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巡课制度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领导巡课制度(精选6篇)

学校领导巡课制度 篇1

为认真落实《XX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更好地实行学校精细化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实现教风学风的良性循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根据学校管理实际,特制定教务处巡课与学校领导巡课制度。

一、巡课的意义

建立和实行巡课制度,就是要加强对落实《XX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的过程管理,更好地突出“有效教学”这一主题,逐步使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使教学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更好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巡课的内容

1.师生课前准备情况。

上课预备铃响至上课铃响之间,任课老师是否到达所在班级,重点关注课前1分钟(预备铃响后)课任教师是否到位,学生学习用品是否摆放整齐,学生在教室内是否静坐等待,课桌椅摆放是否整齐。

2.教师执行课表情况。

教师是否有脱岗或中途离开课堂现象。

3.老师课堂行为表现情况。

是否坐着上课(除身体不适外),是否对学生放任自流、是否在课堂中打瞌睡、抽烟、接听手机或听音乐等有悖于学校要求的现象。

4.课堂教学的组织纪律。巡课人员将检查教师组织教学的情况,检查学生课堂执行纪律情况,必要时可以进入教室内听课5-10分钟。

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如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做和上课无关的事情、是否有打瞌睡现象、是否随便和周围同学讲话、吵闹、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记录以文字描述为主。

三、巡课办法

1.由教务处每天巡查,校级领导随时抽查相结合。

2.每天查巡一至二次(分上、下午),每次查巡不少于15分钟。

3.巡课要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周末前交至教务处。

4.巡课的重点在课堂教学情况。

5.巡课人员因事不能履行职责,可与其他巡课领导调换。

四、巡课人员职责

1.巡课人员要认真学习学校有关管理制度,及时做好巡课记录,记录的文字要具体典型、实事求是。

2.本着负责认真的态度,及时解决巡课、巡岗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巡课人员应认真地了解所发现的问题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及时和有关教师交流。

4.巡课人员发现得比较严重的问题,应及时向校长报告,或向职能部门报告。每周五行政例会中反馈巡课情况,交流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学校领导巡课制度 篇2

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各高校的重要工作。但从教学管理的视角来看,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环节中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一)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下降

由于大学生对大学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不适应,自律能力较差,自控力不足,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有些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不适应,或对课程不感兴趣,或因课程难度较大,未能及时掌握课程知识,每堂课不是神游状态就是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等。这些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学生自身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部分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教学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对所教的课程相对熟悉,教学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没能根据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和社会的新变化进行完善和调整课程内容。另外有些教师对课堂上学生违纪现象放任不管,也不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责任心不强。有些学校对专职老师没有学生学业成绩,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硬性的指标要求,无法较好的约束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常只要按时上课下课并完成课程的考核任务就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三)学风建设被弱化为辅导员工作,认为学风建设的责任应由学生工作部门承担

学风建设中,辅导员通常通过对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风建设得以实现。可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繁多,无法时时刻刻投入在学风建设工作中。但在专职教师眼中,认为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课堂习惯怎样都是辅导员应该去处理的。他们对学风建设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单纯的教学、上课。至于课堂上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他们大部分会去找辅导员进行反映,而不参与到学风建设中。

(四)专业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被忽视

由于辅导员学科专业知识上的局限,无法从专业学习的角度给予专业的指导。这就需要专职老师发挥重要作用,但专职教师认为自身主要任务在于教学,教学任务较重,只要把所分配的教学任务完成好即可,其他时间专注于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等。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上课的责任感低,教学水平不断下降。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较为普遍。学风建设的基础是教风,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道德情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如果教师教风上差强人意,这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学生消极应对专业学习,最终导致学风涣散,出现学风问题。因此,教师是学风建设中最有效的因素,在学风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基于教学管理视角学风建设中问题分析

基于教学管理视角的学风建设现状,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从教学管理的环节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辅导员、专职教师、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

1. 学生与教师关系较为生疏,除了课堂接触以外,其它时候基本找不到人或不敢找。

学习固然需要学生主动思考与提问,但教师也需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每一代学生都有他们的个性特点,每一个群体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与动力。教师想要提高课堂质量,必须主动了解授课对象是怎样一个群体,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

2. 专职教师在课堂只注重授课,对学生上课状态、课堂纪律关注得少,课后与辅导员就学生的情况沟通交流得少。

在教书育人方面,专职教师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功能。

3. 辅导员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在进课堂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方面无暇顾及,或者觉得课堂上应该由专职教师进行把控。

