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诗词总结

2025-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战争的诗词总结(精选7篇)

战争的诗词总结 篇1

1、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2、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元稹《田家词》

3、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4、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7、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8、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10、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11、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晏行》

12、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何承天《战城南》

13、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14、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15、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汪遵《夷门》

16、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7、不堪对酒长亭别。——李弥逊《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18、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9、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卢照邻《战城南》

20、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

21、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22、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2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4、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

25、迎头便说兵戈事。——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26、嘉彼钓翁,得鱼忘筌。——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27、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28、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李梦阳《秋望》

29、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0、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31、从军乐,莫问所从谁。——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32、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3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35、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李白《发白马》

36、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37、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38、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9、秋山年长头陀处,说我军前射虎归。——刘商《赠头陀师》

40、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41、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

4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3、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杜甫《曲江对雨》

44、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4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6、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8、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

49、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李白《战城南》

50、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颜延之《阮步兵》

51、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52、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53、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张华《游侠篇》

5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6、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57、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58、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张玉娘《从军行》

59、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战争的诗词总结 篇2

一.中华民族尚德不尚武

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中正仁和”、“仁者爱人”、“内圣外王”、“和为贵”、“厚德载物”。中国人酷爱和平, 反对战争, 尤其是厌恶侵略战争。在“贞观之治”和“乾隆盛世”, 中国都是当时世界上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却不屑于对外诉诸武力进行扩张, 而是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 鼓励商贸交流。唐代的长安城内, 各国商贾云集, 友好往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更是记载了中国的先辈们孜孜追求“和平发展”的历史轨迹。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 最远抵达北非, 一路留下的是友谊邦交和货物贸易, 未在海外占领一寸土地。

对于不赞成自己观点的民族, 不是采取武力相威胁, 而是采取“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即使遇到外来的武力威胁, 上策也不是用武力征服, 而是道德感化, 让其臣服, 臣服之后, 也只是满足于名义上的纳贡称臣, 不希求守土统治。舜服有苗的古训, 在历代都依样奉行。“当舜之时, 有苗不服, 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 非道也。’乃修教三年, 执干戚舞, 有苗乃服。” (《韩非子》) 诸葛亮的七擒孟获, 更是家喻户晓, 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二.中华民族尚智不尚勇

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儒家反对流血冲突, 道家倡导“不争之德”, “夫惟不争, 天下莫能与之争”。中国很少主动发动战争, 多数战争都是受到攻击后的被迫自卫。战争中也是崇尚以智取胜, 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儒将形象。《三国演义》就是儒将大展风采、大显身手的舞台。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如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等等, 都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以智取胜的。《孙子兵法》中的《计篇》《谋攻篇》等, 都主张智取。“故善用兵者,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此谋攻之法也。”

中国历史上是文官制度, 重文轻武, 武将的地位和权利远逊于文官。古代的官员大多是多面手, 既能治国安邦, 又能指挥作战, 还擅长于吟诗作画。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积极入世, 积极进取, 报国济世, 建功立业, 尤其是知识分子, 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都把报国济世、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理想与追求。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这种理想在现实中破灭, 使得诗人们痛苦悲愤, 他们就把自己的一腔愁绪、苦闷汇聚于笔端, 抒发胸中块垒, 形成了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愤懑诗篇。因此, 诗人抒写的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怨愤情绪, 又怎会有歌颂战争功勋、英雄伟业的诗篇?

三.中华民族的性格———含蓄内敛

中华民族是一个阴柔内向的民族, 不喜欢张扬个性, 不喜欢直露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是欲说还羞、犹抱琵琶半遮面。道家倡导“柔弱之道”, 认为力量强大了会带来灾祸。“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不以兵强天下”, 即使强大了, 也要“知其雄, 守其雌”, “不敢为天下先”。为人处事不喜欢锋芒毕露, 主张以弱胜强, 以柔克刚, 绵里藏针, 低调做人。歌颂战争功勋、英雄伟业的作品, 无疑是把自己的业绩自我标榜一番, 怎能为他人和自己所容忍?

