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递进培养心得体会(精选8篇)

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篇1

奉献青春

绽放风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距离参加2015年县年轻干部递进培养班已过了两个月,再次回首这段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半军事化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三段式”的学习生活,内容丰富,理念新颖,知识实用,让我学有所获,受益非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立即投入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也对在今后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作为一名青年基层干部,只要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信念,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奉献青春,在艰苦奋斗中绽放风采,一样能够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

一、认真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有人总是认为基层干部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不需要学什么理论,就算说了老百姓也听不懂,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不管干什么工作,处于哪个层面,都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所需遵守的法规原则,这些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不注重学习,只能落为蛮干,不仅不能干好工作,还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处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复杂局面,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更要求我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目前全乡干部人事档案审查工作进展顺利。三是做好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成立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支部,并探索实施了以“组织联建、场所联用、活动联办、人才联训、产业联动”为主要内容的“五联”党建促发展运行机制,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来休闲、观光,大力提升了产业的综合效益。目前,乡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已基本形成了可复制经验,6-7月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和媒体20余次。特别是8月初,农民合作社支部书记在成都市农民合作社党组织建设改革试点会上作交流发言,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四是协助好副书记、组织员做好组织工作,全面完成了虾口村“四组织一平台”示范点的提档升级工作,大烛村、大坪村、村和两河口社区“四组织一平台”建设也基本完成;村级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建设顺利推进,截止目前4村1社区已全部进场施工,预计8月底前全面完成;2015年度党员发展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开始准备预审材料。

三、牢记宗旨、廉洁自律,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清廉如水是立身之本,秉公执法是生命之魂。公与私的利益的取舍是公务员一生都要面对的考验,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每天都和群众打交道,我始终信念坚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始终将国家、集体、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所

思、所想、所行、所为都服从于组织的安排,做到真心为公,真诚为公。一是对待群众时刻做到用心、耐心、细心,群众工作无小事,在党政办工作,每天一开门接触的就是群众,他们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迥异,对政策的理解程度更是大不相同,他们的诉求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更有甚者有的一进门就大吵大闹,往往不给你解释的机会,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我始终能够做到不推诿、不摆架子,不急不躁,心平气和,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自己主动送上一个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一杯热茶,往往就把关系拉进了一半。处理问题时,始终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也能够引导他们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再难的问题,只要坚持原则,耐心地和他们解释、沟通,大部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二是认真践行“五账群众工作法”,工作中,我坚持每周到村(社区)去走访2-3次,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聊聊天,拉拉家常,不仅拉进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了解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及时掌握了一些群众诉求,将问题化解在萌芽中。三是认真遵守各项规定,工作中,我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永葆公仆本色,树立清正、为民、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在工作近一年时间,没有收到任何不良反映。

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篇2

一、导游职业能力的构成

(一) 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

导游工作复杂多变, 导游职业能力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全方位、多样化综合体。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导游职业能力的结构进行了划分。按照类型分为知识、技能、素质;按照层次分为职业特定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从性质角度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按照导游工作胜任要素分为专业知识与个人修养、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个人特质。结合济南职业学院导游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采用高涵、李兆元等学者的观点, 将导游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三部分。

(二) 导游职业能力的确定依据

导游职业性质。导游是综合技能型职业, 工作独立性强、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导游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过硬的身心素质, 灵活的公关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随着导游服务高知识化、高科技化、多样化和更加人情化的发展趋势, 要求导游员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知识, 掌握救护、潜水、攀岩、驾驶等专项技能, 形成学习和创新等自我发展能力。

导游工作内容。按照业务范围分类, 导游可分为出境旅游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员、地方陪同导游员和景区景点导游员。出境旅游领队和全程陪同导游员的主要工作是全程陪同, 落实旅游合同, 维护旅游团内部团结, 沟通联络目的地接待社等旅行生活服务。此类导游需要掌握多种旅行知识, 具有语言运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地方陪同导游员主要工作是安排落实旅游活动, 导游讲解和处理问题, 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线路设计、时间管理、才艺表演、推销导购等带团技能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景点景区导游员特别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熟练的讲解技巧。

