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因材施教发展自我(精选11篇)

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篇1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想(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名师点评】

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篇2

2005年,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 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如在德国, 16岁至19岁年龄的青少年有超过70%人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 在高中教育中, 进行职业课程教育的有89%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发展的产业化, 工业发展的现代化的需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将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世界范围内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些年来, 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面向全社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何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 实现自我转型, 将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关系到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面我就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因材施教, 实现自我转型谈几点看法:

一、认识自我、转变自我、争作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 职业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就业, 而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升学。要就业就必须了解市场的需求, 企业的需求。现在很多办得很好的职业教育院校直接与大中型企业保持着“你需求我培养”, “你革新我转型”的双赢合作关系。既保证了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也解决了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这就对处于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要将最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要将最新的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不仅仅是拿着一本教科书就能上好课了。我们必须“走出去, 请进来”, 走出去了解最新的信息, 深入企业学习新知识, 新技术。请专家和企业精英走进教室充当兼职教师。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踢过足球的的人, 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教练。所以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能再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 我们必须认识自我, 及时充电, 转变自我, 争作理论和实践都能游刃有余的双师型教师。

二、因材施教, 不抛弃、不放弃

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 厌学, 逃学的情况普遍存在, 还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 在我教过的班级里这些情况都普遍存在。一开始面对这样的班级在教学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不能抛弃, 不能放弃, 不能只为完成教学任务, 而忽视教学质量。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我们受到人们的尊重,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所以, 多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 与他们沟通, 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多关心他们, 不要只是让学生听你讲, 也听听他们的心声。既要成为学生们尊重的老师, 又要成为学生们帖心的好朋友。当十年以后学生们依然能在偶遇时亲切的叫你一声老师, 能在节日里发来一条祝福的短信。我想就是对你最大的肯定。

当然改进教学方法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学生们看了十几年的黑板和粉笔字, 听了十几年孔夫子式的教学, 当然会厌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才是最高效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比如: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图文并茂的缤纷世界当然会比黑白世界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三、与时俱进, 作学习型教师

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 一个新知识和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对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旧的教学资源, 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硬件上国家正加大投入, 软件方面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教育理念。教师授人以“渔”, 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用鱼竿, 我们还要教会学生用最现代化的渔轮, 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先学会。国外也有许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美国正大力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这有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 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它打破了为师独尊, 忽视学生感受的局面。强调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动机和学习态度。以学生获取能力为出发点, 深入了解学生先前知识背景, 学习欲望, 学习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灵活的教学活动, 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将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却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成了导演、组织者、策划者, 而学生在课堂上才是真正的演员, 从根本上做到了师生的良好配合, 实现了互动。这样一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上课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我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 我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是园丁, 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我们细心呵护, 我们从不抛弃, 从不放弃。教师是导演, 我们培养出了最耀眼的明星, 在这星光下也有你默默的背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们将不辱使命。

摘要:职业教育是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认真思考, 总结经验, 因材施教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自我转型, 争作双师型教师。

因材施教,促个性发展 篇3

一、观察了解阶段

“知已知彼,百战百殆”这句千古不变的名言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只要对学生有充足的了解,才能开展工作。一个好的教练,了解清楚运动员的个性,才会在训练当中得心应手。如今年我镇田径队有十六名队员,他(她)们分别来自全镇10间不同的学校,彼此之间并不认识。然而由第二周开始,集中到中心小学一起学习、训练、生活。他(她)们都是六年级的学生,更有一个是五年级的女同学,之前都未曾离开过父母家人的照顾,而为了参加县运会,我们要求他(她)们必须在学校住宿,统一管理。这时候,更是我观察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最佳时机:

1、通过日常训练,观察运动员的言语、行为表现。每天的训练,我都会认真观察每一名队员,队员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再结合他们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耐心、毅力及种种不同的反应,分析每一个队员的能力。如队长小辉,他在训练中表现特别坚韧,刻苦耐劳,从不在我面前喊累,每一项训练都是带头做好,第一个完成任务。而另一名队员却恰恰相反,强度不大的项目,一两组训练下来就说累了,说脚痛什么的,其实是怕辛苦的表现。

