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你的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推荐13篇)
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在大二上学期教育学课程中,那时候教育学老师要我们阅读一篇有关教育方面的书,当时选的就是这本书。最近几天我又读起了《赏识你的学生》这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封面上的那句话----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当时脑袋就一个想法:若干年后我会成为一名老师,会成为一名赏识自己学生的老师吗。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两年过后再一次读《赏识你的学生》,由于自己的阅历和经验的丰富,强烈的感受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闪烁,那就是“赏识、鼓励、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一、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这种爱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或者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一朵小花,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教育课程理念。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每次语文上课的前五分钟老师都会给每个学生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是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唱一首离别之歌,或者是与大家分享一篇优美的文章……而这些举措很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虽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 开发潜能的金钥匙是自信心。缺乏自信的人, 他的潜能就会被压抑。而青少年时代失落的自信, 要用一生中很大的力量才能找回来。我们的教育应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充满自信地面对竞争和挫折, 不能让孩子尤其是农民的孩子缺少或丢失自信。要做到这一点, 那我们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 我们更要懂得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用你的情感, 用你的智慧去赏识、感化你的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些呢?
一、学会赏识的基本原则
1. 达成被爱。
改变在教育中指责、抱怨的心态, 变“食指教育”为“大拇指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教师之爱、同学之爱、社会之爱, 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焦点。
2. 引导施爱。
要解决“假赏识”的问题, 要改变教育中一味溺爱、一味表扬奖励的错误倾向, 要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 让每个生命都变成爱的源泉。
3. 启发自爱。
我们要重视优点而不是缺点, 要用优点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好学生”, 都拥有“好心境”, 过上“好日子”。因而要引导学生充分肯定自己, 爱护自己, 让每一个生命都成为“爱的堡垒”, 形成良性循环, 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从而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和挫折。
二、学会赏识的基本策略
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空间的转换, 重点把握好三种形态:班级赏识教育、班组赏识教育、课堂赏识教育。
1. 抓好班级赏识教育, 优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让班级成为“爱的磁场”。
在班级实施赏识教育, 可以用写“优点卡”的方法彰显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分享优点, 让每个学生成为心灵的主人。书写“优点卡”, 要突出时间、地点、人物、细节、老师评点等五个要素。“优点卡”关注的是学生的幸福感, 重视的是学生的表现细节。我在一次班级的主题班会上让同学们讨论了该怎样保护公共财产的问题, 几天之后, 班里的教室、窗户的窗钉、窗钩全都得到加固或重新改造。事后调查, 原来是班里的一个成绩平平、很少发言的男同学做的。他说看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 教室的窗户很容易吹开, 同学的书本被淋湿, 很心痛, 于是就做了。这样我把这位同学的事迹记在“优点卡”上, 让他的同学、朋友、父母都知道他的优点。
班里每周都会在黑板报栏上公布各位同学的“优点”, 同时“优点卡”还会寄给学生的家长, 会作为书签夹在课本里, 这样“优点卡”对每一个学生的激励作用就被放大了。
2. 抓好小组赏识教育, 让班组活动成为学生展现优点的平台。
孩子的主人公意识是在具体的行动中通过担任一定角色的体验来培养的,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人人当组长”, 组长的确定考虑学生的长处、爱好, 副组长可以轮流担任。一般来说每学期每个孩子可以当两周副组长。我还规定组长与组长之间还可以自由调换, 自己备案即可。
小组活动是学生展示优点、增加自信的平台之一, 组织多种多样的小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如, 以“黑色的诱惑”为主题, 以当前“网吧”的危害为背景,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调查研究, 然后展开辩论。又以“捕捉最美的形象”为主题, 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追求为方向, 让学生观察与思考, 最后形成观点在出版栏上发贴。还有组织各类作品展、文艺表演会等等。这些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都能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平台, 让其自由起舞, 让他们的知识与信心都与日俱增。
3. 课堂赏识教育。
要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让他们有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 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 目的都是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也都必须遵循以下的方法。
首先, 认可自己的学生。我们最关心的不应只是冷冰冰的知识掌握情况, 而应允许学生基于多元智能、各异的兴趣和知识背景, 对学习材料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层次的理解。要耐心地不断以自己的赏识, 给学生补充能量, 增强信心, 允许学生以独有的生命节律实现带有个性烙印的发展。具体的课堂教学上, 则可以让学生担当多种角色 (如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小组发言人) , 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学习过程中, 综合素质和自信心得到升华。
