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高一老师英语作文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高一老师英语作文

写高一老师英语作文 篇1

The new semesterhas begun. Every thing seems the same as before, except one thing. That is ourclass has a new English teacher. His name is Yang yang, but we always call his Englishname, Robert. He is a young and sunshine. He just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His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 and I like his spoken English. Robert is humorousand his class is interesting and lively. Except for the textbook, he finds manyother articles for class teaching, such as songs, movies and cartoons. He saysthat we can learn more from what we are interested in. I like this new teacher.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除了一件事以外,每一件事看起来都和原来一样。那就是我们班来了个新的英语老师。他的名字叫杨阳,但是我们经常叫他的英文名Robert。他年轻阳光,刚刚从大学毕业。他的发音很标准,我很喜欢他的口语。Robert很幽默,他的课堂生动有趣。除开课本,他还找了很多文章进行课堂教学,比如歌曲,电影和卡通。他说我们可以从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学到更多。我喜欢这位新老师。

写高一老师英语作文

写高一老师英语作文 篇2

一般来说, 不同的写作题材, 它的人物、时间、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下面介绍一下写作的五大注意事项以及写作的三大写作技巧。

一、五大注意事项

1. 清晰的结构

深圳中考最流行的结构就是三段式结构, 这种结构深受中考英语写作阅卷老师的喜爱。原因是这种结构十分清晰。“观点———论述———总结”让人一目了然。三段式的第一段:开门见山, 直击主题, 不超过三句话, 如, 我们想表达我的英语老师, 第一段直接说My English teacher is Sunny.She is beautiful and she is a good teacher.观点明确, 这两句足矣。第二段:分2~3点说为什么她是一个好老师。

(1) She is friendly to us.

(2) She is very strict with us.

(3) She always encourages us to read and recite more English in class and out of the class.详举英语老师的优点。第三段:经过第二段的论证, 可以得出结论。但请注意, 不能完全照抄第一段, 要有升华。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提出希望和建议等。如, I like my English teacher very much.How happy I am in her class!

2. 全面的要点

近年中考英语写作几乎都有要点提示, 确切地说就是给了写作提纲, 一般来说都是3~5个提示点, 但切记不能逐字翻译, 但要求提示点必须在文章中有所体现。文章写得再好, 只要缺少要点就会扣分。所以要点, 也就是文章的第二段内容, 要做到提示点全面, 然后围绕提示点充分发挥所写内容。

3. 正确的时态

如果说其他几点都不是硬性的要求的话, 那么语法却是刚性的。阅卷老师最敏感的是时态的使用, 为了保证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要把时间固定下来, 如:记叙一件事要用过去时;写经常发生的事或对人物的描写, 要用一般现在时;对于未来的憧憬要用将来时;过去的事情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过去延续到现在的状况都用现在完成时。其次, 整个文章中的人称要一致, 数要一致, 首尾呼应, 不要随意改动, 以免造成误解。

4. 恰当的表达

不要为了追求“深度”“优美”, 而去找一些生冷的词汇或没有把握的从句, 对这些一知半解的词你不会用, 不知道如何搭配, 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使文章显得生硬、不协调, 甚至错误百出, 所以要使用有把握的词,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如果对你学过的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在你的文章中不那么得心应手, 那么尽量使用简单句, 简单句看似平凡, 但只要你使用正确, 没有一个改卷老师会因为你的句子不深奥优美而去扣分。当然, 定语从句、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和比较等句型, 关键时用上一两个, 可以使你的文章不同凡响, 更有文采, 特别是对关联词的使用, 如“so that”“in order that”“not...but”“not only...but also”, 还有逻辑词的使用, 比如, 表示简单的递进的词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等, 还可以使用高级点的, 如first of all (首先) , in addition, what’s more, moreover (都是另外的意思) , in a word, all in all (表示总结的) 。转折:but, yet, however等, 都会使你的文章逻辑结构紧密、层次鲜明、条理清楚, 更能显示出你的英文功底, 真正有经验的阅卷老师会很注意这些逻辑连接词, 因为这些词体现了这个文章的思路。但如果你想使用这些, 你必须有绝对把握才行, 因为做到这些并非一日之功, 要靠平时的不断训练和积累。

5. 认真的书写

给阅卷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你的书写, 最简单的增分点也是认真的书写。工整漂亮的书写会给评卷老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在扣分时自然会“手下留情”, 而且几乎每年的改卷标准都在写作上有1分的书写分。因此不要因你的书法为你的中考留下遗憾。

二、三大写作技巧

中考英语作文不论考查哪种类型, 一般来说, 要想写出成功的高分作文都需要特别注意下面的三大作文写作技巧。

1. 构思

(1) 审题。动笔前, 要认真揣摩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 确定文章的主题, 弄清要选用什么体裁和题材, 明确写作要点是什么。理顺要点, 在所给提示或图上标出要点, 然后按事件先后的顺序或各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 分出层次。如果是看图作文, 则要按图构思, 这样做既可避免要点遗漏, 又可使表达内容条理清楚。另外, 还要注意文章的格式与内容, 在中考英语作文中, 如果所写内容不符合所给的情景即“跑题”, 要扣掉分值的一半。

(2) 准备。审题完毕之后, 确定了文章的主题与要素, 就要正式写了。但在正式写作之前还要确定这篇文章你将按什么逻辑顺序去写, 分哪几个语段, 每个语段都将写些什么, 主题句是什么, 最好花几分钟时间用英语简单地列个提纲, 构成框架将理顺的要点或每幅图画的含义加以连贯, 构成写作的整体框架, 进一步定人称、定时态语态、定顺序、定段落、定开头结尾。基本框架构成后, 写作就有了把握, 经过这样细致入微的准备之后, 即可进入正式作文阶段。

2. 作文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 要想写出一篇切题、流畅的文章还需要在写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无论考查哪一类型的文章, 切记要围绕主题, 紧扣要点, 充分利用所给提示或其他要求, 按照先前的准备去写, 不要随意发挥, 文章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 很可能言多必失。文章要求主题鲜明, 条理清晰。

(2) 写作时, 一定要克服母语思维定式, 不能按母语逐词逐句翻译, 要用英语进行思维, 按英语的语法规则组织语言, 否则势必会漏洞百出, 语句不通, 不伦不类。

(3) 注意文中使用的语法知识要正确, 可适当多使用些短句和简单句。语言要流畅, 过渡要自然, 注意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最后还得注意单词拼写要正确, 正确使用字母大小写, 标点符号, 书写要注意工整规范。

3. 检查

文章写完之后, 最后别忘了检查, 如何检查才是最有效的呢?

