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矿山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精选12篇)
一、政策引导、奖惩并举
设立地质环境保护专职机构,制定政策与规章制度,引导企业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2002年,招远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招远市土地复垦暂行规定》,鼓励矿山企业进行尾矿库复垦(30万元/km2,免征3年农林特产税)。在政策激励下,各矿山企业年投资2 100余万元用于购买设备,进行废石、尾矿井下充填及尾矿库复垦。2002年以来,市政府又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意见》、《招远市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收取地质环境治理预备金规定》和《招远市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百分考核办法》等;同时,招远市国土资源局相继配套出台了《收取地质环境治理预备金实施办法》,并与企业签定“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书”,将检查考核情况与治理预备金直接挂钩。预备金由市政府财政专款专管,专门用于制约矿山企业在矿业活动过程中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履行恢复治理义务。
实行日常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日常检查占30%,年终考核占70%),达到考核标准的,返还年度10%~30%的治理预备金;否则,扣除年度预备金,由政府支配实施治理。由于政策对头,措施得力,有效遏制了因资源开发而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保障了以后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实施。
二、因地制宜、依靠科学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认真总结近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特别是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先进经验,积极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针对矿山环境问题各地各异的实际,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必须采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园则园(公园),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对采矿塌陷地,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对分布在城市周围和主要交通沿线的采石坑、塌陷地,则以美化环境为主,大兴“造绿工程”、“美容工程”,条件适宜的可建设成公园、旅游景点等。
加大对矿山科技进步的投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实行强制化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政策,更新改造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矿山采选回收指标,降低消耗损失,是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根本性措施。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或回收利用,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开发污染防治产品系列,从根本上减少资源利用中的污染物排放。要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在贷款、利税、分配等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矿山企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要注重研究矿业城市的科学规划布局,建设绿色矿城、绿色矿山,都要采取有序、有度、科学、合理的方法,把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并通过综合治理把矿山环境恢复到最好,最大限度地使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多方筹集资金,完善投入管理机制
保护与整治矿山地质环境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率只有12%和世界各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重建滞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有效解决资金投入管理机制问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整治只能是一句空话。总结各地筹集资金的渠道不外企业、国家和社会三种。
企业渠道,就是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矿山企业出资保护环境。除强制矿山企业出资履行日常的环境保护义务外,还向矿山企业征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保证金,有的地方叫做土地复垦保证金,主要用于矿山闭坑后的恢复重建,使恢复重建资金落在实处。同时,实行此种矿山地质环境经济补偿政策,矿山企业须将环境治理费用、复垦保证金纳入生产成本,使矿山开发成本全面真实,通过效益对比,促进企业自觉实行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国家渠道,就是国家财政出资。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欠账,由于责任主体灭失,只得纳入国家规划,分期、分批给予资金支持逐步解决。社会渠道,就是调动社会多元资金参与。要调动社会资金投入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的积极性,必须制定并确实执行“谁治理谁受益”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市场机制,招商引资,滚动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进一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产业化。招远市的做法:规定煤矿企业复垦塌陷地的,其收益和土地权属归企业所有;其他单位和个人复垦国家未征用的塌陷地进行粮食生产的,三年内不交合同定额任务;外商或其他单位和个人单独投资复垦治理国家已征用的塌陷地,从有收益之年起10年内免交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落实优惠政策、实现投入—治理—经营的良性循环,乃是招远市塌陷地治理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对于新建和现有矿山,主要靠企业渠道。对于历史欠帐,国家渠道是应当安排的,更重要的是开辟社会渠道,社会渠道可能是解决历史欠帐加快复垦进度的根本出路,是积极探索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新机制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方向。
四、加强防治、转变意识
