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精选10篇)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篇1

42、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43、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44、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45、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

46、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活力。

47、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48、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

49、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50、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哈密,造福各族人民。

51、与时俱进谋发展,携手并肩奔小康。

52、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53、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祖国大。

54、通过支教下乡等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55、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6、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57、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8、平等、团结、进步、繁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59、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 篇2

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涉藏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坚决反对达赖以任何名义到其他国家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也坚决反对外国领导人同达赖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法方不顾中方重大关切和中法关系大局,在涉藏问题上投机取巧,必将对中法关系造成损害。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说:“这种自我炫耀式的做法毫无必要,只能作茧自缚。”

[知识链接]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基础。各民族一律平等,不仅包括法律上、政治上的平等,也包括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平等。只有民族完全平等,国家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开辟了道路。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

2、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积极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4、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并得以维持的原因是()

①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②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已经完全消失③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④我国政府允许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完全自治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④

2、维护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的民族关系()

①是新时期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能充分调动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④符合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汉族青年张强到宁夏旅游,他来到一家清真餐馆,请你告诉他需要注意()

A.不要让服务员知道他是汉人

B.不能要求餐馆提供肉类食品

C.不能饮酒

D.不能将猪肉火腿肠带进餐馆

4、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这样做()

①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③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④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习惯就会发生较大改变⑤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二、材料分析题

5、材料一1965年至2004年,中央对西藏地方财政补助累计达968.72亿元,其中1994年至2004年达785.26亿元。对口支援西藏的中央部委、省市区、中央企业先后派出援藏干部2892人,支援自治区建设项目1698个,投入资金64亿多元。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为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西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材料二事实上,达赖私人代表前段时间向中央提出的所谓《为全体藏人获得真正自治的备忘录》,实质就是企图先在占中国四分之一的国土上建立一个由达赖集团控制的“半独立”、“变相独立”的政治实体,条件成熟时再谋求实现“西藏完全独立”。而达赖一直坚持的所谓的“中间道路”,用中央参与接触谈判的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的话说,更是彻头彻尾的“西藏独立”,只不过是加了一个“大藏区”、“高度自治”的包装而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材料二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2)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多次严厉打击各种分裂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西藏的稳定有何积极意义?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参考答案:

一、1.C2.B3.D4.A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复习的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等知识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导入部分我选择用歌曲《爱我中华》以及图片民汉一家亲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面对“疆独”“藏独”势力破坏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在座的各位同学有何看法?作为青少年学生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合作探究活动,以及对优秀援疆干部王华同志的动人事迹和海峡两岸人民日益密切的交往及台湾各界人民的反台独斗争,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台湾方针演变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的关系,祖国统一趋势不可逆转。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还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衔接语言组织的不太好,过渡不自然;在调动课堂气氛的时候,我的语速过于平淡,不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讲课的语速过快,加之频繁地修改课件,对课件不够熟悉,对一些资料补充,过于表面,使学生不能深入地理解;在整堂课中,我虽然完成了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我并没有做好。这次很有幸能够得到伊宁市很多优秀老师的点评,让我认识到自己更多的不足,也学到了很多经验方法。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篇4

复习目标

[识记]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理解]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复习时数:一课时

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

(1)形成: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县。

(2)过程: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84年,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含义: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区,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4)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各民族共同繁荣

(1)成就:各民族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完整了工业体系(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2)战略: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

(1)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提出者:邓小平

(3)作用: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前景)

用心

爱心

专心

2、港澳回归。(1)经过

①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②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④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2)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看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①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a.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②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

a.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b.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c.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d.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e.1993年,“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f.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2)日益密切的交往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用心

爱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篇5

1教学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过程和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2、归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3、分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大多数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较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历史成绩也不错,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但班级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参差不齐,少数学生存在着偏科现象,月考和期中考试都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

2、学习能力:学生比较喜欢做选择题,对主观题的解答缺乏兴趣,分析、理解、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大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的训练,在问题设置上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同时,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内涵及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台湾回归祖国涉及的诸多因素。4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问题引入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熟悉的歌

教师:这首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是什么歌呢?(学生齐答《七子之歌----澳门》)教师提问:(1)歌声中凝聚着历史,你能从这首歌中得出哪些历史信息呢?歌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惆怅、思念祖国,渴望回到祖国怀抱)

教师: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把被外国占领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这七处中国领土,比作与母亲离散的七个儿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恋母亲,母亲也一直在努力找回儿女,在母亲的努力下,漂泊在外的的儿女绝大部分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2)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哪些游子没有回到母亲的怀抱?(香港、澳门、台湾)

今天,我们就来回望离散多年的游子是怎样回到母亲怀抱的?同学们打开教材P91第14课 出示幻灯片教师板书课题: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活动2【讲授】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 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活动3【讲授】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复习旧知:教师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次割占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从未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收回这些领土。“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相关插图和《七子之歌》,回顾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情景。