(1) 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切题, 要点是否齐全, 条理是否清晰, 格式是否正确, 语言是否连贯。

(2) 检查是否有时态、语态、主谓不一致, 句子成分缺失, 名词的单复数, 固定搭配, 人称代词的格, 形容词或副词的级, 复合句中引导词的错用等方面的问题。

(3) 检查有无单词拼写, 字母大小写, 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写高一老师英语作文 篇3

那些年,我的业余创作虽然建树寥寥,却一直坚持,从不间断。

那年,我勤工俭学家教所带的一名学生,在杂志上成功发表了他的处女作。

所以,迈出师大校门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不紧张。

我反而有些踌躇满志——我以为,凭借如许本领,我一定能在作文教学上,所向披靡。

我甚至坚信,我将带领第一批弟子,摧枯拉朽般轻而易举搞定他们写作中的一切困难——那不就是些纸老虎么?

从讲台左边踱到讲台右边,我实在掩盖不住自己浑身散发出的那种叫做“意气风发”的强大“王者之气”。

然而,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的第一批弟子,在一段时间的写作学习训练之后,并没有像我所想象的那样写作水平一路高歌猛进。他们中只有一小部分在作文上取得了进步,而大多数人听课时貌似收获颇丰,可是一旦动笔去写,就咬碎了笔头,抓破了头皮,勉强写出来,也是乏善可陈,流于一般。

尤其是一些文笔很好的学生,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还是在考场上,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偶尔正常发挥一回,竟很激动——原本就具备那样的水平和能力,到现在却连拿个作文高分,竟然都成了一种幸运!

这叫什么事儿嘛?!

我拒绝接受如此骨感的现实。

于是,作文评讲课上,我针对学生的错漏、不足,可谓挥斥方道、激扬唾沫,外加痛心疾首,真真怒其不争!恨不得以身替代之,甚或只想着学了华佗当年治孟德头疾的法子——打破你的脑壳,把这些个写作的方法、思维、技巧……一股脑儿全都硬塞进去!

学生们听课听得非常有感觉,不少人不时面露恍然大悟的神情,恍若被我引领着打通了任督二脉,进入了那种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高妙境界,而不少学生也确实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背地里,我偷偷抹了把汗,长长舒了口气。

没想到,另一件事立即将我好不容易才构建起来的美好图景,轻而易举地撕裂了,就像一根漫不经心的针,云淡风轻地动了动,就将一个阳光下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轻轻的,啪的一下,破碎了。

——有几名高三学子跟我学考场作文。在平时的讲解和训练中,他们似乎都很有收获。可在模拟考试中,他们的作文却发挥不稳定,甚至时不时地被打回原形——他们应有的写作水平,无法正常发挥!

如此状态下,他们怎么可能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从容把握各种毫无规律可循的作文题?

与此同时,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更是极其沮丧地发现,给学生训练用的部分作文题目,我自己也写不好,甚至有个别题目我连门都摸不着,完全找不到下手的方向!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事情,到底该是怎样的呢?

那段时间,我很痛苦,常常深夜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痛苦的徘徊中,我终于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都说要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必须积累一桶水——很明显,我自个儿肚子里的货,不够用了。

原来,我并没有真正认清自己的位置,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能耐。

是时候给自己充电了。

于是,我重新开始学习。四处听课学经验。放下狂妄自大,摆正心态,挤得出时间就去听课,虚心向前辈、同事学其长处,分析总结自己的不足。

——是为知己。

琢磨。研究考纲,解读考试说明要求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握国家设置高考作文的根本目的,把脉国家对培养高中阶段考生能力的具体指向。

——是为知彼。

总结。沉下心来,更理性更系统地梳理自己的写作思维,渐渐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系统的考场作文思维体系。

实践。收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一个接一个强化训练,去分析,去寻找突破口,进而从大量高考题中总结分析其隐藏在重重迷雾背后的规律……

这一过程很累,但我衣带渐宽而不悔——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我的考场作文写作能力、水平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崭新的境界。

此时,回首,灯火阑珊。

此时,我已能从容面对我和我的弟子们曾经共同面临的痛苦一在考场上发挥不出应有水平。

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出在最基本的环节——“审题”上。

是的,问题的根源,不在写作的方法、技巧,而在于最初的材料解读过程中——源头就出了问题,涓涓溪流又何以汇聚成那滔滔大势?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审题?

在我的解决方案中,首先是——整体把握材料。

这种把握,由两个密不可分的思维模块构成。

其一,把握材料内容。即,从头到尾速读材料至少三遍。这是一种全局观的体现,也是往后一切动作的根基。

其二,总结材料。这包含如下几个基本思维过程。

首先,找“事”——总结材料主要内容。

这个动作很简单,却是我考场作文审题思维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请注意,我们首先要找“事”,这个“事”,就是材料中的事情本身,而不是我们带着对材料内容的主观判断去评论、分析、评价后得出的结论!

在构建自己系统思维体系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不能正常发挥应有水准的作文题,后来究本溯源,根本问题几乎都是因为没能把握好材料内容——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我们常常是拿到材料就急不可待地想要一步到位抓住材料背后的道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最终得出的结论模棱两可,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那个道理,只是似是而非地含混着,将就着,匆忙动笔。

如此一来,中心不明,主旨不清,就算得了如椽的大笔、生花之妙笔,却失了立足之本,落脚之根,文章又能好到哪里去?