导游岗位角色。导游员在满足游客需要时扮演多种角色, 不同角色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导游员引导团队完成旅游活动, 是旅游团队的核心, 强调职业形象和组织协调能力;讲解景点, 回答问题时扮演知识传递者的角色, 要求专业知识和讲解能力;代表导游团队和旅游者的利益处理各方关系时, 成为公关代表, 强调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提供旅行生活服务时, 导游员是各种信息的媒介, 需要具备生活常识和信息搜集整理能力。

(三) 导游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知识指导游员胜任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 分为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一般常识。语言知识是汉语和英语语法知识;专业知识是导游员讲解时涉及到的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建筑技艺、风物特产等文化知识, 是体现导游员文化底蕴、满足游客好奇心的基础。政策法规知识、景点知识、旅行社饭店知识也是导游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一般知识是导游员提供全程生活服务或地方生活服务时需要的礼貌礼节常识, 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常识、旅行知识、国际知识、交通通讯知识、救护知识、心理学和美学知识、艺术鉴赏常识等。

职业技能是导游员通过实践逐渐获得的工作规范和服务技巧, 由语言技能、带团技能和专项技能三部分组成。语言技能主要指汉语和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带团技能是导游胜任工作的主要技能, 包括导游讲解、组织协调、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紧急问题处理与应变技能等。推销导购技巧、导游词创作能力、旅游线路设计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也是带团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是导游员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要求的工作技能, 包括政务导游和驾驶、潜水、攀岩、表演等特种技能。

职业品质通常指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是导游员在对导游职业活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固的职业情感、行为倾向和符合职业要求的形象、身心素质。职业素质主要是导游职业形象、身心素质和人格魅力。职业精神包括热爱导游事业的职业态度;遵纪守法、敬业、乐业的职业情感;吃苦耐劳、自我发展的创业精神;诚实守信、钻研业务的导游职业道德等。

二、导游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体系

(一) 四层次培养体系

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形成过程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形成后的状态呈现层级递进。结合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和济南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将导游职业能力培养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 每一个层次都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品质三方面确定阶段目标, 体现出导游职业能力习得、巩固、转化迁移和应用的递进过程。 (表1)

第一层次, 了解导游职业, 积累导游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掌握语言知识, 积累史地文化、景点等导游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的导游讲解服务知识结构。重点锻炼语言技能, 掌握语言运用技巧, 形成专业语言习惯。初步认识导游职业, 塑造适当的职业形象, 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第二层次, 熟悉导游职业, 整合导游职业能力构成要素。掌握政策法规、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专业知识, 拓展知识面。锻炼导游讲解技能、组织协调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处理与应变能力等主要带团技能。随着对导游工作的逐渐熟悉, 形成热爱导游事业的职业情感, 锻炼和完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已有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类化整合, 为形成导游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第三层次, 导游岗位准员工, 形成基本导游职业能力。在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导游生活服务的一般知识, 形成完整的导游知识体系。在实践中获得导游词创作能力、旅游线路设计技能、推销导购技巧等提高性的带团技能。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 练习一项专项导游技能。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 对将要从事的导游职业做出恰当的评价, 正确看待职业地位、待遇和苦乐, 形成职业价值感, 树立正确的心态, 激发学习创新精神。

第四层次, 岗位合格员工, 发展、提升导游职业能力。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熟悉出境旅游领队知识和中级导游员知识, 为导游职业长远发展做准备。积累带团经验, 增强语言技能和带团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巩固已有专项技能, 发展新的专项导游技能, 确立就业优势, 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 成为岗位合格员工。培养职业认同感, 使自我对导游职业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方面的看法与社会评价和期望一致, 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