其次, 丰富你的语言和其他肢体动作, 给学生以温暖。知识是中性的、无情感的, 而我们讲述知识时伴有的热爱、着迷或冷漠、厌烦的情绪都会传递给所有的学生, 并使知识带上感情色彩, 进而影响了学生与知识及学科的关系。所以,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课堂语言和动作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学中, 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鼓励的动作, 都会给学生丝丝暖流, 学生都会获得力量感, 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追求。
在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在思考着,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是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者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那就是——赏识你的学生。
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失败,仅仅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的近。而此时,给他们以鼓励和赏识的话语,他们将能够走上成功的道路。
一、呵护与鼓励
记得上学期我班来了一名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考试成绩在全年级分数最低。上课不是大声吵闹,就是伏案休息,不是跟周围学生推推搡搡,就是随便打断老师和学生的话。谁批评他,他就跟谁吹胡子瞪眼睛,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才肯罢休。经过观察,我决定单独找他谈一谈,问他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不懂,老师准备帮他补课。可是这个孩子一直低着头,一声不吭,一动不动。我无奈地轻轻摸了摸学生的头,却没有想到,奇迹发生了!孩子的鼻翼在抽动着,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就默默地离开了教室,他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第二天口语课上,这个学生居然安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课,偶尔也会高举起小手,又是脸上还露出受到表扬后的微笑。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由交谈,彼此提出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没有答好。这时他鼓足了勇气说:“老师,让我试试”!我微笑着鼓励他“老师相信你能答好全部问题”。老师的鼓励就像一颗定心丸,给了他莫大的安慰。让大家高兴的是,她果然对答如流,我又抓住时机进一步激励他:“你真的很棒!我确信下次你能答得更好”。学生们听到老师对他大加赞赏,便开始使劲的为他鼓掌。我的一席话和同学们的一片掌声,让他有了不断进取的动力和信心,他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真的很棒,并且一直在进步着。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如果得到老师的认可或赞许,就会下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的期望和标准,因为他们希望能够一直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教师如果清楚地知道学生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安心地专注自己的学业。
二、尊重和表扬
我班上的某同学平时不做家庭作业,虽多次家访并没有好转。可是学习了“走进大自然”这个单元后,我布置了一道观察设计题,要求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内容自己设计一份“我的发现”的手抄报,第二天,某同学居然主动地将他完成的作业设计交给我看,同时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我连忙接过他的杰作,不断地点头,赞叹:“图文并茂,太好了,太好了!说说怎样完成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某同学说:“老师,我喜欢动物,也经常观察动物,看动物的书,所以你一留完作业,我就想好怎样完成了”。哗!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再看某同学,不好意思地向同学们敬了一个队礼,回座了。再以后,他的作业都能及时上交了。这是一个多大的变化呀!这个事例使我记住了对于渴望上进的孩子,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常听人说,如今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可事实上,孩子们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一说到学习,他们都苦恼过。学习的各种压力已经使他们渐渐地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学生需要鼓励、表扬和欣赏。这种称赞让学生感到一种安全,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投入学习的全部过程,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享受。只要孩子们找到了这种安全的感觉,他们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膨胀学习的欲望,根本不用担心孩子学习不好。
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安全,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孩子们有强烈的上进心,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当他们受到鼓励和表扬时,会增强其自信心,是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和安慰。
呵护与鼓励,尊重与表扬,这些都是赏识的具体表现,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赏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做过之后,你会发现,它的力量奇妙无比。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爱,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超越。
赏识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如何将赏识教育具体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针对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赏识教育的理念及本人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教育应把爱撒播给每一个孩子
我相信每位教师都爱孩子,选择爱的方式不同,关键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你在爱他,你的爱孩子乐于接受,让孩子们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去爱。