饭,要一口一口吃,若是一口就想吃成胖子,却又没有那百年不遇之天分才情,缺少了那一剑封喉的厚积薄发,岂可成事?而这一思维环节,做的就是对材料内容、“事”的浅层信息总结、概括。

若是啥事都没弄懂,基脚都没打牢实,又岂可妄谈锦绣文章?

万丈高楼?不过空中楼阁。

之后,找出用材料通过“事”、具体内容所直接描述、表达的道理。这个道理不深,一般局限在材料内容之内,很容易总结归纳出来。而这个结论,一般情况下应该都不是我们真正要找的。

可偏偏许多失败的考场作文,往往就坏在这里——我们时常把这种只适用于材料内容的道理,当作了普适性真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挖了个大大的坑,然后把自己陷了进去,义无反顾。

然后,从材料本身体现出的表层道理中,找出支撑这个道理的根本原因、深层原因,或者说,找出材料背后某一个普适性道理,并用一句话写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明确而清晰的中心、主旨。

自己有多少斤两,每个人基本上还是心中有数的,是为——知己。

学会真正理清材料的内容,学会谋定而后动——动笔作文之前这“整体把握材料”的根本目的,就两个字一知彼。

这一步踏实了,写作能力有多强,基本就能拿稳相应的分数。

高一写人作文 :汤老师的故事字 篇4

在新学期开始第一天,她都会说个开场白:“在这个学期里,我会尽力教导,并且,也会对每位同学,一视同仁。”只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就像这次吧,话才刚对这班五年级学生说完,汤老师的眼睛,就立刻感到不舒服了。她看见坐在前排角落的一个男生,不但已经把小书桌摆得乱七八糟,更同时,还几乎把他那瘦小身躯,半趴在桌面上呢!?

汤老师知道,这个男孩的名字叫李瑞吉,因为在过去一年里,汤老师都早已经在校园中,特别地注意过他了。?

因为,每在下课的时间,别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在校园中运动或玩游戏时,而这个小孩都无意加入。而且他老穿着又脏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独自站在一旁,每当走近他的时候,还会闻到些气味呢!“嗯,他需要好好地洗个澡。”汤老师还记得,当时的心里,总这么想着。?

教瑞吉,可真是件既困难又失望的事。?

渐渐地,她似乎感觉到,凡拿红笔在瑞吉的作业上,打个大叉或在他考卷上写个不合格,都已成了固定且麻木的事。对瑞吉这个学生,在开始时还具有的一点同情与耐心,都已经慢慢消失了。?

学校里有条规定,凡担任导师的,都必须去看过全班同学在过去几年中,由别的导师作的评论。汤老师在查阅时,还会不自觉地,把瑞吉的记录,摆到最后面去。但是,就在那个晚上,当汤老师在看过了瑞吉的学生记录以后,就从她心里的深处,泛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瑞吉一年级时的导师评论是:聪明、活泼、时常喜笑,他做功课整洁,按时交送,对小朋友们的态度友善,有他在身旁,总带来欢乐。二年级时的评论是:瑞吉是个好学生,与同学们相处融洽。?

但因他妈妈患了重病,以致他的家庭生活遭遇难题。三年级时瑞吉母亲的去世,带给他极大的困难与改变。他虽尽力于功课,但他爸爸却似乎无意介入。若无其他帮助,则会因他家庭生活的改变,带给他极大的影响。四年级时的评论则是:“对于学校里的功课与活动,瑞吉已不再做出正面的响应。他鲜与其他同学来往,并且,经常还在课堂上睡觉。”?

现在,汤老师终于明白瑞吉在学校里显出各种问题的原因了。同时,她对自己自开学以来,心里对瑞吉已存有的偏见与不耐烦,感到如同被利剑扎心一般的羞耻与亏欠。?

那年的圣诞节快来了,学生们也都从家里带礼物来送给老师。早上第一堂课开始前,汤老师的书桌上,已经堆满了大小不一但都包装彩丽的圣诞礼物。瑞吉所带来的是一个用橡皮筋圈住的,一个旧杂货店纸袋。?

满脸含笑的汤老师,走进了教室,在同学们欢乐融融下,开始拿起一盒盒的礼物。她先念出盒面上同学的名字,再打开包装,把一件煞费苦心、精挑细选的小礼物,拿得高高的向全班展示。立时便得到了四起的赞叹,也染红了那位送礼同学的小脸。?

礼物开到一半时,汤老师拿起了瑞吉带来的旧纸袋,立时引起全班的大笑。而汤老师的内心,也在刹那间,转变成深深的同情与心疼。她举起手来止住了笑声,再从袋子里掏出来两样东西:一件是镶有塑料亮片的腕镯,有几片已经脱落了;另一件是一小瓶香水,从透明的玻璃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只有半满而已。这些看在同学眼中,禁不住又爆发出一阵大笑

……?

这时候,汤老师望着瑞吉,只见他孤寂地半躺在书桌上,眼睛的深处,只有落寞与孤寂,毫无兴奋,也没盼望。?

汤老师再度举手,阻止笑声,不光如此,汤老师还慢慢地,满脸含笑地,先向瑞吉道谢之后,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带上了那个旧手镯,然后,打开了那瓶半满的香水,涂擦在手臂上。?

那天放学以后,瑞吉没有走,他独自守候在校园里,只是为了要向汤老师说一句话:“今天早上,你闻起来,就和我从前的妈妈一样。”在寒冷的暮色中,汤老师望着瑞吉小小的身子慢慢地走出校园时,再也忍不住了,泪水遮住了她的双眼。下学期开始前,汤老师得到校长的同意,改教新开的一班——困难学生班。瑞吉当然是班里的一个,为了使瑞吉赶上功课,汤老师真不知花上了多少额外时间。慢慢地,瑞吉开始在生活上起了转变,在活力上有了增添。汤老师清楚地察觉到,只要肯给瑞吉更多的温暖,更多的鼓励,瑞吉也就自动地朝相同方向,做出正面的响应。那个学期终了时,瑞吉已成为全班里的一个学生。当然啦,不管在这一学期中,汤老师是否完全作到了,她给新教班的开场白仍是,“……我对全班都一视同仁。”但是,瑞吉却的确变成了一个最听汤老师话,努力的好学生。?

