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程报告心得体会(精选8篇)
这次课堂讨论使我们在制作PPT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更多有关遗传学的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对前沿课题的兴趣和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在接到课题后,我们组便开始准备分工合作,细化各个步骤,尽量做到公平化,效率化。虽然人数不多,但没有感觉到压力的重大。虽然在事实上不排除组队中有部分同学持“走过场”的心态,但是我们还是按照能力的不同,让更多同学参与了进来。尽管在课程报告的最后,我们组是以单人报告的方式进行的,但同学们都能对所讲述的内容“了如指掌”。讨论的效果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内容上,我们主要对体细胞克隆做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从克隆细胞到克隆器官和个体都有涉入。特别是对克隆的意义和成功率的讨论,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相关论坛,我们比较赞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后核重编程的研究成果。该理论认为,核的重编程是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核作为核供体,在移植入卵母细胞后关闭自身的基因表达程序,并启动胚胎发育所需的基因表达程序,从而获得全能性发育的过程,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X染色体失活、印记基因表达和端粒长度恢复等方面。而且相关文献表示,多次传代的细胞有利于克隆胚发育的原因可能在于传代后期的细胞中具有更少的后成性基因修饰,易于被再程序化;同时,多次传代的细胞中处于G。期。G。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多于早期传代的细胞。这也比较合理的指出了成功克隆的途径。此外,还有供、受体细胞的因素的影响,也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总之,能够提高克隆效率的方法,至少在目前来看还是很多,但都基本上是基于对上述三者的研究,其它介入因素的改变还是很少。不论怎么说,克隆方法的提高也是局限的,我们常常关注针对性的个体,对广泛性的动物或生物,手段依然不能跟得上科学实验研究的步伐。
总之,我们对克隆虽然没有保持10年前的“兴奋”状态,但也保持了对它的好奇心,克隆课题仍然是时代前沿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和兴趣爱好者不断深入的探索,希望更多的有兴趣和有科研志向的人,齐心协力,使克隆这项技术能够早日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突破性进展。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报告给我们带来了多方面的收益,也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小组的认可度比较好。希望老师以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类似这样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课余发挥自己自主学习能力,调动起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这样也能逐步改变教学模式的“应试化”,使教师和学生共创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达到教有所长、学有所用、共赢共进!
09水产(营养)
20091109 董宇文
2009103杨刚
20091098 陈之航
2009
何龙
关键词:遗传与优生,助产专业,教学,体会
遗传与优生是遗传学与优生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是利用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人类遗传过程中的规律与特点,指导人类提高群体遗传素质的一门学科,它是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专业基础课程。遗传优生起源于英国,意思为“健康遗传”,主要研究如何采用有效手段降低胎儿缺陷的发生率。
当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但一些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已经超过最佳生育年龄。优生本是一项国家政策,在现阶段来看,提倡优生更为迫切。优生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先天性疾病新生儿的出生,以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遗传病的发病率却日益增加。诊断和防治遗传病,以达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学好遗传与优生知识是必要的。由于高职专科院校的课时和课程设置较为特殊,加之助产专业及岗位需求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可能地把握助产岗位所需的遗传优生知识和技能,现对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遗传与优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时少,任务重
这是大专院校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遗传与优生教学中该问题尤为突出。要在36个学时内完成遗传与优生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给任课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2. 课程设置和安排不合理
目前的专科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其中只有两年时间在校学习理论和技能,最后一年进入实践,因此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较为特殊,课时较少,而且专科院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要低很多,学生在课上学习到的知识有限。同时,学校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比例划分中,实验课比例过少,也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 教材选择不合理
高职高专类学生的通用教材选择的是高职高专类专用教材。此类教材的教学内容简单,有些专业知识没有提及,而有的学生渴求全面学习各种知识,有些学生反映教材内容过少,深度不够,广度有限,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等问题。
4.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遗传与优生的真正目的,许多学生存在片面认识,认为学时少,又是考查课,对学习遗传与优生不重视,没有意识到遗传与优生是介于基础与专业课之间的学科及其重要性。
