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精选10篇)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1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中介语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理论,是外语习得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及语用偏误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我国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中介语理论对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作 者:柏能云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永州,425001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英文刊名:SCIENCEEDUCATION年,卷(期):2008“”(6)分类号:H3关键词:中介语 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教学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2

中介语 (interlanguage) 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Selinker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Selinker于1971年提出:“在建立二语学习理论的有关概念时, 我们就会有理由假设还存在另外一个独立的语言体系, 它建立在学习者输出的可观察到的语言的基础上, 并由于学习者试图表达目的语的一套规范而产生, 我们称这个语言体系为中介语。”

中介语具有创造性, 开放性, 灵活性和系统性四个特点。中介语 (即过渡语) 是非母语也非目的语的语言体系。

2 中式英语

2.1 中式英语定义

中式英语即中国式英语 (Chinglish) , 是Chinese (中文) 和English (英文) 两个英语单词掐头去尾组合而成。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在英语交际中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 从而出现的不合英语语法要求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的中介语的变异, 是一种特殊的中介语, 具有必然性和过渡性。

2.2 中式英语的历史

香港是最早出现中式英语的地方。当时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岛, 在货物起卸区, 由于交际的需要, 有不少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把断断续续从洋人口中学得的几个简单的英文词语组成字句。这些早期出现的字句, 不少已经溶入日常英语之内。 (例如:打照呼时说的“Long time no see!”)

随着英国在上海的租界发展, 中式英语亦在当地兴起, 并因英租界边界洋泾浜的名字而命名为“洋泾浜英语”。随着时代变迁, 中式英语已由早期的洋泾浜语发展涉及到网络、标语、电视、书籍等各个领域当中。如标语“当心滑跌” (Care-ful, don’t trip!) 被翻译为“Don’t fall down.”

2.3 真伪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也有真伪之分。要分析如何对待中式英语, 首先应该区分真伪两种中式英语。

(1) 真正的中式英语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学者谈论最多的, 学习者在写作或口头表达时往往使用翻译法, 即先用汉语打腹稿, 或列出中文提纲, 再将汉语一条一条机械地转化为英语, 具体体现为汉语语法与英语词汇的组合, 由于此类中式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特征, 因此不能被英语为母语者接受。

这种情况一般体现在发音, 词汇, 语法几个方面。如“temple”和“temper”;“I am watching a book.”“Wish you have a……”“永远记住你。”被翻译为“remember you forever!”, 而其正确翻译应该是“always remember you!”

另一种中式英语是反映中国社会背景的。如:“躲猫猫”被称为suihide, 即suicide (自杀) 加hide (躲) , 概括了2009年云南的“躲猫猫”事件。

这些真正的中式英语是符合中介语特征的, 它同样具有中介语的四个特征, 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从汉语出发向目的语英语靠拢的一种过渡性语言。

(2) 山寨中式英语常常打着中式英语的幌子, 伪中式英语没有体现中式英语中应该有的汉语规则, 实际为生硬的英语字母的拼凑, 其带来的是尴尬和错误, 如:“表妹”翻译为“watch sister”;“五花八门”翻译为“five flower eight door”, ”“people moum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没有深入了解词语或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是按照英语逐字堆砌, 最终的结果就是引得以英语为母语者摸不着头脑, 觉得可笑。

网上流行的《说句心里话》英文版是这样的:

say a word in heart说句心里话

I think my home too我也想家

often think my mother is white in hair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

say a word in heart I have love too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

often think a sleep her a sleep her常思念梦中的她

come~come (lai) ~~but became a soldier来来来既然来当兵

lai~~~~~~I know duty is big来来来就知责任大

you don't carry gun I don't carry gun你不扛枪我不杠枪

who guard our mom (protect the mother) 谁保卫咱妈妈who come guard her谁来保卫她

who come guard her谁来保卫她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伪中式英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错得离谱”, 实为搞笑。