教师指出: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其中,台湾和大陆虽然还没有统一起来,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已经把它归还我国。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观看香港澳门回归视频。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组织学生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 它们的含义。

A.香港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红白两色,体现着“一国两制”的精神。活动4【讲授】

三、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朗诵余光中乡愁,说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 方针? 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B.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A.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B.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C.1992年,台湾“海基会” 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E.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3、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 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

教师过渡:面对着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方面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另一方面经过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继续密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4、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启发学生从课本或其他课程资源上寻找人员往来、商业贸易、通邮、通航等方面的事例进行讨论和回答。

5、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篇6

一、选择题: 1.《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1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是邓小平的创造性构想

C.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 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

A.一个政策,两个国家

B.一种制度,两个国家 C.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4.香港回归祖国10多年来,历经了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这充分证明了下列哪一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5.两岸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定了()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方针 C.对外开放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哪个地区问题提出来的()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被誉为“天才的创举”的是()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8.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图片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9.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0.以下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②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 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港澳台建立特别行政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探究题: 1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国两制”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共3分)

A.

B.

C.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12.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某班同学以 “祖国统一”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图文识读、史实回顾】

材料一: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图片中仪式与什么重大事件有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热点关注

历史探究】

材料二:马英九呼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

台湾海基会今天举办25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致辞时表示,呼吁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要让前人心血付诸东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3月10日)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当前什么因素威胁两岸和平?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初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

(3)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什么变化?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以史为鉴

历史感悟】

(4)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共产党简明党史》第十章

材料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我们深信不疑,香港的将来会更加美好。材料三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中国共产党简明党史》第十章

材料四 建筑师马若龙是已在澳门工作21年的土生葡人,他亲眼见证了回归10年来特区各项事业的进步。他说,因为相信“一国两制”会给澳门带来美好明天,1990年他即决定留在澳门工作。回归后,特区政府运作很好,成绩显著;澳门居民齐心协力,共建家园;他本人所属的土生葡人受到平等待遇,与其他族群相处融洽。事实证明,他当初留下来的选择“绝对正确”。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同英国政府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香港问题的?我国在香港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董建华所说的“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指什么?请你指出实施这一创举的前提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回答,澳门于哪一年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事例可以说明哪一政策的正确性? 14.海峡两岸关系时时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实现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期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1)材料一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初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4页

(2)材料二体现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状况如何?

材料三 大公网5月20日讯(特派记者朱瑞宜台北报道)台湾地区新领导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520”就职大会20日在一片争议声和抗议声中拉开了序幕。她在就职演讲中关于两岸政策的内容依然迴避“九二共识”。岛内统派团体表达抗议,呼吁蔡英文坚持“九二共识”、维持台海和平。

——2016-05-20

大公网

(3)“九二共识”是指何时由哪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核心内容是什么?(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案】

1.C 2.D 3.A 4.D 5.B 6.A 7.D 8.D 9.C 10.A 11.A.资本主义制度

B.1997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20

12.(1)香港回归祖国。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大陆和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答两点即可)

(2)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独(或台独、国际反华势力)。

(3)近十多年以来,两岸经贸、人员往来持续增长、更加频繁。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将证明台独是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任意两点)

13.(1)外交谈判(或和平方式)。香港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一个中国。

(3)1999年。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4)“一国两制”。

14.(1)理论:“一国两制”

依据: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2)现状: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1992年,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决同—切分裂势力作斗争。(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歌颂祖国弘扬民族团结 篇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繁荣,就是我们各民族相互合作、相互支持、自力更生取得的巨大成就,长期以来,我们万众一心,共赴天灾困难,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出了一个又一个障碍。今年4月12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灾难无情,人有情,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有祖**亲在、有我们这56个民族的大家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支支救援队飞向灾区,拯救被压在废墟下的生命。我校各族师生积极响应抗震救灾的号召,各族师生踊跃捐款,纷纷献出一片爱心,玉树别哭,玉树挺住、过去曾经历几次灾难,破损的家园不也在废墟上重新建了吗?越是困难的时候,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就会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我们是祖国的未

民族团结进步 祖国繁荣昌盛 篇8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

关键词:团结 奋斗 发展 民族精神

民族团结影响着社会和谐与安定。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推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奇台县域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纵观历史,自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奇台堡改制奇台县,奇台县的各族人民都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奇台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24个民族,自古以来奇台县的各民族之间都能和睦相处。2009年7月5日发生在新疆乌普木齐的‚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慕力犯罪事件。历史昭示我们,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提供坚实基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华沃土上的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繁衍生息,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是各民族血脉相连的融合史。在数千年的互动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四次民族大融合。我国历史上尽管出现过短暂割据和局部分裂也有过内部战争,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实际上已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内在联系。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是各民族并肩御侮的斗争史。