2、通过谈话,沟通交流,了解运动员思想动态。训练休息之余,我都和主动和队员们交流,询问他们是否承受住运动强度,能否适应我的训练方法,有没有不适之处。这时候教练就要特别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和队员们平等交流,真诚相待,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掌握好运动员的心态,为以后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做好计划。

3、旁敲侧击,在学习和生活上了解每一名队员。作为教练,只能在训练的时候才有机会观察队员,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经常会通过电话询问每个队员原来的教师,了解他们在自己学校时的情况;学生宿舍也是观察运动员的好地方,这是队员们个性最好的体现,也是他们最真实的反映。在这时,我可以近距离地接触每个队员,也更清楚了解到队员的性格、喜好。

二、指导实践阶段

在了解每个队员的能力、特长后,结合实际,我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身体素质水平。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

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我的队员们都是各间学校的运动尖子,他们在各自的学校都曾接受过不同程度的训练,但总的来说,由于各间学校的教练水平不一,导致他对该项目动作的掌握只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并不系统。如投掷垒球的小文,他的力量充足,但却不知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这时候就要重新对他的动作进行指导,让他慢慢掌握正确的投掷姿势。

2、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小敏参加跳远和立定跳远项目,我要求她每天的训练必须改进动作,去掉坏习惯。反复练习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跳前两腿分立大概与肩同宽,或者比肩稍宽。半蹲预摆,大腿于小腿之间角度90度左右,起跳时跳出角度和地面大概25度到30度左右,脑中想着稍微往高跳一点,不要于地面太平的就出去了。两条腿蹬起的同时,双臂用力往前上方摆起,以带动身体。快落地时,双腿尽量往前够出,已获得更远的距离。

3、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三、培养良好意志品质阶段

意志的强弱对运动员的行为以至在比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运动员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篇4

松原市宁江区第一中学 田洪岩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身体成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而能否构建和真正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体制,就不可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因为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最终教育出来的孩子仍然存在极大的不同。

传统的学生评价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以单一的分数一统天下,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圈,将学生的发展与考试的分数捆绑了起来,这样做来无疑是严重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自然发展。久而久之,考试分数在前的孩子被尊称为“优生”,考试分数在后面的则被戴上“后进生”,甚至“差生”的帽子。渐渐地,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自信,孩子们的学习不再快乐,学生评价的 “一刀切”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为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仍然是以统一标准答案考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老百姓认为“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能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真正地得到发展”。因此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中的普遍化,导致因材施教难实施的现象困扰着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 首先,我们的学校教学仍然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目标为条件进行教学,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我们把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教育原则用于群体教学,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难以调和的局面,这是导致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层面的原因。其次,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过多的统一,比如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统一标准答案,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存在着目标上的矛盾。第三,传统的基础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反映在教育教学中中就是教师只重视讲课的速度和课程数量,而忽视了授课的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形式上的照顾全体,并且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不同特质的个体,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因材施教,那么每个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他们在智力、情感、性格、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地取长补短,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发展的同时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生成。

出于对现在教育生态环境的担忧和实现促进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化发展的愿望,针对语文教学中对孩子“以分数评价孩子”的一刀切的评价,我们选择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与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二、课题论证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是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

2、《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提高。

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能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的。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人同时拥有以上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它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发展和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则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促进自我发展。

2、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自我反思,为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1)课题界定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2)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展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研究,目的是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从预设到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能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

(3)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分层评价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四、研究的步骤及主要任务

本课题研究大约一年左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年3月25日—2013年4月30日 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落实课题申报工作。

1、收集文献材料。

2、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工作,精心组织实施,课题的申报、修改、开题论证等工作。

第二阶段:2013年5月8日—2014年5月30日(研究阶段)全面开展研究工作,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1、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修活动,探索并做好因材施教、培优扶差问题的研究。

2、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改善-科研氛围,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3、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记录和材料的积累。

第三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9月1日(结题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完善结题报告

五、研究的成果形式

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篇5

22、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23、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4、爱班爱校,重德重能。

25、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26、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27、成功于字里行间,飞翔在海阔天空。