3 如何对待中式英语

从中式英语的历史及真伪中式英语的区分我们可以看出, 对待中式英语应该先分辨再区别对待。先来看看真中式英语, 对于常规的中式英语我们应该增加自己的英语知识, 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宗教等文化, 尽量减少并避免此类中式英语的产生。而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式英语, 其流行能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想法, 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对于这样的中式英语我们应该如同英语方言, “文化遗产”一样保留和保护。全球语言监测机构2008年登记的英语新词共两万个, 其中的两成为“中式英语”。这充分说明了其对中式英语的肯定态度, 认为它丰富了英语词汇。

另一方面, 对以搞笑为目的的伪中式英语应当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并纠正。

中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的中介语, 是中介语的一种变异体。因此, 它的存在有必然性也有过渡性。因此我们应该辨证对待中式英语, 它是一个必经阶段, 是难以跨越的。

摘要:中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畸形中介语。本文从中介语理论出发, 分析了中式英语的定义, 历史和真伪中式英语两种形式, 有助于我们对其采取正确态度, 辨证对待中式英语。

关键词:中介语理论,真伪中式英语,态度

参考文献

[1]傅传凤.浅谈洋泾浜语和中介语的异同[J].社会科学家, 2007 (11) :增刊.

[2]李娟.试论中介语石化与中式英语[J].枣庄学院学报, 2009 (8) 第26卷, 第4期.

[3]毛东辉.学英语练翻译不可搞笑:再议Chinglish (中式英语) [J].台州学院学报, 2010 (2) , 第32卷第1期.

[4]吴智浩.中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徽文学, 2009 (11) .

中介语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介语理论,启发

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鲜明特点在于,学生在第一语言的学习尚未形成系统认识之时就开始了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又对母语积累了大量的默会知识。而从心理变化的角度来看,英语学习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出发,不断靠近英语使用习惯的心理过程,在语音、语法、词汇、篇章、修辞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是最终应用的正确性与合适性。

一、中介语理论综述

中介语理论的提出背景是心理学研究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向认知心理学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外语学习研究者认为外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外界刺激,而是学习者内部出现反应的结果。学习者作为具有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具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自己的主动建构,形成关于所学英语的一些理论,内化并生成关于所学外语的语言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母语与英语的中间地带,这个地带就是中介语地带。虽然此时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状态与完全意义上的英语状态还有差距,但此过程中学生所积累的关于英语的知识,关于母语的知识,关于语言交际的知识等,都是十分丰富的。研究表明,中介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正是在这个状态中,学生通过努力与尝试,逐步获得了关于英语的进一步认识,逐渐接近了纯英语。

二、中介语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学习

根据中介语理论,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可能会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非系统性错误阶段。在学生刚刚接触到英语时,由于学生对英语知识完全缺乏系统认识,因而他们的听说读写还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

第二阶段:呈现阶段。这一阶段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生成了英语的某些规则,这些规则一方面是在英语学习中形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建构的特点,其又与准确的英语规则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而其实际地位就是虽然不正确,但对学生而言却很“合理”,而且很多时候学生就是根据自己建构出来的这一套规则去学习英语。

第三阶段:系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纠错。

第四阶段:稳定阶段。小学英语学习中的稳定阶段是指根据小学英语的学习要求,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够运用简单英语进行表达交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出现的低级错误大量消失,语言运用的流利程度与正确率比较高,在没有外界提醒的情形下自我纠正的能力也较强。

三、中介语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显然,小学阶段学习英语正处在中介语状态,因而可以利用中介语理论来对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作为一种理论,此处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在笔者看来,可以获得如下一些认识:

其一,中介语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许多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是必然会发生的。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责怪学生“怎么老教都教不会”,而应当是提醒自己学生总会经历某一个阶段,而只要坚持也终究会达到稳定阶段。

