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精选12篇)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篇1

(一)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1.促进教师现代教学思想的树立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求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加以利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树立自身的现代教学意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上的禁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多媒体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2.促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课堂的精细化提供了条件。

音乐教学是一项互动性活动,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极强,需要教师在其中加以引导,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上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模式中教学活动的“单一化”,使教学方式逐步多元化,蕴含有更大的信息量,从而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平台。

其次,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互动性,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3.促进教师在专业素质上的提升

教师进行教案的制作、课件的制作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都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教师在综合素质上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想在音乐课堂上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准,就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加以利用,并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以更高的视觉对音乐教学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与体验。

小学音乐不是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使音乐发挥出育人的教育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音乐是基于人的想象而存在的,例如,《信天翁》在我国音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教师利用其独特的艺术表达,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象到黄土高原的景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在音乐情感的基础上,并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内容形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小学生在思维以及想象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

2.有利于学生提升对音乐的独特感悟

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对音乐有独特的体验。

每一个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是有差异的,个性化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并通过积极的课堂引导,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上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从而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多媒体技术手段作为独特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对小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重要基础手段。

在唱歌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歌曲中的内涵与意义,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集视觉、听觉与触觉为一体,使小学生充分感知到音乐教学的魅力。

例如,在《小动物唱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在课件中,收集各种动物的有趣叫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大量的图片与视频,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二)在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小学生在音乐体验与欣赏上的感受,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能够对新鲜事物保持足够高的兴趣与积极性。

但是,小学生自制力差,很难将自身喜爱的事情持续关注下去。

因此,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局限性,通过运用多元化的多媒体手段,将音乐教学的新鲜性与趣味性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欣赏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我们的田野》中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视频结合起来,利用画面上的美感与音乐相搭配,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的独特魅力。

(三)在器乐教学中的应用

器乐教学受到教学资金上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无法有效实施。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Flash动画将各种乐器有机结合,在大屏幕中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各种乐器,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

例如,在《龟兔赛跑》中的教师实践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片,并将教学活动中应用到的乐器作为背景音乐,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音乐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有助于音乐形式的表达,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关注。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使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

同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在其中加以疏导与解决。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篇2

近几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应用面也越来越广, 可以说, 多媒体教学是未来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因此, 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 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爱好, 他们大多会对直观、形象生动且富有创造力的动态事物感兴趣。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正好能为学生提供动态、直观、色彩充足的影像环境。这些动态影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尤其对那些刚刚步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好动, 注意力不够, 单一的课堂教学很难使他们完全集中注意力。而拥有丰富多彩的音像资源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则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为他们创设教学情境。

2.带给学生最直观的音乐体验

多媒体技术给人以最直观的视听感受, 它有效改善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抽象化的讲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各种音乐短片、音乐表演, 让学生能直接观看到音乐作品的表演, 视听结合能够使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一些经典的音乐表演, 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 学生不能去现场观看, 通过多媒体技术, 就能让学生充分获得高品质音乐艺术的体验。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教学核心,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进动力, 以审美为重、兴趣为先, 这与我国数千年一直坚持的音乐文化的内涵相符合, 同时, 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除了发展德育、智力之外, 更要注重审美教育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带给人们多姿多彩的广阔世界, 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音乐之美, 正所谓以美唤美、以美育美,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为学生创设美好的音乐情境, 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有助于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丰富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辅助工具就是多媒体,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声音、图像、影片等融为一体, 创设出多样的教学情境, 传递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独特的艺术氛围中感知音乐的魅力,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运用影、声、像的形式表现出来, 提高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效果也随之增加。

2.增添课堂趣味性, 激发学生兴趣

有一位知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 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因此,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现阶段小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 放学放假后总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对音乐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多媒体技术通过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向学生表现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师在讲到音乐欣赏课时, 可用多媒体播放经典曲目, 并向学生讲述这些曲目背后的故事, 感受到音乐文化的力量, 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课本以外的世界, 学生自然而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 持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不论是学习什么样的科目, 也能主动学习。音乐课本身就比数学、语文等课程具有优势, 用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学习效果。

3.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传授教学中, 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和范奏、对学生鼓励的眼神, 这些都是电脑所不能做到的。教师的个人角色、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自身最大的财富。因此, 在制作课件时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 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要给教师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要给学生留有参与和交流的空间。课件的设计不能禁锢教师的教学行为, 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 却单单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相结合, 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 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让学生在听、演、评、想象等多种形式的体验下感受音乐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4.在歌曲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歌曲课堂教学只有录音磁带。教师在教学讲解歌曲时, 只能一遍遍重复地给学生放某一首音乐作品, 有时候遇到需要特别讲解的知识点时, 则需要快进或倒退。这个过程往往会因为磁带或光盘的操作缺乏灵活性而被放弃, 这不仅浪费了课堂资源, 还耽误了教学时间, 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计算机操作能比较轻松、快捷地找到需要特别讲解的地方, 同时, 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播放经过分解的歌曲音频或视频, 专业化的音像讲解能让学生更直观、明了地掌握歌曲,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对歌曲进行剪辑、编辑。将多首歌曲片段比较播放, 给学生呈现一个直观的音乐形象, 在歌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能降低歌曲教学的难度, 还能节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与小学音乐的有效结合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音乐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7(c)-0000-00

