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精选8篇)
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中 期 报 告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联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它既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巩固和检查,更是学生从中发散思维、形成数学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无法自拔。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中得不到体现和尊重,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和疲劳,极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取考试高分的同时,并没有在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我们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而是应该积极思考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个性化作业,为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对如何设计新型、特色的、有个性的数学作业关注的还不够,因此,在“减负”环境下,设计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作业研究势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过重的课业负担”:指的是学生因为“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如对学习乏味、学习压力过大、重复训练过多等。
“减负”:就是要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多的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生以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高效,从而还学生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个性化作业:是指把作业当成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的个性化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中体验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发挥其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就是一种打破传统重复、枯燥的作业模式,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照小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作业形式。
本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是指在农村小学探索、发掘学生个性化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方法的研究,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师“质性”敬业,增加职业幸福感。
(三)课题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进一步佐证:因材施教,是教学原则,但真正贯彻时却不易落实,本课题通过“因材施练”,进一步明确因材施教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大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新课程理念中的评价理论:通过学生对作业设计过程的全面参与,使得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1)作业设计取向多维,强调发展性。作业设计强调既要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2)作业设计主体多变,突出特色性。在制定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时,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达成结论;在作业反馈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3)作业设计内容多种,体现综合性。作业设计的重点不仅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且在于学生实地考察、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
(4)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注重差异性。作业的形式可概括为: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
个体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设计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以期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四)课题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能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对作业设计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全新的作业设计理论:
(1)作业设计保证基础性——着眼于学生的应知应会。
(2)作业设计突出人文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3)作业设计强调应用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4)作业设计增强开放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尽情飞扬。
(5)作业设计渗透综合性——体现数学课程功能的多元化。
2.本课题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优化“练习”的设计与布置,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以“练”促学,以“练”促思,以“练”促改,实现有效“练习”,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材而练”,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做专为其“量身定做”的作业,使作业成为实现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本课题的研究易于形成强大的合力:数学是基础学科,我校是农村学校,研究成果将促进我校各班、各科的联合,加强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广泛合作,有利于整合整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采用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调查各类作业,了解作业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这种作业的看法,完成的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个性化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及时而深刻的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更好地研究。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得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结论及案例若干,并在条件相似学校进行推广。
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措施的成果。
文献研究法:通过全面收集行动搜集、鉴别、整理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供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课题组负责人并据此写出研究文献综述。
行动研究法:基于小学数学如何设计与有效应用个性化作业的需求,争取专家指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二、研究工作有序进行
1.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的开题、宣传、立项等工作。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给出了十分中肯的修改意见,使课题的研究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了能使课题工作顺利展开,课题组长对组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让大家各负其责,朝着研究目标努力。为了让课题研究更有成效,课题组长还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并让组员认真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研究制度。
为了做好“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组员积极听取有关“减负增效”的专题讲座,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阅读了相关书籍并且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研究思路。
2.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状况
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程度及学生普遍喜欢的作业形式及其发展趋势,使得设计的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而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探索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使得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我们随机对小学生进行了“小学生作业问卷调查”、“小学生家庭作业家长问卷调查”。然后由课题组各成员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学生对“看数学课外书”及“动手作业”比较喜爱,但对课后练习题的喜欢程度不高。因此,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而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个性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得学生把课外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3.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
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明确各年级课外作业的时间,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外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的理论文献,学习中做到个人与集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推荐组内成员阅读《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名师作业设计经验》等书籍,并且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另外,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教科研行家、专家学习。课题组成员每次外出学习、听课回来之后,会主动向老师们介绍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学校还经常为实验教师创造条件倾听专家的专题讲座,为课题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理论知识。4.课题组成员认真上好课题研究课
为提高老师教学教研能力,课题组长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上一节研讨课,并且每次公开研究活动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全员听课、说课反思、重视评课。集体评议时先由执教老师进行说课,然后再由其他老师进行评课。使每位课题组成员都有较大的收获。
三、实验伊始初见成效
教师方面:
1.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调查研究表、教学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题组教师的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获得一、二等奖,在刊物上发表。郭新霞老师的论文《让个性化作业放飞学生的数学思维》发表在CN刊物上。宋琳杰老师的论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体会 》 在省级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崔伟伟老师的论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思考》在区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宋琳杰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重复”的奥妙》一课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崔伟伟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被推荐参加市教学技能大赛。
2.教师学会如何精心设计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课题组教师能有意识地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而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作业,探索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使得设计的作业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教师们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适量,难易度适当。现在作业设计已成为备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分层作业”、“自主作业”,设计“作业超市”或“作业套餐”,供学生选择。教师分层布置作业,对不同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根据部分学生学习情况免做部分作业。推行“计时”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明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提高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效率。并且增加实践性作业,经常让孩子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做一些实践性作业,最后在全班展示,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有趣的图形》之后,有一个动手做的环节,我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手中的七巧板,拼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有小鸡、小鸭、鹅、小鸟、小马、飞机、运动的人,桥,小房子,小鱼、洒水壶、放风筝等等美丽的图案,孩子很乐于动手操作,每人都摆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图案。最后我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感受到数学的美和魅力。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同时为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插上翅膀,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灵性。
再如:在长度单位的教学后,我也设计了一次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剪出1米、1分米、1厘米长的绳子,使学生亲身体验长度单位的大小,感受他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我还让学生量一量教室里的一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同学的袖长、裤长、腰围和身高等。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重复的奥妙》一课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设计出有重
复规律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培养了创造能力,感受了数学的美。像这样动手操作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益。《轴对称图形》也是二年级数学的内容,课后,我安排了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实践性作业,同学们积极踊跃的设计制作,在折,画,剪,涂色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后,我布置了这样的数学作业: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写一篇数学日记。每个学生完成的都特别真实、贴切,如一位学生写到:今天,我和爸爸去钓鱼。我们坐着一辆长约4米的公交车来到了一个长约20米宽约5米的池塘。开始钓鱼了,爸爸拿出一个约3米长的鱼竿,挂上约23毫米长的蚯蚓来钓鱼。不一会儿,爸爸就钓上来了一条长约20厘米的鱼。我和爸爸都非常开心!这样的作业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理解。学生方面:
1.学习方式变了。
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愈来愈多。课堂真正变成了他们张扬个性、探究创新、获取知识的乐
园;课后作业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天地。他们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孩子们没有了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到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讲完认识图形后,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风车,虽然有些作品还显得很稚嫩,但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时,别提有多自豪啦!