其二,中介语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表现在其是由一个阶段走向下一个阶段的坚实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如其对某一个英语知识可能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或者暴露了某个英语知识掌握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所谓因材施教,所因之材,就包括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

其三,中介语理论告诉我们,看似简单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包括着丰富的理论,而作为教者,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结合实践去理解前人已经得到的理论;二是结合经验进行反思,多生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后者可能是粗糙的、内隐实践的,但是最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如果这两个理论结合,那就可以让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从低水平走向高水平,从经验的重复走向经验与智慧的交相辉映。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4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中介语是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变体语言,是一种对学习者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的语言系统.本文就中介语一些消极影响,即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出现的中介语偏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纠错策略,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逐渐缩短中介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距离,准确、快速地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作 者:杨青锋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2)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写作   中介语偏误   分析   纠错策略  

中介语的定义 篇5

塞林克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

中介语(过度语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有别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向目的语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既可以指某一阶段的切片,也可以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

中介语的特点:

(1)学习者自己创造的有别于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系统;

(2)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语言系统;

(3)是由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产生的迁移、学习者学习策略、交际策略造成的。

(4)中介语的偏误具有反复性。

中介语石化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篇6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普遍现象,本文阐释了中介语石化的理论,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的分类及成因,最后提出了这一现象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作 者:步鑫 BU Xin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刊 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10(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二语习得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7

中介语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来看, 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的迁移。语言迁移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知识等方面存在相异之处。 而另一方面便是由于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面对二者的差异采取回避态度, 将不太明显的差异混淆为等同的项目。2目的语泛化。学习者在学习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后, 会将一些语言规则过度运用到不适合该规则的地方。例如在学习了数字“二”之后, 学习者会自发的说出二个人, 二个苹果;另外比如在学习了量词“个”之后, 会由一个苹果泛化为一个书这样的错误。这表明造成过度泛化的原因主要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则进行了错误地概括, 并且由于掌握的知识与规则不完整而导致错误使用。3练习造成的迁移。这是由于教师在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强化了某一语言项目而忽视了其他语言规则。例如在学习“你叫什么”这个句子时, 过度练习代词“你”, 而忽视“他”和“她”的训练。而当学习者想知道不在场的另一个人叫什么时, 便不会运用, 甚至错误地使用代词。4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学习者自发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 这其中包括回避和简化。学习者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语言项目时, 经常对其采取回避和简化的态度, 用更为简单地语言项目去替代。例如“把” 字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个比较难的语法项目, 当学习者学习了 “把”字句之后, 在需要使用“把”字句的时候, 简化为其他句式。 如:把书还给图书馆。在表述这个句子时, 学习者会简化为:还图书馆书。或者是:还书给图书馆。5第二语言交际策略。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 因此在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目的语规则之后, 但由于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够, 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常常会采取特定的交际策略, 最常见的便是回避与替代策略。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交际时往往会遇到需要表达却不知如何说起的困境, 因此他们会以简单、常用甚至过度泛化的规则来交流, 虽然他们认识到不足, 但由于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长此以往, 学习者便减弱学习动力, 甚至知错不改, 形成石化现象。

在中介语形成之后, 通过对学习者中介语使用情况的分析, 可将中介语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自发性与可交际性。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自发地、有意识地创造, 他们根据这套规则来进行交际, 并且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 是一种存在于学习者自身的独特语言系统。2过渡性。中介语在形成之后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在学习者不断掌握更多的语言规则的情况下, 由学习者自主调整认知结构与规则, 该语言系统将逐步过渡到目的语。这一过程的长短也会依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而有所不同。3偏误的反复性。中介语中存在一定的偏误, 而这些偏误在纠正之后仍然会反复出现, 中介语也呈曲折式地向目的语靠拢。4循序渐进性。中介语虽然是存在于不同学习者身上, 但它和其他语言系统一样, 其发展过程也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 即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5偏误的顽固性。中介语中出现的偏误需要二语习得者自发纠正, 然而由于学习者意识到偏误却不愿花过多精力去纠正, 或者对有异于母语规则的正确目的语规则持抵触态度, 更乐于接受偏误规则, 因此中介语中的一些偏误便形成“化石化”现象。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中介语与偏误经常被混淆, 但二者却是两种不同的习得理论。其区别在于偏误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出现的偏误, 主要是指语言形式的偏误, 以及分析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而中介语理论则把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点的语言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加以研究来揭示二语习得的动态规律, 不难看出, 中介语理论也涵盖了偏误分析理论。