辅导员较少通过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专职教师与辅导员在课后没有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的相互沟通,导致在学生学习状态把握上无法做到及时了解,无法通过辅导员与专职教师的通力协作,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跟进教育。在教学管理上导致了问题发现不及时,跟进教育不及时,从而滋长了不良学风的形成。

(二)学校教学管理缺乏力度

针对课堂,学校制度等方面并没具体约束,点名及课堂管理都由专业老师操作,随意性极大。一节课时间就这么多,假如老师把精力放管纪律上了知识的进度就跟不上,而且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往往具有间断性及时间不一致性,老师不会因为少数几个同学的行为而耽误整个班几十人的时间,以至于许多学生在课上会放纵自己。

三、辅导员与专职教师联动落实巡课制度探索

基于对学风建设途径的探索,我们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电子系辅导员、专职教师巡课制度为例,进行学风建设有效途径的尝试和探索。

(一)辅导员与专职教师联动的巡课制度实施过程———以华软学院电子系为例

巡课制度是在推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为了更好促进有效教学,通过管理手段让教学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也能约束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这不仅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效地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在实施中,巡课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巡教师,看教师是否按照教学规定上课、是否不备课上课、是否迟到或脱岗、是否上课接听手机、放任学生不管;是否放纵学生课堂上违纪(迟到、旷课、睡觉、接听电话)等;二是巡学生,看学生到课上课情况、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上课是否睡觉或玩手机等行为。

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在巡课制度的开展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在于制定《巡课管理制度》、开展课堂巡课活动并登记《巡课情况登记表》、课后将课堂情况反馈到任课教师和带班学习导师处、将严重的教学问题反馈到负责教学系主任、对违纪学生及时批评教育。专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或者学习导师)的工作在于及时了解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学习问题,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做好专业的指导;端正教风,能重视并及时处理辅导员提出的课堂问题。

两者工作合力点则体现在:对于课堂的学风问题,辅导员和专职老师或者学习导师相互沟通,了解学生的问题原因,对学生跟进教育。针对不同问题学生,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可以有所侧重,辅导员可从擅长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疏导等角度来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专职教师则更了解课程应用性和专业体系,从学习方法、专业定位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对口的人才要求和行业前景,引发学生的职业就业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职业定位并明确就业方向。总之,推进高校辅导员及专职教师共同参与到学风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工作的有效措施,巡课制度需要两者共同协作完成才能发挥作用。

(二)构建了辅导员与专职教师学风建设中协同合作平台,提升教育效果

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应共同负有责任,根据职位特点承担不同工作重点,合理分工形成合力,加强学生学风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个辅导员与专职教师联动的学风建设平台十分必要。在这一平台上,辅导员与专职教师交流互动,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把握课堂动态,与专职教师共同推进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辅导员与专职教师协作分工,一起找出问题所在,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指导教育,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少学生经过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教育,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得到改善,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管理角度上,辅导员与专职教师联动的巡课制度这一平台能较好改善教学质量低,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三)辅导员与专职教师联动的巡课制度落实应注意的问题

1. 巡课是一个动态、持续性长的过程,不能单靠一节课就能评价教师和学生表现的好坏。不间断地巡课,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对课堂的过程监控,记录下课堂有效信息,为事后纠正和教育提供有效依据。

2. 巡课制度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信任危机。

巡课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和学生,特别是教师感觉到自己不被信任。当这种信任危机扩大后,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对立情绪,从而滋生新的消极情绪。因此巡课制度执行前应严肃告知所有辅导员和教师、学生制度开展的目的所在,引导教师和学生往积极的层面上思考。另外巡课者不应干预任课教师当前授课行为,破坏课堂氛围。所以,在设计巡课制度的时候,要力求趋利避害,使巡课制度发挥监督管理作用的同时,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3. 为了鼓励大家对巡课制度的支持配合,对于在执行中表现优秀的辅导员、专职教师、学生或教学班级都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对于有过失的教师和违纪的学生应及时指出和批评教育,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帮助其找原因不断完善自身。

参考文献

[1]彭美玉,聂达荣,陈永红,郑玉清,郑辉.基于教学管理视角的学风建设问题探析.教育理论与管理,2012(4).