(二) 递进式培养体系的特点

导游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各层次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清晰, 体现了职业能力形成时间上的渐进性, 层级上的差异性, 对高职导游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一, 递进式的培养体系, 符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由浅入深、从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第二, 有利于明确培养目标, 分阶段验收教学效果。第三, 有利于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形成导游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课程体系。第四, 操作性强, 有利于指导实践教学, 形成认知性实践、参与性实践、就业性实践的递进式教学模式。第五, 有利于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根据个人特点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

摘要:文章以分析导游职业能力结构出发, 从导游职业性质、工作内容、岗位角色等方面分析了导游职业能力的构成内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导游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体系, 详细论述了各层级之间的关系和培养重点, 总结了递进式培养体系在实践操作中的优势。

关键词:导游,职业能力,递进式,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涵.高职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7.

[2]李兆元.导游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1.

[3]谢敏.导游职业能力层次构建与递进式培养策略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3, (9) :45-48.

[4]曾招喜, 王钦涛.山东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必备地接导游知识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 (10) :47-51.

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篇3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社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校企联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行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1 时代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产业作为规模庞大的生产服务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已基本形成了“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学位教育”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制度改革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专业技能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电子技术行业的持续发展,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专业人才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进程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

2 “校企联合,能力递进”之培养措施

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形势以及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特点,高职院校开创性地探索和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逐步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该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校企联合的紧密性,在“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岗位拓展能力”三个阶段(见图1)中,体现了课证达到融通;学生由原来的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变成第一学期企业人员进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入企教育,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对学生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根据电子行业企业需要,层层提高学生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课程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统一,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其工作岗位的需要。

图1

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2.1 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围绕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其教学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并合理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教学体系时,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注意实践环节的科学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并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最终按时完成任务,不断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利用企业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在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的顺序开展实习培训。另外,学校还要大力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专业综合训练的需要。

2.3 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学校除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确保其具备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双重资格。学校应该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 “校企合作、能力递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矛盾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得到了学生的智力支持,但由于工学结合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当学生的技能和经验不足时,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对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处理,学生还只能停留在观察体验阶段。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实现企业的生产进度与学校学习内容的转换和衔接,是高校和企业应深入探讨的问题。

4 小结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能力递进”全新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衔接起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洁.基于校企合作视野优化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研究[J].物流技术,2013(13).

[3]陈兴东.就业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J].大学教育,2013(01).

endprint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社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校企联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行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1 时代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产业作为规模庞大的生产服务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已基本形成了“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学位教育”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制度改革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专业技能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电子技术行业的持续发展,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专业人才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进程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

2 “校企联合,能力递进”之培养措施

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形势以及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特点,高职院校开创性地探索和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逐步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该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校企联合的紧密性,在“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岗位拓展能力”三个阶段(见图1)中,体现了课证达到融通;学生由原来的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变成第一学期企业人员进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入企教育,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对学生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根据电子行业企业需要,层层提高学生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课程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统一,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其工作岗位的需要。

图1

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2.1 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围绕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其教学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并合理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教学体系时,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注意实践环节的科学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并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最终按时完成任务,不断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利用企业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在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的顺序开展实习培训。另外,学校还要大力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专业综合训练的需要。

2.3 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学校除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确保其具备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双重资格。学校应该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 “校企合作、能力递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矛盾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得到了学生的智力支持,但由于工学结合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当学生的技能和经验不足时,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对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处理,学生还只能停留在观察体验阶段。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实现企业的生产进度与学校学习内容的转换和衔接,是高校和企业应深入探讨的问题。

4 小结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能力递进”全新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衔接起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洁.基于校企合作视野优化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研究[J].物流技术,2013(13).