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矿业大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多, 矿山开采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当前, 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 因此, 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十分有必要。由于我国地形、地貌比较复杂, 地质构造运动强烈, 很容易诱发地质灾害。近年来, 大规模的开采矿山资源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建设, 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再加上人们对环保不够重视, 在长期持续性开采过程中, 很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导致矿山事件频繁发生。虽然通过矿山整顿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总体来看, 我国矿山环境恶化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根本上治理, 矿山防治水平有限, 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保护矿山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已经成为矿山开采行业的一项艰巨任务。
2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的措施
目前, 我国矿山开采过程中, 很容易诱发水土流失、滑坡、水体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以及地面沉降、坍塌等一系列矿山环境灾害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并限制着整个开采行业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 归纳并总结到一些解决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进一步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 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矿山地面减沉技术的应用
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 开采和利用大量资源的同时会造成矿区出现空区现象, 影响周围环境。矿山地面减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 利用砂、厂砂炉渣以及尾矿等材料, 对开采后的空区进行填充, 避免出现坍塌、变形以及地面沉降等现象的发生, 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地质环境范畴中, 沉陷对环境的危害性较大, 尤其是在预计会对沉陷地面进行冲刷, 破坏周围土层结构, 诱发泥石流或者是水土流失等危害。采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 能够有效减少沉陷地表的面积, 减轻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 避免水土流失、洪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种植复垦技术的应用
矿山开采中, 大面积开采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现象, 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为了降低开采对地质造成破坏, 因此, 必须要做好地质灾害的治理对策, 而种植复垦技术的应用, 主要对塌陷地区实施复垦填充, 以煤矸石为填充的主要材料, 在复垦区域内进行种植, 大面积的树木和草, 能够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降低对复垦区的环境影响, 同时在填充区复垦种植过程中, 必须要做好地面压实处理, 确保地基紧密度, 提升复垦技术的应用效果。
3 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 随着矿山开采行业在快速发展, 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关注, 笔者通过上述介绍和探究, 归纳并总结出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为此, 提出了几点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能够帮助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有以下几点:
3.1 提升矿山地质勘察队伍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矿山资源比较丰富, 矿山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高, 该行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总值有着重要作用。矿山地质勘察是综合多工种、多学科的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 对于勘察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不仅要熟练掌握工程学、地质学的相关资料, 更需要具备野外实践训练的经验, 只有具备综合素质, 才能够根据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做到因地制宜, 采取针对性措施, 从而降低对环境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提高矿山地质开采的效率, 避免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法律法规
结合矿山地质开采的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法律法规, 加强对矿山地质开采管理的力度, 针对一些违规开采或者是不正当开采的行为, 及时予以处罚和制止, 严重时追究其刑事责任, 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同时, 还要抬高矿山资源开采的准入门槛, 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位, 通过对矿山资源开采队伍的资质进行全面审核, 确保其技术水平、安全生产能力以及企业规模、环境治理能力等都符合相关规定, 如有一项不达标, 则不能正常进入开采工作。
3.3 实施奖励机制, 加强对矿山环境保护
通过奖励机制来扶持施工企业积极投入新的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 在提升开采质量和效率的同时, 降低和减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鼓励新工艺、新技术的大力推广, 不仅能够提升整个矿山资源开采的效率, 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而且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及影响, 有利于环境及时恢复, 提高矿区环境治理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矿山开采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工程,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在不断扩大, 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甚至会引发地质灾害。本文通过探究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灾害提出了治理措施。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 以及自身对矿山开采行业的深入了解, 提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究, 能够进一步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问题, 有效解决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做好环境治理及环境恢复工作, 提升矿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实现矿山地质开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影.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综合治理研究—以安徽环山某生产矿山为例[J].吉林大学, 2013 (05) .