2.学习兴趣浓了。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歌德说过:“兴趣比智力更重要。”比如在较长的暑假生活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暑假互动作业:每日三道亲子列竖式(1加1减1除)、每日一应用题闯关及选作题”三模块,与众不同的是利用米学信息技术互动平台,请家长协助孩子每天将孩子的作业拍照上传至米学进行展示、交流,全班孩子们都可以参与“人人自评、大家互评”作业红花评比活动。利用这样的信息技术互动评比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很好地提高了孩子们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应用能力。孩子们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下,完成作业的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问题思考 研究方向
1.对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定位还不够准确,他们对于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理论不够敏感,专业发展略显滞后,对于理论研究常有畏难情绪。还没有完全走出“作业就是动笔”这种误区,误认为作业设计就是设计书面作业,没有认识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游戏的、互动的„„。
2.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不能持之以恒,缺乏持久性。刚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课题组的所有老师信心满怀,充满热情,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有些老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用心”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虽然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上公开课,都进行了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但是这些都仅仅局限于本校,很少有机会上市级甚至省级公开课,因此课堂教学水平并不能提高很多。课题组的成员都积极撰写了多篇论文、案例,可是获奖、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却不多。
4.由于对当前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研究不够,在精心组织的研究过程中,设计开发的实践性作业似乎并不是都能适合学生的需要。部分实践活动的设计,在农村家庭中开展难度大。虽然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可能与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长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
五、后期设想
将前期研究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发扬,以期成为学校的特色;对上述提到的疑难困惑,想办法进行突破,谋求课题研究的顺利发展。
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交流。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将课题研究中积累的设计理念、经验做法形成文字材料,并且在业务学习的时候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介绍,便于其他学科的借鉴和直接运用。
2.加强思想动员,使课题组的成员认识到,一方面“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目前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多花了一点时间,但是我们积累了资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同时开始的时候多花一点时间、多动一些脑筋,以后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时候就会“驾轻就熟”。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师有资源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一种合作,更是一种责任。
3.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课、教研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加强实践研究。为了检验教学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及时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的策略,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5.加强经验总结。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平时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平台,加快学校数学资源网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一线的特点,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进行有重点的专题研究加强研讨交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
本刊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省通信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按照第一阶段的活动要求,在抓好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调研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指导,紧密结合当前通信发展与监管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四川推进“两个加快”的工作实际,深入地震灾区、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与一线员工座谈,与地方企业座谈,与党委政府领导座谈,深入了解情况,共同研究问题,深入调查、反复思考、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加快发展的工作举措,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通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王钢的调研报告《弘扬通信抗震救灾精神推进应急通信新发展》,回顾了自去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地震灾区的通信恢复重建情况,充分肯定我省应急通信体系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但也指出在应急通信中暴露出的不足:一是应急通信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公众通信网抗灾水平不高,三是应急预案有“盲区”,四是企业间协作联动有待加强。经过研究,报告提出了建立“快速反应,保障有力、准备充分、调度有序”的应急通信体系建设目标,具体举措为: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提高服务意识,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平战结合,提高公众通信网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天地一体,加强自主卫星通信系统的研发应用;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应急力量体系;推进电信立法,促进应急通信持续健康发展等七大方面,以在未来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林建祥副局长撰写的《统筹推进“信息下乡”》的调研报告,对“信息下乡”的工作体系作出思考,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增加财政补贴,缓解企业压力;建议建立政府统一牵头的运作机制,建立信息化工作保障体制机制。
任云副局长的《加强政府网站安全保障,提高行政效能》调研报告,通过组织技术力量对省内各级政府网站进行安全性技术检查和评估的实践总结,向省政府办公厅提出了加强政府网站安防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专用通信局局长蒋晓龙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四川党政专用通信发展》的调研报告中,梳理了四川党政专用通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加快推进我省党政专用通信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主要经验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甘肃省作为全国开展失业预警试点工作省市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甘肃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重大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就业失业信息统计和失业预警制度,加强失业监测,完善失业预测、预警、监测通报制度,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并以此文件为指导,积极推进全省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工作。2012年,以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机构编制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24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甘肃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发〈甘肃省失业预警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甘人社厅发〔2012〕14号),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制定失业应急预案”,同时要求本省各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协调本级失业调控、失业监测、失业预警工作。
四川省攀枝花市是全国失业预警试点工作5省4市之一的地级城市。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2〕86号文件要求,攀枝花市于2013年4月,由市政府出台了《攀枝花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失业预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攀办函〔2013〕74号),指导全市开展失业预警试点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成立了全市失业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11个单位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同时要求所辖三区两县也要出台本县(区)的失业预警工作方案,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失业预警试点工作。
(二)制度先行,体系保障
失业预警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要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甘肃省颁布实施了《甘肃省失业预警应急预案(试行)》《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等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失业预警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的意见》《甘肃省失业预警试点工作方案(2013—201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覆盖全省的失业预警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为全省稳步推开失业预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持。
攀枝花市2009年就自行开始了失业预警相关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制定出台了《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的通知》(攀府发〔2009〕21号),初步建立了失业预警制度。2012年该市被列入全国失业预警试点城市后,结合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又出台了《攀枝花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失业预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攀办函〔2013〕74号),对该市失业预警制度建设进一步进行发展完善。同时成立专家委员会,建立失业预警专家会商制度,定期召开失业预警专家协商会议,研究解决失业预警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部门合力,职责清晰
甘肃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共有24家成员单位,在该省失业预警应急预案中,对中共省委宣传部、机构编制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等24家成员单位都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同时制定了《甘肃省失业预警试点工作方案(2013—2015年)》,并召开了全省失业预警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失业预警试点工作小组会议,对全省开展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安排。根据分工安排,人社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失业调控及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警政策规定;建立失业调控、失业监测、失业预警应急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保障已参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各项失业保险待遇;严格监督检查经济结构调整中涉及职工安置保障措施执行情况;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攀枝花市失业预警工作领导小组有市人社局、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统计局、公安局、电业局、群众工作局、海关、国家统计局攀枝花调查队、应急办等11个成员单位,失业预警工作方案也对各成员单位进行了明确分工,落实了具体责任。人社部门负责对政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失业的职能,同时负责日常管理、监督和调节不同时期失业率等。
(四)横纵联动,科学高效