二、努力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教学质量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如不是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会很差。成功的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只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每次讲授新知识前,精心准备一份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的导言十分重要。如在讲授“配子的发生”前,针对农村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的现象,讲解生男育女的科学知识,摒弃封建式的生育观,使学生明确同样是一个受精卵,为什么有的生男孩,而有的生女孩?自然情况下生男、生女的几率各是多少,为什么?得体的导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进而使学生理解掌握本节知识,为教师的授课创设了良好开端。课堂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必须以课外知识来充实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时,可给学生补充讲解DNA亲子鉴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DNA在刑侦破案中的作用。在讲到优生措施时,给大家讲解试管婴儿的诞生历史、试管婴儿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等。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针对专科学校的学生在理论、技能学习上的不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如在讲人类遗传病概念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疾病,如艾滋病、多指、白化病、H1N1流感等,使学生先思考哪些是遗传病,遗传病的发生和什么紧密相关。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遗传病的概念。在学到优生的概念时,问学生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优生优育,让学生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血亲关系表,讲述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家系图来认识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近亲和非近亲婚配时的后代发病率,然后得出结论。课后还让学生收集关于近亲结婚贻害后代的著名人物案例,利用名人效应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开展模拟遗传咨询,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体验当医生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将PBL教学法充分应用到教学中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一种方法,是近年来被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目前西方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将PBL教学法充分应用到遗传与优生的教学中,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并引出要讲的知识。此方法的引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显著。同时在实验教学中,确立实验教学参照目标,鼓励学生创新,在完成实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可在实验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自行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合理设置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课时比例
结合助产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就业岗位需求,重新编排教学内容。遗传与优生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助产工作所必需的遗传与优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为从事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遗传与优生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传的分子和细胞学基础以及遗传的三大定律,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为重中之重。如不讲解基础知识,直接进入对遗传病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变成无木之本、无水之源,尤其对单基因遗传病的再发风险估计将不知所云。如果课时量设置倒过来安排,将是本末倒置,学生不能有效掌握,也不符合学生对知识循序渐进掌握的规律。现阶段,该课程的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设置比例为三比一,在原有基础上已提高了实验课的比例。通过实验课,充分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其基本技能,为其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遗传与优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如何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有效开展这门课程,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学科的特殊性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显平.人类遗传与优生[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2]黄亚玲,郑孝清,金润铭.PBL教学模式探索[J].医学与社会,2005,18(6).
[3]唐静,李小山.浅谈医学遗传学在大专助产专业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医药前沿,2012,2(15).
[4]李雅轩,赵昕,等.案例在遗传与优生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2012,34(5):647—650.
[5]杨磊.创设良好开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遗传与优生》导言的编制[J].卫生职业教育,2013,6(31).
[6]曹杰,徐艽.构建适应中职医学专业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
[7]付晓.基于优生理念的高职高专医学遗传学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4,(8).
[8]彭凤兰.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遗传与优生学教学质量[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A),2014,(1).