[2]纪万斌, 纪凤程.煤矿城市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生产力发展, 2014 (12) .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对策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笔者根据我省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提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对策建议,供参考。
1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1 矿山地质灾害
包括地面变形(地面塌陷、地面不均匀沉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矿坑突水,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区)7328个矿山中,有1110个矿山因矿业活动引发了地面塌陷、不均匀沉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矿坑突水灾害1563处,占调查矿山总数的15.1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26亿元。
1.2 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
几乎每一个矿山不同程度地存在占用破坏土地资源问题,全省因矿业开发占用、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0811.45公顷,占矿山用地面积的7.51%,平均每座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为2.84公顷。
1.3 影响及破坏地下水系统
我省矿坑年均抽排地下水总量72466.83 万m3,造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范围达1004.72 km2,占全省矿山总面积的36.28%。单个矿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范围一般10~20km2不等,最大219.9km2(宁乡县煤炭坝矿区)。地下水位下降深度一般为数十米至200m,最大下降深度达600m(宁乡县煤炭坝矿区)。截至2008年底,全省因采矿共造成896个村190万人和26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并造成近1000公顷水田变成旱地、1700余处井泉干枯。
1.4 矿山废水、废渣及对水土环境的污染
全省矿山废水年产出72466.83万m3,年排放 66375.72万m3;矿山废渣年产出6709.95万t,年排放5047.51万t,累计积存量61067.91万t。全省有1561个矿山环境污染中等—严重,污染地表河流及溪沟1138.44km,污染土地面积8152.86公顷。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对策建议
2.1 完善我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体系
目前我省已颁布了《湖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办法(试行)》等与矿山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规范和管理办法,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已基本建立。为更有力保护矿山环境,可在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2.2严格矿业开发的准入条件
要严格执行《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20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应通过规划调控矿业权投放的规模和总量,调整矿业产业布局,促进矿业向生态效益型经营发展,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依法严格新建矿山项目审批,要认真执行规划确定的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
2.3转变和改进管理方式
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各级国土资源地质环境管理部门机构和管理人员、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一是实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管理:制定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标准,定期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并向社会发布评定结果。二是进行全过程管理: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贯穿勘查、基建、生产、闭坑等矿业活动的始终,改变过去的末端治理为及时治理。
2.4 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动态巡查,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检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制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的执行情况,检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的进度、质量和效果是否符合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对未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进行保护和治理并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的矿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责令采矿权人限期恢复治理;逾期不进行恢复治理或治理不达标的,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并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
2.5 编制实施《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在本次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编制《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及保障措施,实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和保障矿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2.6 继续实行并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
在备用金收存过程中普遍存在采矿权人缴存意识不强,矿山企业困难不能足额缴存、地方政府出面申请减缴等现象。主要原因是收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采矿权人不缴存备用金怎么办,现有的法律无约束和处罚条款。所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不缴存备用金的约束和处罚条款,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的收存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2.7 完善并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湖南省自2003年起开始实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这一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要纠正以往在审批时,多侧重于从地质专业角度对开采技术方案是否可行进行审查的做法,要将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经济损益评价作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进行考虑。立足于矿山资源特点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将地质环境资源消耗费用、地质灾害损失费用、污染损失费用三项费用之和与矿山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和相比,并考虑现时进行开采矿产资源的机会成本,评价其投资效益和防灾降损的合理性,并作为是否颁发采矿许可证的一个重要指标。
2.8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制度
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制度,推进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建立健全以矿山企业监测为主,省、市、县联合监测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为动态分析评价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定期发布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度报告提供依据。
2.9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