失业预警工作是否科学有效,基础数据的来源是关键。无论是失业动态监测数据采集还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定的失业预警模型数据,都需要横纵联动、共享数据。既要横向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涉及统计、电力、海关、商务、人社等多个部门;又要上下级联动,省、市、县及企业四级数据采集与上报。
甘肃省通过各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准确报送所需数据,并利用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平台,及时获取各地市、县及监测企业用工数据,同时建立了月监测报告制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所获取的失业动态监测数据与就业失业状况、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甘肃省失业动态监测通报》,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及省政府相关部门。
四川省攀枝花市从实际情况出发,经专家多次研讨确定了16项失业预警指标。指标确立后,人社部门及时与统计局等数据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了数据报送指标、报送时限和相关报送工作人员,保证采集渠道畅通。经过努力,2010年至2012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已基本通过各部门获取,并从2013年一季度开始,各相关部门按职责按季度报送各项指标数据。同时,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结合实际,增加调查失业率指标,将监测延伸至社区、企业,设立调查失业率的监测点,获取第一手的统计数据,并在每季度初,对该市上一季度失业监测预警指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当期就业失业状况做出研判,对失业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nlc202309040620
(五)人财物保障,基础扎实
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警模型构建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经费及设备的保障。甘肃省在《关于印发〈甘肃省失业预警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甘人社厅发〔2012〕14号)里明确设立工作机构及职责,并要求落实人员与经费的保障。各级人社部门具体承办失业调控、失业监测、失业预警应急工作,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财政部门要根据就业工作需要,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就业力度,将失业动态监测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保障失业调控、失业监测、失业预警应急工作所需资金;机构编制部门发挥机构编制的保障作用,支持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其他各部门按其分工要求,做好就业扶持、社会稳定维护、生活保障、扶贫、建设、监察、政策服务、宣传等工作。四川省攀枝花市在《攀枝花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失业预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攀办函〔2013〕74号)里明确,人社部门负责失业预警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把失业预警试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发改、经信部门负责将失业预警纳入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事项;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分工,做好数据采集、信访、维护社会稳定、政策扶持促进就业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数据采集问题
数据是预警工作的基础,数据采集需要确保及时性与准确性。失业预警指标数据涉及多部门、多地市、多企业的统计数据,指标多、数据量大,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失业预警模型还需要2010年以来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历史数据支撑,各地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或增加相应指标,因此,部门之间、省市之间、政企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就变得尤为重要。各相关单位采集数据的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统计数据档案完整度不一,容易对采集的数据准确性产生影响,也容易影响到数据上报的时效性。
(二)指标确立与分析问题
当前,各省市的失业预警指标的确立与调整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失业预警模型,可以分为核心指标、失业就业基本指标、宏观经济类指标等大项,各大项指标内还可列出系列小项数据指标,小项指标需要各地依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筛选。由于模型所需数据量大属于高维数据,需要进行降维处理,所以各项指标的确立是关系到预警模型能否成功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失业预警指标数据结果的分析也还未形成一套精细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工作机制,对已有数据缺乏更科学有效的分析利用。
(三)预警级别设定问题
预警级别的设定是失业预警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检验整个预警制度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也是本次学习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经与甘肃省、四川省工作人员座谈,对于预警级别设定的科学合理性大家都觉得仍缺乏直接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作为指导,比如:失业预警设多少个级别为最优?每个层级的失业人数多少为宜?设定条件的依据是什么?失业预警级别指标中的一项达到即启动应急预案还是需同时符合几项指标才能启动应急预案?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失业状况考虑不周全,国有企业一次性失业100名职工造成的社会影响远远大于非公有制企业一次性失业100名农民工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等等。各省、市当前所设定的预警级别,虽然有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中得到借鉴,也有各省、市自身开展失业预警研讨的预警级别,但并没有得到直接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检验数据支撑,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试点工作使用的失业预警模型最终得出的结论还不能直接应用于预警级别的设定,同时各省、市对于失业的风险承受力也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发生变化,预警模型及预警级别也需要随着情况发生的变化进行修正。
(四)人员经费保障问题
人员问题,主要是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失业预警模型既需要对指标确立进行筛选,又涉及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在数据降维过程中,具体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数据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判断与检验,手动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指标,这就需要具体负责模型操作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与数理统计知识。
经费问题,失业预警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人员设备都需要保障,而且随着失业动态监测企业与预警设立的监测点的增加,工作经费还要及时根据情况变化相应提供保障。
三、广西开展失业预警工作的建议
(一)高标准建立制度,高规格出台方案
《就业促进法》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按照法律规定,失业预警制度建设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单个部门的事务,也不是政府某个部门的内部事务,而是以政府名义建立覆盖本行政区域的制度体系,要建立实施失业预警就应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并制定出台相应的失业预警应急预案,同时将失业预警应急工作涉及的宣传、机构编制、人社、发改、工信、财政、统计、国资、教育、民政、住建、商务、公安、信访、国税、地税、工商、工会、扶贫办、工商联、人民银行、电力等部门均纳入当地的失业预警工作领导小组中,明确与落实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职责分工。
(二)设立专家委员会,建立联席联动机制
失业预警工作从指标确立、模型设定到分析报告,都需要一定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借鉴外部智力既可以增强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又可以暂时缓解人社部门内部人才不足的问题。设立专家委员会,聘请经济领域、统计领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学者和长期从事就业失业工作的工作人员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失业预警制度正式建立前,可以通过专家委员会研讨和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确立符合本地区需要的失业预警指标体系,研究探讨失业预警模型,研究拟定本地区失业预警层级及启动条件等。失业预警制度建立后,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分析本地区经济运行对就业、失业状况的影响,分析失业预警采集数据和模型结果,及时对本地区经济运行与就业失业工作发展趋势做出研判。
nlc202309040620
建立部门间的联席工作机制。建立长效的失业预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加强部门间协调与合作,落实部门间的联系人和数据采集人员,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保障相关指标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研究探讨解决困难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共同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审慎选择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建立模型
失业预警指标选择是工作的难点,要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试点省、市的经验,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对失业预警相关理论和本地经济及就业失业形势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对失业预警指标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筛选,确立符合本地区实际需要的指标体系。
失业预警模型的建立应通过分析比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有的试点工作模型和国内部分试点省、市自行建立的模型的优缺点,按照本地区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失业预警模型软件,建立完善失业预警指标数据库。
(四)加强人员队伍建设,落实工作经费到位
失业预警工作要顺利开展,首要就是解决人财物的问题。失业预警工作是关系防范失业风险、稳定就业的全局性重点工作,由于涉及专业技术性强,建设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方式,加强失业预警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同时,机构编制部门应适当给予支持,确保工作人员能落实到位。
工作经费是工作开展的保障。攀枝花市人社局除了开展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外,还在社区和企业设立调查失业率监测点以获取本地区的调查失业率,从而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第一手数据。广西也可以考虑借鉴攀枝花模式,设立社区和企业的调查失业率监测点获取调查失业率,应用调查失业率数据比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失业预警工作的经费主要用于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警指标数据库建设、失业预警模型软件开发、设备采购及工作人员培训等开支上。
(五)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夯实失业预警基础
失业动态监测工作是失业预警基础性工作。从2010年在南宁、柳州、钦州三市开展试点以来,到2014年已经覆盖了全区14个市及所有县(市、区),监测企业由90多家增加到1210家,监测企业用工人数超过55万人。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也要从简单的数据采集与分析逐步转向加强数据分析与工作应用上。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扩大失业动态监测企业样本,将符合监测条件的企业尽量纳入监测体系,最好做到本区域全覆盖,以获取更多更准确的监测数据作为分析应用的数据支撑。二是加强分析报告撰写与应用,科学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经济及就业数据综合分析,及时撰写分析报告上报人民政府、上级部门及同级相关单位作为信息来源提供决策参考。三是要加强工作应用,提高帮扶企业能力,通过失业动态监测工作,进一步密切与企业联系,及时获取企业用工变化,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变化的情况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帮助稳定企业用工。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受 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委员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青联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是内聚信心、外树形象的五年。也是我省青联事业与xx共发展、与时代同进步,取得丰硕成果、展现绚丽风采的五年。五年来,省青联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动员广大xx青年在抢抓发展机遇、推进 xx崛起的历程中奏响了嘹亮青春凯歌。