[摘 要] 医学遗传学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领域;高等医药院校各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学时数不断减少,而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提高;现代电子教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教学的理念得到不断更新。自2012级教改班上开展了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发现学生的学时成绩、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其改革成果应该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优化整合;教学方法;成绩评价;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89-02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领域,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医学遗传学研究人类疾病和遗传的关系,即研究遗传病的形成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愈后、复发风险及预防措施。它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兴学科,在现代医学中,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因、染色体、单基因病、线粒体遗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群体遗传学、生化遗传学、人类基因组、药物遗传学、肿瘤遗传学、遗传病诊断与遗传病治疗、遗传病预防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往往形成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交给了学生大量的内容和知识点,学生不能有效“吸收、消化”,形成了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通过改革,我们在绪论一章中布置作业,让学生自查相关资料,开展自主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基因、染色体”等 。在“单基因遗传病”中开展PBL、CBL、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肿瘤遗传学”等章节中结合科研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和考试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
医学遗传学作为遗传与临床疾病之间的衔接,作为生命科学这个科学体系的一个方面统一把握,做到结构合理、减少重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一 教学内容改革
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减少授课学时。因为医学遗传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医学遗传学是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未来在基础和临床实践工作中所面临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有些是重叠的,在教学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将医学遗传学的有关内容整合到相关课程完成。如:“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生物学的“细胞核的功能”中完成,或者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完成。“减数分裂”在实验课上完成等。
二 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理论课教学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归纳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例如在理论课上,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一方面开拓学生视野,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成就,另一方面也帮助同学加深对一些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实验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为主,辅以示教。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做”“眼睛看”和“脑子想”三者结合中,加深对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认识,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改革: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不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着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心及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验课教学中,要使用“人类外周血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的制备”“遗传病”等录像、光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示,使课程内容的展示更为直观、具体,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采用显微电视系统,将教师的某些示教内容呈现在荧光屏上,大大方便了学生观看和教师的讲解。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课整个过程的质量。在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提高教与学互动的机会。
第三,使用案例式教学。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遗传为基础、疾病为中心,有助于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在讲授各类遗传病时,引入临床病例,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通过具体遗传病家系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延迟显性、遗传印记、遗传早现、动态突变等重点和难点内容。同传统的直接给出基本概念相比,这种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第四,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验课上把相关的理论内容先进行讲解,然后接上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得理论知识得以及时检验和巩固,学生印象深刻。如:性染色质的内容,先对假说进行讲解,接着进行“X染色质的制备和观察”实验,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相关内容。
第五,改革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了形象化教学,使学生们在生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知识。例如,减数分裂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口述结合挂图或幻灯的方式讲解,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重要的遗传事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后,掺入了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近年来,随着各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通过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制作针对新版教材的“医学遗传学”多媒体课件,100%多媒体授课 。教学结束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改课件内容。优化网络教学的措施: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上要及时更新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等内容,结合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教学互动”“课程教学辅助”“网上考试”等。
三 成绩评价
遵循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可行性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形成性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等,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阶段测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给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使学生及时获取诊断性信息和相应的指导。
第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弥补不足,积极地设定学习目标和成长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学生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培养自己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激发自尊心、自信心。
第三,同学间对彼此的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时间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帮助学生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能力,并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课程总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由4阶段性成绩组成:自我评价占10%,小组讨论与课堂讨论学习占10%,课外作业占40%,课堂小测验占40%。
四 结果及分析
2012级临床医学教改班对以上内容和环节进行了改革,随机抽取一个教改班和一个普通班的医学遗传学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教改班的期末成绩、实验成绩、总评成绩与普通班的比较,通过office EXSELL T检验,P<0.01,每一项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教改班的医学遗传学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
效果分析,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及标准差、各题型的平均难度和区分度等)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五 讨论