1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性,要注重课堂教学爱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便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教师而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锻炼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而养成良好素养,到达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理念的变迁,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有所变化,以往传统的钢琴等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需要广泛的引进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添音乐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引进多媒体手段,发挥其在信息集控方面的优势,通过加强教学信息的流通,实现教学力度的增强。丰富教学信息量,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音乐家贝多芬将音乐赞誉为“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大文学家雨果也将音乐视为“思维着的声音”。由此可知,音乐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还有心灵上的熏陶和启迪。在现代社会,音乐早已被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路径。随着时代进程的日益推进,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发多元。近些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效,但也遭遇着一些现实困境。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促动下,音乐教学工作逐渐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开拓出一片全新的教育视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愈发趋于和谐,学生逐渐走出了被动接受者的局面,继而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然而,在面对这样一群个性化的学生群体时,教师应当如何设定教学方针,以便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潜能?

2 多媒体辅助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

2.1乐曲欣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内容是音乐欣赏。以往对该部分的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先听音乐,之后教师进行相關的讲解,最后再听音乐的较为单调刻板的模式,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乐曲中所蕴含的意境和内涵,体味其中的艺术气息,进而达到更好的音乐欣赏效果呢?

例如,在进行《花儿与少年》这一音乐曲目的欣赏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乐队在进行演奏时的阵容、指挥者的手势、小提琴表演者的动作等实际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样,学生们对表演者的动作神态以及表情都有能有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比如,在欣赏《欢庆的日子》这一曲目时,笔者就充分结合音乐自身所具有的民族特质,以及乐曲所要表达的农民在分得土地之后内心的愉悦之情,剪辑了陕北地区农民打腰鼓的庆祝场景,给音乐配置了热情洋溢、并且极具气势的庆祝场景,教师在音乐的不同阶段,根据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适当的介绍和讲解,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思维,进而产生一系列联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乐曲所蕴含的情感和深刻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进行乐曲欣赏教学的过程当中,音乐教师要注意适当的介绍关于乐曲演奏所使用到的相关乐器。即使是音乐教师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乐器,也不可能将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所有的乐器,所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尽可能多的乐器的图像,包括具体的形状、主要构件以及演奏姿势等,并向学生们展示乐器的演奏效果,包括音色、音阶等,学生们可以同时获得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在对比同种类乐器的过程中对相关的乐器知识有所了解和认识。

2.2歌曲教学

歌曲演唱主要有轮唱、齐唱以及合唱等形式。教师一个人进行示范演唱,很难达到齐唱的雄壮的气势、合唱的和声以及轮唱所产生的此起彼伏的效果,女性音乐教师一般也不能较为真实的还原童声所具有的稚气以及男声所具有的浑厚的音色。

根据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言语的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对歌曲有深入且全面的把握。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再配合可以表达歌曲内在意境的生动的影像,可以更加生动且直观的将音乐作品所要阐释的意境展示出来,并表现出音乐特色。例如,笔者在教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一曲时,就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孩子们在公园、校园等场所的嬉戏活动的场景,这样,学生们就会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内在意境以及创作时的背景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了解歌曲所欲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乐曲的情绪,有助于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音乐与生活的相互贯通之处,准确把握二者间的共同点,实现二者的自然融合,发掘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以及艺术美,引导学生全身心的融通到歌曲演唱当中,从而对歌曲的内在情感以及所蕴含的艺术美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2.3乐理教学

在基础乐理的教学过程中,那些相对较为枯燥的名词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也加大了乐理教学的难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乐理知识的趣味性。笔者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节拍的歌曲的播放过程中,在屏幕上演示相关的乐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基本的乐理知识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可以将图、文以及影视等相结合,这样教师的讲解将会变得更加清晰和生动,自然也就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从理解以及记忆两个角度来分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乐理教学的效果,不但有助于促进教学容量以及密度更加趋于饱和,还能保证教学质量。

3结语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不但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还要注意进行教学反思,并积极调整心态,永葆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秦娣.浅析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新课程,2010,11.

[2] 李明明.小学音乐“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2,01.

[3] 闫婷婷.让多媒体走进音乐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8.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篇4

让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用于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尤其在音乐课的运用上,将各种教学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通过初步尝试,我深深地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采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积极思考,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集中指向一定事物的能力,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农村孩子获取新鲜事物的途径较少,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播放,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对象上去,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激发音乐兴趣有积极的作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听录音来欣赏音乐,学生对这种枯燥、单调的欣赏方式早已厌倦,这样有的学生会在听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心不在焉。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上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一课时,我选用远程教育资源里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先是播放新疆民俗风情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新疆,从而引入歌曲教学。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看到美丽、热情的新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高昂起来,为歌曲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感情学习这首歌曲。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我还利用远程资源中的拓展资料,安排了《掀起你的盖头来》和《新疆好》这两首具有新疆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异域文化带给他们的愉悦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音乐教师们都知道,进行基础知识练习时,因为知识内容比较单一,所以学生往往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比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播放远程教育里农场的内容,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动物们醒来了,他们伸伸懒腰来到屋外,农场顿时热闹起来,可小羊还在贪床。羊妈妈咩-│咩-│咩咩│咩-‖地催促小羊快起床,迎接到农场来的小客人。我们和羊妈妈一起来催催小羊吧!这样X-│X-│XX│X-‖的节奏就学会了。远处传来“嘎嘎嘎”的叫声,原来鸭妈妈听说农场要来小客人了,也带着它的孩子小鸭们来欢迎,它们边走边呷呷│呷O│呷呷呷│呷O‖,有谁想学学鸭妈妈和小鸭子?让学生模仿鸭子的动作和叫声,这样XX│XO│XXX│XO‖的节奏学生也会了。这样在故事的情景中,通过画面的启发,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节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使其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育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对所学对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达到深刻地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差,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容易感兴趣。远程教育教学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耳闻目睹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在音乐课中,我们就可以通过运用远程教育教学中相关录像来缓解理解的难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音乐形象,一幅幅或灵动、或激情、或有趣的作品,这些怎能不给学生留下无限遐想的美好空间。只有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使我们的音乐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心灵当中。只有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可以这样说,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推动了音乐教学向理解更深层次的发展。