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研究矿业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的机理,研究适合于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实用技术和方法,研究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三废”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研究如何运用“3S”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建立起广泛的技术网络,提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信息和技术数据,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水平的提高。
2.10 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标准
在以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矿、农业、林业、环保、生物等多学科专家的作用,融合相关学科技术方法并进行优化创新,切合湖南实际,完善《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技术标准》,改变矿业权人在进行恢复治理时随意性很强,管理者进行督查无标准判定恢复治理是否达到要求的现状;要统筹规划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2.11 拓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渠道
目前,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投入总量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实际需要相比,差距甚远。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恢复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给予投资者一定年限内拥有对被恢复治理土地的利用权,并降低或免除有关收费。
参考文献
作者:党中华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对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根本要求,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仅体现着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风貌,而且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汉阴县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活动、加强农村卫生环境治理,正是实现“村容整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具体实践。
一、汉阴县农村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良好的村庄容貌的形成,取决于村民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科学合理的规划、配套设施的建设、健全的管理机制及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等也不无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农村现状的影响,汉阴县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建设规划相对滞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一些村建屋无序,乱建乱搭现象比较普遍,全县目前有60%以上的村没有完成村庄规划,随路而安,顺河而建,村内无固定垃圾投放点,无公共休闲绿地,排雨、排污设施不配套,没有专职的规划管理人员,导致村容村貌难以有效整治和改观,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2、农村有的地方环境卫生较差。有些村的屋前房后、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垃圾满地,“三堆”(柴堆、粪堆、垃圾堆)现象突出,鸡狗散养,红红白白的塑料废物随处可见,路边、河道、水渠成为垃圾投放点,造成垃圾清运靠水冲,臭气、碎屑清除靠风刮,道路清扫靠雨洗。垃圾处理未做回收填埋处理,达不到无公害化的要求,造成环境污染。
3、农村的安全用水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还不够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畜引水”项目积极实施,农村的自来水使用基本覆盖农村,但水质的检测、消毒等环节欠缺,符合安全饮用水标准的程度不高。农村大部分都是旱厕,而且厕所、猪圈、厨房相连,卫生程度大打折扣。除“四害”认识和投入不足,消杀效果不明显。
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公共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陈规陋习严重;二是经济基础薄弱,卫生设施建设上投入少;三是基层干部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未列入议事日程,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改变不大。
二、对整治村容村貌、搞好环境卫生的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来抓。实现村容整洁是树立农村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汉阴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抓好了,一方面可以惠及千家万户,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人们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和团结稳定的社会氛围。同时,还可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农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农村赢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创造条件。要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契机,大力开展以农村环境卫生为重点的“洁净家园、建设新农村”活动。从实现“村容整洁”上破题,用管理城市的办法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牛鼻子”工程,常抓不懈,抓出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基础。
确实搞好村镇规划,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要求。村镇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村镇规划,并抓好规划落实,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一是要按照《汉阴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要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施“四化一管”,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四化”即净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家园、硬化道路,“一管”即加强管理,建设生态文明村。二是要借鉴城市规划的经验和做法,把城市规划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引入新农村建设之中,使新农村建设规划既有较高标准,又要经济实用。三是把那些实践证明在农村受群众欢迎的、花钱又不多的如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积极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农村的集中安全供水、垃圾处理点、体育文化活动场等公共设施纳入规划之中。
理顺职能,通力合作。各乡镇政府要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认真抓好,加强检查、督促,服务社会。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农综办、文明办、爱卫办以及广电局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参与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把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摆上议事日程,共同营造齐抓共管工作局面。