[3]陈兴东.就业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J].大学教育,2013(01).

endprint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社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校企联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电子行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1 时代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产业作为规模庞大的生产服务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已基本形成了“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学位教育”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制度改革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专业技能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电子技术行业的持续发展,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专业人才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进程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

2 “校企联合,能力递进”之培养措施

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形势以及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特点,高职院校开创性地探索和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逐步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该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校企联合的紧密性,在“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岗位拓展能力”三个阶段(见图1)中,体现了课证达到融通;学生由原来的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变成第一学期企业人员进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入企教育,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对学生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根据电子行业企业需要,层层提高学生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课程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统一,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其工作岗位的需要。

图1

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2.1 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围绕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其教学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并合理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教学体系时,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注意实践环节的科学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并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最终按时完成任务,不断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利用企业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在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的顺序开展实习培训。另外,学校还要大力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专业综合训练的需要。

2.3 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学校除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确保其具备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双重资格。学校应该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 “校企合作、能力递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矛盾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得到了学生的智力支持,但由于工学结合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当学生的技能和经验不足时,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对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处理,学生还只能停留在观察体验阶段。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实现企业的生产进度与学校学习内容的转换和衔接,是高校和企业应深入探讨的问题。

4 小结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能力递进”全新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衔接起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洁.基于校企合作视野优化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研究[J].物流技术,2013(13).

[3]陈兴东.就业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J].大学教育,2013(01).

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区”,即通过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的优势发展区;“两带”,即依托枢纽发展通道经济,形成雁江简阳三岔、简阳乐至安岳两条特色经济带;“四基地”,即打造国家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西部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创响“西部车城•绿色资阳”品牌,努力把资阳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的新兴工业城市。

造车和医药、食品、纺织、建材及节能、天然气“1+4+2”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特别是以铁路机车和商用汽车为龙头的造车产业和新兴节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红二方面军是长征后期组成的,下辖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军团长贺龙。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展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公务员执行职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本人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婚亲利害关系的,或者具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情形的,应当回避。

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而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书名号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的名称在公文标题中出现时,应加书名号;凡 被批转(转发、印发)的请示、报告以及方案、意见、规定、决定等文件的名称在公文标题中 出现时,不加书名号,罗勤宏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项目开工表示热烈祝贺。他说,目前资阳内燃机车制造能力已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低速载货汽车和汽车轮胎的生产能力进入全国前列。

甲发现一头牛在自家田里吃麦苗。便将此牛牵回进行喂养。过了10天,乙发现自家走失的牛在甲家牛圈,向甲要牛。甲让乙将牛牵回但提出了一些请求,双方为此发生纠纷。现问甲的如下诉讼请求哪些能够成立?()答:甲可以要求乙支付麦苗损失费、饲料费和误工损失费。乙应该满足甲的要求。《民法通则》第 93 条规定: “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甲乙之间构成无因管理之债,乙应当承担甲的损失的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132 条规定: “管理人或服务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偿付的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的实际损失。”可见,甲的要求完全是合法的,乙应满足甲的要求。

A.甲请求乙支付麦苗损失费

C.甲请求乙支付饲料费

D.甲请求乙支付误工损失费

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这就是依职权主动举行听证。《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有些部门的行政处罚规程也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对“重大复杂”或“较重的行政处罚”有不同的尺度。同时,《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由此可见,已经符合听证程序要求的罚款,应当属于较大数额罚款,也可理解为较重的行政处罚。因此,进行集体讨论是办案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这个环节,属于严重的程序缺陷,如果案件引起行政诉讼,法院就凭这一点可以判行政机关败诉。当然,案卷评分会考虑各种因素,作出零分的评定,也许是为了提醒行政机关重视执法程序的一个策略吧。至于,是否还想把分要回来,你自己考虑吧。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

违法的构成要素包括:1.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

2.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3.违法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

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

1.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

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①唯心主义 ②唯物主义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从这里,只能判断是唯心主义,并不能肯定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但是材料又提到了: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材料的观点认为人们无法全面地看问题,无法既看到白又看到坚,无法既摸到白又摸到坚,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同时,说明人的意识只能把握一方面不能把握另一方面,这恰好说明了人的意识和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是主观唯心的,如果是主观唯心的话,那么肯定就是人的主观精神能主宰世间万物了,怎么还可能这样看到了,另一样看不到呢?所以,材料的观点应该是认为“白”与“坚”是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一种绝对精神,也就是客观精神,人对此是捉摸不透的,从此可以推断应该是客观唯心主义,本题的难点就难在这里。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举行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自十七大以来我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客观总结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指出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未来前景。《报告》中谈反腐败,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态度坚决,特别是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建设新目标,前景令人振奋,更让人充满希望和期待。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篇5