2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9、成功的人总是赢在转折点。

30、赚钱靠大家,幸福你我他。

31、锲而不舍,存义精思。

32、今天选择努力,明天成功选择你。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35、教室洁净,清风送爽。身居斗室,心怀天下。

36、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37、选择可能难,能坚持自我的选择更需要自持力。

38、团结进取,追求卓越。

39、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篇6

通过外部监督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固然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方面,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一)加强意志力训练。首先,体育锻炼是进行意志力培养的只要途径。一方

面,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

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伴随着挑战体力极限的过程,人的耐受性增强,心理素质特别是意志力可以获得较好发展。要求学生

每天做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仰卧起坐、五千米长跑。持之以恒的训

练,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意志力的发展,还保障了学生有充沛的学习精力,师生同练也增强了学生练习的兴致和恒心。其次,采取引导

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坚持道德长跑”,来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在教育引导下,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写日记不仅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

我反思,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完善自己,而且磨练了学生的意

志,有利于其自我控制力的发展。jj.bcjy123.com

(二)不断变换教育内容与形式。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心理疲

劳。为了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兴趣,与学生商定,在每个学期安排若

干星期围绕若干重点问题展开教育,以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于是,在他们的自我教育中,有了“高效学习周”、“控制闲话周”“增强

注意力周”、“治病救人周”等。

(三)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一个心态十分积极的人,也努力地用这种心态去感

染和影响自己周围的人。他认为:一位教师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的态

度,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他善于联系具体事

例,教育、引导学生“胸怀比天空更广阔“,”绝不能让自己的胸怀

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篇7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即依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材”,实施不同的教育。其“材”基本的含义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智力、情感、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各自特点施以教学。二是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材”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1]

二、新时代下对因材施教的理性批判

首先,因材施教原则作为个别教育的产物,与集体教育下班级授课制的矛盾凸显。“因材施教”是建立在个别教育基础之上的,班级授课制却是集体教育里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如今我们实施集体教育却仍提倡因材施教,把个别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应用到集体教学中,导致了二者难以吻合的矛盾。其次依据人的差异性而分类进行的因材施教,也与倡导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原则矛盾重重。

其次,因材施教对学生之材判定的静态性也与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理念格格不入。教师在评定学生的时候总会参照前任教师对其的评价,忽视学生会成长,发展的规律。[3]学生拥有哪一方面的才能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成为从事这一方面的人,他的这一才能在时间的推进中,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兴趣爱好,而不是自己的事业。因此一个人会成为哪一方面的人并不是从小定型的,因材施教对学生之材的判定,其静态性的缺陷也由此体现。

最后,因材施教”导致教师地位的扩大化,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材质来进行教育,对于学生之材的评定使得教师似乎就掌握了评价学生的主要大权,教师地位的扩大化必然出现。如此一来教师的权威地位,与现如今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难以调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课也是侧重于成绩不错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同学的内心渴望,因材施教原则成为了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教育资源的理论依据。

三、针对目前的种种矛盾,如何更好地发展因材施教

(一)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各类人才。班级授课制表现出了集体教学与统一要求的特征,然而人具有差异性,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好的促进个人的发展。该如何整合二者的矛盾呢?我认为只有把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通过互补来消除。[4]在教育统一要求的形式下,学得多的教得多,学得少的教得少,学得快的教得快,学得慢的教得慢,有区别有步骤的进行。

(二)关注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而因材施教是把人依据不同的材来进行分类教学,使得学生在入学的起点上就不公平。入学后,众多教师都做不到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违背了教育过程公平的原则。最后在人才的培养上,重视学业成绩发展忽视其他才能。总之我们所推行的教育公平,应做到有教无类基础上的教育起点公平,因材施教基础上的教育过程公平,人尽其才基础上的教育结果公平。[5]做到教育公平,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学生的动态发展

俗话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发展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学生发展的途中,教师给以的应该是推动力而不是圈定力。[6],教师布置的科目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切不可因学生一方面的才能就实施因材施教,要知道人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因材施教也要具有能动性,根据人的成长规律进行区别、引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材”来施教,无形中树立了教师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妨害师生的关系融洽。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放正自己的心态,明确师生是平等的人格,不存在强弱之分。其次转变教师的观念,实施因材施教应该由其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7]明确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严于律已,不把外在情绪带到工作当中,真心为学生服务才是一个教育者的职责所在。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因材施教理念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自身的不断需求,这一理念也应在不断地调整完善中发展,超越其困境,积极的开拓新的局面。[8]

参考文献

[1]吴建琛.旧的课题新的探索—对因材施教的粗浅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1987(8).