慷慨激昂的风格, 与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相异。因此, 作者要么写不出, 要么就像陈廷焯说的, “辛稼轩, 词中之龙也, 气魄极雄大, 意境却极沉郁。不善学之, 流入叫嚣一派。” (《白雨斋词话》) 要么写的出, 也无人欣赏, 也就难以流传。中国文学史上这方面的作品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战争的诗词 篇3

1、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李白《战城南》

2、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宇文虚中《在金日作·选二》

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4、岁华销尽客心惊。——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5、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6、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9、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10、从军乐,莫问所从谁。——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12、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高適《塞下曲》

13、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14、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范云《效古诗》

15、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和项王歌》

16、听夜鸣黄鹤,楼高百尺,朝驰白马,笔扫千军。——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17、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8、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19、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20、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21、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王镃《塞上曲》

22、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23、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24、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张玉娘《从军行》

2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6、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韩愈《听颖师弹琴》

27、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28、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杜甫《悲陈陶》

29、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元稹《田家词》

30、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31、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古从军行》

3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3、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元稹《田家词》

34、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3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36、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李涉《楚宫怨二首·其一》

37、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38、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9、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40、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杨广《纪辽东二首》

4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42、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其一》

43、送老薤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4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5、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

46、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李白《白马篇》

47、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张玉娘《从军行》

48、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49、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50、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1、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许浑《金陵怀古》

5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53、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54、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张籍《征妇怨》

55、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56、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张乔《书边事》

5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8、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59、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李约《过华清宫》

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词 篇4

《赤壁》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蒿里行》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新婚别》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晚次鄂州》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陇西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马上作》

年代: 明 作者: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战争诗词 篇5

1.《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少 年 行》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5.《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夏 日 绝 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牡 丹》【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8.《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州 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0.《望 阙 台》【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11.《马 上 作》【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2.《漫 感》【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13.《秣 陵》 【清】屈大均

战争的诗词总结 篇6

关键词:抗日战争;连队;党支部;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30-02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连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它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连队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发展,连队政治工作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并逐步走向成熟。在抗日战争时期,连队党支部就始终担负着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任,是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人民军队的有效举措。新的历史条件下,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就要求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抗日战争时期的连队党支部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经验,对于在新形势下抓好连队党支部工作,推进连队全面建设向前发展,对加强和改进基层连队党支部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坚持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

党支部是连队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促进连队全面建设发展的领路人和掌舵手,必须巩固其核心领导地位,突出巩固支部的堡垒作用。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同志在三湾改编中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开始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制度,我军经过长期的作战实践,对支部的堡垒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进入抗战后,各部队对连队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有了更高的认识。《罗瑞卿在连队政治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支部是连队的堡垒,是连队政治工作的主要靠山,要解决连队政治工作问题,就必须解决连队之支部工作问题,不做好支部工作,是绝不可能做好连队的政治工作的。1944年4月,萧华也在《关于连队政治工作建设问题》中指出:连队支部应成为连队的核心堡垒,巩固党对连队的绝对领导,宣传与执行党的政策,保证上级一切战斗任务与工作任务的完成,这种意义在连队中与整个连队建设上是非常重大的。同时,他还讲道:党的支部堡垒作用,就是通过支委会的领导,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团结非党群众自觉的保证一切战斗与工作任务,因此上级每个时期的任务,都必须通过支部的保证才能实现。

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及其对连队政治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我军各部队主要在建强支部委员会、规范支部内部的组织及其生活、在加强党的教育方面、正确处理党支部与非党群众的连接问题及建强支部领导等5个方面加强连队党支部建设。在规范支部内部的组织及其生活方面,主要从党员的发展、小组划分与党员配备、成立同情小组(即今天的积极分子)、党员的鉴定和审查工作、解决会议太多和会前无准备的问题、党内民主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建强支部委员会方面,要求慎重支部委员会的人选,注意培养支部干部的工作能力及建立各个支部委员的工作等;在加强党的教育方面,提出在方式上应该是以轮流训练班为主,但同时亦应加强支部与分支的教育工作,同时在内容上强调应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教育;在正确处理党支部与非党群众的连接问题方面,提出支部工作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不外乎为着这一目的真正实现联结群众与率领群众前进,必须做到领导群众的两个原则,即第一,任何时候,我们党员都要与群众在一起,不能脱离,保持联系,但又要领导群众不要做群众尾巴。第二,我们共产党员要教育群众提高群众,达到阶级的政治水平。但同时又要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学生;在建强支部领导方面,纠正一切经过支部的错误做法,加强支部集体的有组织的领导。

二、严格组织生活制度

基层连队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是我军多年来抓好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制度,必须抓好落实。要摒弃形式主义,一项一项抓好、抓到位,绝不能以基层连队工作忙任务多没时间为借口而应付差事、敷衍了事、糊弄完事。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进行了整顿连队政治组织与制度的一系列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连队政治工作建设和开展政治工作,我军各部队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了各种政治组织和制度。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接受国民党政府的整编,各部队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连队出现了政治组织和会议汇报制度是纷繁复杂,各自为政,自行添设,重重叠叠,十分繁杂,形形色色,有名无实的现象。如:在会议上的名称上有小组会、支部委员会、支委扩大会、支部大会&&防谍委员会议、政治战士会议、排级干部会议&&不下二十余种师特务营第一连每月要开二十九次会,需三十七个小时;教二旅六团三连每月开三十四次,需要五十三个小时&&一个排长在特务营一连每月开会三十五小时,一个排要开会三十四个钟头。这些不仅没有促进连队政治工作的开展,反而增加了形式主义的流毒继续传播。针对这种实际问题,各部队加强了连队政治组织与制度的整顿。