一年后,瑞吉自小学毕业了。毕业典礼举行的那天黄昏,汤老师自她的门缝里,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是我一生中,的一位老师。”?

光阴似箭,六年后,汤老师又收到瑞吉的来信,上面说:“我已完成了高中教育,全校中我排名第一。你却仍然是在我生命里,所遇见到的一位老师。”?

四年又过去了,又一封瑞吉的来信,寄到了汤老师的手里。上面说:“因为家里的困难,四年里我都是半工而全读。就在明日,我又将以成绩自大学毕业。”信的末了,他又慎重地再度提起:“到现在,你还是我在一生里,所遇见过的一位老师。”?

汤老师拿信的双手有点轻颤,一颗颗喜悦、安慰的泪水,轻轻滴落,浸湿了信纸。?

时光飞逝,几年又过去了。?

在一个仲夏来临,凤凰花鲜红怒放的早晨,汤老师又收到了瑞吉的来信,是从美国寄来的。上面说:“大学毕业后,我继续在学识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信尾,他再度保证说:“无可置疑的,你一直是在我的生命里,所遇见过的一位老师。”?

可是,他在这封信上的签名却有些改变:“李瑞吉医生。”?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终了。?

就在第二年的春天,瑞吉寄来了一张印刷精美的请帖:“下个月,我将要结婚。并且,我的父亲已于两年前去世。因此,想请问汤老师,可愿前来参加婚礼?并请坐在给新郎母亲所保留的座位上?”?

愿意,噢,当然愿意。汤老师也快乐地被泪水朦胧了双目。?

猜猜看,正当婚礼进行时,汤老师手腕上带着什么?对,就是那已脱落亮片的旧手镯,身上呢,擦着瑞吉母亲在好些年前去世后所留下的半瓶香水。?

婚礼结束了,但宾客们却都不起身离去,他们似乎在等待,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将要发生。果然,新郎与新娘一同快步走到为新郎母亲保留的座位前,一同拥抱住慢慢起身的汤老师。?

瑞吉用充满敬爱与感恩的眼光望着汤老师,一面向着宾客说:“汤老师,若不是您曾无条件、全心全意地给予我莫大的爱心与教导,我哪有力量与信心,来突破困难,创造未来?在我心目中,您岂只是一位老师而已,您早已取代了我妈妈的地位。”?

喜泪盈眶的汤老师回答:“事情并不止如此,当年,若不是上天将你放入我的生命里,我哪能学到真心施爱给别人的真谛。”?

这时,全场响起了如雷的掌声,欢欣、赞美的情绪淹没了一切。

英语作文高一怎么写 篇5

1.你们学校为了提高中生的口语水平,将于10月2号下午在教学楼一楼报告厅举行英语口语竞赛

2.愿意参加的同学在9月25号前在学生会报名。

3.前五名有奖励。

写作思路:

1. 应用文:书面通知。

2. 写作注意事项:(1)格式 (2)使用婉转语气 (3) 开头写出what ;who ;why ;where and when ,句子简洁。

3. 单词和短语的选择:improve one`s English ;hold an English-speaking contest;sign up ;give prizes ;

Notice

An English-speaking contest is going to be held for senior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ral English .It will be held in our lecture hall on the first floor in the teaching building at 2 P.M October 7 .Those who would like to take part in it are supposed to sign up at the office of Student Union before September 25 .All the senior students are welcome to join in the contest .The first five winners will be given prizes .Please try your best and get ready in time .

高一学生写的英语作文 篇6

I used to live in a beautiful small town with greentrees all around it.The river,running through the town,had clean water in which fish could be seenswimming in groups. The house, however, were small and simple, and the street wasn’t wide enoughto run cars. People here worked hard all year round yet lived a life of no more than poverty.

Now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here. You can see tall buildings, department stores and factories everywhere. Cars and buses are running in broad street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 lot of trees are gone, and fish have disappeared because of the dirty water. To our joy, people have been doing their best to stop pollution and make the town even more beautiful.

写高一老师英语作文 篇7

关键词:微信,一年级,写话,能力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 也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淡化写话的概念, 从“说话”开始, 从学生的需要入手, 从情感切入, 在一年级下学期, 便可以诱导学生轻松愉悦地走上写话之路, 使写话教学无痕起步, 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 抓好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曾经尝试让一年级的学生们每天写一句话, 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班级里一些较好的学生确实提高了写话的能力。但是我发现这样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许多学生总觉得无话可写, 没有写话的兴趣; (2) 写话的内容重复单调, 没有个性体验; (3) 传统评价方式不能对每名学生每天写的话都及时进行评价、反馈, 即使能, 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困惑:能否找到一种方式让学生们有兴趣写, 有内容写, 并能多元地进行评价反馈呢?

近几年, 微信成为了继QQ、微博之后的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 逐渐被大家熟知,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随着微信软件的发展, 微信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 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和平台。我的许多同事、朋友也建立了微信圈, 经常看到他们在微信上晒照片、发感想、谈体会。想起在网上看到温州市实验小学的雷俊老师, 他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平台, 将每天的上课信息和思维训练题发布上去, 让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在温州日报上做了宣传。这些信息连接在一起, 引发我的触动:微信如此便捷, 如果把微信与我们的语文写话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们在微信上写话, 是否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呢?