现代学校制度 篇3

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以适合为追求,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基点,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重建家校教育新秩序,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依法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格局,稳妥推进了文艺二校从学校到集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校制度;法治;分权;共治

文艺二校始建于1964年。从2009年开始,基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在区内率先告别了“独善其身”的“小日子”,担负起了“兼济区域”的“大责任”。先后与四所相对薄弱的小学合并重组,从一校一部变为一校五址、四部、两园的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如何彰显?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范例?我们思考,原来文艺二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区内高素质的家长群体,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适合”关系。集团化办学以后,原有的“适合”并不能推而广之,因此,我们探索着升级版的“适合”。在今天学校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学校制度建设及相应管理范式的“适合”是其他相关发展因素走向适合的基础。

因此,学校积极在制度的破与立之间寻找新的适合。希望这种适合,能够有效解决集团连续兼并带来的规模急剧扩张、多校区分散管理、内部机构冗杂、新老教师泾渭分明、文化多元分化等管理和发展问题;希望这种适合,能够有效解放校长,激发学校内部各方活力,达成文化认同、人心归一,推动集团规范、科学、自主发展。

我们理解,以“适合”为追求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关键在于处理好学校各方主体的权力与权利关系,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依法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格局。经过几年探索,我们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基点,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重建家校教育格局,稳妥推进了文艺二校从学校到集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发展。

一、法治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首先是构建适合的集团管理制度。面对集团化办学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已有的制度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通过废、改、立,形成了一套与集团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体系。仅集团组织创新层面就新增7项制度,即集团办公室工作职责、执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赴东部交流制度、牵头领导工作职责、集团学期总结展演制度、集团干部例会制度、集团校部互检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激活了集团办学机制,完善了集团组织职能,增强了管理效能,很好地推动了集团新一轮的发展。完善后的学校《岗位职责及制度汇编》,涵盖学校每个工作岗位、每项工作,成为集团所有教师的行动指南。

二是制定学校章程。依法管理更重要的是制定学校章程,就学校的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全面规范,学校办学有了自己的“基本法”。

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自主发展的基础和准绳。其形成和执行的过程,是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也是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程度加深的过程,对学校管理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民主管理——从“集权”到“分权”

集团化发展以来,我们感到多层级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当下的需要,新的背景下的校长负责制应该是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务委员会集体决策、各方治理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共治、共享的管理体制,结构上呈现扁平化,实现“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

一是构建扁平化管理机构。文艺二校形成了适合自己的“雁阵管理”模式。根据雁阵原理,我们变“集权”为系统开放式“分权”,构建了有决策层和执行层两个层次的“条块相辅”的管理架构。五个校区,总校长如头雁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各校区(部)配备完整的管理团队,实行集团办公室统一协调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35人的庞大管理团队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大雁阵,各校部又以执行校长为头雁成为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四个和谐、高效的小雁阵,其同频共振产生的“向上之风”,极大增强了组织的管理效能。

二是充分授权。执行校长作为校区块上最高管理者,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导权,集团赋予了他们对这一校区内的全部事权,所有干部和教师的聘用、考核、评优推荐权,以及部分财务权限。执行校长直接对校长负责,权限远大于单体学校的副校长。条上的牵头工作又给他们提供了在集团纵向业务方面施展才华的舞台。有授权就有担当,这一运行机制加大了这一管理层的权力控制幅度和深度,使他们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灵活指挥。

三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引起学校功能的转化,由权力分配转向责任共担。我们在重新梳理界定学校内部各治理主体的位置和权力责任界限,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中,搭建了民主管理平台。建立了集团校务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党总支、教代会、学代会、家长委员会、纪律仲裁委员会等各治理主体职责明确,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多方参与,共同把关,各自的自主权得到落实。

通过“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形成了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觉性、创造性的自主管理方式,改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旧有管理模式,形成了“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的全新动车管理理念。

三、多元参与——从“自治”到“共治”

“自治”是相对于过去单一主体的政府“他治”而言的。集团化办学后,教育行政进一步下放了集团自主管理、自主办学权;在集团内部,则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扩大教师、学生、家长等治理主体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大步走向学校“自治”的同时,向“共同治理”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文艺二校通过与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共有、共享、共管学校的实践探索,来实现“开门办学,教育共治”。

一是还权给家长。集团化发展后,校区多了,离家远了,生源杂了,教师血统变了,家长的担心、质疑随之增多。与其被动接受家长要求、指责、埋怨,不如“把家长请进学校放在办学者的位置上”。我们尝试把“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甚至“管理权”还给家长,积极构建了“一学校、二讲堂、五途径”多元化家校合作体系。尤其是特色班本课程的开发和家长驻校制的实践更让家长由“校外”走进“校内”,亲眼看到了并参与学校管理。我们把教育的责任和主动权真正交给家长,给教育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二是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打破学校围墙的壁垒,引进师资和课程。学校构建的“4·8·29”校本课程体系中有80%的课程和师资经家长委员会审核后由校外引进,其中不乏戏曲、曲艺的市内名角;舞蹈、各种乐器、各种球类等专业度很高的高校教师、专业教练员加盟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社会参与、开放办学,让更多的学生在自主选择过程中实现了个性扬长发展,让适合教育的办学特色得以落地。