四、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历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教师都十分注重对这两点的综合处理。过去,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只能用语言描述和表达,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就构成了难点。现在利用远程教育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上《小企鹅》一课时,为了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播放小企鹅互相打招呼的发声练习:

0啊|噢哩呀|噢哩|噢哩哩|哩︱0啊|

噢哩呀|噢哩|噢哩哩|哩 ||

0×|×××|××|×××|× | 0×|×××|××|×××|× ||

让学生模仿小企鹅,这样轻易的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解决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五、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使音乐形象更鲜明,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多媒体制作优美的画面,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融情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学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如在《音阶歌》一课的教学中,播放远程教育光盘里《音乐之声》的电影,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家庭教师玛利亚和少校的七个孩子共同演唱七个音符的快乐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枯燥的音符在学生的眼里变的是那么的有趣,《音阶歌》的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采取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广泛借助美术、文学、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使较为抽象的音乐教学变的具体可感,可以使音乐教学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易到难、有简到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从多媒体教育优质资源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育进行教学,可起到省时、省力、高效的作用,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真正提高自身音乐素质,在专业道路上越走越宽。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海拉尔区新农村小学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篇5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音乐媒体 重要性 融合策略

在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创新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将音乐媒体融合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形式。音乐没有逻辑、没有语言,但它却能很好地诠释人类的情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诚然,音乐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为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从音乐媒体的定义而言,传统的音乐媒体主要包括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等,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电视、手机、电脑等都是音乐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谓的音乐媒体主要是指多媒体技术。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首先,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渲染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播放不同情感的音乐,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深沉的,也可以是悲伤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积极意义是比较多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如何运用,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的理解和教学手段。

二、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的内容,渗透音乐媒体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音乐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时下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备受教师青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音乐媒体,有效地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主观注意,即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注意,并不是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而是由于事物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春联》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恭喜发财》,甚至可以给学生播放载歌载舞的音乐视频,给学生营造新年的气氛,让学生在充满“年味”的课堂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激发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音乐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对于一些文章,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对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情感进行有效的诠释。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如果教师将相关的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活动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爱国其实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让学生在庄严的国歌中感受到老一辈的不容易,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用音乐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不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直切主题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针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音乐作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到课堂教学导入中,利用音乐的带动作用,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尽快地投入课堂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音乐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广泛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音乐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情感等方式,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篇6

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尤其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人需要音乐,社会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需要音乐。而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就是我们实施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_12岁的孩子,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以活动特点为标准,将6_7岁的孩子划分为游戏活动期,7_12岁的孩子为基本的学习活动期。那么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怎样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教学的策略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性进行了研究,意在通过教学研究使学生们能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上,感受音乐的美以及音乐带给他们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无限快乐。

1、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因此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感性认识、实践活动为基础,使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音乐就能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如:寻找身边的声音;敲一敲听一听;通过报纸、纸板、塑料袋磨擦、抖动等进行音效模仿,引起他们对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歌曲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很容易地将生活中的经验与音乐要素有机的进行结合,更快、更有效地学会音乐知识。而在教乐理知识二份、四分音符时,一般的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我努力营造出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的声音长,狗叫的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完成了音乐知识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非常喜欢唱歌。我通过音乐游戏《走音乐迷宫》等活动,先让他们唱准音符,接下来在教会他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在《山谷静悄悄》中,充分开发教室里的资源,利用唱台做“高山”,在回音游戏中,让学生学会通过强弱和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中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演唱技巧,通过训练,他们能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能准确地视唱曲谱进行二部合唱,在合唱中他们学会了和谐,并知道了在合唱中不但要声音和谐、统一,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唱好合唱的关键。

2、在音乐的聆听与想象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艺术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心里。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一书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这里有欢乐、痛苦、委屈、困惑、惊慌、羞愧和许多别的情感。”如何获得这种情感体验,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欣赏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意境,领会旋律、情绪、速度的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再来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和诗句交融在一起的诗情画意。提高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欣赏教学就是三度创造。我们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想象,欣赏教学也最能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设空间。因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当人们沉浸在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我第一次授课的内容如下:

1、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歌曲是几拍子的?