同时在学校对学生、在农村对农民群众全面推进公德建设,不断提高全县公民的公德和思想道德水平,树立环境卫生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在整治村容村貌和公共卫生环境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以改水、改厕和垃圾处理作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卫生示范镇和卫生示范村活动为载体,以316国道沿线镇村为重点,逐步向两边推进,带动农村广泛开展整治村容村貌的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做好五个结合:一是同重点村建设相结合,切实做好“五改三建”(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路和建家、建园、建沼);二是同沼气池建设结合,推广生态能源,消化秸杆和牲畜粪便;三是同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实施结合起来,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四是同移民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结合起来,提高环境卫生基础,创造村容整洁条件;五是同“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结合起来,促进环境卫生意识和水平的提升,要总结推广花果村实行的“门前三包”制度和三同村、五一村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卫生管理办法,形成项目支持、群众参与、管理到位的环境治理工作格局。确保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真正做到“富要富的水平,穷有穷的样子”,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建立村容整治长效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村容村貌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良好的村容村貌的保持需要常抓不懈,创建和保持卫生示范镇和卫生示范村,需要付出艰辛地努力,常抓不懈。需要建立和完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要大力推广村民一事一议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的落实,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卫生保洁制度,加强检查与评比。应进一步强化镇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完善考核机制,形成“干部牵头、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整治目标到位。
环境水质标准
美国1965年颁布的《水质法》引进了一些新的重要规定,要求各州确定水质标准及达到此标准的具体实施计划,规定的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水体当前和未来的用途、按水体用途建立水质基准、为达到水质标准而制定的计划(包括:预防措施、建设计划、执行行为、监督和监测),并要去各州必须将处于州际间水体的水质标准确定下来。197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水法》的修正案,该法改变了纯粹以水质标准为依据的管理方法,而是采用了以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的排放限值和水质标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排放限制是以技术为依据的,根据不同行业的工艺技术、污染生产量水平、处理技术等因素确定各种污染物排放限值准则和标准。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990年修订的《清洁空气法》要求美国国家环保局对损坏公共环境和健康的污染物质制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清洁空气法》确定了两种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初级标准——针对公众健康,限定的范围主要包括,一些敏感人群例如,哮喘患者、孩子和老年人。
次级标准——至少于初级标准一样严格,是为了“包含公共福利不受任何已知或预期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减少对动物、农作物、植物和建筑物的危害。例如,硫氧化物的初级标准是为了保护有各种呼吸疾病的人口,而次级标准是为了保护植被不受破坏。除此之外,美国国家环保局空气质量规划与标准办公室制定了6种主要污染物质的标准,被称为污染物质标准。
固体废弃物管理
1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矿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该资源型矿区经过多年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很多采石平台以及陡崖的出现。不仅对区内地貌景观形成很大的破坏,而且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存在崩塌等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隐患,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污染也有一定影响,废石堆放掩埋破坏原有覆盖的植被[2]。
2矿区地质灾害影响破坏现状
2.1崩塌
矿区采石陡崖均为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区,特点不仅陡而且还非常高,并且存在很多岩体裂隙,很多岩石呈块状突出于破损面上,另外有大量的松散结构的风化层分布,遇到不良天气以及外力影响下,非常容易导致岩石崩落,造成崩塌灾害的发生,给生活其下部区域的人们造成安全威胁。
2.2水土流失
矿区开采活动,严重破坏了该区范围内的原有植被以及土地。特别是采用露天开采形式的矿山,破坏程度更加突出,引起矿山范围内出现大量的荒漠化现象,遇到降雨天气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长期的降雨冲刷,使有机质被雨水带走,影响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养分明显不足,给区内植被生长造成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出现了很多裸露山体,影响区内生态环境。
2.3地质地貌景观破坏
伴随矿山开采,对区内原有的地质地貌形成了很大破坏,造成很多开采平台和陡崖的形成,这些陡崖与平台上没有植被生长,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地貌,而且遇到诱发因素,非常容易导致崩塌现象的发生。而且很多矿井开采之后,占用了很多土地资源,又因其在山岭上方,给下面居住的民房造成很大威胁,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很大程度上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形成破坏,影响到区内优美的景色[3]。
3矿区地质环境稳定性分析
3.1边坡整体稳定性
根据相关调查,矿区内边坡主要为中厚岩层,属于寒武纪张夏组,非常坚硬,具有很强的抗风化性。调查发现矿区边坡这些岩石分化程度轻微,而且具有非常统一的岩性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边坡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会引起大的滑坡灾害[4]。
3.2边坡局部稳定性
编号: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责 任 书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印制 二○○八年五月 甲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乙方:(采矿权人)
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甲乙双方签定本责任书。
一、甲方责任
1、按照《办法》规定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核定、矿山恢复治理工程验收和保证金返还等相应管理工作。
2、督促和指导矿山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确实保护好我区矿山地质环境。
二、乙方责任
1、按照《办法》规定,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应交纳保证金总额 万元,首次应交纳 万元,余额按规定交纳。
2、负责开展 矿山(面积 公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1)整治被破坏的土地、河道、航道,使之能够种植、养殖、行洪、通航或者可供其他利用;
(2)整修露天采矿的边坡、断面并种草植树,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消除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
(4)采取封闭、充填或者人工放顶等措施,使地下井巷采空区及其地面安全稳定;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地质环境治理责任。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或分期治理)工程要保质保量,满足当地地质环境安全要求。
三、附则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法定代表人 乙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或授权委托人):
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处置等,结合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化特征,预测新一轮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恢复治理难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以及其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并对在本轮矿业活动结束时总体地质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做出恢复治理难度分析。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259信箱,101149)摘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我国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此项工作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部门专项,在项目管理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以调查研究为切入点,从管理实践出发,对部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这一专项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关键词:环境治理 项目 对策建议