中介语理论创立至今, 发展也不过近50年的历史。在半个世纪中, 中介语理论已经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作用。然而一种理论的完善, 一定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介语理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限制。在将其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时, 要重视这些问题与不足。首先, 由于学习者不同, 便不能对中介语进行准确的阶段划分。一般说来, 不同水平学生的中介语系统是不同的, 但要把不同水平的中介语用某些标准区分开, 是非常困难的。如我们把学生的语言水平划分为初、中、高三级, 那么这三种水平上的中介语各是什么样子, 是很难找出明确界限的。其次, 对中介语的形成过程及原因也仅限于理论分析。 对某一中介语形成的确切原因很难断定, 而同一中介语却有可能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 既有单一原因, 也有综合原因, 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深入研究。第三, 关于中介语偏误的反复性与顽固性, 我们不仅仅要进行理论分析, 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前瞻性地预测, 来避免学习者的偏误反复出现, 发生僵化现象。

中介语理论的产生及特点 篇8

关键词 中介语 二语习得 根源 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Selinker指出:“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的努力而产生的语言,称为中介语。并且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使用该语言时所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它同时兼具了母语和目的语两者的特征,又与二者有着一定的区别。虽然Nemser于1971年提出了如“接近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之类的专业名词,大多数人仍然选择使用interlanguage来代表中介语。

1 中介语产生根源

从认知主义观点出发,Selinker将中介语产生的原因界定为以下五个:(Selinker, 1992)

(1)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的母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基础必然会影响目的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学习者将其在母语中所学习的基础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规则应用到二语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影响到了二语学习这一现象称之为语言迁移,积极的影响形成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消极的影响形成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2)过度的概括目的语言(Overgeneralization)。相当部分的二语学习者在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会将二语中的某些固有结构简化或者采用简单记忆法,以便于更加轻松地掌握该种语言。这一行为导致了很多目的语中原本没有的结构变体的出现。例如,有的学习者习惯在名词后加-s来变成复数形式,对于一般的名词当然是适用的,但是遇到像sheep这样的特殊名词时,写成sheeps就是错误的了。

(3)训练转移(Transfer due to the effect s of teaching)。教师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方法的不当或者教材内容设置的不当,所产生的对于某些结构或规则的过度着重或强调也会导致迁移。例如,在教授语音时,某位教师对于有些音素的发音不够准确,他所教授的二语学习者在单词中使用这些音素的发音时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而这些错误的发音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很难纠正过来;在基础学习阶段进行句子练习时,如果老师频繁使用 he作为人称代词来进行造句练习,而其他人称代词的使得频率偏低,就会使得学习者在自行练习或是与人交流时,也不自觉地将 he作为人称代词的优先选择,从而造成语言使用上的错误。

(4)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学习者往往会凭借自身语言学习的某些经验与规则,对目的语进行一系列策略性的处理。这个策略包括使用:重构(restructuring)、简化(simplification)、减少(reduction)、省略(omissions)、替换(substitutions) 、迁移(transfer) 、使用套(formulaic language) 等。这一行为对于中介语的发展有着相当直接的影响。

(5)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所谓交际策略,是指说话者在实际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技巧。这一策略包括了信息接收( 理解) 和信息输出(表达)两个方面。随着对目的语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于交际策略的选择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只有在现实语言环境中真正使用目的语,通过真实的交际环境不断练习所学知识并对成果进行检验,通过交际过程对目的语的使用进行重新调整和不断修正,才能最终从真正接纳目的语,并最终由以母语为基础逐渐转变成以二语为基础的策略上来。