正是在制度建设的破立间不断寻求适合,形成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局面,从而大幅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效能:一加四构成的庞大团队和谐相融了,干群关系民主和谐了,校部发展和谐同步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融洽了。集团组建初期的外界的教师血统论、牛奶稀释论都在学校的稳步发展中悄无声息了,换来的是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家长适位的初步成效。新并入的8个社区内学生大面积返流,每年有近十个班的学区生入学增量,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学校顺利迈过重组磨合期,进入了内涵发展的全新阶段,为沈河区教育的均衡做出了自己的担当。

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自治到共治,是对校长权力的一种限制,又是对校长的一种解放。作为集团总校长,虽然管着“五区两园”5000多人,但也不必再奔波在各个校区,不必再疲于应付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对学校顶层设计进行科学、前瞻性的思考,真正从“管理”走向“领导”。而学校也步向了“从管理走向引领、从制度走向文化、从行政走向学术、从自治走向开放”的转型发展之路。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中观层面,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文艺二校将继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扩大集团办学活力,继续以适合为导向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巡课情况总结 篇4

10月9日上午,教导处组织各科室人员对走读班和寄宿班上课情况进行了巡查,总体良好:

1、除一位任课教师提前请假外,其他任课教师均到位,且都能提前到达授课教室,没发现迟到现象;

2、学生基本能按时到达教室。

但在教学巡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个别学生在第一节课上课铃声响后,仍在教室走廊上徘徊,或走错教室,或找不到教室,学生迟到现象值得关注。

2、个别年轻教师有早退情况,巡查中发现王永起提前2分钟下课(手表时间与响铃时间不一致),值得注意。

3、大部分教师上课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语言表达准确,板书设计合理;

4、大部分教师授课态度认真,备课充分,教授知识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大部分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讲课有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互动性较好。

但亦存在一定问题,譬如学生迟到现象比较严重,最多迟到达20人;学生上课不太认真,部分学生上课不做笔记。

建议和措施

针对教学巡查和听课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建议如下:

1、两校要加强教学准备工作,加强教学管理;认真做好新教师的指导、培训工作,使新教师尽快胜任教师岗位;

2、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上课积极性,杜绝上课迟到、拖拉等现象。

3、应以铃声为准按时上下课。广播中心应定期按照标准时间校对打铃设备时间,确保打铃时间准确;上课时任课教师也因按照铃声校准携带的计时设备(如电脑时间、手机、手表等),避免因计时设备问题导致未能按时上下课。

海头镇中心小学 2011年10月10日

巡课情况小结

本周二上午第四节课,教导处对全校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巡堂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本节课任课教师都能按时上下课,除一个班级未按课表进堂之外,其余所有班级都按课表进堂。

组织教学最好的教师:秦悦、李丽萍、姜文厚、王梅

到功能室上课关好了灯门窗的班级有:五(3)、四(1)、三(2)教室卫生为优的班级有:一(3)、四(2)、五(6)、三(5)、六(7)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师有:秦蓉、尹正霞、徐玲玲

本次检查过程中发现个别班级的学生听课常规还有待加强较,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加强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徐州市和平桥小学巡课情况总结 篇5

本学期,和平桥小学按照教研室学讲计划要求,对各班进行学讲实施巡课,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好的方面

1.落实课程计划方面。大部分教师能按学校课表安排上课,没有私自调换、挪用、挤占其他课程的现象。没有脱岗或中途离开课堂现象。

2.除一年级起始年级,各班均能采取小组围坐的形式授课。教师站位合理,师生活动能体现学讲计划的步骤和环节。

3.教师课堂行为表现情况。教学秩序正常,课堂上没有发现违规现象,大部分教师准备充分、授课认真、精神饱满、语言表述准确、板书设计合理、班级秩序稳定。

4.多媒体使用情况。语文、数学、英语、音乐教师在课上使用多媒体的居多,且使用合理,恰当。

5.学生学习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部分班级有学生游离现象。

6.学生读写姿势情况。学生读写姿势方面少数学生形成习惯能够读写姿势正确,低年级略好于中高年级。

7.上午整体巡课情况好于下午。

二、存在不足

1.个别存在没经过教导处同意私自倒课现象。

2、在合理使用多媒体方面有的教师欠缺。

3.体育、音乐、美术、乒乓球等需要到操场或是功能教室上课的课程,有的班内有学生改作业、打扫卫生且班内无教师现象。

4.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有的学生课上没有被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玩东西、说话、开小差的现象。很多学生读写姿势不规范,尤其是高年级比较严重。