3、分段欣赏:(欣赏重点是第一圆舞曲)听赏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视唱曲谱、演唱第一圆舞曲、加入打击乐器用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听赏第二圆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小鸟圆舞曲、快乐的舞蹈等)

听赏第三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姑娘们的歌唱、河水的歌唱等)

听赏第四圆舞曲:

这段旋律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自由的天空、湛蓝的河水等)

听赏第五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勤劳的人民、歌唱幸福的生活等)

在第一次授课后,我感觉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在给圆舞曲取名字的过程中,显得不是很积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个教学环节有畏难情绪,不知如何运用正确的词语来起名字。因此虽然感觉学生很想发言,但举手的却很少。又因为受教师所提问题的限制,五个圆舞曲欣赏下来,留在学生记忆中的音乐形象有点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音乐,了解乐曲内在的情感。因此当老师介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时,学生的反响并不是很热烈。课后我针对此课进行反思,并在学生中作了调查,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反思我发现原来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为每个圆舞曲起名字,形式雷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欣赏过程过分注重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变化,忽略了学生对乐曲的情感体验。

3、将乐曲的创作背景介绍放在欣赏前进行,学生印象不深,对乐曲的理解帮助不大。

随后我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呈现方式,在第二次授课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次授课的设计如下:

在出示课题之后,进入第一圆舞曲的欣赏。学生通过视唱曲谱、学习歌词、加入二部花腔合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器演唱等教学环节。充分感受优美的旋律带来的美的享受。(与第一次授课不同的是,教师加强了对学生演唱第一圆舞曲的指导,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歌声中陶醉。)

之后在其他四个圆舞曲的欣赏中,教师取消了为圆舞曲起名字这个环节,而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第二圆舞曲中的音乐情绪是一致的吗?如果不一致又有怎样的变化?(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所带给听众的情感体验,感受在一个圆舞曲中两个不同的小主题交织在一起的丰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渐走进音乐,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音乐中有了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而这也正是这首乐曲一百多年来广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吧。)

音乐想象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和不同的想象,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不要用“标准答案”束缚住学生们的想象力,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也是如此。

3、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在低年级我是这样做的,在唱歌或欣赏音乐时,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即兴做一些动作,可以创编简单的歌词,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运用声音模仿、打击乐器的敲击和利用生活中的报纸、塑料布等抖一抖、搓一搓,来创编声音的故事,如《小雨沙沙》中,学生合作创编出风雨声、风铃叮叮咚咚的的敲击声等。他们体验用声音、音乐、音响讲故事的快乐,学会初步的合作表演。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因此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进入中高年级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歌词,创编律动、创编舞蹈并参与表演。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性地制作小小打击乐器、制作小头饰。他们在饮料瓶里加入小石子就是沙球,把啤酒瓶盖用铁丝穿起来就成了串铃。将杯子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带有音高的小乐器,敲击出美妙的乐曲,学生们陶醉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其乐无穷。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的有机融合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音乐课堂进行变革, 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当信息技术和音乐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之后, 音乐课堂的高效性就体现出来了。另外, 借助于信息技术还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采用声、影、图画、文字的形式将音乐器乐教学中的动作要领展现给学生,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笔者将平时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和小学音乐有机结合, 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总结如下。

一、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的有机融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他们对于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也比较好理解, 但是他们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则缺乏想象力。因此, 信息技术的出现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这一特点, 让音乐教学活动中抽象的动作要领形象化,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另外, 根据教育规律, 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他们的注意力比较短暂, 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1. 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的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 大都对于这种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不感兴趣, 在练习的过程中即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练习, 他们的练习效率也不高, 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乐理练习的时候, 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例如, 教师在教给学生长音、短音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火车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火车的开动过程:当火车迎面驶来的时候, 是“呜呜”的火车汽笛声音传来, 这是长音, 和全音符一样, 让学生数四拍;而当火车经过我们身边的时候, 是比较长的音, 这和我们的二分音符一样, 让学生数两个拍子;当火车越走越快。越走越远的时候, 就只剩下急而短促的“咣当咣当”的声音, 这是短音, 就像我们学的只有一个拍子的四分音符一样。这样, 让学生对所学的乐曲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 学生就能对长音和短音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 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也会更加的准确。

2. 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外物充满着各种好奇, 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却非常差。因此, 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动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让他们去探究, 在自我发现中研究, 这样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教的知识要记忆深刻。

比如, 在学习“凤阳花鼓”这一课的时候, 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扭一扭———花鼓》, 通过这段视频能够让学生对凤阳花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如果不播放视频, 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 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这个不常见的音乐形式。然后,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一下凤阳花鼓的敲法和技巧, 并且对其由来也进行一下介绍, 并注意引导学生在看视频、听音乐的时候, 要去感受音乐的情绪。有了这个介绍, 学生就能够在观看凤阳花鼓的时候感受到其中的一丝丝悲伤的情绪, 还能感受到乐观的凤阳人苦中作乐的精神。

3. 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不明白什么是竞争, 不明白什么是谦让, 他们参加音乐活动的时候, 有些学生会因为分工不同而闹情绪,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他们现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也与孩子现在的认知水平是相关的。作为教师, 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音乐精神。因此在上课的时候, 教师要专门下载一些音乐故事, 在音乐活动中, 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 大家只是分工不同, 意义上是缺谁都不可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性格的养成, 能够对学生起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方位的教育, 这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融合的方式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分析音乐教材, 找出和信息技术的最佳契合点, 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是新课改的要求, 同时也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 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教学情境。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情境, 要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学习, 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情境出发, 体验音乐活动, 体会音乐精神, 习得音乐技巧, 最终学生还要将自己习得的各种技巧和精神回归到情境中去, 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