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共同遭遇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救亡图存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全国各族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性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击侵略的斗争,捍卫了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增强了各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加强了民族团结。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是各民族同舟共济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如5.12汉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遭受严重损失,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书写了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时代篇章。民族大团结是我国各民族自强不息、共同奋斗的基石,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共同发展的力量之源。

民族团结重于山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社会地位一个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时代由此开启。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实行了一系列维护和发展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民族政策。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迄今为止通过民族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因人口较少而被习惯上称为 ‚少数民族‚。我国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汉族和少数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共同享有平等的权利与相应的义务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民族平等团结,既是创建新中国的重要历史基础,也是建设国家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政治保证。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着力帮助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边疆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为了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帮助壮、布依、苗、纳西、傈僳、哈尼、低、侗、景颇、土等10多个民族改进和创制了13种文字。60年来国家保护性收集了百万余种少数民族文化古籍。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以及维吾尔族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等,在国家扶持下,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无论何时,都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越是团结凝聚的民族,这是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原动力!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天灾面前,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的精神。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浓缩为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正是靠着这八个字,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经历诸多灾难而能够依然顽强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发展壮大。在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饱受苦难,但是无论这些苦难是源自天灾,还是源自人祸。不论是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中华民族都处之泰然,依靠上述八个字,挺过来了。

中华民族是个宅心仁厚的民族,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个国家的人民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无私的帮助,我们的帮助从来就不带任何条件,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外受灾受难的人们送去中国人民的关心和祝福。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遇到这样大的灾难的时候,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同样深出了援助的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受灾的人民和受灾的地方,对此,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人民是满怀感激之情的。患难见真情,只有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见证出真正的朋友,烈火炼真金、也检验着国家间的情谊。这场大灾难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场大灾中,有多少无名的英雄;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学习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祖国是各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祖国好比母亲,为各民族提供衣食之需,使他们免受冻馁之苦;为各民族遮风挡雨,使他们免遭风刀霜剑的伤害。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之福,祖国分裂是各民族之祸。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 篇9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统一是各

民族的最高利益。

追求祖国统一,热爱和平,团结互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分裂会给各族人民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空前的灾难。追求祖国统一与和平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古代春秋战国,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近代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中华儿女,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光明的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指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政治协商,让少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让人民当家作主。始终如一珍视民族团结,相互尊重各民族和宗教习惯。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精神,正是随着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等等,都是贯穿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各民族都无限热爱自己的家园,向往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原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所反映出的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经过各族人民长期对中原地区以及广大边疆地区的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形成了中华民

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我国历史上虽然有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虽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挑唆、物资利诱、武力威胁,但各民族人民始终坚守边疆,最终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无数次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各民族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识,是各民族共同建立和保卫祖国的强大动力。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相当长的大统一时期,也有不短的时期处于地方政权割据分裂状态。分裂给各族人民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灾难。因此,追求团结统一和共同发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孔孟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以华夏的统一为核心。到十六国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一些统治者,也提出过统一的思想,并为实现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此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分裂时期,不管其动因是什么,许多民族的统治者都以统一中华为己任,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政权为最大的光荣。众所周知,除了汉族建立过统一的中华政权外,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也建立过长时期统一的政权。以中华统一为正常,以分裂为异常,已成为各民族的共识,这种共识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历来还十分珍视民族团结,相互尊重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携手共进和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和国家,以达到“协和万邦”。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兄弟民族始终保持着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

再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自强不息、共同发展的精神。中华各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具有广纳博取、热爱生活、不甘落后、善于创新的可贵品质。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在广阔的土地上,不管生存条件多么艰苦,都能以顽强的精神辛勤劳动,努力开拓,不断进取,各民族都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绚丽

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千百年各民族的共同生活中交织汇流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成为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近代以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况,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奋发图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些都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自强不息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就民族、国家的发展而言,在民族兴旺发达、繁荣向上时期,人们总是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们顽强地反对侵略;就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言,自强不息表现为仁人志士在强暴面前坚持正义,宁死不屈,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则奋发图强,为理想不懈奋斗。

需要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要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有一个逐渐积累、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并为人们所认识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仇视政策,影响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交往和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各种因素,实际上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和存在。自19世纪中叶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以及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觉醒,各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开始强烈表现出来,各民族爱国志士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民族观为指导,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进步、共存共荣为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由于党的民族理论的科学性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新体现、新亮点,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凝聚力量。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丰厚的文化和历史的沃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篇10

摘要: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大陆、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中华每一位儿女的一致共识,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前提基础,那么,何谓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祖国

中华民族

领地范围

台湾问题

根本利益

统一

1.前言

祖国的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切利益的基本前提,祖国的统一祖国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我们必须抓住现有的历史机遇,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1.1研究背景