经过改革,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了建立全面“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得到全方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根据以上结果,还应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整改:一是抓住课堂教学核心,加强遗传学基本原理、实验研究方法的教学。二是利用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为主、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实施“启发式”现代教育理念。四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现代科技含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教研室教学讨论会、集体备课等途径,实施在教改班实际授课过程积累的宝贵教改经验,以便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在其它平行授课班中,积极推广和实行教改班的最新教改成果,对其中一些创新型较强的理论成果及时整理并以论文形式发表。或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及时推广成果,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俊云,杨向竹,胡秀华,郭 健.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优化[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
[2]黄金凤,郭瀛军,张毅,王芳,孙树汉.P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课堂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
在研究生课程中,我们开展学习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以及“学术论文写作”的课程。在听了韩老师对这三部分课程的讲解之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例证。从中了解到今年来,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操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如若不加以制止,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课后思考,发人深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良好的学风则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航向的前提。这也是一个学者之所以称其为学者、学术之所以称其为学术的常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我们研究生作为即将跨入“学者”殿堂的“准学者”,是名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诚信的实践者。“青年信于世界,则国信于世界”,因此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当时代重任,做诚实笃信的典范,拒绝在学术道德中迷失自我。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人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感到无比欣慰的时候,也为研究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深感担忧和不安。研究生的扩招,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导致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降。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规划,对自己所要完成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采取了糊弄任务的态度,既没有系统的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为了应付学业上的任务,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不惜动用各种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甚至伪造调查数据,直接和间接抄袭,网络搜索下载复制,隐匿学术源流等,因为缺乏基本的研究和论证,再精妙的手段也只能早出水平低劣的学术论文,难登大雅之堂,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自主性,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学术创新。这样研究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多,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包括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业动态,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还包括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科学试验等。为此需要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更需要研究生有着高度自觉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从研究来看,很多同学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和动机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很少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只是把报考研究生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和手段。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尽早成才,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事业上的成功,已婚研究生当然也希望将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带到新单位所在的地区。在此思想的支配下,部分研究生学业上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是急等着毕业,可以早日过渡到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市场经济给当代研究生既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泛滥,学术活动领域也深受影响。较多研究生在选择课程或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出现强烈的功利倾向。往往会偏向于热门的专业领域和话题,研究经费的多少和社会实用程度成为选择的标准,忽视了深层的理论研究与积累,忽视了基本的理论平台的搭建,忽视了基本的理论思维训练,急于求成。有些研究生对导师在课堂讲授中所提出的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稍加整理,在未征得导师许可的情况下,就作为个人的作品交付报刊发表。还有一些研究生看到一些时髦的名词和术语、动向,没有潜心论证研究,急于引用和借题发挥。基本的专业课程和理论平台没有做好,就急于课题的涉及,急于追求学术上的名利。对导师或同学、学友等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参与情况下,挂名逐利、借名得利。丧失学术上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学术人格和尊严。
有的研究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成果,增强未来履历求职上的分量,并不是沉下心来,专心去做学问,而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到一些不正之道上。他们违背基本学术道德,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术 “分量”,采用种种手段,包括花钱雇佣枪手替自己贴金;拉拢关系求得文章的发表;联系论文中介非法操作;同学论文之间互相署名;为增加论文发表数量,一稿多投;更为甚者在不征得有名望学者教授同意的情况下,盗用他们的名字发表文章等等。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世界各国都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加强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学术道德的培养,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有利于高级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推进高校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学术道德的培养,能够适应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能够为教育者实施素质教育、受教育者接收素质教育,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自知之明、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可以找到现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学术道德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其道德水平及素养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走向,民族的复兴。开设学术道德规范和人文素养这门课程,一方面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时刻铭记使命,争当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学术道德及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也认识到了学术道德规范及人文素养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课程中老师通过一些案例向我们介绍了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以及该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加深了我们对学术道德和人文素养的认识。
本课程的开设对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我认识到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和完善知识结构,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犹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只具备自然科学知识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往往会给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障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修养。这种修养不仅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还往往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灵感。爱因斯坦就说过:我从音乐中得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从书本中得到的。这门课程使我们懂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学习和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韩老师在讲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和“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课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了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听完这门课程之后,对我今后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要明白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是什么?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呢?千里之行,始于选题。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好题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题要符合研究方向;第二选题要有价;第三要有现实意义。做好开题工作,就能架起课题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将研究构思真正地开始付诸于实施。论文写作忌匆忙从事,且不要无纲而作或草纲而作,以免走弯路,做无效劳动。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提纲中的问题,要注意及时加以修正。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控制在3~5万字,不易过长或过短。