比如, 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 对于《我们美丽的祖国》这样的抒情歌曲,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要是掌握其感情。因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 来查找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歌曲;也可以通过视频观看一些大合唱和名家的演奏;还可以通过音频文件学习体会音乐活动的要领。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够理解到音乐活动的精髓, 也能感受到音乐竞技精神的所在。

2.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音乐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 对于很多复杂的音乐技巧, 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弹奏乐器的动作要领他们难以理解。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方式让他们记住这些动作要领, 让他们探究这种要领。

比如, 在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部乐曲中,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去感受音乐中那种描绘静静的高山、潺潺的流水, 一幅美丽的风景随着音乐缓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可是学生如何才能感受这个美丽的景象呢?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 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视频, 学生能够一边听着歌曲, 一遍观赏着美丽的风景, 从而音乐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得以突破。

3. 利用信息技术达成课堂的高效性。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安排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造成的。因此,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根除这些问题, 达成课堂效率的高效性。

例如, 《捉迷藏》这首乐曲来自丁善德的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 在播放这首乐曲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图片, 或者是视频, 让学生一边看图片或视频, 一边感受乐曲所描绘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童年之美。另外,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乐曲片段, 让学生感受片段描绘的意境, 并为这种意境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 锻炼自己鉴赏音乐、鉴赏美的能力。

总之, 将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课进行有机融合, 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这是新课改的要求, 更是素质教育的最佳体现。但是,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研究音乐课的课程标准, 选取信息技术和音乐课的最佳契合点, 将音乐课和小学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 切不可强行整合。只有将小学信息技术和音乐课进行完美融合的课堂, 才能创设一种高效的氛围, 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内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雷吉红.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 2012.

[2]曹杰.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音乐 教学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提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必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其进行实际教学应用时,仍然存在着很多概念上的偏差,所以本文就针对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的小学音乐教学,展开简单的教学分析和讨论。

一、小学音乐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一)多样性的教学素材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单纯讲授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影像、视频等内容,并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及听觉的冲击,从而利用最为直观的方式来展现教师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有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同时,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二)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

针对于音乐这种艺术类的学科,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匮乏的语言,很难令学生对抽象的音符和乐感形成明显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出现厌学的消极情绪。而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视频、音频播放等方式,可以最为直观的向学生们展现出生动形象的音乐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想要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互动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传统的模式却将教师和学生牢牢的锁定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从而使得互动成为了机械化、模式化的问答。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却利可以用信息化技术来构建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以对唱、试唱等众多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最终实现最为优质的课堂教学。

二、小学音乐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影响

(一)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其根本的学习动力还是来自于本能的好奇。而传统教学方式却大大的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从而使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对此,多媒体教学的图像、音频、视频等相关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手段的有效丰富

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以前单一的教学手段完全被取代。原来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完全可以通过Flash来制作一些形象的小动画,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中还有试唱、伴唱、独唱等功能,可以极大程度的锻炼学生们的音乐实际演唱能力,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要求的有效实现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由此而引发了新课程改革活动的运行。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主要强调的就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即对学生审美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强化培养。而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的抽象化难点具体化,有效的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四)教学活动的有效丰富

然而想要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实际应用水平,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们的音乐实践。可是在学生进行活动演唱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音乐伴奏,就必须依赖于强大的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因此其作为得以有效教学开展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是进行丰富课外活动的强大技术基础。

(五)教学情境的有效营造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大量音频、视频、图片的应用,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因此令整个课堂的互动显得水到渠成。而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就可以很轻松的根据现场环境来进行有效的情景构建,从而培养学生们的丰富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将学生提升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小学音乐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拥有着大量的优势,然而由于使用的不当等原因,令其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开展出现了大量的不足,这对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一)过渡形式化

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有效应用,因此其作为新兴教学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完全被老师了解。所以导致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味的注重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美感,从而忽略了其本身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令整个课堂教学出现了巨大的偏差。这种现象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化应用,而没有对其进行概念上的深层挖掘。

(二)教学方向偏移

例如某校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针对《黄河大合唱》一歌的讲解,选用了大量的黄河地理资料与黄河历史资料,虽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且不失幽默风趣,可是在其讲完这些“黄河历史”之后,整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从而令自己所要讲的内容没有讲出来,没有用的内容讲了一大篇,出现了严重的教学内容偏移现象。

(三)教学主体忽视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下,强烈要求素质教育的开展,并要求课堂教育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然而大量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虽然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根本上的概念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转变,从而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位置的确立。

(四)教师素质不足

最后就是教师本身素质的不足,无法有效的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驾驭,从而无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了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重大障碍。

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其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很多教学观念和应用上的不足,有待于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力改革,最终实现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实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琨.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新课改背景下城乡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

[2]宋蓓.格式塔心理学对中小学音乐综合课的启示[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

[3]吴茜.初中音乐实验教材编写体例的分析与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

[4]许惜荣.音乐教学中如何拓展创新教育的层面[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研究论文 篇9