[2]卢宝祥.谈谈当前因材施教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2).

[3]张旸.因材施教:困境与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4]王从.对“因材施教”的再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0(1).

[5]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

[6]张旸.因材施教:困境与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7]卢晓东.超越因材施教[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

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篇8

一、尊重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课前多和学生在一起聊天、游戏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每个学生都有与老师亲近的情感需求,满足了这一需求,学生就会感到快乐,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触动。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常常感受老师的亲近,这些学生就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协助老师工作,努力把各方面做好。教师更要让自己把多一点的关爱给予身边学习差、行为习惯不良的孩子,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他们也就会敞开心灵,乐于接受和老师交朋友,乐于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并对这份关爱给予超值的回报。我所带的六(3)班有个学生叫小勇,上课时眼神总是飘忽不定,心不在焉,脾气极其暴躁,脸上少有笑容,与同学极易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毫不留情,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经家访后,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执的性格、暴躁的脾气。面对如此揪心的情况,我决定用师爱弥补他缺失的亲情,从小处时时给予关怀。课后,我有事没事总找他聊聊天,关心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对他嘘寒问暖。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这块坚冰终于融化了。很快他打开了心结,融入到班集体中来,与同学相处友好,且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

二、最大限度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上、向善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班主任不能因为孩子犯错就把他当作坏孩子。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班主任应该最大限度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班主任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为问题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当学生正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时,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能可得到更大发挥。我班上有个学生叫小明,有一次考试考了58分,他自己偷偷把分数改成68,学生发现情况后及时向我汇报。我把他找来,还没开口,他就泣不成声、可怜巴巴地央求我:“老师,你别告诉我爸妈,我考试不及格会挨打的,要是他们知道我偷改分数会打死我的!”面对孩子的求助,我无语了,只得答应。但是我们约定: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以后他得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真实的成绩。后来,他由于获得了老师的“资助”,得到了老师的关爱,鼓起了奋斗的勇气,从不及格到成绩优异,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善于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激扬活泼主动的个性

即使是问题学生,身上也有长处。因而,我时常注意觀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给问题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这样会增强他们进步的信心。我班上有个女生叫小丽,平时学习一塌糊涂,生活也不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女生们都不愿意和她接近。一次,学校开运动会,我们班取得了争夺女子接力赛冠军的资格,同学们都异常兴奋,要知道这可是难得的、展现我们班风采的好机会。可是,在决赛的节骨眼上,跑第一棒的同学因腿受伤不能参加,这下可把我们急坏了,一时间去哪找替补呢?这时,小丽有点羞涩的拉拉我的衣角,悄声说:“老师,让我试试吧!”我看着她真诚的、满怀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并对她说:“去吧,老师相信你!”她眼含泪水,朝起跑线走去······最终,我们班在她的带领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冠军。事后,我发现这个女孩虽然学习差了点,但文娱、体育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经常在班上举行文体活动,并鼓励她积极参与,渐渐地她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我趁热打铁,让她担任文娱委员,但还不忘激励她:“小丽,要是你的学习成绩能更好,那同学们就会更加喜欢你了!”果然,在以后的学习中,她加倍努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个人发展自我评价 篇9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做事认真的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1:

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

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品学兼优,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曾担任系学生会外联部干部、系团总支组织部副部长、班级生活委员等,在学生工作和外出拉赞助与商家联系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办事和处事能力。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体会办事方式,锻炼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曾连续两年获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学生会优秀干事”等荣誉称号。

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大大提升,使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在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让我在人生事业中走得更高更远。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2: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做事认真的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在困难面前,我从不后退,总是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每解决一个问题,克服一个困难,都使我的信心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加上加倍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预习,积极复习。遇到问题,向同学请教,向老师咨询。我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把学习当成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乐事,对它充满了兴趣。