着力坚定青年理想信念,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五年来,省青联坚持把传播党团组织的重要思想主张与培育各类青年的重要思想意识结合起来,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思想认同,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不断扩大。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开展党团共建创先争优、“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崛起献青春”、学习“xx精神”、“青年月”等各类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载体,举办“青年创业— 1 仲裁与中介服务”研讨会、“青年话医改、建功十二五”座谈会等,组织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xx时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而凝聚智慧力量,不断巩固和扩大了全省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着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五年来,省青联以服务青年迫切需求为切入口,通过加强工作调研、建立扶持体系、打造活动品牌,在推动x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了新作为。组织共青团、青联界别省政协委员深入xx等地开展青年创业专题调研。配合团省委实施青年创业贷款项目,发放青年创业贷款 亿元,扶持 名青年创业。筹建小额贷款公司、投资担保公司、青年创业孵化中心、青年创业者协会,筹资 万元成立省青年创业基金会。培训青年 人次,建立见习基地 个,为 名青年提供见习岗位。承办“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 xx行活动,连续5年举办服务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和“挑战杯”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关注县域经济和会展经济发展,组织青联委员赴全省11个市县开展“xx行”经贸考察活动,联合主办中国(xx)青少年文化体育产品博览交易会。举办了首届“青年论坛”和xx青年创新论坛,签署了《xx协议》,组团参加了2010上海世 2 博青年高峰论坛,积极促进自主创新与区域交流合作,精心打造活动品牌。
着力组织青年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五年来,省青联组织委员广泛开展慰问帮教、扶贫济困、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了青联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集中开展了“青联委员和谐行动”。举办“名家书法走入百姓家”、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义拍活动,主办“花好月圆山为盟”中国青年xx集体婚礼,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行动,促进了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东亚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动员青联委员为希望工程、困难学生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组织共青团、青联界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面对面”活动,围绕青年就业创业、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等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向“两会”提出提案、议案等形式,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切实履行好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在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南方雨雪冰冻及干旱、对口援疆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青联委员积极响应号召,快速反应、积极参与,共捐款捐物价值 万元,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着力举荐青年优秀人才,人才智力培养开发的勃勃生机进一步焕发。五年来,省青联始终突出人才工作主线,通过提供培训、搭建平台、竭诚服务,使一大批优秀青年脱颖而出,成为各个领 3 域、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开展培训和交流,提升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大学生骨干 名,通过举办青年科技创新论坛,青联讲坛、青年创业培训班、优秀青年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对青年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举办省直机关创新成果展、选派大学生赴港实习等活动,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各种服务。选树典型,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举办了“杰青汇xx” xx青年群英会,开展了“xx十大杰出青年”、“ xx省青年科技创新奖”、“ xx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联合团省委授予 人“xx省五四青年奖章”荣誉称号,涌现出以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获奖者xx,“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奖者xx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青年。
着力加强青年交流合作,青年的内联外事工作舞台得到进一步拓展。五年来,省青联依托人文、区位、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青年对外交流与合作,使我省青年统战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拓宽青年交流省域和界别。先后组织 名委员赴浙江、上海、青海等 个省(市、区)开展参观考察和合作交流活动。圆满承办全国宗教界别青联委员来皖考察活动。与港澳台青年交流蓬勃发展,组织xx青年代表团赴澳参加澳门青年联合会成立庆典;赴港参加香港青年联会第十八届会庆及会董会就职典礼;组织4批青年代表团赴台湾考察,成功接待3批港澳台青年代表团来访。五年来省青联通过公开招募、组织推荐等方式,选派了多批累计178名优秀青年代表赴英国、日本等10个国家参加青年国 4 际交流活动。共接待美国、韩国等7国家14个青年代表团来皖友好访问,xx青年和青联组织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着力强化青联自身建设,青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省青联坚持夯基固本,通过狠抓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作风建设,使青联事业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出台了《xx省青年联合会界别工作规则》,规范了界别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建立并实行了省青联界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定期轮换制和工作例会制,推动青联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轨道。推进市、县青联建设,指导各地青联在省外建立分会,青联委员队伍不断壮大;加强对青年社团建设的引导,指导省青书协、青科协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为推动青联工作全面活跃夯实了组织基础。建立了委员短信平台,定期编发《xx青联》期刊,逐步完善省青联网站建设,青联的阵地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始终重视作风建设,引导委员创先争优,培养委员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根基、奋进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委员的代表性和先进性。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委员影响带动青年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委员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团结凝聚新领域、新阶层、新组织中不断涌现的新型青年人才的渠道有待拓宽;增进各族各界青年理性认同的路径、载体尚需深入研究,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各位委员、同志们,回首过去五年青联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xx徽青联事业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都得益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都归功于会员团体和各位委员的倾力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以青联的名义,向始终热情关心、支持青联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青联事业的发展挥洒汗水、贡献力量的卸任老委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各位委员、同志们,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青联工作规律的认识,丰富了服务手段和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青联事业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牢牢把握作为党的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的组织属性、根本职责,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为党团结凝聚青年力量,促进全省各族各界青年的大团结大联合,才能不断保持青联组织的正确方向。
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青年投身xx大业,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创新创业、创先争优,才能不断开创青联工作的崭新局面。
必须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 6 突出青年人才工作主线和密切联系广大普通青年的有机统一,在大力培养、举荐和服务青年人才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和服务广大普通青年和人民群众,才能不断提升青联队伍的整体形象。
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要深入生活准确把握社会机理、善于集成委员个体优势强化整体效能、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应对和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不断保持青联事业的生机活力。
二、科学把握新阶段青联工作的形势和时代重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五年是xx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xx的宏伟大业和“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要求各级青联要切实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勇于担当起团结引导全省各族各界青年为实现全面转型、加速崛起、xx而奋斗的时代重任。
勇担时代重任,必须牢牢把握青联组织的重要属性。省青联是省委领导下的基本人民团体,是xx各族各界青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面向广大青年积极传播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思想主张;要坚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尊重青联委员和广大青年在 7 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增强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开放性和包容度,最大限度地把全省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
勇担时代重任,必须牢牢把握青联组织的根本任务。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智慧力量,奋力推进xx宏伟大业是省青联根本任务。要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委员在理想信念、精神追求、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积极影响带动青年,最大限度地将青年智慧力量凝聚在科学发展的事业上。
勇担时代重任,必须牢牢把握青联组织的工作原则。把思想性、联谊性和扩大组织影响力结合起来,是省青联重要工作原则。要坚持强化感情纽带与强化理性认同相结合;坚持增强委员个体的代表性与增强组织影响的广泛性相结合;坚持社会化动员与组织化动员相结合;坚持加强文化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青联事业兴旺发达、持续健康发展。
勇担时代重任,必须牢牢把握青联组织的作用路径。增强活动内涵的思想性、工作谋划的整体性和项目实施的连续性,是省青联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要紧扣工作主线,通过富有思想性的工作内容、载体和方式,促进青联委员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聚合,使青联工作更具内涵、更有深度、更富吸引力,最大限度地提升青联组织的整体功能、整体力量和整体形 8 象。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省青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智慧力量,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扩大青年友好交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奋力推进xx宏伟大业中携手攻坚,谱写新的青春篇章。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省青联的主要任务是:
1、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引导全省各族各界青年构筑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引导青年奋力推进xx宏伟大业的强大动力。青联组织要把握不同青年群体的思想特点,采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努力增进全省各族各界青年的共同理想信念,掀起青年积极投身建功“十二五”的热潮。
教育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要把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结合起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培育青年的共同信仰。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崛起献青春”为主题,利用重大节庆纪念日等有利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坚定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加强对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中青年的教育引导,9 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广泛认同。引导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发扬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为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积极作用。