1941年10月11日,罗瑞卿在《关于连队政治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就对部队的操课会议时间进行了调整,具体规定连队会议名称计十四种,每月共二十二次,每次时间二小时半,政指必须参加者十六次。1942年3月15日,八路军115师也在《一一五师连队政治工作会议关于支部工作报告》中提到:组织的存在要适当,会议汇报的制度要确立,活动要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明确规定,现在师政治部规定只有支部、军人俱乐部、青年队、连队工作组、政治战士五种,其他组织一律取消。临时的组织,在工作任务完毕后,即行解散。罗荣桓还在《略谈连队政治工作问题》中指出:连队的各种制度,必须服从于集中战斗方面。依此为依据,115师在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上还具体规定了党的会议、群众团体会议、行政会议及连队汇报等会议汇报制度的时间和次数。整顿连队政治组织和制度,有效遏制了连队千端万绪,忙不知其所以然,组织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保证了政治组织与制度作用的发挥,为连队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加强群众组织建设

群众组织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发扬民主,充分发挥我军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抗日战争期间,特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我军的作战原则是主动灵活的游击作战,更要充分的发扬民主,发挥群众的作用。

1940年3月颁布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中正式确定了军人俱乐部的名称,并制定了《连队军人俱乐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了军人俱乐部的性质、任务、组成和内容。《罗瑞卿在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军人俱乐部的组织及其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特点之一,在我军政治工作上,有着悠久的光荣传统军人俱乐部是全体军人的一种群众性的组织,一种课外学习的组织,一种文化生活的组织,一种团体生活与正当的娱乐生活的组织,军人俱乐部的工作可以帮助全体军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活跃与提高部队情绪,可以深入全体军人关于军事政治方面的学习,可以帮助部队生活的改善,可以促进部队体力的加强。他还强调,军人俱乐部的工作与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针对抗战时期各部队在军人俱乐部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仅有组织没有工作,或者有某些形式上的装饰,而无实际的工作内容,是少数人包办的组织,而不是与广大群众生活有密切联的组织等问题,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加强了军人俱乐部的建设。首先,依据政工条例统一了军人俱乐部的名称,废止了救亡室的名称;其次,规定了军人俱乐部的时间为课外活动的时间,强调俱乐部的组织,必须吸引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参加,不应只是少数干部与少数党的活动分子包办;第三,强调军人俱乐部的工作中心,应该是抓住有助于军政教育的补助教育性的各种活动、文化娱乐工作、体育活动以及经济委员会的工作;第四,理顺领导关系。强调军人大会的民主,也是有限度的军人大会是在连长与指导员的指示和领导之下进行的。军人大会无权成立决议要连队首长来执行,决议也只能是建议。这些指示和工作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军人俱乐部工作的开展,使军人俱乐部在抗战时期逐渐成为军政工作实施的有力助手。

参考文献:

战争的诗词总结 篇7

小学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合唱活动总结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从小知党、爱党,平湖中心小学5月27日下午在音乐教室举行了“童心向党”歌咏展演。

参赛同学身着整齐的服装,在舞台上争先绽放自己的风采。一曲曲经典红色歌曲在林慕文老师激情洋溢的钢琴伴奏下,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跟随着慷慨激昂的旋律,共同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表达了对抗日先烈们的缅怀之情!台上歌声嘹亮,台下掌声此起彼伏。每个年级的表演都各具特色,经过一个下午的激烈角逐,最终六年段以一曲《团结就是力量》引起了在场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夺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三年段和四年段分别取得了亚军和季军的好成绩。

通过本次合唱比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更激发了学生对合唱的热爱,形成“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经典”的良好氛围。在歌唱红色经典中,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先烈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关阅读: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活动总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201x年11月26日高岭中学德育处组织初一师生77人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来到卢沟桥畔,仰望碧蓝广阔的天际,脚踏斑驳不平的青石板,思绪飘扬,那段饱含着血与泪、硝烟与战火的时光放佛穿过历史悠悠的岁月再一次呈现在眼前。从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畔的第一声枪响,中华民族开始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

在参观展览前,学校德育处组织师生举行了祭奠活动,听着老师和学生代表的发言,听着悲壮的音乐,看着学生一步步地走到鲜花台献花,大家的心情是无比的震撼。

在参观展览中,师生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记下了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牺牲的先烈们。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又一次打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走出展览馆,大家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在这场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沉重代价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上一篇:全国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方案下一篇:又是一年中秋节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