Selinker认为,以上的五个原因中,语言迁移起到了最大作用。他将语言迁移定义为中介语理论的精华,认为该理论对于目的语知识系统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中介语的性质特点

Selinker将中介语的性质特点归纳为:系统性(systematic)、可渗透性(permeable) 与动态性(dynamic)。任何一种语言都呈现出系统性的特点,而语言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包容与开放,又使其拥有了可渗透性。该性质具体表现在:任何一个学习者对于该种语言的学习都会经历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中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都在逐渐增加。同时,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自我修正又为目的语增添了不少新的元素。中介语系统对于这些新的元素、规则的吸收可被看作可渗透性。而将所吸收的新规则进行不断重组,并完善壮大,则体现了中介语鲜明的动态性。此外, 中介语逐步向目标语靠近,运动轨迹反复曲折但永远不能真正成为目的语这一特点,同样也是可变性的表现。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具有其他自然语言通有的变异性。

这一变异性体现在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任何一个阶段,其掌握的知识规则都是不稳定的。学习者对于中介语进行不断修正,使其内部系统逐步与目的语相似。要解释这一变异性,可以从学习环境差异,年龄及个体能力差异以及所涉及语言的差异入手:(1)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环境越倾向于交际性,学习者中介语的相似点就越多。学习者自身对于目的语的越重视,或是来自外界的施加于学习者的语言要求越高,其对于中介语的使用就会越注意,准确性也会越高,反之则较低。(2)二语学习者对于语言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与年龄是成正比的。年纪越大,语言的意识程度也就越高。与年龄小的学习者相较,年长的二语学习者在逻辑分析、思维方式、记忆力以及对语言的认识等方面都更强。这种种使得他们的中介语系统变化得更快。(3)语言的学习过程是由易到难的,而语言确有共性,因而不管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如何,在学习第二语的起始阶段,其所学的中介语一致性较多。中介语将目的语的语法体系作为其逐渐接近的目标,因此这一体系反复出现在二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得中介语也会产生快速变化。

总而言之,影响到中介语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原有知识水平高低、学习方法的优劣、学习环境的不同以及对于语言所持有的不同交际需求。这一系列不同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二语学习者产生作用,从而使他们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中介语有了丰富的变异。

3 结束语

在中介语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其表现形式。它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有意识地、不断地从不同角度,结合实际的语言运用,创造性地建立一种语言系统和检验、证实自己对第二语言的种种假设的过程。在综合了对语言的交际功能、目的语知识、母语知识的认知以及对生活、人类和宇宙的认识之后,人们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系统,最终实现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Corder, S. P. Error Aanlysis[M].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England:Oxford UniversiPress,1994.

[3] S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2.

[4] 王永德,盛永生.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 鲁健骥.中介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3(1).

[6] 徐海铭.过渡语研究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1997(2).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9

从中介语及其石化看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是学习者构建自己中介语的创造性过程,由于学习者受母语迁移、学习策略、训练转移、交际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中介语的石化.强调学习个体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主动建构作用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中介语的顺利过渡提供了有效途径.

作 者:陈莉莉 金辉 Chen Lili Jin Hui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刊 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1(6)分类号:H315.9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建构主义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10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模糊语言学是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模糊限制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语用价值.在语言学框架下模糊限制语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其研究领域拓宽到语言学的各个层面,包括语义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翻译学、二语习得、认知、跨文化交际学、修辞学、文体学、篇章学等.我们透视了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本质及其应用价值,评述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提出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作 者:曾文雄 Zeng Wenxiong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 名: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年,卷(期):26(4)分类号:H030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语言学理论研究 语言学应用研究 语篇 新发展

上一篇:最新07年党支部工作方案下一篇:电大行政管理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