广泛凝聚青年增进思想共识。通过组织青联委员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加深对国情、省情、民情的了解,引导青年全面了解我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刻学习领会我省“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开展“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主题活动,把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引导青年在实现xx的宏伟目标上形成共识,在坚持“双轮”驱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上形成共识,努力在全省广大青年中掀起积极响应和踊跃投身建功“十二五”、奋力推进xx宏伟大业的热潮。
积极探索引导青年途径方式。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以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四类群体为重点,组织委员分界别深入到各个行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青年的所思所盼,运用好面对面交流、媒体传播、典型示范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引导路径,有针对性地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权工作。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青年引导工作,探索利用新媒体有效引导青年的方式方法。深入开展青联委员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党群共建、团青共建,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省广大青年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价值取向。
2、凝聚青年智慧力量,带领青年在给力xx加速崛起中建功立业
奋力推进xx宏伟大业,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青联组织要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引导广大青年在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中建功立业。
围绕转型发展,引导青年不断拓展事业领域。要引导青年转变发展观念。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首先是人的思想转型。各级青联组织要通过举办讲座、合作发展论坛等活动,破除青年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认识,帮助青年开阔事业发展思路,以观念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事业领域的多元化拓展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引导青年坚定转型发展的自觉。在党政以前所未有的自觉、决心和毅力推进转型发展中,各级青联组织要引导青年理解把握转型发展的决策背景、战略重点和政策导向,引导政府部门青年在推动转型发展中服务前移、忠实履职;引导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的青年创新创效、砥砺前行;要充分发扬青年的锐气和智力优势,引导青年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围绕开放发展,不断强化青年合作开放意识。一是强化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意识。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组织更多的优秀青年出国考察访问,帮助青年认识世情、国情,树立开放 11 合作、互利共赢是解决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中突出问题的基本精神。二是强化团结协作、互助发展意识。目前,全国整体发展战略布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沿海地区加强同周边区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展经济空间已是大势所趋。要通过加强区域青联合作和“xx行”经贸考察活动,主动在经济协作、项目对接方面加强沟通,引导青年在推进xx示范区建设和加快xx发展中有所作为。三是强化分工合作、互惠融合的意识。现在,发展产业化集群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共识,产业集群的形成正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要引导青年企业家积极参与专业化分工,提高区域对特定产业活动的黏着力,形成磁吸效应,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围绕创新发展,不断深化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xx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创新性企业,建立和命名百家青年创新示范点,形成青年科技创新集群示范区。围绕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引导青年参与应用模式与技术融合的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科研成果转化,走出一条以应用开发为主的创新之路。继续开展xx省青年科技创新奖、xx青年创业奖等评选表彰,激励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物,让青年成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制定青年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青年参与学术科研活动。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宣传力度,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专题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加强科学技术普 12 及,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发展。
围绕和谐发展,引导青年积极服务奉献社会。积极动员委员支持青年事业,帮助青年创业就业。配合共青团实施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和青年技能培训工作;继续帮助共青团建设100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不少于1000个见习岗位,为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再筹资300万元。组织青联委员积极参加爱心助学、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弘扬社会新风中发挥示范推动作用。组织青联委员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青联委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积极开展“两法两例”执法调研、参加“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努力提高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3、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凝聚和帮助更多的优秀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人才荟萃是青联组织的鲜明特点和优势。各级青联组织要突出青年人才工作这条主线,充分发挥青联聚才、育才、荐才作用,为建功“十二五”、奋力推进xx宏伟大业提供智力支持。
拓宽联系青年人才渠道。通过共青团、青联组织体系和党政群有关部门,依托青联界别工作委员会、青联之友联谊会等组织平台,不断探索联系青年人才的新渠道、新方式、新载体。更广泛地吸纳在本行业本领域具有较强代表性、在生产生活中能够影响和带动大批青年的优秀青年人才,为青联事业发展注入新活 13 力。加强与海内外专业化、权威性社会团体的合作交往,建立人才信息共享机制,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感召在外xx青年才俊回乡发展,营造回流磁场。加强对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骨干成员的关心帮助和引导培训,最大限度地联系、吸引青年人才。
加大培养青年人才力度。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引领、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探索与有关部门开展合作的途径,通过定期举办青年发展论坛、学习报告会、专题研讨会、技能培训等形式,帮助青联委员和青年在学习交流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本领,努力使青年人才在总量、素质、结构等方面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着眼于转型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行差异化遴选培养,在各个界别青联委员和会员团体成员中,重点发现和跟踪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造就一支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高精尖青年人才队伍。依托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青年技能培训基地、委员企业等重要培训阵地,充分配置资源,支持、联合市、县青联精心设计开展立足最广大青年成才需求的教育培训活动,着力培养5万名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青年人才。
创新举荐青年人才路径。探索建立科学的青年人才评价机制,为举荐青年人才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库建设,实现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人才库有效对接,努力为青年成长成才牵线搭桥、创造条件。用好全国青联“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窗 14 口”,为海外青年人才来皖创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接洽服务。进一步做好xx十大杰出青年、xx青年五四奖章等典型评选表彰工作,大力选树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典型和青年群体。大力宣传优秀青年人才,努力营造鼓励青年人才干事业、帮助青年人才干好事业的浓郁氛围,将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推动转型发展、加速xx崛起的现实力量。
4、扩大青年友好交流,推进青年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建设
和谐合作的外部环境是奋力推进xx宏伟大业的重要条件。青联组织要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扩大青年之间友好交流,不断发展和壮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积极开展区域性青年交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同其他各省(市、区)青年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大与xx区域青年与青年组织的深度交流,努力提高交往的层次,在开展一般性交往的基础上逐步推向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性交往,努力促成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的引进。积极动员青联委员参与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关注西部和边疆地区发展,扩大交往的领域,寻求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青年的交流。把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背景青年群体的交往需求,通过明确主题、派团互访的方式,促进xx青年与两岸四地青年的深层次交流和团结。充分发挥港澳台地区特邀青联委员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青年尤其是 15 高层次青年人才及主要青年社团的联系,精心策划交流内容,注重打造活动品牌,促进交流全面活跃。
不断扩大青年国际交流合作。以“中欧青年交流年”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友好国家青年的合作交流,以志愿服务、生态环保、青年就业、青年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加强人员互访,广交朋友,促进合作。积极选派优秀青年特别是基层优秀青年到国外学习考察、参观访问,拓宽青年的国际视野,培养青年的战略思维。按照细处着眼,精处着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来访接待水平,热情友好地向他们介绍xx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xx青年的时代风貌。
四、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联组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联组织要不辱使命,不负重任,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焕发青联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携手谱写时代新篇章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营造良好组织生态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委领导、共青团为核心、会员团体和界别工作委员会发挥骨干作用的组织格局。密切会员团体、委员和青年之间的互相联系,加强各会员团体之间的交流协作,搭建委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合理优化界别委员会设置,更好发挥界别委员会的作用。强化青联秘书处的服务、协调、组织等功能。发挥青联之友联谊会作用,为年轻委 16 员成长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大对青年自组织的研究和联系,不断扩大青联的组织影响和工作覆盖。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手段,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张青联的组织网络,构建快捷广泛联系青年的新纽带。