一、音乐与德育的结合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许多学校德育工作中都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懂得环保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环境保护必须从孩子抓起,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思索,在思索后感悟,并真正化为行动,从小树立爱自然,爱环境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自选课外歌曲《环保小卫士之歌》时,学生学会歌曲后,已经对环保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还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对学生回答再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光自己要注意环保,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因为环保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这类的环保歌曲还有很多,如:《嘀哩嘀哩》,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二、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从古至今,文学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都可吟唱。许多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等还作为教材编入了语文课本。像这样的歌曲,先让学生来读一读,再配上旋律让学生来唱一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有利于在歌唱中情感的发挥。在教学《大树妈妈》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在学校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和在散发着清香的香樟树下玩耍纳凉的情景,然后再饱含深情地将歌词当成诗歌朗诵,那充满温情的语言立即使学生受到了感染。故事一直就对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将歌曲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向学生讲述,能使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音乐与“劳技”的结合

音乐教学中有机进行“劳技”教育渗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在教学“音的强弱、长短”内容时,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音源材料。如:可乐罐、沙子、瓶盖和塑料袋等启发学生制作简易乐器来探索怎样使它们发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不亦乐乎,自制打击乐来亲自感受音的强弱、长短,并用自制的简易乐器为三拍子歌曲伴奏。通过动手、动脑,学生兴趣浓厚,不但轻松地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利用音乐教学中的美术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到歌曲的美,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美。教唱《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在唱、动中学会之后,让学生在音乐中画出美丽的夜空,不局限他们所画的景物,这使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后,学生把自己“美丽的星空”图展现在黑板上,在自己的歌声中欣赏自己的“佳作”,其乐无穷。这样的课不仅使学生能唱会动,更使学生能画会创,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因而,通过舞蹈能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节奏感,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对于民歌和民族音乐欣赏曲目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上欣赏课《我是草原小骑兵》时,先教几个简单的骑马、勒马和放哨等蒙古动作,然后启发学生听着音乐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学生们随着欢快的乐曲,手舞足蹈,有的做挥鞭子动作,有的做勒马动作……通过身体语言的表达,学生们情绪高涨,为歌曲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六、音乐与动画影视的结合

动画影视具有形象鲜明、画面丰富,音乐旋律轻松活泼的特点,尤其符合低段年级的心理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的作用,把动漫影视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挖掘音乐内涵,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各个要素在音乐中表现的作用。在《动画音乐》一课教学前,我给学生欣赏《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孩子们热情高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扩大了音乐文化的范畴。

七、音乐与乡土文化的结合

南音,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民族音乐的根,华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让学生用最熟悉的语言演唱闽南语歌曲和南音,让同学切身感受闽南歌曲的韵味,再次体会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弘扬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10

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的头脑灵活,性格活泼,模仿力发达,对于音乐课总是充满期待,至始至终,小学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小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模仿机会,培养他们对音乐感染力的理解。

1.乡镇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音乐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而乡镇地区小学属于师资较为薄弱的地区,专业技能较强的老师不太愿意到乡镇里教学,因此就造成了乡镇地区音乐教师稀缺的现象。同时,乡镇地区对于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考虑的并不是很完善,他们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基础学科教育,忽略了音乐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其次,乡镇小学的音乐硬件设施还不太完善,对于音乐课最基本的教学用具———电子琴,很多乡镇小学都不具备,老师在课堂上先把要学的歌词抄在黑板上,然后自己示范性地唱一遍,然后一句一句教学生唱。因此,要想乡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全面提高,就必须增加硬件设施,必须增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鼓励更多年轻人到偏远或者条件比较差的乡镇地区教学,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对音乐有所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城市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位于市内的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学校对于学生的音乐教学有很多优势。比如音乐硬件设施的建设,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专门的器乐教室,还有专门的歌曲排练教室,这些硬件设施无疑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机会。他们学到的不单单是课堂上的歌曲,还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对歌曲进行舞蹈编排,可以让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改编指导,让小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魅力。城市音乐教学在初始阶段主要采取听,唱,反复练习这几个阶段。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欣赏一首歌曲并不容易,对于抒情性的歌曲小学生并不容易产生兴趣,比如《摇篮曲》《口哨与小狗》《水族馆》等这些歌词没有故事性的,只是欣赏性的歌曲,只让学生听一下就可以了,这些歌曲本身没有太多的故事背景,所以音乐老师针对这样的音乐教材基本都是先示范性地唱一遍,然后学生跟唱一句一句地学就可以了,有些旋律简单的,只需要教几句,学生就可以摸索出下面几句是怎么唱的。

二、如何将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多样化

单一的教唱教学模式并不能实现新时代对小学生音乐认知力的培养。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小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所需要的。

1.将音乐教材排成小型歌舞表演或情景表演

音乐这门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唱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从对歌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创作目的等方面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歌舞剧考验的就是小学生对音乐旋律以及歌曲情感的理解,表现手法就是将舞蹈融入歌曲里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导自演似乎有点困难,舞蹈部分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

拿《摇篮曲》来说,这主要是听赏型的歌曲,老师可以将这首歌曲作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进行舒缓的舞蹈,让他们体会这首歌曲的节奏以及优美意境。情景表演主要考查的是小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故事性画面感比较强的歌曲编成情景剧,进行分组表演。比如《小鞋匠》这首歌曲,是一首律动性较强的歌曲,主要是让小学生体会物体碰撞发出的声音。还有第二单元《小乌鸦爱妈妈》,老师可以指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充分调动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丰富对音乐的理解。