一、祖国目前的形势

(1)国内:祖国尚未统一,中华民族未完全复兴

目前,台湾问题是祖国统一的最后障碍,对于两岸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遇到的新问题,应当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办法。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岸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2)国外:反动势力虎视眈眈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各大国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制约。2015年,我国周边形势呈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东缓西急,北和南忧。其中海上安全问题凸显,复杂因素明显增多,区域一体化势头强劲,各方利益博弈难休,睦邻外交继续推进,和谐周边任重道远。在复杂形势下,实现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正常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重大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澳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一是由中华民族统一和领地主权统一构成的。

3.中华民族的统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历代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甚至把许多历史上早已公认的民族都说成是汉族的宗支,致使许多少数民族隐瞒、更改了自己的族称,中国的民族成份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为了使我国各少数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识别。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民族识别,中华民族共包括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以及海外华人的统称。中华民族起源于中国,现今世界上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华民族的分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地主权统一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地范围

上述3.1中指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以及海外华人的统称。中华大地正是我们所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地范围包括:陆地领土、海洋国土、国土面积、土地资源。

陆地领土: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附属各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包括钓鱼岛群岛、苏岩礁),陆地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领土明确指出,台湾及其附属各岛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包括钓鱼岛群岛、苏岩礁)。4.2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地统一的重要性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完全的国家统一就没有完全的民族复兴。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4.3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地统一之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的遗留问题,到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处于分离状态,六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的问题也是中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的和平统一,关乎我国主权的完整统一,不受侵犯。台湾问题实际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中国理所应当的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已经是大势所趋。

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依循“一国两制”方针,是我国政府有力量着手与经济建设,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文化交流,加强精神纽带,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的交流。

综上所述,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艰难,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努力,依靠两岸同胞,一定能够开创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复兴的锦绣前程。

5.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民族的强大有赖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有可能受害。这是从历史和现实得出的正确结论。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每一段强盛时期,都是人民团结,和睦相处在祖国大家庭内。一旦出现分裂,则招致外强入侵、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从现实来看,祖国统一将对民族的振兴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经济上,大陆丰富的原材料、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与港澳台的资金、技术等形成优势互补。军事上,统一将消除两岸之间的敌对状态,两岸一致对外,可以消除民族内耗。两岸人民可用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发展建设,国家的整体防务能力则大大增强。政治上,祖国的统一将消除霸权主义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王牌,台湾同胞与祖国其它地区人民一道共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大大提高。所以,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这些人的共同利益、最高利益、长远利益。也就是所有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共同的生存、发展、繁荣、受人尊重的权利!无论是我们大陆、还是台湾、甚至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都不应当违背这个最高的共同利益!

从小处说,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基本一致。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当年海外华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支持的不遗余力,就是因为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大陆的强盛与否,与每个中国人、华裔的荣辱休戚相关。而据说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的回忆: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连获胜利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李光耀先生从此开始认真学习自己祖先的语言。

自相残杀,兄弟阋墙,显然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台湾的军力是相当于东南亚军力的总和,在世界上也属十名左右,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说法,即使我们能够顺利取得对台作战的胜利,损失也将十分巨大,更不用说可能面对的日美全力来援,经济的倒退,将是必然。所以台湾问题不仅仅是能不能打、能不能胜的问题,还是符不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但是!一旦台湾独立,对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中国的海路将被一系列的岛链封杀,无法进军太平洋,对我国的岛屿的捍卫将更加困难甚至师出无名,民族的自信自尊心不复存在,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将成为空谈,所以也无怪乎许多偏激的朋友认为宁可让台湾不长草,甚至会有玉石俱焚、让全球毁灭也在所不惜的疯狂念头。从大处说,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也是基本一致的。这不但体现在中华儿女的广泛性和世界性上,还因为我国历来崇尚“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与人为善,和现在世界上许多只知道巧取豪夺、侵占浪费世界人民的共同资源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毛同志说过,中国有能力有义务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事实上,历史上的中国已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6.结论与建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狭隘、封闭的民族,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由无数的民族融合融汇而成的伟大民族,从来不会侵略任何人,只会用博大精深的文化同化一个个的民族,就算是世界上少有的据说不会被其他民族同化的犹太人,明代在泉州都有曾经被我们同化的痕迹。我们总是不遗余力的帮助落后的民族、全力以赴的追赶先进的民族。

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道路显而易见,执行起来也并不困难,只是和少数人的眼前局部利益有冲突而已,所以每一个中华儿女就更应该擦亮眼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实现自身地位的提高而共同努力!一起来发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勇敢、勤劳、奋进!还有我最喜欢的一句童第周的话:中国人,一定要争气!

7.参考文献:

[1]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人民日报》,1993年9月1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人民日报》,2000年2月22日

[6] 《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

上一篇:生活座右铭介绍下一篇:农村社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