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我市自开展“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以来,得到了我校教师的热烈响应,所有的教师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次教学改革中,作为年轻教师我也借改革春风积极投身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收获较多,借此机会,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有不当支出敬请各位指正。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是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推进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个人、教研组成员专业指导,联手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方式。我认真学习了“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前行,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自评反思是基础

我在自评反思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典型课进行录象。课后,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认真观看自己的录象,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我以《黔之驴》为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感受。

我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疑为主轴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案设计上,由浅入深,了解文学常识、疏通文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认识虎与驴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讨论时,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放飞思维的翅膀,小组准备情景剧表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台词等展现加深对虎与驴形象的认识,起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作用。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表扬,从不同的层面评价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特长的舞台。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语文学科的博大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文言文的老大难问题---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往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整堂课教师忙忙碌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无兴趣可言了,所以,相关的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是非常不理想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语文课的酵母”,在教授《黔之驴》的过程中,我用情景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乐此不疲,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放在教学的首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才起作用。分析《黔之驴》寓意时,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班内竟出现了十几种观点,有的学生从驴的角度分析,有的从虎的立场分析讨论,还有的从整体上把握,我发现即使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俗话说的好:“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由于学生的认识角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学习的方式和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了这一差异。如果过分地强调学生活动形式和结果的整齐划一,那么,将导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因此要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的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学生均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从学生分析寓意到我得到了这样的体会:课前探查,发现学生差异;课堂开放,展示学生差异;实施分层辅导,发展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体现学生差异。

二、交流互评是提高。

我校教师主动参与课堂评价。由于教师在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相似性,同时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同时的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心和经验,对于改进教学和自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采用同事间的交流互评,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1、互评促备

课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舞台。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把自己的教学感悟、体会和同事共同分享,而且把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分析研究,根据大家的建议,整理成新的教案、学案,新的教案、学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为下一步上课夯实基础。

2、互评促上课

课堂教学活动是展示教师教学水平的舞台。我在试讲《黔之驴》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探究,驴与虎的形象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这样的设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没想到实施时,却不尽人意,学生的探究活动非常盲目。针对本堂课,老师们给了我客观的评价:认为我放手太多,学生探究无实际效果,因此,课堂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经过互评后,达成共识:让学生亲身体会其中的情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染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地活动、充分地表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现自主合作的乐趣。

3、互评促反思

通过教师们的评课,我的确受益匪浅,尤其听其他教师的课,再一次提醒了我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依据评价标准,主动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对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与学生。

三、达标升级是完善

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教材的偏激理解、不能正确的把握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方法,这就需要老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完善自己的课堂,等待达标的检阅。

递进的造句 篇6

2、通过使用WSFL,一个按照活动和控制点层层递进的工作流引擎可以在商业流程中贯穿始终。

3、今天,假币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规模和复杂程度日渐递进。

4、一方面概括了具体现象,一方面又阐述了二者之间的递进关系。

5、它们是在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下递进变形的结果。

6、矿田构造,主要是简单剪切递进变形的结果,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同步。

7、本文描写了“不说”的句法语义特点后,证明“不说”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8、成矿以发育含矿热液的脆韧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控制为关键,直接控制了工业矿体的分布、矿化强度与就位。

9、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确立了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一个四阶递进层次结构。

10、这些都是年龄结构人口胎次递进算子新的结果。

11、细致的鞋底条纹,层层递进的阶梯设计,让每一步都充满信心。

12、现有的递进网格生成算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大多只能完成几何特征的简化,没有考虑网格模型的其它表面属性。

13、这种构造地貌类型记录了断层演化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即从属于递进的沉降和加宽直至最终发育为盆地。