通过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也深刻认识到,论文要讲究社会责任。论文的功能是发现真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于大众,而不是危害社会和大众。论文的发表,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论文的内容不可违法,包括论文作者不允许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里的内容,所有引用文献都应在论文里加以注释。论文的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
一个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通过学习与研究,我对于如何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怎样遵守学术规范以及怎样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同时还要注重论文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教导,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同时牢记作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的指导。
济宁鱼台实验中学陈玲
2013年10月22日带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种种期待急切地来到滨州学院,和全省骨
干教师开始了学习和生活。
开学典礼上聆听到领导对我们这次学习的种种期许,仿佛又回到那充满期待的学生时代,内心呐喊着:“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千万别辜负领导,专家和同仁对自己的期望,争取学有所成,师生共赢。”省教研室王秀玲主任专门从济南为我们做了题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设计与实施》的报告。报告高屋建瓴地指出
当前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国家重要课程,是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
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克服书本知识
和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
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
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新课程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我们已经从“管理着”这个角色成功地成为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但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实践中还有点“放不开”,我们还处在代学生解决问题或过早地揭开结果这个层面,没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帮助
学生寻找、搜寻和利用学习资源。的确、那种越充分、越精细的讲解,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听,再次成为被动学习的奴隶。
教师要与新课程目标同行,就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
者,促进者,我们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究实践反思和总结经验,真正走进新课程。
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总和实践老师,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注综合我们首先要关注综合,既包括了综合各种知识。又包括综合各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讲
“综合”是一种隐性存在。与自身素质有关,而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挖掘与发展
学生的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拓宽思路,广泛地涉猎各门各类知识,一点一滴
地慢慢积累,才有可能做好一门综合实践老师。
二关注实践
关于实践,就是要做。这也是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说课手段。它与美国现
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
做会的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三关注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来讲尤为重要。从提出为题到选定为题,再到分析问题,最后到解决问题,每一过程都需要学生的切实参与并自己做主、哪怕是了不起的弯路,对学
生来说也是宝贵的资源。而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首先必须尊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关注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人的综合,所以她最常见的组织活动形式是小组合作,这也是我们 发展所需要的人脉、人际关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教师要注中对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小组成员合理搭配与对小组长的培养。
有希望就是光明
林泽智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201324141134 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这些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是我们最该学习和拥有的态度和品质,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光明,未来也更为广阔。
一、积极心理学了解自我
很荣幸这学期选修了《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感慨很多,收获也很多,体会也非常的多。在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符老师声情并茂,运用发人深省的故事和道理,结合典型案例和自身的经历,为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深刻的积极心理学课。她丝丝的话语,有如甘露,沁人心脾。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最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是一个不算很积极乐观的男生,生活中稍有不顺,就会有挫败感,就会有失败和恐惧的感觉,甚至是一帆风顺时,我也总担心失败了会怎样,即便是在阳光下,我也不能发现自身的积极品质,经常陷入一种抑郁的情绪当中,害怕与人相处,不敢面对别人的视线。但是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的格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变。首先,我对于自我具有了肯定的态度,接纳自我的不同方面,对生活感觉积极;其次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生活有了目标和方向感,觉得现在和过去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同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最后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有希望就有光明,只要心中握有这可贵的希望,就能够自我激励与命运抗衡!
二、学习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获益匪浅,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讲过PPT中的关于那些艰苦困难的人的一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慢慢地我懂得了,即使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许多不如意不开心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将自己与别人相比一下,相比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那些人的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遭遇是算幸运的,我们根本没理由去抱怨什么,人家可以从困境中走出来,我们一定也可以,生活是公平的,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努力面对,付出的就会有结果
三、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因、染色体、单基因病、线粒体遗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群体遗传学、生化遗传学、人类基因组、药物遗传学、肿瘤遗传学、遗传病诊断与遗传病治疗、遗传病预防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往往形成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交给了学生大量的内容和知识点,学生不能有效“吸收、消化”,形成了学生“囫囵吞枣”的现象。通过改革,我们在绪论一章中布置作业,让学生自查相关资料,开展自主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基因、染色体”等。在“单基因遗传病”中开展PBL、CBL、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肿瘤遗传学”等章节中结合科研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和考试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
医学遗传学作为遗传与临床疾病之间的衔接,作为生命科学这个科学体系的一个方面统一把握,做到结构合理、减少重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一教学内容改革