2.将乐器带入课堂

乐器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基础工具,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或者演奏乐器,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琴、葫芦丝、电子琴等教学辅助用具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新奇,音乐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给小学介绍乐器的结构,然后简单演奏,让学生体验一下这些乐器的音色。演奏的歌曲不一定非得是教材上的曲子,最好选择更能体现该乐器音色的曲子。口琴主要是要把握气息的变化,葫芦丝的音色是清脆型的,电子琴演奏则具有多样性,可以欢快,可以清脆,可以低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别用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是三种乐器的音色,自己体会哪种乐器适合哪种音乐风格,从而让学生在对乐器的了解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乐器作为自己的特长来培养,既能发展特长,同时又能培养音乐素养。

3.组织小学生欣赏儿童音乐剧

音乐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素材,除了教材之外,音乐剧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很好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的表演,形象的画面,鲜活的人物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儿童音乐剧具有这些特点。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儿童音乐剧欣赏,这样的活动意义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为有些儿童剧是教育性的,爱护动植物,保护地球,或者是热爱家人等主题性质的。因此,儿童音乐剧是丰富小学生音乐教学的课外课堂。

三、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首先,这里所说的音乐创作能力并不是让小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创作,而是能够充分运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歌曲,编入新的歌词,歌词的组成可以是难以记忆的语文课文,可以是自己写的故事,也可以是我们所说的顺口溜。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欣赏歌曲表演,寻找创作灵感。既然要进行创作就要有创作灵感。由于小学生对于创作这一观点还没有很深的认识,除了平时音乐老师的指点外,他们还可以通过欣赏一些其他学校学生改编的歌曲视频或者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歌曲视频,通过欣赏歌曲视频从而获得创作灵感。比如:让学生来给自己的学校编歌曲,歌词由学生来写。至于乐谱,可以由专业老师辅助完成。

比如,针对老师、学校、同学,可以以我最敬爱的老师,我爱我的学校,我的好朋友等主题来让学生展开歌词征集活动,每班先以班级为单位,收稿,筛选出大概六人左右,一个主题筛选两人,再参加学校的筛选。这样一来能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主要的是通过小学生自己对某一歌曲进行填词会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会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作词过程中也更能体会音乐的魅力。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多样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 多媒体技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9-02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正在快速提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也正逐步扩大,面对这些变化,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才能使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提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将枯燥的文字转换为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有效运用的目的

(一)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小学生正处在特殊的成长阶段,此时的他们对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十分敏感,记忆力也比较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将音画相结合,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集中,被老师引导,并增强师生的互动性,让学生将自己置身音乐的海洋,在不知不觉中收到音乐的熏陶,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加强了音乐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音乐的学习,小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实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信息,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本中的各种音乐知识,让教师的教学任务能够高效地完成。

(三)帮助教师形成更好的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让全部学生享受最好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让自己更熟练的掌握这些新兴的教学设备,培养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

(四)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课程的重点要求。教会学生如何鉴赏各种类型的音乐,这也符合中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要求。多媒体拓宽了学生与音乐接触的维度,不仅从音乐上,而且让学生从歌词、影像中更加深刻的体会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动、展现给他们的魅力。学生们在课堂中可以伴随着音乐,将自己置身由音符绘画出的一幅幅美景当中,这有助于学生唤醒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并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味[1]。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歌曲教学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歌曲鉴赏能力以及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歌曲教学,其课程本身就是需要将各种优美的歌曲播放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先去感受,然后通过教师的带领,让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多媒体技术正适应了这个特征,它没有磁带光盘的缺点,可以随时快进、快退,这节约了很多课堂的宝贵时间。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够播放一些进行分解、合成过的歌曲及视频,这更利于教学的具体化。通过这些专业的音频、影像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迅速的了解各种歌曲的风格,对比各个歌曲风格的差异,降低了歌曲的鉴赏难度,同时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更加直观、立体的音乐形象。

(二)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相结合

乐理知识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一直以来,音乐教师对于乐理知识的讲解总是重复多遍,即使如此,有时学生还是难以理解。这就说明在音乐乐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接受快慢,如乐理知识晦涩难懂、教学模式并不形象生动等。我们可以进行改变的就是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可以让原本晦涩难懂的乐理知识更易于理解。教师仅仅单一的讲述课本上的乐理知识,往往使学生的兴趣难以提升,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音频、视频的播放,使用教师精心准备的电子课件,就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让学生们更易接受这些枯燥的乐理知识[2]。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点,多媒体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将成为趋势。多媒体技术有着较多的优点,所以教师在使用它进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避免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如不要过度的使用课件以致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点、不可将多媒体课件内容与实际授课内容不一致等。只要我们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注意这些弊端,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丹.跟着音乐动起来——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11):84-84.