14、如果结构内部的意义资源能够形成一轮又一轮的递进状态,将为持久、稳定、富于生机的合作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15、二滩机制的特殊性就是恰当的政府管理、递进的顶级申诉、理智的争议复审、公平的合同管理,等等。

16、蛇绿混杂岩破碎混合作用记录了一种递进变形的应变历史。

17、不过,就在这绝望的爱情之下,随着影片的层层递进竟催生出希望的亮光。

18、提出了一种基于递进网格的模型编辑新方法。

19、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旅游管理措施、实施效果和发展有效性呈层层递进、逐步完善的态势。

20、分层递进教学用于大学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之中,是一种新的尝试。

21、为解决这个问题用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和哈尔变换算法实现了纹理递进传输。

22、文章在内容上采用了递进式行文结构,层层探讨,以期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较为完整库哈斯。

23、进一步指出了找油方向,并运用递进成矿观点在与三个构造演化阶段相应的构造层中找油;

24、第二部分:概念与辨明:公共利益、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递进关系及内涵界定。

25、最后,针对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模具MBOM递进生成的版本控制问题,研究了模具MBOM的定位和比对方法。

26、这一系统应是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三阶梯管理的递进和融合。

27、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半边折叠的递进网格构造算法和一种引入了细分算法的多细节层次模型生成方法,并给出一组实例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篇7

1“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1.1 操作型会计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我国会计行业的现状是:建成了层次分明、各司其职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即以《会计法》为主、以相关会计法规为辅的会计法律体系,包括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方面,满足了会计工作的需要,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和可信性;形成了以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构建了国际趋同、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方法选择上突出渐进性、稳健性和适用性,在会计国际化协调过程中,采取谨慎、适用为主,分步到位的原则,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一致;建立了刚性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会计人员管理上,建立了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等一系列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但是,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会计人员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短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学历水平偏低,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会计从业人员的比例偏低,使得许多完善的会计方法与科学的会计技术在实施时大打折扣。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与人格品质的会计人才。因此,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

1.2 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距

一些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定位过高,会计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理论、厚基础、宽范围、面面俱到,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而大多企业招聘会计、审人才的条件之一却是“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对会审人才的要求与学校对会审人才的培养,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至于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单位埋怨毕业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只有经过培训及历练才能胜任相关会计工作,导致单位用人成本增加。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这无疑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1.3 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相当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还没有真正形成与专业知识的必需性、操作的技能性的操作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体系,理论课程偏多、传统模式的会计专业的课程偏多,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上出现重理论、厚基础、宽范围,面面俱到,而专业操作技能不扎实的现象。

1.4 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形式。近几年在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总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开设实验实训课程的广度不够;欠缺校内实训的岗位情景和职业氛围;尚未充分显现校企共同合作参与的深度和成效,顶岗实习的评价方法多以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上交的总结报告及实习单位的评价作为评定的依据,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内容欠全面和细化,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2“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职业素养及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结合职业考证课程教学,推行“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一中心”是指以强化会计、审计人才的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

“双轨制”是指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会计、审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方式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三注重”是指:

(1)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注重基础性。人才培养的就业面向基层;人才培养的层次为最基础的操作型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性。这种“广覆盖、低重心”的就业准备、就业策略便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很好地切入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市场。

(2)配置人才培养资源时注重开放性。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质量。在配置人才培养资源时奉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通过利用外系、外校、外单位等资源,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人才培养的过程注重实践性。会计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操作性、实践性,通过构建“岗位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专业课程实训→岗位模拟实训→综合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

“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的出纳、会计、收银员、统计员、内部审计员等岗位,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出纳、报税、成本核算、会计、审计等岗位业务,熟练掌握现金收支、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核算、年报审计等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及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审计等工作岗位,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操作型会计人才。

4“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行业调研,在明确了会计、审计等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及职业拓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路径为:确定专业具体工作岗位→研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确定学习领域→形成基于会计、审计工作岗位典型业务的课程体系,同时强化基础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功能,以专业课教学改革带动基础课程改革,结合专业属性开设和整合课程。按照上述思路,结合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会计职业资格认证等因素,构建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又分为人文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第二课堂;专业课程分为岗位课程和认证课程。

总之,通过对“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教学中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实践”,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操作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明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J].商业经济,2010(4).