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与同学沟通,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人。在生活中,我能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我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有益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喜欢体育,并积极参与其中,在运动中体会快乐,收获健康。

教师的自我发展 篇10

近日,我一直在拜读黄玉峰老师的《教学生活的像个“人”》,并且深有感触。在书中黄老师提到;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是个读书人,是个思考者、实践者、写作者,个人觉得黄老师的说法非常对。说道中国最伟大的老师,那一定是孔子。有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称诚挚交流,才有了为后人传颂的《论语》;有了孔子数十年周游列国的实践,才有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完备思想;有了孔子“一日三省吾身”般的思考态度,才有了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与孔子时期相比,当代中国的教育,确实缺少了那么一点精神。

当今,中国教育问题比较突出,虽然提出素质教育也有几个年头了,但应试教育的绳索却越拉越紧,素质的空间越缩越小,在非人性化的歧路上越走越远。中国的教育改革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向左或向右,会有很大的差异。那么,作为教育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教师又要如何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哪些素质和能力呢?

黄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几点,在这里我将就我自身的亲近经历,简要概述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培养人才,这应该是一个常识,所以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措施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师的素质提升也以培养人才而提高。要把培育人才放在首位,就要求教师有着崇高的师德。只有有崇高师德的老师,才会真正的做到爱护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会得到所有学生的爱戴。第二就是过硬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储备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协调控制能力等。要想让学生们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首先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要高。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如果老师的专业素养有缺陷的话,就容易造成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师生在课堂上关系紧张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在课堂上能够循循善诱,与同学们产生共鸣。

第三就是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新课改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观念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教师应该不断的进修,吸取新的营养,像学生学习,像身边的老师学习,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他的相关知识,做到吐故纳新,博采众长,厚积而薄发,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最后一个就是创新精神。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学生的潜能没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的素质没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的创新精神应该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更应该体现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上。让自己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让自己成为学生前进的推动器,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领跑者。

因“生”施教 促进发展 篇11

【关键词】生本教育 因生施教 教学策略

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否定差异就否定了学生的发展。生本教育主张“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教学观,依靠学生的学习本能,让学生与生活、经验、情感紧密相连,从教师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认识学生的差异,并以“学生差异”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把教师、教学环境、教材等与学生差异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标。

一、教学前了解学生差异,设计“弹性预案”

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我们必须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所以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堂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预案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准备,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科学地设计课堂目标,艺术地准备弹性预案。从预案出发,又不死守预案,依据预案,又能灵活地运用预案,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此,对教学预案的弹性设计是关注个体差异,促进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进行《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教学时,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春天,田野里繁花似锦,许多昆虫围着鲜花飞来飞去,其中最显眼的是蝴蝶。”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吗?”学生提出了“可能是花的颜色?(很多学生都支持这个观点)”“可能是花的香味很香吸引了蝴蝶?”“可能是蝴蝶是近视眼,看走眼撞上去的。(全班大笑,该生也是一脸难堪)”当时我先一愣,接着说“这个也有可能,我们知道蝴蝶有眼睛,但不知道他的视力怎么样。既然我们对这个有了怀疑,那蝴蝶的嗅觉呢?味觉呢?甚至听觉呢?灵敏吗?”接着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很快就找到了蝴蝶的详细介绍,确定蝴蝶的视觉很正常,没有近视;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然后接下去说:“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蝴蝶这个主角的一些感觉特征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整堂课的学习气氛相当不错!

由于课堂上善于捕捉信息并果断整合信息,对学生的“不配合行为”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别具匠心地过滤其消极影响,提炼其有用成分,进行剪切和放大。借视觉引出嗅觉、味觉、听觉等特征,为后续的探究指明了方向,提高了课堂效率。可见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既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前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平等地参与和享受成功。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中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差异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合作学习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合作学习机理上应该是“利用差异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理论上来说,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践中,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差异是存在的,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教师拥有知识,学生则是一张“白纸”,教学活动是将教师头脑里的知识向学生这张“白纸”上输出、填写、增加的过程。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的“落差”,不仅仅表现在各自拥有知识的量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双方的思维、理解、消化能力等方面所构成的差异。能够很好地处理和实施好教学活动,或者说,能够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一定是双方充分关注和利用这一差异互补的结果。这种结果不一定是“趋同”,而是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补充、各取所需、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古人有“教学相长”的教诲。例如《空气》教学中师生对话的片段:

教师:蜡烛在钟罩内燃烧的装置图能测出空气中氧气有多少吗?