一、利用微信, 激发表达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话的指导思想:兴趣优先, 避免反感;顺势而为, 避免拔高;形式活泼, 避免刻板;发展个性, 鼓励创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我们这一代学生的父母几乎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 我们总能看到很多孩子会拿父母的手机玩游戏, 手机本身就对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微信, 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 我们利用投影把自己的微信展示给他们看。带他们欣赏微信里那些美丽的风景, 读那些有趣的事情, 内心的感慨, 看别人对我微信的评论。在这样的视觉冲击下, 学生就有了诸多的想象和不停想表达的话语。比如, 看到微信中我拍的街边的玉兰花, 读我写的:春暖花开, 路边的玉兰花前几天还只是花骨朵, 今天全开了, 真美!学生们纷纷说对, 我们也看到了, 有粉的, 有白的, 满树都是。继续看着, 不断说着, 有笑声、惊讶声、赞叹声……看到时机成熟, 我就问:“你们想加我的微信吗?想拥有自己的微信吗?”在一片肯定的回应中, 我知道学生的兴趣已被充分激发。

我告诉学生, 在家长的手机上安装微信, 加入班级微信圈, 就能和老师同学们分享你的微信。学生们回家后就行动起来了, 有些家长原来并不知道微信这个软件, 现在也安装使用了, 微信圈中的成员在不断地增加, 学生们发表的微信不断地增多。每天学生们越来越多讨论微信上的图文, 昨天谁又怎么了, 谁又去了哪里。学生在家里, 一有感触或者新的发现就迫不及待地让家长用手机拍下自己有感想的事物, 把他们说的话发表在微信圈中。每天完成作业后会和父母一起阅读其他人发表的微信, 学生们发微信, 利用微信表达的兴趣不断提升。

二、利用微信, 培养观察的能力

有人说, 现在的学生生活体验少, 课余活动单调, 平淡的生活让他们在写话和写作时无话可说。其实, 平淡的生活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我们看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这些经典文章讲的也都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片段, 但作者能够抓住触动心弦的瞬间, 写出了感人的文章。反观学生们的习作, 比如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作文, 按理说学生应该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能够写好。但是事与愿违, 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第一次烧饭, 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烧糊了或者没烧熟, 全家人还是开心地吃了饭这样的文章;又如, 让学生写诚实, 许多学生都写捡到钱包还给失主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 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体验, 而是细致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要让学生从小就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观察身边的事物, 只有学会观察了, 在写话时才能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现在的成年人出门都会带手机, 孩子们和他们在一起时, 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自己对父母、对亲戚、小伙伴, 甚至身边的植物、动物这些事物的观察和感想记录下来, 从小开始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身边事物的能力。比如有同学在微信中写道:“今天早上, 天气很冷, 我起得很早去学校, 我看到路边小草上蒙着一层白白的霜。”“星期六, 我和爸爸上山挖笋, 我看到笋芽儿从土里钻出来, 还有一些笋已经长成了新竹子, 绿绿的, 根部还包着笋衣。真有趣!”“这几天感冒了, 今天去医院打针了, 我没有哭, 护士阿姨还夸我很勇敢!我要做个勇敢的男子汉。”……微信中总会附上相应的照片, 图文并茂。

利用微信这个平台, 促使学生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把观察到的事物和心里的感触记录下来的好习惯。这样到了真正的写话时, 他们就不会无话可写, 才能下笔有神。

三、利用微信, 让学生乐于表达

低段的“写话”, 不是成人的写作, 甚至连习作也算不上, 只是写话的一种练习。写话要先会说, 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乐于表达”。

微信这一平台减少对学生写话的束缚, 微信没有教师的命题, 没有字数要求, 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 写学生的自得之问, 抒自然之情, 显自在之趣。学生在微信中发表自己的心情、感受、见闻, 写话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 表达自己的情感, 真实的思想, 真切的个性, 真性的体验。写话不是为了完成作业, 学生没有压力, 精神无枷锁。比如, 学生们在微信中写:“今天是我的生日,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 真好吃。”“我帮妈妈打扫卫生, 妈妈奖励我一个漂亮的发夹, 我真开心。”“妈妈给我买了双新皮鞋, 大家都说好看, 我也觉得很好看。”短短的话语中呈现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感情, 这些都是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写出来的。这样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让学生们敢于表达, 乐于表达。

四、利用微信, 拓宽学生的视野

一个人的生活体现和生活经历是有限的, 如果能让学生们的生活视野更开阔则有理由提高写话能力。但是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条件, 有时间带孩子们到野外, 到各地去见识、观察的。我们利用微信能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特点, 在微信圈中, 一名学生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通过浏览就能让圈内的其他学生也能看见、听见。比如, 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周末时在家长带领下到椒江海洋馆去玩, 他将在海洋馆所看到的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拍摄下来, 班里的其他学生看了他的微信后也对海洋馆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学生就评论道:“海豚真可爱, 我真想也去看看, 去摸摸。”又比如, 一名学生将乡下奶奶做豆腐的过程拍摄下来发布在微信上, 其他学生也了解了豆腐的制作过程。

通过关注同学的微信, 学生们看到了许多他们没看到过的事物, 了解了更多他们以前所不知道的事物。学生们通过这个平台“见多识广”, 拓宽视野, 对于他们以后的写话和写作提供的素材。

五、利用微信, 促进多元评价的形成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 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加的交互活动。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作文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 把家长聘请为作文评价的好帮手。而我们传统的写话方式是将话写在本子上, 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存在着诸多的限制。

学生的说话内容发表在微信上, 圈内看到的教师、家长、同学都可以进行评价, 促进了写话评价的多元化。比如, 在学了《荷叶圆圆》之后, 有学生在微信中写道:“荷叶是小乌龟的躺椅, 小乌龟趴在荷叶上晒太阳。”有家长评论说:“孩子们的想象太丰富了, 真有趣!”我评论说:“‘趴’这个动词用得很好, 既符合小乌龟的姿态, 又写出了小乌龟的悠闲自在。”他的微信引发了其他学生的想象, 圆圆的荷叶在学生的指尖下成了:螃蟹的溜冰场、小蝌蚪的保护伞, 荷花的好朋友……通过这样多元的评价, 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再配上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家长的鼓励, 学生在不断尝到成功喜悦的同时, 定会逐步产生写话的积极性。

六、利用微信, 让积累长期保存

以前, 学生们将文字写在本子上, 时间长了, 总会出现弄破弄丢的现象。学生们的写话不能长期保存。试问有几个人还保留着小学时写的作文本?即使有保管能力强的学校能很好地保存, 也不会经常去翻阅以前所写的文字。

微信作为一种电子方式保存, 只要记住微信号, 里面的内容就不会丢失, 便于永久保存。而且, 学生能经常翻看之前所记录的文字, 每次翻阅时又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

我还在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机制, 以利用微信这种新的方式让学生从一句、两句入手, 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兴趣盎然地说出来, 发表出来。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观察身边的小事, 丰富说话的内容。诱导学生轻松愉悦地走上写话之路, 让学生在写话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杨玲, 王英凤, 刘玥麟, 等.浅析微信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 2015 (2) .