在《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深受启发的故事是陈永林写的《一束鲜花》。班主任李老师费尽心机改变一个在别的教师眼里是一粒老鼠屎的学生,在陈勇帮助一年级小学生耽误了上课时间,教师没有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他,而是先了解情况,然后又买来鲜花,在班级上表扬,还善意的欺骗鲜花是家长送来的,又要求同学们帮助他,让这位调皮鬼流下了感动得泪水。放学后陈勇捧着鲜花到办公室,听到李老师和刘老师一番争执的话语,他哭着对李老师说“李老师,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5年后,陈勇考上清华大学,临走时去跟陈老师告别,看到老师桌子上的鲜花,李老师笑着说“班上又有一位像你当初那样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又买来了一束鲜花送他。”再一次泪水涌出陈勇眼眶,以及发自内心的“李老师,我爱你,我永远爱你”读到这里,我为李老师自豪,为陈勇庆幸,是李老师的爱护、期待、宽容救了他。一个人一旦拥有信心,便拥有决心、意志、勤奋、耐心,这一切会使他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的教育是对儿童充满期待,真正的学习是对儿童充满着爱护,真正的教师是对儿童满怀尊重。所以,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让我们去爱学生、赞美学生吧。
二、教育应把自信还给每个孩子
在《赏识你的学生》讲的另一个故事《我以性命担保她行》:有一个高中女生,每天5点半起床,6点多上学,吃完晚饭就做作业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对她的父亲说:“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父亲听了怒火中烧,但又默然无语。直到有一天女儿对父亲说:“爸,我厌学了……”于是震惊的父亲给女儿换了一个教育环境。在新的学习环境,女儿第一次接触法语,她的法语老师就赞扬她很有语言天赋;数学老师称她能“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难题”;更令人吃惊的是,她的英文老师居然在她的推荐信上这样写道:“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指导老师则写道:“请再给我们20个斯蒂芬这样的学生!”那位父亲在震惊之后问女儿:“对这样的评价,你是不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女儿大声答道:“Yeah!”赏识,有奇效;但赏识并不玄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为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需要正确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充满爱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当您读完《赏识你的学生》,您就会发现,赏识其实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三、教育应宽容每个学生
《宽容让我如此美丽》讲的是学生刘益对班级的女孩子有好感,在上课时偷偷得给班级上的女学生写纸条,教师把纸条收了,学生要求老师读纸条,教师灵机一动说:“刘益写了一首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刘益满腹孤疑的看了老师一眼。老师继续说:“刘益不惜上课的时间来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吗?”教师的责备让同学们沉默,让刘益感激。此事后刘益于老师走得更近了,成为知心朋友。我想当时如果老师如实地读出他纸条上写的内容,这个孩子说不定会恨老师,他也必然会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其他同学取笑的对象,说不定他会叛逆,说不定会因此而自卑、堕落……我很庆幸这个老师选择的这种方法。后来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刘益在周记上劝老师:人总是有生老病死的,您别太伤心了。每次看到你没精打采的讲课,我们都十分难过。要知道微笑中的张老师是最漂亮的。是宽容让老师美丽;是宽容让老师得到了学生关心,热爱、尊重。是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宽容是如此美丽,每一位教师都有大海一般的胸怀,对学生多一点宽容,让我们的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成长。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又笨又丑,脾气倔强,性格孤僻的小女孩被当成差生而年年坐在最后一排。老师不喜欢她,对她不屑一顾。孩子很自卑,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直到一位新来的年轻老师改变了她……
那是一堂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小女孩对那些机械的抄写很是头疼,唯独对造句和写话有兴趣,正当她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文字世界中时,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走过来轻轻地抽走了她的练习册,小女孩很惶恐,有点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又犯了错,头埋的低低的,如临大敌。老师没有对小女孩大片的空白作业大发雷霆,而是把小女孩的造句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花骨朵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读完后不由得夸赞:“写得真美!很有想象力,你是个有灵性的孩子。”小女孩心头一震,被欣赏的感觉真好。从此她有了向上的动力,总想写出点好文章让老师欣赏。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当代作家乔叶。
“赏识”——多么温暖的字眼。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一位女孩,被国内的教师评为“缺乏数学脑子”,却被美国老师赞为“具有数学特长”,能够“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难题”;一个“厌学”的孩子,变得出类拔萃,让美国教授对其能力和品质“以性命担保”。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赏识教育”也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 “赏识教育”更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
一、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我的学生。
作为一个老师,似乎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深深体会到,有这么这么多母亲把他们的生命——孩子交给了我,他们又何尝不是呢?对我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好象掌握了这么多人的命运——责任之重大啊!我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了,但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看的话,觉得欠缺了点什么,从这一刻起,我发誓我要用我全部的爱心去关爱我的学生,因为我是一位人民教师,我能理解千千万万做母亲的心情,“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吧!”