学生:不能。

教师: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A:内外压强差会把钟罩压扁。

(其他学生大笑)

教师:钟罩很结实,不会被压扁。(这样的回答可以吗?)

学生的这个回答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它涉及到实验装置选择的问题。那么怎么处理?能不能先把问题返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教师再引到选择实验装置时要注意的细节上。

在生生之间的对话中,差异也是存在的,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学生起步都是“一样的”,在生生之间,似乎没有差异或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包括一些教师的头脑里,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学生视为“一样的”。关注“一般”或过分关注“一般”,会减弱对差异的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智能上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在语言上特别突出,有些人在数理上特别突出,说明在学生的起点趋向上是有差异的。合作学习就是明白差异的教育道理,并利用其差异来促进教与学。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教师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一一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根据学生差异来组织课堂教学。教材不是“圣经”,只是一种呈现知识形态的载体,只要有益于学生的差异发展,调整教材顺序、增删教材内容、自编教材等,都是可以的。例如:在学习科学八(上)第三章第二节“神奇的激素”第二课时时,可以把教材的顺序打乱,让学生课前先查询教材P96上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课堂上由学生讨论发病的原因,引出腺体的作用和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以及分泌哪些激素。这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各类学生均有收获。

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来组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些认知差异,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促进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课堂教学时,实施差异性目标,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学习能力偏下的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回答错了也不加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再找答案,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学习方法;把稍难的问题留给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多教给他们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的方法;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自学为主,多进行学法指导,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和创新意识。

三、作业时考虑学生差异,设计“弹性作业”

传统教学中那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统一的标准答案,共同的作业目标,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而抹杀了学生的差异性,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讲行分层作业或选择性作业。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作业进行“弹性设计”。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设计时要注意作业练习的阶梯性,变统一要求为分层要求。作业设计分基本巩固题、能力提高题和综合应用题。要求后进生完成全部基本巩固题,适当涉及能力提高题;中等生快速完成基本巩固题,完成能力提高题,适当涉及综合应用题;优生快速完成基本巩固题和能力提高题,完成综合应用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作业设计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进行选择,体现了练习的分层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四、依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依据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评价可以横向对比也可以纵向比较。教学评价应该既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又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出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在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在评价中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根本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因此,改变以往那种只是在作业本上划勾、划叉,然后干巴巴的写个日期,缺乏人文关怀的作业批改,而是把作业批改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动。根据学生在作业上表现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批注、反馈。如赞扬式的:“有求异思维,思考能力强。”鼓励式的:“祝贺你,老师为你取得进步而感到高兴”“回答的很不错”、“最近,你的书写有很大进步”。启发式的:“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冲出题目设置的陷阱”、“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写上批注,这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融洽了师生感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学生陈XX,在班级里科学成绩中下,性格内向。课堂上被老师提问,站起来就两脚发抖,不敢讲话,在家里经常被父母骂,自卑感很强。针对她怕与老师讲话,就利用批改作业与她交流。因她的书写很工整,就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下了第一个评语“你书写真工整,令人赏心悦目,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你努力,相信你会学好科学的。”就这么一句话,结果她的考试成绩从69分进步到81分,适时又在她的试卷上写下“祝贺你,老师为你取得进步而感到高兴”。这样,注意到她的细小进步与变化,通过批改作业与之交流,结果她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也有了自信,课堂上也会回答老师的提问了。

总之,要提高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一种亢奋的状态。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接纳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善于去发现种种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设法缩小差异,超越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切实提高科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许阳英. 浅谈差异教学在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7).

[3] 齐军. 生本教学内涵与过程的再思考——基于悟性认识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3,(10).

上一篇:《创造月亮》 阅读答案下一篇: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