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减少授课学时。因为医学遗传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医学遗传学是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未来在基础和临床实践工作中所面临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有些是重叠的,在教学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将医学遗传学的有关内容整合到相关课程完成。如:“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生物学的“细胞核的功能”中完成,或者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完成。“减数分裂”在实验课上完成等。
二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理论课教学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归纳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例如在理论课上,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一方面开拓学生视野,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成就,另一方面也帮助同学加深对一些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实验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为主,辅以示教。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做”“眼睛看”和“脑子想”三者结合中,加深对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认识,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改革: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不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着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心及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验课教学中,要使用“人类外周血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的制备”“遗传病”等录像、光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演示,使课程内容的展示更为直观、具体,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采用显微电视系统,将教师的某些示教内容呈现在荧光屏上,大大方便了学生观看和教师的讲解。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课整个过程的质量。在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提高教与学互动的机会。
第三,使用案例式教学。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遗传为基础、疾病为中心,有助于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在讲授各类遗传病时,引入临床病例,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通过具体遗传病家系的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延迟显性、遗传印记、遗传早现、动态突变等重点和难点内容。同传统的直接给出基本概念相比,这种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第四,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验课上把相关的理论内容先进行讲解,然后接上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得理论知识得以及时检验和巩固,学生印象深刻。如:性染色质的内容,先对假说进行讲解,接着进行“X染色质的制备和观察”实验,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相关内容。
第五,改革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了形象化教学,使学生们在生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知识。例如,减数分裂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口述结合挂图或幻灯的方式讲解,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重要的遗传事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后,掺入了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近年来,随着各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通过网上下载相关内容、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制作针对新版教材的“医学遗传学”多媒体课件,100%多媒体授课。教学结束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改课件内容。优化网络教学的措施: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上要及时更新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等内容,结合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教学互动”“课程教学辅助”“网上考试”等。
三成绩评价
遵循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可行性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形成性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等,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阶段测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给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使学生及时获取诊断性信息和相应的指导。
第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弥补不足,积极地设定学习目标和成长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学生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培养自己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激发自尊心、自信心。
第三,同学间对彼此的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时间投入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帮助学生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能力,并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课程总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由4阶段性成绩组成:自我评价占10%,小组讨论与课堂讨论学习占10%,课外作业占40%,课堂小测验占40%。
四结果及分析
2012级临床医学教改班对以上内容和环节进行了改革,随机抽取一个教改班和一个普通班的医学遗传学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教改班的期末成绩、实验成绩、总评成绩与普通班的比较,通过office EXSELL T检验,P<0.01,每一项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教改班的医学遗传学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
效果分析,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及标准差、各题型的平均难度和区分度等)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五讨论
经过改革,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了建立全面“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得到全方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根据以上结果,还应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整改:一是抓住课堂教学核心,加强遗传学基本原理、实验研究方法的教学。二是利用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为主、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实施“启发式”现代教育理念。四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现代科技含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教研室教学讨论会、集体备课等途径,实施在教改班实际授课过程积累的宝贵教改经验,以便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推广。同时,鼓励教师在其它平行授课班中,积极推广和实行教改班的最新教改成果,对其中一些创新型较强的理论成果及时整理并以论文形式发表。或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及时推广成果,扩大影响。
摘要:医学遗传学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领域;高等医药院校各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学时数不断减少,而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提高;现代电子教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教学的理念得到不断更新。自2012级教改班上开展了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发现学生的学时成绩、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其改革成果应该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优化整合,教学方法,成绩评价,实践
参考文献
[1]赵俊云,杨向竹,胡秀华,郭健.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优化[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
[关键词]遗传学;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144-02
一、引言
遗传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其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面对此学科有畏惧心理。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系统讲解、对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的详细介绍,并取得实际效果,这对遗传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的课程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概述