二.它让我明白如何去更加的关爱我的学生——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一个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
我们有时还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威严”,也许,我们刚刚又进行完又一轮声色俱厉的批评轰炸,但是,书中的语句是让我们感到羞愧和震撼的。这里,有亿万望子成龙的家长沉甸甸的托付,有孩子们在校园想说而不敢说的心灵独白,有被感动的“第三只眼”记录,有优秀教师“师心深处”的体验,还有专家精当的评析。正是这些话语,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都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声。
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确,赏识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教师来说,是轻而易举的,而教师在引导、激励这些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前进是锦上添花;但千万别忽视了更多的学生——“中等生”和“差生”,这些学生往往是占了多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关爱和呵护。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
合上这本《赏识你的学生》,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感觉到教师真正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将铬记一位母亲对世界的期盼“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男孩儿,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将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温柔的爱心去开启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让每一位母亲放心地把她的孩子交到我们教师的手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是如此之大,让我禁不住还想多看几遍。让我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普天之下的父母从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吧!
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而不能为地分“好生”、“差生”。
真爱学生,不会将学生的“骄傲”看作‘洪水猛兽’;才会小心地呵护着孩子的梦,而不会做一个“偷走很多孩子的梦”的小偷。
一、它让我明白如何去关爱赏识我的学生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二、它让我明白如何去宽容我的学生
宽容学生,容忍学生的过错的同时,要为其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宽容不是撒手不管,否则,宽容便失去了意义,反而变成了放纵。
《宽容让我如此美丽》讲的是学生刘益对班级的女孩子有好感,在上课时偷偷得给班级上的女学生写纸条,老师没收了纸条,学生要求老师读纸条,教师灵机一动说:“刘益写了一首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刘益满腹孤疑的看了老师一眼。老师继续说:“刘益不惜上课的时间来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吗?”教师的责备让同学们沉默,让刘益感激。此事后刘益和老师走得更近了,成为知心朋友。我想当时如果老师如实地读出他纸条上写的内容,这个孩子说不定会恨老师,他也必然会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其他同学取笑的对象,说不定他会叛逆,说不定会因此而自卑、堕落……我很庆幸这个老师选择的这种方法。是宽容让老师得到了学生关心,热爱、尊重。是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三、它让我明白如何对待尊重我的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意味着不用升学与否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材。而是尊重不同个性学生未来的不同发展,尊重学生还意味着低下身子和孩子交流以朋友身份友情提醒学生缺点。
《我本差生》讲的是当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在听语文老师讲故事的时,表现的很“不屑”(这些故事我早已被的滚瓜烂熟了),后来“我”去问问题时,他每次拂袖而去,从那时起“我”就走上了“差生”的行列。后来改变我的是县一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语文老师是看“我”在课堂上睡着了,然后很关切的问“我”是不是病了,这是“我”第一次得到老师在生活方面对我的关怀。班主任是当知道“我”的奋斗目标是考上高中后,严厉的批评“我”。他认为“我”一定能考上大学。虽然挨了批评但“我”却乐的透不过气来,最终从“差生”里跃升出来了。我们关心备至地去触及学生的心灵,试着给学生一份宽容,一份关爱,一分期待,那么就会发现自己的学生将成为我们所期望成为的人。
天下的爱有许多种,但周弘老师的爱是执着的与众不同,是我们许多人所无法克服的。
今天我看了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虽然只看了第一觉醒。我感到周弘老师这样的父亲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他、赞美他的。文章中讲到他有一个双耳全聋的女儿,但他没有灰心,不垒气,不怕挫折,不怕世人闲俗,坚定信心。带孩子东奔起跑的求医问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在他的努力下,以在90分贝的听力下终于开口了,他尝到了人间的甜蜜“爸爸、、、、”
在此我也佩服他的勇气与信心为了女儿倾家荡产,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放弃。其实像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孩子。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选择的是放弃或抛弃。他们害怕不可想象的结果,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一种负担。没有选择去如何的教育他、培养他,而是把他抛弃到某个城市的地方。其实在孩子的心中,他们也渴望自己是健全的。他们也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要父母的疼爱。然而事宜愿违,他们害怕这个责任,宁愿选择抛弃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作为这样的父母缺少的就是道德与人性。难道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吗?如果周弘老师也这样,那么今天我就没有品尝到《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也不能体会到周弘老师那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品质。作为父母都要用不同的爱去关心、呵护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也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要认真的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请赏识你的学生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也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激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
请看案例:有老师对抄袭作文的学生说:“这篇文章很美,老师也无法拒绝美,而且老师相信这位同学以后能写出比这更美的文章。”结果多年后学生果然成为了大作家;有刘墉给作业潦草却别有一种风格的学生批了甲下,结果激励了这个学生在书法比赛中拿了奖;有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用爱心把一个个处在悬崖边上的“坏孩子”拉了回来,给了他们重生的勇气和信心„„
从这些案例可以知道,那些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得到老师的赏识,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朝着目标前进。《我以性命担保她行》一文的“斯蒂芬”——被中国老师认为没有数学脑子的学生,在法国却成为一位“数学天才”,这既有老师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心灵的体贴,催人奋进的话语的激励作用,更有学生自身思想认识的升华。这就好像化学反应,教师的赏识是催化剂,而反应本身却是学生。
还有这些案例:把站在悬崖边上的学生用爱心拉了回来,给他们重生的勇气和信念的老师,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问题少年”;有为了学生的诚实“跪下左腿”的异国女教师,她满眼含泪,真诚地请求自己的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还有那个曾经被国内的教师评为“缺乏数学脑子”,却被美国老师赞为“具有数学特长”,能够“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难题”;还有还有„„从那么多的故事里,让我真正明白了教育的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赏识他,爱他!