一、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新上项目,属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范围之内,此项目是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有关此类项目的审报、项目内容、管理等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管理。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符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确定的支持方向与重点,也就是符合我国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目的;依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通知的规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矿山因采矿活动而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需恢复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所需投资。该通知明确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矿山全部由国家财政支付而且是单一所有制形式,其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理应由国家负担。项目申请与实施: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由各省市国土资源厅组织各省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及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初审,对符合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并按照部申报程序与规定提供相关申报资料的项目,由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批并上报财政部申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二、关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采空沉陷
开采沉陷主要表现形式为塌陷、沉降、开裂三种形式。
1.塌陷:指在人为和自然地质因素作用下,地表岩、土体中洞穴顶部向下断错坍塌,形成塌陷坑、塌陷洞、塌陷槽的一种地质现象。
2.地面沉降:地表水平面下降。地面下沉,影响范围大、分布面积大。沉降一般继塌陷之后形成,形态多数似锅状、蝶状等。
3.地面开裂:采矿引起岩层、土体沿一定方向破裂,在地面上形成裂缝。地面开裂是矿山塌陷和沉降的伴生产物,涉及的范围广、数量更多。
4.岩溶地面塌陷:指岩溶地区,由于隐伏下部岩溶洞穴扩大而致顶板岩体塌陷,或上覆岩土层洞顶板失去平衡产生下沉或塌陷。
(二)崩塌、滑波、泥石流
1.崩塌是位于陡崖、陡坎、陡坡上土体、岩体及他们的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突发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倾倒、翻转、堆积于山体、跛脚和沟谷的地质现象。
2.滑坡是指斜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特定面或组合面产生整体滑动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自然地质现象。是黄土、粘土、松散岩石碎屑由于降水(降暴雨、融雪、冰川)等激发掺合下形成泥浆,特殊性洪流。泥石流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三)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干枯、污染
矿山地下水位下降、干枯由于采矿过程中耗用大量的生产用水,及疏干排水,水资源过量采用与浪费,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引致矿区出现大面积疏干漏斗,造成地下水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以致水源枯竭或者河流断流。地下水污染是因采矿引起的在害矿物成份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污染。
(四)危损尾矿坝、废渣场问题
危损尾矿坝问题:尾矿坝是用于规范矿山废渣堆放的坝体,由于矿山废渣数量大,如果坝基选择不当,年久失修等就会导致坝基裂缝、滑动,或由于废石堆积过高,没有采取稳固、加固措施而导致滑坡,突涌等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停产、公路坡坏以及超前占用良田等恶果。
废渣场问题: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石、尾矿,数量巨大。这些固体废物简称废渣,往往堆放于矿区固定场所内,即废渣堆放场。矿山废渣占用大量土地,矿山固体废物中,常含有多种金属元素,长期堆放,流失会损伤地表。与空气发生氧化、分解及溶解作用,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流失,污染水体和破坏土质并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造成农作物减产。食物链进入人体危机人体健康,由于这些有害物质在空气、水、细菌综合作用下,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往往形成酸雨,威胁动植物生存,侵蚀污染自然景观。
(五)残煤自燃灾害
煤矿残煤自燃主要原因:由于煤层暴露于地表与空气直接接触,在太阳的直射下达到燃点引发自然燃烧;或由于采矿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导致巷道冒
顶空气涌入山体纵横交错的巷道中,迂高温引发自燃,火势漫延,如不及时治理多导致矿井塌陷,又形成外燃,火势很以控制。残煤自燃地质灾害治理是我国仍至世界矿山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一但发生很难控制,易复发。残煤自燃引发多重环境灾害:大气污染、酸雨、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地壤污染、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
(六)土地破坏
采矿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失去原有可利用状态。
(七)矿区生态破坏问题
采矿活动严重破坏森林,加剧草场退化;动物生存环境造受侵害;自然景观、地貌、地质遗迹、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侵蚀。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从国土资源部2001年下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任务以来,各省国土资源厅积极组织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对已下达的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认真的组织与实施,地方政府与当地人民对环境治理项目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2001至2003年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共计88项,累计投资1.7亿多,预计未来产生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可达到投资的4倍。2004年国土资源部对首批已完的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验收,其中涉及的治理内容有:地表塌陷治理;崩塌、滑波、泥石流治理;地表、地下水污染治理;危损尾矿坝、废渣场治理;残煤自燃灾害治理;土地复垦;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由于各省厅与地方政府的热情支持与配合,80%的项目落实了地方配套资金,其中大部分为地方政府投资,也有部分企业投资。项目总投资平均达到中央财政总投资的123.28%。90%的项目工程量超出原定计划,18个项目工程质量均达到预定要求,全部验收合格。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相关问题