[3]白静筠.通过感悟生活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J].学周刊:B, 2010 (10) .

[4]黄美华.激励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 (小学版) , 2007 (8) .

写英语老师的作文 篇8

英语课上,他会让我们先读五分钟,然后给我们讲一两个笑话,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开始上课。有一次,老师教我们“午餐”英语,英语单词“午餐”的发音类似于“难吃”。他说:“这个词学不好,中午回家吃午饭就难吃了”。这让我们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老师在给我们讲课,一个同学在下面做小动作,没认真听。突然老师发现了他,大声说:“上来!”这时,正在说话的同学赶紧闭上嘴,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我们的心里也在为他流汗。同学一上讲台,老师就用手掌打他,眼泪差点掉下来。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了。脾气这么大,以后英语课很少有人讲了。

我的英语老师写人作文 篇9

就要入高中了,在整理初中用品的时候,无意翻到了我的毕业照。真是另人难忘的三年啊。照片中,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是我的英语老师,笑得很灿烂,那我就从她开始说起吧……

英语老师

“我是说一不二的!”记得刚进初中的那个班,她说的这句话就让我牢牢地记住了她,心想:这么一个恐怖的老师,我怎么办啊。但是慢慢地,我觉得她特别可爱,特别是笑起来的时候,我都有冲动做她的干儿子。作为班主任,她很严厉,但每个同学都很喜欢她,还亲切地叫她“老张”。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同学们闯了祸违了校规,她都不怎么批评,反而是安慰。记得教师节班会上有个同学问她:“有人说女人生气的时候最漂亮,那您认为您什么时候最漂亮。”她避而不答,而我们都知道她什么时候都漂亮……

语文老师

做事井井有条,遇事不慌乱,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服每一个同学。这是我对她的评价。还记得我们班刚刚把月考的语文考砸,做好了挨一顿批的准备。没想到上课时她只字未提成绩好坏的事情,只是把她下一步的计划告诉我们,希望我们好好完成,争取下次月考进步,而结果是果然进步了。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心真踏实。

数学老师

他是人们公认的八中第一大帅哥,同学们心中的好好先生。现在看到我们班中考数学这么优秀,家长们都千恩万谢,可在三年前的初一,情况可就不同了。因为他创新的教育模式,我们班的数学方面看起来十分不好,而成绩也一度差得都快垫底了。可他却一点不着急,不论家长们怎样地抱怨,他都坚持了过来,终于,中考的数学我们班赚了个盆满铂满。他那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和果断自信的作风确实让我很钦佩。

物理老师

他被我们评为“最敬业的老师”。为什么?因为他可以说是所有老师中复习工作最彻底的,就连中考前一天都还发了几张复习资料,而他发的资料都是他自己撰写的。自有物理课以来,我们班的物理一直都不是很景气,但他从未放弃,同学们有问必答,不管是怎样低级的问题,他都能很耐心的解答,使同学们收获颇丰。另外,他在上课的时候,身上沾的粉笔灰是最多的,在有些重要时刻,他会不顾一切地用各种方式演示给同学们看。我们真的很喜欢他。

化学老师

我们说她简直像个孩子,说起话来很有童趣,就像台下是一堆大班的小孩。化学试验虽然有趣,但它的基本知识却十分枯燥,要背很多拗口的东西。不过这难不倒我们智慧的化学老师,她把它们都变成绰号安到同学们的头上,上课点人回答问题就直接叫化学用语,慢慢地我们就不知不觉掌握了。她可真聪明。

政治老师

如果单看政治书,绝对看不到两行就要睡觉。没上政治课前,以为教政治的都那些说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废话的老古董。可当穿着花裙子像小姑娘一样的政治老师出现时,我不禁大吃一惊。而她如讲童话般地上课时,我发誓我第一次觉得政治很有趣。很快,她和我们都打成了一片。同学们见到她时都会毫无顾及地叫一声“小蔡”。她可是我们班的大明星。

《藤野先生》是如何写老师的 篇10

《藤野先生》是中学语文的一篇传统课文, 我在五十年代初读中学时, 就读过。因此, 再要讲出新意, 恐怕并不容易。

我想从人教版教材的“研讨和练习”所出的一个题目说起———

“关于课文, 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 讨论一下, 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 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 主要表现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 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 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在我看来, 《藤野先生》就是写自己的恩师的, 是《朝花夕拾》里“人物系列” (《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等) 中的一篇, 这一点不应有什么怀疑。之所以产生岐义, 是因为文章开头五段写的是自己从东京到仙台读书的经历, 当中又插入幻灯事件的叙述。且不说这些叙述都是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别必有的交代, 更重要的是, 这正是鲁迅行文的特点:总是有许多的所谓“闲文”, 他的文笔有时荡得很开, 又能适时的收拢, 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还有一点, 则涉及本文的写法, 本文是通过自己和藤野先生的交往, 来写老师的;因此, 文章中显然有两个关注点, 一是“藤野先生”, 二是“我”, 更准确地说, 是在“我”和“藤野先生”的关系中来写他的这位老师的。

开头五段写“我”与中国留学生的格格不入, 写我在仙台生活的不适应, 都揭示了我生存状态的困境。而藤野先生正是在“我”无法摆脱困境的绝望的情况下出现的, 他对“我”的毫不经意中的关怀, 对我孤寂的心灵无疑是巨大的慰藉。

而围绕所谓“漏题”事件, 以及“幻灯”事件所引起的风波, 则揭示了“我”的另一个困境:作为一个“弱国”的知识分子在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的民族主义的狂潮中, 所受到的屈辱, 所感到的巨大压力, 所激发起的反省。藤野先生又再一次地用他“为中国”、“为学术”的大心, 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让“我”看到了另一类型的日本人, 另一类型的知识分子, 这对再次处于绝望的黑洞里的“我”, 无疑是一线光明的曙光。