遗传学课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开放教育,其中主要包括上课、实验、讨论、教学信息、教学场所、课程论文等,其宗旨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专业型人才。遗传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培养目标要符合新世纪人才的培养需求,充分反映和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
当前遗传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已有明显的增加,与其的相关学科的课程联系也更为紧密。在教学过程中,遗传学教学需要十分重视保持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适应新时期学科发展的需要,遗传学课程适当压缩了遗传学方面的一些经典论述,但是仍然以遗传物质的本质、传递、变异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为主线,重点讲解遗传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最新发展动态。其涉及多种生物体方面的内容,如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病毒等,同时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如生物进化、植物群落、形态性状、细胞染色体、DNA分子结构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对遗传学有系统完整的认识,了解掌握国内外遗传学现状,从深度和广度上掌握遗传学,在人类和动植物育种等领域做出贡献。
三、当前我国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教材选择不合理
自2004年起,高校全面修订了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选用戴灼华版的《遗传学》作为课程的主要教材,同时推荐刘祖洞版的《遗传学》、杨业华版的《普通遗传学》和《Essentials of Genetics》等作为主要参考书。从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生物专业的教材来看,其内容陈旧,新知识和新理论引入教材的时间过长,引入量比较小,且陈旧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
遗传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新知识和新理论发展迅速。高校持续沿用旧教材,不能及时补充新理论到教材中去,也不能将过时的知识和理论从教材中淘汰出去,这样显然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亦不能培养出具有先进遗传学知识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亟待提高
遗传学是较为复杂抽象的学科之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本学科之前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院校采取的是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不能及时疏导学生的畏惧情绪。随着课程的增多,学生的畏惧心理越来越严重,这会导致学生对遗传学课程失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此外,遗传学发展迅速,新知识和新理论层出不穷,由于时间限制,各高校不断压缩课时,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为了完成课时任务,教师们不得不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有效地与教师互动,学习积极性降低。这是广大遗传学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考核与评价手段较为单一
传统考试具有效率高、易于操作、量化指标明确及相对公平等优势,至今遗传学领域的许多教育工作者仍然选择这种考核模式,即每到期末出一张试卷,用一些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此,学生只能在考试前疯狂地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很多学生考试结束后,连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也记不起。事实上,这种单一的考核手段备受诟病,难以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新时期我国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
在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缺乏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遗传学知识;教学过程应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独立讨论有争议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才学会独立思考,并逐渐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其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可采用特色教材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优化组合遗传学传统的内容,罗列出专题式的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形成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第二,优化教学内容,把整合性、先进性理论知识和丰富生动的生活遗传知识相结合。第三,结合网络相关资源,开拓出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在课程网站上提供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遗传学难题、试题库、电子教案等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结合课程,充分利用该网络资源的平台实现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首先,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根据生物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人类染色体畸变的内容时,可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联系日常疾病的事例引导学生系统分析,使抽象复杂的知识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表达。例如,生物学中的减数分裂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用普通的方式很难观察到,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照片进行展示,使知识具象化,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要将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实验课转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平台。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验的难度和实验的设计性,并融合国内外遗传学的最新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提高积极性的同时愿意深入探索。例如,对于传统的实验——细胞的减数分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然后分组对比,最后再讨论、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较之传统实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使得学生的创新欲望得到满足;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合理编写教材内容
教材建设是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选用合理的教材内容与学生遗传学整体知识的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教材的编写要符合时代要求,具备传统教材所没有的特点,凸显自身的新意。教材不仅要编排独特、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新方法,而且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课堂上做笔记的时间,以利于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学校可以配套一些与遗传学相关的杂志,便于学生课余时间向图书馆借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遗传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五)改革传统考试模式,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内容以及评价标准,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可将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改为对理论、实践、自主学习和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查。如平时自主学习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30%以及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四项成绩相结合,不仅具有特色,而且可以弥补单项考核的弊端。这四项考查内容分别考查了学生不同的能力:自主学习考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成绩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论文考查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期末考试考查了学生书面知识的掌握能力。总之,这样多元化的考查模式能够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也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改革是一项亟待进行的工作,我们所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复杂,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正视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这样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穆平.遗传学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郭善利.遗传学实验教程(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遗传学课程报告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遗传学》课程建设与优化初探11-10
山大医学遗传学辅导教案06-08
遗传学100个名词解释06-01
人类遗传病教案11-09
遗传高血压是什么原因09-09
遗传分析仪的日常维护11-13
关注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10-30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设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