以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为重点,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能否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是衡量委员凝聚、影响、带动青年能力强不强的根本标准。引导委员以青年利益为皈依,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青年感情、做青年的朋友;强化职业精神、坚守职业追求、勇攀事业高峰,做青年的榜样;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律自警意识、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做青年的表率。加强对青联工作者的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建立普遍轮训和新任职培训制度,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业务过硬、作风扎实、心系青年的工作队伍。
以提高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注重加强机制建设。从服务青年共同意愿表达出发,建立完善工作研究机制,定期组织委员走进青年,了解青年的心声,密切委员与青年联系。从服务青年的期待出发,建立完善组织协作机制,协同整合青联及会员团体的各种要素,服务青年现实需求,实现好青年的根本利益。从服务委员的深度参与出发,建立完善活动召集机制,建立省青联委员属地召集人制度,使之与界别工作委员会和各市青联的工作形成互补,拓展委员参加活动、发挥作用的组织化渠道。从委员的履职履责出发,建立完善委员管理机制,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17 规范入会程序,严把委员入口关,确保委员素质、优化委员结构、提高委员履职能力。
2011年上半年,我社在省联社、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在上级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全体干部员工严格按照联社一季度工作安排意见,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理事长刘乃云在首届社代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统一思想、万众齐心,紧紧围绕情系“三农”、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切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动联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概述
(一)各项经营指标
1、各项存款协调、快速增长。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19,072万元,较年初纯增31,813万元,增幅为16.99%,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存款开门红。就开阳县域范围来看,存款规模居全县首位;但任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重点突破存款空白区域。
2、各项贷款稳健增长。截至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52,909万元,较年初多发放15,178万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速为???%,涉农贷款占总贷款余额比例的???%。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万元,同比多增??万元;农村企业及涉农组织贷款余额为??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今年在贷款规模受限的影响下,我社严把贷款质量关,严格控制房地产、高耗能、高排放等
产业贷款发放,释放信贷空间,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3、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截至6月末,我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2127万元,占贷款余额的7.93%,较年初下降239万元,不良率下降1.05个百分点。
4、增收节支扎实有效,经营效益再创新高。
上半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共实现各项收入72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9万元,其中利息收入6368万元,同比增加1733万元。各项支出6598万元,同比增长1810万元;其中营业费用支出2546万元,同比增加707万元。全县盈利金额88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1.38%,比上年同期增加盈利636万元。
5、信用工程建设方面,截止2011年6月末,禾丰乡共建档1340户,占比为63%。南江乡建档评级1152户,占比为31%。龙岗镇6个村建档评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有完整纸质档案的有4218户,占比为49%。双流镇已建档数为2257户,占比51%。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在存款组织上实行“服务、营销、创新”三效合一的工作理念。一是大力提升员工主动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质量考核,以内在激发和外部约束相结合,实现“高质量服务”
双保险;二是充分发挥营销效应,特别是在各项代理业务中加强上游企业的对接和下游客户的维护,确保代理资金全部归社;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新”待客,用“新”服务,引领联社各项工作中开辟新局面。
2、在贷款发放上形成搭桥式工作方法,以“富硒诚信卡”为发放小额农贷的抓手,以信用工程建设为推进发放“富硒诚信卡”的平台,以柜台办贷为推动信用工程建设的动能,以信贷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柜台办贷的依托,多环相扣,共同打造为抢占信贷市场的有力武器。
3、逐一落实内控管理环节,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一是明确制度,规范管理;二是统一培训,提升认识;三是加强检查,严格考核;四是督促整改,加重处罚。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构建内控管理体系。
4、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提升发展硬实力。一是不断完善信贷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办贷慢、办贷难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实现柜台办贷,加强风险防范:二是切实发挥事后监督系统功效,加强各项业务的后续检查,提升业务合规率,降低员工差错率;三是全面运行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全辖网点运行情况,建立了联社范围内完整、高效的安全防线。
5、严格制度执行,关心员工生活,完善联社制度建设与感情建设。一是在工作上必须坚持原则,坚决实行从严管
理,以硬性管理模式强化员工执行力建设,防止各项制度和工作安排沦为一纸空文;二是在生活上加强情感维系,体现以人为本的用人原则,共同创建“合规”与“和谐”并存的发展氛围。
二、后半年工作思路
(一)牢固树立“快”的发展观念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社的各项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一切工作都必须切实满足“快”的要求。
一是加快转变思路,想在别人前面,认清当前形势,树立竞争意识,以我社服务空白区域为突破口,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发扬主人翁意识,集思广益,共同为联社发展提供高效的精神能源。
二是加快落实执行,做在别人前面,杜绝“等、靠、要”的工作旧习气,打破“安于现状”的思想氛围,想到就做,大胆突破。
(二)严格坚守“好”的经营模式
“好”是作为衡量联社的另一性硬指标,各项工作在全面加速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时间服从质量。
一要继续做到“服务好”,在日常工作中时刻贯穿“感恩待客”的服务理念;
二要做到“工作好”,首先是加强业务流程合规管理,减少差错率,提高业务水平;其次是严格按“三办法一指引”的要求加强贷款管理,严格执行三查制度,提升资产质量;
三要做到“形象好”,从员工个人形象,上至联社整体形象,严格以“好”为要求,加强培训,建立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培养素质良好的职业团队,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好”为盾,抵挡各项竞争和冲击。
(三)大胆启动“新”的工作思路
创新是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开场新局面不可或缺的有力武器,是实现联社发展“快”、质量“好”的重要策略。
一要加强服务创新,加快推动电话银行服务建设,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二要大量研发新产品,将思路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充分应用到产品研发中,最大化的满足市场需求。
三要拓展市场新领域,将联社的服务延伸到更广的区域中去。从“小”入手,积极营销,全面铺开联社服务覆盖领域。
(四)始终保持“稳”的前进步伐
一是重视安全防护工作,为联社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
二是加强稽核审计工作,落实制度执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管理处召开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中心组学习会后,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养护站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结合养护站工作实际,把会议的要求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深入分析了当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明确了今后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养护站各项工作,奋力推进管理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现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为切实做好2012年下半年各项工作提供强大思想动力
养护站紧抓全省上下,各行各业迅速掀起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的大好机遇,认真学习《厅党组书记、厅长尤习贵在传达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传达提纲》和《省纪委在省十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传达提纲》等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养护站上半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全面总结和深度分析,实事求是找出差距和不足,要求全站干部职工学深学透,深刻理解此次会议的重要性,要把会议精神变为我们工作的指南,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形成“只争朝夕抓落实、你追我赶抓落实、身体力行抓落实、创新举措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履行职能职责,落实大会精神
2012年是厅党组确定的湖北交通运输“服务提升年”,也是鄂西
管理处面临大发展、充满挑战的一年。根据养护站的下半年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调度,突出重点和关键环节,确保白羊塘改扩建工程进度。
白羊塘改扩建工程是我站今年的工作重点,施工单位进场后,养护站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一是规范管理,靠前指挥督办。为确保该工程的顺利开展,养护站安排专人常驻白羊塘施工现场,对施工安全、进度、质量、环保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并配合地方政府、沪蓉西指挥部就征地等事宜进行专职协调;二是制定专项考核办法,调动施工积极性。根据管理处2012年1号“四大工程”督办协调会会议纪要要求,我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各节点工期进行分项考核,在合同条款允许范围内,加大了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参建各单位的积极性;三是根据处领导检查情况,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白羊塘改扩建工程受到了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韩宏伟处长在百忙之中每月至少到白羊塘施工现场2~3次,领导每次视察之后都及时指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项。养护站根据处领导的检查情况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整改方案,确保工程的各道工序可以正常有序衔接。四是采取非常规手段,克服各种不利环境影响。白羊塘气候恶劣、雨水较多,对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涵洞施工期间,为抢工期,养护站要求施工单位搭设临时雨棚,做到雨天也不停工;在前期征地拆迁问题上,养护站
要求项目部必须有主体意识,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实际情况,特事特办,逐一解决。
2、严把质量关,落实安全管理和各项保证措施,争创精品养护。
(1)以主动预防性养护为基础开展各项养护工作。一是加强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及夜间巡查,掌握路况,拟定方案,及时修复;二是加强小修保养正常养护,将各种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重工程向重养护跨越;三是加强时限制度管理,按规定时限完成各种修复工程。
(2)以洁畅美为目标推动养护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强沿线安全设施、隧道及路面的清洗和清扫,保持良好的路容路貌形象;二是加强养护施工安全规范操作和恶劣天气应急处治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联动机制,确保应急保畅能力创一流;三是加强各种标线的修复工作和沿线绿化养护工作,维护道路舒适性能。
(3)以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为抓手,确保道路管养能力创一流。一是加强养护技术标准化、安全设施设置标准化、养护及应急保障装备标准化、养护资料格式标准化、路况维护质量标准化;二是加强养护施工规范化、养护管理规范化、养护资料内容规范化、养护队伍正规化;三是加强监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培训、教育和检查,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措施,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和执行力度,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快速施工。
(4)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加大路况巡查力度,提高巡查效率,讲求巡查实效;狠抓隐患排查,确保定期检测报告中
各类缺陷及时修复;狠抓养护工程试验检测,确保养护工程质量有效提高。