我们读者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我”的这样的生存的、精神的困境以后, 才能理解藤野先生对于“我”的意义。有意思的是, 所有“我”的这些困境, 藤野先生都不知道, 他也无法了然, 他仅仅是凭借着一个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以及一个医学研究者对学术的热情、忠诚, 做他应该做的事, 他也并没有特别看上这位中国的留学生。但越是平常, 越是不经意, 就越是珍贵。这也是藤野先生绝对没有想到的:他的这些自然表现, 却在“我”的心灵中引起巨大波澜, 并且引发出崇高的敬意———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他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每当夜间疲倦, 正想偷懒时, 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 而且增加勇气了”。

如果熟读鲁迅的文字, 就会注意到, 这样的严正的文字, 这样的崇高的评价, 在鲁迅文章中是并不多见的。鲁迅多次说过, 黑暗的现实, 常常“增长了我的坏脾气, ———老实说, 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因此, 他总要努力地去挖掘、寻找“理想的人性”, “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 “教我惭愧, 催我自新, 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件小事》) 。在某种程度上, 鲁迅在“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时, 要写这篇《藤野先生》, 其实是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 发掘出“理想的人性”来和现实对抗, 也和自己内心的“坏脾气”对抗。

但有些读者仍会隐隐地感到, 这样的评价似乎有些“小题大做”:我们已经说过, 藤野不过是做了他的本分的工作。但如果放在“藤野先生”和“我”的关系, 在“我”的精神成长史中的作用来看, 就会懂得这些严正和崇高的评价的深意:“我”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精神困境, 是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困境的。

这样, 我们也终于懂得, 鲁迅的那些似乎与文章主题无关的“闲文”, 其实是并非无关紧要的。

而且我们还因此而发现了这篇《藤野先生》的两种叙述语调:在写自己的生存境遇时, 用的是调侃的语调;而在写到藤野先生时, 如上文所说, 用笔就严正起来。我在上中学第一次读《藤野先生》时, 就记住而且至今不忘的, 除了前文所引述的对藤野先生的那几句评价 (老实说, 我当时并不理解) , 就是这样的调侃味十足的句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文章怎么这样没头没脑的开头;“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顺手牵来的奇特的比喻, 在我的感觉中, 真是神来之笔;“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这实在是妙极了, 让我这个中学生好生羡慕!

应该说, 这样的两种叙述语调的交替使用, 就形成了文章审美趣味上的丰富性。———我们甚至可以感到鲁迅先生笔端流泻出这些妙语时, 他自己也是得意极了的。

这里也还提供了一个写作经验:一篇文章, 总是要有几处让读者一读就记住的“亮点”。鲁迅的《藤野先生》, 除了上文引述的几句外, 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 还有对藤野先生“黑瘦”的外貌, “抑扬顿挫”的声调的描写和强调 (在文章中前后两次出现) 。这是表现了小说家的鲁迅的才华的:他总是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用最简括的笔触, 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 这种笔法, 有些近似于画家的“速写”。

(二)

在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里, 还出了一道题———

“对于自己的老师, 鲁迅只写过三个人, 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 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中的章太炎, 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应该说, 这是很好的一道题, 这样的“扩展式的比较阅读”, 是值得提倡的。不过, 提示要求学生通过比较, 认识三位老师的不同特点, 着重点显然在作者“写什么”:这或许还有可斟酌之处。在我看来,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 应放在“怎么写”上, 更准确地说, 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琢磨作者“怎么写”来把握作者要“写什么”。

如上文所分析的, 我们是从琢磨《藤野先生》的特殊写法入手来读这篇文章的:当我们把握了鲁迅“怎么写”———在“我”的生存、精神困境与“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的对照中来展开他的描写的用心时, 我们也就同时理解了鲁迅要“写什么”———他要通过藤野先生在自己精神成长中的作用来表示他对这位老师的永远的敬意。

我们也应以这样的方法来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的描写。因为我已另写有专文, 这里只作简要说明。总体来说, 用的还是对比的写法, 具体运用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全篇结构上的对比:将寿老师任塾师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相对照:“百草园”是“我”儿童时代的“乐园”, 而“三味书屋”却是一个“只要读书”的地方, “我”是怀着恐惧、不安的心情来到三味书屋, 并且和寿老先生见面的。因此, 描述一开始用的就是调侃的语调:“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 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而首先进入记忆的, 却是因为“怪哉”一问, 而引得寿先生“很不高兴”:第一印象中的面带“怒色”的这位三味书屋里的老师, 是可畏的。但到了文章快结束时, 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概可以称得上语文教育史上最后的师塾教育的经典场面:“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 “人声鼎沸”以后, “我们的声音低下去, 静下去”的时候, 老师却还在独自“大声朗读”———

“铁如意, 指挥倜傥, 一座皆惊呢;金叵罗, 颠倒淋漓噫, 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因为读到这里, 他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头仰起, 摇着, 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

有研究者查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稿发现, 这里所使用的几个拟声词, 最初用的是“呢”、“呢”和“嗳嗳”, 后来改为“呢”、“噫”、“嗬”, 又加上了表示声音颤动的波纹线, 这就更加传神地还原了老先生读书的声韵。而对其朗读时的神态的描述里, 最初只有“仰起”, 修改时, 又加上了“摇着”的动作, 那就更把先生读书时的陶醉之态写尽了。 (参看朱正:《跟鲁迅学改文章》)

而且我们发现了叙述语调的变化:由无情的调侃变为有情的幽默。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精心书写的一笔, 寿老先生的形象, 在“我”, 也在我们读者的心目中, 发生了一个逆转:由“可畏”变成“可爱”, 而且还有些“可笑”, 而可爱与可笑正是一块钱币的两面。