三、改进建议和措施

1.教导处加强管理,做到精细化,即抓紧、抓实、抓细。平时加大巡课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做好教师的指导、培训工作。严格落实课程计划,要向40分钟要质量,不提倡占用学生其他课程补困的做法,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要剥夺学生上课的权利。

2.切实把学讲计划的内涵落到实处。

3.加大读写姿势的指导、检查与落实。平时要在全体会、教研活动时强调要求,提高教师的认识,要鼓励全校教师抓落实,要在课堂是反复提醒学生,让学生的读写姿势落实到每节课中。

学校领导巡课制度 篇6

一、起步与发展

育才学校以体育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早在1986年9月,育才学校就试办体育班,1988年至1989年度先后招收小学和初中一年级体育生,并于1988年5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体育运动实验学校”。连续多年的探索,育才学校根据体育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制定整体改革三年规划的目标:德育领先,体育突出,各育并进,愉快乐学,全面发展。坚持“以学为主、以训为辅、以学带训、以训促学、全面发展、各有侧重”的办学特色,调整体育班的课程设置,注意处理学与训关系,采取半训、半读的形式,保证体育班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同步提高。

二、调整与转型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教育招生政策的调整及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理念的提出,育才学校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特色。近年来,育才学校招生地段辖区内新住宅楼盘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新生入学的压力。学校原来每年招收体育班每班二十多人的招生模式,已不能适用于周边市民对教育的需求;学校先进的体育训练场馆设施设备,原来主要是为体育班学生体育竞技训练服务,现在已不能适应于周边市民对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资源共享的渴望。因此,越秀区教育局及时调整育才学校招生模式,于2008年秋季开始学校不再招收体育班学生,转而招收更多的普通班学生。这使得学校要在办学特色的探索之路上寻求新的突破口。

“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它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以及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精神品质。育才学校坚持了20多年的体育办学特色,竞技体育、学训结合教育模式已深入人心。这种深植于学校文化的体育办学特色不能因外部环境变化而放弃,理应继续传承,不断深化。在新形势下,育才学校果断提出“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体”体育,坚持“竞技”与“群体”并进,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三、传承与创新

育才学校“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而提出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育才学校抓住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途径的这一中心,把学校体育有机地融入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传承与创新学校的体育办学特色和制度管理。

1. 以体促质——开展群体体育,增强学生体质

育才学校积极开展具有本土特色、有利于全体学生增强体质的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近年来学校师生共同开发出《民间体育活动》《群体体育活动》《武术自编操》等一批体育校本课程,有机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融合于课外活动拓展,应用在“大课间体育活动”。

育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涵,提高了群体体育工作的水平;也让每个学生掌握增强体格、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为学生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全面普及的前提下,育才学校坚持加强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学校建立田径、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艺术体操、健美操、棋类等校运动队,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形成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实力雄厚的体育师资队伍、行之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培养一批批拥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为国家、省、市、区输送大批体育苗子,校运动队连续六年获越秀区小学生田径比赛省一级学校团体总分第一名。

2. 以体辅德——以活动为载体,培养良好品德

育才学校积极探索以体育辅助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的实践。以体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即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育才学校以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训练、体育比赛、校运会等为载体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困难情景、障碍情景,要求学生不断挑战个人生理极限,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精神,积极向上、挑战自我的心态,自我约束、服从指挥的行为。把从体育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意志品质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精神上就有了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保障。同时,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增进学生人际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安全感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学生养成社会规范行为,即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3. 以体益智——普及围棋运动,人人学弈增智

自2008年起,育才学校新开设少儿围棋培训活动。学校以“普及围棋知识,开发儿童智力”作为开展围棋活动的目标,时时把握“普及”这一支点,使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学弈气氛。学校各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围棋兴趣课,选派围棋业余教师上课,把好普及围棋知识的第一关,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围棋这一传统运动项目的艺术魅力。

4. 以体育美——体育美育结合,感受审美情趣

体育不仅是运动和竞赛的集合,更是体现审美的有效途径。育才学校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吸纳了广播体操、自编操、拳操、功夫扇操、匕首操、体育游戏、集体舞、放松操等,在每一环节的活动中同步编排一些或轻松舒展,或节奏明快的动作,配以或磅礴激昂,或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形体之美、韵律之美、舞蹈之美,从而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美术科举办“运动之美”摄影展,展出学生拍摄的操场上同学们的矫健身影、运动英姿,欣赏运动场上的形体之美、拼搏之美。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使体育的内涵和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上一篇:阿克苏市第四中学班级管理制度下一篇:做一个能保护自己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