(5)加强养护质量管理,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一是狠抓施工质量意识,从源头上把好了质量关,把质量落实到现场、落实到施工人员,真正提升质量水平;二是狠抓现场质量的监控检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不断整改并落实;三是狠抓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反质量管理规定、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6)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一是狠抓安全责任落实,重点是抓现场安全措施、现场专职安全员和旁站监理的落实情况;二是狠抓好安全工作教育和宣传,切实保证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施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3、强化措施,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确保养护廉洁高效。
养护站始终以落实《廉政准则》为基本要求,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定期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加强重大活动资金的监督管理。加强以管理干部为重点的廉政教育,在管理干部中深入开展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把法纪教育、勤政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作为全体干部职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队伍建设能力创一流。
4、规范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为养护单位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养护站各部门职责、细化分解任务、提高履职能
力,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养护站创建立足于规范化管理,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构建的良好局面
历时4年的“初中工程”建设,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促进了海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 在椰风海韵, 绿意盎然的海南, 农村初中校已成为了人们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师生“乐业安居”, 百姓笑逐颜开;放眼琼州大地, 农村初中校园美景如歌。
一、项目实施情况
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 经济底子相对薄弱, 但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教育事业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为确保“初中工程”保质保量顺利实施, 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共投入专项资金30159万元, 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4378万元, 省财政投入3883万元, 市县配套资金1898万元, 在全省17个市县共改造中学152所, 规划新建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 体育场地12万平方米。
(一) 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教财函[2007]28号) 精神, 各项目市县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通过整合现有办学资源, 按照统筹安排、推进均衡、严格标准、节约资源的原则编制了初中工程规划, 省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相关专家联合对各市县中小学校进行了抽查, 以实地查看、调研等方式, 对各市县上报的初中工程规划进行了审核, 并编制初中工程建设规划报省政府、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审定后实施。
(二) 项目管理情况
海南省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意见》及《关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1.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
2.严格项目设计, 执行标准规范。项目设计始终坚持“安全牢固、功能齐备、方便实用、科学合理”的原则, 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 》以及其他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设计, 确保校舍安全。
3.工程实施过程中, 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 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竣工验收合格后使用的原则, 不简化程序。
教育、发改、建设、审计部门多次到项目市县就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工程档案建设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市县政府及教育局、发改局作出指导, 并要求限时整改并上报整改材料, 确保把初中工程建成阳光工程、放心工程。2013年1月, 省发改委、教育厅联合稽查组对初中工程项目进行了稽查, 就存在的竣工标牌设置不规范、竣工档案管理不规范、部分市县学生宿舍管理十分不规范等现象现场进行反馈, 要求市县限期整改, 各项目市县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 安排专人进行了整改, 现已整改完毕。
4.建设项目实行监理制。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理, 并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承担监理责任。项目县初中办选派从事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心强的人员协同监理单位实施现场全过程监督。
(三) 资金管理情况
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海南省扩大内需财政投资资金管理办法》实施。
专项管理、专账核算。各项目市县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资金统一集中在市县级管理, 对“初中工程”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集中支付和按进度拨款等。“初中工程”专项资金由市县财政集中统一管理, 由施工单位依据工程进度申请, 工程监理单位核定, 并报市县教育局核实并申请工程进度资金, 经由市县财政局审核并下达资金, 最后由市县教育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项目配套的学生睡床、餐桌等设备由市县政府采购部门统一进行采购, 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同样也按照相关流程,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拨付到供货商。
各市县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对工程实施过程中专项资金的管理进行督查, 工程竣工验收后委托市县审计局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 并依据审计结果拨付项目工程资金。2010年5月, 省发改委、省教育厅联合组成稽查组对初中工程进行专项检查, 各项目市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都实行专款专用, 及时拨付工程款, 没有发生挤占、挪用资金问题。
(四) 税费减免政策情况
在“初中工程”实施过程中, 为节约建设资金, 降低工程造价, 各项目市县积极采取措施, 争取各项优惠政策, 对城市配套费、监督费、防雷检测费、报建费等费用给予减免, 部分市县对经营服务性收费如设计费、监理费给予减半收费。
二、取得的成效
自2007年“初中工程”在海南实施以来, 全省农村教育发展步伐快速向前迈进, 进一步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让更多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一) 项目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寄宿率大幅提高
“初中工程”的实施, 使“两基”成果不断巩固与扩大, 同时, 还较大地改善了农村初中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 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 崭新的校舍成为当地亮丽的风景, 生活设施建设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缓解, 全省农村初中学校基本消除了“大通铺”和校外租房现象, 生均用房面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琼海为例:
琼海市的“初中工程”实施得有声有色。项目学校15所, 总投资2170万元, 总建筑面积为16515平方米。
表1中数据显示:“初中工程”实施后, 该市生均生活面积由过去的2.9平方米, 提升至5.12平方米。较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据教育事业统计显示, 2010年与2006年 (工程实施前) 相比, 全省农村初中在校生减少了4万人, 寄宿生增加了4万人, 在寄宿率和校舍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 吸引外出务工子女回流, 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住校环境
“初中工程”的实施, 全面改善了所在学校校舍的安全状况, 学校综合防灾能力得到提高, 安全隐患得到消除。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 科学布局, 让乡村学校尽展勃勃生机。同时, 学校解决了师生住校难、吃饭难的问题, 学生宿舍也实行免费使用, 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办学条件的改善, 农村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明显缩小, 如今, 外出务工子女纷纷回乡就读, 农村留守儿童和住宿生的食宿环境也大为改善。安全隐患的排除, 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农村学生寄宿率大幅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以万宁后安中学为例, 该校是一所有着50年办学历史的乡镇初中校, 坐落于该市后安镇, 全镇人口4.8万。2006年该校原有在校生1430人, 住宿生400人, 留守儿童100人, 校舍面积9800平方米, 其中学生宿舍880平方米, 食堂600平方米, 厕所98平方米。工程实施后, 共安排该校建设资金500多万元, 如今校舍面积13309平方米, 其中学生宿舍2511平方米, 食堂2100平方米, 厕所155平方米。到2010年, 该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998人, 其中寄宿生690人, 留守儿童186人。如今校园美了, 人心稳了, 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近年来, 学校教学质量稳居全市乡镇前茅, 学校还先后被授予“海南省规范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优质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 拉动内需,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效益显著增长
通过实施“初中工程”, 不仅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建设, 而且加大了市场对钢筋、水泥等施工建筑材料的需求, 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拉动了内需, 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 “初中工程”的实施, 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 学生住宿需求的解决使得生源充足, 学校规模随之扩大。
人气的兴旺不仅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而且使得教育教学氛围浓厚, 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同时, 也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主要经验
海南省“初中工程”总体进展顺利, 成效显著, 主要得益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省教育厅, 省发改委的精心谋划, 认真落实, 真抓实干。
(一) 领导重视, 成立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领导小组
为加强初中工程的领导, 省政府成立了以原副省长姜斯宪为组长, 原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胡光辉及省发展与改革厅原副厅长冯鸣为副组长, 省财政厅、建设厅、教育厅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程领导小组, 负责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在省教育厅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 并定期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工程相关工作。各项目市县政府也都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 教育局、发改委主要领导为副组长, 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程领导小组, 并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
(二) 做到资金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
海南省在总结分配中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资金分配的基础上, 结合本省的实际, 在初中工程资金分配上继续实行“因素分配法”, 即按人口数、在校生数、资金需求因素进行分配, 并在初中工程工作布置会议上对资金分配原则进行了解读, 做到资金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 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确保项目早日动工。
海南在中央同意整体规划而年度计划尚未下达前, 要求项目市县在本省下达的预分配资金计划方案的基础上, 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 优先遴选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学校, 并主动提前做好地质勘查、初步设计和概算审查等各项前期工作, 待计划下达后就能抓紧手续的办理, 从而缩短了前期工作时间, 保证了建设项目立即动工建设。
(四) 建立旬报、简报制度。
省政府高度重视“初中工程”项目的实施, 为实时掌握工程进度, 工程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旬报、简报制度, 及时通报进展情况, 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市县进行督办, 并就每季度应完成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五) 成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