每一个老师在心中都知道:其实,赏识学生就是这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我们的赏识。一个成功的老师,总是不吝啬赞美孩子的语言。作为人师的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向孩子的心灵撒洒阳光,让他们在得到心灵呵护的同时,也能尽情地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正如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不能忘记的就是: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着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老师您听我说》这一章节让我震撼了,我们的学生心里有这么多的话要对老师说,他们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是那么真诚那么合理,让我们记住他们对老师们说的话吧:老师,您一定希望我学业进步,让我也祝您教学成功,您的成功将是我进步的保证,我的进步也就是您成功的证据。
欣赏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希望,他们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思想,我们老师不要吝于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始终抱着一颗欣赏和赞美之心;用赏识为孩子提供梦想成真的自信和拼搏的激情,您所给予的这份尊重、理解、欣赏和鼓励,可以为学生在未来的奋斗岁月里提供阳光的动力,会成为孩子“翅膀下的风”。
偶然的一次机会邂逅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书中讲述的赏识教育的事例取得惊人的成效,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有时候我们生孩子们的气,感觉孩子做的什么事情都不能让我们满意。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也会在他们身上找到可爱的一面。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确,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一位学生都有他自己所擅长的一面,如果教师一味地以一个标准去衡量一群学生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只有20%甚至更低的学生符合好学生的要求了。
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是因为我们能够在孩子智力的同时教会待人处事的方式。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天性,或活泼开朗或沉稳内向或不善表达,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采用统一标准的话只会打击到绝大部分的学生。现在的学校教育虽然已经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但是面对着期末考试的压力,其实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所以孩子的天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而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很多时候也只是将只是传给学生而已。家长将自己可爱的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他们还是希望学校能够还给他们一个可爱的孩子的,而不是只知道学习的孩子。
刚做老师的时候,我也觉得教育教学工作是第一位的,在课堂上将知识交给学生是最主要的,其他事情都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衡量一个学生好坏与否全看他的成绩。但是在做了班主任之后,我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当成一名班主任之后,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班级里面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如果只是单纯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他们的,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在他们中,虽然有些人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却非常的好。如果我在班级管理中,只看重学生成绩的话,那么就会打击到学生其他方面的积极性,无法发展他们的天性,而且有些学生在学习方面真的已经尽力了,如果过多地要求他们,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在他所擅长的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女生,在学习方面,即使她在怎么努力学习,她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的提高,曾经我也对她提出过很高的要求,希望她能够像班级里其他的女生一样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但是就算她在怎么努力想要学习,她的成绩还是没有很大的起色。相反的,她在社团方面却有很大的收获。我在想,如果我当时要求她退出社团一心学习,那么结果是不是成绩没提高兴趣爱好也没被扼杀,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呢?幸好我当时没有这么做,至少她在这个学校里还是有很收获的,而不是一事无成。
第斯多惠留下一句名言:“教学的一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所教的学生中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位女生是我自己班级的。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时候,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学习成绩也比较的普通,性格上面也不是很开朗。通过跟她的聊天谈话,其实她是想要改变现状,想要让自己变得活泼开朗,想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的。在聊天过程中,我一直给予她信心,希望她能够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在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她果然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非常的活泼开朗。但是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她变得过分活泼,她在上课的时候开始缺少自律了,时常会跟周围的同学讲话,反而影响教学秩序了。当时找她谈话的时候,她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当时情绪很低落。在这次谈话中,我肯定了她活泼开朗的性格所带给她的同学感情,但是也让她意识到她自己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之后的课堂中,她能克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是这学期全班同学中进步最大的一位。而且她由以前的胆小怕事变得积极主动找事做。在学校学习部里面谋得一干事职位,她能乐在其中。
“亲其师,信其道。”但我们做老师的凭什么让学生对你亲近有加?凭什么让学生信你所传之“道”?怎样才能收服每一个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或桀骜不驯的学生的心?怎样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她的“时代在发展,学生、家长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式的批评、管教、训斥已经不是灵丹妙药,婆婆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显然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他们已经拥有了太多太多的爱,而更需要的是多一些心灵上的沟通、理解和尊重。”让我深有同感。正如关老师所言: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集体中,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只有让他们牢固确立“班荣我荣,班衰我耻”的思想,才能真正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在这一章节中,关老师用具体的事例讲述了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的,她可以在军训时陪着孩子们一起淋雨;她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爱心捐助;她愿意做学生的朋友做班级的一员和学生共同承担集体责任,看到教室内的废纸不是批评指责而是弯腰捡起来;她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的道德水平……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佩服呢?