针对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我们组织了相关调研,并就已验收的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1.项目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深得省厅、地方政府、百姓的支持,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配合。2001年该项目主要直接下达给项目申报单位(企业),由于是新上项目,规范化管理还处于探索中。2002年始国土资源部开始实行规范化管理,从项目申报、审批、下达、验收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项目运作逐步走上正规,下达到各省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行网上公开招投标。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形成了“部门审批-省厅上报-公开招标”的管理程式。各省国土资源厅与项目地资源局、地方政府负责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项目设计、工程承担单位的招标工作、负责工程监理与审计工作的落实、监督工程与资金落实工作、组织专家审查与验收等。中标单位承但相关设计、工程实施任务。由独立资质监理单位、审计事务所负责对工程的监理与审计。从国土资源部已验收的18个项目分析,95%的项目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通过了专家论证,80%项目聘请了监理公司或由通过部门认证资格的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了监监。40%的项目通过社会审计事务所审查,并出具投资审计报告,其余由省级国土资源厅组织负责审查。80%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得到落实。
2.项目投资。
由于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历史欠债太多,需要投资治理环境的申报项目较多,目前各省申报的项目数已达300多项。而国家专项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实际落实的只有申报项目数的30%。矿山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来源主要是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权使用费与价款,目前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也只是占其中的一少部分,占矿山历史所创利税的1%,可见总体投资量不大。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治理工程难度与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不可预见因素多又难以控制,从另一方面加大了资金缺口。对国土资源部已验收的18个项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80%的项目配套了地方资金,20%的项目只有中央投资;80%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超出设计预算总额,平均超出率为123.28%,最高超出率为150%。95%的项目完成投资工作量后,因无投资而余留环境问题有待治理。
3.项目管理。
由于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是国家近年来才开展起来的项目,许多项目管理运作规范、规章、标规还没有建立,项目实施管理落差很大。部分项目设计预算没有具体尊从的依据;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与审查工作还没有规范;对项目工程的技术规范、预算标准以及监督管理没有出台部门要求;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管理规章责任制,工程监察工作不到位,部分项目不能提供工程质量监理报告与投资审计报告等。以上问题将会给今后的项目实施带来管理及工程质量等漏洞。
四、对策与建议
1.走“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治理”之路。由于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缺口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合作,同时也需要矿山企业的积极合作,走“以矿治矿”的道路。在这方面已有些好的典型,如浙江、新疆、山西等省,为填补资金上的缺口,他们采取了企业出资、自筹集资、义务劳动、以矿产资源抵偿劳务支付等多种办法,这些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很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与政策鼓励。
2.加强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实施与质量,加强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施工,严格实行项目公告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加大项目预算的执行和检查力度,按照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要求,建立健全具体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对具体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建立严格的上报审批机制,杜绝隐瞒、谎报情况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不断出台、修订部门监管规范。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治理成果也需要监督与维护。建议国土资源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加强项目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果的后期维护与监管工作,要求地方政府做好配合工作。
3.做好专项资金项目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工作
对国家新开展的专项资金项目,建议应建立案例分析制,进行跟踪研究。目前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技术以及预算规范与标准尚未出台,为确保工程质量与投资目标实现,急需加强技术与预算管理规范、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项目工程设计与设计预算规范化管理。为防止套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促进国家专项基金项目规范化管理,建议对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要求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进行建度,确保国家投资与地方投资的落实与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
4.充分重视环境治理工程科学研究。矿山环境治理,是一个地质学、力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解决地质环境问题必需以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为基础,不同地质、水文环境条件,不同岩性,不同矿种,不同规模,不同开采方式,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同,治理保护的措施和方案也不同。如矿区地质环境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植物适应性分析,环境变化分析,治理技术与方案确定等,这些研究工作复杂而艰巨,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需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工程技术手段是解决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关键,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比较晚,技术手段的研究也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而得不到解决。近年来,此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曾设立了相关治理技术方面研究的课题,但因没有专项资金来源支持,很难立项。即使立项也只能列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之中一小部分,其投资不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的1%,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国家应在重视环境治理的同时重视环境治理工程科学研究,中央、地方财政也应积极支持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资料]
[1] 张梁,《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技术编指南》,研究报告,(内部出版)2002,12。
[2]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财建[2003]530号文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案例分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内部出版)2004。
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3〕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们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 政 部
国土资源部