[2]周洋.浅议会计专业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2010(15).

[3]曾辉华.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会计研究,2000(8).

[4]赵瑞婷.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几点建议[J].会计之友(上),2009(5).

递进培养心得体会 篇8

【摘 要】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一种岗位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该模式内涵、开展方法和培养目标、考核标准的介绍,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岗位递进;工学结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由此可见,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工学结合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是一种将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把学生由知识体系导向工作体系,实现校内知识与岗位技能的平滑过渡。并通过真实的企业文化和职业氛围,实现职业道德的培養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近年来,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办特色专业这一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制定设课程,依照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开展教学,以企业的岗位能力为考核衡量的标准,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形成了“岗位递进式”式人才培养模式,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岗位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岗位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教学为主要依托,企业顶岗实习为实践方法,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实施的培养过程,最终实现三年内在岗位、技能、能力三个方面逐步成熟,最终实现这三方面的能力符合一个企业人的标准。在具体实施方面,首先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职业标准融入日常的教学内容,将制订企业评教评学制度化,将学生顶岗实习的常态化,将毕业证书、资格证书和工作经历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主要由校内教师负责讲授“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课与实训课程的比例为3:2,学院教师承担80%的课程任务,企业工程师承担20%的课程任务;第二学年组织对口企业的订单培养特色班,理论课与实训课程的比例4:1,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特色班70%以上的课程任务。校企共同完成“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考取H3CNE、H3CSE、RHCSA和MCSA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学年到对口企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学生到企业上班,完全按照一个职业人的工作时间、形式、内容进行工作。企业对于学生进行对应岗位的相关培训并进行工作安排。在工作期间由企业主要进行监督考核,学院教师提供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指导,以更好的完成学生从心理到行为的过度。企业深度介入专业建设和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实现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岗课证融通。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职业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实践技能不断得到提升,最终达到符合岗位需求的岗位人。

2.岗位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课程体系的设计不仅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更是教学的成果的关键所在。岗位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与职业人的无缝对接,使学生能够在学完相应的课程之后就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最终实现学生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也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的良好局面。针对岗位递进过程、技能渐进过程和能力渐进过程三个方面的要求,建设配套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方面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专家共同建立符合学生各个阶段发展规律的教学、实践内容。从基本技能到专业技能,从专业技能到行业综合能力设置出合理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与每个阶段相对应,在每个阶段中都能够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优势,共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3.岗位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岗位递进式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教学模式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更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学生和对应岗位的不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总体上来说,所有的环节的依据都是以岗位的要求、企业的要求为标准。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采取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实现三年三段三证书的目标。

三年:就是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

三段:是学生在岗位递进方面、技能渐进方面、能力渐进方面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岗位方面要经历专业新人、准岗位人、持证岗位人三个阶段。技能方面要经历认识阶段、实验实训阶段、企业定岗实习阶段。能力方面要经历公共和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专业技能阶段、职业人能力阶段。

三证书:是学生在学习完成的三年中获得毕业证书,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

4.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障

校企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是指学校聘请企业导师作为兼职教师,按照其承担的教学任务核发薪酬,并尝试将兼职教师纳入学院的人事薪酬改革系统, 将其作为学院的员工对待,同时他们又是企业的在册员工;聘请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请来自行业协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每个方面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承担超过70%的课程任务。同时要求企业兼职人员,一定要用企业的实际工作案例进行全程仿真教学。在校教师要跟课学习、进修学习、科研课题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己对企业的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院教师进行工程技术能力的锻练, 使95%上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5.构建校企双评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上一篇:描写春雨的古诗词赏析下一篇:保密检查整改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