高明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折服。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不能用千篇 一律的教育方法,“尊重个性因势利导”中告诉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十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爱的温暖与滋润——让学生心服。关老师用他几十年来真真切切的亲身感受告诉我:用老师的爱心换学生的真情,让师生间的情缘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催化剂;与伟大的母爱相比,真情的师爱,温暖与滋润的是孩子的心,用真情抚平学生受伤的心,而心花绽放才是最美丽的。曾经有人在老师和学生间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结果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师都爱自己的学生,而相反的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说没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我们爱学生为何学生却感受不到呢?我们是否也如关老师那样用真情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用心观察学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深入学生家庭,把孩子从家庭矛盾的漩涡中拽上来;当学生挨了父母的打后进行深入的家访协调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帮助家长摒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找回心理上的平衡……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这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我们的爱,并回报以爱的。
用“脑”、用“心”、用“情”是关老师走过大半辈子的教育之路后,总结出的经验之精华。用“脑”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内涵、教育水平,达到让学生佩服的境界。用“心”去理解学生,你给予他们平等与真诚,才会赢得他们不设防的信服;不带有伤害的教育手段,必定会让孩子折服。用“情”去温暖和滋润还不够茁壮的小苗,他们并不是铁石心肠,心被焐热了,也会用真情来回应。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赏识孩子,尊重生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快乐,这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
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尊重,而不能把家庭和单位里积累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毫无反抗能力,对孩子发泄最安全。其结果可想而知,教育难以公正。把孩子当作上帝,尊重孩子的人格。当你为孩子的生命感到自豪时,你的怨气就无从产生了。对于此我深有同感,我的孩子现在8岁了,当他正在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每一天你都会从她身上找到闪光点,会爬了、会站了、会扶着东西走了、会放手走了、会叫妈妈了、会叫爸爸了、会听音乐扭了等等,每次都会笑着惊喜地跑过去,抱起她亲一口。此时是多么自豪啊!创造了这么一个可爱的“小精灵”,那时候的他每天也充满着阳光和快乐,可现在却经常会说一句话“妈妈,真没劲”,究其原因,那是因为现在的我随着他的成长,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再加上自己也有许多事情要做,每天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受到我的责骂,这儿不对,那儿错了等等,总把他弄得眼泪汪汪,不知所措。看了这本书,我突然醒悟,为什么不能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呢,8岁的孩子每天能自觉地学习已经很不错了。
同样的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是要花费精力,找到他们的优点,不断给予肯定。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有个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闹课堂。为了保证其他孩子能正常学习知识不受其影响,找他谈心。每次都避开其他孩子与他单独谈话,这首先给他留了面子,谈起来十分顺畅,用婉转的语言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尽早改正。在发现他的优点时,在全班中进行表扬。后来逐渐改掉了坏毛病。这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一面,只是你是用哪一只眼去看。
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孩子可以快乐地成长。每个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能。或许你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和教师。
牢牢记住赏识教育的原则吧!
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激励孩子――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宽容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赏识你的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赏识教育你的孩子07-20
赏识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10-17
赏识激励性评语——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11-29
赏识教育读书笔记06-06
激励赏识教育心得体会07-20
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10-03
浅析赏识教育07-20
赏识教育语01-03
赏识排比句01-28
赏识教育评价方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