我们再来读《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此文写于1936年10月9日, 写完以后, 鲁迅仍觉意犹未尽, 又于八天以后, 即1936年10月17日, 着手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但文章未写完, 就突然病倒, 二日之后, 1936年10月19日, 鲁迅遽然离世。因此, 我们可以说, 鲁迅一生的写作, 是结束在对老师的追怀上的。这一点, 我们大家都要永远记住。

鲁迅如此追怀章太炎先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些年随着鲁迅研究的深入, 章太炎对鲁迅人生道路和思想的深刻影响, 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当然也同时注意到,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 鲁迅和他的老师之间的分歧, 即文章所说, 太炎先生“退居于宁静的学者, 用自己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 和时代隔绝了”, 并且不免被一些封建复古势力所利用, 这就自然和坚持五四传统的鲁迅、周作人这些老学生发生冲突。但值得注意的, 却是周氏兄弟的不同反应方式。周作人写了《谢本师》一文, 指责章太炎“好作不大高明的政治活动”, “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所主张的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 “这样的也就不是我的师”。这其实也是模仿章太炎的, 当年他因参加革命而被自己的老师俞樾逐出时, 也是写了一篇《谢本师》。而鲁迅却以沉默对之, 多年以后,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 如此谈到自己的“师弟之道”:“古之师道, 实在也太尊, 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 不妨叛之, 但师如非罪而遭冤, 却不可乘机下石, 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 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 不敢再去见他了。后来他主张投壶, 心窃非之, 但当国民党要没收他几间破屋, 我实不能向当局作媚笑。以后若相见, 仍当执礼甚恭 (而太炎先生对于弟子, 向来也绝无傲态, 和蔼若朋友然) , 自以为师弟之道, 如此已可以矣” (1933年6月18日《致曹聚仁书》) 。而在写此信时, 周作人因自己也“退居于宁静的学者”, 而与老师重新接近, 章太炎也重新接纳了他, 因此, 鲁迅在本文中提到的, 太炎先生“粹然成为儒宗, 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 至于仓皇制《同门录》成册”时, 《同门录》中周作人“大名赫然在焉, 但并无鲁迅……诸人” (见钱玄同致周作人书, 收录于《知堂回忆录》) 。这或许说明, 章太炎仍不忘鲁迅的反叛, 并未接纳他。

弄清以上复杂的关系, 我们就会懂得, 鲁迅写这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必然具有某种诘难辩驳的性质, 从题目看, 似乎应是一篇叙事文, 但他的实际写法却更近于一篇杂文。这是和我们前面讨论的, 关于藤野先生和寿老先生的回忆完全不同的写法。

而鲁迅首先要面对的, 是章太炎这位他最尊敬的老师的追悼会“在寂寞中闭幕”的现实。他的杂文式的悼念文也就由此而发。他敏锐地注意到, 太炎先生的追悼会是由“上海的官绅”主持的, 他们其实并不, 也不可能懂得太炎先生的真价值;而先生后来和时代的“隔绝”, 也注定了他“将为大多数所忘却”。这样, 鲁迅在文章一开始, 就写出了他所最敬爱的老师“寂寞”的, 可悲的命运。

作为一个深知老师的真价值的学生, 鲁迅必须为章太炎先生辩诬, 正名。他首先要和社会舆论论战。因而一论“先生的业绩, 留在革命史上的, 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 二辩先生后来“既离民众, 渐入颓唐”, “不过白圭之玷, 并非晚节不终”。由此而引出对其师的崇高评价:“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 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 后生的楷模”, 一切奚落, 攻击, 不过是“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但鲁迅的真正困难之处, 还在他的这一认识与评价并不为章太炎先生自己所认同, 因此, 他还需要和老师论战。太炎先生整理《章氏丛书》, 让学生选辑《章氏丛书续编》, 均“自藏其锋芒”, 不收“战斗的文章”。这是鲁迅最感痛心而又无可奈何的, 文章以“呜呼”一语戛然而止, 其中自有无限的感慨和悲凉。和自己最尊敬的老师之间的这种既相通又相隔的心灵的, 情感的纠缠, 正是鲁迅一生中最后一个老师的记忆, 所具有的震撼力所在。

鲁迅也就此完成了他的教师记忆和书写———

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寿老先生, 是可畏, 又可爱、可笑的。

他的第一个外国老师藤野先生, 是可敬的。———其实, 他也有可爱、可笑的一面, 包括他的“抑扬顿挫”的声调, 他的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许多逸闻趣事, 以及总想知道中国缠脚女人“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的执拗———

真正影响他、纠缠他一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 则是最可敬, 也最可悲的。

这样的可敬, 可畏, 可爱, 可笑与可悲, 几乎是概括了“教师”的全部精神特质和他们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的。

而在鲁迅的笔下, 这一个个教师, 又是具体的, 活生生的;既有主导性的方面 (如寿老先生的可爱, 藤野先生的可敬, 太炎先生的可悲) , 因而形象鲜明, 又和其他精神特质相纠缠, 因而显得丰厚。

而且我们终于发现, 自己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可敬、可畏、可爱、可笑、可悲的老师。因此, 鲁迅的师弟观, 他的教师观察、记忆, 以及他书写教师所用的笔法, 都值得我们琢磨与借鉴, 并激发起我们“写写自己的老师”的冲动。

最后, 还有一点“闲笔”。除了这些回忆教师的实写的文章外, 鲁迅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写了几个虚构的教师形象。比如, 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里的“秃先生”, 就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先生又近视, 故唇几触书, 作欲啮状”;“字为鼻影所遮, 余也不之见, 但见《论语》之上, 载先生秃头, 灿然有光, 可照我面目”。“秃先生”可能有寿老先生的某些影子, 但鲁迅笔下已毫无敬意, 而有更多的嘲讽, 以至嘲弄的成分。

《野草》里的《立论》, 鲁迅也是用一个细节勾勒出一个教师的形象:“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 看着我, 说”, 但这位老师的“阿唷!哈哈!”, 就道出了他的圆滑, 世故, 这样的“人之师”是鲁迅所厌恶, 并要嘲讽、鞭挞的。

上一篇:房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活动总结下一篇:分公司2017年安全质量环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