条件,为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服务,如为流动人口提供廉价的住房以集中管理,还要尽量使流动人口享受同本市市民的同等待遇,培养流动人口对所在城市相对一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流动人口没有把所在城市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家,对社区的事务也就不会太关心,拔脚就走,这对社会是没什么好处的。作为公安机关,我们要把服务观念放在首位,把目光放远,不 9 能只贪求一时一个地区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发案率的减少,而忽略了长此以往给社会治安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结束语

总之,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一些有益的方式方法,使之既既管理到位,又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毅杰 王薇.国内流动农民研究述评.河南大学学报.2009(06).[2]郭光华.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人民公安.1993(13)

上一篇:机械制图下一篇:非车险公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