2013年3月27日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将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统筹安排使用的通知》(财建〔2010〕92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通过中央分成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安排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指对国有矿山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或责任人已经灭失的、因矿山开采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恢 复和治理。
第四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可以充分挖掘低效、废弃工矿用地潜力,能够同时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第五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支出及其他相关支出。工程支出包括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等。
第七条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支出,是指采取工程或技术手段对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实施治理发生的支出。支出范围主要包括矿区的采空区塌陷治理、地裂缝治理、泥石流治理、滑坡及崩塌治理等。
第八条 地形地貌景观治理支出,是指对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土地毁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和废(渣)石堆放等问题治理发生的支出。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削坡、修建台阶、护坡、修建挡土墙、防渗、排水、加固、挖填和植被恢复等。
第九条 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治理支出,是指对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进行综合治理发生的支出。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回填采空区、矿坑水处理、覆盖密封、帷幕注浆隔水、灌浆堵漏、防渗、回灌、修补含水层、供水和排水等治理工程。
第十条 矿区土地复垦支出,是指对采矿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 污染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发生的支出。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回填、推覆平整及铺垫表土,污染土壤修复、输排水、废石覆盖和修建道路等。
第十一条 其他相关支出,是指与项目实施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以及其他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支出。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对外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
(二)购置与项目实施无关的设备、装备等固定资产;修建与项目实施无关的房屋、道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
(三)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奖金和公务车辆支出。
(四)其他与项目无关的支出。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依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和各地实际情况确定支持重点。
第十四条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依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确定的支持重点,确定具体项目并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项目总投入和资金投入。目标任务应当可量化、可考核,资金投入应包括自筹资金和财政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论证,一次性核定项目总投资和各投资,并核定总目标和各目标。对于实施方案通过审查论证的项目,将根据财力可能一次性确定总补助资金和各补助资金,并按项目进展情况下达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项目资金预算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做调整。因项目施工量变化需调整预算的,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调增预算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涉及到项目地点、施工期限变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项目工作经费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列入部门预算安排。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单独核算。
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做好专项资金的核算工作,及时办理资金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竣工财务决算由省级财政部门批复。省级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做好项目决算审计、验收等工作。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形成的各类景观和设施,待项目竣工验收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管护责任单位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每年将根据经论证的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对考核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按计划给予持续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暂停下一预算安排,要求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支持并收回已拨付资金。
第二十二条 省级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落实项目资金的监管责任,确保专款专用,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重大事项要及时向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报告。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不得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支出范围以外的其他支出,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主要指标研究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指标
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共同保护美好家园--浅谈矿山整治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近两年来,滨湖区国土资源局致力于把开展矿山环境优化综合整治融入到创建无锡特大城市和实现滨湖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中来.通过一年多的`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当年复垦当年见效的废弃宕口16.7 hm2,目前已变成了良田,并通过了省厅部门的验收,为全区置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6.4 hm2,直接为乡镇节约用地成本近500万元.滨湖区采取的做法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作 者:浦全兴 作者单位:滨湖区国土资源局,无锡,214000刊 名:江苏国土资源英文刊名:JIANGSU LAND AND RESOURCES年,卷(期):“”(12)分类号:F2关键词:
【整治矿山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在矿山整治会上的讲话07-1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09-24
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制度10-25
矿山地质专业技术工作小结11-20
环境整治工程建议书12-12
矿山地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11-11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06-08
湖南省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07-19
街道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3
环境保护研究在矿山中的应用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