成立了监督检查领导小组, 由省教育厅原厅长胡光辉任组长, 工作机构设在财务审计处, 由该处负责具体实施。为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工, 省教育厅孔令德副厅长等有关领导经常率领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多次到项目市县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 就如何确保工程质量, 加快工程进度等问题进行研究部署, 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六) 实行领导分片包干督查制度。
为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工, 省教育厅厅党组决定加大督促力度, 实行领导分片包干制度, 每位领导负责一个片区, 对片区内项目实施情况、进度、质量进行督促检查。
(七) 建立项目倒排工期制。
关键词:奉天省;保甲;整理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076-03
保甲研究向来是民国时期农村基层政权研究的重点,现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然而学者大多偏重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保甲研究,对1928年前各地的保甲研究较为少见,对东北地区的保甲研究更是几乎空白。本文就1922年奉天当局整顿保甲的前因后果及相关举措进行研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主要从制度与组织的方面探讨保甲施行的得失,至于在此过程中实际运行与国家社会的互动,则不在此文探讨之列。
一、整顿保甲的缘起
有清一代,保甲制度作为清政府统治基础社会的主要制度形式曾广泛施行于内地行省。但由于东北地区长期实行将军体制,基层地方施行的是八旗体制,保甲并未在东北实施。到了清末,东北地区迭遭战火,清政府对基层完全失控,导致各地胡匪横行。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事件时期,奉天当局即有在盛京城内设立保甲总局,各局属境四乡各设分局,抽丁购械,使人民自卫的举措[1]。可是由于此时俄军占领东北大部地区,政策自然无法施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徐世昌秘密考察东北后,于十一月二十二日上奏《密陈考察东三省情形折》,说三省“自经兵革,贫难者则多流而为匪,豪富者则多以堡防自卫,几有粤西民匪不分,齐豫寨主称豪之势”[2]。鉴于东北严重的治安形势和几近失控的基层地方,东北地方当局为了重建权威肃清地方治安,一方面整顿旧军,招降土匪,另一方面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即加强保甲制度的施行。新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推行新政,然多侧重于上层的制度改革,还无暇顾及基层状况。宣统二年,新政已有起色,各项事业大定,总督锡良以“地方不靖,警力不足恃,拟仿古寓兵于农”[3],于是再次提出举办预警一案。此项议案未及施行,辛亥革命爆发,最终不了了之。
进入民国之后,土匪问题仍然严重,东北军政当局仍希望能在基层设立保甲,以保卫地方。先是奉天省议会将此前的预警简章略加修改,咨准施行,并在省署内设立了预警一课,命名为预警巡捕警,下令各地施行。后又在民国三年,巡按使张元奇为加强地方自卫能力又令各县预警改为保卫团。可是从实际情况看,匪患并未消解。1916年,张作霖曾在一份施政告示中承认“奉天各处的胡匪,把百姓糟蹋的了不得”,所以要“想出个正本清源的法子”[4]。可此时的保卫团却是“无事则鱼肉良民,武断乡曲;遇事则涣散畏葸,坐视匪徒之焚烧淫掠”[5]。民国七年(1918)张作霖下令将保卫团解散,举办保甲,希望能有所成效,可最终实际情况却依然如故,土匪仍“到处抢劫,民不堪命,虽有军警,难以剿捕”[6]。
我们可以看到,在1922年之前,奉天省上下对保甲的功效是有充分认识的,曾多次进行整顿。但是历次整顿的结果却是屡整屡败,仍旧盗匪横行,基层社会失控。张作霖为此痛斥说:“大多数雇佣之常驻团丁,时有革退之营兵,外来之游匪,以及本村之无赖地痞,混迹其间。无事则鱼肉良民,武断乡曲;遇事则涣散畏葸,坐视匪徒之焚烧淫掠。举一村官私军械,尽以齑寇。其尤甚者,甘为匪党引线,为虎作伥。至有身充团总、保董,窝藏匪类,济以枪弹,勾引外人,代卖吗啡,见于控案者指不胜屈。”[7]与此相对照的是在日本统治下的金州地区,却从未出现土匪。张作霖认为这是因为金州地区保甲举办措施得力,于是令警务处长于珍前往考察,以求得保甲良法。
民国十一年(1922)九月二十五日奉天警务处长于珍随同日本顾问上田统搭载南满火车前往大连金州地区进行考察。日本人对此极为欢迎,不仅派员随同参观,而且报告极为详尽。于珍一行人先是参观了金州民政署、警察署,二十六日又至八里庄派出所马家屯会所考察,二十七日离开金州前往普兰店快马场屯考察。于珍考察回来后,向张作霖详细报告了考察的经过和调查结果,提交了《调查金州管界保甲情形缮具清折》。张作霖对此非常满意,认为该报告体现出来的“治法贵在治人”的精神意见“颇为中肯”,要求尽快施行,“务期各县保甲一律办有成效”[8]。警务处长于珍在得到张作霖的训令后,即着手重新整顿保甲。
从以上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张作霖之所以要重新整顿保甲,一方面是鉴于奉天省的治安混乱,土匪横行,军警无法剿灭,希望能通过整顿保甲,加强基层控制,消灭土匪生存土壤;另一方面看到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金州地区治安情势较好,认为是因为保甲施行得力,希望能从中学得精髓,以便运用全省。
二、施行保甲的主要内容
根据当年所留下的《奉天全省保甲总办公所组织草案》《奉天保甲试行章程》等文件,我们可以看到,于珍此次整顿保甲主要涉及3方面内容:组织体系、人员资格、经费。
组织体系:在全省设立奉天全省保甲总办公所,每县设保甲事务所。在县以内按区村制设立保甲区,根据人口多寡每一区或二区设立一保甲区,每一保甲区设若干保,以3村或者5村合为一保,每村屯以10户至20户为一甲。省设保甲总办,县设保甲事务所,保甲区设保甲事务分所,保设保甲驻在所分别统领。在保甲总办设3科,分科办事,保甲事务所另设专职教练一员,文牍一员,书记一员。甲丁分为常备、临时、预备3种,并按各县大小分配丁数,一等县全年常备甲丁及临时甲丁各400名,二等县各300名,三等县各200名,四等县各100名[9]。这样在组织体系上,形成了省——县——区三级专职的领导机构,每一个领导机构设立专职人员负责保甲事务,避免以往机构不明、权责不明的情况。
人员的资格:规章对各级保甲管理人员和甲丁都作了资格限制。在年龄上保甲事务所长要求30以上,区保长、保长还做了年岁上限要求45以下。在品德上要求品行端方、办事诚实,不得有吸食鸦片、背缪不洽舆情者。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要求有一定专业知识,保甲事务所所长要求有军警专门知识担任一定职务3年以上,充任军队连长以上,或警察区官以上,保长要求有从军或从警经历。保甲事务所一般不得兼任其他差事。甲丁则要求20岁以上40岁以下男子一律定位壮丁,常备临时壮丁由散在壮丁中抽。一保之内预备甲丁不得超过定额的2/5。各县常备甲丁于每年3月15日前抽编以掣签法选定,4月以内将常备、预备甲丁名额造册报县保甲事务所核查[10]。
经费:经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来源及支出。在来源方面针对早年保甲经费来源单一、诸多不公的问题,省警务处对保甲的经费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此次缴费对象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两类,不动产即土地捐,动产有盐场、林场、牧场、矿产等。不动产的缴费办法先对其进行估值,然后折合成地亩,再按地亩摊派缴费。根据调查,全省的土地分为上则地、中则地、下则地、下则减半地4等。亩捐根据土地的等级上则地每年缴费小洋5分5厘,中则地4分5厘,下则地3分,下则减半地2分。全省能收款小洋230万零6000余元。相对于之前土地不分等级,完全由土地所有者负担,此次整理保甲的经费对农民来说负担减半,另外由于工商业者也负担了一部分经费,总经费还能有所增加[11]。此外,本次整顿还详细规定了保甲的各项支出明细和办法,对各级的保甲办公人员都给予一定的薪金,并明列了各级保甲的办公经费。通过3方面的大力整顿,奉天省的保甲整顿初具规模。
三、保甲的主要特点
(一)功能的单一性
针对保甲的功能,以往学者已经多有论述,有的学者认为保甲在事实上兼具地方基层政权的作用,更有学者将其保甲的职能分为兵制、赋役、警政、户口、火盗、农政、兴教、堡寨、团防、乡政、荒政、其他等12项[12]。可是我们如果仔细考察奉天的保甲制度,情况却没那么复杂。
《奉天保甲试行章程》认为保甲是“固结人民自卫之能力发扬全体互助之精神以保卫公共安宁”宗旨,其主要职责是剿匪及协助警察清查户口[13],将保甲的功能明确定位在纯粹的治安功能上。事实上早在宋朝时期王安石的初衷即将保甲定位在保卫基层治安,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初衷逐渐发生流变,承担了除治安以外的诸多其他本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功能,以弥补“皇权不下县”对乡村社会所带来的困扰。在进入民国以后,由于警政的建设,治安的功能大部分由警察承担,再加上奉省实行的区县制,基层政权的职能也并不需要保甲承担。由此,保甲的功能则重新回归“人民自卫”“保卫公共安宁”的职能上来。相对于明清时期的繁重催粮、催赋、差役等众多职能,此次保甲承担的只能相对来说单一许多,这有助于保甲的专务治安,提高保甲的运行效率。
(二)装备强大
于珍在考察金州的保甲时注意到,金州地区的保甲人员“除预备壮丁随同警察或者巡捕出勤,临时由派出所发给枪弹外,其余若后备壮丁不准持械,仅操木棒响器为警察之耳目”[14]。在日本统治下的金州地区,保甲人员的装备可以说是非常弱小的。于珍认为操木棒的保甲人员对于“有枪匪类毫无抵御能力”[15],报告中对此颇为不屑。但是相对于东北来说,民间的枪支数量可谓不少。1919年张作霖曾下令调查奉省民间的枪支,理由是“奉省农民半多皆于家中藏有枪械,以资保卫”[16],至于土匪的枪支,更是无法统计。在此情况下,学习金州保甲,甲丁仅持木棍并不现实。事实上保甲及其前身预警、保卫团所拥有的枪支并不少。邱捷曾在《近代中国民间武器》中统计了民国初年《盛京时报》报道的各县预警请领枪械的情况,几乎涉及到奉省的各个县[17]。为此,此次整理保甲对枪械的规定也相当严格,如枪械可以自备也可由保甲所提供,子弹可以购买也可向省保甲所申领,保甲所长必须每月亲自检查枪械的良好情况等等[18]。另外对无钱购买新式枪支的,则鼓励各县自造抬枪、火铳,以补充枪支弹药不足,为此保甲公所特请硝磺总局免于禁阻[19]。可见在枪械问题上,奉天的保甲并未学习金州的保甲办法,而是因地制宜,适应奉天省的实际情况。
(三)与警察系统结合较为紧密
将保甲系统与警察系统紧密结合是于珍考察金州保甲最大的收获。在于珍的考察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警察系统与保甲系统的关系可以分为两部分,在考察报告的第七条指出,在指挥上保甲严格受警察控制,没有警察命令,不得出动;第六条又说在行动上保甲必须随同警察行动,不得单独出动[20]。对此于珍认为,日本警察教育程度较高,有指挥保甲之能力,然而以人民自卫的保甲受行政警察之束缚,已不免貌合神离,以奉省各县现在之警察官吏教育,未经普及,贻人指摘甚多,即强令保甲服从恐无良好结果[21]。可见对警察直接指挥保甲于珍是不大赞成的。在实际整顿保甲的过程中,相关条例并未要求保甲必须听从警察指挥,只是对保甲事务所所长、保甲区长等做了资格要求,要求有一定的军警经历[22]。但是如果放任保甲听由民众自行组织,则又有和历次整顿一样的后果,对此采取的举措是警察所长兼任保甲事务所所长。在一份《奉天全省各县保甲所长籍贯资格一览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奉省全省56县中只有13个县的保甲所长非警察所长兼任,在13人中有5人毕业于警察学校[23]。如此,则保甲从组织系统上来说是独立的,但在一县的领导上又受当地警察系统的领导,区别于早年的完全由各地豪绅控制,仅仅让保甲成为警察系统的一个辅助。
(四)与行政体系相分离
清代以前的保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几乎承担了地方基层政权的功能,事实上成为一个半国家化的政权组织。清末,施行自治,在县以下按区域分为4乡,作为自治地方。奉天也按此施行。但是自治带来的问题很多,王永江任省长以后,县以下的行政区划进行大的改革,施行的是区村制。所谓区村制是在1922年,王永江任职奉天省长期间在县以下施行的基层组织制度。奉天省颁布《议定区村制单行章程》,在各县施行区村制,每县划分8区,每区管理若干村[24]。在区村制下,设区长、村长、副村长作为政府基层人员。此次整理保甲明文规定,保甲区必须按区村制下的区设立保甲区,可一区设立保甲也可两区设立一保甲。保甲区有的与区村制平行,有的并不平行,保甲区隶属于保甲事务所,保甲区保长归保甲事务所所长任命,其在职能上更是仅有清查户口和保卫职能,与行政区的区长完全分开,两者互不干涉。无论是从行政区划、人员任命还是任职系统、财政上都自成系统。保甲在事实上成为单纯的跨村际的社会治安网络。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此次整顿保甲实际上是在承袭历史渊源的基础上结合金州保甲的施行情况,对原有保甲的一次彻底的清理和整顿。此次整顿实际上是在奉天胡匪横行、屡剿不灭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实行保甲达到肃清社会治安的目的。然而,奉天原有保甲屡兴屡废,对治安的安定所起的实际成效令人怀疑。为此,奉系军政高层将目光投向日本统治下的金州,希望能通过学习金州,使得这一施行千年的古老制度能够在近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从施行的具体措施来看,奉天此次整理保甲主要处理的是保甲与地方行政以及警察系统的关系。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保甲是最为基础的地方政权机构,又是治安机构,其结果则往往是保甲为地方豪绅所把持,甲丁成为豪强的私人武装,县级以上地方官员对此毫无办法。地方豪绅又往往和土匪相勾结,剿匪又无功而返。此次整顿,虽然保甲仍是自成系统,但其控制完全为县警察所所长所控制,在保——甲两层机构则注意吸收原有的军警人员,以期连成一体,摒弃地方士绅的影响。
在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国家政权如何有效控制基层,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社会的复杂,新制度与旧的社会状况往往不相适应,或者解决不了如胡匪一类的问题,执政者为此试图从历史资源中寻求新的解决办法,将旧制度与新制度相结合,以期达到新效果。奉天此次整理保甲就是一项新的尝试。事实上将保甲运用在新的社会并不唯奉天一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举行轰轰烈烈的保甲运动,此为从历史资源寻求方法并与新制度相结合的又一显例。
——————————
参考文献:
〔1〕〔3〕金毓黻,等.奉天通志.卷144.民治三[M].沈阳:沈阳古旧书店,1983.3283.
〔2〕徐世昌.退耕堂政书.奏议五[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213.
〔4〕辽宁省档案馆.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487-491.
〔5〕〔7〕辽宁省档案馆.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三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155.
〔6〕突泉电告匪势猖獗.盛京时报[N].1920-02-04(4).
〔8〕〔15〕〔19〕〔20〕〔21〕于珍.奉天全省警甲报告书[M].第二编(公讀类).奉天:天作新书局,1925.185,185,222,188, 186.
〔9〕〔10〕〔11〕〔13〕〔14〕〔18〕〔22〕于珍.奉天全省警甲报告书.第一编(章则类)[M].奉天:天作新书局,1925.30,188.
〔12〕闻钧天.中国保甲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7.
〔16〕调查民枪.盛京时报[N].1919-12-14.
〔17〕邱捷.近代中国民间武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9.
〔23〕于珍.奉天全省警甲报告书.第三编(图表类)[M].奉天:天作新书局,1925.
【省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推荐阅读:
美术课题中期研究报告06-29
课题研究报告素材07-18
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07-25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08
课题研究中期调查问卷07-10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07-17
美术课题研究中期汇报07-23
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9-19
课题研究工作总报告11-23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