研究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 篇12

一、应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创造歌唱的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会发现学生具有层次性, 有些学生对歌唱有浓厚的兴趣, 只要教师开展歌唱教学, 这些学生都会非常开心, 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有些学生则没有歌唱的兴趣, 他们以被动的态度参加学习, 教师要求他们参加演唱活动他们才参加。如果学生的歌唱兴趣不够浓厚, 教师就难以高效地开展歌唱教学。多媒体具有声光效果的特点, 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比如以教师引导学生演唱《鲁冰花》这一首歌为例, 有一名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 播放多媒体视频, 女歌手曾淑勤站在舞台上开始唱歌, 音乐开始播放。刚开始有些学生还未进入学习情境, 不愿意主动的演唱, 当曾歌手曾淑勤开始唱出凄切、悲伤的音调时, 学生们开始进入情境。学生开始主动问什么是鲁冰花?为什么鲁冰花那么急切的呼唤妈妈。这时教师开始向学生介绍这段歌曲的背景, 说鲁冰花就是路边的花朵, 即它是被人遗弃, 没有人培养的花朵, 于是学生开始理解为什么“鲁冰花”们那么想念妈妈。当学生的心境与歌手共鸣, 理解了歌中包含的感情时, 学生便会愿意自主的歌唱。

歌唱艺术是一种包含着情感的艺术, 如果学生没有与歌曲共鸣, 就不会愿意主动地歌唱。小学音乐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感情, 愿意自主地歌唱。

二、应用多媒体让小学生理解歌唱的元素

音乐的元素是指音乐节奏、旋律、伴奏等, 它是音乐构成的基本单位, 小学音乐教师要通过音乐歌唱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元素知识。先用歌唱的节奏教学来说明音乐元素的教学。

节奏是歌曲中的重要元素, 部分学生不理解音乐的节奏, 他们在唱歌时或快、或慢, 令歌曲曲不成曲, 调不成调。如何让学生发现自己歌唱的节奏存在问题, 自主地学习节奏知识是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以音乐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唱《鲁冰花》这一首歌为例,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音乐节奏的问题。目前的多媒体技术具有歌词同步的功能, 即多媒体库中录有正确的音乐节奏及曲调, 学生在唱歌时, 如果节奏把握的准确, 多媒体的字幕就会显现正确的字幕, 如果学生漏拍或抢拍, 多媒体便会用字幕的方式提示学生演唱错误。有些学生发现, 他们唱歌的时候错误的地方比较统一。即开头歌唱的时候容易抢拍, 歌词和歌词转换时容易出错, 有些曲调转变的时候容易出错。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不错呢?曾有一名音乐教师提出过一种教学方法。即学生在音乐开始时, 就要跟着音乐的节拍开始打拍子, 然后跟着拍子唱歌, 这样演唱正确的机率会增加。有些学生在唱《鲁冰花》的时候发现他们在演唱“我知道半夜的星星会唱歌……”这一句时, 应用四四的节奏打拍子就会发现演唱错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呢?后来教师引导学生查看这首歌的曲谱, 学生才发现《鲁冰花》的前半段为, 后半段转1-#F, 前1= 后3。即前半段为四四节拍的音乐, 音乐节奏较快, 这是一段应用快速、激烈的音乐表示心情的方法。而后半段, 歌声节奏变慢, 歌曲变得舒缓, 歌曲的感情变得深沉、动人。最后, 歌曲速度再次加快, 应用层进的方式再次表达激烈的感情。这就是这名音乐教师对多媒体在开展音乐节奏教学上的应用。

部分小学生由于不懂音乐元素的应用原理, 歌唱时会出现抢拍、漏拍的现象, 这是对音乐节奏理解的错误;有些学生唱歌会跑调, 这是对音乐旋律理解的错误。学生在唱歌时没有正确的处理音乐元素, 会影响歌唱的表达效果, 小学音乐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 帮助学生找到音乐元素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音乐元素知识。

三、应用多媒体让小学生学习歌唱的演绎

歌唱的演绎, 是指在曲调相同、节奏相同的前提下, 应用不同的音乐处理方法, 展现出不同的演唱效果。当学生理解了歌唱中音乐元素的应用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演绎知识。比如有些学生会思考, 为什么同一首歌, 有些歌手唱得非常有感情, 而令一些歌手却唱得毫不动人呢?有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让学生聆听女歌手甄妮演唱的《鲁冰花》与曾淑勤演唱的《鲁冰花》两个版本的区别。学生在聆听以后, 发现甄妮一直用欢快的语调处理这首歌曲, 学生在聆听这首歌曲的时候, 几乎听不出这是一首极富悲剧性的歌曲。曾淑勤则用凄励、哀伤的方式唱这首歌曲。尤其加强“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妈妈的心呀鲁冰花。”她唱出了鲁冰花想念妈妈的心情及在天上成为星星的妈妈不能呵护自己孩子的哀伤心情。

如果小学生懂得如何应用重音、语速来处理歌唱中的情感, 就能够应用个性化的演绎提高歌曲的感染力, 这是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掌握的技巧。

歌唱教学, 是一种应用歌唱的方式展现自己所思所想的方法, 比如人们在欢乐的时候喜欢载歌载舞、人们在辛苦劳动的时候会唱着劳动号子、人们应用歌唱的方式赞美亲情与爱情……,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说明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小学音乐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优化音乐歌唱教学的效率。

摘要: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说明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小学英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优化音乐歌唱教学的效率。小学音乐教师要应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创造歌唱的情境, 应用多媒体让小学生理解歌唱的元素, 应用多媒体让小学生学习歌唱的演绎。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鹏翼.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15 (22)

[2]王晓娟.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留白”的理性思考[J].吉林教育.2016 (01)

[3]贾辉.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J].通俗歌曲.2015 (11)

[4]唐宏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5 (20)

[5]赵磊.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初探[J].科普童话.2015 (46)

上一篇:工地安全活动简报下一篇:通讯费补贴方案